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調研報告模板(通用5篇)
大學生就業調研報告模板(通用5篇)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就業調研報告模板(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學生就業調研報告1
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為了解在蘇大學生的生活狀態與畢業預期,提升在校大學生的就業準備意識,英格瑪人力資本提升中心近期對蘇州各大高校在校大學生開展了歷時兩個月的調研活動。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2200份,回收2045份,其中有效問卷為1988份,有效率為97.2%。
大學生活理想與現實有差距 大一最有憧憬或幹勁者居多
在關於理想中的大學生活和現實是否一樣的調查中,71.3%的受訪大學生表示目前大學生活與理想差別較大,28.7%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兩者基本一致。記者採訪中發現,很多大學生表示真正的大學生活與未上大學之前所想象的差很遠,相對來說,自己期望的大學生活更為豐富多彩。對此,英格瑪人力資本提升中心負責人劉肖魯表示,在未上大學之前,很多同學對大學的瞭解渠道主要透過偶像劇、青春小說及網路,這些都會對大學生活進行一定的美化作用,當他們進入大學後,卻發現想象的大學生活與現實的大學生活距離太大,從而失去興趣與積極性。劉肖魯對記者說:大一新生對這種差距感感受最深,大學生應該要樹立積極的心態,增強新環境的適應能力,調節好身心狀態,大學畢竟不是偶像劇,現實的元素要多一些。
調研資料顯示,64.8%的受訪大學生表示最有憧憬或幹勁的時期是大一,在所有的選項中排名居首,其後選擇依次為大四(15.1%)、 大三(11.3%)、大二(8.8%)。小晉是蘇州大學社會學院的一名大四學生,大一剛來的時候,信心滿滿,積極參加各類社團活動,他還是班級組織委員,大一生活過得十分精彩。但是到了大二、大三的時候,社團活動新人招進來以後,沒有參與社團部長評選的他漸漸淡出了各類活動。之後看到其他同學打遊戲的打遊戲,談戀愛的談戀愛,自己也開始有些懈怠,直到升至大四,才發現荒廢了本應該進行社會實踐的時間。
在一組你的日常費用支出情況的調研資料中,72.6%的受訪大學生日常主要消費在吃飯上,54.2%選擇了衣飾,值得注意的是,選擇主要用在個人提升花費的受訪大學生只佔了27.4%,不足三成。而在訪談過程中,不少大學生認為個人提升是很重要的,但很難付諸行動,更沒有毅力堅持。劉肖魯認為,就很多畢業生而言,與其說是就業困難,不如說是就業迷茫,因為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應該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所以也不知道該如何進行自我提升。很多學生在初入大學時持有大一大二先輕鬆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遲的心態,即便是有提升自我的想法,也由於缺乏毅力,對自己的未來發展缺乏科學的規劃而擱淺,從而缺乏職業所需技能與素養,往往成為他們面對就業壓力時感到手足無措的一個重要原因。
好工作成多數大學生畢業夢想 六成學生認為就業不容樂觀
就業壓力大,在校大學生也開始務實起來。在關於最希望在畢業時得到什麼的問題調研中,71.5%的受訪大學生選擇了一份好工作,其次分別為專業知識(12.1%)、閱歷人脈(11.2%)、實現夢想(5.2%)。可以看出,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不佳,在這種關乎生存的巨大壓力下,更多的大學生把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推上了大學畢業時所想獲得東西的首選。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為699萬人,比去年增加19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複雜嚴峻。另據瞭解,2013年國內城鎮需就業的勞動力已達2500萬人,宏觀就業壓力增大。同時,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部分地區用工需求與勞動力供給結構性失衡現象更加凸顯。此外,國際經濟及就業形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國的外貿、出口、投資、就業等,勢必也將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產生影響。
基於未來嚴峻的就業形勢,本次調研也對大學生的就業危機感進行了問題設計。根據本次調研資料顯示,在談到其所在專業未來就業形勢時,63.1% 的受訪大學生認為不容樂觀,22.8%對就業形勢不清楚,10.6%認為就業形勢不受經濟形勢影響。同時,還有3.5%的受訪大學生表示就業形勢會逆勢而上。由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在蘇大學生對就業形勢有一定的認知,預測也逐漸趨於理性化。
大學最後悔的事:四成大學生後悔沒修煉職業技能
在大學裡最後悔的事情這項調查中,47.1%的受訪大學生最後悔沒有修煉職業技能,居各項選擇的首位,其次分別為沒好好學習,佔比21.1%;沒有拓展人脈,佔比13.2%;沒有處理好感情問題,佔比10.4%;其它,佔比8.2%。劉洋是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的一名大三學生,在受訪中,她講到在最近一次的宿舍臥談會上和舍友們聊起大學幾年的生活,大家竟不約而同地 感覺自己虛度了光陰,並且很後悔沒有好好修煉職業技能,等到找工作的時候才發現幾乎沒有可以拿得出手的本領與別人競爭工作崗位。簡歷模板可以從網上下載,但是內容中的社會實踐經驗太少,培訓經驗也太少,只有一些乾巴巴的社團活動經驗,做的還都是打雜的事情,企業HR一看就知道沒什麼實質內容。 根據劉洋和同學的交流,她總結出以下幾件事情最浪費大學生的時間,包括:睡懶覺、看連續劇、打遊戲、談戀愛和參加一些毫無意義的社團活動。劉洋對記者說: 以前進校時很多學長也鄭重地告誡過我們,要珍惜大學時光,不能虛度光陰,但等到真正畢業時,還是發現浪費了很多時間。
從調研結果來看,很多大學生認為自己目前的大學生活與理想中有所差別。不少大學生對未來就業產生了危機感,認知趨於理性化,並越來越看重職業技能的培養。但遺憾的是,真正去透過實踐提升自我並堅持到底的人並不多。透過訪談記者也發現,不少大學生對虛度大學光陰有了警覺,只是因為缺乏對畢業後的規劃,所以對如何度過大學四年存在一定的迷茫。在課程相對寬鬆的大學校園裡,如何有效管理時間,充實大學生活的同時又能為畢業後求職積攢實踐經驗呢?專家建議大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首先要調整心態,儘快融入大學生活。其次,提前規劃畢業後去向,並從大一開始實踐。再次,多多參加社會實踐,積極進行實習兼職,在實習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職業興趣點,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能夠提前有個清晰的認識。
大學生就業調研報告2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其就業問題不僅關係到個人及家庭的幸福和希望,也關係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一直以來,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人事部門充分發揮職能優勢,把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作為一項重大任務,從“完善政策、搭建平臺、加強指導、暢通渠道”等方面入手,積極探索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強化公共服務,採取各種措施,努力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今年5月,我們又根據省廳有關要求,對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綜合調研,透過走訪座談充分掌握畢業生就業的全面情況,較為詳盡地獲取相關資訊。現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基本情況
本科:南通大學(有主校區、鍾秀校區、啟秀校區三個校區外加建設中的啟東校區)
專科:南通職業大學,南通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體臣衛校,紫琅職業技術學院,南通航運學院,南通農業技術學院,南通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南通廣播電視大學,南通技師學院,南通高等師範專科學院等.
從專業上來看,就業率最高的五個專業分別是臨床醫學、英語、機械製造與自動化、計算機、人力資源和服裝設計與工程;就業率最低的五個專業分別是數學與應用數學、資訊與計算科學、法學、工業設計和動漫設計與製作。從去向上來看,民營企業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佔比九層以上。
從性別上來看,面上是女性畢業生就業比例略高於男性畢業生。據高校就業部門老師分析,主要得益於女生謀求工作的`積極性高於男生。而從點上來看,有些專業女性就業率明顯不夠理想,如機械、化工專業,一方面由於存在女生課業成績雖然優秀但動手能力確實不及男生的狀況;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單位招聘時的隱性歧視。
從單位的滿意度來看,南通職業大學曾對20xx年就業高校畢業生做過一次小型抽樣問卷調查,從思想品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業務能力和綜合評價五方面徵求用人單位意見。調查結果顯示用人單位基本滿意,認為畢業生總體素質較高,但在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上還有待於進一步加強。其實近年來,畢業生跳槽的頻率不斷增高,就業穩定性顯得不夠。從畢業生角度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畢業生盲目簽約,畢業生對簽約單位瞭解不多,對所從事的崗位瞭解不足,對工作環境瞭解不夠;二是因故變遷,學生升學、事業單位招考、入伍、出國等等;三是就業準備不足,畢業生對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較少。
此外,幾所高校20xx年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人數為595人,佔當年畢業生總數的7.3%。預計未來三年內,畢業生人數繼續呈連年增長態勢,2011年為10230人,2012年為11814人,2013年為12524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二)南通籍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
20xx年,南通籍生源應畢業生總數為14321人,接收南通籍生源高校畢業生總數為10053人,實現就業人數9159人,就業率為 291.1%,超額完成南通籍高校畢業生當年就業率達到80%以上的目標,為保民生、促和諧發揮了積極作用。
20xx年,南通籍生源應畢業生總數為16771人,接受工作將於今年7月中旬開始,目前各項準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展開。
二、我市促進高校畢業生主要舉措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形成工作合力
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對畢業生就業工作非常重視,人事部門更是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作為責無旁貸的政治任務來落實,積極尋求新思路、新舉措,不斷拓展新渠道、新載體。專門成立了“充分就業促進工程”組織協調小組,由局長任組長,分管副局長任副組長,各縣(市、區)人事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形成了分級負責、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定期召開局務會議專題研討“充分就業促進工程”進展情況,確保整體工作有序推進。同時,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呼籲用人單位、社會各界從維護社會穩定的高度出發,共同為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想辦法、做貢獻,特別是引導和鼓勵各企事業單位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
(二)完善政策,加強引導,扶持自主創業
1、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支援力度。包括:農村和社群招聘高校畢業生計劃;高校畢業生到企業就業計劃;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培訓計劃;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計劃;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實習計劃;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援助計劃;事業單位招聘高校畢業生計劃;高校畢業生公共服務提升計劃。
2、引導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能提供的就業崗位非常有限,因此,從中央到地方,都出臺相關政策引導和鼓勵面向基層就業。
3、鼓勵扶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2008年,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鼓勵和支援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實施意見》。該實施意見結合我市實際,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規費減免、小額貸款擔保、貼息額度與資金來源、創辦科技型企業或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研發的資助、專案補助等方面明確了相關的優惠條件和舉措。這些政策緊貼大學生創業的主題,特別針對大學生創業中遇到的最大難題“資金難”,做出了積極的扶持。如規費減免政策,據工商部門統計已有200多名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享受該政策,自登記註冊之日起三年內免交登記類、管理類和證照類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如在市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專案透過專家評審的,高校畢業生可享受創業用房低租金的優惠,軟體類專案還可入駐軟體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軟體企業孵化中心,孵化期內免交3—6個月的房租和裝置使用費,等等。
(三)市場為主,實習為輔,拓寬就業渠道
1、發揮市場主渠道作用。一是加大招聘力度。每年透過舉辦固定人才集市、大型人才招聘、網上交流和公益性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專場招聘會等各類招聘活動,著力搭建高校畢業生就業平臺。20010年,全市共舉辦各類招聘會316場次,提供崗位15.3萬餘個。二是強化資訊引導。努力實現人才市場與全國、全省重點城市、重點市場的資訊互通和資源共享。實行人才市場供求資訊和年度緊缺人才專業目錄釋出制度,每季度透過報刊、電視臺、電臺及人事人才網站等媒體及時向社會發布人才市場供求資訊,為用人單位引才和畢業生求職提供資訊服務。南通人才網推出畢業生招聘求職專欄,為畢業生擇業提供資訊通道。在南通人事網開設了“畢業生就業”欄目,由“就業政策法規”、“就業指導回答”、“南通籍畢業生薦才榜”、“畢業生檔案查詢”等板塊組成,讓各類就業資訊充分共享。三是做好日常服務。積極協助畢業生辦理報到、落戶等手續或開展相應代辦代理業務。重視和做好未就業畢業生的戶口遷移、檔案保管、政策諮詢等工作。
2、發揮實習、見習帶動作用。一是建立畢業生見習實習基地,積極為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造機會。不僅為大中專畢業生提供實習崗位,不僅為大中專畢業生進行社會實踐和職業訓練搭建了平臺,也增加了就業機會,大中專畢業生直接透過實習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就業協議。
三、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困難
從總體上來講,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不容樂觀。因為,從畢業生“供”方來看,接下來的三年,從全國到地方,高校畢業生人數持續增加,南通本地幾所高校和南通籍生源畢業生也不例外,將連年創歷史新高。而從用人單位“需求”方來看,經濟形勢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就業崗位的多少,未來三年經濟增速尚不確定。同時,受畢業生跳槽頻繁影響,用人單位培養使用畢業生的興趣不強,招聘時傾向於有工作經驗的人才更為明顯。
具體來看,三大主要矛盾影響著我市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一是結構性矛盾導致供求錯位。我市目前正處於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的時期,而產業結構調整必將帶來職業、崗位的變化,對學校 而言,三、四年前還是社會需求的熱門職業,三、四年後有可能變成了滯銷專業,供給與需求的錯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畢業生就業難。二是理念性矛盾導致定位不合。有一部分畢業生就業期望值過高,“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幹”,高不成、低不就,甚至有業不就,認為到企業或其他非公有制單位工作不算就業。有的學生對就業的地點、工作環境、工資待遇、單位性質等不滿意而放棄就業,很少看重職業發展前景和自身未來發展前途。同時,一些用人單位選人時脫離實際,一味追求高學歷、高技能人才,對吸納畢業生的熱情不高,主動性不夠。雙方在理念上的不合,也是造成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一個原因。三是體制性矛盾導致能力危機。我市企業以中小型民營企業為主,中小企業在管理體制上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在選人用人時基本沒有匯入人力資源管理技術,大都是缺什麼人找什麼人,屬於救火式選人用人方式。他們相比外企、國有大型企業,不注重自己培養和儲備人才,更願意招能立即為企業創造效益的人才。而我們高校的培養體制使得學生在校期間更多地精力花在學習課本知識上,對實際能力重視不夠,進入社會工作後不能又好又快地將知識轉化為自己在崗的實際能力,導致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能力產生信任危機,影響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
大學生就業調研報告3
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此次調查範圍覆蓋華南師範大學17個院系,包括師範與非師範專業在校的本科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580份,實際547份,回收率為94.3%。調查檔案採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一、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階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裡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見圖2):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4%。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幹
作為師範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於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調查結果見圖3)。
二、影響學生擇業就業的因素突出。
(1)多數學生對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我價值作為重點考慮。兩項佔的比例分別為36.62%、26%,具體情況調查結果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重點考慮因素。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強調的是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對於這現象的利弊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的學生認為經驗及實踐能力為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校或專業、應聘技巧則各佔10.48%、10.34%、12.69%。這可能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三、多數學生對就業素質的評價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劣勢。
(1)多數學生的優勢為理論基礎、師範技能。
(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於劣勢狀態,它們分別達到了33.07%和30.69%;在學生認為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作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被納入了前三項選擇,結果見圖7。其總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識更新迅速,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職業素質越來越綜合;另方面學校教育滯後,教育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有壓力感和不適應感,對自己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還沒形成;在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說得多卻做得少,培養的覆蓋範圍也相對狹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養的環境。除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外,如何提高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四、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與學生的需求處於不平衡狀態。
(1)有過半數的學生反映:不太滿意學生就業的指導工作
(2)學生希望學校在大學生就業成才方面著重給予哪些指導和幫助時,
學生們有48.96%選擇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而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導也佔據一定的分量(詳見圖6)。從國家政策和從現實需要上出發,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在調查中,學生認為培養自主創業精神是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的關鍵(佔34.21%);而加強高校就業指導與其他因素也佔很大的份量(詳見圖7)。針對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基本上還是侷限於資訊釋出、政策宣傳、技巧培訓、協議辦理等服務性工作。調研建議,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覆蓋大學教育全過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仍然主要面對畢業班,但此時他們大多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就業指導工作亟待從畢業班向低年級學生輻射,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具體來說,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該涵蓋專業知識技能導航,如學習方法指導、新思想新觀念介紹、個人完善知識結構幫助等;健康成才導航,透過實施結對服務、心理指南、交流討論,對大學生在就業求知和個人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困擾排憂解惑;法律導航,普及法律知識,加強法治意識、引導誠信意識。
從調查所反映出的問題來看,進一步實現我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管理規範化,特別是如何把就業指導工作切實納入學校教書育人的整體工作軌道,還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進的地方。
五、大學生失業的原因及對策
【摘要】本文論述的是大學生的失業問題,透過分析失業的情況和原因,得出相應的對策以及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一種趨勢的結論。
【關鍵詞】結構性失業、摩擦性失業、週期性失業、供求矛盾、市場缺陷。
【正文】作為一名大學生,我想就業這個詞對於我們來說都是很敏感的,我們大多數大學生讀四年大學無非是為了以後能找到一份自己比較滿意的工作,但是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卻是我們有可能失業,這給很多大學生很大的打擊,甚至有損我們讀大學的積極性。記得我們社會問題研究老師對我們說過一句話,我印象很深,他是這樣說的:現在大學生就業難,難道真的是企業不需要大學生了嗎?是啊,難道真的不需要了大學生了嗎?不是的,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六、首先大學生失業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結構性失業。由於學習期間社會經濟結構(包括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地區結構等)發生了變化,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區域分佈等不適合經濟結構變化的要求,畢業時不能適應就業市場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順利就業。
二是摩擦性失業。畢業生對用人單位的發展空間、工資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環境等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學習成績、專業技能、個人素質等也有一定要求,由於雙方要求不一致導致畢業生沒有用人單位接收的情況。
三是週期性失業。週期性失業原意是指由於經濟衰退、總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業。我國目前經濟持續增長,並沒有出現經濟衰退的情況,但是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多,社會對畢業生需求量增長速度滯後於畢業生人數增長,導致有效需求不足。
那為什麼會出現上述情況呢?原因有三:首先,供求矛盾是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115萬人,大約有35萬畢業生就業時未找到工作;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145萬人,未就業畢業生人數超過50萬人;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212萬人,預計畢業時未就業人數將超過70萬人。未來幾年,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和畢業時未就業的畢業生數還將急劇增長。畢業生就業人數的增加,促使畢業生就業市場發生了新變化,畢業生就業逐漸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使廣大畢業生面臨更加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在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下,畢業生作為人力資源提供方透過就業市場擇業,用人單位作為需求方在就業市場中選拔畢業生。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實現均衡,否則則會失衡,導致就業難。供求矛盾的表現主要有:畢業生的專業結構、知識結構、綜合素質、學歷層次,甚至就讀院校等等不適應市場需求;畢業生的擇業傾向與技能等不適應市場需要;畢業生的擇業期望值與用人單位要求不一致等等,這些矛盾的存在,導致了非自願的摩擦性和結構性失業。
其次,市場缺陷也是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成因之一。市場發育不充分、不完善,市場化程度低;圍繞高校、地區、行業存在不少就業市場,但是未形成較統一的大市場,導致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搜尋成本較高;市場規則不統一,部分市場甚至秩序混亂等等。導致就業市場的不完全競爭、不完全資訊和較高成本,影響就業。當前買方市場中的不完全競爭會導致兩種現象:一是部分用人單位的人才高消費,二是一些畢業生被迫退出市場,形成周期性失業;市場資訊不完全會導致摩擦性失業或結構性失業;市場進入和執行成本較高則可能會導致一定程度上的週期性失業。用人單位招不到滿意的畢業生,畢業生找不到滿意的單位,是市場不完善、資訊渠道不暢通的直接體現。
此外,就業難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人事戶籍制度改革的滯後,制約了人力資源的充分流動。雖然這種現象隨著人事代理等中介服務措施的出現得到了一定緩解,但是距離由畢業生就業障礙轉變為就業動力還有不小差距。
七、那要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
第一:要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實現高等教育與社會接軌,增強畢業生素質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高等學校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人力資源的主要陣地,社會和市場發展的需要應該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導向。增強學校與社會的聯絡,根據社會需要開設專業、設定課程,不斷革新教學形式和內容,才能使高等學校更好地履行社會服務職能。
無視社會需要,盲目培養,就會導致高校畢業生不適應用人單位需要,在就業市場上缺乏需求,形成結構性失業。高等學校應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為基礎,培養服務社會各級各類需要的多種人才。在培養中應充分重視市場需求,建立科學的評價、分析和預測體系,把握社會實時經濟走勢和就業市場的變化情況,按照社會發展方向設定專業,有效地消除結構性失業。這是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根本思路。
第二:高校教學改革中應堅持推進素質教育,強化學生實踐能力,最佳化人才培養結構。
市場需求是多樣化的,不同崗位對畢業生素質的要求就不一樣。如果高等學校培養出的學生千篇一律,或是心理素質差,或是動手能力差,或是社會適應能力差,其結果必然就是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中缺乏競爭力和吸引力。素質教育強調個人素質的發揮,因而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畢業生,可以有效地提高畢業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增強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克服摩擦性失業。
第三:著力提高就業指導和服務水平,增強畢業生的擇業技能。
在就業市場上,畢業生缺乏必要的求職技巧、擇業技能差是導致摩擦性失業的重要原因。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作為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應當充分發揮服務職能,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著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透過就業指導和服務,幫助畢業生科學地分析市場、客觀地認識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透過就業指導和服務,幫助畢業生掌握一定的擇業技巧,善於利用市場資訊,善於在就業市場中推銷自己,透過市場落實就業單位。
第四:加快完善畢業生就業市場建設,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選擇。
要重視和加強畢業生就業市場和資訊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就業市場的資訊化。充分而有效的資訊可以降低市場成本,提高效率,實現節省資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標。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中資訊不充分是影響用人單位選材和畢業生就業的突出問題,因此,加強畢業生就業市場和資訊化建設是當務之急。國家、地方和高等學校要圍繞畢業生就業市場建設立體化的畢業生就業市場和資訊服務體系,互相聯絡,互相補充,促進就業市場中的充分資訊,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選擇。同時還要制訂相關規定,加強對畢業生就業市場的管理。有效的調控和管理是市場發揮優勢的重要保證。目前畢業生就業市場中還存在著一些秩序混亂、缺乏監督的情況,不利於就業市場充分發揮資源配置作用,各級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畢業生就業市場的調控和管理力度,出臺相關管理辦法和規定,為畢業生就業市場提供統一規範,保證市場秩序。
第五:積極引導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實現多渠道、多形式就業。
處在新世紀戰略機遇期的大學畢業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會發現,我們所面臨的時代是一個快速變革的時代。面對不斷變化的新形勢,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創新的思路不斷加強和改進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積極引導畢業生突破傳統的就業觀念的束縛,樹立與時俱進的就業觀,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自覺樹立自主創業的思想觀念,主動到基層就業。努力實現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學擇業,積極創業。
大學是我們許夢和圓夢的地方,我們來的時候躊躇滿志,我們走的時候也絕對不要留下任何遺憾。雖然大學生難就業已成為一種趨勢,一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但是我們絕不要就這樣失去了信心。或許我們以後找不到稱心的工作,但是我們也還是要有我們來時的那顆火熱的心,把我們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不要管以後會怎麼樣,只要我們在這四年內無愧於心,這樣就夠了,如果我們太注重結果的話我們有可能欣賞不到沿途的美麗的風景,畢竟結果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們能夠想通這一點,那麼我們就不會失去信心了,所以我們要把握好現在,把什麼就業煩惱都拋到一邊,認真學習,我想這才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大學生就業調研報告4
前言:“就業”是大學畢業生面對市場進行自我定位,從而自主選擇職業的過程。在中國,隨著“嬰兒潮”和“大學擴招”導致的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使該群體面臨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加,並被賦予了多層次的社會意義。
透過宏觀層面的分析不難看出,經濟的快速收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對人才需求產生髮化;新職位的湧現對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斷增加;高校雖然在擴招,但學科的重複建設,以及擴招過程中與市場需求的錯位,都在客觀上增加了就業難度。
就業市場供求雙方的資訊具有不對稱性。高校因自身體制限制而對行業發化和市場要求的反應遲緩,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和壓力。就此,我們小組對大學生就業形勢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調查目的
掌握湖南科技學院在校大學生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瞭解和看法,更好的瞭解當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
二、調查物件與手段
1、調查物件:湖南科技學院全體在校大學生
2、調查手段:本次調查採取的是隨機問卷調查。發放問卷是在湖南科技學院校園內隨機選擇學生當場髮捲填寫,並當場收回的形式。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2份。
三、調查時間:
2021年6月26至6月28日
四、調查內容
大學生多當今就業形勢的看法,根據當今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擇業方向等。問卷共向學生提出了13個問題。(見附一)
五、調查結果
六、調查結果思考
1、對就業資訊關注
在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對就業資訊的關注程度都很高。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當今社會的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大部分大學生都處於失業狀態。而當今的資訊媒體較為廣泛,在校大學生對社會的接觸較多,對社會就業形勢的瞭解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較完善,是學生能較清晰的瞭解當今形勢。
2、對職業的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城市位置與社會地位),內在價值因素(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外在價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職業選擇中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見下圖),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數被調查者的首選,接下來依次才是發展空間、興趣愛好、城市位置、社會地位。導致這結果可能是由於當今社會過多的追求拜金主義,而缺乏了對工作內在價值的思考,對自身價值實現的思考。就業觀滯後。
3、就業依賴性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求職都存在一定的依賴性,普遍認為靠人際關係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導致此結果的可能原因是:當今社會由於人才市場較為飽和,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各用人單位對應聘者有多重選擇。在這過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為,形成了一種靠人際關係上崗的潛規則。
七、結論
針對本次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小組經討論,就關於緩解大學生就業嚴峻形勢,提出以下建議:
1、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是不少就業崗位並非人滿為患,既存在著“人找崗位”的現象,也存在著“崗位找人”的現象。針對此,我們應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城鄉基層就業,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改變他們只選擇在大城市就業的思想。讓大學生重視人生價值的實現,不能只把職業活動當成謀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視個人素質的培養
就業與擇業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為基礎。大學生要實現順利就業,就應當樹立獨立生活意識,克服消極依賴思想,充分利用大學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牢專業基礎,鍛鍊能力,提高素質,完善自我。一個人有了真才實學,能夠適應多種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業。
3、提供完善的就業指導
就業指導能使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具有更深的瞭解,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和就業觀。對此,學校應多對學生開展開展就業指導。
大學生就業調研報告5
一、 畢業生基本情況
1、基本資料
我院20XX屆畢業生共有6個專業284人。XX專業165人、XX專業75人、XX專業3人,XX專業11人、XX專業10人、XX專業20人。截止到20XX年10月16日我院20XX年畢業生簽訂協議並落實就業單位的266人,簽約率為93.66%。
2、就業去向分佈情況
我院20XX屆畢業生分佈主要在XX省,共有200人,佔就業畢業生總數的70.42%;XX省地區共接收我院畢業生人37人,佔13.02%,其他省市地區共11人,佔3.87%。從就業單位來看,我學院畢業生主要進入各XX單位工作,共有170人,佔59.86%;進入XX公司共64人,佔22.53%。
二、主要工作情況
1、學院領導重視就業工作,各部門的積極配合與協助
學院以黨總支書記為主導,成立了以學工幹事,畢業班輔導員組成的畢業生就業工作小組。 工作小組分工明細,責任到人。主管領導、學工幹事、輔導員根據不同時期學生的就業情況及思想變化,組織召開就業工作推進會議,開展就業動員會。
2、滿腔熱情、周到細緻地做好畢業生思想教育和就業指導工作
就業和擇業是大學生重要人生轉折,是他們邁向社會的關鍵階段。我們為畢業生提供了真誠關懷、科學指導、周到服務,切實幫助他們邁好人生關鍵一步。一是貼近學生實際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加大就業指導課力度的同時,針對非鐵路專業學生的特點,把對畢業生的就業教育、創業教育、畢業教育作為加強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引導畢業生樹立“先就業、再擇業、後創業”的就業思想。針對鐵路專業學生,注重培養他們的誠信意識,透過各種層面教育,降低他們的毀約率。二是提供周到細緻的就業指導。千方百計收集就業資訊,努力開拓就業空間;讓所有的畢業生都瞭解國家關於畢業生的各項政策;瞭解每個畢業生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設身處地地幫助畢業生。三是針對就業困難學生特別是女生進行重點跟蹤,重點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求職技能,一會寫自薦書信,寫出的自薦書信能揚長避短,重點突出,簡明扼要,措辭巧妙、精闢,能引起閱讀者的重視等;二會說話,面對聘用單位的人員說話時,能夠心不慌,臉不紅,知道哪些該說、詳說,哪些該回避、簡談,說話當中能給人以誠實、謙虛、穩重和成熟之感等
3、增強服務意識,努力為畢業生排憂解難
首先,學院積極配合學校招生就業處工作,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招就處的各種招聘工作,特別是針對鐵路相關單位和企業開展專場招聘工作,讓學生更加了解企業,提高就業質量。其次是建立校內網路交流平臺。隨時將一些就業資訊釋出出去,讓學生第一時間獲取就業資訊,同時,利用這個交流平臺,把平時不願意表露思想的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積極與學生交流,幫他們解決他們在就業工程中遇到的困難。
4、積極跟蹤畢業後學生就業情況
就業不但要做好“售前”服務,同時還要做好“售後”服務。我們本著學生在校是我們的學生,要為他們服務,畢業後仍然是我們學生、校友,也要為他們服務好。畢業生畢業後,很多學生涉及到改派、辦理戶口、組織關係等事宜時,每每找到我們,無論是誰肯定會及時的放棄手中的工作,為他們做以耐心的解答。此外我們還對在畢業時還沒有就業單位的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一一對他們落實就業工作。
三、 存在的不足。
1、學生就業期望值較高。
由於我院近兩年學生就業火爆而且多數專業都能進鐵路單位,有相當多的畢業生採取了觀望的態度,特別是鐵路單位沒來招聘或者沒有關閉招聘口之前,不想去任何單位應聘。由於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就業定位,從而錯過了很好的就業機會。
2、女生就業存在困難。
由於學校的專業的特殊性,對女生外在要求較高,女生就業比男生遇到的困難加重。
3、就業指導工作尚缺乏系統性
個別指導的廣泛性不夠,就業指導工作的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