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城鄉社群工作者”先進事蹟報告會講話稿

“最美城鄉社群工作者”先進事蹟報告會講話稿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美城鄉社群工作者”先進事蹟報告會講話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所在的xx社群,98%的居民是xx集團原四礦的職工和家屬。因為企業轉型的原因,許多職工分流到xx所屬的外地企業,社群裡空巢老人多、留守兒童多、特殊人群多,家庭、鄰里之間的矛盾不斷。怎樣才能做好這個社群的“當家人”呢?

  記得剛剛擔任社群居委會主任,有位李大娘因為被物業停了水電找到了我。來到大娘家裡,我吃了一驚:家裡僅有的衣櫃和床都是30年前的樣式,連油漆都褪了色。原來,大娘的兒媳在孩子3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兒子入獄,老伴去世後就只有她跟孫子小華相依為命。因為過早地失去父母的關愛,還要承擔爸爸入獄帶來的壓力,小華變成了一個內向、敏感、自閉的孩子。看著眼前的這一老一小,我就想:一定要幫助這個家解決難題!我墊錢為李大娘家送上了水電,又為她爭取減免費用。我把小華當作自己的孩子,買衣服、輔導功課,週末還給他包餃子……漸漸地,內向不語的孩子發生了變化。有一天下班路上,小華迎面走來怯怯地叫了一聲:“主任媽媽好!”這一聲,讓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不僅僅是留守兒童,我牽掛的還有社群裡的空巢老人。他們的門牌號和家庭情況都刻在了我的心上。每天早上,我總要看看這些老人的窗簾是不是拉開了;到了晚上,我會再去看看他們家的燈亮了沒有;社群的老年活動室,我經常看看哪位老人今天沒有來。“早看窗簾晚看燈,社群樓裡數板凳”,成了我多年來養成的習慣。

  那些被分流到外地的職工,有些逢年過節才能和家人團聚,過著像候鳥般的生活。於是,我將“鴻雁”作為社群為民服務的標誌,構建“鴻雁”社群服務品牌,弘揚“奉獻、責任、服務、創新、誠信”的.“鴻雁”精神,把社群打造成溫暖的“大雁巢”。

  疙瘩要在基層解,鮮花要在基層開。我把社群“愛管閒事”的樓院長、有威望的大爺大媽和專業律師、社群民警邀請到調解隊伍中,讓調解更加有效;我們經常開展法治講座、道德講堂,讓大家學會自己妥善地處理矛盾糾紛;我們搞“鴻雁藝術團”、歸雁親情屋、百姓大舞臺,把居民從各家房門後請出來,大家一起唱歌跳舞、聊天談心,相互之間熟了,遇到矛盾就不好意思紅臉了,也就“有事好商量”了。

  有人問我調解矛盾有什麼訣竅,真沒有。如果非要說的話,那就是,用心用情把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很多時候,一杯茶、一張紙巾、一個溫暖的眼神或是一句貼心的話語,就能讓怒氣衝衝的居民平復情緒,敞開心扉。作為一名社群工作者,能夠用自己的奮鬥,讓居民過上好日子,能夠每天看到大家開心的笑容,這就是我追求的幸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