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農問題的調查報告(精選11篇)

關於三農問題的調查報告(精選11篇)

  在發生了某些事情、情況後,我們務必要去調查清楚情況,一般會把調查結果彙集成一份調查報告。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調查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三農問題的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農問題的調查報告 篇1

  一.解決“三農”問題關鍵在於農民增收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眾所周知,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因為不但農業所生產的糧食和其他食物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農業更是發展工業的原始資金積累的主要來源;是輕工業原料的重要來源和工業品的廣大市場;是穩定社會、支撐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離開農業這個基礎,什麼事業都不可能發展,這在哪個國家都是如此。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民占人口的大多數,所以國家更是把“三農”問題放在了重要位置上,而“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鍵又是農民。因為農民是農村社會的主體,也是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的主體,農民的地位決定著農村的穩定和農業的興衰。而且農民以佔中國大多數人口來算,其收入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整個國家GDP水平的高低,所以農民的問題又體現在增加其收入上,特別是隨著中國加入WTO後,農業的進一步向國外開放,給外國農產品以“國民待遇”,會給中國農業帶來很強的衝擊,影響農民收入。如何增加農民收入成為現階段國家經濟的重中之重。

  二.進行農業產業化和工業化是解決農民增收的新模式

  我家所在的城市——聊城,地處魯西三省交界處,工業起點低,加上區位、人才、技術等制約因素,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市,560萬人口中近80%的人在農村,所以解決“三農”問題在聊城顯得尤為重要。聊城“三農”問題正是集中表現在農民收入增長不上去,也就是說解決“三農”問題就是解決如何使農民實現增收的問題。與其他產業相比,農業是一個弱勢產業,在解決農民就業和增加農民收入方面,單純依靠農業是不行的,所以近些年,聊城透過進行實施農業產業化和工業化戰略兩種途徑的探索,做大做強了一批農村的龍頭企業,來突破“三農”問題的瓶頸。聊城工業在全市GDP中的比重由前幾年的只有30%多,到20xx年達到43%左右,20xx年達到46.1%,再到20xx年達到50,3%。與此相反,農業在全市GDP比重則每年降兩到三個百分點,20xx年是25.6%,20xx年是22.1%。企業發展,農民富裕,這是突破三農困境的一種新的模式,也是一種新的嘗試。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直接為解決“三農”問題創造了良好條件,其中以聊城市的時風集團為代表的工業化企業解決了農民的就業問題,而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鳳祥集團則帶動了農民普遍的增收,這兩者均是實施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解決“三農”問題的代表性企業。

  ⒈、工業化促使農民增收

  目前,時風集團的30000多工人,大部分來自農村,一年發放工資3個多億,按照其所在縣—高唐的30萬農業人口計算,每個人增收1000元,而且農業機械行業主要是面向農村的,他們的很多配件廠都在農村裡,不在城市,因此他們解決的都是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安置和更多的農民的增收。工業對農民的帶動作用比農業本身要大的多。時風去年生產107.5萬輛發動機,96.1萬輛農用車,19.7萬臺拖拉機,實現銷售收入84.8億元,利稅4.5億元。在高唐,近300家大小企業給時風提供配件,有2000輛運輸車從事時風產品物流,從業人員達10000餘人,加上提供配件、運輸的外地人共有十多萬人,極大地促進了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程序,為農民增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⒉、農業產業化促進了農民就業

  聊城市陽穀縣的鳳祥集團是我國排名第三的雞肉供應商,是集分雞肉、熟製品、調味品、保健品等於一體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是中國肉類食品企業50強之一。20xx年實現銷售收入18.26億元,利稅10073萬元。近年來,鳳祥集團以“公司+合作社+農場”的基本執行模式,大刀闊斧地走出貿工農一體化、養加銷一條龍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新路子,他們建起了1800個規模的雞舍,投入近1億元。6000多戶農民利用這些養殖場進行肉雞飼養,鳳祥採取統一管理、統一提供技術指導、統一提供飼料、統一對外運輸等五統一措施,為農民提供免費技術指導、免費送飼料、免費運輸等服務,涉及三省12縣的農民為其提供了6000萬隻雞的產量,佔其總產量的80%。安排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達到12000人,帶動山東、河南、河北省數十萬農民走上脫貧致富之路,而且禽流感時,頂著風險以高於市場價格的正常價格收購農民10000噸雞,養雞戶受到了很大的實惠。同時鳳祥還發動農民調整種植業結構,透過加工轉化玉米和牧草,帶動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同時由此影響到的運輸業和第三產業等,每年創造經濟效益接近4個億。從鳳祥的經驗來看,發展農業產業化,是目前解決“三農”問題的一種有效模式。

  三.以工補農激活了特色農業的發展,拓寬了農民增收的路子,

  以工補農更是激活了特色農業的發展,進一步拓寬了農民增收的路子,位於中原油田採油三廠的莘縣古云鎮依靠自身區位優勢,傾力加大措施改善投資環境,使全鎮民營企業迅猛發展。到去年底,全鎮累計固定資產投資達6億元,年晚場工商稅收2300萬元,形成了以化工、玻璃製品、紙製品、塑膠編織等四大支柱產業,成功地安排了大批農村勞動力,更是用政府資金反哺以工補農,先後發放了大量資金來補貼鎮上的養蠶戶;修村級路;減收清淤款等,有力扶持了農村特色經濟的發展,大大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四.以工業反哺農業,農民得到實惠

  ⒈、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解決了農民增收的問題,而工業化水平的提高則實實在在地充實了政府的錢袋。

  為什麼有的地方老是侵害農民的利益,一個根本問題就是地方手裡沒錢,沒有實力就解決不了農村裡的問題。以時風集團所在縣—高唐為例,其原來就三四萬人,現在幾個大企業一發展,高唐有錢了,把鄉鎮幹部工資與縣裡的拉平了,教師工資由縣級財政直接統一發放,過去老是靠鄉鎮養,所謂鄉鎮養就是向農民伸手,現在真正減輕了農民負擔了。像去年停徵了農業特產稅,停收了公益事業金。

  ⒉、財政的充盈使得政府在農村的投資有足夠的支撐,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⑴從20xx年開始,實施三年村村通油路工程,去年投資4.2億元。修了3480公里的油路。涉及1801個村。20xx年計劃投資5個多億,修4000公里,通2000多個村,資金由各級財政和國債及地方自籌,不向農民攤派一分錢。

  ⑵20xx年投資5500萬,解決人畜吃水困難。聊城地處黃河灘區,地表水質比較差,水鹹。去年提前完成了吃水攻堅計劃,解決了43萬農民吃水難題。

  ⑶集中改造農村中小學危房,使鄉村孩子上學有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⑷透過整合教育資源,切實加強了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術培訓,有組織地開展農村勞動力的對外輸出工作,近1/3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

  ⑸發展農村衛生事業,非典之後,加強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建立鄉鎮兩級公共衛生疾病控制和傳染病救治機制,重點改造鄉鎮中心衛生院。從20xx年開始,準備用三年時間,改造30所中心衛生院,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已完成6個鄉鎮試點,即將直接在縣試點。

  ⑹重點開發的“名、特、優、新”的支柱產品,進行工商註冊登記,使優質產品取得專用標誌。品牌是進入市場的鑰匙,強化品牌意識,發揮品牌優勢和品牌效益。

  ⑺強化產品的市場營銷觀念和營銷手段,採取多種形式,大力開拓名優產品國內外市場。如壯大農民經紀人隊伍,舉辦或參加各種型別產品展銷會、博覽會;開設產品專營點、專賣店等,擴大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五.結論

  總之,工業的發展,擴大了稅源,為廣大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透過實施農業產業化,大範圍地增加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民脫貧致富,提高了農民生活的質量。而兩者的共同發展又使政府的財政日漸充盈,使政府有足夠的實力去反哺農業、農村和農民,支援農業,支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民收入,從而更好地統籌城鄉發展。雖然“三農”問題是一個發展和長期的問題,現在農民問題依然複雜,但隨著政府政策和農村經濟改革與社會的發展,相信會有一個很好的出路的。

  三農問題的調查報告 篇2

  農業作為國家的立國之本,自古至今都是各行各業存在與發展的基礎,是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農業的發展關係著中國十幾億人口的國民生計,經濟的發展與否。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農業也在不斷向前發展,如今的農業、農村與農民各方面都較幾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改變。但究竟有多大的轉變?趁著暑假回家的這段空閒時間,再加上我也是家在農村,為此便對家鄉揭陽的三農問題進行了簡單的調查分析。

  揭陽市是一個農業大市,地處東經11524-1163745和北緯2220-2330。全市總面積5240.5平方公里,地勢自西向東傾斜,地形以山地為主,低山高丘與谷地平原交錯相間。北部為大北山,大南山橫貫中南部,兩列山之間夾著榕江流域平原和低矮丘陵,大南山以南則是龍江流域平原。20xx年末全市耕地總面積146.2萬畝,其中水田113.6萬畝、旱園32.6萬畝。我市地處南亞熱帶,全市年均降雨量正常年份在1750-2119mm之間,年平均溫度為21.4℃,屬南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日照充足,無霜期長,但是每年夏秋期間常有颱風影響我市,自90年以來每年一般有2-3個颱風影響;我市人多地少,20xx年全市總人口57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達472.7萬人,人均耕地0.25畝,農村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鄉鎮勞動力達240萬人。20xx年全市農業總產值67.94億元(90年不變價),比1992年增加32.64億元,其中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副業和漁業五業比重為41.5:1.4:16:29.9:11.2,農村人均收入達3581元,比建市之初的1992年增加2388元。

  農業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而耕地則作為農業存在與發展的基礎,一切的農業活動都是在耕地的基礎上得以發展的。揭陽的耕地基本上集中在揭陽市的四周,包圍著中心的城市地區。農村也相對集中在這一部分地區。作為南方地區,本地的主要農作物跟其他地區一樣也是以種植水稻為主,一年兩熟。由於地處溫;熱帶,揭陽地區的陽光充足,雨水也充沛,對於水稻的生長特別有得,尤其是一進入夏季,水稻的生長更為迅速,在農曆的六月便可收割。

  對於揭陽的農業來說,相對於其他較為發達的地區,可以說很有特色,在這裡的農業生產技術可以說新舊共存。在這裡既有高新技術的利用與實踐,也有古老的耕作方式存在。以此次的水稻夏收為例,從人們所用的收割工具便可看出了本地農業的新舊共存。繁忙的農田上既可看見先進如巨型收割機在稻田上來回的影子;也可看到農田上一上一下起伏不斷忙著用鐮刀收割的農民的身影。在農田裡,收割機的效率高而且一條龍地把稻穀熱幹裝袋;而對於人工收割來說,雖然效率低,而且速度慢收割完畢還需晾曬數日才能裝袋。但這對於農民來說卻易於掌握,技術含量不大,同時人工進行收割也更符合了中國農民的吃苦精神。除了上述的新舊共存外,農田裡施放的肥料也可看出。農田裡既有化肥廠出品的化肥,也有農民自產的綠肥。

  農業的發展前景對於本地來說,正在逐漸地向前邁進。中央的減輕農民負擔在這近幾年得到了實施,取消了以前所存在的農業稅,切實地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使得農民可以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了生產中去,提高了生產的積極性。而且鼓勵了農民多增加耕地面積,提高生產的積極性。同時科技的發展,也使得農民種植的技術在不斷地提高,同樣的土地同樣的人力同樣的農作物的產量可以達到更高的水平,更多地增加了農民們的收入。

  農業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影響著農村的變化,現在的農村早已不再是解放初的農村樣子了。在現代的農村裡不再是單純的農村氣息,還有了很多新的變化,農村裡不只是有以往的農舍和曬穀場、古井等這些農村特有的建築。,還有了許多新的鄉鎮企業,食品加工廠等。現在有這些新興的鄉鎮企業,食品加工廠的農村在揭陽地區已不再是少數了,有百分之八十的揭陽農村都是這樣的型別。而且這樣的鄉村形成了很大的規模,幾個加工種類相近而且地域也相近的農村往往成夠成就了一個鎮乃至一個縣的支柱產業。迄今為止,在揭陽市出現這樣的鎮或縣不下百個,往往這樣的縣鎮除了正常的農業生產外,大部分的勞動力及土地都是用來進行食品小商品的加工,製作等。

  三農問題的調查報告 篇3

  8月28日,山東師範大學心理學院“調研山東”暑期社會實踐服務隊遠赴青島城陽,在城陽農貿市場完成了以“關心三農問題,瞭解新農合”為主題的社會調查活動,調查城陽區的新農舍實施現狀,關心三農問題,瞭解農民心聲。

  此次“調研山東”活動是共青團山東省委聯合大眾網為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深入基層,關注社會,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而在山東省高校團組織廣泛開展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28號上午8時,團隊成員來到城陽區流亭街道辦勞動保障服務中心,對該中心趙善木主任和劉濤統計員進行專訪,瞭解該地新農合的一些基本情況。訪談中,團隊成員就該地新農合實施現狀、現階段水平、預期水平、實施中的困難等問題,與趙善木主任和劉濤統計員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隨後,團隊在城陽區衛生局的幫助下來到城陽區農貿市場展開社會調查。實踐隊員在城陽區農貿市場拉起橫幅,對來往的人員進行調查,主要形式包括口頭採訪、問卷調查等。在城陽區衛生局及農貿市場管理辦公室的協助下,調查活動圓滿結束。

  青島城陽是山東師範大學心理學院“調研山東”暑期社會實踐服務隊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關鍵一站。在此之前,團隊已經在成員各自所在地,包括濟南、濟寧、濰坊、威海、聊城、臨沂六地進行了入戶專訪和問卷調查等活動。此次調查旨在瞭解山東省“新農合”的參保情況、社會滿意度、籌資水平和保障水平,農民對之的知曉程度和了解情況,不同特徵、地區和經濟水平的農民對醫療保障的需求和承受能力的差異,農民受益程度等一系列問題,發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議,為制定新的方案提供資料支援和相關資訊,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完善,更好地為廣大農民服務。

  三農問題的調查報告 篇4

  中國目前的三個農業問題突出顯示:農民的收入持續低迷;糧食產量持續下降;農民有能力減輕體重;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農村社會秩序的現狀令人擔憂,人民與基層力量的關係日益緊張,群眾抗議活動更加頻繁。政府在解決農業和農業問題上採取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政治和經濟方面:促進村民自治在政治領域;我們將在經濟領域促進農村稅收和稅收改革。儘管有這樣的結果,但這兩個系統尚未觸及農業、農業和農業問題的根源。要真正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必須從制度入手,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公共教育、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公共財政等,農民享有平等的權利。

  一、三農問題的現狀

  中國三農問題具有多重內容,現階段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第一,農民收入持續低迷,糧食生產持續下滑。

  第二,農民負擔久減不輕,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

  第三,村民自治徘徊不前,難以取得突破。

  第四,農村社會秩序狀況堪憂,民眾與基層國家權力的關係日益緊張,群體性抗爭事件多發。

  二、三農問題的成因

  (一)客觀原因

  人地比例關係來分析了三農問題形成的原因。人地關係對於農業、農民生存與發展有著直接關係。人地比例關係如何,直接影響農業內部的就業容量、農業經營方式的選擇和土地本身的功能。

  (二)體制原因:城鄉二元結構

  城鄉二元結構是三農問題的體制原因,這是學術界基本一致的觀點。這一政治治理結構主要表現為國家在戶籍身份制度、公共財政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就業制度、公共服務制度以及教育制度等方面所實行的城鄉分離的政策。

  三、解決三農問題的制度安排——村民自治與農村稅費改革

  (一)政治制度安排——村民自治

  解決三農問題的制度設計首先是從政治領域開始的,這就是村民自治制度在全國範圍內的推進。從1980年中國農村出現第一個村委會自發誕生,到1998年《村委會組織法》正式頒佈,村民自治成為由政府推進的法律行為。現在,村民自治已經從初始時期單一的村委會直接選舉制度,逐步擴大到與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村務公開制度等有機結合的制度體系。

  但是,村民自治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突出表現為兩委關係失調和鄉村關係緊張。在兩委關係問題上,由於有關法律法規的對兩委關係規定的過於原則、籠統、不明確。以及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二者權力來源不同,造成了兩委關係的失調,表現出“黨強村強”、“黨弱村強”、“黨強村弱”以及黨弱村弱”等多種型別。在鄉村關係上,

  由於傳統的鄉村治理模式的影響,人們在處理鄉村關係問題上觀念陳舊、認識落後,把鄉鎮政府對村委會的關係當作一種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鄉鎮政權與村級組織之間的多重關係重疊交差等原因,造成鄉村關係緊張。

  四、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

  村民自治和農村稅費改革,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政治和經濟兩大基本制度安排,雖然在短時間內、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日益突出的三農問題,但是由於沒有在體制這個根本原因上採取有效措施,所以從長遠來看,不可能根本解決三農問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中國三農問題,除了繼續深化村民自治、提高基層民主水平外,更主要、更根本的是必須在體制上下功夫,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真正解決三農問題。

  第一,建立平等的現代教育制度,真正給予農民平等接受基礎教育的權利。

  第二,建立公平的現代就業制度,給農民平等的就業權利。

  第三,建立現代公共服務制度,使農民能夠擁有大體平等的享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的權利。

  第四,在社會保障問題上,應該逐步打破傳統的城鄉分離的社會保障制度,構建城鄉統一的新型社會保障體系,要著眼於全體公民的社會保障權利,統籌兼顧,讓包括農民在內的全體公民平等地享受國家提供的社會保障。

  第五,取消農業稅制,統一城鄉稅負,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財政制度。

  第六,改革戶籍身份制度,給農民以真正的國民待遇,使農民享有法律所賦予每一個公民的權利。

  五、課題實踐的成果

  在實踐中,我懂得了努力工作的價值,而社會實踐是一種財富。一便士,一便士,一便士,一便士。在社會實踐中,我可以學到在書中無法學到的知識。它使我開闊眼界,瞭解社會,深刻地生活,回味無窮。此外,參與社會實踐和經驗本身是一項寶貴的資產。“紙是膚淺的終結,致力於實踐去發現真理。”“我相信透過社會實踐,我變得更加成熟和自信,校園充滿了充滿活力和積極的氛圍。我有理由相信當代的年輕大學生有實力承擔未來國家建設的重擔,追求進步、努力工作、知識和實踐,總體的成功一定會成為廣大青年學生的共同心聲和行動!它在身體中已經被鍛鍊,並且被激發和昇華,使人們有更多的生活經驗,社會實踐經驗和組織活動的能力。我相信這將對我們未來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產生重要的影響,這將是我們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我們默默地用熱情去觸及我們身邊的一切事物。這一次的實踐讓我們重新認清自己,反省自己。新的征程已經開始,我們將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信心而踏上屬於我們自己的路。

  三農問題的調查報告 篇5

  三農問題自提出日起就是一個熱的話題,它關係國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是我們國家進行建設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小康社會。在這一背景下,利用20xx年寒假放假,我作為一名大學生回到了我們扶風縣,進行“三農”政策的再宣傳、有關“三農”的問卷調查。透過宣傳與調查,我瞭解了一些情況,發現了一些問題。以調查資料為基礎,結合扶風縣的具體情況,在如何解決“三農”問題上,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觀點與措施。希望能讓我們的父老鄉親得到實惠,生活得到提高!

  一、扶風縣概況

  1.1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東部渭河流域。西漢時此地為京官右扶風的封地,唐時借漢官名作縣名沿用至今。面積751平方千米。轄15個鄉鎮,205個行政村,22個居委會。人口44.8萬。扶風縣轄城關鎮、天度鎮、午井鎮、絳帳鎮、段家鎮、杏林鎮、召公鎮、法門鎮、南陽鎮、上宋鄉、揉谷鄉、太白鄉、黃堆鄉、建和鄉、新店鎮。耕地4.92萬公頃。耕地4.92萬公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棉花為主,油菜、芝麻、花生、辣椒、烤煙次之。是我省麥、棉主要產區之一。扶風縣是農業大縣,是國家確定的糧食生產大縣和陝西省糧食、油菜、生豬、蘋果、辣椒、秦川牛等生產基地。建成“噸糧田”10133公頃,水果總面積7333公頃,蔬菜面積1067公頃,辣椒2800公頃。縣北有天然林400餘畝,以山楊、櫟類為主。經濟林有蘋果、柿子、杏、核桃、梨等。種植藥材主要有白朮,生地、大黃,黃芪等,野生藥材主要有防風、黃苓、蒼朮、柴胡、地榆、酸棗、山楂等。大家畜有牛、馬、騾、驢。“秦川牛”、“關中驢”廣泛分佈於高原和平原鄉鎮。有野兔、錦雞等野生鳥獸10多種。工業有農機、電機、毛巾、水泥、水泵、食品加工等廠。

  二、扶風縣“三農”政策落實情況

  “關注農業,關注農村,關注農民”大型宣傳活動。在過去暑期三下鄉的過程中,就在扶風縣開展了“關注農業關注農村關注農民”大型宣傳活動。他們向廣大過往群眾發放中央“三農”政策相關資料,向他們介紹中央“三農”問題的相關知識,同時他們還開展了有關“三農”政策的問卷調查。我們調研和分析了以前的資料。得出三農問題需要再收入的宣傳。

  三、認識與思考透過這一次的宣傳調查,我們對“三農”問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認識到了落實“三農”政策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障礙。

  “三農”問題是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個大問題,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它關係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敗。“農業興,百業興;農民富,萬家富;農村定,天下定!”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三農”問題,想方設法解決“三農”問題。

  四、農業土地制度創新。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做。

  1)制定農業用地有償轉讓的法律法規,建立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當然並不是完全的土地私有化),確保土地流傳依法有序進行。

  2)設立農用土地轉讓市場,實現資源的最佳化配置。

  3)建立承包土地社會保障的替代機制。

  4)建立土地補償機制。

  五、“三農”問題是一個宏大的課題,關係民生國計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個方面,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應該說是一個挑戰,而如果從我國農民的根本出路入手,將農業、農村和農民三者結合起來進行研究更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由於我生於農村長於農村,作為農民的孩子,我對農民的酸甜苦辣有著切身的體驗,對農村的種種變遷有著深切的感受。我很關注“三農”這一問題!當然,我的這篇文章絕對談不上什麼研究,不過是我看到了一些現象,發現了一些問題,產生了一些想法,然後經過認真的思考,翻閱了一些資料,最後將自己的認識與想法用文字表述了出來而已。只要我們的政府、農民朋友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採取得力的措施,“三農”問題的解決很快就會變成事實!實現城鄉的差距,減少人民不滿情緒的發生和蔓延,保持國家的長遠高效發展,建造和諧家園,維持社會穩定!

  三農問題的調查報告 篇6

  我國億人口,億多在農村。農村經濟的發展極大影響著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長期以來,我國農村經濟十分蕭條,農村市場發育嚴重滯後,農產品商品率十分低下,產供銷體系沒有建立,資源配置無法最佳化;農村人口眾多,農村教育水平極其低下,農村勞動力嚴重過剩。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城鄉居民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決定》中指出:“農業是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家自立的基礎,農民和農村經濟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根本問題。沒有農村的穩定和全面進步,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全面進步;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國人民的小康;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不可能有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可見,農村經濟的發展已經嚴重束縛著國民經濟的發展。

  xx年月份,筆者對海南省文昌市抱羅鎮抱民區其中個村子進行了調查,這個村子分別是大位雲村、大位黃村、大學村和樂玖村,這個村子均歸抱民村委會管理。透過調查,我們對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有了一個大體的瞭解。

  一、該地區的基本狀況

  該地區經濟落後,曾是國家重點扶貧的物件,但由於政府扶貧政策難以切實貫徹實施,該地區的經濟至今仍然發展不起來。

  該地區只有條路通往鎮上,且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濘不堪,摩托車是該地區的主要交通工具;該地區沒有電話線,至今仍然安裝不了電話,人們與外面的聯絡都是集市日到鎮上去打電話;該地區農民家裡除了電視機(有些家庭電視機都沒有)外,沒有一件像樣的家電,且由於地處偏遠,電視只能收到兩三個臺;該地區的房屋大多數為七八十年代用磚瓦堆砌起來的瓦房,只有幾戶人家的房屋是新建的;該地區沒有企業,甚至整個鎮都沒有,人們靠種水田和旱地保證溫飽,但孩子們的上學問題和一些稍微大一點的開支卻解決不了;該地區商品經濟發展極低,在個村子中,只有大位雲村和樂玖村分別有一個很小的只賣零食的小賣部;該地區人民生活簡單,基本上是與田地打交道,天天面向黃土背朝天,幾乎沒有和外面聯絡。自給自足的經濟很明顯。

  (一)該地區的收入狀況

  該地區人均年收入大約為元,收入基本上只有兩種:種植業收入和外出勞務收入。種植業收入佔以上,種植業者基本上是—歲之間的中壯年,外出勞務者基本上是—歲之間的青年。其中種植業收入主要是糧食作物收入,而糧食作物的種植採用的是最原始的耕種方式,犁田、播種、施肥、除草、收割,都是人工操作。其中犁田還是採用多年前就使用的曲轅犁。整個過程下來,雖然得到了一些收穫,但成本卻大大超過了收入。然而,村民們卻只把買肥料的錢算進成本,把其餘自己付出的艱辛勞力成本忽視了。農民們的種植完全是靠天吃飯,如果碰上乾旱或颱風侵害,那整個收入都特別差。外出勞務者主要是村子裡小學畢業和初中畢業的青年們,他們一般往海口、深圳等地打工。由於他們文化水平低,整年下來,他們雖然省吃儉用也帶回了一些錢,但卻不多。除這兩種收入外,還有一些人從事養殖、飼養、木工、屠宰等,但這些收入不會超過。

  (二)該地區的教育狀況

  該地區教育水平低下,抱民區有一所小學,其他幾個村和這個村的孩子都來這所小學上學。小學總共個班,個老師。老師們上課都用方言講課,課堂隨意輕鬆,沒有幾個孩子能學到多少東西。孩子們上課時間上課,下課時間就回家幫著家裡幹活,根本就沒有利用一點課餘的時間來學習。家長們對孩子的學習也不怎麼關心,他們不會給孩子們買課外書,所以孩子們除了學校發的那幾本書外,根本就不會接觸到其他豐富多彩的書籍。孩子們上完小學後,有的就不上學了,有的上了鎮裡的中學,但也就上到初中畢業就外出打工。如果孩子們想讀高中和大學的話,除非小學升學考試就考上市裡的省重點——文昌中學。但孩子們的後天培養條件太差,而文昌中學又是省重點,考上是極其不容易的。十幾年下來,整個小學也就三四個人考上了文昌中學。所以能上大學的機會只有這些人有,其他人能上高中的機會都很渺茫。家長們把家裡煮飯、做菜、洗衣服等家務都留給了孩子,有很多家長還讓孩子們下地幹活,種花生、除草、插秧、放牛等等,而這些孩子都是小學生,都不滿歲,有的甚至不滿歲。由於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不重視,所以在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中,這些孩子就形成了不愛學習的習慣。在早早退學的孩子當中,有一部分是家裡支付不起,也有一部分是因為學習成績太差而自己不想上了。

  (三)該地區的勞力狀況

  該地區的農民以沒上完小學者居多,上完初中的寥寥無幾。村民們缺乏科學種田技術,科學養殖、飼養技術,缺乏市場資訊,阻礙了他們嘗試新的經濟增長的方法。靠天吃飯是該地區的一大特點。在今年的月至月中旬,沒下過一場像樣的雨,在強烈的日照下,田地都裂開了,有很多的田地由於乾旱不能種植而荒著,而已經種下種子的那些田地,禾苗由於缺水而發枯發黃。村民們都愁眉苦臉,面對天公的不作美唉聲嘆氣,無可奈何。

  冬天是該地區反季節瓜菜種植的好時期,村民們都特別看重這個季節,都想趁這個季節好好賺一把錢。他們主要種植辣椒,因為這個季節辣椒銷往內地,價格都挺不錯,銷路也很好。如果在上年辣椒賣了好價錢,來年所有人都會一窩蜂地種植辣椒,以至於有時候供大於求,辣椒滯銷,村民們損失很大。村民們種植,完全是憑經驗而不是憑技術,有時候農作物生病了,他們到鎮上農科所按照別人的推薦買了農藥,但不看說明書,不按要求施藥,致使所種農作物全部死掉。看著自己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盼望能賣上幾個錢的農作物死掉,村民們欲哭無淚。

  該地區還存在著一個多歲垂暮之年的老人下地幹活,而多歲年輕力壯的青年在家閒逛的畸形問題。該地區外出打工的青年有相當一部分由於沒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只幹了一兩年就回家了。他們回家後,不願下地幹活,整天騎著摩托車到處閒逛,等到結婚生子了,他們中的許多人還是不願幹農活,而在外面又找不到工作,所以在家裡由父母養著,整個算來,父母不僅要養自己、兒子,還要養兒媳和孫子。雖然也有些人想透過開荒種植瓜果來致富,但又苦於沒有成本,他們到農村信用社貸款,但信用社怕他們虧本還不了債而不敢把錢貸給他們。所以就出現了一邊是五六十歲的老年人在田地裡面向黃土背朝天,一邊是二三十歲的青年人在家裡悠哉遊哉沒事做的畸形現象。

  二、對該地區農民增收的一些建議

  (一)要致富,先修路

  由於鎮子與各村的距離很遠,長期以來是土路,出行很不方便,更不用說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了。由於交通不便,很多村民種了蔬菜瓜果,要拿到集市上賣很是麻煩,所以很多村民就形成了自給自足的種植習慣,根本就支付不了其他開支。只有少數家裡勞動力充足的家庭去積極種地,種一些瓜果蔬菜,騎著摩托車往外面跑,跟收購老闆聯絡。但也只有像西瓜、冬瓜、南瓜、香蕉等這樣大面積種植、產量很大的瓜果人家才會開車到田地裡買,其他像辣椒、蔬菜等由於是小面積種植,產量較小,人家是不會上門來收購的,都得自己拿到鎮上的收購站去賣,所以交通不便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家裡勞動力少的家庭,他們要種田、放牛、餵豬、養雞等,甚是忙碌,且由於山村閉塞,他們長期與外面交流很少,導致了他們落後的觀念,他們也就安於現狀,本本分分,保證溫飽。

  所以要使該地區富起來,首先就要確保村村通公路,村鎮連線,開啟與外面世界的通道。

  (二)改變觀念,科技興農

  由於人們長期形成了種地沒出息,當農民就是受苦受累的觀念,很多人都不願帶著熱情去幹活,特別是年青人,他們寧願待業在家也不願意去學一點有用的知識。而且村民們相信經驗,服從老天爺的安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世世代代用著一種一成不變的方式去耕種祖輩留下來的土地。他們的耕種方式就像他們的生活一樣簡單又帶著傳統,他們的耕作熱情就像他們的處世一樣波瀾不驚。沒有人想著去科技興農,也沒有有一點知識的人想著去務農。所以耕種的盲目性使農作物的產量不高,自然收入也不高。其實,該地區地處熱帶季風氣候,水源、陽光都很充足,且土地肥沃,如能用科學的方法去耕種,很容易就有好收成的。但人們的觀念落後,缺乏市場經濟頭腦,且政府沒有對當地進行正確的政策指導,所以人們根本就沒有想過靠知識勤勞致富。

  所以要使該地區富起來,還要改變人們的觀念,讓他們主動去學一些農業知識,以科技來興農。

  (三)利用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經濟

  該地區地處熱帶,降水充足,氣候條件非常好,且土地也較好。有著相當好的資源優勢。春夏可種西瓜、南瓜、香蕉等,秋冬是種反季節瓜菜的好時節,這時候可種香瓜、辣椒等。還有蜜棗和胡椒也是當地的特色作物,可以有效地發展起來。自從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每家每戶按人口都分到了一些水田和旱地,於是各家都有了自己的種植範圍,且都是一小塊一小塊的,村民們長期在這些田地裡種上了最基本的滿足生計的作物,所以也就沒什麼特色,也賺不了多少錢,基本上只是自給自足。要富裕起來,只能靠種植特色經濟。而要種植特色經濟,就要開墾荒地,這需要一定的成本,所以政府也應該給予支援和一定的幫助。比如政府可以適當放寬一下農村信貸政策,給真正想勤勞致富的村民一個機會。在特色經濟怎樣種植和管理方面,政府還可以派一兩名技術人員到村裡進行指導。

  所以要使該地區富起來,還要大膽嘗試新的經濟增長的方法,決不能僅僅滿足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要敢於發展該地區的特色經濟。

  (四)政府支援,要對當地進行一些政策性指導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個村子都有村長,但村長都是名存實亡,沒有給老百姓帶來什麼好處。一方面,村長與村民沒有什麼區別,他們也跟其他人一樣耕種,政府不會給他們任何補貼;另一方面,政府根本就不給當地進行投資和政策性指導,村長是村長,但個村的村長都沒有辦公的地方。就連村委會的主任也是在自己家裡辦公。村長即使想給村民辦一點實事,也沒有經費。所以政府要對該地區進行一些政策性投資,對村長要進行一定的鼓勵和支援,適當下撥一些經費,讓村長幹好事,幹實事。自從農村實行稅費改革以來,許多地方都減少或取消了農業稅,但該地區的農業稅一直沒有減,這也給村民們增加了一些負擔。

  所以要使該地區富起來,還需政府方面的工作。政府要把國家政策貫徹好,莫給農民增加負擔。要對農民給予支援,對農業進行鼓勵,對農村進行幫助,讓村民們有所增收。

  三、調查後的感想

  貧困,就像一根針,深深刺痛著中國社會當中的弱勢群體。而農民,是這個弱勢群體的主體。在農村生活的一切所見所聞,讓我的心情很是沉重。當你看到六七十歲的老太在炎炎烈日下佝僂著身子在田地裡幹活時,你是否想到幸福晚年對她們的意義?或許這對於她們只能永遠可望而不可及;當你看到村民們為了省錢而有病不看時,你是否認為他們對健康不關心?或許這只是因為囊中羞澀而做出的無奈選擇;當你看到九歲的孩子在夜幕下趕著牛回家的時候,你是否覺得這可愛的孩子多了幾分成熟?或許這就是同在一片藍天下的人卻有著不同的命運吧;當你看到而所有的一切,對於在那土生土長的我都看到了。我慶幸,自己已經跳出農門,永遠不會再呆在那個地方了。但同時也為家鄉淳樸的父老鄉親,可愛的兄弟姐妹們痛心,什麼時候,他們才能過上好日子呢?

  當習慣了城市的喧囂後,再回到那個地方生活,你會覺得那裡的生活真的有點“與世隔絕”:沒有電話,電視只能看兩三個臺,沒有網咖,整個鎮上都沒有,人們幾乎沒有和外界交流,只有每隔一天一次的集市日才到鎮上去趕集買點生活用品。那裡的人們起得很早,睡得也很早。整個村子,一整天都非常寂靜,只有些時候,從一些人家裡傳來電視的聲音和收音機裡播放瓊劇的聲音。當夜幕降臨,村子裡除了人們家裡透出來的一點燈光外,外面一片漆黑。每當這時候,夜,死一般的沉寂,整個村子,幾乎沒有一點聲響。不到點鐘,幾乎所有的人家都熄了燈,早早就進入了夢鄉。或許那是村民們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我們改變不了。

  讓我心裡發痛的是那些天真無邪的孩子們。當城市裡的孩子忙著進幼兒園小班、中班、大班進行學前教育時,他們等到七八歲才能開始上學,接觸書本,在這之前,他們沒有文化知識的父母不會給他們買任何兒童讀物,當然更不用說對他們進行什麼學前啟發了。所以說他們的智力開發是從上小學才開始的,比城裡孩子整整晚了好幾年。等他們上了小學以後,也只能接觸到學校所發書本上的知識,若沒有他們的要求,忙於農活的父母是不會給他們買任何課外書的。他們放學回家,還要幫著家裡煮飯、做菜、洗一大堆衣服。有些孩子星期六、星期天還下地幫父母幹農活,小小年紀就已經像個小大人一樣無所不能。當看到乾瘦黝黑的孩子們一張張天真無邪的臉時,我覺得這世界真的不公平,其實他們的先天智力一點也不比別人差,可是同在一片藍天下,他們卻有的讀完小學就面臨失學,有的至多也就讀完初中。雖然他們當中也有一些天生聰穎,悟性特好,學習成績很好的,但由於家庭貧窮,也不得不早早退學。他們能上高中、讀大學,真的很不容易!當城裡的孩子被父母捧為掌上明珠,從小就有一大堆玩具,一大堆書籍包圍時,他們卻什麼也沒有,幾十塊錢乃至幾百塊錢的一套書籍即使他們很想要,家裡也是買不起的。他們本來也應該好好讀下去,讀到大學的,但他們不能。貧窮,不是他們的錯,但一切,都是貧窮惹的禍。

  在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越來越大,貧富兩極分化越來越明顯的今天,我們是否應該確實地關注一下弱勢群體,關注一下這些貧困農民。我們需要的不是同情與可憐,而是具體的行動。佔著中國人口的農民若不富裕起來,國家的富裕從何談起?

  三農問題的調查報告 篇7

  20xx年2月份,我和部分同學透過實地考察和訪談的方法對縣鎮進行了調查。透過調查,我們對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有了一個大體的瞭解。

  一、總體經濟狀況

  (一)經濟發展:在公元2000年前我們鄉村僅靠農業身產和農副產品作為家庭收入的全部來源,但是自從新農村建設開始後農村人的思想觀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餘勞動生產力全部輸出,到大城市去打工,這樣,農村家庭收入就從單一務農轉到了打工務農雙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問題:新農村建設中電熱,燃氣,太陽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現逐漸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這樣,不僅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還減少了空氣汙染源,減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質生活:在90年代的農村裡,人們住的是土木結構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燈,蠟燭照明。走親訪友,上街趕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藉助於腳踏車,二隻有5%的人用的是花銷大,噪音大,汙染大的摩托車;出門走的是泥濘路,家中電器裝置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過黑白電視。但是進入21世紀後,特別是在近幾年裡,房屋全是鋼筋水泥轉投房,房中的裝飾和城裡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說,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腳踏車的行駛量多如牛毛,摩托車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農村,幾乎95%的人家都有電視機,DVD,電冰箱等電氣裝置也在農家是常見的,少數家庭還買了電腦,特別是電話手機等聯絡設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備。

  (四)文化思想教育:

  歷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輩們自身文化素質過低、觀念落後,使得他們在受到外來文化衝擊時顯得猶豫、盲目以及不適應,農村裡傳統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戲、聽說書、扭秧歌、祭祖等逐漸消失,農村文化陣地明顯萎縮,文化建設發展緩慢。

  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到現在,這種情況開始逐漸好轉。80年左右出生的人開始成為農村家庭的家長,這些人大都受過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他們對各種新鮮事物感興趣,並且接受很快,於是,一度單調沉悶的農村文化生活逐漸變得豐富多樣,聽廣播、看電視、打撲克、搓麻將、看電影等文化娛樂活動得到廣泛接受和普及,發展到現在,在我所調查的農村家庭裡,98%都有彩色電視,近40%的農村家庭安裝了有線數字電視,30%左右的家庭購買了VcD或DVD。在我們鄉鎮也有許多文化場所,如:音像製品出租、書報刊出租與零售、網咖等。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豐富和改善,農村的精神文化建設也發展迅速。

  (五)生活保障:從新世紀以來,農村各家積極參與農村醫療合作保險,農村中也有貧困低保政策,使得農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擔心付不起醫療費,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溫飽問題。

  二、當前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化建設深度不夠,農業產業效益不明顯。一是產業發展不平衡。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幾個村都沒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規模的支柱產業,產業結構也很單一。二是產業鏈條不完整。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穩定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生產資料供應、食品儲藏、保鮮、運輸、分割、精深加工、批發零售等諸環節鏈條不夠完整,造成初級產品所佔的市場份額比例越來越重。三是產業品牌不夠響。傳統產品多,優質產品少,品牌不多,不響,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響農民增收,嚴重製約了產業經濟的發展。四是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不高。

  (二)受多種因素制約,農民增收空間不大。一是農資價格增長過快。走訪中,農戶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從嚴打擊一些不法商販經營假冒偽劣農藥、化肥、種子等坑農行為;部分農戶還說,只要把農資價格降下來,國家給農民的補貼才算“到手”。據調查,今年農民購買玉米種、麥種平均價格每公斤為13.41元和18.48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上張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與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漲。二是畜牧業生產出現停滯跡象。由於我鎮大面積實施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種草養畜可用耕地空間縮減,玉米、紅薯等飼料作物播種面積也在減少,加上牲豬飼養方法落後,目前農民牲豬、山羊、黃牛飼養量難以實現有效增長。村有效耕地1300畝,實施退耕還林3900畝,荒山、荒坡都進行了退耕還林,幾乎沒有多大的空間發展養殖業。三是自然災害頻繁。

  (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農民生產生活不方便。一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雖然現有水利設施經過近年來的除險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強,但溝渠因無資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設施有“有肚無腸”的現狀。二是交通設施建設滯後。調查的幾個村,雖然都有縣、鄉道經過,公路通村率達100%,,但是路面狹窄,路況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冬雪時節,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車。全縣公路通村率高和路況差的矛盾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農村運輸和農產品交易難,農民生產成本高,嚴重地影響著農民生產生活,制約了農村經濟快速有效發展。三是安全飲水難保障。從走訪的幾個村中來看,大多還存在著飲水難的問題。

  (四)社會事業發展不平衡,農民沒有基本保障。一是農村教育負擔仍然很重。400元計算,讀完小學、初中9年需要7200元,讀完高中要1萬多元,讀完大學要5~6萬元,一方面,教育佈局調整不科學。教育佈局調整撤了一些學校,學生只有到鎮中心完小讀書,家長因孩子太小隻好實施“1+1”工程(即花一個勞動力去陪讀)。一位家長給我們說:“國家雖然減免了學雜費,但現在要一個勞動力陪著,負擔還是很重”。另一方面,教育成本過高。有位村民給我們算了一筆帳:送一個學生,每學期按目前我們人均收入計算,培養一個大學生要花費8年多的純收入。二是公共衛生事業發展艱難。一方面,鄉鎮醫院運轉難。由於政策和經濟條件的原因,目前鄉鎮醫院條件差,醫務人員待遇低,結構不合理,導致人才引不進、留不住。另一方面,看病難問題仍然嚴峻。調查發現,農村的“看病難”比想象嚴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雖然給農村看病難帶來了福音,但據一位農民反映:“原來看病只要50元的,現在需要100元,國家報銷50元,自己還是要出50元,搞去搞來沒有少花錢,捆著綁著一個樣”。三是社會保障事業剛剛起步。目前,我縣農村的生育保險、工傷保險、養老保險剛剛啟動,社會救助體系還不,農村低保範圍窄、金額少,失地農民、弱勢群體救助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

  (五)賭博盛行,村民沒事時就去打麻將,特別是到了春節,打麻將的人更多。宗教氾濫,信仰者大多數是老大爺老太婆,他們沒有學識,只是盲目地相信和崇拜,祈求神靈能帶給他們幸福。

  三、建議

  (一)強化組織領導,紮實推行農村建設新理念

  1、成立領導小組,完善農村建設工作機制。

  2、明確部門責任,強化農村建設監督考核。

  3、作好建設規劃,嚴格農村建設操作程式。

  (二)提高農民自主創新能力,切實注入農村建設新動力

  1、轉變思想觀念,促進農民自主創新。

  2、加強科技培訓,推動農民自主創新。

  3、推行典型示範,帶動農民自主創新。

  4、落實優惠政策,引導農民自主創新。

  5、加強硬體建設。就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家鄉的農村鄉鎮有能力來建設一些公共文化場所,如:農家書屋,健身的器材和場地,放映廳等。

  6、重視對農民的文化教育。上級部門應多開展一些“送文化下鄉”活動,並且應該針對農民需求,豐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

  (三)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不斷拓展農民增收新途徑

  (四)鄉鎮幹部多下鄉體察民情,瞭解村民之所急需,為村民排憂解難,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

  解決三農問題要著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紮實推進村莊建設,深化農村各項改革,要積極組織本區財力、物力,爭取上級支援,動員社會力量,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事業發展的投入,使農民儘快享受到和城裡人一樣的公共服務,過上文明幸福的新生活。

  三農問題的調查報告 篇8

  今年暑假期間(20xx年8月14日22日),我在家鄉(四川省榮縣留佳)做了一個關於家鄉三農的調查報告,透過調查研究,我對家鄉三農所存在的問題有了初步的瞭解,這為更好的把握當前的三農問題,深化自己對這一問題的瞭解,加強理解中央的這一系列的政策提供了客觀的依據。

  總所周知,在21世紀裡,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同樣存在,並將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新的歷史征程中處於極其重要的位置,發揮不可或缺的基礎和保障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功與否取決於農業、農村、農村問題的解決與否,解決三農問題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工作任務。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中央新的領導集體對三農問題。只有解決好三農問題,才能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繼續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對於這個問題,我走訪了家鄉的一些村落,同一些村民、村幹進行了交談,真真實實的瞭解到了,三農問題不僅是國家當前的一大核心問題,而且也對我縣有著很大的影響,對每一個農民有著密切的聯絡。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開資均來自農業上的收入,而我們卻在農業生產上有著極多的缺陷,從而導致了農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並且還引發了一系列的共存問題。以下,我就我家鄉的一些實際問題,來談談我對三農問題的認識。

  首先,三農問題是三個共存性的問題,它們互相牽連,互相制約;其次,三農問題會引發其它的問題,這就更加阻礙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再者,三農問題是一個普遍性的,歷史性的問題,對於解決三農問題,就有著歷史的艱鉅性。

  三農問題是有著很大的關聯的,它們是並存的。農業得不到發展,就使農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總是處於低迷狀態,那麼農村也無法得到發展。這樣一來,城鄉之間的經濟發展、文化水平的差距就會進一步拉大。農村的種植方式,民房,都還處於十分低下的狀態,基礎設施非常缺乏,受天氣的影響極大,尤其是今年,我目睹了家鄉水稻無法正常收割的情況,令人堪憂。三農問題,就是一個如同惡性迴圈一樣的並存問題,所以必須要有所改善才能改變農民生活水平低下的狀態。家鄉的三農問題尤為顯著,家鄉的生產發展都是靠農業農業,所以有的地方栽種花生,有的種西瓜,有的種柑橘,雖然說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性,但是卻是採用的小戶自家種植,這樣的種植方式是有著很大的侷限性的。首先,小戶種植,沒有采用現代化的科技種植方法,產量就會得不到提升,其次,小戶種植太過隨意,對於作物的出售渠道就會有所限制。這樣,農民的所收穫的產物就沒有得到很好的收入,農民的經濟水平也就得不到很好的改善,農村的道路就依舊還是不通暢。基礎設施差,農產品無法得到及時的運輸,影響了農民的收入,這樣週而復始的迴圈,三農問題就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三農問題的存在,會引發一系列的並存問題。第一,農業一直得不到發展,家鄉年輕一代的群眾就選擇了外出謀生。很多人都覺得在家務農不如出去闖蕩,我小時候的朋友,有好幾個都是留守兒童,這樣一來,在農業生產上就只能靠所謂的老弱殘兵了,農業發展的前景就更加堪憂了。並且,留守兒童的問題也就跟著同時產生了。據調查顯示,家鄉的留守兒童佔了兒童的57%。兒童是國家的希望,但是卻沒有得到父母應有的關心和懷抱,那麼就在學校形成了許多的不良習慣,最終父母是失去的遠比得到的多。在我下鄉走訪的過程中,還發現了一個問題,那麼這其次就是,房屋荒廢,田地荒蕪。一個村,就有三四家的房屋無人居住,甚至是雜草重生,這並不是家道中落,而是全部都選擇了外出謀生,那麼這些田地也無人看管,落得個荒涼。其實,人們選擇外出打工並不是一個錯誤,三農問題嚴重,人們在家入不敷出,這個選擇或許也是出於無奈,這是一個並存性問題,關鍵還是在於三農問題。如果農民有了足夠的收入,那也就沒有人想外出了。

  三農問題是一個歷史性問題,從古至今,農民都是一個核心問題。長久以來,農民的生產生活對經濟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縣的經濟發展離不開農業,所以要必須解決這個問題,雖然不能靠一朝一夕來完成,但是要從基礎做起,一步一步,紮實穩固,歷史性的問題就要透過長期的檢驗來完成。只有慢慢的讓農民富裕起來,才能讓整個國家更加強壯起來。

  三農問題是一個核心問題,它影響了一個國家。我縣的經濟也是要依靠農業的發展的。國家要以民為本,而這個民則是農民佔了多數,只有農業發展了,農民增收這個重中之重的問題解決了,農村興旺了,農民的生活才有可能提升,那麼農村的教育問題,城鄉之間的差距,才能得到一一的解決。

  作為一個大學生,我覺得我們有必要來了解一下當前的三農問題,當前的農村是處於一種低下的狀態,雖說比起50年前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問題依然存在,而且嚴重,農民依然屬於弱勢群體,城鄉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所以我們就應該關注國家,關注三農,國家的興旺發達就源於此。

  三農問題的調查報告 篇9

  8月28日,山東師範大學心理學院“調研山東”暑期社會實踐服務隊遠赴青島城陽,在城陽農貿市場完成了以“關心三農問題,瞭解新農合”為主題的社會調查活動,調查城陽區的新農舍實施現狀,關心三農問題,瞭解農民心聲。

  此次“調研山東”活動是共青團山東省委聯合大眾網為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深入基層,關注社會,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而在山東省高校團組織廣泛開展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28號上午8時,團隊成員來到城陽區流亭街道辦勞動保障服務中心,對該中心趙善木主任和劉濤統計員進行專訪,瞭解該地新農合的一些基本情況。訪談中,團隊成員就該地新農合實施現狀、現階段水平、預期水平、實施中的困難等問題,與趙善木主任和劉濤統計員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隨後,團隊在城陽區衛生局的幫助下來到城陽區農貿市場展開社會調查。實踐隊員在城陽區農貿市場拉起橫幅,對來往的人員進行調查,主要形式包括口頭採訪、問卷調查等。在城陽區衛生局及農貿市場管理辦公室的協助下,調查活動圓滿結束。

  青島城陽是山東師範大學心理學院“調研山東”暑期社會實踐服務隊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關鍵一站。在此之前,團隊已經在成員各自所在地,包括濟南、濟寧、濰坊、威海、聊城、臨沂六地進行了入戶專訪和問卷調查等活動。此次調查旨在瞭解山東省“新農合”的參保情況、社會滿意度、籌資水平和保障水平,農民對之的知曉程度和了解情況,不同特徵、地區和經濟水平的農民對醫療保障的需求和承受能力的差異,農民受益程度等一系列問題,發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議,為制定新的方案提供資料支援和相關資訊,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完善,更好地為廣大農民服務。

  暑假實踐報告,實踐心得,實踐感受,社會實踐報告,實踐報道,實踐風采

  三農問題的調查報告 篇10

  一、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涉及河南、湖北、安徽、山東四個農業大省的十二個市區,採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問卷涉及到政策的落實推廣情況、農民的收支情況、土地的使用情況、農業教育情況,並設定三個訪談提綱和一個數據統計題。調查物件為農村地區有代表性(如多子女,有子女在外上學,或有家庭成員在外打工)的農村家庭,調查地區為全國重要的農業大省中的代表性地區,調查共發放問卷365份,回收358份,回收率98.1%。

  透過對調查問卷的資料統計和調查結果的分析,可以初步的瞭解如下情況:

  (一)政策宣傳與農民接受情況

  1、農民對新政策的瞭解情況

  從問卷第二題的選擇情況來看,對於國家有關“三農”方面的政策,84%的農民部分了解,其中安徽省普及情況較好(93.8%部分了解);在完全瞭解新政策的農民人數中最高的為河南省(18.2%),安徽省最低,僅4.7%。

  2、農業稅減免情況

  四省份基本做到了農業稅全免(65.9%),其中河南省落實情況較好(90.5%)而且沒有變相收稅現象。安徽省最差,雖然100%的農民承認農業稅全免,但有46.9%的農民反映有變相收稅現象。山東、湖北兩省有的地區農業稅部分減免。

  3、種田補貼情況

  72.6%的農民認為,有一些補貼,但不知道是否足額。全額補貼的佔24%,四省份的情況基本相同。安徽、湖北較好,全額補貼佔到了34%左右。

  4、技術支援情況

  基本沒有技術支援的佔59.8%,認為情況一般的佔36.6%。其中安徽最好(上述兩項比例分別為37.5%和57.8%),河南最差(76.8%和18.9%)。山東、湖北情況一般。

  (二)農民的收支情況

  1、收入情況

  農民收入的總體情況:68.4%的農民收入在2000-10000元,在四省份中,只有安徽省農民有57.8%的收入在1萬元以上,其餘三省與總體情況大致相同,收入呈正態分佈,高、低收入人數都較少。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絕大部分還是來自農業收入,資料顯示57.3%的收入來自農產品種植業,其中安徽此項比例最高(82.8%),湖北比例最少,但仍有41.4%,其次主要收入來源為外出打工佔29.6%。

  2、支出情況

  農民支出的主要方面,44.8%的支出是為子女上學,其餘27%和23.9%的支出是在農業投資和日常生活開支。河南農民在子女上學投資比例最大(48.8%),山東最少為37.7%,但山東農民在農業投資上較多,佔到38.1%。

  3、新政策對農民收支情況的影響

  在增收方面,54.2%的農民表示有少量增加,有明顯增加的為22.9%,剩餘的22.1%認為無明顯變化。湖北省農民有明顯增加的佔44.4%,比例最高。河南省最低,僅佔10.5%。

  4、農業原料價格上漲對農民增收的影響

  在農業原料價格變化後,認為收入稍有增加的農民比例為42.2%,明顯增加、無增加和負增加的比例各佔20%左右。安徽省明顯增加比例較高(32.8%),河南省負增加現象嚴重(44.2%),山東、湖北與總體情況一致。

  5、農民的收支平衡情況

  48%的農民收支基本平衡。收入高於支出,有明顯節餘的佔34.4%。其餘的農民負債,佔17.6%。收入大於支出的農民比例中,安徽最高(53.1%),山東、湖北農民負債現象較嚴重,都為21%。

  (三)土地的使用情況

  關於土地種植權的變更期限問題,31.8%的農民反映土地從來沒變,15%的農民的種植權的變更期限為10-15年,5年以內和5-10年的分別佔24%左右。土地變更較為頻繁(10年以內)的是山東(66%)和河南(71.5%)。其中變更期限在5年以內的,河南最高(54.7%),山東為31%,安徽省土地變更期限都在10年以上,從來沒變的達46.9%。湖北省從來沒變和5-10年變更一次的基本各佔一半。

  如果頻繁變更土地,將導致68.7%的農民不滿意,40.2%的農民無所謂。安徽省農民的不滿意率最高(78%),最低的是河南,但也有64.2%。

  將耕地作為它用現象,75%的農民反映有這種現象,其中河南最為嚴重(96.8%),安徽最低(53%)。

  (四)農業教育情況

  從來沒有接受過農業教育和偶爾接受一點的農民佔95%,其中完全沒有接受過的佔62%。湖北從沒接受過農業教育的農民比例較低(52.5%),安徽最高(69%),山東和河南的農民都佔65%左右。經常接受教育的農民比例中湖北最高(13%),其他地區僅為2%左右。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國家的“三農”政策目的是要讓農民減負、增收真正的獲得實惠。結合各省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看到農業稅的減免、種田補貼的發放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好的土地政策加大了農民對農業基礎設施投入的積極性;農產品的價格的提升,使農民的收入有所增加,種田的積極性也隨之提高。但在看到“三農”問題一定程度改善的同時,我們也發現在“三農”政策的落實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新政策的宣傳和推廣力度不夠

  “三農”政策關係到農民的切身利益,各級政府有義務向農民朋友宣傳“三農”政策。但從調查結果來看,政策推廣和實施情況卻不盡人意。問題關鍵在於政策的宣傳渠道窄、推廣力度不夠、內容不全面,絕大多數(80%以上)的農民只對新政策部分了解。從實地調查的情況來看,農村的宣傳途徑太少少,基本上看不到宣傳欄等相對固定持久的宣傳方式,有的地方有類似的宣傳欄,但大部分都是年久失修,破舊不堪,完全達不到宣傳的效果,用擴音喇叭口頭傳達政策法令雖然比較普遍,但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農民自身維權意識較差和長期以來被動接受資訊的態度也是導致政策宣傳不到位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有些地方雖然有地方電視臺宣傳政策,但農民很少去關注政策,事實上,他們僅僅聽說有農業稅的減免和有種田補貼,而對補貼數額、技術支援等了解很少,這就直接導致許多農民誤解政策,同時宣傳不到位將直接影響政策的落實。

  (二)農民增收困難多

  農民收入途徑單一,農業教育影響農民增收意識。農民的大部分收入來源是農產品的種植,種植結構單一,而且由於區域性差異,有些地區受自然條件影響,只能種植某些農作物,制約了農民收入的增加。另外,在農村幾乎沒有農業技術教育學校,農民很少接受農業教育,在農業創新方面存在障礙,農民們的種植理念十分落後,農產品的市場化程度不高,很少有農民有將農產品集中後批次加工出售想法,難以形成規模經濟,也就難以讓農民收入得到大幅度增加。

  農業稅減免和種田補貼政策有待進一步落實,變相收稅現象仍然存在。從調查情況來看,四個省的基本實行了農業稅減免和種田補貼政策,農業稅減免情況整體較好,但種田補貼還有部分地區不能足額髮放。另一方面,變相收稅的情況仍然存在,有的地區以縣、鄉、村三級排澇水費、村級“一事一議”籌資、村級投工投勞等名目收取費用,為農民增收設定了層層障礙。

  三農問題的調查報告 篇11

  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廣東省,城市和農村的差異如何?都有那些農村問題?正是本文要闡述的的內容,本人利用寒假的時間回家和幾位同學做了一個月的調查(湛江海洋大學解決廣東三農問題路徑研究課題組的倡導下)。現在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並對其中的問題做一些哲學的分析。透過本次調查廣東的三農問題有了一定的瞭解,加上本人也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因此能保證調查的真實性。希望本文能加深大家對廣東三農問題的認識,以及瞭解如何用哲學知識來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

  主體:

  一、背景和調查內容

  在“湛江海洋大學解決廣東三農問題路徑研究課題組”的號召下,本人利用寒假的的時間,既20xx年1月20到2月20日。在自己居住的廣東省肇慶市蓮塘鎮和附近的蛟塘鎮展開了關於農民、農村、農業問題的調查。在此同時,湛江海洋大學在廣東各地的學生也回到自己居住地做這樣的調查。調查的內容主要是農民的生活水平、稅收以及各地方的政策實施情況。此次調查目的是:瞭解廣東各地存在的三農問題,分析其解決的方法,總結一些經驗和建議,為省政府新政策的出臺出謀獻策!

  二、調查物件

  選擇及其基本情況此次調查的物件是全廣東的農民,而我負責的我蓮塘陣和蛟塘鎮的,這些農民種田養殖為主,子女有的讀書,有的外出打工,而其中的種養大戶只是極少的一部分!

  三、調查的方法

  利用抽樣調查的方式,每個鎮4個村委會,每個村委會7戶人以上,做一分比較詳細的問卷調查。其中必須包括最大養殖戶、最大種植戶、最大打工戶、最大砍柴戶、最窮戶等型別的。由於農民絕大多數不會填表,我們同學三人就一個和他們聊天(在聊天中獲得資料),其他兩人分別做填表和記錄。最後三人一起整理表格。其中比價重要的一點的就是,要找他們本村的人帶路到農戶家中,可以是你的朋友,親戚或者是他們他們村比較相信你的人都可以。這樣可以大大減輕農戶對我們的戒心,大大的提高了我們調查的可靠程度!

  四、調查的基本資料

  蓮塘鎮蛟塘鎮125平方公里130萬平方公里5.7萬人2.9萬人人均年收入20xx-3000元人均年收入1500-20xx元工業園區少,工業園區多出外經商,打工多種養多基礎設施好基礎設施較差交通相對不好有國道經過

  五、調查過程及討論

  在調查的過程中,我們很講究時間的統安排。早上利用政府辦公的時間與他們協調問卷的事情,然後把問卷留下給政府的人填(政府問卷)。瞭解了一些關於鎮上的一些基本情況後,我們就開始著手調查村委和農戶了。我們的資料來源不單是來自政府,還有透過親戚,朋友,同學等方面瞭解全鎮的情況。然後開始調查比較有代表性的4條村。這樣我們的調查就比較全面的反映這裡的農民問題。當然,其中也發現一些問題。有些農戶說得不真實,我們就從他們的子女或臨近的人去了解他們的真實情況。不過這次調查令我過程最深的在蛟塘鎮洞口村的情況。這條村的人主要是種植和養雞的,而且規模比其他村大很多,一般都有十多畝地的。所以經常回有很多菜和雞要拿到市場銷售的,但這條村的地理位置很偏僻剛好是市界,最近的市場要到佛山的高明區。我到了那條村,每家人都向我抱怨交通不方便的。經瞭解,該村到市場的路是非常爛的石頭路,凹凸不平的,摩托車也經常壞的,我坐車經過那條路的時候也是屁股也疼的!我問他們為什麼不修路,他們說路早就說要修了,而且是他們村自己出錢,高明區的村不讓他們修水泥路,說地方不是他們的所以不讓他們修路!這修路可是好事情,但由於各地方政府的相互限制就發了這樣不可思議的事情。經過那條路,我痛的只是屁股,而洞口村的村民,不單是屁股痛,還有那內心無奈的痛!

  六、解決“三農”問題的方法

  (1)加強和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加大對農業的支援和保護,切實維護農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

  (2)要加快縣、鄉、村三級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精簡機構和人員,改進管理,增強服務,降低費用,減輕農民負擔;

  (3)要加快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給農民經營自主權;

  (4)要加快政策調整和改革的步伐,促進經濟增長,啟動市場需求,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5)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推進城鎮化程序,鼓勵、支援農民在非農領域實現就業,讓農民在耕地以外找到生存和發展的新空間。從農民自身的角度談談如何增加農民收入①轉變觀念。樹立市場經濟觀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②調整產品。要以市場為導向,發揮區域比較優勢,調整農產率結構;③依靠科技。要採用先進技術,提高農產品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競爭力;④加工增值。要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⑤開拓市場。要積極開拓國際國內市場,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⑥規模經營。要轉變農業增長方式,走集約化道路,實行規模經營。

  七、哲學分析

  (1)一切從實際出發。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這一原理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達到主觀和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關於新階段農業特點的判斷是從我國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實際狀況作出的科學論斷。發展農業必須因地、因時制宜,體現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道理‘據此制定的各項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舉措都是上述觀點的體現。

  (2)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統一。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有其內在的要求,既需要尊重自然規律,也要按經濟規律辦事,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揭示其內在的本質,才能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適應加入WTO的要求,建立質量標準體系,發展生態安全農業,發揮區域比較優勢,發展特色農業都體現了上述觀點和要求。

  (3)普遍聯絡的觀點。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絡的統一整體,要處理好整體和部分的關係。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事關國民經濟全域性,關係到農業基礎地位的鞏固和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沒有農業的發展就沒有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沒有農村的穩定就沒有整個社會的穩定,沒有農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全面的小康。糧食問題、科教興農、開發扶貧、生態建設等,都是事關國民經濟全域性的大問題。

  (4)主次矛盾辯證關係。在複雜事物發展過程中,主次矛盾相互依賴、相互聯絡、相互影響並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善於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同時又要處理好次要矛盾。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既是新階段面臨的突出矛盾,又是事關全域性的重大問題,農民增收問題是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又要統籌解決好扶貧開發、農村基層民主等一系列問題,這都是上述觀點的具體體現。

  (5)量變與質變辯證關係。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不僅事物在數量上的增減能引起質變,而且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變化,也能引起質變。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是增加農民收人的根本途徑,從根本上改變我國農業粗放經營的狀態,使農民面向市場而生產,參與市場競爭,提高農產品質量,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從而使農民增收,促進農民奔小康。

  (6)內外因辯證關係。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根據,外因是條件,外因透過內因而起作用。搞好農村改革,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同時政府要因勢利導,當前農業的產業化經營正式成為農業和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經營方式,這是繼家庭承包經營和鄉鎮企業之後的農民的又一偉大創造,政府積極扶持引導,使之健康發展,體現了內外因的關係。

  (7)一分為二觀點及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的觀點。中國入世給中國農業帶來一定挑戰,但也是一種機遇,體現了一分為二的觀點,也體現了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統一的原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