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漢字的研究報告(精選17篇)

關於漢字的研究報告(精選17篇)

  在生活中,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漢字的研究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1

  一、問題的提出:

  漢字,又稱中文,中國字,是漢語的記錄錄符號,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我們身邊處處是漢字,那漢字的來來源是什麼?它是直接寫成簡體字嗎?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對漢字的歷史進行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

  2.上網查詢

  3.詢問身邊對漢字歷史有深入瞭解的人

  4.其它方法

  三.資料整理:

  來源

  倉頡造字:在上古時期,人們以繩結記事,而隨著文化的發展,就更需要文字。而大臣倉頡決心創造一種文字。倉頡日夜思考,到處觀察,看盡了天上星宿、山川脈絡、魚蟲鳥獸、草木器具,用來描摹繪寫,造出種種不一樣的符號,並定義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但這不足以為證。

  經過考古學家的探究,漢字有可能發明於太極文化,創造於刻契,繪畫,結繩,編貝......

  漢字的演變史

  甲骨文:創於殷商時期,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文字,因刻在鳥龜甲殼和牛的肩胖骨上,故稱“甲骨文“。先後出土甲骨文約十四萬片。

  金文:又名鐘鼎文,刻於青銅上的銘文,時期為商朝一秦朝。可分為4種:商朝金文:前1300年左右一前1046年左右),西周金文(前1046年左右一前711年,東周金文前770年一前222年7,秦漢金文前221年一前219年。

  篆書:秦始皇繼位後,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將文字統一為篆書。可分為大篆與小篆!(小篆在後期)現儲存小篆居多,篆書通常刻於石板上。

  隸書:是小蒙的簡便寫法,在漢代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了將意定無規則的線條變為了有規則的筆畫。

  楷書:東漢末年,一種新的字型出現――楷書。它由鍾繇所創,

  唐朝楷書為高峰期,楷書以顏真卿、柳修正欄正欄公權、歐陽詢、趙孟為代表。

  行書、草書:古代人創造了兩中可快速書寫的字型――行書與草書。草書由張芝發明,可分為章草、今草與狂草。行書由王羲之發揚光大,其《蘭亭集序》被喻為天下第一行書。

  以下是漢字演變史:

  甲骨文→金文→篆書→求書→草書→楷書→行書。

  四.研究結論:

  1、對於漢字的來源,有人認為是倉頜造字,也有可能是太極文化、刻契、繪畫......都沒有準確的證明。

  2、漢字是從甲骨文,逐漸演化成了此刻的楷書。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2

  一、提出問題:

  (1)漢字的字型經過了怎樣的演變?

  (2)漢字的字義也經過了怎樣的演變?

  (3)漢字發展的基本過程是怎樣的?

  (4)漢字的優點和缺點。

  二、研究和調查的渠道:

  我利用書籍、報刊、網路、電視上的專家點評節目等渠道研究漢字的發展以及演變。

  三、具體的研究報告:

  漢字從商朝開始發展,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草書、楷書、行書到我們此刻使用的簡體,一共經過了3000多年的演變。

  最早的漢字就是象形字,然後就到了指事、會意、假借、轉註還有形聲,每一個造字法的意義都十分不一樣。

  漢字的特點

  1.漢字跟音節、語素是相對應的。

  2.漢語是沒有形態變化的語言,語法意義、語法關係主要經過詞序和虛詞表示。

  3.漢字是形音義的統一體。

  4.漢字還有較強的超時空性。

  漢字的優缺點

  漢字跟漢語相通,但由於漢語無法將同音字區分開,所以漢字的記錄就能夠做到這一點。不一樣的地區方言無法相互溝通,漢字還能夠給人們相互溝通的機會。但漢字數量太多,沒有統一的表音,難免會給人們帶來一些不便。

  四、研究結論

  1.漢字字型的演變不僅僅體現出漢字的悠遠歷史,還令世人發現各個朝代的變遷和鼎盛。例如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的一種通用字型。在春秋戰國時代,各國出現了文字異體的局面。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便他的統治,下令丞相李斯把不一樣的文字整理統一為小篆。

  2.漢字字義的變化就更加大了,從一開始的象形字(即用線條來描繪事物的形狀)到如今的形聲(即字義用偏旁表示,讀音用同音字代替,再與偏旁合成字),處處體現出人類思維的提高。比起以前的象形字,形聲字更加好的把這個字的字義解釋出來,這何不是人類的一種巨大的提高?

  3.如今的漢字還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此刻還有很多異體字出此刻大街上,可是字典又沒有明確地標註這屬不屬於漢字。可是中國此刻的提高越來越快,我相信在將來的一天,漢字的不足之處都會被修訂好!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3

  一、問題的提出

  我的學校對面有個寵物店,名叫譁眾取寵,可這成語的本意和寵物店根本不是一碼事。生活中出現這種情景的廣告、店名有哪些?這樣情景廣泛嗎?於是,我對這些問題進行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檢視身邊的店鋪;

  2.查詢網路資料

  三、資料整理

  四、調查結論

  1.在各行各業都能看到利用諧音成語的廣告。有的是讀音相同、字不相同,比如:百衣(依)百順。因為字的變化,所以意思也變了。還有一種情景是字和讀音都沒變,只是意思變了,如:譁眾取寵。

  2.這種廣告的壞處是對小孩的學習不好。小孩對顏色鮮豔的廣告十分感興趣,如果小孩長期看有錯別字的廣告,就會對小孩傳遞錯誤資訊,導致小孩將正確的字和錯誤的字搞混淆。

  五、倡導

  請各位商家們,不要濫用成語,儘量不要歪曲成語的意思,不要因為你們的諧音成語廣告影響到少年兒童的學習。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4

  一、問題的提出。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漢字,從古至今,已經有三千年的歷史了,那麼漢字的演變過程是什麼呢?他們都出生在那個炒蛋,在那個時候是使用的高峰期呢?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搜尋資料。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整理資料

  漢字的演變過程是甲骨文(商)―金文(周)―篆書(秦)―隸書(漢)―楷書(魏晉)―行書,以上的七種字型被稱為“漢子七體。”

  1、甲骨文商朝時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高峰期在商朝後期。

  2、經書是商朝時刻,住客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又稱鐘鼎文。高峰期在周朝。經文有粗有細,點畫圓渾,比甲骨文更規範.

  3、大篆西周晚期,經文形體軸向線條化,筆畫比較整齊、均稱。高峰時期在西周晚期。

  4、小篆李斯按照秦國文字標準,制定的文字,高峰期在秦朝。

  5、隸書:隸書構成與戰國晚期,通行於兩漢。他的筆畫簡化,書寫方便。高峰期在東漢。隸書,構成了漢字發展史上的分水嶺。

  6、新書,古代行書四大高峰期是魏初,魏晉,唐代、宋代。行書最早是出此刻東漢末年。

  7、楷書:魏晉時期,有了看書。楷規矩的意思,所以楷書字行方陣,筆畫規整品質,比例書更便於書寫和認讀。高峰在南北朝。

  四、研究結論

  1、漢字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行書,楷書。

  2、他們分別出生在商代、周朝,西周、秦朝、戰國、魏晉、東漢。

  3、高峰時期,分別在商朝、周朝、西周、東漢、魏晉。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5

  一、問題的提出

  我姓黃,讓我來看看我排第幾名“趙、錢、孫、李……”黃這個姓氏怎樣排在那麼後面,哼!我倒要看一看,按什麼在排,於是我對姓氏的排行做了一份研究報告。

  二、研究方法

  1.翻書檢視

  2.上網尋找

  3.詢問身邊人

  三、資料整理

  最開始記錄,我國漢族姓氏的一本書是《百家姓》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該書每次四字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學習和記憶。

  據說百家姓這本書成於北宋初年,是一位姓錢的書生編著的,裡面收錄的姓氏有中國大部分的姓氏。

  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列順序並不是依據,當時的人口數量排列的,而是依據當時的政治地位,因為當時的作者生活的地區還是五代十國之一的吳越管轄,而當時的皇帝姓“趙”,“錢”是吳越國國王姓氏,“孫”是吳越國國王正妃的姓氏,而接下來的”周吳正王”四個姓都是開國國王的妻子姓氏。

  而此刻還有一種百家姓叫新百家姓,新百家姓是按姓氏人口數量,從大到小進行排行,20xx年統計,王姓位居第一人口超過一個億。

  四、研究結論

  1.百家姓是按當時的政治地位去排行的地位越高就在越前面。

  2.新百家姓就是按姓氏人口去排行的,20xx年姓王的最多。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6

  調查原因:我們的生活中時時刻刻都能接觸到漢字,可是,許多人都會不注意、不在乎漢字的一些運用,導致了寫錯別字的後果。

  調查目的:為了防止漢字被其他的人亂用,使其他人明白寫錯別字的危害,對漢字造成了一些什麼樣的不良影響,讓小學生不要在日記本上寫錯別字。

  調查人員:十全十美小組。

  調查方法:去大街小巷各個街口,尋找一些錯別字,在自我的日記本中、寫的文章中找一些容易寫錯的錯字,發現之後立刻改正。

  調查結果:

  1、此刻有許多廠家為了賺更多的錢,便亂改成語。如:衣服店廣告:“衣衣不捨”、“衣”見鍾情;摩托車廣告:“騎”樂無窮等。

  2、還有的人為了寫字方便,不費時間,便把“雪糕”寫成“雪羔”;把“豆腐”寫成“豆付”;

  3、有的課外書中能夠稱得上是錯字連篇,錯字一個又一個的出此刻我們的眼前,使我們讀的時候也很費勁;

  4、在我們的日記本中也找到了錯字,把“阻”寫成“擔”、“寶”字下頭寫成“王”字底;“太”字寫成“大”或“頭”等。這一個小小的細節都能夠破壞我們的好文章。

  經過這次調查,我想說:“漢字是自我的祖國創造的,我們應當好好讀寫和記憶,如果我們不注意和認真,等將來會出現許多笑話的。假如我們連字都能寫錯,那我們將來還能幹什麼呢?”所以,我呼籲大家必須要用好漢字!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7

  一、研究的問題

  漢字已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但它的起源是什麼呢?又經歷了哪些演變呢?帶著這些問題,我進行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式

  1、上網查詢相關資料

  2、翻閱相關書籍

  3、詢問相關人員

  4、其他

  三、資料整合

  漢字的起源

  最早的文字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的殷商後期出現的,這時構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漢字中仍有一些和圖畫一樣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動。

  漢字的演變

  甲骨文是古代用寫或刻的方式,在龜甲、獸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廣泛使用於殷商後期,為最古老的文字。

  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叫鐘鼎文、銘文。其如圖畫一般,生動逼真、渾厚自然,在西周時期廣泛使用,就繼甲骨文後第二種被發現的文字。

  大篆,又稱籀文,為周朝史籀所創,其散見於後人所收集的各種鐘鼎彝器中,廣泛使用於西周晚期。

  小篆,是由大篆簡化而成,由秦國宰相李斯整理。其形體結構簡明、規正、協調,筆勢勻圓整齊。其廣泛使用於秦國時期。

  隸書,為秦朝程邈所整理。其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廣泛使用於更東漢時期。

  楷書也叫正楷,其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其始於漢朝末年,一向通行至現代,長盛不衰。

  四、調查結論

  1.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它出此刻公元前14世紀,是漢字的祖先。

  2漢字的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簡體。這些字由甲骨文開始,演變地逐漸平整、公正,最終成了今日的漢字。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8

  一、問題的提出

  漢字有幾千年的歷史,由最開始形象複雜的甲骨文到今日簡潔易懂的楷書,共經過五個主要階段。由簡單的一到一百七十二劃的字。有字如畫,畫如字的美稱,但依然讓很多人懵懂。所以有必要展開調查來研究一下漢字的來龍去脈。

  主要研究問題如下:

  1.漢字的由來。

  2.漢字的發展。

  3.漢字的使用。

  二、研究方式

  1.圖書文獻查閱。

  2.網路搜尋。

  3.諮詢父母。

  三、研究結果

  1.漢字的由來

  (1)發明人倉頡,複姓侯剛,號史皇氏,負責管理糧食。

  (2)發明漢字的原因:倉頡負責管理糧食,由於華夏民族的強大,牲口糧食的儲藏日漸增多,光憑腦袋已經記不住了。最開始倉頡用堆石記事,再結繩記事,又用貝殼。他覺得貝殼挺好用,一連用了好幾年,黃帝看他挺能幹,於是將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都交給倉頡負責。繩子和貝殼慢慢的也不夠用了,受到三位老人的啟發,倉頡創造了符號文字,又創造了甲骨文。漢字所以誕生了。

  2.漢字的發展

  甲骨文書寫不方便,又不統一,於是金文代替了甲骨文。後又出現了大篆、小篆、隸書、行書、草書,才到此刻的楷書。漢字的數量並沒有準確數字,大約將近十萬個,日常所使用的漢字僅有幾千字。

  據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xx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則已到99%,簡體與繁體的統計結果相差不大。

  3.漢字的使用

  漢字在全世界有15億人口使用。其中中國有14億多人使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也有廣泛使用。近年來,由於中國的影響力日漸升高,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漢語。

  4.結論

  漢字由倉頡發明,由開始的甲骨文到現代的楷書,經歷了五個主要發展階段。漢字總數有十萬個左右,常用漢字有幾千個。時至今日,全球有15億人在使用漢字,並且隨著中國影響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也加入到使用漢字的人群裡。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9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華夏兒女都自稱是龍的傳人。作為龍的傳人,關於“龍”這個字,我的心中充滿了疑問和好奇。“中國人為什麼喜歡自稱龍的傳人?“龍”這個字是怎樣演變而來的?“龍”這個字的背後有什麼歷史文化淵源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對“龍”這個字的演變歷史做了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獻分析法

  2.訪談法

  三、資料整理

  1、起源

  “龍”字在古代是一個象形字。這個形主要來自於一種神異動物,《說文解字》說龍是鱗蟲之長,它和“麟、鳳、龜”並稱為禮記四靈之一。能大能小,會飛會游泳,能吞雲吐霧“雛形期,也稱夔龍期。主要是夏、商、周時期,距今已由5000多年的歷史。它的特點是:抽象、神秘,但也具有現代龍的雛形,其用途主要是,作為青銅器上的裝飾花紋。

  2、演變

  商朝時期龍形構成期,也稱飛龍期。主要是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距今4000多年左右。它的特點是:粗狂、雄健,其用途是用於貴族墓葬品和其他工藝品的裝飾圖案。

  隋唐的龍,豐滿雄健、氣勢逼人,其用途是除青銅器以外,還有建築物和工藝品的裝飾圖案。隋唐時期是“龍”構成期。

  最初在商周時期的甲骨文裡,“龍”字還是很形象的,就是一個“龍”的形象。甲骨文中“龍”字為獸首蛇身之狀,頭頂著一個表示刀狀器的“辛”字元號。如下圖

  甲骨文、金文、篆體、繁體龍字雖多有異形體,但演化卻有一條明顯的規律,主體是龍的頭部,為巨口有牙,頭上方有“辛”字頭,右旁是彎曲之身。

  四、研究結論

  1、“龍”字在古代是一個象形字。這個形主要來自於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異動物。

  2、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徵,已經有8000多年的歷史了,我們中國人都自稱是龍的傳人。封建時代用龍作為帝王的象徵。

  3、龍字的演變過程:

  4.此刻很多“書法大師”喜歡寫這個龍字,寫起來龍飛鳳舞,很有表現力。對“龍”字雖經多種藝術性處理,但主體形態沒有實質性變化,傳承脈絡清晰。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10

  一、問題提出

  我在重慶、巫山等地方都遇到過跟我同姓的人,雖然我姓羅,但也有不明白的問題。“羅”姓的歷史名人有哪些?“羅”姓在中國排第幾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對“羅”姓進行了一次研究報告。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

  2.上網查詢。

  3.詢問身邊對歷史有了解的人。

  4.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四、研究結論

  1、看來姓羅的人還真是人才輩出啊!當任何官的都有,做任何事情的都有。各個時代,地方都有名人。

  2、以前,姓羅的人有點少;此刻,姓羅的人還是比較多的了。比較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11

  一、調查緣由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中國的漢字是十分有趣的,漢字不僅是我們進行溝通和交流的工具,還是我國一種獨特的文化,但我們也對漢字有很多的問題,如:漢字是怎麼變化而成的呢?是誰發明的漢字?為此我做出了一些調查。

  二、調查結論

  我透過調查研究,知道了漢字的由來。

  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那時都是象形文字,後來隨著朝代的變更,漢字也在發生不斷地改變,歷經多個朝代,漢字不斷地演變才形成了我們現在的漢字。

  具體地說,漢字是以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演變而成的,簡略歸納為五個階段:聲、形、象、數、理。

  古人之所以發明漢字,是因為人們需要更好地溝通和交流。簡單的結繩記事,繪畫記事,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因為人們覺得太麻煩了,所以古人們就發明了文字,後來漢字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地進化和演變,形成了我們現在的漢字。

  三、我的想法

  我覺得中國先民實在是太聰明瞭,漢字值得我們每一箇中華兒女驕傲。透過不斷地演變,現在的漢字十分簡單,美觀,不愧是國家的寶藏。

  我們生活在這麼好的陽光下,擁有現在這麼好的學習環境,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為國添彩,讓中國的漢字發揚光大。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12

  問題的提出:漢字我們天天都用,可漢字是怎樣來的呢?好奇心驅使著我們,使我們想查出這個問題。

  調查方法:上網查閱資料

  調查人:秦子翔,賀子輝以及四組全體成員

  一、前言

  漢字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文字,今日所能見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鑄在銅器上的文字。據考證,原始漢字在新石器時代中期產生,到它發展成初步的文字體系,大約經過了近2600年之久。

  二、漢字的演變

  漢字的變化好像路的變化一樣。路是人們走出來的;路走出來之後,人們隔一段時間就得修繕一次;修繕之後,路又漸漸發生一些變化,如變寬、變直、損毀,或者出現新的分支,需要再次修繕。此外,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前的路漸漸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需要建設新的道路,如鐵路、高速公路等等。修路相當於漢字的改革,而路漸漸自然變寬、變直、損毀、分支等變化,相當於漢字的自然流變。這兩種變化過程有著不一樣的性質、趨勢、規律和作用,所以過去我們籠統地把這兩種變化放在一齊討論漢字的歷史演變。

  三、漢字的演變過程

  古代漢字的演變大致分為: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的過程,下頭我就這些不一樣時期的文字進行簡單介紹:

  1.甲骨文:古代用寫或刻的方式,在龜甲、獸骨上所留下的文字。此刻發現最早的甲骨文是商朝盤庚時期的甲骨文。甲骨文大部分也是象形字或會意字,形聲字只佔20%左右。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體,筆劃不定。

  2.金文:古代稱銅為金,故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鐘鼎文、銘文。金文始見於商代二里崗的青銅器,可是商代二里崗發現的青銅器有金文的僅有少數幾件。殷墟出土的青銅器上金文增多;至西周時,青銅器上金文已經較為普遍。商代金文多為象形字以及由象形字合成的會意字。這些字像一幅幅圖畫,生動逼真,渾厚自然,有的呈團塊狀。

  3.大篆:大篆是西周晚期的一種文字,形體與金文大體一致,具有筆畫繁多的特點。在原有文字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革,因刻於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

  4.小篆:小篆是由大篆簡化而成。相對於大篆而言,小篆的形體結構簡明、規正、協調,筆勢勻圓整齊,偏旁也發生必須的變異和合並。與大篆相比,小篆的圖畫性已經大大減弱,每個字的結構已經比較固定。相傳小篆是戰國時期秦國宰相李斯負責整理出來。如果小篆的確是在短時期內整理出來的,則在秦國國內必然有一個主動推廣小篆和主動摒斥包括大篆在內的古字的改革過程。

  5.隸書:隸書相傳為秦未程邈在獄中所整理,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劃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隸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書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隸書被叫做"佐書"。隸書盛行於漢朝,成為主要書體。作為初創的秦隸,留有許多篆意,後不斷髮展加工。打破周秦以來的書寫傳統,逐步奠定了楷書的基礎。

  6.草書:草書,是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書體。草書始於漢初,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章草筆劃省變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國吳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筆勢流暢,代表作如晉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現於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筆勢狂放不羈,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從此草書只是書法家臨摹章草、今草、狂草的書法作品。

  7.楷書: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字形由扁改方,筆劃中簡省了漢隸的波勢,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始於漢末,通行至今,長盛不衰。楷書的產生,緊扣漢隸的規矩法度,而追求形體美的進一步發展,漢末、三國時期,漢的書寫逐漸變波、磔而為撇、捺、且有了"側”、"掠"、"啄"、"提"等比劃,使結構上更趨嚴整。如《武威醫簡》、《居延漢簡》等。楷書的特點在於規矩整齊,所以稱為楷法,一向沿用至今。

  8.行書:行書是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所以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綜上所述:漢字經過六千多年的變化,發展成七種不一樣的結體方式。“甲金篆隸草楷行”稱為“漢字七體”。我們能夠看到:漢字字形的總體發展趨勢是由繁到簡,漢字在不斷趨於定型化、規範化。

  由於發展的需要,繁體字簡化為簡體字。簡體字一般是指中國現代中文的法定標準寫法。繁體字的簡化,減少了漢字的筆畫數和漢字的數目,因而降低了漢字學習的難度,同時加快了書寫速度,有利於普及教育。

  四、結論:

  經過這次研究性學習,我們瞭解了漢字的演變、中華民族文字的輝煌歷史,也使我們對中國古代源遠流長的歷史充滿了好奇心,讓我們想不斷去探索和追求;從中使我們獲得更多關於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的知識,讓我們受益匪淺。同時也增進了四組成員的合作本事,使我們能互助互利,體現團結的力量。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13

  一、問題的提出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空間最廣、人數最多的文字,漢字的創制和應用不僅僅推進了中國的文化發展,還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發展,所以我們應當研究一下漢字的來龍去脈。

  二、主要研究的問題

  1,漢字的來源

  2,漢字的發展

  三、研究方式:網路。

  四、研究結果

  上古時期,黃帝部落,沒有文字,只能結繩記事。有位大臣名叫倉頡,雖然他很能幹,也所以很苦惱,無法解決結繩記事不能記錄的事情,只能在門外飲酒解悶。他看見天上飛的鳥和水裡遊的魚頓時有了靈感創造出了一種和動物相似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金文是商朝晚期出現的,主要體此刻龜殼上。金文是在甲骨文的基礎上更“複雜”了一步,一向到了戰國時期才結束。

  西周晚期出現籀篆,即大篆。石鼓文是大篆與小篆之間的過渡字型。之後,秦國將大篆轉化為小篆,並且在竹簡上刻小篆。

  隸書之前是戰國字型,有金文,篆書,還是簡牘帛書,也稱為古隸。秦隸是在秦簡基礎上改善而來,到東漢時隸書完備。三國戰亂隸書埋沒在了烽煙之中,被大家遺忘了。

  楷書在三國時期開始出現,以鍾繇為代表。東晉“二王”將其發揚光大,成為“書聖”,唐楷最為繁榮。楷書一向繁盛到了21世紀,才慢慢的演變成了現代的簡體楷書。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14

  一、研究的問題

  歷代書法家的字型各有不一樣,字型到底有哪幾類初學者最好先學哪一種字型各類字型都有什麼特點?

  二、研究途徑

  1.上網查詢。

  2.詢問家長。

  三、資料整理

  1.書法的字型有哪幾種?

  如果按傳統分類,能夠分為五個大類:行書、草書、隸書、篆書和楷書五種。在每個大內中有細分若干個小類,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楷書分為魏碑和唐楷,草書分為章草、今草和狂草,行書分為行楷和行草,隸書分為秦隸和漢隸。

  2.初學者最好先學哪一種字型?

  初學者最好先學楷書和隸書這種比較規矩的字型。楷書中最適合初學者的是歐體和顏體,隸書能夠先學張遷碑。因為楷書和隸書的字型工整,相對於草書、篆書和行書來說簡單一些,先易後難,要先掌握最基礎的字型,再學個難一些的。

  3.各類字型都有什麼特點?

  (1)篆體特點

  小篆:字型略長而整齊,筆畫圓勻秀美。大篆:書法細勁挺直,筆畫無頓挫輕重。

  (2)隸書特點

  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輕重頓挫富有變化。

  (3)楷書特點

  楷書筆畫方正、橫平豎直、規矩整齊,很適合初學者練習。

  (4)行書特點

  行書不及楷書工整,也沒有草書草案,是介於兩者之間的字型。

  (5)草書特點

  按必須規律將字的點劃連字,結構簡省。章草:簡易快寫,字字獨立不連寫。今草:是楷書的快寫法,點化飛動,上下之間筆畫痕跡往往牽連。

  四、研究結論

  隸書和楷書較為工整,初學者能夠先學這兩種字型。而草書、行書和篆書,就比較複雜,最好先打好基礎再學。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15

  一、問題的提出

  自從上個學期我們學了綜合性學習:遨遊漢字王國後,我的心就在不停地提問:漢字是怎麼演變的?有什麼演變的?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個漢字?帶著這些問題,我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對漢字進行一次大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百科全書》、《十萬個為什麼》等相關書籍,瞭解漢字起源,漢字趨勢。

  2.上網蒐集漢字數量演變過程。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1.二零零一年九月,新華社公佈了最新的統計資訊:目前漢字的總數已經超過了八萬字。

  2.漢字的趨勢可分為兩大類:改革和自然流變。

  3.倉頡根據鳥、獸蟲的腳印所改編,發明了漢字。

  4.漢字的演變過程是:甲骨文(殷商)、金文(周)、小篆、大篆(秦)、隸書(漢)以及楷草行書(魏晉)。

  四、結論

  自從倉頡造字後,漢字開始演變:從殷商時期甲骨文到現代楷草行書,歷時六千年,變化趨勢分為兩大類:改革和自然流變。迄今為止,漢字已有近九萬字了,漢字真是我們人類智慧的結晶啊!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16

  一、問題的提出

  木子李、弓長張、文刀劉、三橫王……天南地北共一堂。有首歌謠這樣說道:“張王李趙遍地劉,世世代代傳不休。”現在,全國劉姓人口大約7000萬,是中國的第四大姓,古往今來,劉姓人才輩出,燦若繁星。雖說我姓劉,但對劉姓的認識並不是很深,藉此機會尋根問祖,做一番調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起源及演變相關資料。

  2、蒐集與劉姓人物相關的資料,篩選、確定有代表性的劉姓人物。

  3、瞭解劉姓人口數量以及在我國的分佈情況。

  三、調查研究情況

  (一)起源及演變

  1、最早的`一支來源於祁姓,帝堯之後,封於劉國(今河北唐縣),其子孫以國為姓。

  2、出自姬姓,周王室其中一支封於劉邑(今河南偃師),其後裔以邑為姓。

  3、外族的改姓,如:項羽的叔父項伯,因在鴻門宴對劉邦有救助之功,劉邦賜其家族姓劉。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族的複姓獨孤氏改為漢字劉姓,成為當時大姓之一。

  (二)歷史上的劉姓名人

  “大風起兮雲飛揚”,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的漢高祖劉邦;“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三國時期,叱吒風雲的劉備劉玄德;“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詩豪”劉禹錫風骨傲然;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神機妙算的劉伯溫……,人才輩出,如恆河沙數,數不勝數。

  (三)劉姓人口數量以及在我國的分佈情況。

  劉姓人口眾多,在我國超過7000萬,大約佔漢族人口5。4%,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劉姓主要分佈在中國東北、西北、華南地區;另外,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也有分佈,世界上,劉姓人口多達9000萬,是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姓氏。

  四、研究總結

  1、劉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來源眾多,最早的一支形成於夏朝。

  2、劉姓人才輩出,劉邦、劉徹、劉備、劉禹錫、劉伯溫……,燦若繁星,光耀中華。

  3、劉姓人口眾多,是中國第四大姓,世界劉姓人口超過9000萬。

  4、劉姓人口分佈很廣,但不均衡。

  5、一部分劉姓是少數民族後裔。劉邦和親,一些匈奴貴族從母姓劉;北魏孝文帝將鮮卑族的獨孤氏改為漢字劉姓。劉姓海納百川,蓬勃向前。

  漢字的研究報告 篇17

  一、調查背景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階段目標中也提出,要求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姿勢和良好的寫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但由於應試教育的強大勢力及一些地方和學校在寫教學上重視的程度不夠,寫教學的狀況和效果有些不盡如人意,走進寫課堂,不難發現有許多學生腦袋歪著、本子斜著、手捏著筆尖、眼貼著桌面,姿勢極不正確;翻開學生作業本,有的筆走龍蛇、龍飛鳳舞,似秋風乍起,吹亂一地稻草;有的或大或小、參差不齊,如丘陵起伏、重山疊嶂;有的胡塗亂抹、錯連篇,像黑雲翻墨,書寫極不規範。而且,一直以來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思想觀念上對寫教學重視不夠,沒有擺正寫在語文教學中的位置,應試教育現象的存在,使得寫教學被忽視,資訊化社會的來臨又使現在的小學生剛開始學習就步入了少紙、無紙時代。種種原因,使小學生在漢書寫方面存在一系列問題,諸如:執筆方法不科學,坐姿不正確,書寫不規範,跡潦草,卷面不整潔等等。

  二、調查內容:

  1、調查我校八年級學生寫執筆姿勢的現狀。

  2、家長對寫教育的認識。

  3、教師對執筆方法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三、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

  (1)設計《藥惠中學八年級學生寫教育》問卷調查表,對我校八年級32名家長進行調查

  (2)設計《教師寫教學情況》問卷調查表,對我校54名教師展開調查

  2、現場調查法

  在我校7~9年級中,每年級隨機抽取2個班進行調查:在學生寫的自然狀態下,經過仔細觀察,對學生各種錯誤的執筆姿勢加以歸納分類,制定標準化的觀察記錄卡片,多次觀察後加以記錄,收集學生執筆姿勢狀況的第一手資料。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1、家長重視孩子的寫教育

  問卷調查顯示95.6%的家長認為在電腦日益普及的今天,孩子寫一手好還是十分必要的,64.7%的家長認為自己孩子的執筆姿勢不好,只有24.9%的家長多次對孩子的寫姿勢、方法進行指導。為什麼意識到寫問題卻缺少指導呢?因為只有11.3%的家長認為自己有能力指導好自己的孩子寫好。其他一些調查資訊顯示大部分家長自身對寫的一般常識瞭解不夠,對正確的執筆姿勢沒有清晰的認識,對自己的書寫水平不滿意,導致他們沒有信心和能力指導自己的孩子寫好。64.9%的家長認為學生寫好主要取決於學校老師的指導。

  2、學生執筆姿勢錯誤率很高

  表2學生錯誤執筆姿勢調查統計表

  抽查結果顯年級學生執筆姿勢錯誤率高打77.3%,學生錯誤執筆姿勢的主要表現形式依次是手指屈卷掌心、執筆太低、手指抓抱筆桿、手腕扭曲、執筆太豎。學生執筆的錯誤姿勢表現形式往往不是單一出現的,而是幾種一起出現的。

  調查中還發現學生執筆的正確率並未隨著年級的增高而提高。這說明了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沒有注重寫姿勢的教育,沒有一貫的要求去指導學生的執筆姿勢。而學生由於要寫大量的作業,為了追求速度,無暇顧及執筆姿勢正確與否,以致有些正確的姿勢也開始慢慢變型。據筆者的跟蹤調查,小學生要養成正確的執筆姿勢至少要兩年以上的時間,且需老師、家長、學生共同的努力。

  3、教師缺乏有效的指導方法和持之以恆的決心

  對我校45位教師的問卷調查,以下是幾個調查問題的比例:

  對學生明確寫好重要性的83.6%,自己執筆姿勢好的35.7%,寫好的佔14.8%,有能力指導學生寫好的67.9%。

  經常指導寫姿勢的28.4%,學生寫不好主要是缺乏指導造成的32.8%,太早學習造成的58.1%。

  以上資訊顯示我校教師在觀念上是重視寫教學的,但由於日常教育教學任務繁忙,大部分教師指導能力的不夠,導致在日常教學中不會經常關注和糾正學生的執筆姿勢。有的教師平時提醒學生的書寫姿勢只停留在:“三個一”上,即眼睛離紙面一尺,胸口離桌沿一拳,手指離筆尖一寸,對執筆的手型不做指導。學生的錯誤姿勢很難糾正,且極易反覆,教師缺乏持之以恆的決心。

  五、應對策略:

  1、重視正確執筆姿勢的養成

  在八年級的學生中,有一大部分已經形成了錯誤的執筆姿勢和書寫姿勢,要糾正這一錯誤是很困難的。這時教師應強化這方面的訓練,教給學生正確的執筆、寫的姿勢,讓學生記住順口溜,頭正,肩平,臂張,腳分開,“三個一”要求記心上。這裡的“三個一”是指筆尖離手一寸,眼睛離書一尺,身子離桌一拳。利用教學掛圖讓學生對照檢查自己的姿勢,逐漸形成習慣。正確的姿勢一旦形成,會使學生受益一生。我們還讓學生牢記“執筆歌”,利用指託規範學生的執筆姿勢。久而久之就養成了正確的執筆與書寫姿勢。同時,學生也做到了充分的心理準備,用認真的態度去練,使學生能樹立“提筆即是練時”的意識。

  2、提高教師的書寫水平和教學能力

  俗話說“如其師”,勿庸質疑,教師的寫水平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一個寫好的老師也往往會更加註意學生正確寫姿勢的培養。學校要請書法老師對其他教師進行定期培訓,提高教師的書寫水平。語文教研組可將正確的執筆姿勢的養成作為一個課題進行研究,提高教師重要性的認識,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3、提高家長的重視程度,督促子女養成正確的執筆姿勢

  教師要利用家長會向家長講明執筆姿勢和寫好的關係,提高家長的重視程度。要讓家長明白家庭教育一對一的優勢,學生在家中要寫作業時,家長要密切配合,時常提醒子女注意執筆姿勢的正確性,手把手糾正其錯誤姿勢。

  4、營造良好的班級寫氛圍,引導學生互幫互學

  國外有研究表明,對兒童影響最大的人依次是父母、同伴、老師。教師可把班裡寫好姿勢又規範的學生作為榜樣,讓他們去當小老師,動員全班的力量對同學的執筆姿勢進行監督。教師要經常進行“看誰寫的好,看誰姿勢正確,看誰進步快”的寫比賽,使學生人人爭當上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