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發展現狀調研報告(精選5篇)

農村發展現狀調研報告(精選5篇)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農村發展現狀調研報告(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農村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1

  按照市局安排,我局組織人力對我區的關山鎮代家村、新興街道辦的屈家村開展了為期兩天的調研。此次調研活動的方式採用了聽取鎮(街辦)村、組領導的座談彙報、組織農民座談、進入農戶單個問訪,向農民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集中走訪瞭解。現將在區關山鎮代家村的調研情況統計分析彙報如下:

  一、關山鎮代家村的基本情況

  區關山鎮代家村位於城區東部8km處,北毗鄰富平張橋,由閻入關山至蒲城的縣際公路從其村旁穿過,基本屬於典型的遠離城區的農業村。該村現有農戶519戶,耕地面積3500多畝,農業人口數2180人,人均耕地1.60畝,全村幾乎以種植甜瓜蔬菜為主,達到2600多畝。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低於3806元的全區平均水平。

  二、關於調查問卷情況統計

  該村發放問卷30份,收30份。從對調查問卷中涉及的五個方面的情況統計彙總結果:

  (1)農村農民家庭的基本構成:每戶人口在3~6人之間,以4~5口人居多,佔發放總卷的52%之多。其中專門務農的3人居多佔到23%;其文化程度以初中居多,佔到36.4%,高中(職高)佔9.5%,其餘是初中以下。

  (2)關於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情況:農民家庭經濟收入來源主要集中在種糧食、種植經濟作物兩方面途徑,幾乎佔到31份問卷的84%,其餘表現在畜禽飼養。該村純收入~4000元的在30戶中有15戶,4000~6000元的4戶,6000~8000元的5戶,收入8000元~1元的在30戶中佔有6戶,沒有超過1.2萬元的,其主要的農業收入集中在糧食和瓜菜兩項上;收入的支出依序主要表現為買衣著、現金購買食品、子女教育和交通通訊上,總和佔到68%;用於非經常性支出的依序集中表現在購買耐用銷費品、蓋房子、農業機械三方面,佔到57%;餘錢儲蓄的支付依序集中在蓋房子、供孩子上高中大學、購買價值較大的耐用銷費品兩方面,佔到近63%。當需要錢時解決辦法依序集中在向親戚、朋友借和銀行、農村信社貸借兩方面,且貸款借錢用途依序集中在農業生產、醫療開支、子女上學三方面。30份問卷中,農戶的醫療、交通通訊和教育的三大支出中均超元的水平,其中因病、子女上高校加大支出的有13戶,在15000元以上。在農業資訊的獲取途徑上集中表現在電視廣播和技術人員指導兩方面,在對待政府的專案問題與實施上集中反映在相信政府,但缺乏資金和需要技術扶持三個選項方面,將近佔到78%左右。

  (3)村鎮建設和農村社會事業問題:在該村村鎮建設和農村社會事業問題方面,透過我們實際檢視,村民反映和問卷統計上,總體情況為交通便利,村有規劃整齊,出村路面有土路與水泥路,但無垃圾臺(一般有人不定期打掃),無路燈,無沼氣能源,無公廁,村內網路很少(僅協會示範點一處);對農村學校教育持基本滿意或滿意的態度居多,佔到54%;在醫療保健方面,總體情況為看病方便,但醫療保健水平一般,佔到64%多,且看病費用支出以勞動收入為主;購買各類商業險的以養老保險居多,佔到近45%左右。

  (4)培訓農民與培育農村經濟組織:在這方面透過問卷反饋看,農民對問卷中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這一名詞在字面上不理解,缺乏科學認識,認為沒有“合作經濟組織”與“沒參加”、“不知道”的問卷回答佔到40%,不做任何表態的有16%左右,但對認為村裡建立合作經濟組織是否必要的問卷回答幾乎佔到90%。

  (5)農村治理問題:從調查問卷情況看,該村社會治安、社會風氣一般,佔到67%;對村兩委班子的管理問題反映很好,認為團結、民主、決策公開,能徵求意見的達到76%;村民代表大會每年3次,村務公開真實性大,財務每年公開3次。在該村存在的突出問題上依序集中反映在農業科技推廣問題、貧富差距過大和農產品銷售困難三個方面,幾乎佔到87%。

  三、對該村調研情況的綜合整理分析

  從調研座談和問卷中分析看出,該村和村民存有以下幾個問題。

  (1)農民三大支出費用相對年純收入,明顯偏大。由於該村是一個比較典型的遠離城區的村組,該村除了農民種植無公害甜瓜、蔬菜外,就是從事小額投資飼養業,幾乎每戶有奶山羊,養奶牛的全村共有15戶,進城務工、外跑運輸、開街門店等情況比較少。農民收入較前者新興屈家村則比較低。在此次發放的30份問卷有15份就在元~4000元之間佔一半,而全年三大費用支援也超過元,如有子女上學或疾病出現則更大,這一矛盾突出增收不易。

  (2)制約農民增收的各種因素比較多。其制約因素表現在一是自身上文化程式低,獲得農業科技資訊渠道相對狹窄,接受資訊科技培訓少,比方對“合作經濟組織”與“甜瓜協會”同作用不同語的含義不理解,甜瓜協會本身就是一種合作經濟組織。二是客觀因素上,年收入中的各種費用開支多應用於購買基本食品、子女教育、購買耐用消費品上,其次才是當年農業生產資料投資,加之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價格與農業經營成本偏高,又佔用了相當一部分收入,使農民增收的困難顯現。三是個人觀念與影響。在選擇產品從種、摘、收穫、銷售都是自己處理,一人搞到底。瓜菜收摘後,自己上市銷售而不通中間商、協會組織,雖多賺了錢,但時間成本、勞動成本加大。另外,外出打短工補貼收入的意識淡薄,守家守地。四是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因素。

  (3)農民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渴望得到作物新品種、新技術。從有餘錢儲蓄用途看,供孩子上高中上大學成為首選,即使無錢設法借貸款用於子女的教育開支意識深紮在農民思想中。另外,農民自身也希望透過技術培訓、網路科技和政府引導、協會合作組織幫助等途徑來提高自身農業作物水平能力,透過引進新品種做好耕作換代。

  (4)農民希望從政府處得到更進一步的扶持,對政府有三大盼。從走訪中瞭解到一是盼望政府在實際工作中做好科技培訓、專案資金扶持和市場資訊的提供。二是盼望政府解決農村農業用水電、農資市場價大、農業經營成本過高、個人投入資金不足的問題。三是盼望政府解決農村醫療條件、農民養老保障、子女上學費用大的問題。

  農村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2

  我於10-12月,對我局農村郵政業務的管理和發展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查,現將發現的問題和建議的解決方案彙報如下,以供領導參考。

  一、解決農村“家庭模式”代辦協儲的問題

  現狀:我局新增聯網網點10個,其中7個為家庭模式,新增營業人員均為代辦員的家人或親戚。如新場鎮新增設的營業員為代辦員的女兒、梧鳳鄉(兒子)、土門鄉(女婿)、吳場鎮(侄兒)、南安鄉(兒媳)、麻柳鄉(愛人)、歇馬鄉(愛人)。

  解決問題的方案:

  1、要求代辦員付新增設的營業員工資每月200元,獎金每月100元,獎金同淨增餘額掛鉤考核。

  2、對聯網網點新增設的營業員進行人事考察,合格後簽訂委代辦協議,每月按市局政策發放代辦業務酬金200元。

  3、聯網網點新增設的營業員每月酬金400-500元,由縣局統一考核製表發放。

  4、聯網網點新增設的營業員由縣局統一調配,在對各網點配置人員時確保不出現“家庭模式”代辦協儲,並且對這部份人員每半年調配一次,保證代辦協儲人員的輪崗。

  二、代辦員交納保證金的問題

  現狀:代辦員交納保證金過低,對郵政資金擔保的實際效果微小。如新場鎮代辦員交納保證金1000元,佔用儲匯週轉金5000元;青州、梧鳳、土門、麻柳、歇馬的代辦員交納保證金3000元,佔用儲匯週轉金5000元;這6個聯網網點的代辦員交納保證金均低於週轉金,實際上未起到擔保的作用。另外吳場和南安的代辦員交納的保證金與佔用儲匯週轉金同為5000元,兩金額持平,擔保的實際效果微小。以上8個聯網網點的代辦員另自備業務週轉資金3-8萬元。

  由於核定的週轉資金較低,造成聯網網點的結存現金超限情況較多。如吳場鎮代辦所,郵儲餘額已達到800萬元,核定週轉資金5000元,遠不能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因聯網網點的現金超限,還造成彙總支局的結存現金超限。

  解決方案:

  1、各聯網網點的代辦員自備業務週轉資金3-8萬元轉為相應的定期儲蓄存款,然後由郵政儲蓄管理員對該筆存款進行止付鎖定,並簽訂存款作為擔保資金的協議書。

  2、按止付鎖定的存款金額核定該網點的週轉資金,增大週轉資金量。

  3、對此類網點配備鑄鐵保險櫃、狼牙棒、應急報警器等設施,以盡最大努力確保網點結存現金的安全。

  4、加強管理,做到存款到期後及時轉存,並立即辦理止付鎖定,續簽擔保協議。

  好處:

  1、郵政增加餘額,代辦員增加利息收入。

  2、在不增加代辦員負擔的情況下,加大了代辦員交納保證金的額度,達到了保證金高於週轉金的效果。

  3、加大了週轉資金,降低了網點現金超限的情況,或降低了網點上交現金的頻次。

  不足之處:加大了週轉資金,相應增加了資金風險。

  三、華頭支局營業單人臨櫃的問題

  現狀:華頭支局代辦協儲營業員單人臨櫃,手工匯兌業務高額匯票無人複核。

  解決方案:

  1、將華頭支局投遞員黃洪的`工種調整為營業員(兼郵件接收和報刊分揀),取消每天到麻柳和歇馬送郵件的工作,郵運投遞費由每月200元降為100元。

  2、劉強和黃洪實行輪崗休息,標準為每週休息一天,休息時由支局長代班,支局營業時基本做到雙人臨櫃、雙人複核、大額存取款雙人同行。

  3、麻柳和歇馬的代辦員每日到支局領取報刊、郵件,隨同辦理儲匯業務報賬,縣局每月支付郵運投遞費各人100元。

  四、增加郵儲餘額定活比例的建議

  1、對在職職工每人設立一個客戶經理號,攬存活期儲蓄時,由營業員錄入本人的客戶經理業績統計系統,每月初由儲蓄管理員在郵政儲蓄統計系統中列印上月的“客戶經理業績統計表”,該表“業績”欄的資料為客戶經理攬儲的日平均餘額,以此欄資料評選前10名通報表揚。對職工攬存活期儲蓄不發酬金,但作為年終選先進的一項資料評比標準。為鼓勵職工攬存活期,開展活期比重、卡均餘額等專案的勞動競賽,每季評選勞動競賽前10名,對每人獎勵100或200元。

  2、如果企業在年終時需要對活期大客戶進行回訪和獎勵,可將潛在的每個活期大客戶作為一個郵政儲蓄客戶經理來管理,年終時按業績進行活期大客戶排位,其“業績”欄的資料可同定期餘額同等獎勵。

  3、聘請在職職工以外的人員擔任社會協儲員,攬存活期按郵政儲蓄客戶經理來管理,每月統計業績,按萬分之2.5至萬分之4的標準每月支付酬金。

  4、按做大發卡量、啟動卡消費的經營思路,加大營業發展綠卡業務的獎勵政策措施,鼓勵營業員多宣傳、多髮卡。加大代發工資獎勵政策,對全縣的中、小型企事業單位進行排查式攬收,對可能的客戶由縣局組織專項營銷。

  組建卡業務營銷隊伍,充分利用省內異地交易免手續費的優勢,以城區為重點,以商業市場為中心主攻物件,開展“清店”、“洗攤”式的宣傳攬存髮卡活動。

  5、必須努力加強後臺保障服務,確保活期大客戶取款方便。

  五、對農村郵儲業務宣傳的建議

  1、對各支局和聯網網點每季製作郵儲宣傳橫幅(全年做4次,每次做12幅),換季時將舊橫幅換下後選適當位置作為外牆標語訂在外牆上。標準:統一8米長的噴繪橫幅,落款為xx郵政支局(所)。

  費用預算:12幅4季70元/幅=3360元

  2、印製宣傳單夾報投送、網點散發、代辦員宣傳業務時散發

  主要內容:郵政儲蓄合法性的相關政策;郵政儲蓄業務的發展規模;郵政儲蓄綠卡的使用方法及相關免收手續費的優惠規定。

  每季集中發二次,各支局所每次共散發宣傳單5000份。每次分三天將宣傳單夾報投送。

  印刷標準:白紙黑字,標題或宣傳語用紅色搭配。

  費用預算:5000張8次0.06元/張=2400元

  3、外牆標語:

  各支局、所共刷15條外牆標語,每幅高3-4米、長6-7米,每幅平均約25m2,使用油漆或塗料刷字。

  費用預算:15條25m28元/m2=3000元

  4、於11月初訂購單張年曆畫―――“郵政送福”

  紙張規格標準:長77釐米、寬53釐米、90克銅版紙

  費用預算:5000張0.42元/張=2100元

  農村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3

  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情況

  目前,全縣有各類醫療機構103個,其中縣屬醫療機構2個(縣醫院和中醫院),衛生機構5個(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婦保所、愛衛辦、農衛辦),民營專科醫院1家,鄉鎮中心衛生院3所,鄉級衛生院和分院15所,個體醫療機構22家,廠礦學校醫務室4個,村衛生室51個。在職衛生技術從業人員513人其中:執業醫師184人,執業助理醫師95人,註冊護士163人,檢驗、藥劑55人。公共衛生資訊報告點176個(每個行政村、社群各設一個點),共配備了14名鄉鎮公共衛生管理員和176名村級衛生資訊聯絡員。

  二、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縣衛生工作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就發展方面來看仍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有:

  一、是衛生髮展資金不足。XX年末全縣醫療衛生單位固定資產5125萬元,其中縣城佔92.64%,農村只佔7.36%。鄉鎮衛生院醫療裝置短缺,大部分衛生院都還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的“老三件”水平,醫療用房破舊,醫療衛生服務功能不全,社群衛生服務工作開展不平衡,難以有效正常開展農民健康體檢工作和滿足農村人群的一般醫療需求。

  二、是鄉鎮衛生院技術力量薄弱。隨著新農合工作的實施,鄉鎮衛生院業務量有了較大幅度提高,呈現出醫療技術力量明顯不足。據統計,鄉(鎮)衛生院,有中專以上學歷的不到30%,70%以上無專業學歷。沒有一所鄉(鎮)衛生院能開展闌尾炎手術,有的甚至不能開展最簡單的清創縫合手術。中高階衛生技術人員缺乏,高層次、高素質人員明顯不足,醫療質量難以保證,很難吸引更多的病人就診,因而絕大部分衛生院存在以藥養醫問題。自鄉鎮衛生院體制改革後,老專業技術人員提前離開崗位,如今臨床醫生嚴重缺乏,再加上由於資金短缺,衛生院無力安排醫務人員參加進修或接受再教育,使醫務人員失去知識更新的機會,造成知識老化問題十分突出。

  三、是缺乏特色專科,競爭能力不足。由於衛生院裝置陳舊,技術力量業務水平一般化,缺乏特色專科,為群眾提供服務的專案手段不能明顯優於鄉村醫生和個體開業醫生,且鄉村醫生憑藉其身居村民之中的“地利”條件和靈活、方便、人員少、消耗低、積極性高等特點,使衛生院競爭能力不足,形成“小病找村醫,大病送醫院”的格局。

  四、是衛生院存在管理水平不高問題。據調查,全縣大部分衛生院院長都是從臨床醫務人員中選拔出來的,未接受管理知識培訓,不熟悉管理工作,經營理念和辦法缺乏,難以調動職工積極性。管理機制滯後,很難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醫療服務執行過程中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五、是“重醫輕防”問題。長期以來,鄉鎮衛生院的“重醫輕防”現象非常嚴重。目前鄉鎮衛生院防保人員不僅數量過少,而且質量低下,使得鄉鎮衛生院防保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提供公共衛生服務本應是鄉鎮衛生院工作的重心,但是由於現行體制的原因,使得原本在功能上相互協作、相互配合的縣、鄉、村三級衛生機構逐漸轉為全面競爭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公共衛生服務無法帶來明顯收益,故被逐漸弱化,導致鄉鎮衛生“重醫輕防”現象愈演愈烈。

  作為“夾心層”的鄉鎮衛生院,在醫療領域,其便利性和服務價格不及村衛生室(所),在服務質量上又難以與城區醫院匹敵,在競爭中逐漸落入下風。近年來,隨著政府對農村衛生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一些惠及鄉鎮衛生院的政策相繼出臺,改善了鄉鎮衛生院的硬體設施,“新農合”在報銷方面向鄉鎮衛生院傾斜,另外,“十二項公共衛生工作”的開展也為其帶來了發展的契機。然而,這些政策僅僅只是“救活”鄉鎮衛生院,使他們能維持正常運轉,沒有在鄉鎮衛生院迴歸其本來定位上做出實質性貢獻,大多數鄉鎮衛生院仍然行進在“重醫輕防”的老路上。

  農村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4

  xx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自1994年所轄碭山縣被國家農業部確立為全國專業農協試點縣後,一直比較重視,並以此為發展契機,使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合作空間越來越大,內容越來越多,層次越來越高,服務鏈條進一步拉長,分工科學合理,經營手段也日趨現代化。可以說,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已成為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使農民走上富裕之路的重要渠道之一。

  截止20xx年底,全市農村共有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產品行業協會1360個,參與戶數15萬戶,人數達50萬人。經營種類廣泛,涉及到農村經濟發展的各個層面、各個領域。主要有種植業、養殖業及市場資訊服務業等。其中種植業544個,佔40%:養殖業422個,佔31%;其他佔29%。區域分佈以鄉鎮內合作經濟為主,佔85%以上;經營形式80%為鬆散型專業合作。

  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型別

  龍頭企業帶動型即以農業企業為龍頭,組織農戶共同參與而聯結成的一種經濟聯合體。目前,全市有24個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去年實現營銷收入19.8億元,建立基地210萬畝,與57萬戶農民簽訂協議,農民新增收入億元以上。宿州市第一軋花廠,是以籽棉收購加工、棉籽榨油及織布於一體的綜合性加工經營企業,他們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優勢,實行“公司 農戶”經營模式,與3萬戶農民簽訂生產收購合同,經營中實行購苗、購料、防疫、賒欠、借貸“五統一”,年推廣優質棉面積達7萬畝,每戶農民年均增收500元。這種模式的聯合,規模較大,相互聯絡密切,對農戶的帶動能力強,見效快,作用突出。

  能人帶動型主要由能人牽頭,包括種植大戶、運輸大戶、農民經紀人等。碭山縣華利果業協會是由葛集鎮農民孫宗華建立的,每年,該協會都與周邊6個鄉鎮簽訂生產、收購協定,組織優質無公害水果生產,免費發放水果套袋,以高於市場o.2元/斤的價格收購果農的水果,與農民結成了較緊密的利益聯合體。20xx年,協會獲得了私營企業水果出口權,當年出口水果1800公斤,創匯近10萬美元:20xx年全年銷售水果3272萬公斤,創匯近30萬美元。

  專業協會帶頭型協會有的是在鄉鎮指導下由部門牽頭組建,有的是村組織牽頭組建,主要是圍繞某項生產經營或服務專案而形成的,如養牛協會、養羊協會等。碭山縣文莊鎮瓜菜制種協會,把分散經營的農戶組織起來,實行制種面積、生產資料、培育種苗、技術指導培訓、回收等五統一,20xx年500畝辣椒制種創產值4007元,人均制種單項收入超千元。

  農業服務部門領辦型多是由鄉鎮農技、農經、林業、獸醫站、供銷社等部門牽頭,吸納農戶參加,一方面為農民提供技術、產品購銷等多種服務,提高農戶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另一方面也適應形勢,轉變職能,拓展工作領域,是自身發展的需要。由碭山縣唐寨鎮供銷社創辦的碭山唐寨水果專業合作社,引導農民闖市場,自1998年以來,在上海相繼興辦了兩個水果專業批發市場,同時承包140畝地,從山東、浙江等地引進果樹新品種栽植,取得明顯成效。四年來,共為當地群眾銷果1.38億公斤,銷售額1.11億元,其中為合作社社員推銷水果佔總銷量的80%,銷售範圍遍佈全國。

  科技人員創辦型農業科技人員依靠自身的優勢,組建各類協會組織,帶領一方群眾奔小康。市無籽西瓜研究所所長劉廣善在20xx年組建了無籽西瓜協會,以科研單位、中介組織和瓜農“三贏”和利益機制為紐帶,對瓜農實行包種苗、包技術、包產量、包銷售的全程服務,形成了科—農—貿一體化的產業化農技推廣模式。推廣範圍覆蓋20多個省、市、自治區,佔全國無籽西瓜總面積20以上。

  農業產業結構得到了進一步最佳化。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同類生產和消費的聯合,打破了區域界限,實現了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的最佳化配置,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宿州市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主要是圍繞發展“水果、蔬菜、畜牧、種子”四大主導產業進行的,這些產業的合作社佔到總數的90%以上,實踐中,其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效果是明顯的。糧經比例由20xx年的6.3:3.8調整為20xx年的6:4;畜牧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了33%;大宗優質農產品率由20xx年的24%提高到20xx年的30%:果菜的發展也有了新的進步。

  加快了市場流通,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民闖市場的能力據不完全統計,全市20xx年水果外銷率達70%以上,蔬菜外銷率40%左右,畜禽產品外銷率40%左右,農產品加工產品的外銷率達80%左右。

  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深入發展農業產業化要向縱深發展,突出的制約因素是龍頭企業與農戶結合不緊密,難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尤其是農村中的專業農協,正是透過各種服務,把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聯為一體,把龍頭企業和農戶這兩個經營主體結合起來,達到雙贏的目的。

  降低農產品的生產和交易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由於各類經濟組織都根據市場行情,與農民簽訂了生產和銷售合同,形成“訂單農業”,這就減少了農民的市場風險,降低了農產品生產和交易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

  促進了農業社會化服務

  系的進一步完善如靈璧縣林匯種雞場場長張良林創辦的“虞姬鄉養殖協會”,幾年來發展本省及河南、山東等地農民會員800多人。實踐中,協會總結出“五統、二分、一扶持”的養雞模式。“五統”,即統

  一供應良種雞苗、統一提高配方飼料、統一銷售禽蛋產品、統一防疫和同意技術指導。其中雞苗供應價格低於市面價格5%;“二分”,即分戶飼養管理、分戶經營核算;“一扶持”,即場對農戶所需資金以雞苗、藥品、飼料等實物予以扶持,在供給會員雞苗時,將雞在一個生產期內需要的飼料一次性預付給會員戶,會員見到收益時再回收飼料款。此項措施保證了農民利益不因市場波動及其它原因受到影響,也使一些經濟困難的農戶邁入了靠養殖致富的行列,從而極大調動了農民發展養殖的積極性。現在林匯養雞場存欄蛋種雞1萬隻,商品蛋雞2萬隻,擁有電孵化器20臺,年出售商品苗雞200萬隻,商品蛋30噸,年利潤32萬左右,輻射帶動了3000多戶養雞專業戶。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最大特點是為農民服務,建立農民需要和有專業特點的服務組織,促進和推動農民的互助合作與聯合,提高農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組織化程度,有效地解決農民一家一戶小生產難以解決的問題。宿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雖然發展較快,但仍存在很多問題:

  扶持政策難以落實,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如碭山縣委、縣政府出臺了各類合作經濟組織、協會實體在工商登記、土地使用、稅收、財政扶持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但落實起來相當困難。

  經濟組織的實體不強,服務受限制有的雖然在經營活動中增強了自身的經濟實力,但僅能維持技術服務,產品銷售無償或低附加值的服務內容,制約了各種產業向廣度、深度發展。碭山縣水果協會擁有會員30萬人,各鄉鎮、部分村及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都設立了分會,帶動碭山的果業發展能力是巨大的,但本身實力卻較弱,很多服務都是無償的,限制了協會的發展。

  一些幹部和群眾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認識有誤區由於過去“歸大堆”留下的陰影,不少群眾“談合色變”,農民擔心搞農協又要回到過去合作社的老路上去。幹部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認真研究和扶持。有些幹部甚至擔心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一定規模,會形成與政府抗衡的組織,難以管理。

  農民中缺乏“帶頭人”很多地方經濟發展快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合作經濟發展快,有好的組織者和帶頭人,可從總的方面看,這樣的帶頭人還太少,不適應發展的需要,使一些地方的農民有願望發展而無人領頭,合作經濟組織難以建立。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良好的外部環境充分利用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各種新聞媒體,加大對其重要性的宣傳力度,使全社會都能正確認識和看待農民群眾在發展商品經濟中自願聯合,互助合作的創新精神,認清其在農村經濟發展的地位和作用,把它作為深化農村改革,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來抓。

  加強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的指導、引導和扶持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需要政府的積極參與,在現行體制下,單靠農民自己去解決各方面的利益關係是不現實的。這就需要對合作經濟組織進行正確引導,在資金、技術、資訊上給予大力扶持。如對合作經濟組織及其自辦經濟服務實體免徵所得稅;由財政每年拿出一定的資金,設立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基金,用於扶持建設等。

  切實處理好組織內部各方面的利益關係主要是建立三項機制:一是建立契約機制,以相對穩定的價格或者保護價格透過簽訂合同,在組織內部之間建立起穩定的購銷關係,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實現互惠互利:二是建立利益分配機制,解決好利益調解關係,做到風險共擔、利益均享,使農民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不僅能得到農產品生產的收益,還能得到加工和銷售環節中返還的一部分利潤;三是建立監督約束機制,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原則,實行民主科學的管理,確保農民及會員的主人公地位和經濟利益,使之充滿活力。

  大力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將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當作農村工作的重點來抓,透過開辦培訓班,外出考察學習等形式,選拔一批能力強,同時又願為群眾服務的人加以培養,使他們帶頭髮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帶頭幫助農民致富,走出一條新型的農村經濟發展路子來。

  農村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5

  一、基本情況及發展現狀

  XX縣交麻鄉交麻村下轄16個村民組,502戶,總人口2053人,耕地面積5410畝。主要產業是以養豬、養雞、養羊為主的畜牧業,以烤煙、生薑為主的種植業,全村集體經濟偏於薄弱。

  今年來,隨著中央、省、州、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和貫徹落實,我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了本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況。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種植產業為主,產業發展比較滯後。20xx年,我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2萬元,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1050元,其中:來源於農業方面的收入25萬元,在全鄉4個村中處於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1、從業人員分佈情況。現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歲以下人數為264人,18—60歲之間人數為1567人,60歲以上人數為222人,勞動力人口數為1567人。根據20xx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在全村1567人勞動力人口中,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業人口有1193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76%;從事二、三產業的為374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32%,其中:23人從事交通運輸業,35人從事批發與零售業,316人從事其他行業。

  2、產業結構情況。農業產業結構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種植為主。以20xx年為例,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210畝(含複種指數),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530畝,總產量63.25萬公斤,在糧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薑為主,以林果業為補充,畜牧業以養豬場和分散餵養豬、牛、羊和雞為主。

  3、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設有鄉村公路1條,約7.8公里,一事一議專案通組公路硬化正在建設中;現有田間道路25條,約10公里,全部道路均為泥巴路;水利設施建設上,壩塘共8個,小水池120個,沼氣池80口。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通電、通電訊。現交麻組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全村享受農村低保252戶1003人,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847人,參合率90%;全村有17 戶農村危房改造戶,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學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補”政策已落實到位;農村稅費綜合改革以及相關惠農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實。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村“兩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5人,村民委員會委員 5人;全村共有黨員52人,其中:男性黨員45人,女性黨員7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群、幹群關係,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資金投入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村委會到鼓揚紅巖的鄉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繕、路面硬化以及多數田間道路過窄、過陡,雨天行走艱難,從而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和物資運輸,增加了生產、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設施落後,水池、水窖修建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村民的農業生產、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礎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多陣列建設雜亂無章,比較凌亂,路面硬化、綠化、美化、淨化設施建設不到位,環境衛生條件差,全村的16個小組均無垃圾處理池;四是農村科技、文化和醫療衛生條件差,裝置、設施落後。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不足,嚴重製約我村新農村建設的程序。

  2、全村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差,生產水平不高,勞動力素質低。全村的田地比較零星、分散,多數是梯田和坡地,不利於機械化耕作,基本上還處於“牛耕馬馱”的小農經濟狀態,增加勞動力成本的同時,也制約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我村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困難。勞動力素質低,村民還有相當數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後,普遍存在 “小富即安、小進則滿”心理,農民素質不高的現狀嚴重製約著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程序。

  3、農民收入低,產業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當前,全村仍面臨著缺乏新的產業支撐,農業產業結構、農村經濟結構矛盾突出,農產品價格偏低,農民增收專案不多,農民增收難等諸多困難和問題。20xx年,我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1050元,在交麻鄉乃至全縣村委會中處於中等水平;農業產業化建設起點較低,除烤煙種植具有一定產業化外,蔬菜種植產業化規模還較小,還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生薑、核桃種植才剛剛起步。

  4、新農村建設,缺乏科學規劃、統一佈局。我村在新農村建設上,村“兩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夠清晰,缺乏統一規劃、安排和部署。有的組

  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上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夠、方法不多;在宣傳、發動群眾方面也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對如何建設、怎樣建設本村的新農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寬;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動、不積極,工作方法不多,還存在“等、靠、要”的現象;這些將嚴重製約和影響了整個村委會的新農村建設程序和質量。

  5、新農村建設,“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十分突出。近年來,根據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以及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組已經進行了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但“重建設、輕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專案和原有集體資產的日常的管理維護不到位,對這些資產,村組沒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維護制度,集體資產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嚴重的減值和流失的隱患,部分村民對建成的設施保護意識薄弱,特別是在村組公房、鄉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礎設施的管理維護上意識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會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組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村“兩委”班子成員中,小學、初中程度文化還佔56%的比重,這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和後勁不強,在帶領群眾致富的路上力不從心;二是基層組織建設還有待完善、加強。目前,塘坎組和大地組兩小組組長一職還空缺,無人擔任;三是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對策

  (一)加大新農村建設和各項涉農政策的宣傳力度。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宣傳涉及“三農”問題的法律法規,宣傳黨委、政府關於“三農”工作的有關決議、決定和重要舉措,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增強發展意識、民主意識、法制意識。充分利用標語、黑板報、村組會議等進行多渠道宣傳,在村內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中央“20字方針”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突出新農村建設主體意識,加強班子建設。新農村建設要政府引導,農民為主體,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一個好的班子帶領大家向前發展;村黨總支與村委會加強團結,緊密溝通、嚴密組織,要形成一支有號召力,能幹實事,樂於奉獻的村“兩委”班子,明確黨組織在農村的領導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建設的主力是農民自己,激發廣大群眾建設自己美好家園的積極性是關鍵。要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動員全體村民以集資、投工投勞等方式積極參與各村組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確保新農村建設專案,建一個,成一個,但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過多的增加群眾和村組集體負擔,搞舉債、負債建設,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農村建設抓出成效。

  (三)科學規劃,分類指導,逐步落實。村級“兩委”班子須認真研究,立足本村實際,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實際的新農建設發展規劃,統一佈局,協調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生態環境,對於新農村建設,要按照規劃穩定有序推進。對於實施整村推進專案、鄉村道路規劃、小學軟硬體建設、垃圾處理池建設、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設等建專案要根據上級黨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農業科技文化的培訓、推廣。一方面要繼續發揮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端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力度,要積極推廣運用各種集約、高效、節約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資源消耗。如積極推廣配方施肥等農業科技實用技術。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農村勞務的開發,全面實施農民工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積極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農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產業的發展和培育,著力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明年,我村將加大產業化程序步伐,形成以“科學種植穩村、科學養殖興村、特色養殖富村”的產業結構調整思路,在今年推廣雜交玉米、烤煙和生薑種植的基礎上,明年將大力推廣有機高粱的種植和200畝核桃種植;養殖業方面,在穩定商品豬、商品羊出欄數的基礎上,加大扶持綠殼蛋雞養殖戶的養殖力度,為我村產業化打下基礎,從而可以推動我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同時,農民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要搞好規劃,必須保護好耕地。應堅持“圍繞增收調整結構”的思路,正確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對當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進行扶持、培育,並發展好現有的優勢產業,在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要注意確保糧食產量穩定、確保畜禽養殖安全。因為糧食安全直接關係到整個農村的穩定和發展。

  (六)推進民主法制程序,完善各種制度。堅持和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規範和完善各項村規民約,增強我村各幹部和村民對公共基礎設施的保護意識,確保公共基礎設施安全完整,增強群眾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加強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確保我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總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長期性、永續性的過程。新農村建設涉及千家萬戶,是一項系統的工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長期努力,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從解決農民最關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實際問題入手,以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產業支撐和改善生產環境為突破口,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的積極性,調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支援的積極性。我相信,只要我們村幹部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積極理清我村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農民生活更加寬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潔,農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更加優美,社會更加和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