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的心理調查報告(通用10篇)
醫學生的心理調查報告(通用10篇)
當想知道某一情況、某一事件的來龍去脈時,我們有必要進行深入調查,並將探尋到的規律和經驗寫進調查報告。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無頭緒的狀態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醫學生的心理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醫學生的心理調查報告 篇1
面對學業與就業的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也逐漸的增加。為了進一步瞭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以及更早的對其進行心理健康輔導,我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作了調查與分析。此次活動以人文學院學生為樣本,進行抽樣調查,以問卷調查為形式,以青島農業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情況為調查目的,共發放問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為93.75%,其中有效問卷81份,有效率為90%。報告從有效問卷採取抽樣的方法,選取20份作為樣本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公佈如下:
一、學習問題
在此次調查中,學習問題是同學最為關心、也是反應最為突出的問題。例如,問題中“考試前後您會有心情緊張嗎?”,其中有44%的同學認為,考試所造成的心理壓力最大。這說明剛剛進入大學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學對大學生活不適應,尤其對大學學習方式不適應,感到心理壓力很大。從緊張的高考中走過,許多同學不能適應大學開放寬鬆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或過於精神緊張死扣書本,不能從高中應試教育中解脫出來,或感覺生活空虛,整日無所事事,荒廢了學習,虛度了年華。
二、業餘生活
在所調查的學生中,有45%的同學感覺大學生活自由開放,同學也比較重視學習,學習自覺性較高,其中56%的同學在業餘時間上自習或聽課,與此相反,只有10%的同學網玩遊戲或談戀愛。但這也從側面反應了同學心理上的學習壓力依然很大。
三、經濟生活
如今大學生在經濟生活方面基本沒有太大困難,在第6題“你每個月的生活費用夠用嗎?”中,有67%的同學基本夠用,更有11%的同學有剩餘,與此同時,在第12題中“你的生活費用最大支出在哪兩個方面?”有60%的同學用在飲食和娛樂。以上都說明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學生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於經濟生活造成大學生心理壓力的情況明顯下降。
四、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問題是在本次調查中反應較為突出的問題。對於“與一群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獨或失落嗎?”有79%的同學選擇“是”或“有時是”,這反應了當代大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
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來自農村地區。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範圍較窄,與人交往的機會也較少,初到大學,面對如此開放自由的環境,面對如此多的同學。面對如此多的公共場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亂了陣腳,於是羞於表達形成內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長大的同學,來自獨生子女家庭,難以體會農村地區同學的情況。於是形成隔閡。與此同時,在第12題“你覺得大多數人都不可信任嗎?”有78%的同學認為“是”或“偶爾是”。這更反映了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透過這次調查,不難發現當代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還是有欠缺的。針對這一問題,我校與院也都設立了心理諮詢辦公室,希望能幫助有困難的同學早日心向陽光!調查資料也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真是、豐富的資料和鮮活的事例,達到了此次活動的目的,活動較為成功。本次活動得到了各個方面的大力支援,特再次向參加此次調查的同學表示衷心感謝!
醫學生的心理調查報告 篇2
作為中學生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類似於“競爭激烈”這種詞。當前,各種競爭例如經濟、科技等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又賴於教育去培養,所以儘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和廣泛適應能力的各種人才就成為教育改革和現代學校關注的中心課題。
而今,我國的中學生正處於新舊體制常常發生碰撞,許多問題不可能盡如人意和適時解決,受應試教育的驅使中學生被迫投入競爭,隨著父母離異的、破損家庭的增多,以及社會環境的某些消極影響,造成了中學生的種種心理問題。
為此,我在網上搜尋了一些相關的資訊,並且調查了當地的一些中學生。
結果分析
調查表明,大多數人對學習上的問題認識較為清晰,認為自己學習時注意力還是比較集中。多數同學認為他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較自信。但40%以上的同學存在對考試焦慮不安,未能做到主動學習。
大多認為自己會主動關心他人、能敢於承認錯誤、自理能力較強的同學在社會中也往往較為有自信。少數則是不會主動的關心他人,而是一昧的要求他人對自己好。而且家庭因素已慢慢成為造成中學生有心理問題的原因,我的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因為家庭不好,所以開始厭學,或者變得消極。
分析討論
目前我國高中生的年齡大部分在十六歲至十九歲之間,獨生子女佔了大多數。這些孩子從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特別是一些家庭中孩子儼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為主宰,心理脆弱,經受不住風雨和磨練。根據調查,發現獨生子女在社會性行為方面,存在問題的比例高於非獨生子女23-40%。我國獨生子女存在的弊端是依賴性。對父母、家庭、環境的過度依賴,是獨生子女的一個通病,這主要是家長的過度管制造成的。父母由於過分擔憂,隔斷了孩子同周圍環境的接觸。孩子們自我探索活動都變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屬活動。同時,由於父母的過分疼愛,對孩子大包大攬,從而使獨生子女在父母的一系列的替代活動中,最終喪失了自我,養成很大的依賴性。
由於父母對他們過分寵愛,使他們習慣於接受他人的關心、愛護,而不知道去關心、愛護他人;沒有兄弟姐妹相互謙讓的生活體驗,使他們不能感到關心、遷就他人也是一種責任。其次,父母怕自己孩子在與他人交往中吃虧,有意無意地教了一些自私的觀念和方法。此外,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如走後門,拉關係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等,也強化了孩子“自我中心”的意識,形成了自私心理,功利心較強。獨生子女的利已性一旦形成,往往很難糾正,自己得不到幸福,也害了周圍人。
家庭原因: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習慣、性格、以及處世方式以及對人的態度都與家庭有關,因為你很小的時候還是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懂,但是隨著年歲的增長,你不斷的模仿你家裡人的行為習慣,看到他們是怎麼做、怎麼說的,你慢慢地就學會了。資料表明童少年期孩子的心理活動比較簡單,多以感官受外部刺激而出現的反應為主,在行動上模仿佔有重要地位。如果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員品德高尚,行為文明,性格良好,子女就會自覺不自覺地模仿他們,天長日久就會成為自己對現實的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形成一系列優良的性格。所以如果父母若有不良的性格,如脾氣暴躁,冷漠厭世,虛榮浮誇等也很容易“傳染”給孩子。
而且家庭氣氛對其性格、心理的影響很大
家庭成員之間特別是父母之間的相互關係處理得好壞,會直接影響兒童性格的形成。家庭成員之間和睦、愉快的關係所營造的家庭氣氛對兒童的性格有積極的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猜疑、爭吵、極不和睦的關係所造成的家庭緊張氣氛,尤其是父母離異的家庭對兒童性格有消極的影響。
大量研究表明,離異家庭的兒童比完整家庭的兒童更多地表現出孤僻、冷淡、衝動、恐懼焦慮甚至反社會等不良的性格特徵。所以在我們遇到讓我們不喜歡的人的時候,不應該只看到表面現象,認為他怎麼怎麼樣,很討人厭,哪個人不想自己是個很陽光,朋友很多的人,可是從小的“薰陶”不得已讓自己變得這個樣子。父母關係不好,經常吵架,對其子女的心理影響是非常大的,只是父母總是忽略了這一方面。
很多小孩子有了缺點、犯了錯誤的時候,有很多的父母不顧孩子的自尊心,毫無情面地訓斥、指責、辱罵甚至動手打,嚴重地傷害了孩子的心靈,造成了孩子的逆反、抗拒心理及行為。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不公平,既然生在了這種社會,這樣的家庭,不能想象去改變它,只能換個心態換個方式去對待,不要去想這一方面的問題,讓自己過的快樂一點,因為生活是自己的。因為最後陪伴的只是自己,所以只有自己變得強大了,才能掌控好自己的命運。
所以我認為,最終能否成功和幸福仍是靠自己,這是無可逃避的事實。
醫學生的心理調查報告 篇3
學生的小學時期是人的行為、性格和智力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由於身心變化比較快,加之文化知識及社會經驗的不足,極易受各種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很容易產生不健康的心理,導致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學生認識、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礙,鍛鍊他們的意志品質,最佳化他們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質,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這是小學教育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小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
透過對我校471名全體學生進行調查發現,我校學生的心理問題不是很嚴重,但我校學生中的心理問題還是普遍存在的,其主要表現來說是:
1、敏感:
青少年自我意識強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當他們意識到某種威脅自尊的因素存在時,就會產生強烈不安、焦慮和恐懼,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時,就會生氣、憤怒,常常神經過敏,多疑。
2、叛逆:
由於小學生正處於成長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家長和老師的監護,反對成人把自己當成小孩子,同時,為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易對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態度。
3、嫉妒:
這是對他人的優勢地位在心中產生不愉快的情感。當別人比自己強(如學習、相貌、人緣等),表現出不悅、自殘、怨恨、憤怒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負面感情。
4、失落:
小學生抱有許多的幻想,希望將其變為現實,他們會付出種種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當這種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或部分滿足,就產生了挫折,多表現在學習、吃穿、玩高檔的玩具等方面。這容易給中小學生帶來緊張、恐懼、憂鬱和失望。
5、自卑:
它是一種印證過多的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對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覺。在人際交往中對自己的能力過低評價,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謹小慎微,行為萎縮,瞻前顧後等。
6、孤獨:
透過調查發現有些學生常常覺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性格孤僻,不願意與人交往,卻抱怨別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心理學把這種心理狀態稱為閉鎖心理,由此產生的一種感到與世隔絕,孤獨寂寞的情緒體驗稱為孤獨感。
二、小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成因
小學生出現這些心理問題,既有自身成長的因素,也有外部環境的因素,是“內因”和“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歸結起來主要原因為以下三個方面。
1、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特點與父母高期望值之間的矛盾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在具有重視子女教育傳統的中國社會里根深蒂固。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在兒女身上寄託著父母甚至幾代人未竟的希望與夢想。再加上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特殊國情,絕大多數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的全部希望都壓在了一個孩子的身上。在我們的身邊這樣的事情天天照樣進行著:可憐的父母們,正在為塑造他們自己心目中的音樂家、舞蹈家、畫家、書法家、外交家、國際象棋大師……而忙碌著。他們哪裡知道在孩子心裡深處早已播下了厭倦的種子!如此一廂情願的家庭教育,怎能不給兒童幼小的心靈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因此家長學習瞭解一些教育科學知識,能夠依據一定的理論指導自己的家教行為,並創造性地運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子女。既遵循兒童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又能把握住自己孩子的過高期望值,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互為補充,相輔相成,促使孩子健康成長,這是塑造小學生健康心裡的非常重要的一面。
2、兒童學習適應性及發展性與教師教學兒童化程度之間的矛盾
兒童從幼兒園步入小學有一個逐步適應校園生活新環境的問題。對一年級新生來說,從教師到同學有陌生之感,課程壓力作業負擔和正規學校教育的組織紀律約束等等,構成了新入學兒童心理適應的嚴峻挑戰。小學教師一定要注意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切實做到深入淺出,生動活潑,並努力透過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對各科學習的興趣,這對於小學生的學習適應和進一步發展有特殊的作用。除此之外,一位優秀的小學教師還應該有意識地多參加小孩子的各種遊戲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去了解小學生的語言、思維、快樂及需要,從而根據兒童的特點採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在參與孩子的活動時,教師一定要放下成人的架子與老成,懷著一顆童心融入孩子們的世界,走進他們獨特而五彩繽紛的心靈空間,做孩子們的知心大朋友,建立起平等、信任、友愛的師生關係。如此教師怎能不受學生的歡迎?學生們又怎能不喜歡讀書學習?因此教師教學兒童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3、兒童個性發展與成人化社會環境之間的矛盾
人的心理衛生問題,大多是在成長過程中,因受到各種不良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而逐漸積累和發展起來的。小學生正處在成長髮育的重要階段。大腦機能尚未發育成熟,人格特徵還處於初步的形成過程中,整個心理發展也還處在幼稚和不穩定時期。因此,小學生特別容易受到外界有害刺激的傷害和影響。孩子在學校裡受到的是單純的理想化的教育,一旦他們進入社會,才發現這個社會並非書本里講的那樣美好,他們就產生了困惑,甚至痛苦的思索。當然這個社會化的過程也是一個人格再塑的過程。如果引導不當,會造成兒童個性(人格)發展的嚴重扭曲或缺陷。
三、應對小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對策
俗話說:“心病還需要心藥治”。心理疾病雖然形成原因複雜,處理起來較為棘手,但是並非與生俱來,更不是不可救治的。關鍵在於要以人為本,對症下藥,才能收到積極的成效。在實踐中,我校採用的主要方法是:
1、消除逆反心理——溝通與交流。
我們首先培養學生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要求他們在廣闊的社會中,磨練自己的思想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其次是要求他們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大人,讓學生明白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是善意的批評,家長老師也使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也會犯錯誤。我們只要抱著寬容的態度去理解這些事情,也就不會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時常提醒自己遇事儘量剋制,多進行溝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後是要求家長和教師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時瞭解他們在想什麼,想做什麼,多聽他們的呼聲,理解他們的歡樂與苦惱,放下長輩的架子,與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長幼關係。
2、消除自卑孤獨心理——增強自信
產生自卑孤獨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來說主要是因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創傷、性格因素、家庭教育問題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滿足,也存在家庭社會地位低下的、經濟境況困窘或單親家庭,會讓小學生有低人一頭的心理,總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消除自卑孤獨心理關鍵是對自己現存力量感到滿足!教師要幫助學生來分析他們的優點,正確做出評價,發揮自己的長處;其次是千方百計來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我們聯合各科教師共同給學生增強自信心,不讓他們覺得什麼都弄不好;最後是引導學生以勤補拙和揚長避短來克服自卑。教師要幫助這部分學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透過勤奮努力,在某個方面做出成績來。
3、消除敏感與脆弱心理——培養意志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提高認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學生自控水平,培養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觀消極的心態,樹立自信心和上進心;最後是教給學生釋放消極情緒,擺脫悲觀失望的方法,即透過組織他們參加社會實踐來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多方面的興趣來轉移注意力,多結交知心朋友,尋求社會力量的幫助(如看心理醫生)等。
現在的小學生是跨世紀的接班人,他們將隨著時代潮流,進入成人社會。要從根本上提高新一代的心理素質,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就必須最佳化、淨化社會環境,尊重兒童應有的權益,給他們創造良好的教育和成長條件,這是一個關係到整個民族前途命運的大事,讓我們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家長,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
醫學生的心理調查報告 篇4
一、調查概況
我於XX年10月份,對我居住地周圍的一所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透過調查研究,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庵上中學進行,共發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我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作了如下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初中畢業後的打算,97%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3%的學生選擇就業,對於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願望。
醫學生的心理調查報告 篇5
為了瞭解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以便對其研究探索出相應的有效對策,我做了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調查,發現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與時代相對應的時代特徵。其具體表現如下:
一、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78%的中學生認為讀高中的目的是為了考大學,20%的中學生認為讀高中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而有2%的中學生還不知道。這說明當代中學生絕大部分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83%的中學生都能夠做到積極主動學習,獨立完成老師所佈置的作業。14%的中學生其學習主動性有待提高,而且經常不能夠獨立完成老師所佈置的作業,經常東抄西抄,雖然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但自控能力有待加強,時刻需要有老師的監督。3%的中學生自始至終都沒有自己的學習目標,整天無所事事,從來沒有獨立完成過老師佈置的任務。13%的中學生認為學習是一種樂趣,而87%的中學生則認為學習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這與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尤其是家庭壓力和社會影響是分不開的。據統計,84%的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11%的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5%的中學生不想學習。這與他們來自壓力的“讀高中考上大學”意識濃烈是相一致的。在調查中還發現,91%的中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不想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這與我國現實社會中一些現象的影響是分不開的,也是一個在我國教育界長期以來一直爭論的話題,值得我們大家深思。
3、學習需求
當前,由於我國實行的是高考一定製,中學生要想上大學幾乎都必須經過高考這一獨木橋,故而學習成績對於當代中學生可以說是命根子,只有學習成績好才有可能上得了大學。調查結果顯示,95%的中學生認為目前自己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儘快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同時,調查結果還顯示,82%的中學生認為自己目前最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端正學習態度。這說明,中學生在追求自己學習目標的道路上,其所面臨的壓力是巨大的,而且他們又不知如何去處理好這一問題,很難把學習壓力化為學習動力,總處是於矛盾迷茫之中。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絕大部分當代中學生都知道自己的學習目的。其中,78%的中學生明確學習是為了上大學,20%的中學生認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而有2%的中學生還不知道自己學習為了什麼。
二、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1、教育價值觀具有多元性、務實性、功利性的趨勢
大部分當代中學生早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就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從而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中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學習成績優秀的中學生自然而然要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家庭經濟好且學習成績一般的中學生也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家庭經濟很好且學習成績很差或家庭經濟很困難但學習成績很優秀的中學生也紛紛想方設法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務實性和功利性是當代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當代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
2、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趨勢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研究結果表明,98%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透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當代中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當代中學生學習目的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無論在哪個領域、哪個行業其就業競爭力是非常激烈的,普遍認為未來的生活將是異常的艱難。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不夠客觀的。而當代中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則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78%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一)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1、家庭、社會對中學生學習需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中學生學習需要是起對一定社會生活環境要求的反映。家庭和社會作為中學生的重要生活環境,對中學生學習需要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家庭的要求、態度和志向影響中學生的學習需要。有的家庭相信在這個世界上只要“過得去”就可以;有的家庭急功近利,更多的考慮什麼專業掙錢多、好找工作就讓子女學什麼專業,而不考慮他們對這些專業是否有興趣,是否適合子女學習等,這些因素都對中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其次,社會風氣和思想意識形態也影響中學生的學習需要。如目前隨著經濟體制轉軌,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實行繳費上學,大中專畢業生不再包分配。
2、學習興趣低下
(1)外因:
①學校教育方法欠當,如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各科作業量過大等;升學壓力過大;師生關係緊張
②家庭因素:由於家長期望值過高而導致嚴格要求;家庭人際關係冷漠;沉溺於優裕的物質享受;沾染上家長的不良習氣,如賭博。
(2)內因:
價值取向逆轉,學習目的模糊,對學習文化課的錯誤認識,學習成績不佳,情緒不穩定,意志薄弱等。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1)學習目的性的教育。首先應從中學生實際出發,採取生動而適合中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的形式,幫助中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社會意義。如適時介紹一些古今中外傑出人物勤奮學習、努力成材的故事,使他們認識到學習知識的目的和重要性,從而樹立遠大志向,並腳踏實地地學好各門功課。
(2)及時反饋與適當評價。讓學習及時瞭解自己的學習結果,可以激發其進一步學習的動機。因為知道學習結果後,既能看到自己的進步,提高學習熱情,增加努力程度;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激起上進心,克服缺點,改正錯誤。
(3)科學使用獎賞與懲罰。獎賞具有促進活動的力量,是一種外在的激勵因素,如分數、等級、獎金、獎品。獎賞是一種手段,若用之過多,則可能失去效力,甚至發生弊端。獎賞的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習的學習積極性,而不應使中學生變成物質或金錢的奴隸,否則,一旦取消獎賞,中學生將不再努力學習。從心理健康的角度,應注重獎賞而不去注重懲罰,因為這樣可以減弱失敗給人帶來的恐懼心理。
醫學生的心理調查報告 篇6
在教育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形形色色的孩子,健康、善良、真誠、勇敢的陽光孩子那樣讓人喜歡,可現在各類不同問題的學生越來越多,讓人不由嘆息啊!從教多年來,我綜合分析後發現,學生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有一下幾點:
一、自身性格因素
小學生性格各異,不同的性格也造就孩子不同的心理特質,所以活潑的,抑鬱的,冷靜的,偏執的等,都會有自身所固有的性格弱點,如果老師不能針對不同的孩子正確加以引導的話,就會造成心理的問題。所以,我們自古提倡的因材施教,不僅是非常經典的教育方法,更是非常有效的心理教育良方,只是我們現在小學班額太大,使這種經典的教育方法很難實施,或者說,無法實施,所以不同性格的孩子,用同一種方法來管理,易導致孩子的心理問題。
二、家庭因素
家庭的關係複雜,父母離異,父母常年在外,孩子沒有固定的家長監管等等,都會使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養成不良行為習慣及形成不良思想,慢慢的,孩子在正常的群體中,就會發現自己和別人不一樣,這種不一樣越來越明顯,就會是孩子的心理出現失衡。
三、學校因素
學校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健康發展的孩子,可是我們的教育機制,就只看學生的成績這一指揮棒很難改變,教師就更注重了結果,而忽略了孩子的正常發展過程及孩子的個性差異,可想而知,教師為成績對待學生的方法簡單,性格各異,學習情況各異的學生難免會出現心理問題。
四、同伴因素
學生在學校相處最多的就是同伴,同伴之間的攀比,威脅,等都會造成孩子心裡的壓力。
五、社會因素
對於社會方面的因素大家應該很清楚,社會環境的複雜,現代社會認知的扭曲,都會讓這些剛剛建立起分辨是非能力的小學生惶恐不安,他們真的不知道孰是孰非,會困惑,焦躁,會模仿,嘗試,這樣一來,就會出現心理的的失衡或疾病。
在實際生活中和教育教學中如何應對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呢?我們的針對厭學做了一些研究,具體方法是:
對於厭學的學生,我們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家長和教師都要重視孩子的目標培養
一個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是需要目標激勵,尤其是小學生,引導孩子自己樹立適合自己的階段性目標,不僅使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充滿樂趣,還會給孩子的學習帶來動力,使他們為了達到目標而學會戰勝困難,從中享受成功的快樂。當然,在達成目標的時候也會有失敗,這就是家長和教師教育的契機,引導孩子正確的面對困難。所以目標培養很重要。
2、教師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藝術
作為現代教育的教師,要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更要適應現代學生的特點,所以時代要求我們必須提高教育藝術,不能再用落後的教育理念教育二十一世紀的孩子。現代教育藝術不僅在乎學生學習,更關注學生如何學習,又如何快樂的學習;不僅在乎學生學到了什麼,更關注學生是否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會學會了知識。只有這樣,學生厭學的現象應該是能夠減少,或不再發生。
3、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生只有在活動中,才能既動腦又動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發他們新的學習需求,從而拓寬他們的廣闊視野。視野大了,興趣更廣泛了,教師隨即把這種興趣遷移到學習中來,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在教育教學中,我們作為教育者,在關注學生學習的同時,一定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樣才會讓學生更有效的學習。
醫學生的心理調查報告 篇7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藝術類專業的大學生對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類、經濟類、理工類和醫學類的大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間,管理類的學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間,同時也是藝術類的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對較大、經濟類、管理類次之。
對於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我們可以綜合比較其他相關問題及因素得出,產生這方面的原因是由於專業本身的原因,藝術生的精神取向相對自由,他們更是側重於自身的自由,藝術工作相對比較特殊。對於理工類,文法類和醫學類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這個是當代大學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心理價位。低於則不符合其多年學習的知識積累。高於此價位又不符合當今就業壓力越來越緊張的社會現實。
二、大學生區域就業心理分析(農村、城市)
來自農村和城市的大學生在就業看法、就業態度、就業單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於來自農村的學生。但是兩地學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與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2500-3499,城市學生高於農村學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遠高於農村學生。具體資料如下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對於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樣。正是因為他們的背景不一樣。農村的學生就業心理較為嚴重,他們渴望儘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緩解父母的壓力,為自己的家庭解決負擔。而城市學生則不一樣,他們相對與農村學生而言,比較輕鬆,但是由於在城市長大的背景,使得他們的就業的初次薪水價位相對與農村更為高些。
(2)城市學生選擇工作注重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學生最注重行業前景
從資料統計來看,城市大學生在選擇工作首先考慮的因素是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大學生最注重的是行業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個人喜好方面,城市高與農村;在行業前景、辦公環境和其他方面,農村高於城市。
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我們依然可以理解為兩個不同生源地的就業生的就業背景不一樣而導致的。城市的學生因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對比較自由,以後跳槽或者的短期內選擇新的工作的機會比較大。而來自農村的學生則以行業的前景為主,願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較穩定的工作。
(3)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願意在就業區域的選擇上注重發達的大城市
從資料統計上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願意選擇在發達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體工作,中小城市和國外,沒有人願意選擇在縣城工作;而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更看重具體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發達的大城市,中小城市,縣城和國外。這個是在我們的意料之中,事實上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不僅是城市,包括農村的學生的就業取向也比較側重大中城市。
(4)來自兩地的大學生都教青睞國營企業
從資料統計來看,在最期望選擇的就業公司上,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比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樂意選擇民營企業、國營企業和外資企業;而在私營企業、合資企業和自主創業上,來自的城市的大學生的期望值高與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但是,兩地大學生都較青睞國營企業。
(5)資訊產業仍是大學生最青睞的職業部門
從資料統計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最青睞與資訊產業,依次是金融保險業、教育業、製造業、政府部門、科研部、房地產和服務行業;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最青睞資訊產業,依次是教育業、科研部、政府部門、房地產、製造業、服務行業和金融保險業。
三、缺乏實際技能與經驗是當前大學生認為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調查顯示,缺乏實際經驗是當前大學生認為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業人數過高。因為大學畢業將面臨一個從學生到社會職業人的角色轉變,而這一過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投資。大多數企業側重傾向於那些有實際技能,以及工作經驗相對比較豐富的學生。而我們的調查記過顯示,當今的大學生在這個方面更為薄弱。
四、目前平均就業率不高
從資料統計來看,在已畢業和即將畢業的人來看,平均就業率為49%以下的佔29%,50%-69%的佔28%。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就業人數過多,就業生自身的條件相對不能滿足就業單位的要求。另外還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學生選餓出國或者讀研究生。
五、在求職途徑的選擇上
現場招聘會、上網和親友介紹成為最主要的途徑。也有少數人選擇報刊和上門推薦。
由此可見。大多數的學生在就業途徑還是比較側重於現場招聘,不過網路招聘也已經成為近來部分學生求職的途徑之一。
六、缺乏實踐技能
現在大學生普遍認為自己具備了道德品質修養、與人合作的能力、團隊精神相對與前三種能力,競爭能力、社會活動能力、應變能力大家認為較弱。
從這個調查的結果我們也不難聯絡現實情況分析出由於缺乏實際的實踐技能是當代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醫學生的心理調查報告 篇8
我於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對全鄉中學學生進行了調查。透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全鄉中學進行,共發問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初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初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初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中專畢業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小學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對於這一認識的爭議性,不屬本文討論的範疇。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資料,52%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於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資訊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為滯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並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初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初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初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初一為69%,初二為58%,初三為72%。
(二)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初中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初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初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專生和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中專或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初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更為嚴重的是,我們在教師座談和學生家長訪談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對學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長和教師也失去了對教育的信心,厭學情緒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時滋生並蔓延,我們稱這一現象為農村教育的世紀迷茫現象。不可否認,這一現象所反映的是一種消極的教育價值觀。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初中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醫學生的心理調查報告 篇9
一、調查概況:
本次進行的中學生心理健康調查主要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問卷主要由哈爾濱市第三十六中學九年級的學生完成。本次抽樣調查共向學生髮出問卷45份,收回的有效問卷共45份。透過調查研究,對本校學生的學習心理、人際交往現狀、承受挫折能力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心理動向、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提供了客觀和主觀上的依據。
二、調查目標和方法:
(一)調查目標:瞭解本校九年級學生的中考考前心理狀況
(二)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抽樣調查
三、問卷內容:
中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問卷
各位同學:你們好!下面這份問卷是為了對大家的學習生活心理方面作個瞭解,請你仔細閱讀每一個題目,按照自己的想法填寫,每一個題目沒有對錯之分,這可不是考試哦,請放心作答。
班級:性別:年齡:
1、你現在的學習壓力()
A、過大
B、過小
C、還可以
2、對於目前的學習任務,你已經感到力不從心()
A、是
B、有時覺得
C、從沒有
3、你認為目前你的壓力來自於()
A、老師的期望
B、家庭的期望
C、自己的期望
4、如果別人不督促你,你是否主動學習()
A、會
B、極少
C、不會
5、考試時,如果監考人來回走動注視著我,我便無法答卷。()
A、會
B、有時會
C、不會
6、一次考試失利,對你會有怎樣的影響()
A、情緒波動很大
B、和以前一樣
C、更加努力
D、認為自己很無能
7、你經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時間成績也會超過別人()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8、你能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嗎()
A、完全可以
B、只能完成某幾門
C、只能選擇性地完成每門部分作業
9、你覺得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成績有影響嗎()
A、有
B、沒有
C、不清楚
10、你在課前有預習的習慣嗎()
A、有
B、沒有
C、偶爾
11、總是感到別人沒有充分認識自己,沒有給自己足夠的評價()
A、是
B、沒想過
C、從沒有
12、你認為怎樣學習效果會好點()
A、共同學習
B、孤軍奮戰
C、沒想過
13、你在學習上的時間分配()
A、對喜歡的科目下狠功夫
B、平均分配
C、對不喜歡的放任自流
14、為了實現一個大目標,你會給自己制定循序漸進的小目標()
A、會
B、有時會
C、不會
15、你最佩服的人物是()
A、偉人
B、明星
C、父母
D、班上成績冒尖的同學
16、當大家注視你時,你會()
A、不好意思
B、無所謂
C、自豪
17、對著鏡子時,你注意的是自己的()
A、優點
B、缺點
C、沒想過
18、別人批評你時,你會()
A、接受批評
B、為自己辯解
C、不知所措
19、你的好友獲獎了,你會感覺()
A、和他一樣高興
B、不舒服
C、與自己無關
20、你對自己的穿著要求是()
A、一定要穿名牌
B、無所謂
C、只要整潔大方就可以。
21、你晚上的睡眠情況如何()
A、很好,上床就能睡著
B、還可以,上床後20分鐘左右就能睡著
C、很不理想,經常會失眠
22、你對師生關係的滿意程度是:()
A、很滿意
B、一般
C、不滿意
23、你對同伴關係的滿意程度是:()
A、很滿意
B、一般
C、不滿意
24、你對父母親近感的程度是:()
A、很親近
B、一般
C、不親近
25、你最喜歡的課外活動是()
A、體育活動
B、上網打遊戲
C、讀書看報
D、和朋友聊天遊玩
26、你和父母的交流溝通情況是()
A、有心事就和父母說
B、除非父母問你才說
C、不和父母說任何事
D、什麼事都和父母說
27、你認為目前影響你學業的最大因素是()
A、學習方法
B、情緒
C、教師的授課水平
D、學校學習環境
28、你認為影響你情緒的最大因素是()
A、人際關係
B、學習成績
C、家庭困難
D、學校管理制度
29、上課時,您能否集中注意學習?()
A、能
B、有時能
C、不能
30、我願意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
A、無
B、偶爾
C、經常
D、總是
31、學校召開家長會,你父母會來嗎()
A、無
B、偶爾
C、經常
D、總是
32、你父母在家會詢問你的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嗎()
A、無
B、偶爾
C、經常
D、總是
33、感覺同學考試成績比我高,但能力並不比我強()
A、無
B、偶爾
C、經常
D、總是
34、同學考試成績比我高,我感到難過()
A、無
B、偶爾
C、經常
D、總是
35、你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是否依賴朋友()
A、不是,獨自面對
B、會聽朋友意見,但以自己為主
C、偶爾會
D、完全是
36、你是否受過很大挫折?你能否面對()
A、受過,在心理上留下了陰影
B、受過,能承受,沒問題
C、沒受過,但應該能承受
D、沒受過,不知道自己能否承受
37、對於有些學生自殺的行為,你認為()
A、是一種解脫
B、太可憐了,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C、不孝,父母白養了這麼多年
D、這種人早死好,以免危害社會
38、當發現自己存在心理問題時你會()
A、找心理諮詢師諮詢
B、向同學傾訴
C、向父母說
D、向老師諮詢
E、自己解決
39、假如你遇到不順心的事,你通常會向誰傾訴()
A、家長
B、老師
C、朋友
D、不會向他人傾訴
40、若開設了心理諮詢點,你是否會去諮詢()
A、會
B、不會
C、不知道
D、其他,看情況
41、如果你願意去諮詢,你希望用什麼方式()
A、面對面交談
B、電話
C、書信
D、網路
E、隨便
42、假如你碰上有人敲詐威脅你,你的做法是()
A、自認倒黴
B、想辦法告知老師、父母,求得老師、父母的幫助
C、找有義氣的哥們幫忙
D、自己想辦法躲過去
四、調查結果
(一)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學習壓力
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適中。23.5%的學生覺得目前的學習壓力過大,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煩躁,討厭學習,並且由於壓力過大,使得一部分學生出現了相應的身體反應,出現心慌意亂、坐立不安、做惡夢、失眠或早醒、注意力不能集中、健忘,並伴有輕微的神經衰弱,如經常無端頭痛,並依賴止痛或鎮靜藥,偶爾會有離家出走的想法,常常感到內心痛苦無法解脫等等;7.9%的學生覺得目前幾乎沒有學習壓力;68.6%的學生認為目前的學習壓力還可以,偶爾有壓力。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25.8%的學生已經對學習失去樂趣,鬱鬱寡歡;主動學習的學生佔34.5%,而極少主動學習的學生比例最多佔39.7%,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很大。值得注意的是,55%的學生覺得自己一遇到考試,即使有準備也會有
緊張焦慮感,這部分學生佔到了九年級學生的大部分。因此,九年級老師平時應注意觀察學生的表現,並適當地給予關心。
3、情緒方面
從問卷上來看,36.7%的學生情緒不受自己控制,易變,經常與人吵架發火,卻又後悔不已,負疚感強,感情脆弱,稍不順心就會暗自流淚,這部分學生懷疑心強,缺乏安全感,一旦離開父母就會不踏實,可見,依賴性也很強;45.3%的學生偶爾會有這種現象,只有18%的學生能完全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同時,從問卷中的後幾個問題也可以看出,初三個別學生存在輕微的強迫症和疑病症的症狀,因此要特別關注這部分學生,予以一定的心理疏導。
(二)學生的人際交往現狀分析
調查顯示,31%的學生經常懷疑自己發育不良,在異性相處中容易出現臉紅心慌的現象,因此,要在日後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是青春期教育,引導其正視青春期發育,能夠學會正確的與異性相處。
(三)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地面對挫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較強。47.4%的學生表示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可以面對,但需要尋求他人幫助,20.8%的學生選擇獨自面對,22.2%的學生表示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喪失信心,不能選擇正確的方式來對待。因此,對於這部分學生,老師和家長要加強對他們的挫折教育,提高抗挫折能力。
五、對策及建議: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按照學生的心理特點,從積極方面進行引導,幫助學生髮展健全的學習心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增強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根據中學生心理狀況形成原因的分析,可從以下途徑來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九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仔細觀察
你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初三學生的情緒變化,像春天的天,一會兒陽光明媚,一會兒細雨綿綿。因初三學生處在高度緊張的學習之中,情緒變化很大。孩子比以前更關心自己的內心世界,有時變得沉默,不願把自己的內心透露在外表。家長要透過細微的觀察去了解孩子,必須要有一定的敏感性,但絕不是捕風捉影,家長的這種敏感是可以在實際鍛鍊中提高的。不妨從捕捉孩子的變化線索入手:要細心觀察孩子,學會與孩子對話。家長每天與孩子朝夕相處,不可能對孩子的言行熟視無睹。孩子的內心隱秘總會透過種種跡象顯示出來。初三的孩子不再像兒童那樣把喜怒哀樂寫在臉上,而喜歡把“秘密”藏在心裡,但這正是孩子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現。因此,做父母的要多關心孩子,多瞭解孩子,隨時把握孩子的思想動機,才能與孩子一起克服生理、心理上種種矛盾,順利地走過第二次斷乳期,順利地走過初三,做到防患於未然。
2、不斷鼓勵
隨著中考的不斷迫近,學生們埋頭苦讀,盡心盡力,奮發用功,同時又在一次次的模擬考試中飽受著挫折與痛苦。他們在矛盾和失敗中渴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理解、關愛、支援和幫助。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能在民主、友好、寬鬆的環境中學習。因此,家長應當採用點頭、微笑、傾聽,與學生心理溝通,給學生以積極的評價,適時點撥、鼓勵和引導。尤其對於學習效果不太理想的學生,要經常不斷地積極評價,以喚起他們的自信心,提高學習效率。多一點和自己的縱向比較,少一點和他人的橫向比較,不要說“你看誰誰都比你考得好,你怎麼辦?”這類打擊信心的話語。在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都不要不忘記給一點鼓掌、適當的喝彩。
醫學生的心理調查報告 篇10
學生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未來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興衰。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指導,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這個群體的健康與否,預示著國家的發展是否處於一個良性狀態,同時,小學生處於身心發展階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強小學生的心理指導,可以儘可能的減少未來的心理疾病人數,對我們建設現代化強國,改善人口結構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最新定義是“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由完整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①國家教育部的一位負責同志也強調:未成年人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前途。保護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教育系統更是責無旁貸。②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成年人口中,有心理疾病的有一千多萬人,對心理疾病的治療,已引起我國相關部門的重視。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指導,是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重要一環。要做好這項工作,認真進行小學生的心理情況調查,對我們分析、瞭解情況,對我們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是必不可少的。我校在大的環境背景下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在本學期末對全校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彙報如下:
調查的設計:
1)、時間:12.18——12.22
2)、地點:五常市實驗小學
3)、物件;小學一——六年級學生
4)、方式:問卷
一、調的專案及內容
按照小學生心理健康標準,認真的進行調查工作: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所謂健康,它是從生理和心理兩個側面來表現的。從表現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對來講,比較容易診斷,而心理健康,測試的手段就比較複雜。同樣,瞭解小學生的心理狀況,要比了解小學生的生理狀況要困難的多。在對小學生的調查中,我們分別從小學生的人際關係、挫折適應、青春期心理,考試焦慮、厭學及性格等六個方面進行調查,旨在考察學生智力智慧發育、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正確認識自我、良好的情緒、心理承受能力,為進一步分析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提供了理論依據。
二、調查情況分析:
1)全校共發放心理調查問卷3066份,返回2036.有效問卷1436份,無效600份。
2)從調查情況看,學習上存在問題的集中在: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注意力不集中、馬虎、自主性、厭學情緒等。根據統計,這一類學生達到1000人(當然,這其中有交叉現象,下同),佔49%。其次所佔比例較大的是社交障礙。在調查過程中,這類學生有109人,佔0.05%。主要反映在不會和同學、老師,家長溝通,不愛主動與他人交往。自私,以自我為主。缺乏自信也是現在學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這類人群有103人,佔0.05%,主要表現在膽子小,聲音小,不敢說話,不敢發言,不敢與老師溝通。排在後面的是個性問題65人,考試焦慮60人,挫折適應問題44人,青春期教育問題25人,情緒問題25人,感覺無助的有3人,情感缺失和適應障礙各1人。總體看,全校心理方面存在問題的佔全校的21%。
以上的調查情況表明,就我校大多數的小學生而言,心理發展總體還是較健康的。儘管其中的各個專案間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絕對數還是非常龐大的,其中所蘊含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可能會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因此,認真分析造成小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緩的工作了我們既要對這些心理問題較明顯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和矯正,同樣也要對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學生進行指導。
三、心理問題的原因:
造成小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會原因、家庭原因、學校原因和各種生理原因。
(1)社會原因:社會的整體環境惡劣,會導致小學生對生活失去信心。小學生生活的周邊環境負面因素太多,使他們對周圍的人失去信任,長期以往,在他們的心理上留下陰影。由於社會環境影響面大,對小學生所造成的影響不是點式的,而是面式的,這樣就會使一批小學生受到影響,產生心理障礙,對於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國來說,其絕對總數是不可忽視的,其對社會發展的潛在的負面影響也將是巨大的。因此,國家的和平,社會的安寧,人們生活的文明程度,是營造良好、和諧的社會生活環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減少小學生心理障礙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啟蒙性、長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殘缺家庭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是很不利的。殘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離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員不全的家庭,亦稱單親家庭。我國心理學者曾對我國28個省、市、自治區1564名1—5年級的小學生的情緒情感進行比較分析(其中離異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發現離異家庭的兒童則表現出更多的消極情感,如焦慮、冷漠、自卑、孤僻、萎縮、敵對等,並因此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及社會生活。在雙親不全的家庭中,以雙親不和對小學生有更大的影響,父母長期的分歧、爭吵、敵對會使孩子內心產生嚴重的焦慮、矛盾、神經質,甚至導致心理變態及反社會行為。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學生長輩因自身的心理障礙,在和小學生的交往過程中,有意無意的使其病態心理影響了小學生;同時,一些小學生的長輩,相互關係緊張,他們不注意自己行為對小學生的影響,從而使一些小學生下意識的對自己周邊的人或事物,採取敵意的態度。
據調查,我校學生中普遍存在著自理能力較差,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較弱,依賴性比較強,脫離家庭、親人的照顧將寸步難行。產生原因是由於家長只注重智力培養,而忽視能力的培養。父母嬌養、過分保護、照料,從而導致學生一切都由家長包辦代替,產生依賴性,缺乏獨立性,缺少自我服務、自我鍛鍊意識。這樣會給孩子以後參加工作,走向社會帶來許多障礙。
調查中,在和小學生的交談中,瞭解到個別小學生的心理障礙確是因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個小學生家庭父母不和,關係緊張,甚至到了快離婚的地步,使這個小學生的心理受到嚴重衝擊,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造成這個小學生的心理障礙。
(3)學校原因:以往的時間裡,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為提高升學率,家庭、學校、社會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極為關注,視其為關係到一個學生將來是否有前途的首要問題。所以,教師在課內只抓智育,而課後家長又讓學生參加多種補習班,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沒有多餘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主要表現在考試緊張、厭學、偏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產生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又過高,加上社會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心理負擔過重,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沒有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
(4)生理原因:在調查中,我瞭解到一些小學生,由於他們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底下,他們覺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顯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學生一樣得到正常的發展,時間一長就有了某種心理障礙;還有一部分小學生,他們因先天或後天的原因身體殘缺,這使他們下意識的產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礙。
四、做好心理指導應注意的問題與建議:
學校層面,透過調查,我們已知道,在小學生中,有一部分因社會、家庭、生理等各種原因,存在著某種心理障礙,對此,我們必須加以重視,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力做好這一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說我們要重視小學生的心理指導,要使我們每一個從事小學教育工作的人在每一個工作環節都要重視這項工作。同時要使每個人知道,良好的心理指導必須具備:真誠、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託有社會意義的背景,透過各種技術手段,比如請相關家長到校現場進行諮詢,輔導,開辦家長學校等,認真細緻的做好這項工作。
(1)要以真摯的感情,誠懇的態度和同學相處。我們和他們相處,決不能虛心假意,失去信任,心理指導將無從下手。
(2)要換位思維,要從不同的視角,和同學交換對問題的看法。心理有障礙的小學生,其對問題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別人不一樣。理解他們,是能否和他們進行交流的關鍵。
(3)除了真誠、理解以外,還要注意對每個同學都要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
(4)做心理指導工作,要適當的運用一些必要的方法,如:專題性活動;課外合作遊戲;幫助學生理清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疏導學生從沉悶的氣氛中釋放出來;注意用非語言的方式給學生一定的時空;注意觀察,可以採用反饋技術,重複一些師生言行,引導學生;和學生平等相處,消除學生的下意識自我防護意識等。同時,也要注意教師(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質對學生的感染。
(5)要特別注意對具有自卑心理障礙學生的具體分析。其中,要特別注意小學生自卑心理的矯正。矯正小學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有:瞭解他們的想法,儘可能滿足他們的願望;適當讓他們接受一些小小的考驗,增強他們自我承受心理;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自我優越心理;創造輕鬆環境,淡化其不安、煩躁、孤獨、離群心理。
家庭層面,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巨大。就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環境而言,孩子們在家庭中度過的時間有1/3之多。而且,對於心智正在發育的少年兒童來說,家庭的影響甚至超過了社會。因此,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視。
(一)、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家庭環境包括實物環境、語言環境、心理環境和人際環境。實物環境是指家庭中實物的擺設;語言環境是指家庭中人與人的語言是否文明有禮,民主平等,商量諒解;人際環境是指尊老愛幼,各盡其責等品格,心理環境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態度及情感交流的狀態。和父母的身教言教相比,家庭環境涵蓋的範圍要廣泛得多。能夠傳遞社會價值觀念、行為方式、態度體系以及社會道德規範的,不僅僅是父母的語言和行為,父母的心態、家庭中的實物環境、心理環境、人際環境等都是影響少年兒童行為和心理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提倡孩子自我教育。尊重兒童的主人地位,家長首先要相信兒童,相信他們有接受教育的能力。當然相信孩子們的接受能力的同時,也要正視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如果“拔苗助長”,則同樣違背了孩子的生長規律。尊重兒童的主人地位,家長還要深入瞭解兒童,根據兒童的天性來培養道德品質。要充分考慮孩子的人格、興趣、愛好,不要輕易把自己的願望加在孩子身上。提倡孩子進行自我教育,家長努力引導孩子學會自我規劃、自我教育、自我評價。
(三)透過有效的家校合作,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親子觀和育人觀,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
社會層面,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社會宣傳力度。透過宣傳,普遍破除迷信思想,科學對待心理問題,使人們遠離迷信,使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得以及時的科學治療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社會宣傳力度提高對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的正確認識,來提高全社會特別是家長和教師對心理學、心理健康知識的重視,使心理學真正早日走進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