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專案可行性報告
養殖專案可行性報告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養殖專案可行性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養殖專案可行性報告 篇1
一、專案背景
近年來,由於雞鴨豬鵝等家禽家畜大規模,工業化飼養,藥品、激素大量使用,相關肉類食品的安全狀況令人擔憂,而牛羊因其為食草性動物,抗病能力較強,已經成為一種理想的安全的肉類替代品,並因其高營養低脂肪無公害的特性,而廣受消費者的喜愛。從近10年的養殖市場行情分析來看,雞鴨豬等產品的市場波動比較大,牛羊等產品的價格則穩中有升,同時,因為牛羊以禾科草類為食,不僅綠色安全,也解決了困擾已久的作物秸稈還田成本高,焚燒汙染大的問題,變廢(作物秸稈)為寶,深受廣大養殖戶的歡迎,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推廣與扶持。
二、專案概況
盱眙縣XXX肉羊養殖基地,位於盱眙縣官灘鎮,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環境相對封閉,外界汙染少,近2000畝荒山,適宜發展優質草場,另外,當地的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大豆,花生,山芋等,秸稈資源豐富,適宜發展牛羊等食草性動物養殖;當地農民數十年來就有養殖牛羊的傳統,養殖積極性很高,有利於公司+農戶模式的推廣;同時該地區離盱眙縣城20公里,離寧宿徐高速、寧連高速15公里,交通發達,有利於商品流通運輸,該縣屬於傳統農業大縣,政府對農業專案的支援力度很大。
三、專案投資概算
A、專案投資總額1000萬元,分二期建設,第一期從20xx年10---2014年4月,投資總額為800萬元,第二期從20xx年10月——20xx年6月,投資總額200萬元,整個專案佔地1000畝,一期投資完畢,年產種羊1萬隻,年出欄肉羊1.8萬隻,實現年銷售2500萬元,利稅700萬元,帶動周邊農戶年增收300萬元。二期投資完畢,年產種羊2萬隻,年出欄肉羊2.8萬隻,實現年銷售3800萬元,利稅1500萬元,帶動農戶年增收500萬元。該專案建成後,將成為當地最大的種(肉)羊養殖基地,不僅可以解決當地對於新鮮羊肉的需求,更加可以輻射全省,提高當地的養殖水平,快速帶領農戶致富,為當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巨大的貢獻。
B、飼養模式以圈養為主,放養為輔,成立農業合作社,帶動農民,以公司+農戶的模式實現規模養殖。
C、投資預算土地租賃;5萬元/年水、電、路三通,地基平整,45萬元;新建羊舍3000平米,運動場6000平米,450萬元;新建辦公用房、飼料倉庫、職工住房600平米,36萬元,購種羊2500只,135萬元,飼料及藥品費用50萬元,購牧草種子1萬元,種植及人工費5萬元,飼料加工器械1.5萬元,防疫器械、各種工具0.5萬元。人員工資6人:2.5萬元/人/年,合計15萬徵用土地100畝500元/畝,合計5萬元車輛一部:5萬元D、資金籌措股東出資500萬元,爭取以獎代補、科技扶持、科技示範園區、農業產業化及支農發展等資金200萬元,實物出資100萬元,二期利潤結轉200萬元。
四、投資收益
第一年:投資期收益分析:
第一年投資300萬元,引羔羊2500只,年出欄3500只計算,每隻羊養殖直接成本=羔羊350元+飼料成本145元+藥品成本+25元+人工成本35元+不可見成本20元=625元;每隻羊銷售收益(按照4個月65斤計算)65X14=910元910元-625元=285元285X3500=997500元;因農業專案屬於免稅專案,故以上利潤為不含固定資產分攤的淨利潤以投資300萬元計算,第一年回報率約33.2%。如果按照固定資產10年分攤計算,回報更高。
第二年投資收益分析:
第二年如果在不擴大投資規模的基礎上計算(同第一年投資規模),投資成本只有羔羊成本115萬元,飼料及藥品成本50萬元,人工成本15萬元,土地成本7萬元,合計187萬元,按照第一年利潤997500元計算,投資收益達到53.3%。
1、土地租賃2萬元/年
2、水、電、路三通,地基平整,42萬元;水:打井:1萬元,管道鋪設,建水塔,人工等8萬元,電:線路架設,變壓器,燈具等10萬元,路:前期修整約8萬元,後期修建水泥路由政府出資。地基平整:15萬元,合計:42萬元
3、新建羊舍3000平米,運動場4000平米,55萬元;
4、新建辦公用房、飼料倉庫、職工住房600平米,18萬元,
5、購羔羊2500只,115萬元,
6、飼料及藥品費用50萬元,
7、購牧草種子1萬元,種植及人工費5萬元,
8、飼料加工器械1.5萬元,
9、防疫器械、各種工具0.5萬元
10、人員工資6人:2.5萬元/人/年,合計15萬
11、徵用土地100畝500元/畝,合計5萬元
12、車輛一部:5萬元
小計:263萬元,流動資金37萬元合計:300萬元C、投資預算
以上投資效益概算為固定投資概算,不包含發展農戶養殖模式後出售羔羊、飼料,回收成品羊所帶來的利潤,也不包括擴大投資,降低成本所帶來的額外收益,及政府的農業相關補貼。
養殖專案可行性報告 篇2
一、目的意義
在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大好形式下,省委、省政府調整我省產業結構,制定了一系列發展目標和優惠政策。根據我省為內陸地區經濟發展滯後,貧困人口較多,但自然資源較為豐富的實際,結合我縣農村優靜的環境條件,水源豐富,植被好,氣候適宜等特點,發展棘胸蛙養殖業前景可觀,同時還是搞活地方經濟,解決農民脫貧致富的一條重要途徑。隨著社會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的要求越來越高。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羹滋補品棘胸蛙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被列為當今世界名菜之一。
棘胸蛙(RanaspinosaDavid)俗稱石雞,石蛙,屬脊椎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參差型亞目(Diplasiocoela),蛙科(Ranidae),蛙屬(Rana),廣泛分佈於我縣深山密林的山溝小溪,屬珍貴的兩棲動物。 棘胸蛙是一類大型的野生蛙類,不僅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價值。它 體大肉多而細,味美,營養豐富。 蛙肉中含有蛋 白質、葡萄糖、氨基酸、鐵、 磷和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 分,脂肪含量很低,歷來是我國南方宴席上的上等佳餚。 其食用價值遠遠高於牛蛙, 被國外美食家譽為“白蛙之 王”。棘胸蛙肉可供藥用;有滋補強壯的功效。 棘胸蛙 藥性平,味甘,入心、肝、肺三經,有滋陰降火、 清心 調肺、健肝腎的功效,對治療疳積、病後虛弱、 心煩口 渴等有一定輔助療效。 近年來,由於人們濫殺和大量使用農藥,汙染水質, 致使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造成野生棘胸蛙日趨減少。 大 力發展人工養殖,合理保護開發, 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 長的需求,保護了自然生態平衡。而且,棘胸蛙養殖條件要求不高,資金投入不大,不管是稻田,池塘,還是房前屋後的坑塘,有水源的地方就可以實施養殖。只要向農村進行養殖技術推廣,就能帶領農民脫貧致富,同時解決社會就業問題。該專案的實施,是人心所向,屬勢在必行。
二、專案實施具備條件
×.棲息環境 棘胸蛙棲息的'洞穴一般為自然石洞或土洞,於繁殖季節時居石洞者較多。洞穴多在溪流岸邊靠近水面,或者洞口有一半在水面之下。這些洞口一般不大,較光滑,進出洞時不易擦傷體表。洞深一般為×~×釐米。洞底略低於洞口。
×.活動特點 棘胸蛙有兩條粗壯的後腿,因此跳躍能力很強,彈跳高度達×米左右。傍晚時爬出洞穴,在山溪兩岸或山坡的木草叢中覓食、嬉戲,異常活躍。但其活動範圍一般不大。在洞穴周圍×~×米,夜深時,便逐漸返回洞穴,天亮後很少在洞外發現其蹤跡。
棘胸蛙的活動強弱與外界的環境條件有密切的關係,水溫水流等變化對其影響尤為明顯。適宜水溫為×~×℃,活動正常:水溫過低,活動較少,生長停滯,進行冬眠,水溫過高則出現異常,甚至死亡。
×.冬眠 棘胸蛙在冬季寒冷地都蟄伏起來,不吃不動,雙眼緊閉,對外界沒有反應,進行冬眠,主要靠體內貯存的養分來進行極為微弱而緩慢的新陳代謝。根據觀察,一般在霜降後開始冬眠,驚蟄時節,水溫高於×℃時,也有部分棘胸蛙伏在洞口或跳出洞穴活動。冬眠時,棘胸蛙喜棲居於山溪的深水潭內或溪邊有泥土的洞穴內,其抗寒性比石洞要好。
×.生長特性 蛙類的生長可分為蝌蚪期、幼蛙期和成蛙期三個階段。棘胸蛙的蝌蚪有尾和鰓,完全生活於水中。早期全長×毫米左右,重×.×克。在蝌蚪期生長慢,一般從孵化到變態完成約需×天。在自然環境中,成蛙的生長受環境及食物豐欠的影響,一般第一年增重×~×克,翌年可達×克左右,第三年可長至×~×克,雄性個體比雌性個體生長來得快。在考察中,曾發現雄性個體最大的可達×克,而雌性最大個體為×克。於×月底採集到的×~×克的幼蛙,放入試養池中進行人工飼養,×月上旬時已達×克左右。在人工模擬自然生態環境的條件下飼養,因餌料較充足、敵害較少,其生長速度一般比野外環境中要快。
×.攝食習性 棘胸蛙的視力較差,它只能捕食活動著的活餌料,把死的食物送到其口邊也不攝取。當發現食物目標時,就猛然跳起,直撲食物物件,甩出帶粘液的舌頭把食物逮住,迅速捲入口中。捕食多在夜間,白天捕食較少見。
×.食性 剛孵化出膜的小蝌蚪,在×~×天內靠孵黃囊營養,當孵黃被消耗之後便開始覓食。經解剖觀察,蝌蚪的腸中有植物碎屑、小環藻、絲藻、水綿、苔蘚、草履蟲、纖毛蟲、水蚤、輪蟲以及矽藻、甲藻、金黃藻等。進行人工飼養時,可投餵一些蛋白質較高的餌料,如蛋黃、豆漿及魚粉等。幼蛙期的食物主要是蚊蟲、小型昆蟲及昆蟲幼體等。至成蛙期,其食物範圍很廣,如:昆蟲、蜈蚣、蜂蛛、馬陸、蝸牛、螺蜆、蝦、蟹、雜魚、沙鰍,以及蚯蚓、幼蛇、小型鳥類等。
該專案場地正安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有天然的防護林,有常年不斷的優質礦泉水源,泉水冬暖夏涼,是棘胸蛙生存的天然場所,可保證棘胸蛙常年正常生長。且具有棘胸蛙豐富的食源,縣境內有河流溪溝×條,小蝦、小螺,小魚,以及遍地的蚯蚓、昆蟲。具備了棘胸蛙“足、清、涼、靜”的環境條件,是一個棘胸蛙仿生態養殖的天然場所。且該專案在正安縣已經作了大量前期工作。縣水產技術幹部吳紀國領辦的棘胸蛙生態養殖場已透過遵義市科技局立項,現已有一定規模。因此,在正安實施開發棘胸蛙養殖業,有天然的條件和該專案實施的專業技術基礎和良好的技術保障。
三、市場前景
棘胸蛙的豐富營養價值 和多種藥用功效,同時在我國大部份地區民間有著傳統的食用習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大地增加了市場的需求量,目前產品供不應求,社會的發展更需要大量的類似棘胸蛙的產品。由於人們大量捕殺和人為環境的破壞,自然生長的棘胸蛙急劇減少,市場價格昂貴,而且難以買到。現當地市場價格已達到×—×元/公斤,沿海及發達城市已達到×元/公斤左右,市場前景可觀。同時該養殖業又是一項能使山區人民脫貧致富的良好專案。
四、技術分析
棘胸蛙的養殖生長過程為:卵→蝌蚪→幼蛙→成蛙,其養殖一般是指將蝌蚪培育成幼蛙(體重×-×g/只),然後將幼蛙養成至達到商品規格(體重×g/只以上)的成蛙;或直接放養幼蛙養成至成蛙。
選擇適宜的養殖場地:棘胸蛙的養殖場地應具備“足、清、涼、靜”的環境條件。一般地,應選擇水量充裕、引水方便、水質優良、林木蔥鬱、自然環境幽靜的山澗、山村庭院或依山傍水的場地建場。
建好仿生態養殖池:根據自然條件、棘胸蛙不同生長階段與養殖特點,結合計劃養殖規模與生產投資,可選用不同的養殖方式,並建造仿生態養殖池。
營造仿生態環境:
1、建造防逃設施 養殖場地應加強管理,儘量避免養殖人員和生產操作以外的干擾。室外養殖場地的四周要用磚石或水泥瓦等建造圍欄,圍欄底腳挖×-×cm的深溝,用碎石填平,防蛙潛穴逃跑,圍欄高在×.×m以上,頂端設定向內約×cm的倒簷,既防止棘胸蛙逃跑和敵害的襲擊,又形成隔斷外界干擾的屏障,維持棘胸蛙養殖所需的清靜環境。
2、設定遮陽條件 棘胸蛙喜陰涼的生態環境,故應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可在圍西半球附近種植常綠的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形成一個四季常有的陰涼環境;夏季,在養殖池上方需搭建涼棚,並種些蔓藤、攀藤作物和瓜果等;在池邊的空地上種植一些常綠植物,如南瓜、花草等,以增加遮陽面積,同時淨化空氣,改善生態條件,並能招引昆蟲以供蛙體補充攝食。
3、配置保持流水狀態的進排水系統 棘胸蛙的整個養殖過程中,養殖用水必須為常年細水長流,迴圈不息,並保持水質清新,溶解氧充足,水溫穩定。水源以山溪水、泉水為佳,不宜選用水質渾濁、有機質含量較多的池水。養殖池根據不同要求和水深,在每池的排水口內應設定限水孔,用以調節水位和水流量。最好建立一個常所自流的進排水系統,此係統應包括常年自流引水、蓄水池、供水和排水渠(管)等,且進排水切忌串池。
4、封溝養蛙、山溝庭院式養蛙、依山傍水式養蛙,都是棘胸蛙良好的養殖場地。棘胸蛙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強,易飼養,抗病歷強。常見的病主要有四種,水黴病、腐皮病、腸胃病、水腫病,這些病的預防及治療都很簡單。
五、專案建設規模
1、建產卵池(×個)×平方米;
2、孵化池(×個)×平方米;
3、幼蛙池(×個)×平方米;
4、成蛙池×平方米;
5、魚苗(作餌料用)池×平方米;
6、肥土地(用於培育蚯蚓)面積×平方米
7、飼料房和住房×平方米;
8、辦公室及科研室×平方米。
年產商品蛙×噸。
六、專案實施方案
前期工作: 20xx年建產卵池(×個)×平方米,孵化池(×個)×平方米,幼蛙池(×個)×平方米,成蛙池(×個)×平方米。已具備餌料培育房×平方米。收集種蛙×對,並進行馴化和繁殖的準備工作。
第一階段:20xx年製備棘胸蛙鮮活餌料設施並培育鮮活餌料(小魚、蚯蚓、黃粉蟲等)。收集種蛙×對進行人工馴化和繁殖,繁殖蝌蚪達一萬尾培育成幼蛙。
第二階段:20xx年--20xx年建產卵池×平方米;孵化池×平方米;幼蛙池×平方米;成蛙池
×平方米;魚苗池×平方米;飼料房和住房×平方米;辦公室及科研室×平方米;收集種蛙×對。並進行生產安排。
第三階段:20xx年進一步完善生產設施和技術管理措施,全面投入生產。並有一定量的商品蛙上市供應。
第四階段:20xxX——,年產商品蛙達×噸。
七、投資規模估算
1、修建池塘×平方米××元/平方米=×.×元;
2、修建辦公房科研房飼養房及住房:×平方米××元/平方米=×.×萬元;
3、種蛙收購×萬元;
4、飼料裝置×萬元;
5、防逃設施×萬元;
6、其它×萬元;
總投資×.×萬元。
八、資金來源及使用情況
1、資金來源:該專案共需資金×.×萬元,申請專案經費×萬元,自籌資金×.×萬元。
2、資金的使用:第一階段:20xx年前的前期工作投入資金×`×萬元;
第二階段:20xx年——20xx年建產卵池×平方米;孵化池×平方米;幼蛙池×平方米;成蛙池×平方米;魚苗池×平方米;飼料房和住房×平方米;辦公室及科研室×平方米;收集種蛙×對,進行生產。投入資金×萬元;
第三階段:20xx年進一步完善生產設施和技術管理措施,全面投入生產,投入資金×.×萬元。
九、經濟效益分析
1、每平方米按最低放養成蛙密度×只計,每隻商品蛙按最低體重×克計:×平方米××只/平方米××克/只=×噸;
2、每公斤按當地最低價×元計:×噸××元/公斤=×萬元。
養殖專案可行性報告 篇3
1、總論
1.1、專案摘要
1.1.1、專案名稱:XX縣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專案
1.1.2、主管單位:XX縣畜牧特產局
1.1.3、建設單位及法人:共7個。其中:
①XX縣天添畜禽有限責任公司,法人代表閆國軍;
②XX縣昌海畜牧良種場,法人代表張福海;
③XX縣中原牧業公司養豬場,法人代表周立明;
④XX縣城關鎮
“標準150”模式養殖戶4戶,養殖業主都正家(帶動2戶:張林村四組方道維、羅茂秀)、彭友蘭(帶動2戶:漳河養殖小區彭友兵、肖世才)、龔以中(帶動2戶:姚崗村一組劉傳剛、別文合)、張福明(帶動2戶:文筆峰村三組劉金濤、四組王寶俊)。
1.1.4、建設地點:
①XX縣天添畜禽有限責任公司,地址:XX縣清河農場皮家灣;
②XX縣昌海畜牧良種場,地址:XX縣九集鎮鄒灣村林場;
③XX縣中原牧業公司養豬場,地址:XX縣武安鎮劉家河村三組;
④XX縣城關鎮“標準150”模式養殖戶4戶,具體為:張林村四組都正家、漳河養殖小區彭友蘭、姚崗村二組龔以中、文筆峰村三組張福明。
1.1.5、建設規模與主要建設內容
專案完成後,建設單位年出欄商品豬增加7300頭,出欄總量達到15800頭左右。主要建設內容是養殖場戶糞汙處理,欄圈改造,水、電、路改造等。
1.1.6、投資規模與與資金來源:本專案總投資303.46萬元,資金來源為申請中央補助資金180萬元,企業和農戶自籌123.46萬元。其中天添公司中央補助資金60萬元,企業自籌20萬元;昌海畜牧良種場中央補助資金40萬元,企業自籌16.4萬元;中原牧業公司中央補助資金40萬元,企業自籌69.86萬元;4個標準150養殖戶中央補助資金40萬元,養殖戶自籌17.2萬元。
1.1.7、建設期限:一年。
1.1.8、經濟和社會效益:建設單位年可增加銷售收730萬元,新增純利146萬元,投入與新增純利之比為1:0.18。專案完成後還可延伸產業鏈,發展生態養殖,增加水產養殖收入。
1.1.9、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專案建成後,建設單位年出欄商品豬15800頭,年銷售收入1580萬元,年獲利316萬元。
1.2結論與建議:該專案經濟效益和生態、社會效益顯著,符合當前畜牧業“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專案切實可行。
1.3編制依據
國發[20XX]22號檔案,發改辦農經[20XX]1939號檔案,《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農業廳關於申報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重點戶)改擴建專案投資計劃的通知》,《市發改委、市畜牧局關於做好申報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改擴建專案工作的通知》。
2、專案所在縣生豬發展現狀
XX縣共有10個鎮1個區,282個村,1371個組,11.28萬農戶,農業人口42.45萬人。版圖面積385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3.8萬畝。以生豬為主的畜牧業是XX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近幾年發展速度較快。20XX年,全縣畜牧業總產值7891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43.9%;20XX年在畜產品價格大幅下滑和產值計算單位調減的情況下,畜牧業總產值仍然達到76598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40%。20XX年,XX生豬出欄62.1萬頭,年末存欄38.95萬頭,其中能繁母豬存欄3.03萬頭,年內人工授精43200頭,人工授精受配率75.04%。全縣鄉村人口42.45萬人,人平出欄生豬1.5頭,與上年相比生豬出欄增長1.8%,畜牧業增加值達到37877萬元,佔第一產業增加值116208萬元的32.6%。
20XX年,XX大力推廣“標準150”模式養殖和養豬專業村建設,規模養豬比重達到30%,上半年畜牧生產全面增長,其中生豬出欄增長35.9%,預計全年出欄生豬達到70萬頭左右,僅生豬一項預計農民人平增收100元以上。當前,我縣生豬生產呈現“三化”的發展態勢。
一是向規模化發展。據統計,全縣現有50頭以上規模養殖豬場戶1471戶,100頭規模的242戶,300頭規模的135戶,1000頭規模的72戶,3000頭規模的29戶,10000頭規模的2戶,規模養殖出欄量達到總出欄量的30%。規模養殖場戶現有存欄生豬10.7萬頭,與上年同期對比增加11.3%。全縣共有生豬養殖小區16個,其中省級6個,市級5個,縣級5個。
二是向專業化發展。我縣生豬養殖主產區武鎮、九集、城關、清河等鎮(區)依託本地資源優勢,逐步形成了一批養豬大村。武安鎮的跑馬崗、老街、葫蘆灘、陳家集和清河王家坡、雷家巷等養豬大村,每村年出欄生豬都在6000頭以上。其中跑馬崗村,全村現有能繁母豬981頭,與上年相比增加199頭,存欄育肥豬13500頭,戶平存欄生豬21頭,其中年出欄肥豬30頭以上的農戶達到210戶,比上年增加50戶,全村全年出欄肥豬將達到2萬頭左右,戶平出欄31頭,人平養豬純收入達到1563元,比上年增加547元。
三是向新型模式化發展。全縣生豬養殖投資多元化,發展養殖業的有領導、有幹部、有工人、有商人,有在職工作人員、有單位下崗人員,有從事其它行業轉產的,有外地到我縣發展的。並出現了“標準150”模式養殖,“豬-沼-魚”、“豬-沼-果”生態養殖,和依託協會發展養殖等新型養殖亮點。武鎮、九集、城關、東鞏等鎮現已發展“標準150”模式養殖戶17戶,預計到年底可發展到100戶以上;清河區已發展天添公司等生態養殖戶,武鎮已建立生豬養殖協會。
XX規模養豬場以個體和承包經營為主,在欄圈建設、飼養管理和疫病防治上有縣畜牧部門作為技術支撐,全縣畜牧部門現有畜牧獸醫技術人員300多人,其中高階職稱10人,中級職稱25人,助理及技術員職稱152人,技術力量雄厚。但目前只有少部分養
殖場建立了沼氣池,推行了豬—沼—魚(果)生態養殖模式,大部分養殖場沒有配套糞汙處理設施,急需配套糞汙處理設施。
3、專案建設單位基本情況
專案建設共7個單位,包括三個規模養殖場和四個養殖戶。其中:
①XX縣天添畜禽有限責任公司。是20XX年4月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公司註冊資本30萬元。公司現有員工12人,其中具有中初級職稱的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畜牧獸醫)人員5人。20XX年,該企業出欄商品豬2950頭,年末存欄生豬1345頭。現有存欄生豬20XX頭,日產幹糞2噸,日汙水產生量8噸。該豬場三面環水一面臨山,自然隔離條件優越,利於疫病防治。在豬場周圍附帶有一個350畝的小ⅰ型水庫和1000畝精養魚塘,為豬場汙水、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排放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利於發展豬魚菜生態養殖模式。該企業佔地面積60畝,地勢平坦開闊而高燥,距離305省道直線距離6000米,離周圍居民區最近距離也有1000米以上,交通便利,供水供電條件良好,佈局合理,選址適宜,設施完善,裝置配套,並建立健全了嚴格的防疫管理制度,廢汙實現了迴圈綜合利用。
②XX縣昌海畜牧良種場。XX縣昌海畜牧良種場成立於20XX年,現有員工10人,中級以上管理人員2人,該廠20XX年取得襄樊市農業部門頒發的種豬生產許可證,並於同年獲得湖北省農業廳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現存欄生豬1300頭,年出欄生豬1800頭,日產幹糞1.5噸,日汙水產生量6噸,糞汙處理採取綜合利用方式。該場地處XX縣九集鎮鄒灣村,該地環境清靜,資源豐富,水源充足,生態環境適宜,符合獸醫衛生條件;該場屬縣域郊區,北邊緊靠305省道,距襄荊高速路入口20公里,達襄樊市區30公里,交通、通訊便捷。
③XX中原牧業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0萬元,法定代表人周立明,系浙江農大畜牧專業本科生、浙江大學動物營養學碩士研究生,高階畜牧師,從事牲豬養殖20年。創辦的“寧波市東方牧業有限公司”管理已透過iso9001:20XX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是寧波市十大無公害豬肉生產基地之一。註冊商標“東方日月”在寧波、廣州、上海等地使用者中享有聲譽。為尋求更大發展,周立明先生創辦了“XX中原牧業有限公司”。該公司正養豬場20XX年出欄商品豬1800頭,現有生豬存欄2200頭,日產幹糞2.2噸,日汙水產水量8.8號。糞水處理選用淅江寧波東風牧業裝置製造有限公司生產的自動畜禽糞水處理機處理。
④城關鎮標準150模式養殖戶。城關鎮是XX養豬大鎮之一,這四個養殖大戶養場場選址適宜、佈局合理,給排水方便,和穩定的電源,生產與生活分開,圈舍相向、欄圈設計等符合標準化欄圈建設要求,防疫較為嚴格,管理比較規範。20XX年,四個養殖戶共出欄商品豬1950頭,現有存欄生豬1634頭,日產幹糞1.9噸,日汙水產生量9噸,糞水處理以人工清運為主。
4、專案建設地點與建設條件
4.1、專案建設地點:
①XX縣天添畜禽有限責任公司位於XX縣清河農場皮家灣;
②XX縣昌海畜牧良種場位於XX縣九集鎮鄒灣村林場;
③XX縣中原牧業公司養豬場位於XX縣武安鎮劉家河村三組;
④XX縣城關鎮“標準150”模式養殖戶4戶,張林村四組(都正家)、漳河養殖小區(彭友蘭),城關鎮姚崗村二組(龔以中)、城關鎮文筆峰三組(張福明)。
4.2、專案實施的有利條件
生豬生產是XX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提出了建立全省生豬大縣的號召,並制定了相關優惠政策和措施,各相關部門大力支援畜牧業發展,為實施本專案創造了寬鬆的環境。一是縣政府制定了畜牧業發展以獎代補政策。縣財政每年拿出30萬元作為畜牧養殖業以獎代補資金。二是金融部門投資傾斜。縣農發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門每年分別拿出1000萬元對畜禽養殖場和畜禽加工企業提供貸款支援。三是相關部門大力支援。養殖戶新建、擴建畜禽圈舍所需土地,由所在鎮村協調落實,允許農戶間以地換地修建圈舍,土地管理部門按規定優先審批並免收費用,城建管理部門免收城建規費。林業部門對畜禽養殖欄圈建設用木材,優先審批供應。電力部門對畜禽養殖大戶用電實行農業用電收費。發改、財政、科技等部門積極爭取專案資金,優先向養殖業傾斜,每年落實1-2個畜牧專案。扶貧辦每年從國家投入的扶貧開發資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發展畜牧生產。交通部門執行綠色通道政策,對運送畜禽產品的車輛免徵車輛通行費。
保險部門積極為生豬養殖開展風險保險。新農村建設工作隊每年在包駐村發展畜牧業新型模式養殖戶2-3戶。四是我縣實施了農村沼氣推廣建設專案。縣能源辦把農村沼氣推廣與畜牧養殖緊密結合,對規模養殖大場大戶優先扶持修建沼氣池,在沼氣建設示範村全面推廣1511(1個農戶養5頭豬,建1個沼氣池,人平增加收入100元)生態養殖模式。五是畜牧部門對畜禽養殖農戶免費提供技術服務,提供防疫,提供畜禽產品購銷資訊。
5、專案建設內容及建設方案
5.1、工藝技術方案和裝置選型
5.1.1、工藝技術方案。①在3個規模養殖場中推廣自繁自育養殖模式,在4個養殖戶中推廣“標準150”模式。②建立標準化欄圈和糞汙處理、防疫設施,配套完善水、電、路等設施。
5.12、儀器裝置選型。①欄圈以“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區)建設標準”為依據,
“150模式”標準化欄圈建設面積220平方米左右;②糞汙處理以沼氣處理為主,選用縣能源辦實施的農村沼氣建設專案所用儀器裝置。③生產用種豬從省畜牧良種場引進。
5.2、建設方案及主要建設內容
5.2.1、專案建設目標。專案完成後,7個建設單位年出欄肥豬增加7300頭,出欄總量達到15800頭左右。
5.2.2、總體思路:建設標準化欄圈,改造水、電、路、防疫設施,配套糞汙處理設施。
5.2.3、土建工程及其它建設內容:①新建標準化欄圈4920.93平方米。其中天添公司1277.73平方米,昌海畜牧良種場900平方米,中原牧業1879.2平方米,4個150模式養殖戶864平方米。②新建沼氣池692立方米。其中天添公司160立方米,昌海畜牧良種場300立方米,中原牧業200立方米,4個150模式養殖戶96立方米(含1帶2)。③標準150模式養殖戶1帶2農戶欄圈改造。其它建設內容詳見附表4。
5.2.4、主要儀器裝置:給排水裝置、供電裝置、消毒裝置、疫苗儲存裝置、自動化養豬裝置等。詳見附表4。
6、規劃、土地、環保、節能
6.1、規劃和土地:本專案選址都符合城建和土地利用規劃,不涉及佔用耕地問題。建設單位相關土地使用證明附後。
6.2、環保和節能:本專案建設單位都建有糞汙處理設施,可以改善糞水汙染現象,保護環境,並能變糞為氣為肥,節約能源。
7、投資估算及資金來源
7.1投資估算。
本專案總投資303.46萬元。其中:
①天添畜禽有限公司總投資80萬元。投資構為:建安工程33.41萬元(空懷母豬舍289.7平方米,單價275.11元,需資金7.97萬元;哺乳的母豬舍225.9平方米,單價260元,需5.87萬元;保育豬舍154平方米,單價248元,需資金3.82萬元;育肥豬舍579.75平方米,單價240元,需資金13.91元;種公豬豬舍28.38平方米,單價249元,需資金0.71萬元;場內道路綠化300平方米,單價37.5元,需資金1.13萬元),環保工程24.05萬元(尿糞熟化池2口,單價7.85萬元,需資金15.7萬元;尿糞溝338米,單價40元,需1.35萬元;建沼氣池20個,單價3500元,需7萬元),引種豬53頭10.5萬元,儀器裝置購置安裝5.7萬元,工程建設其它費用3.39萬元,預備費2.95萬元。
②昌海畜牧良種場總投資56.4萬元。投資構成為:建安工程21.3萬元(空懷母豬舍300平方米,單價240元,需資金7.2萬元;哺乳的母豬舍300平方米,單價260元,需7.8萬元;育肥豬舍300平方米,單價210元,需資金6.3元),環保工程15萬元(建沼氣池300立方米,單價500元),引種豬50頭7.6萬元,儀器裝置購置安裝8.4萬元(產床20套,單價1700元,需資金3.4萬元;單體限位欄50套,單價600元,需資金3萬元;消毒裝置1套,單價5000元,需資金0.5萬元;疫苗儲存冰箱1臺,單價5000元,需資金0.5萬元;內部供電線路1套,0.4萬元;內部供水管道0.6萬元),工程建設其它費用1.6萬元,預備費2.5萬元。
③中原牧業公司養豬場總投資109.86萬元。投資構成為:建安工程59.26萬元(標準化豬舍1879.2平方米,單價262元,需資金49.26萬元;糞汙處理設施200平方米,單價500元,需資金10萬元),引種豬107頭16.5萬元,儀器裝置購置安裝30萬元(標準自動化養豬裝置5套,單價5.3萬元,需資金26.5萬元,糞汙處理裝置1套,需資金3.5萬元),工程建設其它費用1.6萬元,預備費2.5萬元。
④標準150模式養殖戶(含1帶2農戶)總投資57.2萬元,每戶平均投資14.3萬元。投資構成為:建安工程21.28萬元(豬舍4棟,每棟216平方米,單價200元,需資金17.28萬元;1帶2農戶欄圈改造8間,單價5000元,需資金4萬元),環保工程3.6萬元(沼氣池12個,每個8立方米,每個3000元),購育肥仔豬24.81萬元(4戶共600頭,每頭413.5元),儀器裝置購置4.71萬元。工程建設其它費用0.8萬元,預備費2萬元。
總投資估算表、單項工程估算表、儀器裝置投資估算表附後。
7.2、投資估算依據
參照當前標準化欄圈建設、農村沼氣池建設、當前種豬價格、當地房屋建設、路面維修等經費測算標準,適當調整後作為本專案投資估算依據。
7.3、資金來源及運用
7.3.1、資金來源。本專案總投資303.46萬元,資金來源為申請中央補助資金180萬元,企業和農戶自籌123.46萬元。其中天添公司中央補助資金60萬元,企業自籌20萬元;昌海畜牧良種場中央補助資金40萬元,企業自籌16.4萬元;中原牧業公司中央補助資金40萬元,企業自籌69.86萬元;4個標準150養殖戶中央補助資金40萬元,養殖戶自籌17.2萬元。
7.3.2、資金運用。中央補助資金主要用於欄圈建設、糞汙處理和水、電、路改造等,自籌資金主要用於購買種豬。(中央補助資金使用計劃表附後)
8、組織管理與實施進度
8.1、專案組織實施管理
8.1.1、強化領導,認真組織。縣成立專案管理領導小組和專案技術小組。管理領導小組由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發改局、畜牧局、財政局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專案實施的協調、組織,把本專案建設與爭創全省生豬大縣建設緊密聯絡起來,確保有計劃,按步驟順利實施。專案技術小組由縣畜牧局黃光國局長任組長,聘請市畜牧局高階畜牧師仝允、高階獸醫師姚建強等專家為技術顧問,縣畜牧局畜牧師(獸醫師)韓遠宏、鄭生國、郭庭發、謝志榮等為成員,負責專案可研報告、設計、工程監理和專案驗收工作。
8.1.2、強化專案資金的使用管理。專案資金及時、足額到位,資金使用實行專帳專戶管理,接受審計部門對資金使用效果進行審計,並對專案建設實行分階段檢查驗收。
8.1.3、工程招投標方案。嚴格按照“工程招標制”,對專案建設實行公開招投標;招標範圍土建工程為本縣範圍內,儀器裝置和種豬為湖北省境內;招標方式為議標。
8.2、建後執行管理。專案建成後,按照現代企業執行模式,強化企業內部管理,增強企業活力。建設單位實行目標量化考核管理,對職工實行工效掛鉤、定崗定責、強化成本核算,不斷挖掘生產潛力,使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步發展。
8.3、專案實施進度
專案建設期為一年,即20XX年9月至20XX年5月完成專案規劃設計和各項基建工作,20XX年6月生產裝置安裝除錯完畢,20XX年6月份開始引進種豬投入運營,20XX年8月全部完工,達到專案建設設計要求。從20XX年9月開始進入全面正常生產。
9、效益分析
9.1、經濟效益。專案完成後效益十分顯著,建設單位新增出欄肥豬7300頭,按每頭銷售1000元、純利200元計算,新增銷售收入730萬元,新增純利146萬元。
9.2、生態和社會效益
專案建成後,對生豬排放物(豬糞尿)進行轉化利用,變廢為寶,提高商品豬品質,並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
10、結論與建議
10.1、綜合評價與結論
該專案經濟效益和生態、社會效益顯著,符合當前畜牧業“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專案切實可行。
10.2、問題與建議
一是該專案具有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建設內容符合國家產業化政策,是國家“菜藍子”工程建設的組成部分,但工作量較大,時間較緊,建議國家20XX年投資建設;二是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改擴建專案,是一項專業技術較強的專案,需要加強對參與專案的技術管理人員和生產人員進行培訓;三是畜牧業是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同時又是個弱勢產業,建議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大畜牧業專案和優惠政策的扶持力度,確保畜牧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11、附件
11.1、附表
11.1.1、建設單位基本情況表1-7;
11.1.2、專案選址和建設條件表1-7;
11.1.3、專案總投資估算及資金來源表1-4(含中央補助資金使用計劃);
11.1.4、專案建設內容投資一覽表1-4(含單項工程、儀器裝置投資估算);
11.1.5、XX縣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重點戶)改擴建專案投資計劃表;
11.1.6、建設專案招投標事項申請表;
11.1.7、現有儀器裝置表1-3;
11.1.8、專案申報基礎資訊表;
11.1.9、專案申報審查意見表。
11.2、附圖
11.2.1、專案地理位置圖;
11.2.2、專案現狀圖1-3;
11.2.3、專案建設平面圖1-3;
11.2.4、單項工程平面圖
11.3、附件
11.3.1、建設單位(規模養殖場)法人證件(組織機構程式碼證)、營業執照、無公害產地認證、種畜禽生產許可證影印件、法人身份證影印件;
11.3.2、建設單位(規模養殖場)20XX年資產負債表、損益表1-3;
11.3.3、建設單位(規模養殖場)自有資金證明
11.3.4、規模養殖場土地權屬證明覆印件;
11.3.5、“150”養殖戶身份證影印件;
11.3.6、“150”養殖戶土地使用證明;
11.3.7、動物防疫合格證。
養殖專案可行性報告 篇4
一、專案摘要
1.1專案提要
1.1.1專案名稱:生態養殖基地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專案
1.1.2建設單位:
1.1.3建設地點:
1.1.4建設年限:
1.1.5建設規模與產品方案
專案建成後日處理尿液汙水3.5噸、糞便2.1噸,年處理糞便、汙水2044噸;日產沼氣100立方米,年產沼氣36000立方米;日產有機肥3.15噸,年產1144.75噸左右;專案建設期一年,第二年達滿負荷生產。
1.1.6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本專案總投資56.6萬元,其中土建工程13萬元,儀器裝置投資38.4萬元,工程建設其他費2.6萬元,基本預備費2.6萬元。
申請中央補助資金1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4萬元,企業自籌資金42.6萬元。
1.1.7、效益分析
本專案實施後,每年向環境排放的畜禽汙水可以減少2044噸左右,生產1144.75噸的有機生物複合肥年收入57.49萬元,替代能源收入40萬元。沼渣是可以製成質量好、肥效高的生物有機肥料。
該專案的建設將帶動本地區養殖業發展,使綠色生態農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對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及新興產業形成,保護專案區建設地區的生態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專案建成後,將有效地處理和控制畜禽養殖場糞便的汙染,實現糞便資源化和綜合利用,改善居民區生活環境和農業生態環境,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對於改良土壤環境,改善生態環境,保護人民的身心健康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促進養殖業發展,也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專案建成後,該場的糞汙將得到妥善處理,變廢為寶,這對於減輕當地水質汙染,改良企業環境,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人民的身心健康,大力發展有機農業,提高農副產品的品質,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促進農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2編制依據
1.2.1《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農業部辦公廳關於申報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和生豬標準化養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專案投資計劃的通知》(發改辦農經〔2007〕1939號)
1.2.2《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業委員會關於申報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和生豬標準化養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專案投資計劃的通知》(發改農經〔2007〕830號)
1.2.3《畜禽養殖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18596-2001)
1.2.4國家現行相關標準
二、專案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專案建設的宏觀背景
受去年生豬價格過低、飼養成本上升和部分地區發生豬藍耳病疫情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生豬生產出現下滑,造成近幾個月豬肉供應偏緊,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漲。生豬生產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豬肉是大多數城鄉居民的主要副食品。抓好生豬生產,保持合理的價格水平,對穩定市場供應、滿足消費需求、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2專案建設的必要性
近年來,隨著養殖業的快速發展,規模化、集約化的養殖場和養殖小區不斷增加,畜禽的糞便和汙水排放量劇增,養殖汙染問題越來越突出。一些養殖場的糞便隨地堆積,汙水任意排放,嚴重汙染了周圍的環境。如何在合理發展規模養殖、調整養殖結構與佈局的同時治理養殖汙染,是各級主管部門都十分關心的問題。養殖汙染問題能否得到有效處理,已成為制約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近期國家環保總局公佈了對全國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的規模化畜禽養殖業汙染情況調查結果。調查結果顯示,隨著我國農牧業的迅速發展,畜禽養殖產生的汙染已經成為我國農村汙染的主要來源,環境管理薄弱,規模化畜禽養殖汙染防治迫在眉睫。據介紹,我國畜禽飼養規模呈擴大趨勢,禽類的規模化飼養水平則更高,對環境較大的大中型畜禽養殖場80%集中在人口比較集中、水系較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和諸多大城市周圍。1999年我國畜禽糞便產生量約為19億噸,是我國固體廢棄物產生量的2.4倍,其中規模化養殖產生的糞便相當於工業固體廢棄物的30%;畜禽糞便化學耗氧量的排放量已達7118萬噸,遠遠超過我國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的排放量之和。調查發現,由於多種原因,我國許多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地處於居民區內,8%至10%的規模化養殖場距當地居民水源地的距離不超過50米,30%至40%的規模化養殖場距離居民或水源地最近距離不超過150米。養殖場選址不當不僅構成了對周邊地區的環境壓力,還在許多地方造成了畜禽養殖場主與周圍居民的環境糾紛。
調查顯示,我國規模化畜禽場的宏觀環境管理水平普遍較低,全國90%的規模化養殖場未經過環境影響評價,60%的養殖場缺乏乾溼分離這一最為必要的汙染防治措施,而且環境汙染投資力度明顯不足,80%左右的規模化養殖場缺少必要的汙染治理投資。據調查者分析,過去一些地方將規模化畜禽養殖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加以鼓勵,環境意識相對薄弱,汙染治理嚴重滯後。我國長期以來又把環境工作重點放在工業汙染防治上,對包括畜禽養殖在內的農業汙染治理缺乏相應的管理經驗。國家環保總局表示,將充分利用此次調查結果,組織並指導地方確定重點環境管理的養殖名錄以及重點控制區域,透過對強化綜合利用,加強綜合治理,進一步做好畜禽養殖汙染防治工作,努力促進畜禽養殖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有效地保護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畜禽生產過程,養殖業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汙染源。據測定,一個萬隻養雞場年產糞便360噸,一個百頭養牛場年產糞便680噸,一個千頭養豬場年產糞便達2000噸以上。除此之外,養殖業所造成的汙染還有來自畜禽養殖場(戶)的一些廢棄物,如洗刷用具、病死畜禽、孵化殘餘物、黴變飼料等。
造成畜禽養殖汙染的原因有3個方面:一是養殖場當初的佈局不合理;二是絕大多數養殖場沒有相應的配套設施處理畜禽糞便;三是對於畜禽汙染物的處理缺少扶持政策。畜禽養殖所引起的汙染主要有:汙染空氣、造成水體汙染、傳播人畜共患病、影響畜禽的自身生長、對農作物危害。
為控制畜禽養殖業產生的廢水、廢渣和惡臭對環境的汙染,促進養殖業的生產工藝和技術進步,維護生態平衡,保障人體健康,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先後釋出了《畜禽養殖業汙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業汙染物排放標準》、《畜禽養殖業汙染防治技術規範》,詳細規定了畜禽養殖場的選址要求、場區佈局與清糞工藝、畜禽糞便貯存、汙水處理、固體糞肥的處理利用、飼料和飼養管理、病死畜禽屍體處理與處置、汙染物監測等汙染防治的基本技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