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環境保護問題調研報告
基層環境保護問題調研報告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基層環境保護問題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1月7日,xx鎮人大組織部分縣、鎮人大代表,對全鎮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和中省市反饋環保問題整改情況進行視察。代表們先後對明星村彭中友、張守彩養殖場,明星村萬噸有機肥廠、xx汙水處理廠、雙營村生石灰廠進行視察,瞭解情況。
一、工作現狀
(一)水質保護及水汙染防治取得積極進展。按照省市縣關於“河湖長制”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結合我鎮區域範圍內主要河流的分佈情況,全面推動我鎮河流生態保護及綜合治理工程。20xx年,建立了例會制度,每月召開一次“河湖長制”工作會議;建立工作動態報告制度,每月向上級彙報工作進展情況;建立監督考核制度,對各村進行河道管理量化考核。截止目前,xx和境內11條河溝的醒目位置均已設立了河長制公示牌,同時與涉及河流的村全部簽訂了“河長制”目標責任書,並安排15名護河員負責轄區內江(河)道垃圾雜物清理和水體漂浮物的日常打撈工作,切實落實好“河長制”。
(二)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廣泛開展。為紮實推進我鎮治汙降霾工作,努力實現空氣質量持續向好,助力追趕超越,我鎮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xx鎮20xx年鐵腕治霾打贏藍天保衛戰工作方案》,依法依規治汙,科學精準降霾。一是加快清潔能源推廣使用,深入開展“氣化鄉村”工作;二是從嚴控制揚塵汙染,加強施工工地監管,對各個建築工地進行巡查,要求建設專案“灑水、覆蓋、硬化、沖洗、綠化、圍擋”六個措施必須落實;三是加強餐飲油煙汙染治理,督促全鎮餐飲服務經營場所必須強制安裝油煙淨化裝置,並保證其正常執行,實現達標排放;四是嚴查秸稈雜草焚燒。鎮環保所及各村加大巡查力度,嚴控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同時大力推廣秸稈綜合利用,與農戶簽訂秸稈禁燒獎補協議書,對秸稈還田或運離儲存不進行焚燒的農戶進行獎補x元/畝。截至目前,焚燒秸稈處罰共計10餘起,處罰金額x餘元。
(三)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初見成效。一是加強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強化畜禽養殖汙染防治工作;二是加強生活汙染源治理,做好農村汙水收集和處理工作,農村生活汙水集中進汙水管網;三是加強生活垃圾處理,督促各村與石泉縣金豪物業有限公司簽訂垃圾清運合同,定期對收集垃圾進行清運,基本實現農村無垃圾堆積。
二、我鎮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飲用水源保護能力較弱。我鎮飲水來源大多為山泉水或地下淺層水源,極易受到汙染,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各類汙染物排放逐年增加,雖對飲用水源地進行了一定保護,仍然缺乏完善的水源地環境保護工程。
(二)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有待細化。經過多方努力,我鎮空氣質量持續向好,但是在秸稈禁燒工作中,存在概念不明確、劃分不細、落實不夠有力等問題。例如:對於秸稈的界定範圍、獎補政策的兌現、違反物件的處罰力度、秸稈綜合利用率等都有待進一步討論和完善。
(三)農村面源汙染問題仍然存在。xx鎮作為農業大鎮,發展養殖的群眾較多,但大都為分散小型養殖戶,缺乏汙染防治設施,糞便綜合利用處理設施也基本沒有,集中治理難度大。同時在對於農藥管理上面,目前未有具體管理措施,為降低生產成本,群眾大都使用普通化肥,造成土壤和水體汙染。
(四)農村生活垃圾汙染問題依然嚴峻。目前,xx鎮每個村都建立了生活垃圾統一收集場所,但是由於地理位置限制、管理措施不完善、村民環保意識不強等,個別地方任然存在垃圾亂倒、焚燒等現象,嚴重影響了農村生活環境。
三、加強環境保護的幾點建議
一是加大宣傳,提高認識,把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擺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要從全域性和戰略的高度,提高對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統籌城鄉環境保護,加大對於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不斷提高領導幹部和農民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
二是積極探索多種投資渠道,加大農村環保的投入。以政府為主導,逐年增加社會環保投資渠道,一方面政府每年應安排一定財政預算資金,用於對重點流域、水源地、畜禽養殖等進行專項治理,另一方面採取政策傾斜,對於環保類專案和其他環保設施完善的.企業優先考慮資金補助。同時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對農村生態、公益事業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資渠道。
三是積極完善農村環境基礎設施,著力解決難點、熱點問題。在推進農村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調整的同時,完善農村汙水、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認真做好水源地保護、畜禽養殖治理、農業面源汙染防治、秸稈禁燒,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汙水、垃圾、畜禽養殖汙染無害化處理技術、秸稈回收利用等,建立健全農村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四是加強基層環保力量,強化農村環保輿論引導。在鎮環保所的統一管理下,逐步在各村設立環境保護監督員崗位,不斷加強農村環境監管能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環境保護知識宣傳教育,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提高農民的環境意思,調動農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上下一心、全民參與、共抓環保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