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文化建設調研報告(通用5篇)

基層文化建設調研報告(通用5篇)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基層文化建設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基層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1

  一、基本情況

  西吉縣位於寧夏南部,屬於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區,是全區人口第一大縣和少數民族聚居縣,全縣下轄19個鄉鎮、306個村,4個居委會,總人口50.8萬人,其中回族人口28.76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57%,總面積3144平方公里。文化建設方面,西吉縣文化旅遊廣播電視局於20xx年7月由原文化局、旅遊局、廣電局機構合併成立,下轄文化館、博物館、電視臺、文工團、圖書館五個事業單位,實有人數175人,專業技術人員166人。新建文化藝術中心一個,錢幣博物館一個,有鄉鎮綜合文化站19個,其中新建標準化鄉鎮文化站6個,鄉鎮一級設有科教文衛中心19個,工作人員62名。

  二、各類設施裝置配發情況

  20xx年以來,先後為全縣18個鄉文化站、24個村文化室、37個農民文化戶、21個農民文藝團隊和5個社群文藝團隊配發了全部裝置;為19個鄉鎮資訊資源服務點、68個村級資訊資源服務點按要求配發了裝置,為306個農家書屋配齊了價值612萬元的書櫃和書籍,實現了全縣306個村農家書屋全覆蓋。

  三、設施裝置管理使用情況

  文化裝置全部配發到位,並且建立了相關財產賬目管理,使用情況存在各種不同情況。鄉站點財產由鄉政府統一管理使用,其中五個標準化站點,進行集中管理使用,基本發揮作用,其餘各鄉鎮因無專門文化場所和專職文化工作者,裝置在鄉政府分散管理使用;村文化室、農民文化戶、農民(社群)文藝團隊所配備的裝置,都能嚴格管理,但使用率較低,缺乏鄉一級指導,發揮文化惠民作用不夠明顯。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西吉縣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特別是農村基層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總體規模和水平明顯滯後於經濟、社會的發展。與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很不適應。目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管理體制不順。現有文化站(中心)的管理,條塊分割,難以協同。機構改革後,鄉鎮文化站撤銷,成立了鄉科教文衛中心,原鄉鎮文化站人員交鄉鎮管理,以塊塊(鄉鎮)管理為主的文化專職人員,身兼數職,有效投入文化工作的精力、時間不到20%;以條條(文化局)管理為主的文化行政部門無法對鄉鎮文化站的人、財、物等行使有效的管理,縣鄉在文化工作管理上嚴重脫節。

  2、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鄉鎮及社群無文化陣地現象嚴重,西吉縣還有13個鄉鎮需建設文化站,306個村均沒有獨立的村文化室,目前均利用黨員活動室“一室多用”,面積小,無法開展活動。

  3、經費短缺,難以正常開展活動。據瞭解,西吉基層文化單位特別是文化站工作經費普遍沒有列入本級財政預算,正常活動無法開展,如新營鄉文化站因經費等原因已經連續幾個月沒有開展活動。

  4、設施裝置利用率低,活動貧乏單一,缺乏吸引力。文化站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機制和工作制度,工作目標不明確,工作效能較低。有的文化站(室)雖開展了一些活動,但活動形式單調,內容陳舊,不能有效的吸引群眾參加活動。

  5、文化站建設規劃不盡合理。西吉縣19個鄉鎮文化站,除了新建的6個標準文化站外,其餘的文化站與鄉鎮機關建在同一處,農民群眾很難進入文化站(中心)開展讀書和文體活動,文化站(中心)實際成了鄉鎮幹部的活動室。在新建的6箇中,個別站選址不合理,存在安全隱患,如火石寨鄉文化站地勢低窪,不易防洪。

  6、人員老化嚴重,培養、培訓不夠。思想觀念較為陳舊,工作缺乏熱情,部分文化專幹因年齡較大或其他原因長期不在崗。近年來一些文化站雖然調進和新增了人員,但專業不對口,無法較好的勝任文化工作。

  造成文化站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有:一是文化政策落實不到位;二是鄉鎮文化站在機構改革中劃歸鄉鎮政府管理後,鄉鎮領導對文化工作重視不夠,工作中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沒有切實擔負起建設和管理好文化站的責任,使文化站處於無人關心、無人過問的境地,文化站和文化工作人員完全被邊緣化;三是鄉鎮經濟困難,投入不夠。

  五、建議與思考

  1、提高認識,調動各種積極因素,紮實推進基層文化設施建設。

  觀念的轉變,是解決問題和困難的前提。而認識的提高,又是轉變觀念的基礎。紮實推進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的重要舉措,也是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基層文化建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必須大力推進建設程序。千難萬難,不要“難”文化,千苦萬苦,不要“苦”文化。在有限的可利用資源中,優先考慮文化建設,或優先傾斜於文化建設。

  2、理順管理體制,“領導”與“指導”和諧一體,形成農村文化發展的新格局

  按照規定,縣(市)區文化局是政府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文化站是基層全民事業單位。因此建議將基層文化站實行定編、定崗、定員,將業務、人員、工資等關係交由縣文化與體育局,實行人、財、物垂直管理,相應增加基層文化站的人員編制,人員實行選聘制,在全縣範圍內自由流動,其工資待遇,業務經費納入縣級財政支出。設施建設投入,凡地方投入的產權歸地方,凡上級政府扶持支援的,產權歸縣政府,交由文化主管部門代管。這樣才有利於“領導”和“指導”的和諧一體,有利於專業隊伍的培育,調動專業人員的積極性;有利於為地處相對偏僻、閉塞的農村基層文化站,構建新的發展平臺,實現基層文化站以文養文,自我發展,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產業,變“伸手要錢”為“市場掙錢”。這不僅能豐富農民多彩的文化生活,也拓寬了文化站的功能和生存空間,符合“政府支援、培養主體、市場運作、增強活力”農村新文化建設的思路構想,把農村文化站變成廣大農民求知的課堂,求美的視窗,求藝的樂園,求富的良友。

  3、要堅持“送文化”與“種文化”兩條腿走路。

  農村文化的“脫貧致富”,農民文化權益的最終保障,除了必要的送文化加以幫助和引導外,關鍵的還是讓農民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只有在透過“三下鄉”等形式“送文化”的同時,採取有力措施,大力培養和發展民間文化隊伍,進一步加強農村業餘文藝團體、文化戶等業餘文化隊伍的建設,發揮文化能人在活躍農村文化、傳承民間文化方面的作用,將官辦文化與民辦文化有機結合,打造一支“永遠不走”的農村文化隊伍來“種文化”,才能讓文化在農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4、著眼農村文化長遠建設,著力培養一批農村文化骨幹。

  一是加強培訓工作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各級文化機構對基層文化的指導、輔導、培訓職能,逐步完善基層文化骨幹培訓網路,加強對基層文化工作者的培養、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同時,進一步加強對社會文化骨幹及各類業餘文藝人才的培養、培訓。

  二是大力培養和發展民間文化隊伍。進一步加強農村業餘文藝團體、文化戶等業餘文化隊伍的建設,積極鼓勵民辦社會文化團體、民辦文化類非企業單位、文化經營戶和文化專業戶的發展,對植根民間、活躍於基層的各類民間藝術團體及藝人,支援他們採取多種方式拓寬文化服務渠道,引導他們開展健康的文化活動,充分發揮其在活躍基層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三是大力發展文化志願者隊伍。結合青年志願者西部計劃、三支一扶專案,大力發展文化指導員和公共文化志願者隊伍,充分發揮“民間藝術大師”、“民間工藝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文化能人、文化名人的積極作用,努力建設一支在活躍基層文化生活、傳承發展民族民間文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民間文化隊伍。

  5、加大政策扶持,推動農民文藝團隊健康有序發展。

  在這次調研中發現,農民文藝團隊在繁榮發展基層群眾文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要大規模扶持村級農民業餘文藝團隊建設。積極協調各級財政進一步加大對農民業餘文藝演出團隊的扶持力度,對有條件的業餘文藝團隊實行產業化、市場化的管理,對多年來堅持面向當地群眾服務,受到當地人民群眾廣泛歡迎和好評的業餘文藝團體給予必要的扶持。真正把民營文化機構和團體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統一管理,在資金扶持、評估定級、職稱評聘等方面享受與國辦文化單位同等的待遇。

  基層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2

  為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在全縣開展“千名幹部下農村,精準識別摸實情”的活動,縣農合辦組織全體幹部職工,走訪調研了濠頭鄉鎮、村組和農戶,並就如何切實加強和改進當前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進行了探討與思考。

  一、當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宣傳不夠到位。目前,農村宣傳思想工作仍滯留在定規劃、下檔案、開會議的低層次上,形式呆板,方法簡單,針對性不強。主要體現在:理論學習不深入,形勢教育不及時,政策宣傳不到位,很多地方長期以來忽視先進的政治思想和科學的實用技術的宣傳教育,理論武裝指導不了實踐工作,以致不少農民朋友思想觀念落後、政策水平低下、法律意識淡薄、文明程度偏低、理想信念喪失、精神極度空虛,對錯誤的思想和落後的行為缺乏辨別力和抵制力。

  (二)輿論引導不夠。在貧困邊遠山區,宣傳媒體網路不健全,宣傳方式手段陳舊落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輿論引導優勢的充分發揮,很難為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積極營造健康向上、奮發有為的輿論氛圍。

  (三)科技普及落後。農民文化層次的低下以及科技普及的不繫統、不深入、不廣泛,使不少群眾不信科學信迷信、不信馬列信鬼神。目前,看相、算命、占卦、驅神、弄鬼等封建迷信活動在農村依然活躍,客觀上削弱了宣傳思想工作的教育功能。

  (四)文化活動匱乏。隨著廣大農村農民收入的不斷增長,基層群眾對文化活動的需求越來越高,但是,基層文化卻始終呈現“文藝隊伍年年歲歲人相似,文藝作品歲歲年年產不出”的現象,用老百姓的話說“嘴一張就知道唱什麼歌,腳一抬就知道跳什麼舞”。雖然每年有“三下鄉”活動,但一年只有一次,而且受眾人數非常有限。近些年來,某些地方農民的文化生活仍停留在“打撲克、搓麻將、拉家常、看電視”的低水平、單一的層次上。有的地方甚至有這樣的戲語:“早上聽雞叫,白天聽牛叫,晚上聽狗叫”。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單調,一些地方打牌賭博成風,特別是近年來,有的地方還出現了“黃賭毒邪”和地下“xx”等現象。

  (五)陣地使用率低。近年來,中央、省、市都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基層文化陣地建設,使文化陣地的硬體設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其使用率卻不容樂觀。有些文化室長期無人值班,只有接到上級通知說有檢查時才會臨時開門,打掃衛生,組織人員,待檢查團一走,又恢復鐵將軍把門,文化室的“陣地”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

  (六)幹部隊伍不穩定。一方面鄉鎮宣傳幹事大多為兼職,調查,當前鄉鎮宣傳幹事70%以上為兼職。身兼數職,任務繁重,使他們根本沒有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宣傳文化工作中;另一方面宣傳文化工作人員不穩定,搞宣傳工作的人,如果工作出色,知名度一般較高,這也為上級部門選拔人才提供了條件,使得基層宣傳幹事更換頻繁,不利於工作的連續性。

  二、加強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高度重視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成效直接關係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基層是否得到貫徹落實,關係到改革發展穩定。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強調“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作為各級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首先要從思想上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做好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增強做好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深入調研基層群眾實際需求,不斷創新基層宣傳工作的形式。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要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關注社會大眾所思所想,所欲所求,要從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選取教育素材,用老百姓的日常話語表達,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吸引人們。一方面在黨的方針政策、惠民措施的宣傳上,探索改進單一的灌輸式宣講的方式,應努力將宣講內容編成朗朗上口的快板、段子、表演劇等形式,寓教育於娛樂之中。另一方面在宣傳資料的編印上,應結合基層群眾的實際需求,編印通俗易懂、圖文並茂且有一定實用價值的宣傳品,如掛曆、口袋書、摺頁,還可將需要宣傳的內容製作成音像製品,多種語言解說,滿足不同民族群眾的需求。同時還應考慮建立一支基層宣講員隊伍,用身邊的人、講身邊的事,體現發展的變化。

  (三)發揮群眾主體作用,不斷豐富基層文化活動。一直以來,在基層文化活動中,宣傳文化幹部始終承擔著組織者、領導者、參與者的職責,而基層群眾卻始終是被動的接受者。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文化的需求、熱愛以及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也逐漸高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應積極引導他們,將自己領導者的角色轉變為服務者的角色,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一是發揮文化能人作用,在基層總有一些文化能人,他們或會彈會唱,或會舞會講,應對其中有熱情、有影響力的骨幹給予經濟上、政策上的扶持,將其建立成“文化中心戶”,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吸引周圍群眾積極參與,從而活躍群眾文化。二是結合民間文化娛樂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開展能夠吸引大多數群眾廣泛參與的民間活動,如民間遊戲、歌舞表演、體育競賽、節慶活動等,讓群眾在廣泛參與中感受民間文化的魅力,激發對民族、對集體的熱愛。

  (四)加強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幹部隊伍建設。新形式新任務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隊伍的理論素養、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建設一支具有堅定政治立場、廣博文化知識、崇高職業精神、過硬工作本領的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隊伍。一是創新體制,保證基層幹部數量,專向培養基層宣傳文化幹部。或者也可給長期在基層從事宣傳文化工作、對基層有深厚的感情、瞭解基層群眾所思所想、又有豐富工作經驗但始終在身份、待遇上得不到保障的幹部明確身份,保障待遇,使他們能安心工作。二是加強培訓,提高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幹部的整體素質,要透過舉辦不同層次多種形式培訓,提高幹部的政策理論水平、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強他們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尤其要透過學習教育,使基層幹部隊伍能真正熱愛基層、紮根基層,把基層當作施展才華、展示能力的舞臺,這同時也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努力為他們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做到用事業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從而激發他們熱愛基層、服務基層、奉獻基層的無限熱情。三是動員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發揮好基層黨團員隊伍、群眾中的先進分子等的作用,建立起一支多觸角、多成份、多功能的基層宣傳思想文化隊伍,使工作的觸角延伸到每一個角落,每一片領域。

  (五)加大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經費投入。當前,各級財政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經費投入與廣大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是不成比例的。一方面應加大對文化硬體設施的投入力度。文化活動中心、健身廣場、圖書閱覽室等能夠提升人們精神素質和身體素質的設施在基層還為數很少,而人們對此的需求卻很大。另一方面,在外宣品的製作、電視節目尤其是少數民族語言電視節目的譯製方面還需投入大量資金,同時還應保障基層宣傳部門的工作經費。

  基層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3

  人才,是事業之基、發展之本。而作為基層更加需要各個方面的人才充實到其中,才能更好地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因此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是時代的呼喚,基層的需要,群眾的期待。我們於x月x日—x月x日對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x縣某鎮,土地面積xx平方公里,耕地xx公頃,其中水田xx公頃,山地xx公頃,下轄xx個行政村,x個個居委會,xx個村民小組,總人口xx萬人。該鎮自古人傑地靈,有著悠久的人文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境內xx村的三角寶覺寺,有黃龍山清俊亭等名勝古蹟,有xx等歷史名人。目前的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水稻和外出打工。

  一、人才隊伍現狀

  該鎮機關工作人員共有xx人,其中黨員xx人,民主黨派xx人,大專以上學歷xx人。編制數為xx人,在崗人員xx人。副科以上幹部xx人,實職副科xx人,退休人員xx人,停薪留職人員xx人,公務員xx人,職工xx人,專業技術人員xx人,其中有中級職稱的xx人。35歲以下的xx人,佔總人口的60%。1995年,該鎮工作人員總數為xx人,96年至99年進入了大量人員,其中有部分是大中專畢業生或退伍軍人,其他大部分是透過各種關係招工進來的,並且文化水平都不高。XX年至XX年,縣級要求鄉鎮精減人員,出現了部分下崗和停薪留職的人員。

  二、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x”規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要求,這就要求在農村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在農村應該增加農民合作組織,發展規模企業,要求在人才需求上要有真懂技術,有一定的市場經驗,為農民提供市場資訊,多發展有技來含量的生產。

  造成農村基層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就鄉鎮機關人員來說,原來的七所八站,大部分幹部管理許可權都上劃,收回縣直有關部門統一管理,使幹部的選拔面比過去大大縮小;鄉鎮一級在職人員報酬低,報考鄉鎮公務員的人不多。在這個鎮,相當多的頂崗人員是城鎮當兵轉業安置下來或者是七幾年鄉鎮招聘幹部,學歷不高,能力有限。該鎮xx名在職人員中,退役士兵達xx人,招聘幹部只有xx人;因公務人員管理嚴格,轉幹程式繁瑣複雜,就出現了混崗現象。縣直一些部門近年來向鄉鎮借調借用幹部的現象也比較普遍,使得鄉鎮缺人的現象更加嚴重。該鎮就有3名同志被借調到縣直機關。

  分析造成基層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一是由於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農村在吸引高校畢業生方面沒有誘惑力,很多高校畢業生在選擇就業方向時往往把農村排斥在外。二是農村相對封閉的發展環境阻礙了人才的引進,很多優秀人才認為農村不具備大城市發達的資訊絡,在個人發展平臺較小。三是鄉鎮工資待遇較低,影響了其吸引力。

  由於財政緊張,很多鄉鎮職工工資發放面臨挑戰,比如該鎮幾年前電視臺有x個人,其中x個年輕人各有特長,電視臺運營情況良好,每年創收20萬。鎮裡規定臺裡要完成10萬的收入就發基本工資,剩下的收入鎮財政與臺裡按五五分成,即臺裡應有5萬元的獎金可發,但實際發下的工資每人不到3000元。這樣,年輕人的積極性大大降低,人才流失嚴重。新進人員專業技術不過關,電視臺收入明顯下降,目前電視臺每年收入1萬多元,入不敷出,工作人員也銳減至3人。

  三、加強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

  鄉鎮是最基層的政權組織,與人民群眾發生最直接的聯絡,加強鄉鎮政權建設,培養更多的鄉土人才是建設和諧社會最基礎的工作,也是當地發展經濟最急需的工作。要改變目前一部分鄉鎮幹部後繼乏人的狀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是提升基層人才待遇。應完善對鄉鎮幹部、尤其是邊遠地區鄉鎮幹部的選拔作用機制,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下,多渠道選拔;應動員更多的青年幹部到鄉鎮鍛鍊,把到鄉鎮工作作為幹部必須經過的一課;關心愛護基層幹部,不僅從政治素質上提高他們也應從經濟利益上關心他們;對鄉鎮幹部缺編人員應有嚴格的准入制度,不能把縣級安置不了的非幹部人員往基層塞,造成基層職工中公務人員比重下降,整體素質下降。

  二是增加基層人才總量,最佳化人才結構。鄉鎮人才隊伍當前最為嚴重的問題是總量不足,突出地體現在高層次高素質人才嚴重匱乏,基層人才嚴重短缺。為此,在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基礎上,重點解決以下三個問題:首先是擴大人才隊伍總量。其次是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在加大培養力度的基礎上,要積極透過外聘等柔性流動的方式引進。再次是最佳化基層人才隊伍結構。在公務員隊伍中,本科以上學歷應達到35%以上。對XX年後未達到大專以上學歷的45歲以下的公務員要實施學歷淘汰,以提高公務員隊伍的學歷結構和整體素質。在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中,本科以上學歷應達到25%以上。在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中,本科以上學歷應達到20%以上。要透過補充畢業生、參加在職學歷教育、送出去培養以及人才引進等多種方式,,努力提高人才隊伍的素質和能力。

  三是實施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工程。各級財政每年應安排專項經費用於培訓教育工作,建立國家、單位、個人三方負擔的投入機制。以發展為目標,以需求為導向,採取剛性與柔性兩種方式,透過長期聘用、專案指導、學科牽頭、培養人才等形式,聘請高層次人才,切實提高基層人才的素質

  基層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4

  在一個步入新時期,處於新背景的大環境下,如何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地做好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筆者就全縣的宣傳工作所存在的問題,面臨的困難,形成的原因及解決的思路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是傳統的宣傳教育陣地、形式和方法單一、陳舊。近年來,隨著資訊化時代的到來,手機簡訊、網際網路論壇、QQ群、部落格等新興傳播手段、傳播方式的突起,對我們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的宣傳思想工作已經不可否認存在著如宣傳形式單調、宣傳手法陳舊、宣傳陣地單一的問題。據筆者調研,大多數鄉鎮的宣傳形式侷限於宣傳欄、宣傳車、橫幅標語、發放資料,千篇一律,難以吸引群眾。傳統的宣教方法往往簡單、生硬,採用說教式的單向灌輸,缺少與老百姓的互動,難免影響了正面宣傳的說服力;宣傳報道有時迴避敏感熱點問題,表態式的報道又大同小異,難以讓人信服;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宣傳工作的質量。

  二是宣傳隊伍建設有待加強。25個鄉鎮的宣傳委員要麼是身兼數職,要麼是由鄉人大主席或政協主任兼任,沒有一個鄉鎮配備專職的宣傳專幹,個別鄉鎮安排辦公室工作人員兼任宣傳專幹。管宣傳的黨委委員政治地位低。文化站站長大多數是當兵退伍回來招聘的,文化素質不高、業務能力不強。雖然鄉鎮宣傳委員最高學歷都是本科學歷,甚至有研究生學歷(竹舟江鄉政協主任)的,但是他們所學專業基本不對口,亟待能夠得到學習培訓的機會。有些宣傳委員反映全縣的宣傳系統力量沒有整合,宣傳系統內部活動開展少,每年的'宣傳工作除了訂閱黨報黨刊、年底到宣傳部開一次會就完事了,鄉鎮宣傳委員橫向聯絡少。市委、縣委宣傳部領導下鄉指導工作少,鄉鎮宣傳委員去宣傳部彙報少,這就造成市縣鄉宣傳幹部縱向聯絡少。

  三是宣傳基礎設施有待完善。在鄉鎮,同樣是紀檢組織委員、武裝政法委員都有省市給他們配備了專用電腦,宣傳委員要寫報道、要做輿情,更需要專用電腦,然而25個鄉鎮沒有一個鄉鎮的宣傳委員有專用電腦,更別說照相機之類;25個鄉鎮除了梅坪鄉每年有2000元的專項宣傳經費,其他鄉鎮沒有專項宣傳經費,也沒有崗位津貼,上級安排什麼宣傳任務就完成什麼宣傳任務,經費實用實報,沒有多餘資金創新性開展宣傳活動,宣傳工作限於應付。

  四是宣傳文化覆蓋面有待擴大。文化事業發展滯後於經濟發展。文化資源整合與開發不夠,文化資源和文化市場的優勢尚未轉化為文化產品和文化產業競爭力的優勢。沒能做到文化與經濟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沒能很好地培育打造成富有文化內涵的品牌,帶動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文化基礎設施薄弱。人們的文化需求未能得到有效的滿足。比如,群眾反映一提群眾文化,就是搞演出,形式老套;基層群眾缺乏文化活動場所,希望得到資金投入和專業指導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建立文化陣地流於形式,忽視實際作用的發揮,如農家書屋,由於缺乏持續投入,書屋沒人管理、藏書品種單一、書籍陳舊、內容過時等問題使圖書室大多數基本閒置。現在農村群眾基本忙於賺錢、打牌,缺少積極健康活動的引導。宣傳文化工作的服務物件還存在盲區。農村偏遠群眾、新經濟組織特別是個體和私營企業從業人員,城市社群居民特別是離退休人員、下崗失業人員,流動人口特別是進城務工經商人員等,這些急需文化服務的物件往往無法得到服務。

  二、問題困難形成的原因

  第一、“一手硬一手軟”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部分基層領導對宣傳思想工作認識不到位,重經濟工作輕思想教育,對宣傳文化工作重視不夠、積極性不高;有的認為宣傳思想工作純粹務虛,做好做壞關係不大,將更多的中心工作,諸如計生、造林等擔子壓在宣傳幹部肩上;還有的認為宣傳文化只是宣傳幹部的事,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沒有形成齊心協力“大宣傳”的氛圍。

  第二、對宣傳文化建設投入力度不夠。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急劇增長,文化建設任務繁重。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繁重的建設中去,要麼建設規模不夠,要麼資金供應不足,或者兩者兼有。再加上由於一些領導幹部認為宣傳文化工作見效慢,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加大對宣傳文化的投入“不划算”,更導致了宣傳文化建設工作的擱淺,致使文化建設滯後於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當地群眾的文化需求。

  第三、宣傳文化隊伍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還有待提高。有的宣傳文化幹部眼界不寬,創新意識不濃,在新形勢下對如何策劃活動、如何調動群眾積極性方面探索不夠,在打造特色亮點上辦法不多,總感覺“老辦法行不通,新方式跟不上”;有的在知識和能力儲備上缺乏底氣,對新知識、新事物、新規律認識不充分,對政策法規學習研究不透徹,不善於理論聯絡實際;有的危機意識淡薄,安於現狀,進取精神不足,工作質量滿足於一般化、完成任務,缺乏鑽業務、出精品的拼勁、闖勁。

  第四、基層宣傳文化管理體制有不適應之處。基層宣傳資源分散,缺乏有機的統一和統籌發展;宣傳文化隊伍不穩定,宣傳和文化工作分屬不同領導分管,各部門各自為陣,“孤立化”、“隨意化”、“形式化”等現象突出,未能形成大宣傳、大文化、大服務的格局,合力不強。

  三、解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困境的思路

  第一、要創新宣傳內容。宣傳工作不能僅僅“唯上”,在宣傳黨的大針方針的同時,更要聯合文化、教育等部門貼近百姓,做好與百姓利益相關的政策宣傳,要把“幸福快車進鄉村”活動深入開展、廣泛開展下去;鄉鎮的宣傳要緊緊圍繞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緊密結合本地區的重點工作、重要工程專案去開展。要充分發揮宣傳思想工作武裝人、引導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作用。第二、要創新宣傳觀念。堅決衝破妨礙文化發展的思想觀念,形成符合時代要求和實踐需要的新認識、新思想。透過思想認識的進一步提高來實現工作思想的創新,找到開啟工作新局面的新舉措。第三、要創新宣傳形式。要深刻認識“三貼近”,準確把握人們思想活動的特點和規律,做到生動活潑、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加具體實在、入情入理、可親可信。第四、要創新宣傳手段。充分運用網際網路、手機等新興媒體,積極發揮高新科技成果的作用,推動各種文化傳播方式的互相融合,對幹部群眾進行開放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宣傳思想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著力推進工作創新,不斷提高宣傳思想工作水平。第五、要創新宣傳體制。省市委宣傳部要重視基層宣傳工作,加大對宣傳幹部的關心培養、提拔重要力度,加大對基層宣傳的投入力度,樹立科學的管理思想,積極探索宣傳思想工作的規律,運用科學管理方式,實現宣傳系統內部管理的規範化和制度化。

  基層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5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基層文化建設有了長足發展,已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市、鎮(街道)、村(社群)三級文化網格。我市17個鎮(街道),除墨河街道沒有綜合文化站建制外,其他xx個鎮(街道)均於20xx-20xx年完成綜合文化站的建制和建設工作。20xx年至今十年間,提升建設工作十分緩慢。目前,已經完成綜合文化站標準化建設的只有1個鎮,6個鎮正在規劃重建,3個鎮正在改造,其餘6個鎮暫無標準化建設規劃。截至20xx年底,全市253個行政村達標掛牌的村(社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僅有51個,20xx年計劃掛牌56個,其餘均未達標、沒有掛牌。

  二、存在問題

  (一)功能發揮不充分。一是陣地被擠佔挪用。草橋、港頭、新店、邵店、合溝等鎮的辦公活動場館被不同程度擠佔或挪用。二是部分設施陳舊損毀。港頭鎮綜合文化站房屋老舊,多處牆體開裂,部分牆面滲水;邵店、草橋、高流等鎮綜合文化站部分房屋、門窗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大多數村(社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設施破舊,只有少部分可以使用。三是活動開展不夠正常。有許多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缺乏規範的管理制度,圖書室、舞蹈室、書畫室等不能正常開放,活動不能正常開展。

  (二)人員配備不合理。一是素質不高。學歷總體偏低,素質不高。二是數量不足。目前只有棋盤鎮、馬陵山鎮配備兩名人員,其餘14個鎮(街道)只配備1人,墨河街道甚至1個人都沒有配備;全市253個村(社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沒有一個專職主任,全部由村幹部兼職。三是業務不精。現有隊伍中,文化專業人才和領軍人物極度匱乏,絕大多數綜合文化站長都是半路出家,專職不專,視野不寬,業務水平不高。

  (三)資源整合不到位。在實際工作中,民政、團委、婦聯、司法等相關部門各自為政,人、財、物,活動各自執行,與文體部門整合銜接不夠,難以發揮整體效能。253個村(社群)沒有一個公益文化崗位,文化設施總體利用率不高。

  (四)群眾參與不廣泛。一是活動主體流失嚴重。農村文化活動主體流失嚴重,優秀文化難以傳承,增加了農村文化活動開展的難度。二是活動內容不能貼近實際。現在鎮、村文化活動相對較少,取材於農村農民生活實際的少之又少,農民真正感興趣的題材不多,難以得到他們的認可和喜愛。三是示範帶動作用發揮不夠。近年來我市湧現出眾多群眾自發組織的民間文藝團體,由但缺乏活動場所、沒有經費保障、缺少培訓機會等因素長期存在,嚴重製約了民間文藝團體的發展壯大,其示範帶動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發揮。

  三、建議與意見

  一、增加投入,落實責任,建立考核機制。一要增加基層文化投入。市、鎮兩級政府要根據實際需要和相關標準,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所需資金納入財政預算,逐年增加。二要落實主體責任。參照省政府辦公廳檔案【蘇政發(20xx)98號】精神,建議成立xx市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領導小組,由市委宣傳部牽頭,市文廣新體局具體負責,鎮(街道)黨委政府承擔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主體責任。三要建立基層文化考核機制。建議市鎮兩級政府把文化投入、設施建設和維護、活動開展、遺產發掘和保護等具體指標,列入考核範圍。

  二、合理規劃,整合資源,推進陣地建設。一是合理規劃佈局。從各鎮(街道)實際出發,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合理規劃佈局公共文化設施。新建或改造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面積和功能應當與各鎮(街道)人口數量和服務半徑相適應。二是整合公共服務資源。把各鎮(街道)不同部門,分散孤立、用途單一的公共文化資源和服務,整合到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促進文化資源最佳化配置和共建共享,實現人、財、物統籌使用。三是加大建設力度。制定20xx-20xx年度關於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工作計劃和安排,20xx年底完成鎮(街道)綜合文化站達標提優建設;20xx年底完成行政村(社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部達標任務,最終實現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功能一體化、標準化和人性化建設。

  三、多措並舉,提升素質,加強隊伍建設。一是配足配齊基層文化人員。建議按我市相關政策檔案規定配足配齊基層文化工作人員,確保專職專用,並落實好相應待遇。另外,還要採用靈活的用人機制,透過公開招聘、設定公益性文化崗位、建立志願者隊伍等方式,把具有文化專業特長、甚至是一專多能的人才引進我市文化工作隊伍。二是扶持民間團體和鄉土能人。發展一批小劇團、秧歌隊等民間文藝團體,培養一批音樂、美術、書法、舞蹈、剪紙等各類農村文藝人才。積極扶持民間文藝團體和鄉土文化能人,在活動經費、活動場地及學習培訓等方面給予支援。三是分門別類開展培訓。根據基層文化工作人員的業務特長,舉辦不同類別的特色培訓,提升其業務水平,努力打造一支專業高效的文化管理人才隊伍。

  四、科學管理,豐富內容,提升服務功能。

  一是建立基層文化管理機制。文化主管部門要出臺全市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星級管理辦法,制定服務規範、設施維護、活動開展、安全管理等規章制度,形成服務管理長效機制。二是豐富基層文化服務內容。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特別是文化下鄉活動,把演出、展覽、講座、培訓等優質文化活動下沉基層,活躍群眾的文化生活。三是提升基層文化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橋樑紐帶作用,加強基層數字能力建設,接通省數字農家書屋、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工程等網路資源,建立鎮級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平臺,實現行政村農家書屋與市圖書館“一卡通”通借通還全覆蓋。依託市文化館成立“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配送中心”,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建立健全群眾需求反饋機制,實現供需有效對接。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成文化流動服務點,實現公共文化服務與基層群眾實際需求的無縫對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