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研究報告
教育心理學研究報告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心理學研究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第一章教育心理學及其研究
第一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物件、任務與作用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物件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透過科學方法研究學與教相互作用基本規律的科學,是應用心理學的一個分支,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交叉學科。
學習與教學的因素
1.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
2.教學內容是學習與教學過程有意傳遞的主要資訊。
3.教學媒體既是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也是教學內容的載體和師生之間傳遞資訊的工具
4.教學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個方面。
5.教師是學習的主導。
第二節教育心理學的發展
(一)初創時期
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學》,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標誌著教育心理學的誕生。
(二)發展時期
1924年,廖世承編寫了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
(三)成熟時期
(四)深化拓展時期
第二章學生心理發展
第一節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一皮亞傑的基本發展觀
1、同化是指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個正在形成或已經形成的結構中的過程,不改變原有圖式。例如,學會抓握的嬰兒,看見床上的玩具會反覆用抓我的動作去獲得玩具,當他獨自一人玩具較遠,手又夠不著時,他仍用抓握的動作,試圖得到玩具,這一動作過程就是同化。
2、順應是指同化性的圖示或結構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響而發生改變的過程,改變原有圖式。例如,上面提到的那個嬰兒,為了得到遠處的玩具反覆抓握,偶然抓到床單一拉,玩具從遠處來到了近處,以後他就會用這一動作來得到玩具,這一動作過程就是順應。
二認知發展階段
(一)感知運動階段(0—2歲)
1、動作和感覺
2、客體永久性(9—12個月)
3、延遲模仿的出現(18個月左右)
(二)前運算階段(2—7歲)
1、早期的訊號功能(手勢、語言、表象)
2、泛靈性(萬物有靈論)
3、自我中心(重複、獨白、集體獨白):三山實驗
4、不可逆性
5、兒童尚未獲得物體守恆的概念:量水實驗
6、集中化:只有一個標準
(三)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具有簡單的抽象邏輯思維,但需要具體事物支撐。到這
1、去自我中心性(社會化發展的重要標誌)
2、可逆性(思維發展的所有特徵中最重要的特徵)
3、去集中化(思維成熟最大特徵)
4、守恆(具體運算階段兒童最突出的成就)
5、分類
6、序列
(四)形式運算階段(11歲至成年)
1、命題推理到這
2、假設演繹推理
3、類比推理
4、可逆與補償
5、思維的靈活性
少第二節維果茨機的內化論和最近發展區
第三節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老師沒畫)
1.信任對懷疑(0~1.5歲)
2.自主對羞怯(1.5~3歲)
3.主動感對內疚感(3~6,7歲)
4.勤奮感對自卑感(6,7~12歲)
5.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2~18歲)
6.友愛親密對孤獨(18~30歲)
7.繁殖對停滯(30~60歲)
8.完美無憾對悲觀絕望(60歲以後)
第三章學生個體差異
第一節個體的智力差異(老師沒畫)
智力的心理測量學理論
1、流體智力指先天稟賦的,基本與文化無關的、非言語的心智慧力,如空間關係認知、反應速度、記憶力以及計算能力等。流體智力在青少年之前一直在增長,在30歲左右達到頂峰。
2、晶體智力指後天形成的,應用從社會文化中習得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是在實踐中形成的能力。晶體智力在人的一生中都在增長
多元智慧理論:
1.語言智慧3.空間智慧5.音樂智慧7.內省智慧
2.邏輯數學智慧4.肢體動覺智慧6.人際智慧8.自然觀察智慧
第二節個體的學習風格差異
常見的學習風格差異
(一)認知風格
認知風格指個體感知、記憶、思維、問題解決、策略以及資訊加工的經典方式。
1、場依存型和場獨立型
威特金把受環境因素影響大稱為場依存型,把不受或少受環境因素影響稱為場獨立型。
2、反思型和衝動型(老師沒畫)
衝動型思維的學生傾向於根據幾個線索做出很大的直覺的躍進,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反思型思維的學生則在做出回答之前傾向於深思熟慮,然後給予較有把握的答案。
第三節(老師沒畫)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們對某個特定的群體或事物產生比較固定、概括而籠統的看法。
第四章學習心理導論(老師沒畫)
第一節學習及其分類
1.認知策略指個體調控自己注意、學習、記憶和思維等內部心裡過程的技能
2.學習的意識水平分類:內隱學習和外顯學習
3.學習內容分類:(1)知識的學習(2)技能學習(3)道德品質或行為習慣的學習
第五章行為學習理論
第一節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老師沒畫)
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性作用理論
1、消退條件作用形成後,由於沒有無條件刺激的結合,機體對條件刺激的反應逐漸消失。
2、泛化條件作用形成後,機體對與條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條件反應。
3、分化只對條件刺激做出條件反應,而對其他相似的刺激不做出條件反應。
第二節聯結主義理論
桑代克的學習律(老師沒畫)
1、準備律:個體在學習開始時存在預備定勢。(預習)
2、練習律:重複一個學會了的反應,將增強刺激—反應之間的聯結,也就是S—R聯結。(做題)
3、效果律:在一定情境下產生滿意效果的行為傾向於在這一情境中重複出現。(反饋)
第三節斯金納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老師畫)
(少參與性學習是透過實際行動並體驗行動後果而進行的學習
替代性學習是透過觀察別人而進行的學習
觀察學習的過程1.注意過程2.保持過程3.複製過程4.動機過程P100)
強化理論(老師沒畫)
在斯金納的理論體系中,強化是主要的變數。
扇貝效應(老師沒畫)
第六章認知學習理論
第一節早期的認知學習理論(老師沒畫)
格式塔學派也以動物實驗來說明他們對學習中產生變化的實質及其原因的理解。
苛勒:頓悟說
第二節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認知表徵理論
布魯納把智慧生長和認知生長作為同義語,認為人類的智慧生長經歷了3種表徵系統階段。
(一)動作表徵
相當於皮亞傑的感覺運動階段,兒童透過作用於事物來學習和再現它們,以後能透過合適的動作反應再現過去的事物。
(二)映象表徵
相當於皮亞傑前運算階段的早期,兒童開始形成影象或表象,去表現在他們的世界中所發生的事件,他們能記住過去發生了的事件,並能將它們想象出來。
(三)符號表象
相當於皮亞傑前運算階段後期及以後的階段,這時兒童能透過符號再現他們的世界,最重要的符號是語言。
(少發現學習:布魯納極力倡導發現學習。所謂發現學習是指學習者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P113)
第三節認知同化學習理論
奧蘇伯爾提出有意義學習
(一)實質
有意義學習過程的實質就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非任意的和實質性的聯絡。
(二)條件(老師沒畫)
1、外部條件(客觀)
有意義學習的材料必須具有邏輯意義。
2、內部條件(主觀)
①學習者必須有有意義學習的心向,也就是積極主動地把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知識加以聯絡的傾向。
②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適當的知識,以便與新知識進行聯絡。
③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這種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他認知結構中有關的原有知識發生相互作用,導致原有知識得到改造,新知識獲得實際意義。
第七章建構主義與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第一節建構主義基本觀點(老師沒畫)
當代建構主義基本理論觀點
(一)知識觀
1、解釋假設(動態性)
2、情境性
3、經驗背景建構(主觀性)
在知識觀上,建構主義在一定程度上質疑知識的客觀性和確定性,強調知識的動態性。
(二)學習觀(老師沒畫)
1、主動建構性
面對新資訊,學習者需要主動啟用頭腦中先前知識經驗,透過高層次思維活動,對各種資訊進行加工轉換,對新舊知識進行概括,解釋有關現象,形成新的假設和推理,並對自己的想法進行反思和檢驗。
2、社會互動性
學習是透過某種社會文化的參與,內化相關知識,掌握有關工具的過程,該過程透過一個學習共同體的合作互動完成。
3、情境性
建構主義者提出,知識存在於具體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動中,只有透過實際情境中的應用活動才能被人理解。
(三)教學觀
從原有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活動。
(四)學生觀
豐富性,差異性
綜上所述,當今的建構主義者對學習和教學做了新的解釋,強調知識的動態性,強調學生的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和差異性,強調學習的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和情境性。學生是自己的知識的建構者,教學需要創設理想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的自主建構活動。
第二節個人建構主義理論
結構良好領域知識是指有關某一主題的事實、概念、規則和原理。
結構不良知識領域是將結構良好領域知識應用於具體問題情境時產生的知識,即關於知識被應用的'知識。
第四節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老師沒畫)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以人為本,研究整體人的本性、經驗、價值、潛能、創造力、自我選擇和自我實現的心理學
羅傑斯的學習理論(老師沒畫)
有意義學習是一種與個人各部分經驗都融合在一起,使個人的行為、態度、個性以及在未來選擇行動方針時發生重大變化的學習,是學習者自主、自覺的。
第八章學習動機
第一節學習動機概述
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學習行為,使之導向一定學業目標,並維持這一行為的動力傾向。
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係
學習動機強度和學習效率不完全成正比。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老師沒畫)
奧蘇伯爾認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包括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
第二節學習動機理論(少P167圖)
一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否成功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
二歸因理論
歸因理論假定,尋求理解是行為的基本動因。
韋納關於歸因理論的基本結論:(人在解釋成敗的主要原因有能力、努力、任務難度和運氣、並從控制點、穩定性和可控性3個維度分析了原因)
1、歸因於努力相比于歸因於能力,無論成功失敗,都會引發更強烈的情緒體驗。
2、在付出同樣努力時,能力低的應得到更多獎勵。
3、能力低而努力的人收到最高評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則受到最低評價。
第三節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和課本不一樣)課本下列
學習動機如何培養和激發
一、教學吸引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需要增強教學的吸引力
1.利用靈活的學習方式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2.加強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練習中的積極性
二、興趣激發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心理成分
1.利用教師的期望效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利用已有的動機和興趣形成新的學習興趣
3.加強課外活動指導,發展學習興趣
三、建立合理的動機信念
1.建立正確的歸因模式
2.樹立較高的成就動機水平
3.設定合理的目標定向
四、反饋與評定
五、獎勵與懲罰
六、合作與競爭
一、培養
1、瞭解和滿足學生需要,促使學習動機的產生。途徑:直接轉化途徑、間接轉化途徑。
2、重視立志教育,對學生進行成就動機訓練。
3、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獲得自我效能感。
4、培養學生努力導致成功的歸因論。
二、激發
1、創設問題情景,實施啟發式教學。
①熟悉教材(重要前提)
②瞭解學生(核心)
③貫徹始終
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3、充分利用反饋資訊,妥善進行獎懲。
4、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5、對學生進行競爭教育,適當開展學習競爭。
①教師要教育學生認識競爭的利弊,交給學生公平競爭的手段。
②按學生能力等級進行競爭。
③進行多指標競爭,讓每個人都獲得成就感。
④鼓勵學生個人的自我競爭和團體競爭。
第九章知識的學習
第一節知識的分類(老師沒畫)
知識是人對事物屬性與聯絡的能動反映,是透過人與客觀事物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陳述性知識是關於“是什麼”的知識,是對事實、定義、規則和原理等的描述。
程式性知識則是關於“怎麼做”的知識,如怎樣進行推理、決策或者解決某類問題等。
知識的表徵指知識在頭腦中的表示形式和組織結構。
產生式是指條件動作的配對是程式性知識的表徵方式
第二節知識的理解(老師沒畫)
知識理解的影響因素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
第四節學習遷移
如何促進學生的遷移
(一、)整理學科內容
(二、)加強知識聯絡
(三、)強調概括總結
(四、)重視學習策略
(五、)培養遷移意識
學習遷移是“在一種情境中的技能、知識和理解的獲得或態度的形成,對另一種情境中的技能、知識和理解的獲得或態度的形成的影響。”簡單地說,學習遷移是一種學習對於另一種學習的影響。(老師沒畫)
順向遷移(舉一反三)逆向遷移
第十章技能的學習
第一節技能的概述(少技能是透過練習形成的合乎規則或程式的身體或認知活動方式)
動作技能又稱為運動技能和操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的外部動作以合理的程式組成的操作活動方式,如書寫、體操、騎腳踏車等技能。
心智技能又稱為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是指一種藉助於內部語言在人腦中進行的認知活動方式,如默讀、心算、寫作、觀察和分析等技能。
第二節動作技能對個人具有重要作用(少動作技能的形成過程認知階段、聯絡階段、自動化階段P249)
在學生動作技能的形成中,練習到一定階段往往會出現進步暫時停頓的現象稱為高原現象
第三節心智技能(少教師如何培養動作技能P254)
心智技能具有觀念性、內隱性和簡縮性等特點
第十一章問題解決的學習與創造性
(少第一節結構良好問題是指那些具有明確的初始狀態,目標狀態以及解決方法的問題結構不良好問題是指那些沒有明確的初始狀態,目標狀態以及解決方法的問題P266)
第二節問題解決的過程
一、傳統觀點(老師沒畫)
桑代克的試誤說苛勒的頓悟說
第三節問題解決的訓練(老師沒畫)
專家和新手
(1)專家不注意中間過程,可以很快的解決問題,新手則需要很多中間過程,並且要有意識的加以注意。
(2)新手先明確目的,從頭到尾的解決問題,專家或者立即推理,或者蒐集資訊,從頭到尾的解決問題,即一種再認的過程。
(3)專家更多的利用直覺,即根據生活經驗的表徵來解決問題,新手則更多的依賴正確的方程式來解決問題。
第四節創造性思維(老師沒畫)
創造性思維是思維活動的高階過程,是在個人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發現新事物、創造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的思維過程。
如何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方式
1.腦激勵法
2.分合法(戈登
3.聯想技術
第十二章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
第二節認識策略(老師沒畫)
認知策略是加工資訊的一些方法和技術,能使資訊有效的從記憶中提取出來。可分為複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三種
第三節
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
元認知策略是對資訊加工流程進行控制的策略。
學業求助策略指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向他人請求幫助的行為。(老師沒畫)
第四節學習策略的促進
學習策略促進的方法(老師沒畫)
直接教學互動式教學
第十三章品德的形成
品德包括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方式3種基本心理成分
第二節道德發展
皮亞傑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
1.前道德階段——無律階段(5歲)
2.他律道德階段(5~8歲)
3.自律道德階段(9~11歲)
道德兩難故事法是皮亞傑對偶故事的發展
科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老師好像沒畫)
1.前習俗水平
懲罰和服從的定向階段
工具性的相對主義定向階段
2.習俗水平
人際協調的定向階段
維護權威或秩序的定向階段
3.後習俗水平
社會契約定向階段
普遍道德原則的定向階段
第十四章教學設計
第三節設定教學環境
教學組織(老師沒畫)
1、全班教學2、小組教學3、合作學習
第十五章課堂管理
不良行為的原因分析(老師沒畫)
第十六章學習評定
學習評定的方法:1.診斷性評價(分班測試)(老師沒畫)
2.形成性評價(期中測試)3.總結性評價(期末測試)
第三節教師自編測驗(老師沒畫)
教師自編測驗是由教師根據具體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和測驗目的編制的測驗
教師的期待也稱羅森塔爾效應或者皮革馬利翁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