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1
按照市政協主席會議部署,在王世清副主席帶領下,“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調研組從4月下旬開始,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調研活動。聽取了市發改委、科技局關於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情況的通報,制定了《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調研方案》,召開了從事新能源產業的企業、節能環保產業的企業和有關專家學者參加的座談會,赴國軒高科、陽光電源、三川自控、國禎環保、同智機電等企業調研;還前往常州、無錫、寧波三地開展比較式調研,考察了廣源熱電、新譽集團、無錫尚德等企業。經調研組認真討論,現將調研情況作如下彙報。
一、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現狀
關於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的概念,國內外有多種提法。參考多方面意見,我們認為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大致包括:以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技術及產品為物件的研究開發、生產製造、銷售和相關配套服務等行業的總和。新能源產業主要包括核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水能、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智慧電網、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節能環保產業主要包括節能環保技術裝置研製和服務、節能環保產品製造、迴圈經濟、環境保護等領域。
近年來,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一批企業發展勢頭良好,三大領域初顯優勢
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我市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之一,在節能與環保裝備、新能源、節能環保材料三大領域已初步形成優勢。據《合肥市—20xx年工業節能及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全市規模以上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82戶,超過1億元產值的企業30家,完成產值240億元(包括節能家電產值、部分新材料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1.5%左右。其中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品的產值約150億元,節能環保技術服務體系的總產值約30億元,與環境有關的建設體系總產值約60億元。行業科技人員近2.5萬人。
2、企業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湧現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產品
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先後有45家企業獲得了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獲得各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的有6家,國風集團、東華工程科技、通用機械研究院、國禎環保、繼遠電網等是我省第一批創新型試點企業。我市湧現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產品,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近兩年獲得國家、省、市科技術攻關計劃專案支援的近百項,新產品80多項,申請國家專利近200項,在太陽能光伏、生物能源、鋰電池、汙水處理、建築節能、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具有產業化基礎的關鍵和共性技術。
3、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進一步最佳化我市產業結構
目前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涵蓋的技術領域較寬,處於培育成長時期。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方面,產品涉及到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等領域;在環境保護方面,產品涉及到水汙染治理裝置、空氣汙染治理裝置、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回收利用裝置等;在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產品(服務)涉及到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廢水(液)、廢氣、餘熱、餘壓等進行回收和合理利用,廢舊物資回收和再生利用;在環境保護服務方面,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服務門類和體系。
4、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產業叢集效應有所顯現
美菱、榮事達兩家企業的太陽能熱水器進入全國20個產值超億元的企業行列,我市基本形成了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產業鏈;陽光電源的光伏逆變器可完全代替進口裝備,榮事達、派雅新能源、景坤新能源、國軒高科、安興高科等企業積極推進晶矽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單晶矽工藝研發和產業化等專案,形成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的重要結點;江淮汽車、安凱汽車、英科智控、同智機電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進展,使我市新能源汽車在全國佔有一席之地,我市已作為首批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城市。易能生物、格林生物等企業,生物質油生產的裝置和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國禎環保的銷售額排全國第8名(全省第1名),該公司主持或參加編制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現已有6項行業標準獲批准釋出;利特環保、元琛環保等在煙氣脫硫、除塵領域有一定的實力,利特環保是全國環保行業百強企業之一。工業節能、綠色照明領域也有一定產業基礎,三川自控、雲龍科技、大明電子等發展較快。
二、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條件和機遇
從目前看,我市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有著良好的條件和機遇:
一是具有較豐富的資源。一是農業資源。我市三縣農副產品資源豐富,一方面,有利於家禽家畜的規模化養殖和肉類加工等食品工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為以農業秸稈、枝丫材、垃圾糞便等農業廢棄物為原料的纖維板、生物質發電、生物柴油、沼氣、生物有機肥等產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二是工業廢棄物資源。近年來隨著我市工業經濟發展,皖能發電6號機組(600mw)專案、馬鋼(合肥)公司年產500萬噸優質鋼生產基地專案的投產,粉煤灰等固體廢棄物將增至400萬噸,鐵渣等廢棄物大量增加。其綜合利用技術已經成熟,我市每年還消化外地粉煤灰、鐵渣100萬噸。三是地熱資源。據地質勘察發現,我市周邊存在地熱帶,地熱資源較為豐富,為地熱供暖、地熱種植養殖提供條件,為深度開發地熱溫泉、洗浴、醫療保健、休閒度假等現代服務業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二是具有較廣的本地市場需求。一是新能源需求量大。隨著一批重化工業專案的投產,全市用電量還將劇增。近幾年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已接近或達到大規模商業生產的要求,生物質能的技術不斷突破且商業利用成本不斷降低,符合節能環保要求,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前景看好。二是節能環保產品需求旺盛。隨著中鹽合肥化工基地專案、安徽桑鈮公司年產200萬噸重油深加工專案、德國大陸輪胎合肥專案、京東方6代線專案、皖能發電6號機組(600mw)專案、馬鋼(合肥)公司年產500萬噸優質鋼生產基地專案的陸續投產,一方面,因技術和裝備先進改變了我市原有重化工業“高能耗、低產出”的現狀,另一方面,增加了我市能源消費總量,我市的節能環保工作壓力進一步加大。節能環保工作壓力的另一面,又是我市節能環保產業面臨的現實市場需求。
三是具有較強的科技支撐。我市擁有一批具有雄厚研發實力的科研機構和學科,如: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的大氣環境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新型薄膜太陽電池重點實驗室,合肥工業大學教育部光伏系統工程研究中心,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國家制冷裝置檢測中心;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單位,在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領域擁有國家、省重點學科8個,對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四是具有良好的發展機遇。國家和省裡高度重視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國家發改委正在抓緊制定《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有望近期出臺;《安徽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正在抓緊制定。這些意見在發展的重點領域、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人才隊伍建設、優勢企業和產業園區發展、投資和財稅優惠政策、市場環境的營造等方面都將提出明確的支援政策。我市出臺了《合肥市—20xx年工業節能及資源綜合利用規劃》;近期又出臺了《關於承接產業轉移推進工業小企業振興計劃解決企業流動資金問題的若干政策》、《關於承接產業轉移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政策》、《合肥市承接產業轉移促進服務業發展若干政策》和《合肥市承接產業轉移進一步推進自主創新若干政策措施(試行)》(即合政25號、26號、28號29號四份檔案),政策保障範圍涵蓋了新能源與環保產業。這些政策的出臺,為我市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2、面臨挑戰
一是企業總體規模不大,缺少行業旗艦企業。儘管有陽光電源、國禎環保等一批發展勢頭很好的企業,但這些企業仍然處於成長期,與國內同行業排頭企業相比,規模不夠大、整體帶動力不夠強。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都是從自主知識性研發起步的高新技術企業,多數企業面對新興市場,開發能力相對較弱,資本積累緩慢,企業發展資金難以籌集;企業對技術的衰減週期認識不足,引進社會資本時猶豫不決,擔心股本結構中技術份額被低估,往往錯過最佳利用時機,由於不能及時果斷引進戰略投資,企業競爭力不強。資金的缺乏導致企業規模難以擴大,當新興市場邁入成熟階段時,面對更加激烈的競爭,企業將面臨生存考驗。
二是缺少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技術,產業配套能力較差。為數不多的企業,其產品可以參與國際競爭,可以為國內龍頭企業配套,但對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的重大帶動能力較弱。多數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或不能持續,缺少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競爭力,產品附加值不高,對產業鏈拉動效果不明顯,且產業鏈不長也不完整。
三是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品推廣難,開發新興市場難度較大。一方面,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新興的高新技術產業,一些核心關鍵技術的應用存在生產成本高、產品效能不穩定的問題,這些高科技產品受到傳統習慣或管理因素的影響,難以得到應用推廣;另一方面,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目前屬於政府政策驅動型市場,沒有各級政府政策的強力驅動,市場啟動困難,步入成熟市場時間較長。而且國內外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步伐加快,開發新興市場難度較大。
四是產業規劃指導力度不強,扶持的力度不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家層面確定的,市政府所作的產業規劃如何與國家、省裡規劃銜接協調,市政府如何出臺具體政策促進和扶持本地產業發展,不僅僅是制定政策的問題,更是體制機制建設的問題。近年我市也制定過產業規劃和政策,由單一部門制定的產業規劃和政策,在統一協調、先導性、成體系方面尤其是具體落實上存在不足,企業反映規劃指導的力度不強、扶持的力度不夠大。
三、常州、無錫、寧波三地的做法和經驗
為促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三地都出臺了相應的產業規劃,制定了具體的行動計劃或實施方案,從加強組織領導、建設產業基地、培育優勢企業、完善投融資體制、加大財稅扶持力度、實施人才戰略、開拓新興市場、最佳化發展環境等方面明確了保障措施,同時積極舉辦高層論壇,鼎力籌辦博覽會。三地的做法和經驗,見附件。
四、推進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加快發展的建議
1、加強組織協調,著力規劃引導產業發展
首先,我市要儘快成立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機構,統籌全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工作。成立“節能環保產業專家委員會”,廣泛吸納我市以及省內外專家,把脈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現狀、前景和規劃,組織業內專家對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遇到的問題進行診斷,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和應對措施,對重點專案和引進專案進行識別和市場前景預測等,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其次,在深入調研和廣泛徵詢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組織編制《合肥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20xx—20xx年)》和重點領域行動計劃,並做好與國家、省裡相關規劃的銜接,明確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各行業的優先發展方向和目標任務,科學規劃產業園區和基地的功能定位,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最佳化產業佈局,促進產業集聚和規模發展。堅持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做到“專案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專案走”,切實發揮規劃引導發展的作用。
2、加大政策支援力度,建立扎實有效的產業推進機制
將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優先發展的新興產業加以扶持,形成有利於產業發展的政策驅動和保障機制。對國家和省裡鼓勵發展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專案要優先立項,優先安排土地;對符合國家標準、透過權威機構認定的產品,優先納入政府採購。積極落實國家有關扶持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稅收政策,落實好我市剛出臺的合政25號、26號、28號、29號四份檔案所規定的各項政策,並希望出臺促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專項檔案。
設立專項資金。積極爭取國家、省裡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專項資金支援以外,市政府設立專項資金,重點支援企業實施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領域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重大專案、重大技術裝備研製專案、重要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專案和公共服務平臺專案,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
給予政策支援。一是稅收優惠。參考上海做法,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和個人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業務所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符合條件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品的技術轉讓,在一個納稅年度內,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二是資金和投資支援。借鑑外地做法,對新能源產業招商引資的重大專案和關鍵專案,採取由政府性投資公司出資、跟進投資、提供融資擔保等方式,全力推動專案落地。三是市場支援。借鑑外地做法,對在我市設立獨立法人資格的新能源專案系統整合商採購我市新能源企業產品,以及我市的新能源企業之間採購產品或委託加工服務,在一定年限內,給予資金補助;按照新能源企業出口額給予國際市場拓展費補助;對列入商務部“最佳化機電和高新技術進出口結構資金目錄”的給予配套資金支援。四是政務支援。市縣區政府採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議”的辦法,及時幫助解決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重點企業生產經營和重大專案建設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促進專案加快建設,儘快投產,進入市場銷售,滿足消費需求。
支援應用專案建設。實施陽光學校(賓館)工程,支援學校和賓館安裝太陽能集熱系統;在農村推廣適用太陽能熱水器,落實家電下鄉補貼政策。擴大新光源led節能產品在城市、鄉鎮景觀照明和賓館飯店等方面的應用,生產企業投資,節約電費由生產企業與使用單位分享,實行合同管理。鼓勵符合安裝條件的公共建築、工業建築等安裝大型併網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其中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築,應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論證安裝光伏發電系統,具備安裝條件的,必須進行一體化設計,市建設部門結合建築節能工作,每年安排一批專案,透過市場驅動,引進大型光伏企業。市電網企業要加快電網建設與改造,積極提供併網的條件。根據《太陽能光電建築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關於實施金太陽示範工程的通知》,支援符合條件的專案申請中央財政專項資金補助,市財政應給予資金補助。對能耗大、佔地面積大的公益建築、大型工業廠房和商業建築,逐步強制要求採取節能措施,幫助推薦好的節能產品和實施方案;對城市新建住宅小區,要求安裝太陽能集熱系統或預留管道以便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推廣迴圈水利用。借鑑“三市”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成功經驗,加快推進我市垃圾焚燒發電專案建設。
支援應用新技術新產品。對在本市生產的擁有專利技術的或經國家、省和我市認定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品,凡符合相關規定的,支援列入《合肥市自主創新產品目錄》。對列入《合肥市自主創新產品目錄》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品,鼓勵財政性資金優先採購;政府支援新建和改造公共建築、環保專案時,應予以優先採購。
3、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推動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鼓勵金融機構豐富信貸品種和創新抵押方式,加大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的信貸支援力度。選擇成長性好、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實施重點培育,推動企業上市融資。支援鼓勵企業透過bot(建設/經營/移交投資)、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種先進經營模式,加快企業發展。支援和鼓勵企業拿出優質資產或技術吸引國內外企業參股、控股或收購,不斷整合資源做大做強企業。透過進一步拓寬投融資渠道,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相結合的多元化投資格局,加快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歡迎和鼓勵境內外各類投資主體在我市設立多種形式的創業投資機構,對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進行風險投資和股權投資。
4、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加快技術創新步伐
一些先發城市經常組團來我市與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溝通聯絡,我市更要注重加強與他們的聯絡,加強產學研結合,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形成多方參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合作機制。透過建立共享機制和管理程式,建立起省級和國家級的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有效實現對資源的整合共享,加快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
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工作,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大投入,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技術,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專利技術,提高整個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5、健全服務體系,完善標準規範
鼓勵發展以工程建設、技術諮詢、檢測認定、智慧財產權保護、風險投資為主的產業服務體系。加快制定、修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技術、產品,在能效、建設、設計等方面的標準和規範,逐步建立產品和工程標準體系,完善產品質量檢測和認證體系方面建設。加強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產品的宣傳教育與知識普及,倡導綠色能源消費理念,增強社會認同,營造有利於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6、加快基地建設,培育龍頭企業
抓住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的有利時機,打造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加快迴圈經濟園建設,儘早發揮示範帶動作用;著力打造綠色電池產業基地,加快我市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與電動汽車發展相配套;規劃建設環保產業基地;根據產業發展,視情規劃建設光伏產業園、生物能源產業基地。完善產業基地准入標準,積極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帶動支撐作用強的重大專案入駐。
分行業篩選一批產業特色突出、產品鏈條較長、規模較大、帶動能力較強的企業進行重點培育,打造一批龍頭企業。鼓勵引導企業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兼併重組,儘快建立起產業帶動效應大、輻射作用強的大企業集團,強化產業基地的競爭優勢。
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強與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化重點專案的對接和配套。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為大企業提供專業化配套加工服務。
7、加強高階人才培養和引進,加快人才隊伍建設
政府加大人才培養引進的投入,重點培養和引進產業發展急需的創新型研發設計人才、開拓型經營管理人才、高階技能人才等專業人才。這方面我市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關鍵在於落實到位。對引進的高階人才,願意在本地落戶的,可優先解決住房與孩子入學問題;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領域的國有獨資或參股高新技術企業在實施公司改制時,可規定將國有淨資產增值中不高於40%的部分作為股份,獎勵有貢獻的企業骨幹人員。鼓勵企業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對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實施期權、技術入股、股權和分紅權的激勵。
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面向產業基地建立一批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機構,培養多層次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專業人才;鼓勵產業基地與培訓機構聯合培養人才。支援企業自己開展人才培訓,政府給予補貼。
牽頭領導: 王世清
調研組長: 石新民
調研組成員:金維平 方 敏 李 保
張 紅 金 萍 徐 易
王 勇 胡 斌 袁德躍
執筆人: 徐 易
附:常州、無錫、寧波三地的做法和經驗
常州、無錫、寧波三地的做法和經驗
由於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是新興產業,各地在統計口徑上不盡相同。我們所到三地,在統計上相當一部分產值統計到新材料、電子資訊和新光源產業產值中,與我市的統計口徑不盡相同。
一、三地新能源與環保產業發展情況
1、常州市情況
常州市新能源產業主要涉及太陽能光伏、風電裝置、生物柴油、動力電池、核電裝置等領域。目前常州市已有30家規模以上光伏企業,擁有天合光能、億晶光電、華盛天龍等龍頭企業,光伏產業鏈比較完整,配套能力很強;風電產業已形成較為系統的風電裝置產業鏈,相關製造企業40多家,擁有新譽風電、卓潤風能、天山重工等骨幹企業;生物質能產業、核電裝置產業,也湧現一批優秀企業。常州市新能源實現產值198億元,光伏產業產值為160億元,風電裝置實現產值30億元。
常州現有節能環保產業企事業單位452家,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38億元。在環保裝置生產、水處理、垃圾焚燒、汙泥綜合利用等領域,產業具備較強競爭力,湧現出一批擁有自主專利技術的高新企業。
2、無錫市情況
無錫市的新能源產業主要集中在太陽能和風能兩大產業,已經形成以尚德、遠景等為代表的,技術水平先進,自主創新能力強,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叢集,擁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 無錫新能源產業的產值達到372億元, 光伏產業302億,風能產業70億元,產量佔全國的比重分別達到30%和40%。目前無錫光伏太陽能產能產量、出口貿易額均居全球首位,是最大的光伏生產和出口基地,以尚德太陽能有限公司為龍頭,近40家光伏企業形成產業叢集;無錫風電製造業已經有完備的體系,風電裝置企業30多家,核心部件電機裝置配套率可達70%以上。
節能環保產業作為無錫市傾力推動的新興產業之一,產業規模全國領先。宜興的節能環保產業,已成為全國節能環保裝備製造業的領頭羊,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的環保科技工業園。,全市從事節能環保產業的企事業單位約1350多家,上市企業4家,從業人員5萬多人,營業收入200多億元,稅利收入30多億元。無錫市與全國7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協作關係,啟動建設了全國第一批國家認可資質的環保水處理裝置(產品)檢測中心、南京大學宜興環保科技研發中心、江蘇省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研發、檢測和支撐服務機構,初步形成了環保產業的研發創新體系。
3、寧波市情況
在寧波,無論是風能、太陽能、生物柴油的開發利用,還是環保節能產品的生產以及生產裝置的節能改造,都吸引了許多企業的參與。,寧波市有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高新技術企業55家(未包括新能源材料、環保材料、新光源等領域企業),全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產值是177.2億元。寧波市高新區新能源與節能照明基地,是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
新能源產業是寧波重點扶持的產業之一,在太陽能熱水器研製,環保電池,風力發電,沼氣工程,地熱採暖等領域形成獨特的產業優勢,湧現出以寧波韻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太陽能電源有限公司、中銀(寧波)電池有限公司、寧波風神風力公司等20多家企業為代表的,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在行業內處於強勢地位的新能源高新技術企業。寧波太陽能光伏發電元件及系統,具有較好的產業發展基礎,現有500兆瓦的生產能力,除出口到歐美等地外,還參與國內中西部地區太陽能光伏的建設。led產業基礎較好,目前全市已有4000多家中小型半導體照明企業,其中近150傢俱備一定規模和產品開發能力,形成200億元產值。
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迅速,並重在應用。在固體廢物方面,全市無工業危險廢物排放,醫療廢物處置率達100%,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7.27%;四座垃圾汙泥焚燒發電廠投入運營。
二、三地的做法和經驗
為促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三地都出臺了相應的產業規劃,制定了具體的行動計劃或實施方案,從加強組織領導、建設產業基地、培育優勢企業、完善投融資體制、加大財稅扶持力度、實施人才戰略、開拓新興市場、最佳化發展環境等方面明確了保障措施,積極舉辦高層論壇,鼎力籌辦博覽會。三地的做法和經驗有:
1、常州在傳統優勢產業基礎上發展新興產業
常州市曾經大力推動it、基因產業發展,但成效不大,而太陽能、風能和輸變電等特色產業卻長足發展。原因在於,後者根植於常州發達的現代裝備製造業、化工、電子、材料等產業基礎之中。由於常州市積極調整思路、採取有效措施,從傳統優勢產業中精心培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推動了這一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常州市捷足先登,在傳統優勢產業基礎上發展新能源裝備製造業。常州軌道車輛牽引傳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較早研製兆瓦極風電裝備,使常州佔有戰略先機;華盛天龍由小五金廠發展為光伏裝置製造龍頭企業,主要產品為多晶矽澆鑄爐、單晶矽生長爐、單晶矽切斷機、單晶矽切方滾磨機等裝置。金壇晶磊石英為光伏企業配套生產石英坩堝、石墨熱場;世界頂尖光伏裝備企業瑞士hct,將華東砂漿回收中心建在常州。由於工業門類齊全、配套能力強,推動了新能源產業的集聚發展,使龍頭企業不斷壯大。
促進環保產業發展方面,形成獨特的思路,即培育靜脈產業鏈推動動脈產業鏈發展。新能源作為動脈產業,回收利用“三廢”使之再資源化的產業可稱為靜脈產業,它們共同構成了資源、環境和經濟良性發展的迴圈鏈條。動脈產業的競爭力最終取決於靜脈產業的支撐力度。從光伏產業來看,回收氫氣經純化處理後繼續使用,可大大加快反應的速度;回收利用單晶鍋底料、殘次料、砂漿、切削液等廢液廢物等,能大量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多晶矽生產產生大量的四氯化矽,是可利用的感光材料和光纖預製棒等產品的原料,回收利用並形成產業化,可大大提高副產品的附加值。常州市目前正致力於催生出一批專業化的“靜脈”企業,提升動脈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進一步壯大環保產業叢集的規模。
2、無錫運用政策強力推動新能源和環保產業發展
一是人才戰略顯現成效。無錫市自5月啟動“530”計劃(即引進領軍型海外留學歸國創業人才計劃)以來,已有276個“530”專案在該市落戶發展,累計引進電子資訊、環保、新能源等產業的各類人才近13萬人,其中“雙高”人才5388人,海外留學歸國人才3000多人,全市人才總量突破100萬人。這些落戶無錫的人才和專案,成為該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推動力量。無錫市財政三年來用於人才工程建設的資金超過5.5億元。
二是積極牽手風險投資公司。無錫境內外上市企業50家,在無錫註冊的創業投資和管理機構已有22家。早些年,無錫市政府擔當風險投資基金,深度介入新能源產業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尚德模式,無錫尚德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橋聯風電引進國內外風險投資,5家投資機構聯合完成了橋聯風電7000萬美金的融資,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橋聯風電得到了快速發展。
三是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無錫從財政資金投入、稅收優惠政策、投融資方面全面向創新型經濟傾斜。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10億元,市級財政統一設立15億元重點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全市創業投資基金規模已達到72億元。無錫市確定了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中電集團第58研究所、省血防所3家科研機構作為公共科技服務平臺向“530”企業開放,企業只需支付較少費用即可享受產品檢驗、資料分析、技術諮詢等專業配套服務。
3、寧波重視新能源與環保產業示範專案推廣
在全國率先建成風力發電場,金輪集團與長江三峽開發總公司合資建成慈溪杭州灣風電場,總投資6.43億元,一期工程運行當年發電量9567萬千瓦時。該風電場透過英國碳交易所,首次交易金額約300萬元人民幣,一年能“騰”出9萬噸二氧化碳減排指標。太陽能應用也走在前列,目前太陽能建築光熱應用面積達800萬平方米,在建國家光電建築應用示範專案1500千瓦。大力推廣節能技術和產品,在全省推廣變頻螺桿式空壓機,寧波地區應用此項技術的3600餘臺空壓機,一年可節約近2億千瓦時電能。在企業節能改造投入方面,全市改造節能專案共283項,總投資110.7億元,專案可實現節能170.8萬噸標煤。作為全國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城市,獲得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7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援,為可再生能源推廣應用提供了動力。今年市政府擬在節能專項資金中安排1000萬元,專項用於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示範專案的補助,透過示範推廣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和搶佔先機,推動寧波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4、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在三地已形成相當規模
常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專案,於3月正式進入商業運營。該專案日均處理生活垃圾750噸,年處理生活垃圾27萬噸,可處理常州市區80%的生活垃圾;每天向華東電網輸送電量20萬度;排放達到歐ⅱ標準。
即將建成的錫東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是無錫市第三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也是全國日處理能力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工程分兩期,日處理能力均為噸,建成後市區生活垃圾將100%用焚燒處理。一期工程建成投產後,年發電量可達26600萬千瓦時,相當於每年節省標準煤8.5萬噸;工程採用最嚴格的環保排放標準,其中二噁英等重要煙氣指標全部按照歐盟標準執行;廢水經處理達標後部分迴圈利用,水重複利用率達96.82%。
寧波已有四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投入運營,其中第三座即慈溪市生活垃圾場焚燒發電廠,日處理垃圾量達1500噸,年處理垃圾量50萬噸,日發電量60萬千瓦時以上,年發電量2.16億度,每年還可減排二氧化硫噸,減排溫室氣體二氧化碳15萬噸,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垃圾發電廠。
常州、無錫、寧波三地的做法和經驗
由於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是新興產業,各地在統計口徑上不盡相同。我們所到三地,在統計上相當一部分產值統計到新材料、電子資訊和新光源產業產值中,與我市的統計口徑不盡相同。
一、三地新能源與環保產業發展情況
1、常州市情況
常州市新能源產業主要涉及太陽能光伏、風電裝置、生物柴油、動力電池、核電裝置等領域。目前常州市已有30家規模以上光伏企業,擁有天合光能、億晶光電、華盛天龍等龍頭企業,光伏產業鏈比較完整,配套能力很強;風電產業已形成較為系統的風電裝置產業鏈,相關製造企業40多家,擁有新譽風電、卓潤風能、天山重工等骨幹企業;生物質能產業、核電裝置產業,也湧現一批優秀企業。常州市新能源實現產值198億元,光伏產業產值為160億元,風電裝置實現產值30億元。
常州現有節能環保產業企事業單位452家,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38億元。在環保裝置生產、水處理、垃圾焚燒、汙泥綜合利用等領域,產業具備較強競爭力,湧現出一批擁有自主專利技術的高新企業。
2、無錫市情況
無錫市的新能源產業主要集中在太陽能和風能兩大產業,已經形成以尚德、遠景等為代表的,技術水平先進,自主創新能力強,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叢集,擁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 無錫新能源產業的產值達到372億元, 光伏產業302億,風能產業70億元,產量佔全國的比重分別達到30%和40%。目前無錫光伏太陽能產能產量、出口貿易額均居全球首位,是最大的光伏生產和出口基地,以尚德太陽能有限公司為龍頭,近40家光伏企業形成產業叢集;無錫風電製造業已經有完備的體系,風電裝置企業30多家,核心部件電機裝置配套率可達70%以上。
節能環保產業作為無錫市傾力推動的新興產業之一,產業規模全國領先。宜興的節能環保產業,已成為全國節能環保裝備製造業的領頭羊,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的環保科技工業園。,全市從事節能環保產業的企事業單位約1350多家,上市企業4家,從業人員5萬多人,營業收入200多億元,稅利收入30多億元。無錫市與全國7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協作關係,啟動建設了全國第一批國家認可資質的環保水處理裝置(產品)檢測中心、南京大學宜興環保科技研發中心、江蘇省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研發、檢測和支撐服務機構,初步形成了環保產業的研發創新體系。
3、寧波市情況
在寧波,無論是風能、太陽能、生物柴油的開發利用,還是環保節能產品的生產以及生產裝置的節能改造,都吸引了許多企業的參與。,寧波市有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高新技術企業55家(未包括新能源材料、環保材料、新光源等領域企業),全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產值是177.2億元。寧波市高新區新能源與節能照明基地,是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
新能源產業是寧波重點扶持的產業之一,在太陽能熱水器研製,環保電池,風力發電,沼氣工程,地熱採暖等領域形成獨特的產業優勢,湧現出以寧波韻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太陽能電源有限公司、中銀(寧波)電池有限公司、寧波風神風力公司等20多家企業為代表的,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在行業內處於強勢地位的新能源高新技術企業。寧波太陽能光伏發電元件及系統,具有較好的產業發展基礎,現有500兆瓦的生產能力,除出口到歐美等地外,還參與國內中西部地區太陽能光伏的建設。led產業基礎較好,目前全市已有4000多家中小型半導體照明企業,其中近150傢俱備一定規模和產品開發能力,形成200億元產值。
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迅速,並重在應用。在固體廢物方面,全市無工業危險廢物排放,醫療廢物處置率達100%,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7.27%;四座垃圾汙泥焚燒發電廠投入運營。
二、三地的做法和經驗
為促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三地都出臺了相應的產業規劃,制定了具體的行動計劃或實施方案,從加強組織領導、建設產業基地、培育優勢企業、完善投融資體制、加大財稅扶持力度、實施人才戰略、開拓新興市場、最佳化發展環境等方面明確了保障措施,積極舉辦高層論壇,鼎力籌辦博覽會。三地的做法和經驗有:
1、常州在傳統優勢產業基礎上發展新興產業
常州市曾經大力推動it、基因產業發展,但成效不大,而太陽能、風能和輸變電等特色產業卻長足發展。原因在於,後者根植於常州發達的現代裝備製造業、化工、電子、材料等產業基礎之中。由於常州市積極調整思路、採取有效措施,從傳統優勢產業中精心培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推動了這一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常州市捷足先登,在傳統優勢產業基礎上發展新能源裝備製造業。常州軌道車輛牽引傳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較早研製兆瓦極風電裝備,使常州佔有戰略先機;華盛天龍由小五金廠發展為光伏裝置製造龍頭企業,主要產品為多晶矽澆鑄爐、單晶矽生長爐、單晶矽切斷機、單晶矽切方滾磨機等裝置。金壇晶磊石英為光伏企業配套生產石英坩堝、石墨熱場;世界頂尖光伏裝備企業瑞士hct,將華東砂漿回收中心建在常州。由於工業門類齊全、配套能力強,推動了新能源產業的集聚發展,使龍頭企業不斷壯大。
促進環保產業發展方面,形成獨特的思路,即培育靜脈產業鏈推動動脈產業鏈發展。新能源作為動脈產業,回收利用“三廢”使之再資源化的產業可稱為靜脈產業,它們共同構成了資源、環境和經濟良性發展的迴圈鏈條。動脈產業的競爭力最終取決於靜脈產業的支撐力度。從光伏產業來看,回收氫氣經純化處理後繼續使用,可大大加快反應的速度;回收利用單晶鍋底料、殘次料、砂漿、切削液等廢液廢物等,能大量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多晶矽生產產生大量的四氯化矽,是可利用的感光材料和光纖預製棒等產品的原料,回收利用並形成產業化,可大大提高副產品的附加值。常州市目前正致力於催生出一批專業化的“靜脈”企業,提升動脈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進一步壯大環保產業叢集的規模。
2、無錫運用政策強力推動新能源和環保產業發展
一是人才戰略顯現成效。無錫市自5月啟動“530”計劃(即引進領軍型海外留學歸國創業人才計劃)以來,已有276個“530”專案在該市落戶發展,累計引進電子資訊、環保、新能源等產業的各類人才近13萬人,其中“雙高”人才5388人,海外留學歸國人才3000多人,全市人才總量突破100萬人。這些落戶無錫的人才和專案,成為該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推動力量。無錫市財政三年來用於人才工程建設的資金超過5.5億元。
二是積極牽手風險投資公司。無錫境內外上市企業50家,在無錫註冊的創業投資和管理機構已有22家。早些年,無錫市政府擔當風險投資基金,深度介入新能源產業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尚德模式,無錫尚德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橋聯風電引進國內外風險投資,5家投資機構聯合完成了橋聯風電7000萬美金的融資,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橋聯風電得到了快速發展。
三是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無錫從財政資金投入、稅收優惠政策、投融資方面全面向創新型經濟傾斜。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10億元,市級財政統一設立15億元重點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全市創業投資基金規模已達到72億元。無錫市確定了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中電集團第58研究所、省血防所3家科研機構作為公共科技服務平臺向“530”企業開放,企業只需支付較少費用即可享受產品檢驗、資料分析、技術諮詢等專業配套服務。
3、寧波重視新能源與環保產業示範專案推廣
在全國率先建成風力發電場,金輪集團與長江三峽開發總公司合資建成慈溪杭州灣風電場,總投資6.43億元,一期工程運行當年發電量9567萬千瓦時。該風電場透過英國碳交易所,首次交易金額約300萬元人民幣,一年能“騰”出9萬噸二氧化碳減排指標。太陽能應用也走在前列,目前太陽能建築光熱應用面積達800萬平方米,在建國家光電建築應用示範專案1500千瓦。大力推廣節能技術和產品,在全省推廣變頻螺桿式空壓機,寧波地區應用此項技術的3600餘臺空壓機,一年可節約近2億千瓦時電能。在企業節能改造投入方面,全市改造節能專案共283項,總投資110.7億元,專案可實現節能170.8萬噸標煤。作為全國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城市,獲得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7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援,為可再生能源推廣應用提供了動力。今年市政府擬在節能專項資金中安排1000萬元,專項用於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示範專案的補助,透過示範推廣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和搶佔先機,推動寧波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4、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在三地已形成相當規模
常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專案,於3月正式進入商業運營。該專案日均處理生活垃圾750噸,年處理生活垃圾27萬噸,可處理常州市區80%的生活垃圾;每天向華東電網輸送電量20萬度;排放達到歐ⅱ標準。
即將建成的錫東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是無錫市第三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也是全國日處理能力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工程分兩期,日處理能力均為噸,建成後市區生活垃圾將100%用焚燒處理。一期工程建成投產後,年發電量可達26600萬千瓦時,相當於每年節省標準煤8.5萬噸;工程採用最嚴格的環保排放標準,其中二噁英等重要煙氣指標全部按照歐盟標準執行;廢水經處理達標後部分迴圈利用,水重複利用率達96.82%。
寧波已有四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投入運營,其中第三座即慈溪市生活垃圾場焚燒發電廠,日處理垃圾量達1500噸,年處理垃圾量50萬噸,日發電量60萬千瓦時以上,年發電量2.16億度,每年還可減排二氧化硫噸,減排溫室氣體二氧化碳15萬噸,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垃圾發電廠。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2
寵物一般是指家庭飼養的、作為伴侶動物的犬和貓等。其中,寵物狗和寵物貓無論是在家庭擁有率、規模還是消費者偏好方面都佔據著絕大部分市場。
由於寵物能夠緩解人類壓力,改善人類健康,愈發得到人類的廣泛喜好。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寵物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其生存質量也不斷提高。人類為自己的寵物購買食品、服裝、附屬用品,接受醫療、美容、馴養等服務,由此形成了蓬勃發展的寵物產業。寵物產業是指所有與寵物相關的行業, 寵物產業鏈包括寵物飼養、 寵物食品、寵物用品、寵物醫療、寵物美容、寵物培訓、寵物保險以及寵物善終等。
一 全球寵物行業發展現狀
目前,國際寵物市場已經逐步成熟,養寵物已經成為社會發達的一種標誌。人們對寵物的日益喜愛促使寵物數量快速上升,進而促使寵物產業逐漸成長壯大。寵物食品、寵物用品、寵物美容、寵物醫院等新興產業相繼產生、快速發展,並逐步規範化、標準化、國際化,寵物市場日趨完善。
據統計, 20xx年全球寵物市場規模達到997.41億美元,預計 20xx 年將達到 1,050 億美元。在過去五年中,全球寵物市場均保持了 4%-5%的同比增速,穩定增長的引擎則主要來源於新興市場的高速成長。
20xx-2015 年全球寵物市場規模
美國是全球第一寵物大國,養寵物已經成為美國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寵物按數量多少依次為狗、貓、淡水觀賞魚、鳥、爬行動物等。龐大的寵物消費市場加快了寵物產業的細分步伐,美國寵物產業包括寵物食品、寵物用品、寵物醫療、寵物交易、寵物服務等多個門類。
據資料顯示,美國約 65%的家庭至少擁有一隻寵物。1994 年,美國寵物產業消費規模僅為170 億美元;20xx年, 美國寵物產業消費規模達到 602.8 億美元, 預計 20xx 年將達到 627.5 億美元。美國寵物經濟發展的爆發期從 21 世紀初期開始,到 20xx-2005 年發展最快,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7.5%以上。隨後,美國的寵物產業進入平穩增長期,雖然經歷了 20xx 年金融危機和經濟復甦期,但寵物產業仍保持著超過 4%的增長速度。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美國,飼養寵物有著廣泛的家庭基礎,自20xx 年至20xx年間,飼養寵物的家庭比例始終保持在 60%以上,且在最近幾年該比例略有提高,飼養寵物已成為穩定的社會需求。另外,從該圖中亦不難看出,在美國飼養犬類和貓類寵物的家庭數量和佔比均較高。至20xx 年末,飼養犬類寵物的家庭數量為5,440 萬戶,佔美國全部家庭比例的44%;飼養貓類寵物的家庭數量為4,290 萬戶,佔美國全部家庭比例的35%。同時,該兩項指標與美國飼養寵物的家庭比例變動趨勢一致,即在最近幾年略有提高、長期來看趨於穩定。
受上述情形影響,美國的寵物數量亦呈現出在較大規模上保持相對穩定的趨勢,具體如下:
如上圖所示,除淡水魚呈下降趨勢外,其他各類別的寵物數量相對穩定,且保持在較大規模,至20xx 年末,寵物犬的數量為7,780 萬隻,寵物貓的數量為8,580 萬隻。
龐大的消費群體派生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在20xx 年,美國寵物食品與用品的市場規模已達507.43 億美元,並呈現出持續增長趨勢,具體如下:
二 中國寵物行業發展現狀
相比於國際寵物市場,國內寵物市場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近年的市場規模增速在年均30%以上。結合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可以把寵物行業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種子萌芽期(1990-20xx年) ;第二個階段:發展啟動期(20xx-2008年) ;第三個階段:快速發展期(20xx 年至今) 。目前國內寵物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期。
(1)市場規模
據統計,20xx 年國內寵物行業消費規模為 719 億元, 20xx 年有望首次突破千億規模,20xx 年有望突破 2,000 億元。
20xx-2014 年國內寵物行業消費規模與同比增速
(2)發展特點
我國的寵物產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近幾年來保持了年均30%左右的增長率。國內寵物產業發展的主要特點有:
一是市場迅速發展。隨著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傳統生活方式的改變,居民消費觀念發生較大變化,飼養寵物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都市人生活的一部分。從20xx 年到 20xx 年的十年間,中國的寵物行業消費規模增長了 36 倍,寵物食品、用品、美容保健、寵物醫院等產品與服務市場日益升溫。
二是形成一批寵物產業基地。隨著寵物經濟的不斷髮展,眾多企業投身於寵物產業領域,在全國各地已經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寵物食(用)品的生產基地。成都是全國最大寵物犬繁育基地,並正加快集聚寵物食品企業,打造寵物食品生產基地;廣東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觀賞魚養殖和水族器材產銷基地;溫州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皮質狗咬膠生產基地,產品遠銷歐、美、日等20 多個國家和地區。
三是面臨著國外企業的激烈競爭。 近年來, 我國寵物企業積極加快發展步伐,產品綜合品質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我國寵物企業無論在產品質量、還是品牌認知度方面都與國外企業存在較大差距。以寵物食品為例,目前國外企業佔領中國絕大部分市場,尤其是高階市場,而中國企業主要佔領中低端市場。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3
竹木產業是我們柘塘村的傳統產業,為了加快我村竹木產業的發展,作為一名剛剛上任的村官,有義務也有責任對我村的竹木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調研經過
20xx年11月17日至29日,我在村團委書記羅立人的帶領下,深入到柘塘村的第六村民小組和相關加工單位,透過聽取村民和有關加工廠負責人的情況介紹及建議,召開了小型的座談會,透過走訪竹木加工企業及林農,較為全面地瞭解了我村竹木產業發展情況。下面將考察調研中各方面對該項工作提出的比較集中的問題和建議進行彙總、整理,將調研中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和建議提交縣政府領導,希望能夠得到縣政府的大力支援。
二、我村竹木產業發展的現狀
本村以竹木器加工銷售為龍頭,全面帶動全村經濟的協調發展。XX年年投資800萬元對竹木器批發市場進行了第一期改造,總建築面積達5280平方米,共建成標準門店55個。現在有竹木加工企業18家,從業人員有190多人。藤製品廠一家,有10名技術人員。近年來,我縣把竹木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抓,加強資源培育,積極發展竹木製品加工業,竹木產業得到較快發展。
三、我村發展竹木產業的前景
(一)我村發展竹木產業的基礎較好。一是竹木產業在我村生產歷史悠久,林農對竹木的生長特性有較深的瞭解,有經營竹木的傳統經驗,且經營積極性較高。二是有一定的產業基礎。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村現有好幾家竹木製品加工企業有了一定的規模,它們有一定的資金實力,有比較穩定的產品銷售渠道,有條件進一步做大做強企業。
(二)竹木產業是一項“富民工程”。 發展竹木種植業,可以直接增加林農的收入。發展竹木加工業,一方面可以促進人員的就業。竹木加工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而且主要就業物件為婦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林農的收入。加工業的發展帶來了帶來原材料需求的增加,需求的增加可以推動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竹木價格的上漲直接提高了林農的收入。如我村收購的圓木材價格從XX年的350元/立方米,上漲到目前的600元/立方米,方木材價格從800元/立方米上漲到目前的1000元/立方米。毛竹價格從22元/百斤上漲到目前33元/百斤。
(三)竹木產業的市場發展前景較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竹木製玩具、傢俱、裝飾品、工藝品等環保用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因此竹木製品的市場前景廣闊。
四、我村竹木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對發展竹木產業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是對發展竹木產業的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對竹木加工企業發展的引導力度不夠,在具體工作中,缺乏主動性、靈活性,合力扶工氛圍不濃。二是林農思想觀念相對陳舊,以傳統的種植方式培育竹木,培育工業原料林積極性不高,對基地投入依賴政府的補貼,缺乏主動性。
(二)竹木加工企業發展內勁不足。一是企業規模小。全村近二十家竹木加工企業僅有4家為規模以上企業。企業的產品大都是半成品,甚至有的只是鋸木料的加工點。二是產品粗加工,附加值低,資源浪費嚴重。當前我村林木加工企業普遍存在著裝置簡陋,產品粗加工,資源利用率低,產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發展後勁嚴重不足的問題。三是企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缺乏。在竹木製品企業中沒有一個具有中高階職稱的技術人員,由於技術人員的缺乏,大多數企業的產品都是仿製別人的產品或是來樣加工,缺乏自主智慧財產權,影響企業的競爭力。同時,由於大多數竹木加工企業是從家庭作坊發展而來,企業管理者的素質不高,影響企業做大做強。
(三)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最佳化。一是缺乏產業長遠發展規劃。由於沒有竹木產業發展的規劃,企業分佈散亂,運作不規範,處於無序的混亂狀態,缺乏對產業的引導。二是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大。在學習其他縣市區的情況時,我們瞭解到,那些地區都先後制訂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而我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臺專門的扶持政策。三是部門的服務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調研中,有些企業負責人反映,少數部門還存在重管理、重處罰而輕服務。
(四)其他嚴重製約企業發展的問題。目前,我們村的涼蓆市場雖然已經完成了一期工程,但是上面對二期工程的建設,以及長遠是發展沒有一個規劃。對市場出現的一些實際問題沒有政策上的支援,對專案資金的籌集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多門店老闆對市場的環境提出了很大的意見,首先就是對市場周邊的生活環境問題有很大的看法,覺得應該改善好環境,更有規模,吸引更多的投資。如今這樣的情況,企業得不到政府的大力支援,市場的發展規模受到了限制,使得資金的流入就很有困難,還有就是技術工人很難聘請。一是企業不敢大膽投入固定資產,制約了企業規模的擴大;二是由於企業沒有政府支援,不能向銀行貸款,許多企業只好向社會融資,提高了企業的成本,降低了企業的競爭力,制約了企業的發展。三是企業安全隱患多。由於許多企業的多為搭建的簡易廠房,場地狹小,木材和毛竹都是易燃物,而木材、毛竹加工需要烘乾,企業安全隱患大。
五、加快我村竹木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提高認識,樹立竹木產業富民理念。縣政府及有關部門應該充分認識發展竹木產業的重要意義及必要性和可行性,把竹木產業作為擴大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之一來抓,作為資源工業和特色產業來抓,積極引導群眾發展竹木產業。要加強林農培訓,充分激發林農科學培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借鑑其他優秀縣市區的一些政策措施,制訂出臺扶持竹木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為竹木產業的加快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要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宣傳引導,統一干部群眾對發展竹木產業的認識,營造合力扶工的良好氛圍。
(二)最佳化發展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式,公開辦事制度,公開收費標準,為竹木加工企業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以作風建設為載體,不斷改進工作作風,為企業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幾家實力強,投資額大,資源消耗低的竹木加工企業,最佳化我縣竹木產品結構,提升竹木產業發展水平。
(三)扶持龍頭企業,實施名牌戰略。大力扶持培育規模骨幹龍頭企業,對於發展潛力大、產品附加值高、資源利用高的骨幹龍頭企業,優先安排用地,並在木材計劃、稅收、工業貼息、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引導和鼓勵企業發展市場容量大、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前景看好的竹木製品;鼓勵企業走出去參加各種展銷,提高知名度,提高市場佔有率。同時實施樹品牌、創名牌戰略,強化品牌意識,加快培植名牌產品。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4
一、對xx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思考
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是調整能源結構、改善生態環境、轉變發展方式和用能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整體競爭力、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戰略選擇。近年來,xx市在新能源產業發展上,立足全市、全省、全國實際,調整和完善了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思路,明確了新能源產業定位,初步形成了合理的產業佈局,推進了新能源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可持續發展。
二、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
(一)園區建設已初具規模。近年來,我市以工業園區、開發區和工業集中區為載體,突出主導產業,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服務功能,增強園區的吸引力和聚集度,真正發揮了園區培育企業叢集、打造工業增長極的平臺作用。xx金太陽新能源高新技術集中區、xx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園區和民勤紅沙崗工業集中區建設取得明顯突破。武威金太陽新能源高新技術集中區目前已編制完成了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水資源評價報告;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實現了初步配套。已引進以太陽能光伏發電為主的企業15家,累計完成投資xx億元。xx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園充分發揮園區產業集聚的優勢,以打造新能源裝備(光伏裝備、光熱裝備、風能裝備和綠色照明裝備)為核心,重點構築新能源迴圈經濟產業鏈,大力發展光能、風電上下游關聯產業,透過招商引資引進國內知名企業和產業資本,已開工建設重點專案25項,總投資46億元。民勤紅沙崗工業集中區積極探索投融資渠道,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進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集聚區承載吸納能力,一批國字號能源巨頭和製造業領軍企業相繼落戶,共引進專案20多項,總投資達xx億元。
(二)光伏產業發展迅速。武威金太陽新能源高新技術集中區甘電投1mw示範電站專案、甘電投10mw光伏發電專案、中節能一期10mw光伏、中節能二期20mw光伏發電專案已建成投產。甘肅昱源礦業有限公司年產6萬噸氟化氫一期2萬噸生產線專案、中國風電集團武威9mw光伏發電專案、中電國際特許權招標專案正在抓緊建設。民勤紅沙崗工業集中區華電紅沙崗10mw光伏發電專案、國電紅沙崗9mw光伏發電等專案已成功併網發電;浙江正泰一期50mw光伏發電專案、常州天合紅沙崗50mw光伏發電專案、華電三期40mw光伏發電專案、甘肅匯能紅沙崗二期50mw光伏發電專案、北京能源50mw光伏發電專案、國電電力武威30mw光伏發電專案、中國國際能源50mw光伏發電專案、四川光量新能源有效公司50mw高倍聚光及光伏發電、100mw光伏製造等專案正在抓緊建設。
(三)新能源裝備製造、風電發展態勢良好。武威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園已簽約的光伏元件專案規模達20xxmw。規劃到XX年,將形成年產1500mw光伏元件、1000mw逆變器的能力。引進的榮寶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萬隻led太陽能路燈生產線專案、武威海潤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00mw光伏元件專案、湘電風能(甘肅)有限公司年產200臺套2.5mw及以上風電裝備製造專案、寧波百事德武威久源光伏構件發展有限公司年產300mw支架及100mw光伏元件生產線專案等20多個專案已開工建設。民勤紅沙崗工業集中區中廣核一期49.5mw風力發電等專案已成功併網發電;中廣核二期49.5mw風電專案、大唐新能源49.5mw風電專案、武威潔源紅沙崗58.5mw試驗風光互補專案、常州天合49.5mw風電專案等正按計劃進度抓緊建設。
(四)生物質能運用前景廣闊。生物質能是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新能源,能夠有效緩解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之間的壓力。目前,武威市的生物質能利用處於初級階段,主要是農村沼氣。農村沼氣的應用,起步較早,技術較為成熟,採用集中或分散式的處理系統建設農村生活汙水淨化沼氣工程。今後開發生物質能燃料、利用生物質能發電前景廣闊。
三、新能源產業存在的問題
(一)總體規模不大,缺少行業旗艦企業。儘管有大唐武威新能源一期20mw光伏發電專案、特變電工9mw光伏發電專案、中節能三期130mw光伏發電專案、國電甘肅59mw光伏發電專案、中廣核50mw光伏發電專案等一批發展勢頭很好的企業,但這些企業仍然處於成長期,與國內同行業排頭企業相比,規模不夠大、整體帶動力不夠強。
(二)缺少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技術,產業配套能力較差。多數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少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競爭力,產品附加值不高,對產業鏈拉動效果不明顯,且產業鏈不長也不完整。
(三)融資難問題比較突出。新能源產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部分企業由於自主開發能力較弱,資本積累緩慢,融資難問題比較突出,直接影響了專案建設進度和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四)產業鏈條發展不完善。透過近幾年的'努力,太陽能光伏發電、風能發電、led節能照明等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新能源產業叢集。但整體上仍處在產業鏈片段發展階段,上下游企業銜接不緊密,企業間的關聯性較弱,缺乏專業化分工協作和密切的經濟聯絡。
(五)電網建設相對滯後。電網建設的相對滯後成為制約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現在電網的通達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未能得到有效保障。隨著金太陽新能源高新集中區、武威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園等園區的建設,急需建設新能源電力輸入輸出配套設施。
四、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對策建議
依據未來新能源發展趨勢及武威實際情況,加快新能源發展步伐,必須充分利用國家重點扶持新能源產業加快發展的政策契機,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實施規劃帶動、園區集聚、專案拉動、科技推動、政策驅動的戰術舉措,多方位推動新能源產業向縱深發展。
(一)科學謀劃定位,統籌規劃新能源產業發展。
在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要加強宏觀引導,立足國家產業政策,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在分析產業現狀、行業優勢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圍繞風能、太陽能資源富集的優勢,明確產業空間佈局和發展重點,確定叢集發展的主攻方向;要科學制定新能源產業發展戰略規劃,使之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適應,與城鎮建設總體規劃相銜接,要按照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思路,打破城鄉和行政區域界限,統籌規劃新能源產業叢集佈局,科學定位新能源產業園區功能,實行相對集中的開發建設,注重引導產業內部專業化分工和橫向配套協作,形成區域分工有序、相互協作、前後配套、連結緊密、各具特色的產業發展格局;要透過制定切實可行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政策,加快生產要素的集聚和資源的最佳化配置,促進新能源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和最佳化,實現新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
(二)加快園區建設,搭建新能源產業發展平臺。
工業園區是推動生產要素集聚的重要載體,是對外開放的重要視窗和招商引資的戰略平臺。武威市工業經濟發展的經驗表明,以工業園區為載體,吸引工業要素的空間集聚和產業提升,是加快產業叢集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成功之舉。在園區建設上,要按照“佈局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生態環保”的原則,點線結合、橫縱拉伸,合理調整產業內部分工,使園區發展規劃與產業叢集發展規劃相互銜接;要完善提升園區基礎設施,突出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創造良好產業叢集發展環境,培育一批新能源產業叢集發展的重點園區,形成一批具有區域競爭力的優勢企業;要堅持主導產業引領關聯產業、主導企業帶動配套企業,以合理佈局專案和完善產業體系為主線,鼓勵新能源企業向園區集中;要改善和最佳化園區投資環境,規範簡化各類審批手續,推行“一企一策”和“一站式服務”, 增強園區的集聚效應,把園區打造成新能源產業叢集發展的服務高地、政策窪地、創業福地、投資寶地。當前要重點抓好四大特色產業園區建設,一是加快推進金太陽新能源高新集中區建設。充分利用該區域連線東西的交通優勢和330千伏變電站開工建設的併網條件,在312國道、高速鐵路及連霍高速公路兩側建設若干光伏發電示範專案,為武威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建設樹立樣板和標杆。二是加快推進武威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園建設。重點構建“4+3+2”產業發展體系,打造以新能源裝備(光伏裝備、光熱裝備、風能裝備和綠色照明裝備)為核心,以常規裝備(專用裝置製造業、交通運輸裝備製造業和節能環保裝備製造業)為輔助的迴圈產業鏈,配套發展以現代物流業為主的生產性服務業和以房地產為主的消費性服務業。三是加快推進民勤紅沙崗工業集中區建設。重點引進發展風電產業和光伏發電產業,最終形成風光互補,全天候連續發電示範園區,力爭形成民勤城東工業園區高載能產業的電源供應基地。四是規劃建設天祝松山灘風電產業園。儘快開展該區域測風評估工作,以風電專案為依託,配套完善電網設施,力爭在“xx”末將松山灘建設成為百萬千瓦級的風電產業園。
(三) 實施專案帶動,延伸新能源發展的產業鏈條。
一是要以科學的方法精心謀劃專案。緊緊抓住國家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國內外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圍繞壯大新能源主導產業,積極謀劃、儲備一批綜合效益好、帶動性強的大型光電、風電產業專案。二是要以創新的方法破解專案發展瓶頸。專案建設的兩個關鍵因素,就是土地和資金。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切實解決這兩大難題。在土地方面,要積極研究政策,利用好政策,尋求增加建設用地途徑,充分利用荒漠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確保用地供給。在融資方面,要按照boo(即:建設—擁有—經營)、bot(即:建設—經營—轉讓)、dbfo(即:設計—建設—融資—經營)等多種專案融資模式解決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著力提高市場融資、提高資金運作水平,政銀企三方要合力共為。三是要抓好重點專案建設,突出抓好支撐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光電、風電重大專案,著力抓好一批生物質發電、生物質制氣、生物液體燃料、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等重點專案。對正在建設的專案要注重科學運作,制訂詳細工作推進計劃,設定時間節點,最大限度加快專案建設進度。要實行“一個專案,一名領導,一套方案,一個部門,一包到底”的“五個一”工作機制,對各專案單位進行了責任捆綁,千方百計加快專案建設進度;對簽約專案,要做好跟蹤協調服務工作,儘快促進專案落地建設;對已建成的專案要抓好投產執行工作,使其儘快建成發揮效益,推動產業鏈向兩頭延伸,價值鏈向高階攀升,力爭在產業叢集發展上取得量的突破和質的飛躍。四是要大力培育引進一批新能源裝備製造專案。大力引進太陽能發電和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及裝備專案,打造集高階裝備及零部件與太陽電池及元件研發製造、系統整合、光伏電站和太陽能熱電站輸出於一體的太陽能產業鏈;大力引進風電整機制造專案,打造集關鍵零部件製造、系統整合、風電場開發與服務於一體的優勢產業鏈,著力解決風電併網執行管理問題。
(四)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要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形成與企業自主創新、技術改造相適應的激勵機制,增強新能源產業核心競爭力。要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強與科研院校、研究中心的合作,引進和培養一批新能源產業發展急需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素質產業工人,加快自主創新步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鼓勵支援重點骨幹企業建立高標準的技術開發中心,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提高企業自主研發能力。要大力推進產學研相結合的產業叢集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形成“生產一批、開發一批、儲備一批、研發一批”的產業科技創新梯次格局,加快創新成果轉化和新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要大力實施品牌戰略,鼓勵龍頭企業積極培育國家名牌產品,鼓勵新能源產業積極培育區域產品綜合品牌,提高區域品牌競爭能力,培育提升產業叢集整體競爭優勢。
(五)搶抓政策機遇,全力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
推進新能源產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配套的政策支撐、優質的服務跟進和強有力的組織推動。一是政策上傾斜。要牢牢把握中部崛起、東部產業轉移和國家擴大內需帶來的重大歷史機遇,積極落實國家在資源、財政、投資、金融、稅收、土地等方面的特惠政策,制定出臺支援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構建完善的政策支撐體系,以優越的政策環境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特別是對引進的重、特大新能源專案、高科技專案、龍頭型專案要給予特殊政策;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在融資運作上的槓桿效應,拿出一定數額的專項資金,對標誌性工程和新能源重點專案進行引導和扶持;要加大金融支援力度,對符合國家政策規定的新能源專案,積極協調金融機構提供融資支援。二是服務上跟進。強化資訊捕捉,加強與上級部門的聯絡溝通,及時掌握國家、省上有關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導向和專案申報資訊;主動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建立政府、社會共同推進專案的開發模式,謀劃、儲備、引進一批對新能源產業發展有重大帶動作用的示範專案;早搶早抓快跑,第一時間向專案申報單位提供資訊,第一時間組織申報專案,努力提供專案爭取的命中率;加強專案跟蹤落實,對已上報爭取的新能源專案,指派專人負責盯辦,積極銜接落實。三是組織上強化。要強化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加強新能源開發隊伍力量,統籌協調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專案審批、技術指導、要素供給、協調服務、優惠政策落實等事項,合力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5
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7月以來,克振副省長帶領省直有關部門的同志深入武漢、孝感等地調研部分節能環保企業,隨後囑我們對該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全面調查研究。近期我委分赴12個市州開展了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全省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著力加以推進,我省節能環保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彙總各市州上報資料,20xx年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超過1500億元,比20xx年增長76.5%,其中:高效節能產業總產值約450億元,先進環保產業總產值約250億元,資源迴圈利用產業總產值約800億元。全省節能環保產業企業數突破1000家,比20xx年增長42.8%,其中產值過億元的企業200多家;從業人員接近20萬人,較20xx年翻了一翻。總體來看,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初步形成了一批骨幹龍頭企業
我省已有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自主品牌的節能環保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產品市場佔有率穩步提高,企業迅速發展壯大,已初步成長為各自領域裡的領軍骨幹企業。
在高效節能領域,有從事電力能源裝備的長動集團、武漢南瑞、三環發展、合康變頻、大力電工、孝感大禹、襄陽萬洲、追日電氣等,從事蓄熱式燃燒的仙桃神霧,從事節能窯爐的華窯集團,從事三聯供空氣源熱泵的武漢朗肯,從事半導體照明的華燦光電、迪源光電、匡通電子,從事節能保溫建築材料的武漢沃爾浦等。長動集團20萬千瓦以下熱電聯產機組市場佔有率達30%以上;神霧公司佔有國內高溫空氣燃燒應用份額50%以上;宜昌匡通電子在國內LED封裝行業居於龍頭位置。
在先進環保領域,有凱迪控股、都市環保、中鋼天澄、凱迪水務、武漢華電、中碧環保、天虹儀表、方元環境、華麗環保、創新環保、合加環境、東之盛、沙市水處理裝置製造廠等。都市環保自主研發的“氨硫銨燒結煙氣深度脫硫”技術和“雙迴圈三段式脫硫塔”裝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武漢華麗環保公司研發的可熱塑澱粉生物降解材料可有效解決廢棄塑膠產生的“白色汙染”;沙市水處理裝置製造廠已成為亞洲最大的管式超濾膜生產廠家,市場佔有率50%以上;中鋼天澄是國內除塵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工程總承包商之一。
在資源迴圈利用領域,有格林美、湖北金洋、千里馬、法利萊、江南實業、宜昌立帝、華山水產、華新水泥、黃石大江集團等。格林美是國內城市礦產領域首家上市公司,在荊門、武漢、仙桃等建有多個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基地;宜昌力帝是國內最具專業化的廢鋼加工處理裝置研發生產企業;華新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技術攻克了垃圾處理過程中的4大難題,處置過程中無二次汙染;武漢法利萊實現鐳射再製造裝置的產業化生產,並列入國家再製造試點。
(二)產業集聚化發展態勢初顯
經過多年發展,我省節能環保產業逐步呈現出依託骨幹企業向重點園區和區域集聚的發展格局。
在高效節能產業領域,陽邏開發區以西門子、阿海琺和國電南瑞公司產業園為基礎,形成了大型輸變電裝置和智慧電網應用裝備產業基地。黃岡節能窯爐的發展頗具特色,華窯集團、中洲窯爐、中亞窯爐等行業領軍企業正抱團推進“綠色工業窯爐”省級標準制定,填補國內該項標準的空白,黃岡逐步成為“窯爐之鄉”;襄陽以大力電工、追日電氣、萬洲電氣等企業為龍頭,建立了襄陽軟啟動產業聯盟,成為全國最大的軟啟動產業生產基地。
在先進環保產業領域,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集聚了凱迪電力、中冶南方、都市環保、中鋼天澄、綠世界、芳笛環保等一批龍頭企業,在電力環保、水處理、節水技術和裝置、環保工程總承包等領域門類齊全、優勢突出。20xx年節能環保產業實現總收入789億元。
在資源迴圈利用產業領域,谷城再生資源園區圍繞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依託金洋公司、駱駝蓄電池、三環鍛造等一批“城市礦產”資源回收、加工和利用企業,初步構建了再生鋼、再生鋁、再生鉛等三條較為完整的迴圈型產業鏈,已形成年回收各類再生資源200萬噸、年處理利用各類再生資源130萬噸的能力,再生資源產業產值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60%以上。黃石市圍繞建立國家迴圈經濟示範市,依託大冶有色、大江集團等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以有色金屬和稀貴金屬回收利用為特色的迴圈經濟產業鏈。青山工業區內武鋼、武石化之間實現氮氣和氫氣資源互補,武鋼、青山電廠與利用鋼渣、粉煤灰、磷石膏的建材企業之間也形成了良好的協作模式,形成了以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工業汙染治理、環保裝置設計製造產業基地;武漢市東西湖區工程機械裝備再製造園區聚集了龍工、三一、千里馬等國內主要工程機械生產與再製造廠家,形成了再製造產業叢集。格林美在荊門高新區打造廢舊電池、電子產品等回收利用基地,20xx年產值超過23億元。
(三)社會參與節能環保產業的積極性增強
我省積極落實國家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相關企業年減免增值稅和所得稅約17億元。每年爭取國家支援節能環保重點專案資金近15億元。政策扶持提高了企業投資節能環保產業專案的積極性,不僅一批中小企業積極參與,同時推動了建材、化工等行業從傳統的高能耗、高汙染行業向節能環保型轉變。武鋼集團、華新水泥、大冶有色等均成立了以節能環保為主攻方向的企業,如武鋼金屬資源公司對冶煉廢棄物進行迴圈利用,生產礦渣微粉等產品,年產值超過80億元。中節能等央企也開始在我省投資佈局。一大批在建或擬建的節能環保產業化專案正在穩步推進,總投資近1200億元,為產業發展提供了較強的後備力量。
(四)各地對節能環保產業的支援逐步加大
各地對節能環保產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推出了一系列支援政策和措施。武漢市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制定了節能產品推廣、廢舊產品回收利用財政補貼政策,加快節能環保服務模式創新,出臺合同能源管理專案支援辦法,安排5000萬元市級迴圈經濟引導資金。鄂州市把節能環保產業納入重點發展產業,依託高新區建設專業節能環保產業園。荊門市出臺了加快迴圈經濟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措施,設立了迴圈經濟專項資金,建立了迴圈經濟統計評價體系。襄陽市積極爭取國家迴圈經濟示範試點,擁有谷城再生資源園區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東風康明斯國家再製造試點等一系列“國字招牌”,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發揮了引領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總體來看,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可以超額完成“”規劃目標。同時,發展中也還有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一)整體競爭力不強。突出表現在“兩小一低”。一是產業規模偏小。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產值佔全省工業總產值比例不足5%,產值僅為江蘇的四分之一,浙江、山東的三分之一左右。二是企業規模偏小,大型企業(集團)特別是具有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能力的企業還不多,仍以中小企業為主,集中度低,市場競爭力不強。三是技術水平偏低。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從事高階裝置製造的企業不多,大多屬於一般加工製造企業,產品附加值較低。
(二)產業結構不優。產業內部結構不盡合理,我省資源迴圈利用產業發展較快,但節能環保裝備產業和節能環保服務業發展不足,特別在高效鍋爐、垃圾處理成套裝置、廢舊電器和汽車拆解等節能環保裝備製造領域存在明顯短板。產業空間佈局也不盡合理,“撒得不開、聚得不夠”,部分市州縣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滯後。產業集聚度不高,產業鏈不成熟。
(三)市場開拓難度較大。節能減排總體上屬於政策驅動型市場,其中很大一部分政策拉動型需求和政府公共投資,節能環保產業領域相關的目錄清單、資質資格認定較多,進入市場的門檻較高。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新興的高新技術產業,一些技術和裝備研發成本高、產品效能不穩定,難以為市場接受並得到應用推廣。現有的節能環保企業大部分是民營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貸款難、融資貴問題,資金積累緩慢,企業發展面臨很多實際困難。
(四)扶持政策還不夠系統。一是在創新驅動方面,沒有把節能環保產業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研究開發作為省級科技計劃的重點領域。二是在需求牽引方面,國家透過推廣節能環保產品、實施節能環保重點工程來推動節能減排和擴大投資消費需求,但地方政府不能只推廣使用本地產品,需求牽引政策難以精準發力。三是在投資促進方面,主要是申請國家資金扶持,省級沒有設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相關節能環保企業的產業化專案只有變換主題申請有關部門的其他專項資金,影響了企業投資積極性,甚至導致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局面。四是在政策引導方面,對一些新興的服務模式,如合同能源管理、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等,政策不明確、法律規範不健全,影響了推廣應用。資源迴圈利用領域,廢棄物回收利用增值稅進項抵扣問題尚未得到解決。五是在組織協調方面,沒有建立規範統一的統計體系,影響對產業發展形勢的科學研判。部門之間協調配合還不夠。
三、進一步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國家更加強調節能減排硬性約束,節能環保領域的投資、技術、裝備、服務需求十分旺盛。近期國家發改委釋出的今明兩年生態環保重大工程中,僅大氣汙染防治和清潔水重大工程投資就超過8600億元,市場潛力大。我省節能環保產業正處於從產品生產向裝備和服務延伸、從外圍向核心突破、從中低端向中高階邁進的關鍵時期。兄弟省市均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呈現萬馬奔騰、不進則退的發展態勢。以我省的基礎和條件,只要加大力度,完全有可能實現節能環保產業跨越式發展,5年時間有望培育成產值5000億元的新興支柱產業,佔據新一輪區域競爭的制高點。下一步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擴大市場需求。節能環保產業與一般性競爭行業最顯著的區別,是其對政策的依賴程度較高。因此,要做好政策和市場結合文章,把促進推廣應用作為關鍵環節。一是強力推進節能減排降碳,加快淘汰落後鍋爐、電機、老舊汽車等,擴大節能環保裝備、產品市場空間。“一主兩副”中心城市和其他有條件地區,適當提高節能建築、新能源汽車推廣、汙水垃圾無害化處理、資源回收利用等節能減排目標,以政策拉動需求,進而帶動產業發展。二是推進政府採購節能環保產品和服務。嚴格執行政府優先採購和強制採購節能產品制度。鼓勵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向社會購買節能環保服務。把合同能源管理作為公共機構開展節能改造的主要方式,研究制定促進公共機構合同能源管理實施的具體辦法。三是引導節能環保產品消費。完善節能惠民工程、“以舊換再”、“能效領跑者”、環境標誌產品認證等政策措施,開展全民行動,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消費理念。四是支援節能環保企業參與節能減排重大工程。對獲得國家節能環保標識、進入國家相關目錄名單的省內企業給予適當獎勵,對省內企業研製的首臺(套)節能環保裝備在省內工程中使用的,可由省財政對生產企業及使用者給予補助。五是支援節能環保服務模式創新。積極培育合同能源管理、節能量稽核、節能低碳認證、碳排放核查等第三方機構,在汙染減排重點領域加快推行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支援發展再製造服務,建立完善廢棄物回收處置體系。
(二)助推企業發展。一是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建議對未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再生資源企業,各地方政府可將新增的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全額返還給企業。二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對此,國務院檔案有明確要求,但我省目前還沒有設立節能環保產業扶持專項資金,僅省經信委在新增專項資金中,對資源迴圈利用有一定支援。建議從20xx年開始,省財政設立5000萬元節能環保產業扶持資金,主要以貼息方式支援節能環保產業重大專案建設。三是拓寬投融資渠道。包括綠色信貸、抵押擔保、上市融資、債券發行、發展股權投資基金等。四是支援節能環保企業“引進來”、“走出去”。對引進的節能環保企業,給予一定獎勵,並在用地等方面予以優先保證。五是加強組織協調,建立部門協調聯動工作機制。
(三)支援技術創新。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高技術產業的典型特徵,必須把實施創新驅動、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在節能產業領域,加快節能共性關鍵技術、核心材料和關鍵裝置的研發,推進節能技術裝備升級換代。重點發展高效電機、高壓變頻、無功補償、高效鍋爐(窯爐)、蓄熱燃燒、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半導體照明、工業化建築、碳捕捉等技術和裝備。在環保產業領域,以大氣汙染治理、汙水處理、垃圾處理、汙染土壤修復和環境監測等領域為重點,研發推廣一批先進適用的技術和產品,提升我省環保技術裝備水平,加快治理突出環境問題。在資源迴圈利用產業領域,以磷石膏等典型固體廢棄物、稀貴金屬、農業廢棄物、餐廚廢棄物等處理以及再製造為重點,加快研究一批市場需求量大、應用前景廣泛、經濟效益明顯且無二次汙染的高效資源化利用技術。同時,著力提升節能環保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支援企業引進人才、引進技術,加強對外技術合作。
(四)推進試點示範。近年來,國家在與節能環保產業相關的領域,特別是迴圈經濟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試點示範,把這些試點示範抓好了,就能為深化改革、完善機制、培育產業發揮重要引領作用。要積極推進我省國家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探索符合各地特點的生態文明建設模式,實現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推進我省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園區迴圈化改造示範試點、再製造試點、迴圈經濟示範市(縣)、“雙百工程”等國家級節能環保各類示範試點建設,切實發揮典型帶動和輻射效應。開展省級迴圈經濟示範建立活動,進一步促進資源迴圈式利用、企業迴圈式生產和園區迴圈式發展,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迴圈利用體系。
(五)完善相關政策。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出臺後,全國已有10多個省級政府相繼制定了貫徹落實措施。去年我省釋出了關於促進資源迴圈利用產業發展的行動方案,但對節能環保產業的整體發展沒有系統政策和全面部署。建議省政府儘快出臺相關政策措施,並召開專題會議部署推進工作,以提高各地各部門對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緊迫性、重要性的認識,並按照精準調控、噴灌滴灌的要求,拿出支援節能環保企業發展的具體舉措。目前,我委已研究草擬了相關政策檔案初稿,待徵求意見、修改完善後報省政府審定。另外我們已啟動《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十三五”規劃》的研究工作,提前謀劃未來一段時期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思路和總體佈局。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6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圍繞“百戶十萬頭生豬、千戶百萬只土雞”生產基地建設目標,縣把畜牧業作為農民增收的四大專案之一。穩定生豬養殖的同時,按照“抓龍頭、建小區、促大戶”思路,領導抓、能人帶、資訊引、專案推、服務促,大力扶持土(肉)雞養殖,鼓勵發展蛋雞和特色養雞產業,使養雞業逐漸成為農村經濟中極具活力的新型產業。年底,全縣雞存欄61。86萬隻,出欄110。72萬隻,雞肉產量276萬公斤,禽蛋產量531萬公斤,養雞產值3452萬元,佔全縣畜牧業產值的13。81%養雞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生產格局得到調整。養雞產業得到快速發展,規模養殖發展壯大。隨著國家扶持政策和產業結構調整、市場需求走高。呈現規模化、標準化發展態勢。全縣已註冊養雞公司8家,成立養雞專業合作社6個,建成規模養雞場10個,發展規模養雞大戶63戶,千隻以上的養雞戶已成為土雞生產的主體。
二)科技含量大幅提高。新技術、新裝置廣泛應用,生產水平快速提升。隨著養雞規模的逐步擴大。飼養方式得到改進,管理方法更加科學,生產水平明顯提升。千隻以上的養雞戶基本都安裝了飲水系統和定時補光等自動化裝置,柴莊鎮銀川養雞小區和杏坪鎮李家灣養雞小區在雞舍內安裝了自動飲水、補光、通風、上料等設施,並採用網面養殖的飼養方式,降低了雞感染寄生蟲病的風險。養殖戶大多使用“正大”新希望”秦樂”等品牌預混料配製全價飼料,蛋雞產蛋率維持在90%以上,良種雞年均產蛋在320枚左右,生產能力大輻提高。
三)生產模式趨於規範。協會、專業合作社)+農戶+公司”一體化生產經營模式得到推廣。龍頭企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統一進行供苗、供料、技術服務、疫病防治、產品銷售,品牌意識不斷增強。隨著生產的規模化、組織化、產業化。有效降低了養雞戶的養殖風險。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品牌意識不斷增強,成品雞及其副產品的品牌效應成為生產經營的發展趨勢和目標。蔡玉窯鎮馬房灣土雞養殖合作社於2007年註冊“秦舍”商標,由於其雞蛋品質優、營養價值高、綠色無汙染,掀起“秦舍”牌土雞蛋銷售熱潮,實現了品牌、效益雙豐收。
四)養殖汙染得到遏制。積極引導規模養雞場和養雞大戶建設沼氣池、集糞池、廢渣貯存池等基礎性防汙設施,飼養環境逐步改善。為解決雞糞汙染問題。鼓勵規模養殖戶廣泛實行“沼—林—果”或“沼—菜—廁”環保養殖模式。對於小型養雞戶,要求雞糞堆積發酵或晾曬,加工成有機肥料用於大棚蔬菜種植,目前幹雞糞最高售價達14元/袋,增加了養殖經濟效益,推動了養雞產業可持續發展。
五)生產效能更加最佳化。品種改良成效顯著,品種改良成效明顯。全縣良種雞的比例逐年攀升。已建成孵化場2個,年孵化小雞50萬隻。肉雞主打品種為三黃雞、雙佳a艾維因、海波羅肉雞等,具有生長快、耗料少、耐粗飼、抗病力強的特點。蛋雞品種主要為羅曼褐、羅曼粉、尼克粉、京粉等,具有飼料報酬高、產蛋多和成活率高的優良特點。土雞品種基本以土雞為主,間或有少量的雜交土雞,具有抗逆性強、肉質好、蛋品質優等特點。目前全縣良種雞覆蓋率達85%以上。
二、困難和問題
一)資金短缺、融資困難是目前制約養雞產業發展的瓶頸。規模養雞啟動資金和週轉資金數額較大。銀行支援農村的貸款額度小、期限短、門檻高,靠養殖戶個人投資金額有限。受銀行信貸許可權上收和一些養殖戶誠信度較低影響,部分養雞戶很難得到較大金額的貸款支援,資金週轉困難成為制約養雞業擴大生產的重要因素。
二)技術服務體系不完善使養殖戶缺乏必要的技術支撐。從目前的部門職能看。縣農業局負責疫病防控和動物監督,縣畜牧中心負責畜牧生產。各鎮(區域)畜牧獸醫站合併到農林水牧中心,畜牧業生產發展、疫病防控、動物監督的三大職能分屬兩個單位,削弱了畜牧服務體系技術推廣、疫病防控、動物衛生監督及指導生產的職能,使大部分養雞戶得不到應有的技術指導,造成養雞成本增加,制約了養雞產業的發展。
三)養雞龍頭企業尚未形成。經濟實力薄弱,標準化生產水平較低。縣養雞企業起步較晚。帶動群眾的能力不強。受經濟實力、技術水平、養殖觀念影響,養雞戶飼養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環境控制和飼養管理水平不高,使雞群的生產潛力得不到充分發揮,導致成本增高、效益降低。
四)土雞品牌培育不足。對飼養土雞信心不足。土雞無特定的種源場,特色發展尚未形成共識。多數養雞戶熱衷於飼養週期短、場地受限小、見效快的良種蛋雞和肉雞。種源缺乏、土雞存量少制約特色發展。未形成土雞生產龍頭企業,雞苗供應、技術指導、飼料配送、獸藥供應、成品雞回收一條龍服務尚未形成,規模特色效應不明顯。
五)產品加工增值滯後。縣鮮蛋用於加工的不到1%淘汰雞加工銷售僅靠幾家滷雞店現滷現賣,經濟效益有待提升。全縣雞產品加工業發展與養雞規模發展相比嚴重滯後。禽產品銷售多限於原材料,沒有深加工提升產品利潤。
三、對策與建議
一)建立縣級土雞繁育基地。扶持建設土雞繁育場。築牢商品代規模生產基礎。將土雞良種繁育補貼經費列入縣級財政預算,按照“自繁自養”思路。制定詳細的土雞種蛋及種苗補助標準,解決土雞種源缺乏、種雞場損虧問題,為土雞專業化生產奠定堅實基礎。
二)有效處理利用糞汙資源。引導養殖戶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並適當給予資金補助及技術扶持。加大生態養殖宣傳力度,按照有關標準修建糞汙處理設施。指導養雞戶搞好雞糞加工及無害化處理,引導養殖業走農牧結合、迴圈發展之路。
三)強力推進養雞產業化發展。把培育雞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作為養雞業產業化經營的重點來抓。對禽產品進行收購、包裝、冷藏、銷售一體化服務,建立一批禽產品精深加工企業。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加快禽產品的原產地認定、產品認證、商標註冊,樹立品牌效應,增強市場競爭力,將我縣的養雞環境優勢變成產品優勢和品牌優勢。
四)大力加強養雞戶技術培訓。全縣飼養戶缺乏飼養管理人員和疫病防治技術。增強產業抗市場風險能力。不能對雞場進行有效管理。應由農業、畜牧部門分年度、按區域、有計劃地對養雞戶從雞舍建設、養殖設施、標準化飼養、環境汙染控制、經營管理等方面進行系統培訓。
五)加快農民養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號召廣大養雞戶加入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壯大養雞隊伍,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抵禦市場風險能力。拓寬融資渠道,擴大養殖規模,實現規模效益。
六)加大土雞養殖的資金扶持力度。鞏固養殖規模的基礎上。使之良性迴圈、穩步發展。設立土雞發展專項扶持資金,大力扶持土雞養殖。主要用於土雞生產、防疫、運輸、管理、科研等。給予土雞養殖比良種雞更好的優惠政策,對於規模達到500只以上的養雞戶,每隻雞補助1元;規模達到1000只以上的養雞戶給予適當的基礎設施補助;對願意發展土雞的特困戶免費提供50100只雞苗,鼓勵養殖戶發展土雞生產,做大做強土雞產業。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7
一、鑄造業發展的現狀
鑄造業在我縣已有上百年曆史,始於清朝末年,發韌於三塘鋪境內,以手工和簡單機械操作,產業基礎雄厚。九十年代初,三鑄產業達到鼎盛時期,創造了輝煌的歷史,1994年,僅三塘鋪鎮一個鄉鎮就擁有高錳鋼生產廠41家,制鍋廠35家,鑄管廠30家,鑄鐵廠和鑄鋁廠各100餘家,每年上繳國家稅收800餘萬,幾乎到了村村辦廠、戶戶冒煙的境地。受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以及市場需求的變化,三鑄產業在九十年代末期跌入低谷,其中受衝擊最大的是鑄鋁業,現已完全淘汰出局,而鑄鋼和鑄鍋業,透過加大技改投入,引進新工藝,擴大和更新裝置,逐步得到蘇復,目前,僅三塘鋪鎮就有鑄鋼廠28家,制鍋廠6家,翻砂鑄鐵廠2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3家,至20xx年止,全鎮鑄鋼產能達到4萬噸,制鍋產能達到1000萬口,鑄鐵產能達到2萬噸,20xx年鑄造產業完成產值6億元,實現稅收1600餘萬元,產業逐步向甘棠、青樹坪、經開區、永豐鎮等鄉鎮延升拓展。
二、加快鑄造業發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加快產業發展條件具備、時機成熟。一是資本人才儲備較為雄厚。我縣內目前鑄造企業130餘家,另外雙峰籍人在廣東、佛山、昆明等地創辦鑄造企業 160餘家,鑄造業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有現成的廠房、裝置和技術,湧現了一批資本雄厚、經驗豐富、市場誠信度高的領軍企業,如三塘鋪鎮的五星重工有限公司。二是技術升級步伐加快,適應市場發展需求。雙峰鑄造業不斷提升技術含量,產品實現多元化,鑄鋼產業熱處理工藝已實現煤改電,模具上普遍運用消失模技術,產品也由過去單一的高錳鋼鑄件更新為高合金鋼、高鉻鋼等耐磨效能更強,使用壽命更長的產品,制鍋產業也從單一的土鍋子轉型生產精製鐵鍋、真不鏽鐵鍋等產品。三是銷售渠道較為穩定。雙峰鑄造業依靠多年的經營,開闢了一條較為穩定的銷售渠道,也有了一支專業的銷售隊伍,如恆盛鍋廠與美的、九陽等國內知名企業對接,成功取得一級供貨商的資質,長期供應配套鍋具。
(二)鑄造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市場需求較大。鑄造是制鍋之母,是汽車、石化、鋼鐵、裝備製造等支柱產業的基礎,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把中部地區建設成為現代裝備製造產業基地,並出臺了《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若干意見》,湖南、廣東等省相繼制定了打造裝備製造業叢集發展戰略,因此發展與裝備製造業唇齒相依的鑄造業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此外,高錳鋼鑄件作為各類破碎機、球磨機配件屬於易損易耗品,國內需求達200萬噸,到目前為止,高錳鋼產品應用已有100多年曆史,市場經久不衰,尚未找到理想的替代品。民用鐵鍋作為生活必需品,也屬於易損品,國內市場本身就大,加之今年世界衛生組織向各成員國推薦使用中國生鐵鍋,尤其是家用電磁爐技術的發展,使用精鑄鐵鍋既節能又環保,還對人體健康有益。
三、加快鑄造產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雙峰鑄造企業從整個行業來看,仍然處產業鏈的中下游水平,加快發展還面臨著四大制約因素。
(一)國家產業政策制約。我縣鑄造企業大多屬於高能耗、高汙染企業,受國家產業政策限制,國家透過提高電價和提升環保審批門檻,對鑄造企業進行制約。環保部門對未使用電熱處理爐企業停止核發排汙許可證,三塘鋪只有小部分鑄造企業辦理了排汙許可證,無法達到環評要求的企業,工商營業執照不能透過年檢,面臨關閉的危險。電力部門對鑄造企業電力增容也提高了審批門檻。
(二)技術裝置制約。我縣鑄造產業起步較早,但規模小、檔次低、生產技術落後、裝備較差,我縣產品仍然停留在毛坯件、半成品階段。機械加工裝置落後,更談不上精密加工,檔次較低,產品附加值不高,檢測裝置欠缺,三塘鋪除長江耐磨鑄件廠和建設機械廠外,沒有一個廠家擁有化驗裝置。成型裝置落後,三塘鋪除了鑄鋼企業使用中頻機組和電熱處理爐外,大部分制鍋、翻砂廠家還是使用沖天爐。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我縣鑄鋼產業與浙江金華、廣西梧州齊名,規模與產能相差無幾,但由於金華、梧州九十年代以來推廣使用新技術、新工藝,上述兩地大部分鑄鋼企業年產量超過20000噸,年產值超過億元,利稅超過千萬元,而我縣至今沒有一家這樣的企業。
(三)叢集發展制約。雙峰鑄造業缺乏龍頭企業的拉動,在三塘鋪鎮僅五星重工有限公司年產能突破5000噸,最大單件達8噸,尚沒有一個能生產加工單件20 噸以上的大廠家,原料供應、產品銷售兩頭在外,產業鏈不完整,缺乏能夠整合和帶動整個行業發展的整機裝備和生產性配套企業,缺乏扶持農用機械產業發展型別的產業政策,沒有形成有效的行業自律,鑄造業基本上是自我發展、自生自滅。所謂叢集發展,幾十年來,一直停留在口頭上,沒有實質性的大動作。企業管理不規範,多數企業屬於作坊式生產,家族式管理經營策劃,企業文化,財務管理,現場管理非常混亂,缺乏現代企業發展理念。
(四)企業環境制約。一是融資難,限制企業發展和改造。由於歷史原因及銀信部門門檻較高,無法達到貸款條件,鑄造產業向商業銀行融資較為困難,限制了企業發展,某鑄鋼廠老闆反映,他的鑄鋼廠年產能可達2400噸,並且銷路不成問題,但由於資金不足,在銀行貸不到款,企業20xx年產量僅1200噸,達產率僅50%。二是稅賦過重,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縣鑄鋼產業均按電能消耗核實產量和稅收,目前在我縣年產量1000噸的鑄鋼企業每年繳納的國地兩稅約30 萬,而據在外地辦廠的鑄鋼老闆反映,他們年產量1000噸的鑄鋼企業僅繳國地兩稅10萬元,稅負環境非常寬鬆。不少企業主由於稅賦較重,將廠子搬往了外地。三是少數部門以利益為重,亂檢查、亂罰款等現象仍有發生。有些外地老闆甚至為此放出狠話:你們雙峰那個鬼地方,我再也不來了。
四、加快發展我縣鑄造產業的建議
(一)重新定位鑄造業。鑄造業雖不是國家發展的朝陽產業,但也絕不是國家完全限制的夕陽產業,它是機械裝備製造業之母,屬基礎產業。我縣的鑄造業也早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三鑄產業了,它是符合現代機械裝備製造業要求,適應現代市場變化的基礎工業,消除認識上的誤區,規避國家政策限制,尋求政策支援。
(二)加快規劃,建議促進產業整合升級。建議以青三甘為核心,在潭邵高速公路三塘鋪出口處建設鑄造工業園,參照經開區的優惠政策和成功經驗打造具有強大吸引力的產業叢集帶,力爭透過3—5年時間培育3家左右產值過億稅收過千萬的龍頭企業。建立一個廢鐵供應和鑄造產品專業市場,組建鑄造協會,實現資源共享、資訊互通、優勢互補、規範管理,抑制內部惡性競爭。時機成熟時整合鑄造企業,成立集團公司,推動我縣鑄造業規模化發展。
(三)加大內引外聯,最佳化發展環境。政府要引導企業加大技術革新和人才引進力度。鼓勵企業開發自主智慧財產權產品,自主開展造型工藝、鑄爐熔鍊、材質配料等方面的研究;由政府出面與我省境內的大型知名機械裝備製造企業如三一重工、中科重科等聯絡協調,力爭使我縣鑄造企業成為這些上市公司鑄件定點供應商。
(四)適時成立縣鑄造產業辦公室,指導協調上述各項工作。只要政府真正重視扶持鑄造產業的發展,我縣鑄造業突破瓶頸,形成氣候指日可待。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8
一、發展現狀
脫水菜產業是我市農村經濟的一項重要產業。於xx年開始起步,已有20多年的歷史,在我市農民增收、農產品加工、出口創匯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脫水菜企業數量眾多。全市現有脫水菜加工企業近100家,總加工能力近衛立正其中較大規模的有30多家,具備出口自主權的有12家。
(二)青紅椒產量全國第一。我市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青紅椒脫水菜生產基地,青紅椒總產量佔到全國總量的70%以上。全市青紅椒種植面積從20xx年以來,多數年份保持在10萬畝左右,最高達13萬畝,種植農戶約6萬戶。脫水菜成品多數年份產量在1.5萬噸一2萬噸之間,產值5億元左右。
(三)廣大農民受益明顯。青紅椒畝產約3.5噸,近年每噸價格約800多元,畝收益在3000元左右,比較效益明顯,農民種植熱情較高。另外企業生產期還可解決4—5萬名季節性用工,生產結束後仍能解決數千人的就業問題。
(四)出口創匯的重要產業。脫水菜和羊絨、葵仁、番茄醬等,是我市面向歐美髮達國家出口的主要產品之一。但我市擁有自主出口權的企業較少,70%以上的產品都是透過國內其他貿易公司出口。
二、存在問題
(一)企業多、小,散,市場比較混亂。雖有近100家企業,但缺少上規模、上檔次、技術先進、業界知名、廣泛認可的大企業,與全國第一產地的地位不相稱。企業多數規模偏小,技術落後,且各自為陣,沒有發揮好主導市場的作用。絕大多數小企業春種時不簽訂訂單,收購時抬高原料價格,使得企業原料成本上升。農民雖—時受益,但長遠看弊多利少。生產結束出貨時彼此又互相競爭,很容易被外地採購商各個擊破,造成產品價格波動過大,行業週期性的出現滯銷、虧損。另據瞭解,國內外每年青紅椒的需求量是2萬噸左右,而我市產能已近20萬噸,嚴重過剩,應儘快解決。
(二)產品良莠不齊,質量難以控制。多數企業廠房因陋就簡,生產裝置落後,衛生控制不到位,檢測手段不夠,產品標準不一,倉儲條件較差,特別是衛生、農殘等隱患多。
(三)多為低端產品,缺少精深加工。產品都是初級原料,還要透過國內外企業二次加工,然後經國外大企業最終加工包裝後,才能上市。也有國內部分企業開始給泡麵企業加工終端產品,但數量還很小。總的來說,我市的產地優勢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四)產品過於單一,有待繼續拓寬。我市脫水萊主要是青紅椒,另有極少的豆角、番茄、黃瓜等,但事實上胡蘿蔔、蔥蒜、各類青菜等都可以製成脫水產品,國外市場需求也很大,應該向多品種方向發展。
三、前景分析
(一)市場穩中有增。脫水萊產品作為歐美日等國家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著較為穩定的消費市場。同時受歐美日等國家生活習慣的影響,脫水萊產品正在逐步進入其他國家。國內隨著泡麵企業、快餐行業的發展,脫水菜產品的市場也在不斷擴大,總體市場呈穩中有增的態勢。
(二)我市仍具優勢。青紅椒的傳統產區歐洲主產區因病蟲害。減產嚴重,原料品質下降,種植面積逐年減少。國內寧夏、甘肅、新疆、山西等地從種植規模、種植技術、產品質量、出海距離等方面,暫時難以與我市抗衡。我市水土光熱自然條件適宜,使得我市成為外商關注的最佳產區之一。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9
根據市政協20xx年工作要點安排,4—5月份,市政協經濟委員會、社會發展委員會組織23名政協委員,在市政協主席肖伏清,副主席閔強、曾憲國的帶領下,分成2個調研小組,對我市石材產業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先後深入4個石材開採點、6個石材加工車間實地調研,走訪農戶19戶,召開座談會5次,發放並收回調查問卷93份。調研組還就石材產業發展相關問題與隨縣政府和市石材商會進行了協商討論。現將調研情況綜合報告如下:
一、石材產業發展起步較好
隨州石材資源品種多、儲量大、品質優、分佈廣、易開發。礦體主要分佈在隨縣的吳山、萬和、草店、淮河、小林和XX市的吳店、郝店等地,以花崗岩為主,成規模開採加工始於20xx年。20xx年10月16日,市委、市政府批准在隨縣吳山鎮設立閩商石材工業園,隨縣縣委、縣政府隨即組建園區管委會,並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經過近7年的發展,隨州石材企業由少到多,由分散到集中,石材產業基本形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日益顯現。
一是產業形成規模效應。目前,全市共有石材開採加工企業63家,隨縣境內62家。其中吳山鎮32家,佔50.8%;萬和鎮26家,佔41.3%。在石材產業中,規模企業達到43家,佔隨縣規模企業的 22.3%,佔全市規模企業的7.5%。石材企業累計投入資金40億元以上,單個企業最低投資3000萬元以上,最高投資近2.5億元。已達產企業41 家,具備年最低開採荒料能力200萬立方米,加工板材能力6000萬平方米。
二是產業經濟效益明顯。在20xx年電力不能保證生產的情況下,石材企業完成工業產值近50億元,入庫稅收2230萬元,比20xx年分別增長140%、80%;今年元至4月,石材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1.1億元,徵繳稅款1599萬元,同比增長21.7%和186%。
三是產業帶動農民致富。在隨縣吳山、萬和兩鎮,從事石材運輸的汽車1500多輛,飲食服務28家,機械維修、配件供應門店21家,且都生意紅火。石材企業吸納當地村民近萬人在企業打工賺錢,既增加了收入,又緩解了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社會矛盾。據初步統計,石材產業為兩鎮農民每年帶來近6.5億元經濟收入。隨縣吳山鎮聯華村330名勞動力有250名在石材企業打工,全村有石材運輸車120輛。村民胡永樂一家5口人,3個兒子購6輛汽車在石材企業拉“荒料”,全家年純收入60餘萬元,在吳山鎮區購商居房3 套。
四是產業增強鎮村實力。吳山鎮過去是貧困鄉鎮,石材產業發展後,鎮級實力快速提升。20xx年鎮級財政收入達到1023.9萬元,分別比20xx年、20xx年增長85.8%、248%,名列XX市十強鄉鎮第七,名列隨縣十強鄉鎮第二。隨縣萬和鎮青苔村,過去村集體負債過百萬元,20xx年石材企業進駐該村後,實行村企互聯共建,村集體經濟實力快速提升,到20xx年底,村集體經濟年純收入20萬元,村集體積累達100多萬元。
五是產業管理比較規範。在指導思想上,基層政府把石材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堅持在發展過程中規範,在規範過程中發展,石材產業發展健康、有序、可控;在行業准入上,提高進入門檻,實行礦產資源開採權公開拍賣,引導現有企業進園區,最佳化整合,做大做強;在生態保護上,注重強化部門管理職能和企業社會責任,足額徵收、全額上交礦山恢復治理保證金和林業植被恢復保證金,為資源枯竭後生態恢復提供資金支撐;在環境治理上,堅持以“五化”、“五個看不見”為治理目標,制定時間表和路線圖,堅決不走先開發後治理的老路;在稅收管理上,全面推行“以電控稅”管理模式,按石材企業實際用電量核徵稅款,堵塞了稅收漏洞,促進了稅賦公平。
六是產業自律能力較強。在隨州從事石材開發的老闆大都是福建人,他們把隨州當作第二故鄉, 20xx年成立XX市石材商會,20xx年成立隨縣石材商會,透過商會把分散的單個企業組織起來,統一對外拓展市場,有效防止同質化惡性競爭,為石材產業平穩有序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實行村企聯動、共謀發展,累計為企業所聯絡村捐贈資金485萬元,幫扶困難戶331戶,幫助修建通村、通組公路18公里,整修堰塘107口,企業黨建工作和綜合治理、計劃生育實現全覆蓋,有16個企業老總兼任企業共建村名譽村主任,鎮企、村企關係融洽,形成了合作共贏的發展態勢。
二、石材產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總體上看,近年來我市石材產業發展是健康有序的,但隨著石材企業陸續建成投產,石材產業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夠統一的問題。石材企業進入隨州時,由於宣傳引導滯後等原因,社會上對石材生產誤解較多,可以說石材產業是在爭議中發展。時至今日,人們對石材產業的非議仍時有耳聞,導致行政領導不敢積極發展石材產業,石材企業不敢大膽投資石材產業,制約了石材產業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
(二)生態環境區域性變化的問題。儘管石材生產屬物理變化過程,與水泥、鋼鐵產業相比對生態環境影響最低,但石材在開採中對原有山體容貌的改變,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廢水、粉塵、噪音,在石材運輸過程中對道路的損傷,使區域性生態環境產生“小氣候”,地表景觀有所變化,影響感官視覺效果。
(三)資源利用效率偏低的問題。目前大部分企業石材開採尚處於初始階段,生產荒料多、半成品多,加工附加值高的成品材少,企業輸出“荒料”現象也時有發生,石材加工中產生的邊角廢料和石粉目前以填埋平整廠區為主,尚未轉化利用。
(四)安全生產存在隱憂的問題。由於大多石材企業剛進入生產期,整體安全生產意識有待提升:在石料開採現場,電力線路佈線混亂,邊坡懸崖缺少圍欄防護;在荒料運輸途中,車多路窄彎急,危險路段無警示標誌;在加工車間,工人勞動防護裝置過於簡單,安全生產提示不醒目;在廢水處理上,採用梯級攔截壩阻擋沉澱,防洪標準不高。
(五)產業發展環境不優的問題。一是企業用地較為緊張。石材企業大都集中落戶於鄉鎮,開採區林業用地和加工區生產生活用地較大,受工業用地和林業用地指標限制,鄉鎮無法保證企業用地需求,“先上車後買票” 較為普遍,企業擴大生產規模與工業用地供地緊張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採礦區至加工區道路由企業籌資自建,道路窄,路況差。加工區至國道段道路民用與企業產品運輸共用,路面毀壞嚴重,產品輸出堵在“門口一公里”。三是企業間礦產資源佔有不平衡。由於歷史和企業實力原因,石材企業間所取得的石材開採資源量差異較大,存在有實力想發展的企業缺少礦石資源,制約了石材產業快速發展。四是企業所在地社會環境日趨複雜。雖然石材企業處於山區農村,但石材產業鏈上各個環節均有利益空間,逐利心理讓過去的窮鄉僻壤熱鬧非凡,村霸、路霸、車霸和強拿強要等“黑惡”現象時有發生,而企業為了長遠發展考慮,大部分是“花錢買平安”。
三、加快石材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統一思想認識,消除疑慮誤解,增進共識加快發展。
首先,發展石材產業體現區域經濟內在要求。科學發展的前提是發展,不發展談不上科學。發展不夠是隨州最大的實際。在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宏觀背景下,積極發展石材產業,提升經濟總量,增加財政收入,擴大就業渠道,對穩增長、促發展、惠民生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其次,發展石材產業面臨良好市場前景。石材產業是全球性朝陽產業之一,我國是世界第一石材生產國、出口國、消費國,近年來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隨著歐美經濟的復甦,隨著“美麗中國”的推進,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為石材產品帶來了良好國際國內市場空間,石材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第三,發展石材產業比較優勢較為明顯。一是礦石儲量較大。據有關資料介紹,隨州花崗岩儲量在10億立方米以上,現有開採礦點已探明花崗岩礦石儲量3289.5萬立方米,可滿足現有企業開採30年。二是開採條件較好。隨州所有花崗岩礦石裸露在侵蝕基準面之上,礦區山勢平緩,地表覆蓋層薄,工程地質條件簡單。三是礦石質量較優。隨州花崗岩顏色較淺,花紋均勻,色彩穩定,工業產品 “隨州芝麻白”、“隨州黃金麻”深受市場歡迎。四是產品外運較順。隨州交通四通八達,公路以隨州為中心1000公里半徑覆蓋全國各大中型城市,鐵路可編組車站厲山火車站距產地40公里,水路武漢陽邏港碼頭距產地200多公里,石材產品內外貿易的交通條件優越。第四,發展石材產業“他山之石”可供借鑑。福建省XX市石材產業世界聞名,現有石材企業1500多家,佔全國石材市場份額的70%,是世界石材產業的風向標。該市所轄的水頭鎮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石材生產,到20xx年石材產值100多億元,稅收過10億元。外地先進典型使我們看到了隨州石材產業的遠景,增強了發展信心。
(二)加強組織領導,科學制定規劃,明確定位支援發展。
一是明確產業定位。將石材產業作為建設“聖地車都”、“神韻隨州”的重要支點,作為我市繼汽車機械、食品加工產業後又一支柱產業。按照“產業集聚、企業叢集、經營集約”的發展路經,力爭在“十二五”內把石材產業打造成百億元產業,將隨縣吳山鎮、萬和鎮培植成財政收入億元鎮;力爭在“十三五”末,將石材產業打造成500億產值、50億稅費產業;力爭到20xx年,讓隨州石材產業站上1000億產值、100億稅費新臺階。
二是成立領導小組。市縣兩級政府要成立有發改、經信、稅務、國土、環保、林業、水利、安監、商務、工商、金融等部門參加的石材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加強對石材產業發展的領導和指導,統籌協調解決石材產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
三是編制產業發展規劃。要結合相關法規和產業政策,與國土利用總體規劃、林業用地總體規劃、城鄉建設總體規劃相銜接,科學編制石材產業發展規劃和石材產業園區建設規劃,指導石材產業有序開發和科學發展。
四是制定扶持政策。市縣兩級政府要出臺支援加快石材產業發展的意見,石材產業園區享受縣級經濟開發區優惠政策,探索建立XX市石材產品物流貿易園區,著手將隨縣吳山鎮、萬和鎮申報為“石材產業工礦區”可行性研究,為石材產業發展營造更加寬鬆的環境。
(三)嚴格礦產管理,規範開採加工,科學開發有序發展。
一是要加強礦產資源管理。完善礦產資源開採權公開拍賣制度,按照加快發展的要求,合理有序匹配礦產資源,引導礦產資源向大企業集團集中,支援和鼓勵“龍頭” 企業做大做強。
二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礦山恢復治理保證金、林業植被恢復保證金要足額徵收,專帳管理,定期公開;石材開採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前期要落實填埋場地填埋,中期要引進新工藝開展廢渣綜合利用,對隨意傾倒廢渣行為要嚴管重罰;石材開採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水,要進行攔阻沉降和迴圈利用,引進新技術進行治理;石材企業要限期完成生產、生活區環境綠化、美化、硬化任務,石材加工區和石材運輸線每天要定時灑水壓塵。
三是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嚴格落實石材產業安全生產領導責任、企業責任,開展安全生產經常性教育,完善安全生產應急預案,並定期組織演練,增強企業領導和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四是提高勞動者工資福利水平。企業要按照合同約定,按時足額兌現工人勞動報酬;引進新工藝、新裝置、新技術,不斷降低工人勞動強度;做好生產過程中的降塵、降噪工作,努力改善生產條件;每年對一線工人進行一次健康體檢,及時救治職業病患者。
(四)鼓勵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提升品質集約發展。
一是引進新技術提高產品質量。支援現有石材加工企業運用國內外先進加工裝置,消化吸收先進生產工藝,面向市場開發高檔化、超薄化、異形化石材產品,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工藝品位,增加產品附加值,限制石材企業對外輸出“荒料”。
二是延伸石材產業鏈條。制定更優惠的政策,鼓勵石材企業引進聯辦以石粉為原料生產蒸壓磚、燒結磚企業,以碎石為原料生產人造崗石、石材複合板企業,以磨具磨料、機械配件生產為主的製造企業,形成具有隨州特色的石材產業叢集。
三是發揮石材商會作用。利用商會資訊靈、人脈廣的優勢,積極申報“隨州黃金麻”、“隨州白麻”等石材商標,加快“中國花崗岩之都”稱號的爭取工作,加強行業自律和誠信建設,適時舉辦隨州石材產品展銷會,不斷提高隨州石材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四是做好隨州石材自營出口前期工作。石材企業要與相關部門緊密合作,密切關注國際石材市場動向,加強與國內外知名石材企業的交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向商務、海關、商檢部門申請出口經營權備案許可相關證照。
(五)堅持統籌兼顧,回應社會關切,合作雙贏共同發展。
目前,石材產業已經不是能不能發展的問題,而是如何規範發展、加快發展的問題,“發展、規範、雙贏”要成為石材產業發展的制度安排,政府、企業和企業所在地村應共同發力,齊心做好“點石成金”這篇大文章。
從政府層面來講:一是要把石材產業放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中謀劃,把石材產業發展規劃與“十二五”規劃相銜接,與市委、市政府工業倍增計劃要求相統一,與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相協調,用石材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二是要認真履行政府服務職能,用足用活政策,敢於擔當,勇於負責,及時解決石材企業辦不好、辦不了的事情,為石材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三是要制定產業轉型升級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兼併重組和向上下游產品延伸,優先為迴圈經濟專案、生態環保專案配置公共資源,支援企業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裝置,獎勵獲得“中國名牌”、 “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四是要加強宣傳引導工作,有關部門和石材企業要及時正面回應網路輿情,公開報道石材產業開採加工過程物理變化帶來的廢水、廢渣可防可控可治,用真實、準確、客觀的事實回應社會關切,透過“爭鳴”形成“共鳴”,凝聚石材產業發展的正能量。
從企業層面來講:一是要樹立長期發展的戰略思維,把隨州作為投資的最佳選擇,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富而思進,把隨州石材推向全國,讓隨州石材走向世界;二是要誠實守法重信用,嚴格依法辦事,公平公正競爭,認真履行合同,自覺維護石材行業形象和市場秩序,不斷提高隨州石材的市場份額;三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加強日常生產監管,落實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措施,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不斷改善勞動者生產生活條件;四是要勇於承擔社會責任,主動幫扶社會弱勢群體,不斷提升鎮企、村企共建質量,讓企業發展成果與社會分享,樹立隨州石材產業良好社會形象。
從村級層面來講:一是抓住石材企業落戶本村的機遇,透過結對共建,用資源換資金,用資源換股權,增強集體經濟造血功能,消化歷史債務,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二是鼓勵村民依託石材產業,發展汽車運輸、機械修理和餐飲服務,介紹村民到石材企業打工賺錢,讓村民更多地享受石材產業發展帶來的實惠;三是結合徵地拆遷有計劃地實施農村住房改造,引導村民建房向新農村建設規劃點集中,為石材產業發展騰出更大的空間;四是加強對村民的教育,以公平互惠方式支援石材企業,以包容大度胸懷愛護石材企業,以互諒互讓態度化解村企糾紛,與石材企業同發展、共致富。
(六)強化部門責任,加強綜合治理,落實職責服務發展。
一是嚴格稅費徵管。國稅、地稅按照“以電控稅”辦法據實徵收,礦山恢復治理保證金和林業植被恢復保證金足額徵收,其它行政規費按照徵收標準下限徵收,稅費徵收要公開公平公正,接受企業和社會監督。
二是加強生態環境監測。在石材開採區、加工區和工業園區下游建立固定觀測點,對廢水攔阻沉降壩按“20年一遇”暴雨校核加固,督促企業採用新技術治理廢水和粉塵,確保企業廢水零汙染排放。三是緩解產業發展的“瓶頸”制約。國土、林業部門按照資源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原則,將礦石資源、土地指標、林地指標向“龍頭”企業、科技含量高企業、再生利用率高企業傾斜,積極主動對上爭取,盡力滿足石材企業做大做強對礦石、林地和工業用地的需求。四是改善石材產品外運出口路況。發改、交通部門要將石材外運“門口一公里”道路改造列入議事日程,儘快完成吳山鎮至316國道、萬和鎮(青苔、新城)至天河口高速入口道路擴寬加厚任務,同時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厲山至七尖峰“石材專用鐵路線”的前期論證工作。五是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石材工業園要成立警務室,企業要落實治保調解專職人員,普遍推行村企聯防,依法及時查處村霸、車霸、敲詐勒索等黑惡勢力和黃、賭、毒行為。六是認真查處損害石材產業發展環境的人和事。將石材產業納入年度經濟發展環境整治專項檢查,對服務石材產業中的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以及吃、拿、卡、要現象,依紀依規進行公開查處,用最優外部環境助推石材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10
一、發展現狀
我縣以金屬鎢為主的硬質合金產業,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經過30多年的艱苦創業,形成了全國最大的廢舊合金回收,合金刀具經銷、再生合金生產三位一體的特色產業。在硬質合金產業發展過程中,我縣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經銷鉬、釩、鈦、鎳、鈮等稀有金屬,並相繼建設了金都、城大、世龍、上大、嘉興等一些生產企業,與各大鋼廠建立了密切的協作關係。目前鎢及其它稀有金屬產品的銷售收入40億元,是省重點產業叢集之一。
全縣稀有金屬生產企業45家,主要產品有合金刀具、礦山工具、耐磨零件、高速鋼工具,再生碳化鎢及鎢鐵、鉬鐵、釩鐵、鎳鐵、鈮鐵,鎳銅合金、鎳鉬合金、高速鋼坯材、高溫合金等,主要供應機械加工、裝備製造、礦山採掘、石油化工、鋼鐵特鋼等領域。全縣廢舊合金、合金刀具及其稀有金屬經銷業戶有500餘家,其中有一半以上分佈在全國各大中小城市,有幾千名業務員常年跑遍全國各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經銷網路。目前全縣稀有金屬產業從業人員10000餘人,年銷售收入40億元,稅金5000萬元。
二、存在問題
1、我縣是全國最大的廢舊硬質合金及廢鎢料購銷集散地,年經銷量近萬噸,而本縣再生利用量只有3000多噸,大部分廢料被外地利用,急需提升廢鎢再生利用規模。
2、我縣硬質合金生產企業都是年產一、二百噸的中小企業,產品品種單一,技術附加值不高,在低端市場競爭,抗風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弱,沒有形成專業化分工、規模化生產、中高階邁進的良性發展格局。
3、創新能力不強,自主品牌沒有形成市場影響力,甚至有個別冒牌營銷行為,在業內對產品存有偏見,不利於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4、近幾年,等地相繼建設了廢鎢回收加工基地,大部分原料來自,對我縣產業發展造成了一定衝擊。
5、產業鏈條分工不細,聚集效應差,特色優勢放大效果不明顯,在產業鏈條各關鍵節點需要龍頭企業或重點企業加大支撐能力。
三、下步措施
1、明確發展方向。緊緊依託廢舊合金及其它稀有金屬集散市場的優勢,走再生加工、迴圈利用的發展之路。鞏固壯大回收市場,確保資源聚集地位;提升再生加工技術和工藝水平,做大迴圈經濟規模;健全產業鏈條,開發生產高附加值新產品;打造全國鎢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
2、成立鎢業協會。以鎢資源綜合利用為發展主題,立足,面向全國,打造沒有礦山的戰略金屬生產基地。成立鎢業協會,近期以及周邊南宮、故城等從事合金生產加工、購銷流通、製品交易等企業,組成行業組織、抱團經營、優勢互補、溝通交流、自律自強。
3、建立服務平臺。以研發、檢測、網路、資訊、物流、人才交流、融資服務等多位一體的產業服務配套體系,為產業發展搭建全方位的服務平臺。
4、謀劃建設合金市場。把及周邊縣市的經營業戶納入一個功能完備的市場體系中,即可迅速鞏固合金產業聚集效應,又能增強縣域經濟的城市功能,確保產業長期可持續發展,形成市場支撐產業,產業促進市場的良性迴圈。
5、靠大聯強,打造骨幹龍頭企業。我縣合金企業具備資源、市場優勢,而國內大的企業集團具有資金、技術優勢。與大企業聯合協作,是加快產業做強做大的一條途徑。
6、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走科技創新之路。積極拓展國內外兩大市場,建立自主品牌,提高產品的聲譽。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11
根據《中共臨滄市**區委關於在全區開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科學發展大討論活動的通知》組織開展一次專題調研的相關要求,結合《中共臨滄市委辦公室關於做好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調研工作的通知》安排,區委派出16個專題調研組重點圍繞人的富裕度、人的居住質量和人的創業環境等3個方面的內容進行調研。水電產業調研組根據相關的通知要求,及時制定了調研方案,採取發放問卷調查表、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三種形式進行調研,並於7月8日至13日由水電產業調研組組長、區委副書記左金祥同志帶隊,先後到臨江電站、大柏樹電站、遮奈電站、梅子箐電站、官山電站、細嘎電站,螞蟻堆鄉、邦東鄉、馬臺鄉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調研報告如下:
一、**區基本情況
**區轄7鄉1鎮2個街道,93個村民委員會,9個社群居民委員會,居住有漢、傣、彝、拉祜等23個少數民族,總人口30.36萬人。全區國土面積2652平方公里,其中山區半山區面積佔98.4%。境內有5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58條,分為兩大水系,即瀾滄江水系和怒江水系。瀾滄江水系徑流面積為1186.98平方公里,怒江水系徑流面積為1465.02平方公里。南汀河流域是恕江水系最長支流,也是全區最大河流,發源於博尚鎮,至羊頭巖出區外,全長70.9公里,區內流域面積1191.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6.64m3/s水能儲量為9.16萬千瓦。
截止20xx年底全區已建成大小水利工程3546件,其中蓄水工程42件(中型水庫1件、小一型水庫6件、小二型水庫21件、壩塘14件),總蓄水量5013萬立方米;引水工程3372件(流量0.3m3/s以上的42件,0.3m3/s以下的3330件);人畜飲水工程98件;閘壩及其它水利工程34件。
二、產業發展現狀及規劃
歷年來,**區高度重視水資源開發利用,在60-70年代就建成近40多座農村小型水電站(裝機多為30-200千瓦),對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不斷髮展,對不適應改革和發展需求的電力設施進行了更新改造,對全區的水能資源開發利用進行了調整和規劃。
(一)發展現狀
目前,全區已建成蓄水工程42件,總蓄水量5013萬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庫1件(博尚水庫);小一型水庫6件(小道河水庫、馬鹿坑水庫、柳樹河水庫、鍋底塘水庫、中山水庫、鐵廠河水庫、);小二型水庫21件(茨通林水庫、團山水庫、大坡頭水庫、大子良水庫、丫口田水庫、躍進水庫、界牌水庫、橫山水庫、道河水庫、豹子洞水庫、滑石板水庫、石板橋水庫、大沙地水庫、新蓄水庫、大浪壩水庫、小板橋水庫、小龍塘水庫、幕布水庫、蛤蟆塘水庫、羊廄房水庫、白花箐水庫);壩塘14件(松樹林壩塘、阮家田壩塘、前哨壩塘、大村壩塘、吃水箐壩塘、小水槽壩塘、戶遠壩塘、小水塘壩塘、小塘房壩塘、田心壩塘、三叉箐壩塘、幹龍塘壩塘、山頭壩塘、幕布小中山壩塘)。
全區已開發利用的水能為29550千瓦,建成電站10座,其中:怒江水系建博尚壩後電站,裝機為2×250千瓦;細嘎電站,裝機為1×500千瓦;南汀河三級電站,裝機為3×1000千瓦;南汀河四級電站,裝機為1×1000+1×20xx千瓦;大柏樹電站,裝機為2×3200千瓦。瀾滄江水系建有梅子箐一級電站,裝機為1×500千瓦;梅子箐二級電站,裝機為1×1250千瓦;梅子箐三級電站,裝機為2×6500千瓦;官山一級站:裝機為2×500千瓦,官山二級站,裝機為1×400千瓦(糖廠內部使用)。建成漫臨線110千伏、220千伏輸電線路及變電站1座,變電容量為6萬千伏安、9萬千伏安,建成35千伏變電站8座;正在博尚鎮曼來山建設500千伏變電站,建成後將大幅度提高臨滄電網的輸送能力,為吸納日益發展的地方小水電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建水電站3個,總裝機2260千瓦。其中:遮奈電站,裝機9600千瓦;臨江一級電站,裝機5000千瓦;臨江二級電站,裝機8000千瓦。
(二)發展規劃
佈局:**區的水能資源開發重點區域為怒江流域的博尚、忙畔、鳳翔、螞蟻堆水力資源聚集區,轄區內橫穿國道214線,交通便利,與城市中心相距較近,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結合當前的發展狀況和電源結構,集中資金開發城市周邊及公路沿線具有區位優勢的水能資源,實行有計劃、有步驟、規範化的開發利用。
目標:**區水資源豐富,根據水能資源優勢及徑流的分佈情況,規劃建設(改擴建)蓄水工程6件,增加1352.1萬立方米。其中:馬臺大沙壩水庫,蓄水60.4萬立方米;平村白沙田水庫,蓄水100.7萬立方米;忙畔鴨子塘水庫,蓄水1070萬立方米;馬臺喬地坡水庫,蓄水8萬立方米;風翔蘭花箐水庫,蓄水7萬立方米;改擴小龍潭水庫,蓄水達114萬立方米,目前蓄水8萬立方米。規劃開發建水電站10個,裝機總量45200千瓦。其中:怒江水系可建小高橋電站,裝機2500千瓦;昔鋪河電站,裝機20xx千瓦;鐵索橋電站(西河電站),裝機4000千瓦。瀾滄江水系可建官山三級電站,裝機1×1000千瓦;大付寨電站,裝機3200千瓦;馬臺一級電站,裝機3200千瓦;馬臺二級電站,裝機7500千瓦;馬臺三級電站,裝機12800千瓦;馬臺琅琊電站,裝機5000千瓦;那招幫公電站,裝機4000千瓦。
(三)水電產業運作機制
根據**區水能資源優勢及徑流的分佈,針對當前小水電開發緩慢和利用率偏低問題,在充分考慮用電單位和群眾生產、生活用電需求的前提下,儘可能做到合理有效利用水資源,按照“誰建、誰有、誰管、誰受益”的原則,結合統籌規劃小水電開發速度,提高利用效率,創造併發揮經濟效益,切實做到建好一處、管好一處、用好一處。水電產業開發主要有以下程式:
1.專案建設單位依據《臨滄市各流域水能規劃》與區政府簽訂開發協議,正式協議簽訂前要徵求水利部門的意見,正式協議簽訂後將原件報發改、水利等部門備案。
(1)2.5萬千瓦以下的水電站可依據《臨滄市各流域水能規劃》開展專案前期工作,不再另行編制規劃。不在《規劃》範圍內的應另行編制規劃。
(2)2.5萬千瓦及以上水電站依據《臨滄市各流域水能規劃》進行修訂編制報市水利部門提出意見後,再報市政府批准。
(3)國際界河、市、區(縣)界河的開發協議不論裝機大小,由市水利局提出審查意見報市政府審批,核准實施的流域水能規劃報省發改委、水利廳備案。
2.核准許可權
裝機規模在2.5萬千瓦及以上電站由市發改委轉報省發改委核准。裝機規模在2.5萬千瓦以下的電站建設由市發改委核准。
3、報建程式和所需報送材料。專案申報單位在向專案核准機關報送申請報告時,需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報送以下檔案:
(1)水利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水資源論證報告、水土保持方案審查意見。
(2)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出具的環境影響評價的審批意見。
(3)國土資源行政管理部門出具的專案用地的預審意見。
(4)林業行政管理部門出具的林地徵佔預審意見。
(5)電站設施的相關安全意見。
(6)電網部門有關上網的意見。
4.專案核准。專案核准機關根據《雲南省企業投資專案核准實施辦法》(試行)以及水利、環保、國土、林業、安監、電網等部門的意見,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專案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審查,依據專家組審查意見,對電站建設專案給予核准。專案核准檔案有效期二年,專案核准後建設業主發生變更,必須經當地政府同意並報專案核准機關備案;裝機規模發生變更、梯級電站合併開發,建設單位必須報專案核准機關進行變更核准。
5.初步設計報告。由建設單位委託有相應設計資質的設計單位設計,經區水利局轉報市水利局組織評審,根據專家組審查意見予以批准。初步設計發生變更建設單位必須報原批准機關審查批准。
6.工程招標。符合《工程建設專案招標範圍規模標準規定》(國家計委令第3號)的規定專案,必須進行招標。招標由專案業主組織,招標前應將招標備案表、招標檔案、招標公告、評標辦法等報水利局備案,招標後將招標結果報水利局。
7.質量監督。水利水電工程質量實行強制性監督管理。由臨滄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委託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監督站對市級核准的水電工程進行監督管理,建設單位在開工前必須到市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監督站辦理監督手續,簽訂工程質量監督書,並繳納質量監督費。不辦理質量監督手續,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8.開工許可。電站建設開工前,由建設單位提交:專案核准檔案、初步設計批准檔案、工程質量監督書、專案建設單位資質、工程監理資質、設計方法代表資質等相關手續。經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審查許可後方可開工建設。
9.工程驗收。水電站工程驗收實行分類驗收制度。截流前驗收、重要隱蔽工程及基礎處理工程驗收和單位工程驗收由專案法人負責,市(區)發改、水行政主管部門參加;工程蓄水驗收由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機組啟動驗收由專案法人與接入電網的經營管理單位共同組織,市(區)發改、水利行政主管部門參加;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安全設施驗收由安監部門負責;電站主體工程完工,各單項驗收完成,可投入試執行;竣工驗收在試執行滿一年後,由專案業主提出申請,專案核准單位組織驗收。竣工驗收合格,由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核發取水許可證,電站才能正式投入運營。
10.電網建設、電價
(1)電網建設根據負荷需求、電源點發展情況適時建設,35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的電網工程由市發改部門核准,11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的電網工程由國家或省發改部門核准。電網主幹線由供電部門負責建設和維護管理,各電站上網的線路由電站開發單位與供電部門協商解決。
(2)電站的上網由電站業主與供電部門協商並簽定上網協議,上網電價按省有關規定執行。
11.建後管理。區經濟、水利、安監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電力企業的生產經營、協調服務、安全監管工作。
四、當前存在的問題
**區水電產業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開發程度較低,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多種困難和條件制約,難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一)市場格局單一。**區沒有獨立的地方小水電電網,國家電力部門壟斷經營。壟斷經營的市場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約束,導致小水電和電網之間嚴重不平等,成為全區小水電發展的“瓶頸”。當前,小水電上網受到兩個方面的制約:一是上網電價不統一,不同水電企業,上網電價不同,如玉帶河公司的梅子箐三級電站,直接上網供電局,年平均上網價0.195元/度;官山電站原直接上網供電局,後因某些原因,上網給玉帶河公司,玉帶河公司再上網給潤達公司,最後由潤達公司上網給供電局,這其中就造成了官山電站上網電價被壓低(年平均上網價0.15元/度)。二是電費不能按時結算,電站上網的轉接,使企業重複納稅。如官山一級電站上網電費已兩年沒有回收,區內部分村寨電費也有兩年沒上交。
(二)手續多而繁雜。小水電開發專案需開發商到省、市、區多個相關職能部門辦理開發手續,水電開發的相關職能部門對水電開發投資缺乏協調管理、跟蹤服務,投資者辦理手續較難,委託中介機構編制的報告較多,加大了開發專案投資成本。如土地、林地、環保等手續需到省級或市級部門辦理。
(三)管理體制不健全。目前,水電開發既有盲目性,又有滯後性。盲目性主要表現在水電開發處於高潮時期,爭先恐後的建設開發,其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較多,諸如各項手續、上網問題、現有網路的輸送能力等。滯後性主要體現在管理體制滯後,沒有形成統一的市場平臺。
(四)產業自身的限制。小水電產業發展建設成本高,電站規模較小,多數是徑流式電站,導致電量生產有限,生產成本偏高,如與大規模生產的常規能源競價上網,將會受到很大的衝擊。此外,小水電因季節因素導致水資源豐枯矛盾對電力輸出影響大。
(五)補償問題處理難度大。小水電站建設只有妥善處理好涉及到的土地、林地、移民安置等相關問題,才能保證小水電站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但在土地徵用、經濟林木佔用補償、移民安置處理難度較大。
(六)缺乏機制的管理權。**區水資源開發利用效率較低,水電開發投資渠道單一,國家先後雖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建設開發的政策,但這些政策大部分是計劃經濟條件下制定的,在當時對發展小水電站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小水電站政策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同時,區級政府對電站的生產、執行、上網、營銷沒有實質的控制權,對電力行業的運作管理機制作用不大。如供電部門實施的“無電工程”,線上路改造中,只改照明電,不改動力電,若要改動力電每戶農戶要交1000元的改造費,線路改造後,收費由電力部門負責,債務由鄉、村負責。
(七)安全生產監管難度大。水電產業開發的相關手續由省、市、區的相關部門審批,開發地的黨委、政府對開發商在開發水電過程中沒有實質的管理許可權,管理難度較大。尤其是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按照安全生產工作屬地管理原則,當地黨委、政府對開發商安全生產工作管理中矛盾多、意見大,難以管理。
五、下步工作建議
(一)加大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組織人力物力進行小水電站研究開發,做好專案規劃工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最佳化水電產業發展環境,對可開發的水電資源走市場化運作方式,面向社會公開奪標。
(二)建立健全相應的聯動機制,理順小水電站管理體制,保障安全生產、地質災害、生態環保等方面工作。結合實際情況,建立一整套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優惠上網電價,系統效益收費,對消費者進行補貼以及靈活的融資機制等激勵政策。
(三)針對小水電站自身的弱點,加強小水電站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改善技術裝備,促進新技術商業化、市場化運作,提升市場競爭力。
(四)建設水電專案要明確相關部門人員專人負責業務辦理;涉及徵佔用農民土地問題,採取農民土地入股分紅的方式進行解決。
(五)加強水電專案的監管,從事小水電站建設單位應專業化,無論是施工單位還是監理單位,都因採取公開招投標的方式選擇有資質的單位準入,做到施工質量到位、監理技術到位、生態環保安全意識到位。
(六)督促已批的水電產業專案儘快開工建設。如臨滄玉帶河電力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的馬臺河電站。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12
一、我市健康服務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健康服務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基礎醫療保障體系日臻完善,居民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全民健身氛圍日益濃厚,服務領域全方位拓展,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一)基礎醫療保障體系日臻完善
1、基本醫保覆蓋面不斷擴大。2015年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人數達到60.6萬人,參保率達到98%,全市2.02萬名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和5.29萬名困難企業職工全部參加了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市政府將“新農合籌資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列為承諾為民辦的實事之一,比省定標準290元高出10元,成為全省人均籌資唯一達到300元的地市。新農合參合人數56.93萬人,參合率達99.21%。
2、基本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2015年我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由22.5萬元提高到28萬元,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基金最高支付限額由13.5萬元提高到15萬元,是我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達到73%,初步建立了城鎮醫療保險市級統籌資訊系統;大力推行社保“一卡通”工作,共發放社保卡58萬張,超額完成省下達的45萬張發放任務。率先在全省出臺了市級統一的補償方案,2015年全市統籌區域政策範圍內補償比達到了75%以上,封頂線達到12萬元,均超過省定目標。
3、商業健康保險制度基本確立。2015年6月,我市建立了城鎮職工大病統籌保險制度,制定了《XX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實施辦法》,並將此工作透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中國大地保險公司山西分公司承辦。同時,我市還建立了城鎮居民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制定了《XX市城鎮居民補充醫療保險實施意見》,規定了參保居民在報銷醫藥費用時的相關細則。
4、基本藥物制度逐漸完善。我市目前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已全部配備使用了基本藥物,按規定實施了醫保支付政策。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全部實行省級網上招標採購和統一結算,確保了基本藥物供應及時和貨款安全、按時上繳。2015年,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各級醫療機構向配送企業回款3202.81萬元,建立完善基本藥物採購新機制工作取得新進展。
5、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進一步深化,建立了多渠道補償機制。2015年基本藥物
零差率市縣財政配套資金共計646萬元, 基本公共衛生經費3183萬元。各縣(區)根據《XX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辦法》制定了具體實施辦法,核定收入專案為醫療服務收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收入、藥品收入及其他收入;核定支出專案為人員經費支出、業務經費支出、藥品支出及其他支出。
6、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穩步提高。一是強化全科醫生規範化培養和轉崗培訓、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在崗培訓工作;二是認真落實鄉村醫生多渠道補償和養老政策,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我市1620名鄉村醫生現都已參加新農保。對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村衛生室,按行政村核定30%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予以補助。對無衛生室的村公開招聘的大學生村醫,在聘用期間其補助標準因不低於每人每月800元,2015年全市下撥村醫補助經費350萬元。
7、基層中醫藥建立工作穩步推進。我市對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非常重視,各縣區政府均加大了投資力度,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了中醫醫療裝置,在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適宜的中醫藥服務專案。其中:XX縣建立成為山西省唯一一家國家級第二批“治未病”預防保健試點縣,併成功建立為省級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XX縣的基層中醫藥建立工作受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審專家組的高度評價。
(二)居民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健全
陽泉是全省較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城市之一,截至2015年,我市60週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總人數的14.58%,預計到“十二五”末,我市老年人口將佔到全市總人口的18.19%以上。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養老服務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支援力度,不斷最佳化養老設施建設,積極創新養老服務形式,逐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民政牽頭、社會參與、市場運作,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群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
1、政策環境日漸完善。2015年,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全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陽政辦發[2015]53號),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政策得到進一步細化,該《意見》具體明確了我市“十二五”期間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監督管理和保障措施,從土地保障、資金補助、人才培訓、稅費減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進一步擴大扶助範圍和內容,提高扶持標準,扶持政策更加完善。
2、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社會養老福利機構46所,其中市級公辦養老機構2所;縣(區)級公辦養老機構2所,XX縣、郊區各1所;鄉鎮敬老院33所,分別為XX縣10所,XX縣15所(包括分院1所),郊區8所;民辦養老機構9所,分別為市級1所,XX縣1所,XX縣3所,郊區3所,礦區1所。
3、城鄉社群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全面啟動。為了更好地落實市政府出臺的《關於加快推進全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在已有5所社群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基礎上,今年7月份,民政局制定出臺了《XX市2015年城鄉社群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我市今年要完成14個城市社群和50個農村社群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設任務。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以上專案完工後,日間照料養老床位將達到700張。
4、養老服務隊伍專業化建設逐步推進。近年來,我市積極開展養老服務職業技能培訓,並逐步推行養老服務人員持證上崗制度,養老服務隊伍整體素質的穩步提升。2015年以來,全市共參加民政部、省民政廳組織的各類養老服務職業技能培訓80餘人,同時積極開展各類公益性養老助老服務活動,全市現有助老服務志願者近5000名,為全市提高養老服務整體水平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全民健身氛圍日益濃厚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透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以“三邊工程”為主要內容的群眾體育事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全民健氛圍日益濃厚。
1、場地設施建設數量大幅增加。已建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960個,全民健身路徑工程69條,鄉鎮全民健身活動廣場8個,全民健身中心1個,全市人均體育設施面積達到1.14㎡,群眾體育的物質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
2、健身組織不斷壯大。成立了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批准成立了24個體育協會,發展社會體育指導員2000人,建立完成國家級體育先進社群2個,省級體育先進社群2個,全國體育先進鄉鎮7個,省級體育先進鄉鎮11個,群眾體育的網路組織不斷完善。
3、群體活動品牌建立成效凸顯。以“五個百萬人群”和“兩個關愛人群”為重點的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打造了“全民健身大拜年系列活動”、“XX市足球聯賽”、“XX市乒乓球聯賽”、“國際籃球邀請賽”、“元旦登高、長跑、越野活動”、“8月8日全民健身日大型體育展演活動”等眾多品牌賽事,舉辦了“汽車場地越野賽全國邀請賽”、“山西省第十九屆傳統楊氏太極拳比賽”、“山西省‘體育三下鄉’桃林溝村健身行系列活動”、“迎奧運萬人長跑”等一系列有影響力的賽事活動,形成了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圍。
二、我市健康服務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市健康服務業的發展總體勢頭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基礎醫療保障體系方面:一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尚需繼續完善。我市現有醫療機構尤其是縣級以下基層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醫療技術和裝置以及人才等,還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就醫要求;二是基本藥物制度配套措施有待進一步加強。社群衛生服務機構普遍存在人員少,基本藥物品種、數量少的問題,加之沒有單獨的醫保網路系統和收費系統,極大地制約了醫保職工購買基本藥物的積極性;同時,由於配送機制不完善,配送不及時,基本藥物品種與需求不相適應,基本藥物實行零差率銷售後的財政補償資金到位緩慢等,導致社群衛生服務機構使用基本藥物積極性不高,基本藥物的推廣受到一定影響。
(二)居民養老服務體系方面:一是養老服務發展落後於經濟建設的步伐,養老服務的整體水平與社會需求差距較大,發展步伐遲緩,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二是養老服務機構建設資金嚴重匱乏,財政投入不足,政策扶持不夠,沒有很好地調動社會化養老的積極性,存在基礎設施數量少、條件簡陋、功能不全等諸多問題,難以滿足人
民群眾對養老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三是養老服務建設用地難以解決,成為制約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瓶頸。多年來,我市在制定城市居住區規劃時,無論是新區建設還是舊區改造,都沒有很好地將社會福利設施特別是老年人服務設施納入公共設施進行統一規劃,存在著養老服務設施用地難的問題;四是服務理念落後,服務內容單一。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不僅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相對滯後,而且在服務理念上也存在很大差距。如:佔全市養老機構比重71.74%的鄉鎮敬老院,在服務內容上,僅僅侷限於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料,而其他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服務專案尚未有效開展;五是隨著我市老年人口基數不斷增大,三口之家等家庭日益增多,“421”家庭結構已大量出現,加上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日益激烈,子女工作壓力大、閒暇時間少,外出讀書、工作、經商、留學人員增加,“空巢家庭”越來越多,傳統的家庭養老服務功能日益弱化,急需社會化的養老服務來解決;六是嚴重缺乏高標準多功能的大型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建設。目前,我市市級老年福利機構只有2所,空餘床位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城市老年人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
(三)全民健身構建方面:一是群眾健身意識有待提高,經常參加體育健身活動人數比例偏低;二是公共場地設施不足,公共體育設施數量、面積和質量不能滿足群眾多元化健身的需求;三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覆蓋範圍不夠廣泛,城鄉基層公共服務能力薄弱;四是城市、農村區域之間群眾體育事業發展差距較大,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事業,興辦體育健身產業的積極性尚未充分發揮;五是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財政投入機制等有待進一步完善。
三、關於促進我市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建議
健康的國民是社會全面發展的基礎,國民健康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民族興旺的重要保障。健康是生產力的基礎,對經濟發展來說,投資於健康,就是投資於生產力和投資於未來。疾病、傷殘和死亡會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為此,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推進,政府引導、市場驅動,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社會公益、全民參與的原則,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提升居民健康素質,以此來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健康服務業
建立公開、透明、平等、規範的健康服務業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入的領域,都要向社會資本開放,並不斷擴大開放領域;凡是對本地資本開放的領域,都要向外地資本開放。民辦非營利性機構享受與同行業公辦機構同等待遇。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最佳化醫療服務資源配置,積極發展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護理院、臨終關懷醫院等醫療機構,推進護理服務的專業化、規範化。對連鎖經營的服務企業實行企業總部統一辦理工商註冊登記手續。
(二)加強規劃佈局和用地保障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中統籌考慮健康服務業發展需要,擴大健康服務業用地供給,優先保障非營利性機構用地。新建居住區和社群要按相關規定在公共服務設施中保障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群服務等健康服務業相關設施的配套。支援利用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產和原有土地興辦健康服務業。
(三)最佳化投融資引導政策
鼓勵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大對健康服務業的支援力度,創新適合健康服務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擴大業務規模。鼓勵各類創業投資機構和融資擔保機構對健康服務領域創新型新業態、小微企業開展業務。政府要採取積極措施,引導、推動設立由金融和產業資本共同籌資的健康產業投資基金。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鼓勵和引導融資性擔保機構等支援健康服務業發展。
(四)完善健康消費的保障機制
鼓勵商業保險公司提供多樣化、多層次、規範化的產品和服務,開發長期護理險,推行醫療責任保險、醫療意外保險等多種形式醫療執業保險。建立商業保險公司與醫療、體檢、護理等機構合作的機制,探索健康管理組織等新型組織形式。
(五)積極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大力支援健康知識傳播機構發展,培育健康文化產業,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平面媒體及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深入宣傳健康知識,鼓勵開辦專門的健康頻道或節目欄目,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民健康意識和健康素養。開展心理健康諮詢活動,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把醫保工作的重點由花錢治現病轉向健身防未病上來,在全社會形成重視和促進健康的社會風氣。規範藥品、保健食品、醫療機構等方面廣告和相關資訊釋出行為,嚴厲打擊虛假宣傳和不實報道,積極營造良好的健康服務業發展氛圍。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13
按照建設“四個中心”國家戰略的要求,落實發展海洋經濟的總體規劃,將充分依託洋山國際深水港和浦東國際航空港兩大國際性樞紐港的優勢,延伸和拓展浦東開發開放的經濟社會效應,準確把握在新一輪發展的戰略地位,積極貫徹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充分體現區位優勢,培育和發展主導產業,加快產業發展步伐,壯大主導產業,提升產業集聚度,提升產業能級。加快經濟的發展,就是要以加快優勢產業的發展為基礎,形成產業細化、優勢明顯、叢集度高的產業群,共同推進經濟圈產業的競爭力。
一、年工業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年,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64.7億元。其中四大重點行業:電子資訊業佔總產值的11.2%,醫藥及醫療器械製造業佔2.8%,汽車製造及其零部件製造業佔13.3%,裝備業佔51.3%。從行業小類看,通用、專用、運輸裝置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4.6億元;金屬製品業完成產值38.2億元;電氣機械、通訊裝置、計算機、儀器儀表等製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39.6億元,比上年增長78.5%,其中電子資訊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2.9億元,同比增長155.0%。通訊裝置、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裝置製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7.2億元,佔全區工業的7.1%,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7億元;通用、專用、交通運輸裝置製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4.6億元,比上年增長38.0%,其中汽車製造及零部件配件製造業完成172.4億元,比上年增長1倍多;醫藥及醫療器械製造業完成18.3億元,比上年增長34.6%。全區工業實現利潤41.0億元,電子資訊業佔4.1%,醫藥及醫療製造業佔3.0%,汽車製造及其零部件製造業佔19.4%,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佔22.3%。從主營業務收入看,四大重點產業共實現493.6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總數的74.2%。其中電子資訊業佔11.1%,醫藥及醫療製造業佔0.2%,汽車製造及其零部件製造業佔12.1%,裝備業佔50.9%。
(一)總體發展現狀
總體來看,我區4大重點產業發展狀況良好,呈出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從產業規模看,4大產業創造的經濟總量在全區工業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彙總資料顯示,年,我區工業4個重點產業共有582戶企業,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數的51.0%;就業人數8577人,佔規模以上工業就業人數的5.2%;資產合計406.9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資產的69.7%;主營業務收入493.6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74.2%;利潤總額30.5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的74.3%。
二是從經濟效益看,重點產業各項經濟效益指標普遍好於全區工業平均水平。資料顯示,年我區工業重點產業的資產週轉率為2.14次,比全區平均水平高2.5%;勞動生產率為11.7萬元/人,比全區平均水平高2.2萬元;重點產業產品銷售率為98.7%,高出全區工業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負債率為53.5%。
(二)各產業發展現狀
為了更全面地瞭解我區產業的發展現狀,下面對各產業逐一進行分析:
1、汽車製造及其零部件製造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49家,從業人員1020人,資產56.3億元,主營業務收入88.8億元,產值在全區工業產業中排名第三。其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延鋒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5.8億元)、納鐵福傳動軸有限公司(17.6億元)、申龍客車有限公司(5.2億元)。
2、醫藥及醫療器械製造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21家,從業人員339人,資產16.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8.4億元,實現利潤1.3億元,資產負債率為49.1%,比去年同期下降4.6個百分點,有2家企業的產值超過4億元,分別是揚子江藥業集團海尼藥業有限公司(5.5億元)和迪賽諾化學制藥有限公司(4.7億元)。
3、電子資訊製造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52家,從業人員1190人,資產61.8億元,主營業務收入74.1億元,其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5家,超30億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昌碩科技有限公司(35.0億元)、勝華電纜廠(12.8億元)、堂福電子有限公司(3.4億元)。
4、裝備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460家,從業人員6028人,資產272.3億元,主營業務收入338.3億元,實現利潤21.2億元。其產值在全區工業產業中排名第一。資產週轉率為2.1次,產品銷售率為99.9%,資產負債率為55.9%。其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有法人單位102家,從業人員1393人,資產63.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93.0億元,實現利潤9億元。其產值在全區工業產業中排名第二。資產週轉率為2.3次,勞動生產率為14.8萬元/人,產品銷售率為97.8%,資產負債率為52.9%。
二、加快工業產業發展的思考
雖然目前重點產業還很弱小,但已經有一批正處強勁發展的產業,還有一批具有較明顯發展潛力的產業,經濟崛起的步伐在明顯的加快。經濟發展的提速,我們認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徑應是產業的叢集化發展,以區域經濟的一體化來加速改變經濟發展的固有狀態,不斷激發發展活力。從產業發展的層面上看,加快工業產業叢集建設應著力抓好六個方面。
(一)實施好“”產業發展規劃
在實際的發展中,應結合國際產業發展和轉移規律、我國產業發展狀況,制定出推進工業產業發展具體可行的措施。要從工業整體發展出發,立足於產業發展和產業叢集狀況,著眼於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強勢發展產業--潛在優勢產業,圍繞產業聯動,因地制宜地發展產業叢集,合理佈局生產力,形成產業聚集,要與大專案和龍頭企業想結合,與產業園的特色相匹配,與人力資源相適應,發展以現代裝備業為核心的先進製造業,同時與浦東聯動發展電子資訊、汽車及零部件、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
(二)提高利用外資水平,促進產業升級
堅持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的產業發展方針,在發展中完成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在調整中實現產業創新提升,逐步構築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現代服務業為先導、現代裝備工業為支柱,特色鮮明、重點突出、體現臨港經濟特徵的多元產業體系,努力構築“現代裝備工業基地、現代物流基地和資訊產業基地”。要做好工業產業叢集,其根本點就是要以產業中心發展區域的產業為基礎,特別是利用其市場優勢和技術優勢,整合同類產業和產品資源,發揮產業叢集的引領導作用,帶動經濟圈產業的發展。充分利用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資本流動的有利時機,努力創造條件,改善軟硬環境,大力引進外資,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和質量。特別是要吸引外資在我區建立研發中心和關鍵零部件生產基地,提升加工產品檔次和開發能力。
(三)以產品為核心,加強產業叢集分析研究
從產業競爭力上看,我們要對重點行業進行細化研究,從中類行業細化到小類行業、細化到產品。從小類行業上研究,以龍頭產品為紐帶,進行產業叢集,進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競爭,提高產品市場佔有率和贏利水平。同時充分重視國內外市場,做好兩個市場大文章。比如電子資訊行業,它的發展與國際IT產業的發展休慼相關,但另一方面,國內市場仍有巨大的潛力,對電子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時,也要眼睛向內,加大技術投入,集中攻關,尋求核心技術突破,不但可從根本上解決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業的產品附加值,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堅持以質取勝戰略,法力培育優秀品牌,使之成為的產品新亮點。
(四)“開源節流”並舉,應對能源緊張局面。
工業的快速發展,用能需求急劇增加,能源供需趨緊。短期來說,強化節能意識,組織協調好能源供給,最大限度地舒緩用能緊張的局面。長遠來看,關鍵是加強節能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開發可替代新能源,特別是可迴圈使用的新能源,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與此同時,新技術的應用,還是從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價格上漲、成本壓力增大的最佳途徑。
(五)統籌協調好招商引資工作,促進工業園區良性有序發展。
招商引資是加快我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而工業園區則是我區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主戰場。要把園區的工業做大做強,招商引資,引進專案和資金仍然是一條重要的途徑。把加快工業發展、壯大工業規模、培育工業經濟增長點作為重大措施來抓,各部門要積極配合,為園區建設創造寬鬆環境。提升工業園區的能級,加快培育臨港綜合經濟開發區、臨港物流產業區、國際醫學園區和資訊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和功能培育。透過園區建設,拓寬我區工業發展空間,吸納新的工業專案,形成新的發展格局,增強發展後勁。從經濟一體化、空間佈局擴容和功能提升出發,把工業園區整合成產業功能區,加快工業園區的產業叢集化、市場專業化的發展。
(六)把握產業發展方向,加快發展新興產業
大力扶持大型優勢企業和中小高技術企業,針對我區目前存在的企業多、技術競爭力弱的問題,要繼續實施企業集團戰略、龍頭企業戰略,發揮規模優勢,提高整體抗市場風險能力,力求在微電子、軟體、計算機、通訊等重點領域儘快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和拳頭產品。與此同時,進一步扶持中小高技術企業,培育大型企業的後備力量,以形成梯次推進的產業組織體系。比如通訊裝置、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裝置製造業是世界產業發展的方向,也是我國工業的五大重點發展產業。年,該產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佔我區規模以上總量的6.8%,實現總產值佔總量的7.1%。要把握好產業發展的大勢,著力發展增長潛力大、帶動效益強、技術含量高的產業,發展和壯大新興產業。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14
按照建設“四個中心”國家戰略的要求,落實發展海洋經濟的總體規劃,將充分依託洋國際深水港和浦東國際航空港兩大國際性樞紐港的優勢,延伸和拓展浦東開發開放的經濟社會效應,準確把握在新一輪發展的戰略地位,積極貫徹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充分體現區位優勢,培育和發展主導產業,加快產業發展步伐,壯大主導產業,提升產業集聚度,提升產業能級。加快經濟的發展,就是要以加快優勢產業的發展為基礎,形成產業細化、優勢明顯、叢集度高的產業群,共同推進經濟圈產業的競爭力。
一、年工業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年,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647億元。其中四大重點行業:電子資訊業佔總產值的112%,醫藥及醫療器械製造業佔28%,汽車製造及其零部製造業佔1%,裝備業佔1%。從行業小類看,通用、專用、運輸裝置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46億元;金屬製品業完成產值82億元;電氣機械、通訊裝置、計算機、儀器儀表等製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96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電子資訊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29億元,同比增長10%。通訊裝置、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裝置製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72億元,佔全區工業的71%,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7億元;通用、專用、交通運輸裝置製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46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汽車製造及零部配製造業完成1724億元,比上年增長1倍多;醫藥及醫療器械製造業完成18億元,比上年增長46%。全區工業實現利潤410億元,電子資訊業佔41%,醫藥及醫療製造業佔0%,汽車製造及其零部製造業佔194%,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佔22%。從主營業務收入看,四大重點產業共實現496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總數的742%。其中電子資訊業佔111%,醫藥及醫療製造業佔02%,汽車製造及其零部製造業佔121%,裝備業佔09%。
(一)總體發展現狀
總體看,我區4大重點產業發展狀況良好,呈出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從產業規模看,4大產業創造的經濟總量在全區工業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彙總資料顯示,年,我區工業4個重點產業共有82戶企業,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數的10%;就業人數877人,佔規模以上工業就業人數的2%;資產合計4069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資產的697%;主營業務收入496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742%;利潤總額0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的74%。
二是從經濟效益看,重點產業各項經濟效益指標普遍好於全區工業平均水平。資料顯示,年我區工業重點產業的資產週轉率為214次,比全區平均水平高2%;勞動生產率為117萬元/人,比全區平均水平高22萬元;重點產業產品銷售率為987%,高出全區工業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負債率為%。
(二)各產業發展現狀
為了更全面地瞭解我區產業的發展現狀,下面對各產業逐一進行分析:
1、汽車製造及其零部製造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49家,從業人員1020人,資產6億元,主營業務收入888億元,產值在全區工業產業中排名第三。其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延鋒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8億元)、納鐵福傳動軸有限公司(176億元)、申龍客車有限公司(2億元)。
2、醫藥及醫療器械製造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21家,從業人員9人,資產16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84億元,實現利潤1億元,資產負債率為491%,比去年同期下降46個百分點,有2家企業的產值超過4億元,分別是揚子江藥業集團海尼藥業有限公司(億元)和迪賽諾化學制藥有限公司(47億元)。
3、電子資訊製造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2家,從業人員1190人,資產618億元,主營業務收入741億元,其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家,超0億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昌碩科技()有限公司(0億元)、勝華電纜廠(128億元)、堂福電子有限公司(4億元)。
4、裝備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460家,從業人員6028人,資產272億元,主營業務收入8億元,實現利潤212億元。其產值在全區工業產業中排名第一。資產週轉率為21次,產品銷售率為999%,資產負債率為9%。其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有法人單位102家,從業人員19人,資產6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90億元,實現利潤9億元。其產值在全區工業產業中排名第二。資產週轉率為2次,勞動生產率為148萬元/人,產品銷售率為978%,資產負債率為29%。
二、加快工業產業發展的思考
雖然目前重點產業還很弱小,但已經有一批正處強勁發展的產業,還有一批具有較明顯發展潛力的產業,經濟崛起的步伐在明顯的加快。經濟發展的提速,我們認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徑應是產業的叢集化發展,以區域經濟的一體化加速改變經濟發展的固有狀態,不斷激發發展活力。從產業發展的層面上看,加快工業產業叢集建設應著力抓好六個方面。
(一)實施好“十一五”產業發展規劃
在實際的發展中,應結合國際產業發展和轉移規律、我國產業發展狀況,制定出推進工業產業發展具體可行的措施。要從工業整體發展出發,立足於產業發展和產業叢集狀況,著眼於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強勢發展產業--潛在優勢產業,圍繞產業聯動,因地制宜地發展產業叢集,合理佈局生產力,形成產業聚集,要與大專案和龍頭企業想結合,與產業園的特色相匹配,與人力資相適應,發展以現代裝備業為核心的先進製造業,同時與浦東聯動發展電子資訊、汽車及零部、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
(二)提高利用外資水平,促進產業升級
堅持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的產業發展方針,在發展中完成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在調整中實現產業創新提升,逐步構築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現代服務業為先導、現代裝備工業為支柱,特色鮮明、重點突出、體現臨港經濟特徵的多元產業體系,努力構築“現代裝備工業基地、現代物流基地和資訊產業基地”。要做好工業產業叢集,其根本點就是要以產業中心發展區域的產業為基礎,特別是利用其市場優勢和技術優勢,整合同類產業和產品資,發揮產業叢集的引領導作用,帶動經濟圈產業的發展。充分利用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資本流動的有利時機,努力創造條,改善軟硬環境,大力引進外資,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和質量。特別是要吸引外資在我區建立研發中心和關鍵零部生產基地,提升加工產品檔次和開發能力。
(三)以產品為核心,加強產業叢集分析研究
從產業競爭力上看,我們要對重點行業進行細化研究,從中類行業細化到小類行業、細化到產品。從小類行業上研究,以龍頭產品為紐帶,進行產業叢集,進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競爭,提高產品市場佔有率和贏利水平。同時充分重視國內外市場,做好兩個市場大。比如電子資訊行業,它的發展與國際IT產業的發展休慼相關,但另一方面,國內市場仍有巨大的潛力,對電子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時,也要眼睛向內,加大技術投入,集中攻關,尋求核心技術突破,不但可從根本上解決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業的產品附加值,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堅持以質取勝戰略,法力培育優秀品牌,使之成為的產品新亮點。
(四)“開節流”並舉,應對能緊張局面。
工業的快速發展,用能需求急劇增加,能供需趨緊。短期說,強化節能意識,組織協調好能供給,最大限度地舒緩用能緊張的局面。長遠看,關鍵是加強節能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開發可替代新能,特別是可迴圈使用的新能,從根本上解決能問題。與此同時,新技術的應用,還是從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價格上漲、成本壓力增大的最佳途徑。
(五)統籌協調好招商引資工作,促進工業園區良性有序發展。招商引資是加快我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而工業園區則是我區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主戰場。要把園區的工業做大做強,招商引資,引進專案和資金仍然是一條重要的途徑。把加快工業發展、壯大工業規模、培育工業經濟增長點作為重大措施抓,各部門要積極配合,為園區建設創造寬鬆環境。提升工業園區的能級,加快培育臨港綜合經濟開發區、臨港物流產業區、國際醫學園區和資訊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和功能培育。透過園區建設,拓寬我區工業發展空間,吸納新的工業專案,形成新的發展格局,增強發展後勁。從經濟一體化、空間佈局擴容和功能提升出發,把工業園區整合成產業功能區,加快工業園區的產業叢集化、市場專業化的發展。
(六)把握產業發展方向,加快發展新興產業
大力扶持大型優勢企業和中小高技術企業,針對我區目前存在的企業多、技術競爭力弱的問題,要繼續實施企業集團戰略、龍頭企業戰略,發揮規模優勢,提高整體抗市場風險能力,力求在微電子、軟、計算機、通訊等重點領域儘快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和拳頭產品。與此同時,進一步扶持中小高技術企業,培育大型企業的後備力量,以形成梯次推進的產業組織體系。比如通訊裝置、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裝置製造業是世界產業發展的方向,也是我國工業的五大重點發展產業。年,該產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佔我區規模以上總量的68%,實現總產值佔總量的71%。要把握好產業發展的大勢,著力發展增長潛力大、帶動效益強、技術含量高的產業,發展和壯大新興產業。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15
紅瓜子作為我縣的傳統特產,擁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廣闊的市場前景,小小紅瓜子現已逐漸成為引領老百姓發家致富的一大產業。近日,為做好我縣與國家有關部委的對接工作,我們就紅瓜子產業化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發展歷史
據清同治十二年《府志》記載:“信邑有雪瓤出紅瓜子”。紅瓜子作為我縣的傳統名產,於南宋高宗建炎丁未年由非洲傳入我國,在我縣栽種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尤以土壤肥沃的沖積地所種之白瓢瓜為最佳。紅瓜子色澤紅豔,板粒寬大,殼薄仁厚,香脆可口,富含蛋白質、脂肪及鈣、磷和多種維生素,含油率達55%左右,營養極為豐富,有生津、消食、潤肺之功能,一直被消費者視為酒宴茶會、逢年過節之珍品,早在清末就暢銷東南亞和港澳市場,華僑譽之為“吉祥的象徵,典雅的禮品”。
二、發展現狀
(一)經銷規模
本地產紅瓜子。主要在鎮、鎮、鎮等地種植,現已形成以鎮長遠村為中心的主要產區,近年來每年紅瓜子種植規模在20xx—3000畝,畝產量為100斤左右,年成好時產量可達100噸(20萬斤),年成差時產量只有40、50噸(8萬斤、10萬斤),均供不應求。據初步統計,20xx年共種植本地紅瓜子約2450畝,其中鎮長遠村約900畝、上塘村約150畝、極富村約100畝、江背村約300畝,另外鎮村、鎮村等其他鄉鎮部分村種植規模合計約1000畝。因氣候原因,20xx年本地紅瓜子減產,只有45噸(9萬斤),已經全部被收購,收購單價超過18元/斤。
外地產紅瓜子。由於我縣為丘陵地帶,適宜種植紅瓜子的土地有限,主要依託桃江沿岸的沙壩土和部分果園地進行種植。多年來,我縣部分常年經銷紅瓜子的商家已將紅瓜子進行“飛地”種植,即紅瓜子種子到新疆、內蒙等地種植,再收購、販運回進行初選、加工、銷售,每年新疆、內蒙古等外地產紅瓜子購銷量約1.5萬噸左右,鎮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紅瓜子集散區。據統計,20xx年購銷量達1.5萬噸、20xx年達到1.8萬噸、20xx年也將達到1.5萬噸以上。另外,湖南、廣西等原來到我縣收購紅瓜子的經銷商為了減少中間環節,縮減購銷成本,也於近年加入到新疆、內蒙收購紅瓜子的行列,對我縣的紅瓜子集散帶來了一些衝擊。
(二)產業效益
1、經濟效益。隨著紅瓜子市場的進一步做大,紅瓜子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併產生了較大的經濟效益。近年來,縣農信社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的作用,不斷加大涉農信貸資金投放力度,在鎮大力推廣“紅瓜子信用共同體貸款”,取得了顯著成效。20xx年—20xx年,該社累計向150組紅瓜子信用共同體的745戶農戶發放紅瓜子貸款2.99億元,紅瓜子商戶信用共同體貸款可謂“紅紅火火”。20xx年農信社對紅瓜子產業的貸款為9600萬元(扶持162戶),20xx年為7250萬元(扶持148戶);農業銀行從20xx年開始發放紅瓜子產業貸款,共計2500萬元(扶持120餘戶)。每年銀行對紅瓜子產業的信貸規模維持在1個億左右。從產值分析來看,本地紅瓜子成品單價為20元/斤左右,外地紅瓜子成品單價為9元/斤左右,按年產量1.5萬噸計算,紅瓜子產業的年產值約3億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2、社會效益。在政府、銀行、社會等多方支援下,我縣紅瓜子產業化不斷髮展壯大,實現了從小而散到專業化、集中化的轉變,實現了從傳統手工製作、單戶散賣向現代批次製作、統一加工銷售的轉變,產業鏈條不斷延伸。而在這個產業鏈條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能拉動勞動力就業,紅瓜子產業所帶來的社會效益不可忽視。據不完全統計,紅瓜子產業可以帶動20xx多名群眾創業致富,間接帶動近4200多名農村富餘勞動力從事紅瓜子生產、篩選、加工、運輸與銷售。尤其是每年8月至次年2月這個紅瓜子購銷旺季,一些留守老人、留守婦女便能找到紅瓜子篩選這種勞動強度不高、時間要求不嚴的工作,在家門口實現就近就業。
3、文化效益。紅瓜子因其殷紅色澤,寓“福星降臨”之意;因其籽多,含“人丁興旺”之喜,再加上本身富含蛋白質、脂肪及鈣、磷和多種維生素,含油率達55%左右,營養極為豐富,成為饋贈賓友的佳品。紅瓜子已成為我縣與臍橙、蘿蔔、烤煙齊名的四大名優特產之一,也是我縣的一張名片。
(三)合作社及品牌
1、合作社:鎮共有紅瓜子協會1個,專業合作社26多個(5戶農戶以上才能申報成立合作社)。目前,紅瓜子協會和專業合作社基本上沒有發揮作用,一方面因為成立合作社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方便在銀行貸款,另一方面由於各合作社的組成人員複雜,組織性較差,導致紅瓜子協會無法正常運轉,形同虛設。
2、品牌:目前,紅瓜子集散主要以蛇皮袋、油紙袋等初級包裝為主,大多沒有固定商標和品牌。本地紅瓜子市場主要有“長遠”、“極富”、“”等品牌,以禮品包裝為主。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種植風險較高。紅瓜子種植對天時、地利的要求比較高,農戶分散種植需要承擔比較高的風險。一是受氣候影響較大。俗話說:旱天出瓜麻。意思是說在西瓜、芝麻結果的關鍵時期,若少雨則能豐收。但是,目前紅瓜子種植主要還是“靠天吃飯”,每到農曆三至四月份西瓜結果的關鍵時期,若遇多旱則能豐收,遇雨水多則減產甚至絕收。特別是20xx年,這樣的情況非常明顯。由於上半年西瓜結果季節雨水較多,導致長遠村多數地處低窪的沙壩土種植的紅瓜子減產甚至絕收,畝產量僅有10千克左右。而鎮上塘村、鎮村等在山坡旱地上種植的紅瓜子,受到的影響較小,產量仍然能夠達到往年的水平,畝產量達到50千克左右。二是抗重茬性較差。在種植生產方面,紅瓜子與其它西瓜一樣,抗重茬性極差,種植的土地每年必須輪作,導致種植面積受限。三是品種不純,品質不優。為了提高土地產出效益,農戶分散種植紅瓜子一般都會套種其它品種的西瓜、花生和辣椒,導致紅瓜子在授粉階段容易雜交,使本地紅瓜子品種純度不夠,板粒越來越小,色澤變得更加多樣,品質越來越差。四是市場行情波動較大。受新疆、內蒙古等地紅瓜子的衝擊,本地紅瓜子的市場行情影響較大,農戶種植的積極性受挫。
(二)基礎設施不完善。紅瓜子的主產地為桃江流域的鎮長遠村周邊沙壩土,但基礎設施配套較差。一是交通不便。鎮長遠村、極富村、上塘村以及鎮村都在桃江河以西,僅靠鎮極富大橋維持東西互通,加上紅瓜子的加工、集散也主要集中在極富村一帶,新疆、內蒙古外運回來的紅瓜子車輛需要經過圩鎮,十分容易形成交通“瓶頸”,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紅瓜子產業的發展。二是產區道路不暢。目前,紅瓜子主產區大多缺乏必要的機耕道,農用車無法到達田間地頭,農戶採收紅瓜子只能靠肩挑,也影響了農戶種植紅瓜子的積極性。三是排水設施不全。目前,紅瓜子主要以農戶分散種植為主,每戶平均種植面積1畝左右。由於目前農田還是以分產到戶的經營模式,農田分割不利於規模種植,排水溝等公共設施年久失修,多數低窪地容易被洪水淹沒,產量影響較大。
(三)品牌效應不廣。紅瓜子銷售可分為生瓜子和熟瓜子。鎮紅瓜子經銷主要以初步篩選再外販生瓜子為主,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而多數成品熟瓜子經銷商沒有商標、品牌和包裝意識。此外,成品紅瓜子的口味較為單一,目前多以手工作坊式的原味炒製為主,生產能力十分有限。
四、意見和建議
(一)做好品種。品種需要培育和改良。據瞭解,紅瓜子品種曾於20xx年由鎮溫聖祿進行了提純復壯,但因投入產出比太低,最終虧本收場。鑑於此,建議由政府投資約30萬元,對紅瓜子品種進行提純復壯,經維護紅瓜子的金字招牌。
(二)建好市場。鎮作為全國最大的紅瓜子集散區,卻沒有一個較為集中的專業交易市場,而新疆、內蒙古等外地收購的紅瓜子,大多透過長掛車長途運輸,經常在鎮圩鎮路段的“瓶頸”受阻。為此,急需建設一個紅瓜子專業市場,從區位、交通、設施配套等方面予以最佳化,促進紅瓜子產業大發展。另外,建議儘快對鎮長遠大橋進行立項建設,解決桃江河東西交通不便的問題,以利於引進外資對紅瓜子主產區進行規模經營,加快完善產區範圍內機耕道、排水溝等基礎設施。
(三)做強品牌。目前,紅瓜子沒有較為響亮的商標和品牌,更沒有透過食品安全QS認證,初級包裝只能透過民間渠道銷售,根本進不了超市,銷售網路較為單一。建議像臍橙一樣,由政府對紅瓜子統一商標、統一包裝和身份論證,促進紅瓜子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