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調研報告合集15篇

需求調研報告合集15篇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需求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需求調研報告1

  為總結第三輪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培訓,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根據省教育廳《關於組織開展“十二五”中小學教師培訓需求調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們於近期組織了我縣“十二五”中小學教師培訓需求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我們根據省廳調研檔案要求,組織專人分別深入縣城區、圩區和山區的中小學(幼兒園),採取分割槽、分層抽樣方法,對從幼兒園到高中的不同參訓物件開展培訓需求調研。調研期間共組織召開座談會3場,××區、××區部分學校教師和全縣部分中小學校長、業務指導人員座談會各一場,參加座談人員48人;發放調研問卷106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其中:高中25份、初中24份、小學37份、幼兒園11份、培訓者3份。

  在提交問卷的100名培訓物件中,教齡在15年以上的有84人,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參加了我省組織的前三輪繼續教育,對繼續教育工作的沿革發展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他們的態度和建議有利於對培訓工作的全面審視和規劃;縣城學校教師48名,鄉鎮學校教師52名,校級以上骨幹教師47名,普通教師53名,兩種不同地區、不同身份的培訓物件人數基本持平,中層以上幹部、校長21人,普通教師79人,他們的意見應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適性。

  二、對調研問卷的資料分析

  (一)對08年至今的培訓評價

  在對08年開展至今的第三輪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總體評價中,有61人選擇的是“滿意”或“比較滿意”,32人認為“一般”,說明大家對過去一輪的培訓是基本認可的,但培訓的滿意度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在培訓內容上,老師們覺得對自己最有幫助的是“上好課”專題的學習,佔49%;其次是 “評好課”專題,佔21%;再次是“備好課”和“育好人”專題,各佔17%;“命好題”專題僅有佔2%的人選擇。由此可見,老師們對那些與課堂教學直接關聯的,對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意義的,操作性相對較強的培訓內容較為感興趣,同時,對未能開展的“育好人”專題仍抱有一定的期待。

  在培訓模式上,認為效果最好的培訓模式選項中,“以遠端為依託,整合集中和校本的混合學習模式”以微弱優勢排在首位,佔24票,“集中培訓”和“集中與校本結合”的模式分別以21票和20票緊隨其後,“遠端與校本結合”、“校本培訓”分別為14票和12票,“遠端培訓”僅為8票。大家對不同培訓模式認識的分化,說明目前尚無一種模式能夠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各種模式的優點和不足同樣是突出的。從排在前三位的情況來看,集中、校本、遠端相結合可能大家認為更有利於各種模式的揚長避短, 因而大家更樂於接受。

  在培訓的方式上,大家認為最有效的是“名師帶教”和“觀摩考察”,分別佔36%和35%,“案例研討”佔19%,選擇“經驗交流”、“專題講座”、“自主研修”方式的均不到10%。無獨有偶,培訓方式與培訓內容相似,相對集中在實踐性、指導性、可操作性較強的幾種方式上,老師們需要更多的是面對面的直接指導和借鑑。

  (二)對新一輪全員培訓的需求

  在培訓時間安排上,有70%的人希望在“學期中”組織培訓,26%的人願意在“暑假”接受培訓,願意在“雙休日”和“寒假”接受培訓的僅各佔1%。這樣的資料說明老師們一方面工作負擔和家庭負擔較重,僅有的休息時間(尤其是雙休日)需要休息調整或用來處理個人的一些事務,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老師們的自我權利意識增強,國家法定的節假日,他們希望能夠得到充分享受。

  在最需要的培訓內容方面,“教育實踐與教學新技能”以52%的得票位列各項之首,“專業發展與教科研能力”以26%居其次,“教育理論與學科新知識”得票數佔18%,“教育政策與法規”和“職業道德與素養”僅佔4%。與前述有關資料相一致,老師們還是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實踐、教學技能”等課堂教學實踐、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訓,對“專業發展與教科研能力”、“教育理論與學科新知識”等涉及個人專業發展的理論、知識和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

  在最希望的培訓教師方面,“名師”、“教授和專家”、“骨幹教師”分別以38、25、19票位列前三,“優秀教研員”和“進修學校教師”分別以11、7票居後。說明一方面老師們希望得到既有豐富教學實踐經驗又能將實踐上升到一定理論高度的“名師、專家和骨幹教師”的培訓引領,另一方面,“教研員”和“教師進修學校教師”的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

  在培訓的考核方式上,大家最認可的選擇從高到低的順序依次為: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29票;實踐觀察與測評22票;作業練習20票;實踐技能測試10票;統一筆試9票;競賽評比4票。說明大家在接受“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這個大的考評原則的同時,對注重實踐的“實測評價”方式也較為認可,透過提交“作業練習”的方式進行考評也能部分接受。

  三、座談會的情況綜述

  在召開不同地區、不同層面人員參加的座談會中,我們把調研問卷所列的“參加培訓的最大困難,教師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對新一輪教師培訓的期待”等議題作為座談的主要內容,以期達到總結反思過去的培訓工作,瞭解今後培訓需求的目的。透過座談,我們發現:

  老師們參加培訓的困難主要集中在如下兩個方面:

  困難之一是工學矛盾。我縣中小學大多分佈在農村山區,儘管學校規模小,班額小,但班級個數並不少,因此這些學校的教師教學負擔仍很重,全天包班的現象很普遍,正常教學日全在課堂,基本無暇參加培訓,即便是校本培訓組織交流研討,也必須在放學後開展。農村教師大多在居家所在地附近學校工作,放學後或雙休日有一定的家務瑣事,因此很難或不願再抽出時間投入培訓。

  困難之二是老年教師現狀。由於近十年間,新進教師較少,中小學(尤其是農村地區)教師老年化(50歲以上)現象較為普遍,這部分老師因視力、記憶力減退和精力不濟,參加學習,尤其是理論性較強或操作上有特殊要求(如遠端培訓)的培訓,他們感覺困難較大。

  培訓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五大方面:

  一是認識的問題。這裡既有領導重視的問題,也有教師認識上的問題。領導重視不夠,對培訓工作缺乏強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勵機制,造成教師參訓主動性不夠。教師認識不到位,形成了對培訓應付了事的現象。

  二是內容的問題。過去培訓內容的確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確定的,教師們主要是被動接受。第三輪培訓儘管增加了調研和問題反饋環節,但是重理論輕實踐的成分還是很大,培訓的內容往往與教師的需求還是兩張皮,培訓的針對性還不強,對實踐的指導還不夠。

  三是方式的問題。過去的培訓主要是集中培訓、校本培訓、遠端培訓。集中培訓主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組織開展,一人講,數百人(甚至上千人)聽,方式單一,受訓者被動接受,效果不好。校本培訓由於缺乏有效的互助和真正的專業引領,沒有落到實處,往往變成了枯燥的讀書和填寫報告冊,校本流於形式,成為教師的負擔。遠端培訓由於缺乏有效的監控,以及在農村學校還受到條件制約等因素的影響,實際效果也大打折扣。

  四是成果轉化的問題。各種培訓的訓後跟進不到位,形成了培訓結束,就畫上了“圓滿”句號的現象,使得有限的培訓成果失去了及時轉化為自己或指導他人實踐的最佳時機,訓了就“訓了”。

  五是培訓者的問題。大多數培訓的培訓者主要由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教師和縣教研室的教研員擔任,他們在理論上和實踐方面都難以稱得上是最優秀的,且長期往復承擔培訓任務,難以讓參訓教師信服,產生排斥心理。

  老師們對新一輪培訓的期待主要有:

  一是希望加強培訓工作的組織管理,建立健全教師培訓工作的激勵獎懲制度,進一步調動教師參訓的積極性,讓老師們在參加培訓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精神鼓勵和實惠;

  二是希望培訓的內容緊密聯絡當前的課堂教學,理論的學習要易於內化為實踐,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於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又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是希望進一步豐富培訓形式,讓老師們自己選擇符合自己實際的培訓方式,大多教師非常希望到名校觀摩學習,得到名師的指導和培訓,有條件的教師也很歡迎遠端培訓。

  四是希望能夠根據不同的物件採取不同的培訓方式和要求,開展分層、分類培訓。如老年教師的特殊要求,幼兒園、音體美等教師的特殊要求等,不能大一統、大呼隆。

  五是希望加強培訓者隊伍建設,組建名師講學團,開展巡迴教學指導,同時要加強縣、鄉、校三級培訓指導網路建設,加大對學校層面業務指導人員的培訓力度,因為他們是校本培訓的最基層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他們是校本培訓能否落到實處的關鍵。

  六是希望加強縣級教師培訓遠端支援服務平臺建設,為教師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展示的平臺,促進培訓工作的有效開展。

  四、對新一輪培訓的思考和建議

  透過調研,我們梳理了過去教師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瞭解了教師對新一輪培訓的期望和需求,探討了新一輪培訓中需要完善和改進的重點。

  一是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教師培訓制度,加大督導檢查力度。首先,既要落實約束機制,又要建立激勵機制,要透過制度的完善落實來提高教師參訓的積極性、主動性。其次,要加強對教師培訓工作的督導評估,將其納入到教育督導工作中(如縣(市、區)黨政領導幹部教育工作督導考核),並作為主要內容之一,以推動教師培訓工作的持續開展。再次,要對縣級教師培訓工作進行年檢,評出等級,結果在全省通報。

  二是要真正從教師的現實需要出發,設計培訓內容。培訓實施過程中,老師們最喜歡向培訓者提的一個要求就是“請你告訴我該怎麼做?”,其實老師們的需求很具體,但我們在培訓的時候關注了過多的“是什麼”、“為什麼”的問題,而到了關鍵的“怎麼辦”時,又輕描淡寫,一筆帶過,教師們當然不滿意。當前,課程改革正進入深水區,課堂教學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發展,教師如何轉變自己的角色,引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成為廣泛關注的焦點,也是廣大一線教師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新一輪教師培訓圍繞“提高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能力”這個核心設計內容,無疑是對路的,與第三輪培訓也是緊密銜接的。但實施過程中一定要突出“做”字來做文章,強調在“做中學”,只有老師們行動了,才可能有改進、有轉變、有提高,才能改變過去培訓中的“聽了激動,回去不動”的現象,培訓才有實效。當然,除此以外,順應當前教育改革發展形勢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其他培訓內容也是必需的,如:規劃綱要專題、師德專題、班主任工作專題、專業知識更新和學科素養提升(學科知識PCK等)等。

  三是要創新豐富培訓的模式和方法。從教師的希望和教師培訓工作發展的趨勢來看,集中培訓、校本研修和遠端培訓相結合的混合學習模式是開展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的主要途徑,但在實施過程中,三種方式一定要既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又能互相彌補各自不足,成為有機結合的整體。集中主要解決培訓的組織部署、階段性總結、交流研討和問題指導等,遠端主要解決專業引領、問題指導、交流展示等,校本主要解決“做”的問題。同時,要進一步豐富培訓的方式,像名師講學、脫產研修、案例觀摩、送教上門等教師們喜聞樂見的培訓方式,要作為常用的方式貫穿於教師培訓的始終。

  四是要大力加強培訓者隊伍建設。要以專兼結合的方式,從一線優秀教師中選拔部分骨幹充實培訓者隊伍,組建名師講學團。加強培訓者培訓,可透過外出學習、崗位研修、下校實踐等方式,認真組織實施培訓者每年72學時的培訓研修,嚴格培訓者的考核評價,提高培訓者的施訓能力。

  五是要加大教師培訓經費投入力度,落實《教育部關於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中的第24條規定,納入教育督導考核,建立教師培訓經費保障的長效機制。加大對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適應教師培訓形勢發展的需要。

需求調研報告2

  一、內容摘要:

  本調查報告旨透過對肇慶市鼎湖區部分老年人的問卷調查,瞭解退休老年人的飲食起居、經濟、消費、精神狀況等各方面基本情況和特徵,以及他們在社會工作方面的需求,反映出老年人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困難,以便為有關服務機構和有關部門的改進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和重要參考。從而有針對性的做好老年人的保健工作。研究發現退休老年人的業餘愛好單一,且生理、心理需求滿足水平低。對於老年人而言,老伴子女是其晚年生活的主要依靠。而對於社會工作需求,在非得選擇的情況下,老年人對社會需求才會存在,這就使得社會工作供給更積極主動和有志願性。

  二、關鍵詞:生活狀況 心理心態 養老方式 社會需求

  三、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

  人口老齡化是二十一世紀最突出的社會現象。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1.3億,預計21世紀中葉將達到4億左右。這表明,老齡問題已成為世界範圍的大事,應受到全世界普遍關注和重視。在世界範圍內老齡化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老年人生活方式的改進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已成為城市老年發展的重點和焦點,瞭解各階層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和思想狀況,也越來越有了很大的必要性。

  本次問卷調研主要了解鼎湖區老年人生活情況,掌握了當地老年人口的一些資料,反映出老年人基本的生活狀況以及對社會需求。

  透過本次調查,不僅可以瞭解我市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對老齡事業建設有很大幫助,同時加強人們對老年人生活狀況的關注與思考,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為了解我國各階層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和思想狀況也有很多參考價值。並且,此次調查還鍛鍊了同學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對問題的分析總結能力,增加了對社會生活的瞭解和體會。

  四、調查地區:

  五、調查物件:

  六、調查時間:

  七、調查內容:

  (一)老年人的生活現狀:

  1、老人的物質生活情況:

  經濟狀況:在本次調查中,“主要經濟來源”問題,共設有7個答案,被調查者可多選圈填。這五項答案依次是:①退休金;②自己勞動;③子女供給;④政府救濟;○7其他(請註明)儲蓄;⑤親戚贈送○。第一位的是子女供給,選擇率是50.0%;第二位的是老年人自己的勞動收入,20.0%;第三位才是離退休金和政府救濟是10.0%。在調查的老年家庭中,個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佔60%,1000~20xx元的佔30%,20xx~3000元的佔10%,3000元以上的佔0%。

  由此可見,我國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經濟收入來源仍然集中在三大支柱上,即:子女或親屬供養、老年人自己的勞動收入和離退休金;這種構成與以往有關的調查結果相同,在今後一段時期也不可能有很大的改變。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人口城市化的發展,這三個來源在各自的比重方面肯定會此消彼長。從發展趨勢上看,依靠子女或其他親屬經濟幫助的老年人比例可能會下降,而主要依靠離退休金生活的老年人比例將會持續增加。

  透過分析調查資料,發現老年人的支出中,生活支出選擇率100%,醫療支出選擇率為30%,住宿支出選擇率為0%。他們的身體情況調查結果是,90%選擇了較少生病,10%從不生病。由此可見,老年人把大部分錢都花在了生活和醫療上。而且對於受調查的大部分老人來說,一些老人還是比較少生病,但是有一些是不到必要時候會少支出在醫療上。另外,住宿支出都為0,說明了,傳統的居家養老仍然是主流,受傳統思想影響大多數人都會擁有自己的房子。

  衣食起居:對於飲食結構、衣服儲備、住房空間,老年人滿足的比例分別是90%、100%、100%,說明了老年人對物質方面需求不大。

  養老方式: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嚮往更多的私人生活空間,因此現在許多家庭都面臨著老人是否應該與兒女同住的問題。在就此問題對老年人的調查中,70%的老人希望與老伴兒獨居,20%希望與兒女住在一起,10%的老人居家養老,自己照顧自己,住在養老院以及託老機構都是0%。在與許多老年人的交流中,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表示,兒女們有自己的生活,平時工作很忙,不想成為他們的負擔,同時由於代溝問題,各自的生活習慣不一樣,老年人早睡早起,而年輕人精力旺盛,而且做飯的口味不同,兒女們都閒我們吃的東西不好吃,沒味道,而且老年人同樣需要有自己的生活,要是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條件下,大部分老人還是希望獨居。值得關注的是,受調查的老年人都不願意住在養老院以及託老機構,據瞭解,原因有失去自由、氛圍不好等。雖然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但是同時也要尊重老人的想法。

  2、老人的生活照料情況:

  受調查的老年人中,90%的老年人都已婚,有80%老年人對婚姻生活滿意,20%表示一般。還有一點,100%老年人生活能夠完全自理。但是當需要照顧的時候,70%希望有老伴可以照料,20%希望有子女照料。這點還是類似上面所說的,老年人大都不希望麻煩年輕一代。對於被問到子女的照料情況,60%選擇比較好,20%選擇一般,20%選擇比較差。這是比較迫切的。年輕人不孝順老一輩,不關係老一輩的生理心理需求。隨著中國老齡化加劇,這種現象如果繼續惡化,社會矛盾也會越來越加劇。

  3、老人的精神慰藉狀況以及幸福感:

  現代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已不像傳統觀念中的那樣單一,在針對老年人的生活的調查中,有10%的老人興趣比較多,80%比較少,10%的老人僅僅生活在社會的邊緣,完全沒有活動或者興趣愛好。說明了大部分的老人還是比較少有自己的退休後的興趣生活,都是在比較平淡的生活下。

  而且很多老人都不願意進行交流,很多都已經過上了平靜的生活。50%老年人家裡存在各種矛盾,40%沒有矛盾。當老年人有心事時候,60%的人選擇傾訴給老伴,30%選擇沒有人傾訴,10%選擇了鄰居。傾訴後70%還是覺得傾訴效果比較好,30%選擇了一般般。

  但是,總體來說,老年人感覺還是精神比較好,沒有什麼焦慮狀況,對自己的老年生活比較滿意的。

  (二)老年人對社會工作的需求

  根據統計資料,70%的老年人希望老伴照顧自己,20%希望兒女照顧,10%親友照顧,0%希望接受專業護理人員照顧。對於,出錢請人照顧自己,和被志願者照顧自己,都只有10%的老年人願意接受。極少數老人想向專業人員交流、求助或者得到專業人員的照顧。第一方面說明了,老年人不想成為年輕一代的負擔,第二方面,由於代溝問題,可能導致老年人與專業人員的矛盾。

  另外,80%的老年人選擇了,社群服務機構不太健全,20%老年人社群服務機構完全沒有。而對於,社群組織的老人活動和提供的老人服務,分別只有60%和50%的老會參與活動或者接受服務。資料表明,社群老人服務不足,多數老人也不願意參與社群的老人活動,雙方的不積極性導致了老人生活平淡單一。

  八、調查結果及分析

  透過本次調查,發現老年人對物質生活狀況比較滿足,但是仍然欠缺各種醫療保障、社會福利和子女給予的心裡需求。調查中老年人表示社會工作的需求,不多也不高。比較大部分老年人不願意向志願或者非志願社會工作者求助或者得到幫助。但是深深的思考,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的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他們又需要怎麼樣的照顧呢。限於我們的調查能力有限,我們的調研缺少了這部分老年人的觀點。但是由能自理的這些受調查的老年人來看,結果應該也是趨向於抵抗專業人員的照顧。

需求調研報告3

  1.調查目的

  為了瞭解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標準以及企業家的人才觀,對高校人才培養機制進

  研究與分析,促成高校培養的人才與社會接軌,更好地整合學校教學資源,促進學校提高自身服務質量

  2.調查內容

  到服裝企業找負責人瞭解服裝企業對人才需求方面的資訊並且完成“關於企業人才需求的調查問卷”。

  3.調查時間

  調查集中在7月6日、7月7日、7月8日,這3天進行。

  目前,服裝行業發展勢頭猛進。透過走訪調查顯示,服裝設計人員為數不多,高檔的服裝設計人才更是微乎其微,從走訪的溫州服裝企業所瞭解現有的服裝設計人員其中本科生佔極少的比例,畢業生的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工作能力都還有待於提高。這種狀況,對於服裝行業向著更高、更遠方面發展是一種阻礙。廠家們反映,畢業生,掌握了理論知識,又會操作,技術比較全面,但技術熟練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尤其缺乏實踐。這說明在校訓練的機會少,應加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這要求教學內容要更新,這就建議讓學生應拓寬視野多參加實踐。我們應該把握自己的優勢——在學校重視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切不可浪費時間!我們比很多人都幸運,有良好的學習機會。在大學這個小型社會學習溝通能力,加強人生觀,職業道德和勞動態度方面的修養。

  調查問卷顯示企業對本科生的需求呈上升趨勢。但在調研中發現:如今,在溫州一些企業裡已開始“淡出”學歷、資歷、經驗方面的框框,主張“適用才是硬道理”,將擁有業績、成果、具備真才實學、為市場檢驗證明具有創新思維和發展潛質的人才,納入引進的主視野。如果擁有高學歷但無法在起職位為企業創造價值,那麼對企業來說是無用的。只要略加留意溫州的報紙、網路和琳琅滿目的招聘廣告,經常可見“至少2年以上工作經驗”、“無工作經驗免談”等招聘內容,“有工作經驗”常常成為了應聘的門檻。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認識到在人才的選擇中,既要注重人才的文憑、證書及身體狀況,更注重人才能力及綜合潛質等,不同崗位有不同的需求,最重要的是適用。事實上,採用了“適用即人才”的標準,是企業務實發展思想的迴歸,這也代表了目前許多企業的用人策略。

  訪問的服裝企業對大學生最多的評價是:大學生在學校所學與社會需求脫軌,但要求高,又缺乏實際能力。其實現在的企業都很現實,看重工作經歷和技術,希望員工能儘快為公司創造價值。有誰希望把自己的企業給員工當練兵場呢?因此在校大學生要有危機感,不要以為一步入社會就能找到滿意的工作。應明確自身的價值和定位,你有什麼能力能讓你找到好工作。很多大學生找工作都存在這樣的誤區:一個方面是自己眼高手低,自己根本自身素質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是自己沒有給自己一個很好的定位,沒有找準自己的位置。“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這是大多數企業給我們大學生的忠告。

  我們只要瞭解了社會的需求和自己所長,就會很快找到自己社會中的位置打好人生中漂亮的一仗。現代大學生缺少社會知識和資訊,在學校時從不關注社會中的情況,甚至連新聞都懶得看,更不用說社會鍛鍊,所以當他們邁出校門的那一刻就迷失了方向,拿著自己的簡歷不知何去何從,只知道自己學的是什麼專業,卻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以至於很多大學生畢業後都找不到工作;因為大學生缺少社會鍛鍊,空一肚子墨水卻不知如何用,很多用人單位不願招聘應屆畢業生,都願吸取有工作經驗者,因此大學生的就業率也越來越低!有的學生辛辛苦苦學了數十年的專業當走進社會時卻找不到任何與所學專業有關的工作,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這就是不瞭解社會的需求所造成的。

  所以我們要發起倡議,為了我們今後更好更快地投入到社會當中去,為了我們早日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為了能夠更順利的工作用自己的所長服務於社會,讓我們積極投入到社會實踐中去吧!

需求調研報告4

  一、課題的來源及意義

  國家經貿委等六部委發出了《關於發展現代物流的若干意見》,檔案指出:我國的物流基礎設施近年來雖有較大改善,但仍不能適應現代物流發展的需要。繼續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儘快形成配套的綜合運輸網路、完善的倉儲配送設施、先進的資訊網路平臺等,為現代物流發展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條件。應重視對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特別要加強對中心城市、交通樞紐、物資集散和口岸地區大型物流基礎設施的統籌規劃。另外,發展配送中心對我國具有重要意義。

  發展配送中心是流通體制改革的突破口,是促進流通領域實現“兩個轉變”的重要途徑,建立高效低耗、通暢可調控的配送體系,正是構築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商品流通體系的內在要求和必然產物。

  透過發展配送中心,加快流通產業的現代化程序,可以帶動一大批相關企業,促進工業專案的開發,促進國家資源的開發,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擴大各方面的社會就業;同時也為大量閒置裝置設施投人生產提供了市場需求。

  當前,物資企業要想盡快擺脫困境,唯一的途徑就採取國際通行的流通方式,積極發展配送中心。透過發展配送中心,改善企業的執行機制、組織化程度、營銷方式,使企業在社會化的專業服務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二、國內外配送中心發展情況

  (一) 國外配送中心發展情況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多功能、高層次、集散功能強、輻射範圍廣的綜合區域物流配送中心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各級物流園區是物流配送中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說物流園區是整個物流配送中心的縮影,也是整個地區物流活動的心臟。在發達國家的物流發展史中,日本、德國是物流園區發展較快的國家,出現了像不來梅、東京等物流園區典範。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兩個國家的物流園區的發展與經驗。

  日本是最早提出和發展物流園區(又稱物流團地)的國家,1965年至今已在全國22個城市中建成了20多個大規模的物流園區,同時也形成了多個物流配送中心。在日本的東京、阪神和京都三大經濟圈中,其物流總量佔日本全國物流量的比重長期保持在44% 以上,其中東京為疏解市區的交通壓力,由政府組織在城市外環路旁規劃建設了4個以公路運輸為主的物流園區,形成了這個經濟發展地帶中的一個最重要的物流配送中心。各級物流園區及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不僅對日本經濟發揮了支援作用,使日本能夠充當東亞經濟的生產總值中樞,還優化了該地區的物流結構,繁榮和完善了市場體系,提高城市經濟檔次,並帶動運輸業的發展,提供新的就業機會,增加稅收。

  在歐洲物流園區的發展只有十幾年,但是卻極大促進了該地區物流業的發展,而德國物流園區的發展尤其具有代表性。

  德國政府從1980年開始建設物流園區,規劃到20xx年在全國建立30-40個物流園區,如今己有20多個投入使用,其中不來梅港口物流配送中心佔200萬平方米,也是德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物流園區和物流配送中心。根據國外有關資料,1998年德國物流市場總值近400億美元,佔全歐洲物流市場總值的28% 。在1999年度的歐洲大物流服務供應商排名中,德國佔近半數。

  德國物流園區的發展具有典型的歐洲特色,即較為注重物流運作組織與管理的合理性與先進性,重視物流服務企業與接受服務的目標企業之間的戰略伙伴關係,同時較為注重系統效率。德國物流園區建設由聯邦政府統一規劃,由州政府負責按規劃進行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建設,物流園區的場地向物流企業出租,承租企業根據自己的業務需要建設相應的庫、場,配置相關的設施裝置。德國政府將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與交通幹線、主樞紐規劃建設等統籌考慮,在廣泛調查生產力佈局、物流現狀的基礎上,根據各種運輸方式銜接的可能,在全國範圍內規劃物流園區的空間佈局、用地規模與未來發展。和日本一樣,德國物流園區內的物流企業的現代化發展也得到了很大的重視,各種資訊化、自動化、電子化的設施和技術以及現代化的管理模式的應用和推廣在促進物流企業發展的同時也進一步推動和加強了物流園區的主導地位。

  (二)國內配送中心發展情況

  長期以來,由於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物流社會化程度低,物流管理體制混亂,機構多元化, 導致社會化大生產、專業化流通的集約化經營優勢難以發揮,規模經營、規模效益難以實現,設施利用率低,佈局不合理,重複建設,資金浪費嚴重。由於利益衝突及資訊不通暢等原因,造成餘缺物資不能及時調配,大量物資滯留在流通領域,造成資金沉澱,發生大量庫存費用。另外,我國物流企業與物流組織的總體水平低,裝置陳舊,損失率大、效率低,運輸能力嚴重不足,形成了“瓶頸”,制約了物流的發展,物流配送明顯滯後。商流與物流分割,嚴重影響了商品經營和規模效益。實踐證明,市場經濟需要更高程度的組織化、規模化和系統化,迫切需要儘快加強建設具有資訊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發展資訊化、現代化、社會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是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流通體系的重要內容。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要借鑑發達國家的經驗和利用現代化的設施,但目前還不可能達到發達國家物流配送中心的現代化程度,只能從國情、地區情況、企業情況出發,發展有中國特色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隨著電子商務的日益普及,中國的物流配送業一定會按照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方向發展。

  根據調查結果,我國現有的物流供給能力略大於我國目前的物流需求水平。該調查同時表明,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國的3PL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物流企業的規模可以透過多種指標來衡量,最簡單的就是透過物流企業的人員數目來比較。我國3PL企業平均員工數量由20xx年的248人上升到20xx年的395人,平均企業規模擴大了147人。對3PL的認可程度集中體現在3PL的使用比例上。將物流服務全部委託給3PL的工業企業比例由20xx年的16%上升到20xx年的37%,上升了21個百分比。我國3PL企業的數量正逐年增長。進入我國的著名外資3PL有UPS、DHL等,而國內的一些物資、商儲企業紛紛表示要全面進軍物流業。

  三、本課題的研究目標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根據國內外配送中心的發展現狀進行對比後,找出制約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具體差距,分析產生差距的具體原因以及制約我國配送中心物流發展的各種因素,進而提出促進我國配送中心發展的策略及思路。

  四、研究內容

  本課題要從物流的相關理論出發,論述現代物流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指出配送中心的相關內涵,分析配送中心產生的理論基礎,提出配送中心運作的要點,對配送中心基本型別進行劃分並且闡述。透過對配送中心發展現狀的分析,要揭示我國配送中心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和需要學習的經驗,探討我國配送中心發展的根本和成功的關鍵點,再對配送中心的經營戰略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發展策略。

  本課題中會試著對我國發展配送中心過程中所遇到的障礙進行盤點,分析我國配送中心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如物流觀念比較落後、物流人才缺乏、物流增值服務薄弱、資訊化標準化水平低等,並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我國配送中心發展中問題的對策,如實行集約化經營,發展戰略同盟關係,實施人才戰略等對策,以促進我國配送中心健康、快速地發展。

  五、研究方法與研究手段

  (一)文獻法

  文獻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透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瞭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就是蒐集、鑑別、整理文獻,並透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課題的科學認識。從收集到的大量文獻中攝取有用的資訊資料,對所獲資料做一番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分類編排加工。幫助瞭解課題的意義和地位,瞭解此前別人已做了哪些工作,達到了什麼水平,從別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中獲得啟示,幫助自己開展研究,併為自己的觀點和認識提供論據和支援,或者根據已被公認是正確的結論修正自己的認識。

  (二)比較研究法

  比較研究法就是對物與物之間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似性或相異程度的研究與判斷的方法,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有聯絡的事物進行考察,尋找其異同,探求普遍規律與特殊規律的方法。

  本報告是把國內外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情況比較,對比其異同,以把握課題,探索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方向。吸取國外先進管理經驗,並提出改進意見。

  (三)調研分析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由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蒐集有關研究物件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所調查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瞭解,並對調查蒐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本課題利用網上資源,對某些省市及企業的第三方物流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從中瞭解他們的實際情況,並將結果進行系統的分析。

需求調研報告5

  山西省祁縣是農業大縣,畜牧業發展位居前列,為了進一步促進祁縣畜牧養殖業向規模化、全程機械化、高質量發展,由祁縣農機中心分管機械化副主任為組長,辦公室和推廣站工作人員組成調研組,針對全縣豬、牛、羊、雞養殖機械化現狀,深入到全縣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區、養殖公司進行了關於畜牧業機械化發展需求情況實地調研,透過調研,對全縣畜牧機械化情況全面摸底,現將調研具體情況彙報如下:

  一、祁縣畜牧業養殖基本情況

  祁縣畜牧業發展位居前列,養牛產業尤為突出,是“三晉養牛第一縣”,今年全縣畜牧業經濟執行平穩,據統計年報,今年全縣生豬存欄8.68萬頭,出欄15.45萬頭;牛存欄5.95萬頭,出欄9.56萬頭,奶牛存欄2.19萬頭;肉牛、奶牛存欄名列全市前列;羊存欄16.6萬隻,出欄15.4萬隻。蛋雞存欄200萬隻,肉雞存欄99萬隻,出欄454萬隻,奶產量80735噸,禽蛋產量27978噸,肉類產量40564噸,畜產品綜合產量149277噸。畜牧業生產整體平穩,穩中有增,豬飼養量比去年增長4.3%,羊飼養量比去年增長6.6%,雞飼養量比去年增長10.8%,禽蛋產量增長21.6%。畜牧業總產值達35億元。

  到今年年底,我縣標準化肉牛養殖場發展到65個,奶牛養殖龍頭企業6個,生豬標準化育肥場發展到87個,飼養量在5000只以上的蛋雞養殖場37個,10000只以上的肉雞養殖場22個,100只以上的肉羊養殖場321個。

  適宜的氣候,便利的交通促進了全縣畜牧業的發展,使祁縣成為真正的“牛”縣。隨著養殖機械化的發展,農機與養殖融合,農機化與資訊化融合,大力推動了畜牧業技術整合化,勞動全程機械化,生產經營資訊化的快速發展,形成了特色鮮明,發展成熟的現代化畜牧業發展模式。

  二、畜牧養殖業規模及機械化現狀

  專案實施促進了全縣畜牧業發展壯大,今年畜牧業把規模養殖發展作為作為落實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要求,推進“五地一產”入市改革和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以專案建設為抓手,合理利用上級各類扶持資金735萬元,扶持龍頭企業投入“五地一產”入市改革,充分利用非承包耕地、荒地等可以列入“五地一產”型別的土地發展規模養殖業,今年集中利用非承包耕地、荒地等可以列入“五地一產”型別的土地近800畝,新建成標準化豬場5個,增加仔豬生產能力2.5萬頭,育肥豬3.5萬頭。新建成肉雞場2個,新增肉雞出欄250萬隻。擴建3萬隻以上蛋雞場五個,新增蛋雞存欄20萬隻。新建200頭以上肉牛標準養殖場五個,增加肉牛出欄1500頭。新建出欄5000只肉羊標準化養殖場一個。出欄百萬只的肉雞場、出欄兩萬頭的生豬養殖場是迄今為止我縣規模最大、標準化程度最高的養殖企業。另外,今年內蒙優然牧業已與縣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北左村規劃土地500畝,將於近期啟動存欄達5000頭的奶牛標準化養殖場建設專案。我縣的畜牧業作為聯結土地、林業、勞動力等各種生產要素的中間環節,在“五地一產”入市改革、啟用農村資源、促進鄉村振興中發揮出了明顯的示範和帶動效應。

  畜牧業規模化發展亟待畜牧機械化提高,畜牧業分為雞、牛、羊等全程機械化的作業環節集中在飼餵、糞便處理、環境控制、擠奶等環節。畜牧業飼餵機械化水平較高,但部分環節依然靠人工完成,畜牧業全程機械化水平有待提高。生豬養殖,從飼料粉碎、攪拌、餵養、供水、出糞等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但在糞便處理方面還存在機械化短板。牛羊養殖,使用的主要機械裝置有小型粉碎機、攪拌機、剷車,牛喝水、清飼料收穫機、清糞車、拌料機、撒料車基本實現機械化,糞便處理機械化有待提高。養雞業使用的機械有負壓風機、上料行機、利糞機、迴圈泵、剷車、縱橫向傳送帶儲糞裝置、料塔、溫控裝置、環控裝置、糞化處理機,缺少雞蛋撿拾機械等。畜牧機械方面輸送臥床裝置、飼料清掃機、鮮奶運輸車先進機械化裝置需求量大,養雞撿蛋環節需要機械投入。存在的主要問題:①全程機械化水平比較低,部分環節依然靠人工完成;②機械裝置與國內外先進機械裝置差距較大;③冷藏儲存運輸裝置經濟性、適用性不足。

  三、促進畜牧養殖業機械化發展的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部門協作機制。農機與畜牧業生產機械化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農機、畜牧等多部門多個技術領域,關係到畜牧業各個環節。要建立健全責任制和協調機制,要採取有效措施,依託專案組織涉農企業、農機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戶參與專案實施,提高畜牧業機械化水平。

  (二)農機畜牧融合,實現技術的整合創新。農機畜牧融合是探索和創新畜牧業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的關鍵。透過農機畜牧技術的相互交流、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才能實現畜牧機械化的高起點、高標準。建立農機畜牧融合機制,不斷完善聯合協作制度,加強交流與培訓,努力形成農機畜牧融合的技術體系。

  (三)加強政策扶持,建立穩定增長投入機制。認真落實國家有關鼓勵畜牧機械化發展的扶持政策,加大畜牧機械新產品、新技術引進力度。示範推廣畜牧業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最佳化結構,持續創新,促進全縣畜牧養殖業機械化的長足發展。

需求調研報告6

  一、 專案介紹

  (一) 專案背景

  為貫徹《珠三角規劃綱要》和市委提出的學習香港社會服務經驗的精神,響應市扶貧辦及市民政局關於幫扶失業群體脫貧以及再就業的方針,進一步創新就業工作新模式,順應新形勢下失業人員的.新需要,為失業群體提供專業化、個性化的服務。力求透過政府行為和市場經濟手段,探索一條社工就業輔導服務產業化、網路化帶動勞動就業社會化、市場化的新路子,以點帶面,對全市社工就業服務工作起示範與輻射的作用。並在轄區內建立一套較為完善和系統的社群失業人員再就業幫扶機制,在全市範圍內起示範作用。現擬在天河區車陂街開展失業人員再就業試點專案。

  (二) 專案目標

  引入專業社工,引導失業人士正確把握當前社會(包括特定的行業或專業)的就業形勢,透過就業培訓和學習,全面認識自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就業觀,提高自信心,調整好就業心態,提高應聘技巧,從而增強其就業意願和就業競爭力,更好更快地實現就業。

  (三) 專案相關機構或單位簡介

  專案購買方:廣州市就業局

  專案承辦方:廣州市星空社會工作發展中心

  廣州市星空社會工作發展中心註冊登記於20xx年3月2日(登記證號:090497),是廣州市民政局於20xx年度批准成立的專業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是由南方發展研究院心理健康研究所的副所長、心理專家何維女士發起建立的非盈利的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

  專案監督方:天河區車陂街街道辦事處

  二、 專案的需求評估情況

  天河區車陂街地處天河區東部,原東圃墟所在地,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東鄰前進、黃村,西連棠下,北至新塘,南臨珠江,總面積約5.6平方公里,下轄12個社群居委會和1個撤村改制公司。

  據不完全統計,轄區有62942戶,137374人,其中常住人口約3.4萬,外來人口約11萬人。截止20xx年6月,車陂街共有失業人員811人,其中“4050”就業困難人員336人、女性424人、高校畢業生145人。車陂街共有失業人員811人。

  透過需求評估發現,有勞動能力的困難失業人員存在:需要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提高就業技能、瞭解就業政策、調適就業心態、適應從單位人轉變為社會人等方面的需求。

  三、 專案設計情況

  就本轄區失業人員的需求情況,中心主要運用社會工作主要方法:個案、小組及社群來組織開展各項活動。

  對於個體問題,如失業導致的失業人員行為偏差運用個案方法進行介入,對失業人員進行輔導;對於一些較普遍的再就業需要,如失業人員的人際交往行為等,透過小組介入的方法,把存在相似性的失業人員納入小組,讓他們的需要在小組互動中得到滿足;由於社工負責就業專案及社會工作服務還沒有被居民普遍認識,因此初期社群活動多以宣傳社工輔助就業專案為主,包括開展社群活動和進行家訪等,也會與居委合作開展就業相關的社群活動。

  四、 專案組織管理、隊伍建設和社工人才培養的措施和成效

  (一) 專案的組織管理

  首先建立組織領導,由機構副總幹事專門負責專案的管理、實施,中心由中心主任負責全面工作,明確崗位職能;本專案由專案主管根據專案要求和上級的指導,獨立策劃活動,負責本專案的全面展開,包括需求調研、活動開展、活動總結、活動彙報等;本專案社工和實習生負責協助專案主管做好本項服務。

  其次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制定專案主管、一線社工的考核管理制度,每個月月初對社工的上月工作,從專業倫理自身建設、工作量、工作成效等三個方面進行考核,促使社工保質保量完成專案任務;並要求社工提交本月的工作計劃,根據服務物件需求和專案指標,對社工本月的工作進行指導和把關;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做好內部控制,財政開支、專案的資金落實及物資管理、資助專案的財務報表等。專案執行中,每項活動嚴格按照社會工作的工作方法和程式進行:做好調研、方案策劃、計劃、過程記錄、評估、反思總結等。

  (二) 專案工作人員的總體狀況:

  包括專案專家顧問組、 專案負責人和工作人員的情況,專業人員佔的比例等

  專案專家顧問組包括香港資深青少年服務社工督導、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實習督導梁鏜烈先生、廣東工業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劉靜林、廣東工業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餘冰、華南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副教授陳筱潔、廣州大學社會學系副主任方英、廣州工業大學社會學系教師朱媛媛;專案負責人為廣州市星空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督導、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非;專案工作人員包括兩名有助理社工師資格的社工系本科畢業生及兩名廣州工業大學社會工作專業08級實習生,專業人員所佔比例為90%。

  (三) 專案督導和專業培訓情況

  一是每週一次的自我督導;二是每個月邀請

  香港資深社工或高校老師督導社工開展工作,有香港資深社工梁鏜烈、梁綺薇及高校老師劉靜林、方英、朱媛媛等先後對社工進行督導;三是機構為社工辦了廣州成長動力的會員卡,定期參加香港方面的社工培訓活動,如外展社工訓練、歷奇活動帶領技巧訓練等。四是機構就業專案社工親自去逢源人家、永和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蘿崗區太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參觀,學習他們就業服務的先進經驗。五是參加了由廣州市就業局舉辦的就業培訓,學習香港明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就業服務經驗。六是星空機構內部就業服務專案社工,每週透過面談、電話、QQ、Q群進行交流,分享就業服務經驗。

  五、 專案的實施過程

  (一) 專案啟動準備

  20xx年8月前,根據廣州市就業局的要求,在車陂街 內開展“社工就業輔導服務”前期需求調研工作,對轄區內失業人員情況進行摸查,瞭解轄區內失業人員的數量、地域分佈情況、失業人員服務需求,並據此確定“社工就業輔導服務”的服務方案、撰寫前期調研報告等。與此同時,開展就業服務的前期社群宣傳活動,以滾雪球和“以老帶新”的

需求調研報告7

  我們隨機在大學校園內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男生佔總人數的31.43%,女生佔總人數的68.57%。在這些調查的人數中月平均支出飲食費用在300-450元之間的學生佔2.86%,450-600元之間的佔22.86%,600-750元之間的佔34.29%,750元以上的佔40%。對日常飲食的考慮因素中最為重要的是個人的口味喜好,其次是營養健康分別佔54.29%和22.86%。

  在這些調查的學生中有97.14%的人是有接觸過外賣的,只有2.86%的學生是沒有使用外賣訂餐的。對於叫外賣頻率的調查中經常叫外賣的學生佔42.86%,偶爾叫外賣的佔51.43%,從未叫過外賣的佔5.71%。

  通常用什麼方式定外賣的調查中,電話訂餐最經常被運用佔74.29,其次是口碑外賣(淘點點)的佔60%,第三是餓了麼佔28.57%。當然除了這些還有一些其他的方式,例如,百度外賣。簡訊訂餐等等。

  平均每次叫外賣的消費額度在8-10元之間的佔11.43%,10-15元的佔77.14%,15元以上的 佔11.43%。理想的送餐時間的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希望在20分鐘以內的佔51.43%,30分鐘以內的佔45.71%,40分鐘以內的佔2.86%。但是我們都知道與實際的送餐時間相比較是,20-30分鐘的28.57%,30-60分鐘的佔68.57%,60分鐘以上的佔2.86%。根據相比較之後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實際的時間是非常慢的,與理想的時間相比較是差距非常大的。

  如果價格、口味差不多,更多的人是選擇外賣送餐的佔40%,飯堂就餐的佔28.57%,飯堂打包的佔25.71%,其他的佔5.71%

  在調查的學生中大部分的學生是同學推薦的得知外賣餐廳的相關情況佔45.71%,其中傳單和上網查詢的佔22.86%。擇外賣服務的原因調查中,忙著學習、有事走不開的佔45.71%,玩遊戲走不開的佔14.29%,懶得走動的佔80%,別人都叫的佔31.43%,天氣原因的佔65.86%,比食堂樣式多的佔25.71%,食堂就餐環境不好的佔28.57%,個人喜好的佔42.86%,其他原因的佔8.57%。

  選擇外賣時間段的調查中,我們發現週一至週五中午時段點外賣的學生是最多的佔65.71%,週一至週五晚上時段佔42.86%,週末中午和晚上時段分別佔62.86%和40%,其他非用餐時間段是站2.86%

  外賣送餐也是有不足的地方,由調查資料結果的顯示,大部分的人對於送餐時間速度是不滿意的佔82.86,認為太慢了,衛生狀況差的佔40%,還有一些是認為送餐的價格和外送員服務不好的分別佔31.43%和20%。

  你希望外買有哪些改進的調查中,74.29%的學生都是希望送餐的時間能夠提高,不要讓他們等太久,62.86%的學生都是希望能夠增加分量,價格合理化,54.29%的學生認為需要改善衛生,還有37.14%的學生是希望送餐的人員態度能夠好點。

需求調研報告8

  摘要:本文在對我國食品行業調研的基礎上,對食品行業緊缺的工作崗位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旨在為高職院校食品專業學生的就業提供指導,解決學生就業和企業需求的供需矛盾。

  關鍵詞:食品行業;食品專業;人才需求

  1 前言

  “民以食為天”,食品和食品工業與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充足的食品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優質的食品是國民健康的保證,所以,食品工業是人類的生命工業,在世界經濟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食品工業自改革開放以來歷經坎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有了很大的發展,近年來,國家也已經將食品工業的發展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這為我國食品行業的發展開闢了光明的道路[1~2]。

  眾所周知,食品專業人才是推動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大力發展我國食品專業人才的培養關係到千萬國民的健康營養。而國家高等院校的食品專業正肩負著培育這種人才的重任,目前眾多職業院校的食品專業以培育高等應用型專業人才為目標,為企業培養出大批的一線操作技術人才,切實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鑑於此,本文對食品行業的緊缺工作崗位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旨在為高職院校食品專業學生的就業提供一定的指導作用。

  2 我國食品工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對於日常生活中的食品要求也越來越高,進而推動了我國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從表1可以看出,近10年食品工業的總產值一直保持增長趨勢,從1997年到20xx年食品工業總產值從5317億增長到24430億元。

  國內外經濟學家公認:在未來5~10年內,中國將是全球收入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期間至少有1億家庭(約有3億多人口)將進入年收入l萬美元以上的行列,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消費市場。由此看來,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空間非常大,食品專業技術人才市場的前景也是樂觀的。

  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專家的預測,今後食品工業發展的六大趨勢將是有機化、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專用化和國際化。中國食品工業企業必須振作精神,迎接新世紀的挑戰。同時,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也為我國食品專業技術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透過對我國食品工業現狀的分析與探討,能夠很好的把握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趨勢,促進我國食品工業更好地與國際接軌,加快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速度。

  3 我國食品工業從業人員情況及食品專業畢業生從業情況

  依據20xx年食品工業年鑑的資料,當年年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上的食品工業從業人員為200~300萬人,在全國的食品行業中隨機抽選20家企業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見表2、表3和表4。表2是20家大中型食品企業從業人員情況,從表2可以看出,目前企業的人員主要還是大中專及以下學歷,主要從事生產操作。表3是食品專業大中專畢業生在企業中的從業情況,大部分畢業生都從事一線生產操作。透過調查發現,目前食品專業就業不存在市場飽和問題。很多企業現在還緊缺高階管理人才及生產、銷售人才。表4是食品企業目前的人才需求情況,從表中可以看出,企業現在急需管理型人才,其次,則是生產操作及銷售人才。

  4 我國食品專業未來人才需求預測

  當前,我國的食品工業正朝著規模化、產業化、系列化、規範化的方向發展,透過進行調研發現,食品專業人才需求量大,特別是新形勢下人才需求的崗位型別發生了變化,其中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出現較大缺口,從事食品加工和生產的專業技術人員,除了需要掌握相應的現代食品貯藏、加工、管理、營銷等相關理論知識外,更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技能。這就要求培養食品類專業人才的院校必須加強實踐教學,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

  4.1 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急需大量的專業人才

  1996年完成的全國第三次工業普查顯示我國食品工業總產值在全國工業部門總產值中首次攀到了第一位,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從1997年至今,我國食品工業的產值始終在gdp總量中佔第一位,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企業對食品專業技術人才需求的持續增加。調查發現,企業所需的食品人才中生產操作人員、銷售人員的需求比較大,其中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出現較大缺口。食品企業的職位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生產操作工、銷售人員、食品檢驗工、食品製作工、食品包裝工、一線qc、基層管理人員、食品加工裝置操作工這幾個崗位。

  4.2 提高食品的營養與安全作用急需大量的專業人才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食物結構將迅速發生變化,這就要求現代食品加工行業必須改造傳統的食品生產方式,進行食品深加工、開發新產品,提高食品質量和減少營養損失,為人們提供大量經濟、安全、高質量的食品。

  因為食品安全問題關係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因此近年來食品安全受到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20xx年9月1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釋出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規定,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必須具有相應的食品生產加工專業技術人員,檢驗人員必須取得從事食品質量檢驗的資質,食品檢驗人員實行職(執)業資格管理制度。透過對業內有關人士的調查表明,目前我國食品安全人才缺口達80萬。因而,培養優秀的食品營養與安全方向的人才勢在必行,功在千秋[3~4]。

  5 對職業院校食品專業教學改革的意見及建議

  人才培養需要符合行業需求,要適合企業口味,學校在加強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同時,更加需要更多創造實踐、實習實踐的條件與機會[5]。

  5.1 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當今社會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學校應該以能力培養為本位,針對食品行業人才崗位的需求,以科目課程改革為基礎,對專業課程進行課程調整。根據現代食品企業需要生產操作工、食品銷售人員、食品檢測工、一線qc、基層管理人員、食品加工裝置操作工等實際,調整課程的設定,將《食品工藝》調整為《果蔬加工》、《糧油加工》、《釀造酒工藝》、《軟飲料工藝》和《乳品工藝》等工藝課程,同時增加了實驗、實訓、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5.2 實施“雙證制”教育

  為適應企業對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證的要求,將“雙證制”納入教學計劃,規定本專業學生必須取得至少一項職業資格證書方可畢業。實施校企合作,有效地提高學生職業素養、職業能力、實踐能力及就業能力和就業率。

  參考文獻

  [1] 黃衛萍,楊昌鵬,農志榮.食品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與培養探析[j].廣西輕工業,20xx(6):109~111

  [2] 張有林,蘇東華.食品科學的歷史、現狀及發展[j].食品工業科技,20xx(1):139~141

  [3] 任迪峰,王建中,張柏林,等.面向21世紀高等林業院校食品專業發展初探[j].中國林業教育,20xx(1):18~21

  [4] 張甦.高職食品專業技能的培養與企業需求結合模式的探索[j].科技資訊,20xx(30):236

  [5] 李文釗,阮美娟,陳野.對食品工學課程實踐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輕工教育,20xx(1):63~64

需求調研報告9

  一、調研目的

  新形勢下如何實施有效地新教師培訓工作,是培訓者和管理者直接面對的課題。實踐證明,培訓內容和施訓形式的科學與否,應是以參訓者的評價為標誌,否則,培訓會因缺少參訓者的參與和生成而低效。從調查入手,瞭解新教師需求,把握新教師成長動態,實施有效培訓,使新教師培訓工作更加切合新教師成長的實際需求和成長規律,促進新教師進行準確的職業定位,提升新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使新教師培訓工作更加專業化、科學化。

  二、 調查過程

  本次調研,我,採取分割槽、分層抽樣方法,對從幼兒園到高中的不同參訓物件開展培訓需求調研。發放調研問卷106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其中:高中25份、初中24份、小學37份、幼兒園11份、培訓者3份。

  在提交問卷的100名培訓物件中,教齡在xx年以上的有84人,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參加了我省組織的前三輪繼續教育,對繼續教育工作的沿革發展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他們的態度和建議有利於對培訓工作的全面審視和規劃;縣城學校教師48名,鄉鎮學校教師52名,校級以上骨幹教師47名,普通教師53名,兩種不同地區、不同身份的培訓物件人數基本持平,中層以上幹部、校長21人,普通教師79人,他們的意見應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適性。

  三、 阜南縣教師培訓現狀及問題

  (一)培訓現狀

  面對經濟一體化、教育國際化、人才多元化的發展背景,市南區歷經改制、重建、更名、升格、擴編之路,整合部門資源、最佳化機制內涵,於20xx年投資3千萬元,“多元現代”培訓機構建設面積近7000平方米的8層中心大樓,打造“多元現代”培訓機構。20xx年區教育局又斥資300萬進行內部設施建設,配備了適用於各學科教師培訓的各類專用教室,使之成為集學術報告、教學展示、教師培訓、會議交流、網路互動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學術交流中心”,達到示範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基礎設施要求,為區域教師培訓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和環境支援。

  市南區教育局制定下發了《新教師三年培訓方案》,《新教師培訓手冊》,對參訓教師的課題研究、專題培訓、分散培訓、教研活動、校本培訓、讀書、聽課、反思等情況進行跟蹤記錄,透過自我評價、同行評價以及校長導評等實現對培訓教師的全程監控,使學習、反思、研究真正成為教師的專業生活方式。同時建立了培訓反饋機制,綜合學員每月一次培訓的出勤情況、培訓表現、培訓作業、平日課堂等情況進行及時的總結,透過區域網面向全區進行反饋,及時調控教師的學習與發展狀態,調控發展的方向。

  (二)培訓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

  1、是認識的問題。這裡既有領導重視的問題,也有教師認識上的問題。領導重視不夠,對培訓工作缺乏強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勵機制,造成教師參訓主動性不夠。教師認識不到位,形成了對培訓應付了事的現象。

  2、是內容的問題。過去培訓內容的確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確定的,教師們主要是被動接受。第三輪培訓儘管增加了調研和問題反饋環節,但是重理論輕實踐的成分還是很大,培訓的內容往往與教師的需求還是兩張皮,培訓的針對性還不強,對實踐的指導還不夠。

  3、是方式的問題。過去的培訓主要是集中培訓、校本培訓、遠端培訓。集中培訓主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組織開展,一人講,數百人(甚至上千人)聽,方式單一,受訓者被動接受,效果不好。校本培訓由於缺乏有效的互助和真正的專業引領,沒有落到實處,往往變成了枯燥的讀書和填寫報告冊,校本流於形式,成為教師的負擔。遠端培訓由於缺乏有效的監控,以及在農村學校還受到條件制約等因素的影響,實際效果也大打折扣。

  4、是成果轉化的問題。各種培訓的訓後跟進不到位,形成了培訓結束,就畫上了“圓滿”句號的現象,使得有限的培訓成果失去了及時轉化為自己或指導他人實踐的最佳時機,訓了就“訓了”。

  5、是培訓者的問題。大多數培訓的培訓者主要由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教師和縣教研室的教研員擔任,他們在理論上和實踐方面都難以稱得上是最優秀的,且長期往復承擔培訓任務,難以讓參訓教師信服,產生排斥心理。

  (三)老師們對培訓的期待主要有:

  1、是希望加強培訓工作的組織管理,建立健全教師培訓工作的激勵獎懲制度,進一步調動教師參訓的積極性,讓老師們在參加培訓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精神鼓勵和實惠;

  2、是希望培訓的內容緊密聯絡當前的課堂教學,理論的學習要易於內化為實踐,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於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又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3、是希望進一步豐富培訓形式,讓老師們自己選擇符合自己實際的培訓方式,大多教師非常希望到名校觀摩學習,得到名師的指導和培訓,有條件的教師也很歡迎遠端培訓。

  4、是希望能夠根據不同的物件採取不同的培訓方式和要求,開展分層、分類培訓。如老年教師的特殊要求,幼兒園、音體美等教師的特殊要求等,不能大一統、大呼隆。

  5、是希望加強培訓者隊伍建設,組建名師講學團,開展巡迴教學指導,同時要加強縣、鄉、校三級培訓指導網路建設,加大對學校層面業務指導人員的培訓力度,因為他們是校本培訓的最基層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他們是校本培訓能否落到實處的關鍵。

  6、是希望加強縣級教師培訓遠端支援服務平臺建設,為教師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展示的平臺,促進培訓工作的有效開展。

  四、對新一輪培訓的思考和建議

  透過調研,我們梳理了過去教師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瞭解了教師對新一輪培訓的期望和需求,探討了新一輪培訓中需要完善和改進的重點。

  (一)是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教師培訓制度,加大督導檢查力度。首先,既要落實約束機制,又要建立激勵機制,要透過制度的完善落實來提高教師參訓的積極性、主動性。其次,

  要加強對教師培訓工作的督導評估,將其納入到教育督導工作中(如縣(市、區)黨政領導幹部教育工作督導考核),並作為主要內容之一,以推動教師培訓工作的持續開展。再次,要對縣級教師培訓工作進行年檢,評出等級,結果在全省通報。

  (二)是要真正從教師的現實需要出發,設計培訓內容。培訓實施過程中,老師們最喜歡向培訓者提的一個要求就是“請你告訴我該怎麼做?”,其實老師們的需求很具體,但我們在培訓的時候關注了過多的“是什麼”、“為什麼”的問題,而到了關鍵的“怎麼辦”時,又輕描淡寫,一筆帶過,教師們當然不滿意。當前,課程改革正進入深水區,課堂教學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發展,教師如何轉變自己的角色,引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成為廣泛關注的焦點,也是廣大一線教師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新一輪教師培訓圍繞“提高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能力”這個核心設計內容,無疑是對路的,與第三輪培訓也是緊密銜接的。但實施過程中一定要突出“做”字來做文章,強調在“做中學”,只有老師們行動了,才可能有改進、有轉變、有提高,才能改變過去培訓中的“聽了激動,回去不動”的現象,培訓才有實效。當然,除此以外,順應當前教育改革發展形勢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其他培訓內容也是必需的,如:規劃綱要專題、師德專題、班主任工作專題、專業知識更新和學科素養提升等。

  (三)是要創新豐富培訓的模式和方法。從教師的希望和教師培訓工作發展的趨勢來看,集中培訓、校本研修和遠端培訓相結合的混合學習模式是開展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的主要途徑,但在實施過程中,三種方式一定要既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又能互相彌補各自不足,成為有機結合的整體。集中主要解決培訓的組織部署、階段性總結、交流研討和問題指導等,遠端主要解決專業引領、問題指導、交流展示等,校本主要解決“做”的問題。同時,要進一步豐富培訓的方式,像名師講學、脫產研修、案例觀摩、送教上門等教師們喜聞樂見的培訓方式,要作為常用的方式貫穿於教師培訓的始終。

  (四)是要大力加強培訓者隊伍建設。要以專兼結合的方式,從一線優秀教師中選拔部分骨幹充實培訓者隊伍,組建名師講學團。加強培訓者培訓,可透過外出學習、崗位研修、下校實踐等方式,認真組織實施培訓者每年72學時的培訓研修,嚴格培訓者的考核評價,提高培訓者的施訓能力。

  教師培訓需求調研報告範文2

  一、 概述

  為切實做好20xx年幼兒教師培訓工作,搞好幼兒教師培訓管理,增強幼兒教師培訓工作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促進我區幼兒教師繼續教育的規範性。我們深入基層幼兒園組織召開了24多次領導和教師座談會。

  本調研於20xx年x月x日至6日進行,調研範圍覆蓋22多所幼兒園,調研物件來自不同幼兒園、不同地域、不同年齡、不同崗位、不同性別,共有280位教師代表參加了本次調研。調研主題包括瞭解和掌握當前幼兒教師對幼兒教師培訓工作的需求和意見,如何進一步改進幼兒教師培訓工作等三大方面內容。

  二、 調研方法

  本次調研具體採用方法有:訪談、觀察、參與式調查。

  (一) 訪談:園長主要領導的訪談。

  (二) 觀察:看幼兒教師教育教學活動。

  (三) 參與式調查:用參與式活動的方式瞭解幼兒教師的需求,

  為參加者提供了均等寬鬆的發言機會。

  三、 幼兒教師反映的主要問題

  (一)在培訓內容方面

  1、“提高教學技能、技巧的培訓”

  多數幼兒教師十分重視基本的教學技能的提升。他們希望借鑑優秀幼兒教師成功的經驗提高自己教學執行能力;同時也想透過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來指導實踐,如何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很好地遷移到工作

  中去,是幼兒教師感到很困惑的。

  2、“學歷提高培訓”

  主要物件來自幼兒教師群體。

  3、“資訊科技能力提高培訓”

  目前中心城區和中心小心幼兒教師在實際工作中,迫切需要利用有較高層次的資訊科技水平來輔助教學。

  4、“術科培訓”

  目前我們的培訓主要集中在主課方面,對術科及幼兒教師培訓重視不夠,培訓力度也不大,他們呼籲增加學習的機會。

  5、“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

  社會、學校對幼兒教師要求越來高,幼兒教師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幼兒教師渴望能運用良好有效的調節方式,緩解、放鬆心理壓力。

  (二)在培訓形式方面

  目前培訓形式較單一,主要體現在幼兒教師一言堂現象嚴重。座談發現,教學研討、專家互動、小組活動等是教師一般關注的形式。可見,開放性、參與式、主體性的培訓方式更受歡迎。

  (三)在師資聘請方面

  幼兒教師普遍喜歡來自一線的專家和名師,說明幼兒教師們希望借鑑他們的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執行能力。

  四、 分析與思考

  (一)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是當前教師關注的焦點。

  透過座談,我們發現幼兒教師在普遍關注“提升身素質、提高教

  學技能”的大前提下,幼兒教師關注的側重點不同,可以反映出,幼兒教師對自身發展問題上是有針對性進行了反思。

  (二)教師對培訓的期望呈現多元化的趨勢。

  從幼兒教師培訓的內容來看,教師在這方面的需求是集中與分散的並存。如:“資訊科技能力提高的培訓”,目前教師普遍能熟練的將資訊科技手段輔助到教學中,如PPT的使用非常廣泛,但在實際工作中,更多的教師不滿足簡單的操作技術,透過系統、規範、實用的培訓提高資訊科技能力。“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在日益緊張,社會壓力增大的環境中,幼兒教師開始關注自身的心理問題。同樣,孩子心理健康也引起社會的重視。在這個環境下,幼兒教師需要掌握基本層面的理論知識,特別是心理分析技術的學習。

  五、 建議與對策

  (一)創新培訓模式,實現個性化引領是幼兒教師對培訓的期望。

  “會議式”培訓一直是我們採用的主要培訓方式,隨著幼兒教師培訓需求多樣化發展,培訓報告會難以滿足教師個性化培訓需求。因此,多開展參與式、對話式、觀摩式等形式的培訓。

  (二)圍繞幼兒教育教學問題為目標,突出教師關注的熱點,滿足培訓者的需求。

  將幼兒教師關注的內容進行整理,開設培訓專案。圍繞教育教學,開展調研,加強培訓課程建設。改變以往培訓專題零散、不繫統的專題設定,體現課程針對性、層次性、系統性。

需求調研報告10

  一、調研背景:

  近年來,商務英語人才,尤其是既熟悉國際商貿規則,又能熟練運用英語進行國際商貿交流和商貿業務實踐的中職學校商務英語人才,以其熟練技能型一線人才的特點和優勢,在國內的國際商貿人才市場中,受到了普遍的歡迎,其需求量逐年上升。商務英語已經滲入到各種各樣的企業裡,但企業內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無論是在數量上、層次結構及專業素質上都還存在許多不足。 然而,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單純的外貿或者英語專業以及其他專業的人才已經不能滿足企業對人才素質的高層次要求,我國各主要城市人才市場的統計結果表明,複合型人才即那些既懂英語又懂國際貿易和商務知識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偏愛,人才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進一步呈現出重實際操作、多學科交叉的趨勢。因此我們小組黃勁草、劉志君、龍鳳鳴、楊令潤四人組成調研小組分別對湖南普照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科信電子有限公司及湖南友銘貿易有限公司進行調研。

  二、調研目的與指導思想

  1、目的: 中職教育是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服務為宗旨的大眾教育。為彰顯職業教育的特點,透過本次調研收集和分析商務英語類專業學生的社會人才需求狀況資訊,瞭解社會、行業以及企業對商務英語類專業人才知識、技能、素質要求的變化和趨勢,為我校商務英語的專業設定、招生規模、學生就業指導提供資訊,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教學計劃和課程標準的修訂、教學的改革提供依據和幫助,提高我校商務英語人才培養質量及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2、指導思想:運用科學的方法,客觀、公正地進行調研,保證調研結果的科學性、有效性和準確性。

  三、調研的主要內容:

  1、所調研企業的涉外商務工作崗位(英語)的設定情況

  2、所調研企業涉外各崗位人才需求的情況

  3、所調研企業人才來源渠道

  4、所調研企業對舌癌各崗位人才的要求

  5、適合本專業培養層次或型別的崗位(群)的具體工作任務

  四、調研方法

  走訪用人單位,透過現場考察、座談法、訪談等方法進行調查,文獻和統計資料研究方式(網上調研)。

  五、調研結果分析

  (一)涉外商務相關行業現狀及發展分析

  改革開放20多年以來,中國經濟迅猛發展,對外貿易逐年增長。目前我過的對外貿易總值在世界居於前列。但是,中國的外貿企業主要是以加工貿易的形式為主。加工貿易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最主要的方式,同時加工貿易也是我國利用外資的重要形式。其主要存在一下幾點不足:發展水平較低,附加值和技術含量不高,基本上是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加工貿易中的加工往往只會體現為對零部件或原輔材料的簡單加工和裝配,經濟效益偏低,中方獲利較少;使用國產資料較少,主要依賴進口原料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變:我國加工貿易現有的管理方式不能完全適應加工貿易的迅猛發展,管理水平較低。這樣就在當前的國際競爭主要藉助於我國廉價的勞動力優勢和地理區域位優勢必然導致出現西方對我國出口產品“反傾銷”,同時還導致企業對外依賴性過大,處於被動。這樣

  就為我國的企業參與世界分工的過程中,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生產中的管理質量就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個必然選擇,依靠低價的素質較低的勞動力將被更多具備高素質的技工和既擅長英語又精通國際貿易的雙向型人才所取代,勞動密集型逐步向技術密集型轉變。這樣,企業將需要更多的人才參與到生產、管理和服務中來,商務人才的缺口將繼續拉大。

  外貿人才的需求擴大在幾年以前,我國的企業尤其是加工製造型企業需要的僅僅是簡單的工人,對於人才的需求不是很大,產品的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也不高。企業的管理也是粗放的管理模式,忽略了人的發展和培養。尤其是“亞洲金融”風暴,對我國的外貿行業發展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外貿人才更是遭受到“冷遇”。 至從“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我國的企業與東南亞國家的企業在價格競爭上非常激烈,而且近年我國人民幣不斷面對生值壓力,而且技術工人的成本不斷增加,導致珠三角很多地方出現“民工荒”。這樣導致外貿企業不斷加大對人才的招聘力度。20xx 年7 月中國出臺的“新外貿法”, 我國對外貿易經營權的進一步放開,將有大量的民營企業等生產企業開始走進國際市場開展競爭。我國的外貿行業遇到一個既充滿挑戰又帶著機遇的時機,目前在珠三角乃至全國,外貿人才都大量缺乏,而且成為稀缺人才。根據國家教育部就業指導中心統計,未來五年,我國外貿人才的缺口達100 萬人之多。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具有較強的職業競爭性和發展性。 目前對於外貿人才的尋求,不僅是需要外語類人才,還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外貿跟單員、外銷員、採購員、物流師、進出口經理、涉外律師和商務談判師等成為當前外貿行業中的熱門職業。

  隨著外貿發展,更多的職位出現,需要更多的人才,這為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方向。 對於外貿人才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外語的交際能力上,要求很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而且還要求對於國際商務和國際貿易的知識的掌握。

  (二)商務英語專業人才需求現狀

  近年來,商務英語人才,尤其是既熟悉國際商貿規則,又能熟練運用英語進行國際商貿交流和商貿業務實踐的高職院校商務英語人才,以其高技能型一線人才的特點和優勢,在國內的國際商貿人才市場中,受到了普遍的歡迎,其需求量逐年上升。商務英語已經滲入到各種各樣的企業裡,但企業內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無論是在數量上、層次結構及專業素質上都還存在許多不足。

  1、商務英語人才需求增長較快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我國各種體制的企業數量也快速增長,使得我國人才總量需求也穩步增長。

  中國加入WTO,尤其是20xx年7月1日起頒佈實施《新外貿法》之後,對外貿易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極大地拓展了商務英語的發展空間,上萬家企業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目前,無論大型三資企業,還是國營、民營中小企業都存在開拓海外市場、參與商務英語的行為和意圖,越來越多的商務英語人才如單證員、報關員、報檢員、外銷員等都將走俏職場。國內著名人力資源網站前程無憂統計資料顯示,僅20xx年底該網站就釋出了全國20xx多家外貿企業的19000多個需求職位,而教育部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統計資料顯示,中國每年高校經濟大類畢業生僅13萬人左右。以此推算,即使13萬人全部從事外經貿工作,仍不足以滿足全國人才市場對國際商貿類人才的巨大需求。

  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炙手可熱,就業前景十分廣闊。人才市場存在巨大的需求,而國內本專業的人才供給卻十分有限,據預測,在未來10年裡,商務英語專業

  的人才將是最受歡迎的10類熱門的人才之一。

  2、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

  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單純的外貿或者英語專業以及其他專業的人才已經不能滿足企業對人才素質的高層次要求,我國各主要城市人才市場的統計結果表明,複合型人才即那些既懂英語又懂國際貿易和商務知識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偏愛,人才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進一步呈現出重實際操作、多學科交叉的趨勢。

  (三)、商務英語專業對應崗位的工作任務分析:

  透過分析本次實踐調查結果,用人單位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崗位需求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總結:

  1、商務英語專業的適用崗位

  從調查的結果看,出口營銷管理人才、國際商務談判人才、外貿業務員、商務英語翻譯、單證員、報關員、跟單員及報檢員等崗位需要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比例分別為23.4%、21、6%、19.8%、16.7%、10.2%、5.4%、2.9%

  2、用人單位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期望

  調查中,用人單位認為最受歡迎的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為學習成績好,並具有較強的社交能力的佔半數以上,社交能力強的為其次,學習成績好的佔的比例最低。由次可見,培養綜合素質高的畢業生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

  對學歷的要求不是很高,50%的用人單位認為只要能勝任本職工作就可以上崗工作。

  在外語技能方面,最注重口語表達能力,其次就是書面翻譯能力和寫作能力。

  (四)、商務英語專業定位及課程結構體系構建分析

  在本次調查過程中,一些用人單位非常富有責任感,認真、仔細地給我們提出很多中肯的意見和建議。現總結如下:

  首先,培養方向。用人單位普遍認為,中職培養人才的定位應該是初級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課程設定。在商務英語專業應該涵蓋的課程這個問題上,選擇商務英語語言技能類的佔36.7%,商務翻譯類的佔27.8%,文化背景和跨文化交際的佔19.6%,選擇財經管理類的佔15.9%。這表明用人單位是非常注重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對英語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的。

  另外,用人單位對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是否應該學習第二外語的態度也很一致,多數認為有必要或很有必要。

  (五)商務英語專業教學反思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企業對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正在發生多樣化的變化。無論在專業能力上還是在個人基本素質要求上,都有了新的轉變,所以我們在中職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上也要相應的轉變。

  1.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適應社會本領的培養

  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探索學生培養的“寬基礎、活模組”新路.調整現有課程設定,積極進行技能鍛鍊引導逐步提高學生技能素質 在課程設定上, 根據企業要求加強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要求, 增開一些社會急需領域的相關課程,增加實踐操作類課程.

  2、加強學生的就業教育

  提高學生快速適應企業的能力 加強就業培訓和指導,使學生充分認識和掌握應聘的技巧和機遇。更重要的是,外貿工作人 員應該熟悉並能熟練操作各項進出口流程。作到迅速調整自己,適應企業和社會。

  3、加強職業資格證的培訓力度

  教育和引導學生考取就業資格證書,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xx年3月頒佈了《持職業資格證書就業的職業目錄》,規定了90個必須有職業資格才能進入的行業,我國從1993年起開始推行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並重的制度,過去只要有學歷就可以就業,現在和以後的趨勢是既要有學歷,又要有某個職業資格證書才能進入人力資源市場,所以,要根據專業特色,相對應地培養學生考取商務英語等級證、計算機等級證、秘書資格證、報關員資格證、普通話證等。

  4、精心組織多種學生活動,培養和鍛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既有賴於其自身對知識的探求,更有賴於起自身精神和行為的磨練和修養。事實證明,學生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提高學生的總體素質。要精心組織學生開展諸如社會調查、社會服務以及各類文娛、體育活動,融素質教育於活動之中,各類活動應注意考慮與專業培養相互結合,同時要注意發揮學生個體的不同特點,力求做到讓學生人人積極參與、人人從中受益。

  5、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廣泛聯絡,不斷開拓就業市場

  在積極培育就業市場的同時,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積極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主動與一些用人單位建立穩固的、長期的合作關係,瞭解當地的就業政策,獲取更多的就業資訊,方便學生求職。同時,還應尋求在外省建立實習基地,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開創了一些集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實習活動為一體的就業實習基地,既給學生創造好的實踐機會,又為學生順利和高質量的就業做好超前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

  五、商務英語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建議

  (一)專業建設

  很多企業需要的是既能用流利的英語進行溝通,又兼具商務操作技能和行業知識的人才。英語語言是基礎,是開展國際商務業務的有利工具。

  專業是發展方向,是從事國際商務業務的堅實基礎。只精通外語的人才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隨著我國經濟進一步地全面開放,跨國公司將越來越多的湧入中國,國內的企業也必將走出國門,參與更大範圍的國際競爭。這就要求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既精通國際商務語言,又掌握國際商務專業知識和貿易規則。這是經濟發展對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

  (二)教學改革建議

  1、招生階段

  生源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今後的教學質量,因此在招生錄取階段就應該嚴格把好關,加強對報考學生的英語成績(必要時口語水平)的考核力度。並可視情況制定一些相關政策以保證生源質量。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的根本環節。經驗和教訓使我們懂得在商務英語的課堂教學中必須抓好以下幾項:

  (1) 新生入學以後必須經過一個為期兩個月左右的英語語音語調訓練和強化並對此進行嚴格考核,為學生日後的英語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 主要課程的教材一定要適合中職應用型這一特點。對現有的教材進行嚴格的把關,對不適合中職學生的教材一定要否決。

  (3) 對現有的商務英語考試模式進行改革尤其是口語聽力的課程。

  2、課外語言氛圍學習語言要注重氛圍一味強調課堂教學遠遠不夠。必須對該專

  業學生強調“英文思維”的重要性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

  (1) 選派認真負責、水平較高的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擔任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班主任工作做到平時對學生語言上的潛移默化。如用英語開班會舉辦英語晚會等。

  (2) 定期舉辦各類英語講座、報告、英語沙龍、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及英語短劇大賽等活動。

  (3) 鼓勵並組織學生課外英語活動如指導學生收聽、觀看電臺電視臺的英文節目等。

需求調研報告11

  一、活動目的及意義

  本次活動的目的是調查瞭解企業用人標準,最真實的掌握企業招聘大學生時的要求,並及時反饋給學校,以縮短高等教育對社會的滯後,並希望此次調查結果能作為大學生在校間學習的參考,同時對畢業生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二、活動實踐方法

  20xx年7月11日至20xx年7月17日,我們實踐小分隊一行5人透過走訪鄭州市知名企業,各大人才市場,和網路問卷三種方式開展此次調查活動,共發放12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0份,部分企業名單如下:

  三全食品廠,河南普爾泰藥業有限公司,河南博奧基因晶片有限公司,河南百草元獸藥有限公司,鄭州上好佳食品工業有限公司,鄭州海嘉食品有限公司,河南邦得化工有限公司,旺旺集團鄭州分公司,樂百氏(鄭州)食品飲料有限公司,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等。

  三、調查結果分析

  (1)、在調查到最看重畢業生的什麼品質的問題時,調查結果如下圖:

  綜上圖表所示:在品質方面,企業最看重的品質排在前三位的是:敬業,責任心,吃苦耐勞,然後依次是團隊合作精神,誠實,穩重紮實。很多企業都表示,相對於大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專業知識,企業更看個人的品質修養,有很多企業都不願意招聘應屆畢業生,就是因為應屆畢業生對企業不負責任,不願意從基層幹起,不肯吃苦,頻繁跳槽,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除了認真學習自己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外,還應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有意識培養自己的這些能力,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應向學生多灌輸這方面的思想,營造這樣的氛圍,使同學們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一個有責任心、腳踏實地的人。

  (2)、在調查到目前專業畢業生在實際崗位中突出的問題有:的問題時,結果如圖:

  說明:在其他一欄中,很多企業都反映大學生心態浮躁,不務實。

  綜上圖表所示:在硬體方面,專業畢業生在實際崗位中突出的問題排在前三位是:實踐能力薄弱佔39%,所學專業知識與實際的工作需要脫節佔23%,技術知識不紮實和麵窄分別佔12%和11%,很多企業反映有的同學來單位實習,不認真、玩手機、發簡訊,有的甚至為了應付學校要求蓋個章就算完事了,所以在校學生要把握每次參加實踐的機會,尤其是學校提供的專業實習,畢竟這樣的實習太難得了,在校生同時要關注社會,拓展眼界,學校的課本知識和實際是有一定差距的,在實踐的同時,要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

  (3)、在調查到對所持各種證書數量的看法如何:的問題時,大部分企業表示,只要有幾個核心證書就可以,能力是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證書的數量多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有的企業甚至表示證書多並不是好事,這說明學生對自己沒有明確的定位。

  (4)、在調查到對專業的看法:問題時,調查結果如圖所示: 從上圖可以明顯的看出,能力是等於高於專業知識的,大學生在校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實際的生產操作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只有實際動手操作才能將理論與實際聯合起來,而這一過程有長有短,質量有高有低,這就需要能力,一種適應的能力,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應用聯絡起來的能力,一種學習的能力,一種創新再發現的能力,專業知識在這裡也很重要,不能被忽視,尤其對專業技術人員,但對於營銷人員,這方面的要求可以弱一點。

  四、企業對大學生的綜合評價

  透過透過交流和問卷的形式,我們將企業對大學生提出的普遍存在缺點和不足篩選彙總如下(優點這裡不給出了):

  1、 實踐能力薄弱,工作能力差

  2、 普遍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心浮氣躁

  3、 不務實,不願意接受基層鍛鍊,眼高手低,好高騖遠。

  4、 自身定位不準確,職業發展方向不明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學生就業質量,出現頻繁跳槽,從而責任心流失。

  五、思考與建議

  在調查的過程中,許多企業很真誠的給學校和在校學生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我們把共性的建議總結如下:

  1、 明確自身定位,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我們調查的企業表示,目前大學生普遍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沒有明確自己的目標,從而就沒有為目標而積極的準備活動,因此企業希望大學生要有目標,有計劃,有行動,踏踏實實努力,一定有好結果。我們在這裡給出職業規劃的四步走,供大家參考。

  第一步是職業探索即瞭解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和價值觀,看自己喜歡和適合什麼型別的工作。第二步是外部世界,即瞭解各種職業所需要的學歷,自己的專業適合什麼樣的職業,發展前景如何等等。第三步是決策,即綜合考察各方面對資訊,確立適合自己的目。,第四步是行動,一切的選擇都是為了行動,要做行動的巨人,只有行動才會有結果。

  企業建議,學校進行這方面的培訓從而引導學生,使其適合企業要求,使應社會發展。

  2、 端正心態,以務實的態度對待工作

  很多大學生自身以為懷才不遇,眼高手低,好高騖遠,工作表現的浮躁,不務實,投機取巧,任何成功都是點滴積累的結果,我們要從基層做起,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只要堅持,肯定會有成就的。

  3、 提高實踐能力,不斷積累經驗。

  企業總反應學生的實踐能力差,所學知識與實踐脫節,希望學校多組織些與專業知識的實踐活動,並經常與企業聯絡,及時瞭解該行業發展動向,及時調整專業設定,課程結果和內容,保持讓我們的教育體系不落伍。而學生要抓住實踐機會,所跟師傅和老師學習經驗,同時自己也要課外多擴充相關專業知識,擴大眼界。

  4、提高綜合能力,挖掘自己潛力。

  企業提到的自身能力包括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工作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就是要求我們要有較強的求知慾望和進取心,有不斷完善自己的慾望,只有這樣人才能不斷進步。

  5、注意心態的培養。

  大學生容易出現的心態問題是浮躁,不穩定;對待就業心態不正確;實際工作中,愛面子,放不下身段做事等。

  六 、總結:

  此次社會實踐我們基本完成了任務,實現了預期的目標。以上的這些資訊,是我們一點一點的積極探索出來的。由於我們能力有限,表格的製作及分析方法上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所以只能作為一種參考。隊員每天都做的很認真,也很辛苦,這是我們這幾天共同努力的結果,也非常感謝那些積極支援我們的公司,給了我們這麼多建議,也同時感謝讓我們吃閉門羹的企業,他讓我們懂得,人生是有坎坷的,我們要以正確樂觀的心態面對,希望這次的調查結果會給隊員或在校學生一定的啟示及指導,盡我們的一點微薄之力。願大家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能夠有所追求,有所發展。

  企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二

  第一部分調查背景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加深,以及中國經濟的發展,市場營銷這一專業也日趨熱門。在全國範圍內,幾乎每一所高校均開設了這一專業;這種快速增長導致了行內就業時競爭激烈,一次就業難度增加。同時,對於用人單位來說,市場營銷專業的畢能否勝任日常有關營銷工作,具備一定職業素質呢?學校的培養方案,是不是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呢?帶著以上的問題,我們工商管理系對用人單位進行了市場營銷專業人才需求調查,為接下來要進行的市場營銷課程改革做好鋪墊。

  第二部分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的主要內容分為三部分:

  1、企業背景資訊

  2、企業人才資源現狀

  3、請企業對調查專案選項作選擇

  第三部分調查說明

  1、調查總體

  調查總體界定為我校09級學生能調查到的所有的有進出口業務的企業。鑑於市場營銷學生的畢業去向未必和專業完全對口的問題,我們也調查了部分沒有進出口業務的企業。

  2、調查實施

  採用結構式問卷進行送發。問卷由封閉式和開放式題目構成。對於其中兩個需要排序的題目,我們採取了賦分統計的方法得出最高分和最低分再排序。調查從20xx年2月1日開始,至20xx年3月8日結束。

  3、問卷回收

  本次調查統計共回收有效問卷427份,個別問卷存在某個別題空答的情況,我們統計時對空答的題目不算入統計。

  第四部分調查結果

  1、企業背景資訊

  1、1企業業務領域集中在商業和IT業,服務行業所佔比例大

  所調查的企業中,181(44%)家企業屬於商業領域,108(25%)家企業屬於IT業,其他領域佔了25%。金融、證券、保險業、外貿代理業、農業、旅遊業6項一共佔了16%。

  在收回的問卷中,171家企業屬於服務業(43%),其次是製造業68家(17%),貿易62家(16%),其他60(15%)家,流通業25家(6%),物流業5家(1%)。調查現顯示,服務業以絕對優勢位居第一。

  1、2企業性質方面民企和個體佔絕大部分,絕大多數企業人數在500人以下。

  所調查的問卷中,有171(47%)家企業屬於民企,135(37%)家企業屬於個體。國企12%,三資4%。從大環境來看,在這個多種企業性質共存的社會里,民企和個體的數量正在呈上升趨勢。另一方面,考慮到我們學生是高職畢業生,很多大型企業和外資企業單憑我們學生不一定能聯絡上相關人員進行調查。學生目前實習所在的企業,也以民企和個體為主。

  2、企業人才資源狀況

  2、1本科及本科以下學歷人才為主

  所調查企業人員的學歷中,本科及本科以下學歷人員佔80%。其中本科346人,專科357人,總數相差不大,高中相對較少,有255人,專科學歷的人是最多的。碩士、博士、博士後總共佔20%,其中碩士116人,博士66人,博士後50人。由此可見,企業所需人才中,絕大多數都是本科或者專科人才。

  2、2企業對市場營銷畢業生看法不一,但大多數企業反映畢業生僅有書面知識

  在肯定畢業生的企業中,有14%的企業認為市場營銷畢業生能夠勝任較高階的工作,表現出專業的水平;12%的企業認為高職高專的畢業生工作能力比本科的畢業生實際能力更強。

  企業認為市場營銷畢業生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畢業生僅有書面知識,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2、3約六成企業認可市場營銷畢業生各種資格認證。

  調查顯示,59%的企業認可各種資格證書的。其中39%的企業認為各種資格認證能夠幫助他們培養和選擇相關層次的人才。也有14%的企業認為各種認證名不副實,沒有反映出相應的專業能力。

  透過上述對市場營銷專業人才需求調查的總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從企業背景資訊分析市場風向標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可以把握經濟發展的趨勢,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出最具潛力的就業領域,如服務行業中的中低端,商業、IT業這些領域涉及範圍廣,人才需求量大,是就業機會最大的領域,這是市場自身發展規律和供求關係的客觀反映。根據市場營銷人才需求的調查結果表明:大量的企業急需一線的既掌握相關市場營銷知識又具備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廣大高職畢業生應及時分析,把握這種趨勢,更好地調整就業取向,實現順利就業。

  2、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脫節,必須進行專業結構和課程設定的改革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量企業急需一線市場營銷人才,而正真能勝任相關崗位工作的畢業生數量不多。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高,在校期間實踐量不夠,知識結構不合理。專業調整要著眼於社會需求,要避免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的脫節。要繼續加強外語,國際業務方面內容的課程教學。其次,從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上得到充分的改革。在教學內容上,要摒棄陳舊的教學內容,注意知識的更新;要改變過去只重知識傳授的做法,把傳授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及探索和檢驗知識的方法相結合,並在課程內容中融入有關創造知識的教育;在教學方法與手段上,則是要改變過去的被動灌輸方法,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潛能,重點加強對於進行創造性活動有關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要努力改變學生忽視基礎理論學習的傾向,提高學生學習基礎理論課的興趣。

  對於基礎性和專業基礎性課程,在遵照教育部規定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結合我院對專業的2+1培養方案,大部分課程應集中在大一和大二傳授。而英語的教學需要在各個環節不斷加強,保證每個學期均有英語教學,其中重點在貿易英語會話及英語談判的教學,一些專業課。

  最關鍵的一點是學生必須要有更多的實踐機會。為滿足社會對市場營銷人才的實踐操作技能的要求,應積極增加專業實踐教學的投入和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透過設立與之相契合的特定場景或案例的方式,創造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的環境,做到對症下藥,增加學生在特定環境下的應變能力與操作能力,同時還可印證和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基本操作技能訓練。

  3、進行專業的職業證書培訓

  很多企業表示更加看重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綜合能力,不太看重學生手中的各種資格證書。但近六成企業還是認可學生的資格認證證書的。我們要做的關鍵是要提高資格認證的含金量,使職業資格證書能夠代表學生真正的能力和實際水平。

  目前社會上各種資格認知機構名目繁多,魚龍混雜,證書和實際能力不成正比,這些現象使一些企業對資格認證的含金量持懷疑態度。學校應該推薦學生參加權威機構或部門的認證考試,同時做好相關的培訓輔導工作,使學生真的能學有所用,學以致用。

需求調研報告12

  地板,在整個地面鋪裝材料中究竟佔據多大的比重,或者說在消費者心中木地板的認可度有多高?《地板消費需求大調查》的問卷活動在河南地區引起了較大的反響,不同市區的消費者均參與了活動。

  本調查報告僅以南陽地區為例,讓各大地板品牌瞭解當地的地板消費理念、趨勢與行為模式。總共發放問卷48份,回收39份,有效問卷33份,其中女性有12名,男性有21名,月收入低於3000元的有11人,高於5000元的有4人。

  在參與調查的消費者當中,仍舊有24%的人表示“在家庭裝修中不會考慮地板作為地面鋪裝材料”,可見地板消費更應當樹立引導、普及的職責。而不願鋪設地板的人中,認為“木地板打理麻煩”、“價格較高”的人相對較多,認為“安裝麻煩”、“甲醛釋放”、“花色單一”的人數基本持平。

  在對木地板鋪裝持肯定意見的消費者重,普遍認為木地板的舒適環保是吸引他們購買的主要因素。單就南陽地區來說消費者對強化地板情有獨鍾,而實木地板、實木多層、地熱地板恰恰三分天下,地熱地板能夠在南陽擁有如此多的擁護者是該型別地板產品在當地的滲透。

  九正建材網瞭解到,南陽地區的消費者對新型地板的資訊掌握比較多,近37%的調查物件知悉生態木地板,對超實木地板、仿瓷木地板、軟木地板、PVC地板、防靜電地板等新型地板均有一定數量的人認識,這在其他調查地區較難看到的。

  這一點從對地熱地板的接受程度上,也可見鮮明的差異。有近一半的消費者表示願意嘗試鋪設地熱地板,其中不到四成的人對地熱地板有過了解。而與其他地區的調查有鮮明差異的還有一點,南陽地區消費者對木地板色彩的鐘愛比較集中,大部分人都傾心於本色。

  與其他地區相似的是95%以上的人員不會採用網購的形式來購買地板產品,虛擬形式的交易模式可能在南陽地區實施起來更加艱難。

需求調研報告13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人口發展的一大趨勢,預計在二十一世紀三、四十年代將達到高潮。目前,這一問題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90年代以來,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人口老化形勢日益嚴峻,老年人口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斷提高。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老齡問題即老年人的需求問題和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社會經濟問題日益突出,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解決北京市的老齡問題,北京市統計局最近在全市範圍內進行了老年人生活現狀及需求的抽樣調查。

  (一)老年人的生活現狀

  大多數老年人與子女居住在一起。從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與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離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業比例較低;老年人的經濟來源主要是離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夠自理;老年人公費醫療的比例達到60%;老年人的娛樂活動較為單一。

  (二)老年人對一些問題的看法

  老年人大多願意與子婦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對自己的經濟狀況表示滿意;絕大多數老年人選擇家庭養老;半數以上的老年人贊同再婚;大多數老年人沒有學習的興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會價值。

  (三)老年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寬敞的住房”,第三是“經濟上有人幫助”和“看病就醫方便”,另外,還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務社群”,而提到其它問題的老年人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問題存在著地區差異、年齡差異和文化差異。

  地區差異:城近郊區的老年人對目前生活狀況的滿意度要低於遠郊區縣,城近郊區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有寬敞的住房”,位於第二位的是“看病就醫方便”和“增加服務社群”,位於第三位的是“合法權益受到保護”;而遠郊區縣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經濟上有人幫助”,第三是“看病就醫方便”。

  年齡差異:60-69歲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主要涉及六個方面,根據老年人提及的多少來排序,這六個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寬敞的住房”、“看病就醫方便”、“增加服務社群”、“經濟上有人幫助”和“合法權益受到保護”;而7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問題比較集中,主要是一個,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對其它問題提及的較少。

  文化差異: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沒有問題的人數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小學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有寬敞的住房”,而受過大專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則是“增加服務社群”。

  (四)中青年人的觀點

  大多數中青人願意與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贊同老年人就業,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齡偏高、身體不好以及老人應該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幫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認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豐富;在養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與老年人一致,87%的人選擇家庭作為老年人的養老場所;將近70%的中青年人贊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認為老年人是社會的一筆寶貴財富,不是家庭的社會的負擔。

  (五)結論及對策

  1、加強養老保障體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養老政策。

  養老問題是老齡問題中最重要的問題,它包括兩項基本內容,即養老期間的經濟保障和服務保障。關於經濟保障,由於我市的老年人口以離退休人員為主,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是離退休金,因此,在發放離退休金時,一方面要保證離退休人員按時領到離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隨著就業人員工資水平以及物價指數的變化,及時調整離退休金的金額,以保證老年人的實際生活水平。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完善北京市的養老保險制度,逐步減輕企業和個人的負擔,使我市的養老工作步入良性迴圈。(投資力度。其次,增加社群老年人的服務設施和服務內容,主要包括醫療保健、家政服務、健康娛樂、學習教育、法律諮詢等服務專案。第三,要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社群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提高社群為老年人的服務質量,不僅讓老年人享受到有關的照顧資源,還要讓老年人享受到高質量的服務。

需求調研報告14

  當前,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社會問題,是我們國家的基本國情。隨著經濟的發展,黨和國家出臺實施了許多養老、惠老政策,多數老年人過上了幸福、安穩的晚年生活,對當前的物質生活基本滿意。相對於物質生活,老人們對精神文化方面的滿意程度稍低了些,結合有關材料和本人走訪調研瞭解,1/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豐富,1/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一般, 仍有1/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貧乏。

  (一)電視、收音機成為老年人精神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看電視是老年人自我娛樂、瞭解世界和國家大事的重要渠道,絕大部分老人表示,除特殊情況,沒有一天不看電視、聽收音機的,有的老人每日看電視的時間在8小時以上。從時間上秋冬兩季更長於春夏季節。

  (二)參加文體活動成為老年人擴大交往的重要途徑。由於我盟目前為老年人建設了相當數量的文化活動室等休閒場所,蘇木(鄉)鎮所在地的老人們把打打麻將、撲克作為重要的娛樂活動專案和擴大交往的手段。旗縣所在地由於老年人相對集中、娛樂設施相對不足,除部分熱愛文體活動的外,其他老人成群結隊地坐在一起室外聊天閒談成為打發空閒時間、相互溝通的主要方式。

  (三)參加知識性活動成為老年人重要選擇。如今的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小學甚至文盲的比例佔到七成以上。相當部分的老年人渴望學習知識,充實精神文化生活。

  建議:

  要填補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空缺,就需要與社會共同努力,結合目前正在全力推進的精準扶貧,不斷地延伸、擴充套件和最佳化老年人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空間”。

  (一)加強宣傳引導,營造關注老年人的社會氛圍。

  一是弘揚孝道文化。把弘揚孝道文化作為一項文明建立任務,大力開展孝親敬老活動,健全宣傳隊伍,拓寬宣傳渠道,營造良好宣傳氛圍。從學校、社會、家庭三個層面開展了內容豐富的孝道文化宣傳評比活動,讓關注關愛老年人的意識和行動進社群、進學校、進家庭。職能部門組織開展特色鮮明的主題活動、敬老模範嘎查(村、社群)和孝親敬老先進評比活動,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的孝道文化。

  二是發展老年教育。建議各級政府要在財力、物力上大力支援當地老年教育工作,把老年教育列入終身教育體系,統一規劃,加強管理,擴大老年教育覆蓋面,提高教育水平。充分利用我盟現有的教育條件,辦好老年電視大學和老年進修學校,引導老人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學習新的科學文化知識,學習養生保健知識,既增長知識,又能消除孤獨感,豐富晚年生活。常住老年人口較多、有條件的蘇木鎮也可就近設立教學點,爭取更多的老年人參加學習。

  三是開展文化下鄉。相關部門要經常性組織開展“送科普書籍、送電影、送戲”等形式多樣的文化下鄉活動,豐富基層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老齡工作部門也可以積極組建老年藝術團,一方面藝術團成員可以自娛自樂,豐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另一方面可以編排節目送戲下鄉,為廣大老年人送上精神食糧。

  (二)開展文體活動,提高老年人的身體素質。

  一是加強硬體建設。近年來,我盟在體育健身設施上有了明顯改善,但仍然存在不夠完善,各地政府有關部門要繼續增加財政投入,建設門球等我盟傳統老年活動設施的建設。同時要整合學校、部門、社群現有資源,做到共同利用、一室多用,實現效益的最大化,方便老年人開展文體健身活動。

  二要健全軟體組織。各蘇木鎮、社群可成立老年人體育群眾組織,積極組建廣場舞隊、歌唱隊、棋牌隊等各類文體團隊,活躍老年人生活,鍛鍊老年人體魄。

  三是積極開展文體活動。要經常組織開展大型文體交流活動,如與周邊盟、旗聯合舉辦老人步行健身走活動、廣場舞比賽等活動,讓更多的老年人參與到健身隊伍中來,搞高自身身體素質。還要因地制宜、經常組織開展各類諸如太極拳、抖空竹、小型文體比賽,促進群眾性老年文化活動的開展。

  (三)關注精神慰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一是在精神上敬重老年人。要尊重老年人,要傾聽他們的意見,體現在老年優先、老人在上等方面;

  二是在心理上滿足老年人。體現在尊重老年人的選擇和儘量順從老年人的意願。比如幫助老年人實現年輕時的夢想,引導老年人培養有益的興趣愛好,支援老年人發揮餘熱等等。

  三是子女要唱主角。在老年人物質生活有了基本保障的情況下,精神贍養顯得更加重要,有時兒孫一句寬慰的話語、一封平安的家書、一個溫馨的電話、一件有意義的禮物,就會給老年人一個驚喜、一絲慰藉、一點溫暖、一份回報。

  四是老年人要自強。老年人要融入社會、融入社群、融入集體、融入自然,積極投身到社會中去,做到老有所為,發揮餘熱;要培養興趣,廣交朋友,豐富生活,多參加有益的適合自己的文體活動,總之,要實現積極老齡化,老年人應該有精神寄託,但不要有依賴思想,不要過於依賴子女,應該自己動手做好自己的事。

需求調研報告15

  近年來,隨著國家在教師培訓方面重視的不斷加大,從“國家培訓計劃”,到各類農村教師繼續教育的進修學校,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都加大了農村教師培訓的力度。我國現在60%—70%的人口生活在農村,所以,農村教師的整體素質直接影響著全民族的數學水平,直接影響著國家的整體建設。

  農村教師培訓是教師教育的主流話題,已經被提高到國家戰略地位。越來越注重實效性、越來越要求有針對性的農村教師培訓理念已經成為當今的潮流趨勢。然而我國當前的教師培訓尤其是農村教師培訓存在種種問題,集中表現在培訓需求內容和培訓方式上。。

  近年來,隨著國家在教師培訓方面重視的不斷加大,從“國家培訓計劃”,到各類農村教師繼續教育的進修學校,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都加大了農村教師培訓的力度。我國現在60%—70%的人口生活在農村,所以,農村教師的整體素質直接影響著全民族的數學水平,直接影響著國家的整體建設。

  農村教師培訓是教師教育的主流話題,已經被提高到國家戰略地位。越來越注重實效性、越來越要求有針對性的農村教師培訓理念已經成為當今的潮流趨勢。然而我國當前的教師培訓尤其是農村教師培訓存在種種問題,集中表現在培訓需求內容和培訓方式上。

  本研究以參與20xx年河南大學“國培計劃”學員和培訓教師等為物件,透過文獻法、問卷調查法、集體座談法的形式,實際調查瞭解農村數學教師培訓內容、方式和時間等方面的需求,在揭示農村數學教師培訓問題及對其歸因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具有反思性的建議:設定科學的培訓內容,設定有效的培訓方式,完善評價方式和建立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評價模式,加強培訓隊伍建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