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內垃圾分類調查報告

校園內垃圾分類調查報告

  在不瞭解某一情況、某一事件時,我們就需要去粗取精地分析研究,並將獲得的成果展現於調查報告中。現在你是否對調查報告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校園內垃圾分類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校園內垃圾分類調查報告1

  一、問題提出

  有一天,我看見一個寫著“可回收”字樣的垃圾桶。然後我把頭探進裡面,結果卻看見各式各樣的垃圾有礦泉水瓶、塑膠袋、果皮……真是“琳琅滿目”“應有盡有”。這說明我們佛山市的垃圾分類情況不太好,然後就進行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物件

  路人和(小區)清潔工

  三、調查情況和整理資料

  調查任務

  調查答案

  網上答案

  在中國生活垃圾分成哪幾類

  90%的人都不知道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綜合利用、衛生填埋、焚燒和堆肥。

  清潔工對垃圾有沒有進行分類

  清潔工1、6:沒有,沒有把垃圾分類。清潔工2、3、4、5、7、9、10:把一些塑膠瓶和易拉罐撿起來,其他垃圾不分類。清潔工8:有把垃圾進行分類。

  是否知道哪些垃圾是放哪個垃圾桶是否按垃圾桶的標誌投放垃圾

  知道;90%的人都是看到垃圾桶就投垃圾。

  垃圾分類有什麼好處

  70%的人都不知道

  (1)回收可再生資源。(紙張、玻璃、廢金屬、塑膠等資源可回收利用)

  (2)有利於處置有毒有害物。(如廢電池等)

  (3)有利於利用資源。(如有機垃圾可製成肥料)

  應採取什麼措施才能改變現在的狀況

  60%都不知道

  四、結論

  1、一個城市的垃圾處理可能會改變整個城市,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對城市的環境造成很大的傷害。但調查發現,在佛山人們的環保意識並不算很強,特別是垃圾分類。那些垃圾桶大多數都沒有進行分類。有很多人購物或買菜是都使用一次性的塑膠袋。還有就是有些人把菸頭扔都垃圾桶裡如果裡面有紙張的話就很容易釀成火災。清潔工大多數都只撿一些塑膠瓶和易拉罐。

  有些人雖然知道這回事,但在實際中許多人都嫌麻煩而不願意做。年紀大一點的人很多都根本不知道這回事。我認為原因之一可能是市政府的宣傳力度還不夠大。但令人欣慰的是亂丟垃圾的現象有很大的改善!可垃圾不分類確實不太好,比如說:廢舊電池如果腐爛的話就會造成水土流失,汙染環境;一些垃圾袋如果失火的話就會在空氣中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毒氣體,對人體有很大的傷害……。所以說城市的垃圾分類是很重要的!

  2、我覺得應借鑑國外的一些國家如日本、新加坡、荷蘭、加拿大……這些城市垃圾分類的成功經驗。比如說:荷蘭他們有很多個單獨回收單項物品的回收箱。日本一年只能回收四件大的物品。等等,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其實我們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小養成垃圾分類的意識,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3、我在此希望佛山的垃圾分類情況能更上一層樓!

  五、心得

  有趣的作業

  “記者”這一詞聽起來彷彿不適於我這個小學生,可這次我的確感受到了當記者的滋味。

  為什麼要這樣說呢?那是因為在這個週末,老師給我佈置了一項頗有新意的任務!

  那這個“頗有新意的任務”究竟是什麼呢?就是在開學的第二天,老師將我和幾個同學召集到了一起,讓我們針對垃圾分類這個問題做一個調查報告;3人一組,在網路上查詢相關資料,訪問周遭的親人或小區的垃圾工,最後寫成文章,交給老師。當一切都一一說明後,我與兩個好友馬上組成了個小調查組,工作馬上開始!

  在我的印象當中,垃圾分類是一個簡單又平常的問題,大人們應該非常瞭解。可當我問了幾個親人後,卻發現他們對垃圾分類的情況近乎一無所知!並且在他們認識的人裡,對垃圾分類狀況較為了解的也寥寥無幾,這使我大為震驚。這時,負責用網路搜尋的同學已經找到了不少的資料,但絕大多數都是有關外國的,中國的資料簡直少得可憐。

  這使我心中逐漸產生了一個問號:難道中國對垃圾分類這個問題還沒有重視嗎?但這不可能呀。因為具資料統計,如果將垃圾分類,至少有30%——40%可利用;回收一噸廢紙,可以再生出0。85噸的新紙……這樣一年不知能夠節省多少能源啊!難道一向注重能源節約的中國會沒有發現嗎?我苦思冥想,在網上不斷搜尋,最終在一張文字密麻的網頁上得出了答案。

  原來,對於垃圾分類知識的普及是有相當大的難度的。一。我國人口很多,國土面積又大,宣傳的範圍相當之大,所以只能先在幾個大城市宣傳,因此有許多小城市對這個概念非常的模糊;二。現在競爭激烈,很多人每天只想著掙錢,幾乎沒有關注這些所謂的“小事”。

  哪怕他知道這些知識,也置之不理;三。中國近幾年才開始提倡,自然不能與外國相提並論……

  所以,垃圾分類的普及,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啊!

  雖說還要很多的時間,但只要我們人人貢獻一份力,我相信,時間說短不短,但說長也不會太長。讓我們為垃圾分類知識的普及而努力吧!

  校園內垃圾分類調查報告2

  前言: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大學生深入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提高思想認識的重要途徑,是大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專業知識運用能力,增強專業創新意識的重要環節。

  一、調查目的:

  透過社會實踐,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職業道德和專業知識,培養和訓練學生認識和觀察社會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和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與創新意識。也可以為學生的畢業作業寫作累積經驗和搜素材料,提供選題思路和立題角度。

  二、調查時間:

  三、調查地點:

  四、調查內容:

  (一)實習的專案:xx市城市垃圾分類處理的。

  (二)程式:確定調查專案,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整理資料,分析資料,總結得出結論。

  (三)方法:透過5個人組成一個小組,小組成員各拿15分問卷進行調查。

  (四)資料統計成果及示意圖

  五、調查總結

  (一)最初感受

  為期一天的社會調查終於結束了,關於xx市城市垃圾分類處理的調查,雖然它的時間很短,但我很匆忙,很辛苦,特別是,這是我初步瞭解到了城市垃圾分類的一些知識,讓初次踏入社會的我,知道了怎麼與他人進行交流與溝通,同時也鍛鍊了自己的口才和膽量!經過這次社會調查,我真的受益很多,看著我們準備好的調查問卷全部填完,也多少也有些成就感!

  調查的時候,我們也為之做了很多準備工作,用什麼方法調查我們討論了很久,最終確定分開進行問卷調查,因為一起進行調查的話,調查的人流過於集中,不利於更好的得出xx市垃圾分類的結果。小組開會分工各自的任務,還找來了有過問卷調查經驗的同學給我們分享一下,現在雖然很有成就感,可是那天感覺大不相同呀!那天,我們帶著準備好的問卷來到了xx東城的星河城的入口。開始的時候有些人以為我們是屬於商業行為,有些更過分的以為我們是詐騙的人,所以不願意接受,可是當我們帶上學生證,說明來意,他們還是接受我們的問卷。但總是有一些人以沒有時間為藉口拒絕了我們。我個人覺得,接受問卷不會浪費你很多時間,為什麼不願意給我們行個方便呢?這真的讓我想事情不能太天真!尤其是進入社會!而且,做事情不能太顧及自己的面子,不能因為別人的一次拒絕調查,就洩了氣,不敢進行下去。而是越挫越勇,鼓足幹勁進行第二個,第三個的挑戰,那麼15份調查問卷只不過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罷了。

  (二)問卷經驗

  透過這次問卷,我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首先,問卷的制定要有針對性,問題的設定要便於被訪者接受。同時,要採用詢問的方式,態度一定要誠懇和真誠,舉止端正。然後,問卷時要熱情客氣,問卷後要表示感謝。最後就是問卷的整理工作,資料要準確,客觀做出分析,評估。

  可是,在進行問卷時。有些人認為調查的問題太多了,填寫的時候也不太耐煩,有些又覺得問卷設定的選項不太合理,如“ 13題、你認為現行的垃圾分類處理收費標準合理嗎?”設定的選項中,那位先生說,這個他也不太清楚!但是這樣的選項卻沒有,所以讓他很糾結。還有,18題裡面的A選項“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少扔垃圾”這本來就是病句,垃圾只可以說少產生,或少亂仍垃圾。少仍垃圾的話,那垃圾堆放到那裡呢?

  (三)對此次問卷的建議

  其實,我也覺得問卷設定的問題是有點多。對於城市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每個人不是趕這做這些,就是趕著做那些,能為你填寫問卷已經很不錯了,還要填寫那麼多。確實有點強人所難。因此有些人看到我拿調查問卷給他們填寫的時候看到問題那麼多,都紛紛搖頭耍手就走了,也讓我處處碰壁,陷入難堪。幸好,後來我靈機一動,知道那天天氣很熱,我帶來的扇子有用了,在被調查人員接受問卷時,順便幫他們扇扇風那麼他們看我們這麼熱情的“對待”,都非常配合我們的工作。

  然而,我想說的是問卷調查應多一點站在被調查物件的角度著想,運用最少,最簡單的問題,去得到更多有用的資料!同時,設定問題的時候也要儘可能的全面,選項中儘可能出現句子本身的問題。

  但是,我們畢竟的人嘛,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不然都不會有那麼的提建議和改革之類的事情了,因此他們是值得原諒的。而且設定問卷的老師也很不容易,在這裡要跟他們說一聲:辛苦了!然後,就問卷設定的內容和調查的結果而言。個人認為,xx的城市垃圾分類的任務真的是任重而道遠啊!

  (四)城市垃圾分類的難度

  第一,居民方面的困惑。垃圾分類的推廣已有十年,但在中國幾乎沒有成功的案例。從居民的角度看,有這樣幾個方面的因素制約著垃圾的分類處理。一是居民沒有分類的習慣;二是家庭中的分類垃圾箱與小區傾倒垃圾的箱子不匹配;三是居民們好不容易學會垃圾分類,把垃圾投入不同的垃圾箱,但他們隨後發現,已經分類的垃圾在投入垃圾運輸車的時候,還是被混合在一起。這意味著,居民們之前的行動,變成了“無用功”。

  第二,理念上的困惑。“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句口號,但垃圾處理業內人士對這句話卻非常反感。“垃圾就是垃圾,我們首先應該讓垃圾無害化、減量化,最後才是資源利用。”垃圾分類,被認為是實現垃圾無害化和減量化的最好方法——如果危險垃圾被分揀出來,垃圾處置的效率就會提高;如果可回收的垃圾分揀出來,垃圾總量就會變少。比如說垃圾焚燒,焚燒的目的是什麼?首先應該是為了處理垃圾,而不是為了生產電。垃圾發電能夠產生收益,是處理垃圾的副產品,有收益當然最好,但它不是優先目標。垃圾處理並再次利用的成本很高。在xx、xx等一些地方,前些年就有在小區裡試行的垃圾處理機器,但現在大都被擱置在了一旁,原因是“耗電量太大”。

  (五)調查後的思考

  最後,我想說的的就是,我們已經是大學生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學就是半個社會,我們要學會如何與他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重要的是,我們在大學學到知識同時,要學會“學以致用” 。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接觸社會上實際的東西,而不能停留在自我的,純粹的理論中,儘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為以後自己真正的邁向社會做好準備,才不會被這競爭激烈的社會所淘汰!

  校園內垃圾分類調查報告3

  垃圾問題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只要人存在,垃圾就伴隨左右,那麼,我們如何做到與垃圾和平共處呢?面對垃圾的包圍,我們是否該採取有效的手段來控制它,從而利用它來造福我們人類?目前,垃圾分類是比較理想的方法,垃圾分類可以有效減少垃圾量,增加垃圾的利用價值。透過調查,我們獲得垃圾分類的國內外現狀,並且瞭解了阻礙垃圾分類的原因,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也從中獲得一些感悟。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一)城市生活垃圾相關知識

  城市生活垃圾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城市問題之一,在我國隨著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這個問題尤顯嚴重與緊迫。事實上,城市生活垃圾是一種資源,而不應成為一個問題。日本的垃圾分類極其嚴格,令世界矚目,垃圾得到有效的利用,我們中國在這方面剛起步,已有關於城市垃圾分類的研究,在一些大城市,已有許多地區開展試點工作,我們需要更多的人關注這一問題,讓大部分的民眾瞭解垃圾分類,並實施行動,在這種情況下,我開展了調查。

  中國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綜合利用、衛生填埋、焚燒和堆肥。

  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廢紙、塑膠、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廢紙:主要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紙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紙巾和廁所紙由於水溶性太強不可回收。塑膠:主要包括各種塑膠袋、塑膠包裝物、一次性塑膠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礦泉水瓶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種玻璃瓶、碎玻璃片、鏡子、燈泡、暖瓶等。金屬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頭盒、牙膏皮等。布料:主要包括廢棄衣服、桌布、洗臉巾、書包、鞋等。透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汙染,節省資源。如每回收1噸廢紙可造好紙850公斤,節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產減少汙染74%;每回收1噸塑膠飲料瓶可獲得0.7噸二級原料;每回收1噸廢鋼鐵可煉好鋼0.9噸,比用礦石冶煉節約成本47%,減少空氣汙染75%,減少97%的水汙染和固體廢物。

  2、廚餘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3噸有機肥料。

  3、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

  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採取衛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汙染。

  (二)垃圾分類處理的優點如下:

  1、減少佔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質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嚴重侵蝕。垃圾分類,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質,減少垃圾數量達50%以上。

  2、減少環境汙染:廢棄的電池含有金屬汞、鎘等有毒的物質,會對人類產生嚴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廢塑膠會導致農作物減產,拋棄的廢塑膠被動物誤食,導致動物死亡的事故時有發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減少危害。

  3、變廢為寶:中國每年使用塑膠快餐盒達40億個,泡麵碗57億個,廢塑膠佔生活垃圾的47%。1噸廢塑膠可回煉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噸廢紙,可免於砍伐用於生產1200噸紙的林木。一噸易拉罐熔化後能結成一噸很好的鋁塊,可少採20噸鋁礦。生產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應珍惜這個小本大利的資源。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製作筆盒,既環保,又節約資源。

  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委員會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城市垃圾處理中填埋法處理的垃圾佔70%,堆肥佔20%,焚燒佔5%,其他(包括露天堆放、回收利用)佔5%。

  但目前鹽城地區垃圾分類的現狀如何?大部分人扔垃圾都是不經過分類就隨意丟棄,將可回收的、不可回收的、有毒害的混合在一起。那麼,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什麼?根據調查情況,原因有以下幾點:

  1、我們國家關於這一方面的監督力度不夠,缺乏法律保障,相關環保部門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雖然大街上有很多分類垃圾桶,但只是形同虛設,大家沒有自覺分類投放垃圾的意識。政府也沒有站出來強調垃圾要分類處理,對垃圾分類的資金投入不夠,相關垃圾後續處理設施也未跟上。

  2、群眾的垃圾分類意識淡薄,垃圾分類知識匱乏。有的人認為,垃圾分不分類都一樣,只要不亂丟就行了,分類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浪費精力。這些都是錯誤的認識。據瞭解,我們每天扔出的垃圾,通常先被送到堆放場,然後再送去填埋。垃圾填埋的費用是高昂的,處理一噸垃圾的費用約為200元到300元。現在,人們大量地消耗資源,大規模生產,大量地消費,又大量的產生廢棄物,這些大量的垃圾要把多少土地變為填埋地?而我們的子孫後代將在那裡生活?因此,填埋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而垃圾分類就是在源頭將垃圾分類,將可以利用的垃圾重新分類,從而增加資源的利用率,這樣,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火焚燒所產生的汙染。

  (三)如何改變現狀

  在此次調查中,調查物件從小學生到60多歲的老年人,有公務員、家庭主婦和離退休人員等。在調查過程中,絕大多數市民對生活垃圾問題表示了較高的關注和重視,但是對垃圾回收益處缺乏瞭解,覺得生活垃圾分類比較麻煩。

  調查還表明,廣大市民已意識到生活中的塑膠袋、一次性快餐盒成為垃圾處理的一大難題,但是經常使用的市民仍佔很大比例。對於知曉垃圾最終收集到哪裡,大部分市民能說出幾種垃圾的處理方式,公眾的垃圾處理意識有待增強。癥結:居民尚未養成分類習慣。

  據市城管局生活垃圾填埋場管理中心有關人員介紹說,社群居民還未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雖然在一些小區和道路上擺放了不同顏色的分類收集箱,但很多人不知道到底什麼垃圾可以回收,還有一些居民錯誤地認為,他們已經交納衛生費,垃圾分類處理應該是環衛部門的事情,此外,亂扔垃圾者也大有人在。

  據瞭解,目前,鹽城市大洋街道沿海社群已經分別設定了不同顏色的分類垃圾桶,並張貼了標識。但垃圾分類並沒有成為居民的自覺行動,垃圾箱投放幾年來,基本沒有被區分使用。日常垃圾分類大多由部分環衛工人和城市拾荒者來完成,他們收集了垃圾中少量可回收利用的部分。

  期盼:早日實現生活垃圾分類

  據專家介紹,垃圾分類並不是一個簡單分開的問題,應該是一個分類體系,由垃圾分類收集、分類壓縮、分類運輸、分類利用等一系列環節共同構成,甚至一些環節還具有交錯重疊的關係。

  面對民眾的垃圾分類的意識不強,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從提高大家的意識這一方面入手。因此,我們必須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大家實施垃圾分類。我們可以透過舉辦演講,展覽,交流會等形式的活動來擴大影響,透過電視,網路,報紙,雜誌書籍等讓人們獲取相關資訊,如編寫實用的《垃圾分類手冊》,通俗易懂地向居民講述各種生活垃圾的處理方法,分類原則,使垃圾分類深入每個居民生活當中。

  在目前垃圾分類並不普及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在具備條件的小區設定分類垃圾箱,開展試點工作,安排有關人員進行適當的提示指導,幫助居民逐步養成自覺分類垃圾的習慣。在試點工作取得一定效果的基礎上,按照“循序漸進,突出實效”的原則,在全區範圍內進行推廣,不斷壯大分類垃圾箱使用範圍。為了激發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政府環保部門要給居民提供儘可能的方便。如配置標識明確的專用器具,定期上門回收有毒有害垃圾,向居民贈送分類垃圾袋等。

  (四)總結

  妥善處理生活垃圾,無論是從資源的利用,還是從環境保護角度來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廣大社群居民要養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好習慣,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經過這次的調查,我學會了很多關於垃圾分類的知識,與此同時,我也經歷了在學校所無法感受到的一天。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有很強的環保意識,也許每次提問時會被急著趕路的人拒絕,但炎炎夏日下,依舊燃燒著的是我的熱情,我想,這就夠了,因為我們努力過了,在個過程中把環保意識傳遞出去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