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垃圾中轉站可研性報告
鄉鎮垃圾中轉站可研性報告
報告使用範圍很廣。按照上級部署或工作計劃,每完成一項任務,一般都要向上級寫報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況、工作中取得的經驗教訓、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後工作設想等,以取得上級領導部門的指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鄉鎮垃圾中轉站可研性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一章概述
1.1編制背景
1.1.1專案名稱太平川鎮垃圾中轉站建設專案
1.1.2承辦單位名稱太平川鎮人民政府
1.1.3專案性質新建
1.1.4專案類別市政工程
1.2編制依據、目的和範圍
1、2、1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
(3)《建設專案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53號)
(4)《國務院關於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國發[1996]31號)
(5)《城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
(6)《綏化市北林區域村鎮體系規劃》(20xx―20xx)
1.2.2編制目的本專案的建設以垃圾收集轉運為手段,以達到農村生活垃圾的及時收集、轉運、處理為目的,旨在營造農民舒適的生活、經濟和發展環境。報告透過分析太平川鎮現有垃圾產生量,預測未來十五年垃圾產生規模,配套設計垃圾中轉站;根據各種轉運工藝的適用條件,分析研究解決的方案和措施,進行綜合分析和比較,為建設經濟合理的垃圾轉運系統提供可行性建議。
1.2.3編制內容本報告主要為研究本專案建設的可行性,對專案的建設提供依據及對專案後期運營進行預測,本報告的編制主要為達到以下目的:
(1)論述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確定工程建設規模;
(3)提出合理的工程方案並加以論證、最佳化;
(4)提出工程投資估算、效益分析、執行管理組織及實施進度計劃;提出資金籌措方案。
1.2.4編制範圍
1、由於太平川鎮農村生活垃圾已納入區統一收運系統並作統一處理,本次可行性研究編制範圍僅包括本行政區域內所有村屯範圍。
2、對生活垃圾收集、轉運方案進行比選,確定生活垃圾收運方案。
3、確定生活垃圾轉運站、生活垃圾收設施。
4、根據收運處理方案,確定收運工程的技術路線和裝置工藝。
5、對生活垃圾收集及轉運工程進行投資估算,並對其進行財務評價和經濟分析。
1.3可行性研究結論
1.3.1服務範圍及物件
1、服務範圍為本行政區域內所有村屯範圍。
2、處理物件為行政區域內內居民生活垃圾。
1.3.2建設地點與規模本專案建設1座壓縮式垃圾中轉站。日轉運垃圾能力目前為8.5噸。
1.3.3專案建設內容總建築佔地面積120O,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物資儲藏間、壓縮站房,並配套垃圾壓縮箱、水電設施、進場道路及環境保護設施等。
1.3.4專案建設進度本專案計劃分20xx年8月開工建設,20xx年10月末完工並投入使用。
1.3.5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中轉站工程的估算總投資49.23萬元。
1.3.6效益分析該專案的建設,其效益主要體現在垃圾收集和運輸過程中費用的節約,降低垃圾運輸及處理過程中的能耗,使農村居民生活垃圾得到及時處理,提高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水平,改善環境質量、環境面貌和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為經濟建設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為鎮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第二章專案區域概況
2.1自然概況
2.1.1地理位置太平川鎮位於北林區西部,東臨新華鄉、西鄰永安鎮、南鄰綏勝鎮、北鄰望奎縣衛星鎮。
2.1.2氣候處於東北平原,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
2.1.3經濟概況20xx年,生產總值完成45000萬元,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4680元。
2.2太平川鎮總體規劃
2.2.1 《太平川鎮總體規劃》。
2.3環衛管理系統現狀
2.3.1環衛現狀
1、管理體制太平川鎮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實行分級管理,分割槽負責制。村負責對居民區的生活垃圾進行收集和處理。生活垃圾由清掃工人集中送到附近的垃圾堆放點,然後進行填埋處理。
2、垃圾產生量農村生活垃圾量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居民生活燃料結構的改變、淨菜上市比例的提高等,都會改變人均垃圾的產生量。所有這些因素,都會改變農村生活垃圾的產生量。垃圾產量隨時間的變化均有一定的規律,在一定階段以前,垃圾總產量及人均產量逐年上升,但到了一定階段以後,其總產量及人均產量逐漸穩定並稍有下降趨勢。
3、垃圾轉運方式目前垃圾運輸車輛為農用車,將垃圾運輸至廢坑進行衛生填埋。
2.3.2環衛規劃按照北林區垃圾治理規劃,
1、農民將垃圾分類後裝袋;
2、由村統一用3立方收集車收集垃圾運送至垃圾中轉站;
3、中轉站進行轉運。工業垃圾、醫療垃圾及科研垃圾需要單獨進行處理,不能直接運往垃圾場進行直接填埋。工業垃圾及建築垃圾儘可能再生利用,使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第三章垃圾處理現狀及建設必要性
3.1垃圾處理現狀目前農村垃圾主要處理方式是透過收集後統一運送至廢棄坑填埋,主要存在問題如下:長期以來,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轉資金主要來源於財政撥款,資金投入不足,渠道單一,造成環衛設施數量不足,種類不齊全,設施、裝置落後,標準不高,影響了垃圾收運處理設施的建設。環衛設施缺乏,機械裝置陳舊,落後,垃圾收集點規模小,布點較密,且無衛生防護,影響村容景觀、環境衛生。農村無垃圾中轉站,只有一些地上式敞口垃圾箱,在垃圾收運過程中會有垃圾液體滲出,易造成二次汙染,影響環境衛生。各鄉鎮環衛裝置數量嚴重不足,均無垃圾集中處理的村。生活垃圾不能做到日產日清。
3.2工程建設必要性
3.2.1專案的建設符合相關的產業政策環境衛生行業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在城市和村屯建設和管理領域重點支援的產業之一,是改善人民生活質量和自然生態環境的基礎產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國家歷來對垃圾處理十分重視,為實現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國務院頒佈了《城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為確保生活垃圾處理無害化的高處置率,今後各鄉鎮將逐步取消現有的露天式、半裸露式、敞開式等不密封垃圾收運公共設施,取締社會上的垃圾拾荒人員,消除生活垃圾二次汙染,推廣密閉式或壓縮式垃圾收運設施。本生活垃圾中轉站工程的建設是貫徹國家鼓勵發展的專案,符合北林區發展規劃,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基礎,從而促進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3.2.2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程序的增長,垃圾的產出量也是增長的態勢。然而太平川鎮目前垃圾的收集方式十分欠妥,由與缺乏垃圾轉運站,使得垃圾處理場利用率低,垃圾並未進行分類收集,生活垃圾與建築垃圾混合後直接進入垃圾處理場傾倒,選擇就近掩埋垃圾。對環境和形象造成不良影響,嚴重阻礙了經濟建設的持續穩定發展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立。要改善基礎設施的現狀,強化和提高村鎮的服務功能,消除垃圾對環境的汙染,改善投資環境,加快太平川鎮經濟發展,才能把太平川鎮建成一個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3.2.3隨著改革的深化和經濟的持續發展,太平川鎮環境治理卻未得到同步發展,特別是垃圾量的與日俱增,未經處理的垃圾亂堆、亂放,衛生條件較差,不但對大氣環境、地表水、地下水造成嚴重汙染,給當地居民的生活及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實施本專案,是治理農村環境、保護人民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要。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建設專案,建設垃圾轉運站,使農村垃圾實現一次性無害化處理,杜絕造成農村生態環境惡化。
3.2.4太平川鎮生活垃圾一直是運往周邊廢棄坑進行簡單填埋處理,導致生活垃圾對周圍環境二次汙染,嚴重影響人民身體健康。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化水平的提高,產生的生活垃圾越來越多,垃圾成分也越來越複雜,新的生活垃圾轉運及處理設施如不及時建設,生活垃圾將無處可去,將嚴重惡化城鄉環境,如任其發展,將嚴重影響太平川鎮衛生環境。實施生活垃圾轉運及處理工程是為廣大人民提供良好人居環境的需要,也是從源頭保護城鎮自然生態環境免受汙染的必然選擇。作為城鎮生態環境治理中的重要一環,對城鎮生活垃圾進行收集和轉運,送至高水平處理場所處理,對保護太平川鎮的生態環境具有重大意義。
第四章建設地址與建設條件
4.1廠址選擇
4.1.1廠址選擇原則
(1)垃圾轉運站的選址應符合區域性環境規劃、環境衛生設施建設規劃和當地的鄉鎮規劃。
(2)轉運站宜設定在交通運輸方便、市政條件較好並對居民影響較小的'地區;轉運站宜靠近服務區域中心或生活垃圾產量多且交通運輸方便的地方,不宜設在公共設施集中區域和靠近人流、車流集中地區。
(3)垃圾轉運站的建設地點應有較好的供電、供水、排水、排汙等條件以確保垃圾轉運站的正常作業和降低其建設投資。
(4)垃圾轉運站外型應美觀,並應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操作應實現封閉、減容、壓縮,裝置力求先進;飄塵、噪聲、臭氣、排水等指標應符合相應的環境保護標準;轉運站綠化率不應大於30%。
(5)垃圾轉運站內應設定垃圾稱重計量系統,對進站的垃圾車進行稱重,建立稱重計量系統為環衛作業走向市場,轉運站實現企業管理,掌握服務區內垃圾產出量的變化規律和增長趨勢是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大中型轉運站應設定監控系統,這對於大型轉運站的自動化作業系統是必不可少的。
(6)垃圾轉運站用地面積應根據日轉運量確定,並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4.1.2用地標準
⑴符合鄉鎮總體規劃、區域環境規劃及城市環境衛生專業規劃等專業規劃要求;
⑵符合當地的大氣防護、水土資源保護、大自然保護及生態平衡的要求;
⑶人口密度、土地利用價值及徵地費用均較低;
⑷處於地下水貧乏地區、環境保護目標區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區及夏季風主導風向下風向。
⑸綜合考慮服務區域、轉運能力、運輸距離、汙染控制、配套條件等因素的影響;
⑹設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運路線的地方;
⑺滿足供電、供水和汙水排放的要求。
第五章工程總體設計
5.1建設內容根據太平川鎮發展的需要和生活垃圾產生量預測,垃圾中轉站的規模為小型轉運站。本專案建設內容包括佔地1000平方米,建設垃圾中轉站120平方米,垃圾轉運車由區政府統一配備,不在本專案購置範圍內。
5.2生活垃圾轉運工藝設計垃圾壓縮轉運中最主要、最常見的為預壓縮式(預壓式)、直接壓縮式(壓裝式)和雙模式(具有預壓和直接壓裝功能)三種。其中預壓縮式又分為垂直壓縮和水平壓縮兩種。
第六章工程環境影響分析
6.1施工期環境影響分析專案在施工期間汙染因素主要包括廢氣、廢水、噪聲和固體廢物。
1、地表水環境影響分析施工期廢水主要為施工人員生活汙水。垃圾中轉站高峰施工用人20人,生活汙水產生量1.0m3/d,專案不建設施工營地,施工人員就近利用縣城公廁,不外排。專案施工期廢水對地表水環境不會造成不良影響。
2、大氣環境影響分析施工期主要大氣汙染物為站場基礎工程、混凝土攪拌以及車輛運輸過程產生的揚塵。堆土裸露,遇風吹起形成揚塵,車輛輾壓掛帶也會使大氣中懸浮顆粒物含水量量驟增,嚴重影響專案所在地的環境空氣質量;同時施工過程中運送物料也會對沿線環境產生一定的汙染,遇大風天氣會嚴重影響管道沿線居住區環境空氣質量。經類比同類工程,施工揚塵最大產生濃度為1.5mg/m3,經採取灑水抑塵措施後,揚塵產生濃度可減小至0.8mg/m3。由於本專案施工時間段相對較短,在採取定期灑水,土方及時回填,運送物料車輛車廂密閉等抑塵措施後,可有效減輕施工揚塵對區域環境空氣的影響。
3、固廢處置對周邊環境影響分析
⑴生活垃圾站場區域高峰施工人員20人,生活垃圾產生量很小,利用城區現有生活垃圾收集設施進行收集後統一送往縣生活垃圾填埋場處置。
⑵開挖土方專案站場區開挖土方及建設產生的建築垃圾量很小,在環衛部門指定的位置堆存,不會對周邊環境產生不良影響。
4、聲環境影響分析施工噪聲主要由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產生。中轉站佈局分散,單座中轉站施工週期比較短,施工結束後,噪聲影響隨即消失,評價認為專案建設單位只要在施工期間避免夜間施工、高噪排放源遠離敏感點佈置,並採取隔聲措施;同時做好與聲環境敏感人群的溝通,其產生的短期噪聲影響可以接受,不會造成明顯的噪聲擾民影響。
6.2營運期環境影響分析
1、專案在營運期內的主要汙染物為廢水、廢氣、噪聲及固體廢物。
2、水環境影響及防治措施垃圾中轉站的廢(汙)水主要為垃圾壓裝時產生的壓濾液、裝置及車輛沖洗廢水和職工生活汙水等。主要水汙染物為COD、BOD5、SS和氨氮等。
第七章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
7.1投資估算範圍投資估算範圍包括:壓縮式垃圾中轉站的徵地、土建、裝置購置和輔助設施。
7.2編制依據
(1)土建工程:根據國家市政工程造價及工程費用的有關規定,結合當地造價水平,並參照類似工程專案情況,採用單位概算指標法進行估算。
(2)其它費用依據本工程的實際情況,參照建標[20xx]164號建設部《市政工程投資估算編制辦法》的規定計取。
(3)基本預備費基本預備費按第一、二部分費用合計的8%計。
(4)裝置購置購置費採用現行市場價格及廠家報價估算,運輸費用按廠家經驗報告估算。
7.3資金籌措專案所需建設投資49.23萬元,專案資金全部由區政府投資。
第八章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分析
隨著城鎮化程序的加快,生活垃圾的產生量大大增加,垃圾的轉運和處理問題日益成為城鎮居民關心的焦點和城鄉建設的難點。
8.1社會效益生活垃圾轉運站是連線垃圾產生源頭和末端處置系統的結合點,在不少城鎮的生活垃圾收運物流系統裡起到樞紐作用。垃圾經轉運站不僅實現了垃圾封閉化、大運量的運輸,提高了長途運輸的經濟性,而且顯著改善了垃圾運輸的環保性,減少了長途運輸的車流量。隨著這些重要作用日益顯現,近年來,轉運站在我國越來越多的城市得到了應用,轉運站已逐漸成為城市最重要的環衛設施之一。
8.2環境效益太平川鎮生活垃圾中轉站工程的實施,將徹底改變原有的堆放方式,防止蚊蠅孳生,控制疾病傳播,使城市環境面貌得到大幅度改善,同時也提高了人們生活居住環境。轉運站建成後排放的大氣汙染物對周圍區域的環境空氣質量影響很小,專案建成後對服務區域內的環境衛生、居民的生活質量將有較大的改善;工程廢水用吸汙罐車運往當地汙水處理廠,不會對當地水環境造成危害;生活垃圾將隨垃圾轉運車送入垃圾填埋場統一處理。因此,在嚴格落實環保措施的前提下,從環保角度認為,該工程會取得良好的環境效益。壓縮式垃圾轉運站建成後,會使太平川形象得到明顯改善,原有垃圾清運方式的二次汙染問題也會相應得到解決。
第九章結論和建議
9.1結論
(1)專案符合《太平川鎮鎮總體規劃》,是太平川鎮總體規劃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部分。
(2)該專案實現了垃圾封閉化、大運量的運輸,提高了遠距離運輸的經濟性,而且顯著改善了垃圾運輸的環保性,減少了運輸的車流量,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
(3)生活垃圾轉運站工程的實施,將徹底改變原有的堆放方式,防止蚊蠅孳生,控制疾病傳播,使城市環境面貌得到大幅度改善,同時也提高了人們生活居住環境,原有垃圾清運方式的二次汙染問題也相應得到解決。
9.2建議
(1)現有的環衛設施為城鎮生活垃圾的收運、消納和處理發揮了很大作用,但現有基礎設施薄弱,垃圾收運及處理系統欠完善,已不能適應鄉鎮發展的需要。本專案建成後,建議太平川鎮環衛管理部門對區生活垃圾的收集、轉運設施、生活垃圾的近、遠期處理方案及綜合利用問題提出系統的規劃設想,以指導環衛工程分期分步建設。
(2)我國的環衛事業處於發展時期,大部分環衛機械、材料處於發展的階段。因此,部分環衛機械、材料質量可靠性尚差,且價格偏高,因此,在機械裝置、材料招標採購中、應加強調查研究機械裝置的效能可靠性、價格的真買性,選擇可靠、適用又經濟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