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通用9篇)

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通用9篇)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1

  一、增強機遇意識,更新發展理念

  旅遊產業是最符合“兩型社會”建設的優勢產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是**旅遊產業發展的重大戰略性機遇,大力發展旅遊產業是**“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抓手。努力使**這座工業立市的城市,逐步向科技新城、生態新城和商務花園城市發展。在旅遊產業發展理念上堅持“大旅遊、大好發展、大產業”,

  將強化市場主體、城市營銷等新的旅遊發展理念融入產業發展規劃,真正做到以國際化的視野、戰略性的思維推動旅遊產業大發展。

  二、強化政府主導,加快發展速度

  實施政府主導的旅遊發展戰略,是我國許多新興旅遊城市快速崛起的成功經驗。我市是一個工業立市的城市,但發展旅遊業的先天優勢和基礎條件比較好。作為我國南方的鐵路樞紐,公路四通八達,航空便捷,具有旅遊可進入性強的特點。**資源豐富,品位較高。根據我市旅遊產業的發展現狀,大力推進政府主導的旅遊發展戰略。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提出的扶持政策,加強對我市旅遊產業的政策驅動和資金投入,在旅遊規劃、培育旅遊市場主體、打造旅遊產業鏈、城市形象營銷、培育旅遊人才隊伍等方面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透過大力旅遊產業,推進我市建設科技新城、生態新城的程序。

  三、深化產品建設,促進產業升級

  針對我市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缺乏具有很強吸引力的主打旅遊產品和旅遊精品的現狀,應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實施的適度從寬的財政和金融政策,有選擇性地加大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和旅遊產品建設。

  要重點完善和提升炎帝陵、桃源洞、酒埠江風景區、大京湖旅遊區旅遊基礎設施和相關配套服務功能,提升這四個相對成熟景區的品質,以建立國家等級旅遊區為目標,加速景區提質上檔的程序,打造成帶動作用大的旅遊精品,增強我市旅遊產品的吸引力。

  打造以**市城區為龍頭、以**縣和醴陵市為兩翼的**城市群休閒遊憩區。加快**縣和醴陵市旅遊產品的開發和提質,完善**市城區的購物、休閒、娛樂、餐飲、會展等服務功能。充分挖掘詩聖杜甫等騷人墨客在**留下的詩詞歌賦等文化,打造具有**特色的湘江風光帶文化長廊和亭臺樓閣。以空靈岸、資福寺等的宗教旅遊、科普旅遊、生態休閒旅遊和醴陵市的書院文化旅遊、山水旅遊、工業旅遊為吸引點,以**市城區絕對優勢的區位和交通條件,配套合理的的中國中部地區最大的服飾流通中心為遊客集聚核能,建設集聚能力強、和長沙及湘潭旅遊產品差異性大、產業鏈長的**城市群休閒遊憩區。

  請國際品牌的旅遊策劃公司,策劃和包裝針對海外旅遊市場的炎帝陵、神農谷探險旅遊專案。

  充分利用兩型社會建設中高能耗、高汙染工業企業轉型的機遇,將廢棄的工業生產場地開發成以窄軌列車為景區內交通工具的、個性化的遊樂園。

  創新紅色旅遊發展方式,引入紅色歷奇專案,將紅色文化、時尚的歷奇專案與綠色生態旅遊相結合,包裝和建設好茶陵工農兵政權紀念館、紅軍標語博物館、萬壽宮等紅色旅遊景區(點),打造縱貫106國道的紅色旅遊精品線。

  四、強化市場營銷,打造旅遊目的地

  **擁有國際化的旅遊資源卻未能打造出國際化的旅遊產品,擁有絕對的區位和交通優勢卻未能成為湖南旅遊的集散中心,擁有豐富的有文化內涵的山水資源卻未能成為**生態休閒的旅遊目的地,主要原因是**旅遊市場營銷的缺失。**旅遊迫切需要以政府主導的旅遊城市公共形象的營銷,迫切需要創新旅遊營銷模式,加大旅遊營銷力度,打造完整的旅遊目的地形象。要加強與強勢媒體的合作,加強區域合作,主動對接長沙、湘潭、衡陽等地成熟的旅遊線路,借船出海。和長沙、湘潭捆綁營銷,共同打造**旅遊目的地。繼續舉辦炎帝陵公祭、服飾文化節等影響深遠的節會活動,提高**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在河西舊城改造和城市美化、綠化、亮化工程中,在**火車站附近,注意增加炎帝、空靈岸等**地域文化元素和標誌性符號,營造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氛圍。

  同時,**旅遊產業要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必須圍繞旅遊六要素整合資源,打造完整的旅遊產業鏈,擴大產業規模,提高旅遊產業化水平。

  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2

  剛剛閉幕的縣委全會和縣人代會提出了“20xx年是全縣的旅遊突破年”,xxxx旅遊業的發展再次被提上一個新的高度,這也將是今後全縣的一項重點工作。

  旅遊業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新興產業之一,已經和汽車業、石油業並列為世界三大產業。被譽為“永遠的朝陽產業”、“永遠的環保綠色產業”、“國民經濟提升的催化劑”。旅遊業資源消耗低、帶動係數大、創造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據統計,與旅遊相關的行業、部門已超過110個,旅遊消費對住宿業的貢獻率超過90%,對民航和鐵路客運業的貢獻率超過80%,對文化娛樂業的貢獻率超過50%,對餐飲業和商品零售業的貢獻率超過40%。因此,很多地方將旅遊業作為戰略性產業,加大了旅遊產品開發的力度,國內旅遊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景象,競爭愈來愈激烈。但國內旅遊產業整體水平較低,正處於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新階段,可以說,要在競爭激烈的旅遊市場分得“一杯羹”,機遇與挑戰並存,前景和難度同在。

  一、xxx旅遊業發展的有關情況

  有人說:xxx東北無旅遊。雖很籠統,但從全省來看,旅遊業已成為全省的支柱性產業。橫向比較,昭通市的旅遊業發展,與xxxx西黃金旅遊地“第一軍團”相比,仍屬於“欠發達”地區,還屬於“藏在深閨無人知”。目前,xxx縣位於全市旅遊產業發展的靠後位置,處於“創業”階段。

  (一)xxx旅遊業發展的歷史。

  xxx的旅遊開發思路提出較早,但起步較晚,至今尚未形成規模。1986年,國家將旅遊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就曾有人提出開發xxxx旅遊,受認識和經濟基礎不足的制約,未能引起重視。xxx年,雲天化廠曾計劃在峰頂山建職工療養地,但因故未搭成協議,這算是xxx發展旅遊的起步。1994年、1995年各鄉鎮紛紛推出自己的旅遊專案,縣文體部門對xxxx坪森林資源、中嶺九老洞溶洞、銅廠三河壩瀑布等旅遊資源進行了考察和論證,旅遊發展成為當時xxx的熱點話題。到1997年縣內個體戶首次對峰頂山、二十四崗進行旅遊投資,開設餐旅、休閒、娛樂專案,xxx旅遊業開發正式進入實質性階段。20xx年,縣委十屆二次全會提出建設“綠色經濟強縣、湖濱生態旅遊縣、文明幸福小康縣”的奮鬥目標,首次將旅遊發展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同年12月,成立xxx縣旅遊局。xxx年,啟動xxx縣旅遊規劃編制工作。眾所周知,受交通不便、移民工作等因素影響,xxx縣旅遊業發展程序緩慢。

  (二)xxx旅遊業發展的現狀。

  去年縣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提出了“1245”發展思路;剛剛閉幕的縣委全會,又將今年確定為“旅遊突破年”。圍繞旅遊發展戰略定位,從去年開始,全縣旅遊業發展全面提速,進入了快車道,如縣城綠化亮化、公路沿線房屋量化、面山綠化等專案快速推進,圍繞旅遊要素培植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將立足“水上游、城中看、山上玩、鄉村吃”的思路,加快旅遊配套設施建設,籌辦“兩賽一節”(龍舟、垂釣兩大賽事和美食節)活動,大力發展水上娛樂專案和鄉村旅遊。在今年全市旅遊工作電視電話會上提出要加快推進金沙江高峽平湖旅遊線建設,把水富、xxxx、永善、巧家4個縣作為串珠狀連線起來,重點打造好水富邵女坪和xxxx新城、湖心島、金山寺。積極申報金沙江高峽平湖皮划艇、龍舟賽等“水上運動”專案,力爭打造成中國水上運動訓練基地。

  (三)當前xxx旅遊業面臨的一些問題。

  一是旅遊業的發展要素極不完善。集中表現為“遊、購、娛、食、住、行”旅遊六大要素處於培植階段、十分薄弱、配套滯後、結構失衡。如交通不便,旅遊酒店鳳毛磷角,景點還未形成線路,等等。

  二是旅遊產品的品種結構過於單一。xxx旅遊發展規劃曾提出了xxx十大旅遊專案,即:享水上娛樂、探原始森林、賞金江奇石、走石龍老街、望長江東轉、登觀鬥佛山、遊馬湖遺址、品茶馬文化、觀xxx含笑、攬峽谷風光。儘管當前提出了“水上游、城中看、山上玩、鄉村吃”的思路,但總體上看,旅遊產品仍以觀光型為主,結構單一,內容不夠豐富和多元。

  三是旅遊景區、專案對遊客缺乏吸引力。目前xxx的旅遊景點,既非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等壟斷性的旅遊資源,又非我有人無的獨具創意的特色旅遊專案,走的大眾旅遊路線,同質化嚴重,難以提升知名度,很難激發中遠端遊客專程前來旅遊觀光的興趣。

  二、xxx旅遊發展面臨的機遇

  除去政府政策性支援,政府強勢主導等因素,但就旅遊業發展現狀、趨勢分析,我們面臨著較多的機遇:

  (一)競爭激烈的旅遊市場蘊含無限潛力

  中國人口基數大,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轉變,更加追求精神生活的滿足,而旅遊成了滿足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徑,潛在的旅遊市場巨大。雖然,國內的旅遊業蛋糕越做越大,競爭也越來越強,但我國旅遊業發展整體水平偏低,旅遊如同走馬觀花,停留在感官體驗上,無法給遊客帶來高品質精神享受,很多遊客返程後都感到身心俱憊,該有的身心愉悅、心曠神怡的感覺蕩然無存。在看似繁榮、競爭激勵的旅遊業發展背後,依然有著廣闊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為此,國家提出旅遊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步伐,雲南省提出了旅遊“二次創業”,這是全國全省旅遊業提質增效、再上新臺階的摸索期、調整期,也是給我縣旅遊發展留下的較為難得的取得突破、追趕跨越的一段黃金期。

  (二)休閒旅遊已成為旅遊業發展新趨勢。

  休閒旅遊,簡而言之,是以休閒為目的的旅遊。不僅是遊山玩水,簡單地“放鬆放鬆”,與傳統旅遊相比,一動一靜,一行一居,一累一閒,對傳統的旅遊概念從內涵到外延都做了新的延伸,更多的是建立在旅遊基礎上的行為情趣,以達到豐富人生、實現人生價值的目的,滿足實現人類普遍存在的求知、求樂、求健、求美心理。休閒旅遊是傳統旅遊的升級版。xxx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湖濱新城及慢節奏的生活方式,具有發展休閒旅遊的潛力和條件。加之,縣委政府提出了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湖濱生態園林城,抓住了旅遊發展的新趨勢。當前生態遊方心未艾,若能揚長避短、避開競爭激烈的觀光旅遊市場,將目標定位於休閒旅遊,將xxx打造成為休閒旅遊的終點站、目的地,而不是觀光旅遊的“中轉站”,完全可以在休閒旅遊上大做文章,並將大有可為。

  (三)諸多旅遊資源整合和開發帶來的效益不可估量。

  旅遊業發展必然經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也是艱難的創業過程。xxx旅遊資源不具有先天優勢、也具有壟斷性,更不具備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資源,因此,必須要走一條新路,經過科學合理的資源整合和開發,精心的包裝以及有效的推廣,使其成為標誌性產品進入市場並形成品牌。從內生資源來看,有峽谷風光、萬里平湖、魅力新城,有原始森林、良好生態;有歷史遺址、人文景觀等;從地理條件上看,處於川xxx黔大旅遊格局的規劃區、兩個電站的中心區、蜀南竹海等熱點旅遊的輻射區。從外地發展經驗來看,依靠培植旅遊資源,形成的特色旅遊地的經驗值得借鑑,如蜀南竹海。從發展要素上看,科技的元素投入使用,及文化與科級的對接等模式,已成為旅遊業發展的新趨勢,也是新興旅遊地發展專案的選擇之一。

  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3

  按照縣委“走基層、轉作風、促工作”主題調研活動要求,以承辦旅發大會為契機,推進我縣全域旅遊實現跨越發展,我們抽調部分人大代表組成調研組,先後聽取了縣旅遊局的情況彙報,組織旅遊企業及重點鄉鎮座談,深入重點景區和在建旅遊專案,對我縣旅遊業發展進行專題調研。現將有關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縣旅遊產業的基本情況

  1、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的現狀。我縣地處太行山東麓,總面積797平方公里,全縣總人口20、1萬人。境內旅遊資源豐富,集山、水、洞、林、文物遺址遺存及生態觀光農業等資源於一體,具有發展旅遊業得天獨厚的優勢。以1990年崆山白雲洞的對外開放為標誌,拉開了全縣旅遊發展序幕,現已開發開放景區景點7個:崆山白雲洞、天台山、蠍子溝、岐山湖、普利寺塔、豐樂園、綠嶺核桃基地。先後獲得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等九項國家級榮譽。全縣有各類賓館飯店以及農家樂200多家,旅行社和營業部6家,旅遊從業人員5000餘人。全年接待能力達50萬人,客源市場以三小時經濟圈為主,輻射到京、津兩市及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四省的13個地市。22年來,先後接待各地遊客近千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8500萬元,帶動社會效益5億多元。今年十一黃金週和中秋節期間,全縣共接待遊客 6.7萬人次,同比增長69.7%,再創歷史新高。

  2、主要工作成效和措施

  (一)重視規劃編制,指導科學發展。縣政府投資70萬元聘請浙江遠見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了《臨城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該規劃是我縣歷史上第一個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為全縣旅遊開發建設提供科學指導和法律依據。

  (二)多方爭取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是自籌資金688萬元完成崆山溶洞景區生態停車場和天台山旅遊專線硬化工程及後續工程,溶洞景區新停車場佔地30000平方米,天台山旅遊專線總長5、3公里。已於“五一”小長假期間投入使用。二是在縣城主幹道和景區內增設指示牌和說明牌38塊,在崆山溶洞景區投資40萬元新建四星級廁所一座。三是爭取國家發改委“崆山白雲洞自然遺產地保護工程專項資金”600萬元,爭取國家地質公園專項保護資金430萬元。與石家莊客商徐子林簽訂投資4000萬元的天台山合作開發協議,並參加省旅遊局組織的深圳旅遊招商釋出會,對投資3800萬元的邢窯文化博覽園專案進行釋出。四是對天台山景區步遊路改造,新建步遊路2507米。五是在景區周圍栽植柏樹、雪松、國槐、楊樹、火炬等樹木3406棵,栽植花卉3030株,在天台山旅遊專線兩側栽植楊樹10000棵。

  (三)加強宣傳促銷,提升臨城品牌知名度。一是每年春節期間開展“臨城人遊臨城”惠民活動,臨城人憑身份證遊溶洞20元。透過電視宣傳、張貼海報、馬戲演出等方式進行宣傳推介,擴大我縣景區知名度。二是在省臺天氣預報節目投放景區廣告,繼續在省內七個重點地市的28家縣級電視臺開展常年宣傳,同時在河北電視臺、農民頻道、移動電視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春季宣傳。三是廣泛與省內外206家旅行社合作,制定專項獎勵政策,鞏固和拓展市場。四是開展中秋、國慶雙節促銷。實施景區與超市互動,圍繞景區周邊半徑200公里,聯合河北、河南、山東等省的41個縣市區大型超市,透過超市海報、購物贈票等形式發放優惠門票50000張,推出“50元遊遍臨城”優惠促銷活動。

  二、影響制約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1、旅遊開發缺少拳頭產品,核心競爭力有待形成。

  目前,我縣旅遊資源開發檔次不高、規模偏小且分佈散亂,旅遊資源優勢挖掘不夠。岐山湖旅遊度假區的“核心”作用尚須進一步發揮,基本上還是以觀光遊覽為主,深層次的特色產品很少,沒有形成具有轟動效應的拳頭產品和具有較強吸引力的精品旅遊線路。在鄉村休閒遊方面,由於鄉村旅遊同質化的問題突出,景區景點開發建設和旅遊線路沒有吸引力,加上受季節等因素影響,特色不夠鮮明,消費鏈條短,很難吸引遊客的眼球,往往是“過路客多、過夜客少”。

  2、旅遊產品業態單一,旅遊配套有待完善。

  目前,我縣旅遊資源開發仍以景區景點開發為主,基礎設施還不完備,旅遊產品業態較為單一,區域發展不平衡性和旅遊產業鏈不發達等狀況突出存在。在“住”的方面,沒有一家國際知名的品牌酒店或大型集團式旅遊飯店,個體飯店接待能力有限,吃、住主要靠縣內消費為主;在“行”的方面,尚未開通城際及境內特色旅遊公交專線,景區內沒有專門的旅遊車輛,不利於遊客遊覽觀光;在“遊”的方面,旅遊人才短缺,導遊、講解員學歷偏低,業務水平不高,涉外導遊目前還是空白,同時,旅遊交通引導標識設定不規範,沒有形成覆蓋全縣的旅遊交通引導和標識系統;在“購”的方面,旅遊紀念品等配套開發尚未形成規模,缺少能為散客提供諮詢、報名、購物、旅遊等一條龍服務的旅遊集散中心;在“娛”的方面,旅遊娛樂專案還比較薄弱,缺少能夠反映特色的代表性文娛節目及其與旅遊景點相銜接的演出場所,難以滿足遊客視聽需求,與旅遊目的地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3、旅遊產業要素制約有待突破。

  旅遊管理體制有待健全。目前,我縣旅遊景點投資主體多且各自為政,旅遊建設、管理的職責不夠清晰,投融資能力相對較弱,與城區資源融合不夠充分,沒有形成統籌全縣旅遊資源、合力推進旅遊產業發展的工作機制,難以統籌全縣旅遊資源的開發和管理。受經濟下行形勢影響,政府無論是在旅遊專案的投入上,在旅遊發展的政策扶持上,在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和形象包裝、宣傳促銷上,還是在旅遊人才培訓上,與其他地區相比,都處於較低水平,土地、資金等要素對我縣旅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制約較為明顯。

  4、旅遊資源與文化的融合有待挖掘。

  文化資源本應是我縣發展旅遊產業的優勢所在,我縣歷史悠久,西漢初年置縣,唐天寶元年改稱臨城縣,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2200多年的建縣史,文化積澱深厚,但目前,我縣的旅遊景區對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未能將歷史人物、歷史遺蹟和獨特的文化有機融合和利用起來,旅遊發展重資源輕內涵的現象比較普遍,文化內涵挖掘不深,缺乏有效的載體支撐。古蹟資源較多,稟賦條件較好,但沒有很好的開發與保護,可視性不強,有文而少景,有景而少物,沒有很好的開發為旅遊產品。

  三、幾點建議

  1、實施規劃引領。

  規劃是先導。旅遊業發展必須以規劃為引領,隨著形勢與情況的不斷變化,要對現有的'旅遊發展規劃佈局進一步修編最佳化。規劃修編要聘請有成功案例經驗、市場嗅覺靈敏、實力雄厚的旅遊規劃專家和團隊,在充分調查瞭解我縣旅遊資源稟賦,在確立“旅遊目的地”發展大方向的前提下,突出比較優勢,高起點、高標準,提煉出切合實際、個性鮮明、能引領我縣旅遊產業發展,促進旅遊產業迅速成長的品牌主題,編制具有科學性、特色性、實用性的旅遊發展規劃。規劃要明確旅遊產業發展定位,著重突出留住遊客的功能,完善山上游和住地遊客娛樂要素,全力破解我縣景區內遊客滯留時間過短和季節性旅遊難題。

  2、發展產業聯動。

  要進一步創新旅遊發展理念,跳出旅遊來發展旅遊,充分利用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等其他行業中蘊藏的豐富資源,透過發展工業旅遊、城市旅遊、商貿旅遊、鄉村旅遊,最大限度地把相關產業的資源有效轉化成為特色旅遊產品,積極推動旅遊業與一、二、三產形成聯合發展的格局,與城鄉建設、環境整治互動促進,拓展旅遊發展空間,豐富旅遊產品供給,推動我縣旅遊以文化觀光旅遊為主的單一領域向文化、休閒、生態、運動、體驗等多領域旅遊轉變。要推進現代農業園區的景區化改造,發展農業觀光旅遊。

  3、配套完善戰略。

  圍繞旅遊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加快完善旅遊配套設施。一要加快旅遊集散中心建設。二要大力發展旅遊交通。加強旅遊交通與區域交通幹線、交通站場的對接,開通城際及境內特色旅遊公交專線,最佳化旅遊公共交通系統,不斷最佳化完善旅遊交通網路,以及重點景區配套的主要道路建設。加快建設、改造、提升主要旅遊景區之間的道路、快速公交、交通標識、停車場和自駕車營地等。三要培育壯大旅遊經營主體。積極培育高品質旅行社,引進品牌酒店管理公司,建立一批星級飯店和特色主題酒店,扶持一批經濟型商務酒店。

  4、打造品牌拉動。

  一要突出生態品牌。生態旅遊資源不可再生、不可複製,是我縣旅遊業發展的“家底”和“金字招牌”,必須保護好、利用好、發展好、發揮好。首先,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旅遊開發建設過程中遵循“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自始至終把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放在首位,要儘快研究制定“保護政策”,加大對生態景區、古建築、古民居、古樹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特別是對目前開發規劃未敲定、開發條件不具備的,一定要先保護起來不被破壞,確保我縣生態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其次,要按照縣平原綠化的要求,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切實加強林地的管理保護,不斷提升森林覆蓋率,下大力氣從嚴控制工業汙染,切實保護好“藍天、碧水、青山”這一寶貴資源。二要打造文化品牌。文化是旅遊之魂,旅遊有了文化,就有了靈氣,就有了品位,就有了競爭力。在旅遊發展過程中,要把我縣獨特的山水文化、邢窯文化、紅色文化文化、民俗文化、古代歷史文化融入到旅遊產品中去,增強對遊客的吸引力。要突出文化唯一性和差異性,深度挖掘民俗風情、地方戲曲、民間手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整理民間傳說,凸顯富有我縣特色的文化元素。對於旅遊專案,要主動注入文化內涵,整合各種旅遊資源,設計合理的旅遊線路,推出以文化特色為主的購物遊、休閒度假遊、紅色文化遊、康體運動健身遊等多種線路,聯合綠嶺核桃、旅遊美食節等大型主題活動,培育出一批具有較強市場影響力的核心吸引物和精品工程。

  5加強政策扶持。

  縣政府要進一步健全完善加快旅遊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切實保障並逐步增加旅遊發展專項資金,加大獎勵扶持力度。同時每年應安排一定的用地指標,專項用於休閒旅遊專案建設,並透過土地流轉等形式,重點支援“大、好、高”專案。要創新投融資機制。要按照市場化模式進行投融資運作,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支援本地企業參與旅遊開發,積極引進國內外的戰略投資者、知名的旅遊投資公司或品牌經營公司參與我縣旅遊開發,多元化、多方面促進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多元投入,市場運作”的旅遊經濟發展機制,合力建好旅遊投融資平臺,為我縣旅遊產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4

  近年來,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加速了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產業迅速發展,旅遊業已逐漸發展成為第三產業龍頭。目前,國家已明確把大力發展旅遊業作為發展現代服務業,擴大內需,增加就業的一項重要工作積極推進,針對鎮黨委、政府以“南山竹海”為中心和龍頭培育旅遊支柱產業建設華東知名旅遊休閒觀光區的決定,全鎮堅持“生態立鎮,旅遊興鎮”戰略,按照“開發中保護,保護中開發”原則,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產業,逐步形成特色生態旅遊新格局,而激烈的市場競爭和遊客越來越新、越來越奇、越來越高的欣賞品位,讓我們這一新興的旅遊鎮不得不立足鎮情,正確分析旅遊業現狀,從而一步一步走好開發路,走上品牌路,這樣才能逐步培育壯大旅遊產業,為全鎮經濟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一、發展旅遊業優劣勢分析

  (一)優勢分析

  1、地理位置優越

  xx鎮位於蘇、浙、皖三省交界處,是溧陽南部丘林山區開發特色鎮,全鎮區域面積85平方公里,山林面積10萬畝,轄10個行政村,1。8萬人口。交通便利,距市區30公里,距寧杭高速入口20公里,境內戴橫公路(xx—xx)和平橫公路(xx—xx)貫穿南北。雖身處深山,但便捷的交通使其對接於各大城市旅遊黃金通道網路之中。

  2、氣候適宜

  xx鎮隸屬天目山脈,屬丘林山區,大小山嶺17座,吳越第一峰海拔541米。境內四季分明,水源充沛,光照充足,氣候溫溼,季節特徵明顯,年平均氣溫15。4℃,年降雨1200—1300毫米,無霜期為235天。土壤為黃棕壤,呈微酸性,植被豐富,有常綠闊葉林、落葉林、常綠針葉林、毛竹林等廣泛分佈。自然條件適宜,形成發展生態旅遊獨特優勢。

  3、自然資源富足

  作為xx南部丘陵山區開發特色鎮,茶、桑、慄、果、竹五大優勢產業成為我鎮特色農業支柱與主導,在佔全鎮總面積70的山林中,共分佈著4萬餘畝翠竹、3萬餘畝板栗、1萬餘畝桑園、1萬餘畝茶園、5千餘畝果園,正在建設的南山農業生態觀光示範園更是前景喜人。

  3、旅遊資源豐富

  境內有國家4A級天目湖——南山竹海旅遊度假區,風光秀麗,景色怡人,憑藉2萬餘畝翠竹這一自然景觀,該景區被外界稱為“天然養吧”,其他還有古松園、南山壽泉、古兵營遺址、古石橋等20餘處特色自然景點,與此同時,結合李家園中心村建設,投資6000萬元的田園風光區和投資8000萬元的鄉村旅遊區的規劃工作正式啟動,以“農家樂”的形式,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經濟,成為不斷提升xx旅遊檔次和內涵的重要內容。

  4、旅遊商品開發潛力大

  境內有野竹筍和板栗等真空包裝食品系列,有李子、櫻桃、水晶梨、柿子等四季鮮果系列,有香峰壽眉、南山壽眉、南山黃茶、珍稀白茶等茶葉系列,有土雞、竹雞、野鴨、野山羊等野味火鍋系列,有竹蓆、竹簾、竹雕、竹鞋等竹製品系列,這些農副產品及特色食品已逐步成為各地遊客購物和餐飲的首選,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竹木業、珍稀花卉苗木、新品瓜果、畜牧業、蠶桑業等壯大發展,將為旅遊食品、紀念品開發提供很好的原材料市場。

  5、政策優惠

  國家已經採取一系列刺激消費、拉動內需政策措施,對旅遊業升溫具有極大促進作用。我市多次召開旅遊工作會議,詳細研究全市旅遊產業發展規劃,一系列鼓勵和支援旅遊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相應出臺。我鎮全力以赴以生態旅遊和鄉村旅遊為主要專案廣泛招商引資。這些都為我鎮旅遊業發展奠定基礎。

  6、旅遊投資熱潮高漲

  憑藉20xx年初南山竹海風景區與天目湖旅遊公司的成功聯營,為全鎮旅遊產業開發注入了新的活力,到目前為止全鎮旅遊產業開發累計投資近億元,國內外許多客商紛沓而至,積極加入旅遊業及相關產業投資開發,推動了xx旅遊業快速發展。

  (二)、劣勢淺析

  1、旅遊軟環境亟待改善

  一是景區所在地群眾和景區經營者之間在土地、山林徵用及工程專案承建方面矛盾突出;二是旅遊從業人員觀念較為落後,對旅遊業的認識還未能真正到位,服務意識不強,服務質量不高;三是旅遊經營、管理人才缺乏,不能滿足旅遊業日益發展的需要;四是全鎮群眾普遍對旅遊產業開發特別是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旅遊開發信心不足,旅遊經營意識較差,這已成為制約我鎮旅遊業發展重要因素。

  2、旅遊硬環境較差

  一是對現有景點完善開發投資力度不足,資金投入不到位;二是仍有多處鮮為人知的自然景點景觀尚未開發;三是通往景區公路等級、通訊等基礎設施比較差,部分景區(點)未通公路或通訊不暢;四是配套設施如賓館、飯店少且檔低次。

  3、旅遊資源開發遲緩,很難形成整體優勢

  我鎮境內除南山竹海等少許景點具有接待能力外,其他如古松園、宋朝古兵營遺址、唐代古石橋、清風山等一大批自然、人文景觀景點由於種種原因至今還未得到充分開發,尚不具備接待能力,旅遊文化內涵還未得到充分發揮,形成橫澗旅遊業“資源富集、但亮點少”的格局。

  4、旅遊宣傳力度不夠

  目前旅遊業宣傳形式較為單一,缺乏地方特色,宣傳廣度、深度不夠,缺乏創新意識。

  5、旅遊商品開發不力。旅遊商品、紀念品開發經營比較落後,缺乏新、特、奇等地方特色,缺乏集中的旅遊商品經營店和購物區域。

  6、資金投入不夠

  xx鎮是常州市級貧困鄉鎮,財政收入往往只能解決全鎮機關幹部生活和一些小投入的公益事業,而無力拿出更多資金用於旅遊業投入,這也是制約橫澗旅遊業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對策建議

  圍繞“生態立鎮、旅遊興鎮”的戰略目標,以生態旅遊為龍頭,形成“政府推動、部門聯動、企業主動、專案帶動、整體推動”的生態旅遊新機制,高起點做好xx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工作,並認真按照xx鎮旅遊產業開發總體規劃的要求,認真進行旅遊資源綜合開發和景點建設工作,加大對全鎮群眾的旅遊產業開發意識的宣傳教育,逐步形成人人盼望旅遊資源開發,個個願意開發旅遊資源的良好氛圍,努力把橫澗鎮建成華東線上生態、文化、休閒、度假旅遊新亮點。

  1、提高認識,加強發展

  旅遊業是一個涵蓋一、二、三產業的綜合性產業,具有拉動投資和消費雙重效應,能夠刺激經濟增長,解決社會就業等社會問題,是發展生態經濟、富民強鎮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產業突破口和結合點,同時,旅遊業又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部門、各行業大力配合支援,因此我們要加強旅遊宣傳和引導,從而形成全社會都支援配合旅遊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推動旅遊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2、加強領導,建立健全旅遊管理機制

  建立一個既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又兼備宏觀調控手段,並有利於對旅遊產業開發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又利於旅遊業向大規模、深層次方向發展,符合鎮情的旅遊管理體制,是加快旅遊業發展的關鍵。為此,針對橫澗鎮情,成立專門旅遊產業開發管理機構,負責對全鎮旅遊工作實行宏觀管理,制定旅遊發展戰略並監督其實施,制定旅遊開發規劃並審批實施,同時,協調處理旅遊工作中出現的各種重大問題,並監督有關部門執行。

  3、加大政策傾斜力度

  政府應制定專門政策,從資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對旅遊業扶持。如安排一定財力用於旅遊基礎設施改善和旅遊宣傳工作等,推動旅遊業快速發展。

  4、深挖旅遊文化內涵,提高旅遊產品競爭力

  文化在旅遊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決定著旅遊業發展方向和興衰。沒有文化的旅遊就是沒有靈魂的旅遊。我鎮旅遊資源文化底蘊十分深厚,挖掘潛力很大。因此,必須加強旅遊文化內涵發掘、提煉、利用,提高旅遊文化內涵,形成橫澗旅遊獨特亮點,滿足不同層次遊客需求,從而提高xx旅遊的檔次及市場佔有份額。

  5、加快旅遊環境建設,提高橫澗旅遊業整體形象

  一是加快以公路、通訊、電力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加快以賓館、飯店、旅行社為龍頭的旅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三是加強旅遊人才引進和現有從業人員培訓工作,為旅遊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四是加強旅遊宣傳工作,提高xx旅遊知名度。

  6、大力開發旅遊商品

  一個地區旅遊商品開發與狀況,代表一個地區旅遊業發展興衰。結合我鎮實際,目前應重點抓好特色農副產品等旅遊食品深度開發。同時,立足橫澗資源優勢,開發具有地方特色旅遊紀念品,提高旅遊商品競爭力和吸引力。

  7、加強行業管理,堅持依法治旅

  一是加強旅遊產業開發制度建設,促使我鎮旅遊業走“開發中保護、保護中開發”這一健康、可持續發展道路;二是依照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妥善處理和協調旅遊產業投資經營者和景點所在地群眾之間的矛盾;三是做好旅遊市場整頓和規範工作,嚴厲打擊欺客宰客等違法行為,創好旅遊業發展良好外部環境;四是加強涉旅安全工作,強化安全意識,落實旅遊企事業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營造良好的旅遊安全氛圍,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

  8、加強旅遊資源整合力度,實現優勢互補

  加快與天目湖旅遊區、平橋石壩、蓄能電站等景點串成一線的速度,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從而吸引更多的遊客來本地旅遊觀光,使我鎮成為集旅遊、度假、娛樂、休閒為一體的華東知名旅遊勝地。

  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5

  為促進我縣旅遊產業快速發展,xx月xx日,縣政協經濟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採取實地考察、聽取彙報、座談討論等方式,對我縣旅遊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上下緊緊圍繞“山水休閒勝地”的目標定位,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生態休閒旅遊,全縣旅遊業呈現出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態勢。

  1、旅遊基礎設施初具規模。目前,我縣已建成了aa級景區皖東烈士陵園和aaaa級景區白鷺島生態旅遊區等2個旅遊景點,打造了林橋苗木花卉生態園、景華農業生態園、金斗農業生態園等3個農業生態園。通往各主要景區、景點的路網基本建成,景區內的水、電、路、通訊、網路等基礎設施齊全,功能配套,能夠基本滿足遊客對旅遊基礎設施的要求,促進了旅遊資源優勢向旅遊經濟優勢的轉化。

  2、旅遊服務體系日趨完善。目前,我縣已入駐了旅行社4家;發展了星級旅遊飯店1家、星級農家樂8家、星級旅遊餐館3家、旅遊定點餐館3家;培育了旅遊商品定點生產企業6家;興建了一批旅遊娛樂和購物場所,形成了功能較為齊全的旅遊服務體系,具備了一定的旅遊接待能力。

  3、旅遊拉動作用逐漸增強。據統計,我縣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29.6萬人次,同比增長32%;實現旅遊收入2.7億元,同比增長33%。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我縣餐飲、住宿、商貿、交通、娛樂、通訊、種植和養殖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了城鄉的統籌發展。

  二、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的主要做法

  我縣旅遊業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主要得益於縣委、政府採取的多項措施,積累了許多有益經驗。

  一是堅持政府主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旅遊產業發展,組建了來安縣旅遊業攻堅指揮部,加強對全縣旅遊業的宏觀管理、指導和協調,為培育和發展來安旅遊產業提供了組織保障。對投資萬元以上的重點旅遊專案實行“五個一”的工作機制;堅持每週一排程、每月一督查的制度,及時研究解決旅遊專案推進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為旅遊專案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堅持規劃先行。結合我縣實際,重金聘請專家高標準編制了《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推出了十大旅遊精品專案,為培育和發展旅遊產業提供了科學指導,為“五色兩核三帶四區”旅遊發展佈局的實施,提供了科學的建設依據。

  三是堅持專案推動。透過加大旅遊專案的招商和幫辦力度,推動和促進了一批重大旅遊專案的成功落地和順利實施,帶動全縣旅遊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據統計,,我縣規劃實施的旅遊專案多達35個,其中續建專案12個,新建專案23個。目前,黃大圩溼地公園、龍窩寺森林公園、蓮花湖旅遊開發等5個專案正在籌建當中。

  四是堅持品牌帶動。根據xx獨特的資源優勢,堅持打造“xx”旅遊品牌。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網路等新聞媒體,以生態休閒旅遊為主題,常年在《xx日報》、《xx晚報》和xx電視臺對我縣xxxx生態旅遊度假村進行宣傳,使xxxx的遊客每年都保持遞增16%以上。多次在xx、xx、xx、xx、xx等地舉辦旅遊推介會,有效地推動和激活了客源市場,使來安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吸引力進一步增強。今年x月成功舉辦的中國“第x屆xxxx生態文化旅遊節”,充分展現了“xxxx,xx”的新形象,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好評。

  五是堅持資金投入。近年來,縣政府投資xxx萬元實施了xx烈士陵園改造工程,對陵園廣場、紀念館等基礎設施進行改建,豐富了景點內涵,提高了服務檔次。縣交通、民宗、文體、水利等部門政府性投資xxxx萬元,用於改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引導社會資本投資x億元開發了一批鄉村旅遊、休閒旅遊、城市快捷酒店等多元化旅遊新產業。今年以來,縣財政還先後撥付旅遊業發展專項資金總計xxx萬元,用於獎勵和開展旅遊景區建立和農家樂建立、第x屆xxxx生態文化旅遊節。

  三、我縣旅遊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透過近幾年來的努力,我縣旅遊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但與周邊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1、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目前,通往部分景區、景點的道路大多等級低,尚處於路窄彎多不平坦的狀況,車輛進出不便,存在潛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2、旅遊產業要素制約依然存在。在專案引進和推進中,因土地指標緊缺,導致一些重大旅遊專案建設艱難;因資金和相關手續辦理等原因,致使部分專案進展緩慢,嚴重製約著旅遊業健康快速發展。

  3、旅遊資源與文化融合有待挖掘。部分旅遊景區專案內容過於單調,停留在觀光層次,對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文化含量明顯不足;以歷史人物、歷史古蹟、歷史遺蹟等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人文景觀特色沒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對人文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夠。

  4、旅遊產業化整體水平有待提高。旅遊產業鏈尚未形成,滿足不同型別、不同規模遊客需求的接待能力較差;旅遊商品研發深度不夠,旅遊商品市場不成規模。

  5、旅遊行政執法開展困難。我縣還沒有成立旅遊執法和監管機構,旅遊行政執法、旅遊服務質量監督檢查、旅遊投訴案件處理等工作無法開展。

  四、推進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的意見與建議

  豐富獨特的旅遊資源,快速增長的經濟總量,為我縣旅遊業發展積蓄了後勁;省政府去年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快發展旅遊業的實施意見》,更為我縣旅遊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政策機遇。我們一定要抓住這些有利時機,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實現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

  1、進一步提高認識,充分認識發展旅遊產業的重要意義。縣政府要把旅遊產業提升到支柱產業的重要位置來抓,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細化各項措施,確保旅遊產業實現科學發展;要強化旅遊部門的職責,使旅遊管理部門在旅遊資源的保護、利用、開發和管理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推進各項工作全面落實;要建立健全旅遊產業發展工作協調聯動機制和激勵機制,嚴格考核兌現,實行重獎重罰,充分發揮各地各部門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力推進旅遊產業發展,真正形成部門聯動、齊抓共建、合力發展的良好局面。

  2、進一步解放思想,切實最佳化旅遊產業發展投融資環境。認真研究制定稅收、土地、產業扶持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以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越的條件,吸引有實力的客商到我縣投資開發旅遊產業。強化主體意識,用產業化的思維和市場化的運作手段,大膽引進民間資本、社會資本參與旅遊產業發展,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

  3、進一步加強規劃,統籌謀劃好旅遊產業的持續發展。

  堅持先規劃後建設原則,根據《來安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制定旅遊專案專項規劃,對各類景點、服務設施進行科學佈局;積極探索旅遊專案與農業專案捆綁,緩解土地指標壓力的新形式,切實加強對旅遊專案規劃、建設的深層次管理。堅持開發和保護並重,對各景區實行分級管理、分級開發、分級保護,避免生態資源遭到破壞。切實保護生態環境,實行旅遊資源分段分批開發,避免一哄而上、低效開發、浪費資源,確保資源與環境的永續利用。

  4、進一步加大投入,切實增加旅遊產業政策性投入。透過加強旅遊專案編制上報工作,積極爭取國家、省市更多的旅遊專案資金;緊緊圍繞重點景區、田園風光線路,加緊編制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專案,積極爭取各級專案資金,確保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得到根本改善;縣財政每年都要列支旅遊發展專項資金,並根據財力增長情況逐年增加,以充分發揮政府主導產業建設的積極作用。林業、農業、交通、發改、水利、建設等部門要把天然林保護、農業綜合開發、鄉村公路、農村能源、水利建設等專項資金的安排使用與發展旅遊業結合起來,有效整合建設資金,切實推進旅遊產品的開發建設。

  5、進一步突出重點,切實提升旅遊產業發展的層次。完善xxxx生態旅遊區和xx烈士陵園接待設施和遊樂功能,整合旅遊資源,實現綠色旅遊與紅色旅遊有機緊密結合。督促指導白鷺島大酒店、金太陽大酒店和來城新區大酒店等高星級旅遊飯店加快建設和申報評星工作,提升我縣旅遊接待檔次。加快舞彩國際生態旅遊專案推進步伐,打造“休閒度假的高階產品”。要注重加強與周邊地區的旅遊區域合作,形成旅遊精品線路。此外,還應採取集中培訓、委託培養、外出參觀等多種形式,加強旅遊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提升服務技能和水平。

  6、進一步挖掘潛力,拓展豐富旅遊產業發展文化內涵。堅持舉辦xxxx生態文化旅遊節、旅遊專案推介會,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展示來安的發展魅力、城市品味,文化底蘊。加強旅遊商品的開發,著力培育旅遊商品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和專業市場,開發一批具有來安特色、市場前景廣闊的旅遊商品。推進參與式文化旅遊專案,鼓勵開展民風民俗民樂展示,促進旅遊產業與文化產業的有機融合。

  7、進一步規範秩序,切實加強對旅遊產業的行政執法。成立專門機構,配齊、配強旅遊行政執法人員,落實執法經費、配備交通工具,為旅遊行政執法提供人員、資金上的保障。健全旅遊市場綜合治理機制,定期會同公安、工商、衛生等部門對旅遊市場進行專項治理整頓。加強對景區(點)的監管力度,完善旅遊安全應急預案,加強旅遊誠信體系建設,淨化旅遊市場。

  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6

  東至旅遊產業發展情況是縣委、縣政府、縣政協今年確定的重點民主協商活動之一。縣政協組織專題調研組於8月下旬至9月中旬,先後召開多次座談會,聽取縣直相關部門、涉旅企業等各方意見,全面瞭解東至旅遊產業發展狀況。同時,赴省內XX縣、XX市、XX縣、XX區太平湖管委會及江西XX縣學習考察,借鑑經驗。現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旅遊工作開展情況

  近年來,東至旅遊產業搶抓“三區建設”機遇,積極推進“旅遊XX縣”戰略目標,夯實基礎,蓄勢發力。目前,我縣擁有a級旅遊景區5家,其中4a級1家,3a級2家;國家工農業旅遊示範點3處;安徽省旅遊鄉鎮5個;省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點1處;星級農家樂28家,其中五星級2家,四星級5家;星級旅遊飯店2家;四星級旅遊餐館1家;旅行社(門市部)4家,旅遊車隊1家,旅遊商品定點企業7家。

  一是景區建設初見成效。九天仙寓成功建立國家4a級旅遊景區,實現4a級景區零突破;歷山景區探索創新管理機制;南溪古寨依託《南溪古寨歷史文化發掘與開發研究》成果,已完成規劃初稿,正在積極開展徵地、河道整修、遊步道建設等基礎工作,啟動4a景區建立;金雞窠漂流整修後重新開業。

  二是專案建設穩步推進。西海溫泉度假村、環升金湖張家灘鄉村旅遊示範點等專案建設積極推進,印象東流大酒店投入試營業,大渡口國際假日大酒店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仙寓山莊改造等專案也在緊張建設中,今年又新引進堯渡河景區開發建設專案,正待開工建設,已先期啟動漂流專案。

  三是環升金湖旅遊開始起步。以環升金湖鄉村旅遊發展為破題,堅持先行先試,規劃建設張家灘鄉村旅遊示範點和升金湖科普旅遊接待中心;大渡口龍源旅遊度假村(江南農業科技園)在成功建立省級五星級農家樂、省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點基礎上,正積極申報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點。

  四是鄉村旅遊蓄勢待發。縣城及周邊形成以金字牌森林公園、西山天坑雲石、梅山生態旅遊、歷橋上謝生態休閒旅遊、錦源生態園、小黃泥湖生態農莊等環城生態休閒旅遊帶,配以青水湖畔生態農莊、梅山農家樂、黃泥農家樂等為主體的農家樂群;東流鎮規劃建設陶公文化旅遊區,啟動東流老街重點古建築、雙塔和陶公祠的修繕及省級農業示範區旅遊觀光專案。縣域東南部的源口生態休閒遊,官港、洋湖等地的生態休閒農業等一批鄉村休閒旅遊專案蓬勃興起。

  二、推進旅遊產業發展優勢

  東至是一個以山為景、以水為靈的山區縣,獨特的地域風貌與多樣的文化傳承,織就了較為豐富的旅遊資源,有著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潛在優勢。

  一是政策支撐優勢。近年來,國家為推動旅遊業的發展制定了系列措施。一是頒佈實施旅遊法,以法律形式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權威保障;二是出臺政策支援旅遊發展。特別是國務院今年出臺的《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從五個方面對支援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要求;三是專項規劃推進區域發展。年初,國務院批覆實施《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建設發展規劃綱要》,東至既處在示範區的核心區,又處於“三山三湖”山水觀光旅遊發展帶和皖江城市文化旅遊發展帶的交匯處,發展旅遊機遇難得。

  二是生態宜居優勢。“生態優良,資源豐富,點多面廣”是東至旅遊資源特色。境內生態系統完整,自然環境優美,山、丘、圩、湖種類齊全,人居環境宜居宜遊。有“中國鶴湖”“鴻雁之鄉”——國際重要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升金湖,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九天仙寓、國家3a級旅遊景區歷山、龍源旅遊度假村、國家2a級旅遊區東流古文化區、省級森林公園天台山;還有被譽為攝影家天堂的堯渡河景區,及西山天坑、許世英故居、周氏家族遺址等自然景觀和名勝古蹟。

  三是人文厚重優勢。東至歷史悠久,人文遺蹟眾多,文化底蘊深厚,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3處,非物質文化遺產數目86項。其中東流老街、陶公祠、雙塔、許世英故居、金宗祠等10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至花燈”、“福主廟會”等6個專案位列國家和省級非遺保護專案。另外,東至還擁有國家一級文物——宋代關子鈔版,是我國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最完整、可信性最高的宋代鈔版,堪稱我國貨幣寶庫中的一大瑰寶。

  三、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旅遊發展的氛圍不濃。對旅遊XX縣戰略的地位認識不到位,旅遊發展理念還未牢固樹立,思維方式、行為習慣未根本轉變。相關部門工作開展不能主動服務和服從於旅遊產業發展,也很少為進一步推動旅遊產業發展主動出招。社會各界包括一些旅遊從業者對旅遊產業的認識不到位,缺乏有志於旅遊創業且持之以恆的仁人志士。

  二是主題定位不能有效統一。“堯舜之鄉,靈山秀水”“堯舜之鄉,魄力東至”“堯舜之鄉,休閒港灣”“堯舜東至,山水升金”……等等,至今未形成一個全縣統一的對外宣傳定位,也沒有統一的、叫得響、令人過目不忘的營銷宣傳主題。

  三是燈下黑愈發凸顯。東至是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核心區組成部分,東有九華山、黃山、西遞宏村,南有婺源,西有廬山,北有天柱山,5a級景區環繞四周。在這樣一個旅遊資源高階雲集的集合區中,我縣至今尚未形成一個功能齊全、運營規範,稱得上真正景區的旅遊產品。縣內景點與周邊地區景點沒有形成互連互通,沒有一處納入周邊旅遊線路的景點,遊人寥寥,甚至縣內也沒有一條可供遊客選擇的成熟線路,客源市場單一。

  四是景區可進入性依然較差。沿國、省道旅遊交通指示牌設定不完善,數量及配置不能為遊客出行提供便利;縣城至九天仙寓等旅遊景區公交車輛班次少、執行不暢;升金湖通湖道路僅小路嘴跨湖大橋一段及科普中心(保護局所在地)路況好一些,其餘都是泥濘小路;龍源旅遊度假村(江南科技園)、青水湖畔生態農莊等通行道路不暢;堯渡河漂流景區以砂石路為主,伴以泥濘小道;東流古文化區內也是輾轉艱難……,這些地方大都是我縣遊人首選之地,由於可進入性差,慕名而來的遊客大多掃興而歸。

  五是縣城主城區建設不能順應現代旅遊的發展要求。城市建設、交通、土地使用等規劃未能與旅遊規劃有效銜接。在推進主城區建設中,忽視了城旅融合互促功能。城市佈局存在著文化品位上展現不高、建築風格不明、地域特色彰顯不足等問題。加之城市公園、市民活動廣場等文體場所硬體環境不足,服務配套跟不上,難以讓遊客逗留。

  六是文化旅遊融合不足。文化與旅遊缺乏統一規劃和管理,部門各自為政,合作領域不寬,機制不暢。各類文化旅遊專案建設佈局零散,規劃難以統一,特色挖掘不夠。各類文化展現方式單一,各類文物深藏閨中,沒有打造成旅遊產品,難以為遊客服務。

  七是旅遊企業層次較低。九天仙寓雖然建立了國家4a級,但配套設施、服務水平、宣傳促銷等名不符實。3家旅行社1個門市部,僅停留在編排縣外旅遊線路,組織遊客外出旅遊,縣內的線路編排、外來業務承辦等功能服務基本沒有,賓館、飯店整體接待能力有限,四星級以上旅遊飯店仍是空白。

  四、推動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提高認識,為加快融入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提供保障。

  1、強化政府主導。政府應是旅遊產業發展的主導力量。調研組考察的XX縣,確立了“旅遊與工業並重”的發展思路,對全縣所有鄉鎮按工業類和旅遊類進行分類考核,建立旅遊考核臺帳,旅遊鄉鎮考核以旅遊為主;XX區政府主導力度更大,綜合目標考核100分,旅遊佔了10分;XX縣委、縣政府自2010年開始連續出臺三個推動旅遊發展的措施(旅遊產業發展意見、鄉村旅遊發展意見、旅遊發展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為當地旅遊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旅遊XX縣”是東至發展的五大戰略之一,應充分發揮旅遊工作指導委員會的協調作用,形成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的合力。要完善旅遊產業發展目標分類考核機制,按照年度發展目標,將旅遊產業發展列入綜合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內容,考核權重可區別對待,實行分類考核。

  2、加強部門協作。旅遊“六要素”產業涉及交通、農業、林業、經信、文化及商務等諸多部門,謀劃旅遊產業的發展必須用大產業的觀念來共同推進。要加大應用考核獎懲機制,發揮各相關部門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責任意識,切實加強協作配合,發揮應有作用,用實際行動推進我縣旅遊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3、提供政策保障。旅遊產業是一個投資大、見效慢的長線朝陽產業,離不開政府的支援和政策的保障。要拿出切實的措施,出臺剛性政策,吸引客商投資旅遊產業,帶動社會融資,促進產業做強。XX縣人口規模、財政收入、發展模式和我縣相類似,該縣為加快推進旅遊產業發展,每年拿出上千萬的發展資金,對景區創a、賓館創星、鄉鎮創優等採取以獎代補方式促進旅遊產業升級,對投資旅遊產業的企業,除享受各項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外,重點突出了優先保障旅遊企業的用地需求,不同專案,土地出讓金按照不同比例返還,支援專案建設。

  (二)規劃引領,為加快融入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繪好發展藍圖。

  為搶抓機遇,對接皖南文化旅遊示範區建設《規劃綱要》的實施,各類專項規劃需立即著手編制。

  1、旅遊產業發展專項規劃應力求科學嚴謹。規劃編制應緊扣皖南示範區《規劃綱要》,編制中既要聘請高規格的專家組保證規劃的科學性與前瞻性,又要邀請一些有識之士參與其中,徵求各界意見,確保規劃的實事求是和可操作性。規劃一旦實施,必須一以貫之執行。

  以XX區太平湖為例,發展之初也有很多迷惑。2002年,太平湖管委會在當年門票收入不足50萬的情況下,拿出100多萬元,邀請日本水域規劃專家進行專項規劃的編制,對太平湖水域開發進行整體佈局,規劃評審由省旅遊局組織。規劃實施10餘年,一直體現著時代發展要求。管委會領導班子一任接著一任,嚴格按照規劃佈局,紮實推進專案建設。太平湖現已成為國際著名的旅遊目的地。

  2、相關規劃應與旅遊相互融合。即將編制的全縣十三五規劃以及全縣建設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文化產業規劃以及各鄉鎮發展規劃,都應兼顧旅遊發展,為相關旅遊專案用地需求留足發展空間。同時,要以當前建立國家生態縣為契機,規劃好城市道路與旅遊設施標識系統、城市電子資訊系統、資訊諮詢與市場監管服務系統、遊客中心及集散點服務系統等。透過高度統一相互融合的各項規劃的引領,著力打造和構建特色鮮明、融會貫通的旅遊發展新格局。

  (三)重點突破,為加快融入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打造亮點。

  東至作為安徽省西南門戶,要在高階旅遊景區環繞的現實中找準自己的發展定位,必須依託豐富的鄉村旅遊資源,走觀光休閒可持續發展之路,抓重點,重點抓,著力構建“一湖、一山、一帶” 產業發展格局。

  1、擦亮升金湖這塊金字招牌。升金湖的候鳥資源是獨特和無可比擬的,打好升金湖牌應是我們旅遊XX縣的重頭戲。一要挖掘升金湖生態科考旅遊文化。重點發揮升金湖溼地生態科考中心旅遊功能,透過標本展示、文字介紹、科教影片等方式,把升金湖鳥類、溼地等資源的獨特魅力展現給遊人。二要規劃建設環湖旅遊公路。升金湖是《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裡明確的“三山三湖”山水觀光旅遊發展帶的重要節點。要堅持保護優先的原則,合理規劃路網走向,建設環湖公路。三要打造生態旅遊度假區。切實推進市生態文明建設重點工程“升金湖生態旅遊度假區”建設,規範發展環升金湖生態旅遊和鄉村旅遊,爭創省級旅遊度假區,努力提升升金湖整體資源品位。

  要整合湖區資源,切實轉變湖區現有管理方式,規範湖區及環湖生產經營行為,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形成推進升金湖旅遊發展的合力。把升金湖打造成為池州乃至皖南旅遊的重要節點,引領東至旅遊的振興與發展。

  2、推進仙寓山-南溪古寨成品牌景區。一是將牌子打出來。以“葛洪煉丹”地為突破口,突出九天仙寓養生文化;以皖南最大的瀑布群,展現九天仙寓完整的生態系統;以大山裡最後一個匈奴部落,再現南溪古寨匈奴文化的印記。透過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檔次,宣傳推廣,力爭把仙寓山——南溪古寨建成皖西南獨具特色的著名景點。二是讓外地人留下來。景區要圍繞提升接待水平練內功,重點是完善景區內路、水、管、網、電等基礎設施,提升遊客服務中心、度假山莊服務功能,著力在硬體投入和軟環境配套上有個由量到質的全面提升。

  3、構建堯東旅遊觀光帶。一要推進縣城區旅遊資源整合。東堯一體化正在推進,應加快推進東流老街、陶公古祠、歷山、天台山、堯渡河及東流省級農業示範區旅遊觀光園等旅遊資源整合,打造城區旅遊休閒觀光帶。重點推進歷山等較為成熟的景區建設,完善景區配套設施,豐富景區活動內容,將歷山建設成為供廣大市民休憩、健身的城市公園。二要增強縣城區服務功能。要加快賓館酒店、娛樂休閒中心、購物休閒廣場、文化體驗休閒場所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適應不同層次遊客需求,不斷提高主城區旅遊承載能力。三要增強縣城區文化品位。城市建設應融入 “東至花燈”“文南詞”“平安草龍燈”、“福主廟會”等地方文化元素;市民公園、休閒廣場等公共設施應發揮文化展現作用,讓廣大市民和遊客在休閒娛樂中感受東至的風土人情和傳統文化。四要加大縣城區文化設施建設。調研的幾個縣區,青陽、XX區、潛山、桐城等地均建有博物館,供本地市民及遊客參觀。應著手佈局博物館或相關文化設施建設,將其作為宣傳展示東至歷史文化和當代文明建設的重要視窗。

  4、突出鄉村旅遊這個生力軍。一要整理挖掘鄉村飲食文化。“食”是旅遊一個重要環節,東至食材豐富,葛公豆腐、東至米餃、升金湖青蝦、麥魚蒸蛋、糟魚蒸肉……尤具特色,對這些東至美食的挖掘整理,宣傳推廣,前景廣闊。二要推進文化長入旅遊。以周氏家族文化和許世英故居串聯與潤色堯渡、官港和花園的景區景點,以匈奴風情打造南溪古寨,以堯舜文化彰顯歷山特色,以葛洪養生文化包裝仙寓山景區,以陶公田園文化豐富東流古鎮品牌。三要改善鄉村環境。結合生態縣和美好鄉村建設,加強鄉村旅遊點的交通、通訊、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使休閒和旅遊成為生態文明和美好鄉村建設的重要產業支撐和有效載體;結合“三線三邊”綜合整治,推動景區景點周邊形象提升。四要提升鄉村休閒度假品位。重點是推進龍泉西海溫泉度假區建設,使其如同投資江西永修的廬山西海溫泉度假村一樣,成為我縣新型鄉村休閒度假的龍頭企業。

  (四)多措並舉,為加快融入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創造優良環境。

  一是解決好“最後一公里”。重點是解決好境內較為成熟旅遊景區與國省道的旅遊公路的接軌,縣域大交通格局已經形成,各地、各部門應拿出切實措施,切實改善通往各景區(點)旅遊交通條件,為旅遊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二是選商引資開發旅遊。針對景區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旅遊專案的招商,應適當設定進入門檻,選擇具有一定實力,且有著較為成熟經營機制和經營理念的法人實體投資旅遊開發。三是加快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要儘快建成一批熱愛旅遊、熟悉旅遊、鑽研旅遊的工作者隊伍。同時,要加強對旅遊從業人員隊伍培訓,重點是“農家樂”從業人員,結合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提升的旅遊接待能力和水平。四是統一區域對外形象定位。品牌是一個區域對外展現的標誌。調研的幾個縣區,都有著自身的形象宣傳定位。青陽“禮佛上九華,修身在青陽”;桐城“城邀天下客,桐續山水詩”;潛山“生態潛山、養生天柱”。 借鑑外地好的做法,我縣可依託自身資源優勢,透過網路、報刊、媒體,在全國範圍內徵集東至形象展示的口號,給東至以形象定位。五是精心設計旅遊線路,著力開發旅遊市場。整合升金湖、九天仙寓、南溪古寨、東流古文化、堯渡河、歷山等地資源,強化縣內旅遊線路設計和創意。充分利用各類網路和新媒體平臺,積極參與省市組織的各類旅遊營銷活動,做到旅遊發展與營銷宣傳的有機統一,實現我縣景點與周邊地區景點的互連互通。

  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7

  根據區委、區政府關於打造全區文化旅遊產業的會議要求,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結合本鄉實際,緊扣調研內容,立即組織相關人員開展文化旅遊產業調研活動。

  一、樂居鄉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優勢

  一是產業優勢。蘋果、水稻田園風光獨具特色,為發展農業休閒觀光旅遊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二是基礎設施優勢。全鄉水利化程度高,三面光溝渠縱橫交錯,抗旱水窖遍佈地塊,為發展農村文化旅遊業創造了條件,提供了保障。

  三是區位優勢。昭大公路貫穿南北,漁洞水庫專用線途徑樂居、上街兩個村,灑漁河煙柳與樂居、上街兩個村遙遙相望。區位優勢十分突出,容易進入過往遊客的視線。

  四是幹部優勢。有兩支好的幹部隊伍,一支是靠得住、有本事、能幹事的村級幹部隊伍,一支是作風硬、吃得苦、能力強的鄉級幹部隊伍,為宣傳樂居和服務遊客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援。

  五是群眾優勢。廣大純樸、勤勞、善良的樂居人民,為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樂居文化旅遊產業的定位

  根據樂居現狀以及歷史文化發展特點,認為樂居的文化旅遊產業可定位於:

  一是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旅遊。休閒觀光農業旅遊集農業產銷、農產品加工、農業旅遊服務等三種產業於一體,順應了人們嚮往自然、崇尚自然、親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1、發展種植業觀光旅遊。可以依託科技示範園,組織青少年開展“農村科技夏令營”活動,普及農村科技文化知識。可以結合昭大公路沿線引導群眾發展庭院果園種植,根據節令適時開展春季賞美景、夏秋季摘果子活動,推動農村旅遊經濟,帶動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

  2、發展水面養殖業觀光旅遊。可以充分利用周家口子水庫、桃樹井水庫從事水產養殖,還可以在水庫周圍添置一些必要的設施,方便遊客垂釣和打撈。還可以設定餐廳,讓遊客自己品嚐勞動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悅。

  二是發展地方民俗風情體驗旅遊。樂居人文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非常迎合城市人到農村的體驗需求。

  1、民俗民風旅遊。一年一度的新觀音廟會,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會自發聚集到這個地方。老的燒香拜佛,年輕的唱歌嬉戲、自娛自樂。這些民俗民風帶有明顯地方特色,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背景,對遊客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2、農村節慶旅遊。進一步挖掘、整合本地農村節慶風俗,以農村老年協會為載體,不斷豐富群眾文藝生活,體現獨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獨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品牌。

  3、農村飲食文化旅遊。品嚐風味餐飲是旅遊不可缺少的內容,具有農家地方特色的食文化應該成為吸引遊客的旅遊資源。農村之“食”關鍵在於“土”和“特”,樂居的野菜、豆乾、臘肉遠近聞名,對過往遊客具有強烈的誘惑力。

  三是發展生態旅遊業。以樂居大河土地整理專案為契機,順河綠化,打造“樂居煙柳”風姿,使之與綠油油的稻田相依為伴,真正構成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美景,以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三、發展文化旅遊業的建議:

  1、要在政策上給與積極扶持。發展農村文化旅遊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相互協調、全力投入。首先,要在區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會同區直有關部門,制定出臺鼓勵農村文化旅遊的扶持政策,在資金投入、道路通訊等方面向農村文化旅遊專案傾斜。同時,要組織專門人員幫助挖掘有較深文化內涵的旅遊文化資源。

  2、要加大對農村文化旅遊基礎設施的投入。實施相關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合理開發旅遊資源,強化文化旅遊功能。

  3、注重抓好農村文化旅遊品的開發。一是要篩選出能顯示地方特色、文化底蘊深厚的文化旅遊品。二是要在保留其古色古裝的基礎上,按照旅遊品的要求對一些民間藝術品或古建築物要進行重新設計、包裝。三是要加強農村文化旅遊產業的包裝宣傳和市場開發工作,充分激發消費潛力。

  4、要注重文化旅遊隊伍的培養。要充分發揮鄉文化站的職能作用,千方百計吸引旅遊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素質高的農村旅遊從業人員隊伍,為推進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保障和智力支援。

  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8

  文化旅遊產業是新形勢下的朝陽產業,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點和產業XX縣的強大引擎。推動文化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已成為實現全縣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的必然要求。為深入瞭解全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狀況,近期,縣政協組織調研組深入旅遊景點和文化經營場所,透過現場檢視、走訪瞭解、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對全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以建設特色文化縣、發展旅遊重點縣為目標,以提高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增強文化旅遊產業整體實力為落腳點,根據省、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和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要求,結合全縣文化資源稟賦,充分挖掘人文、自然、生態等方面的優勢,著力加強“一區兩園”(華夏文明河西走廊自然人文傳承創新區、丹霞文化產業園、大沙河生態文化產業園)建設,努力構建具有臨澤地域特色的文化產業體系,傾力打造“中國棗鄉·七彩丹霞·戈壁水鄉·紅色聖地”旅遊名片,全力推進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至目前,全縣共有文化產業經營單位93家。省級文化產業園——丹霞文化產業園按照“三大板塊兩環五區”(即:核心地質遊覽板塊、絲路文化體驗板塊、民俗風情板塊,丹霞地質遊覽環、絲路文化體驗環,丹霞地質觀光區、入口門景區、文化體驗區、運動娛樂區、民俗體驗區)的總體格局,各項建設正在穩步推進;依託昭武古城、西遊傳說遺蹟、丹霞山、丹霞廣場和紅西路軍梨園口戰役紀念館,以保護生態環境、塑造城市景觀、培育特色文化產業為目標,以紅色聖地、田園風光、生態休閒、健身娛樂、國防教育和塞上江南風情於一體的縣級文化產業園——大沙河生態文化產業園,各項基礎設施已全面啟動。同時,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文化產業發展氛圍進一步濃厚。自2010年以來,成功舉辦“激情廣場愛國歌曲大家唱臨澤篇”演出;連續三年舉辦“中國棗鄉·魅力臨澤”旅遊文化藝術節,組織開展了“紅旗飄飄”紅歌傳唱、“親近大沙河,感受生態美”萬人休閒健身跑步活動、“棗鄉情”民族交響音樂會、“生態臨澤”書畫攝影展等文化藝術活動,在繁榮城鄉文化生活的同時,提升了臨澤的文化軟實力,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發展,2012年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3780萬元,佔全縣國內生產總值的1.05%。建成大沙河生態旅遊景區、七彩丹霞旅遊景區、梨園口戰役紀念館、雙泉湖景區、香古寺景區等一批省內外知名旅遊景區,其中,丹霞景區被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梨園口戰役紀念館被批准為全國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和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雙泉湖、香古寺景區被命名為國家2a級旅遊景區,雙泉湖、黑河煙林被命名為國家水利風景區;建成星級旅遊飯店4家,發展特色“農家樂”85家。2012年,全縣接待遊客7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8.9%,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57億元,比上年增長88.5%。

  二、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文化旅遊規劃相對滯後。

  近年來,全縣文化旅遊產業雖然有了較大發展,但還缺少一個統一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旅遊與文化及相關產業融合度不高,文化帶旅遊、旅遊促文化的發展機制還未形成,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重點目標、結構框架還不甚清晰,文化旅遊產業結構不合理,文化旅遊資源優勢、產業優勢沒有顯現出來。

  2.規模偏小缺乏專案支援。

  文化企業數量、規模、經營呈現“小、散、亂”的狀態,經濟效益不夠理想;文化產業在招商引資、基礎建設方面還沒有大的專案和資金支撐,發展只停留在“小打小鬧”上。旅遊資源開發遲、開發程度低,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旅遊產業開發仍處於起步開發、夯實基礎、加強培育的階段。

  3.市場主體不強要素不健全

  文化產業市場發育不健全,以個體經營居多,傳統專案比重大,上檔次的綜合性經營場所少, 經營管理水平不高。旅遊資源分屬於條塊多頭管理,主管部門、鄉鎮自身投資能力弱,融資渠道相對較窄,一些旅遊資源開發建設進展緩慢;旅遊六大產業要素還不夠匹配,旅遊接待能力和水平已不能滿足旅遊發展的需求,“過境遊”與“過夜遊”比例失調,旅遊對相關行業的拉動作用還不明顯。

  4.文化旅遊骨幹人才嚴重短缺。

  全縣文化旅遊從業人員數量少,業務素質較低,全縣最大的文化經營企業丹霞旅遊公司,經營管理人才嚴重不足;文化旅遊產業高階人才如文化創意、市場營銷、投融資、企業管理等人才嚴重缺乏,制約了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

  三、加快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緊緊抓住全省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創新區建設的機遇,突出宜居宜遊首位產業,著力建設具有自然人文特色的文化產業園區和知名旅遊景區,培育一批骨幹文化旅遊企業,打造一批知名文化旅遊產品品牌,加快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使文化旅遊產業成為縣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一)科學編制規劃,為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提供依據

  立足現有自然資源稟賦、歷史文化底蘊和地域人文景觀,堅持前瞻性、科學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原則,科學編制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規劃,明確全縣未來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指導方針、戰略目標、發展重點和保障措施。在全面落實政府批准的《張掖丹霞地質公園七彩丹霞景區規劃》的基礎上,精心做好華夏文明河西走廊自然人文傳承創新區、丹霞文化產業園、大沙河生態文化產業園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並將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使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有規可依,有章可循,避免盲目和重複建設,努力實現文化旅遊產業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

  (二)拓寬融資渠道,加快實施一批重大產業專案

  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需要一批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綜合效益好的專案作為示範和支撐。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依託地方獨有或特有資源,以“蘭洽會”、深圳“文博會”、“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為平臺,積極實行“走出去,引進來”戰略,實施重點招商,精確招商,吸引具實力、有品牌的企業投資文化產業。要放寬旅遊市場準入,按照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三權分離”和“誰投資,誰開發,誰受益”的原則,採取旅遊資源入股、轉讓、租賃、承包等多種經營方式,構建多元化旅遊開發投入機制,加大各類信用擔保機構對旅遊企業和旅遊專案的擔保力度,鼓勵引導國家、集體、個人、外商等多種經濟成份投資開發旅遊景區基礎設施、服務配套設施和經營性旅遊專案。加快啟動XX縣丹霞文化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市場化運營,整合文化旅遊資源,搭建投融資平臺。爭取實施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護傳承創新國家級綜合示範區專案,精心做好丹霞文化產業園、大沙河生態文化產業園建設,加快推進縣文化館擴建、XX縣數字放映廳等專案建設,為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搭建平臺。開通七彩丹霞至大沙河景區旅遊快速通道,建設丹霞旅遊小鎮,以七彩丹霞、大沙河景區、黑河溼地為支撐,精心培育丹霞奇觀、綠洲風貌、生態景觀、紅色聖地為主的精品旅遊線,完善XX縣城遊客集散中心服務功能,開發雙泉湖休閒旅遊度假基地,完善旅遊服務要素市場,延伸旅遊產業鏈條,培育臨澤新的經濟增長極。

  (三)深入挖掘資源,積極打造特色文化旅遊品牌

  發掘歷史文化旅遊資源,深入研究“塞上江南”、“絲路明珠”中國第三階梯才能看到的南國景觀、七彩丹霞、綠洲、溼地、戈壁、沙漠等多彩的生態文化、河西走廊地域文化、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和中國棗鄉品牌文化,並加以挖掘運用,著力打造以“中國棗鄉---魅力臨澤”旅遊文化藝術節、“四月八”廟會為主的節會文化品牌;以七彩丹霞、西遊遺蹟、峽谷奇觀為主的旅遊文化品牌;以戈壁水鄉、黑河溼地為主的生態文化品牌;以精品玉米制種、現代設施農業為主的農耕文化品牌;以梨園口戰役紀念館、汪家墩戰鬥遺址為主的紅色文化品牌。實施“棗鄉·丹霞”宜居宜遊宣傳文化工程,積極組織開展新聞採訪交流、文藝創作採風等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傳播活動,促進“中國棗鄉”文化品牌形象的傳播,使旅遊者充分體驗和感受臨澤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鮮亮的文化形象,充分體驗多彩的民俗風情,充分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康體養生和驚險快樂之美。

  (四)強化宣傳營銷,以旅遊業推進文化深度交流

  以打造“中國棗鄉·七彩丹霞·戈壁水鄉·紅色聖地”四張名片、提升臨澤整體旅遊形象為目標,採取“政企聯手、部門聯合、區域聯動”的手段,整合資源和資金,加大旅遊宣傳營銷力度。一是強化主流媒體宣傳。運用網路、電視等現代媒體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大、影響力高的特點,加大在央視、甘肅衛視、旅遊專業網站的廣告宣傳力度;做好臨澤旅遊網及a級景區和星級賓館旅遊網與旅遊專業網站聯網對接,積極開展聯網營銷。二是強化戶外宣傳。繼續做好國內重點城市機場、車站及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的張掖丹霞及臨澤旅遊宣傳廣告,積極協調在高速公路臨澤出入口及國道、省道XX縣鄉公路沿線設定完善旅遊景區交通導覽指示牌;在高速公路臨澤出入口等處設定遊客諮詢服務檯,旅遊旺季免費發放《臨澤旅遊指南》明白卡。三是強化節會宣傳。精心設計製作一本《臨澤風光》畫冊、一張《臨澤自駕遊地圖》和一張《臨澤旅遊指南》明白卡,參加國內“旅交會”、經貿洽談會等宣傳推介活動,努力拓展對外宣傳空間;堅持每2-3年承辦一次高規格、有一定影響力的旅遊文化節會或重大活動,提升臨澤整體形象,擴大對外知名度。四是加強區域合作。組織重點旅遊經營單位主動到周邊及重點客源地搞宣傳促銷、搞區域合作,加強與周邊省區市和市內外旅行社的聯絡溝通,聯手宣傳促銷、聯合開發市場,構建資源共享、市場共推、優勢互補的旅遊發展新格局,實現區域旅遊發展合作共贏。

  (五)重視人才培養,提高文化旅遊隊伍整體素質

  加強文化旅遊經營人才、企業家隊伍建設,培養造就懂文化、會經營、善管理的複合型人才隊伍。建立健全文化旅遊人才培養引進機制,透過“送出去學、請進來教”等方式,提升現有文化旅遊產業管理和經營人員的素質,依託全國知名高校委託培養一批高素質、專業化文化旅遊管理人才和經營人才;穩定和加強基層文化管理隊伍,壯大民間文化演藝隊伍,培育一支文化資源研究隊伍。實行靈活寬鬆的引進政策,重點引進創新團隊、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鼓勵社會人才投身文化旅遊建設,深化職稱評審改革,實現非公有制文化旅遊企業人員在評定職稱、參與培訓、申報專案、表彰獎勵等方面同等對待。

  (六)建立互動機制,促進文化旅遊產業跨越發展

  圍繞省、市建設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示範基地“核心區”的目標,建立旅遊與文化及相關產業的融合機制,推進旅遊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形成 “規劃上統籌編制、政策上統一扶持、專案開發上統一打造、市場開拓上統一推介、人才培養上統一培訓”的文化帶旅遊、旅遊促文化的良性迴圈。圍繞絲綢之路文化和臨澤鮮明的地域文化資源,把文化元素貫穿到旅遊景區專案設計、建設、管理、營銷、服務的各個環節,把提升文化內涵貫穿於“食、住、行、遊、購、娛”等旅遊要素之中,用文化包裝旅遊專案,增強旅遊的魅力、活力、吸引力,提升旅遊的內涵和核心競爭力;發揮旅遊傳播、傳承文化的載體作用,為實現文化產品價值創造消費市場。編排地方特色演藝劇目,搭建演藝平臺;扶持開發刺繡、烙畫、剪紙、麵塑、葫蘆雕刻等地方文化特色旅遊商品及小包裝行動式地方土特產品,提高旅遊產品的文化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加快推進旅遊與體育、農業等相關產業的融合,豐富旅遊內容,增加旅遊產品,延伸旅遊產業鏈條。

  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9

  旅遊產業具有資源消耗低、帶動係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產業特質。加快發展旅遊產業是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然要求。2009年,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近期,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旅遊發展大會,並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提出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的宏偉目標,並就新時期旅遊業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面對前所未有的歷史政策機遇,全縣旅遊產業的發展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形成產業和經濟優勢,是推動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重大課題。

  一、發展旅遊產業的基礎條件優越

  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多樣,區位優勢明顯,隨著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為發展旅遊產業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良好的政策環境,發展旅遊產業具備了良好的資源、政策和工作基礎。

  第一,在資源稟賦方面。縣歷史悠久,民風淳樸,環境優美,旅遊資源比較豐富。境內有古人類遺址、古墓葬群、古動物化石點106處,館藏珍貴文物30餘件,有野狐峽、仙姑山、生態園等10多個旅遊景點。據考證,地處在關山深處的是秦漢皇帝祭祀炎黃二帝的上、下畤遺址。根雕、剪紙、刺繡、罐罐茶、洋芋攪團、核桃包子等民間工藝品和風味食品,都有著濃郁的民俗風情和地方特色。

  第三,在工作基礎方面。歷屆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特別是近兩年來,縣上把旅遊產業作為推動轉型發展的重點產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後委託中國社會科學院、省林業調查規劃院編制完成了《縣旅遊業開發策劃綱要》,《縣人文生態旅遊區總體規劃及近期建設專案修建性詳細規劃》和《人文生態旅遊區開發專案可行性研究報告》。成立了省隴山()歷史文化暨旅遊開發研究會。編輯出版了《歷史文化研究文集》、《縣覽勝》、《詩話》等系列叢書。按照加快建設宜居宜商宜遊區域中心小城市的思路,先後建成了人民廣場、河風情線、公園,完成了景區一、二期建設工程,開工建設了雷神山生態園,建成國家3A級景區生態園、2A級景區公園,景區先後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和省級風景名勝區,建成三星級賓館2座,二星級1座,旅遊接待能力大幅提升,全縣旅遊產業綜合經濟收入有了明顯提高。

  二、旅遊產業發展現狀及問題

  總之,我縣旅遊產業的發展優勢比較明顯,基礎條件比較優越,開發前景十分廣闊。但是,旅遊產業是一個投資回報週期較長的產業,要經歷起步期、發展期、成熟期三個階段,而我縣旅遊產業剛剛起步,還處在起步期向發展期過渡的階段,景區(景點)規模普遍偏小,交通、住宿、餐飲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滯後,對外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強,綜合效益和帶動發展優勢尚未凸顯,加快發展的任務還相當艱鉅。

  三、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措施與建議

  1、科學制定規劃。要結合“十二五”規劃編制,按照“理念超前、要素齊全、符合縣情、便於操作”的原則,在整合全縣各種資源的基礎上,科學制定全縣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和重點景區修建性控制詳細規劃,尤其是在加強與交通、文化、農業、林業等專項規劃有機銜接的同時,重點做好關山旅遊經濟區和、玄峰山等重點景區(景點)建設規劃。透過規劃來提高景區開發質量,增強景區吸引力和競爭力。要強化旅遊規劃的權威性,嚴格執行“沒有規劃不準上專案,規劃不透過審批不準實施,專案未經審查不準動工”的原則,切實加大旅遊規劃的實施和監督力度,防止盲目開發,充分發揮規劃對旅遊資源和產品開發的統領和指導作用。

  2、拓寬融資渠道。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設立旅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有側重的整合資金主攻旅遊產業大專案。建立扶持和鼓勵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機制、工作機制和投融資機制,重點在旅遊資源開發、專案建設用地、招商引資等方面加快制定一系列帶有突破性的政策措施,組建旅遊開發公司,搭建融資平臺。積極開展銀企對接,對重大旅遊專案實施政府貼息,鼓勵支援金融機構擴大對旅遊專案的貸款規模,鼓勵私營企業、民間資本投資經營旅遊產業,興辦旅遊專案,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

  3、推進專案建設。按照彰顯特色,強化功能,豐富內涵,完善服務,最佳化環境的思路,重點實施一批對旅遊線路具有支撐作用的重點專案,促進全縣旅遊產業快速發展。一是加快景區基礎建設。重點抓好關山生態休閒旅遊經濟區、汭河旅遊觀光長廊、基礎設施建設、關山旅遊區遊客服務中心建設等8個過億元專案,將、、、等景區有機連線起來,初步形成設施完善、特色鮮明的西部生態休閒旅遊目的地。二是加快道路通訊建設。把完善交通條件作為發展旅遊業的基礎工作和首要任務,重點實施、、三條旅遊道路,加快建設各主要景區的停車場,組建旅遊客運公司,配套建設通訊基站、公用電話和電子觸控式螢幕等通訊設施。三是加快旅遊標識建設。按照景區標識建設規範化的要求,突出文化特色和人性化服務特點,緊密與各景區遊客服務中心、主幹道路相銜接,規範設定景區標識指示牌和導覽牌,方便遊客通行。

  4、完善服務設施。重點解決接待能力不足,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全面提高旅遊綜合接待能力。一是積極發展住宿餐飲娛樂。大力發展星級旅遊飯店、經濟型賓館和“農家賓館”,形成以星級賓館為龍頭,旅遊環線經濟賓館為主要組成部分,景區周邊“農家樂”為補充的旅遊住宿接待體系。積極挖掘關山地方特色飲食文化,建立、、三個特色飲食區,開發核桃包子、洋芋攪團、麻腐、山野菜等特色系列食品。依託藝術團,積極實施避暑養生、休閒娛樂、民俗演繹和遊客體驗等參與和互動較強的旅遊專案,不斷豐富和完善旅遊活動的文化特色。二是大力開發旅遊商品。突出地方特色,挖掘民俗工藝品和綠色原生態特有產品,深度開發旅遊商品。在民俗文化商品開發上,重點開發工藝陶瓷、書畫、掛曆、檯曆、社火臉譜、刺繡、荷包、皮影以及民間獨具特色的手工藝品;在特有紀念品開發上,主要是依託藥材種植園區和藥材種植產業協會的主導作用,開發核桃、蕨菜、黑木耳、沙棘、藥材等各種旅遊商品,逐步形成產業連市場、引遊客、增收入的良性發展格局。

  5、強化宣傳促銷。實施市場開發戰略,以提升旅遊整體形象為目標,加強旅遊宣傳品製作,加強營銷策劃,實現宣傳的聚合效應、整體效應和放大效應。一是加強節會宣傳。透過舉辦、參展各類旅遊節會,開展主題宣傳活動,提煉鮮明的主題口號,積極參展促銷。二是開展主要客源地推介活動。透過走出去參展促銷,請進來考察踩線等方式,重點開發西安、寶雞等一級客源市場,還要積極培育開發二級客源市場,加大與大型旅遊企業,特別是旅行社的合作,招攬遊客。三要積極開展旅遊網絡營銷活動。加大旅遊電子工程建設,完善網路平臺,加大網路內容的充實和更新,製作一批反映旅遊特色的旅遊風光片,依託大臺、大報、大刊、大網等主要媒體,組織開展宣傳促銷活動,積極培育旅遊消費群體。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