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中期報告範文(精選15篇)

課題中期報告範文(精選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題中期報告範文(精選1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課題中期報告 篇1

  20xx年3月,我的小課題——《不同教學內容的語文高效課堂研究》正式申報。從申報至今,已經過去了3個月了,回顧這段時間我針對這個小課題開展的系列工作,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課題研究進展情況

  1.研究的目標

  (1)提高不同教學內容的課堂效率,特別是讓學生頗為頭疼的文言文,考試過程中失分較多的詩歌鑑賞題、語言運用題以及現代文閱讀題和作文。

  (2)重在教授答題技巧與作答規範。

  (3)透過在課堂教學中主動新增學生感興趣的因素,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與熱情,把複雜問題簡單化

  2.課題研究的內容

  (1)如何嘗試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轉變教學理念,培養學生思維的興趣,構建高效的課堂提問藝術,讓學生樂學、樂問,展開較有計劃的實踐研究。

  (2)學習興趣與自信心的培養的研究;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對於我任教的兩個教學班語文學困生來說,任課教師更應該加強學法指導。當他們在學習中遭受挫折和失敗時,需要進行耐心的心理疏導和方法點拔,及時進行知識上的查漏補缺;當他在學習上或行為中出現“閃光點”時,哪怕是課堂上或課下出現的點滴進步,我們都應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他們體會到信賴、滿意、親切的情感,從而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以滿腔熱情投身到學習中來,增強向優生轉化的信心和勇氣。

  (3)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的研究;

  在高一階段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動手、動口、動腦相結合,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變緊張壓抑的被動接受知識為輕鬆愉快的主動學習知識,提高每一位學困生的參與意識,使每個學困生都能積極投身語文課堂的學習過程中來。

  3.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主要是從近幾年大型考試以及高考等命題質量很高的試卷中選取定性訓練題目,借鑑已有研究成果和經驗教訓,準確把握研究發展的趨勢。

  (2)調查研究法。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對比研究,使轉化語文學困生的措施更加切合實際,更加富有成效。

  (3)行動研究法。不斷實踐,不斷修正,不斷完善轉化學困生的方法,形成一套轉化學困生的理論框架。

  (4)個案研究法。主要是透過對學困生的跟蹤分析,摸清他們學習困難的成因及轉化效果,為研究提供較為直接的材料。

  二、開題以來做的工作

  1.方案准備階段:(20xx年3—4月)

  (1)制定和論證課題實驗方案,論證課題價值和可行性,請專家對實驗方案進行反覆論證,確定最終研究方案;

  (2)深入學習語文新課程標準等有關理論知識,明確研究方向,增強研究的自覺性、緊迫感;

  2.方案實施階段:(20xx年5月—6月)

  (1)認真做好課題研究的分層工作,圍繞研究內容,收集原始材料;

  (2)圍繞課題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紮實開展課題研究;

  (3)定期做好階段性小結,研究階段性成果,撰寫研究論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4)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課題研究方案,調整課題研究思路。

  二、課題研究的成果

  《不同教學內容的語文高效課堂研究》課題申報實施以來來,在研究過程中,我不斷調整方案、細化目標,使課題脈絡清晰,特別注意不同課型的語文課堂的學生反應、領悟以及答題能力,及時有意識的向課堂注入新鮮的活躍因素,充分調動學生語文課堂的學習積極性,大多數學生喜歡學語文,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語文,形成良性迴圈,效果不錯。

  三、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或不足

  1.本課題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將某些現象、想法、感受及時總結、提煉,並能上升至理論層面,但我在這方面有時不能及時做個有心人,未能及時及時做書面記錄與總結。

  2.少數語文學困生雖然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在具體轉化過程中仍然有一定程度的畏難與懶惰情緒,不能持之以恆堅持學習,轉化效果不是很明顯。

  3.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授的多一些,留給學生去練的時間相對要少一些。

  四、下階段研究計劃及確保最終成果的主要措施

  在前階段的研究中,在教師與學生對彼此關係的認識上都有了一定了解,經過初步實驗,探索出在師生間的平等、合作、友好關係對課堂教學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下階段的研究中,我將繼續遵循最初的課題研究思路,圍繞前階段遇到的問題展開研究:

  1.加強理論學習。繼續將課題研究與教學研究活動結合起來,多種渠道開展有效活動,以活動支撐和服務於課題研究。良好的師生關係為成功的課堂教學提供了保障,在下階段的研究中,我們將要加大課堂教學中的研究。

  2.切實制定好每學期課題研究的目標與內容,做到有目標、有計劃,使研究工作有的放矢,穩步推進,促使課題研究向前邁進。在學期結束採取成果彙報制度。

  3.深入進行課題研究,大膽實驗,研討分析,努力解決教師教學設計與實際操作之間的矛盾,反覆做好少數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有效防止學困生的反彈。

  4.在下階段的研究中,我還會遇到一些新問題。屆時,我將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對,為確保本課題順利結題創造條件。

  課題中期報告 篇2

  20xx年12月至xx年12月,我在全校開展了《小學高年級男生課堂紀律管理的研究》調查問卷及課堂調研活動,發現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深入,課堂教學出現了可喜的變化,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已經逐步改變,老師們把學習的權利和探索的時空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方式,尤其重視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課堂上出現的是師生互動、學生互動、互教互學的學習場面,學生思維的火花得到有效的激發,課堂是生動的、積極的,活躍的。

  一、在課改中雖然有一些可喜的變化,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1、課改理念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而很多課堂表面看起來教學手段多樣,課堂氣氛活躍異常,學生表現的愉悅、快樂,但一定程度上卻忽視了對學生課堂教學參與度的分析,使課堂成了少數人活躍的舞臺。

  2、學生們看似積極的發言,往往沒有經過深入地、安靜的思考,給人以只有溫度,沒有深度的感覺;還有的課堂教師將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等同於“滿堂問”,也就是說,沒有區分學生的參與是主動參與還是被動參與,是實質性參與還是形式性參與。

  3、新課堂特別強調要尊重學生,讓學生張揚個性,於是,孩子們規規矩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兩手平放、井然有序的發言變成了把小手舉得高高,隨便下位,且伴著“我、我”的聲音,迫不及待地搶答,課堂秩序混亂,學習效果不高。

  4、學生不懂得尊重與傾聽,當別人發言時,要麼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要麼隨便插嘴打斷,嘲笑譏諷,言論自由了,良好的品格卻逐漸埋沒了。

  5、課堂上高年級男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當老師在提問其他同學時,主張“事不關己”的學生就開始“開小差”,有的擺弄書本、文具,有的交頭接耳地竊竊私語,形散神又散。誠然,新課程倡導構建寬鬆民主的活力課堂,但這種“活”中也需要有新的紀律規則。只講學生的解放而不求對學生的規範,只講自由、輕鬆,而不求嚴格遵紀,是對課程改革的誤解。過於放縱,不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二、課題研究計劃

  研究目標:

  (1)研究出培養小學生自律能力的操作方案

  (2)理論上探索小學生自律與促進學生全面素質提高的關係

  研究措施:

  (1)從個體到集體的原則。小學生只有正確對待自己,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後果,才能較好地協調個體與集體的關係,養成與他人、社會協調的能力。

  (2)從他律到自律的原則。小學生是從遵守已有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逐漸學會自我約束、自我激勵的。低年級學生,教師的權威作用很強,而在中年級則又會出現缺乏外在權威約束、自己又不能很好約束的特殊時期,高年級則開始學會了自我約束。應該說整個小學階段都是從他律學會自律的階段。

  (3)從學校、家庭到社會的原則。學校和家庭是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最主要的地方,學校和家庭中的實踐也是社會實踐問題的基礎。。

  (4)及時做好資料的積累和整理。

  (5)做好課題的總結

  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主要採用比較寬泛的行動研究方法。

  三、已經實施的活動及調查

  1、教師對課堂紀律的重視程度

  調查統計顯示,65.3%的學生認為班主任經常在課堂上強調要遵守課堂紀律,27.2%認為班主任很少強調,7%認為班主任沒有強調,8%的學生對於班主任是否強調遵守課堂紀律表示不知道。

  由資料可知,超過60%的小學教師重視課堂紀律,從中反映課堂紀律在小學教師心目中佔有重要位置。分析其原因,一方面,這與我國傳統教育觀念有關。一個吵吵嚷嚷、秩序混亂的課堂,是很難保證完成教學目標與任務的。另一方面,說明班級管理制度不完善,學生課堂違紀多,影響教學活動正常進行,從而引起大多數教師的重視。

  2、分層次管理,轉化中間分子,控制特殊人物

  對於違紀學生群體要注意長期觀察、分析,哪些是“跟班兒”,要心中有數,分而治之,區別對待,努力瓦解同盟,做到“轉化”中間分子,控制“特殊人物”。

  3、走到學生中間去教學

  教師只是站在講臺上教學,與學生的空間距離大,心理距離也大,而教師的影響力也就小了,學生熟悉了你的特點,後面的學生就可胡作非為了:睡覺的、看課外書的、聽音樂的就司空見慣了。

  4、以任務或課堂練習調控紀律

  運用經驗總結、案例研究等方法,對研究材料進行收集整理全面總結課題實驗經驗,完成課題研究報告,進行結題鑑定並積極進行課題成果推廣工作。

  課題研究不是為了標新立異與裝點門面的,課題研究必須來源於學生並服務於學生。本學期一定本著這個原則,潛心研究、服務教學。

  課題中期報告 篇3

  20××年5月,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華東師範大學APEID聯絡中心批准,我校承擔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教席聯席學校網路課題《以課堂教學為載體,追求校本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工作,目前,課題前半段工作已經完成,為總結經驗,發現問題,進一步探討和解決問題,以更好的指導下階段課題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我們進行了中期總結。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唐代韓愈在《師說》一文中,論述了“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的道理,明確了教師作為一種社會職業的基本定位和規範。教師依據成人社會的規則對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施加符合社會要求的影響,即教育影響,因此,學生的發展必須依靠訓練有素的專業教師,且還要教師不斷地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在現代社會,教師專業發展已越來越成為國際教師教育改革的一個引人注目的趨勢,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成為教師自身和教育管理者共同關心的話題,因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建設一流的師資隊伍,是教師和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證。同時,新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明顯地體現出學科的綜合性,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學能力等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組織者和建設者,教師必須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建立一個綜合的跨學科的知識體系,更新自己的知識網路,以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我國學者在分析了國外有關教師專業發展的各種界定後指出,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內在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的過程。即教師透過接受專業訓練和自身主動學習,逐步成為一名專家型和學者型教師,不斷提升自己專業水平的持續發展過程。從國外現有的研究來看,研究者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界定是多種多樣的。

  如佩裡認為:“就其中意義上來說,教師專業發展意味著教師個人在專業生活中的成長,包括信心的增強、技能的提高、對所任教學科知識的不斷更新拓寬和深化以及對自己在課堂上為何這樣做的原因意識的強化。就其最積極意義上來說,教師專業發展包含著更多的內容,它意味著教師已經成長為一個超出技能的範圍而有藝術化的表現,成為一個把工作提升為專業的人,把專業知能轉化為權威的人”。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有很多,其中教師的教學實踐在教師專業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學實踐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和來源,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與生命,而學校真實的課堂教學則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的土壤。以課堂教學為載體,追求教師專業發展,透過教學過程中的五個環節(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考試),是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一條實在而有效的途徑。基於此,我校姜祥炎校長指導我們結合本校實際,選擇了《以課堂教學為載體,追求校本教師專業發展》的課題進行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開展與實施

  (一)第一階段:20××年3月---4月,在華東師範大學豐繼平、郝麗平等專家指導下,根據我校準備參加福建省一級達標校評審工作,以促進我校發展的現狀,我們確定《以課堂教學為載體,追求校本教師專業發展》作為我校的研究課題,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華東師範大學APEID聯絡中心提出課題申請,並於20××年5月在青島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教席聯席學校網路第三屆論壇中透過課題評審。

  (二)第二階段:20××年6月—12月。

  主要內容:

  1、組織理論學習。知識素養是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理論基礎和思想來源。透過組織理論學習,為教師開展研究工作提供了思想的指導和行動的引領。

  2、分解子課題。為了能對本課題進行深入而紮實有效的研究,課題組成員經過討論研究,決定把課堂教學五個環節(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考試),分別作為各教研組承擔的子課題,各教研組根據本組的子課題組織本組有科研和實踐能力並有意向的教師參與課題的研究工作。各教研組承擔的子課題如下:

  政治、化學組:備課環節的研究;語文、體育組:上課環節的研究;英語、歷史組:輔導環節的研究;數學、地理組:作業環節的研究;物理、生物組:考試環節的研究。

  3、研究方法。經各成員共同討論,採用以下幾種研究方法:觀察法、文獻資料法、比較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問卷法等。

  4、研究的內容。藉助我校的校本研究,立足各組子課題,在教學實踐中透過各種研究方法,去發現問題,探索研究,反思總結。

  5、研究的目標。透過課題研究,探索總結新課程下如何透過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質量,實現教學專業發展,並形成一批優秀的教學案例,成為全體教師共享的資源。

  6、研究的過程。在姜祥炎校長等領導的關心、指導下,課題組成員透過各種方式和載體展開研究、探索實踐。

  第一,立足課堂教學。各子課題組的組長組織指導本組的成員,立足教學實踐,在教學中開展研究,發現問題,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總結反思,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

  第二,開展同課異構活動。以教務處的公開周為契機,各子課題的成員,根據高、中、初級教師的不同層次和不同要求,以同一課題為例,高階教師開設觀摩課、中級教師開設示範課、初級教師開設研究課的方式,開展同課異構活動。各開課教師在全組老師的共同努力中,精心選題,深入鑽研教材內容,科學合理的進行教學設計,靈活主動的進行課堂教學,齊心協力進行教學反思,實現教師專業發展。

  第三,開展校際交流。帶著對課題的研究,藉助八縣一中的教學聯合體的作用,利用各兄弟校的公開周活動,我校經常性組織教師開參加校際交流活動。我校教師尤其是課題組成員,在聽課後積極主動與開課教師共同切磋,研究探討教學中的成功經驗和存在的不足,並透過聽取專家點評,不斷地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優秀的教學方式,成功的教學行為,並自覺主動的內化為自己的專業素養,實現教師的專業成長。

  第四、藉助專家引領。我校認真組織教師尤其是課題組成員參加各級部門組織的培訓活動,如高中教師初級崗位培訓,中級崗位培訓,高中新課程培訓,高三教學研討會等。如參加“20××年福建新課標高考指向與高三第一輪複習教學研討會”、“全國閱讀課題研討會”,聽取華中師範大學北京研究院魯子問教授的講座“課內外互動閱讀教學思路”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教師的發言、“20××年新課標高考備考方略學習研討會”等等。並利用大學城優勢,聘請專家學者來我校指導交流,如福建師大薛常明教授、福州市特級教師陳杰生、福州市教育學院各學科教研員等來我校開設講座。教師透過聽取專家講座,以及近距離的接觸交流,更多的瞭解了課改現狀,動態,拓寬了教育視野,解決了不少教學中的困惑和問題。專家的引領使校本教研避免低水平的重複運作,以及機械化、形式化和平庸化的風險,使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理論素養,促進專業發展。

  第五,開展校際幫扶。根據縣教育局的建議及我校的實際情況,我校與閩侯四中結成了結對子幫扶關係。兩所學校互派教師深入到對方學校聽課、授課、評課,在幫助結對子學校教師成長的同時,我校教師也在精心的指導中獲得教師的專業發展,在對方學校師生的讚譽聲中獲得了極大的職業成就、心靈滿足和情感需求。

  (三)課題研究的階段成果

  在本階段的研究中,各子課題組成員不斷收集整理資料,形成典型教學案例,撰寫中期報告。透過本階段的課題研究,各成員都進行了認真而深入的反思總結,共有四十多位老師撰寫六十多篇的典型的教學案例,我校將其中的部分有代表性的教學案例集結成冊,並組織全體教師共同學習、分享、交流、探討,以促進我校教師的專業發展。同時組織課題組成員深入暢談體會,大家都感受到透過課題研究中的實踐行動,在思想、專業、能力等各方面有了極大的提高。如吳月鳳教師談到:“在短短半個鐘頭,她們熱情友好地給我上了一節準確到位的評點課,讓我豁然開朗,撥開雲霧見到了光日。於是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備課學習,對她們提到的每一點,力爭都能有所突破。首先作為詩意學科的老師,我更是懷揣著一顆“詩心”,讓溫柔的詩意在自己心中汩汩流淌,讓詩情畫意在學生心中油然而生。在課堂語言上,我仔細斟酌了每一句甚至每一詞,將之打造得更為晶瑩剔透……”“要求學生跟隨自己暫時忘掉自己是閩侯一中高二4班的師生,搖身一變,變成一個才子文人張若虛,前往一千多年的初唐,在一個春日的夜晚來到了江畔,春水碧波盪漾,煙波浩淼,無邊無際,似乎與波濤洶湧的大海連成了一片。此時一輪明月伴隨著“海潮”冉冉升起。頓時皎潔的清輝隨春潮奔湧,光耀千萬裡。藉助想象的翅膀並跟隨這輪明月,學生緩緩地走入那動人的良辰美景:一江春水,一輪明月,一片芳草地,一個靜謐的夜晚。”如劉思鶯老師認為:創新點應該來源於教師對教材的獨到見解,它是教學個性的體現和標誌。老師只有有了自己的個性才能創造出更加靈動的教學思路。而這教學個性的形成恰恰與教師認真、好學、愛思考,愛讀書、不斷研究、反思課堂實效的教學行為等息息相關的。有志於在“學習實踐——反思——再學習實踐——再反思、總結”中提高自己專業水平的,如此往復下去,定然會闖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子。因為課堂就是教育教學實踐的主陣地,哪怕是一個教學智慧的火花的擦亮,都將燃起一片教學信心與熱情!

  我堅信:人總是在不斷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前進的。如陳清老師說:“為了較好的完成此次的朗讀示範,我有意識的多聽了許多名家的朗誦,優美朗誦的薰陶不僅對朗誦素質的提高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聽的過程中,不但聽到他們的發聲方法,而且還能欣賞到他們對藝術作品的不同處理和表現。經過較長時間的學習和薰陶以及最後的實踐,我發現這不僅能夠讓自己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中自然地樹立起正確的朗誦狀態,培養藝術素養,從中汲取了不同風格的表現手法,增強了自身的藝術表現力,而且還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把握,在與學生探討、研究的過程中無形的也將文字解讀的更加到位與深入,更促進了學生的理解。如潘鑫老師認為:課堂的研究還會激發教師研究自己工作的自覺,喚醒改變教學的勇氣,重樹教師研究的信心,觸動教師做這種研究的慾望,而不是去闡述某個教學命題,去發現某條教學規律。讓教師從自身的角度反思教學、改進教學,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更好地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透過這篇課文的設計,我深深感受到:每一位高中語文教師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態,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積極探索課改新路,大膽實踐課改精神,從現在起就要以全新的姿態,用新的課程標準理念指導自己的語文教學,從而促進高中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推動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如陳育老師說到:“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

  作為一名教師,充分的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課前備課的過程其實就是教師提高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總結教學經驗的過程。教師透過一次次的學情分析、收集資料、選擇教法、課後反思,其專業水平必然得以提升。為什麼同一教師在開觀摩課時效果一般比平時好,原因並非在觀摩課上,教師的素質提高了,而是認真的籌劃、精心的設計、充分的備課使可能的教學能力轉化為現實的教學能力了。如潘玉華老師認為:“為了儘快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教師要儘快轉變自己的傳統教學“意識”,雖然要立足於教材,但也要避免照本宣科,而要將教材作為教學活動的載體和媒介之一,要從“施工圖紙”式的教案向“探究”式的教學設計轉變,從知識性的備課向發展性的教學設計轉變,從把握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促進校本教師專業發展。”如朱桂香老師說到:總之學無止境,在備課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很多,教學中總會有我們沒有遇到過的這樣或那樣的難題,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在引導學生科學探究獲得學習方法的過程中,自己也會不斷進步。教師角色的變化不但解放了傳統的教學,而且在參與過程中亦不斷獲得快樂。我想這就是新課程改革給我的啟發與思考。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地充實自己,及時而有效的備課是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的專業獲得長足的發展,才能讓自己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的合格教師。備課的過程就是促進教師成長的過程。”

  如吳月鳳老師說:“把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預料之外的盲點、閃光點、疑惑點、疲倦點等等的關鍵點,用你幽默生動的語言轉化成為課堂教學的亮點和精彩點,使課堂閃爍著智慧的亮光,使學生產生認同感、愉快感並期待著下一次欣賞教師人格魅力的時刻的到來,使教師因為成就感而快樂著併為了那一份期待的美麗而努力著,這是作為一個教師窮盡一生需要追求的境界,這需要教師長年積累、厚積薄發,無疑也實現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如黃容光老師說:“先前由於缺乏自我發展意識,再加上教學工作中存在的某種程度的內容重複性造成相當一部分教師職業上的倦怠感,這一點報刊網路上多有報導。參加課題後把我們注意力引向自身的發展上,激活了我們的求知慾,求知的過程讓我們更加充實,也改變了我們的教師面貌。”如阮久平老師說:“對有效的作業試題的評析,教師瞭解了學生,也瞭解了自己的教學效果、發現教學不足地方,為進一步開展教學指明方向。關於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教師就掌握了更多的課程資源,教師教學視野就更開闊,教學內容選擇就更有針對性,教學效果也會不斷地提高。也就是說,透過作業評析,獲得眾多的教學資源並加以運用一定會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特別是高三地理教學中,學生經常問到五花八門的問題,要能夠自如應付,除了堅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外,穩定的心理素質也必不可少,否則就會出現畏縮現象。從這角度來看,透過作業訓練,獲得足夠多的課程資源,也會提高教師穩定的專業心理素質。”如林雲霞老師認為:“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我們教師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斷提高與我們教學實踐直接相聯絡的特殊能力,如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和實施教學任務的能力、學科教學能力以及提高有利於我們教師對教學實踐認識的教育科研能力,不斷提高自我意識,使自己成為完全意義上的專業發展的主體,不斷強化掌握專業發展的需要意識,理智地復現自己、籌劃未來的自我、控制今天的行為。真正從內心更新觀念必須擺在第一位,然後勇於實踐,做到更新觀念、熱情投入,夯實基礎、拓寬視野,廣泛蒐集、用心整合,精心設計、多方展示。”

  三、課題研究中的困惑與困難

  1、傳統教學中與新課程精神相悖的不良的做法還在不時地發揮著其慣性作用,看來新課程理念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的很好貫徹還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也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原地打轉轉。

  2、新課程實施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要收集整理上交的材料越來越多,許多老師尤其是班主任,為此花費了不少的精力甚至感覺疲於奔命。

  3、我省今年自主命題,這也是我省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為些許多高三老師用了大量的時間研究高考,同時我校的生源現狀和高考任務,也使我們老師感覺到巨大的壓力,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在日常教學中,但沒有很好地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程度和成果。

  4、有一部分老師在不自覺中把主要的研究方向放在如何體現“以生為本,”實現學生的成長,而忽視了透過研究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來反思並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以上的問題有待於我們在下階段的研究中進一步調整和改善,以獲得更大的收穫和更多的成果。

  總之,教師專業成長的路還很長,路上也許會有荊棘,會有路障,但任何困難和坎坷都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步伐。

  課題中期報告 篇4

  我校位於宜昌市夷陵區發展大道,是一所新建學校,學校按照省級示範學校標準建設,於20XX年9月開學。學校建有實驗室、微機室、科學探究室、圖書閱覽室、音樂美術室,多媒體、監控、電話多網合一,為教育教學提供了便捷,為建設數字化校園提供了保障。學校擁有60臺電腦的教師辦公自動化系統、28套電子白板班班通系統為一體的數字化校園網路裝置。

  為了更好地將白板運用於課堂教學,提高教師使用電子白板技術的水平,我校申報成功了《基於互動式白板的課堂教學重構研究》這一課題,成為第三批實驗單位之一。學校課題組成員在賈文校長的帶領下,開展了子課題“基於互動電子白板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研究”,本課題於20xx年6月正式開題,預期到20xx年12月結題,歷時一年半時間。現將前一階段的研究工作整理彙報如下:

  一、電子白板使用情況。

  在這一年的教學過程中,我校15個教學班的老師上室內課均使用了電子白板,全校做到了電子白板全員培訓,人人掌握,操作嫻熟,白板使用率、普及率高,覆蓋學科廣。

  二、研究進展情況。

  (1)健全組織,有序開展

  我校課題組自申報獲得批准時就專門召開了教研組成員會議,共同探討課題的研究要從哪幾個方面入手,怎樣進行研究,達到什麼樣的目標,以什麼形式呈現研究成果等問題,在大家的共同討論下,我們初步形成了《基於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研究實驗方案》,擬訂本課題共設定了“基於互動電子白板的小學數學新授課教學設計研究”“基於互動電子白板的小學數學複習課教學設計研究”、“基於互動電子白板的小學數學練習課教學設計研究”等三個子課題,分別由教導處和教科室主任、教務員作為子課題負責人,數學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數學教師全員參與。本課題組織管理網路採用多層各級分管制,課題負責人負責整個課題研究工作,並組織管理好各個子課題的正常活動,子課題負責人負責每一子課題的正常開展,並組織管理好本子課題的研究工作。課題組注重過程管理,堅持每月一次的例會制度,及時總結研究情況,以指導下一階段的工作。

  (2)調研分析,排查問題

  在課題研究初期,我們對本校學生進行了調研分析。學校分管教學的人員深入課堂進行廣泛聽課,發現教師在運用電子白板中存在的共性問題。主要是操作部熟練,展示與教學設計不同步、工具利用不充分。二是組織教師廣泛討論,排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電子白板利用低效或無效現象產生的原因。

  (3)強化學習,更新理念

  為了提高教師的課題研究水平與能力,我校課題組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強化學習。

  1、加強理論學習,努力轉變觀念,提高課題組人員的理論水平。開學初,電子白板公司的技術人員對我校全體教師進行了為期三天的互動式白板教學指導培訓,並對教師進行了考核,實驗組教師在培訓活動中理論和操作技能出眾,獲得優秀等次。我校還把有關電子白板的所有技術資料打包放在學校校園網內,供教師學習。之後,學校召開電子白板課題組會議及全員培訓六次,重點組織教師學習互動式電子白板的教育理論,增強研究者的科研意識,掌握必要的方法,提高研究能力。透過學習和培訓,課題組成員的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2、認真上好實驗課,努力發揮各個課題組成員的創造性,深入開展研究工作,努力提高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水平。課題組陳坤老師運用電子白板執教了《有餘數的除法》一課,課題組全體人員參加了聽課活動。透過這一堂課的教學,大家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目前研究成果和經驗。

  透過實驗,我校課題組目前取得以下成果:

  1、各級競賽獲殊榮。課題組的成員認真參與了課堂教學評比活動。1人運用電子白板的課堂競賽榮獲市二等獎,2人獲區一等獎。教師在校上公開課使用電子白板課件76人次。課題組的成員還積極製作電子白板課件,上交學校11個優秀課件。其中,陳坤老師的教學課件《雞兔同籠》獲得省級一等獎。陳衛老師製作的電子白板課件獲得區一等獎。

  2、交流活動促提高。課題組成員開展了一次“十分鐘使用電子白板情況的交流”活動,心得體會在網站上刊登。

  3、說課競賽展風采。課題組成員進行了一次電子白板說課競賽。老師們製作得實用、精美,都能將白板的互動功能,以及其集文字、聲音、圖片、影像於一體的功效運用於課堂上。

  4、教學模式導教學。我校課題組成員重點圍繞“基於互動式白板的小學數學新授課教學設計特點及模式”這一研究內容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實驗教師們不斷學習、交流,初步總結出基於互動式白板的小學數學新授課教學模式:分層指導解決問題教學模式

  分層指導、解決問題教學模式的基本流程為:情境創設,引出問題→分層學習,協作釋疑→分層練習,及時反饋→分層指導,解決問題→分層作業,拓展實踐。

  1、情境創設,引出問題。

  小學數學新授課的課堂上利用錄音、錄象、電腦動畫等媒體資源創造出形象而直觀的問題情境;從生活情境入手,把需要解決的問題巧妙地蘊涵在符合學生認知的基礎知識中,把學生引入與問題相關的情境之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動機。

  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

  (1)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導學生進入問題情境;

  (2)利用錄音錄象、電腦動畫等創造問題情境;

  (3)學生表演,再現問題的情境;

  (4)利用電子白板上的圖片、模型。

  2、分層學習,協作釋疑。

  小學數學新授課的課堂上,創設學習情境之後,要透過對學習資源的利用,激發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與協作,最終解決疑問。這一環節裡,教師出示學習內容後,可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不同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當然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經歷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不斷提高思維能力。

  常用的方式:

  (1)對於比較簡單的問題,學生獨立完成,使他體會到解決問題的快樂。

  (2)對有些難度的問題,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獨立思考,然後進行嘗試解決。

  (3)對於思維力度較大的,讓學生經歷獨立思考、小組討論階段後再組織全班進行交流,透過協作共同釋疑。

  3、分層練習,及時反饋。

  這一環節主要是在學生成果彙報的基礎上,經歷了疑問、辨析、釋疑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認知特點,老師合理選擇和設計相應的練習,拓展思維,培養學生主動梳理、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生數學思維力的目的。

  練習分層形式:

  (1)例題變式與題組對比練習。

  (2)對學生進行錯解的分析剖析。

  (3)相互命題,考察效果。

  4、分層指導,解決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輔導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小學數學新授課課堂上教師的指導要分層。教師輔導優生。輔導中等生和後進生的工作可以由優生和老師來做。透過優生帶讀、領讀,帶學、領學的形式來帶動其他層次的學生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除了由小組長來輔導後進生,老師也注意隨時隨地的關注。主要形式有:提問分層、檢查分層。

  5、分層作業,拓展實踐。

  為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作業佈置也要採用分層的形式,根據選做和必做的要求,出示幾種型別的題目:基礎練習題,綜合練習題,思維訓練拓展題,這些題目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鼓勵學生勇挑難題,還給學生自主的空間;使尖子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後進生“吃得了”,同時透過小組之間互相命題,體驗當小老師的樂趣。三類作業完成以後的展示形式有:練習本上書寫、黑板上板演、白板上練習。

  分層指導,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是我們學校的教師把電子白板與數學教學整合的常用的一種模式,雖然它沒有做到人機互動,但我校電子白板的圖形、動畫以及模擬等功能,在數學課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基於互動式白板的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解決了數學教學中的一些重點和難點,直觀明瞭,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覺學的容易,教師教的輕鬆,真正實現了師生、生生將的合作與交流,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減輕學生負擔的目的。

  四、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1、課題組成員課題研究的整體能力與素質不是太高,理論素養相對較薄弱,對課題的理論構建能力顯得不足,有待進一步加強學習與培訓。

  2、繁重的事務,課務,使少數教師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學研究之中,給研究工作的深入帶來困難。

  3、少數課題組成員課題研究的主動性不足,研究不夠深入,不夠重視平時資料的蒐集與整理。

  4、教學設計闡述中比較注重過程講述,缺少理論支撐。比較注重電子白板功能的使用,缺少對使用實效的思考和闡述。研究成果的質和量有待提高。

  五、下一階段研究規劃。

  1、繼續深入開展課題研究實驗,並加大對課題的管理力度,規範課題研究實驗工作的管理。注意及時收集課題研究資料,總結研究成果。

  2、探索出“基於互動式白板的小學數學複習課、練習課教學設計特點及模式。

  3、積累教育資源,整理出基於互動式白板的小學三年級、四年級數學教學案例集。

  4、建立資訊資源庫,豐富教學手段,達到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最最佳化。

  5、引領我校教師加強專業理論知識學習。進一步提高我校教師使用電子白板和教學設計能力,並積極嘗試探索使用一些簡單的模板,提高教師的應用和創新意識。

  6、定期舉辦課題研究交流、展示活動。及時總結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廣經驗,發揮課題研究的示範輻射作用,以促進我校教師業務水平的整體提高。

  課題中期報告 篇5

  《問題探究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研究》是陝西省優秀教學能手工作站課題,課題於20XX年11月批准立項,20XX年11月開始課題研究,計劃於20XX年11月結題。課題實施以來,在xx市和xx區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科研部門的關心與指導下,課題組按照研究計劃,依託教學能手工作站這一平臺,以課題研究為抓手,以課堂教學為陣地,以班級學習共同體為載體,紮實開展研究,帶動了學生學習能力與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課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將課題中期實驗情況彙報如下:

  一、課題涉及的主要概念界定

  問題探究教學:“問題探究教學”是透過創設有感染力的問題及情境,讓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物件,從而在學生心裡形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引導學生在問題中學習,在問題中練習,在嘗試中創新的教學方式。一般包括“學習準備、目標解析、確定問題、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檢測與評價”六個教學環節和“問講讀議練做”六種基本方法。

  提倡做到:

  第一,不確定環節用時。

  第二,不拘泥環節應用完整。

  第三不規定環節順序,可以不完整重複呈現。

  學習方式:學習方式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時基本的行為和認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體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而是學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徵。

  學習方式包括了兩個方面,一個是學習能力,一個是學習關係。

  學習方式不僅僅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更是師生在教學活動中資訊交流、情感交融、觀念溝通的活動結構。因而,學習方式最核心的是學生的思維方式、情感昇華的方式以及價值觀念的建構方式。如果我們把教學活動或學生的學習僅僅看作是獲取符號知識的活動,那麼接受性學習也許應該是最主要的方式,然而教學活動事實上並不只有獲取符號知識這個單一的目標,如果我們僅僅採取接受性學習這種方式,顯然有問題。因為接受性學習難以滿足師生情感交融、觀念溝通的需要。

  二、課題研究實施情況:

  (一)開題論證、制定研究目標內容

  20XX年11月《問題探究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研究》批准立項,課題組聘請了xx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郭xx老師、xx區教研室副主任李xx老師、xx區教研室數學教研員呂xx、物理教研員董xx老師為指導專家。經過較長時間的醞釀和論證,討論並通過了開題報告和實施方案,制定了為期一年的研究計劃。

  1、課題的研究目標

  (1)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創設輕鬆和諧的育人環境,結合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各個環節,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切實落實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之中。

  (2)以此為契機,推進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深化我校前期的研究成果,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進行富有創造性的工作,讓教師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熱情,形成一支教學能力水平過硬的教師隊伍。

  (3)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學生樂於學習、主動參與、勤於探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培養良好的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

  2、課題的研究內容

  (1)探索各教學環節中自主學習的基本模式。

  教學環節包括:自學質疑環節、交流展示環節、互動探究環節、精講點撥環節、矯正反饋環節、遷移應用環節

  (2)探索學科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模式,建立班級學習共同體。

  在學科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中,目前採用最多的合作學習樣式就是小組合作,我們計劃在實驗班開展學習共同體的建設工作。每個成員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有明確的小組分工和職責,最大限度的發揮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探索探究性學習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

  探究學習是近些年來人們強調最多的一種學習方式。在實施過程中,必須具有四個基本要素:一是問題或主題,二是方法,三是過程,四是條件。我們的研究主要圍繞這四個方面,使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得到切實的提高。

  (4)構建多元評價方法

  探索科學有效的評價方法,形成具有導向功能、激勵功能的評價機制,也是實施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研究的重要內容。根據各年級學生的特點,建立相適應的自主學習評價指標體系。評價學生學習情況時,不僅注意學習結果,更要注重學生的自主意識、參與程度、參與能力的增強與提高。評價中要注意學生的差異、注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使每個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

  (二)學習有關理論,打下研究基礎

  2月18日,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明確了各成員的分工,課題組重點推薦並統一購買了一批教育理論書籍及有關教育專著,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有關理論,瞭解問題探究、自主學習、自主管理、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資料和成功經驗。每位成員都撰寫了讀書筆記並在部落格中發表。高武生老師的《學會合作》讀後感、李xx老師的學習《新課程理念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施》心得體會、雷xx老師的《課堂教學問題診斷與解決》讀後感分別從不同角度深刻地談到了學習有關書籍的體會。透過組織學習,提升了理論水平,為課題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探討研究方法,確立實施步驟

  為了讓我們的課題研究更有針對性、實踐指導性,我們研究組發放了200張學生調查問卷和100張教師調查問卷,並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完成了調查報告,明確了研究方向。同時課題組確定了8個課題實施的實驗班及課題研究計劃,召開了班級學習共同體動員大會,將班級學習共同體作為開展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載體,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和學生培養目標體系。組織專家對課題進行了論證,撰寫了開題報告,並於4月25日在我校召開了課題開題儀式暨工作站揭牌儀式,區教育局副局長劉xx、區教研室副主任李xx出席了會議併為工作站揭牌。

  1、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利用現有手段,從圖書、期刊、報紙、網路上查詢與問題探究、學生學習方式有關理論文章,並以此為研究依據開展課題研究。

  (2)調查法。透過在師生中發放調查問卷,瞭解學生學習方式的現狀,找出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被動的癥結所在,找準研究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徑。

  (3)行動研究法。透過觀摩學習、交流研討、參觀考察等形式到本地和外地學校進行實地調研,總結他人優點,提升自我發展。

  (4)案例分析法。根據八個課題研究實驗班提供的具體教學例項,進行分析、反思、評價,不斷完善研究方案,改進教學方法,總結出有效的學生學生學習方式。

  2、課題實施步驟:

  此項課題研究週期為一年,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

  (1)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明確分工。

  (2)學習有關理論,瞭解問題探究、自主學習、自主管理的資料和成功經驗。

  (3)制定具體的研究方案和學生培養目標體系。

  (4)培訓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1)召開開題會報告會,由專家認定並啟動此課題的研究,完成開題報告。

  (2)組織各項相關的教研活動,在教學實踐中進行課題的研究探索和實踐,收集各學科教學案例。

  (3)及時蒐集研究資訊,注意調控,不斷完善操作過程,定期召開研討會,做好各階段的總結,形成中期報告。

  (4)聘請專家進行研究過程中的指導。

  (5)研究個體撰寫研究個案、論文及模式。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1)整理、統計和分析課題資料,彙編相關研究成果(論文、案例及反思),撰寫結題報告。

  (2)申請結題。

  (四)科學擬定量表,理論結合實踐

  目前,我們的課題研究進入第二階段:課堂實踐階段

  1、校內公開研討促進老師反思成長

  在理論應用於實踐之前,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討論並擬定了比較科學的量表從三方面用於課堂觀察,在我校課題組成員範圍內,進行了課例研究活動。

  課例實踐中,我們運用“問題探究教學”操作模式,透過“學習準備、目標解析、確定問題、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檢測與評價”六個教學環節和“問講讀議練做”六種基本方法進行課題研究。研究中提倡做到:第一,不確定環節用時。第二,不拘泥環節應用完整。第三,不規定環節順序,可以不完整重複呈現。

  王xx、張xx、霍xx等老師分別向我們展示了語文、數學、物理等不同學科在學習方式轉變方面的探索和嘗試,課題組成員參與課前準備、課中觀察、課後評課等各個環節。課堂觀察依據量表,各個成員任務明確,觀察仔細。課後評課活動科學規範,討論熱烈,評價中肯,雷xx老師對王xx的授課撰寫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學案例反思,霍xx老師的《摩擦力》教學反思都是對我們的課題應用於實踐的進一步思考。在評課議課中課題組成員的思維得以碰撞,教學實踐水平得到提高。所有的課題研究活動我們都用錄影、攝影、筆記等形式做了詳細記錄,為今後教學及研究工作留下了寶貴的實踐學習資料。

  2、校際同課異構加大輻射帶動

  5月14日在xx初中舉辦了“實驗初中共同體校本研修成果展示”活動,我站教師王xx、霍xx和xx初中教師曹維靜、韓xx,就八年級語文和八年級物理作同題異構課展示。工作站的全體成員及共同體學校的代表100餘人參與了聽課評課活動。老師們對這種形式的研討活動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評課活動進行的非常紮實有效,老師們就自己在日常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真誠地交流討論,大家都覺得受益匪淺。

  3、依託電視媒體增強宣傳力度

  20XX年4月,渭南電視臺《教育線上》聯手市教育局、xx區教育局推出了一檔新欄目《名師講堂》。工作站成員霍xx、張xx老師參與了節目錄制。錄製前期,課題組全體成員對霍老師和張老師的課進行了研討、磨課,最終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示範課。兩位老師共錄製了五節示範課,於4月28日——6月12日在xx電視臺播出。節目播出後,課題組成員對這幾節課的光碟進行了觀摩學習,大家反覆觀看,從自主學習時間的把握、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轉換時機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促進了課題研究工作的進展。

  三、已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1、20XX年2月高xx的《二氧化碳的製法》教學案例獲市級一等獎,《製取氧氣》(教學實錄)獲市級一等獎。

  2、20XX年3月雷xx的教學論文《跳著趣味的舞蹈前行在寫作課上》榮獲第六屆“語文報杯”全國初中語文教學論文大賽省級一等獎。

  3、20XX年4月,霍xx省級優秀教學能手工作站掛牌成立。建立了建立了“霍xx教學能手工作站”部落格(xxxxxxxxxx),工作站QQ群(群號:375110xxx),作為工作站釋出訊息、交流溝通、解疑答惑的平臺,為成員提供一個溫馨的網路之家。

  4、霍XX老師的《壓強》、《液體的壓強》、《氣體的壓強》做為一個知識系列專題分別於4月28日、6月9日、6月12日在xx電視臺播出。張xx老師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探索勾股定理》分別於5月1日、5月8日播出。

  5、20XX年4月,我校教師肖xx的《紫藤蘿瀑布》、雷xx《人琴俱亡》、姜xx《氧氣的製取》分別榮獲xx區2013年度基礎教育優秀教學成果教學課件類一、二、三等獎。

  6、20XX年6月,課題組指導的張xx、張xx、馬x榮獲2014xx區教學能手稱號。

  7、課題組收集了二十餘篇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論文;錄製了十餘節課堂實錄;理化組收集了三十餘件學生自制的學具。

  四、對研究內容、研究過程和方法等情況的反思

  《問題探究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研究》中,課堂教學更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許多優秀的學習習慣都在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中得以培養。課題實驗班班級學習共同體活動開展富有成效,多種學習方式的應用已初見成果,實驗班學生學科成績在期中考試中有大幅提高。對此我們有如下反思:

  1、喚起興趣,發揮學生能動性

  既然學生是學習的活動的主體,教學首先要能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準備階段教師用學生更感興趣的遊戲進行或故事匯入。教師將學生的思維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的開始就得以喚起,迸發出強烈的探究熱情,從而迅速地進入自主思考階段。

  2、自主探究,展示預習體驗

  自主學習階段,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應是方法上的,而不是結論性的。例如王xx老師的《黔之驢》教學,教師指導學生看註釋,並用比比看誰瞭解的更多再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於文言文學習中看註釋,學文言的方法是一種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在此又一次得以培養。學生自讀課文,圈畫讀不準的字詞,又是讀書動筆習慣的培養。

  自主探究環節,教師讓學生明確自主學習應達到的目標與要求之後,只要引導學生借鑑一些先進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己摸索和總結出一套適於自己學習的方法,或自學看書、或操作發現、或觀察歸納、或猜想驗證等。學生根據教師提示自主思考,積極發言,認真聆聽同學發言,自主學習、語言表達、學會聽講、創造及發散思維的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傾聽、多角度思維的習慣在流淌的聽課當中毫無雕痕地得以培養。

  3、合作交流,碰撞思維火花

  問題探究教學模式中教師始終為學生創造一種合作探究的環境,課堂氣氛輕鬆,討論問題難度適中,學生討論熱烈,教師及時融入討論當中,予以合理指導,學習激情一直處於高漲狀態。

  4、歸納總結,奠定自信的基礎

  問題探究教學模式中學生適時學生反思與回顧,既是對知識本身的小結,又是對學習方法進行反思與回顧。讓學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不斷總結經驗,歸納學法,能夠遷移並發現和提出更為複雜的問題,獲取一次次心理上的愉悅,為新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奠定自信的基礎。

  總之,問題探究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的課堂中,透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自學、合作學習、及時批註積累等習慣得到了充分培養,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值得借鑑與學習。

  研究中我們也在思考,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更適合於那個水平段的學生;對哪個學科的教學所產生的教學效果更顯著;“自主、合作、探究”與“自律、自由”如何有效協調,如何提高學生合作中參與的均衡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既相互聯絡又有所側重,如何合理安排時間,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最最佳化……這都有待於我們今後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五、存在問題及努力的方向

  經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我們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還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表現在:

  1、課題組成員基本上都來自教學一線,教學任務繁重,不能保證有效的時間和精力參與課題研究,有些研究任務不能如期完成。

  2、前期研究形成的文字性成果比較多,但交流發表的較少。

  努力方向:

  1、及時對課題前期研究的情況進行分析總結,找出存在的不足,加強自我評價和課題管理,同時提出改進的意見和深化研究的方向。

  2、積極創造條件,推廣現有的成果與經驗,進一步加強課題組、工作室成員交流與協作,豐富課題手段。進一步加強教育理論修養,加強研究的系統性和有效性。

  3、按照研究計劃,有效推進實施,力爭後期獲得更豐富的課題成果。

  課題中期報告 篇6

  按照課題研究計劃,經過近一學期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各階段的任務,現彙報如下:

  1、加強了理論水平的研究學習。從20xx年10月至今基本上都是參閱學生符號意識方面的文獻資料、教育理論;利用教研組會時間與許多同行交流了培養學生符號意識的可操作性方法,自己的理論水平和眼界有所提升和拓寬。

  2.嘗試在課堂中結合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利用教材所創設的情境培養學生符號意識,在此過程中,感覺好的指導思想能促使這一目標真正在課堂教學中達成,其影響因素及形式有很多。首先是教學內容的影響,新課程改革後,不同版本的新教材特點不同,以目前使用的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教材為例,必學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被分別安排在8個單元中,注重培養學生具備初步數數,運算(10以內加減,20以內加法運算),認識整時和半時,分辨"上下,前後,左右”等等.內容比較廣泛,但知識都很淺顯,重在保證基礎性。尤其在探索20以內進位加法中,用毛毛蟲的身子來代表每一個數,直觀的呈現出加法運算的過程.特別是在孩子們認識兩位數以後,對數位的理解以及數的不同表示方法,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要求很高,但是本著培養學生符號意識的教學目標,我引導學生在理解計數器數位知識的前提下,有用小棒,方塊,三角等來表示數,例如:用一個大三角表示10,一個小三角表示1,那麼一個大三角和三個小三角合起來就是13,這樣以來,學生對於數的理解更加深入和靈活。其次,利用作業本中的評價體系形成學生的符號意識.比如,開學初,我首先告知學生:我們作業的評價等級有"優秀加雙星,優秀加單星,優秀,良好"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最棒的,代表準確的答案和漂亮的書寫;第二層次代表準確的答案和中等書寫,第三層次代表準確的答案和需要改進的書寫,第四層次就是有錯誤.學生明確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含義,就會努力去爭取最優秀的層次.再次,就是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個體生活經驗的不同使他們對於符號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也有差異,這一點需要要長期的培養才能逐漸消除.

  3.同學生進行了交流。交流物件主要在一年級學生,利用課餘和自習時間和一部分同學進行了隨機性、朋友式交流,感悟很深,瞭解到學生喜歡比較活潑,有意思的符號化呈現方式。

  4.和同行交流。結合本校每次聘請專家作報告的機會,請教相關問題。

  5、在前期的理論學習和課堂實踐中我越來越覺得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符號意識的重要性,從課堂、學生活動到學生日常生活等每個環節都要充分滲透,如何合理,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使其為學生更輕鬆的學習數學服務,是我追求的目標。

  存在的困難及解決思路

  存在問題:

  1.本課題研究的人比較多,基本上我想到的別人也想到了也實踐了,創新、突破很難。

  2.工作量大,時間緊張,想做的事很多,時間有限。

  解決思路:

  理順思路,合理安排,需求學生及同伴互助,堅持走下去。

  能否按期結題

  可以按期完成

  課題中期報告 篇7

  一、課題中期報告的功能和結構

  1、功能:科研中期報告是科研課題的執行人在科研過程中向科研主管部門彙報課題研究工作進度的情況及階段性成果的書面材料。

  主要功能有:

  ①課題執行人總結前一段研究工作的成績和經驗;

  ②向主管部和協作單位通報資訊,以便檢查研究進度,安排進一步的研究工作。

  2、結構科研進度報告由課題名稱;a.課題概述(課題來源,起止時間,課題研究的現狀分析,課題研究的價值與意義,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與方法,支援的經費等);b.本階段研究工作的內容、情況和存在問題;c階段性成果.d.下階段研究工作的計劃;e.參加這段工作的人員名單和報告時間等六部分構成。

  二、課題中期報告的寫作

  1、本階段研究工作的內容,情況和存在問題:寫法上應按工作計劃上規定本階段任務條款,逐條檢查落實,注意寫明完成情況,也同時寫明存在問題,分析存問題的原因,如果不具備研究條件而未完成任務應作出說明。這部分寫得如何,是衡量報告質量的關鍵所在。

  2、下階段研究工作計劃:這部分寫作既要參照課題工作計劃寫出下一階段將進行的研究,又要針對上階段工作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將未完成的任務移至下一階段去完成。如果研究工作計劃有變動,應寫明變動原因並作出新的安排。

  3、報告的編寫方法:對單一課題,可採用時序式編寫,按任務完成時間的先後寫。但重點放在本階段研究工作的進展和結果上,避免寫流水賬。對專案比較多的課題,如分有多個子課題,可採用任務分項式編寫,一項一項地寫。也可把時序或任務分項式結合起來編寫。

  4、內容真實,把握分寸:報告寫作的重點應放在“研究計劃完成情況”和“未能按計劃完成的工作”兩部分上。寫作中應如實反映研究的客觀實際,正確估價取得的成果;寫成績不要過分誇大,同時要寫明存在困難和問題。

  課題中期報告 篇8

  我們課題組自承擔“教語文”教學與“學語文”教學之比較課題研究以來,課題組人員熱情飽滿,態度積極,自覺加強理論學習,查閱資料,撰寫論文,結合理論上實驗課,階段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現簡要彙報如下:

  1、積極創造條件,進行課題申報

  早在20XX年5月,本課題組顧問特級教師林惠生老師在帶領本課題主持陶波老師去江門參加人教版教材培訓會議期間,陶波比較具體的瞭解了林惠生老師所主持的省級立項的教育科研課題“從教語文走向學語文”。在林惠生老師的啟發和指導下,陶波老師決定開始著手“教語文與學語文兩種教學思維的比較研究”。

  徵得林惠生老師同意後,陶波、陳振華、黃詠志、黃廣萍四位高中語文教師開始協商籌劃,準備將“教語文與學語文兩種教學思維的比較研究”作為林惠生老師“從教語文走向學語文”這一省級科研課題的子課題,並準備將此課題作為一個單獨市級教育科研課題向市教育局科研辦申報。至此,“教語文與學語文兩種教學思維的比較研究”課題組成立。

  20xx年8月,課題組在林惠生老師的指導下,為“教語文與學文兩種教學思維的比較研究”這一教學科研課題撰寫了“汕尾市教育科研專案申請評審書”,正式向市教育局科研辦申報,並很快有了回應,課題組就積極投入了該課題的研究。

  2、確定研究計劃

  課題組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確定了課題研究計劃。課題的實施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準備階段(20xx年8月——20xx年9月)

  (1)向市教育局科研辦申請課題立項

  (2)準備課題研究的有關資料

  (3)確定參加課題研究的有關人員

  (4)制定研究實施方案,確立各項研究的主要承擔人,落實各項研究的研究計劃。

  第二、實施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8月)

  (1)本課題的各項研究內容按計劃開展研究。

  (2)深入開展行動研究、理論研究。

  (3)組織專題研討和經驗交流。

  (4)20xx年3月對各項研究進行中期檢查,各項研究的負責人彙報研究進展情況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第三、總結驗收階段(20xx年10月)

  (1)各項研究先後各自進行總結,並將總結上報課題組。

  (2)課題組進入總結階段,並完成總結報告。

  (3)申請教研室領導對課題組進行評估驗收。

  (4)將驗收後的結果上報課題組。

  3、加強課題研究中的理論學習

  本課題需要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相結合,所以課題組重視加強理論學習。力求每一個參與研究的教師能充分的理解“教語文”與“學語文”這兩種不同教學思維。

  為此,課題組召開了多次會議,透過講解,交流討論,辯論等多種形式強化理論學習,並以集中統一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推進,先後學習了林惠生老師撰寫的《從教語文教學走向學語文教學的研究的課題研究方案》、《從教語文教學走向學語文教學的三大轉型》等重要文章,還閱讀了《語文教改20年的科學價值》,錢夢龍《三主四式語文導讀法》,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對中”學語文”教學方法及有關問題的探討》等等與課題研究有關的大量的著作。同時,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查閱與課題研究相關的很多網路資訊。課題組還要求參加課題研究的教師要在學習中寫讀書筆記、心得,定期進行交流、討論、總結。

  4、積極進行課題的研討和管理

  在近半年來的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深感協作精神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能共同探討課題研究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透過討論達成共識。自覺參加每一次的課題組活動,或學習或討論或開設公開課,使課題研究紮實有序地進行下去,並且有所得。課題組成員都各自開了一節公開課,實施開放性教學,形式各種各樣,內容豐富多彩。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強對課題的平時管理,在課題組全體成員的商議後,擬定了有關課題研究的約定,對課題研究的相關工作,指定專人負責,保證各項工作及時落實到位。

  5、階段性成果明顯,教師理論水平,課堂教學水平均有提高。

  經過半年來的課題研究、理論學習和課堂教學實踐的探求,教師理論水平得到了提高,陶波老師已撰寫三篇課題研究的論文:《“教語文”與“學語文”兩種教學思維下課堂教學目標之比較》,《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課堂教學方法運用的比較》,其中《“教語文”與“學語文”兩種教學思維下課堂教學目標之比較》已投稿至《中學語文》雜誌社,雜誌社編輯發來用稿通知書,將於20xx年2月第二期發表此文。《課堂教學方法運用的比較》一文和由陶波老師、陳振華老師分別執教的兩個學語文教學的課例也送交林惠生老師,作為省級課題母題的結題資料。

  課題中期報告 篇9

  一、課題簡介

  課題由來:培養學生實際問題數學化的能力,是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培養學生實際問題數學化的能力具有發展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改變數學教學與現實世界之間的嚴重脫節現象,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意義。在國外,從數學課本看起,每一章都是從實際出發,然後解釋數學內容,最後總結實際問題的解決。但是,我們的廣大基層一線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思路大都侷限於“解題方法”、“一題多解”、“考試題解”等,往往忽視了學生實際問題數

  學化能力的培養。由此,我們提出了“培養初中學生實際問題數學化能力的研究”這個課題進行研究。

  課題界定:我們認為培養學生實際問題數學化的能力是指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析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與發展。

  研究目標:透過研究,構建出實際問題數學化的執行機制,在目標、原則、途徑、策略、評價等方面形成一些本土化、特色化的基礎性理論。透過研究,提高學生兩種能力。一是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二是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實際背景並探索其應用價值的能力。

  研究內容:一是調查瞭解學生當前實際問題數學化的真實水平及存在的問題;二是分析制約學生實際問題數學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三是探索培養學生實際問題數學化能力的有效途徑;四是在研究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研究者的自身研究與教育的能力,從而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二、課題研究情況

  1、在理論學習中更新教育觀念

  我們採用了集體學習和分散學習相結合的方法,透過上網、學習專著、閱讀教育教學類刊物,學習有關問題轉化的教育教學理論,寫好教育隨筆,積累教育智慧,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我們課題組看過的理論著作有:(略),撰寫的教育隨筆共14篇,分別是:(略)透過學習,努力從理論層面上引導教師對實驗課題產生背景、科學依據、教育思想、實踐價值全面把握,實現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

  2、編制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研究

  編制調查問卷,並選擇300個樣本進行調查,瞭解學生當前實際問題數學化的真實水平及存在的問題,並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制約學生實際問題數學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

  3、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構建課題交流平臺

  進一步完善共營互惠的教學研究制度,拓展互惠的內涵,積極主動、坦誠無

  私地公開自己的教學與思想,在教導處的支援下,積極組織課題組老師參加各種教學觀摩、學習、參觀活動,也邀請其他學校教師參加我們課題組的觀摩活動和研討活動。迄今為止,課題組老師參加或組織的活動有:(略)

  三、課題研究成果

  1、理論成果

  (1)形成“初中生實際問題數學化能力培養的現狀與問題”調查報告。(見附件)

  (2)我們認為制約學生實際問題數學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學習興趣、知識儲備量、認知方式、表徵方式等。

  (3)我們初步提出的解決策略有:①充分利用多媒體的閃爍、移動、變形等功能,強化感知,促進知識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②以生活原理為載體,提煉出數學思想。③探索數學建模訓練,加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4)論文:毛利益老師撰寫論文《提高學生實際問題數學化能力的幾點做法》並積極投稿。許文英老師撰寫了論文《利用數學建模思想培養初中學生實際問題數學化的能力》。(見附件)

  2、實踐成果

  (1)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在課堂內外,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了較大的轉變,學生有了較強的數學運用意識和實踐能力,逐漸地學會數學化的方法,並自覺地把所學習的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起聯絡。

  (2)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帶動了課堂教學的最佳化。在研究實踐中,教師努力將先進的教育思想內化為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轉變為自己的教育行為,昇華為自己的教育教學特色。學生在課堂作業時,充分發展自己的特長,積極地走向課外、走向社會進行實踐,最大限度地開發、挖掘學生的潛在創造力。在促進學生髮展的同時,教師自身的素養也同樣得到了發展。其中毛利益老師和許文英老師被評為市教學能手。

  四、課題研究的疑難困惑

  我們的課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以下問題需要注意,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1、課題組個別參研教師在教學中雖然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但放得不開,

  擔心影響教學質量和升學業績,課堂上學生主體地位體現得不夠充分。

  2、課堂教學的情景設計如何走向生活化、課堂練習設計如何走向效率化還有待提高。

  3、對課堂中學生評價研究程度不夠。

  五、課題研究的後段設想

  1、繼續抓好理論學習,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2、切實抓好課題研究的管理,對課題研究狀況不斷進行認真及時的調查診斷。

  3、繼續深入系統的開展課題研究,最佳化教學體系。

  4、加強集體備課的力度。每兩週進行一次集體備課,互相探究課題實施過程中的教學點滴,解決疑惑,交流經驗。

  5、加強聽課、評課,研究教學模式。每學期課題組教師之間互相聽課不少於10節,並互相評課。每位參研人員依照課題研究的教學模式,對每學期每位教師的課題研究課從環節、過程、師生地位角色、學生學習方式、參與達成狀態、課堂效果等諸方面進行評課。

  6、成果展示要具體:實驗報告、論文、教學案例、教學故事、學生作品和經驗總結等。

  7、隨時積累整理課題研究中的過程性資料,以免遺忘。

  課題中期報告 篇10

  20xx年3月,我的小課題——《不同教學內容的語文高效課堂研究》正式申報。從申報至今,已經過去了3個月了,回顧這段時間我針對這個小課題開展的系列工作,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課題研究進展情況

  1.研究的目標

  (1)提高不同教學內容的課堂效率,特別是讓學生頗為頭疼的文言文,考試過程中失分較多的詩歌鑑賞題、語言運用題以及現代文閱讀題和作文。

  (2)重在教授答題技巧與作答規範。

  (3)透過在課堂教學中主動新增學生感興趣的因素,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與熱情,把複雜問題簡單化

  2.課題研究的內容

  (1)如何嘗試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轉變教學理念,培養學生思維的興趣,構建高效的課堂提問藝術,讓學生樂學、樂問,展開較有計劃的實踐研究。

  (2)學習興趣與自信心的培養的研究;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對於我任教的兩個教學班語文學困生來說,任課教師更應該加強學法指導。當他們在學習中遭受挫折和失敗時,需要進行耐心的心理疏導和方法點拔,及時進行知識上的查漏補缺;當他在學習上或行為中出現“閃光點”時,哪怕是課堂上或課下出現的點滴進步,我們都應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他們體會到信賴、滿意、親切的情感,從而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以滿腔熱情投身到學習中來,增強向優生轉化的信心和勇氣。

  (3)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的研究;

  在高一階段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動手、動口、動腦相結合,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變緊張壓抑的被動接受知識為輕鬆愉快的主動學習知識,提高每一位學困生的參與意識,使每個學困生都能積極投身語文課堂的學習過程中來。

  3.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主要是從近幾年大型考試以及高考等命題質量很高的試卷中選取定性訓練題目,借鑑已有研究成果和經驗教訓,準確把握研究發展的趨勢。

  (2)調查研究法。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對比研究,使轉化語文學困生的措施更加切合實際,更加富有成效。

  (3)行動研究法。不斷實踐,不斷修正,不斷完善轉化學困生的方法,形成一套轉化學困生的理論框架。

  (4)個案研究法。主要是透過對學困生的跟蹤分析,摸清他們學習困難的成因及轉化效果,為研究提供較為直接的材料。

  二、開題以來做的工作

  1.方案准備階段:(20xx年3—4月)

  (1)制定和論證課題實驗方案,論證課題價值和可行性,請專家對實驗方案進行反覆論證,確定最終研究方案;

  (2)深入學習語文新課程標準等有關理論知識,明確研究方向,增強研究的自覺性、緊迫感;

  2.方案實施階段:(20xx年5月—6月)

  (1)認真做好課題研究的分層工作,圍繞研究內容,收集原始材料;

  (2)圍繞課題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紮實開展課題研究;

  (3)定期做好階段性小結,研究階段性成果,撰寫研究論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4)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課題研究方案,調整課題研究思路。

  二、課題研究的成果

  《不同教學內容的語文高效課堂研究》課題申報實施以來來,在研究過程中,我不斷調整方案、細化目標,使課題脈絡清晰,特別注意不同課型的語文課堂的學生反應、領悟以及答題能力,及時有意識的向課堂注入新鮮的活躍因素,充分調動學生語文課堂的學習積極性,大多數學生喜歡學語文,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語文,形成良性迴圈,效果不錯。

  三、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或不足

  1.本課題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將某些現象、想法、感受及時總結、提煉,並能上升至理論層面,但我在這方面有時不能及時做個有心人,未能及時及時做書面記錄與總結。

  2.少數語文學困生雖然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在具體轉化過程中仍然有一定程度的畏難與懶惰情緒,不能持之以恆堅持學習,轉化效果不是很明顯。

  3.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授的多一些,留給學生去練的時間相對要少一些。

  四、下階段研究計劃及確保最終成果的主要措施

  在前階段的研究中,在教師與學生對彼此關係的認識上都有了一定了解,經過初步實驗,探索出在師生間的平等、合作、友好關係對課堂教學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下階段的研究中,我將繼續遵循最初的課題研究思路,圍繞前階段遇到的問題展開研究:

  1.加強理論學習。繼續將課題研究與教學研究活動結合起來,多種渠道開展有效活動,以活動支撐和服務於課題研究。良好的師生關係為成功的課堂教學提供了保障,在下階段的研究中,我們將要加大課堂教學中的研究。

  2.切實制定好每學期課題研究的目標與內容,做到有目標、有計劃,使研究工作有的放矢,穩步推進,促使課題研究向前邁進。在學期結束採取成果彙報制度。

  3.深入進行課題研究,大膽實驗,研討分析,努力解決教師教學設計與實際操作之間的矛盾,反覆做好少數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有效防止學困生的反彈。

  4.在下階段的研究中,我還會遇到一些新問題。屆時,我將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對,為確保本課題順利結題創造條件。

  課題中期報告 篇11

  一、課題簡介

  20xx年6月我校向江蘇省教育學會申報了“農村初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研究”課題,同年10月得以立項,20XX年10月在太倉市教師發展中心的統一領導下順利開題。在專家的指導下,我們把課題改為:農村初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研究。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我們力求做到領導重視,課題研究人員工作到位、腳踏實地,課題研究緊張而有序、進展順利。學校緊扣研究目標,注重挖掘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優點,與本地學生取長補短,共同發展。開發、利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鄉的人文資源,促進多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將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養成教育與學校的科技特色活動相結合,努力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營造一個平等和善、和睦相處、互幫互助的環境,讓他們都能受到平等教育,融入城市的教育環境中。從而提高辦學水平、提升市民素質,維護地方安定、促進地方經濟建設、構建和諧社會。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初中階段的孩子還正處於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時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如果誘導不好,就很容易沾染不良習慣,甚至會走向犯罪道路。我校目前招收的學生中一半以上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因此伴隨出現的是學生的行為習慣問題比較多、比較複雜。面臨不良的生存環境,與本地孩子相比,外來務工子女存在更強烈的自卑和自尊心,在人際交往上也出現更多的孤獨感和焦慮感,他們是邊緣群體和弱勢群體。因此,學校有責任、有義務為外來務工子女提供優質教育的義務。經過規範、系統的學校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將來的成才奠定基礎。

  (1)實現均衡發展的需要。義務教育應該是平等教育。在教育中,挖掘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身上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獨立性強等優點。能教育與影響本地學生的成長,引導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改掉不良習慣,使他們更好地發展。從這種意義上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發展,體現真正意義上的均衡發展。

  (2)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加強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行為習慣的研究與教育,可以進一步融洽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與本地學生間的關係,促進他們融入本地區經濟、文化等領域,加深與本地居民的相互瞭解。消除無形中存在的歧視、自卑、對立等情緒。建立和諧學校、和諧社群乃至和諧社會。

  (3)促進文化交流的需要。我校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來自全國五湖四海,他們家鄉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有組織、有目的、系統化地研究。能發掘這種多元文化。豐富校本課程的內容,實現多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4)改進教育方法的需要。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是近幾年出現的“新群體”,學生來源比較複雜,個體差異較大。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方法。從而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教育能力,最佳化教師隊伍建設。

  (5)創新學校管理的需要。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的研究,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師生的教育與管理、課程的開發與調整等諸多問題。學校管理不斷創新,才能適應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日益增多的新形勢。才能促進學校健康、持續地發展。

  (二)課題所要解決的問題

  經過充分調研,課題組認為本課題主要解決三個問題:

  1、改變外來民工子女的行為習慣不夠理想的現狀。根據調研,我校外來民工子女的行為習慣不夠理想主要表現為:隨地吐痰、扔垃圾;同學之間打架、鬥毆;學習上缺乏信心、自暴自棄、厭學甚至逃學。課題組透過對外來務工子女行為習慣的調查,分析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不良行為習慣和心理產生的根源,探討外來民工人員子女不良行為習慣和不良心理的預防和矯正策略,有效地培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發展他們健康的心理,促進其健全人格的全面發展,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2、改變教師的觀念,尋找合適的教育策略。在教育中,好多教師還是老觀念、老的教育方法。我們要努力探索適合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身心愉悅地接受教育的方法途徑和策略,使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享有公平的教育權利和平等的成長條件,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氛圍,構建和諧的育人環境,使全校學生都能健康地成長。

  3、改進家庭教育的觀念和方法。眾所周知:父母作為孩子的人生第一師,在對孩子的意志品質、個性特長等方面的培養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家長要在平時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給孩子做好榜樣;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講道理而不是粗暴地打罵,讓子女在友好和睦的環境裡成長和學習。

  (三)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外來務工子女:就是指從經濟落後的地方流入到經濟較發達的鄉鎮的勞動力,為生活而四處奔波的外來人員,被人們約定俗稱為“外來務工人員”,而他們的子女就被稱為“外來務工子女”。

  行為習慣:心理學認為,行為習慣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動化地去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或傾向。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性行為,它是人們頭腦中建立起來的一系列條件反射,這種條件反射是在重複出現而有規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在大腦中建立了穩固的神經聯絡,只要在接觸相同的刺激,就會自然而然地出現相同的反映,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反覆強化的產物。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習慣成自然。”因而它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具有自動化作用,它不需要別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種省時、省力的自然動作。簡言之,習慣是一種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方式。

  “養成教育”:培養學生道德品質、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即從行為訓練入手,綜合各種教育方法,促進學生道德行為、意志品質、情感意識等方面素質形成與提高的一種教育。

  (四)課題的研究目標

  基於以上背景分析而形成的針對性問題,課題組提出改進農村初中外來務工子女行為習慣的有針對性的措施和方法,從而改善行為習慣不夠理想的現狀,達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標。課題組擬定了本課題的研究目標。

  目標:

  (1)透過調查和研究,深入瞭解外來務工子女行為習慣的現狀。

  (2)透過研究和實施,矯正不良的行為習慣,培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良好的行為習慣,推動全體學生素質的提升。

  (3)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改進教師的教育方法,研究制定合適的教育教學策略。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科研隊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五)課題的研究內容

  內容:

  (1)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學習與行為習慣方面進行深入全面的調查研究分析,內容包括:學生籍貫、民族分佈、學習基礎、學習目標、行為習慣、個性特徵、心理狀況、家庭情況、家庭經濟等情況。

  (2)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成為自律的`主人。探索如何發揚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良好行為習慣,應用目標激勵法、自我教育法、相互教育法等方式方法,有效地引導、激勵他們化被動接受教育為主動參與教育,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培養生活習慣,讓學生成為生活的主人。我們要透過建立家長學校,理論的學習,探索轉變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調動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積極性的方法,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培養學習習慣,讓學生成為學習主人。研究培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符合科學規律的學習習慣,探究怎樣指導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挖掘、整理家鄉的人文資源,既豐富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又發展他們的交往、創新等能力;如何指導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自主學習,主動地閱讀經典書籍,讓他們在優秀文化的滋養下茁壯成長;怎樣在課堂學習中指導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習能力、鑑別能力,使他們健康地成長。

  二、研究進展

  本課題的研究自20XX年6月開始至今,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課題前期準備階段

  時間為20XX年2月——20XX年5月,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確立研究方向、對課題方案的調研論證。具體工作為:

  1、為了豐富研究人員的知識,幫助他們熟悉課題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升他們的研究水平,造就一支具有良好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的研究型教師群體。學校聘請太倉市教師培訓中心的專家嚴乃超老師來校進行課題研究的培訓。

  2、課題組成員在專家的推薦下,閱讀了一些理論書籍,透過自學、集體討論,交流學習心得,不斷夯實理論素養。

  3、為了更好的瞭解我校外來民工子女的相關情況,為我校的主課題提供相關的研究資料,課題組成員在不記名的情況下,對外來民工子女進行了問卷調查。我們對每道題目都進行了細緻的資料統計。

  第二階段:課題設計申報階段

  時間為20XX年6月——20XX年10月,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完善領導機構,落實研究計劃,確立課題方案,完成開題論證工作。具體工作為:

  在20xx年6月,以各學科骨幹教師和年級組長為基本研究人員成立了總課題組,擬定研究思路,制訂研究方案,完成了課題申報工作。在20xx年11月成立了6個子課題組,制定各自具體的研究方案,各子課題組進行了調查研究。在20xx年5個課題成功申報了太倉市級課題(1個重點課題、兩個規劃課題、兩個微型課題)在20xx年10月舉行開題論證會,邀請專家對課題進行論證,進一步完善研究方案,並啟動課題研究。

  第三階段:課題研究實施階段

  時間為20XX年11月——20XX年7月,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開展課題研究和調整課題研究,具體工作為:

  全面實施研究方案,重點在兩個層面展開:一是班主任對外來民工子女的在校行為習慣的調查、分析原因,研究促使他們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策略和方法;二是任課老師對外來務工子女的學習行為習慣進行調查、分析,透過合理的教學方法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自我教育的能力,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中,從而為自身良好的行為習慣奠定基礎。

  第四階段:課題中期報告階段

  時間為20XX年9月——20XX年11月,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提煉研究初步成果,撰寫中期研究報告,接受中期評估驗收,並進一步調整研究方向、改進研究過程。

  在研究的過程中,為了確保研究的順利有序有效進行,課題組嚴格按照課題研究方案採取了一些紮實有力的舉措,主要有:為了充分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主導功能,課題組利用校本培訓和繼續教育,邀請蘇州市家長學校的心理學專家到我校進行講座。學校的心理健康老師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活動,“千名教師訪萬家”的活動。在教學上,課題組透過“教研活動”、“同伴互助”等形式,引領教師在課堂上對外地民工子女進行因材施教,並且適時地滲透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在教學的不同環節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

  下面著重介紹課題組調查分析和實踐策略這兩方面的具體進展。

  (一)收集資料,撰寫文獻綜述

  課題組的成員們運用文獻研究法,透過網路、書本收集了國內外在“外來民工子女的心理問題”、“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等相關資料。我們在資料的收集中發現:關於農村初中的外來民工子女的資料少有介紹,這也是此課題獨特性的具體體現,但也增加了研究的難度。我們學習了《心理學導論》、《走進新課程》、《人本主義理論》等理論知識。在瞭解了外來民工子女的行為習慣的歷史的基礎上,對相關文獻資料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撰寫了文獻綜述。

  (二)對外來民工子女的行為習慣的調查分析

  自20XX年初確定課題方向以來,我們課題組成員對外地民工子女及家長都做了許多調查和訪談。我們透過對外來務工子女訪談,瞭解他們的籍貫、年齡、家庭成員、父母的職業和經濟狀況、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問題;對教師進行訪談,瞭解對外來務工子女的印象(學習、行為習慣)、外來務工子女與本地子女的區別、是否關注外來務工子女、是否接觸外來務工子女的家長、印象如何等等;對家長進行訪談,瞭解外來務工人員是否關注孩子的學習、平時會不會主動和老師聯絡、孩子如果有不聽話或不守規矩的行為你是怎麼教育的、對老師或學校有什麼意見或建議等等;同時,還對學校領導進行訪談,問題大致是學校現有學生人數、外來務工子女人數、在班級間是如何分佈的、學校招收了較多的務工子女,是否加重了教師和學校管理的負擔、日常教學管理中,針對務工子女有沒有采取一些特殊的做法、對教師的安排有無特殊要求和做法、教學管理存在哪些困難與問題等等。透過以上一系列的問卷調查,我們瞭解到:我校外來民工子女在行為習慣方面有優勢的一面,但更多的是需要改正的行為習慣。這為我們如何對他們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找到了著力點和方向。

  (三)子課題的研究

  在主課題申報以後,各教研組成立了子課題組,各組長分別撰寫了子課題的方案,並且進行了申報。申報的結果是:包志凌的課題《農民工子女英語閱讀習慣培養策略的研究》是太倉市的重點課題,她以她們班級中的外來民工子女作為研究物件,採取各種策略,培養他們的英語閱讀習慣。曹磊的課題《提高外來務工子女自主學習能力》是太倉市的規劃課題,他研究的內容是:在歷史的教學中,針對外來民工子女在性格、學習習慣、學習成績等方面與本地學生有著不同程度的差異,探索出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透過發現,分析、解決問題,使學生逐步成長為一個熱愛學習,善於學習的新型人才。施巧燕的課題《體育課中對農民工子女行為習慣指導的研究》是太倉市的規劃課題,他研究的內容是:研究如何在體育課中滲透對外來民工子女的行為指導,提高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上三個課題都是從不同學科來探索培養外來民工子女的學習習慣的策略,充實了主課題的內容,也為我們課題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據。陸濤老師的太倉市微型課題《如何提高外來民工子女音樂素養問題的研究》和朱巍老師的太倉市微型課題《在資訊科技教學中培養外來民工子女資訊素養研究》在今年已經順利結題。以上兩個課題主要從豐富校本課程的內容,實現多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進行研究的,是我們主課題研究的一個方面。

  (四)學校實行“德育導師制”

  導師制由來已久,早在十九世紀,牛津大學就實行了導師制,其最大特點是師生關係密切。導師不僅要指導他們的學習,還要指導他們的生活。近年來,國內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制度——導師制,以更好地貫徹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這種制度要求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導學”關係,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指導學生的思想、學習與生活。隨著外來民工子女的不斷增多,為了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努力尋找發現學生的發展潛能,使學生在學業、道德、心理、行為習慣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導,使學生的潛能和個性得到充分發展,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個學生掉隊。同時也為了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的藝術水平,使每位教師在教書、育人兩方面水平不斷共同提高,促進教師全面發展。學校制訂了《瀏家港中學“德育導師制”實施方案》。

  (五)學校舉辦主題班會“道德講堂”活動

  在外來民工子女的調查問卷中我們可以看出:孝心、關心和愛心三方面做得並不盡人意,特別是同學之間往往為了一件極小的事情大打出手,容易衝動。為了讓外來務工子女感受來自學校及社會的愛心和關心,塑造他們的健全人格和良好行為習慣,也為了增強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的心理適應、自我調節、健康成長的能力,促進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長。學校特舉辦了“道德講堂”主題班會活動。並且規定每學期都必須舉辦一次。

  三、階段性成果

  自研究實施以來,本課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調查分析結果

  從我們對外來民工子女的調查不難發現:我們學校的外來民工子女來自於五湖四海。年齡相應比本地小孩大1或2歲。而且大部分學生都不是獨生子女,有的學生在家裡還要照顧弟弟和妹妹,有些學生回家要幫助父母幹農活,學生的自理能力較強。他們的父母在固定單位上班的不多,部分父母個體經營,還有部分家長承包種蔬菜。父母整天忙於自己的工作,和子女接觸的時間少,交流不多。對子女的教育更少。所以好多學生表現為:語言低階、粗俗,禮貌缺失;滿口土語、俗語;行為蠻橫、粗野;遇事缺乏思考、喜歡動手動腳、甚至拳打腳踢;不尊敬老師;同時撒謊、不誠實、欺負弱小現象也時有發生。從父母的文化程度可以看出:父母的文化水平相應都比較低。但是他們都比較關心自己子女的學習情況,但僅僅是問一下子女,很少主動與學校的老師聯絡。當然他們也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考上大學。外來民工子女在家都要做家務,一般在生活上都很節約,熱愛勞動,能吃苦耐勞。但是好多外來民工子女自卑、缺乏自信心,主要表現在:在穿著、學習等方面,總覺得自己落後一等;有的覺得自己言語十腔十調,穿著土裡土氣,擔心同學笑話;本地孩子見多識廣,自己顯得孤陋寡聞,於是害怕拋頭露面,再加上成績較差,見識不廣,更感到自己差勁。自卑導致他們特別介意別人的說話,不經意的一句話往往變成了挖苦、諷刺。從而導致打架、鬥毆。在學習方面,外來民工子女的異地就學在各方面都表現得很不穩定,而且由於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校,在教育的管理體制、教科書的選擇使用、教師的教學方法等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勢必造成他們在知識的銜接、能力的培養、習慣的養成、與人的相處等方面都存在嚴重的缺失。一部分外來民工子女在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等主科上新舊知識斷檔情況非常嚴重,以上種種導致他們對學習不感興趣。

  (二)“德育導師制”實施方案

  為了保證德育導師制實施工作的正常執行,我校決定成立學校、年級組二級德育導師制指導小組,明確職責,經常、及時、細緻地開展轉幫工作。在實施德育導師制的過程中,逐步建立導師聘任制度、受導學生檔案制度、定期談心與交流制度、定期家校聯絡制度、定期例會制度、導師培訓制度、導師考核和獎勵制度等,使導師的工作和管理有章可循,逐步規範。

  我校的受導學生一般是家境貧寒、行為有偏差、心理有障礙、學習有困難、家庭教育環境不良、單親家庭等特殊學生群體,特別是外來民工子女優先予以考慮。我們學校的導師一般是學生的任課老師。在德育主任的安排下,任課老師先到班主任那裡瞭解班級裡學生的大致情況,然後確定與任課班級結對的學生(大部分的學生是外地民工子女)。那麼任課老師就成了結對學生的“德育導師”。

  1、導師聘任制度:

  根據自主、公開的原則,以年級組為單位,採取個人自願和年級組推薦相結合的辦法先行推薦,後由學校德育導師制指導小組最終確定名單。

  2、德育導師的工作制度

  (1)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制度。對每位學生建立成長記錄檔案,追蹤學生成長軌跡。內容包括:學生家庭及社會關係詳細情況;學生的個性特徵、行為習慣、道德素養、興趣愛好的一般狀況;學生心理、生理、身體健康狀況;對學生每月的表現及每次考試(作業)成績逐一登記,分析對照。

  (2)談心輔導與彙報制度。每2周至少與結對學生談心(面談、書信、週記、電子信箱等)輔導一次,並記錄輔導內容,學生每週一次嚮導師彙報生活學習情況。

  (3)建立家長聯絡制度。每月至少一次電話訪問,每學期至少一次家訪,導師必須對學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瞭解,對家庭情況進行簡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結構(單親、重組更要作為重點)。

  (4)小組活動制度。小組活動分小組內活動和小組間活動兩種。

  小組內活動:德育導師定期與本小組學生集體交流,導師需營造寬鬆的談話氛圍,學生可以將自己在學習、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進步或遇到的困難等講出來,導師與其他成員均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

  小組間活動:德育導師之間進行交流,將同類型的小組成員(如同屬學習、道德、行為、心理等某一方面尋求指導的學生)組織在一起進行交流,以擴大學生之間的思想碰撞,缺的更好的德育效果。

  3、定期例會制度:

  學校德育導師制領導小組定期召開例會,交換意見,討論問題,決定事項,總結工作。校級一般每學期召開二次,年級組一般每月召開一次,班級一般每二週召開一次。

  4、導師培訓制度:

  學校德育導師制領導小組要定期組織導師進行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的培訓,舉辦德育導師工作研討等活動,不斷提高德育導師的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

  5、導師考核制度:

  學校德育導師制領導小組根據下列四種情況,採取定性與定量、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考核:

  (1)每位導師的工作手冊記錄情況。

  (2)受導學生和家長對導師工作的評價。

  (3)受導學生的實際表現(包括品德和學習情況)。

  (4)班主任和學科教師的評價。

  6、導師獎勵制度:

  每學期學校將對導師進行考核。具體分值分配:工作手冊(30%)+受導學生與家長評分(20%)+受導學生實際表現(30%)+其他教師評分(20%)。考核的結果作為教師教育方面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

  (1)考核合格及以上的德育導師,在學校年度考核中另加分。(由校教代會討論後確定)。

  (2)設立“優秀德育導師獎”。

  7、德育導師的工作方法

  (1)“身教”育人、人格薰陶。“身教重於言教”,導師只有重視自身的人格修養,注重身教,才能以自己的模範人格為學生樹起前進的目標,導師應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談話、心理相容。導師透過經常性地與學生談話,以多種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走進學生的心靈,建立心理上的認同,達到心理相容,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可以根據導師自己的特點與學生的特點運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如有的導師有意識地將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操作技巧運用到導師制工作中,運用行為科學的可操作性的技術來矯正學生的問題行為;一些導師則透過週記、書信等方式和學生進行“筆談”,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培養健全人格;一些導師則利用電話、“心靈寄語”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瞭解學生的喜、怒、哀、樂,為學生分擔煩惱和憂愁。

  (3)引導學生自我教育。導師創造條件,培養學生自我評價和自我認識的能力,激發學生自我調節的內部動機,透過學生對自己心理和行為上積極主動的自我調節,達到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

  (4)教育與研究相結合。導師把教育學生看作是一項日常工作,同時也是一個研究的課題,對於所引導的過程與效果進行記載、分析,撰寫個案分析材料,定期開展研討,促進理論與實踐上的交流與完善,不斷提高“導”的水平。

  (三)“道德講堂”活動方案

  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普及道德規範、宣傳道德楷模、引領道德風尚,“道德講堂”建設活動是我校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學校德育建設的重要方面,積極報道學校各類先進的優秀事蹟,創造濃厚的道德氛圍。為進一步推進學校思想道德建設,增強“道德講堂”的影響力和引導力。我校決定開展“道德講堂”建設活動,特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1、“學校道德講堂”工作原則

  1)實踐性與實效性原則。以師生親身實踐、參與活動、體驗學習為主要方式,透過宣講活動及開設班會主題活動課、專題講座等多種渠道開展工作;活動要具有趣味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2)整合與互補原則。將“學校道德講堂”與學校各類教育活動相互補充,與家庭、社會教育共同完善,整合學校長期開展實踐教育、體驗教育活動的工作經驗,綜合利用各類已有陣地,以整合和新建相結合的方式逐步推開。

  3)全體性與主體性原則。面向全校師生開展活動,培養健康的心理品質和健全人格;尊重師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師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強,促進師生健康教育整體氛圍的形成。

  2、“學校道德講堂”工作目標

  1)倡導“在家中為長輩盡孝心,在學校為同學送關心,在社會為他人獻愛心”,奉獻社會,提升師生的道德水平,努力實現“教育一代人,引導兩代人,影響三代人”以及“學校道德講堂”建設覆蓋的目標。

  2)“學校道德講堂”的具體目標為:形成“好人好報”的社會共識,推動“知行合一”的道德實踐。把促進轉化作為建設“學校道德講堂”的首要目的,將先進的道德理念內化為群體意識,在行為上由“他律”轉向“自律”,引導師生在實踐中完善自我,提升素質。營造“崇德尚善”的濃厚氛圍。把對學校重點人群的教育引導作為突破口,以點帶面,使學生在參與中認知、感悟、接受、提高,人人爭做道德建設的參與者和先行者,使“講道德、做好人”蔚然成風。

  3)在實踐及活動層面紮實推進師德建設和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運作效果明顯、切實可行的“學校道德講堂”工作機制。

  4)增強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的心理適應、自我調節、健康成長的能力,促進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長。

  3、“學校道德講堂”活動目的

  圍繞“四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

  1)社會公德建設主要包括: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和遵紀守法等,以“禮儀”為核心。

  2)職業道德建設主要包括:誠實守信、愛崗敬業、辦事公道、熱心服務、奉獻社會等,以“誠信”為核心。

  3)家庭美德建設主要包括:夫妻和睦、孝敬長輩、關愛孩子、鄰里團結、勤儉持家等,以“和睦”為核心。

  4)個人品德建設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寬容、明禮守信、熱情誠懇、自強自立等,以“友善”為核心。

  針對學生,我校著重以“社會公德”和“個人品德”為主。重點對學生進行“三心”教育,即在家中為長輩盡孝心,在學校為同學送關心,在社會為他人獻愛心。以“我學、我講、我議、我選、我行”為主要形式。透過努力達到“教育一代人,引導兩代人,影響三代人”的目標。對教師進行“為人師表、愛崗敬業,奉獻社會、提升自己”為主要內容的師德教育,傳承我市教育行業精神。

  4、“學校道德講堂”活動安排。

  1)以班級為單位,利用班會課開展“道德講堂活動”統一安排一次班會課開展活動,初一以“誠實守信和遵紀守法”為主題,初二以“友善互助、自強自立為主題,班主任根據本班情況製作一個“道德講堂”的課件。

  2)在開展活動之前,各班根據本班情況確定一名“典型學生”,並對他的事蹟進行故事編寫、拍照或製作成PPT課件,確定一批宣講學生,主持和開展此項活動。

  5、“學校道德講堂”活動要求:

  1)每次活動開展前,各班需提供的活動資料如下包含道德故事、道德短片或照片相關歌曲、相關經典誦讀等環節內容的道德講堂教案一份。

  2)活動結束後各班需提供:學生感想文章5篇

  (四)教師教學素質的提高

  透過該課題的研究,教師對外來民工子女的情況有了深入的瞭解。教學觀念、教育教學方法發生了改變,教師的教改意識增強,課題研究的水平得到了提高。如:姚雲娟老師撰寫的論文《培養健康心理提高外來民工子女英語學習效率》發表在20xx年的《科學大眾》;聞紅英老師撰寫的論文《愛滿天下——陶行知名言在“對外地民工子女的教育中”的運用》獲201xx年度蘇州市教育學會教育論文比賽三等獎;朱巍老師撰寫的論文《發揮資訊科技優勢奏響自主學習旋律》獲江蘇省第十屆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作品大賽二等獎;朱巍老師撰寫的論文《資訊素養,漫漫長路需求索——農村初中生資訊素養培養的幾點思考》獲蘇州市教育學會教育論文三等獎;聞紅英老師撰寫的論文《體育教學中對弱勢群體的心理抗挫教育》獲江蘇省“藍天杯”論文比賽二等獎;陸濤老師撰寫的論文《用愛澆灌他們心中的音樂之花》獲江蘇省“藍天杯”論文比賽;柏育紅老師撰寫的案例《耐心走進內心真心換得信心》獲江蘇省教育學會案例評比二等獎;張瑾老師撰寫的案例《為你開啟一扇窗》獲江蘇省教育學會案例評比二等獎;許愛林老師撰寫的案例《老師幫我拍張集體照吧》獲江蘇省教育學會案例評比三等獎;王芳老師撰寫的案例《逃學風波》獲江蘇省教育學會案例評比二等獎;姚雲娟老師撰寫的案例《寬嚴相濟——-“問題學生”的轉化策略》獲江蘇省教育學會案例評比三等獎;柏育紅老師撰寫的案例《給你一個機會,還我一個奇蹟》獲太倉市班主任案例評比三等獎。

  四、問題反思

  隨著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總結了前一階段研究成果的同時,深刻地認識到研究工作才剛剛開始,所以我們對本課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思考:

  1、理論素養不夠豐富。課題組成員在專家的指導下,閱讀了一些與課題研究有關的書籍,豐富了自身的理論素養,但隨著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感覺到理論知識的缺乏。

  2、本課題中,學生學習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將是今後研究的重點。如何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因材施教,找到適合外來民工子女的教育教學策略;如何豐富校本課程的內容,實現多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3、學校教師的年輕化,經驗不足,缺乏專家的引領,教師研究積極性有待進一步加強。

  4、進一步加強課題資料的收集、整理、上傳工作,實行專人負責,做到及時整理、歸檔、上傳。

  五、後期設想

  1、再次開展課題理論學習、典型案例學習與分析、研究,做好學習心得撰寫和交流。

  2、圍繞《農村初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研究》課題,進一步開展好“德育導師制”工作,督促好教師做好各方面的記錄工作。充分利用我校的品牌特色——科技教育,對外來民工子女進行養成教育。

  3、開展課題的交流研討會,發揮教師群體自主教研作用,做到以教師的個人發展促進學校課題研究的發展。

  4、結合課題研究,請專家講座,組織研討交流活動。課題組將分教研組進行分別研討,開展以學校教師與專家共同參與課題研究的活動,促進課題組成員與課題研究共同成長。

  5、進行課題的開發和評估,認真總結課題中出現的問題和經驗。

  課題中期報告 篇12

  自申請課題立項開始,從調查現狀、學習理論、組織研討、教學研究、收集資料到現在,課題研究已經進入中期階段,現將這大半年來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課題研究的準備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1、針對目前教學存在的問題,確立課題研究的題目和方向。

  2、撰寫開題報告,根據指導老師提出的修改意見,進行修改,進一步明確研究物件,提高研究要求和成果標準。

  3、瞭解了目前學生課外閱讀現狀: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學生的讀書興趣、閱讀時間、閱讀數量、圖書型別、個人收穫、讀書方法、書籍來源以及家庭藏書情況作了系統調查。調查結果發現班級大部分孩子由於家庭環境影響,並沒有課外閱讀的習慣,家長更沒有時間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孩子們讀的書多是一些簡單的漫畫之類,閱讀時間也比較少,沒有固定的閱讀習慣。

  二、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

  1、學習相關研究理論資料:

  學習《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瞭解各個年級段閱讀教學的相關要求和方法。閱讀《小學語文文字解讀》及各種教育類雜誌上對於小學閱讀方面的資料文章。

  2、創設閱讀氛圍:

  精心佈置班級圖書角,將學校圖書室借來的書和同學們帶來的書整整齊齊的擺放好。這些書,都是根據班裡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發展階段選擇的,內容多種多樣,有童話故事、科學探險、也有和生活貼近的兒童小說等。

  3、開展“全班同讀一本書”活動。

  本學期我推薦家長朋友們給孩子買《長襪子皮皮》這本書,這本書是這是瑞典兒童文學作家阿斯特里德·林格倫的童話代表作,書裡寫了一個奇特的小姑娘皮皮的故事,內容想象力豐富,語言風趣,孩子們非常喜歡。除了推薦讀書外,還讓孩子們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閱讀,並鼓勵他們交換圖書,分享讀書心得。

  4、教給閱讀方法,制定閱讀計劃。

  在大多數孩子已經愛上閱讀後,我讓孩子們為自己制定一個閱讀計劃。每個月的月初,將這個月要看的書列出來,並且寫清楚最少閱讀的頁數,以及閱讀後成功的展示方式,寫一篇讀書筆記或者辦一份閱讀小報、分享一個閱讀小故事等。

  制定好閱讀計劃後,讓孩子們把閱讀計劃貼在要看的書的首頁,每天對照計劃看自己完成了多少,一個月後,全部完成計劃的同學會得到相應的獎勵。閱讀計劃實施後,孩子們閱讀的積極性又提高了不少,而且把閱讀計劃也做得越來越有美觀,執行性也很強。

  同時,除了最初的朗讀訓練外,在課堂上我們還進行了默讀和快速瀏覽的訓練,讓學生在認真閱讀的同時,學會有選擇性的閱讀,提高閱讀效率。

  5、爭取家長的配合,保證閱讀時間。

  學生在校閱讀時間畢竟是短暫的,因為有很多的課程和學習任務需要完成,最好的閱讀時間是在家裡,爸爸媽媽也是他們閱讀時的最好夥伴。但是我們學校孩子多數來自農村家庭,家長們文化程度不高,幾乎沒有閱讀的習慣,或者只是忙於生計。為了讓家長行動起來,幫助孩子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在開家長會的時候把閱讀的好處講給他們聽,並舉例告訴他們讓孩子閱讀就是給孩子儲存一生最寶貴的財富。我設身處地地從家長的角度考慮,給他們提出合理化的建議,以每天陪讀10分鐘開始,讓家長朋友們堅持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討論。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孩子認字多了,閱讀能力提升了,家長看到了閱讀的好處,再也不用我動員就主動參與到親子閱讀中去了。

  6、展示閱讀成果,增強閱讀信心。

  為了讓學生看到閱讀給自己帶來的變化,體會到閱讀的好處,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閱讀的持續興趣,我會開展各種各樣的閱讀活動,並佈置給學生各種各樣的閱讀任務。為了督促孩子們閱讀,我在班級微信群裡開展閱讀答題活動,每個禮拜由一個學生負責給大家出題,其他同學透過語音回答,學生們為了在群裡有良好表現,都格外認真地閱讀。這項活動的開展,獲得了學生的喜愛,家長的好評。

  除此之外,我們每月會舉辦一次閱讀成果展示會,學生們在閱讀過程中辦的小報、閱讀卡以及寫的閱讀感悟都會在閱讀展示會上展示交流,並拍成照片在群裡向所有家長展示,優秀的閱讀成果還會獲得班級積分獎勵。

  這些活動的持續開展,讓孩子們透過自己喜歡的方式獲得了閱讀的成就感,班級閱讀氛圍也越來越好了。

  7、收集階段性資料,整理研究成果。

  在組織學生閱讀的同時,收集學生的閱讀卡和寫作成果,為課題的結題做準備。

  存在的困難及解決思路

  存在的困難:

  1、個別學生還沒有對閱讀產生極大的興趣,只是在老師的要求下勉強閱讀。

  2、進入三年級,學生學習任務加重,還有不少同學參加了課外輔導班,閱讀的時間較少,不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3、部分家長沒有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不支援孩子的閱讀。

  解決思路:

  1、放開讓學生去讀,不加干涉,完全憑興趣去讀,允許一部分同學跟著自己的節奏走。

  2、最佳化課堂,提高課堂效率,儘量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讓他們又時間去閱讀。

  3、利用開家長會和網上溝通的機會,根據學生的閱讀需求給家長推薦書目,讓家長積極為孩子購買。讓家長也來參與我們的課題,密切配合我們的工作。

  課題中期報告 篇13

  “音樂教學方法的選擇”課題研究中期報告音樂教育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培養人的高尚情操及審美趣味方面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人們對音樂課程的價值與目標的理解產生嚴重偏差,那麼,如何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使音樂課堂教學效果更佳,進行音樂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顯得十分重要。如何最佳化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是音樂教師面臨的一個全新的課題。

  一、開題立項穩步推進

  1、本課題核心概念界定

  教學是指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為了達到某階段教學目標,根據受教育者的認知結構,對教學課程、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學手段進行的策劃。

  音樂教學方法是根據音樂學科的特點從系統的整體出發,綜合考慮教師、學習者、教學目標、教材、媒體、評價等各方面因素,分析音樂教學問題和需求,設計解決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學步驟,加以實施並由此進行評價和修改,直至獲得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的計劃過程和操作程式。

  2、課題理論意義

  課題“音樂教學方法的選擇”是根據音樂學科的特點,按照音樂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結合課程內容標準的實質,從教學實際出發,綜合考慮教師、學生、教學目標、教材、教學環境、媒體、評價

  等各方面因素,分析音樂教學中的現實問題和需求,設計解決音樂教學中相關的音樂活動的策略、方法和步驟,在不斷進行的評價、反思和修改的實踐中,尋求最優方案的音樂教學方法,使學習者經歷最有效的音樂學習過程,探索一條積累音樂學習經驗的最佳途徑。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1、研究目標

  (1)形成結合音樂課堂教學實際,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的經驗。

  (2)提升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與審美空間。

  (3)透過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2、研究內容

  (1)音樂鑑賞內容的教學方法研究。

  (2)唱歌內容的教學方法研究。

  (3)演奏內容的教學方法研究。

  (4)音樂相關文化內容的教學方法研究。

  三、創新工作研究有序

  在課題紮實有效地開展的一學期,現就課題進展、課題研究的方法形式作如下彙報:

  1、區域集體備課,在爭辯之中明確方向。

  學科區域集體備課活動是一種有效的教科研方式,應該說一次活動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維火花的碰撞,教師們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覺到自身學習的重要性。自開題以來我們組織了數次的“音樂教學方法專題研討活動”,活動圍繞“音樂教學中的大問題”、“如何在

  中年級進行歌唱與欣賞教學”等多個話題展開。市音樂教研員張老師也向我們提出建議:課題研究要確立有效的方向、蒐集詳實的材料、注重開展的實效性,要把每一次課題組活動都能作為一次很好的教科研活動,在爭辯中明方向。所以在每一次活動中我們都能確立研究的中心內容,對組員所教的內容都能從課題研究的內容實效出發,談自己的觀點、想法,應該說在每一次紮實有效的課題研究活動中,所有課題組成員的教學觀念得到了改變,教育思想都得到了昇華。

  2、課堂教學,課題研究為實踐服務

  課堂是課題研究的主渠道,我們只有不斷地嘗試有效性的音樂教學策略,才使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課題組制定了詳盡周密的研究工作計劃,確定了分期研究目標和研究的重點,確定兩週一節的教學課進行研究。為了使音樂研討課真正獲得研討的價值。我們採用了專題研討、一課多教、同題異構等研究的策略。

  (1)專題研討

  課題研討有了明確的主題,才能充分發揮研討的價值。主題的選擇可以從教師普通關注的問題入手,然後加以提煉而成。主題的設定者可以是課題組長,也可以是執教老師。我們一般圍繞一個主題研究一個階段,開出幾堂研討課,從而使教師對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積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經驗。

  (2)一課多教

  一般來說,我們要求研討課都有一個多次試教的過程,只有有針對性地不斷改進設計,才能推出比較成熟的課。如xx老師執教東三

  省研討課《非洲鼓樂》試教了五次,每一次我們課題組的全體成員都集體聽課,幫助磨課,在對一堂課的反覆研究中,有力地提升了我們對教材及課堂的把握能力,也體現了我們求真務實的研究態度

  (3)同題異構

  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師來教,稱為同題異構。xx老師對《頑皮的小杜鵑》的同題異構得到了大家的讚許,她們對教材共同鑽研,又嘗試透過不同的教學方法策略來進行教學,體現了她們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識,體現了她們對教學個性和學生特點的正確把握。

  每次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我們都能從研究教學方法有效性策略的視角,把研究活動落實到教學中去,根據學生的課堂效果進行反思,總結,保證課題研究真正落實在課堂上。我們鼓勵課題組成員每學期上好一節研究課,骨幹教師起好示範作用,各成員之間互相隨堂聽課,使課題研究在日常的教學中自覺開展起來,真正做到課題研究日常化

  3、觀摩活動,研討中提高教師水平。

  自進行教學方法的研究以來,我們的教師和學生得到了充分的鍛鍊。觀摩活動時,大家認真聽、認真記不放過每個細節;研討時氣氛熱烈,積極發言、反思自己、中肯對待別人、毫無保留。共性的問題大家引起重視,如:活動的教學目標怎樣設立?教學中教師怎樣根據學生學習及教學情境靈活選擇教學方法策略,真正做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等等問題引起老師激烈地討論。一些個別的問題也引起大家的警戒,如低年級教學方法和中高年級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到怎樣的層次?活動的開展,對教師業務水平、能力、再學習、再提高的重視。

  因為我們深知,要使特色教學具有生命力,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是關鍵。

  四、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效

  經過一學期的實踐探索,課題組成員不僅學習了與本課題相關的理論,還與實踐相結合,理論學習與推動教學、促進課堂高效教學。課題研究的過程,鍛鍊了我區的音樂教師隊伍,課題組成員的課題意識、課改意識得到加強,科研水平得到顯著提高。課堂上師生、生生互動交流,平等對話,靈動的課堂,給學生以美的薰陶。

  1、音樂教學方法的改變使學生從對音樂的冷漠變得熱情

  通過錄音機、幻燈機、錄影機、vcd機等電教手段創設音樂情境,將音樂中的影象、內容、節奏等展示在學生面前,調動他們的眼、耳、手等多種器官,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

  2、豐富音樂教學方法使學生從對音樂內容的陌生變得了解

  鮮豔的色彩,生動的畫面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精心設計並選擇符合教學內容的圖畫,可以使教學內容直觀、形象,促使學生很快進入歌曲的意境,達到理想的教學功效。

  3、使學生從音樂之外逐步走進音樂

  清晰明快的語言,讓學生從中得到溫馨,留下回味,獲得快樂;有動感的肢體語言,讓學生從中得到啟發。音樂教學中,音樂老師的語言生動形象,善於運用聲調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充滿激情。

  五、課題研究的思考

  音樂教育旨在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

  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能使學生從音樂的學習中得到真正的樂趣,接受並創造音樂的文明。能從音樂樂趣的體驗中,音樂文明的享受中,得到性情的陶冶、精神的冶煉、培養自己溫和的性格與堅毅的品格,以及與他人相處的和諧與融洽。而音樂教師應當成為引導學生進入音樂世界的橋樑,帶領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那麼教師怎樣才能很好的實現這一目標呢?教師良好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自願的學習音樂。而且我們知道因為年齡的緣故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所以非常需要教師精心地創造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樂。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這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靈活設計、選擇運用,相信課題組全體成員有信心也有能力,把這一課題研究不斷深化,最終取得豐碩成果。

  課題中期報告 篇14

  我們《初中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組成立至今已有整整九個月。借今天這個機會,向各位專家、各位老師作個簡單的彙報。

  我們這個課題組有個特點,那就是我們的九位組員來自黃浦區各個不同的學校,有民辦學校、轉制學校、普通完中、初級中學及九年一貫制學校。各所學校的學生素質、基礎不同,教學風格各有所長,各位老師的課堂教學也各有特色。在這段時間裡,我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以科研帶動我們的教學工作、以強化數學思想方法的訓練作為落實二期課改理念的手段。我們圍繞著如何上數學“好課”,重點研究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突出數學的思想和方法的教學,突出數學的思維品質的訓練,讓數學學科從專業學科發展為素質學科。課題組定期活動,一致認為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內在形式,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的動力工具,學生掌握了數學的思想方法,就會使數學更容易理解和記憶。顯然,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是數學教學改革的新視角。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措施。

  此外,我們要感謝市、區教研室為我們搭建了這樣一個平臺,我們透過課題組這一形式,在互相學習、交流、研究的過程中,校與校之間縮短了距離,老師與老師之間團結協作,同時也開展了有序的競爭。九位老師將公開課作為展示我們研究成果的視窗,在短短几個月中,開設了市級公開課、展示課七節,區級公開課、展示課七節。我們組格致初的湯霞老師在“長三角洲”交流課中開了《二次函式中的數形結合》,暑假裡更是走出黃浦、走出上海,去貴州省為當地學生開設了《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黃浦學校的顧涵明老師,隨著六年級新教材的試行教學,讓他們在潛意識階段中,對各種數學方法進行多次孕育,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在最近舉辦的“黃浦區首屆教學課堂評比”活動中,我組四位老師參賽,三位老師進入了複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在大家學習和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對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時做出回顧和總結。在全國及市級教育報刊、雜誌上發表了文章十九篇。其中,我們的老大哥向憲貴老師表現尤為突出,他的《透視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淺談探索型動態幾何問題的解法》在《中學數學教育》上發表、《課堂教學發思》在《愛的教育》上發表,並在全國論文評比中獲二等獎。

  在平時組內的交流活動中,我們感到當前的知識經濟時代是合作取勝、協作競爭的時代和共同發展的時代。要使我們的教學能力有一個長足的提高,開展合作學習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一起學習新的教育理論,交流介紹成功的教育、教學案例,共同參與科研,共同研究中考命題。同時把這種風氣再帶到各自學校的教研組、備課組中去。施仲濤老師在今春開設了區級IP遠端教學展示課《去括號》,下半年更是甘當人梯,對備課組內的青年教師作精心指導,共同探討,在大同中學的青年教師大獎賽中,兩位青年教師同時獲得一等獎。

  此外,課題組還圍繞課題聽課、評課,撰寫課例,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我們的組員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中堅持研究,部分老師還去了福州參加了“全國中學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觀摩與評比活動”,這一切都離不開各個學校的校長對我們的大力支援。我區教研員李建國老師更是對我們關心、鼓勵,對我們作全程指導,我們的成績傾注了他的智慧和成績!

  我們的教學為科研提供了實踐基礎,我們的科研為教學提供了理論指導,我們全體組員將一如既往,來年爭取更大進步!

  課題中期報告 篇15

  一、課題的提出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課外閱讀具有開放性、廣泛性,不能強行對每一位學生統一要求、統一步調、統一內容,個體的獨特性,使得對課題的研究與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如何有效深入開展,是我們探究並需加以解決的研究課題。教師也不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等。基於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提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課題研究。

  二、課題的界定

  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是指透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教給孩子閱讀方法,讓學生能夠潛心讀書,能夠投入情感,並具有一定的情感體驗,創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構建有效課堂。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使閱讀習慣逐漸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從實質上把握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教學規律。

  三、研究的目標和原則

  目標:探索出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與方法。形成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的氛圍,提升高年級語文教育教學質量。透過研究提升高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

  原則:遵循自主性原則、探究性原則、創造性原則和合作性原則。

  四、課題研究的物件和內容

  (一)研究物件:小學五、六年級學生。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將緊緊圍繞《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閱讀教學的具體要求進行研究,切實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五、課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以學生髮展為目標,以閱讀教材為載體,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閱讀教學效益為核心,以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提升為重點,探索出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與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的總課題的指導下開展研究,以行動研究法為主,以經驗總結法、文獻法等為輔。在一定理論指導下,把教育教學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在實踐中研究中,不斷反思和總結,把研究的結果及時運用於實踐。透過深入課堂,從中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研究。以期達到最佳研究實效。透過對本課題研究過程中較有效的研究工作進行及時的總結提煉,形成成果,促進本課題研究的進一步深化研究。收集有關文獻資料作為課題研究的理論指導實施材料。

  六、課題研究進展

  (一)加強理論學習,更新閱讀教學理念。

  理論是實踐的基礎。新課程改革在閱讀教學方面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理念,我們很有必要進行思考與探索。自課題立項來,重新解讀學習了新課標對習作教學的理念,正確解讀、全面把握這些新理念的精神實質,是我們端正閱讀教學指導思想、全面更新習作教學觀念、探索科學的閱讀教學策略方法的前提和基礎。

  (二)開展閱讀教學研討活動,閱讀教學比賽活動。

  遵循課題研究提出的“以讀為本”的主旨,注重閱讀線、生活線、情景線三線結合,加強實踐自主性,制定有效策略,使活動有序進行。對實踐活動進行記錄,及時作出階段性評價。

  (三)加強閱讀方法指導,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閱讀方法。

  以語文教學依託,加強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能夠把文中的一些好詞好句進行摘抄背誦。其次,利用班級各種活動,帶領孩子親身體驗,以親身感受為依託,指導學生閱讀。

  七、課題研究的階段成果

  (一)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閱讀興趣濃厚。

  (二)學生養成了一定的閱讀習慣,並能根據自己的閱讀興趣對閱讀內容進行篩選。

  (三)舉行閱讀小能手評選,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熱情,班內湧現出一批閱讀小能手。

  (四)關注學生的需要,開展各種活動,豐富學生體驗,有效指導學生閱讀。

  八、課題研究中存在問題和困惑

  課題實施以來,雖然關注到了學生的個別差異,但在實際教學中,仍然難以操作,能夠有效的關注到每一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其次,如何檢測學生的閱讀效果,既關注學生閱讀水平的差異,又兼顧到學生情感需求,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得到提高,這一點是我在教學及研究中遇到的困惑,也是下一步我努力研究的方向。

  九、努力方向

  我將在下階段的研究中,繼續遵循最初的課題研究思路,圍繞前階段遇到的問題開展研究。繼續加強自身理論學習,透過指導與練習,結合學生的社會生活時間,使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樂於閱讀,並在此過程中享受閱讀的快樂,增長見識,真正做到快樂閱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