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綜合實踐活動報告

春節綜合實踐活動報告

  艱辛的社會實踐又告一段落了,大家這段時間一定收穫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實踐報告怎麼能落下。那麼實踐報告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綜合實踐活動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春節綜合實踐活動報告 篇1

  一、課題引入

  滿溢著喜慶和吉祥的春節是每個炎黃子孫心中永遠難以割捨的符號,它不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鮮最特殊的一天,還承載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風霜愈醇的古老文化。

  據資料介紹,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而民間在此期間的各種習俗,可以說由大年初一直到初七都會有要求。

  漫長的歷史歲月使年俗活動內容變得異常豐富多彩。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內容,像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習俗至今仍很盛行。

  對於這個中華民族最重要、盛大的節日,讓我們來深入體驗瞭解一下吧。

  二、研究方法

  1)查閱資料

  對於春節有很多美麗古老的傳說,在各種書上都有記載。我們利用身邊的圖書館、網路等資源進行搜尋查閱。

  對於大江南北的炎黃子孫,過春節的方式也豐富多彩,我們透過網路提問等方式還原過春節最真實的一面。

  2)訪問親友

  今年春節回家過年,利用此機會我們可以走親訪友,我們透過親友之口瞭解春節的各種習俗與美好寓意,並詢問家中老人對於春節的祝願。

  3)調查實錄

  我們對春節期間的家鄉狀況進行了拍攝,得到了一些照片。

  一家人喜氣洋洋地貼春聯。以前貼時習慣貼一個倒的“福”,寓意“福到(倒)”,但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喜歡正過來貼上“福”。

  火紅底色的春聯,預示著來年生活的紅紅火火,表達著人們對來年美好的期待。

  三、研究成果

  Ⅰ、春節由來的傳說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客家人的傳說)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Ⅱ、春節的各種習俗

  1、祭灶

  祭灶,是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傳說到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便要昇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百姓供上紅燭、糖瓜,以隆重的禮節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農村很多地區還沿襲這種風俗。

  2、掃塵

  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3、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4、 洗浴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5、 貼門神、貼春聯、守歲、爆竹、吃年夜飯、給壓歲錢、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福字(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貼窗花、貼年畫、貼掛千,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他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守歲,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王安石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正是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

  除夕是團圓之夜,中國人難解一個團圓心結,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夜趕回家中吃年夜飯。

  給壓歲錢,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有的由長輩偷偷放在晚輩的枕頭底下,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

  祭祖,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

  6、拜年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裡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7、其他習俗

  除此之外,春節還有其他很多習俗。如以前極為流行的逛廟會、觀社火、舞龍舞獅、大年初五迎接財神等,無一不象徵著人們對來年的美好祝願。

  Ⅲ、春節的飲食文化

  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當然春節的飲食更為豐富講究。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如北京人喜食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而河北人卻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鹹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

  餃子,北方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如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卻在初一吃餃子,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願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徵生活富裕。餃子的做法是先和麵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可謂花樣繁多啊。

  元宵,元宵節,道教稱之為“上元節”。據元代伊土珍《(女+郎)環環記》引《三餘帖》記:嫦娥奔月後,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見,自稱為嫦娥之使,說:“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臨。可見元宵節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

  Ⅳ、春節問卷

  訪親問友

  q1:現在的春節習俗和以往的有什麼不同了?

  答:現在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再嚴格遵循日期了。以往有童謠“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塵日;二十五,燉豆腐,二十六,炸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而現在都是根據是否有空餘時間來完成的。當然,還有其他的不同。現在時代不同了,年前有單位組織的團拜,拜年方式也由以前的登門拜訪變成了手機簡訊,電子郵件,賀卡等。

  q2:你覺得春節最重要的習俗是什麼?

  答:當然是守歲了。一年在外打工,就盼著春節回家和家人好好聚聚。守歲可以和家人聊聊一年的得失,接下來一年的打算。

  網路提問

  q1:中國各地有什麼特色的春節習俗?

  福建網友:福建鄉村農家的房門兩旁除了貼春聯外,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甘蔗,叫“門蔗”,寓意漸入佳境。

  河南網友:我們河南人最重視的莫過於祭灶了。在外地工作、經商、上學的人,都爭取在臘月二十三之前趕回家裡。能吃到家裡做的祭灶火燒,便會得到灶神的保護,來年家人就能平安無事。

  雲南網友:雲南過年時與漢族一樣也要貼對聯。但那"對聯"是紅紙剪成的各種圖案。不僅"書寫"方式不同,連貼的方式也別具一格。除夕之夜,全家老小每人拿著自制的春聯,合唱立腳點《祝年歌》,依序在院裡院外、菜地果園和田邊地角為萬物張貼。

  q2:中國春節習俗對外國有什麼影響?

  中新 張幫俊:美國:紐約從2003年起就把春節定為法定假日了。喧天的鑼鼓,歡快的舞蹈還有各種色香味俱全的中國美食,中國風濃郁的廟會在美國格外紅火。很多美國人表示,他們願意沾沾中國春節的喜氣。德國:春節前夕商場裡就醒目的擺出了五顏六色的中德文賀年卡片,德國人非常喜歡這些卡片。現在很多德國人都學會了包餃子。的卻,越來越多的老外對中國年從好奇、欣賞直至加入歡慶,一聲聲“大吉大利”“恭喜發財”的祝福不斷從他們口中傳來。

  Ⅳ、體驗實錄

  周楠:在春節我和家人一起吃團圓飯、守歲。吃團圓飯的時候家人會一起吃薺菜,因為它諧音“聚財”,表達了家鄉人民的美好祝願。現在的守歲卻不一定是通宵了。家人吃過飯以後看過煙花,男人們便一起圍成幾桌打牌,女人們坐在一起閒聊,而老人與小孩就更願意守在電視機前觀看春晚。雖不一定通宵但是卻真的整晚都熱熱鬧鬧。

  陸佳柔、殷子妍:我們在大年三十晚上和家人一起吃自己親手準備的年夜飯。印象最深的有做元宵。元宵取義團圓,在與家人一起做元宵的過程中更能體驗到其樂融融與春節洋溢的喜慶色彩。

  毛忠潔、王佳睿:放煙花、鞭炮幾乎是每個地方都有的事情。每逢喜慶的節日,中國的習俗裡一定有煙花禮炮這一條。而春節更是尤為熱鬧。夜晚的時候幾家一起放煙花,並接連不斷,這幾家放完了那幾家放,整個天空都被照亮,絢爛多姿的煙花是對新的一年美好的祝願。

  黃煜、王詩雨:正月初一一大早起床,見人一定要笑著拜年祝他新的一年裡大吉大利。吃過早飯後挨家挨戶去串門拜年,鄰居看見了我們去拜年一定會笑著拉過我們,賽一把糖給我們。親戚們會給壓歲錢,孩子們圍在一起玩耍,長輩們坐在一起聊天。

  四、研究總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所研究的春節習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只是春節習俗的皮毛,還有更多的等著我們去深入。

  我們參與到研究的沒一個環節,針對每一個組員的工作進行了編排,並進行了合理的分工,促使整個課題研究不斷深入、有條不紊的開展。透過這次研究,我們深入瞭解了春節,從而更好認識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同時,我們在春節期間更親身參與其中,體驗春節的諸多習俗,樂在其中並收穫頗豐。比如我們的組員參與了年夜飯的準備,親手包餃子,從和麵到包成漂亮的形狀都自己親自動手,不但鍛鍊了動手能力,更使我們進一步融入春節喜慶洋洋的氛圍之中,是一頓終身難忘的年夜飯。再比如親手放飛孔明燈,把自己最美好的祝願寫在上面,寓意著我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春節,辭舊迎新。過完了春節我們便到了新的一年,在新的一年裡我們一定會加緊努力,滿懷夢想與激情,邁向下一個春節。

  春節綜合實踐活動報告 篇2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年曆史了。而平時的假期短而分散,因此,春節是旅遊旺季。在此春節期間,我班調查小組針對春節出行的問題進行了簡單調查。

  透過調查問卷,我們分析資料並總結出旅遊的規律,作為春節出行參考。

  你春節是否出行?

  你春節出行地點是哪裡?

  你是以什麼方式出遊?

  你會給親戚朋友帶一些禮品嗎?

  你出行前會看一些相關攻略嗎?

  你是自己獨自出行還是和家人一同出行?

  以上是我們的調查問題。我們利用網路以及親朋好友,共發出270張調查問卷(由於部分人春節不止去一個地方,所以資料有重複)

  透過計算,我們發現被調查人中出行的人約佔:81.95%,說明大部分的人都選擇了在春節出行。

  從選擇的地點方面看:一半以上的人都喜歡去南方。最熱門的地方是杭州,我們認為,這是由於杭州距離我縣較近,且交通方便。上海位列第二,我們認為其熱門原因與杭州相同。另外,許多人選擇去海南,廈門,可以很明顯地看出,許多人都喜歡去溫暖的地方。而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有少部分人已經開始選擇春節出國,這也體現了春節出行已經越來越多樣化。但也有一些人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出行。

  從交通方式的選擇上看:一般離我縣近的地方,多數人選擇自駕,而少數選擇飛機和動車火車的,主要由於他們選擇這些地方為旅行的中轉點或終點。 而北方的地區,大部分人選擇了飛機和動車火車。因為他們認為自駕遊時間很寬裕,而且條件也都會比旅行團好。這點說明現在自駕遊已經佔了旅遊方式的主要部分,當然,也有一少部分的人選擇了旅行團出遊,因為他們認為這樣比較省力,而且還可以有講解。我們覺得兩者各有各的好處,可以互補。

  在調查時,我們也詢問了購票的方式,主要有兩類。一類跟隨旅遊團,不需要自行購票;另一類自助遊,需要自行購票。由於網上購票快捷方便且價格便宜,所以現在大多數人都喜歡在網上購票,這一購票方式,已經越來越普及,漸漸取代了傳統的購票方式。

  有一些人表明在出遊時沒有幫親朋好友帶禮品,但許多人表示會幫親朋好友帶些禮品,有些人甚至幫朋友及親戚帶了許多禮品。而當我們問及禮品的價格時,還是有許多人表示這些禮品的價格有些偏高,不過儘管如此,還是有許多人願意購買而且買的不止一點點。我們發現,往往出遠門的人會習慣性地給親戚朋友帶禮物,而越是旅遊熱門地點,往往禮品的價格會偏高。

  許多人表示在出行前會先看一看相關的旅遊攻略,這些攻略都有各自特點,例如,有些人喜歡熱鬧,就會選擇一些熱門地點;另一些人喜歡清靜,就會選擇一些特別的路線。

  綜上所述,我們總結出:我縣大多數的人會在“春節黃金週”的時候出門散散心,遊山玩水。行前會先看一些攻略,許多人會在“春節黃金週”時期選擇與家人朋友一同自駕游去離自己較近的地方出遊,而也有不少人會選擇在難得的長假裡去一些較遠的地方遊玩。並且,我們預測:在旅遊業不斷髮展和交通系統不斷完善的情況下,未來我縣選擇在春節出行的人數將會越來越多,不斷上漲。同時,我縣作為一個旅遊發展縣,相信在未來也會有更多遊客來到這裡遊玩。大學生課外兼職調查報告小學生早餐情況調查報告關於中學生消費的調查報告

  春節綜合實踐活動報告 篇3

  為繼承發揚中華傳統節日優秀文化,根據縣精神文明辦安排以及縣團委要求,我校圍繞“我們的節日—春節、元宵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活動。現將我校組織的“我們的節日—春節、元宵節”主題實踐活動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

  為確保此次活動順利開展,我校高度重視,及時召開會議對活動進行總體部署,並下發了主題系列活動的檔案,精心組織,把節日活動與思想道德建設緊密的結合起來,全面推進我校精神文明建立工作。

  二、精心策劃,豐富內容

  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具有獨特的魅力和民族特色,在各地呈現不同的特色。山羊堡小學圍繞春節、元宵節辭舊迎新、團圓平安、孝老愛親等主題,結合實際,遵循簡潔可行、就近方便、力所能及的原則,主要策劃了以下五項工作:

  1、尋找經典活動。利用寒假期間,讓學生尋找關於山丹文化的優秀歷史典籍,圍繞春節、元宵節文化內涵,透過收集“春節的由來、春節風俗習慣、春聯的起源和意義、家鄉舉行的風俗活動”等,開展 “紅色經典賞析”等活動,讓廣

  大學生積極參加,深刻領會,增強對民族傳統節日的喜愛,加深對本土文化的理解。

  2、開展公益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村社清潔衛生、環境保護和公益宣傳,為孤寡老人、殘疾人和軍烈屬做好事、獻愛心,宣傳節日文明禮儀和低碳生活知識,營造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

  3、讓學生認真填寫《甘肅省山羊堡小學學生村社服務記錄卡》,記錄自己的節日生活,結合寒假作業,引導學生學習節日文化、蒐集節日資料、參加民俗活動,深入瞭解春節、元宵節的文化內涵。參加節後組織的各類評選活動,展示節日收穫和感悟。

  4、組織村社調查活動。由於我縣的災後重建如火如荼,精彩不斷,村社樓房化程序步伐較快,讓學生進行村社建設調查活動,親身感受山丹大地上的鉅變,增強對村社的思想感情。

  5、進行一次“我所認識的低碳生活描述”活動。

  三、強化措施,落到實處

  1、加強宣傳,著力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

  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第一傳統大節,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放假前,學校召開專門會議,開展了春節傳統習俗掃塵、祭祖、貼春聯、吃年夜飯、守歲、放鞭炮等春節文化內涵宣傳,增進了廣大中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瞭解,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各位教師、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參與,發揮其作用,分利用板報、宣傳標語,積極開展春節文化宣傳,弘揚春節民俗傳統,倡導文明過節、勤儉過節。

  2、制定計劃,合理安排,確保每位學生將此項活動落在實處。放假時,每位學生都按照學校要求,制定了計劃書和時間表,確立了活動辦法,使主題教育活動進行的有聲有色。

  3、結合實際,組織開展村社志願服務活動。

  春節期間,各村活動小組開展了以扶老助殘、社會治安、文化服務、環境衛生為重點的村社志願服務活動,積極為殘疾困難戶、貧困戶提供幫助、進行慰問;結合春節“掃塵”習俗,組織居民整治衛生死角,維護村社公共環境等。

  透過本次主題實踐活動,共收到《甘肅省山羊堡小學學生村社服務記錄卡》141份,各內總結、調查報告、心得體會140餘份。

  本次主題實踐活動,豐富了學生節日精神文化生活,培養和樹立了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的思想觀念,增強了對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