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行業調研報告

電商行業調研報告

  在現在社會,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電商行業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電商行業調研報告1

  電子商務是現代資訊科技與傳統商務相結合的產物。隨著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電子商務也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當前,全國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電子商務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加大對電子商務的扶持力度,積極採取措施促進電子商務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形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產業園區,在區域經濟創新和轉型發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國內數家知名園區為案例,透過比較研究為我區蘇南電子商務港發展提供參考。

  一、國內各電子商務園區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形成了以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和京津地區為主逐漸由沿海地區向內陸地區擴散的發展態勢。以杭州、上海、深圳、北京等10個城市發展速度最快,被國際電子商務大會評為2010年末釋出了中國電子商務十強城市。其中杭州市利用其先發優勢,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在國內佔有很大的比重,如其所在地的阿里巴巴公司2012年第一季度市場份額為43.1%,是中國十大B2B網站的第一名,還有淘寶商城在2011年B2C市場份額為48.5%,幾乎佔據了電子商務的半壁江山。在這些公司的帶動下,逐步形成了以杭州市江乾區東方電子商務園、杭州市下城區電子商務產業園為核心的電子商務聚集區。其他城市也在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根據自身的優勢,建立了各具特色的電子商務園區,透過不斷地發展,這些電子商務產業園現在都已成為區域內,甚至全國電子商務發展高地,交易額在當地佔有很大比重,成為近年來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因此建立專業園區已成為全國各級政府發展電子商務產業的主要手段。

  二、國內各電子商務園區發展特點

  透過對經濟發達地區電子商務園區發展歷程進行研究,歸納出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發展目標明確

  各地電子商務園區在發展的初期,都經過了認真細緻的研究,制定了園區在近期目標和長遠的規劃。透過有序的發展,使得各大園區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把握行業發展的趨勢,發揮本地區的優勢,使本地區的電子商務能夠有長足的發展。如杭州下城區電子商務園區在20xx年制定了一個園區關於中國鋼鐵網的五年計劃。第一步是完善浙江鋼鐵現貨交易市場,力爭2011年正式啟用,明確其在浙江省範圍內的主導地位;第二步是繼續完善浙江省內各異地交割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力爭服務浙江無盲點;第三步是進一步擴大網上交易規模,力爭年交易額達600億元人民幣;第四步即是力爭在五年時間內,以獨立投資或合作、租賃的方式,與全國主要大中城市的同類型市場以股份制的形式組成戰略聯盟,透過一步步的發展實現了中國鋼鐵平臺網在華東地區真正意義上的完全覆蓋。

  2、軟硬體設施完備

  電子商務是高科技新興產業,對園區的工作環境、網路軟硬體裝置、園區服務平臺、物流資金結算等設施要求比較高,因此各地區的電子商務園區在這方面投入較大。如杭州下城區電子商務園區投入約1600萬元完成了光纖佈線、刀片式伺服器以及其他軟硬體設施裝置的配置;並與包括工行、農行、華夏、深發等23家銀行展開合作,開通B2B結算銀行7家,信譽寶第三方結算帳戶1家。該平臺已擁有網上註冊會員12萬家,其中交易會員為3500家左右;目前實現日點選率超過10萬人次,日均交易量超2000萬元,網上融資額突破10億元,年網上交易額約百億元。

  3、加大招商力度

  企業是一個園區的主要組成元素。各地園區在發展初期由於本地企業轉型難度較大,發展電子商務的各種因素還不是十分完全,因此都採取了吸引知名電子商務企業加盟的方式,透過這種方式使得園區在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發展、物流設施、第三方支付等方面日趨完善,也帶動了本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如杭州市江乾區東方電子商務園,積極引進人才多、技術高、貢獻大的電子商務、軟體資訊、設計研發總部等企業入駐。截止2011年底,園區入駐企業已達202家,電子商務企業入駐面積達95%以上,成為杭州市發展電子商務的核心區域之一。

  4、加快人才培育

  各地園區在發展初期都面臨著電子商務人才奇缺的問題,各地區採取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其中多數園區主要依靠本地的各大院校來培養相關專業的人才,如杭州市內的幾個電子商務園區都與浙江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建立產學研聯絡,為園區內培養了大量的不同層次人才。然而也有本地缺少高等院校的園區,如義務江東淘源電子商務園,其採取與阿里巴巴公司進行合作,建立阿里電商學院,培養電子商務人才,目前累計培養了5000名以上電子商務人才。還有一些園區採取吸引培訓機構入駐,企業定期交流,舉辦電子商務研討會等方式提高園區內人員從業水準,極大地提高了本地區電子商務發展速度。

  5、加快企業轉型

  傳統企業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石。面對營銷的網路化、資訊化,這些企業如果還因循守舊,不勇敢的向電子商務這個領域邁進,就有可能喪失掉已有的優勢,甚至退出歷史的舞臺。面對這個問題很多企業也都採取正視的態度,積極的接受。如義烏是我國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多年以來一直採取在全國各地建立小商品交易市場。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義務市採取積極的策略,建立義務江東淘源電子商務園,實現小商品和電子商務的結合,使小商品交易在網路銷售上重現輝煌。還有一些園區也在積極促進傳統企業和電子商務平臺企業的對接,如杭州東方電子商務園透過企業對接實現巨星科技、海明控股、361度、佑康集團等10餘家企業轉型成功。

  6、加大扶持力度

  園區中的電子商務企業在發展的初期很難取得明顯的效益,都有2到3年的蟄伏期,因此需要園區在房租、稅收、平臺建設等方面給予政策上的支援。不同地區根據本地區的情況採取了不同的措施。如杭州下城區電子商務園區根據企業規模和創新程度來進行獎勵,對省級以上、市級高新技術企業,分別給予25萬元、1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深圳市福田電子商務園區對入園的網際網路、電子商務、資訊服務類企業有房租租金補貼;上海浦東唐鎮電子商務港有企業入駐獎、財力扶持獎、高階人才獎、骨幹企業獎、企業引進獎等多方面的獎勵。各種舉措都極大的激勵了園區內企業的發展。

  三、對我區發展蘇南電子商務港的啟示

  我區地處長三角發展的核心地帶,並且正處於城市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積極整合我區優勢產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強區域產業升級,建立蘇南電子商務聚集區,是當前發展服務業的主要工作。並以此為契機擴大我區電子商務的輻射範圍,使我區成為無錫乃至蘇南地區電子商務的新高地。透過學習借鑑多地電子商務園區發展的特點,可以加快我區蘇南電子商務港的建設步伐,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加快制定園區長遠規劃,積極建立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我區位於江浙滬電子商務發展發達地區,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存在著機遇和挑戰。目前,蘇南地區電子商務園區的發展和建設都處於起步階段,還沒有完全形成規模,因此把握時機,突出區域特色,制定詳實可行的`短期目標和長遠規劃,有利於搶佔先機,有利於產業園區未來的發展。首先,優先加強本地區優勢產業如旅遊會展、醫藥製造、影視文化、創業設計、雲計算、物聯網等在電子商務上的應用,實現電子商務跨越式發展。然後,積極建立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為園區未來發展奠定紮實基礎。未來,園區內企業結構逐步最佳化,大力發展核心、創新、環保型企業,實現在蘇南地區的核心地位。

  第二,完善園區各項設施建設,形成發展電子商務的良好氛圍。首先,園區內應建立良好的組織架構、靈活的管理機制。政府部門對園區的發展進行政策上的引導和監管作用。園區內部採取商業化管理,發揮管理企業的能動性。其次,加強硬體設施建設,在辦公場所、資料中心、倉儲物流、技術研發、人才培訓、會議研討等方面加大投入。然後,組建電商協會和園區服務平臺,加強政府、園區管理者和企業之間的交流,認真聽取業內各方面發展電子商務的建議,從而使園區發展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態勢。園區擁有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才能更好地吸引知名企業的入駐,更好地創造良好的發展氛圍,實現園區良性的發展。

  第三,打造本地區電子商務龍頭企業,紮實穩健發展電子商務。龍頭企業是一個園區、一個地區、一座城市發展的主體核心,大力發展這種企業會起到立杆見影的效果,更能提高我區電子商務港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有興趣致力於電子商務發展企業的加盟。這類企業一方面可以透過吸引國內外市場份額較高的電子商務企業如攜程網(酒店預訂、旅遊度假等)、支付寶(第三方支付)、京東商城(家電銷售)、凡客誠品(服裝銷售)等入駐來實現,見效比較快,適合初期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透過本區內的特色產業轉型升級來實現,如整合區域優勢產業,建立本地區的旅遊網絡平臺、雲計算服務平臺、物聯網應用平臺,適合本地區長遠的發展。

  第四,加強產學研結合,積極創新,大力培養電子商務人才。積極發揮江南大學、太湖學院、商學院等院校,以及區域內科研院所在電子商務技術領域的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能力,為園區發展提供大量的技術支援、成果支援、人力支援。在技術創新上,要注重發展移動裝置營銷平臺,滿足人們在戶外自由地選擇商品的需求。在營銷模式、銷售方式上還要所有創新。例如各種團購模式、服務型網店、社交電子商務型網站等,能夠在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同時,為消費者提供更體貼周到的服務,深度挖掘電子商務發展的潛力,實現網路服務水準的提高。在運營範圍上,發揮網路無國界的特點,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推出適合國外市場的產品。

  第五,積極發揮我區雲計算先發優勢,建立核心金融結算中心。建立以太湖雲計算中心和超級計算中心為載體的雲計算服務中心,可以為傳統企業和中小企業提供電子商務執行平臺服務,更主要的是可以為我區太湖新城金融商務街中的國內重量級銀行總部或金融機構如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香港昌興、無錫國聯等提供強大計算資源、儲存資源,實現快速的金融結算、網上貿易融資、電子支付等功能,加強雲計算技術對金融領域資訊化的支援作用,推廣電子貨幣的適用,推動我區網上交易的數字化,使我區有能力成為蘇南地區的經濟金融中心。

  第六,加快出臺扶植政策,為園區發展提供保障。建立針對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扶持機制,如設立多種獎勵基金,積極申請國家、省、市各級的專項扶持資金,為園區內企業提供多種公共服務資源等,促進園區健康有序發展。可以先對初步使用網路營銷的企業,在平臺建設、裝置使用等給予補貼,促進企業接收新的營銷模式;然後,應對大型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給予獎勵,激勵企業做大做強,快速形成規模,產生示範效應;最後,應對創新型企業在房租、稅收等方面給予適當的政策補助,鼓勵發展創新產業。透過建立全方位保障措施,有效的激發企業發展的動力和潛能。

  電商行業調研報告2

  一、調研背景

  隨著我市現階段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社會可提供現在青年的就業崗位增長緩慢,因而造成了當前十分嚴峻的就業形勢。由於就業形勢的嚴峻,近年來,青年自主創業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隨著青年創業在全國迅速蔓延開來。從公開的的資料調查顯示,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機關、稅務部門以及各個高校都對青年自主創業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給予了很多的優惠條件,鼓勵創業帶動就業,一時起,青年的自主創業熱情高漲,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創業行列的人卻很少。透過本次實踐調查,我們進一步瞭解並分析了現階段青年青年就業創業情況調研目的及意義。

  青年的就業創業課題已經日益成為各高校重要課題,因此我們這次特地對周邊青年做了網上問卷調查,瞭解現階段青年隊目前就業形勢的關注程度,瞭解現在的青年隊創業的態度和創業現狀透過調研為青年就業創業情況作總結,並提出相關意見與建議。

  二、調查內容:

  1.調查物件:我市現階段就業或在創業青年

  2.青年的基本資訊,就業意向,瞭解他們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前景的看法,瞭解青年創業的想法的比重及對創業所遇到困難的考慮;著重調查青年隊自主船業的瞭解程度,關注程度及自主創業遇到困難。

  3.調查方法:此次調查採取問卷調查的方法。透過網咯郵箱發放問卷,本次調研一共發放了300份問卷。回收275份有效問卷,有效率達到86%,問卷涉及基本資訊,現在就業形勢,青年隊自己專業前景的瞭解,青年的就業期望,青年的創業動機,創業困難,創業指導,創業培訓,著重調查青年對自主創業的瞭解程度,關注程度及在自主創業遇到的困難。

  4.調查時間:20XX.8.1-20XX.8.31,地點:金平區各職業技術學校。

  三、當前青年創業就業基本情況

  1、意願強烈,就業心態較為客觀理性。

  本次問卷調查的物件共有青年300名,(共有男,160名,女,140名)其中高中(中專)以上學歷佔76%,調查中,青年普遍所期待的收入水平集中在月薪2000元以上,期望值在2000-4000元的佔被調查人群的62%,期望值在4000元以上的佔28%。收入的期望值和調查問卷中所表現出來的目前實際收入有較大的差距,一般認為,收入差是尋求自主創業或更好就業的重要動因,其次自主創業能更好的管理自己時間,不會跟打工一樣被上班時間限制,這點也是推動自主創業主要原因。

  2、青年考慮因素多種多樣

  在被調查物件中有55%的青年願意創業,在創業形式上他們大多選擇自主創業和合夥創業,只有23%的人選擇家庭創業;而在選擇合作伙伴上他們會集中選擇有經驗的創業人(24%)以及有資金基礎的創業人(25%)。他們的創業心態各不相同,有39%表示有壓力,9%持有自信,5%的人覺得迷茫,還有5%覺得有賭博感。

  透過調查我們發現創業資金少、困難多,創業專案缺少技術支援,根據資料有5%的青年還未形成成熟的專案,專案有賭博性,39%的青年表示有壓力覺得專案啟動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一是資金不足需多方籌措,週轉難。雖然在調查中有19%的創業專案初始投資計劃在5萬元以下,二有17%是缺乏創業資訊渠道,22%缺乏專業知識,但在資金籌措渠道上只有25%的專案啟動資金出自自由存款,其他表示會找政府和金融部門貸款或找親戚朋友籌借;二是缺乏創業技能和創業本領,專案選擇有困難,在調查中有近一半的調查物件認為自己已具備的創業知識和技能不能滿足創業需要。就業狀況調查如下:

  1、擇業因素分析。

  根據調查資料,薪酬待遇、工作穩定性、工作環境、工作單位發展前景幾種因素的分值普遍集中在5分(最高分值),這表明了青年擇業時會更多的考慮薪酬水平、工作的穩定性、工作環境以及工作單位的發展前景。

  2、青年就業狀況。

  (1)調查顯示,64%的青年已經就業,10%的人未就業。(2)已就業的青年中,64%是在市內務工(3)月收入情況,6%的就業青年的月平均收入在600-1000元之間,月均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佔19%,月均收入在2000-3000元之間在28%。月均收入在3000-4000元之間在26%。月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在16%(4)工作滿意度。當問及對現在的工作是否滿意時,選擇很滿意的佔9.5%,選擇比較滿意的佔34.7%,42.9%的選擇了一般,而選擇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的則分別佔到了10.9%和2.0%。這說明青年對目前工作的感受比較一般。透過訪問了解到在目前形勢下,青年對工作的要求並不很高,有的企業採取取消加班和加班工資等措施,青年在當下只求不要失業,先保住飯碗,工作感覺普遍一般。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青年已經落實就業了,並且多數青年選擇在本地工作而不是外出務工,他們的工資收入集中在600-1000元之間。值得注意的是青年對工作的滿意度不高,青年們更關心能否保住目前的工作。

  3、青年未就業狀況對於那些未就業的青年,我們也作了相關調查:(1)當問及目前沒有工作的原因,23%的選擇了準備創業,25.4%的選擇了失地青年,有就業意向而沒有工作的為15%,而選擇不想就業和原單位裁員的均為10%。(2)未就業青年目前的主要經濟來源,10%的選擇了家人,26%選擇了自主創業,這說明未就業青年的經濟來源主要還是來自家人的支援。(3)獲得就業崗位的方式。

  四、存在的困難和主要問題

  1、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就業市場資訊缺乏。

  青年有志於選擇自主擇業,但擇業方式受到多種條件制約,自己求職的要求未能滿足,一方面求職青年所考慮的重要因素有,26%是工資待遇,25%工作穩定性和發展性,36%資福利待遇和勞動保障,所能提供的就業崗位是極其有限的。失業人員、城鎮新增勞動力、農村剩餘勞動力三方面相互交織,給本來就十分困難的青年就業和創業工作雪上加霜。

  2、擇業觀偏激、創業能力差,勞動技能少。

  很多青年在職業的選擇上存在偏見,認為從事餐飲、賓館等服務行業低人一等。部分青年對工作環境、待遇期望高,對臨時的、階段性的就業不認可,在就業過程中失去了很多機會。在青年中普遍存在著文化程度不高,創業意識不強,勞動技能欠缺,適應能力差,就業資訊不靈、就業創業能力偏低,對自主創業缺乏自信等現象,這些制約和影響著青年就業和創業的競爭力,進而增加了青年跨地區就業和自主創業的難度。325%的人認為政策不到位、資金不足,缺乏服務青年就業創業長效機制。26%青年創業面對著政策門檻和資金問題較為突出。近年來,區雖然推出了一些諸如減免稅收、小額信貸、就業援助、社會保障等促進創業方面的資金扶持政策,但仍不完善,另外有些創業青年對已有的政策不夠了解、不會運用,甚至不知道創辦企業的基本手續。這些問題共同構築了青年創業的資金瓶頸。

  五、實施對策和工作建議

  1、廣泛宣傳,促進青年樹立正確擇業觀發揮媒體力量優勢,從轉移就業政策、勞動保障、權益保護、提高自身素質等方面宣傳著手,宣傳致富典型,發揮典型示範作用,幫助青年增強就業、創業的自信心和自覺性;有針對性地對失業青年和城鎮新增勞動力、農村富餘勞動力進行就業觀念和創業意識培訓,引導青年增強創業意識,正確認識就業形勢和相關的就業政策,使其真正走向自主創業、自主擇業之路。

  2、整合社會資源,強化多方培訓,提升就業創業技能發揮區內資源優勢,根據就業市場的變化和青年的實際,做到培訓與需求相結合、培訓與崗位相對應,充分利用各級團校、青年就業服務中心、青少年宮等陣地,發揮青年創業基地的載體功能,建立市、區兩級培訓中心,透過舉辦創業論壇、創業大課堂、創業典型報告會和採取定向培訓和定單培訓等多種培訓形式搞好引導性培訓和職業技能的培訓,提高青年的職業技能水平和崗位適應能力;整合社會資源,聯合社會培訓機構,成立青年創業培訓中心、SYB培訓中心,成立創業講師團,有針對性地聘請一批政府官員、經濟學家、青年企業家、高校教授、SYB培訓教師、職業指導師等組建專業講師團,對青年開展實效性強的創業素質和技能培訓和一對一的創業輔導,為青年創業提供專案論證、業務諮詢和決策參考,走社會化運作的路子,努力構建立體化、網路化的培訓體系。

  3、發揮招聘會優勢,完善服務體系,創新服務形式,充分發揮招聘會的優勢,藉助青年就業服務中心、青聯、青企協的輻射作用,凝聚力量,完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能力,務求服務實效。為基層廣大青年提供和開展資訊、維權、指導及後續扶持等方面的就業創業服務。一是與當地企業建立聯絡制度,收集招聘資訊,透過報紙、電視、網路等傳媒,釋出創業專案,提供就業創業資訊諮詢。二是成立青年創業維權崗,組建青年創業法律顧問團,為青年創業以及企業發展提供法律諮詢和法律服務。三是建立青年創業資訊網路資訊平臺,圍繞青年創業專案、政策諮詢、法律服務、市場分析、人員聘用和企業開業指導、經營管理等有關創業知識的管理查詢系統,逐步建立並完善青年創業專案庫,為青年創業提供專案資訊支援,並有效連結中國青年創業網、市區青年就業網,最大限度提供創業資訊。四是建立青年創業人才庫,將與青年創業相關的青年企業家、SYB培訓學員、青年創業者等建庫管理,建立創業進展情況和開業成功人員檔案管理服務系統。透過建立青年創業者俱樂部、創業者協會,加強創業青年交流。五是提供後續扶持服務,包括引進社會財務公司提供財務代理服務,提供投繳社會保險、處理勞動關係等方面的代理服務,以及提供市場營銷、成本核算、規避企業經營風險和品牌經營等後續服務。

  六加大扶持力度、爭取政策支援、最佳化創業環境

  大力推進青年就業服務中心青年創業基金,制定結合當地實際的小額貸款實施辦法,對符合條件的青年,發動青年文明號、青企協會員、青聯委員、機關幹部提供信用擔保,幫助落實推進小額信貸幫扶工作。爭取黨政領導重視,針對青年就業創業政策的某些空白和缺位,積極協調勞動和金融部門,出臺區域性的相關政策,從解決實際困難入手,降低青年創業門檻。努力為青年創業提供一站式、一條龍服務,將各級政府推出的一些諸如減免稅收、就業援助、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政策,進行收集整理,彙編成冊,免費發放給青年,並透過舉辦創業形式分析會、報告會、政策講解課等形式,幫助青年理解政策、運用政策。積極爭取工商、稅務、衛生、城建等部門的支援,出臺下崗失業青年創辦領辦經濟實體不限註冊資金、不限經營方式、不限經營領域簡化行政審批手續、減免稅費等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青年大力發展有市場、有效益、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微型企業,建立創辦微型企業擔保基金,進一步最佳化青年就業創業環境。

  加強農村青年富餘勞動力轉移,多提供就業創業資訊,重點做好大學生就業服務,組織廣大城鄉青年參加就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術教育,依託青聯、青企協、青年文明號等組織和集體,加大勞務輸出,不斷拓寬青年就業渠道。

  電商行業調研報告3

  近年來,農村電商產業得到快速增長,其中返鄉青年成為主要的從業群體,是電商創業創新的生力軍和主力軍。引導和幫助廣大返鄉青年投身電商創業,可以促進地區電商產業發展,推進電商模式創新,營造良好的電商產業發展環境,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在推進地區經濟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做好返鄉青年電商創業服務,激發返鄉青年電商創業熱情,充分發揮返鄉青年在活躍農村經濟中的主力軍作用,對於帶動更多群眾實現脫貧致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團縣委開展了“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專題調研“促進返鄉農村青年電商創業”。調研情況如下:

  一、存在的困難及問題

  (一)農村青年電商創業技能不足,返鄉青年電商創業積極性不高。很多返鄉青年沒有經過專業的電商培訓,專業技能缺乏,電商創業等於“紙上談兵”。同時,受年齡、學識、經驗的限制,風險承受能力弱,而創業初期又面臨著網站設計製作、工商稅務登記、物流選擇和成本控制等問題,這些從未打交道的事情只能靠自己摸索,存在較高風險,讓很多青年望而卻步。

  (二)農村青年電商缺乏創業資金扶持,返鄉青年創業信心不足。一些返鄉創業青年靠向朋友借錢和使用自己的儲蓄籌集創業初始資金,但這種單一的融資方式勢必難以滿足農村電商企業後續的發展規模和速度,導致返鄉青年電商創業信心不足。

  (三)農村電商創業政策環境有待最佳化。相對於城市而言,農村地區網民比例相對低造成網站建設相對不均衡,物流網路還不夠發達造成配送難度相對更高進而造成物流成本負擔較重。同時,農村青年電商創業者對政府相關創業政策的認知度相對較低。另外,返鄉青年電商創業還存在銀行貸款難、融資渠道不通暢等問題。電商企業屬於輕資產,沒有抵押物,創業風險大,金融機構對其貸款積極性不高,即使偶有小額貸款政策支援,也只是杯水車薪,並且申請手續繁瑣、操作難度大。

  (四)農村網路覆蓋率低,對電商創業有所制約。近年來,我縣農村網路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受農村點多、面廣、使用者分散且網路入戶資金、網路維護等方面投入不足等因素影響,總體發展滯後,鄉鎮之間、村與村之間網路發展的不平衡已成為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突出問題。大資料時代,我們的工作生活都與網路息息相關、須臾難離,但農村網路入戶率不高,網路發展滯後直接導致電商發展後勁不足,發展乏力。

  (五)物流配送體系不健全。物流配送是電商發展的重要環節,物流的發展直接推動電商的發展。然而由於農村地區電商發展較慢,很多第三方物流公司還沒有覆蓋到農村,不方便還費用高,同時農產品保質期短、容易變質,對物流的速度和技術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些都成為制約返鄉青年電商創業的重要因素。

  二、促進返鄉農村青年電商創業的對策

  (一)加快返鄉青年電商創業平臺建設,營造濃厚的電商創業氛圍。搭建交流合作平臺,讓電商企業與本地政府之間進行交流合作,建立電商創業孵化基地,以此吸引有志青年創業。在此基礎上,加快城市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同時,農村現代物流體系建設也不能忽視,鼓勵郵政系統和其他社會資本大力發展農村物流,形成城鄉商品配送網路。引進不同層次和規模的第三方物流服務企業,使返鄉創業青年和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物流服務企業進行合作。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解決返鄉青年電商創業“資金難”問題。由政府牽頭,聯合金融機構,根據電商創業青年不同階段的需求,開展不同層次的電商創業信貸產品。同時,透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免費向返鄉電商創業青年提供電商培訓,定期開展電商技能和模擬實戰演練,舉辦電商創業進農村、進社群活動,發揮活動在資訊資訊交流、創業輔導、政策諮詢等方面的作用。

  (三)培育返鄉青年電商創業典型,發揮示範帶頭作用。具體做法有:發放青年電商創業倡議書,積極引導,號召返鄉青年結合自身特長,投身電商創業中來;評選優秀青年網商,透過表彰和宣傳,擴大返鄉青年電商創業的影響力。同時,加強電子商務人才的儲備和培育,逐步建立起一套電子商務人才培訓體系,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輸送人才。

  (四)完善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電商的發展環境,在硬環境方面,加強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寬頻普及率,加強農村公路建設,提高農村物流配送能力;在軟環境方面,加強政策扶持,加強人才培養,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