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調研報告集合15篇

需求調研報告集合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需求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需求調研報告1

  摘要: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3+2”中高職分段培養)是銜接中職與高職,推進中高職健康、持續、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本文對襄陽市各級醫院開展護理人才需求調研,瞭解襄陽市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及家長對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的認知與需求。就襄陽市開設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進行了分析與探討,為高職院校設定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提供參考。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人才需求

  一、調研背景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臨床新知識、新技能的湧現,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日益增加,對護理人員的數量、服務質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職畢業的護生難以滿足臨床發展的新要求,以致人才市場提供的中職畢業生崗位日益減少。無論是中職護生還是家長都希望繼續接受教育。雖然當今中職護生繼續深造的機會較多,如參加技能高考,高職院校單獨招生考試,但名額有限,真正能升入高職的人數較少。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3+2”中高職分段培養)即初中畢業生在中職學校學習3年,然後經考核部分或全部轉入掛靠的高職院校深造兩年,畢業以後享受與三年制普通高職畢業生同等待遇的一種高職教育辦學模式。其實現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的溝通,是推進高職,拉動中職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湖北省教育廳於20xx年9月釋出湖北中高職人才培養一體化改革試點通知[1]。為深入貫徹《湖北省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管理辦法》,本著深入行業,緊緊把握用人單位及學生需求的原則進行此次調研,為高職院校開設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3+2”中高職分段培養)及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提供參考。

  二、調研基本情況

  (一)調研內容

  1.明確襄陽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臨床護理領域人才結構現狀、人才需求狀況、崗位對從業人員知識及能力等方面要求。

  2.瞭解襄陽市中職護生及家長對五年制高職護理(“3+2”中高職分段培養)的認知與需求。

  (二)調研方式與物件

  走訪:走訪襄陽市各級醫院,瞭解其發展現狀。

  問卷:在文獻檢索的基礎上及護理行業專家指導下,設計調研問卷,透過醫院各科室護士長,人力資源負責人填寫問卷,瞭解襄陽市各級醫院護理人才結構現狀;透過對襄陽市中職護生及家長髮放問卷、座談等,瞭解其對五年制高職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需求。

  座談:透過與各級醫院科室護士長、護理骨幹進行深入座談,瞭解當今護理行業發展現狀及對本行業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素質結構、學歷、資格證書等的要求,並徵求對五年制高職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意見或建議。

  (三)調研結果與分析

  1.護理行業人才結構現狀與需求分析

  根據地理分佈和經濟發展情況,分別抽取襄陽市三級醫院3家,二級醫院5家,一級醫院4家,圍繞醫院的規模與人員結構、人才需求及規格等進行調研。

  (1)各級醫院床位數與床護比

  以上資料顯示,襄陽市三級醫院、二級醫院的床位數與護士比分別在1:0.5以上和1:0.4以上,比“十一五期間”有所提高,而一級醫院仍未達到1:0.4的最低配置標準。衛生部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xx-2015年)》指出:到20xx年,全國100%的三級醫院、二級醫院的床位與護士比分別不低於1:0.8、1:0.6。透過與醫院領導及人事部門的訪談,預計未來三年,三級醫院招聘大專畢業護理人員平均每張床0.08人,二級醫院平均每張床0.16人,一級醫院平均每張床0.12人。所以襄陽市各級醫院對護理專業的人才需求量仍很大。

  (2)醫院護士年齡與學歷結構

  調研顯示,三級、二級醫院中20~30歲護士所佔比例最高,一級醫院中,41~50歲護士所佔比例最高。在與醫院的訪談中瞭解到,在過去的10年中,三級醫院、二級醫院新招聘護理人員數目較多,且招聘護士的起點學歷為大專,而一級醫院近年來新招護士較少甚至難以招到新護士。

  (3)人才需求規格

  在當今醫患關係緊張的醫療背景下,隨著醫療、護理技術的不斷髮展,對護理人員素質提出更高要求,透過與行業專家的交流總結如下:

  知識規格:具備專業必需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掌握必要的基礎醫學知識和理論;掌握常用護理和各專科護理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瞭解護理理論與技術的新進展。

  能力規格:具備良好的溝通與協作能力;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規範完成常用護理技術操作和專科護理技術操作的能力;能進行常見病、多發病的病情觀察,應用護理程式對護理物件實施整體護理;具有對急危重症病人初步處理和配合搶救的能力;具有專科護理方向發展基礎。

  素質規格: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具有高度的敬業精神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具有公平競爭的意識和健康的身心素質。

  (4)醫院護理人才需求情況分析

  綜合上述調查結果,不難看出各級醫院對護理專業的人才需求量較大,特別是一級醫院床護比例不達標和護士崗位缺編的問題嚴重。但二、三級醫院招聘護士的起點學歷均為大專,尤其是三級醫院會逐漸增加本科、碩士學歷護士的招聘比例。這就造成中職護生的就業空間很小。有必要對護理教育佈局作出相應調整,大力發展五年制高職護理教育,以滿足目前各級醫院需要,保證護理工作質量,促進護理學科發展。

  2.中職護生及家長對五年制高職護理(“3+2”中高職分段培養)認知及需求

  選取湖北省襄陽市的襄陽市護士學校,南漳縣職業教育中心,谷城職教中心的20xx-2014級護理專業學生及家長為調研物件,各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學生問卷186份,回收率93%,回收家長問卷180份,回收率90%。

  (1)中職護生調研結果及分析

  近幾年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率較低,就業壓力較大。透過對中職護生的調查,60.22%的中職護生表示願意接受五年制高職護理(“3+2”中高職分段培養),並表明希望透過繼續學習提高學歷,爭取較好的就業機會。有調查顯示,中職生的內心學習期望並不低,其實他們渴望成才,渴盼有成就,有時只是學習目標不明確。少部分學生因對五年制高職護理教育認識不全面或厭學心理而處於拒絕或猶豫狀態。

  (2)中職護生家長調研結果及分析

  調查中80%的學生家長表示願意讓孩子接受五年制高職護理(“3+2”中高職分段培養)。因中職護生大多來自於農村或城市貧困家庭,父母學歷低,加之當前家庭中子女較少的現狀,父母望子成龍的願望強烈。且五年制高職護理不用參加高考就有“直升”大學拿專科文憑的機會,因而父母希望子女透過繼續學習,提升學歷,為就業創造更好的條件。

  綜合上述調研結果,在當前中職護生就業形勢異常嚴峻的環境下,無論是中職護生還是家長對五年制高職護理(“3+2”中高職分段培養)都有較高期望與需求。同時開設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是加快建設湖北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立和完善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舉措。

  三、關於開設五年制高職護理(“3+2”中高職分段培養)的思考與建議

  (一)做好培養目標的銜接

  為有效地做好“3+2”階段的銜接,分清階段目標至關重要。中、高職培養目標上,中職教育是培養中等技能型人才,高職培養的學生要具有高職業性和高層次性,突出“中高職一體、能力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因而應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機制和檢驗標準。

  (二)確保課程銜接

  課程銜接是實現中高職有效對接的核心和落腳點,應達到二者課程相對獨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和不重複浪費的一種有機結合的狀態。在護理專業課程結構銜接的設計上要貫徹和遵循“中職為基礎,高職為主導”的原則。

  課程內容的制定,首先根據崗位需求和學生髮展確定課程,制定從政府、行業、學校等多個角度,多層面參與的課程開發制度,其次組織中、高職院校一起編寫與職業資格標準相銜接的基於工作過程的五年制高職護理(“3+2”中高職分段培養)教材。

  教育教學的執行結合學生的專業經驗和認知發展規律。定期開展中職院校和高職院校教師教學研討會,統籌課程設定,合理統一安排各門課程教學計劃與內容。中、高職相同部分之間採取立體式聯通方式進行融合,即中職階段學習掌握的內容在高職階段以複習為主。高職階段考慮到學生已經具有臨床實踐經歷的特點,採取案例教學、小組討論等教學方式,解決中高職課程內容重疊、技能訓練重複的問題。

  (三)建立質量監控、評價體系

  成立中高職一體的教學督導,全面監控中職和高職階段的教學程序和教學質量管理。構建“334”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校企合作辦學理事會、衛生行業院校合作工作委員會、護理專業合作建設委員會三級指導,學院、醫學院、護理研究室三級管理,行業、企業、學校、學生四方監控與評價。

  參考文獻:

  [1]省教育廳關於印發《湖北省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管理辦法》的通知[EB/OL].(20xx-9-9)[20xx-10-11]

需求調研報告2

  當前,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經濟形勢出現了回暖跡象,在進出口下降的情況下,支撐經濟增長的是投資與消費。我市作為一個欠發達地區,經濟外向度和依存度都不高,擴大投資與消費需求仍是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主要措施。鑑於我國經濟管理體制,重要投資專案和財政信貸政策的決定權在政府手中,擴大投資需求主要由政府主導,而消費意願與消費行為是由居民個人決定,擴大消費需求更多的是市場行為,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助推和引導消費並創造一個良好的消費環境。

  消費需求通常是居民消費和公共(政府)消費,既包括物流消費也包括服務消費。對於政府來而言,擴大消費需求是不需要政府花費太多成本的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是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促進經濟發展的經濟發展方式。根據當前我市宏觀經濟政策和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我們認為擴大消費需求、促進經濟增長,需要從產業導向、財政與信貸政策、社會保障與就業、培育消費熱點與開拓農村市場等多個層面著力,擴大投資和培育消費熱點創造消費需求,確保城鄉勞動力充分就業提高居民消費能力,開拓農村市場釋放農民消費活力,發放消費券以“四兩撥千斤”帶動城鄉消費,強化信用消費促進全社會放心消費。

  (一)實施專案帶動戰略促進投資需求

  專案是擴大投資需求的載體,決定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因此,加快專案建設,不僅可以擴大社會有效投資需求,解決金融危機下社會總需求不足的問題,而且還可以培育經濟發展後勁,促進消費需求提升。

  從專案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看,投資性專案是實現擴大再生產的重要途徑,對重要專案的決策權在政府手中,隨之 就是配套的財政政策與信貸政策的到位實施,一經決策就可以對經濟增長產生直接的作用,因此在金融危機下,加強專案投資是對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實施最容易也最直接的表現方式,比擴大消費需求的宏觀政策效果來得更直接、更明顯。同時,擴大投資需求,可以蓄積發展後勁,有效地間接擴大消費需求,必須不失時機的實施專案帶動戰略。

  從擴大內需對經濟結構調整看,支援和推動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特別是十大振興規劃的產業專案,鼓勵和引導各地有效承接具有良好前景的產業專案,可以使我市能夠獲得更多的產業政策支援,加快培育產業叢集。20xx年統計公報顯示,我市主要工業產品為紗、布、化纖、白酒、啤酒、能源生產總量、原煤、發電量、原油加工量、汽油、柴油、水泥、化肥、化學農藥、合成洗滌劑15類產品,其中:日用消費品只有6種、能量6種、生產資料3種,而且價值、附加值都不高。根據來自消費市場的判斷,在我市較為優勢的產業叢集中,由於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消費性產品少,國家鼓勵擴大消費的促進政策對我市生產性企業直至全市經濟的增長收效甚微,因此發展適應現代消費特徵、更具有高成長性和良好發展前景的投資專案十分必要。

  從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看,有利於改善消費環境,提高流通的組織化程度,拓展新的消費領域。由於歷史的體制的原因,我市商貿物流業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欠帳太多,制約了大型商貿物流企業的發展,國內外眾多知名商貿企業到我市發展找不到發展平臺,使我市城市商業發展的集中度不高,城市的接納能力、消費能力因此受限。

  (二)開拓消費市場尤其要重視開展農村市場

  解決消費需求不足,是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我市建設商貿物流中心的重要內容。我市最終消費率多年徘徊在34%,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20個百分點,甚至還低於全國居民消費率10個百分點。如果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以我市20xx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計算,當年可以增加140億元,如果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社會最終消費規模將在現有水平的基礎上翻一番多,達到570億元,這些都表明我市擴大消費需求有著巨大的空間,也表明擴大消費可以幫助商貿流通業提高社會貢獻度,對保障就業、增加稅收、促進城鄉市場建設產生較大的積極作用。

  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和農村消費需求不足是影響消費總水平的重要原因,既存在居民收入不高,也存在著較大的城鄉收入差別和消費差距。以20xx年為例,當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3.6元,高出我市763.6元;全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556.3元,高出我市54.3元,以全省高出我市的居民的收入水平計算,我市居民潛在的消費能力就會增加14億元。以20xx~20xx年為例,我市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為1:0.31、1:0.33、1:0.33,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水平比為1:0.38、1:0.37、1:0.33,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費支出差距有如此之大,因此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開拓農村市場,是擴大消費需求的巨大潛力所在。由於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城鄉居民的消費意願下降、即期購買力不強,從而導致消費熱點的熱度不夠,住房價格作為一個指標性指數也印證出我市消費市場揚而不沸的狀態,高檔次的企業商務用汽車不多反映出企業的實際競爭力不高,並對市場競爭持有保留態度,農村家用電腦市場處於起步狀態

  新興消費的市場有著巨大的潛在消費需求,對促進就業、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開拓農村市場都具有現實意義,也表明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空間巨大。隨著生活節奏和商務活動頻度的提高,家務勞動社會化有新的消費需求,現代化的大型家政服務中心、經濟型快餐業、嬰幼兒護理、婚慶與家庭等有著良好的消費需求。人們追求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文化娛樂、休閒旅遊、教育健身、觀光農業等新興市場已經成為新的消費時尚,而生活質量的提高,對生態農業和無公害食品的消費需求不斷上升。而市場競爭加劇了企業對創意產業、3g業務、3c業務、信用評估、規劃策劃等中介組織、職業教育和人才培養等市場需求也在與日俱增。

  (三)千方百計確保城鄉居民充分就業。

  保就業是保增長的重要基礎,不有充分就業是不可能持續保持消費快速增長。我市作為農業大市,人均耕地不足0.7畝低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而同時我市人口密度大於全國、全少平均水平,既表明我市有潛力巨大的市場需求,又表明有大量富餘勞動力,形成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處理得好可以相互促進,處理得不好將激化矛盾上升。據農業部門統計,全市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約130萬人次,勞務經濟收入佔到了農民收入的60%以上,勞務人員收入佔其家庭收入的近70%,勞動力轉移就業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渠道。但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自去年9月份至今年元月25日(春節前),我市返鄉農民工達110萬人;截止目前,外出務工人員90萬人,尚有10餘萬返鄉農民工滯留未外出務工。可想而知,確保農民工就業,是保農民增收、促進農村消費需求的前提。

  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是擴大內需的應對策略。一方面農民工回鄉創業,不需要擴大投資需求,同時還要吸納勞動力就業,既可能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大量農民工回鄉創業,可以有效地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將在沿海地區務工收入轉回家鄉投資,帶回資訊、技術和市場,使大量農民工實現離土不離鄉,由於這部分勞動力既是創業主體,又是擴大消費的主力。對於擴大消費需求十分有益。近年來,我市農民工返鄉創業呈現喜人態勢,據初步統計,已有2.5萬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創辦經濟實體4500多個,帶動當地農村勞動力近8萬人實現就業。

  支援開發區、工業園區建立農民工創業園、大學生創意產業園區,開展技術創新,發展新型產業,推進產學研結合,逐步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支援有條例的企業,透過股份制改造,吸納大量返鄉人員參股,透過新的專案實現新的創業。鼓勵企業將閒置的資產支援大學生創業。

  (四)適時實施發放消費券的對策

  消費券透過政府以轉移支付的方式,引導和刺激消費需求,以啟用消費市場,保持最終消費持續增長。發放消費券是一個種政府行動,是運用政策來促進消費需求的擴張,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從而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也為經濟平穩較快的發展起到“減震”作用。

  從政府的立場看,算是花小錢辦大事,既可以減少經濟社會發展可能出現的“振盪”,又能促進經濟有序發展。家電下鄉政策,政府為最終銷售價格的補貼13%給農民,農民受益了,也擴大了農民認識世界的視野,但從整個產品的生產鏈上看,13%的補貼低於產品的17%增值稅,相當於政府對企業實行減稅政策,只是將減稅的部分讓渡給農民,而在整個產業鏈的上游各企業、職工都還在持續繳納稅收,同時各企業能夠持續發展就可以保就業、保增長,企業就能不斷進行產品研發、開拓市場,職工下崗和再就業、社會穩定等各種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不再成為社會發展中的問題。因此,政府最終還是獲益的,穩定了財源,穩定了企業發展。家電下鄉雖不是直接發放消費券,由此可見發放消費券的功效。

  消費券與家電下鄉政策異曲同工,都可以起到點亮消費市場的作用,帶動相關產業的產品生產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家電下鄉是透過消費補貼的方式,發放農村居民,因此建議消費券發放給城市居民。

  消費券不同家電下鄉政策,在於政府運用財政政策先轉化為消費,城市居民的消費不完全侷限於特定的商品。消費券的功效實質上同家電下鄉政策一樣,取決於政府的實際承受能力、發展物件和範圍、使用領域和有效期限。

  消費券的使用範圍,從**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可用於困難職工購買日用消費品和餐飲、旅遊業,特別是對餐飲、旅遊業的指向作用,可以更好地引導其發展,並對促進產業發展。我們主張消費券定點、有限使用,鼓勵商業零售和服務型企業對使用消費券實行價格優惠,以增強消費券的擴張力。以旅遊業為例,若消費券限於購買門票,就可以帶動餐飲、交通、旅遊商品等消費;如果用於定點酒店,若每桌限於一券,就可以帶動相關產品和服務消費;若用於消費我市品牌生活用品,就能間接促進我市工業企業生產。

  消費券的發放物件,原則上主張全民享用,視財政狀況也可只對困難家庭。鼓勵有條件的居民家庭將消費券捐贈出來,支援城鄉困難家庭,培育社會公眾的愛心,發展慈善事業。雖然政府增加支出,但透過捐贈等方式,經過二次分配到困難家庭,又可以減少政府對困難家庭救助的補貼。

  消費券的使用期限,我認為不宜集中消費使用,要有一個時間界限,時間過長,不利於達到公眾所期待的社會效果,時間過短,會使居民盲目而集中消費,原則上以半年期為好。由於只有貨幣特定的支付職能,而沒有貨幣的流通職能,居民在使用消費券時會更加審慎,會在經過比較後作出購買決策。而對於企業來說,需要時間對其經營策略作出調整,吸納持券消費者購買其產品和服務。

  我們主張,有條件的企業購買政府消費券,發放給困難職工,或透過慈善捐贈的方式對弱勢群體進行扶持,也可以鼓勵所有者購買其經營的產品和服務。

  (五)積極有效地擴大信用消費

  信用消費信用消費作為一種消費形態或者消費模式,是現代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標誌,有助於擴大內需。以信用卡為例,根據國際經驗,銀行卡支付佔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可以拉動gdp增長0.5~0.8個百分點。如果我們充分挖掘信用消費的潛力,將其在消費者零售總額中的佔比提升60個百分點,將拉動gdp增長3~4.8個百分點,以20xx年我國gdp總量25.7萬億元計算,將拉動gdp增長0.77萬億元到1.24萬億元。

  美國信用消費佔總消費額的2/3左右,日本信用消費佔總消費額的1/3以上,巴西等發展中國家的信用消費也非常普遍。據測算,我國信用消費比例不到2‰,20xx年中國人均gdp為2461美元,這標誌著中國已經進入信用經濟時代,我國目前已經具備了發展信用消費的條件。

  信用消費的形式除分期付款消費之外,還有試用消費、賒賬消費、“返本銷售”等等。早有商家針對特定消費群推出“信用消費”,並和銀行聯手推出分期免息服務。信用消費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需要規範,引導發展。

  發展信用消費,我認為,需要政府運用政策引導,鼓勵金融部門加強與企業合作,研究制定擴大消費信貸的政策舉措。鼓勵居民擴大對住房、汽車等大件耐用消費品信用消費。發展典當業,鼓勵居民透過典當方式,擴大消費需求,拓展信用消費領域。對住宅、商鋪、機械裝置等重要商品實行分期付款、賒銷等信用消費。支援銀行與零售企業開展“刷卡消費無障礙”活動,組織大型零售企業、賓館酒店、旅遊景區、教育等產業建立“銀聯”pos點,鼓勵居民持卡採購、旅遊、結算。

需求調研報告3

  為適應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配合政府社會經濟的發展,滿足社會對建築類、高空類、機電類等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貫徹《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精神,進一步推動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切實加強機械工程系機電一體化專業建設,我院針對目前市場上對安裝工程高空車建築、機電類人才的需求,進行了廣泛的社會調研,提出在我院設定安裝工程高空車這以專業的可行性及必要性,並就如何完善設定安裝工程高空車這一專業進行了方案設計。

  一、安裝工程高空車概念介紹

  高空作業車是指3米以上,由液壓或電動系統支配多支液壓油缸,能夠上下舉升進行作業的一種車輛。其主要特點為:在作業鬥內和迴轉座上均設有操縱裝置,遠距離控制發動機的啟動/停止、高速/低速,採用電液比例閥控制臂的動作,平穩性好,工作臂可左、右360°連續旋轉,靠連桿機構自動維持作業槽水平,主泵出現故障時可操縱應急泵下降作業槽,具備夜間照明,可起吊重物。產品被廣泛用於電力、路燈、市政、園林、通訊、機場、造(修)船、交通、廣告、攝影等高空作業領域。按型別主要分為:垂直升降式(又稱剪叉式)高空作業車、折臂式升降式高空作業車、自行式高空作業平臺、伸縮臂式高空作業車。其中垂直升降式工作鬥承重大,但作業高度受限,機動性差,不靈活,目前國內廣泛運用的是折臂升降式高空作業車。按作業高度主要分為:6米、10米、14米、16米、18米、22米、25米、30米、50米.目前國外最高可達80米以上。

  高空作業車(以下簡稱高空車)有四種基本形式,即伸縮臂式、摺疊臂式、垂直升降式及混合式。其液壓系統由上車液壓系統和下車液壓系統組成。兩者之間由中心迴轉接頭連線(垂直升降式高空車除外),發動機帶動油泵作為液壓系統的動力源。上車液壓系統由變幅系統、伸縮系統和迴轉系統三個基本系統組成。對於採用液壓式工作鬥調平的高空車有工作鬥調平系統。有的高空車還有工作鬥捲揚系統及工作鬥擺動系統。下車液壓系統是支腿液壓系統。採用液壓傳動的載人高空作業車,是當代先進的物種機械裝置。施工人員藉助高空作業車升空工作,只要正確使用,安全得到保證。

  二、安裝工程高空車專業建設的行業背景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科學技術要透過工藝裝備才能物化成現實生產力。要發展國民經濟,提高生產力水平,就必須發展機械、機電工業。當前,中國正以巨大的市場空間和豐富的人力資源優勢,成為承接發達國家製造業資本流動和產業轉移的重要載體,世界製造業生產基地正加速向中國轉移。不久的將來,我國將透過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成為世界最重要新型製造業基地之一。當前,我國多高空作業的需求隨著建築的高度越來越高,隨著建築難度越來越大,需求也越來越多。目前,建築行業、機電行業對高空作業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三、安裝過程高空車專業是機械製造行業技術的需求

  二十一世紀,經濟全球化程序加快,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特別是加入WTO以後,使我們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我們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體系,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隨著科學技術發展,機械技術、建築技術的飛速發展,同時機械技術與電子技術、資訊科技愈來愈緊密地交融匯合為一體,形成先進製造技術,對安裝工程的技術人員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傳統型的按部就班的人才,掌握不了現代機械、現代建築先進裝置的人才將會被飛速發展的社會經濟所淘汰,使得傳統型人才不得不往現代化科學技術方面邁進,培養新型的專業化人才,培養能熟練執行工程高空運作的人才就成為了當務之急。因此,我院審時度勢,根據時代發展變化及經濟發展、人們需求、建築需求、機械需求,設定安裝工程高空車專業成為了必然之舉。

  四、安裝工程高空車技術人才的社會需求

  1、機械現代化、建築高空化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能掌握工程高空安裝的專業技術人員

  當今,世界高科技競爭和突破正在創造著新的生產方式和經濟秩序,高新技術滲透到傳統產業,引起傳統產業的深刻變革,建築工程向著越來越高的方向發展。君不見,世界上世界最高樓的記錄不斷被重新整理,君不見,各地的高樓建築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君不見,為了能實現更好的節能減排形勢的需求,工廠往往把煙囪設定得越來越高以便能節省能源,還可以實現減少汙染。樓層、煙囪、塔樓等的建築高度越來越高,因此對建築工程高空專業技術人才需求就成為了必然趨勢。安裝工程高空技術主要包括兩個層次:一是用微電子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其目的是節能、節材,提高工效,提高產品質量,把傳統工業的技術進步提高一步;二是開發自動化、數字化、智慧化機電產品,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機電一體化產品功能除了精度、動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動化、柔性化、資訊化、智慧化,逐步實現自適應、自控制、自組織、自管理,向智慧化過渡。從典型的機電一體化產品來看:如數控機床、加工中心、機器人、機械手、汽車電子化產品、智慧化儀器儀表、電子排版印刷系統、CAD/CAM系統等,這些機電產品無一不是機械、電腦、電力電子等的整合融合,這必然需要大量機電一體化裝置操作、維修、檢測及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

  2、我國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安裝工程高空車專業人才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資訊科技飛速發展,我國工業經濟突飛猛進,技術改造、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裝置不斷產生,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領域得到大力拓展,涉及工業、農業、交通、能源、國防等眾多領域,在各類加工製造行業中應用極其廣泛。目前,與機電技術緊密相關的電子資訊產品製造業、汽車製造業、成套裝置製造業的工業總產值保持了持續增長。2008年,中國機電產品出口額為8317億美元,增長17.2%,保持全球第二位,與德國差距進一步縮小;機電產品出口增長速度遙遙領先,佔全球出口的份額提高到12.5%,佔全球出口增量的25.4%。我國工業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和機電行業的飛速發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機電一體化專門人才。

  3、經濟振興,需要大量安裝工程高空車技術人才

  地處東北和環渤海經濟區的結合部,是東北與華北貿易的結點,東北地區和內蒙古連線歐亞大陸橋的重要門戶和前沿地帶,東北亞經濟圈戰略轉移的物流通道。東北亞地區有望成為全球經濟新的增長中心;而亞太地區將成為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因此,區域經濟的發展,不僅對中國經濟,更對廣大範圍的區域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復甦和發展意義重大。在當今全球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要實現“在高起點上構築新型產業體系,在高水平上加強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在高層次上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在高標準上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建設”的跨越式發展,有四個層面的戰略思考:在思想理念層面,開放思想,融入全球經濟的競爭與合作的大框架中;在政府政策層面,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資金方面的適度傾斜和支援;在經濟結構調整和體制建設層面,完善市場經濟體制,鼓勵民營經濟發展,建立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所有制;在企業層面,支援和鼓勵企業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人才創新。

  按照省建設廳規劃,到2010年,全省建設人才培養制定了6648工程,即全省要造就600名建設學術和技術帶頭人,造就6000名建築技術業務骨幹,培養初、中級技術和管理人才4萬,培訓80萬名技術工人和熟練勞動者。“十五”期間,全省等級以上建設企業技術人才佔職工總數應提高25%,全省建築類院校每年至少應培養2000名畢業生才能適應建築企業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見,未來8年,省建設戰線人才需求量還是相當大的。尤其是近期出臺的《城市戰略發展規劃》中規定,未來8年內,市將建成擁有1000萬人口、東北地區核心城市、東南亞樞紐的後工業大都市,未來將是“一城四星、東山西水、一廊兩帶、十片八楔”的全新格局,城市用地將由現在的237平方公里增加到450平方公里,人均用地將達到75平方米。這一戰略的實施,必將極大地拉動全省其它城市的經濟增長,城市發展,建築業先行,屆時,我省建築業人才的需求量還將大幅度的提升。

  4、企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安裝工程高空車技術人才

  為了做好設定新的安裝工程高空車專業,我們採用問卷調查和企業走訪的形式,到、廣州、杭州等地進行實地調研,起考察企業對工程高空車人才的需求。

  調查資料顯示,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提供的建築類崗位主要是:高空建築、能實現機電一體化、能掌握現代先進建築裝置等的人才。企業對建築、機電人才的需求表現在不僅要掌握傳統的機械操作效能,掌握新的理論知識、掌握傳統的按部就班的操作模式的人才,而生要有一定的操作經驗,要熟悉現在越來越現代化的機械裝置的操作模式,熟悉現代建築的建築形態的人才,同時如果具有國家頒發資格證書更是優先考慮。對企業來說,適應時代、市場、人們的變化需求就成為比較務實的需求。我們在分別與企業領導、人事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畢業生進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談後,充分意識到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特別是近年來東北三省工業振興計劃的飛速發展,社會人才需求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企業急需既掌握一定建築、機電類的人才,同時也需要一些能掌握先進機械、先進裝置的人才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如高空安裝作業人才、液壓使用人才、建築崛機人才等,而當前隨著建築型別越來多樣化、建築高度的逐漸增加、建築難度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對高空作業人才的需求更是緊俏,對能掌握安裝公共高空車的人才更是需求趨大。

  對我省來說,隨著東北三省重工業的逐步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推進和專案施工法的頒佈施行,我省建築業中湧現了一批私營企業,它們基本是按照現代企業模式建制的股份制企業,在當今建築市場如魚得水,有很好的效益。同時,曾經在計劃經濟中一統天下而今卻負重前行的國有和集體建築企業也紛紛改制,多半成立股份制公司,並配以減員增效、興利除弊等綜合配套改革方案,即改制與改革並行,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企業的活力,使企業煥發了新的生機,極大程度地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由於建築越來越高,人們對高空執行的高空車作業的需求越來越大。

需求調研報告4

  快遞,是指快遞公司透過鐵路,公路和空運等交通工具,對客戶貨物進行快速投遞。快遞的特點是,一個點到另一點,快速方便。近年來隨著網上購物的普及,地區間的物流增多,快遞行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同時作為服務業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為我國經濟增長貢獻了一份力量。現在我院在校大學生達到了17016名,作為大學生消費市場的一部分,快遞行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繁榮。因此我們以校園快遞狀況為主題,對我校學生進行了部分的隨機調查。希望透過調查能夠真切的瞭解校園快遞現狀。 (一) 活動主題

  有關校園快遞現狀的調研報告

  (二) 調研目的

  瞭解學生的快遞使用現狀,並在瞭解現狀的基礎上發現總結影響快遞發展的各方面因素、學生消費群體對快遞各方面因素的評價以及快遞公司應該改進的

  地方。

  (三) 調研方式 區域性抽樣調查

  (四) 調研時間 20xx年10月12日

  隨著網路購物的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網購陣營,迅速激發起高校校園師生對快遞的需求。這也促進了校園快遞的迅速發展,但目前許多高校外圍和內部的快遞企業的運營存在著許多問題,無秩序競爭、低質的快遞服務等問題仍不能讓師生滿意,服務投訴日漸增多,快遞業該如何改進?大學生對於快遞行業的未來有何看法? 根據調研部部門成員對校園周邊的快遞公司進行實際調查,進行情況彙總,校園快遞現狀如下:

  據調查得知,現今在學院內有快遞業務的公司分為有固定代理點和無固定代理點兩種模式。

  有固定代理點:申通快遞、圓通快遞、中國郵政、韻達 無固定代理點:順豐快遞、匯通快遞、中通快遞

  1)代理點所在地 申通快遞公司:后街中段

  圓通快遞公司:大校門口 中國郵政、韻達:后街後段

  2)代理點單日收發快遞件數(旺季)

  申通:單日收到快遞大致150件(只能自己去代理點取,當日不取每天加收一元) 圓通:單日收到快遞大致100件(只能自己去代理點取還需交3元) 韻達:單日收到快遞約500件(免費送到各個園區) 中國郵政:單日收到快遞約10件(免費送到各個園區)

  其他快遞:單日共收到快遞大約30-40件,共計單日收到800件。(皆免費送到各個園區)

  校園快遞市場特點 1 )代理點多而雜

  針對上述快遞公司代理點的所在地,校園快遞顯現出多而雜的特點。代理點數量雖多,但由於租金問題,店家往往選擇施工簡易房或與其他商鋪共同租用很小的店面來維持日常的經營。地方狹窄簡陋,師生難以對其產生信賴感;貨物擺放零亂無序,給師生造成以易丟失,安全係數不高的感覺。 2) 不穩定性大

  單個代理點由於現有的市場份額有限,所賺取的利潤同樣有限,而在租金和人工費等成本的開支下,淨利潤額就相對不高的情況。在這種大的背景下,各代理點就會出現經常性換址或經常性更換代理人,乃至於更換營業業務的情況。

  由圖表反映出來為我們學校師生提供快遞服務的公

  司還是很多,這樣多的快遞公司讓我們同學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也說明了高校的快遞競爭激烈,各個快遞公司都想佔有一定的校園市場份額。在此次調查中發現申通、韻達、郵政這幾個快遞公司所佔的校園份額較多,原因在於郵政、韻達這兩個在我們學校設立代理點時間較長,有一定的信譽,再加上它們免費將快遞物品送到學校各個園區,這是一個優勢;然而中通、匯通也佔有一定份額,是因為它們也將快遞物品送到各園區,然而缺陷在於沒有郵政、韻達在我校師生中影響力大;圓通是因為將同學們的快遞只送到代理點並且還要收取同學們3元的附加費。這一系列的快遞公司都在育才佔有自己的校園市場,這樣也給師生選擇快遞業務提供了便利。

需求調研報告5

  為總結第三輪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培訓,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根據省教育廳《關於組織開展“十二五”中小學教師培訓需求調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們於近期組織了我縣“十二五”中小學教師培訓需求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我們根據省廳調研檔案要求,組織專人分別深入縣城區、圩區和山區的中小學(幼兒園),採取分割槽、分層抽樣方法,對從幼兒園到高中的不同參訓物件開展培訓需求調研。調研期間共組織召開座談會3場,××區、××區部分學校教師和全縣部分中小學校長、業務指導人員座談會各一場,參加座談人員48人;發放調研問卷106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其中:高中25份、初中24份、小學37份、幼兒園11份、培訓者3份。

  在提交問卷的100名培訓物件中,教齡在15年以上的有84人,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參加了我省組織的前三輪繼續教育,對繼續教育工作的沿革發展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他們的態度和建議有利於對培訓工作的全面審視和規劃;縣城學校教師48名,鄉鎮學校教師52名,校級以上骨幹教師47名,普通教師53名,兩種不同地區、不同身份的培訓物件人數基本持平,中層以上幹部、校長21人,普通教師79人,他們的意見應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適性。

  二、對調研問卷的資料分析

  (一)對08年至今的培訓評價

  在對08年開展至今的第三輪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總體評價中,有61人選擇的是“滿意”或“比較滿意”,32人認為“一般”,說明大家對過去一輪的培訓是基本認可的,但培訓的滿意度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在培訓內容上,老師們覺得對自己最有幫助的是“上好課”專題的學習,佔49%;其次是 “評好課”專題,佔21%;再次是“備好課”和“育好人”專題,各佔17%;“命好題”專題僅有佔2%的人選擇。由此可見,老師們對那些與課堂教學直接關聯的,對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意義的,操作性相對較強的培訓內容較為感興趣,同時,對未能開展的“育好人”專題仍抱有一定的期待。

  在培訓模式上,認為效果最好的培訓模式選項中,“以遠端為依託,整合集中和校本的混合學習模式”以微弱優勢排在首位,佔24票,“集中培訓”和“集中與校本結合”的模式分別以21票和20票緊隨其後,“遠端與校本結合”、“校本培訓”分別為14票和12票,“遠端培訓”僅為8票。大家對不同培訓模式認識的分化,說明目前尚無一種模式能夠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各種模式的優點和不足同樣是突出的。從排在前三位的情況來看,集中、校本、遠端相結合可能大家認為更有利於各種模式的揚長避短, 因而大家更樂於接受。

  在培訓的方式上,大家認為最有效的是“名師帶教”和“觀摩考察”,分別佔36%和35%,“案例研討”佔19%,選擇“經驗交流”、“專題講座”、“自主研修”方式的均不到10%。無獨有偶,培訓方式與培訓內容相似,相對集中在實踐性、指導性、可操作性較強的幾種方式上,老師們需要更多的是面對面的直接指導和借鑑。

  (二)對新一輪全員培訓的需求

  在培訓時間安排上,有70%的人希望在“學期中”組織培訓,26%的人願意在“暑假”接受培訓,願意在“雙休日”和“寒假”接受培訓的僅各佔1%。這樣的資料說明老師們一方面工作負擔和家庭負擔較重,僅有的休息時間(尤其是雙休日)需要休息調整或用來處理個人的一些事務,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老師們的自我權利意識增強,國家法定的節假日,他們希望能夠得到充分享受。

  在最需要的培訓內容方面,“教育實踐與教學新技能”以52%的得票位列各項之首,“專業發展與教科研能力”以26%居其次,“教育理論與學科新知識”得票數佔18%,“教育政策與法規”和“職業道德與素養”僅佔4%。與前述有關資料相一致,老師們還是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實踐、教學技能”等課堂教學實踐、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訓,對“專業發展與教科研能力”、“教育理論與學科新知識”等涉及個人專業發展的理論、知識和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

  在最希望的培訓教師方面,“名師”、“教授和專家”、“骨幹教師”分別以38、25、19票位列前三,“優秀教研員”和“進修學校教師”分別以11、7票居後。說明一方面老師們希望得到既有豐富教學實踐經驗又能將實踐上升到一定理論高度的“名師、專家和骨幹教師”的培訓引領,另一方面,“教研員”和“教師進修學校教師”的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

  在培訓的考核方式上,大家最認可的選擇從高到低的順序依次為: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29票;實踐觀察與測評22票;作業練習20票;實踐技能測試10票;統一筆試9票;競賽評比4票。說明大家在接受“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這個大的考評原則的同時,對注重實踐的“實測評價”方式也較為認可,透過提交“作業練習”的方式進行考評也能部分接受。

  三、座談會的情況綜述

  在召開不同地區、不同層面人員參加的座談會中,我們把調研問卷所列的“參加培訓的最大困難,教師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對新一輪教師培訓的期待”等議題作為座談的主要內容,以期達到總結反思過去的培訓工作,瞭解今後培訓需求的目的。透過座談,我們發現:

  老師們參加培訓的困難主要集中在如下兩個方面:

  困難之一是工學矛盾。我縣中小學大多分佈在農村山區,儘管學校規模小,班額小,但班級個數並不少,因此這些學校的教師教學負擔仍很重,全天包班的現象很普遍,正常教學日全在課堂,基本無暇參加培訓,即便是校本培訓組織交流研討,也必須在放學後開展。農村教師大多在居家所在地附近學校工作,放學後或雙休日有一定的家務瑣事,因此很難或不願再抽出時間投入培訓。

  困難之二是老年教師現狀。由於近十年間,新進教師較少,中小學(尤其是農村地區)教師老年化(50歲以上)現象較為普遍,這部分老師因視力、記憶力減退和精力不濟,參加學習,尤其是理論性較強或操作上有特殊要求(如遠端培訓)的培訓,他們感覺困難較大。

  培訓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五大方面:

  一是認識的問題。這裡既有領導重視的問題,也有教師認識上的問題。領導重視不夠,對培訓工作缺乏強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勵機制,造成教師參訓主動性不夠。教師認識不到位,形成了對培訓應付了事的現象。

  二是內容的問題。過去培訓內容的確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確定的,教師們主要是被動接受。第三輪培訓儘管增加了調研和問題反饋環節,但是重理論輕實踐的成分還是很大,培訓的內容往往與教師的需求還是兩張皮,培訓的針對性還不強,對實踐的指導還不夠。

  三是方式的問題。過去的培訓主要是集中培訓、校本培訓、遠端培訓。集中培訓主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組織開展,一人講,數百人(甚至上千人)聽,方式單一,受訓者被動接受,效果不好。校本培訓由於缺乏有效的互助和真正的專業引領,沒有落到實處,往往變成了枯燥的讀書和填寫報告冊,校本流於形式,成為教師的負擔。遠端培訓由於缺乏有效的監控,以及在農村學校還受到條件制約等因素的影響,實際效果也大打折扣。

  四是成果轉化的問題。各種培訓的訓後跟進不到位,形成了培訓結束,就畫上了“圓滿”句號的現象,使得有限的培訓成果失去了及時轉化為自己或指導他人實踐的最佳時機,訓了就“訓了”。

  五是培訓者的問題。大多數培訓的培訓者主要由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教師和縣教研室的教研員擔任,他們在理論上和實踐方面都難以稱得上是最優秀的,且長期往復承擔培訓任務,難以讓參訓教師信服,產生排斥心理。

  老師們對新一輪培訓的期待主要有:

  一是希望加強培訓工作的組織管理,建立健全教師培訓工作的激勵獎懲制度,進一步調動教師參訓的積極性,讓老師們在參加培訓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精神鼓勵和實惠;

  二是希望培訓的內容緊密聯絡當前的課堂教學,理論的學習要易於內化為實踐,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於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又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是希望進一步豐富培訓形式,讓老師們自己選擇符合自己實際的培訓方式,大多教師非常希望到名校觀摩學習,得到名師的指導和培訓,有條件的教師也很歡迎遠端培訓。

  四是希望能夠根據不同的物件採取不同的培訓方式和要求,開展分層、分類培訓。如老年教師的特殊要求,幼兒園、音體美等教師的特殊要求等,不能大一統、大呼隆。

  五是希望加強培訓者隊伍建設,組建名師講學團,開展巡迴教學指導,同時要加強縣、鄉、校三級培訓指導網路建設,加大對學校層面業務指導人員的培訓力度,因為他們是校本培訓的最基層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他們是校本培訓能否落到實處的關鍵。

  六是希望加強縣級教師培訓遠端支援服務平臺建設,為教師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展示的平臺,促進培訓工作的有效開展。

  四、對新一輪培訓的思考和建議

  透過調研,我們梳理了過去教師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瞭解了教師對新一輪培訓的期望和需求,探討了新一輪培訓中需要完善和改進的重點。

  一是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教師培訓制度,加大督導檢查力度。首先,既要落實約束機制,又要建立激勵機制,要透過制度的完善落實來提高教師參訓的積極性、主動性。其次,要加強對教師培訓工作的督導評估,將其納入到教育督導工作中(如縣(市、區)黨政領導幹部教育工作督導考核),並作為主要內容之一,以推動教師培訓工作的持續開展。再次,要對縣級教師培訓工作進行年檢,評出等級,結果在全省通報。

  二是要真正從教師的現實需要出發,設計培訓內容。培訓實施過程中,老師們最喜歡向培訓者提的一個要求就是“請你告訴我該怎麼做?”,其實老師們的需求很具體,但我們在培訓的時候關注了過多的“是什麼”、“為什麼”的問題,而到了關鍵的“怎麼辦”時,又輕描淡寫,一筆帶過,教師們當然不滿意。當前,課程改革正進入深水區,課堂教學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發展,教師如何轉變自己的角色,引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成為廣泛關注的焦點,也是廣大一線教師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新一輪教師培訓圍繞“提高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能力”這個核心設計內容,無疑是對路的,與第三輪培訓也是緊密銜接的。但實施過程中一定要突出“做”字來做文章,強調在“做中學”,只有老師們行動了,才可能有改進、有轉變、有提高,才能改變過去培訓中的“聽了激動,回去不動”的現象,培訓才有實效。當然,除此以外,順應當前教育改革發展形勢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其他培訓內容也是必需的,如:規劃綱要專題、師德專題、班主任工作專題、專業知識更新和學科素養提升(學科知識PCK等)等。

  三是要創新豐富培訓的模式和方法。從教師的希望和教師培訓工作發展的趨勢來看,集中培訓、校本研修和遠端培訓相結合的混合學習模式是開展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的主要途徑,但在實施過程中,三種方式一定要既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又能互相彌補各自不足,成為有機結合的整體。集中主要解決培訓的組織部署、階段性總結、交流研討和問題指導等,遠端主要解決專業引領、問題指導、交流展示等,校本主要解決“做”的問題。同時,要進一步豐富培訓的方式,像名師講學、脫產研修、案例觀摩、送教上門等教師們喜聞樂見的培訓方式,要作為常用的方式貫穿於教師培訓的始終。

  四是要大力加強培訓者隊伍建設。要以專兼結合的方式,從一線優秀教師中選拔部分骨幹充實培訓者隊伍,組建名師講學團。加強培訓者培訓,可透過外出學習、崗位研修、下校實踐等方式,認真組織實施培訓者每年72學時的培訓研修,嚴格培訓者的考核評價,提高培訓者的施訓能力。

  五是要加大教師培訓經費投入力度,落實《教育部關於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中的第24條規定,納入教育督導考核,建立教師培訓經費保障的長效機制。加大對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適應教師培訓形勢發展的需要。

需求調研報告6

  摘要:本文以社群居民的教育需求和教育參與為主題開展了調研。經過對社群居民教育需求現狀的分析,對社群居民教育參與行為選擇的調查,本文認為當前的社群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社群居民的學習觀念還不夠深;社群居民的社群教育意識還不夠強;社群居民參與教育培訓活動不普及。社群內各種群體層次上的差異,也是影響居民參與社群教育的重要原因。針對上述問題,就今後社群教育工作應如何開展,提出了社群教育應以教為學習者提供服務,以適應學習者特徵及其需求為教育培訓活動的目標和內容。社群教育一是要注意針對成人學習需求的特點;二是要引導教育需求,關注弱勢群體,提高社群教育參與率;三是要營造社群教育的良好環境;四是要有財政和政策的支撐,把終身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xx街道位於xx區的xx,是一個典型的老城廂。隨著舊區改造程序的加快,社群中居民的文化層次和文化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建設學習型社群,使社群教育工作的開展有針對性,讓居民的教育需求得到最大的滿足,我們對社群內居民開展了專項調查。調查方式包括問卷調查、座談調查、典型調查和個別訪談。以下是調研後的反饋結果和情況分析:

  一、調研結果及分析

  (一) 社群居民基本特點

  xx社群居民多元化的生活和教育背景,形成多元的教育需求。調查顯示:

  接受調查的社群居民中,以女性居多,女性佔xx%,男性佔xx%;年齡結構跨度較大,其中30歲以下xxx人、30-40歲xxx人、40-50歲xxx人、50-60歲xxx人、60歲以上xxx人;文化程度不同,,初中文化xxx人、高中文化xxx人,大專文化程度xxx人,大學極其以上文化程度xxx人。接受調查的社群居民的職業分佈:黨政機關幹部xx人、事業單位職工xxx人、企業經營者xx人、外資企業職工xx人、國營企業職工xxx人、民營企業職工xx人、個體工商業者xx人、自由職業者xx人,下待崗人員xxx人,其他xxx人。接受調查的社群居民的收入分佈:家庭年收入3萬以下xxx戶、3-3萬xxx戶、家庭年收入5-10萬xx戶、10-20萬xx戶,20萬以上x戶。每月學習費用支出50元以下xxx人、50-100元xxx人、100-200元xxx人、支出200-500元xx人、500-1000元xx人、1000元以上xx人。調查顯示:(1)社群居民的家庭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多相對穩定;(2)社群居民素質具有基礎性、潛在性、相對穩定性與可發展性,構成了居民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對社群居民的學習活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能動的作用。

  (二)社群居民教育需求現狀

  1、社群居民的學習觀念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在人的一生中接受各種形式的教育正在成為現代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改變生活的觀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大大轉變了傳統的教育觀和學習觀。調查顯示,社群居民中,普遍贊同“活到老、學到老”,認可“工作生活中需要知識和能力,所以要不斷學習”的觀點,選擇“實踐是學習,與人交流也是學習”、“所有人都能學習,但存在個體差異”的主張。只有少數人對學習的本質缺少正確、全面的理解,極少數的人固守“學習就是上學唸書,學書本知識”,“學習只是年輕人的事”這一觀念。

  社群居民對工作後的繼續學習提高的認同程度有所提升,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是社群居民參與市民學校的學習活動,主動、持續學習的內在動因和決定因素。社群居民比較普遍地認識了繼續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詢問“持續不斷的學習對自己有什麼意義”時,根據意義的重要程度排序,列在前3位的是

  排在第一位:可以更新知識,增長才幹,充實自己,使生活更有意義

  排在第二位:不學習就要落伍,會被社會淘汰

  排在第三位:提高個人修養,滿足個人興趣、愛好

  對於是否有繼續學習和提高的必要,在被訪者中認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佔xx%,其中前者佔xx%,後者佔xx%。x%的人認為無所謂,x%的人認為必要性不大或沒必要。文化程度越高的社群居民對終身學習、持續學習的的認同度越高。

  2、社群居民對子女的教育期望

  社群居民對子女文化程度的預期處於較高的水平。有xx%的希望自己的子女至少要大專畢業,其中,xx%的人希望自己的子女接受大學本科及以上的教育。本項調查顯示,被調查者的受教育程度與經濟收入成正比,與對孩子的受教育期望值也成正比。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學歷較低、經濟困難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呈放任態度,認為孩子讀不讀書無所謂。個別家庭想讓孩子早些工作,放棄繼續學習的機會。

  社群居民對子女教育關注的另一個偏向,就是家庭文化教育消費支出主要用於子女,有xx%的家庭主要用於子女,僅有xx%用於自己。

  3、社群居民的社群教育意識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群建設的地位日益突出,社群越來越成為社群居民工作、學習、生活以及休閒娛樂的重要場所。人們的社群教育理想體現出對社群教育價值的追求。經過幾年的廣泛宣傳,社群教育已經產生一定的影響力,人們的社群教育意識在不斷提升,但離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還存在一定差距。據調查統計,有90%以上的被調查居民知道社群教育,但真正參加社群教育的不足4%。

  社群居民對社群教育抱有多方面的期待,他們企盼“組織更多不同層次的志願者,參與社群教育”,渴望就近“開辦圖書館(閱覽室),設立少年、老年活動中心”,希望“社群內的教育文化設施向社會開放,方便居民學習、娛樂、健身”,其中最希望解決的問題是“擴大社群教育的受益面,加大資金的投入,使教育設施、活動場地更多一些”。

  社群居民不滿足於以往封閉的生活,希望主動參與社群交往和社群活動。選擇願意參加社群的公益活動的佔xx%,願意參加社群文化教育活動的佔xx%,願意增進鄰里之間的交往的佔xx%。願意為小區建設出謀劃策的佔xx%,

  4、社群居民的學習意願

  參與社群教育的目的多種多樣,性別、年齡、職業、教育程度以及經濟狀況等方面的差異都會影響個體教育需求。人們對提高自身知識水平的願望迫切,渴望透過學習,使自身的知識結構得到調節和最佳化,同時健康觀念在發生變化,珍視生命健康,重視生活質量,關注法律,成為社群居民學習取向和精神追求的主流。

  社群居民多元的教育需求中,青年人對知識和技能的需求願望強烈,調查顯示,社群中青年人主要青睞計算機、外語和科技,選擇前瞻性和實用性特點突出;中年人傾向於計算機、健康與衛生保健和外語;老年人主要選擇與老年人密切相關的安全、贍養、醫療保健、心理調適等休閒類課程科目,而且他們希望參加沒有壓力、較少功利性的學習活動。

  社群居民選擇社群教育的學習方式呈現分散而多元的趨勢,多數傾向於採用業餘的、短期培訓的、講座式的、遠端式的方式進行自主、選擇性學習。

  (三)社群居民教育參與行為的選擇

  1、看電視、讀書看報是社群居民最主要、最便捷的學習方式

  隨著我國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閒暇時間的增多,閒暇生活聚焦於學習是一種必然的`選擇,社群居民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和學習時間的增多,為社群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調查顯示,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是社群居民與社會互動的主要中介,也是他們獲得資訊、愉悅性情、追求精神生活的重要渠道。

  本次調查將社群居民喜愛的餘暇活動分為8類,被調查者選擇前5位的排序為:第一,看電視;第二,閱讀書報;第三,體育健身;第四,與朋友交往;第五,文化活動。詢問家庭成員閒暇時間主要的學習活動,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佔xx%,在家閱讀報刊雜誌,獲取知識資訊的佔xx%。

  看電視、讀書看報作為社群居民最主要、最便捷的學習方式,其優勢,具有大眾性、普及性、靈活自主性。其侷限性在於,它以散居在家的“受傳型活動為主”,即以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等方式接受大眾傳媒學習活動為主,反映社群居民的教育活動比較單一,學習方式較為被動。

  2、社群居民上網學習、獲取資訊與年齡成反比,與文化程度成正比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計算機和網路迅速發展,網際網路進入社群和家庭,使人們實現了資訊上的平等和資源上的共享,對社群教育產生全方位的影響,成為社群教育和終身學習的重要途徑。積極利用網際網路,開展網路遠端教育,創設網路社群、網路圖書館,實現教育資源多元化,正在成為社群教育的重要載體和發展趨勢。

  網際網路是社群居民接觸較少的媒介,不會使用計算機,對網際網路陌生、文化程度和經濟條件的影響是最主要的因素。要使社群居民儘可能地與時代同步,需要透過社群資訊化水準的提升,提高社群居民參與資訊化的程度,向社群居民普及網路知識和計算機操作技術,增加適合社群居民的網路內容及資訊方式,使有條件的街道都能開展現代遠端教育,搭建起社群居民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平臺。

  上網學習,對於較快接受新事物、追趕潮流的青年人,吸引力更大。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有關“社群青年與網路關係”調研報告顯示:社群青年對資訊化服務需求中,位居榜首的是“網路學習”(xx%),列在2-5位的是:網上交流(xx%)、資訊瀏覽與釋出(xx%)、網上購物(xx%)、網上求職(xx%)。從中可以看出,網上學習和網上交流是社群青年需求方面的一個特點。

  本次調查顯示,社群居民上網學習、獲取資訊與年齡成反比,與文化程度成正比。在被調查的社群居民中,個人業餘時間選擇上網的僅佔x%,家庭成員上網學習知識、獲得資訊的佔x%。

  3、社群居民參與教育培訓活動不普及

  社群居民選擇閒暇時間的支配意向比較集中於媒體接觸,對於去社群接受“教育培訓”選擇率偏低,僅佔x%。

  調查表明:社群居民參與社群教育的廣度和深度相對比較低,參與者的廣泛性不夠,大多數是離退休人員,社群單位參與和在職人員參與率不高。這種狀況的形成主要是目前的社群教育缺乏吸引他們參與的師資和條件。

  社群居民參與社群各項活動的比率相對也比較低。在調查參加過社群教育中的哪些培訓活動時,參加居委會組織的文化娛樂和體育健身活動的佔xx%,參加市民學校學習的佔xx%,參加各類社會文化培訓班或講座的佔xx%,參加學歷教育、資格證書培訓的佔x%,參加社會力量辦學培訓的佔x%,參加其他活動專案的佔xx%。接受調查者的資料與社群實際居住人口的參與社群教育的比例有較大的出入,主要是接受調查者主要是一些社群活動的積極分子。

  4.影響社群居民參與學習的主要原因

  影響社群居民參與社群教育主要原因,排在首位的是“工作忙,生活負擔重,沒有精力”,主要集中於31-50歲的社群居民,他們中xx%是在職人員,xx%為臨時工。第二位的是“社群沒有開設所需的課程和培訓專案”,其中,xx%是在學人員,xx%是在職人員。第三位的是“年紀大,記憶力差,學習吃力”,xx%為離退休人員;在離退休人員中近三分之一的人怕參與社群教育會跟不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隨機調查的失業或下崗人員中,這部分人群是社群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經濟地位較低,並最容易失業、下崗,自身學歷偏低,技能結構單一、不能適應急劇變化的社會是。但這部分人群卻遊離與社群教育之外,不願參加市民學校的學習和接受終身教育的理念。

  二、思考與建議

  教育是為學習者服務的。學習者的特徵及其需求決定教育培訓活動的目標和內容,也應該成為改進教育教學活動的依據。

  1、要注意針對成人學習需求的特點

  社群教育的主體主要是成人,成人的學習意向產生於生活、職業的實際需要,學習目標和內容與職業需要同步發展,成人學習帶有鮮明的現實性和針對性。在確定社群教育課程目標時,需要綜合考慮社群居民個體需求、社會需求。因此,社群教育課程要多樣化,學歷的與非學歷的,功利性的與非功利性的、休閒性的與職業性的,基礎性的、提高性的與創造性的統籌兼顧,並形成特色,以適應不同群體、不同目的的需求。

  2、引導教育需求,關注弱勢群體,提高社群教育參與率

  主動參與是開展社群教育的一個基本條件。這裡主動參與既是指學習者參與教學活動,更是指透過學習,提高社群居民對社會以及社群的參與。要研究社群成人學習者的意願,研究透過什麼樣的教學媒體、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幫助學習者實現自己的目標,並把各種教育資源最佳化組合,互為補充地提供給學習者。

  在引導社群居民教育需求時,要幫助他們排除參與學習的各種障礙,包括學業素質障礙,心理準備障礙和支援體系的障礙等,提高社群居民的培訓參與率。

  社群弱勢群體的學習驅動力相對比較低,需要在組織策略、培訓內容、活動方式等方面體現出“教育關懷”。要深入調查和分析弱勢群體的狀況及其分佈,掌握弱勢群體對社群教育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各種補償性、提高性的教育培訓,著力開發各種靈活的培訓課程,實施選單式培訓,以多種途徑滿足需求。同時要認真研究有關的政策。比如學習成果的評估和認定,就業指導,救助性措施等。

  3、營造社群教育的良好環境

  營造社群教育的良好環境,就是要創造一個充滿學習氛圍和學習機會的環境,以滿足社群成員的學習需求,其目標就是構建學習型的社群。

  要強調整個社會的參與,即社會各個部門、單位、組織及社會方方面面均應為終身學習提供服務,充分發掘社會各方面的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教育手段,形成終身學習的網路。終身學習、多元化學習要求的內涵是“全”,它是透過網路來實現的,透過技術和組織的網路來實現。社群教育資源的整合,也需要透過協調、引導、最佳化來實現。

  4、財政和政策的支撐,把終身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目前xx要建設學習型城市,終身教育的理念在廣大市民中正逐步形成,終身教育的工作主體是社群市民學校,但是終身教育並沒有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使得社群市民學校在經費、師資、設施上與廣大市民的需求不相適應。在師資方面;市民學校的教師基本上是一些中學教師和社會自願者,他們精神可嘉但是缺乏市民學校教育的經驗。往往教學都感到很累,沒有一支專業的市民學校師資隊伍。設施方面,市民學校辦學場所主要利用中學的教學場所,在時間和功能上存在著不便和矛盾。市民學校的學員是以55-70歲的老年人為主體,他們普遍反映,雙休日是三代人團聚的時間,也是最繁忙的時間。隨著上海經濟的增長,普教經費也在同步增長,但學生在減少;而社群市民學校潛在學生的增加,則不能得到相應的投入的增長。因此,希望能把市民的終身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以便在經費、師資、設施上得到更好的保證。

需求調研報告7

  一、調研目的

  1、瞭解用人單位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包括未來三年內人才需求量,對人才的學歷層次要求和能力要求等;

  2、瞭解用人單位對大專層次專業人才的需求特徵,我校在用人單位中的知名度及用人單位接受我校學生實習的可能性。

  3、透過開展調研,明確我係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培養定位,以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以及為今後招生計劃的制訂,新增專業的設定等,提供參考意見和建議;並逐步建立經常性的反饋渠道和評價制度。

  二、調研物件

  電子商務相關企業、電子商務行業協會、專家學者、畢業生

  三、調研時間

  20xx年7月1日——20xx年9月1日

  三、調研方法

  訪談法、專家諮詢法、問卷調查、網路調查、實地考察等方法。

  四、調研過程

  五、調研結果與分析

  (一)專業面向及人才需求分析

  1.在國家宏觀經濟層面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兩型”社會建設的需要,電子商務在各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而深刻。20xx年,我國網民人數已突破4億,其中超過四分之一的已經開始網上購物;20xx年我國B2B電子商務交易規模近3萬億;20xx年網上購物突破20xx億元大關,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突破1%。由此可見,中小企業基於網際網路應用的電子商務業務已進入爆發式增長的軌道,企業和市場對高素質技能型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日益緊迫。

  2.在區域經濟中觀層面

  (1)對全省的分析

  廣西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在發展電子商務所需的環境、制度、技術、人才等各個方面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伴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我區與東盟各國之間的貿易日益密切,同時大大刺激廣西電子商務的發展。

  (2)柳州市的分析

  為新興城市的柳州,近年來大力積極實施工業立市、旅遊強市、農業穩市、商貿旺市、科教興市五大發展戰略,電子商務必將為柳州市所實施的商貿旺市戰略起到支援和推動作用,商貿旺市戰略的實施也必將產生大量的電子商務人才需求;另外,我市的汽車及零配件產業發展形勢良好,出口急劇增加,迫切的需要利用現代資訊科技來拓展營銷渠道,促進產品銷售的廣度和深度,對精通電子商務的運作人才、管理人才、物流人才有著非常大的需求。

  3.在我省中小企業的微觀層面

  我省開始告別漫長的電子商務應用推廣的徘徊、猶疑、觀望階段,開始進入了電子商務業務的爆發式增長期。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在阿里巴巴上註冊企業會員,以每家註冊企業僅需1名電子商務專員計,我省電子商務應用性人才需求將達86萬之眾,這還不包括其它平臺和其它形式的電子商務應用,並且這一資料還在急劇增長。

  綜上所述,我省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性人才的需求,從數量上看,已經跨過規模增長的臨界點,從質量上看,必將迎來一個追求品質和注重實效的挑戰期。因此,只要我校努力提高電子商務專業辦學水平,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就業出路就不存在問題。

  (二)職業崗位群及工作任務分析

  透過廣泛的市場調查我們發現,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數字經濟社會,中小企業對網路商務營銷類崗位以及商務網站的製作維護與推廣類崗位高素質人才需求旺盛。透過對這些崗位

  的分析,我們確定了電子商務專業的培養方向是面向商務網站技術類崗位(如商務網頁設計師、網站維護員等)、商務營銷類崗位(如網站編輯、網路產品經理、網路資訊專員、網路貿易專員、電子商務專員、網路推廣專員、網路客服專員等)。本專業根據企業人才需求特點來規劃專業課程設定,以電子商務應用類崗位作為學生就業的主渠道。

  (三)企業比較注重學生的再學習能力與職業素質

  學生在進入到工作崗位之後,很多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用不上,同時還要重新學習很多工作方面的新知識,這就要求學校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也應該培養學生的學習與理解能力。另外也有學生工作後不能吃苦耐勞、好高騖遠、不肯腳踏實地的工作,給企業帶來了很多麻煩,這又要求學校在職業道德教育方面應該加大力度,學生在學校期間就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和正確的擇業觀。

  (四)學校與企業在某些方面的觀念存在著差異

  學校培養的學生與社會存在的脫節現象,這就要求教師應該多與企業進行交流,瞭解社會的最新資訊並實時地體現到課程教學與專業建設中,能夠培養出真正為社會所需要的學生。因此應該多鼓勵教師到企業進行調研及實踐活動,或請企業人員到學校來進行交流,拉近學校與企業的距離。

  六、企業的建議

  1.電子商務就業的出路不能寄希望於噹噹等電子商務企業,學生的就業應該瞄準於中小企業,一方面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吸納了大量的人就業;另一方面中小企業限於技術和資金等瓶頸,迫切需要利用電子商務手段開拓市場,拓展生存空間。因此要加強對學生網路營銷能力、電子商務應用能力的培養,從而為中小企業解決電子商務應用的實際問題。

  2.ERP、客戶關係管理、供應鏈的管理是目前電子商務應用的最新階段。這方面的課程訓練應予關注。

  3.應該強化學生的英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訓練。

  4.注重學生各類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

  5.電子商務專業學生進行網站系統設計與維護的就業機會較少。企業更多的仍在使用計算機應用專業的畢業生從事網站開發或者網站系統的技術維護,但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還是要懂得一些基本的技術問題,否則會出現兩張皮的現象。

  6.從事電子商務的商務人員仍會來自傳統的商務類專業。傳統的商務專業畢業生加強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就能適應相應的崗位需求。企業對這些網路化業務處理崗位的人才要求,仍採用傳統的專業技能衡量標準。

  7.誠信是電子商務的基礎,必須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

  七、調查啟示

  從上述分析及其特點把握中,電子商務專業當前和今後的教學改革與建設應當注意以下問題:

  1、確立教學與實踐零距離,畢業與上崗零過渡的專業改革與建設原則。

  尤其要注意及時吸納電子商務活動一線產生的新理論、新理念、新知識、新任務和新流程引入課堂,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從事實際工作能力和職業能力,使學生一畢業即可立即開展工作,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滿足社會的需求。

  2、密切關注市場對電子商務人才的實際需要及其變化。

  要貫徹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建設思路,就必須及時瞭解就業市場新變化、新要求和新特點,根據新的情況改變專業建設思路,調整專業建設措施,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結構課程內容體系和教學實施組織模式。否則,專業人才培養勢必會出現產與銷不對路的問題。

  3、加強專業實訓實習條件建設與管理。

  在現有電子商務交易大廳和商務流程模擬實習實訓基地的基礎上,尤其要重視校企一體的實訓實習條件建設,加強實訓設施管理,為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提供實踐機會,創造切實條件。

  4、重視吸收一線專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以專業帶頭人培養為重點,以中青年專業骨幹教師培養為支撐.以有一定比例較高水平的現場專家為導引,以"雙師"職稱結構最佳化為突破口,以提升知識與技能素質為紅線,全面加強教學團隊建設,最佳化師資結構比例,使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佔專業教師之比達到85%專兼職的專業教師之比達到1:1,以打造一支由教授和名師、高階技師領軍的高師德、有造詣、可實操的德藝雙磬的專業教學團隊。

  電子商務教研室

  20xx.9.26

需求調研報告8

  為提高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實現我縣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和促進本地經濟的發展。從20xx年開始,按照國家的相關政策,我縣開始實施農村勞動力陽光培訓工程。為了做好20xx年陽光工程實施工作,加快提升農村勞動者的從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為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全面瞭解我縣陽光工程實施狀況,建立系統化、結構化的培訓體系。我們對本縣的陽光工程實施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概況

  (一)、全縣勞動力分佈情況

  我們縣地處地區,面積達平方公里。其中,農業耕地萬畝,林地萬畝。全縣轄個鎮,個區,共有個自然村,總人口達萬。全縣總人口中農業人口萬人,佔總人口的%,城鎮人口萬人。全縣有農村勞動力萬人,外出務工勞動力萬人,剩餘勞動力萬人。農村勞動力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萬人,初中文化程度的萬人,小學及以下的有萬人。全縣從事農、牧、漁業生產的勞動力萬人,男性佔%,女性佔%,年齡層主要集中在歲至歲。從事農產品加工人,男性佔%,女性佔%,年齡層主要集中在歲至歲。從事農資產品經營的勞動力萬人,男性佔%,女性佔%,年齡層主要集中在歲至歲。到目前為止,全縣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共建立個,現有人參加合作社。

  (二)、全縣農業基本情況

  我縣共有耕地萬畝,其中,已建立個優質農產品示範區,落實經濟作物萬畝。把,等經濟效益好的農作物列為本縣的特色經濟支柱產業。畜牧業方面,為加快現代畜牧業的發展,帶動本地農民增收、創收。現已建成個大型化、標準化的養殖基地。20xx年,生豬產量達噸,牛肉產量達噸,羊肉產量達噸,禽肉產量達噸,禽蛋產量達噸。漁業方面,我縣的水利資源豐富,現已形成水產養殖面積畝,佔總水面積%。主要發展,等經濟效益好的魚類養殖。截止20xx年底,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億元,農業總產值達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元。

  二、陽光工程培訓情況

  (一)、本縣農民培訓意願

  隨著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的進一步深入,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調整升級,對農村農業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隨著近幾年來,農業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農民都意識到科學文化的重要性。經過調查,%的農民都表示希望學到相關的農業專業知識,有助於他們調整思路,發展農業,達到脫貧致富的目的。

  (二)、培訓取得的成效

  20xx年,在上級的正確指導下,我們認真完成陽光工程培訓任務。全年共培訓次,計劃培訓人,實際完成培訓人。教學過程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簡單易懂,讓廣大學習者能夠快速掌握,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這大大提升了農民的從業技能,並積極引導有能力的農民參與農業合作社,發展主推農產品,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把我縣的農業產業和勞動力培訓工程提升到一個新的階段。

  三、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選好培訓基地,做好全面部署

  根據國家關於“陽光工程”定點培訓基地的認定意見,我們按照相關程式先後確定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技術學校、,,等個學校為我縣陽光工程定點培訓基地。在培訓計劃安排上,我們依據上年度各基地任務完成情況和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進行了落實,縣陽光辦與培訓基地簽訂了培訓合同,實行合同化管理。要求參與培訓的單位自覺接受縣陽光辦的管理、監督、檢查工作。另外,成立了陽光工程培訓領導小組,設立了專門的辦公室,便於對培訓工作的指導、管理工作。

  (二)、加強制度建設、規範運作程式

  為嚴格落實省對陽光工程實施的相關要求意見,抓好對學員的培訓工作,切實為新農村建設培養更多更優秀的農業從業者。這必須從源頭抓好,加強制度建設工作。一是嚴格落實“第一節課“制度。向參加培訓的學員講解國家的相關政策。二是核實學員的身份是否屬實、正確。三是嚴格落實請示報告制度。在每次開班前,培訓單位都必須向縣陽光辦寫出開班申請、培訓計劃、培訓過程中及時上報相關工作情況。四是嚴格規範臺賬制度。 各培訓基地都建立了農民培訓臺帳,作為檢查驗收培訓情況的重要依據。臺帳按要求真實規範填寫明學員姓名、年齡、身份證號、家庭住址、培訓專業、培訓時間、補助金額、收費情況等。培訓基地主要負責同志共同對臺帳的真實性負責。每個培訓班次結束後,將形成的紙質臺帳由培訓機構法人代表、主要負責同志核實簽字後及時上報。五是把好資金撥付關。縣陽光辦和財政局認真核實臺帳資料、驗收報告、監管紀錄,嚴把發放簽字關,最後將專項資金撥付各個培訓基地。

  (三)、創新辦學方式,增強培訓實效

  一是根據市場需求,明確培訓方向。重點加強對農業的種養大戶、生產能手、科技示範戶等的培訓工作。對生產過程中易產生的問題和動植物疫病的防治等以及怎樣實現增收增產進行重點培訓,對學員進行實地指導。二是對農產品的貯藏保鮮、深加工、農機維修等進行專門指導培訓,以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三是把與農業產業發展和相關重大工程專案結合起來,透過實際的生產過程,來為養殖戶提供技術和相關政策。針對農業合作社,重點進行人員管理培訓。四是抓好師資隊伍的建設。把參加過農技推廣示範縣專案培訓的農技推廣人員作為陽光工程的主要師資力量。增強教學質量、透過面對面交流、傳授知識,讓農民快速掌握相關專業技能,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四、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透過此次調研,我們看到自從實施“陽光工程”以來,我縣在培訓農民適應新農村建設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以下一些問題和困難:

  (一)、縣級財政投入嚴重不足

  由於農民對陽光培訓工程需求日益高漲,但用於培訓計劃的配套資金比較不足,大大制約了農民技能培訓的規模和質量。

  (二)、培訓硬體設施不足

  我縣培訓機構共家,師資共人,培訓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多數都存在裝置老化、功能單一、規模較小,師資隊伍建設不夠等問題。這些嚴重影響了培訓質量。

  (三)、農民培訓難度大

  農民整體文化素質不高,對學習領會不深,對新技術、新知識接受程度不高。有的剛開始還興趣勃勃,隨著培訓過程中,自己從事繁重的農事勞動,致使精力、體力都更不上學習進度,學習意願也逐漸降低。

  (四)、培訓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在走訪調查中,我們瞭解到很多農民有參加培訓學習的意願,但存在很多實際困難。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一是經濟條件問題。很多農民不願拿或拿不出相應的生活費、差旅費等。二是精力有限,家庭事多和忙於生產,擔心學不會,還耽誤時間。

  五、對20xx年陽光工程實施的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領導

  各級應該由主要領導擔任農民陽光工程領導小組組長,並把農民陽光工程納入黨委、政府日常事務,在制定“十二五”規劃時,做好農民陽光工程培訓專案銜接工作,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中長期培訓規劃,實施計劃和方案,要既有目標,又有措施,並且措施要細化,切實可行。各培訓部門要建立一個好的專班,保證規劃、教學和管理到位。各級種植、畜牧獸醫、水產、農機、農業經管部門要積極配合,切實做好陽光工程農民培訓工作。

  (二)、進一步加強財政配套資金監管和使用

  一是加強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使用,嚴格按照《資金使用辦法》設立專項資金賬戶,由專人管理,保證專款專用。杜絕截留、挪用、套用等違規使用資金的行為發生。二是加強對培訓資金的管理和監督,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進一步規範臺賬、將其作為專案管理和檢查驗收的重要依據。三是實行動態管理,確保陽光工程順利開展。加大社會輿論監督,對人民群眾反映的問題,要及時進行調查核實,對出現的問題立即整改,對於違紀違規的相關責任人要進行嚴肅處理。四是合理分配資金,對好的培訓基地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教學設施。把陽光工程補助資金以農民直接受益為原則,以培訓券的形式直接補貼給農戶,也可以透過降低收費標準的方式補貼給培訓機構。

  (三)、擇優選擇培訓單位,打破“一認定終身”

  全方位考察認定培訓機構。立足師資力量、實習場地,提前考察好轄區內的培訓機構,以適應陽光工程的新要求、新特點和滿足當地農民的新需求。採取績效考核機制,擇優選擇培訓質量好的單位進行培訓合作。藉以調動各培訓機構工作的積極性。轉變培訓任務分配方式,對過去相對固定的任務分配上轉變為根據上年績效考核情況來分配各培訓機構的任務量,引導培訓資金向積極性更高、培訓效果更好的單位傾斜。

  (四)、20xx年培訓擬採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加強農業職業技能培訓。重點培訓相關的農業生產及管理技術,對農產品的加工、貯藏、保鮮技術,農機操作及維修技術、沼氣建設及維護技術,農業經營管理及農村社會管理知識等。主要透過種養大戶、科技示範戶及農業專業合作社進行以點帶面,逐步覆蓋的教學形式。

  二是開展系統的創業知識培訓工作,以提高有創業需求人員的經營管理水平。特別是對農村初高中畢業生、復轉軍人、在外打工已積累資本的農民作為重點培訓物件。一般培訓時間累計約兩週。

  三是以村為單位,大力開展農業實用技術普及型培訓,每村培訓人員不少於50人,累計培訓時間為1-2天。針對當地產業發展、氣候條件和生態環境,結合專業合作社發展,對主推產品、配套種植和養殖技術、抗災減災技術為主要內容進行培訓。

  四是教學過程,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透過實地培訓,面對面,手把手的教授知識,讓農民易懂、易學,快速掌握實用的技能。

需求調研報告9

  XX年8月13至17日,我們就“個體商貿客戶金融需求”的課題,在南寧市各個體商貿商貿群體中展開調查問卷。此次調研共三人,發放問卷300份,其中有效答卷290份,回收率96.7%,10份由於部分原因作廢。

  一、調研背景:

  銀行成立以來,我們從無到有,先後建成電話銀行、個人網銀、電視銀行和手機銀行系統,加上遍佈城鄉的atm等自助渠道,成為電子渠道最完備的商業銀行。個體商貿客戶一直以來是郵儲銀行的重點客戶群之一,從目前電子銀行發展情況來看,個體商貿客戶也是電子銀行的重要目標客戶群之一,調研個體商貿客戶金融需求對於最佳化電子銀行產品、有效推進電子銀行業務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調查物件:

  南寧市各個體商貿戶。

  三、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走訪各商貿戶,採取諮詢訪談的方式,用不記名方式隨機抽樣進行調查。

  1.問卷調查

  2.深度訪談

  除了讓調查物件填寫問卷外,調研團隊還需要對調查物件進行深度訪談,引導調查物件說出其他更多問卷未涉及的內容。

  (1)郵儲銀行電子銀行(個人網銀、手機銀行、電視銀行、電話銀行、atm)不足之處及改進建議;

  (2)希望郵儲銀行推出哪些新產品;

  (3)分別介紹一下在什麼情境下會使用個人網銀、手機銀行、電話銀行、電視銀行以及atm等電子銀行。

  四、調研目的:

  瞭解個體商貿客戶的金融需求以及電子銀行的使用情況。透過對郵儲銀行商貿客戶金融需求以及郵儲銀行個體商貿客戶電子銀行使用情況,分析郵儲銀行商貿客戶金融需求及電子銀行為其提供服務改進的方向。

  五、調研結果報告:

  時值暑假,地處南國的南寧酷暑難當,同班的許多同學都選擇回到溫馨的家度假。八月初,也就是暑假期間,第六屆全國大學生網路商務創新應用大賽的主辦方--郵儲銀行下發了調研任務。作為千千萬萬參賽隊伍中的一組,我們團隊(攜手飛躍)積極接下這一調研任務,躬身實踐,深入社會,一絲不苟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這次社會調查問卷的實踐活動,一則是透過調研檢驗我們初賽方案的合理性跟可行性,以便後期參賽方案的修改與完善;二則透過參加調研活動,提高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跟參與意識,對以後走向社會這一實踐的大舞臺做經驗積累。總之,參加這次調研活動,既完成了參賽環節中的方案實施任務,又極大地提高了我們各個方面的素質,獲益匪淺。

  我們的團隊共五人,其中兩人在暑假參加了郵儲銀行南寧市總分行安排的網點業務實習,其餘三人在暑假仍不忘透過網路工具取得聯絡,共同合作進行參賽方案的修改跟製作,同時也積極參與到這次調研活動之中。在郵儲銀行派發了各參賽組的調研任務後,我們在隊長的組織下,首先做好調研前期準備,包括分析討論南寧市個體商貿戶分佈情況跟我們三人各自的優缺點,部署出調研的地點分配跟時間安排,從而保證了活動的高效順利展開和完成。隨後調研活動中,我們各司其職,分赴各自的調研地點完成任務,雖然酷熱難當,有些調研地離校區較遠,但沒有一個人中途放棄,保質保量完成調研活動,維護了整個團隊的利益。

  調研開展的第一天,考慮到調查問卷中可能會出現填寫方面的問題,我們三人決定先一起調研半天,初步進入實踐正軌狀態,規範了調查問卷的填寫,為後期活動的展開開個好頭。個體商貿戶金融需求調查,無疑調查的物件被圈定為個體商業經營戶,像服裝店,餐館等有固定營業點,及其合法營業牌照的社會主義工商業參與者。在調查中,我們用隨機抽樣調查的方法,隨機選擇調查物件,本著“禮貌,隨和,務實”的理念,完成包括指導被調查者問卷填寫、普及郵儲銀行的現行金融業務、徵集其對郵儲銀行的建議與他們對於銀行業金融服務需求等等工作,如實客觀地開展調研,達到本次問卷活動的真正目的。在調研的過程中,我們熱情禮貌,很多個體戶也平易近人,很好地配合了我們的問卷活動,在此由衷地感謝社會群眾對我們調研活動的支援。有些被調查者質疑我們的問卷是否合法,我們耐心地講解此次調研的目的,讓其消除顧慮,採用匿名填寫問卷,切實維護了他們的隱私等利益;有些不願透露其月流水金額,對於有些店來說,這或許可以成為商業機密,我們也不去勉強他們去填,讓其採取自願的形式,如實客觀填寫一些願意透露的資訊,絕大多數個體戶還是挺支援我們的問卷活動的,填完問卷的同時,在我們的交流中,他們也說出了對郵儲銀行的建議及其業務創新上的改進意見;有些個體戶迴避我們的調查,考慮到他們的難言之隱,便不去強求。在調研中,每個人都熱心積極,由衷地垂詢聆聽個體戶對銀行業的各種意見與發展大計的好提議,瞭解他們目前業務往來在金融服務上所需的新服務,如實客觀地做筆錄,掌握了深入社會,來自群眾心聲的第一手資料,相信這些對於郵儲銀行來說也是極其寶貴的。在調研的同時,也拍下了很多活動現場的照片,以備日後完成調研報告所需的同時,這些實地照片,也算是對暑假團隊精誠團結參與社會實踐的一種緬懷與紀念。隨後的幾天裡,我們分頭行動,效率提高了許多,耗時五天,圓滿完成調研活動。

  接下來,我就此次回收來的有效問卷做以彙總與分析。本次調研活動,下發問卷300份,回收中有效的有290份,無效的10份多是沒按照要求填寫的作廢問卷。雖然不是所有的問卷都有效,但結果依然仍是可觀的,仍然能達到本次問卷的目的。被調查者男女性別比例均衡,年齡段在18至55歲之間,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參與,其中25-30歲的青年佔據絕大多數,這也符合現在年輕人愛好創業的實際。受訪者的受教育程度多為高中、大專、本科階段。由於我們隨機調查的多為普通中小型商貿戶,其每月的業務流水金額處於”5萬元及一下”者居多,約合60%,“5萬至20萬”和“20萬至50萬”佔有20%,餘下的為50萬及其以上,四個流水金額人口比約為6:3:1。關於銀行卡使用情況,郵儲銀行卡的持有率佔三成,以農業銀行卡、工商銀行卡使用者居多,持卡者辦理賬戶業務有:賬戶查詢,網上支付,轉賬匯款,個人貸款,個別的使用者也用來投資理財,由於個體戶月流水金額不多,多用現金進行業務往來,對銀行提供的諸如信用卡還款,外匯業務等等有些不清楚,故還是以傳統的賬戶查詢、個人貸款業務為主。被調查的個體戶月使用郵儲銀行業務頻率集中在1-5次。在商貿市場的網路工具有:能上網的電腦,能上網的手機。在調查中,有約八成的客戶開通有電子銀行,他們開通網銀的主要原因是操作簡單,附近有銀行網點,功能多樣等。至於每月使用網銀的次數,以服裝業的使用者居多,很多人透過網購來進貨,但針對有些釣魚網站冒充電子商務交易平臺,致使網銀使用者對日後繼續使用電子銀行表示猶豫與質疑,我們的電子商務網路平臺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日益發展,不可避免地受到來自一些利慾薰心網路駭客的非法破壞,極大損害了網銀使用者的財產利益,這一點還需要銀行業與網際網路展開更好地合作,完善交易系統,提高網路防攻擊能力,維護好使用者的利益。電視銀行跟電話銀行是郵儲銀行開設的兩大新業務,開創銀行服務業改革的先河,但針對該項服務剛起步,技術不是很成熟,在社會上推廣的時日不長,故使用者不是很多。多數人使用的電子銀行種類有:個人網銀、手機銀行、atm。電子銀行主要用於賬戶查詢、網上支付、轉賬匯款、網上繳費,存取款,有部分使用者開通手機銀行用來手機充值、購買彩票、購買遊戲點卡等。開通電視銀行,電話銀行的客戶少,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很多絕大多數個體商貿戶對郵儲銀行的這兩項新興業務不是很瞭解,同時,我們也耐心地向他們講解跟宣傳了這一部分業務盲區。電子銀行使用者每月網購的次數“2次以內”,“3-5次”,“5次以上”所佔比例約為4:3:3,很多人在購物的時候會選擇網購,得益於網購的安全便捷。透過這次調查,我們如實客觀地瞭解到個體商貿戶的金融需求,對於有些好的提議,如“基於避免跨行業務辦理難的問題”而提出的“商業銀行聯盟策略”,我們也如實做有筆錄,反映客戶的真實需求,這些一手材料對銀行業的整頓亦將大有裨益,努力做好業務最佳化與創新,服務人民大眾。

  如上就是這次問卷的如實記錄。

  六、總結及建議:

  現代社會中,個體商貿業異軍突起,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團體,數量大,分佈廣,為人民大眾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便利。但目前形勢下,業務流水金額少的中小型企業,“三農”產業居多,這是郵儲銀行的一大有利客源,也是銀行業內的一大市場。郵儲在XX年成功轉型為集郵政、金融為一體的商業銀行,其性質發生本質的變化,但始終堅持“服務大眾”的經營理念,服務於中小型、私人企業,信用貸款,轉賬匯款等業務日臻成熟,擁有的客戶群越來越大。而我們現在做題為“個體商貿戶金融需求”的調研活動,深入客戶,切實瞭解廣大客戶的金融需求,對於郵儲銀行的業務升級,更好地服務大眾具有指導性、參考性的價值。下面,我就這次調查的實際,列出客戶對郵儲銀行電子銀行的部分最具代表性的建議如下:

  一、創新管理模式,提升經營層次;

  二、強化品牌意識,健全營銷機制;

  三、最佳化產品結構,合服務功能;

  四、健全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質量;

  五、強化部門工作職責,再造業務考評機制。

  附調研地點:

  廣西南寧市大學路時代天驕廣場及周邊

  廣西南寧市明秀路秀靈路

廣西南寧市朝陽路

  XX年8月20日

需求調研報告10

  一、 專案介紹

  (一) 專案背景

  為貫徹《珠三角規劃綱要》和市委提出的學習香港社會服務經驗的精神,響應市扶貧辦及市民政局關於幫扶失業群體脫貧以及再就業的方針,進一步創新就業工作新模式,順應新形勢下失業人員的新需要,為失業群體提供專業化、個性化的服務。力求透過政府行為和市場經濟手段,探索一條社工就業輔導服務產業化、網路化帶動勞動就業社會化、市場化的新路子,以點帶面,對全市社工就業服務工作起示範與輻射的作用。並在轄區內建立一套較為完善和系統的社群失業人員再就業幫扶機制,在全市範圍內起示範作用。現擬在天河區車陂街開展失業人員再就業試點專案。

  (二) 專案目標

  引入專業社工,引導失業人士正確把握當前社會(包括特定的行業或專業)的就業形勢,透過就業培訓和學習,全面認識自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就業觀,提高自信心,調整好就業心態,提高應聘技巧,從而增強其就業意願和就業競爭力,更好更快地實現就業。

  (三) 專案相關機構或單位簡介

  專案購買方:廣州市就業局

  專案承辦方:廣州市星空社會工作發展中心

  廣州市星空社會工作發展中心註冊登記於20xx年3月2日(登記證號:090497),是廣州市民政局於20xx年度批准成立的專業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是由南方發展研究院心理健康研究所的副所長、心理專家何維女士發起建立的非盈利的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

  專案監督方:天河區車陂街街道辦事處

  二、 專案的需求評估情況

  天河區車陂街地處天河區東部,原東圃墟所在地,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東鄰前進、黃村,西連棠下,北至新塘,南臨珠江,總面積約5.6平方公里,下轄12個社群居委會和1個撤村改制公司。

  據不完全統計,轄區有62942戶,137374人,其中常住人口約3.4萬,外來人口約11萬人。截止20xx年6月,車陂街共有失業人員811人,其中“4050”就業困難人員336人、女性424人、高校畢業生145人。車陂街共有失業人員811人。

  透過需求評估發現,有勞動能力的困難失業人員存在:需要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提高就業技能、瞭解就業政策、調適就業心態、適應從單位人轉變為社會人等方面的需求。

  三、 專案設計情況

  就本轄區失業人員的需求情況,中心主要運用社會工作主要方法:個案、小組及社群來組織開展各項活動。

  對於個體問題,如失業導致的失業人員行為偏差運用個案方法進行介入,對失業人員進行輔導;對於一些較普遍的再就業需要,如失業人員的人際交往行為等,透過小組介入的方法,把存在相似性的失業人員納入小組,讓他們的需要在小組互動中得到滿足;由於社工負責就業專案及社會工作服務還沒有被居民普遍認識,因此初期社群活動多以宣傳社工輔助就業專案為主,包括開展社群活動和進行家訪等,也會與居委合作開展就業相關的社群活動。

  四、 專案組織管理、隊伍建設和社工人才培養的措施和成效

  (一) 專案的組織管理

  首先建立組織領導,由機構副總幹事專門負責專案的管理、實施,中心由中心主任負責全面工作,明確崗位職能;本專案由專案主管根據專案要求和上級的指導,獨立策劃活動,負責本專案的全面展開,包括需求調研、活動開展、活動總結、活動彙報等;本專案社工和實習生負責協助專案主管做好本項服務。

  其次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制定專案主管、一線社工的考核管理制度,每個月月初對社工的上月工作,從專業倫理自身建設、工作量、工作成效等三個方面進行考核,促使社工保質保量完成專案任務;並要求社工提交本月的工作計劃,根據服務物件需求和專案指標,對社工本月的工作進行指導和把關;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做好內部控制,財政開支、專案的資金落實及物資管理、資助專案的財務報表等。專案執行中,每項活動嚴格按照社會工作的工作方法和程式進行:做好調研、方案策劃、計劃、過程記錄、評估、反思總結等。

  (二) 專案工作人員的總體狀況:

  包括專案專家顧問組、 專案負責人和工作人員的情況,專業人員佔的比例等

  專案專家顧問組包括香港資深青少年服務社工督導、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實習督導梁鏜烈先生、廣東工業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劉靜林、廣東工業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餘冰、華南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副教授陳筱潔、廣州大學社會學系副主任方英、廣州工業大學社會學系教師朱媛媛;專案負責人為廣州市星空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督導、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非;專案工作人員包括兩名有助理社工師資格的社工系本科畢業生及兩名廣州工業大學社會工作專業08級實習生,專業人員所佔比例為90%。

  (三) 專案督導和專業培訓情況

  一是每週一次的自我督導;二是每個月邀請

  香港資深社工或高校老師督導社工開展工作,有香港資深社工梁鏜烈、梁綺薇及高校老師劉靜林、方英、朱媛媛等先後對社工進行督導;三是機構為社工辦了廣州成長動力的會員卡,定期參加香港方面的社工培訓活動,如外展社工訓練、歷奇活動帶領技巧訓練等。四是機構就業專案社工親自去逢源人家、永和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蘿崗區太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參觀,學習他們就業服務的先進經驗。五是參加了由廣州市就業局舉辦的就業培訓,學習香港明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就業服務經驗。六是星空機構內部就業服務專案社工,每週透過面談、電話、QQ、Q群進行交流,分享就業服務經驗。

  五、 專案的實施過程

  (一) 專案啟動準備

  20xx年8月前,根據廣州市就業局的要求,在車陂街 內開展“社工就業輔導服務”前期需求調研工作,對轄區內失業人員情況進行摸查,瞭解轄區內失業人員的數量、地域分佈情況、失業人員服務需求,並據此確定“社工就業輔導服務”的服務方案、撰寫前期調研報告等。與此同時,開展就業服務的前期社群宣傳活動,以滾雪球和“以老帶新”的

需求調研報告11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人口發展的一大趨勢,預計在二十一世紀三、四十年代將達到高潮。目前,這一問題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90年代以來,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人口老化形勢日益嚴峻,老年人口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斷提高。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老齡問題即老年人的需求問題和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社會經濟問題日益突出,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解決北京市的老齡問題,北京市統計局最近在全市範圍內進行了老年人生活現狀及需求的抽樣調查。

  (一)老年人的生活現狀

  大多數老年人與子女居住在一起。從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與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離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業比例較低;老年人的經濟來源主要是離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夠自理;老年人公費醫療的比例達到60%;老年人的娛樂活動較為單一。

  (二)老年人對一些問題的看法

  老年人大多願意與子婦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對自己的經濟狀況表示滿意;絕大多數老年人選擇家庭養老;半數以上的老年人贊同再婚;大多數老年人沒有學習的興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會價值。

  (三)老年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寬敞的住房”,第三是“經濟上有人幫助”和“看病就醫方便”,另外,還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務社群”,而提到其它問題的老年人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問題存在著地區差異、年齡差異和文化差異。

  地區差異:城近郊區的老年人對目前生活狀況的滿意度要低於遠郊區縣,城近郊區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有寬敞的住房”,位於第二位的是“看病就醫方便”和“增加服務社群”,位於第三位的是“合法權益受到保護”;而遠郊區縣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經濟上有人幫助”,第三是“看病就醫方便”。

  年齡差異:60-69歲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主要涉及六個方面,根據老年人提及的多少來排序,這六個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寬敞的住房”、“看病就醫方便”、“增加服務社群”、“經濟上有人幫助”和“合法權益受到保護”;而7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問題比較集中,主要是一個,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對其它問題提及的較少。

  文化差異: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沒有問題的人數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小學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有寬敞的住房”,而受過大專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則是“增加服務社群”。

  (四)中青年人的觀點

  大多數中青人願意與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贊同老年人就業,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齡偏高、身體不好以及老人應該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幫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認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豐富;在養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與老年人一致,87%的人選擇家庭作為老年人的養老場所;將近70%的中青年人贊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認為老年人是社會的一筆寶貴財富,不是家庭的社會的負擔。

  (五)結論及對策

  1、加強養老保障體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養老政策。

  養老問題是老齡問題中最重要的問題,它包括兩項基本內容,即養老期間的經濟保障和服務保障。關於經濟保障,由於我市的老年人口以離退休人員為主,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是離退休金,因此,在發放離退休金時,一方面要保證離退休人員按時領到離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隨著就業人員工資水平以及物價指數的變化,及時調整離退休金的金額,以保證老年人的實際生活水平。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完善北京市的養老保險制度,逐步減輕企業和個人的負擔,使我市的養老工作步入良性迴圈。()關於服務保障,目前北京市的養老方式主要是居家養老,這是我國傳統的養老方式。調查發現,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傾向於這種養老方式,但是由於現在的家庭結構、規模正在發生變化,家庭的養老功能已趨於

  弱化,不能完全滿足老年人的各種需求,因此,應該把居家養老和規範化的社群服務相結合,把社群服務引入家庭,以彌補家庭養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養老和社群養老的有機結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2、發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質;

  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真正做到老有所樂;拓寬老年人的就業渠道,實現老年人的社會價值。

  3、搞好社群建設,發揮社群的助老服務功能

  社群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動場所和生活空間,隨著家庭養老功能的減弱,老年人對社群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對社群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因此,加強社群建設,充分發揮社群對老年人的服務功能是解決老齡問題的重要途徑。目前,北京市的社群建設比較薄弱,不能適應老年人的各種需求,因此,在進行社群建設時,首先要加大對社群養老服務業的投入,透過多方位、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投資力度。其次,增加社群老年人的服務設施和服務內容,主要包括醫療保健、家政服務、健康娛樂、學習教育、法律諮詢等服務專案。第三,要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社群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提高社群為老年人的服務質量,不僅讓老年人享受到有關的照顧資源,還要讓老年人享受到高質量的服務。

需求調研報告12

  以“牧民定居行動計劃暨帳篷新生活行動、‘9+3’免費教育計劃和衛生事業發展計劃”為主要內容的藏區“三大民生工程”實施3年多來,不僅極大地改善了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而且對促進藏區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發揮了重要作用,全鄉各項事業得以長足發展。但近日來,我縣境內連續發生“11.27”、“11.30”“12.2”自殺案件,給我縣當前良好發展局面和全縣農牧民群眾正常生活、生產造成了極大危害。目前,我鄉為確保轄區穩定,圍繞農牧民生產生活、醫療、教育、就業、幹部作風建設等做了深入調研。

  一、基本情況

  “三大民生工程”的實施,有效改善了農牧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夯實了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至少帶來四個方面的顯著變化。

  一是社會環境得到最佳化。“9+3”免費教育計劃實施後,藏區青年透過職業教育走上工作崗位;遊牧民實現定居後,相對集中居住,各地始終把定居點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擺在重要位置,引導牧民走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路子,形成公共管理的強大合力,社會管理得到加強,治安環境明顯改善;隨著農牧民群眾利益訴求的逐步解決,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為藏區抓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是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生活功能齊全的牧民定居點及與之相配套的公路、學校、衛生室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極大地改善了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畜牧業經濟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在定居點建設過程中,注重融入藏族傳統文化特點和地方特色,按照精品旅遊村寨進行規劃設計和精心打造,形成了獨特的優勢資源,為培育和發展生態畜牧業、畜產品加工業、生態旅遊業等特色優勢產業創造了條件。隨著衛生事業發展計劃的實施,一座座嶄新的鄉(村)衛生院(室)拔地而起,一批批先進的醫療裝置配置到基層,藏區醫療衛生保障和服務水平明顯提高。

  三是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加快藏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藏區長治久安,關鍵在人才。透過“三大民生工程”的實施,逐步培養起一批思想品德素質高、科學文化素質強、職業技能掌握好的藏區青年人才,成為帶領藏區脫貧致富的重要力量。

  四是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高。牧民定居後,其生產生活由傳統遊牧粗放模式逐步向集約化家庭牧場的可持續模式轉變,牧區經濟增長方式發生歷史性變革,經濟效益大幅增加,發展質量明顯提高。農牧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公共服務均等化、優質化程序加快,教育、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迅猛發展,農牧民文明素質大幅度提升,基層服務功能不斷強化,激發了藏區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增強了藏區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透過調研,我們在肯定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清醒的認識到,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道路任重道遠,仍然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育水平低,人口素質相對不高。因受傳統觀念、宗教氛圍、學校軟硬體等條件影響和制約,當地的牧民子女入學習積極性不高,給牧民子女接收文化知道和更新觀念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另外,由於勞動力受教育程度低,沒有很好的理財觀念,外出打工的技能技術不高,導致大多群眾無法外出打工。

  二是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牧民群眾收入渠道不多。由於生活環境和歷史原因,習慣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發展方式,市場經濟意識不強,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依舊存在,對新型的生產生活方式難以接受,一些科技含量高的生產方式無法推廣。牧民群眾中75%依賴於傳統的放牧來維持生計以外,15%依靠經商維持生活,還有10%牧民依靠外出打工過日子。20xx年該村牧民定居後,定有所居的問題得以解決,但仍有30%群眾在溫飽線上掙扎。

  三是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制約產業發展。由於地處邊遠山區和高寒山區,生產和生活的環境相對惡劣,近年來,儘管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了建設和改善,但仍然無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特別是鄉境內通鄉油路,由於在牧民定居建設過程中,大型車輛過往頻繁,加之今年內降雨量大,因此鄉道損壞嚴重,目前鄉道給全鄉農牧民出行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成為全鄉社會發展的瓶頸。

  四是村兩委會待遇不高,嚴重影響村兩委會幹部工作積極性。村支部書記每月工資為860元,村委會主任每月工資780月,民兵連長、婦幹、團幹每月工資286元,村組長每月為200元。村兩委會每年辦公經費為20000元。隨著物價日益飛漲,村兩幹部所得報酬遠與所付出勞動不相適應。加之地區物價飛漲,村幹部也無時間進行其他創業增收,也將從先富的“領頭羊”變成“貧困戶”

  三、加快地區經驗社會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充分認識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加快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對於增進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順利實施,重點在農村,難點在少數民族地區。因此,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政治問題。

  (二)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人口的綜合素質。一是要破除各種形式的“等、靠、要”思想,教育幫助民族群眾樹立“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的意識;二是崇尚科學,樹立商品意識,科技意識;三是破除守舊觀念,大膽創新;四是組織勞務輸出,增加收入,並學習外地先進的技術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促進牧業發展。一是加強暖棚建設,降低牲畜死亡率;二是最佳化草畜結構,加強畜種改良;三是加強沙化治理,改變生態環境,由過去的“靠山吃山”轉變為“靠山養山”。

  (四)加強民族地區基層組織建設及少數民族幹部的培養力度。一是把那些有知識、有文化、有一定特長的少數民族青年,培養成優秀的少數民族幹部人才,這樣他們就能帶領少數民族群眾走科學致富的路子;二是積極爭取提高村幹部待遇,提高村幹部積極性和主動性,把村幹部任用由“你來當”成為“我要當”。

需求調研報告13

  當前,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社會問題,是我們國家的基本國情。隨著經濟的發展,黨和國家出臺實施了許多養老、惠老政策,多數老年人過上了幸福、安穩的晚年生活,對當前的物質生活基本滿意。相對於物質生活,老人們對精神文化方面的滿意程度稍低了些,結合有關材料和本人走訪調研瞭解,1/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豐富,1/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一般, 仍有1/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貧乏。

  (一)電視、收音機成為老年人精神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看電視是老年人自我娛樂、瞭解世界和國家大事的重要渠道,絕大部分老人表示,除特殊情況,沒有一天不看電視、聽收音機的,有的老人每日看電視的時間在8小時以上。從時間上秋冬兩季更長於春夏季節。

  (二)參加文體活動成為老年人擴大交往的重要途徑。由於我盟目前為老年人建設了相當數量的文化活動室等休閒場所,蘇木(鄉)鎮所在地的老人們把打打麻將、撲克作為重要的娛樂活動專案和擴大交往的手段。旗縣所在地由於老年人相對集中、娛樂設施相對不足,除部分熱愛文體活動的外,其他老人成群結隊地坐在一起室外聊天閒談成為打發空閒時間、相互溝通的主要方式。

  (三)參加知識性活動成為老年人重要選擇。如今的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小學甚至文盲的比例佔到七成以上。相當部分的老年人渴望學習知識,充實精神文化生活。

  建議:

  要填補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空缺,就需要與社會共同努力,結合目前正在全力推進的精準扶貧,不斷地延伸、擴充套件和最佳化老年人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空間”。

  (一)加強宣傳引導,營造關注老年人的社會氛圍。

  一是弘揚孝道文化。把弘揚孝道文化作為一項文明建立任務,大力開展孝親敬老活動,健全宣傳隊伍,拓寬宣傳渠道,營造良好宣傳氛圍。從學校、社會、家庭三個層面開展了內容豐富的孝道文化宣傳評比活動,讓關注關愛老年人的意識和行動進社群、進學校、進家庭。職能部門組織開展特色鮮明的主題活動、敬老模範嘎查(村、社群)和孝親敬老先進評比活動,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的孝道文化。

  二是發展老年教育。建議各級政府要在財力、物力上大力支援當地老年教育工作,把老年教育列入終身教育體系,統一規劃,加強管理,擴大老年教育覆蓋面,提高教育水平。充分利用我盟現有的教育條件,辦好老年電視大學和老年進修學校,引導老人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學習新的科學文化知識,學習養生保健知識,既增長知識,又能消除孤獨感,豐富晚年生活。常住老年人口較多、有條件的蘇木鎮也可就近設立教學點,爭取更多的老年人參加學習。

  三是開展文化下鄉。相關部門要經常性組織開展“送科普書籍、送電影、送戲”等形式多樣的文化下鄉活動,豐富基層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老齡工作部門也可以積極組建老年藝術團,一方面藝術團成員可以自娛自樂,豐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另一方面可以編排節目送戲下鄉,為廣大老年人送上精神食糧。

  (二)開展文體活動,提高老年人的身體素質。

  一是加強硬體建設。近年來,我盟在體育健身設施上有了明顯改善,但仍然存在不夠完善,各地政府有關部門要繼續增加財政投入,建設門球等我盟傳統老年活動設施的建設。同時要整合學校、部門、社群現有資源,做到共同利用、一室多用,實現效益的最大化,方便老年人開展文體健身活動。

  二要健全軟體組織。各蘇木鎮、社群可成立老年人體育群眾組織,積極組建廣場舞隊、歌唱隊、棋牌隊等各類文體團隊,活躍老年人生活,鍛鍊老年人體魄。

  三是積極開展文體活動。要經常組織開展大型文體交流活動,如與周邊盟、旗聯合舉辦老人步行健身走活動、廣場舞比賽等活動,讓更多的老年人參與到健身隊伍中來,搞高自身身體素質。還要因地制宜、經常組織開展各類諸如太極拳、抖空竹、小型文體比賽,促進群眾性老年文化活動的開展。

  (三)關注精神慰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一是在精神上敬重老年人。要尊重老年人,要傾聽他們的意見,體現在老年優先、老人在上等方面;

  二是在心理上滿足老年人。體現在尊重老年人的選擇和儘量順從老年人的意願。比如幫助老年人實現年輕時的夢想,引導老年人培養有益的興趣愛好,支援老年人發揮餘熱等等。

  三是子女要唱主角。在老年人物質生活有了基本保障的情況下,精神贍養顯得更加重要,有時兒孫一句寬慰的話語、一封平安的家書、一個溫馨的電話、一件有意義的禮物,就會給老年人一個驚喜、一絲慰藉、一點溫暖、一份回報。

  四是老年人要自強。老年人要融入社會、融入社群、融入集體、融入自然,積極投身到社會中去,做到老有所為,發揮餘熱;要培養興趣,廣交朋友,豐富生活,多參加有益的適合自己的文體活動,總之,要實現積極老齡化,老年人應該有精神寄託,但不要有依賴思想,不要過於依賴子女,應該自己動手做好自己的事。

需求調研報告14

  一、課題的來源及意義

  國家經貿委等六部委發出了《關於發展現代物流的若干意見》,檔案指出:我國的物流基礎設施近年來雖有較大改善,但仍不能適應現代物流發展的需要。繼續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儘快形成配套的綜合運輸網路、完善的倉儲配送設施、先進的資訊網路平臺等,為現代物流發展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條件。應重視對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特別要加強對中心城市、交通樞紐、物資集散和口岸地區大型物流基礎設施的統籌規劃。另外,發展配送中心對我國具有重要意義。

  發展配送中心是流通體制改革的突破口,是促進流通領域實現“兩個轉變”的重要途徑,建立高效低耗、通暢可調控的配送體系,正是構築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商品流通體系的內在要求和必然產物。

  透過發展配送中心,加快流通產業的現代化程序,可以帶動一大批相關企業,促進工業專案的開發,促進國家資源的開發,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擴大各方面的社會就業;同時也為大量閒置裝置設施投人生產提供了市場需求。

  當前,物資企業要想盡快擺脫困境,唯一的途徑就採取國際通行的流通方式,積極發展配送中心。透過發展配送中心,改善企業的執行機制、組織化程度、營銷方式,使企業在社會化的專業服務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二、國內外配送中心發展情況

  (一) 國外配送中心發展情況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多功能、高層次、集散功能強、輻射範圍廣的綜合區域物流配送中心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各級物流園區是物流配送中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說物流園區是整個物流配送中心的縮影,也是整個地區物流活動的心臟。在發達國家的物流發展史中,日本、德國是物流園區發展較快的國家,出現了像不來梅、東京等物流園區典範。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兩個國家的物流園區的發展與經驗。

  日本是最早提出和發展物流園區(又稱物流團地)的國家,1965年至今已在全國22個城市中建成了20多個大規模的物流園區,同時也形成了多個物流配送中心。在日本的東京、阪神和京都三大經濟圈中,其物流總量佔日本全國物流量的比重長期保持在44% 以上,其中東京為疏解市區的交通壓力,由政府組織在城市外環路旁規劃建設了4個以公路運輸為主的物流園區,形成了這個經濟發展地帶中的一個最重要的物流配送中心。各級物流園區及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不僅對日本經濟發揮了支援作用,使日本能夠充當東亞經濟的生產總值中樞,還優化了該地區的物流結構,繁榮和完善了市場體系,提高城市經濟檔次,並帶動運輸業的發展,提供新的就業機會,增加稅收。

  在歐洲物流園區的發展只有十幾年,但是卻極大促進了該地區物流業的發展,而德國物流園區的發展尤其具有代表性。

  德國政府從1980年開始建設物流園區,規劃到20xx年在全國建立30-40個物流園區,如今己有20多個投入使用,其中不來梅港口物流配送中心佔200萬平方米,也是德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物流園區和物流配送中心。根據國外有關資料,1998年德國物流市場總值近400億美元,佔全歐洲物流市場總值的28% 。在1999年度的歐洲大物流服務供應商排名中,德國佔近半數。

  德國物流園區的發展具有典型的歐洲特色,即較為注重物流運作組織與管理的合理性與先進性,重視物流服務企業與接受服務的目標企業之間的戰略伙伴關係,同時較為注重系統效率。德國物流園區建設由聯邦政府統一規劃,由州政府負責按規劃進行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建設,物流園區的場地向物流企業出租,承租企業根據自己的業務需要建設相應的庫、場,配置相關的設施裝置。德國政府將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與交通幹線、主樞紐規劃建設等統籌考慮,在廣泛調查生產力佈局、物流現狀的基礎上,根據各種運輸方式銜接的可能,在全國範圍內規劃物流園區的空間佈局、用地規模與未來發展。和日本一樣,德國物流園區內的物流企業的現代化發展也得到了很大的重視,各種資訊化、自動化、電子化的設施和技術以及現代化的管理模式的應用和推廣在促進物流企業發展的同時也進一步推動和加強了物流園區的主導地位。

  (二)國內配送中心發展情況

  長期以來,由於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物流社會化程度低,物流管理體制混亂,機構多元化, 導致社會化大生產、專業化流通的集約化經營優勢難以發揮,規模經營、規模效益難以實現,設施利用率低,佈局不合理,重複建設,資金浪費嚴重。由於利益衝突及資訊不通暢等原因,造成餘缺物資不能及時調配,大量物資滯留在流通領域,造成資金沉澱,發生大量庫存費用。另外,我國物流企業與物流組織的總體水平低,裝置陳舊,損失率大、效率低,運輸能力嚴重不足,形成了“瓶頸”,制約了物流的發展,物流配送明顯滯後。商流與物流分割,嚴重影響了商品經營和規模效益。實踐證明,市場經濟需要更高程度的組織化、規模化和系統化,迫切需要儘快加強建設具有資訊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發展資訊化、現代化、社會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是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流通體系的重要內容。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要借鑑發達國家的經驗和利用現代化的設施,但目前還不可能達到發達國家物流配送中心的現代化程度,只能從國情、地區情況、企業情況出發,發展有中國特色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隨著電子商務的日益普及,中國的物流配送業一定會按照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方向發展。

  根據調查結果,我國現有的物流供給能力略大於我國目前的物流需求水平。該調查同時表明,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國的3PL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物流企業的規模可以透過多種指標來衡量,最簡單的就是透過物流企業的人員數目來比較。我國3PL企業平均員工數量由20xx年的248人上升到20xx年的395人,平均企業規模擴大了147人。對3PL的認可程度集中體現在3PL的使用比例上。將物流服務全部委託給3PL的工業企業比例由20xx年的16%上升到20xx年的37%,上升了21個百分比。我國3PL企業的數量正逐年增長。進入我國的著名外資3PL有UPS、DHL等,而國內的一些物資、商儲企業紛紛表示要全面進軍物流業。

  三、本課題的研究目標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根據國內外配送中心的發展現狀進行對比後,找出制約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具體差距,分析產生差距的具體原因以及制約我國配送中心物流發展的各種因素,進而提出促進我國配送中心發展的策略及思路。

  四、研究內容

  本課題要從物流的相關理論出發,論述現代物流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指出配送中心的相關內涵,分析配送中心產生的理論基礎,提出配送中心運作的要點,對配送中心基本型別進行劃分並且闡述。透過對配送中心發展現狀的分析,要揭示我國配送中心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和需要學習的經驗,探討我國配送中心發展的根本和成功的關鍵點,再對配送中心的經營戰略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發展策略。

  本課題中會試著對我國發展配送中心過程中所遇到的障礙進行盤點,分析我國配送中心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如物流觀念比較落後、物流人才缺乏、物流增值服務薄弱、資訊化標準化水平低等,並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我國配送中心發展中問題的對策,如實行集約化經營,發展戰略同盟關係,實施人才戰略等對策,以促進我國配送中心健康、快速地發展。

  五、研究方法與研究手段

  (一)文獻法

  文獻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透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瞭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就是蒐集、鑑別、整理文獻,並透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課題的科學認識。從收集到的大量文獻中攝取有用的資訊資料,對所獲資料做一番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分類編排加工。幫助瞭解課題的意義和地位,瞭解此前別人已做了哪些工作,達到了什麼水平,從別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中獲得啟示,幫助自己開展研究,併為自己的觀點和認識提供論據和支援,或者根據已被公認是正確的結論修正自己的認識。

  (二)比較研究法

  比較研究法就是對物與物之間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似性或相異程度的研究與判斷的方法,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有聯絡的事物進行考察,尋找其異同,探求普遍規律與特殊規律的方法。

  本報告是把國內外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情況比較,對比其異同,以把握課題,探索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方向。吸取國外先進管理經驗,並提出改進意見。

  (三)調研分析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由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蒐集有關研究物件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所調查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瞭解,並對調查蒐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本課題利用網上資源,對某些省市及企業的第三方物流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從中瞭解他們的實際情況,並將結果進行系統的分析。

需求調研報告15

  一、活動目的及意義

  本次活動的目的是調查瞭解企業用人標準,最真實的掌握企業招聘大學生時的要求,並及時反饋給學校,以縮短高等教育對社會的滯後,並希望此次調查結果能作為大學生在校間學習的參考,同時對畢業生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二、活動實踐方法

  20xx年7月11日至20xx年7月17日,我們實踐小分隊一行5人透過走訪鄭州市知名企業,各大人才市場,和網路問卷三種方式開展此次調查活動,共發放12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0份,部分企業名單如下:

  三全食品廠,河南普爾泰藥業有限公司,河南博奧基因晶片有限公司,河南百草元獸藥有限公司,鄭州上好佳食品工業有限公司,鄭州海嘉食品有限公司,河南邦得化工有限公司,旺旺集團鄭州分公司,樂百氏(鄭州)食品飲料有限公司,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等。

  三、調查結果分析

  (1)、在調查到最看重畢業生的什麼品質的問題時,調查結果如下圖:

  綜上圖表所示:在品質方面,企業最看重的品質排在前三位的是:敬業,責任心,吃苦耐勞,然後依次是團隊合作精神,誠實,穩重紮實。很多企業都表示,相對於大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專業知識,企業更看個人的品質修養,有很多企業都不願意招聘應屆畢業生,就是因為應屆畢業生對企業不負責任,不願意從基層幹起,不肯吃苦,頻繁跳槽,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除了認真學習自己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外,還應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有意識培養自己的這些能力,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應向學生多灌輸這方面的思想,營造這樣的氛圍,使同學們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一個有責任心、腳踏實地的人。

  (2)、在調查到目前專業畢業生在實際崗位中突出的問題有:的問題時,結果如圖:

  說明:在其他一欄中,很多企業都反映大學生心態浮躁,不務實。

  綜上圖表所示:在硬體方面,專業畢業生在實際崗位中突出的問題排在前三位是:實踐能力薄弱佔39%,所學專業知識與實際的工作需要脫節佔23%,技術知識不紮實和麵窄分別佔12%和11%,很多企業反映有的同學來單位實習,不認真、玩手機、發簡訊,有的甚至為了應付學校要求蓋個章就算完事了,所以在校學生要把握每次參加實踐的機會,尤其是學校提供的專業實習,畢竟這樣的實習太難得了,在校生同時要關注社會,拓展眼界,學校的課本知識和實際是有一定差距的,在實踐的同時,要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

  (3)、在調查到對所持各種證書數量的看法如何:的問題時,大部分企業表示,只要有幾個核心證書就可以,能力是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證書的數量多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有的企業甚至表示證書多並不是好事,這說明學生對自己沒有明確的定位。

  (4)、在調查到對專業的看法:問題時,調查結果如圖所示: 從上圖可以明顯的看出,能力是等於高於專業知識的,大學生在校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實際的生產操作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只有實際動手操作才能將理論與實際聯合起來,而這一過程有長有短,質量有高有低,這就需要能力,一種適應的能力,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應用聯絡起來的能力,一種學習的能力,一種創新再發現的能力,專業知識在這裡也很重要,不能被忽視,尤其對專業技術人員,但對於營銷人員,這方面的要求可以弱一點。

  四、企業對大學生的綜合評價

  透過透過交流和問卷的形式,我們將企業對大學生提出的普遍存在缺點和不足篩選彙總如下(優點這裡不給出了):

  1、 實踐能力薄弱,工作能力差

  2、 普遍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心浮氣躁

  3、 不務實,不願意接受基層鍛鍊,眼高手低,好高騖遠。

  4、 自身定位不準確,職業發展方向不明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學生就業質量,出現頻繁跳槽,從而責任心流失。

  五、思考與建議

  在調查的過程中,許多企業很真誠的給學校和在校學生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我們把共性的建議總結如下:

  1、 明確自身定位,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我們調查的企業表示,目前大學生普遍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沒有明確自己的目標,從而就沒有為目標而積極的準備活動,因此企業希望大學生要有目標,有計劃,有行動,踏踏實實努力,一定有好結果。我們在這裡給出職業規劃的四步走,供大家參考。

  第一步是職業探索即瞭解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和價值觀,看自己喜歡和適合什麼型別的工作。第二步是外部世界,即瞭解各種職業所需要的學歷,自己的專業適合什麼樣的職業,發展前景如何等等。第三步是決策,即綜合考察各方面對資訊,確立適合自己的目。,第四步是行動,一切的選擇都是為了行動,要做行動的巨人,只有行動才會有結果。

  企業建議,學校進行這方面的培訓從而引導學生,使其適合企業要求,使應社會發展。

  2、 端正心態,以務實的態度對待工作

  很多大學生自身以為懷才不遇,眼高手低,好高騖遠,工作表現的浮躁,不務實,投機取巧,任何成功都是點滴積累的結果,我們要從基層做起,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只要堅持,肯定會有成就的。

  3、 提高實踐能力,不斷積累經驗。

  企業總反應學生的實踐能力差,所學知識與實踐脫節,希望學校多組織些與專業知識的實踐活動,並經常與企業聯絡,及時瞭解該行業發展動向,及時調整專業設定,課程結果和內容,保持讓我們的教育體系不落伍。而學生要抓住實踐機會,所跟師傅和老師學習經驗,同時自己也要課外多擴充相關專業知識,擴大眼界。

  4、提高綜合能力,挖掘自己潛力。

  企業提到的自身能力包括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工作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就是要求我們要有較強的求知慾望和進取心,有不斷完善自己的慾望,只有這樣人才能不斷進步。

  5、注意心態的培養。

  大學生容易出現的心態問題是浮躁,不穩定;對待就業心態不正確;實際工作中,愛面子,放不下身段做事等。

  六 、總結:

  此次社會實踐我們基本完成了任務,實現了預期的目標。以上的這些資訊,是我們一點一點的積極探索出來的。由於我們能力有限,表格的製作及分析方法上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所以只能作為一種參考。隊員每天都做的很認真,也很辛苦,這是我們這幾天共同努力的結果,也非常感謝那些積極支援我們的公司,給了我們這麼多建議,也同時感謝讓我們吃閉門羹的企業,他讓我們懂得,人生是有坎坷的,我們要以正確樂觀的心態面對,希望這次的調查結果會給隊員或在校學生一定的啟示及指導,盡我們的一點微薄之力。願大家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能夠有所追求,有所發展。

  企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二

  第一部分調查背景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加深,以及中國經濟的發展,市場營銷這一專業也日趨熱門。在全國範圍內,幾乎每一所高校均開設了這一專業;這種快速增長導致了行內就業時競爭激烈,一次就業難度增加。同時,對於用人單位來說,市場營銷專業的畢能否勝任日常有關營銷工作,具備一定職業素質呢?學校的培養方案,是不是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呢?帶著以上的問題,我們工商管理系對用人單位進行了市場營銷專業人才需求調查,為接下來要進行的市場營銷課程改革做好鋪墊。

  第二部分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的主要內容分為三部分:

  1、企業背景資訊

  2、企業人才資源現狀

  3、請企業對調查專案選項作選擇

  第三部分調查說明

  1、調查總體

  調查總體界定為我校09級學生能調查到的所有的有進出口業務的企業。鑑於市場營銷學生的畢業去向未必和專業完全對口的問題,我們也調查了部分沒有進出口業務的企業。

  2、調查實施

  採用結構式問卷進行送發。問卷由封閉式和開放式題目構成。對於其中兩個需要排序的題目,我們採取了賦分統計的方法得出最高分和最低分再排序。調查從20xx年2月1日開始,至20xx年3月8日結束。

  3、問卷回收

  本次調查統計共回收有效問卷427份,個別問卷存在某個別題空答的情況,我們統計時對空答的題目不算入統計。

  第四部分調查結果

  1、企業背景資訊

  1、1企業業務領域集中在商業和IT業,服務行業所佔比例大

  所調查的企業中,181(44%)家企業屬於商業領域,108(25%)家企業屬於IT業,其他領域佔了25%。金融、證券、保險業、外貿代理業、農業、旅遊業6項一共佔了16%。

  在收回的問卷中,171家企業屬於服務業(43%),其次是製造業68家(17%),貿易62家(16%),其他60(15%)家,流通業25家(6%),物流業5家(1%)。調查現顯示,服務業以絕對優勢位居第一。

  1、2企業性質方面民企和個體佔絕大部分,絕大多數企業人數在500人以下。

  所調查的問卷中,有171(47%)家企業屬於民企,135(37%)家企業屬於個體。國企12%,三資4%。從大環境來看,在這個多種企業性質共存的社會里,民企和個體的數量正在呈上升趨勢。另一方面,考慮到我們學生是高職畢業生,很多大型企業和外資企業單憑我們學生不一定能聯絡上相關人員進行調查。學生目前實習所在的企業,也以民企和個體為主。

  2、企業人才資源狀況

  2、1本科及本科以下學歷人才為主

  所調查企業人員的學歷中,本科及本科以下學歷人員佔80%。其中本科346人,專科357人,總數相差不大,高中相對較少,有255人,專科學歷的人是最多的。碩士、博士、博士後總共佔20%,其中碩士116人,博士66人,博士後50人。由此可見,企業所需人才中,絕大多數都是本科或者專科人才。

  2、2企業對市場營銷畢業生看法不一,但大多數企業反映畢業生僅有書面知識

  在肯定畢業生的企業中,有14%的企業認為市場營銷畢業生能夠勝任較高階的工作,表現出專業的水平;12%的企業認為高職高專的畢業生工作能力比本科的畢業生實際能力更強。

  企業認為市場營銷畢業生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畢業生僅有書面知識,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2、3約六成企業認可市場營銷畢業生各種資格認證。

  調查顯示,59%的企業認可各種資格證書的。其中39%的企業認為各種資格認證能夠幫助他們培養和選擇相關層次的人才。也有14%的企業認為各種認證名不副實,沒有反映出相應的專業能力。

  透過上述對市場營銷專業人才需求調查的總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從企業背景資訊分析市場風向標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可以把握經濟發展的趨勢,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出最具潛力的就業領域,如服務行業中的中低端,商業、IT業這些領域涉及範圍廣,人才需求量大,是就業機會最大的領域,這是市場自身發展規律和供求關係的客觀反映。根據市場營銷人才需求的調查結果表明:大量的企業急需一線的既掌握相關市場營銷知識又具備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廣大高職畢業生應及時分析,把握這種趨勢,更好地調整就業取向,實現順利就業。

  2、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脫節,必須進行專業結構和課程設定的改革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量企業急需一線市場營銷人才,而正真能勝任相關崗位工作的畢業生數量不多。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高,在校期間實踐量不夠,知識結構不合理。專業調整要著眼於社會需求,要避免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的脫節。要繼續加強外語,國際業務方面內容的課程教學。其次,從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上得到充分的改革。在教學內容上,要摒棄陳舊的教學內容,注意知識的更新;要改變過去只重知識傳授的做法,把傳授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及探索和檢驗知識的方法相結合,並在課程內容中融入有關創造知識的教育;在教學方法與手段上,則是要改變過去的被動灌輸方法,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潛能,重點加強對於進行創造性活動有關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要努力改變學生忽視基礎理論學習的傾向,提高學生學習基礎理論課的興趣。

  對於基礎性和專業基礎性課程,在遵照教育部規定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結合我院對專業的2+1培養方案,大部分課程應集中在大一和大二傳授。而英語的教學需要在各個環節不斷加強,保證每個學期均有英語教學,其中重點在貿易英語會話及英語談判的教學,一些專業課。

  最關鍵的一點是學生必須要有更多的實踐機會。為滿足社會對市場營銷人才的實踐操作技能的要求,應積極增加專業實踐教學的投入和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透過設立與之相契合的特定場景或案例的方式,創造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的環境,做到對症下藥,增加學生在特定環境下的應變能力與操作能力,同時還可印證和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基本操作技能訓練。

  3、進行專業的職業證書培訓

  很多企業表示更加看重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綜合能力,不太看重學生手中的各種資格證書。但近六成企業還是認可學生的資格認證證書的。我們要做的關鍵是要提高資格認證的含金量,使職業資格證書能夠代表學生真正的能力和實際水平。

  目前社會上各種資格認知機構名目繁多,魚龍混雜,證書和實際能力不成正比,這些現象使一些企業對資格認證的含金量持懷疑態度。學校應該推薦學生參加權威機構或部門的認證考試,同時做好相關的培訓輔導工作,使學生真的能學有所用,學以致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