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調研報告(精選15篇)

需求調研報告(精選15篇)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中提到的所有資訊應該是準確無誤的。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需求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需求調研報告1

  縣位於江蘇省東北部,119°2′-119°52′,北緯34°11′-34°38′。國土面積154.273千公頃,轄13個鄉鎮,302個行政村,人口100.26萬。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特色農業主要有伊山鎮的西瓜、陡溝鄉的蘆蒿以及現代農業園區剛剛建成萬畝藍莓基地等。夏玉米主要集中在圖河鄉和南崗鄉,現有一個國家級和一個省級萬畝建立基地。縣地處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南北氣候過渡帶和海陸過渡帶,屬亞熱帶北緣海洋性季風氣候,溫和溼潤,四季分明。颱風、暴雨、雷電、乾旱、大風、高溫、暴雪、低溫冰凍、冰雹、龍捲、大霧等都有發生,其中發生頻率較高的有暴雨、乾旱、雷電、低溫凍害、高溫、大風,常常造成嚴重的氣象災害。作為農業大縣,對氣象災害的影響十分敏感,現代農業生產和氣象條件依存關係愈來愈密切。同時,隨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公眾對氣象服務工作從服務的具體內容到服務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氣象事業發展的生命力在於服務。同時,為更好地貫徹《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xx年)》、《現代農業氣象業務發展專項規劃》等檔案精神,加強全縣“三農”服務專項工作,提高氣象為農服務的針對性,根據中國氣象局《關於組織做好“三農”服務專項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縣實際情況,縣氣象局近期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三農”服務專項調研,重點了解和掌握“三農”氣象服務的迫切需求,以改進和完善氣象服務工作。

  一、調查方法及步驟

  氣象服務需求調查以面對面的現場提問式、書面和座談會形式進行,主要了解被調查物件對農業氣象服務的需求、對氣象防災減災服務的需求、需要服務產品和手段、氣象科普服務形式、建議和意見等。全面、科學地反映氣象現代化建設水平,同時反映廣大群眾對氣象服務的具體要求。調查時間為4月10日~4月16日,調查物件為涉農部門工作人員和生產一線的普通農民、特色農業大戶和養殖戶,共發放氣象服務需求問卷調查表302份,回收302份,回收率為100%,座談會調查1次,面對面現場調研10次,在問卷調查基礎上按指標體系進行分類整理和相關的統計分析。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透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我們對新時期做好“三農”氣象服務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主要有:

  (一)農村氣象服務需求有了新的變化。相對來說,過去的農業結構單一,氣象服務需求簡單。農業結構調整後,隨著農村經濟的多元化,對氣象服務和需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主要表現為:產品種類要求更多。今後一段時間內,除了常規預報外,天氣實況、生活健康指數、出行天氣參考、農事氣象分析的需求等將顯得迫切;預報要求更加精細化,由於農業新技術的運用,不僅從時間上,而且從空間上也要求預報要素儘量精細,要求降雨落區、量級等都要準確;產品的個性化要求,不僅需要提供預報,而且需要進行分析,並提供具體的防範措施;在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還需要提供各種農業氣候論證、評價。這些服務需求,仍然不能直接到達農民的手中。

  (二)氣象災害防禦服務措施缺乏。近年來,政府制定了很多方面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但是應對農村氣象災害的措施不多。如何採取有效的措施,防範和抵禦氣象災害風險,沒有一個比較全面的、響應及時的可行性較強的規劃和預案。一旦發生氣象災害,多數農民只能望天興嘆。

  (三)服務產品和服務手段相對落後。過去由於需求簡單,預報準確率不高,氣象資訊的釋出主要透過廣播電視、96121聲訊電話定時釋出。近幾年,在農用天氣預報上也做了許多嘗試,但針對性、實用性還不強,不能及時向基層農民傳遞。因此,如何最好最快的將實用的氣象資訊及時的傳遞到廣大農民特別是欠發達地區農民手中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四)農村氣象科普率不高。多年來,我們透過3.23世界氣象日、科普周、三下鄉等活動,開展氣象科普活動,但活動的地點大多集中在縣城、集鎮,覆蓋面有限,絕大多數農民不能直接接受氣象科普教育,急切要求氣象科普進村入戶。

  三、“三農”工作對氣象服務的需求

  透過調研和分析,就氣象服務工作而言,我縣農村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糧食高產穩產意義重大,要求氣象預報精細、準確。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耕作栽培方式由粗放型、零散型向精細化集約化不斷轉變。雖然糧食耕地面積減少,但是糧食高產意義重大,這就要求氣象部門做好重大農業氣象災害和病蟲害的監測、預報、預警以及評估工作,提供精細而準確的農業氣象服務,確保農業高產穩產。

  2.設施農業不斷擴大,特色農產品氣象服務需求迫切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棚種植規模不斷擴大,開展特色農業、設施農業的氣象應用服務,以滿足作物引種、區劃等所取專業氣象的需要,為農業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及時、可靠的決策依據,為農民增收和農業發展提供及時的氣象保障服務。

  3.農村氣象資訊釋出體系急需完善。農村人口居住比較分散,甚至比較偏僻,農民獲取氣象資訊的渠道仍然較少。切實做好為百姓的氣象服務,需要建立完善的農村氣象資訊釋出體系,提高氣象資訊覆蓋率,使廣大農民最方便地獲得氣象服務資訊。

  四、我縣農村氣象服務工作措施和建議

  縣氣象服務三農需求情況調研報告

  透過調研分析,氣象部門為農村的服務措施主要是充分利用氣象部門的現代化裝置和技術優勢,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依託科技進步,不斷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和重大災害性天氣預報和預警的能力;依託社會的電視和通訊科技發展能力和現代通訊技術,把針對廣大農民和農業生產的實用氣象資訊無縫隙的及時送到農民的手中,幫助廣大農民防災減災。

  2.著力加強農業氣象預報服務工作,積極開展農業氣候年景預測和預估技術研究,積極支援針對設施農業和特色農業的氣象服務技術方法研究,進一步增加農業氣象服務資訊。

  3.氣象部門負責收集氣象災情並直接上報政府,這樣有利於幫助政府部門及時準確地瞭解當地發生的氣象災害情況,幫助領導在指揮抗災和減災時科學決策。同時,氣象部門對氣象災害現場拍攝的資料,作為災害資料予以儲存,以便在以後的科研中進行分析和利用;氣象部門透過電視等傳媒以實時報道的形式加強科普宣傳,對提高整個社會的防災減災意識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4.氣象部門要把積極開展人工增雨和防雹工作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認真組織作業,不定期組織對當地人工增雨和防雹的效益進行科學評估。

  5.氣象部門應當在重大氣象災害發生前,透過各種媒體及時向社會發布預警資訊,特別透過氣象手機簡訊向農民使用者及時釋出對農業生產有影響的氣象資訊。

  6.積極推廣氣象預警大喇叭建設,及時透過大喇叭廣播的形式把氣象預警、預報資訊通知到每一個農民家庭,使廣大農民群眾對突發的氣象災害提前做好預防,把氣象災害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7.加強農村氣象科普教育工作。加強鄉鎮氣象協理員培訓,將協理員培訓成氣象科技的行家裡手,再透過協理員,培訓村資訊員,資訊員將氣象科普知識傳遞到千家萬戶。也可透過免費發放氣象資訊明白卡的形式,進行科普宣傳。

  五、結語

  透過調研和分析,氣象部門更加認識到“三農”氣象服務的重要性,所以加大和完善大氣綜合監測體系,細化為農服務產品、提高氣象預報預警服務水平,建立各類氣象預警服務系統,為經濟發展需求開發各類特色氣象服務。天氣預報要在時間和空間上提高精度和準確率,利用各種渠道使廣大使用者及時收到天氣預報和氣象科普資訊,讓廣大農民能用、會用、及時用到實用的氣象資訊,並結合自己的需求,合理安排農業生產、做好防災減災,使氣象服務效益得到充分發揮。

  4月12日縣農委農情科縣氣象局、向農委有關人員瞭解全縣夏玉米分佈情況

  4月13日縣侍莊鄉農田縣氣象局、在調研小麥長勢並向農戶發放調查問卷

  4月15日縣鎮會議室縣氣象局在發放調查問卷

需求調研報告2

  當前,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社會問題,是我們國家的基本國情。隨著經濟的發展,黨和國家出臺實施了許多養老、惠老政策,多數老年人過上了幸福、安穩的晚年生活,對當前的物質生活基本滿意。相對於物質生活,老人們對精神文化方面的滿意程度稍低了些,結合有關材料和本人走訪調研瞭解,1/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豐富,1/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一般, 仍有1/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貧乏。

  (一)電視、收音機成為老年人精神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看電視是老年人自我娛樂、瞭解世界和國家大事的重要渠道,絕大部分老人表示,除特殊情況,沒有一天不看電視、聽收音機的,有的老人每日看電視的時間在8小時以上。從時間上秋冬兩季更長於春夏季節。

  (二)參加文體活動成為老年人擴大交往的重要途徑。由於我盟目前為老年人建設了相當數量的文化活動室等休閒場所,蘇木(鄉)鎮所在地的老人們把打打麻將、撲克作為重要的娛樂活動專案和擴大交往的手段。旗縣所在地由於老年人相對集中、娛樂設施相對不足,除部分熱愛文體活動的外,其他老人成群結隊地坐在一起室外聊天閒談成為打發空閒時間、相互溝通的主要方式。

  (三)參加知識性活動成為老年人重要選擇。如今的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小學甚至文盲的比例佔到七成以上。相當部分的老年人渴望學習知識,充實精神文化生活。

  建議:

  要填補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空缺,就需要與社會共同努力,結合目前正在全力推進的精準扶貧,不斷地延伸、擴充套件和最佳化老年人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空間”。

  (一)加強宣傳引導,營造關注老年人的社會氛圍。

  一是弘揚孝道文化。把弘揚孝道文化作為一項文明建立任務,大力開展孝親敬老活動,健全宣傳隊伍,拓寬宣傳渠道,營造良好宣傳氛圍。從學校、社會、家庭三個層面開展了內容豐富的孝道文化宣傳評比活動,讓關注關愛老年人的意識和行動進社群、進學校、進家庭。職能部門組織開展特色鮮明的主題活動、敬老模範嘎查(村、社群)和孝親敬老先進評比活動,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的孝道文化。

  二是發展老年教育。建議各級政府要在財力、物力上大力支援當地老年教育工作,把老年教育列入終身教育體系,統一規劃,加強管理,擴大老年教育覆蓋面,提高教育水平。充分利用我盟現有的教育條件,辦好老年電視大學和老年進修學校,引導老人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學習新的科學文化知識,學習養生保健知識,既增長知識,又能消除孤獨感,豐富晚年生活。常住老年人口較多、有條件的蘇木鎮也可就近設立教學點,爭取更多的老年人參加學習。

  三是開展文化下鄉。相關部門要經常性組織開展“送科普書籍、送電影、送戲”等形式多樣的文化下鄉活動,豐富基層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老齡工作部門也可以積極組建老年藝術團,一方面藝術團成員可以自娛自樂,豐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另一方面可以編排節目送戲下鄉,為廣大老年人送上精神食糧。

  (二)開展文體活動,提高老年人的身體素質。

  一是加強硬體建設。近年來,我盟在體育健身設施上有了明顯改善,但仍然存在不夠完善,各地政府有關部門要繼續增加財政投入,建設門球等我盟傳統老年活動設施的建設。同時要整合學校、部門、社群現有資源,做到共同利用、一室多用,實現效益的最大化,方便老年人開展文體健身活動。

  二要健全軟體組織。各蘇木鎮、社群可成立老年人體育群眾組織,積極組建廣場舞隊、歌唱隊、棋牌隊等各類文體團隊,活躍老年人生活,鍛鍊老年人體魄。

  三是積極開展文體活動。要經常組織開展大型文體交流活動,如與周邊盟、旗聯合舉辦老人步行健身走活動、廣場舞比賽等活動,讓更多的老年人參與到健身隊伍中來,搞高自身身體素質。還要因地制宜、經常組織開展各類諸如太極拳、抖空竹、小型文體比賽,促進群眾性老年文化活動的開展。

  (三)關注精神慰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一是在精神上敬重老年人。要尊重老年人,要傾聽他們的意見,體現在老年優先、老人在上等方面;

  二是在心理上滿足老年人。體現在尊重老年人的選擇和儘量順從老年人的意願。比如幫助老年人實現年輕時的夢想,引導老年人培養有益的興趣愛好,支援老年人發揮餘熱等等。

  三是子女要唱主角。在老年人物質生活有了基本保障的情況下,精神贍養顯得更加重要,有時兒孫一句寬慰的話語、一封平安的家書、一個溫馨的電話、一件有意義的禮物,就會給老年人一個驚喜、一絲慰藉、一點溫暖、一份回報。

  四是老年人要自強。老年人要融入社會、融入社群、融入集體、融入自然,積極投身到社會中去,做到老有所為,發揮餘熱;要培養興趣,廣交朋友,豐富生活,多參加有益的適合自己的文體活動,總之,要實現積極老齡化,老年人應該有精神寄託,但不要有依賴思想,不要過於依賴子女,應該自己動手做好自己的事。

需求調研報告3

  為提高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實現我縣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和促進本地經濟的發展。從20xx年開始,按照國家的相關政策,我縣開始實施農村勞動力陽光培訓工程。為了做好20xx年陽光工程實施工作,加快提升農村勞動者的從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為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全面瞭解我縣陽光工程實施狀況,建立系統化、結構化的培訓體系。我們對本縣的陽光工程實施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概況

  (一)、全縣勞動力分佈情況

  我們縣地處地區,面積達平方公里。其中,農業耕地萬畝,林地萬畝。全縣轄個鎮,個區,共有個自然村,總人口達萬。全縣總人口中農業人口萬人,佔總人口的%,城鎮人口萬人。全縣有農村勞動力萬人,外出務工勞動力萬人,剩餘勞動力萬人。農村勞動力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萬人,初中文化程度的萬人,小學及以下的有萬人。全縣從事農、牧、漁業生產的勞動力萬人,男性佔%,女性佔%,年齡層主要集中在歲至歲。從事農產品加工人,男性佔%,女性佔%,年齡層主要集中在歲至歲。從事農資產品經營的勞動力萬人,男性佔%,女性佔%,年齡層主要集中在歲至歲。到目前為止,全縣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共建立個,現有人參加合作社。

  (二)、全縣農業基本情況

  我縣共有耕地萬畝,其中,已建立個優質農產品示範區,落實經濟作物萬畝。把,等經濟效益好的農作物列為本縣的特色經濟支柱產業。畜牧業方面,為加快現代畜牧業的發展,帶動本地農民增收、創收。現已建成個大型化、標準化的養殖基地。20xx年,生豬產量達噸,牛肉產量達噸,羊肉產量達噸,禽肉產量達噸,禽蛋產量達噸。漁業方面,我縣的水利資源豐富,現已形成水產養殖面積畝,佔總水面積%。主要發展,等經濟效益好的魚類養殖。截止20xx年底,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億元,農業總產值達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元。

  二、陽光工程培訓情況

  (一)、本縣農民培訓意願

  隨著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的進一步深入,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調整升級,對農村農業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隨著近幾年來,農業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農民都意識到科學文化的重要性。經過調查,%的農民都表示希望學到相關的農業專業知識,有助於他們調整思路,發展農業,達到脫貧致富的目的。

  (二)、培訓取得的成效

  20xx年,在上級的正確指導下,我們認真完成陽光工程培訓任務。全年共培訓次,計劃培訓人,實際完成培訓人。教學過程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簡單易懂,讓廣大學習者能夠快速掌握,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這大大提升了農民的從業技能,並積極引導有能力的農民參與農業合作社,發展主推農產品,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把我縣的農業產業和勞動力培訓工程提升到一個新的階段。

  三、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選好培訓基地,做好全面部署

  根據國家關於“陽光工程”定點培訓基地的認定意見,我們按照相關程式先後確定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技術學校、,,等個學校為我縣陽光工程定點培訓基地。在培訓計劃安排上,我們依據上年度各基地任務完成情況和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進行了落實,縣陽光辦與培訓基地簽訂了培訓合同,實行合同化管理。要求參與培訓的單位自覺接受縣陽光辦的管理、監督、檢查工作。另外,成立了陽光工程培訓領導小組,設立了專門的辦公室,便於對培訓工作的指導、管理工作。

  (二)、加強制度建設、規範運作程式

  為嚴格落實省對陽光工程實施的相關要求意見,抓好對學員的培訓工作,切實為新農村建設培養更多更優秀的農業從業者。這必須從源頭抓好,加強制度建設工作。一是嚴格落實“第一節課“制度。向參加培訓的學員講解國家的相關政策。二是核實學員的身份是否屬實、正確。三是嚴格落實請示報告制度。在每次開班前,培訓單位都必須向縣陽光辦寫出開班申請、培訓計劃、培訓過程中及時上報相關工作情況。四是嚴格規範臺賬制度。 各培訓基地都建立了農民培訓臺帳,作為檢查驗收培訓情況的重要依據。臺帳按要求真實規範填寫明學員姓名、年齡、身份證號、家庭住址、培訓專業、培訓時間、補助金額、收費情況等。培訓基地主要負責同志共同對臺帳的真實性負責。每個培訓班次結束後,將形成的紙質臺帳由培訓機構法人代表、主要負責同志核實簽字後及時上報。五是把好資金撥付關。縣陽光辦和財政局認真核實臺帳資料、驗收報告、監管紀錄,嚴把發放簽字關,最後將專項資金撥付各個培訓基地。

  (三)、創新辦學方式,增強培訓實效

  一是根據市場需求,明確培訓方向。重點加強對農業的種養大戶、生產能手、科技示範戶等的培訓工作。對生產過程中易產生的問題和動植物疫病的防治等以及怎樣實現增收增產進行重點培訓,對學員進行實地指導。二是對農產品的貯藏保鮮、深加工、農機維修等進行專門指導培訓,以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三是把與農業產業發展和相關重大工程專案結合起來,透過實際的生產過程,來為養殖戶提供技術和相關政策。針對農業合作社,重點進行人員管理培訓。四是抓好師資隊伍的建設。把參加過農技推廣示範縣專案培訓的農技推廣人員作為陽光工程的主要師資力量。增強教學質量、透過面對面交流、傳授知識,讓農民快速掌握相關專業技能,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四、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透過此次調研,我們看到自從實施“陽光工程”以來,我縣在培訓農民適應新農村建設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以下一些問題和困難:

  (一)、縣級財政投入嚴重不足

  由於農民對陽光培訓工程需求日益高漲,但用於培訓計劃的配套資金比較不足,大大制約了農民技能培訓的規模和質量。

  (二)、培訓硬體設施不足

  我縣培訓機構共家,師資共人,培訓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多數都存在裝置老化、功能單一、規模較小,師資隊伍建設不夠等問題。這些嚴重影響了培訓質量。

  (三)、農民培訓難度大

  農民整體文化素質不高,對學習領會不深,對新技術、新知識接受程度不高。有的剛開始還興趣勃勃,隨著培訓過程中,自己從事繁重的農事勞動,致使精力、體力都更不上學習進度,學習意願也逐漸降低。

  (四)、培訓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在走訪調查中,我們瞭解到很多農民有參加培訓學習的意願,但存在很多實際困難。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一是經濟條件問題。很多農民不願拿或拿不出相應的生活費、差旅費等。二是精力有限,家庭事多和忙於生產,擔心學不會,還耽誤時間。

  五、對20xx年陽光工程實施的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領導

  各級應該由主要領導擔任農民陽光工程領導小組組長,並把農民陽光工程納入黨委、政府日常事務,在制定“十二五”規劃時,做好農民陽光工程培訓專案銜接工作,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中長期培訓規劃,實施計劃和方案,要既有目標,又有措施,並且措施要細化,切實可行。各培訓部門要建立一個好的專班,保證規劃、教學和管理到位。各級種植、畜牧獸醫、水產、農機、農業經管部門要積極配合,切實做好陽光工程農民培訓工作。

  (二)、進一步加強財政配套資金監管和使用

  一是加強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使用,嚴格按照《資金使用辦法》設立專項資金賬戶,由專人管理,保證專款專用。杜絕截留、挪用、套用等違規使用資金的行為發生。二是加強對培訓資金的管理和監督,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進一步規範臺賬、將其作為專案管理和檢查驗收的重要依據。三是實行動態管理,確保陽光工程順利開展。加大社會輿論監督,對人民群眾反映的問題,要及時進行調查核實,對出現的問題立即整改,對於違紀違規的相關責任人要進行嚴肅處理。四是合理分配資金,對好的培訓基地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教學設施。把陽光工程補助資金以農民直接受益為原則,以培訓券的形式直接補貼給農戶,也可以透過降低收費標準的方式補貼給培訓機構。

  (三)、擇優選擇培訓單位,打破“一認定終身”

  全方位考察認定培訓機構。立足師資力量、實習場地,提前考察好轄區內的培訓機構,以適應陽光工程的新要求、新特點和滿足當地農民的新需求。採取績效考核機制,擇優選擇培訓質量好的單位進行培訓合作。藉以調動各培訓機構工作的積極性。轉變培訓任務分配方式,對過去相對固定的任務分配上轉變為根據上年績效考核情況來分配各培訓機構的任務量,引導培訓資金向積極性更高、培訓效果更好的單位傾斜。

  (四)、20xx年培訓擬採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加強農業職業技能培訓。重點培訓相關的農業生產及管理技術,對農產品的加工、貯藏、保鮮技術,農機操作及維修技術、沼氣建設及維護技術,農業經營管理及農村社會管理知識等。主要透過種養大戶、科技示範戶及農業專業合作社進行以點帶面,逐步覆蓋的教學形式。

  二是開展系統的創業知識培訓工作,以提高有創業需求人員的經營管理水平。特別是對農村初高中畢業生、復轉軍人、在外打工已積累資本的農民作為重點培訓物件。一般培訓時間累計約兩週。

  三是以村為單位,大力開展農業實用技術普及型培訓,每村培訓人員不少於50人,累計培訓時間為1-2天。針對當地產業發展、氣候條件和生態環境,結合專業合作社發展,對主推產品、配套種植和養殖技術、抗災減災技術為主要內容進行培訓。

  四是教學過程,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透過實地培訓,面對面,手把手的教授知識,讓農民易懂、易學,快速掌握實用的技能。

需求調研報告4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人口發展的一大趨勢,預計在二十一世紀三、四十年代將達到高潮。目前,這一問題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90年代以來,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人口老化形勢日益嚴峻,老年人口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斷提高。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老齡問題即老年人的需求問題和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社會經濟問題日益突出,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解決北京市的老齡問題,北京市統計局最近在全市範圍內進行了老年人生活現狀及需求的抽樣調查。

  (一)老年人的生活現狀

  大多數老年人與子女居住在一起。從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與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離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業比例較低;老年人的經濟來源主要是離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夠自理;老年人公費醫療的比例達到60%;老年人的娛樂活動較為單一。

  (二)老年人對一些問題的看法

  老年人大多願意與子婦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對自己的經濟狀況表示滿意;絕大多數老年人選擇家庭養老;半數以上的老年人贊同再婚;大多數老年人沒有學習的興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會價值。

  (三)老年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寬敞的住房”,第三是“經濟上有人幫助”和“看病就醫方便”,另外,還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務社群”,而提到其它問題的老年人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問題存在著地區差異、年齡差異和文化差異。

  地區差異:城近郊區的老年人對目前生活狀況的滿意度要低於遠郊區縣,城近郊區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有寬敞的住房”,位於第二位的是“看病就醫方便”和“增加服務社群”,位於第三位的是“合法權益受到保護”;而遠郊區縣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經濟上有人幫助”,第三是“看病就醫方便”。

  年齡差異:60-69歲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主要涉及六個方面,根據老年人提及的多少來排序,這六個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寬敞的住房”、“看病就醫方便”、“增加服務社群”、“經濟上有人幫助”和“合法權益受到保護”;而7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問題比較集中,主要是一個,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對其它問題提及的較少。

  文化差異: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沒有問題的人數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小學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有寬敞的住房”,而受過大專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則是“增加服務社群”。

  (四)中青年人的觀點

  大多數中青人願意與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贊同老年人就業,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齡偏高、身體不好以及老人應該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幫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認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豐富;在養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與老年人一致,87%的人選擇家庭作為老年人的養老場所;將近70%的中青年人贊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認為老年人是社會的一筆寶貴財富,不是家庭的社會的負擔。

  (五)結論及對策

  1、加強養老保障體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養老政策。

  養老問題是老齡問題中最重要的問題,它包括兩項基本內容,即養老期間的經濟保障和服務保障。關於經濟保障,由於我市的老年人口以離退休人員為主,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是離退休金,因此,在發放離退休金時,一方面要保證離退休人員按時領到離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隨著就業人員工資水平以及物價指數的變化,及時調整離退休金的金額,以保證老年人的實際生活水平。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完善北京市的養老保險制度,逐步減輕企業和個人的負擔,使我市的養老工作步入良性迴圈。(投資力度。其次,增加社群老年人的服務設施和服務內容,主要包括醫療保健、家政服務、健康娛樂、學習教育、法律諮詢等服務專案。第三,要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社群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提高社群為老年人的服務質量,不僅讓老年人享受到有關的照顧資源,還要讓老年人享受到高質量的服務。

需求調研報告5

  一問題的提出與分析

  近年來,對澳門地區的旅遊業來說,中國內地旅客是旅遊收入的主要來源。目前旅遊業已成為澳門地區經濟發展特別是第二產業發展的支柱。建立科學的可操作的旅遊預測模型是實現澳門地區旅遊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理論基石和前提。由於影響某地旅遊人數的因素各異,還不存在普遍適用的神經網路模型。

  基於此,本文擬用3層bp神經網路模型來模擬模擬分析和預測澳門地區旅遊需求,以此為旅遊需求預測提供一種新的方法。

  二模型的假設與符號說明

  1.基本假設

  1)交通在旅遊中通常不是重要的,為了研究的方便(主要是無法獲得交通資料),把交通這個影響忽略。

  2)假設澳門的接待能力都滿足需求。

  3)在本例旅遊需求預測模型中,我們考慮的主要因素有:客源地的人口,客源地的總收入,客源地的消費水平,旅遊目的地的生活水平。

  4)為了研究的方便,假定以上四因子之間相互獨立,本例旅遊需求即為上述四因子的函式,即y=f(gdi,pop,gde,m-gp)。就用這四個因素作為人工神經網路模型輸入層的神經元。

  2.符號說明

  t澳門內地遊客量

  gdi中國內地國民總收入

  pop中國內地人口總數

  gde中國內地國民消費水平

  m-gp澳門生產總值

  三.模型的建立與求解

  1.人工神經網路模型理論原理

  人工神經網路(artificialneuralnetwork)是由大量的、簡單元件(神經元)廣泛相互聯結而成的非線性的、動態的複雜網路資訊處理系統,它是在現代神經學研究成果基礎上提出的,能模擬人腦的若干基本功能[1]。它具有並行分佈的資訊處理結構,可以透過“自學習”或“訓練”的方式完成某一特定的工作。它可以從積累的工作案例中學習知識,儘可能多地把各種定性或定量的因素作為變數加以輸入,從而建立各種影響因素與結論之間的高度非線性對映,採用自適應模式識別方法來完成預測工作[2]。人工神經網路模型尤其是對處理內部規律不甚瞭解、不能用一組規則或方程進行描述的複雜的、開放的非線性系統顯得較為優越。

  人工神經網路模型一般由處理單元、啟用狀態、單元輸出、連線模式、啟用規則、學習規則等6個部分組成。一個多層神經網路中包含有很多個資訊處理單元,分佈於不同的層次中。根據每項輸入和相應的權重獲取一個綜合訊號,當訊號超過閾值則啟用神經元而產生輸出。各類影響因素和最終輸出結果之間可以假定存在一種對映,即輸出結果=f(影響因素)。為了尋求最佳的對映關係f,將訓練樣本集合和輸入、輸出轉化為一種非線性關係,透過對簡單非線性函式的複合,從而建立一個高度的非線性對映關係f,最終實現輸出值的最優逼近[3]。在人工神經網路的實際應用中,80%~90%的人工神經網路是採用前饋反向傳播網路(back-propagation-network,簡稱bp網路)或它的變化形式。bp神經網路(如圖一)是一種單項傳播的多層前向神經網路,分為輸入層、隱含層和輸出層,層與層之間採用全連線方式,同一層單元之間不存在相互連線。它是前向網路的核心部分,體現了人工神經網路最精華的部分[4]。標準的bp網路是根據w-h學習規則,採用梯度下降演算法,對非線性可微函式進行權值訓練的多層網路。

  bp神經網路的每一層的權值透過學習來調節,其基本處理單元為非線性輸入-輸出關係,選用s型作用函式:

  其中:xj為該神經元第i個輸入;wij為前一層第i個神經元至該神經元j的連線權值,i=0時的權值為閾值。其計算步驟如下:

  (1)給定一組隨機的權值和閾值初始值及步長係數η與勢態因子α;

  (2)取學習樣本資料,根據學習樣本、權值及閥值計算輸出,並與學習期望輸出比較,當誤差滿足要求時結束訓練,否則將誤差向後逐層傳播,並修正各層連線權值,

  5)澳門內地旅客人數神經網路模型的建立

  (一)bp網路設計

  網路設計是一個綜合性問題,它應滿足多種不同要求,例如,希望所涉及的網路有較好的推理能力,易於硬體實現,訓練速度快等,其中有較好的推理能力是最主要的。一般來說,推廣能力決定於3個主要因素,即問題本身的複雜程度、網路結構以及樣本量大小。在一般情況下,旅遊需求預測研究中樣本的數量是一定的,因此可歸結為在樣本量一定的情況下,如何選擇網路規模的問題。

  在進行bp網路預測模型設計中,我們主要考慮以下因素:網路的層數、每層中的神經元個數、初始值的選擇、學習速率和期望誤差。

  i)網路的層數已證明:具有偏差和至少一個s型隱含層加上一個線性輸出層的網路,能夠逼近任何有理函式。所以,本文選擇一個3層的bp網路。

  ii)每層中神經元的個數輸入層和輸出層神經元的個數根據解決具體問題的複雜程度而定。為了提高網路訓練的精度,可以透過採用一個隱含層,再加上1到2個神經元以加快誤差的下降速度即可。因此,本文輸入層神經元個數選擇為4個,隱含層神經元個數分別選擇了9、12、15個,輸出層神經元個數選擇為1個。

  iii)初始值的選擇由於人工神經網路是一個非線性系統,初始值的選擇對於網路學習是否達到區域性最小、是否能夠收斂以及訓練時間的長短都有較大影響。在初始值的選擇上一般是使經過初始值加權後的每個神經元的輸出值都接近零,這樣可以保證每一個神經元的連線權值都能夠在它們的s型啟用函式變化最大處進行調解。所以,初始值一般選擇在(-1,1)之間的隨機數。本文的初始值為預設值。

  iv)學習速率

  對於任何一個網路都對應一個合適的學習速率。學習速率決定每一次迴圈訓練中所產生的權值的變化量。大的學習速率可以導致網路的不穩定,但是小的學習速率又會導致訓練時間延長,收斂速度較慢,不能保證網路的誤差能最終趨於最小。綜合上述考慮,在學習速率的選擇上傾向於選擇較小的學習速率以保證網路的穩定性,本文選擇的學習速率為0.01。

  v)期望誤差值

  期望誤差值的確定也是透過網路對不同誤差值分別進行訓練比較後確定的最適合值。所謂的最適合值是相對於所需要的隱含層的節點數來確定的,一個較小的誤差值的獲得需要增加隱含層的節點以及訓練時間。本文經過不斷測試,選擇0.0001為期望誤差值。

  (二)1.網路訓練模式的選擇

  訓練網路有兩類模式:逐變模式和批變模式。在逐變模式中,每一個輸入被作用於網路後,權重和偏置量被更新一次。在批變模式中,所有的輸入被應用於網路後,權重和偏置量才被更新一次。使用批變模式不需要為每一層的權重和偏置量設定訓練函式,而只需為整個網路制定一個訓練函式,使用起來相對方便,因此,本文在進行網路訓練時採用批變模式。

  2.資料和模型的建立

  神經網路模型要求資料具有:a、易獲得性b、可靠性c、可測度性。本項研究採用很可靠的官方發表的資料作為分析的資料來源(見表1),主要來自於中國統計局網。

  用3層bp網路模型對本例旅遊需求進行模擬,根據bp網路的對映原理,對於樣本集合x和輸出y,可以假設存在一對映f。為了尋求f的最佳對映值,bp網路模型將樣本集合的輸入、輸出轉化為非線性最佳化,透過對簡單的非線性函式的複合,建立一個高度的非線性對映關係,實現f值的最優逼近。對於本例旅遊需求模型的模擬:其輸入層結點數(4個神經元):中國內地國民總收入(gdi)、中國內地人口總數(pop)、中國內地國民消費水平(gde)、澳門生產總值(m-gp)。把澳門內地遊客量(t)作為輸出結點。從而得出3層前饋反向傳播神經網路模型。

  四.模型結果及分析

  1網路訓練效能的檢查。

  不同個數的隱層單元組成的bp網路訓練曲線如圖1,2,3所示。透過比較發現,中間層神經元個數為9和12時,網路的收斂速度比較快。

  2網路預測效能的考查。

  在資料列表中選取1996年到20xx年的資料作為網路的測試資料。20xx、20xx年的遊客量檢驗誤差曲線如圖4。

  其模擬結果令人滿意,達到預期的效果。

  五.模型的應用與評價(優缺點與改進)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3層bp神經網路模型的模擬模擬效果是鄰人滿意的。可以看出,人工神經網路的擬合精度比較高,主要是基於人工神經網路抗干擾能力強,穩定性好,能自動準確地找出各種輸入和輸出之間的線性或非線性關係,具有較強的模擬適應能力等特點。在本例對於澳門的內地遊客量的旅遊預測中bp神經網路模型是一種有效的預測方法。

  這一研究方法為旅遊學的定量預測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也為工程實踐問題中的一些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種非常好的指導方法。

  雖然bp網路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其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包括幾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由於學習速率是固定的,因此,網路的收斂速度慢,需要較強的訓練時間。

  再次,網路隱含層的層數和單元數的選擇尚無理論上的指導,一般是根據應驗或者透過反覆試驗確定的。因此,網路往往存在很大的冗餘性,在一定上也增加了網路學習的負擔。

  原題附帶問題簡析

  透過對本例旅遊需求模型的分析,我們認為在利用數學建模的方法對旅遊需求進行預測預報時,對於資料的採集和整理工作需要認真做好。對於資料的分析有助於我們尋求變數間的關係,以形成初步的想法。如何獲得資料以及如何獲得準確的資料對於我們研究實際問題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收集資料並非多多益善,而是要弄清究竟需要哪些資料,剔除不必要的資料,從而減少冗餘的工作。同時,需要什麼形式的資料也是我們應該思考的一個問題,這與建立模型的目的和所選擇的模型的特點有關。

需求調研報告6

  摘要: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3+2”中高職分段培養)是銜接中職與高職,推進中高職健康、持續、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本文對襄陽市各級醫院開展護理人才需求調研,瞭解襄陽市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及家長對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的認知與需求。就襄陽市開設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進行了分析與探討,為高職院校設定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提供參考。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人才需求

  一、調研背景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臨床新知識、新技能的湧現,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日益增加,對護理人員的數量、服務質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職畢業的護生難以滿足臨床發展的新要求,以致人才市場提供的中職畢業生崗位日益減少。無論是中職護生還是家長都希望繼續接受教育。雖然當今中職護生繼續深造的機會較多,如參加技能高考,高職院校單獨招生考試,但名額有限,真正能升入高職的人數較少。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3+2”中高職分段培養)即初中畢業生在中職學校學習3年,然後經考核部分或全部轉入掛靠的高職院校深造兩年,畢業以後享受與三年制普通高職畢業生同等待遇的一種高職教育辦學模式。其實現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的溝通,是推進高職,拉動中職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湖北省教育廳於20xx年9月釋出湖北中高職人才培養一體化改革試點通知[1]。為深入貫徹《湖北省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管理辦法》,本著深入行業,緊緊把握用人單位及學生需求的原則進行此次調研,為高職院校開設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3+2”中高職分段培養)及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提供參考。

  二、調研基本情況

  (一)調研內容

  1.明確襄陽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臨床護理領域人才結構現狀、人才需求狀況、崗位對從業人員知識及能力等方面要求。

  2.瞭解襄陽市中職護生及家長對五年制高職護理(“3+2”中高職分段培養)的認知與需求。

  (二)調研方式與物件

  走訪:走訪襄陽市各級醫院,瞭解其發展現狀。

  問卷:在文獻檢索的基礎上及護理行業專家指導下,設計調研問卷,透過醫院各科室護士長,人力資源負責人填寫問卷,瞭解襄陽市各級醫院護理人才結構現狀;透過對襄陽市中職護生及家長髮放問卷、座談等,瞭解其對五年制高職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需求。

  座談:透過與各級醫院科室護士長、護理骨幹進行深入座談,瞭解當今護理行業發展現狀及對本行業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素質結構、學歷、資格證書等的要求,並徵求對五年制高職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意見或建議。

  (三)調研結果與分析

  1.護理行業人才結構現狀與需求分析

  根據地理分佈和經濟發展情況,分別抽取襄陽市三級醫院3家,二級醫院5家,一級醫院4家,圍繞醫院的規模與人員結構、人才需求及規格等進行調研。

  (1)各級醫院床位數與床護比

  以上資料顯示,襄陽市三級醫院、二級醫院的床位數與護士比分別在1:0.5以上和1:0.4以上,比“十一五期間”有所提高,而一級醫院仍未達到1:0.4的最低配置標準。衛生部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xx-2015年)》指出:到20xx年,全國100%的三級醫院、二級醫院的床位與護士比分別不低於1:0.8、1:0.6。透過與醫院領導及人事部門的訪談,預計未來三年,三級醫院招聘大專畢業護理人員平均每張床0.08人,二級醫院平均每張床0.16人,一級醫院平均每張床0.12人。所以襄陽市各級醫院對護理專業的人才需求量仍很大。

  (2)醫院護士年齡與學歷結構

  調研顯示,三級、二級醫院中20~30歲護士所佔比例最高,一級醫院中,41~50歲護士所佔比例最高。在與醫院的訪談中瞭解到,在過去的10年中,三級醫院、二級醫院新招聘護理人員數目較多,且招聘護士的起點學歷為大專,而一級醫院近年來新招護士較少甚至難以招到新護士。

  (3)人才需求規格

  在當今醫患關係緊張的醫療背景下,隨著醫療、護理技術的不斷髮展,對護理人員素質提出更高要求,透過與行業專家的交流總結如下:

  知識規格:具備專業必需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掌握必要的基礎醫學知識和理論;掌握常用護理和各專科護理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瞭解護理理論與技術的新進展。

  能力規格:具備良好的溝通與協作能力;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規範完成常用護理技術操作和專科護理技術操作的能力;能進行常見病、多發病的病情觀察,應用護理程式對護理物件實施整體護理;具有對急危重症病人初步處理和配合搶救的能力;具有專科護理方向發展基礎。

  素質規格: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具有高度的敬業精神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具有公平競爭的意識和健康的身心素質。

  (4)醫院護理人才需求情況分析

  綜合上述調查結果,不難看出各級醫院對護理專業的人才需求量較大,特別是一級醫院床護比例不達標和護士崗位缺編的問題嚴重。但二、三級醫院招聘護士的起點學歷均為大專,尤其是三級醫院會逐漸增加本科、碩士學歷護士的招聘比例。這就造成中職護生的就業空間很小。有必要對護理教育佈局作出相應調整,大力發展五年制高職護理教育,以滿足目前各級醫院需要,保證護理工作質量,促進護理學科發展。

  2.中職護生及家長對五年制高職護理(“3+2”中高職分段培養)認知及需求

  選取湖北省襄陽市的襄陽市護士學校,南漳縣職業教育中心,谷城職教中心的20xx-2014級護理專業學生及家長為調研物件,各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學生問卷186份,回收率93%,回收家長問卷180份,回收率90%。

  (1)中職護生調研結果及分析

  近幾年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率較低,就業壓力較大。透過對中職護生的調查,60.22%的中職護生表示願意接受五年制高職護理(“3+2”中高職分段培養),並表明希望透過繼續學習提高學歷,爭取較好的就業機會。有調查顯示,中職生的內心學習期望並不低,其實他們渴望成才,渴盼有成就,有時只是學習目標不明確。少部分學生因對五年制高職護理教育認識不全面或厭學心理而處於拒絕或猶豫狀態。

  (2)中職護生家長調研結果及分析

  調查中80%的學生家長表示願意讓孩子接受五年制高職護理(“3+2”中高職分段培養)。因中職護生大多來自於農村或城市貧困家庭,父母學歷低,加之當前家庭中子女較少的現狀,父母望子成龍的願望強烈。且五年制高職護理不用參加高考就有“直升”大學拿專科文憑的機會,因而父母希望子女透過繼續學習,提升學歷,為就業創造更好的條件。

  綜合上述調研結果,在當前中職護生就業形勢異常嚴峻的環境下,無論是中職護生還是家長對五年制高職護理(“3+2”中高職分段培養)都有較高期望與需求。同時開設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是加快建設湖北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立和完善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舉措。

  三、關於開設五年制高職護理(“3+2”中高職分段培養)的思考與建議

  (一)做好培養目標的銜接

  為有效地做好“3+2”階段的銜接,分清階段目標至關重要。中、高職培養目標上,中職教育是培養中等技能型人才,高職培養的學生要具有高職業性和高層次性,突出“中高職一體、能力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因而應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機制和檢驗標準。

  (二)確保課程銜接

  課程銜接是實現中高職有效對接的核心和落腳點,應達到二者課程相對獨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和不重複浪費的一種有機結合的狀態。在護理專業課程結構銜接的設計上要貫徹和遵循“中職為基礎,高職為主導”的原則。

  課程內容的制定,首先根據崗位需求和學生髮展確定課程,制定從政府、行業、學校等多個角度,多層面參與的課程開發制度,其次組織中、高職院校一起編寫與職業資格標準相銜接的基於工作過程的五年制高職護理(“3+2”中高職分段培養)教材。

  教育教學的執行結合學生的專業經驗和認知發展規律。定期開展中職院校和高職院校教師教學研討會,統籌課程設定,合理統一安排各門課程教學計劃與內容。中、高職相同部分之間採取立體式聯通方式進行融合,即中職階段學習掌握的內容在高職階段以複習為主。高職階段考慮到學生已經具有臨床實踐經歷的特點,採取案例教學、小組討論等教學方式,解決中高職課程內容重疊、技能訓練重複的問題。

  (三)建立質量監控、評價體系

  成立中高職一體的教學督導,全面監控中職和高職階段的教學程序和教學質量管理。構建“334”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校企合作辦學理事會、衛生行業院校合作工作委員會、護理專業合作建設委員會三級指導,學院、醫學院、護理研究室三級管理,行業、企業、學校、學生四方監控與評價。

  參考文獻:

  [1]省教育廳關於印發《湖北省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管理辦法》的通知[EB/OL].(20xx-9-9)[20xx-10-11]

需求調研報告7

  摘要:本文在對我國食品行業調研的基礎上,對食品行業緊缺的工作崗位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旨在為高職院校食品專業學生的就業提供指導,解決學生就業和企業需求的供需矛盾。

  關鍵詞:食品行業;食品專業;人才需求

  1 前言

  “民以食為天”,食品和食品工業與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充足的食品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優質的食品是國民健康的保證,所以,食品工業是人類的生命工業,在世界經濟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食品工業自改革開放以來歷經坎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有了很大的發展,近年來,國家也已經將食品工業的發展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這為我國食品行業的發展開闢了光明的道路[1~2]。

  眾所周知,食品專業人才是推動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大力發展我國食品專業人才的培養關係到千萬國民的健康營養。而國家高等院校的食品專業正肩負著培育這種人才的重任,目前眾多職業院校的食品專業以培育高等應用型專業人才為目標,為企業培養出大批的一線操作技術人才,切實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鑑於此,本文對食品行業的緊缺工作崗位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旨在為高職院校食品專業學生的就業提供一定的指導作用。

  2 我國食品工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對於日常生活中的食品要求也越來越高,進而推動了我國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從表1可以看出,近10年食品工業的總產值一直保持增長趨勢,從1997年到20xx年食品工業總產值從5317億增長到24430億元。

  國內外經濟學家公認:在未來5~10年內,中國將是全球收入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期間至少有1億家庭(約有3億多人口)將進入年收入l萬美元以上的行列,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消費市場。由此看來,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空間非常大,食品專業技術人才市場的前景也是樂觀的。

  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專家的預測,今後食品工業發展的六大趨勢將是有機化、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專用化和國際化。中國食品工業企業必須振作精神,迎接新世紀的挑戰。同時,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也為我國食品專業技術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透過對我國食品工業現狀的分析與探討,能夠很好的把握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趨勢,促進我國食品工業更好地與國際接軌,加快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速度。

  3 我國食品工業從業人員情況及食品專業畢業生從業情況

  依據20xx年食品工業年鑑的資料,當年年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上的食品工業從業人員為200~300萬人,在全國的食品行業中隨機抽選20家企業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見表2、表3和表4。表2是20家大中型食品企業從業人員情況,從表2可以看出,目前企業的人員主要還是大中專及以下學歷,主要從事生產操作。表3是食品專業大中專畢業生在企業中的從業情況,大部分畢業生都從事一線生產操作。透過調查發現,目前食品專業就業不存在市場飽和問題。很多企業現在還緊缺高階管理人才及生產、銷售人才。表4是食品企業目前的人才需求情況,從表中可以看出,企業現在急需管理型人才,其次,則是生產操作及銷售人才。

  4 我國食品專業未來人才需求預測

  當前,我國的食品工業正朝著規模化、產業化、系列化、規範化的方向發展,透過進行調研發現,食品專業人才需求量大,特別是新形勢下人才需求的崗位型別發生了變化,其中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出現較大缺口,從事食品加工和生產的專業技術人員,除了需要掌握相應的現代食品貯藏、加工、管理、營銷等相關理論知識外,更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技能。這就要求培養食品類專業人才的院校必須加強實踐教學,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

  4.1 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急需大量的專業人才

  1996年完成的全國第三次工業普查顯示我國食品工業總產值在全國工業部門總產值中首次攀到了第一位,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從1997年至今,我國食品工業的產值始終在gdp總量中佔第一位,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企業對食品專業技術人才需求的持續增加。調查發現,企業所需的食品人才中生產操作人員、銷售人員的需求比較大,其中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出現較大缺口。食品企業的職位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生產操作工、銷售人員、食品檢驗工、食品製作工、食品包裝工、一線qc、基層管理人員、食品加工裝置操作工這幾個崗位。

  4.2 提高食品的營養與安全作用急需大量的專業人才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食物結構將迅速發生變化,這就要求現代食品加工行業必須改造傳統的食品生產方式,進行食品深加工、開發新產品,提高食品質量和減少營養損失,為人們提供大量經濟、安全、高質量的食品。

  因為食品安全問題關係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因此近年來食品安全受到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20xx年9月1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釋出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規定,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必須具有相應的食品生產加工專業技術人員,檢驗人員必須取得從事食品質量檢驗的資質,食品檢驗人員實行職(執)業資格管理制度。透過對業內有關人士的調查表明,目前我國食品安全人才缺口達80萬。因而,培養優秀的食品營養與安全方向的人才勢在必行,功在千秋[3~4]。

  5 對職業院校食品專業教學改革的意見及建議

  人才培養需要符合行業需求,要適合企業口味,學校在加強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同時,更加需要更多創造實踐、實習實踐的條件與機會[5]。

  5.1 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當今社會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學校應該以能力培養為本位,針對食品行業人才崗位的需求,以科目課程改革為基礎,對專業課程進行課程調整。根據現代食品企業需要生產操作工、食品銷售人員、食品檢測工、一線qc、基層管理人員、食品加工裝置操作工等實際,調整課程的設定,將《食品工藝》調整為《果蔬加工》、《糧油加工》、《釀造酒工藝》、《軟飲料工藝》和《乳品工藝》等工藝課程,同時增加了實驗、實訓、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5.2 實施“雙證制”教育

  為適應企業對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證的要求,將“雙證制”納入教學計劃,規定本專業學生必須取得至少一項職業資格證書方可畢業。實施校企合作,有效地提高學生職業素養、職業能力、實踐能力及就業能力和就業率。

  參考文獻

  [1] 黃衛萍,楊昌鵬,農志榮.食品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與培養探析[j].廣西輕工業,20xx(6):109~111

  [2] 張有林,蘇東華.食品科學的歷史、現狀及發展[j].食品工業科技,20xx(1):139~141

  [3] 任迪峰,王建中,張柏林,等.面向21世紀高等林業院校食品專業發展初探[j].中國林業教育,20xx(1):18~21

  [4] 張甦.高職食品專業技能的培養與企業需求結合模式的探索[j].科技資訊,20xx(30):236

  [5] 李文釗,阮美娟,陳野.對食品工學課程實踐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輕工教育,20xx(1):63~64

需求調研報告8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進步,計劃生育和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延長,人口老齡化問題變得日益嚴峻。本次調研,主要就人口老齡化及養老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和討論,以期為我國養老問題獻計獻策。調研範圍雖然僅限於我所工作在的石河子市東城區鳳凰嘉苑社群,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今我國的人口老齡化情況和老年人養老方式情況。報告將從整體和部分角度,社群和個體層次來全面分析鳳凰嘉苑社群人口老齡化及其養老方式情況。

  調研目的與意義

  當今社會,養老的主要問題包括老年人經濟供養,醫療健康,生活照料,精神撫慰以及權益保障等。進行此次調研,我們希望人們能對養老問題引起重視,關注身邊老人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讓老人感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溫暖,為老年人創造一個更好的養老環境,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

  調研物件分佈範圍及調查內容

  (一)、本次調研,主要集中在鳳凰嘉苑小區內,調研物件的主要以老年人為主,同時兼顧中年人,青年人的態度和認識,做到了調研的客觀性和實際性。採用隨機抽樣的方法,一共調查50名退休老年人。對老人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前講明這次調查的目的,然後對老年人進行現場調查,因考慮到老年人的一些特殊情況,調查問卷由調查人員按調查欄目逐條進行詢問並填寫。

  (二)、調查內容包括三部分:老年人的基本情況、老年人的生活現狀、老年人的養老方式。老年人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婚姻現狀、家庭關係、收入來源等。老年人的生活現狀主要調查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狀況、生活支出等方面。老年人的養老方式則包括跟家裡人的關係、生理或心理方面的需求。

  一、石河子市東城街道鳳凰嘉苑社群人口老齡化基本情況

  鳳凰嘉苑社群隸屬於開發區管委會東城街道,地處東城街道最南端,管轄區域:南北方向為鐵路線(不含鐵路林場機關)至北二路,東西方向為東六路至東四路,管轄面積3.83平方公里,社群所轄鳳凰嘉苑、天富康城小區、高中學區一中、二中、管服中心及第九中學。轄區總人口6900人,其中常住人口6816人,流動人口84人。其中,老年人口900多人,約佔轄區總人口的13.04%。社群環境幽靜,空氣清新,適合老年人居住。此外,社群交通便利,社群內大型超市,社群診所,老年人活動中心和居民健身場所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為老人便利生活提供了條件。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老年人的基本情況

  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老人的職業大多以工人、農民為主;二是56歲—65歲的老年人居多,大部分都已婚;三是大部分老年人生活來源都是自己的退休金跟自己勞動所得;四是大部分老年人家庭感情融洽。

  此外,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還顯示,老年人對社會各種服務方式的需求是較為廣泛的,但目前社會服務的普及程度還不高,服務宣傳還不夠到位,老年人對本地是否已設有這些服務方式並不瞭解。老年人閒暇在家,把時間花在看書閱報、看電視聽廣播、體育鍛煉和運動健身方面較為普遍,另外老年人在社群幫子女帶小孩的也較多。

  (二)老年人的生活現狀與分析

  1、老年人家庭具有養育多子女特徵;

  在所調查的老年人家庭中,無子女的為0,有1個子女的佔27%,有2個子女的佔31%,有3個及以上子女的佔42%。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家庭子女數平均為3—4個。

  2、多數家庭幸福和睦;

  本次調查顯示,有87%老人表示,子女對他們是尊重和關心的。其中有四成的老人認為子女對他們是非常尊重和關心的。有10%的家庭關係一般,只有3%的認為家庭關係不是很好約有六成的老人表示,女兒對他們的關係更細緻一些。

  3、身體和醫療狀況;

  在本次調查過程中,有接近四成的老人表示自己有需長期治療的慢性病,在常見疾病中,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排前三。只有不到兩成的老人每年的醫療機構進行全面體檢。每季度花在醫療上的費用,500以下佔73%,500—1000佔17%,1000以上的10%。大部分老人認為有病是常事,不必太在意,不想花冤枉錢。

  4 、老年服務基礎設施基本滿足老年人活動需求;

  調查顯示,老年人住所附近建有的各種活動場所,基本滿足了老年人的活動需求。有些老年人表示,社群的活動場所還不夠大,而且運動設施沒有大量的更新。

  5、老年人多數具有較高的生活自理能力;

  養老服務按功能可分為自理、半護理和全護理。能自理的老人一般日常生活行為完全自理,不需依賴他人護理;半護理的老人一般日常生活行為需依賴柺杖輪椅等輔助設施;全護理的老人一般日常生活行為需完全依賴他人。調查顯示,有88.12%的老年人能自理和身體健康能照顧家人,需要別人適當幫助的老人佔9.77%,完全需要別人照顧的僅佔2.11%。

  (三)老年人的養老方式

  國家的經濟實力、老年人的養老觀念、家庭結構、收入來源和身體狀況等都是決定老年人養老方式的重要因素。目前,老年人養老的形式不再單一,但基本仍以居家養老為主,養老院養老為輔助。在被調查者中,希望居家養老的佔79.0%;希望住養老院的佔20.0%;希望其它方式養老的佔1.0%。

  1、居家養老方式;

  (1)傳統家庭養老。老年人由其子女贍養、照顧,是我國傳統養老模式,老人幫助子女做家務、照顧孫輩,子女也方便照顧老人,有利老人身心健康。在被調查者中,與子女同住、一起生活的老年人佔75.5%。

  (2)單獨生活。由於住房條件、子女生活方式與老人不同、子女去外地工作生活等原因,年齡雖大,促使老人選擇了與子女分開居住這種養老生活方式,並且這種現象正漸漸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在被調查者中,與子女分開居住,自己或夫妻倆自己料理生活的佔14.5%。

  (3)請保姆照料。調查顯示,請家政保姆照料的僅佔2.0%。這種養老方式較少的原因是多數的老人是認為“養老金收入較低,保姆或護理人員費用較高,負擔不起”;另有一小部分老人是認為“找不到合適的護理人員”。

  2、機構養老方式;

  (1)收入來源也是影響和決定養老方式的重要原因。隨著年齡增大,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但老人多數仍然願意居家養老,而不願意去養老機構的原因是收入較低,養老機構服務收費還不適應老年人的承受能力。在調查的離退休老人中,居家不便而又不願機構養老的老人中有7.0%是因為養老費用較高,經濟條件窘迫、無力支付費用。

  (2)健康因素和不想給子女添麻煩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的健康狀況開始下降、自理能力減弱而選擇機構養老的佔9.5%,不想給子女添麻煩而選擇機構養老的佔12.0%。

需求調研報告9

  一、專業技術簡介

  法律文秘專業是按照教育部關於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檔案精神和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幹部學院“立足政法,服務社會”的辦學方針,充分體現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理念,實行理論與實踐並重,學歷教育為主兼顧職業證書教育,強調學生能力與素質養成的人才培養模式。為遼寧的經濟建設培養具有較高政治素質和職業能力、掌握一定法律知識的文秘專門人才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專業。該專業是20xx年遼寧省唯一申報成功的司法文秘類專業。並於20xx年按照教育部專業名稱改革要求更名為法律文秘專業。

  法律文秘專業作為我院首批申報成功的高職專業,自20xx年設立以來根據社會對法律文秘專業人才的素質能力要求和就業崗位(群)需求變化,不斷調整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最佳化專業內涵,並充分收集畢業生及用人單位對專業培養目標的資訊反饋,建立了畢業生跟蹤調查計劃。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先後4次組織相關教師修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課程模組作了重大調整,使之能夠充分適應飛速發展的經濟社會和不斷健全的法制社會對法律文秘專業人才的知識水平和素質能力要求。透過專業內部完善,使專業始終在學院專業招生、就業方面保持著較高水平。並於20xx年透過院級示範專業立項審批。

  二、人才需求調研報告

  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幹部學院成立於1948年,近60年裡為新中國的政法系統培養了大批的領導幹部,被譽為遼寧政法系統的“黃埔軍校”。學院的畢業生資源為本專業的設定及最佳化提供了大量翔實可信的人才需求資料,成為本專業找準定位、探索培養應用型人才規律的人脈基礎。

  據多次調研反饋,社會對文員特別是法律文員需求量巨大。形成對此類人員大量需求的原因在於:近年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城市化程序加快、對外經貿活動頻繁,客觀上造成了糾紛的增多;同時隨著我國法制程序的加快,人民的法律意識日益增強,各級法院、檢察院等司法機關和律師事務所等法律服務機構的業務量不斷增加,日常性事務和記錄性工作日益增多。以瀋陽市各基層人民法院為例,書記員基本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經公務員考試合格而錄用的正式書記員,這類人員屬於法院正式工作人員,約佔目前法院全部書記員的40%,工作滿一定年限且透過司法考試的可晉升為助理審判員;聘用制書記員約佔到書記員總數的60%,在聘用制書記員裡,多為職高或大專中文、計算機、法律等專業畢業生,多數沒有受過法律尤其是法律文書、司法筆錄、卷宗整理等專業訓練,不僅需要較長的時間適應工作,而且在製作筆錄、列印判決及送達簽收等方面出錯率較高。難以適應人民法院工作制度化、正規化、專業化和規範化的要求。同時,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制不斷健全,法制觀念深入人心,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等社會法律服務機構紛紛建立,能夠承擔一定接待、記錄、檔案管理工作的辦公室管理人員、律師(文字)助理等有較大的市場需求,應用型法律文秘實用人才供求矛盾突出。

  20xx年,學院結合自身辦學優勢,決定申辦法律文秘專業。同年,本專業完成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計劃的設計,成功獲得了教育管理部門的批准並正式開始招生。

  首屆法律文秘專業招生、教學、就業的良好效果促使我們堅定了辦好法律文秘專業的信心。在總結辦學經驗和跟蹤調研的基礎上,我們充分論證了法律文員工作所必需的素質能力,確定了以文秘工作技能作為核心技能、以法律知識作為理論鋪墊、以實際職業能力作為培養重點的人才培養模式,制定了法律文秘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使專業發展走上了健康有序的軌道。20xx年,本專業被列入學院院級示範專業建設計劃。

  社科系

需求調研報告10

  一、當前促進消費的潛力分析

  (一)主要收入分析

  就我縣農村來講,收入主要有經濟作物收入、外出打工收入兩大塊。單純靠農業收入(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民不到總數的一半。經濟作物發展起來的鎮(街道),農民收入主要是靠銷售蘋果、櫻桃、葡萄等經濟作物,經濟作物沒有發展起來的鎮(街道),農民收入主要靠在當地或外地企業打工工資。

  我縣是山區縣,也是農業大縣,農民在人口中佔比達到70%,增加農民收入是增加我縣居民消費能力的重要舉措。

  全面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還是增加農民從土地上的收入。就我縣來說種植經濟作物,經濟效益不錯,有部分農民依靠勤勞吃苦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但是從整個面上來說,農民整體收入不高。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我縣是山區縣,人均土地少;二是機械化程度低,農民生產效率低,經濟作物效益還好,種植糧食基本是虧本;三是土地流轉規模小,沒有規模化生產優勢。目前我縣種植小麥不到5000畝,在沒有發展經濟作物的鎮(街道),大批良田閒置或者荒廢。

  我縣是山區縣,透過近十幾年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農業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但是由於我縣人均耕地少,土地分散,種植農藝粗放,農業機械使用效率並不高,作用也僅僅是替代了原來的钁頭和鋤頭。

  土地流轉是改變土地分散的辦法,但是目前由於土地種植效率不高、農民固有觀念、流轉政策等因素影響,土地流轉規模並不大。

  以上情況都影響了農民收入,進而影響農民消費能力。

  (二)農業機械方面拉動消費的亮點

  目前來說,我縣農機購置補貼供需基本穩定,歷年上級農機部門下達的資金任務基本完成,拉動資金投入約在*****萬元/年,其中,20xx年剩餘補貼資金****萬元,應補未補的現象沒再出現。

  近兩年,農機方面一個新的消費拉動點主要出現在無人機的購買和使用上。

  從20xx年農機化統計年報上來看,我縣無人機保有量僅為***臺,自20xx年省裡印發《**省20xx-2020年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後,一年的時間,我縣無人機保有量已增至***臺,上漲幅度達到了***%,而且20xx年數字會繼續攀升。

  20xx年,已經先後有**家合作社、農機大戶來縣農機部門諮詢無人機購買及補貼事宜,其中,位於**街道**村的**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已購入益佳品牌YJNF―F16型號無人機***臺,價格**萬元/臺,根據“先購機、後補貼”的政策,預計可享受農機補貼***萬元/臺,補貼比例在40%,可節省資金**萬元,大大減輕了購買農業合作組織的經濟壓力。

  在我縣之所以會出現無人機購買積極性大漲的現象,除了國家出臺了補貼政策之外,還有一條重要原因,歸功於我縣對現代農業的扶持,2月份,縣政府印發了《關於印發**縣現代農業扶持辦法的通知》,裡面第五條明確規定了農用無人機飛防作業扶持條件及補助標準,即“新型經營主體引導植保無人機,在縣域內進行農作物飛防作業的,按照**元/畝次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助。”**縣此項無人機飛防作業扶持政策的出臺在全市、乃至全省尚屬首次。補貼的政策出臺實施將進一步推進全縣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工作,助力農藥零增長行動,使廣大農戶降低生產成本,減輕勞動強度。農用無人飛機植保飛防作業的實施將會為全縣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縣域林果增產、農業增收做出更大貢獻。

  為了確保我縣飛防作業的順利進行,我縣農機部門將專業合作社確定為我縣的無人機試點合作社,目前,已先後為***名社員***餘畝果園進行了飛防作業,為我縣規模化開展飛防作業積累了經驗,為推進山區飛防作業奠定了基礎。

  二、幾點意見和建議

  (一)無人機方面。一是增加無人機補貼額度。20xx年,上級農機部門對我縣無人機數量補貼上限為***臺,儘管有多家合作社或者農機大戶諮詢購機情況,但因補貼額度已經用完,購買意願大減。植保無人機的出現以其高質量、高效率、高環保的作業方式,得到許多農戶的青睞,但由於價格高,對農戶來說,購買成本過高,建議增加補貼額度。二是加大研發力度。隨著農業植保無人機的普及和應用,建議國家引導各大農藥生產廠家研發、出品與無人機植保結合的專用低毒低殘留低汙染藥劑,透過進行無人機飛防作業,降低農藥使用量,既能解決農藥企業未來的市場轉型問題,又能有效降低農作物農藥殘留和汙染。三是嚴肅行業標準。我國植保無人機產業已經起步,但是目前業內並無明確的行業標準,包括無人機自身技術、效能標準和植保標準等,這不僅使得無人機企業魚目混雜,同時也不利於政府出臺確切的支援和扶持政策,阻礙植保無人機作業的發展。

  (二)其他方面。一是增加農業補貼。增加農業補貼是增加農民收入、增加糧食產量、助力農村扶貧的重要舉措,整合農業專案資金,規範地增加農業補貼,是改變種植糧食不賺錢的有效途徑,也是增加農民收入,減少貧困人口的重要措施之一。二是繼續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制定計劃,完善政策,多管齊下,逐步增加土地流轉,建立以農業合作社為主體的農業服務組織,形成規模化經營,增加農業機械的使用率。流轉土地的農民也可以成為合作社的員工,可以透過在合作社打工獲得收入,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

需求調研報告11

  摘要:本文以社群居民的教育需求和教育參與為主題開展了調研。經過對社群居民教育需求現狀的分析,對社群居民教育參與行為選擇的調查,本文認為當前的社群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社群居民的學習觀念還不夠深;社群居民的社群教育意識還不夠強;社群居民參與教育培訓活動不普及。社群內各種群體層次上的差異,也是影響居民參與社群教育的重要原因。針對上述問題,就今後社群教育工作應如何開展,提出了社群教育應以教為學習者提供服務,以適應學習者特徵及其需求為教育培訓活動的目標和內容。社群教育一是要注意針對成人學習需求的特點;二是要引導教育需求,關注弱勢群體,提高社群教育參與率;三是要營造社群教育的良好環境;四是要有財政和政策的支撐,把終身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xx街道位於xx區的xx,是一個典型的老城廂。隨著舊區改造程序的加快,社群中居民的文化層次和文化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建設學習型社群,使社群教育工作的開展有針對性,讓居民的教育需求得到最大的滿足,我們對社群內居民開展了專項調查。調查方式包括問卷調查、座談調查、典型調查和個別訪談。以下是調研後的反饋結果和情況分析:

  一、調研結果及分析

  (一) 社群居民基本特點

  xx社群居民多元化的生活和教育背景,形成多元的教育需求。調查顯示:

  接受調查的社群居民中,以女性居多,女性佔xx%,男性佔xx%;年齡結構跨度較大,其中30歲以下xxx人、30-40歲xxx人、40-50歲xxx人、50-60歲xxx人、60歲以上xxx人;文化程度不同,,初中文化xxx人、高中文化xxx人,大專文化程度xxx人,大學極其以上文化程度xxx人。接受調查的社群居民的職業分佈:黨政機關幹部xx人、事業單位職工xxx人、企業經營者xx人、外資企業職工xx人、國營企業職工xxx人、民營企業職工xx人、個體工商業者xx人、自由職業者xx人,下待崗人員xxx人,其他xxx人。接受調查的社群居民的收入分佈:家庭年收入3萬以下xxx戶、3-3萬xxx戶、家庭年收入5-10萬xx戶、10-20萬xx戶,20萬以上x戶。每月學習費用支出50元以下xxx人、50-100元xxx人、100-200元xxx人、支出200-500元xx人、500-1000元xx人、1000元以上xx人。調查顯示:(1)社群居民的家庭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多相對穩定;(2)社群居民素質具有基礎性、潛在性、相對穩定性與可發展性,構成了居民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對社群居民的學習活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能動的作用。

  (二)社群居民教育需求現狀

  1、社群居民的學習觀念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在人的一生中接受各種形式的教育正在成為現代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改變生活的觀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大大轉變了傳統的教育觀和學習觀。調查顯示,社群居民中,普遍贊同“活到老、學到老”,認可“工作生活中需要知識和能力,所以要不斷學習”的觀點,選擇“實踐是學習,與人交流也是學習”、“所有人都能學習,但存在個體差異”的主張。只有少數人對學習的本質缺少正確、全面的理解,極少數的人固守“學習就是上學唸書,學書本知識”,“學習只是年輕人的事”這一觀念。

  社群居民對工作後的繼續學習提高的認同程度有所提升,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是社群居民參與市民學校的學習活動,主動、持續學習的內在動因和決定因素。社群居民比較普遍地認識了繼續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詢問“持續不斷的學習對自己有什麼意義”時,根據意義的重要程度排序,列在前3位的是

  排在第一位:可以更新知識,增長才幹,充實自己,使生活更有意義

  排在第二位:不學習就要落伍,會被社會淘汰

  排在第三位:提高個人修養,滿足個人興趣、愛好

  對於是否有繼續學習和提高的必要,在被訪者中認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佔xx%,其中前者佔xx%,後者佔xx%。x%的人認為無所謂,x%的人認為必要性不大或沒必要。文化程度越高的社群居民對終身學習、持續學習的的認同度越高。

  2、社群居民對子女的教育期望

  社群居民對子女文化程度的預期處於較高的水平。有xx%的希望自己的子女至少要大專畢業,其中,xx%的人希望自己的子女接受大學本科及以上的教育。本項調查顯示,被調查者的受教育程度與經濟收入成正比,與對孩子的受教育期望值也成正比。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學歷較低、經濟困難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呈放任態度,認為孩子讀不讀書無所謂。個別家庭想讓孩子早些工作,放棄繼續學習的機會。

  社群居民對子女教育關注的另一個偏向,就是家庭文化教育消費支出主要用於子女,有xx%的家庭主要用於子女,僅有xx%用於自己。

  3、社群居民的社群教育意識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群建設的地位日益突出,社群越來越成為社群居民工作、學習、生活以及休閒娛樂的重要場所。人們的社群教育理想體現出對社群教育價值的追求。經過幾年的廣泛宣傳,社群教育已經產生一定的影響力,人們的社群教育意識在不斷提升,但離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還存在一定差距。據調查統計,有90%以上的被調查居民知道社群教育,但真正參加社群教育的不足4%。

  社群居民對社群教育抱有多方面的期待,他們企盼“組織更多不同層次的志願者,參與社群教育”,渴望就近“開辦圖書館(閱覽室),設立少年、老年活動中心”,希望“社群內的教育文化設施向社會開放,方便居民學習、娛樂、健身”,其中最希望解決的問題是“擴大社群教育的受益面,加大資金的投入,使教育設施、活動場地更多一些”。

  社群居民不滿足於以往封閉的生活,希望主動參與社群交往和社群活動。選擇願意參加社群的公益活動的佔xx%,願意參加社群文化教育活動的佔xx%,願意增進鄰里之間的交往的佔xx%。願意為小區建設出謀劃策的佔xx%,

  4、社群居民的學習意願

  參與社群教育的目的多種多樣,性別、年齡、職業、教育程度以及經濟狀況等方面的差異都會影響個體教育需求。人們對提高自身知識水平的願望迫切,渴望透過學習,使自身的知識結構得到調節和最佳化,同時健康觀念在發生變化,珍視生命健康,重視生活質量,關注法律,成為社群居民學習取向和精神追求的主流。

  社群居民多元的教育需求中,青年人對知識和技能的需求願望強烈,調查顯示,社群中青年人主要青睞計算機、外語和科技,選擇前瞻性和實用性特點突出;中年人傾向於計算機、健康與衛生保健和外語;老年人主要選擇與老年人密切相關的安全、贍養、醫療保健、心理調適等休閒類課程科目,而且他們希望參加沒有壓力、較少功利性的學習活動。

  社群居民選擇社群教育的學習方式呈現分散而多元的趨勢,多數傾向於採用業餘的、短期培訓的、講座式的、遠端式的方式進行自主、選擇性學習。

  (三)社群居民教育參與行為的選擇

  1、看電視、讀書看報是社群居民最主要、最便捷的學習方式

  隨著我國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閒暇時間的增多,閒暇生活聚焦於學習是一種必然的選擇,社群居民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和學習時間的增多,為社群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調查顯示,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是社群居民與社會互動的主要中介,也是他們獲得資訊、愉悅性情、追求精神生活的重要渠道。

  本次調查將社群居民喜愛的餘暇活動分為8類,被調查者選擇前5位的排序為:第一,看電視;第二,閱讀書報;第三,體育健身;第四,與朋友交往;第五,文化活動。詢問家庭成員閒暇時間主要的學習活動,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佔xx%,在家閱讀報刊雜誌,獲取知識資訊的佔xx%。

  看電視、讀書看報作為社群居民最主要、最便捷的學習方式,其優勢,具有大眾性、普及性、靈活自主性。其侷限性在於,它以散居在家的“受傳型活動為主”,即以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等方式接受大眾傳媒學習活動為主,反映社群居民的教育活動比較單一,學習方式較為被動。

  2、社群居民上網學習、獲取資訊與年齡成反比,與文化程度成正比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計算機和網路迅速發展,網際網路進入社群和家庭,使人們實現了資訊上的平等和資源上的共享,對社群教育產生全方位的影響,成為社群教育和終身學習的重要途徑。積極利用網際網路,開展網路遠端教育,創設網路社群、網路圖書館,實現教育資源多元化,正在成為社群教育的重要載體和發展趨勢。

  網際網路是社群居民接觸較少的媒介,不會使用計算機,對網際網路陌生、文化程度和經濟條件的影響是最主要的因素。要使社群居民儘可能地與時代同步,需要透過社群資訊化水準的提升,提高社群居民參與資訊化的程度,向社群居民普及網路知識和計算機操作技術,增加適合社群居民的網路內容及資訊方式,使有條件的街道都能開展現代遠端教育,搭建起社群居民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平臺。

  上網學習,對於較快接受新事物、追趕潮流的青年人,吸引力更大。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有關“社群青年與網路關係”調研報告顯示:社群青年對資訊化服務需求中,位居榜首的是“網路學習”(xx%),列在2-5位的是:網上交流(xx%)、資訊瀏覽與釋出(xx%)、網上購物(xx%)、網上求職(xx%)。從中可以看出,網上學習和網上交流是社群青年需求方面的一個特點。

  本次調查顯示,社群居民上網學習、獲取資訊與年齡成反比,與文化程度成正比。在被調查的社群居民中,個人業餘時間選擇上網的僅佔x%,家庭成員上網學習知識、獲得資訊的佔x%。

  3、社群居民參與教育培訓活動不普及

  社群居民選擇閒暇時間的支配意向比較集中於媒體接觸,對於去社群接受“教育培訓”選擇率偏低,僅佔x%。

  調查表明:社群居民參與社群教育的廣度和深度相對比較低,參與者的廣泛性不夠,大多數是離退休人員,社群單位參與和在職人員參與率不高。這種狀況的形成主要是目前的社群教育缺乏吸引他們參與的師資和條件。

  社群居民參與社群各項活動的比率相對也比較低。在調查參加過社群教育中的哪些培訓活動時,參加居委會組織的文化娛樂和體育健身活動的佔xx%,參加市民學校學習的佔xx%,參加各類社會文化培訓班或講座的佔xx%,參加學歷教育、資格證書培訓的佔x%,參加社會力量辦學培訓的佔x%,參加其他活動專案的佔xx%。接受調查者的資料與社群實際居住人口的參與社群教育的比例有較大的出入,主要是接受調查者主要是一些社群活動的積極分子。

  4.影響社群居民參與學習的主要原因

  影響社群居民參與社群教育主要原因,排在首位的是“工作忙,生活負擔重,沒有精力”,主要集中於31-50歲的社群居民,他們中xx%是在職人員,xx%為臨時工。第二位的是“社群沒有開設所需的課程和培訓專案”,其中,xx%是在學人員,xx%是在職人員。第三位的是“年紀大,記憶力差,學習吃力”,xx%為離退休人員;在離退休人員中近三分之一的人怕參與社群教育會跟不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隨機調查的失業或下崗人員中,這部分人群是社群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經濟地位較低,並最容易失業、下崗,自身學歷偏低,技能結構單一、不能適應急劇變化的社會是。但這部分人群卻遊離與社群教育之外,不願參加市民學校的學習和接受終身教育的理念。

  二、思考與建議

  教育是為學習者服務的。學習者的特徵及其需求決定教育培訓活動的目標和內容,也應該成為改進教育教學活動的依據。

  1、要注意針對成人學習需求的特點

  社群教育的主體主要是成人,成人的學習意向產生於生活、職業的實際需要,學習目標和內容與職業需要同步發展,成人學習帶有鮮明的現實性和針對性。在確定社群教育課程目標時,需要綜合考慮社群居民個體需求、社會需求。因此,社群教育課程要多樣化,學歷的與非學歷的,功利性的與非功利性的、休閒性的與職業性的,基礎性的、提高性的與創造性的統籌兼顧,並形成特色,以適應不同群體、不同目的的需求。

  2、引導教育需求,關注弱勢群體,提高社群教育參與率

  主動參與是開展社群教育的一個基本條件。這裡主動參與既是指學習者參與教學活動,更是指透過學習,提高社群居民對社會以及社群的參與。要研究社群成人學習者的意願,研究透過什麼樣的教學媒體、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幫助學習者實現自己的目標,並把各種教育資源最佳化組合,互為補充地提供給學習者。

  在引導社群居民教育需求時,要幫助他們排除參與學習的各種障礙,包括學業素質障礙,心理準備障礙和支援體系的障礙等,提高社群居民的培訓參與率。

  社群弱勢群體的學習驅動力相對比較低,需要在組織策略、培訓內容、活動方式等方面體現出“教育關懷”。要深入調查和分析弱勢群體的狀況及其分佈,掌握弱勢群體對社群教育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各種補償性、提高性的教育培訓,著力開發各種靈活的培訓課程,實施選單式培訓,以多種途徑滿足需求。同時要認真研究有關的政策。比如學習成果的評估和認定,就業指導,救助性措施等。

  3、營造社群教育的良好環境

  營造社群教育的良好環境,就是要創造一個充滿學習氛圍和學習機會的環境,以滿足社群成員的學習需求,其目標就是構建學習型的社群。

  要強調整個社會的參與,即社會各個部門、單位、組織及社會方方面面均應為終身學習提供服務,充分發掘社會各方面的.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教育手段,形成終身學習的網路。終身學習、多元化學習要求的內涵是“全”,它是透過網路來實現的,透過技術和組織的網路來實現。社群教育資源的整合,也需要透過協調、引導、最佳化來實現。

  4、財政和政策的支撐,把終身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目前xx要建設學習型城市,終身教育的理念在廣大市民中正逐步形成,終身教育的工作主體是社群市民學校,但是終身教育並沒有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使得社群市民學校在經費、師資、設施上與廣大市民的需求不相適應。在師資方面;市民學校的教師基本上是一些中學教師和社會自願者,他們精神可嘉但是缺乏市民學校教育的經驗。往往教學都感到很累,沒有一支專業的市民學校師資隊伍。設施方面,市民學校辦學場所主要利用中學的教學場所,在時間和功能上存在著不便和矛盾。市民學校的學員是以55-70歲的老年人為主體,他們普遍反映,雙休日是三代人團聚的時間,也是最繁忙的時間。隨著上海經濟的增長,普教經費也在同步增長,但學生在減少;而社群市民學校潛在學生的增加,則不能得到相應的投入的增長。因此,希望能把市民的終身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以便在經費、師資、設施上得到更好的保證。

需求調研報告12

  一、調研目的和方式

  調研目的:為了更好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最佳化專業建設,使本專業培養目標更加貼近社會生產實際,我係進行了酒店及與酒店相關行業的人才需求調研活動。提供調研,可以及時地瞭解社會、行業以及企業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的變化趨勢,進而掌握市場需求資訊,並以此為據調整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設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最佳化專業建設方案,使本專業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和市場的需求,培養出具有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調研物件:酒店行業、與酒店相關行業、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各類招聘會。

  調研的方式: 面對不同的調研物件,採用不同的調研方式,具體有:訪談、座談、走訪、問卷、實地觀察、文獻檢索、網站查閱等。

  二、本專業人才需求調研結果整理分析

  (一)企業調研:主要透過訪談、座談、問卷等方式進行,結果整理分析如下:

  1.經調查,酒店企業對前廳服務員、客房服務員、餐飲服務員、康樂服務員及其他崗位服務員的需求量彙總如下(圖2.1.1):

  圖2.1.1 酒店企業酒店人才的需求量

  由上圖可得出以下結果:

  (1)酒店企業目前對客房服務員、餐飲服務員、康樂服務員的需求量相對前廳服務員和其他人員來說較大。這是因為酒店企業的客房、餐飲及康樂這些部門的業務量大且繁重,需要大量的人力。

  (2)在需求量較大的客房服務員、餐飲服務員和康樂服務員中,餐飲和客房的需求基本相同,康樂較少。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兩種:一者,酒店的營業和利潤重心通常在客房及餐飲,康樂相對較少,而且享受康樂服務的賓客也較少;二者,雖然客房、餐飲和康樂在社會上都有大量單體營業情況,但相較而言,康樂的容量與數量之比較大。

  (3)前廳服務員的需求量較少,這是因為前廳服務員作為酒店的門臉員工,酒店對其流動性和職位空缺時刻有嚴格地控制,所以若不是酒店有大的的業務調整或擴張,通常時間上其需求是飽和的。

  (4)除了前廳、客房、餐飲、康樂四類的服務員需求外,其他類崗位需求很少。酒店裡常需要招聘的主要就是這四類員工,其他如工程、保安等人員需求量的彈性較大,而且這

  些崗位通常和酒店服務專業相關性不大。

  綜合以上可知,酒店企業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前廳、客房、餐飲與康樂,其中又以客房、餐飲、康樂為多。這些崗位和酒店服務與管理的相關性都很大。

  2.調查結果發現用人單位對以上各項崗位的具體任務、職業素質和能力要求(共有的)如下(表2.1.1):

  表2.1.1 崗位任務、素質和能力調查彙總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酒店企業對每種崗位服務員的職業要求都作了詳細的描述,並且其中對素質要求都提到語言能力、品質、服務意識、職業道德和崗位技能等,可以分析出目前酒店專業人才應具有:

  (1)基本技能:計算機應用、英語聽說讀能力等。

  (2)專業技能:在掌握基本應用能力的基礎上,學生能熟練掌握酒店各項對客服務技能的,常參照畢業生所取得的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資格。

  (3)專業拓展能力: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尤其是管理能力、酒店專業外但相關的知識(如旅遊)能力。

  (4)具有良好的酒店服務意識與職業道德。針對調研過程中發現的學生流動性大的問題,更應該重視培養腳踏實地、能說、能寫、能講、能協調、能做人的具有較高職業道德的技術型和實用型人才。

  (二)畢業生調研:主要透過訪談和問卷的方式對本專業畢業生就課程設定、實習實訓、就業定位、專業建設和發展四方面進行調研。經分析整理結果如下:

  1.畢業生對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設定的意見:

  (1)課程設定儘量全面,應該由更專業的教師講授;

  (2)增加外語類課程,如英語、日語、韓語等,可以請一些外教;在語言教學上,應側重於培養學生的外語表達能力;

  (3)課程內容應豐富化,課程安排應更均衡,課程講授應注重實踐性;

  (4)希望豐富和加強客房和餐飲的實訓課程、計算機課程;

  (5)財務和營銷開設的意義對實際人才需求而言較小。

  2.畢業生對酒店管理專業的實習實訓的意見:

  (1)在選定實習單位時希望再多照顧一下學生將來的人生規劃,做出更人性化的計劃;

  (2)實習實訓時老師可從旁指導或參與其中,多聽聽學生的意見;

  (3)實訓內容應豐富化,最好能夠輪崗;

  (4)希望有更多的實習選擇,如國際大型連鎖酒店、度假村、豪華遊輪等。

  3.畢業生對酒店管理專業的就業定位的意見:

  (1)對該專業的就業定位認識不一,有的認為本專業目前定位在酒店基層服務人員,比較明確;還有的認為定位較窄,有一定的侷限性;

  (2)中國發達及各大一線城市有利於酒店服務人員的發展。

  4.畢業生對酒店管理專業的建設和發展的意見:

  (1)多開始外語類課程,專業課程的實踐性還得加強;

  (2)提升院系的教學管理,讓學生學到更多更專業的知識才。

  (三)招聘會調研:這項調研主要採用的是觀察法。

  經過走訪多個招聘會現場,透過觀察,發現招聘會中與本專業相關的崗位招聘席位所佔比例較其他專業大,說明目前酒店店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仍然很大。在此類招聘中,對需求人才的學歷、職業資格等的要求呈現出一定的特點:

  1.學歷要求:如圖2.3.1,招聘單位所需人才中,研究生佔6%,中職16%,而本科或高職高專高達77%,其餘的1%沒有特殊要求。由此可明顯地知道,目前酒店管理專業本科或高職高專學歷的畢業生是酒店行業絕對的人才需求大軍。故此可知本專業的就業前景良好。

  2.職業資格的要求:各崗位都針對崗位的差別分別提出相應的職業資格證。如前廳服務員要求具有應聘者國家高階前廳服務員資格證,客房部服務員要求求職者具有國家高階客房服務員資格證書,餐飲部服務員要求求職者具有國家高階餐飲服務員資格證書等。

  圖2.3.1 招聘會中人才結構圖

  3.其他要求:此方面提到較多的是良好的身體素質、正確的服務意識、高尚的職業道德,以及吃苦耐勞精神。

需求調研報告13

  為進一步瞭解服裝行業的發展現狀、相關企業的用人需求,把握服裝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辦好我校服裝製作與營銷專業,我們特就全國服裝行業及本專業人才需求和培養目標做了大量調查。

  一、專業行業背景

  服裝行業在我國國民經濟和出口貿易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出口1440億美元,同比增長25.2%,佔全國貨物貿易出口量的14.9%;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累計1712億美元,佔我國出口貿易總額的15.4%,繼續穩居我國各行業出口創匯之首,出口總額也高居世界首位。

  加入wto後,我國逐步成為“世界製造中心”。為增強世界競爭力,服裝行業已廣泛使用先進的服裝技術。隨著服裝行業新裝置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服裝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雖然目前服裝行業深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行業發展和出口均出現萎縮,大批行業從業人員失業,但是技術工人和技術含量較高的崗位的人才需求仍相當旺盛,培養服裝設計與工藝方面的人才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前景。我國的服裝產業正處於重大的行業升級和產業地域調整的關鍵時期,從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向經濟相對落後的中西部地區轉移。懂設計、精製作、會管理、善營銷的一專多能的職校畢業生仍大有用武之地。

  二、專業技術工作的需求

  調查表明,近年來,隨著私營、民營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升級改造,經濟結構調整及大規模的行業轉移,大量新工藝、新材料、新裝置投入使用。為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產品質量,服裝裝置和技術升級已是大勢所趨,服裝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將會更多。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面向的崗位主要有服裝設計、服裝加工、服裝結構製圖、結構設計、質檢、服裝紙樣推檔、服裝企業管理、營銷等崗位或工種,而由中專層次學歷人才擔任的服裝車縫、排料制板、裁剪、整燙、質檢、裝置的維護與保養等崗位需求量最大。

  三、用人市場的需求

  目前我國服裝設計與工藝水平同歐美等世界先進國家的水平還有著很大差距,有影響力的服裝設計師和工藝師還不到總就業人數的3%,其比例僅為發達工業國家的十分之一。現有的很多服裝機器裝置未能充分利用,服裝專業人才的匱乏是主要原因之一。據有關部門統計,廣東近年在服裝設計與工藝行業短缺技能型人才達40萬人,迫切需要大量從產品設計到產品製作加工的各個環節各個層次的技術人才,尤其是中專層次的一線機器操作技能型人才。

  四、根據企業對技能型人才需求確定就業崗位

  根據就業市場的需求,專業工作崗位目標定位為:

  ①服裝製衣工

  ②服裝打板師

  ③裁剪師

  ④樣衣製作師

  ⑤跟單員

  ⑥質檢員

  ⑦成本核算員

  ⑧基層管理人員

  ⑨其他相關專業崗位。

  培養能從事現代服裝設計、生產和經營的中級實用型技能型人才。

  根據就業崗位的要求,將各崗位所需知識、能力和素質進行分解,確定本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如下:

  ①良好的人際交流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客戶服務意識。

  ②良好的質量和效益意識及產品檢測評估能力。

  ③運用服裝設計與工藝的基礎知識,合理選取服裝裝置、服裝加工的相關要素的能力。

  ④瞭解服裝裝置、服裝技術的發展方向,具備繼續學習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

  ⑤cad繪圖(設計、製圖、造型、自動程式設計),初、中級服裝設計定製工,服裝製作工,服裝裝置操作(平縫機、包縫機、鎖眼釘釦機、整燙機)等技能。

  ⑥編制服裝加工工藝檔案。

  ⑦識讀服裝檔案技能。

  ⑧安全用電知識和服裝裝置維護技能。

  ⑨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

需求調研報告14

  國內手機市場愈發愈熱,中國大陸市場是每個廠商必爭的一塊肥肉,品牌眾多。華為、一加手機、魅族、中興、小米、oppo等等....對於國內消費者來說,每個人手機需求各有不同,購買傾向比如:外觀、配置、價格、品牌認知度、線下服務售後保障、購機福利等等.... 消費者對手機有哪些需求呢? 消費者對外觀的需求

  1、無邊框:無邊框手機顯示屏的左右兩側已看不到黑邊,螢幕看上去是懸浮於機身之上的,產品整體幾乎達到了無邊框的效果,這將給使用者帶來更加驚豔的視覺效果,反之,大黑邊邊框使人看起來極不舒服,視覺效果達不到更好的效果。

  消費者對配置的需求

  2、配置:如今各大廠家拼配置,以小米,魅族為例,執行記憶體達到誇張的4RAM。安卓生態系統頻繁更新,如今已經到Android7.0,處理器以高通為例,高通驍龍820是目前手機行業最強的處理器之一,手機外屏普遍採用康寧大猩猩玻璃,內屏解析度目前達到2k影院級的解析度。消費者對處理器,UI設計,執行記憶體,解析度,以及搭載的功能(nfc、ATM支付2k螢幕等等)

  消費者對價格的需求

  3、價格:價格是很多人的考慮原因,每個人的承受範圍能力不一,舉例:魅族MAX定價2499、華為mate系列定價3699、小米定價20xx出頭。當然手機也有高中低端,自然而言價格偏差,配置偏差。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使用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手機。

  消費者對品牌的需求

  4、品牌認知度;眾所周知國產廠商,當屬華為最大牌,世界五百強第129位,以 通訊行業起家,國內大部分基站屬於華為,(還有一些是中興的),一家手機品牌認知度高自然而然購買機率大,小米主打便宜高配,這兩年看來已經不管用,小米缺乏創新,除了MIUI實在拿不出什麼來抗衡,魅族品牌在年輕消費者中認知度頗高,但是這兩年缺乏資金導致停滯。所以說,一家廠商的品牌度好,自然而然消費者願意信任你,購買你的產品。

  5、消費者對線下服務售後的需求

  現在各大廠商推出一個意外碎屏險吸引消費者,在一線二線城市大力建設線下體驗店、售後服務。讓大家有更好的體驗和良好的售後保障。

  國人最注重的國產手機有自己的特色,各大廠家需要創新,嘗試自己做自己的系統,提高使用者體驗,創造國人使用手機的體驗標準,切勿以硬體和假的“黑科技”忽悠勞苦大眾。

需求調研報告15

  一、課題的來源及意義

  國家經貿委等六部委發出了《關於發展現代物流的若干意見》,檔案指出:我國的物流基礎設施近年來雖有較大改善,但仍不能適應現代物流發展的需要。繼續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儘快形成配套的綜合運輸網路、完善的倉儲配送設施、先進的資訊網路平臺等,為現代物流發展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條件。應重視對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特別要加強對中心城市、交通樞紐、物資集散和口岸地區大型物流基礎設施的統籌規劃。另外,發展配送中心對我國具有重要意義。

  發展配送中心是流通體制改革的突破口,是促進流通領域實現“兩個轉變”的重要途徑,建立高效低耗、通暢可調控的配送體系,正是構築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商品流通體系的內在要求和必然產物。

  透過發展配送中心,加快流通產業的現代化程序,可以帶動一大批相關企業,促進工業專案的開發,促進國家資源的開發,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擴大各方面的社會就業;同時也為大量閒置裝置設施投人生產提供了市場需求。

  當前,物資企業要想盡快擺脫困境,唯一的途徑就採取國際通行的流通方式,積極發展配送中心。透過發展配送中心,改善企業的執行機制、組織化程度、營銷方式,使企業在社會化的專業服務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二、國內外配送中心發展情況

  (一) 國外配送中心發展情況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多功能、高層次、集散功能強、輻射範圍廣的綜合區域物流配送中心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各級物流園區是物流配送中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說物流園區是整個物流配送中心的縮影,也是整個地區物流活動的心臟。在發達國家的物流發展史中,日本、德國是物流園區發展較快的國家,出現了像不來梅、東京等物流園區典範。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兩個國家的物流園區的發展與經驗。

  日本是最早提出和發展物流園區(又稱物流團地)的國家,1965年至今已在全國22個城市中建成了20多個大規模的物流園區,同時也形成了多個物流配送中心。在日本的東京、阪神和京都三大經濟圈中,其物流總量佔日本全國物流量的比重長期保持在44% 以上,其中東京為疏解市區的交通壓力,由政府組織在城市外環路旁規劃建設了4個以公路運輸為主的物流園區,形成了這個經濟發展地帶中的一個最重要的物流配送中心。各級物流園區及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不僅對日本經濟發揮了支援作用,使日本能夠充當東亞經濟的生產總值中樞,還優化了該地區的物流結構,繁榮和完善了市場體系,提高城市經濟檔次,並帶動運輸業的發展,提供新的就業機會,增加稅收。

  在歐洲物流園區的發展只有十幾年,但是卻極大促進了該地區物流業的發展,而德國物流園區的發展尤其具有代表性。

  德國政府從1980年開始建設物流園區,規劃到20xx年在全國建立30-40個物流園區,如今己有20多個投入使用,其中不來梅港口物流配送中心佔200萬平方米,也是德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物流園區和物流配送中心。根據國外有關資料,1998年德國物流市場總值近400億美元,佔全歐洲物流市場總值的28% 。在1999年度的歐洲大物流服務供應商排名中,德國佔近半數。

  德國物流園區的發展具有典型的歐洲特色,即較為注重物流運作組織與管理的合理性與先進性,重視物流服務企業與接受服務的目標企業之間的戰略伙伴關係,同時較為注重系統效率。德國物流園區建設由聯邦政府統一規劃,由州政府負責按規劃進行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建設,物流園區的場地向物流企業出租,承租企業根據自己的業務需要建設相應的庫、場,配置相關的設施裝置。德國政府將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與交通幹線、主樞紐規劃建設等統籌考慮,在廣泛調查生產力佈局、物流現狀的基礎上,根據各種運輸方式銜接的可能,在全國範圍內規劃物流園區的空間佈局、用地規模與未來發展。和日本一樣,德國物流園區內的物流企業的現代化發展也得到了很大的重視,各種資訊化、自動化、電子化的設施和技術以及現代化的管理模式的應用和推廣在促進物流企業發展的同時也進一步推動和加強了物流園區的主導地位。

  (二)國內配送中心發展情況

  長期以來,由於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物流社會化程度低,物流管理體制混亂,機構多元化, 導致社會化大生產、專業化流通的集約化經營優勢難以發揮,規模經營、規模效益難以實現,設施利用率低,佈局不合理,重複建設,資金浪費嚴重。由於利益衝突及資訊不通暢等原因,造成餘缺物資不能及時調配,大量物資滯留在流通領域,造成資金沉澱,發生大量庫存費用。另外,我國物流企業與物流組織的總體水平低,裝置陳舊,損失率大、效率低,運輸能力嚴重不足,形成了“瓶頸”,制約了物流的發展,物流配送明顯滯後。商流與物流分割,嚴重影響了商品經營和規模效益。實踐證明,市場經濟需要更高程度的組織化、規模化和系統化,迫切需要儘快加強建設具有資訊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發展資訊化、現代化、社會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是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流通體系的重要內容。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要借鑑發達國家的經驗和利用現代化的設施,但目前還不可能達到發達國家物流配送中心的現代化程度,只能從國情、地區情況、企業情況出發,發展有中國特色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隨著電子商務的日益普及,中國的物流配送業一定會按照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方向發展。

  根據調查結果,我國現有的物流供給能力略大於我國目前的物流需求水平。該調查同時表明,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國的3PL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物流企業的規模可以透過多種指標來衡量,最簡單的就是透過物流企業的人員數目來比較。我國3PL企業平均員工數量由20xx年的248人上升到20xx年的395人,平均企業規模擴大了147人。對3PL的認可程度集中體現在3PL的使用比例上。將物流服務全部委託給3PL的工業企業比例由20xx年的16%上升到20xx年的37%,上升了21個百分比。我國3PL企業的數量正逐年增長。進入我國的著名外資3PL有UPS、DHL等,而國內的一些物資、商儲企業紛紛表示要全面進軍物流業。

  三、本課題的研究目標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根據國內外配送中心的發展現狀進行對比後,找出制約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具體差距,分析產生差距的具體原因以及制約我國配送中心物流發展的各種因素,進而提出促進我國配送中心發展的策略及思路。

  四、研究內容

  本課題要從物流的相關理論出發,論述現代物流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指出配送中心的相關內涵,分析配送中心產生的理論基礎,提出配送中心運作的要點,對配送中心基本型別進行劃分並且闡述。透過對配送中心發展現狀的分析,要揭示我國配送中心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和需要學習的經驗,探討我國配送中心發展的根本和成功的關鍵點,再對配送中心的經營戰略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發展策略。

  本課題中會試著對我國發展配送中心過程中所遇到的障礙進行盤點,分析我國配送中心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如物流觀念比較落後、物流人才缺乏、物流增值服務薄弱、資訊化標準化水平低等,並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我國配送中心發展中問題的對策,如實行集約化經營,發展戰略同盟關係,實施人才戰略等對策,以促進我國配送中心健康、快速地發展。

  五、研究方法與研究手段

  (一)文獻法

  文獻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透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瞭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就是蒐集、鑑別、整理文獻,並透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課題的科學認識。從收集到的大量文獻中攝取有用的資訊資料,對所獲資料做一番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分類編排加工。幫助瞭解課題的意義和地位,瞭解此前別人已做了哪些工作,達到了什麼水平,從別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中獲得啟示,幫助自己開展研究,併為自己的觀點和認識提供論據和支援,或者根據已被公認是正確的結論修正自己的認識。

  (二)比較研究法

  比較研究法就是對物與物之間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似性或相異程度的研究與判斷的方法,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有聯絡的事物進行考察,尋找其異同,探求普遍規律與特殊規律的方法。

  本報告是把國內外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情況比較,對比其異同,以把握課題,探索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方向。吸取國外先進管理經驗,並提出改進意見。

  (三)調研分析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由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蒐集有關研究物件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所調查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瞭解,並對調查蒐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本課題利用網上資源,對某些省市及企業的第三方物流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從中瞭解他們的實際情況,並將結果進行系統的分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