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十分的重要,報告中提到的所有資訊應該是準確無誤的。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調查目的及意義:

  瞭解家鄉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情況,主要是垃圾處理問題,在此基礎上了解居民對環保意識的深淺,以便進一步開展環保教育活動,共建美麗家鄉。

  調查過程:

  這段時間裡,我實地考察過家鄉的垃圾處理情況,也去了村委會詢問。在與村委會領導的交談中,我得知近幾年,縣裡加大對鄉村的經濟建設,修建了垃圾處理中心,村委會也努力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村裡的垃圾處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於居民點分散、環保意識差等原因,垃圾問題依然嚴峻。

  基本情況與分析:

  1、經濟發展。在我們的祖輩,鄉村裡幾乎沒有什麼可稱之為垃圾:衣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九年過後還能當抹布;剩菜剩飯可以餵豬,豬糞可以肥田,秸稈用來取暖,燒成灰又可以肥田!所以說,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幾乎是沒有什麼可以歸於“垃圾”行列的,換言之,垃圾是“富貴病”。

  2、人口增多。除了經濟發展,人口增長也使得生活垃圾也隨之增多,這個顯而易見,人均增加,人數增加,做一個乘法,自然就增加了總量。但與此同時,配套的服務設施滯後,自然就垃圾成山了。

  3、難以回收。現如今的生活垃圾裡,有許多塑膠袋、舊衣服、舊玩具,這些相比於廢舊金屬,都是難於回收利用的物品,特別是塑膠袋。雖然國家出臺了相關法規,但收效甚微。 調查結論及對策:

  對於垃圾問題,社會上有人提倡出臺法律法規來限制垃圾量的增長,這是根本做不到的。中國古代殷商時期就提出:棄灰於公道者斷其手。就是說在大馬路上倒垃圾就砍手,可在這種嚴刑峻法下還是有人隨意亂丟,為什麼?抓不住嘛,執法成本太高了,所以說我們要疏而不是堵。

  對此我個人提出了幾點建議:

  1、加快經濟發展。垃圾的產生是由於人類經濟的飛速發展,垃圾的解決也只能寄託於經濟的快速發展,決不能開歷史倒車。舉個例子,十九世紀人們都在為城市裡的馬糞發愁,可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出現了汽車,問題迎刃而解。另外,快速發展的經濟會帶動一整套垃圾處理產業鏈,西方的“垃圾經濟學”已經初露崢嶸。

  2、利用經濟槓桿。期待科技進步來消滅垃圾有點遙不可及,不過沒關係,我們可以藉助市場的力量。比如,給垃圾處理企業以補貼,或者乾脆以垃圾的產生多少來決定稅率,帶動大工業轉型發展。

  3、加大便民投入。現在的農村垃圾處理方式落後,政府可以加大投入進行基礎設施改造,比如我們村沼氣的推廣就很有成效,這才是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結語:

  人類一直厭惡垃圾給他們帶來的煩惱,但如若沒有垃圾,則意味著人類世界已經停止了運動。人類與垃圾彼此對立卻又密不可分,這是一個我們不得不接受的事實,那麼,當無法改變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改變自己,從垃圾製造者變為垃圾管理者、垃圾再利用者——這是現今人類社會面臨著的持續不斷的挑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