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通用6篇)

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通用6篇)

  為弄清楚一個事件或一個情況,我們通常要進行專項的調查,調查結束以後,還需要寫調查報告。那麼什麼樣的調查報告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篇1

  一、中國在變,城鎮也在變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城鎮居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小組利用寒假時間在杏樹小鎮針對桃園小村居民生活進行調查總結,讓我們對城鎮生活有了一定的瞭解,並且豐富了我們的寒假生活。

  (一)居民收入不斷增長,收入渠道不斷拓寬

  根據村委會楊主任給我們的資料顯示: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收入的渠道進一步拓寬,收入結構發生變化。我城鎮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從1990年的約1萬元上升到2000年的1.5萬元,由於城鎮居民家庭收入呈現多元化特徵,其收入構成也隨之變化,收入明顯提高。

  (二)消費結構趨於最佳化,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由於受消費價格的影響,吃的比重上升,穿、住、交通通訊等都略有下降,而醫療保健比重也上升了,已高於吃的比重,躍居第一位,消費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服務性消費、旅遊支出、交通通訊、文化娛樂服務消費、美容用品和美容費支出成為居民生活中的五大消費熱點和亮點,有力地推動了總體消費水平。食品消費由量的滿足轉向質的提高。食品市場供應豐富,品種繁多,居民在吃飽的基礎上,更加註重質量的提高。人們的食品消費注重合理調整膳食結構,葷素搭配,粗細結合,追求食品的營養性、科學性、均衡性和多樣性。保健、環保的綠色食品倍受人們的青睞。

  1、從主要食品消費量看,主食穩定,副食上升。各類蔬菜人均消費明顯上漲,各種鮮奶及奶製品人均消費也同比增長很多。

  2、從享受性消費來看,精神消費人均消費相對於往年來說也略有提高。

  (三)醫療保健支出快速增長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全面推開,我區城鎮居民醫療保健支出呈快速增長態勢。統計資料表明,城鎮居民家庭人均醫療保健支出比往年增長。

  二、改革開放,居民生活更美好

  我們小組同學經楊主任提供的往年資料,以及我們近些天對當地居民的生活調查,發現改革開放之前的農村和現在的農村生活迥然不同。

  (一)居民的衣食住行的變化

  首先說吃,民以食為天。30年前的大米.麵粉一般價格在0.17元,而現在的價格在1.30元左右,上漲了接近8倍。副食價格就很驚人,蔬菜價格由平均5分錢一斤上漲到平均1.50元一斤,漲幅30倍。肉食價格,以豬肉為例從0.82元到現在的平均8元,上漲了10倍左右。牛羊肉的價格至少達到10倍以上,食用油的漲幅大概也有7倍多。想一想,真的是很嚇人啊。

  其次談談穿吧,現在一套像樣的衣服怎麼說也得一二百以上吧,30年以前,20元以內就可以解決問題。所以,衣服的價格相對於那個時代上漲了18倍。

  依次類推,下面這個題目就是住。30年前的住的都是土房平房,燒的都是木材和煤炭,對環境汙染很大。再看現在,農民家家都用上了電。

  人們的思想觀念在轉變,以前,大人們不重視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學與不學一個樣。尤其是在農村,可是現在,每家每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走進大學校園,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尤其是農民,認識到了科技的重要性。

  再下面的題目是行,現在有人騎腳踏車,有人騎摩托車,有人開私家轎車,當然,也有人愛坐計程車。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車,30年前的車票5分錢,現在的車票是1元,整整上漲了20倍。小轎車也進入了農家院。

  (二)居民閒暇生活的變化

  當前農村文化生活的主體30歲到45歲之間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裡還是自己家裡,他們主導著文化活動的組織方式和進行的內容,他們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裡看電視或者聽廣播,23%打撲克,10%左右搓麻將,7%下象棋,另外的6%讀書看報或作其他文化活動。

  農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體來看缺乏指導、監督和引導。比如 在調查鄰村的一個網咖時,發現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學生幾乎全部是在玩電腦遊戲或者聊天。電腦和網路本來是一種現代文明的傳播工具,而如果缺乏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導,使孩子們整日沉迷在遊戲或聊天的虛擬世界裡,勢必會影響他們的學業,甚至毒害他們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是一個比較容易被忽略的群體,他們的文化生活相較於其他年齡的人群顯得相對貧乏, 所調查的這些農村裡針對老年人的文化活動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組織。建議農村鄉鎮的相關部門和幹部多關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組織開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類的文化活動,為他們購置一些健身器材,使農村的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從一年難得看上幾回的露天電影,到個性化的家庭影院;從收音機中收聽樣板戲,到遍地開花的卡拉OK;從單純地追求“吃飽飯”,到追求生命質量的健身運動;從打檯球到網路遊戲,從小人書到BBS……休閒娛樂方式的變遷,折射出改革開放30年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路變寬了,樓變高了,我們的精神世界也悄然地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人們更注重健身,跑跑步、打打球。不像過去單一、被動選擇,現在生活也富裕了,選擇餘地也寬了,生活質量也提高了。

  (三)當前存在的問題

  當前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主要是:

  1、 賭博風的抬頭

  在這次調查的幾個村莊裡,有近30%的農民在打撲克、搓麻將的時候賭過錢,雖然數額不大,一般都是一元、兩元,並且按這些農民所說,“如果不來點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這種風氣必須加以遏制,阻止其擴散蔓延。

  2、 迷信活動

  在這次調查中 發現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 調查的村莊幾乎全部是漢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教會,但由於農村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教會在當地農村的傳播中,為了吸納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揚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針吃藥,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這已經帶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 部分農民的參與熱情不夠

  有些農民仍然只注重掙錢,而忽視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對群體文化活動熱情不高,參與較少。

  對此 提出幾點建議:

  1、加強硬體建設

  就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家鄉的農村鄉鎮有能力來建設一些公共文化場所,如:農家書屋,健身的器材和場地,放映廳等。

  2、重視對農民的文化教育

  上級部門應多開展一些“送文化下鄉”活動,並且應該針對農民需求,豐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

  3、加強農村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應提高鄉村教師的知識水平和道德水平,使農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學到文化知識,提高文化素質,這必將對未來農村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社會實踐,讓我們更多去關注社會,瞭解形勢與政策的動態,認識自身,認識社會,是一個提升自我,鍛鍊自我的寶貴平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離開了大學這個象牙塔,來到了現實的社會中體驗社會,體驗生活,體驗人生;社會實踐,讓我們更多貼近社會,去感受最真實的社會生活,體味最真實的人生。

  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篇2

  一、低收入家庭基本情況

  人口和勞動力情況。被調查的10戶樣本戶主平均年齡52.5歲,最大的75歲,最小38歲;總人口39人,戶均3.9人,60歲以上人口9人,在校學生12人;勞動年齡內人口16人,其中因病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3人,部分喪失勞動能力7人,臨時或無固定就業人口12人,戶均僅1.2人。

  2.居住情況。10 戶樣本戶戶均住房面積97.2平方米,人均24.9平方米,其中城鎮戶均61.5平方米,農村戶均121平方米,;從房屋看,自有住房8戶(其中1戶為兄弟贈送),租賃、安置公房各1戶;從建築年代看,上世紀70年代以前建築的老房屋4戶,80—90年代建築的5戶,近年建築的1戶;從結構看,土坯房 3戶,磚瓦結構4戶,磚混結構3戶。

  3.經營土地情況。4戶城鎮居民無承包耕地和山地面積;6戶農村居民承包耕地25畝,戶均4.17畝,實際經營耕地的只有3戶共13畝,其他因無勞動力轉包他人耕作;6戶經營山地81畝,戶均13.5畝。

  二、家庭貧困原因分析

  總的來說,低收入家庭困難因素主要是因病或傷殘以及年老而喪失勞動能力、下崗失業或無穩定就業,導致無收入,此外就是因病因突發事故致貧。從 10戶樣本戶情況分析,因意外事故或重大疾病而完全喪失勞動能力3人,其中2人是戶主;因意外事故受傷,部分喪失勞動能力7人,其中5人為戶主;家庭人口中患有重大疾病的3人,年老且無子女贍養的老年戶1戶2人。

  城鎮低收入居民中,由企業改制下崗職工6人,下崗職工年齡都在50歲左右,再就業比較困難,基本都是從事臨時性的務工,有的因工傷或意外事故導致身體傷殘,不能從事重的體力勞動,無固定就業,報酬水平都偏低,支出壓力大,維持家庭基本生活顯得十分困難。

  農村低收入家庭中,主要致貧因素有,一是家庭主要勞動力因突發事件導致病殘而喪失勞動能力,失去了家庭經營或務工的主力而致貧,二是家庭人口患重大疾病,長期負擔高昂的費用而致貧,三是年邁喪失勞動能力且無子女贍養的老人,此外也存在有發生災害性事故致貧的情況。

  三、家庭經營和收支情況

  家庭經營情況。城鎮低收入家庭沒有承包耕地、山地,也未從事任何的二三產業經營,沒有固定的工作單位,有一定勞動能力的則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務工,一種是受僱於個體戶,獲取每月800—1000元不等的報酬,另一種是自由擇業,在自發勞務市場從事勞務性服務,如三輪車、建築小工、臨時僱工等,獲得不固定的勞務報酬,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農村低收入家庭中,沒有經營非農產業,或多或少有些農業經營,低收入家庭由於缺少勞動力,即使有承包耕地也無法耕種,也僅有一部分是自家經營,但主要還是靠僱工,投入高,收益就小,其他農戶則進行轉包,收取每畝100斤稻穀的租金;山地面積資源不足,經營效益低;農村家庭都自行生產一些蔬菜,或飼養少量的家禽,以滿足生活需要,以此來減輕生活壓力。

  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篇3

  摘要:

  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很多,因此農民的生活狀況可以反映了我國發展的現狀和水平,也是維護我國穩定的一個重要方面。透過在暑假的時間調查了淮陽縣農村的發展狀況和農民的生活狀況,從多方面多途徑瞭解目前農民的生活狀況,同時也包括與農民談話等方式。主要是瞭解農民的收入以及來源、子女的教育狀況、醫療方面的資訊、出行的交通工具以及住房等與農民朋友們民生密切相關的各個方面,然後統計了調查結果,並對結果進行了分析,發現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少數問題還較嚴重,應及時處理,對存在問題的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並希望決策者注意這些問題。相信透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明天的生活會更好。

  關鍵詞:

  農民;生活狀況;收入;醫療

  一、眾所周知,近年來國家一直都非常重視“三農”問題,特別是剛剛完成的國家“十一五”規劃,其中惠民政策更是不少。那麼經過國家這麼多年的努力,究竟現在農民的生活狀況怎樣,為此我們做了一個調查,調查物件主要為我鄉農村地區,調查結果顯示,經過國家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和廣大群眾的勤奮勞作,農民生活得到大幅度改善,從住房、醫療、收入等各方面看,農民生活均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這表明這些年國家施行的新農村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免收農業稅和種糧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有了顯著成效。以下為調查的具體結果。

  二、調查顯示農民的住房水平有了較大改善,從以前的土房和草房,現在大部分都都住上了寬敞的平房,部分住上了樓房,有63.4%的被調查者居住的為平房,33.3%的被調查者居住的為樓房,只有3.3%的被調查者居住的為土房,這表明農民經濟實力也有了提高,不然不會有錢來蓋房子的,也說明農民由溫飽水平走了出來,有有多餘的錢來修蓋房屋。在出行方面,我們主要調查了在短途中所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其中有償70%的被調查者選擇了電車,20.1%的選擇摩托車,6.6%的選擇腳踏車,3.3%的說是轎車。這個結果表明人們出行的交通工具也有了較大改善,其中電車作為最近幾年來新興的一個交通工具在農村得到了普及,為廣大農民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另外其它電器像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等也較為普遍,在國家家電下鄉補貼的影響下,農民購買的積極性很高,這也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少部分農民開上了轎車,可見農民中已有一部分先富起來了。在關於農民生活狀況的調查中,農民的收入狀況是一個重要指標,調查結果表明,人均年收入水平1000元以下的佔據10%,收入在1000元—2000元的為此30%,人均年收入在2000—3000元的40%,3000元以上的佔20%,透過比較可知,這個資料有了較大提高,去年的人均年收入在2000元—3000元的只有23%,由此可以看出,農民的人均年收入提高不少,這也是國家各種政策傾斜的結果,也是廣大農民辛勤勞動的結果,這是農民生活狀況改善最直接的表現。

  之後,在問及收入來源時,調查結果顯示,有40%的來自種地收入,而外出務工的收入佔總收入的50%,其它收入來源10%。從此可以看出,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得到了較好的利用,輸出到外面了,但也應該看到,這也是農民對種地的積極性不高的表現。在關於家庭裡是否有外出務工人員時,80%的被調查者稱有,只有20%的稱沒有,這個比例是相當大的,而且大部分都為青壯年勞動力,都認為種地太累且收入低不划算而選擇外出務工。在對有外出務工家庭中外出務工地的調查結果有66.7%的去了廣州,北京,深圳等外地大城市,有23.3%的在縣城裡或附近工地,其它地方的10%。這表明務工人員都是選擇較發達地區想多掙錢。但這些地方均離家較遠,一般一年回家一次,甚至數年回家一次,這就導致了留守兒童的出現。在關於留守兒童這一問題中,有60%的家庭稱有留守兒童,有40%的說沒有。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的群體,應當引起我們的極大關注。這些兒童的父母都是長期在外打工,不能經常在家的孩子,他們大部分是有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照顧,很多從小就缺少父母關愛,對他們的心理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也容易成為社會不穩定的因素,調查表明這一比例不佔少數,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在關於現在就醫的滿意度上調查結果是這樣的:有6.7%的感覺就醫難,70%的認為容易,23.3%的感覺一般。近年來廣大群眾普遍反映就醫難的問題,這個問題也引起了國家的注意,經過幾年的醫療改革,

  這個問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這對於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這一點也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但還是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這還需要政府有關部門的大力改革來進一步完善各種醫保制度,從而來進一步提高廣大群眾的就醫質量.調查表明有96.7%的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只有3.3%的還沒參加,這表明我國農村合作醫療已基本全部覆蓋,可有效解決農民看病難貴的問題減輕了農民負擔,為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掃清了一大障礙,這也非常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從以上可以看出,農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那人們的精神生活怎樣呢?調查顯示,在關於閒暇時候會幹什麼時,40%的選擇看電視,3.3%的人選擇看書,10%的選擇用手機或電腦上網,40%的選擇與鄰居聊天,6.7%的說會參加一些民間活動,從上不難看出在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人們的精神生活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人們的業餘生活也豐富了一些。如上網等以前只在城市才有的活動現在在農村也出現了,這進一步豐富了農民的農閒生活,這對改善農民的生活也是很有意義的。大家都知道教育問題現在也是一個全社會關注的問題,也是關係到國家是否能發展好的問題,調查表明,在有關家庭子女上學狀況的問題上,100%的被調查者說子女正在或已小學畢業,而正在上初中或已初中畢業的有90%,正在上高中或已高中畢業的有70%,正在上大學或已大學畢業的有20%。從中不難看出國家在對九年義務教育上的投入,制定的政策效果相當明顯,這對於農村各方面的發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包括減免義務教育的學費等措施,也減輕了農民的負擔給予了農村孩子更多接受教育和學習知識的機會,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在高等教育上,農村接受高等教育率還很低,國家應當將高等教育資源更多地往農村分配,以達到教育公平的目的。

  當然農民的生活狀況到底怎樣,居民對此的感覺是最重要的。調查表明有76.7%的居民對目前的生活狀況感到非常滿意,16.7%的的居民感到滿意,有6.6%的人對目前的生活感到不滿意。從中可以看出居民對目前的生活狀況的滿意度為93.4%,不難看出居民對國家各項政策還是滿意的,肯定了這些年來農村的發展,這一點非常重要,只有居民本身的切實感受最能反映出農村的發展。

  三、透過此次調查,我發現透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特別是廣大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更是有了實質性的提高,從吃、行、住等各方面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方面都可以看出。

  1、相比而言,現在的住房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大部分都住進了平房,部分住進了樓房,人均住房面積也有了較大的提高,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應當注意到一些問題。如現在我國人口出生率還很高尤其是在農村,對宅基地的要求還很大,現在農村很多土地變成了宅基地,對糧食生產產生了部分影響,這也顯現了農村土地管理的在一定程度的混亂性,而且還存在土地使用違法現象,這些這些都會影響農村的可持續發展,這需要國家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加大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讓農民真正意義上了解部分法規和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

  2、從出行的工具上看,現在幾乎每家都有電車,這在很大程度上使人們的出行更加方便,但由於電車不需牌照和駕駛證等出現了不好管理的情況,而且是什麼人都可以騎,近年來電車的交通事故頻發,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出行安全,而且,交通事故一旦發生,很多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給一個家庭或者數個家庭帶來嚴重的災難。這需要騎車自己先要遵守交通,量"力"而行,要在熟練駕駛的基礎上才能騎車上路,另一方面,要在一定程度上對電車進行管理,如單獨為電車建立一個管理系統,設定一種與機動車輛牌照不同的電車牌照系統,要對電車駕駛員進行一定的考核,當然,是與機動車駕駛員的考核不同,以與機動進行區分管理,並加強對路上的電車的監管。我想,我們對機動車的成功管理經驗可以應用到對電車的管理上來。

  3、不難看出,農民的收入有了較大的提高,這對提高生活水平的各個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當然這與國家的惠農政策是分不開的但是由此而來一些問題也是應當引起國家注意的。在農民收入中外出務工人員的收入佔了很大一部分,當然這是農村剩餘勞動力輸出的結果,給農民們帶來了一定的收入,但是有相當農民認為種地利潤太低,而且很累,特別是很多青年,更是認為外出打工輕鬆,這樣一來就印發了一系列問題,如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大城市社會穩定問題,人員大量湧入超過了城市的承載能力等,對於這樣的一系列問題,需要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努力來解決:①國家要加大對農村的扶持力度,切實減輕農民負擔,要讓農民的純收入增加②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邁進,不能只種植傳統的小麥、大豆、玉米等,要鼓勵農民種植一些經濟作物,以提高經濟效益,增加收入。③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以吸收更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如給予鄉鎮企業一定的補貼,減免一定的稅費等一些優惠政策,這樣企業更容易發展,可以吸納更多勞動力。這樣留守兒童也會減少,讓他們與父母在一起,使他們能更好的成長,同時能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程序,為農民創收,現在農民的工資性收入還很少,只佔不到20%。

  4、在就醫方面,國家確實加大了醫療改革力度,針對廣大人民群眾反映的就醫難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解決,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就是一個例子,但也要注意到仍有一些不足,如報銷過程有些複雜,等待時間太長,某些疾病不能報銷或報銷太少,對新農合的一些規定還不瞭解等,這就需要國家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徹底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如加強有關新農和的規定的宣傳解釋,對一些新的政策進行試點等。另外,在調查中發現農村中存在一小部分非法的小診所,他們大都沒有行醫資格證等一些最基本的從醫證件,很多都是把自己家當診所,條件相當不好,靠所謂的經驗來看病,而且進藥的來源也不是什麼正規廠家的,嚴重威脅到了廣大農民的身體健康,應當查處這些非法診所,當然,也應加大宣傳,讓農民朋友們認識到這些診所的危險,不要上這類診所看病。

  5、農村子女教育問題也是一個重大問題。近年來國家加大了教育方面的投入,尤其在農村,基本免除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這也使更多的農村貧困孩子得到了學習的機會,切實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但應當看到在稍高階段的教育上還有相當一部分孩子沒有接受到高質量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更是很少,國家應進一步鞏固加強目前在普及教育上的成果,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教育資源特別是高等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

  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篇4

  引 言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與人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人們的生活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此的看法和滿意度也是不同的。同時,生活在不同環境的人對生活方式的改變與生活滿意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本文透過實地調查問卷的方式收集資料,然後進行資料整合,資料分析,並結合相關學術理論,著實瞭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新的生活方式的反應與滿意度是如何的,這樣有利於為國家進一步的發展和為人民服務提供更加有利的和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一)調查背景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是有目共睹的,甚至經濟最為發達的美國都感受到了中國經濟為其帶來的巨大壓力,這說明,我國正在向著實現社會現代化經濟建設的最終目標大步前進。但是在最近幾年國民幸福指數調查中發現,國民的幸福感指數和經濟發展速度沒有成正比,正在急劇的下降。這一調查結果的出現,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深思。居民對生活的滿意度決定了我國的發展程度。現如今,隨著改革開放,我國居民生活日益舒適,然而,我國城鎮居民對生活的滿意度卻有所下降,本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度的調查分析。

  (二)調查目的

  當前我國經濟上的發展使人們的整體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為了瞭解人們對此的反應如何,是否滿意或適應當前的生活方式變化,故在假期做了這份問卷調查並進行分析,以便為國家進一步發展和為人民服務提供更加有利和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三)調查物件

  西安市、大同市、固原市、內江市、商洛市、懷化市、葫蘆島市等

  地進行隨機問卷調查

  (四)調查方案的設計

  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在幾個市進行發放調查問卷和回收,共發放了600份,回收了500份,以此為基礎進行分析。

  (五)調查問卷

  居民生活滿意度問卷調查

  歡迎參加本次答題

  您的性別?

  男 女

  您的年齡

  18歲以下18-24歲 25-29歲30-39歲

  40-50歲 50歲以上

  您所在的城市是

  西安 商洛懷化 葫蘆島市 內江市

  大同市 固原市 其他

  您的受教育程度是

  初中及以下 高中大專 本科

  碩士及以上

  您的職業是?

  農民 個體戶 在校學生 企業員工

  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 五固定職業或待業

  您的個人月收入是

  2000元及以下 2001-3000元 3001-5000元 5001-8000元

  8001-12000元 12001-20000元20000元以上

  您對現在的'職業和收入滿意嗎?

  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篇5

  一、 調查背景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居民收入情況,往往可以真實地反映當地的經濟狀況。而居民的消費結構也可以體現出本地區居民的消費意識及理念、消費方向及目的、以及 熱點消費方向。對本地區居民的收入及消費結構進行調查,有助於瞭解本地區的經濟狀況,確定經濟發展的目標及方向,加快經濟建設的步伐,提高資源的使用效 率,對社會主義經濟的有效、高速、可持續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本次調查就是在消費越來越重要的大背景下展開的,目的是透過調查發現問題,並找到相應解決方法,從而達到“合理消費”的最終目的。

  二、 調查內容

  在發放的調查問卷中,總共涉及20個問題,涵蓋居民消費以及收入兩大方面。問卷的內容包括對收入,消費方式的選擇,理財觀念及理財方式等方面。透過本次調查,初步瞭解了現今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費觀念的趨勢,找到居民之間收入和消費觀念的差異 調查方式

  在調查期間,我透過在市區發放問卷和走訪部分居民家中實地調查。在此次調查過程中,總共發放問卷50份,收回有效問卷46份,回收率為92%。並從中抽取了24份進行抽樣調查。透過整理,比對以及分析計算,得到了一些資料,對本次調查有較大的參考作用。

  根據抽取的問卷。調查詳細情況及分析如下:

  三、具體情況:

  年收入低於10000元的低收入家庭6個; 處於10000元到20000元的中等收入家庭8個;20000元到50000元的中高等收入家庭6個;50000元到100000元的較高等收入家庭2個; 年收入高於100000元 的高收入家庭2個。

  年生活費用低於10000元的低消費家庭7個; 處於10000元到20000元的中等消費家庭11個;20000元到50000元的中高等消費家庭5個;50000元到100000元的較高等消費家庭2個; 年生活費用高於100000元 的高消費家庭1個。 財政情況調查顯示8戶收支平衡,12戶稍有結餘,1戶有很大富於,還有3戶入不敷出。

  低收入家庭開支佔收入的86.67%;恩格爾係數為76.67%。居民第二消費點(即佔開支額比例第二的消費點) 主要是教育費用,其金額佔總開支的41.67%。被調查者主要從事農民行業。

  年收入處於10000元到20000元的中等收入家庭開支佔收入的57.5%;恩格爾係數等於52.5%居民第二消費點主要是交通等與工作關係密切的專案,此項開支佔總開支的37.75%。

  中高等收入的家庭開支佔收入的56.67%;恩格爾係數等於43.33%。居民的第二消費點各項所佔比例相近,此項開支佔總開支的34.17%。被調查人所從事的職業主要是收入高且穩定的行業,如IT 業、工程師等

  高等收入的家庭開支佔收入的46.67%;恩格爾係數等於37.33%。居民的第二消費點各項所佔比例相近,此項開支佔總開支的29.17%。

  被調查人所從事的職業主要是收入高且穩定的行業,如IT 業、工程師企業高管等

  四、分析:

  衣著和娛樂、文化消費比例繼續保持穩定。較之過去,人們更加重服裝的個性化、舒適性和品牌,老年人注重服裝的實用性和穩重風格。人們追求娛樂消費的文化含量和文化消費的娛樂性。旅遊消費仍是人們假日消費的重要選擇,且形式日趨多樣化。

  醫療保健和交通通訊消費支出比例增長迅速,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加強醫療保健在支出中佔了不小比例。隨著城鎮居民工作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交通和通訊消費 日趨頻繁,消費支出自然增加。儘管今後一段時間,腳踏車和公共汽車仍是城鄉居民主要代步工具,但家用汽車消費的快速增長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 住房消費支出比例會隨住房價格下跌而上升。目前城鄉居民住房消費支出比例雖呈下降趨,但並不意味著居民平均消費傾向下降,而是價格過高所致。隨著時間的推移,住房價格會在市場調節作用下下跌,導致居民的購房支出上漲。 家庭裝置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會伴隨住房消費支出的上升而上升。此外,家電的更新換代也會提高家庭裝置用品的消費支出比例,居民勞務消費觀念的改變也會提高勞務支出的比例。 經驗,體會,問題,建議及總結:

  總的來說,邢臺市居民的消費支出隨著人均收入的增加而持續上升,未來幾年內生存資料消費仍佔主要比重(50%以上) ,但會持續下降,享受和發展資料 (包括勞務) 消費比例會繼續上升。食品消費支出額會繼續上升,恩格爾係數會繼續下降,食品供應結構日趨多樣化和便利化,居民對營養豐富或保健食品消費傾向 上升。

  透過這次居民消費調查, 我感覺到隨著經濟的發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較前幾年相比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已經不光只側重於食品支出, 各領域都有發展, 這說明居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豐 富多采. 但畢竟我們現在還處在實現全面小康的初級階段, 在消費結構上還存在 一定的問題, 這就需要我們全社會共同努力, 攜手建設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

  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篇6

  社會在不斷進步,在不斷向前發展,所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由以前的只求吃飽穿暖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到不僅要吃飽穿暖,而且需要更多的享受,隨之人們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也在不斷的變化。近年,越越多的人民患上了各種各樣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雖然現在的醫藥技術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一般的疾病都能夠透過吃藥,手術等方式治療。但是透過其本質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現在如此多的人民患上了這些疾病呢?這一現象,不容輕視,針對這種情況,我對當地的居民生活環境做一個調查。

  一、調查目的:

  瞭解居民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認識程度和採取的相關措施,加強全民健康教育,倡導積極地健康生活方式。

  二、調查物件:

  重慶市開縣郭家鎮慈林村

  三、調查方法

  隨機走訪若干居民的住處,採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對他們進行全面調查。

  四、內容:

  1、參與問卷調查的屬青少年和中年人居多,而其中則以知識分子及退休職工較多,這說明居民對健康的生活方式認識程度與年齡和化程度有關。

  2、大多數老年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不甚瞭解,中年及青少年對此瞭解比較全面。

  3、從調查結果看:很多老年人都患有一定的慢性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壓等。

  4、大多數男性及少數女性要抽菸喝酒,而他們大多數都知道吸菸喝酒有害健康,但是他們都表示很難戒掉。

  5、絕大多數居民都認為自己的健康狀況不錯。

  6、居民對合理膳食方面及合理運動都做得不太到位。

  五、調查結果分析:

  1、根據走訪的部分當地居民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參與率、知曉率、認知率以及從當地醫院所獲得的一些資料分析可得:有將近21%的居民近年患了有醫院明確診斷的某些慢性疾病,其中以高血壓為主,其次為糖尿病,其他疾病為輔。可見,目前居民的健康狀況實在令人擔憂。但是,令人欣慰的是絕大多數居民都在按照醫生的囑咐定期服藥。

  2、有近7692%的居民覺得平衡膳食能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近8%的居民覺得經常性的適量運動能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而有近74%的居民有意識的進行鍛鍊,一半以上則是以個體隨意性活動為主,而另一部分則以群體性健身活動為主。

  3、絕大多數居民對合理膳食及合理運動都有普遍的認識。而其中多數居民有意識的控制食鹽及油脂的攝入並且儘量不抽菸喝酒。

  4、總體說,這個情況令人不太滿意,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居民對自己的健康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所以這些需要衛生工作者透過各種渠道廣泛地向居民進行宣傳教育,使他們儘可能多的瞭解健康知識,特別是一些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講座,健康知識宣傳欄廣播電視等各種方式進行宣傳,讓絕大多數的居民對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瞭解,並且會採取正確的方式保持生活的健康。

  在本次調查中發現雖然有很多居民意識到了合理運動有利於身體健康,多數在社會壓力愈發大的情況下,許多上班族都捨棄了日常鍛鍊的時間,取而代之的是睡覺,而許多老年人也因幫自己的子女照顧小孩而無暇顧及日常鍛鍊。

  在這次社會實踐調查中,我發現居民的健康教育活動參與率與健康資料擁有率較高,而如何提高健康知識知曉率與形成率,將成為社群工作者工作的重心。

  六、調查建議:

  針對以上情況,調查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大力改善和促進農村居民生活質量,保障身體健康:

  1、健康教育需要國家政策、社群環境的大力支援,有固定或不定的場所和相關設施去改善健康生活的方式。

  2、需要一些專業的經驗豐富的傳播者進行宣傳,要搞好社群健康教育,首先要對社群居民的健康狀況做全面瞭解。針對當地環境情況制定出相應的健康教育計劃,並且採取相應措施,從而使居民的健康水平提高一個臺階。

  透過這次的社會調查,我收穫了不少,尤其是在從個人到整體方面,懂得了人與人之間是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瞭解的,這樣我們這個社會才能變成一個真正和諧的社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