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情況調查報告(通用16篇)

農民工情況調查報告(通用16篇)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民工情況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農民工情況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時間:

  20xx年x月。

  二、調查方式:

  採訪調查

  三、調查物件:

  城市農民工

  為了解xx市農民工就業狀況、工資收入情況、工資被拖欠情況、下一步的就業打算以及希望政府幫助解決的主要問題,日前,徐州民調中心與徐州調查隊聯合開展了農民工就業、收入情況等快速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56.2%的農民工對自己的收入感到滿意,77.1%的農民工每月能按時領取工資,農民工收入主要用於“日常生活開銷”和“子女教育”;50.4%的農民工認為自己的工作“基本符合”期望,60.0%的農民工將“繼續外出打工”,15.4%選擇“在家創業”。

  年齡在18至50歲間

  半成以上為高中或以上

  據市民調中心相關人士介紹,此次快速調查,調查物件為全市五縣(市)及銅山、賈汪兩區在本地企業和尚未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共計240人。被訪農民工年齡集中在18-50歲之間。

  240位被訪農民工中,18-x0歲佔x8.x%,x1-50歲佔48.x%。男性佔85.0%,女性佔15.0%。半數以上的農民工學歷為高中、中專。52.5%的農民工文化程度為高中、中專,2x.x%為初中,xx.x%為大專及以上學歷,10.9%為小學及以下。

  多數以短期零工為主

  長三角為首選打工地

  調查顯示,被調查民工以短期零工為主。57.1%的被訪農民工為“短期零工”,xx%為“長期合同工”,10.0%為“自主經營”,另有2.9%目前“失業”。在所從事的工種上以技術工人為主。6x.9%的農民工從事包括建築工、木瓦工、泥水工、電工、修理工、縫紉工、廚師、駕駛員等在內的簡單技術工種,15.9%為工廠工人,xx.x%為各類服務人員,另有6.9%為管理人員和辦事員。

  調查顯示,長三角地區為首選打工地。40.4%的農民工選擇長三角地區為打工地,xx%選擇徐州本地作為自己的打工地,11.7%選擇中西部地區,選擇珠三角地區、京津地區等地的比例均不高於x.0%。

  收入多集中在1至5萬

  拖欠工資現象依然存在

  調查顯示,農民工年收入大多集中在1-5萬元。50.8%的農民工年收入為1-x萬元;24.6%為x-5萬元;1萬元以下佔15.4%,其中不足5000元的農民工比例為2.9%;9.2%的農民工年收入超過5萬元,其中7.5%為5-8萬元,1.7%在8萬元以上。

  調查顯示,農民工收入主要用於“日常生活開銷”。79.6%的農民工收入用於“日常生活開銷”,x9.2%用於“子女教育”,25.0%用於“人情往來”,17.1%用於“房租”,12.5%用於“贍養老人”,7.5%用於“醫療保健”,6.x%用於“儲蓄”,2.9%用於“娛樂支出”,僅有0.8%分別用於“技能培訓”和“投資”,x.8%用於其他方面。

  調查中,農民工工資被拖欠現象仍然存在。77.1%的農民工每月能按時領取工資,有22.9%的農民工工資會被拖欠,其中6.x%的農民工表示“經常被拖欠工資,嚴重影響了平時生活”。

  希望能有節假日休息

  創業時能有政策支援

  在對20xx年的外出打工的期盼中,調查顯示,選擇外出打工的農民工,最期盼政府能“督促老闆及時發工資,按月結”、“也能有節假日,能休息,能簽訂勞動合同,希望有養老保障”、能“辦理五險一金”。

  調查顯示,選擇在家創業的農民工,最期盼政府能在“資金方面給予支援,特別是在貸款方面提供方便”,同時能在“政策上給予支援”。選擇在家種地的農民工,最期盼政府能“幫忙討回以前被拖欠的工資”,同時希望“醫療保險報銷多一點”、“孩子上學不能亂收費,管理好肥料農藥價格、質量”等。

  農民工情況調查報告 篇2

  本文采用深入實地調查、與返鄉農民工座談、查閱有關資料等調查方法,對位於中西部地區,xx市xx鄉xx寺村返鄉農民工的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外出就業對農民的生存發展,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對近80%的農戶有著決定性作用,但農民工在外務工期間大量存在合法權益受侵犯的問題,造成農民工外出打工的積極性受挫。

  一、基本情況

  xx位於省會鄭州西南40公里處,總面積1001平方公里,轄13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人口75.9萬。xx是全省26個加快城鎮化程序重點縣(市)、35個擴權縣(市)和23個對外開放重點縣(市)之一。

  xx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8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出生,立宮建殿、建都定國,開創了華夏一統基業,締造了華夏五千年文明歷史。西漢高祖劉邦始置密縣,迄今已有2000餘年。境內名勝眾多,風光秀美,軒轅丘古城寨城址、黃帝宮、鄭公墓、漢墓鍾華夏之靈,青屏山、神仙洞、香峪寺、桃花源毓溱洧之秀。軒轅丘古城寨址的發掘,被評為200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已被專家考證為黃帝古都軒轅丘。

  xx資源豐富,物阜品優。礦產資源遍佈全境,已探明礦藏有25種,煤炭、鋁釩土、石灰石、矽石等儲量大、品位高,為工業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由此逐步形成了煤炭、耐材、造紙、建材四大支柱產業,超化鎮是聞名國內外的耐火材料專業鎮,大隗鎮被譽為全國造紙第一鎮。農特產金銀花、桑杈、大蒜、密香杏等品質優良,享譽海內外。

  xx區位優越,環境優良。xx地處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隆起帶和“鄭州半小時經濟圈”內,已納入大鄭州建設規劃,交通網路四通八達,緊臨京珠高速公路和鄭州國際機場,鄭少高速橫貫東西,基礎設施完備,電力、水資源充足,綜合通訊能力已跨入全國百強。城市建設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城市功能更加完備,人居環境更加和諧,一座現代化的中等城市正在崛起。

  二、農民工提前返鄉情況

  xx鄉xxx村位於xx市北部山區,面積9平方公里,距離縣城10公里,是一個省級重點扶持的典型山區農業貧困村。20xx年底,全村總人口256戶,954人,耕地面積900畝,人均耕地不足1畝,常年以種植玉米、小麥為主,沒有特色支柱產業,附近沒有任何廠礦企業。外出務工人員300人,佔總人口的34%,約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51%,人均純收入750元,其中務工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5%。舉家外出務工的有10戶,外出務工人員中,輸入到鄉外省內佔25%,省外佔75%;男性佔80%,女性佔20%;16—25歲的佔70%,25歲以上的佔3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佔60%,高中文化程度的佔25%,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佔15%。輸出務工地點主要集中在鄭州、廣東等地。目前,農民工返鄉200人,有10對夫妻同時返鄉,在返鄉的農民工中有100人準備過完年繼續出去打工,有50人準備就在xx附近打工,有15人準備在鄉自主創業,有20人決定不出去打工在種地,剩餘15人暫時不確定自己來年的計劃。

  三、農民工提前返鄉原因

  xx村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部分在耐火材料企業打工的,由於上游鋼鐵企業受到鐵礦石價格波動影響停產或者減產,造成耐火材料企業停產放假;二是部分企業經濟效益差並停工停產、減員減薪,昂貴的城市生活花費使部分農民工在務工地留不下來;三是臨近年關,建築行業疲軟,建築工地停工,少數技能偏低、年齡偏大的農民工沒有活幹,自己又不能夠勝任其他工種而被辭退;四是個別在外務工人員利用國家針對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優惠政策,決定返鄉自主創業、自謀發展。

  四、農民工返鄉後存在的問題

  xx村作為省級貧困村,位於山區,缺乏資源,主要是靠勞務輸出支撐。從目前情況,xx村返鄉農民工帶來的影響還不大。一是春節臨近大家主要集中在過年;二是大部分返鄉農民工是領到工資返鄉的,暫時手頭寬裕,還不急於尋工作。

  將來可能帶來以下幾方面的影響:一是影響社會穩定,20xx年全球金融危機,工廠倒閉、破產或企業裁員,外出務工的農民提前返鄉,由於臨近年關在本地難再找到工作,而青年農民工不懂耕作也不願耕田,以至返鄉後無所事事四處遊蕩,酗酒鬧事、打架鬥毆時有發生,如何幫助返鄉農民工再就業確保地方穩定成了一道難題。二是可能出現返鄉農民工爭地現象、違章建房、超生等現象,將會影響本地農業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xxx,1980年出生,初中畢業,在廣東一家機械廠做電焊工已經2年,從去年開始,他明顯感覺到工資少了,到12月他被裁掉了。在那裡找不到工作被迫返鄉。失業回家後,有人介紹他去酒店當服務員,月薪600,工資感覺太少了就沒有去,除了喝酒就是打麻將,整日遊手好閒。

  xxx是,今年46歲,初中沒畢業,沒有什麼專業技能,只能在建築工地賣苦力,20xx年10月份被辭退了。他曾跟遠房親戚到東莞、珠海等建築工地打工,多年來工種一直沒改變。為什麼農民工這麼扛不住金融危機?根據我的走訪得出結論:整體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專業技能,只能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競爭力較差。

  五、返鄉農民工務工期間遭遇困難的具體表現

  1、社會管理嚴重歧視農民工。在社會穩定上,把農民工作為不安定因素,一旦整頓社會秩序,就把矛頭指向農民工,強制審查,收容遣送。農民工xxx說,外出務工一般都需要身份證、外出務工證、暫住證、健康證、所在工廠工作證這五種基本證件。未婚婦女還需辦理未婚證,已婚婦女要辦婚育證。每年在家鄉和打工地兩頭辦證花的“冤枉錢”就達300元左右。若被當地派出所查出“五證”不全,則會被扣留、罰款甚至送到收容遣送站。

  2、就業限制。農民工xxx反映,大多數城市將農民工排斥出城市明文禁止的一些崗位,絕大多數農民工只能在非正式市場尋找就業機會,從事城市人不願乾的清潔、搬運、地下、高空等“髒、累、粗、危”工作。許多城市還從保護本地人就業的角度出臺了禁止和限制外來人口就業的政策。

  3、就學歧視。一些地方對解決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政策的執行大打折扣,甚至違背政策。公辦中小學校向農民工子女額外亂收費的現象,並未停止。農民工xxx反映,其在外務工期間,子女上學交借讀費小學每學期少的1000元,多的20xx至5000元,還暗示要拿不成文的一次性贊助費,不然就以學生名額已滿拒收。

  4、社會保險和福利權利的缺失。大多數用人單位,特別是個體和私營企業要麼不給農民工買社會保險,要麼為了應付檢查只給少部分農民工投保,要麼避重就輕只買一種保險,而回避其它幾個險種。大多數用工單位沒有按《勞動法》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一些從事危險行業的用工單位與農民工簽訂“事故責任自負”的“生死合同”。

  5、拖欠工資問題仍然存在。在調查過程中,有部分民工反映工資存在被拖欠和剋扣,佔調查人數的62%。據民工反映,拖欠、剋扣工資的形式多樣,有的是建築業包工頭在工程完工後拒發工資,有的拖欠工資發給回家路費,有的連路費也不給。有的是企業向民工收取上崗押金,或扣發一個月工資,也有的是企業一年中平時只發給民工生活費,把大部分工資扣在老闆手裡佔用,並隨時找藉口處罰民工、剋扣工資,如果農民工對企業不滿意,要離開,那已做幾個月的工資也就拿不到了(這種情況在建築行業尤其明顯)。

  六、個人建議

  1、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一是向農民工提供製度化保證。對農民工輸出及就業實行市場化、網路化運作,減少農民工的盲目流動。農民工輸出地政府要主動與用工地政府取得聯絡,增加溝通,爭取對方在農民工管理和維權工作上的支援,維護其合法權益;二是加大懲處侵權行為力度。組織有關部門對侵權行為嚴重的企業或僱主依法進行查處、重罰並公開曝光。

  2、著力降低農民工就業門檻

  放寬城鎮門檻,讓更多的農民工成為城市的新市民,加大對農民工密切行業及企業的社會保險面力度,制定管理辦法,農民工工作流動後,對其保險費用要有規範的累計和轉移程式。

  3、加強外出就業前培訓工作。一是職業技能的培訓,提高農民工的勞動技能和勞動力價值。二是要結合技能培訓做好農民工維權的教育。要提高農民工的法律意識,透過教育使農民熟悉法律,運用法律維護自己正當合法的權益。

  4、大力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對返鄉農民工有創業願望的,採取系列幫扶措施,如:免費開展創業培訓,創業專案推介,快捷落實小額擔保貸款,組織專家和企業成功人士進行技術指導,並爭取有關政策支援進一步幫助他們創業。

  農民工情況調查報告 篇3

  一、調查目的與意義

  伴隨著金融危機的不斷蔓延,我國各行各業都遭受著衝擊。社會就業壓力不斷增大,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矛盾的加劇。而在就業方面,首當其衝的就是農民工的就業問題。中國在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有著大量農民工群體,他們為經濟的迅速發展做出了貢獻。據有關資料顯示,將近百分之八十的農民工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這些地方的產業特點是以外向型經濟為主,以出口為導向,用工需求和國際經濟週期有很大關係。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影響很大,受到嚴重打擊的是沿海外向型經濟,特別是外向型經濟中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首當其衝。農民工成為全球金融危機下我國最先受損的龐大群體,被迫失業走上返鄉回家之路。因此能否處理好農民工的就業問題,將影響到我們整個社會的發展節奏和發展程序。而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從農民工自身素質技能著手,只有真正瞭解到他們是否想進一步學習,希望學習哪方面的技術知識,並幫助他們學到一定的技能,才能從根本上改善他們的社會地位,同時解決我國的一系列衍生矛盾。

  我國的農民工問題一直十分突出,嚴重阻礙了我國城鄉協調發展的戰略要求。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勞動就業人員的流動,尤其農村進城就業的熱潮,農民工為城市建設提供了無窮的生產力,但由於農民工生活環境的影響和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造成自身綜合素質偏低,在進城務工時,農民工受到社會的排斥和歧視,被限制和禁止從事某些職業,很難找到得心應手的從業行業,基本都在勞動強度最大,工作環境最差,薪資待遇很低的行業內工作,這一方面是城鄉差異影響下思維觀念的差異造成的,另一方面主要還是因為廣大農民工本身缺乏相關的素質,這裡包括行為習慣和專業技能。且政府和社會對農民工的關注沒有達到法制化、系統化、規範化的程度,使農民工的很多權益得不到有力保障。

  因此,切實去了解農民工的思想動態,積極引導、扶植他們去就業;同時在國家出臺有利政策的情況下,許多農民工積極開展創業。但是農民工科技文化素質不高,勞動技能單一;農民工經營風險較大。為他們提供學習的機會,創造學習的條件,是任重道遠的,也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客觀要求。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舉措。一旦讓廣大農民工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提升了相關的素質,他們不但能促進經濟發達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也能為他們家鄉的經濟事業做出巨大的貢獻。

  而當今,找工作難,工作找人也難。這是為什麼?本次調查研究就是旨在回答這個問題。

  二、社會調查的時間和地點

  為了解農民工的學習需求,使電大遠端開放教育更好地提供服務,根據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統一安排,透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農民工進行了社會調查,調查時間和地點如下:

  調查時間:20xx年2月2日

  調查地點:省縣鎮、鄉

  三、調查方法

  此次調查採用訪問調查和個人問卷調查兩種方式結合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民工個人的基本情況(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婚姻狀況、家庭成員、工作區域、工作地域、工作單位、稅後月收入),民工個人的學習需求情況(是否願意繼續學習,學歷層次、學習科類,學習方式、學習學校或機構),民工個人目前最關心的問題,民工再學習的希望和要求等。

  四、調查物件

  本次調查圍繞“農民工學習需求”問題,處於掌握較多的資訊的考慮,調查物件選在不同年齡階段,調查了五名群眾。調查物件均是隨機找到的農民工,滿足條件。

  五、討論與建議

  無論是一開始的闡述還是上面材料中的敘述,我們不難看出,要強人強市強省乃至強國,教育的重要性仍舊是不容置疑的。現在社會上同樣是這樣一個局面,很多農民工爭相去競爭培訓機會,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去提升自己的能力。雖然這只是很多農民工中積極的一部分,但是,一旦我們的教育支援跟上去了,一部分農民工頭腦“富”起來了,難道我們就不能再利用先富帶動後富這個道理嗎?雖然我們現在還不能給這個方式下什麼定論,但是,看看當今金融危機的影響,今年二月失業返鄉的農民工數量達到20xx萬左右。如果不妥善處理好這麼一大批的人的就業問題,後果可想而知。

  教育,仍舊是教育,我們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支援一個又一個農民工兄弟去搞創業搞科研搞自主。我們只能依靠社會,依靠政府,依靠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去給那些想學習,需要技術的農民工兄弟創造學習的機會,拓寬學習的渠道。盡最大的力量去最佳化現有的教育培訓機制,加強教育培訓的改革力度,扶植那些能大量吸納農民工的企業。

  我想就這一問題再提出並重申幾個觀點和看法。

  第一,充分利用職教資源加強農民工職業教育和培訓。

  我國現擁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約1.5萬所,高職院校有1100餘所。這是農民工培訓的豐富資源,當務之急是制定政策,並給予經費支援,使得中高等職業學校真正成為農民工教育的重要載體。

  第二,教育資源重心下移延伸到農村基層。

  我國教育資源城鄉分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縣城,農村本土教育資源匱乏。只有把教育資源的重心延伸到了基層,從上向下貫徹,從下向上執行,才能將教育培訓做到位。特別是在當前農村普遍存在中小學生源減少和校舍閒置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閒置的校舍資源,建立一些長效性的基層教育基地和培訓網路。

  第三,加大新農村文化設施的建設力度。

  農民工教育還有賴於自我教育,靠別人靠社會畢竟不能有長久的作用,只有靠自己的雙手去改變自己的命運。為此需要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加大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的支援力度,在一些勞動力資源豐富且輻射範圍廣的中心村規劃佈局學習網路。充分利用現有閒置的中小學校舍,建設文化活動室和圖書閱覽室等公共設施豐富農民文化生活,並使新農村成為農村人口自我學習的基地,成為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陣地。

  第四,加強發達地區對農民工教育的支援

  相對於農民工大量湧入大中型城市的現狀,這在暫時沒有可以解決的具體方案。大城市的發展需要廣大農民工的建設,而作為一定的回報,政府應當鼓勵並加大經濟發達地區對周邊農村的扶持。充分關心農民工的生產和生活的基礎上,擴大政府培訓機構的培訓面,以抓好質量為突破,加大對農民工培訓的財政支援,切實做好農民工培訓工作。只有將農村建設成城市,才能從根本上把農民工帶離邊緣化,讓他們重新正常的軌道上。

  第五,積極探索“以工代學”的繼續學習模式

  指農民工以學徒身份到培訓機構培訓,在師傅的指導下學習技術,免去學習費用,根據合格產品數量領取學徒工資,以解決農民工繼續學習費用困難,“以工代學”模式的探索將為解決農民工繼續學習費用問題走出一條新路。

  總而言之,要把加強農民工教育這件事作為我國現行教育任務的一個重點,透過解決這個問題來緩解或解決城鄉教育資源長期失衡的現象。教育要面向農民工,為其創造更多的教育培訓機會;教育要面向新農村,使教育成為當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使新農村成為農民工教育的主陣地;教育要面向未來,使其成為提高農民工技能和素質的主渠道,成為提升全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毫無疑問,無論是對於推動城鄉公共資源公平配置,還是對於全面提升全民素質,農民工繼續教育都將具有長遠的戰略性意義,三農問題也能在這個問題解決的同時得到解決或大大的改善。

  農民工情況調查報告 篇4

  據農民工年度監測調查資料顯示,20xx年我市700個農村居民調查戶中,全部家庭人口2313人,其中農民工 [1]920人,佔家庭人口的比重為39.8%,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平均每戶擁有農民工1.31人。我市農民工呈現出男性多於女性、已婚多於未婚、31-50歲年齡者多、初中文化程度者多、未參加過技能培訓者多等基本群體特徵;本地就業者多、製造業從業者多、生產或運輸裝置操作者多等分佈特徵;從業時間增加、收入顯著提高、男女收入差距縮小等就業特徵。

  一、我市農民工基本情況

  1、男多女少

  從性別看,男性佔 68.3%,女性佔31.7%。男女比例為 2.15:1,比20xx年的2.23:1有所降低,男多女少的趨勢沒有改變,但近年來呈現出男性務工比重逐年上升趨勢。

  2、八成以上已婚

  從婚姻狀況看,已婚人員佔85.7%,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已婚率分別為85.0%和87.0%;未婚人員佔12.9%,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未婚率分別為13.1%和12.7%;離異或喪偶的人員佔1.4%,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3、近六成農民工年齡在31-50歲

  調查結果顯示,20xx年我市農民工的平均年齡為41.3歲,其中男性為42.3歲,女性為39.0歲。

  從年齡構成看,30週歲及以下的佔20.6%,比上年降低1.8個百分點;31-40週歲的佔23.7%,比上年降低1.4個百分點;41-50週歲的佔 34.2%,比上年增加2.3個百分點;50週歲以上的佔21.5%,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31-50週歲的接近六成,是農村居民家庭中非農就業的主體。

  4、文化程度以初中為主

  從文化程度看,小學及以下佔13.8%、初中佔67.6%、高中及以上佔18.6%。我市農民工文化程度仍以初中為主。

  從年齡看,年輕人群文化程度相對更高,30週歲及以下年齡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佔31.8%,比30週歲以上年齡組高16.6個百分點。

  從性別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佔21.5%,男性佔17.2%,女性比男性高4.3個百分點。農村女性勞動力要付出努力,擁有更高學歷才能勝過男性,在競爭中獲得從業機會。

  5、參加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不足兩成

  調查結果顯示,20xx年我市接受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佔17.9%。其中只接受過農業技術培訓的佔24.2%;只接受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佔62.4%;同時接受過農業技術和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佔13.4%。

  從性別看,男性接受過培訓的比例為19.4%,明顯高於女性的14.7%。

  從文化程度看,文化程度越高,接受過培訓的比重越高。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接受過培訓的農民工分別佔14.2%、17.5%和22.2%。尤其是參加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接受過的比重分別佔9.4%、13.0%和18.7%,顯著高於參加過農業技術培訓的比重 5.5%、7.7%和4.1%。

  二、我市農民工就業分佈狀況

  1、近九成以本地就業為主

  由於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程度高,為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大量崗位,一直以來都是外地農民工務工的流入地。對我市農村勞動力來說,基本上無需外出就可實現充分就業。調查顯示,在鄉內從業的佔88.9%,是我市農民工最主要的從業地區;在鄉外縣內、縣外市內及國內其他省市從業的農民工分別佔5.8%、3.8%和 1.5%。

  從年齡和婚姻狀況看,30歲以上農民工更傾向於在鄉內從業,比重比30歲及以下的農民工高19.4個百分點;已婚人員選擇在鄉內從業的比例比未婚人員高23.0個百分點。

  農民工情況調查報告 篇5

  按照總隊1—2月份市縣隊調查資訊報送要點,我隊就“外出農民工務工情況”,於20xx年2月24日—25日對工程村、藺家河村、南井寨村和陳窯村部分外出農民工進行了電話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外出農民工以男性青壯年為主。

  透過調查瞭解,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以青壯年為主,以男性較多。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男性8人,佔88.9%,女性1人,佔11.1%;50歲以下的8人,佔88.9%,50歲以上的1人,佔11.1%。

  二、外出農民工文化程度不高。

  透過調查瞭解,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文化程度不高,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居多。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8人,佔88.9%,只有1人是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佔11.1%。

  三、外出農民工獲取工作多以親朋好友介紹為主。

  透過調查瞭解,外出農民工獲取工作多是依靠老鄉、親戚、朋友、同學等熟人介紹為主,透過職業介紹所的較少。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獲取工作全部來自於親朋好友介紹。例如工程村一姓劉民工介紹,他年前到唐山市遷安縣某鋼鐵廠打工,就是透過熟人介紹,瞭解到務工資訊後組織和自己交情不錯的老鄉出去打工的。

  四、從事工作以建築業和製造業等勞動強度較大的工作種類為主。

  透過調查瞭解,外出務工農民工由於文化程度不高,勞動技能缺乏,就業渠道窄,以從事二、三產業為主,以建築業、製造業等勞動強度較大的工作種類居多。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在鋼鐵廠務工的就有7人,佔77.8%。

  五、工資收入以3000元—4000元居多,收入和生活有一定保障。

  透過調查瞭解,外出的9個農民工中,月收入在3000元—4000元之間的有7人,4000元以上的有2人。工程村外出的6個農民工執行的是日工資,標準是130元/天。陳窯村外出的1個農民工工資是3000元/月加提成,這7人是按月發放工資,無拖欠、剋扣現象;藺家河村外出的1個農民工工資是3000元/月,工資無剋扣現象,但是延遲一月發放;南井寨村外出的1個農民工工資是6000元/月,每月只發1000元保底工資,其餘工資每年11月15日左右或者辭職不幹的時候一次性結清,無剋扣現象。例如工程村一姓劉民工表示,如果工資低於130元/天,他就不出去打工了。

  六、居住和飲食有保障,但條件和標準有待進一步提高。

  透過調查瞭解,外出農民工的居住和飲食一般都有保障,但是居住條件和飲食標準有待進一步提高。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有8人是管吃管住,居住的是集體宿舍和工棚,飲食是集體食堂。

  飲食方面。工程村一姓劉民工介紹,僱主每天給20元的生活費,由於工作強度和青壯年飯量較大,有些農民工每天20元的伙食補貼大部分都不夠吃,也有極個別經濟比較困難的、比較節儉的人略有剩餘。

  居住方面。工程村一姓劉民工介紹,僱主給提供住宿,居住的是集體宿舍,每間12㎡的宿舍居住6個,比較擁擠,有時休息不好。

  七、工作強度較大。

  透過調查瞭解,外出從業的農民工工作強度一般都比較大,特別是從事第二產業的農民工。工程村一姓劉民工介紹,他從事的鋼鐵廠維修工作每天需要工作10小時,上午7點—11點30分,下午1點—6點30分,並且是日工資,有些農民工為了多掙錢,一般都不休息,即使有個小病小痛也就忍一忍、堅持去上班。

  八、合同簽訂率較低,維權意識和觀念淡薄。

  透過調查瞭解,由於農民工打工有很大程度上的自由度,絕大多數農民工通常與用工單位或僱主口頭協商工資待遇,與用人單位和僱主簽訂合同的農民工很少,要求繳納五險一金的更少,用工單位或僱主主動為他們繳納五險一金的寥寥無幾。當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部分人感到孤立無助,少數人不知道該怎麼辦。同時他們享受的工作待遇也較少,大部分農民工享受不到法定休息日,節假日也無雙倍工資。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有8人沒有簽定用工合同。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只有2人簽訂了用工合同,只有3人用工單位或僱主給繳納了工傷保險。只有南井寨村一姓劉民工介紹,用人單位在每年國慶節和中秋節這兩個節日給100元過節費。

  九、外出農民工精神生活匱乏。

  透過調查瞭解,外出農民工最大的生活感受就是空虛寂寞。他們一般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工作上,閒暇時間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電視、喝酒,年輕人玩手機較多,學習充電的機會很少。例如南井寨村一位20多歲的姓劉民工介紹,他是長期在野外作業,閒暇時間就是看電視、玩手機,無所事事,精神上非常空虛。

  十、多數人外出打工意願明確,但外出務工地點、工作種類尚不固定。

  透過調查瞭解,由於多數農民工文化程度較低、勞動技能缺乏,造成就業面窄,就業渠道少,就業訊息滯後;部分學歷較高人員對職位、工資、待遇要求較高,造成合適的工作崗位不好找。透過對9個農民工進行調查,瞭解到他們多數人明確表示仍然想外出務工,但是需要重新找工作,所以外出務工地點和從事工作種類尚不固定。例如陳窯村一女性民工原來在石家莊務工,每月工資是1000元加提成,嫌棄工資低下,透過同學去北京找工作了。

  十一、希望和建議:

  1、繼續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基本素質和職業技能,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

  2、加大對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切實去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積極引導、扶植他們去就業、創業,為他們提供學習機會,創業條件。

  3、出臺和完善相關政策,切實維護農民工利益,並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農民工的維權意識,使其知道如何用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4、進一步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確保用工管理規範化,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切身利益。

  5、要繼續暢通就業渠道,做好用工資訊的收集、釋出工作,搭建就業服務平臺,支援創業、就業等公共服務。

  6、由農民工輸入地政府負責,為農民工提供更多的、有利於身心健康、促進學習和勞動技能提升的場所和環境,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

  農民工情況調查報告 篇6

  一、基本情況

  XX縣位於湖南省最西部,東連芷江侗族自治縣,南、西、北三面分別與貴州省天柱、三穗、鎮遠、玉屏及萬山特區毗鄰。全縣總面積1508平方公里,轄7鎮16鄉297個村,總人口26萬,其中農業人口22.8萬人,勞動力12.8萬人,農村富餘勞動力約7萬多人。長期外出務工3.4萬人,務工地點主要是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福建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務工行業主要集中在服裝、建築、電子、製鞋、玩具加工、餐飲等,月工資水平一般為900-2000餘元。

  二、近期農民工返鄉情況

  XX縣農民20xx年外出務工3.4萬人,目前已返鄉3680人,佔外出農民工的10.8%。大部分是從江蘇、浙江、廣東、福建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返鄉。xx縣農民工返鄉後情緒穩定,生產、生活正常。

  三、返鄉原因分析

  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我國沿海地區出口及勞動密集型企業產品出口受到限制,經濟不景氣,導致企業停產、轉產、降薪、裁員,造成一些農民工不得不返鄉。

  1、企業停產。由於企業生產的產品賣不出去,佔用大量的資金,工廠無法正常生產,只有關門停產,工人也只好另謀出路或者返鄉。

  2、企業降薪。由於近段時間,企業生產的產品銷路不好,不敢大量生產,工人都是計件發放工資,工資一降再降。由於工資少,難以保障正常的基本生活,農民工只有回家。

  3、企業裁員。由於企業狀況不好,只能勉強維持現狀,企業只有降低成本縮小規模,進行裁員。裁下的人員無法找到其他工作,只有返鄉待業。

  四、採取的應對措施

  農民工提前返鄉,主要是因為XX縣農民工就業單一,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廢品收購行業,科技含量不高,農民工沒有多方面的生產技能,轉行難。農民工大量返鄉造成xx縣農民增收困難,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為解決這一問題,xx縣採取了以下對應措施:

  1、制定返鄉農民工就業安置工作方案。在對返鄉農民工情況進行摸底登記,掌握情況和趨勢,瞭解返鄉人員數量和分佈,以及各自的特長、想法、要求等基本情況的基礎上,結合當地二、三產業發展、勞動力需求、農業生產特點等情況,提出對返鄉農民工培訓、轉移務工、創業的對策意見,制定返鄉農民工就業安置工作方案。

  2、開展返鄉農民工培訓。由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牽頭,農辦、縣科技局等單位參與,採取集中培訓、跟班培訓、互助培訓等多種形式,對返鄉農民工進行再就業技能和相關法規培訓。現培訓236人次,其互助式培訓效果較好。這種由具有不同專長和經歷的農民工相互學習的培訓方式深受歡迎。

  3、引導返鄉農民工就業。支援、鼓勵中小企業和工業園區招商引資企業為返鄉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提供崗位,並結合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民工的就業機會。現已透過企業就業76人,參與農村建設就業3258人,佔返鄉農民工的90.6%。

  4、支援返鄉農民工創業。農業、工商、稅務、國土、金融等部門聯合出臺辦證、信貸、稅收、用地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支援返鄉農民工創業,現返鄉農民工中還有18人開了商店,23人購買了運輸車輛,27人建起了養殖場,佔返鄉農民工的18%。

  五、存在的問題

  一是資金問題。資金不足仍然是返鄉農民工創業的一大障礙。不少返鄉農民工家境並不寬裕,雖然返鄉時積累了一些資金,也具備了創業所需的一些知識,但對於想創辦企業、搞生產性經營的返鄉創業者來說,自己積累的資金還不夠,而籌集資金又有相當大的難度,在支付了開辦費用、投資裝置後,想要再擴大生產經營並不容易,多數只能小規模維持。

  二是培訓力度有待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力度不夠、規模不大、檔次不高、培訓專業窄,不能充分滿足農民工培訓需求。

  三是資訊不通。有的返鄉農民工雖然有好的創意,但對市場需求不瞭解,不敢投資;有的則因過時的資訊而貿然投資,結果資本都打了水漂。

  六、政策建議

  一是設立農民工返鄉創業專項扶持資金,引導、支援返鄉農民工創業。國家可以此重點扶持邊貧地區返鄉農民工創業。

  二是引導、鼓勵成立勞動力轉移協會等勞動力轉移群眾專業互助組織,透過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增強就業、創業能力。(縣發展和改革局)

  農民工情況調查報告 篇7

  xxxx縣現有農村勞動力10.8萬人,外出務工年均6.5萬人左右。近兩年,受經濟下行和政策調控的影響,沿海及發達城市一些資本少、技術裝備程度低的企業陸續停產或倒閉,在外務工人員就業受到不同程度地影響和衝擊。如何做好返鄉農民工就業工作,成為影響我縣當前發展與穩定的重要問題。近期,筆者透過實地調查研究,就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提出幾點建議。

  一、我縣農民工就業情況分析

  (一)返鄉農民工逐年增多。一是由於發達城市企業受經濟下行和政策調控影響,部分企業停產倒閉,出口生產企業訂單減少,企業遭遇困難,不得不裁員,而城市生活費用較高,被解僱的農民工大部分選擇返鄉;二是受待遇低下的打擊,不少民工在城裡居無定所,職業穩定性差,生活壓力加大,萌發回鄉念頭;三是受惠農支農政策影響,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提高,面對就業壓力,許多農民工選擇返鄉從事農業;四是一些農民工經過數年打拼,積累了一定規模的資金,掌握了一些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重返家鄉進行二次創業。

  (二)返鄉農民工就業壓力增大。一是受土地資源限制,我縣農業經濟的現狀不能容納,也不需要這麼多的勞動力同時就業;二是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我縣許多農民從高山搬遷到城鎮、社群集中居住,原耕地無法耕種,為這一部分群眾增加新的就業機會成為當前工作的重點之一;三是我縣一些重點建設專案陸續完工,原本就近務工的農民必須尋求新的就業崗位。

  (三)農民工就地創業人員增多。調查表明,部分返鄉農民工不願再外出,希望在本縣經濟發展中尋找就業崗位和創業機會,不想再務農,由於在外務工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技術和資金,想在家鄉自主創業,搞一些特色種植、養殖業以及創辦企業和從事個體經營。各鎮湧現出了一批在本地搞種、養殖的農民工,以傳統養殖業養豬、雞、羊為主,也有部分從事梅花鹿、孔雀、野豬等特色養殖,這部分人具有創新性思維和開拓精神,積極關注市場和資訊,具有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目標,期望政府能夠在資金、技術和資訊上多給予扶持。

  二、目前我縣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採取的主要措施

  面對複雜就業形勢,我縣採取多項舉措,幫助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和外出轉移就業,已初見成效。

  (一)強化就業服務,讓農民工就業有門路,求職有資訊。針對農民工節前返鄉時間提前的情況,一方面,加強勞務合作和交流,在輸出地和輸入地之間搭建勞務對接平臺,強化資訊蒐集和釋出工作,舉辦大型專場勞務招聘洽談會、啟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組織引導農民工有序外出。截至全縣共舉辦8場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6500個,1580名求職人員與企業和用工單位達成用工協議。另一方面,大力開發本地就業崗位,促進返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開發縣內公益性崗位,吸納安置返鄉人員就業。藉助“十大工程”、獅子山開發等重大專案的實施建設高潮的機遇,搞好本縣企業和用工單位與農民工供需對接,農村基礎設施和重點專案建設與農民工供需對接,以專案帶動返鄉農民工就業。目前,就地轉移就業近1.3萬人。

  (二)開展大規模的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針對金融危機對企業用工需求帶來衝擊的影響,加大財政投入,擴大培訓規模,按照“新增勞動力一個不少”、“返鄉人員一個不閒”的要求,組織返鄉農民工大力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技能和創業培訓,解決目前崗位需求和勞動力技能不相匹配的問題,最佳化勞務產業結構,提高農民工市場就業創業能力,推進轉移就業和提升創業能力。今年以來,全縣已開展計算機應用、電子電工、電氣焊、電動縫紉、風味小吃等專業的職業技能培訓2236人。

  (三)搭建創業就業服務平臺,提供專案推薦、創業指導、跟蹤服務等全方位的創業服務。在資金、場地、證照辦理、經費等方面給予優惠。縣上設立專門的創業服務機構,健全縣、鄉、村三級創業就業和勞務經濟組織領導服務體系,加強組織領導,從專案論證、專案孵化、專案落實、開業指導等各個方面搞好服務,指導、幫助返鄉農民工選好、選準創業專案,實現自主創業,透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今年全縣已累計發放小額創業貸款2615萬元,扶持創業423戶。

  三、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勞動力就業盲目性大。往年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在節後返城、返廠的時間都比較規律,但近兩年不少返鄉農民工對節後出行方向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的還處於觀望狀態。城市企業對農民工的用工數量有所擴大,但農民工的工資需求與就業供求矛盾比較突出,導致一些務工者因未找到工作又再次返鄉。

  (二)勞動力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主要是現有農村勞動力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專業技能等與勞動力市場的實際需求存在較大差距。部分有技術的人員受經濟波動影響相對小,即使失業也能很快重新找到工作,而技術單一或無一技之長的人只能回家觀望。從我縣農民工外出務工的調查情況看,大部分外出務工的農村勞動力屬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少數人掌握部分專業技能。由於文化程度偏低又缺乏專業技能,加之人生地疏,在競爭中與城市勞動力相比明顯處於劣勢,農村勞動力缺乏就業競爭力。

  (三)返鄉農民工對政府給予就業方面的支援表現出較高的期待。透過走訪調查,在就業問題上,一是農民工期望政府在就業門路上予以幫助,特別是提供就業崗位。在宏觀環境複雜多變的情況下,農民工更希望得到來自政府及有關部門權威準確的就業資訊和更直接的就業幫助。二是在自主創業上提供支援,特別是資金扶持。調查顯示,考慮返鄉留在本地自主創業的農民工,期望“提供信貸資金優惠和支援”和“提供創業服務指導”是農民工自主創業時最希望政府能給予的幫助。

  四、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的對策和建議

  (一)充分利用好上級扶持政策,加快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具有投資少、吸納勞動力多、技術操作規程簡便、資金週轉較快等特點,對擴大城鄉就業、促進群眾增收具有重要意義。市政府出臺了《關於扶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意見》〔安政發(20xx)9號〕,加大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扶持力度。從20xx 年起,市、縣財政每年安排不少於5000 萬元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其中:市本級1000 萬元、每縣不少於400萬元,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並以不少於當年新增地方財力的10%逐年補充,到20xx 年年度預算達到1 億元以上,並從財政貼息、專案扶持、融資擔保、稅費優惠、用地保障、培訓補助、社保補貼等方面給予支援。利用這些優惠政策,把勞動密集型產業作為招商引資工作的重點來抓,發展好勞動密集型產業,促進返鄉農民工就地創業就業。

  (二)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增強返鄉農民工再就業能力。切實做好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的技能意識,有效緩解產業升級與經濟波動所帶來的就業困局,才是應對農民工就業問題的根本所在。針對企業用工需求創新培訓模式,調整培訓方向,豐富培訓內容,根據農民工自身特點,制定相應培訓計劃,有針對性地集中開展農民工轉移、轉崗培訓,使他們能夠掌握就業技能,適應新形勢工作需要。一是對技術水平不高的返鄉農民工開展回爐培訓,提升新一輪輸出人員擇業競爭力;二是組織沒有技術的返鄉農民工參加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鼓勵他們自主擇業,以減輕社會就業壓力;三是對有志於迴歸創業和有一定創業基礎的的返鄉農民工開展創業培訓,提升自主創業能力;四是對有意繼續從事農業的返鄉農民工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對年齡偏大、知識水平偏低,不願再外出打工的農民開展特色種養殖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農業生產技能,實現科技種養增收。

  (三)深挖市場,拓寬農村轉移就業渠道。一要靠血緣、人緣、地緣關係,增加輸出數量、擴大輸出規模。二靠能人帶動,充分發揮勞務輸出能人的作用,積極鼓勵他們為家鄉的勞務輸出獻計獻策,幫助更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走出家門。三靠政府推動,構建農民工輸出轉移平臺。政府主管部門要發揮政府主管部門和勞務輸出組織作用,積極開展人力資源市場跨區域協作,為勞務輸出尋求新的途徑,引導返鄉農民工實現跨區域轉崗轉業。四是要加大本縣建設專案的爭取力度,利用農村交通水利、生態移民、新農村、產業示範園等專案建設就近就地轉移一批。五是支援發展勞務中介組織。鼓勵發展各類勞務中介組織和勞務經紀人,逐步形成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服務規範化的勞務中介服務體系,切實為農民提供職業介紹、就業指導、法律諮詢等各項服務。六是加強就業資訊服務,開闢綠色通道,為農民工提供高效便捷的就業資訊、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同時加強輸出地和輸入地配合,及時溝通農民工就業和返鄉資訊,為農民工提供更為周到的就業服務。七是加快建立健全勞動力市場資訊網路。依託政府、部門、中介組織、勞務經紀人,在用工量大的地區、城市建立勞務資訊服務站,廣泛收集、篩選和釋出勞務資訊。積極利用網路、報紙、廣播、電視、簡訊等媒體向農民工傳播勞務資訊,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規範化和組織化程度。

  (四)大力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以創業帶就業。農民工自主創業,這將是今後農民工轉移就業的一個重要渠道。在引導返鄉農民工創業方面,一是要進一步加大對有關創業政策的宣傳力度,增強投資的吸引力;二是要在專案、資金上給予一定支援,幫助他們把企業辦成、辦好;三是要貼近服務,及時為創業農民工提供生產技術、致富門道、市場資訊等方面的諮詢和指導,積極幫助解決他們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四是要典型引路,發掘和報道一批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好典型,激勵返鄉農民工勇於創業。積極引導返鄉農民工轉換思路,利用他們在技術、資金、資訊等方面的優勢,鼓勵、引導有創業願望和創業條件的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立足本地資源,創辦個體私營企業和發展各類經濟實體,實現自主創業。同時,引導他們創辦養殖業、農業產業化以及農村服務業等專案,實現自主創業、轉移就業。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優惠政策的落實力度,各級政府應採取積極的扶持政策,幫助他們解決融資、招工和行政審批等問題,統籌規劃安排,最佳化自主創業的環境。

  (五)營造全社會關心返鄉農民工、支援幫助返鄉農民工再就業的良好社會氛圍。要從思想上、組織上、經濟建設上、文化建設上以及社會綜合治理等各方面做出努力,統籌部署,加強指導,多角度掌握農民工返鄉動態。黨政領導、司法服務、勞動保障、農林水教育等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分工負責,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確保農民工在返鄉潮中實現良性迴歸。

  農民工情況調查報告 篇8

  據農民工年度監測調查資料顯示,20xx年我市700個農村居民調查戶中,全部家庭人口2313人,其中農民工[1]920人,佔家庭人口的比重為39.8%,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平均每戶擁有農民工1.31人。我市農民工呈現出男性多於女性、已婚多於未婚、31-50歲年齡者多、初中文化程度者多、未參加過技能培訓者多等基本群體特徵;本地就業者多、製造業從業者多、生產或運輸裝置操作者多等分佈特徵;從業時間增加、收入顯著提高、男女收入差距縮小等就業特徵。

  一、我市農民工基本情況

  1、男多女少

  從性別看,男性佔68.3%,女性佔31.7%。男女比例為2.15:1,比XX年的2.23:1有所降低,男多女少的趨勢沒有改變,但近年來呈現出男性務工比重逐年上升趨勢。

  2、八成以上已婚

  從婚姻狀況看,已婚人員佔85.7%,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已婚率分別為85.0%和87.0%;未婚人員佔12.9%,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未婚率分別為13.1%和12.7%;離異或喪偶的人員佔1.4%,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3、近六成農民工年齡在31-50歲

  調查結果顯示,XX年我市農民工的平均年齡為41.3歲,其中男性為42.3歲,女性為39.0歲。

  從年齡構成看,30週歲及以下的佔20.6%,比上年降低1.8個百分點;31-40週歲的佔23.7%,比上年降低1.4個百分點;41-50週歲的佔34.2%,比上年增加2.3個百分點;50週歲以上的佔21.5%,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31-50週歲的接近六成,是農村居民家庭中非農就業的主體。

  4、文化程度以初中為主

  從文化程度看,小學及以下佔13.8%、初中佔67.6%、高中及以上佔18.6%。我市農民工文化程度仍以初中為主。

  從年齡看,年輕人群文化程度相對更高,30週歲及以下年齡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佔31.8%,比30週歲以上年齡組高16.6個百分點。

  從性別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佔21.5%,男性佔17.2%,女性比男性高4.3個百分點。農村女性勞動力要付出更多努力,擁有更高學歷才能勝過男性,在競爭中獲得從業機會。

  5、參加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不足兩成

  調查結果顯示,XX年我市接受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佔17.9%。其中只接受過農業技術培訓的佔24.2%;只接受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佔62.4%;同時接受過農業技術和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佔13.4%。

  從性別看,男性接受過培訓的比例為19.4%,明顯高於女性的14.7%。

  從文化程度看,文化程度越高,接受過培訓的比重越高。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接受過培訓的農民工分別佔14.2%、17.5%和22.2%。尤其是參加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接受過的比重分別佔9.4%、13.0%和18.7%,顯著高於參加過農業技術培訓的比重5.5%、7.7%和4.1%。

  二、我市農民工就業分佈狀況

  1、近九成以本地就業為主

  由於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程度高,為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大量崗位,一直以來都是外地農民工務工的流入地。對我市農村勞動力來說,基本上無需外出就可實現充分就業。調查顯示,在鄉內從業的佔88.9%,是我市農民工最主要的從業地區;在鄉外縣內、縣外市內及國內其他省市從業的農民工分別佔5.8%、3.8%和1.5%。

  從年齡和婚姻狀況看,30歲以上農民工更傾向於在鄉內從業,比重比30歲及以下的農民工高19.4個百分點;已婚人員選擇在鄉內從業的比例比未婚人員高23.0個百分點。

  2、五成農民工從事製造業

  從產業結構看,從事第一產業的佔0.1%;從事第二產業的佔60.0%,比上年增加1.6個百分點;從事第三產業的佔39.9%,比上年減少1.6個百分點。

  從行業分佈看,超過五成農民工從事製造業,佔51.3%,是吸納農民工就業最多的行業;其次是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佔17.8%;再次是批發零售業和建築業各佔8.0%;隨後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佔7.4%。五個行業一共吸納了92.5%的農民工,比上年增加2.8個百分點。

  3、近四成農民工從事生產、運輸裝置操作等工作

  從職業分佈看,經營類、管理類、技術類的從事人員比重較低。從事生產、運輸裝置操作等工作的人員比重最高,佔39.8%;服務業人員佔13.5%;個體經營人員佔8.3%;專業技術人員佔7.3%;辦事人員及有關人員佔4.3%;商業人員佔2.0%;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佔1.2%;私營企業主佔0.6%;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佔0.1%;從事其他工作種類的人員佔22.9%。

  三、我市農民工的就業時間和收入狀況

  1、平均從業時間略增

  XX年我市農民工人均從業時間為10.9個月,比上年增加0.1個月,其中本地務工、本地非農自營、本地非農務工和外出從業時間分別為0.5個月、1.4個月、7.9個月和1.1個月。調查顯示,有26.1%的農民在從事非農活動的同時兼顧自家的農業生產,務工務農兩不誤。

  2、非農收入顯著提高

  調查結果顯示,XX年我市農民工月均非農收入為2535元,比上年增長18.0%,其中月均收入在600元及以下的佔1.8%;601-800元的佔2.6%;801-1200元的佔9.5%;1201-1600元的佔14.5%;1601-2400元的佔30.4%,2400元以上的佔41.2%。月均收入在1600元以上的農民工佔到了71.6%,比上年增加了14.4個百分點,呈現出收入大幅增長,低收入者比重減少的趨勢。

  3、男女農民工收入差距略有縮小

  從性別看,XX年我市男性農民工月均收入2774元,女性農民工月均收入1993元。男女收入比是1.39:1,比上年的1.55:1有所降低。

  4、不同年齡組的農民工,收入愈高增速越低

  從年齡組看,41-50週歲年齡組農民工月均收入最高,為2823元;其次是31-40週歲年齡組,為2662元;排在第三位的是50週歲以上年齡組,為2224元;最低的是30週歲及以下年齡組,為2205元。70後、80後是月均收入最高的人群,他們從業多年,擁有較多的工作經驗,且年富力強,收入水平最高。

  從收入漲幅看,漲幅最快的是30週歲及以下年齡組,增長25.6%;其次是50週歲以上年齡組,增長17.2%;第三是31-40週歲年齡組,增長16.4%;第四是31-40週歲年齡組,增長14.9%。增長幅度的高低正好與絕對收入的高低相反,收入越高增幅越小,呈現出差距縮小的趨勢。

  5、初中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月均收入最高

  從文化程度看,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月均收入分別為2215元、2616元和2472元,比上年分別增長了26.2%、15.5%和20.4%,初中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收入最高,增速最小。

  6、本地非農務工收入最低

  從就業方式看,本地非農務工、本地非農自營和外出從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分別為2155元、4667元和2600元,比上年分別增長了18.1%、14.9%和16.9%,本地非農務工農民工收入最低,自營農民工收入增幅最小。

  7、交通運輸業收入最高,批發零售業增速最快

  從農民工從事的五大行業看,收入水平由高到低分別是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業、建築業、製造業和居民服務業,月均收入水平分別為3313元、3241元、2798元、2434元和2000元。收入增速由高到低分別是批發零售業、居民服務業、製造業、交通運輸業和建築業,分別為29.7%、21.7%、16.7%、7.1%和6.5%。

  農民工情況調查報告 篇9

  一、調查目的

  近期,關於農民工未回家過年的情況經常被媒體報道,已經成為一個社會熱點話題。農民工一年到頭工作辛苦,春節卻不能回家跟親人團聚。為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住房條件、收入情況以及業餘生活等,筆者對xx某重點大學和xx某小區春節在崗農民工進行了面對面訪談。根據訪談調查,筆者提出一些相關建議。

  二、基本情況

  調查時間:2018年2月15日、16日

  調查方式:面對面交談

  調查地點:xx市某大學和某小區

  調查物件:環衛工、廚師和保安

  三、訪談內容

  1、環衛工xx 湖北xx人

  xx今年57歲,來xx打工已經9年。開始與老伴一起做環衛工打掃衛生,直到20xx年12月。xx現在做垃圾站管理員,負責兩個垃圾站的清理工作。每天早晨4點半,他和老伴一起從住的地方到某大學校園,大約要半個小時。按照規定,他們5點必須到位。老兩口多年如一日,無論嚴寒酷暑,從來沒有中斷過。兩人工作認真踏實,9年來一次都沒有回紅安老家過春節。因為工作崗位春節不能缺人,所以他們沒有回老家。由於長期沒有人,老家的房子已經倒塌,只剩一下一堵牆了。xx有一兒一女,兒子在某大學做輔導員,20xx年意外身亡。女兒在xx一家企業打工,每月會來看看他們。xx一個月工資1300元,這是剛漲的,原來更低。老伴的工資也是這麼多。一年下來,兩人可以積攢一萬餘元。房子是學校統一分的,就一間房子,10平米,吃住都在那裡。平時兩個人工作辛苦,業餘時間就是在家裡看看電視,沒有其他娛樂活動。問他為什麼不回老家把房子修修過春節,xx說修房子缺錢,另外這個崗位不能缺人,沒人幹垃圾怎麼辦。xx將來的打算是退休後幹不動了和老伴一起跟著女兒生活。

  2 、廚師長xx 湖北xx人

  xx今年45歲,妻子也在大學食堂打工。他們的兒子剛上初中,就在xx一中學,是找了關係花了錢才進的。 xx199x年來到大學食堂做廚師,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度過了無數個春秋,現在工資是2300元一個月。期間,他只回了4次老家過春節。今年他沒有回老家過春節,因為他是廚師長,不能離開。xx每天早上5點前要到食堂,一直工作到9點後有一個小時的休息時間,下午2點後可以再休息兩個小時,然後就一直工作到晚上七八點。因為是廚師長,xx每天要第一個到餐廳,所以他4點就要起床。到餐廳第一件事就是先開啟冰櫃,把要用的食材取出來做好準備。晚上下班後,他是最後一個走,因為要把剩餘的食材放進冰櫃,鎖好後才離開。食堂經理說,把事情交給陳師傅放心,20xx年除了假期生病,陳師傅沒有休息過一天。在食堂工作20多年,認真負責,感情很深,把食堂裡的事情當做自己家裡的事情對待。工作的調整,春節的安排,他從來沒有怨言,盡職盡責。xx最大的心願就是教工和學生吃了飯沒有意見,感到滿意。xx工作這麼辛苦就是為了師生能夠吃好。

  3、保安xx 湖北xx人

  xx今年51歲,身體很硬朗,在我們小區保安隊當副班長。xx來xx做保安快兩年了,每年春節都不能回老家過年。 xx說,春節不能回老家,而且工作更繁忙,檢查和巡邏的任務比平時更重。xx每月工資1500元。單位提供的集體宿舍,高低床,每天管兩頓飯。xx現負責小區入口大門的監管工作,每年工作8個小時,責任是登記檢查進來的車輛。小區業主的車輛直接放行不登記,外來車輛要登記,並且要報給出口大門的保安。小區業主的500多輛車,xx差不多都記住了車牌,所以一看車牌就知道是外來車輛還是小區業主車輛。xx沒有節假日,每天都要上崗。他的工作並不輕鬆,每週都會碰到幾個不講道理的車主,扯皮甚至辱罵他們。車主再怎麼賴皮,他們也只能忍耐好言相勸。工作如此辛苦,xx沒有怨言,一心為了小區的安全。他最大的願望是工資能提高點,漲到2000元就滿足了。

  四、結論和建議

  結論:透過此次調查訪談,筆者認為農民工的工作十分辛苦,也十分偉大。他們為城市建設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如果沒有他們,城市就很難正常運轉。他們工作辛苦,但生活待遇卻不好,比如工資低、住房條件差、子女受教育難,業餘生活單調等。這對農民工來說不公平。與此同時,不理解不尊重農民工的城市人也不少,一些城市人看不起進城打工的農民工。農民工遇到這些問題,全社會都要關心關注,尤其是政府和用人單位。

  建議:

  1、要提高農民工的工資待遇,改善他們的住房條件,讓他們在城市中生活的更好一些。

  2、要豐富農民工的業餘生活,工作之餘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在一些農民工較集中的地方可開設農民工活動中心,社群也可以開闢一些專門供農民工活動的場所。政府可舉辦一些農民工娛樂文化活動。

  3、要辦好城市農民工子弟學校,或者讓他們的孩子享受跟城裡孩子一樣的上學待遇,不能把他們的孩子拒之門外,收費也不能過高。

  4、全社會要對農民工多一些關心和幫助,少一些冷漠和鄙視。市民要多一些對農民工的理解與尊重,讓他們能感受到溫暖和關愛。

  農民工情況調查報告 篇10

  2007年中共十七大的最重要命題之一就是“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問題”。而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新時期,農民工問題依然是民生問題中應給予關注的問題之一。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80年代後農民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正大量地流入城市。他們正值人生的黃金階段,他們奮鬥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為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而”奮鬥著,我們理應對他們給予更多的關注,及時解決他們的困難,這樣才有利於創造和諧社會。

  一、 新生代農民工的特徵

  (一)比較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

  生於80年代的新生代農民工,生活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並且他們的家庭多數響應了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號召,因此他們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儘管戶口本上他們仍然是農民身份,但其中相當多的人從來沒有接觸過農業生產勞動,缺少艱苦鍛鍊的機會,屬於“從校門到校門”的一代。同時,標榜“80後”青年人的特徵——“自我”、“物質化”、“無責任感”、“生存能力弱”等都同樣適用於他們。他們在城鎮尋求職業時往往高不成低不就,在某些方面缺乏新產業工人階層的志氣。

  (二)無務農經驗,對家鄉的鄉土認同在減弱

  據統計,89.4%的新生代農民工基本不會農活或只會一點點。他們中雖然絕大多數人都是出生在農民之家,戶籍在農村,但卻很少接觸農業生產活動,甚至有的隨同父母在城鎮長大。在自身農民身份的認同中,也覺得自己外出務工經商,已經脫離了農民身份。他們對家鄉的鄉土認同更多的是包含著對親人的感情,對農業活動則缺乏感情和興趣。

  (三)平均受教育程度較高,維權意識較強

  生於80年代,正好是中國九年義務教育和法制建設步入正軌的年代,新生代農民工絕大多數都具有至少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甚至有些接受過中專或高技類課程訓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公佈的《中國新生代農民工發展狀態及代際對比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稱“在調查中發現有97%的農民工表示願意繼續學習,其中最想了解的依次是專業技能知識(69.7%)、法律知識(54.7%)和文化知識(47.8%)。這種需要在不同的年齡段會有細微的差別。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這種觀點在新生代農民工中得到最廣泛的認同。

  (四)外出動機多為尋求個人發展

  與父輩農民工外出以求生存為主的動機不同,新生代農民工在考慮賺錢的同時,更把外出作為尋求自我發展和追求城市生活作為主要的目標。根據統計結果顯示:新生代農民工以“出來賺錢”為主要目的的只佔18.2%,而選擇“剛畢業,出來鍛鍊自己”,“學一門技術”和“在家沒有意思”的人佔到了71.4%。與此成鮮明對比的是,60年代的農民工有76.2%的人選擇了“出來賺錢”,70年代出生的則有34.9%,可以看出新生代農民工對自身有了比父輩更深更高的認識,融洽的工作氛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良好的工作條件已經成為他們找工作時最為關注的問題。

  二、 新生代農民工的生活就業現狀和問題

  (一)工作情況

  據調查顯示,我國工資報酬最低的五個行業是農林牧副漁業、批發、零售貿易服務業、採掘業、建築業和製造業,這些行業的工資都低於平均工資水平。而新生代農民工卻在這五個行業的就業比例中佔82.5%。可見新生代農民工所從事的主要是體力型和低技能高替代性的工作,工作層次比較低,穩定性較差,發展機會很少。調查顯示:新生代農民工平均每天工作10.2小時,甚至有些人工作時間經常延長到24小時。而在穩定性方面,有53%的人工作不穩定,其中有26.4%的人工作很不穩定。

  (二)生活狀況

  由於很多用人單位不能為進城務工的新生代農民工提供比較正式的宿舍,從而使得很多新生代農民工不得不自己解決住房問題。他們大多選擇了租房和搭工棚。而事實上租房費在他們僅有的微薄收入中佔據了一大部分,因此住房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調查顯示,只有30.2%的人表示對自己的居住條件比較滿意。

  在生活消費方面,調查顯示,總共有89.4%的新生代農民工認為自己在城市的飲食條件太差,在少得可憐的休息日裡,越來越多的新生代農民工開始走入網咖、舞廳、公園等公共活動場所,嘗試著融入繁華的城市。

  (三)身份歸屬狀況

  與父輩農民工不同,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夢”更加執著。他們積極地認同所在城市,參加當地社會組織的集體活動,漸漸適應並習慣當地的社會生活和環境,希望能在城市紮根發展。骯髒、隨地吐痰、偷盜、不禮貌、不文明等,似乎理所當然地加在新生代農民工身上。而歷史形成的“城裡人”和“鄉下人”之分,使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裡時常遭受城裡人的白眼和歧視。一旦一個地方發生了刑事犯罪,人們也總是首先將懷疑的目光指向進入城市的農村人。這讓新生代農民工感到自卑和對“城市夢”的茫然,將自己與城市隔離開來,蜷縮在城市的邊緣地帶。

  三、 促進新生代農民工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一)改革城鄉分割的就業制度

  戶籍制度所帶來的“先城後鄉”的不平等待遇讓新生代農民工進入市場時處於劣勢地位,同等條件下只能從事比較髒、亂、差的工作,即使同工也不同薪。農村一方面由於經濟比較落後,政府沒有辦法提供更多的和合適的教育培訓;另一方面,由於資訊的不對稱,政府或新生代農民工個人,都難以預計進城後的情況。為此,需要深化改革以戶籍制度為核心的一系列體制和政策,例如城市養老、醫療、住房、教育等,打破城市公平就業的不平衡性,有效提高農民工素質培養。

  (二)建立系統的培訓機制

  一方面,對於新生代農民工個人來說,在城市的工作生活使他慢慢發現自己的教育需求,但由於戶籍制度的影響,卻難以享受當地的教育服務。另一方面,新生代農民工的工資本來就很微薄,除去被剋扣、拖欠部分和日常消費之外,很難再拿錢用於教育和培訓,儘管其接受教育培訓的慾望非常強烈,但其具有實際支付能力的教育需求是十分有限的。政府可以籌集資金,依託民辦高校、職校技校,針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實際情況採取分批輪訓方式。推動政府購買或企業委託培訓等,為新生代農民工提供免費或優惠的培訓服務。

  (三)創造良好的自主創業環境

  絕大多數新生代農民工懷著執著的“城市夢”來到城市打工,大都不願意甚至不可能再回到農村務農。但是,創業所需要的資金、技術、專案以及良好的法制環境卻成了創業的重要障礙。因此,相關部門可爭取銀行機構和農村信用社機構的支援,對新生代農民工施行專項貸款,進行小額信貸,以資助的性質、貸款的形式給予新生代農民工資金支援。

  (四)轉變企業的管理方式

  隨著時代發展,農民工主體的變換,企業的管理方式也應與時俱進。對待老一代農民工的那種胡蘿蔔加大棒式的管理方式已經不再適用於新生代農民工,因為新生代農民工不再是以“出來賺錢”為主要目的,據調查,80後農民工的職業流動率最高,達到平均每人每年工作換0.45次。其中,近一半人是因為“生活、生產環境不適合”,以及“閒暇時間不足”而跳槽。這種頻繁的人員流動很容易打亂企業的生產管理與生產計劃。除了加強對他們進行職業培訓之外,還要積極引導他們腳踏實地、認真刻苦地鑽研業務,才能使新生代農民工在企業裡找到歸屬感,真正踏實努力工作。

  農民工情況調查報告 篇11

  為了解徐州市農民工就業狀況、工資收入情況、工資被拖欠情況、下一步的就業打算以及希望政府幫助解決的主要問題,日前,徐州民調中心與徐州調查隊聯合開展了農民工就業、收入情況快速調查。調查物件為徐州五縣及銅山、賈汪兩區在本地企業和尚未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共計240人。

  調查結果顯示,56.2%的農民工對自己的收入感到滿意,77.1%的農民工每月能按時領取收入,農民工收入主要用於“日常生活開銷”和“子女教育”;50.4%的農民工認為自己的工作“基本符合”期望,60.0%的農民工將“繼續外出打工”,15.4%選擇“在家創業”。

  一、被訪農民工情況

  1、年齡集中在18-50歲之間。240位被訪農民工中,18-30歲佔38.3%,31-50歲佔48.3%。男性佔85.0%,女性佔15.0%。

  2、半數以上的農民工學歷為高中、中專。52.5%的農民工文化程度為高中、中專,23.3%為初中,13.3%為大專及以上學歷,10.9%為小學及以下。

  二、農民工就業情況

  1、以短期零工為主。57.1%的被訪農民工為“短期零工”,30.0%為“長期合同工”,10.0%為“自主經營”,另有2.9%目前“失業”。

  2、以技術工人為主。63.9%的農民工從事包括建築工、木瓦工、泥水工、電工、修理工、縫紉工、廚師、駕駛員等在內的簡單技術工種,15.9%為工廠工人,13.3%為各類服務人員,另有6.9%為管理人員和辦事員。

  3、長三角地區為首選打工地。40.4%的農民工選擇長三角地區為打工地,35.4%選擇徐州本地作為自己的打工地,11.7%選擇中西部地區,選擇珠三角地區、京津地區等地的比例均不高於3.0%。

  4、工作強度較大。58.8%的農民工平均每月工作天數在25天及以上,其中31.7%的農民工平均每月工作30天;57.8%的農民工每天工作超過8小時,其中28.8%的農民工平均每天工作10小時,12.1%的農民工平均每天工作12小時。

  5、對工作滿意、不滿意數各半。調查中,50.4%的農民工認為自己的工作“基本符合”自己的期望,還有5.4%認為“比預想的好”;44.2%的農民工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感到不滿意,其中16.7%表示春節後將“換工作”。

  6、六成農民工選擇“繼續外出打工”。 在回答“您對今後的工作有什麼具體打算?”時,60.0%的農民工選擇“繼續外出打工”,15.4%選擇“在家創業”,5.4%準備“在家種地”,另有19.2%表示“還沒考慮好”。

  三、農民工收入情況

  1、農民工年收入大多集中在“1-5萬元”。50.8%的農民工年收入為“1-3萬元”;24.6%為“3-5萬元”;1萬元以下佔15.4%,其中不足5千元的農民工比例為2.9%;9.2%的農民工年收入超過5萬元,其中7.5%為“5-8萬元”,1.7%在8萬元以上。

  2、半數以上農民工對自己的收入感到滿意。56.2%的農民工對自己的收入感到滿意,其中12.9%很滿意,43.3%感到基本滿意;32.9%的農民工對自己的收入不滿意,7.1%認為很不滿意。

  3、農民工收入主要用於“日常生活開銷”。79.6%的農民工收入用於“日常生活開銷”,39.2%用於“子女教育”,25.0%用於“人情往來”,17.1%用於“房租”,12.5%用於“贍養老人”,7.5%用於“醫療保健”,6.3%用於“儲蓄”,2.9%用於“娛樂支出”,僅有0.8%分別用於“技能培訓”和“投資”,3.8%用於其他方面。

  4、工資被拖欠現象仍然存在。77.1%的農民工每月能按時領取工資,有22.9%的農民工工資會被拖欠,其中6.3%的農民工表示“經常被拖欠工資,嚴重影響了平時生活”。

  在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中,36.4%被拖欠“1-3個月”,25.5%被拖欠“半年至一年”,9.1%被拖欠“一年以上”。2013年春節前,47.3%的農民工“全部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資,29.1%“拿到一部分”,還有23.6%“沒有拿到”。 在回答“您準備採取哪些措施,追討被拖欠的工資?”時,65.5%選擇“和老闆商量”,24.1%“不準備要了”,10.3%表示“說不清”,無一人選擇“打官司”。

  四、農民工的期盼

  1、外出打工的農民工。選擇外出打工的農民工,最期盼政府能“督促老闆及時發工資,按月結”、“能有節假日,能休息,能簽訂勞動合同,希望有養老保障”、能“ 辦理五險一金”。

  2、在家創業的農民工。選擇在家創業的農民工,最期盼政府能在“資金方面給予支援,特別是在貸款方面提供方便”,同時能“在政策上給予支援”。

  3、在家種地的農民工。選擇在家種地的農民工,最期盼政府能“幫忙討回以前被拖欠的工資”,同時希望“ 醫療保險報銷多一點”、“孩子上學不能亂收費,管理好肥料農藥價格、質量”。

  農民工情況調查報告 篇12

  金融危機下的農民工,工作強度增大,收入銳減,消費壓低,還面臨很多的罰款。昨日,南都傳播研究院聯合麻省理工學院黃亞生、中山大學政務學院郭巍青兩位教授的研究團隊共同釋出《金融危機下的農民工收支狀況》調查報告。研究於2009年7月起實施,對珠三角五市(廣州、佛山、深圳、東莞和珠海)的1500餘農民工進行了調查。

  加了班白乾活

  據調查,金融危機期間,農民工收入水平下降,主要表現為平均收入下降,以及加班費下降(尤其是服務行業農民工)。同時,農民工的生活消費處於非常低的水平。

  農民工月收入包括基本工資、加班費、其他收入三項。調查者發現,從2007年開始,農民工每月、每週、每天的工作時間均值,這三個指標都在增加。但小時工資下降了,從2007年的8.0258元/小時,降至2009年的6.9658元/小時。調查者同時發現,2009年加班費收入為0元者為839人,但工作時間為1-8小時者有640人。也就是說,其中199人加班,但是沒有加班費。

  存了錢也不多

  調查發現,2007-2008年,農民工的消費增長幅度較收入增長幅度要低。其消費支出增幅還不及廣州市民的一半。據調查者比較,以家庭規模為3人計算,2007年佛山困難戶的人均消費水平都比2008年的農民工高。調查資料還顯示,在消費水平很低的情況下,超過半數的農民工仍有存款。但從存款額度看,超過一半人的存款不足10000元。

  調查還發現,2009年,農民工用於住房租金的支出比2008年平均下降了16%,其中東莞下降了45%。專家解釋,除了租金下降因素,也可能農民工流失規模很大,家庭人員減少所致。

  罰款額小增幅高

  調查顯示,在教育支出方面,農民工用於自身技能培訓的費用只佔到文化教育支出的10%,其餘皆用於支付城市讀書的子女的教學(如學雜費、贊助費)和生活費用。

  讓調查者頗為震驚的資料是,農民工在證照和罰款兩項的支出額很小,但增長幅度很高。被訪者辦理證照支出佔支出比例的平均值,2009年比2008年增長68%,其中廣州最高,為74%。被訪者在繳納各種罰款方面支出佔其支出比例的平均值,2009年比2008年增長38%,仍然是廣州最高,高達506%。居第二位的深圳則增長了131%。

  捲鋪蓋大搬家

  據悉,調查者為經歷了企業倒閉和春節返鄉之後仍然返回,或者依然留在珠三角工作的農民工。郭巍青介紹,2009年,受訪者寄回和帶回老家的實物現金值平均為2716元,是2008年現金值959元的三倍。調查者認為“這是一種‘大搬家’現象,說明當時很多人都有不再返回的打算。”證據是,被問及身邊多少工友2009年春節後未再返回廣東工作時,儘管48.38%的受訪者回答身邊沒有認識的工友離開,但另外一半的人回答為有,個別人甚至回答將近九成的工友都已離開不回。

  農民工情況調查報告 篇13

  建築行業農民工是中國農民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農村發展、城市繁榮和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建築行業農民工遊走在農村和城市之問,夾在農民和工人之間,很難在市場經濟潮流中尋找自己的安身之處,生存現狀很少得到社會應有的關注,成為城市底層的邊緣人。關注建築工人的生存狀況,改善其生活質量,規範勞動力用工市場,有助於實現勞動力的合理有序轉移、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程序。

  一、資料來源和基本資訊

  本文資料來源於對北京市建築行業農民工生存現狀實地調查。採用問卷和直接深入建築工地觀察和訪談的形式分別對北京市五大建築工地的建築工人生活現狀、工作情況、工作條件、業餘文化生活、參與社會保障及對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認知和工資收入分佈等情況進行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240份,回收調查表228份,回收率為98%,其中有效問卷為210份,有效率為92%。調查物件主要來自四川、安徽、河南、山東四省,年齡跨度在18~60週歲之間,多為已婚男性,文化程度普遍較低。

  1、建築業農民工從業人員年齡及性別結構分佈

  調查資料顯示:建築業農民工各年齡段從業人員數量呈典型的正態分佈特徵,年齡構成主要集中在31-50歲年齡段之間,其中41到50歲年齡段從業人數為最多,20歲以下的農民工出現增長。建築業農民工已婚者居多,他們為家庭而打工的社會意願表現明顯。建築行業中性別失調最為嚴重,男性農民工約佔95.9%以上,而女性農民工僅佔4.1%。

  2、建築業農民工受教育程度結構

  建築業農民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決定了這一勞動群體的人口質量,而且人口質量要比人口數量更為重要。調查報告顯示:“在接受調查的210位農民工中,文盲3位,小學文化程度23位,初中文化程度佔121位,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63位。分年齡組看,低年齡組中高學歷比例要明顯高於高年齡組,30歲以下各年齡組中,接受過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均在29%以上。

  二、建築業農民工總體特徵

  在調查的樣本中,建築行業的農民工呈現以下幾大特徵:

  1、弱勢群體

  弱勢性是建築業農民工的最大特點,同時也是農民工的最大特點。建築業農民工是當今中國社會最大的“弱勢群體”。數以千萬計的建築業農民工已成為國家經濟運轉不可缺少的部分,但由於現實和歷史的原因,建築業農民工長期因工傷事故無人管、工資被拖欠、生活條件惡劣而無處求助。

  2、流動性較大

  一項具體的工程專案竣工或者一項具體的工種工作結束,該建築專案農民工的工作任務也將終止。為繼續尋找工作,可能要流向下一個城市,如此迴圈往復,處於不斷的流動之中,最終返鄉不再繼續打工。建築業農民工明顯具有更強的流動性,由此帶來的問題是社會保險的轉移與接續問題,如果建築業農民工在就業地加入的社會保險不能實現跨地域的轉移,會極大地影響建築業農民工參保的積極性,並直接損害他們享受社會保障的權利。

  3、工資普遍低

  據調查目前農民工的月工資均比較低主要集中在2000至4000 元之間,其中每月收入在2000元下的佔21%,2000-3000元的佔39% ,3000 至4000元的佔20%,4000 元以上的佔20%,建築行業農民工的工資水平和城市的整體消費水平很不協調。

  4、教育培訓少

  調查結果顯示約有49%的建築工人甚至包括一些技術工種沒有經過技術培訓。他們以前大多是建築工地的普工,隨著在施工現場摸爬滾打漸漸的升為技工,但並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由於施工企業和施工班組的分離,施工企業不會對一個臨時合作的施工班組成員進行培訓,而鄉鎮小包工頭或者班組隊長也沒有能力對班組成員進行培訓。在安全方面,施工方往往是隻有簡單的形式上的'安全交底,建築工人由於缺乏相應的培訓,不僅不能很好地完成施工任務,而且對建築工人的人身安全也是一大隱患。

  5、職業風險高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城市建築物的高度與建設難度也在不斷增加,特別是在大城市,摩天大樓和地下工程比比皆是,其建設難度亦成倍增加。工程專案建設難度的增加帶來了建築業農民工職業風險的增大,最近幾年各地頻繁發生的建築工程事故造成了建築業農民工不小的傷亡。

  6、歸屬感差

  建築業農民工現代文明意識不強,無論是交規意識、環衛意識還是養成科學、牛活方式等方面與所倡導現代文明要求尚有較大差距。法律意識非常淡薄,不文明的行為頗多。生活上的差異、薪酬待遇上的不平等,使他們感到自己在“身份地位”上與“城市人”有較大的差別,歸屬感日益缺失,對城市文明的接受與融入也日漸下降.缺少為城市文明建設做貢獻的熱情。

  三、建築業農民工生存現狀

  生存現狀指在日常生活和行為表現中呈現出來的情形,具體體現在生活質量、權益維護、社會保障、子女教育等四個方面的內容。

  1、生活質量

  調查結果顯示,建築行業農民工生活質量呈現以下幾大特點:

  (1)工作時間超長

  建築行業具有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的特點,大部分工人每天工作近12個小時,並且很少有節假日。農民工一般每天5:00-6:00起床,沒有休息日,除午餐短暫時間外,晚上7:00之後才能休息,搶工期時間甚至要超時加班工作,每天高負荷工作,超長的工作時間和較大的工作強度使得工人一天勞動下來,精疲力竭、非常辛苦。

  (2)居住環境惡劣

  調查顯示66.46%的建築行業農民工認為居住環境一般,12.22%的工人認為居住環境差。透過實地調研,將近75%的建築工人居住在建築工地臨時建造的鐵皮房中,房內設施簡陋,缺乏基本的居住設施,有的施工住房裡面還擺滿建築材料和工具,住房附近更是垃圾成堆,氣味難聞。

  (3)伙食條件較差

  建築行業農民工是在臨時搭建的食堂裡面就餐,一日三餐單調且營養差,餐廳沒有桌子椅子,建築工人都是蹲在地上吃飯。食堂內往往也是雜亂不堪,缺乏衛生措施,對就餐環境的滿意度較低,對飯菜質量和價格方面滿意度較低,平均飲食成本在每月200-300元,大多數工人一個星期左右會改善一次生活。

  (4)精神生活匱乏

  建築行業農民工閒暇時間有限,業餘生活比較單調,使得建築業農民工的精神生活處於空白的狀態,企業組織的文化活動也相對較少,絕大多數建築工人以睡覺、看電視或者看報紙等方式打發自己的閒暇時間,業餘文化生活非常匱乏。

  2、權益維護

  調查結果顯示,建築行業農民工權益維護呈現以下幾大特點:

  (1)工作強度太大

  建築行業受季節和天氣變化的影響很大,冬季幾乎都要停工,而夏季就要趕工期,如果前期受天氣的影響耽誤了工期,後期就更是要大強度地加班以按期竣工。為了節約、成本,增加效益,要求農民工延長工作時間,提高工作強度;一些大型的建設工程專案,持續的時間較長甚至長達數年,為了搶工期和儘早竣工,要求農民工夜以繼日、加班加點、持續的高強度工作。

  (2)加班情況嚴重:除了不能施工的天氣,建築工人一週要工作七天,一天工作將近十幾個小時,夏天有時工作時間將近13個小時,遠遠長於國家規定和勞動合同的規定。這表明了建築工人的加班情況嚴重,而且調查中82%的建築工人加班得不到相應的工資補償。面對高強度的勞動負荷,佔11.43%的建築工人感覺吃不消,長此以往,很多建築工人隨著年齡增加會患上職業病。

  (3)工傷事故頻發

  農民工工作的顯著特徵是勞動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每天工作時間8 小時以內的僅佔0.9%, 8 -10小時之間的達到3.1% ,10至12小時小時之間的達到30.0%. 12小時以上的分別佔25.1%。許多用人單位缺乏對農民工進行基本的勞動保護和安全生產教育,也不提供安全保護措施即使有一些非常簡陋的防護措施,也起不到相應的防護作用,致使許多農民工緻病致殘,甚致喪失勞動能力只好返回農村。

  (4)勞動合同不正規

  建築行業農民工學歷普遍較低,對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瞭解較少,用工單位很少與勞動者簽定勞動合同,致使勞動者對簽訂勞動合同觀念淡薄;許多企業用工和勞動管理很不規範勞動合同簽約率低履約率更低,調查顯示與用人單位簽訂用工合同的農民工僅佔28.0%,沒有簽訂的佔了72.0%,有16.1% 的農民工居然不知道什麼是勞動合同,即使在已簽約的勞動合同中也存在很多無效條款和霸王條款, 即使簽訂了勞動合同,仍有一部分建築工人認為勞動合同的執行情況差,在施工現場工作中實際情況與合同不相符合,農民工權益受侵害情況嚴重。

  (5)無社保情況嚴重

  在社會保險方面,建築行業農民工除了少數管理人員以外幾乎都參加了社會保險,養老保險繳納比例26.63%,失業保險繳納比例15.35%,工傷保險繳納比例32.54%,醫療保險繳納比例26.23%,甚至很多人不知道以上保險是否繳納,很少有人願意自覺繳納社保費用,這些現象都體現了建築工人自我保護意識淡薄。

  (6)工傷處理意識差

  建築行業農民工對工傷處理情況滿意程度較差,在工傷處理過程中,醫療費用多由建築工人自己承擔,企業往往找各種理由,拒絕履行自己的責任;導致了26.6%建築工人對工傷的界定不清楚,只在特別嚴重時才申請補償。

  3、社會保障

  調查結果顯示,建築行業農民工社會保障呈現以下幾大特點:

  (1)醫療狀況堪憂

  施工單位對工人的身體狀況並不是很重視,大部分的建築行業農民工並沒有定期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建築行業的勞動強大較大、危險性較高,建築工人對自身的安全狀況比較擔憂。高昂的城市醫藥費和相對較低的工資水平,讓他們很難得到正規醫院的治療,他們在生病時多選擇去藥店買藥進行治療,並且有部分建築工人在生病時選擇能拖就拖。

  (2)社會保障較差

  由於外來務工人員隊伍規模龐大、身份特殊、地位尷尬、流動性強,導致他們在工作以及工作以外的諸多方而遭受著不平等的待遇,進城務工人員幾乎遊離於社會保障體系之外。一方面,農民工社保意識淡薄,社保認知程度低。許多農民工對社保基本政策及其有關規定了解得不多、不深、不全面,缺乏自我保護、自我維權意識,特別是在自己工作區域發生變化時主動維持、保留、接續社保關係的意識相對淡漠。另一方面,由於職業具有不穩定性和高度流動性特點,這種流動不但在同一城市內部,還在城市與城市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進行跨地區流動,農民工的社會保障關係也必然跟著流動,也導致農民工社會保障關係的管理和轉移都很困難。

  4、子女教育

  調查結果顯示,建築行業農民工子女教育呈現以下幾大特點:

  (1)子女失學率高

  目前,在全國各種不同型別的適齡兒童中,建築行業農民工子女的失學和綴學問題依然較為嚴峻。根據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和中國兒童中心共同立項、財政部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資助的對北京、深圳、武漢、成都等九個大城市流動兒童教育情況的調查,全國進城的流動兒童有2000萬人左右,由於城市學校對他們採取各種限制政策,流動兒童失學率仍然較高達9.3%,近半數的流動適齡兒童不能及時入學。

  其中,在北京流動人口子女中,小學階段入學率為90%,而初中階段僅為20%,有相當數量的農民工流動子女面臨就學困難或雖能就學但沒有教學質量保障的不利處境;超齡上學現象比較嚴重,13週歲和14週歲還在小學就讀的人數佔相應年齡流動兒童的31%和10%;未能入學的兒童中“童工”現象突出,在失學的12到14週歲的流動兒童中,有60%的人已經開始工作。這一系列的數字無不讓人觸目驚心,同為中國兒女,本應享受公平的教育機會,而因為他們是農民工的子女,在起點上就失去了受教育的起跑時機。

  (2)學校學習困難

  目前建築行業農民工子女教育所面臨的種種問題。第一,公立學校。因為當地政府義務教育經費僅僅只夠維持當地區兒童入學,若再接收外來農民工子女,政府又不增加教育經費投資,公辦學校是難以維繫其正常執行的。另外,不少民工子女學習基礎較差,素質較差,老師的教學難度大,學校怕拖了教學質量的後腿。因此為了自身的生存,公辦學校只好找出各種理由,拒招農民工子女。第二,正規民辦或私立學校。但是這類學校收費較高,需要學生家長有較高的穩定的收入,但是,大部分農民工的工資水平是無以支付這一高昂的費用,因此,總的來說進入這類學校學習的學生比例較低。第三,當地的民工子弟學校,打工子弟學校辦學條件確實令人堪憂,一是外部環境惡劣,打工子弟學校大多處於城市化的邊緣位置,並沒有作為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一部分,也沒有納入到城市公共服務和管理的範圍內。不是師資力量不好,就是天天面臨著資金問題。就是有幸就讀公立學校的民工子女,也身處被本地孩子歧視和取笑的尷尬處境。

  (3)教育狀況堪憂

  建築行業農民工的學歷較低,普遍初中以下,有的甚至沒有接受過教育,並不能輔導自己的孩子.大部分父母儀是關心自己的工作對於孩子的學習狀況只是簡單瞭解,還苦於自己的受教育情況和公立學校昂貴的借讀費沒法給孩子更好的教育。他們有的將自己的孩子帶來城市上學,希望他們受到良好的教育,有的卻被留在老家中上學,因為城內的學校收費較高且要求頗多.這些孩子就成了留守兒童。並且,由於外來務工的工作的流動性大的原因導致孩子頻繁轉學使學習環境變換,不能使孩子安定學習,更有甚者由於外來務工子女感到沒有根基,沒有依靠,沒有自主,沒有目的,如空中的落葉,時常無所適從,缺乏基本的禮貌常識,自制力較弱,自主、自理能力差,生活中受委屈無處傾訴,逃學上網玩遊戲等現象十分普遍,在網路中尋求情感生活.其人格更容易成為攻擊性較強或偏執抑鬱,普遍感到孤獨、失望、羨慕別人。

  四、改善措施

  從生活質量、權益維護、社會保障、子女教育四個方面對建築行業農民工的生存現狀進行評價和分析,結果表明:建築行業農民工的工資水平較低,對自己生存現狀滿意度評價普遍較低。在生活質量方面,居住和飲食條件較差,業餘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匱乏;在權益維護方面,工作時間較長、強度較大,用工單位很少與建築工人簽訂勞動合同,在工傷處理中,醫療費用多由建築行業農民工自己承擔;在社會保障方面,用工單位很少給農民工繳納社會保險金,農民工很難得到城市的社會救助,生病時,很難得到大醫院的正規治療。因此,應從以下三個方面採取措施:

  1、提高建築行業農民工整體素質

  建築行業農民工素質較低是制約建築行業農民工就業的長期因素,從根本上看國家應該增加對人力資源開發的投入。農民工技能素質的高低決定著他們就業的穩定性和收入水平,職業技能培訓是提高農民工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增強農民工就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透過建築行業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和教育,整體提升建築行業農民工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水平,讓建築行業農民工和城市工人在平等的基礎上競爭,逐步做到建築行業農民工和城市工人就業標準一致福利待遇工資待遇一樣。

  2、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長期以來建築行業農民工工作和生活在城市的下層,很少享有社會保障成為社會的弱勢群體,國家應制定相關的政策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民工逐步享受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和工傷五大保險,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完善農民工的養老、工傷保險,確保其先享受到基本的社會保障,在此基礎上逐步探索失業醫療和生育保險,力爭做到同工同酬、同工同時、同工同保。

  社保相關部門應當組織人員採取各種切實有效的形式,深入建築行業農民工密集的工地、社群、廠礦等進行社會保險知識和相關政策法規的宣傳教育工作,讓更多的農民工瞭解社會保險,參加社會保險。注重培訓教育,提高建築行業農民工綜合素質.辦好民工學校。讓城市走進建築行業農民工生活,讓他們融入和諧城市,要透過切實做好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管理和服務並重、營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來達到。透過法律援助中心等為民服務的單位,為建築行業農民工提供法律諮詢和援助,解決他們的維權問題。工會要加大宣傳力度,對農民工的訴求,要給予滿腔熱情的幫助。地方各級政府必須採取措施,使建築行業農民工能夠享受與本地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務,消除社會歧視現象。應在城市建立社會救助體制,應該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為核心的農民工社會救助制度,並透過職業福利和社群服務等方式建立建築行業農民工的社會福利制度。遠期來看,還需要建立一個綜合的社會保障統一體系,透過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和社會互助等的作用逐步消滅農民工這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稱謂,使建築行業農民工作為社會勞動者和社會財富的創造者與其他社會成員公平地享受社會保障。

  3、加大對農村的基礎教育投入

  政府應在農村人力資本積累上進行更多的投入,使農村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為下一代的人力資本積累奠定基礎,目前我國還有20% 左右的地區沒有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一些農村初中輟學現象十分嚴重,這部分孩子受教育有限,即使將來有遷徙自由,也很難在城市就業這將為以後的就業埋下更多的隱患。

  農民工子女是未來農村發展的主力軍,是未來新農村建設的新鮮血液,也是未來振興國家的主要力量。建立“就地入學”的管理機制,打破地域界限,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提供平等、寬鬆、優越的教育環境。學校教師要關愛外束務工人員子女。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做到公平教學,對本地生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一視同仁,使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平等、和諧、民主的氛同哩快樂地學習成長。在努力改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環境的同時.要加大宦傳教育力度,引導廣大外來務工人員尤其是農民工依法送子女入學,切實維護子女接受教育的權利。

  農民工情況調查報告 篇14

  國家統計局29日釋出的《XX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根據抽樣調查結果,去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7395萬人,比上年增加501萬人,增長1.9%,其中外出農民工16821萬人、本地農民工10574萬人,分別增長1.3%和2.8%。

  統計顯示,XX年以來我國農民工總量增速持續回落。XX年、XX年、XX年和XX年農民工總量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1、0.5、1.5和0.5個百分點。

  以下為詳細內容:

  一、農民工規模

  (一)農民工總量繼續增加

  根據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結果,XX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7395萬人,比上年增加501萬人,增長1.9%。其中,外出農民工16821萬人,比上年增加211萬人,增長1.3%;本地農民工10574萬人,增加290萬人,增長2.8%。

  (二)農民工總量增速繼續回落

  XX年以來農民工總量增速持續回落(詳見下圖)。XX年、XX年、XX年和XX年農民工總量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1.0、0.5、1.5和0.5個百分點。XX年、XX年、XX年和XX年外出農民工人數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2.1、0.4、1.3和0.4個百分點。近三年本地農民工人數增速也在逐年回落,但增長速度快於外出農民工增長速度。

  (三)西部地區農民工數量增長快於其他地區

  按輸出地分,東部地區農民工10664萬人,比上年增加210萬人,增長2.0%,東部地區農民工佔農民工總量的38.9%;中部地區農民工9446萬人,比上年增加111萬人,增長1.2%,中部地區農民工佔農民工總量的34.5%;西部地區農民工7285萬人,比上年增加180萬人,增長2.5%,西部地區農民工佔農民工總量的26.6%。西部地區農民工增長速度分別比東部、中部地區高出0.5和1.3個百分點。

  二、農民工基本特徵

  (一)六成以上為男性農民工

  在全部農民工中,男性佔67.0%,女性佔33.0%。其中,外出農民工中男性佔69.0%,女性佔31.0%;本地農民工中男性佔65.1%,女性佔34.9%。

  (二)年輕農民工比重逐年下降

  分年齡段看,農民工以青壯年為主,16-20歲佔3.5%, 21-30歲佔30.2%,31-40歲佔22.8%,41-50歲佔26.4%,50歲以上的農民工佔17.1%。調查資料顯示,40歲以下農民工所佔比重繼續下降,由XX年的65.9%下降到XX年的56.5%,農民工平均年齡也由35.5歲上升到38.3歲。

  (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比例增加

  高中及以上農民工佔23.8%,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其中,外出農民工中高中及以上的佔26%,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本地農民工高中及以上的佔21.4%,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四)接受技能培訓的比例提高

  接受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佔34.8%,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其中,接受非農業職業技能培訓的佔32%,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接受過農業技能培訓的佔9.5%,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農業和非農業職業技能培訓都參加過的佔6.8%,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分性別看,男性農民工接受過農業和非農業職業技能培訓的佔36.4%,女性佔31.4%。分年齡看,各年齡段農民工接受培訓比例均有提高。

  三、農民工流向分佈

  (一)西部地區吸納能力繼續增強

  在全部農民工中,16425萬人在東部地區務工,比上年增加251萬人,增長1.6%;5793萬人在中部地區務工,比上年增加93萬人,增長1.6%;5105萬人在西部地區務工,比上年增加154萬人,增長3.1%。在西部地區務工農民工增速較快,主要由於就近就地轉移加快。與上年相比,西部地區本地農民工增長了4.1%。

  (二)跨省流動農民工比重有所提高

  外出農民工中,跨省流動農民工7867萬人,比上年增加129萬人,增長1.7%,佔外出農民工總量的46.8%,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分割槽域看,東部地區外出農民工18.3%跨省流動,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外出農民工62.8%跨省流動,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外出農民工53.9%跨省流動,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

  (三)流入地級以上城市的農民工比重繼續上升

  在外出農民工中,流入地級以上城市的農民工10885萬人,佔64.7%,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其中,8.1%流入直轄市,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22.4%流入省會城市,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34.2%流入地級市,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跨省流動農民工77%流入地級以上大城市,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省內流動農民工53.9%流入地級以上大城市,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四、農民工就業

  (一)農民工在第三產業從業的比重提高

  農民工在第二產業中從業的比重為56.6%,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農民工在第三產業從業的比重為42.9%,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從事批發和零售業的農民工比重為11.4%,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從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農民工比重為6.5%,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從事住宿和餐飲業的農民工比重為6.0%,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二)中西部地區第三產業從業比重提高明顯

  中部地區從事第三產業的比重提高,主要是從事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的農民工比重提高。其中,從事批發和零售業的農民工佔13.2%,從事住宿和餐飲業的農民工佔6.5%,分別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西部地區第三產業比重提高,主要是從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的農民工比重提高。其中,從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農民工佔8.7%,從事住宿和餐飲業的農民工佔8.3%,分別比上年提高0.5和0.2個百分點。

  (三)自營方式就業的農民工比重提高

  XX年,受僱就業的農民工所佔比重為83%,自營就業的農民工所佔比重為17%,自營就業農民工比重較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五、農民工收入

  (一)各行業農民工收入均保持增長

  農民工人均月收入2864元,比上年增加255元,增長9.8%。分行業看,各行業農民工人均月收入均保持增長,增長較快的是製造業、建築業與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二)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收入增長較快

  分地區看,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人均月收入2966元,比上年增加273元,增長10.2%;在中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人均月收入2761元,比上年增加227元,增長9%;在西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人均月收入2797元,比上年增加246元,增長9.6%。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人均月收入增速分別比在中西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高1.2和0.6個百分點。

  六、外出農民工消費和居住

  (一)農民工在外務工生活消費支出增長

  外出農民工月均生活消費支出人均944元,比上年增加52元,增長5.8%。外出農民工月均居住支出人均445元,比上年減少1.8%,居住支出佔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為47.1%,比上年下降3.6個百分點。

  (二)工地工棚和生產經營場所居住的農民工比重下降

  外出農民工中,在單位宿舍居住的佔28.3%,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在工地工棚和生產經營場所居住的佔17.2%,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租賃住房的佔36.9%,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鄉外從業回家居住的農民工佔13.3%,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在務工地自購房的農民工佔1%,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自購房農民工比例提高,主要是在小城鎮自購住房的農民工增加。在自購房農民工中,在小城鎮購房的農民工佔49.1%,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

  (三)從僱主或單位得到住房補貼的農民工增加

  外出農民工中,從僱主或單位得到免費住宿的農民工所佔比重為46.8%,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從僱主或單位得到住房補貼的農民工所佔比重為8.6%,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不提供住宿也沒有住房補貼的比重為44.6%,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

  七、農民工權益保障

  (一)超時勞動和簽訂勞動合同情況變化不明顯

  外出農民工年從業時間平均為10個月,月從業時間平均為25.3天,日從業時間平均為8.8個小時,較上年變化不大。日從業時間超過8小時的農民工佔40.8%,較上年略有下降,但周從業時間超過44小時的農民工佔85.4%,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XX年與僱主或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的農民工比重為38%,與上年基本一致。

  (二)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比重有所下降

  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所佔比重為0.8%,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分地區看,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比重為0.5%,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其中東部地區本地農民工被拖欠工資比重下降0.7個百分點;在中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比重為1.2%,與上年持平;在西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比重為1.1%,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

  從農民工比較集中的幾個行業看,建築業仍是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多發地,批發和零售業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比重上升。建築業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比重為1.4%,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製造業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比重下降0.3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下降0.4個百分點,住宿和餐飲業下降0.3個百分點。批發和零售業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比重比上年上升0.2個百分點。

  (三)工資拖欠額上升較多

  XX年,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人均被拖欠工資為9511元,比上年增加1392元,增長17.1%。其中,被拖欠工資的外出農民工人均被拖欠10613元,比上年增加1529元,增長16.8%;被拖欠工資的本地農民工人均被拖欠8148元,比上年增加1050元,增長14.8%。

  (四)參加“五險一金”的農民工比例提高

  農民工 “五險一金”的參保率分別為:工傷保險26.2%、醫療保險17.6%、養老保險16.7%、失業保險10.5%、生育保險7.8%、住房公積金5.5%,比上年分別提高1.2、0.5、0.5、0.7、0.6和0.5個百分點。外出農民工和本地農民工“五險一金”的參保率均有提高。外出農民工在工傷、醫療、住房公積金方面的參保率高於本地農民工,在養老、失業和生育方面的參保率低於本地農民工。

  (五)東部地區參保率最好,中西部地區參保率提高較快

  分割槽域看,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五險一金”參保率分別為:工傷保險29.8%、醫療保險20.4%、養老保險20.0%、失業保險12.4%、生育保險9.1%、住房公積金6.0%,均好於中西部地區。但在中西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五險一金”的參保率提高較快。

  (六)製造業參保率最高,建築業參保率最低

  分行業看,在農民工比較集中的幾個行業中,製造業農民工“五險一金”參保率分別為:工傷保險34.2%、醫療保險22.1%、養老保險21.4%、失業保險13.1%、生育保險9.3%、住房公積金5.3%,分別是參保率最低的建築業農民工的:工傷保險2.3倍、醫療保險4.1倍、養老保險5.5倍、失業保險6.2倍、生育保險7.9倍、住房公積金5.9倍,從事不同行業農民工參保率差距明顯。

  農民工情況調查報告 篇15

  所謂城市農民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是指在城鎮中務工的具有農村戶口身份或非城鎮非農村戶口的勞動者(即因企事業單位或政府辦公佔地所產生的農轉非農民工)。

  他們為我國城市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他們的處境卻相當地困難,遊離在城市和農村邊緣,得不到基本的身份認同。

  現在,在許多城市,為了改變農民工在城市市民心目中的形象,提出尊重農民工,把農民工改稱為"新市民",從地位上把農民工與市民同等起來。但是,長期以來,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值得重視和探討。筆者就目前農民工情況做一調查,報告如下:

  一、農民工來源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提高。

  在農村出現了大量富餘的勞動力,自xx年以來,大量農民擁入城市,在不同行業幹著最苦最累最髒的活,但工資卻最低,同時分佈在建築業,工廠,一些服務業當中,從此,農民工遍佈了大江南北。

  建築工地的工人、賓館的服務員,小區的保潔員、理髮師…這些在千千萬萬城市居民生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來自農村,幹著絕大多數城市人不願乾的活。據調查表明,絕大部分的外來人口都是從事建築、美髮、保潔、收舊等行業,其中80%以上是35歲以下的青年人。

  他們從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達55.7%,未婚青年佔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到達城市打工的37%的民工中,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透過職介所介紹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透過親朋好友來打工的。

  二、農民工在城市中生活狀況

  1、調查顯示:外來務工青年每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的達75%,其中8%的人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但他們中卻有76%的人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但他們中卻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娛樂等方面的開支低於50元以下,來外地找工作期間身上帶夠一個月花費的僅佔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們的生活就將陷入極困難境地。一旦有了工作,他們還要將收入的一大部分用來支援家裡。

  2、外來務工青年的精神生活跟同齡的城市青年相比有較大差距,他們缺乏務工青年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動陣地。據我們瞭解到的務工青年一般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工作上,其餘的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電視,他們一般不關心時事新聞。雖然很多人都想去看些文學、技能介紹等方面的書,但苦於沒錢或沒時間,只得去買些地攤上的書,或者乾脆趁休息時間跑到書店看免費的書。

  3、民工中,絕大多數沒簽用工合同。一項調查中,當被問及"您希望組織對你提供哪些幫助"時,有30.1%的務工青年希望能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同時,據瞭解,外來務工青年中75%的人工作不穩定,56%的人未籤勞動合同,52%的人加班後沒勞動報酬。

  4、務工青年法制觀念和知識也很薄弱。據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務工青年通常與用工單位口頭協商工資待遇,只有不到44%的人簽訂了用工合同。用工單位為他們繳納失業保險金和工傷醫療保險的寥寥無幾。當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有33.2%的人感到孤立無助,只有13.3%的人想到去找工、青、婦、組織。

  5、由於工作不穩定,外來務工青年的子女上學也成了大問題,他們的孩子不得不打游擊,很多務工青年子女就讀的外來務工子弟學校,既無法跟城市學校相比,又無法跟他們家鄉的學校相比。

  三、農民工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障待遇問題

  (一)從失業保障方面看,城市居民在失業期間有失業補助,而農民工卻沒有。

  農民工靠的是熟人"拉線",為他們提供崗位;靠運氣,不要因生大病、受重傷而失去工作。他們在失業期間多是靠積蓄,或向他人借錢,或是貸款、,也有一部分人不得不回農村老家,重操舊業。

  從醫療方面看,很多農民工失業以後仗著年輕,身體好,硬挺著而不去醫院看病,遇到重病、大病,絕大部分是自費,用工單位通常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只墊付很小一部分費用。從住房方面看,農民工是無法享受福利分房或在政府提供補貼的情形下買商品經濟房的。

  有些農民工合夥租住於城鄉結合部的農居點,一間房住二三十人,房租每人每月平攤幾塊錢,鋪地鋪,僱傭某家屬做飯,在公共食堂吃飯;有些建築工人住在工地附近的工棚裡,擁擠不堪,採光和通風條件差,衛生情況不言而論。在保險方面,據瞭解,很多工廠對農民工只有工傷保險,但有年齡限制,如18歲以下50歲以上的農民工沒有工傷保險,即指童工和超齡老齡農民工不在保險範圍內。

  童工和超齡工的工資比其他農民工工資低,而他們卻幹著同樣的活,建築承包公司等以更廉價的方式剝取他們的勞動力。這使得農民工也分了層次,童工與超齡工的處境更是困難,他們屬於非法用工,更不在法律的保護之內,但他們又不得不在外打工維持家裡的生活。

  特別是50歲以上的農民工,從50年代經歷過來的人,家裡幾乎有兩三個孩子,至少有一個孩子在上學,上有老,下有小,只有在外打工錢來得快,像養老保險、工傷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就更不必提及了。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目前城市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是近乎缺失的。

  (二)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缺失原因。

  據瞭解是多方面的,透過對社會保障部相關人士的訪談以及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1、社會保障嚴重滯後的根本原因是農民工在城鎮的邊緣性這個特殊社會地位,戶口是關鍵。雖然政府已經取消了原來舊的戶籍制度,但太多利益戶口仍在發揮著作用。

  沒有城鎮戶口就不能平等地享受城鎮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不是正式城鎮職工只是臨時的工人就不能平等地享受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障待遇。

  這種過渡性的結構狀態還沒有相應的保障制度實施保障,這便使得農民工處於社會保障的"真空地帶"。沒有相應明文規定的農民工社會保障條例的出現,農民工就難以享受社會保障權益。

  2、社會保障立法不健全。許多對農民工的優惠政策和社會保障基金沒有得到落實。透過我對市人才市場的調查與觀察,沒有一家專門為農民工服務的人才市場,嚴格地說,是沒有一個為農民工提供合法程式,簽署正式僱傭關係的契約機構。

  只有農民工自發形成的"農民工市場"在公路旁邊,在小賣攤旁邊等待僱主,隨時還要遭受城管的驅趕,據說是因為他們影響了市容,給爭創文明城市抹黑。同時,部分用人單位對法律保障缺乏正確的認識,隱瞞企業受保人員的真實情況,更有甚者拖欠農民工工資,強行對農民工實施暴力,危害他們的人身與財產安全。

  3、農民工自身社會保障意識較差,增強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我曾問過一位農民工,為什麼不去爭取自己的正當權益。他說大學生太天真,太學生氣了,社會很複雜,能有工作已經很不錯了。他們農民工團體意識較差,帶有濃厚的小農意識色彩,怕"鬧事",眼光短淺,只要用人單位給某些領頭農民工一點好處,利益誘惑,其他人便不了了之。

  四、調查建議:

  透過這次調查,發現城市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任重而道遠,建立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現實意義非常重大。十七大的召開,將給我們更高的啟示,為解決這個問題指明方向。作為黨員幹部,我們更應該多參與社會實踐,關注農民工的疾苦,為解決他們的問題獻言獻策。

  1、改善農村組織、生產結構。要投入農業結構改革,改變靠天吃飯的傳統,增加其他副業或手工業,使農民可以有多方的出路。加強農民工教育,充分利用職教資源加強農民工職業教育和培訓,加大新農村文化的建設力度。切實去了解農民工的思想動態,積極引導、扶植他們去就業,為他們提供學習的機會,創造學習的條件,是任重道遠的,也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客觀要求。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舉措。總之,提高基層人員的素質是重點,提高農民的文化、認識是主要工作。

  2、政府應該從各部門抽調人員,專門成立一個組織,專門針對農民工身上所發生的問題。

  3、完善法律制度,但同時加強宣傳效率,讓農民工也能明白其簡易程式,用法律維護自己什麼權益。

  4、加強城鄉交流,促進城鄉居民的相互瞭解,可以考慮也讓城區居民"下下鄉"瞭解農民的生活,體驗一下農民的感受,將心比心,切實到實際行動,完善兩者之間的關係。

  5、政府應當鼓勵並加大經濟發達地區對周邊農村的扶持。只有將農村建設成城市,才能從根本上把農民工帶離邊緣化,讓他們重新正常的軌道上。

  農民工情況調查報告 篇16

  調查目標:近年來,大量的農民工進入城市,為城市注入了活力,為社會付出了廉價的勞動力,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的財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任然處於“邊緣”狀態,他們乾的是工人的活,卻還是農民的身份,他們經常受人歧視,很難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裡的生活狀態不容樂觀。我藉著暑假的空閒時間對農民工的生存狀況進行了深入調查,進一步瞭解農民工在城市中為何生存如此困難。

  調查時間:xx年7月20日—30日 xx年8月5日—8月20日

  調查物件:農民工的生存現狀

  調查方式:走訪、交談、檢視新聞,報紙、網上調查

  調查地點:重慶市綦江縣三角鎮樂生坪村農民工老家

  目前,已有大量農民工城市,他們乾的是城市人不願乾的最髒、最重、最險的活,他們為社會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他們的工作,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權益在很多地方任然讓人堪憂,他們的生活現狀牽動大多數人的心。現在將此次實踐活動調查的結果報道如下:

  一、大量農民積極入城

  據收集到的資料顯示,廣東省東莞市被喻為“民工城市”,全市人口近154萬,而外來人口就高達458萬,其實實際外來務工人員已超過600萬。大多數農民工外出務工經商主要是為了增加收入,其次是增長見識,提高技能等。據走訪綦江縣三角鎮樂生坪村農民工老家後統計,整個村已有七成青年人到沿海一帶務工經商,其原因大多是:樂生坪村地處山區,經濟條件較差,僅僅靠務農的收入十分微薄,子女上學費用昂貴,農用費用支出大,很難支撐家裡的所有開支。再加上農村事務繁瑣,大多是體力活,家中除了靠賣糧食獲取大部分收入外就是飼養家禽,獲得經濟收入的途徑很少,所以多數人選擇放棄務農,進入城市。這樣一來家裡只剩下年老體邁的人,目前已有八成土地荒蕪。

  二、農民工收入問題

  據國家統計局八月啟動的調查資料顯示,儘管國家對農民減少了各項收費,減輕了農民負擔,但是大多農民依舊選取外出務工經商,生活狀況依然十分辛苦。據瞭解農民工進城務工經商的平均收入為1000元,一半以上的農民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只有一成超過1500元,男性農民工收入為1070元,女性農民工收入為780元,農民工收入普遍沒有城市居民高,他們從事的多是技術含量低,工資水平低的職業,他們的收入水平沒有隨我國經濟的發展而明顯提高,究其原因:

  ①自身素質和能力使其大多在報酬較低的產業部門就業,如製造業,居民服務業,建築業等所需技術含量低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由於農民工受技術限制,工資水平偏低。

  ②社會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農民工就業受到不公平待遇,從而阻礙個工資水平的提高。

  在網上調查的12個行業中,採礦業的農民工平均月收入最高,為1400元,其次是建築業,平均收入1200元,但是危險係數極高。一半以上的農民工每月支出收入的四成,一半左右的農民工將收入的一半寄回家。

  三、農民工權益問題

  農民工工作時間普遍較長:進城農民工平均工作6天,平均每天工作9小時,47%的每週工作7天。究其原因主要是某些私營、個體業主追求高產量,高效益,而工人也為了掙更多錢主動拖長工作時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