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報告模板
案例分析報告模板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案例分析報告模板,歡迎閱讀與收藏。
案例分析報告 篇1
營銷背景:
隨著中國男士使用護膚品習慣的轉變,男士美容市場的需求逐漸上升,整個中國男士護膚品市場也逐漸走向成熟,近兩年的發展速度更是迅速,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男士護膚已從基本清潔開始發展為護理,美容的成熟消費意識也逐漸開始形成。
2012年歐萊雅中國市場分析顯示,男性消費者初次使用護膚品和個人護理品的年齡已經降到22歲,男士護膚品消費群區間已經獲得較大擴張。雖然消費年齡層正在擴大,即使是在經濟最發達的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男士護理用品銷售額也只佔整個化妝品市場的10%左右,全國的平均佔比則遠遠低於這一水平。作為中國男士護膚品牌,歐萊雅男士對該市場的上升空間充滿信心,期望進一步擴大在中國年輕男士群體的市場份額,鞏固在中國男妝市場的地位。
營銷目標:
1、推出新品巴黎歐萊雅男士極速啟用型膚露,即歐萊雅男士BB霜,品牌主希望迅速佔領中國男士BB霜市場,樹立該領域的品牌地位,並希望打造成為中國年輕男性心目中的人氣最高的BB霜產品。
2、歐萊雅男士BB霜目標客戶定位於18歲到25歲的人群,他們是一群熱愛分享,熱衷於社交媒體,並已有一定護膚習慣的男士群體。
執行方式:
面對其他男妝品牌主要針對"功能性"訴求的網路傳播,麥肯旗下的數字營銷公司MRM攜手歐萊雅男士將關注點放在中國年輕男性的情感需求上,瞭解到年輕男士的心態在於一個"先"字,他們想要領先一步,先同齡人一步。因此,設立了"我是先型者"的創意理念。
為了打造該產品的網路知名度,歐萊雅男士針對目標人群,同時開設了名為@型男成長營的微博和微信帳號,開展一輪單純依靠社交網路和線上電子零售平臺的網路營銷活動。
1、在新浪微博上引發了針對男生使用BB的接受度的討論,發現男生以及女生對於男生使用BB的接受度都大大高於人們的想象,為傳播活動率先奠定了輿論基礎。
2、有了代言人"阮經天"的加入,發表屬於他的先型者宣言:"我負責有型俊朗,黑管BB負責擊退油光、毛孔、痘印,我是先型者阮經天",號召廣大網民,透過微博申請試用活動,發表屬於自己的先型者宣言。微博營銷產生了巨大的參與效應,更將微博參與者轉化為品牌的主動傳播者。
3、在京東商城建立了歐萊雅男士BB霜首發專頁,開展"佔盡先機,萬人先型"的首發搶購活動,設立了歐萊雅男士微博部長,為關於BB霜使用者提供的一對一的專屬定製服務。另外,特別開通的微信專屬平臺,每天即時將從新品上市到使用教程、前後對比等資訊均透過微信推送給關注巴黎歐萊雅男士公眾微信的每一位使用者。
營銷效果:
該活動透過網路營銷引發了線上熱潮,兩個月內,在沒有任何傳統電視廣告投放的情況下,該活動覆蓋人群達到3500萬用戶,共307,107位使用者參與互動,僅來自新浪微博的統計,微博閱讀量即達到560萬,在整個微博試用活動中,一週內即有超過69,136男性使用者申請了試用,線上的預估銷售庫存在一週內即被銷售一空。
案例分析報告 篇2
一、一般資料
xx,女,18歲,高三學生,成績優異,休學一年,未參加高考,現已返校。
諮詢已有五次,陸續一年,主要解決情緒爆發問題和與母親的親子關係問題,成效顯著。
二、主訴和個人陳述
近一個月沒有辦法睡覺,每天晚上躺下看著天花板,凌晨三四點會準時醒來,沒有辦法擁有完整的睡眠,所有的生活都被這混亂打亂,也不能學習,食慾也不佳。有時候會出現思維雲集,尤其是上課看著窗外發呆的時候,會各種的雜念在頭腦閃現。討厭為了別人設定好的軌道前行,但又明白不能再一個人獨處,應該去學校。現在是自身的狀態還未調整到能夠很好地投入到學習這個中心任務中去。
和父母的關係有所改善,尤其是看到父母的關係融洽,有種成就感。在改善親子關係和緩解情緒衝突方面有很大的進步。
三、諮詢師觀察、瞭解到的情況
求助者意識清楚,自知力完整,思維敏捷,表述條理清晰。求助者的睡眠問題是情緒影響所致,而情緒的波動終究是事件引發。最近求助者面臨著高考的壓力,下載高考倒計時軟體,高考動機過強,隨之焦慮抑鬱情緒引發了軀體的某些症狀。
四、評估與診斷
診斷:一般心理問題。
五、主要諮詢方法
認知—行為療法。
六、諮詢的過程
1、針對求助者動機過強問題,用故事、案例來予以引導。首先,德國曼聯隊,球星雲集,幾乎都是最好的運動員,但是經過艱苦訓練卻總是拿不到冠軍。易主後,新教練只讓球員讀哲學書,閒暇之餘快樂地玩足球,結果卻輕而易舉奪冠。有的時候,心理動機過強,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古語說,無心插柳柳成蔭也是這個道理。另一個森田療法治療睡眠案例,睡不著,強迫自己不睡,結果失去睡眠動機,反而睡著了。高考倒計時軟體是對人生迷茫的人有作用,需要激勵、督促。但,對於求助者而言,不適用,不用揚鞭自奮蹄。高考固然重要,在目標鎖定後,順其自然,進步自如,能接受失敗,坦然面對。平常心乃道。人生的競爭是漫長的,未必只有高考一次競技。
2、找到引發事件後,知道自己心裡緊張擔心什麼,接下來的主要任務便是調整焦慮抑鬱情緒。對求助者而言,調節情緒的關鍵是積極的心理暗示。
暗示療法,即接受一種信念,不加批判的接受服從。一般年輕、女性、無知的人相對更容易受到暗示。
舉例:一個求助者,參加駕駛證培訓考試,路考了七次都沒有過,在做了諮詢後,約定再次路考時,戴上耳機,撥通諮詢師電話。諮詢師也沒聊什麼,但是這個求助者因為注意力轉移了,沒有放在考試緊張上,路考順利透過。
另一個求助者,每次坐車就緊張,暈車,前來求助。諮詢師給求助者開了藥,但要求求助者平時不吃,可以把藥放在包裡。坐車的時候,如果感覺緊張,暈車就吃藥。結果求助者藥也沒吃,從未再暈車了。
這些都是心理暗示的效果。有的人,覺得找心理醫生談話,她就心安了。所以,生活中要多給自己積極正面的暗示。甚至可以藉助於某些信物給自己力量支撐。
3、動機是觀念,現在用行為來解決。情緒改善了,睡眠便會隨之改善。人是有節律動物,睡眠節律很重要,不能亂。一個人除了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外,就是得管理好時間。什麼時候吃飯、睡覺這樣最為簡單的事情是需要固化下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永遠不要讓最簡單的事情來干擾我們的生活。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人,生活肯定是嚴謹,規律的。那些總是在找各種東西的人,肯定沒出息。求助者是因為休學期間,白天睡覺,晚上清醒,生活節律被打亂了。所以現在需要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先堅持一段時間,再按照自己的狀態進行適當調整。
案例分析報告 篇3
一、案例基本資料
姓名:葉子(化名);
性別:女;
年齡:15歲。
二、問題概述
悲觀厭世,常抱怨人情冷漠,覺得自己是世上多餘的人。不能接納自己,常想一死了之。
三、個案背景資料
1、家庭情況。
葉子小時不在父母身邊,是由奶奶帶大,奶奶對她並不疼愛,常常無端對她發脾氣,對她露出厭惡的情感。上小學,葉子跟父母住在一起,由於早先的成長環境不利,小小的葉子已養成一些壞毛病,因此父母認為這個女兒很不乖巧,加之父母本身感情不好,常把氣出在她身上,這樣更造就了葉子的古怪脾氣,剖析材料《心理學案例分析報告》。上初中後,父母開始鬧離婚,葉子長大了,但心事更重了。
2、學校生活。
葉子讀小學時,由於成績不好,好動,說謊,班主任經常向家長告狀,家長因此經常打罵她,所以葉子不喜歡老師。進入初中後,這種情況有所緩解,但她對同學仍有高度的戒備心,認為同學都很虛偽,勢利,愛向老師打小報告,而同學卻都覺得她有點古怪,反覆無常。漸漸地她覺得世界上沒有什麼好人,人活在世上還得處處有防人之心,這樣的生活實在沒有意思,逐漸出現被班集體遺棄終將被社會淘汰的感覺。
3、個性與興趣。
性格內向,脾氣古怪,有雙面性。愛好文學,看書,寫作。
四、分析與診斷
1、成長環境造成人格障礙。
幼年時,由於奶奶的厭惡,使年幼的葉子沒有得到足夠的.溫暖和愛,使她對這個世界充滿不信任、恐懼。上小學時,雖與父母生活在一起,但並未彌補幼時的心理創傷,反之父母認為這個女兒不乖巧,並不疼愛。加之父母本身感情不和,常把氣出在她身上,這樣更造就葉子的古怪脾氣。一次,葉子偷了家裡的錢到外面買零食吃,被父母發現後,捱了一頓刻骨銘心的打,還罰跪了整整一天一夜,不許哭,不許睡覺。加之小學表現欠佳,老師的告狀對葉子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捱打、捱罵成了家常便飯,因此,在她的內心深處播下的全是“恨”的種子。在她的日記中,幾乎每篇都是“恨”開頭,“恨”結尾,恨父母,恨老師,恨同學,恨自己,有一篇我數了一下,竟有53個“恨”字,可謂“雪海深仇”。
2、人際關係危機造成自我意識欠缺。
自生下來,葉子就沒有過好的人際關係,由於奶奶的不完全接納,造成葉子從小就沒有形成明確的自我認同;而最親近的父母的不完全接納,造成葉子認為自己是家裡多餘的;老師的指責、同學的冷落造成葉子認為自己是班裡多餘的人;而她自己也認為自己笨,虛偽、心胸狹窄,成績不好,樣子又醜(其實她並不醜),不會討好別人,不值得別人愛,生活在這個世上是多餘的,有時痛苦無法排遣時,真想一死了之。這些都是認識上的偏差,造成她無法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3、本個案有明顯焦虛傾向,屬自我意識不良。
五、輔導策略
1、採用合理情緒和認知調整的輔導方法。
2、學校和家庭的配合輔導。
六、輔導經過
1、信任、宣洩、發現心結
根據葉子的興趣,我把班上的板報工作交給她負責,她表現出空前的熱情和認真,板面設計新穎,內容豐富。別班的板報一月一換,我班板報兩週一換,雷打不動,且常辦常新,我經常因此在班上表揚她。看得出她非常高興,認為自己在班上還是有用的。因為小學她從未如此被重用過,連小組長都未當過,當她從我這裡找到了信任和自身的價值後,開始逐步向我敞開了心扉。
一天,我把哭腫了眼睛來上課的葉子帶到心理輔導室,關切地問她:“今天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了?”她再次非常傷心地哭起來,然後把自己的心事告訴了我。為了便於我瞭解,她把自己從未給別人看過的兩本日記向我敞開,於是她辛酸的往事便歷歷在目,許多處,我也不由自主地流淚了。後來葉子在一篇日記中寫道:“上了中學,遇上了張老師,第一次有一種十分放心的感覺,對著張老師,我大倒苦水,第一次在老師面前哭泣,我不知道那時哭泣的是否是自己,我有一絲懷疑,但我現在確實感覺好多了。”從葉子日記中可瞭解到,她看這個世界是灰色的,沒有歡樂,沒有理解,沒有信任,沒有愛。她認為父母吵架鬧離婚都是自己的錯,因為父母也經常說:“要不是為了你,我們早就離婚了。”這樣她老是不斷指責自己,同時又怨恨父母:“當初你們就不該把我生下來,讓我死了算了。”從另篇日記還可看出她對待同學也是這種態度,一天,她去等別班一個同學放學一起回家,誰知那個同學竟失約忘了,她沒有去把事情弄清楚,而是單方面認為自己肯定哪裡得罪了那個同學,才使得那個同學不理她,從而大發感概:天下朋友難交,真誠朋友沒有等等。其實那個同學是無心忘了,並未有意冷落她,只不過是她自我疑慮罷了。一方面她抱怨別人,另一方面她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總之,葉子認為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什麼使她感覺美好的東西,但她又渴望得到美的東西,這便是導致葉子焦慮的真正原因。
2、與家長配合
我們從葉子母親那裡瞭解到:葉子的家庭與葉子在日記中描述的基本相符,父母對於她物質上、學習上的一切要求都儘量滿足,只是教育方式簡單,疏於對她心理的關懷,動輒打罵,有時吵架時說一些不該說的話,葉子聽後就把它們牢牢記住,並不斷擴大,造成自己巨大的心理壓力。當我把葉子在校的情況向其母親作了反映後,家長馬上說:“她就這德行,從小到大都是,怎麼打,怎麼罵都沒用,就跟她父親一個樣”。鑑於她母親的反應,我忙說:“其實,你女兒在許多方面都表現得相當不錯,如果我們能給她一個較寬鬆的環境,讓她呼吸得更自由些,或許她的脾氣會好得多。”她的母親還是比較能接受我的說法,畢竟她只有一個女兒,還是很愛的。我建議她每週到學校來一趟瞭解女兒的情況,並保證在家儘量少指責女兒。而在葉子那裡,我也有意講一些有關母女關愛的故事,讓她體會到母親是真的愛她,只是表現方式不同。透過兩個月的這種互動,葉子母女的關係緩和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