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調研報告模板(精選5篇)

創業調研報告模板(精選5篇)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創業調研報告模板(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創業調研報告1

  積極推進全民創業服務年、專案建設攻堅年、招商引資推進年、基礎設施提升年“四個年”活動,是今年我市突破重點、夯實基礎,為加快建設“五個城市”強化支撐的一項重點工作。全民創業以增強發展意識、創新意識和市場意識為切入點,著力培育市場主體,著力增強內生動力,是促進發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圍繞服務全民創業,各地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自xx年起,我市搶抓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契機,全力開展全民創業,大力發展“草根經濟”,充分啟用市域經濟內生動力,為加快建設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發揮了積極作用。xx年,我市創業工作成效明顯,湧現出了王怡華、秦煜、劉道遠等一批國家級、省級創業明星,創業工作受到國務院、省政府表彰,被省政府授予“創業先進城市”稱號。

  我市全民創業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總體上看,與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創業主體的意願、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較大距離,與xx發展程序不相適應,一些制約推進全民創業的瓶頸問題有待抓緊破解。

  (一)創業主體不多不強,創業氛圍不溫不火。

  江浙一帶,民營經濟佔到了90%以上。xx年,僅蘇州新增各類市場主體11.6萬戶、私營企業3.33萬戶、個體工商戶7.89萬戶,分別是xx的2.7倍、273倍、14.7倍。與江浙等地爭先恐後的創業潮相比,xx城鄉居民普遍缺乏創業激情和衝動,“開店不如打工”、“投資有風險、儲蓄有保障”等保守思想根深蒂固。此外,大部分群眾受文化水平較低、眼界視野不寬、市場資訊不靈、創業能力較弱的影響,不想創業、不願創業、不敢創業已成常態。

  (二)創業環境欠優欠佳,部分政策難以落地落實。

  一是創業優惠政策仍不能完全適應創業需求。相比出臺的招商引資企業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對中小企業、本土創業者的政策優惠還有待拓展領域,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待提高,落實起來有的還不到位。二是創業平臺建設仍不能完全適應創業需求。在搭建返鄉農民工、下崗職工、殘疾人、大學生等不同群體的創業平臺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縣(市)區中,除雲夢和應城成立了創業孵化基地,大部分縣市還沒有設立專門的創業基地、創業園區,創業主體基本上處於自我發展的無序狀態,建設大平臺、促進大扶持,服務大創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三是服務創業主體的工作作風仍有待進一步改進。近年來,xx採取“加減乘除”法轉作風,幹部作風得到了真改真變,行政服務環境得到了最佳化淨化,但仍有少數部門視窗服務意識不強,辦事效率低下,“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衙門作風不同程度地存在,使創業群體由“潛在”變為“現實”的程序滯後。

  (三)資金渠道不順不暢,多元化融資亟待拓展拓

  融資難、融資貴仍然是創業者面臨的最大難題。一是資金扶持“落地難”。各地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資金政策,由於缺乏配套措施,涉及人社、財政、銀行等多個部門,存在渠道不暢、力度不大、執行困難等問題。全市每年有1000萬的小額擔保貸款創業扶持資金,分到每個創業者手中的資金不多,要拿到手,手續也繁雜,難以滿足創業個體特別是創業企業的需求。二是金融貸款“嫌貧愛富”。在金融信貸方面,投資者創辦個體工商戶和中小企業,始終難以享受到均等的國民待遇。為了規避金融風險,金融機構貸款傾向於更有實力的規上企業,對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信貸支援不夠,加上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貸款門檻高,信貸程式繁瑣,“難貸”問題未能有效解決。三是民間投資有待啟用“一池春水”。民間資本由於長期處於分散狀態,缺乏系統性研究和專業化的引導,真正投入到創業領域的很有限,資本轉化率不高,啟用創業領域的“一池春水”期望大量的民間資本“湖中投石”。隨著今年國家對社會資金准入領域和門檻的逐步下放,這一狀況可望逐漸緩解。

  (四)創業層次偏低偏淺,初創企業抗風險能力不強不大。

  當前,絕大多數初創業者,大多是個人或家庭式的創業行為,創業過程中首先考慮利用家庭、親戚及本地資源,創業層次總體偏低,創新意識不強,產品市場競爭力差。同時,創業主體抗風險能力低,“生命週期”過短。據統計,全市私營企業平均存活週期3—4年,個體工商戶平均存活週期更短,約2—3年,主要原因是創業企業組織化、集約化、市場化、社會化程度低。

  推進全民創業,要注重統籌謀劃,著力構建“五大體系”

  後金融危機時期,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在華中地區的產業戰略佈局接近尾聲,作為內生型經濟為主的xx,承接東部沿海和武漢產業轉移空間越來越窄。全民創業是發展之源、富民之本、和諧之基,是培育市場主體,激發內生活力,壯大縣域經濟,提升經濟總量的有效途徑。當前,xx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大力促進“五個跨越”,加快建設“五個城市”,加快建設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打造“湖北的蘇州”責任重大,任務艱鉅,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視全民創業工作,以深入推進“全民創業服務年”活動為載體,將其擺在與發展外向型經濟同等重要的位置,作為各級黨委政府抓招商引資和重大專案建設的“左右手”,在構建“五大體系”上下功夫,使全民創業工作真抓真見效、真幹真發展。

  (一)實施政府主導,在構建組織保障推動體系上下功夫。全民創業是全域性性工作,既是經濟建設,也是民生工程,需要統籌推

  進,形成合力。從政府組織層面來講,要將全民創業工作上升為市級戰略,成立高規格的組織領導體系,專班負責、專責落實、專門推進,做到政府主導推動、人社工商主動、有關部門聯動、社會各界齊動。制定指導意見和具體實施方案,納入各級政府目標考核內容,明確目標任務,實行量化考核,嚴格獎懲激勵,強化各級責任,形成九牛爬坡,競相使力,五指成拳、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弘揚創業精神,在構建創業文化發展體系上下功夫。要把弘揚創業精神作為推動全民創業的靈魂,透過廣泛開展全民創業宣傳教育活動,推介全民創業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推廣在最佳化創業環境、支援服務創業、推動全民創業等方面的新舉措、好經驗,破除安貧樂道觀念,摒棄小富即安思想,使“崇尚創新創業、寬容失敗失誤、支援冒險冒尖,成就創業有功、服務創業有位、破壞創業有過”成為鮮明的時代意識和全市上下共識,使各個層面的創業者把艱苦創業、自主創業,敢於在創業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作為第一選擇,使各個部門把支援創業、服務創業作為促進xx跨越發展的第一職責,讓一切有利於創新創業的思想活躍起來,讓大膽想、大膽試、大膽乾的創業風氣成為一種時尚,讓全民創業的激情充分燃燒,讓人人思創業、謀創業、敢創業、善創業、發憤創業成為xx的一種文化標記內化於心、外化於形,形成千方百計想創業、一心一意創大業、齊心協力創成業的濃厚氛圍。

  (三)加強創業培訓,在構建創業能級提升體系上下功夫。創業人才不多,創業能力不強,是全民創業工作難以深入推進的決定性因素,必須把創業能力提升作為推進全民創業的一項重要性工作來抓,構建和完善創業知識體系和創業能力體系,多途徑提升創業者創業能力。一方面,在原有的創業培訓基地、創業園、創意園和孵化園的基礎上,利用xx各類院校資源、教學資源和大中型企業創業示範資源,在更大範圍內組建服務全民創業的培訓基地和幫扶創業指導站,創辦具有獨特功能的創業培訓學校。可依託現有各類工業集中區、24個特色優勢產業集聚區,充分利用閒置廠房、場地、校舍樓宇等設施,建立創業孵化基地和公共實訓基地。另一方面,建立專業化創業培訓師資隊伍,對有創業意願、有培訓要求的城鄉勞動者,採取政府買單的方式,實行普惠制培訓。以“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SIYB)培訓為主,針對高校畢業生、被徵地農民、大齡人員等不同群體,開展創業培訓“進校園、進社群、進鄉村”活動。要透過全方位的創業培訓,提高城鄉居民的創業能力,努力造就一批創業帶頭人和“小老闆”。

  (四)破解要素瓶頸,在構建創業環境服務體系上下功夫。放開、放寬、放膽、放手發展各類市場主體,築牢“政府鼓勵創業、社會支援創業、群眾自主創業”的良好創業平臺,努力讓想創業者敢創業,讓會創業者能創業,讓善創業者創成業,使各類創業主體能“生得出”、“立得住”、“長得大”、“活得長”。一是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透過轉變政府職能,改進作風,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將全民創業工作的重點轉移到政策引導、典型帶動、服務扶持、最佳化環境上來,建立起覆蓋城鄉的創業管理服務體系。建立公共經濟資訊釋出制度,及時向社會公佈發展規劃、優惠政策等資訊,為創業群體提供社會化、專業化和規範化服務。二是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落實好國務院和省政府行政審批體制改革要求,按照“提高效能、有利發展”的原則,對凡是不違背政策法規,符合上級精神,市場主體能夠自主管理,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進行簡政放權。對各類創業者在投資核准、融資服務、土地使用、人才引進、資源分配、上市融資等方面一視同仁,實行同等待遇。三是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堅持依法行政、合理行政、和諧行政,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以良好的“軟”環境擴大對外開放、擴大引資規模和領域。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規範執法者的執法行為和各類收費行為,積極為各類創業主體提供法律支援和援助,為創業者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

  (五)依託平臺載體,在構建全民創業拓展體系上下功夫。充分發揮群眾的首創精神,對接產業結構調整、重大專案建設、基礎設施提升、招商引資等工作,發揮其中的市場分工效應,支援和引導廣大群眾以多種形式開展多途徑創業。做到“六個結合”:一是結合全市24個特色優勢產業集聚區建設,搶抓優勢主導產業結構調整機遇,將優勢主導產業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方面進行細分,鼓勵更多的創業主體參與其中,佔領更多的市場份額。二是結合“重大專案建設年”和“基礎設施提升年”活動,引導廣大創業群體抓住投資拉動內需、促進創業的大量機會,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的原則,走鏈條式“創業路”,促進多贏發展。三是結合“招商引資推進年”活動,實施招商創業,透過擴大招商引資規模進行“引進式”創業。四是結合迴歸創業,大力支援有資金、有專案、會經營、會管理的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五是結合農業產業化,大力推廣“春暉模式”,引導創業主體透過鼓勵農民採取土地流轉、多方投資、科技參股、合股經營的辦法共同創業,使之成為推動農業產業化的新型創業主體。六是結合現代服務業體系建設,在全市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和文化旅遊業產業發展中,找到市場縫隙,拓展創業空間。

  創業調研報告2

  前言

  現如今,大學生在面對就業難、就業要求高等社會問題,以及國家出臺政策鼓勵年輕人進行創業的情形下,這股創業風也刮到了大學校園裡。大學生對校內創業有著濃厚的興趣,熱情較高也不乏理性思考,但關鍵是缺乏與之相關的條件和平臺。大學給了我們一個寬闊的舞臺,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風采、豐富的課餘生活的機會,是我們人生中最絢麗多彩的時光。當然這一切的精彩需要我們自己去創造。雖然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機會的社會,但面對如今社會就業壓力、大學畢業生工作待遇不高、社會對學生能力要求提高等嚴峻的形勢,大學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我校因受當地協議的制約,校內市場一直受限,未雨綢繆,待與當地村民協議制約放開後,我校校內市場將出現真空的現象,發展潛力巨大。對此,萌發了一個新的概念——校內創業。因而,針對“校內創業”這一新興的概念,結合我校及周邊的實際情況。我透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及相關訪問。從廣大同學對“校內創業”的看法,對不同“校內創業”形式的認同,對校方所能提供幫助等方面開展深入的調研。

  一、調查時間

  xx4年3月19日至3月20日

  二、調查地點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創業園

  三、調查物件

  創業學生調查目的

  四、調查目的

  瞭解我校在校大學生對校內創業看法和建議,對大學生校內實體店創業的可行性進行分析

  五、調查內容

  透過調查,瞭解了學校如何為大學生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校園創業環境,強化學校對大學生能力培養的目標。同時鼓勵和發展校內創業,在實現學校增收的同

  時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滿足大學生的消費需求,既做到服務於有需求的學生,又能為有創業想法的學生提供實戰演練的平臺,又符合學校培養大學精英人才的目標,實現多贏局面。

  對於“無錫商院在校大學生校內實體店創業”的調查,學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調查環境,有廣大同學們的支援和老師的指導,使在調查物件有合理的選擇,調查方法上有了很好的指導,讓調查的過程更加的順暢,調查的結果及建議具有更好的實際參照作用。

  (一)在創業打算方面,我提出以下問題

  是否接受校內創業的想法:60.6%的人選擇了接受,18.2%的人選擇了若有平臺會選擇參加,而有7.6%的人選擇了校內創業實行的可能性不大,只有13.6%選擇了沒有想過。如果一個在校大學生進行創業的行為僅只是作為個人選擇的話,那麼高達86.4%的在校大學生考慮選擇創業就應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了。

  (二)創業方向

  由以上的資料我們可以瞭解我校大學生對實體店創業的經營型別、需要店面的面積以及店面的租金接受範圍,在經營過程中他們會選擇什麼樣的進貨渠道,根據這些資料我們可以知道我校大學生對實體店經營的想法。透過分析,可以看選擇考慮到了市場需求和自己的經濟承受範圍,這些都可以表明他們的選擇是比較謹慎。

  (三)對校內實體店創業所面臨的問題

  1、創業指導方面

  ⑴是否希望我校開設創業指導的課程選擇肯定的有84.8%,而選擇否定的只有15.2%。

  ⑵開設哪種形式的相關指導課程47.7%的人想請成功人士講授經驗,有26.5%的人選擇請專業老師指導,定期開設相關的講座有18.2%。

  2、培養能力方面

  希望培養哪些方面的能力78%的人選擇了親生實踐能力,78%選擇了與人溝通能力,66.7%的人選擇營銷策劃能力,65.25的人選擇了創造性思維能力,57.6%的人學習分析能力,52.3%的人選擇推銷能力。

  從問卷的調研結果來看,大多數同學還是較認同校內創業認知。這與現在大學教育逐漸和社會掛鉤有著密切的關係。社會百態變幻莫測,與時俱進是大學生應有的素質。面對當今社會給我們大學生的壓力,“創業”是一個重要出路,無論是與人合夥或獨立門戶,都體現了大學生們對擁有自己一番事業的渴望,對創業充滿期待,對展現自我風采懷有很大熱情。這一現象也是社會現實在大學生身上的折射,可以說是樂觀、積極向上的反應,值得發展。問卷中的許多問題不僅涉及對創業的看法,我校大學生所具備的資源不足,對外界依賴大以上兩點原因所起的作用顯然是值得肯定的,當然除了這些,也還有不足的地方。首先表現再大學生校內創業所具備的資源不足,對外界依賴大。在所需的創業指導上,大部分的同學還是選擇需要學校在相關課程上提供幫助,同時也提出了所需課程的要求即需要專業老師和成功人士的幫助;在培養能力上,大部分同學在實踐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與人溝通能力、營銷策劃能力等還是較為缺乏的;在實體店創業意向上,對成本的開銷關注度很高,對渠道的支援很是關心。

  這些說明了,大學生在校內創業的宏觀層面雖然有著高度的認同,但在微觀層面還是略顯不足,即表現為心有餘而力不足。有效資源過少,且利用餘地窄,同時各個方面都有涉及到外界的幫助,這是發展校內創業很大的阻礙與瓶頸。我校大學生在校內創業的問題上,渴求外界幫助對外界的依賴就反應在渴求外界幫助上,這就是第二點的不足之處。大學生能夠很好的認識自身存在的優勢與不足,這在他們對校內創業的高認知與理性分析校內創業上已有很好的體現,但光有認知是不夠的,這一點大學生自己也清楚明白,所以要在此基礎上參與實踐就不僅要發揚自身的優勢,更要有辦法來彌補不足,因而,廣大同學認同的這個好辦法就是外界的幫助。

  另外,學校建設獨特的校園文化街。縱觀其他高校的文化街,繁華的背後多少有點商業因素的泛濫。文化街不僅要成為大學生娛樂休閒的場所,而且也應該成為大學生的精神加油站。簡單地說,就是學生創業不能侷限在食品、服飾等零售方面,而應該發揮大學生的優勢,結合創意,開發新概念和新形式的產品。企業根據自己的發展規劃,向創業園的負責人提交需求方案,再由創業園裡的成員研討和開發,企業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採納。這樣做的目的是為有想法的學生創造一個提前接觸社會的機會,學生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及時提高自我,從而更

  好實現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六、調查總結

  透過此次調查,我們發現:我校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對校內實體店創業充滿了激情,他們期望從創業中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創業方向和方式的選擇上大學生還是比較明智和謹慎的。對實體店創業的意向問題中我們看到,大學生們考慮到自己的經濟承受範圍和市場的現狀,懂得理性的分析自己的現有承受能力,能夠客觀的進行選擇。但是還有部分的大學生雖然對校內創業的充滿了期待,但是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著手,他們希望得到有關創業方面的培訓、輔導和資訊等不同的情況。根據這一實際情況,作為高校,應該加強創業指導課程建設,各學科應根據其特點滲透創業教育的內容,同時加大創業的宣傳力度,使之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另外還要教育學生當創辦自己事業的時機還不成熟時,要始終立足於崗位創業,當前我校的創業教育,應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知識為組要內容。在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出我校的學生具備的資源不足,對外界依賴大,他們渴望外界的幫助。我校大學生存在的組要問題有創業急需資金的湊集、合作伙伴的尋找;豐富的人脈關係等方面。校方和相關的協會可以提供相應的幫助,在資金方面,如:設立“校內創業資金會”為創業的學生提供小額貸款,在資金償還方面可以適當放寬政策,比如可以讓學生在畢業後一段時間內償還;在店面租金方面要考慮學生實際經濟狀況,儘量不要以盈利為目的;學校還可以設立專門的組織幫助學生做市場調查,提供學生小成本的可行性方案。在進貨渠道上,校方可以也可以作為一個供貨商,為學生直接解決貨源問題;校方可以幫助有創業傾向的學生在學校相關網站上釋出求購資訊,並且幫助學生把關;校方要透過一些渠道及時讓學生了解市場最新動態等有效的措施。

  創業調研報告3

  6月份,我局組織人員對本縣農民創業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民創業現狀與特點

  我縣農民創業主要有三條途徑,一是學習傳統的手工藝技術,學成後註冊個體工商戶,從事服務業及一般加工業;二是利用本地農副產品、木竹資源、礦產資源,透過與親朋好友合作,成立公司從事製造業;三是利用外出務工積累的技術、市場、資金等資源返鄉創業。

  我縣農民創辦的企業具有規模小、技術含量較低、市場雷同,成長慢等特點。因初始投資小,企業規模小,用工人數少,技術採取模仿取得,技術含量較低,核心競爭力差。市場開拓力度小,且一般從事市場門檻准入較低的行業,市場雷同,生產同種產品或提供相同服務的企業數量多,市場競爭激烈。企業擴大生產一般利用企業獲得的利潤投入,採用“滾雪球”的辦法擴大,企業成長較慢。近來,農民創業具有投入不斷加大,規模不斷擴大,創業專案大的發展趨勢。

  二、農民創業的作用及工作成效

  農民創辦的企業是我縣中小企業及民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創業有效轉移了農村富餘勞動力,繁榮了市場,滿足了人們多層次的服務需求,增加了農民收入,助推了我國城鎮化程序,為實現城鄉同步小康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縣為促進農民創業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充分宣傳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出臺的有關涉企優惠政策。二是為農民創業提供小額貸款,貸款貼息等融資服務。三是舉辦免費的返鄉農民工培訓、創業培訓、農民知識化工程培訓等,提高農民創業能力。四是一些鄉鎮設立了農民創業基地或創業園,為農民創業提供平臺。五是最佳化發展軟硬環境。努力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嚴懲破壞發展環境的人和事。不斷改善水、電、路、通訊等發展條件。這些工作有效促進了農民創業。

  三、農民創業的困難和問題

  農民創業面臨三大風險。一是政策風險。創業者因對政策法規瞭解不多,在安全生產、環境保護、非法集資,偷漏稅收等方面較易踩政策“紅線”,甚至發展為違法犯法,導致創業失敗;二是災害風險。因保險險種不全,創業者保險意識不強擔保投入能力不足,在創業過程中遇到洪澇災害、風暴災害、火災、雷電災害等,易致創業失敗。我縣4月26日發生“龍捲風”,使5家農民創辦的企業損失150多萬元,這些損失全部由投資者承擔;三是市場風險。投資時產品市場好,建成後市場有變化,易致創業失敗。不斷變化的市場需要企業不斷調整產品結構,但技術創新能力相對較弱的農民創業者,產品結構調整的能力較差,企業壽命較短。

  農民創辦的企業與其它中小企業一樣,還存在融資難、用工難、獲利難、審批部門多、稅費負擔重、扶持少、服務少等多種困難與問題。

  四、建議

  1、出臺並宣傳落實好涉企優惠政策。努力解決審批手續多、稅費負擔重、扶持少等問題。

  2、擴大免費培訓的規模,提高培訓質量。從法律法規、市場開拓、企業管理等方面提高農民創業者素質。

  3、解決融資難題。銀行要多提供適應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提高信用貸款金額,降低抵押門檻,縮短放貸時間,簡化貸款手續。規範發展中小企業擔保機構,擴大擔保公司註冊資本,提高擔保公司與銀行合作的擔保倍率,提升擔保能力。完善民間借貸法律體系,減少民間借貸風險。擴大貸款貼息規模,惠及更多的農民創業者。

  4、建立創業平臺。我縣企業入駐工業園的條件較高,農民創辦的企業較難進入工業園區。因此各鄉鎮要規劃建立更多的創業園,縣級要建設小微企業創業基地,為農民創業提供良好的平臺。

  5、完善服務體系。建設創業服務超市,為創業者提供資訊、技術、諮詢、培訓、財會、融資、市場、法律等綜合服務,提高農民創業成功率。

  創業調研報告4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全民創業工作的深入推進,女性創業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和特點。在服務女性創業的過程中,**縣婦聯作了一些調查分析和基本思考。報告如下:

  一、**縣女性創業現狀與特點

  1、女性創業主體增多。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城市化程序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女性創業者不斷湧現,她們充分發揚勤勞、勇敢、智慧的優良傳統,主動適應經濟結構調整,自覺提高自身素質,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實現了由農民和市民向產業經營者的轉變。據瞭解,目前全縣有女性創辦企業750多家,女個體工商戶9200多戶;省、市巾幗創業示範基地26個。

  2、女性創業領域拓寬。隨著女性創業者的不斷增多,以及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眼界的日益開闊,女性創業領域也在不斷拓展。她們不僅在針織服裝、美容美髮、商業服務等女性創業比較集中的領域長袖善舞,更有很多巾幗不讓鬚眉的女性創業者拓展到機械製造、規模種養殖業、房地產、外貿流通、電子資訊等各行各業,創業婦女在更寬、更廣的領域中創造社會財富,展現巾幗風采。

  3、中青年女性成為創業主力軍。在接受調查的創業女性中,30歲以下的佔9.1%,30至40歲的佔38.1%,40至50歲的佔46.7%,50歲以上的佔6.1%。可見,中青年女性創業者群體己逐漸成為女性創業者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4、女性創業帶動就業明顯。女性創業大多集中在針織服裝、美容美髮、商業服務、規模種養殖業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加之近年來各級婦聯組織大力培樹各類巾幗創業示範基地和開展巾幗創業就業援助行動,切實為女企業家、女能手搭建用工平臺,幫助城鄉富餘、未就業婦女實現就業,帶動婦女在家門口增收致富,女性創業帶動就業的效應倍增。

  二、**縣女性創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女性創業總體數量偏小。調查顯示,創業者數量上表現明顯的“男多女少”特徵,全縣女性創業者約佔全縣的25.1%,規模企業更是屈指可數。調查還顯示,女性準備創業、想創業、敢創業的人員跟男性相比也相對較少。

  2、女性創業做大做強不多。主要表現在被調查的女性創業者多選擇比較容易進入行業,所需資金較少,科技含量低。加之思維層次不夠,格局低,多采用傳統管理和經營模式,產品主要以中低檔為主,產品附加值低,創新能力不強,這從一定程度上導致企業發展的潛力不足,難以做大做強。

  3、女性創業資金不足。女性創業者在投資創業時比較謹慎,大多初始資金往往來源於個人和家庭的勞動、經營所得的積累,或者透過銀行貸款、朋友借支等途徑籌措。雖然婦聯等有關部門可以提供“婦女小額貸款”和擔保貸款,但資金額度有限,成為制約女性創業的瓶頸。

  4、女性創業缺乏專案途徑。從調查中看,由於女性與外界的接觸面相對不寬,獲得資訊的渠道少,女性創業不乏有四種途徑:靠親戚朋友帶、自己盲目投資或隨大流、靠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推介、相關媒體報道。部分女性雖有創業的願望,但是由於對市場需求不能準確把握,因此無從自我定位,使她們處於一種有想法而無行動或者有行動而無方向的.半盲目狀態,這種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女性創業的難度。

  5、女性創業受傳統觀念和水平能力束縛。調查顯示,在很多家庭中,男勞力外出打工,家庭中老人的照顧,孩子的教育都有婦女承擔,使廣大婦女缺少創業的基礎條件。部分女性對自主創業存在著畏難情緒,思想保守,滿足現狀,擔心投資不賺錢,害怕失敗。女性創業的主動性和客觀條件的不足,限制了女性創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女性文化程度相對於男性仍然偏低,由於缺少專業技能培訓和教育,很多女性沒有創業所需的一技之長和相關創業知識,這些都進一步侷限了女性在發展經濟中的潛力和作用,阻礙了女性創業發展。

  6、女性創業利用政府的扶助資源程度不高。一方面婦聯作為直接服務組織,在手資源很少,幫扶力道不夠。另一方面,女性在相關資訊的搜尋或取得上的渠道較弱,政府也存在著“看大不看小,看外不看內”現象。而且,從政策層面上看,女性無明顯優勢,創業女性期待政府進一步最佳化環境,對女性創業者提供政府投資基金或稅後減免,給予企業更多高效服務和寬鬆政策。

  三、下一步建議措施

  1、激發創業動力,以宣傳促動創業。注重宣傳的多樣化,一方面做好創業優惠政策的宣傳,透過編印發放《創業政策彙編》、《女性創業指導手冊》等,讓創業貸款、創業補貼等政策進村入戶,人人知曉;另一方面透過報紙、網站等媒體的宣傳,營造知創業、想創業、敢創業、創大業的氛圍。創新宣傳方式,注重宣傳效果,透過拍攝女性創業專題片,組建巾幗創業宣講團,舉辦“巾幗建新功”演講比賽、“巾幗自主品牌評比”、“創業設計大賽”等活動,讓更多的城鄉婦女增強創業慾望,提振創業信心。

  2、培樹創業典型,以典型引導創業。大力挖掘創業典型和創業成功事蹟,透過評選表彰“十大巾幗創業明星”、“百名創業致富女能手”、舉辦巾幗創業事蹟報告會、在報紙開辦“巾幗風采”專欄等,讓創業成功者深入社群(村)現身說法、抓點帶面等方式傳播創業精神,宣傳創業事蹟,使婦女走近創業典型,感受創業成果,有榜樣可學,有經驗可取,激發創業動力,克服畏難思想,從而形成創業的熱潮。

  3、提高創業能力,以培訓推動創業。依託縣全民創業指導服務中心,牽頭婦聯、人社、農委、科技、教育等部門聯動加強創業培訓工作,量質並舉,形成“創業普訓”長效機制。在創業培訓方式上,實現從培訓學員到培育市場、從理論培訓到創業實訓的轉變,更好地發揮各級各塊創業實踐基地和創業孵化園作用;在創業專案帶動上,實施一地一品工作方式,從注重個體幫扶到注重專案帶動轉變,擴大幫扶工作面。比如,透過舉辦“網上創業”培訓班專案,帶動進行“淘寶式創業”,透過舉辦美容、服飾創業培訓,實現一條街聯動創業等。

  4、完善政策體系,以服務支援創業。進一步發揮縣全民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和縣巾幗創業指導服務中心作用。落實創業貸款、創業補貼等各項創業優惠政策時,向女性創業者予以適當傾斜。推動增加婦女小貸擔保基金,配套增發婦女小貸額度,放大女性創業專項資金扶持效應。建立創業擔保貸款“綠色通道”和城鄉創業擔保貸款互通機制,做到創業貸款手續辦理“零距離”,創業扶持政策享受“零障礙”。同時積極推進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實訓(實驗)基地建設,幫助創業者解決創業場地困難,加快創業專案庫建設,做好創業專案推介工作,最大程度的滿足創業者對於創業專案的需求。透過指導中心專家志願服務團為有創業意願人員和已創業者提供專案開發、方案設計、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全方位、全過程服務,用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幫助創業者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積極探索為創業者提供“一條龍”服務的辦法和經驗,用更好的服務幫助創業者創業,促進其發展。

  5、加強部門協調,以合力引領創業。創業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任何一項政策的最終落實都可能涉及好幾個部門,縣婦聯要加強對相關政策深度研究,把握態勢,做好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整合各部門力量,發揮政策載體引導撬動作用,順勢而為,以政府部門的合力來引領創業。最大程度的落實創業優惠政策內容,最大限度的減少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6、發揮“聯”字優勢,以抱團促進創業。對初創業女性,提供婦女小貸資金、專案資訊等支援,遴選一批有責任心、具有奉獻精神的成功女企業家、女能人,組建巾幗創業導師團,進行“一對一”、“一對多”結對幫扶。對創業成功女企業家,幫助提升思維層次,牽線一些前沿理念公司,幫助女性創新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設計,促進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加強全縣創業者之間交流溝通和合作聯絡,建立創業女性微信群,籌備開發“女企業家聯盟”手機終端app,打造基於雲服務的女性中小微企業供應鏈管理服務平臺,為女企業家提供企業產品釋出、業務對接、營銷傳播等服務。牽頭借力縣支柱產業企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種養植(殖)合作社和專業大戶的拉動作用,引導女性開展區域性的配套創業專案,形成產業鏈,推動單個創業向抱團發展,向“專精特”提升,提高組織程度、技術水平、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實現婦女創業層次整體提升,促進婦女創業成功率和致富倍增效應。

  7、發揮“聯”字優勢,以抱團促進創業。對初創業女性,提供婦女小貸資金、專案資訊等支援,遴選一批有責任心、具有奉獻精神的成功女企業家、女能人,組建巾幗創業導師團,進行“一對一”、“一對多”結對幫扶。對創業成功女企業家,幫助提升思維層次,牽線一些前沿理念公司,幫助女性創新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設計,促進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加強全縣創業者之間交流溝通和合作聯絡,建立創業女性微信群,籌備開發“女企業家聯盟”手機終端app,打造基於雲服務的女性中小微企業供應鏈管理服務平臺,為女企業家提供企業產品釋出、業務對接、營銷傳播等服務。牽頭借力縣支柱產業企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種養植(殖)合作社和專業大戶的拉動作用,引導女性開展區域性的配套創業專案,形成產業鏈,推動單個創業向抱團發展,向“專精特”提升,提高組織程度、技術水平、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實現婦女創業層次整體提升,促進婦女創業成功率和致富倍增效應。

  創業調研報告5

  為了解我市女性創業現狀和需求,找出影響女性創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研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從4月份起,**市婦聯採取個案訪談和抽樣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我市女性創業情況展開調研,共發放調查問卷230份,涉及86個街道社群和144個農村村組。根據資料分析結果,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現狀

  1、女性創業發展態勢良好。從時間上看,創辦時間在5年以上的佔62.5%,1-5年的佔38.5%,女性創業在市場競爭中經受住了考驗。從效益上看,創始資金5萬以下的企業佔48.7%,5-10萬元的佔21.6%,10-20萬元的佔18.2%,20萬元-50萬元的佔8.8%,50萬元以上的佔2.7%,女性創業普遍起步低、投入少。但經過數年經營,這些企業目前擁有的資產總額50萬元以的佔30.9%,20-50萬元的佔25.1%,10-20萬元的佔18.5%,5-10萬元的佔20.1%,5萬元以下的佔5.4%,女性創業財富普遍增加。

  2、女性創業環境得到改善。一是得到社會的認可。女性創業涉及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其中從事商貿流通的佔27.9%,加工製造的佔22.63%,餐飲業的佔22.63%,特色種養的佔15.26%,服務業的佔11.58%,打破了以往侷限於零售業和服務業的格局。二是得到家庭的支援。65.2%的創業女性中創始資金來自家庭儲蓄和親友資助,是家人和親友的幫助讓她們走上創業之路。而且,她們當中已婚且與孩子同住的佔84.4%,在獲得事業的同時還享有完整的家庭生活。三是得到了同行的尊重。由於過去社會上的誤解和偏見,女性在創業過程中往往會更真誠,考慮得更周全,對細節看得更重,因而在行業合作中,更細緻到位,更容易獲得同行的認同和尊重。在調查中,94.7%的創業女性對現狀表示滿意。

  3、女性創業能力明顯增強。一是學歷改善。被調查的創業女性中,小學文化的佔5.8%,初中文化的佔22.6%,高中及職高的佔30.3%,大中專文化的佔32.3%,有專業技術等級的創業女性佔41.5%,整體素質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二是參與廣泛。創業女性越來越多,覆蓋各個年齡階層。在被調查的物件中20-25歲的僅佔13.3%,25-30歲的佔16.7%,30-40歲的佔34.8%,40歲以上的佔35.2%。三是經驗豐富。所有調查物件都有相關工作經驗,在兩家以個企業工作過的佔74%,有兩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佔68%,接受相關創業培訓的佔53.7%。透過實踐鍛鍊,管理水平和創業能力得到提升。

  二、存在的問題

  1、勞動強度太大。創業女性家庭、事業一肩挑,普遍反映比較累。調查顯示,工作時間在8小時以內的僅佔36.7%,超過8小時的佔64.3%,甚至有10.6%的女性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每週沒有雙休的佔61.8%,從未享受過年假的佔49.2%。就是在如此高強度的狀態下,仍然有59.6%的創業女性把照顧家庭、教育孩子當成生活重點,可見她們內心仍然傾向家庭,做一個賢妻良母仍然是許多創業女性放棄不掉的責任。

  2、創新精神匱乏。女性創業普遍存在固步自封,創新能力不強的現象。表現為:異地創業較少,調查顯示,選擇在本市本地創業的女性佔90.1%,本省非本市的佔9%,外省的僅佔0.9%,大多數女性害怕面對一個不熟悉的環境。企業管理欠科學,在女性創業的企業中,獨資經營的家族式企業佔60.5%,與朋友或親人合資的佔37.9%,引入外資的完全沒有,她們害怕與他人在資產方面有糾葛,擔心講不清、理還亂,擔心權益無法保障。企業經營範圍受限,女性創業排名前4的行業分別是餐飲業、批發零食、加工企業、服務業,這些企業佔到七成,對於一些陌生行業,大多數創業女性表示不怕涉足。

  3、借勢借力不夠。一方面資訊單一,無法借勢。43.3%的女性表示資訊來源於自己平時接觸和了解,27.5%的表示來源於朋友交流。單一的資訊渠道容易造成後知後覺,女性創業在政策運用上明顯弱勢,僅有6.4%的創業女性享受了貼息貸款等政策扶持。另一方面,膽量太小,不敢借力。女性天性膽小虧慎,在創業投入多數選擇穩打穩紮、小步慢走,調查中只有5.2%的創業女性選擇過融資,9.4%的選擇過銀行商業貸款。這種“輸不起、虧不起”害怕心理,致命她們錯失了很多發展機遇。因此,女性創業企業規模都不大,僱工7人以下的佔69.1%,8-15人的佔11.1%,15人以上的佔19.8%。

  三、意見和建議

  針對前面分析女性創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1、加強政策扶持,進一步最佳化女性創業環境。女性創業面臨的難度更大,遭遇的阻力與制約更多,需要政府及有關部門從政策扶持、工作機制、資金保障上給予更多的引導與支援。建議政府制定出臺關於支援和促進女性創業的政策檔案,尤其是鼓勵婦女從事家政服務業和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建議政府建立婦女創業基金,為女性創業者提供降息、貼息、無息創業貸款,為發展前景好、信譽度高的女個體私營業主、女企業家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供貸款擔保,解決融資困難。

  2、健全服務體系,積極創設女性創業平臺。建議政府和有關部門為女性創業提供全方位的資訊、貸款、宣傳服務和創業指導,編印包括優惠政策、創業典型、創業小常識等內容的女性創業指導手冊,引導婦女實現多層次、多領導發展,科學理智地選擇創業專案,提高女性創業成功率。婦聯組織要充分發揮工作優勢,加強與政府各部門的聯絡,推動政府和社會各界更加關注婦女創業,大力樹立、培養、宣傳、表彰優秀創業女性,引導更多的女性走創業之路;從生活和事業上關心創業女性,組織專家學者為她們提供學習幫助、資訊指導,促進女企業家聯合會等女性組織進一步發展,為創業女性擴大聯誼、互通訊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創設平臺,激勵更多的創業女性為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新的業績。

  3、加大培訓力度,提升女性創業者綜合素質。設立女性創業培訓機構,為女性提供的創業技能培訓,提供最新資訊,加強對企業改革和企業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規的宣傳貫徹,組織學習和推廣國內外企事業管理的成功經驗與科學管理知識,切實提供創業女性的經營管理能力。建立女性創業指導中心,完善創業輔導機制,積極開展創業計劃大賽或組織女性創業實踐,提供女性的自我效能感鍛鍊女性的創業能力,針對創業意向進行個性輔導與跟蹤扶持,解決女性創業過程中的相關難題。開展創業女性心理健康服務,舉辦心理講座,培育良好地心理素質,緩解創業壓力,引導創業女性在事業和家庭之間尋找平衡和諧,以更加昂揚的激情投入**各項事業建設,實現女性自我價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