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鋼結構建築設計開題報告(通用12篇)

現代鋼結構建築設計開題報告(通用12篇)

  轉眼間充滿意義的大學生活就即將結束,大家都陸陸續續開始寫畢業設計了,而我們做畢業設計之前指導老師都會要求先寫好開題報告,那麼優秀的開題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現代鋼結構建築設計開題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選題的的理論意義與實際意義

  課題研究的的理論意義:是人類最早的生產活動之一,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隨著社會生產力而形成發展的。由於經濟的發展、土地的減少,現代建築趨向於多高層建築,而砌體存在自重大、砌築工作相當繁重、抗拉抗彎效能低、粘土磚用量很大,往往佔用農田,影響農業生產等缺點,現代建築多采用結構、框剪結構、框筒結構等結構體系。而框架結構是多高層建築的一種主要結構形式。框架結構有鋼筋混凝土框架和鋼框架,而隨著我國建築業的快速發展,建築設計理念的不斷更新,鋼框架結構建築體系作為一種新型的產業體系集合了房地產業、建築業、冶金業正在華夏大地迅速崛起。鋼框架結構由於其抗震效能好、建築自重輕、房屋利用率高、工業化程度高、施工週期短、綠色環保、科技含量高適用範圍廣等特點,成為當今應用最為廣泛的結構之一。大力發展和積極推廣能抗震抗災的適用建築,對於我國國民抵禦自然災害、保障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多層鋼框架結構雖然已經非常流行,但是結構的合理與否依舊影響著使用者的滿意度及開發商的經濟效益。不斷地最佳化,在兩者之間取得一個平衡是我們結構設計工作者的追求目標。

  課題研究的實際意義:近幾年,建築相比於磚混結構建築在環保、節能、高效、工廠化生產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深圳高325米的地王大廈、上海浦東高421米的金茂大廈、北京的京廣中心等大型建築都採用了鋼結構,北京、上海、山東等省市已開始進行鋼結構住宅試點,其中,北京金宸公寓已被列為建設部住宅鋼結構體系示範工程。高層鋼結構建築屢見不鮮。人們預料21世紀是金屬結構的世紀,鋼結構將成為新建築時代的脊樑。人類自17世紀70年代開始使用生鐵,世紀初開始使用熟鐵建造19橋樑和房屋,鋼結構發展的歷史要比鋼筋混凝土結構發展的歷史。

  二、論文綜述(綜述國內外有關選題的研究動態)

  (一)國內現代鋼結構建築設計的概況和發展趨勢

  國內鋼結構發展現狀我國建築工程領域中已經出現了產品結構新的調整,鋼結構以其自身的優越性,正在工程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合理的應用。目前鋼框架在我國的應用還不多。隨著我國鋼材產量的迅速增加,品種增多,鋼結構設計和施工技術的不斷提高,鋼框架的運用將有良好的的前景。多層框架一般層數不超過10層,否則宜按高層建築考慮。多層框架鋼結構應根據生產工藝的特點,採取相應的措施,以滿足GBJ16-87《建築設計防火規範》。

  (二)國外研究概況及發展趨勢

  人們預料21世紀是金屬結構的世紀,鋼結構將成為新建築時代的脊樑。人類自17世紀70年代開始使用生鐵,世紀初開始使用熟鐵建造19橋樑和房屋,鋼結構發展的歷史要比鋼筋混凝土結構發展的歷史

  在從美國、日本、歐洲一些發達國家的現代鋼結構經驗看,建築業即將成為鋼材應用的主要市場。而目前我國與之相比還有差距。因此我國的高層建築鋼材到目前為止還都從國外進口,特別是大於50mm的厚鋼板,國產產品的Z向性能尚達不到要求。國外不僅鋼板厚度較大,而且可以滿足各種效能要求。

  三、論文提綱

  1前言

  1緒論

  1.1鋼結構建築的發展歷史

  1.2鋼結構建築在我國的發展前景

  2鋼結構的優越性

  2.1材料效能優越

  2.2製造週期短、施工速度快

  2.3符合可持續發展政策

  2.4造型美觀、可塑性強

  3現代鋼結構的建築特點

  3.1空間特徵

  3.2形態特徵

  3.3與結構、裝置密切結合的特徵

  3.4預工程化程度高,建設成本降低,工期縮短

  3.5建築與結構的設計與功能一體化,使建築更富有功能化

  3.6鋼結構建築能夠滿足超高度和超跨度的要求

  3.7原材料可以迴圈使用,有助於環保和可持續發展

  4鋼結構建築設計與技術表現

  4.1鋼結構建築設計的技術表現

  4.2鋼結構建築細部設計有較高要求

  4.3建築策劃也是鋼結構建築設計與表現的影響因素

  5現代鋼結構中建築設計所面臨的問題

  5.1鋼結構中建築設計的防火問題

  5.2鋼結構中建築設計的防腐問題

  5.3鋼結構中建築物理問題

  結論

  四、與選題相關的主要參考文獻

  【1】劉錫良現代建築鋼結構的人情化設計的理論第一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報告會20xx,6

  【2】範興國淺談鋼結構高層建築防火-建築·建材·裝飾20xx,10(4)

  【3】施麗彥鋼結構建築的造型語彙與發展初探20xx.1

  【4】祝強幾種現代建築結構體系及新材料介紹-林業科技情報20xx,3

  【5】時虎鋼結構防火保護研究與應用20xx

  【6】黃超英蓬皮杜藝術中心的建築個性-安徽建築20xx,12

  【7】朱若蘭,陳至誠工業建築鋼結構的藝術之路20xx年全國建築鋼結構行業大會

  現代鋼結構建築設計開題報告 篇1

  一、選題的依據及意義

  城市商業中心是一個城市商業比較集中的地區,是一個城市發展程度的標誌,是城市居民購物、娛樂、休閒的主要場所。對整個城市居民的集散以及城市的規劃設計都有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各地都在建設商業中心。

  之所以選擇廣電中心為課題,是因為商業中心不僅負責組織經濟區域範圍內的商品流通,而且透過組織該地區或跨地區的商品交換、市場活動,直接促進地區間的橫向經濟聯絡,休閒化商業業態將成為大趨勢。因此,做商業中心更有利於鍛鍊學生的設計能力,把握住建築設計的方向,也有利於提高學生解決各種複雜流線關係的能力,見課堂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從城市商業發展的空間佈局角度出發,城市商業中心可劃分為不同的等級。根據輻射範圍、服務物件、規模體量以及功能定位等因素的不同,大致可以將城市的商業中心等級體系分為都市級、地區級、社群級和特色級四個等級。

  無論是世界或是中國,近數十年來城市化步伐都呈現明顯加快的趨勢。一些經濟發達國家城市化高度發展,發展中國家也推進了城市擴充套件的速度。商業乃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標誌。在城市化加速發展情況下,怎樣在複雜的城市地域結構中最佳化商業中心佈局,就成為愈益緊迫的實踐課題。

  對於現代化城市地域結構的模式問題,早期曾有美國學者所提出的同心帶模式、扇形模式(功能區模式)和多核模式;中期曾有日本學者提出的多中心模式,以及中國和前蘇聯所提出的分散集團模式;近期則普遍提倡一種多層向心環帶模式。如果加以適當歸納,現代化城市地域結構所取模式基本上有三種,即:①向心集中型,是現今世界上許多中小城市所取模式,②離心分散型,礦業城市多以取此種模式為主;③向心分散型,則是當今大城市的規劃大多趨向採取的一種模式。 實踐中現代商業中心主要有以下幾個發展方向

  第一個方向是的理論界對建築綜合體的研究逐步深入。從傳統的對過去的一些區域性的經濟研究,逐步轉向單體建築向複合型建築的整體的研究深入。主要表現為三塊:第一塊是已有專業的研究隊伍;第二塊是在大學裡面,關於綜合體的理論的研究;第三塊是海歸派的學者的研究。城市綜合體是中國改革開放下的發展大方向。

  第二個方向是從實踐當中,出現了三支力量。第一支力量是以大型購物中心為載體,逐步發展新型的城市商業綜合體。第二支力量是以休閒為業態的休閒綜合體和旅遊設施綜合體,以及以寫字樓為主體的寫字樓綜合體,都在全國各地都有一些嘗試。比如像中信城市廣場,永珍城都是以商業為主的。出現了以創意地產為主的複合型業態配套的一個主力軍的創業地產綜合體。

  實踐當中第三個表現是,一批專業的、以城市商業綜合體為主要服務物件的專業公司的出現,它與傳統的地產顧問公司不同。商業綜合體跟傳統地產最大的區別在於,商業綜合體要了解區域商業中不同層級的商業發展水平和不同的商業建築形態,以及它所能承載商業的功能。所以專業服務城市商業綜合體的機構隨之產生,也使商業地產專業服務機構進一步細化、進一步專業化,服務深度隨著開發實踐的加入顯得更加專業和細緻。

  四、商業中心設計方法

  縱觀國內外成功的城市商業中心,打造成功的城市商業中心所必備的以下三個特色元素:

  1、歷史文化的沉澱為商業中心積累更多人氣。

  城市商業中心除了投資外能作為一個城市的文化補充,實際上先為社會文化的開發,然後開始對新的商業業態和國際時尚的結合。每座城市都有與其自然景觀相適應的歷史和人文特色已經個性。其與眾不同的個性和特色,加上多年的文化沉澱,不用說本地居民對其熱土有很強的認同感、歸屬感;外地遊客除感嘆優美的景觀外,在精神與情感上也會產生一種落定的感覺。必然為城市商業中心積累更多的人氣。

  2、業態的多元化為商業中心積聚更多商氣。

  按照西方商業業態的發展規律與人均GDP的關係,當一個國家和地區的GDP在1100美金以下,城市化水平在25%以下時,商業處於與農業經濟相匹配的原始狀態;當人均

  GDP從1100到2000美金,城市化在45%以下時,商業形態出現第一次升級,百貨商場、商業街、批發市場等傳統商業取代了農業時代的廟會、地攤、集貿市場,商品為工業化下的城市生活提供基本保障;當人均GDP從2000到4400美金時,為適應城市的發展,商業形態開始出現質的飛躍,多樣化、規模化的現代商業應運而生,如大型購物中心、超市、專賣店、精品店等;當人均GDP在4400美金以上,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時,超越商業範疇的廣義商業如

  SHOPPINGMALL、旅遊地產、商務地產、物流等綜合商業開始湧現,這一代商業成為推動城市發展和區域進步的新動力。因此,業態的多元化不僅代表了一座城市的消費水平,同時也推動了城市商業中心的繁榮。

  3、良好的自然景觀與標誌性建築為商業中心提供更多體驗。 體驗商業的核心就是增加人們購物過程中的愉悅感,這實際上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後引起的消費模式,是消費需求變化帶來的產物。人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滿足了,就開始關注情感價值,需要感情上的愉悅享受,這就是體驗。良好的自然景觀、標誌性建築以及合乎尺度的建築室內外空間是這種體驗式商業所必不可少的元素。

  因此商業中心設計時應抓住商業中心的特色元素,將本地特色與商業建築相結合,滿足當地消費者消費以及心理層面的需求。

  現代鋼結構建築設計開題報告 篇2

  1 概述

  建築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重要產業之一,近年來,我國建築業發展十分迅速,框架結構以堅固耐用而著稱,被廣泛應用,框架結構的特點是不受樓板跨度的限制,能為建築提供靈活的使用空間,但抗震效能差。其結構外表可以設計的多元化,既美觀又實用,建築平面佈置靈活,使用空間大,延性較好。建築物的外型由單一的矩形發展到了現在的L形、U形、弧形、原型等很多形狀。建築物的體型也由單一體型發展到了單元組合體型和複雜體型。

  1.1設計題目名稱、起止時間

  名稱 高校學生宿舍樓

  起止時間 2013年12月30日——2014年5月30

  1.2 選題的目的、意義

  目的:

  透過在這一學期的畢業設計教學環節中,培養建築工程專業專科畢業生的各科綜合應用所學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知識和相關技能,在設計過程中能鞏固所學的知識和創新能力。

  在我們沒有畢業以前,畢業設計是我們最後這半年的學習和綜合訓練的實踐環節,是我們運用知識和設計實踐的重要過程,也是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培養效果的全面檢驗。所以對於我們每一個畢業生做畢業設計時都要認真努力的完成,這也為我們在踏上工作崗位時打下了堅固的基礎和設計的各種綜合能力。

  意義:

  1)進一步掌握和鞏固所學基礎的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並在科學實踐中 豐富和完善所學的理論知識。

  2)獲得從事設計工作的初步訓練,培養獨立工作、獨立思考和綜合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初步掌握建築設計研究的基本方法,培養檔案編輯、文字表達、文獻查閱、計算機應用、工具書使用等基本工作實踐能力。

  4)樹立外國先進的理論和本國實際國情相結合的思想和觀點。

  5)培養實事求是、刻苦鑽研、勇於探索、善於合作的工作作風。

  1.3 畢業設計題目的來源

  按照學校給出的方案選擇,再加上我個人的生活體驗。由於宿舍樓是學生最經常活動的地方,我在學校十幾年,深深的瞭解一個好的居住環境能對學生學習以及成長有多大的幫助,所以我想設計一套高校宿舍樓,滿足我作為學生最後的期望。所以我選擇方案1——高校學生宿舍樓

  1.4選題的依據和背景

  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教育顯得越來越重要,大學教育是發展的主流趨勢,大學生的生活環境不可忽略。

  高校宿舍樓是現代教育的服務設施,像其它社會產品一樣,它不可能不經過歷史更新與換代過程。宿舍樓建築不同於其他文化性、商業性建築【1】。它是學生生活的地方,應堅適宜,舒適、自然又具人性化才是其本質特徵。宿舍樓建築應滿足其功能要求外,還要求具備“以人為本”具體來說:

  1 高校宿舍樓的功能體

  1)滿足以學生生活為中心。 ;

  2)滿足學生生活的空間需要 ;

  3)提供具有人文性 ,適宜性 ,並使其具有適宜的環境 ,給學生們精神上的一種滿足和愉悅。

  2 “以人為本”最佳化教育建築形式

  高校宿舍建築不同於其他文化性、商業性建築。它是學生生活的場所,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舒適,適宜的原則才是其本質特徵。現在有些設計,過分強調造型,體型過分誇張,裝飾過分豪華,違背了宿舍樓建築的本質。因此,在校園建築形象設計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儘量以功能的實際需要來分割立面和開窗,強調韻律與節奏感,巧妙運用材質進行搭配,摒棄無謂的裝飾和多餘的構件,利用建築自身的真實結構解決建築舒適性問題,使其更符合可持續發展之道。

  2)不要濫用藍色或綠色的玻璃窗。有色玻璃會大大降低窗戶的採光係數。更為有害的是,有色玻璃改變了室內正常的光環境,損害了還在發育期間的學生們對光的正常需要,不利於他們的身體健康。

  3)儘量採取隔音材料及措施,保證睡眠質量

  3 引造和諧的校園環境

  所謂和諧,即人與自然相得益彰的統一。優美的校園環境為育人提供了一個外在的可能條件。

  1)創造校外環境與校園環境協調統一

  校園環境規劃設計要突出本地色彩,反映其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教育環境,文化品位要高,要與人文景觀建設結合起來。校外環境與校園環境協調統一,這樣既能給學生一種美感,也能潛在地產生一種進取的心態。

  現代鋼結構建築設計開題報告 篇3

  一、本選題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研究目的(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解決的具體問題):

  當今的人們生活和工作壓力很大,而且長時間生活在喧囂的都市中讓人精神緊張,身心疲憊。所以大部分人都會適當的選擇休假來調節身體,緩解壓力。度假的方式喲很多,其中戶外運動時很多人的廁,如釣魚,游泳,觀賞風光等。本專案專門為白領一族設計度假型的專案,集休閒和娛樂為一體。租到放鬆身心,調節狀態,環節壓力。為明天更好的投入工作作出最有效的調整。

  研究意義(實踐意義、的理論價值):

  設計主要研究新穎、環保、舒適自然、簡便型的水上生活空間,以度假和休閒為目的進行水上生活空間設計,從而實現垂釣,游泳,日光浴,觀光,摩托艇等休閒專案的建設。居住在水上帶給人們不一樣的感受,新潮而又別緻,做到親水、戲水、觀賞湖光山色,傾聽風聲濤聲,洗盡塵埃,遠離都市喧囂,體念水之靈氣,讓人享受詩意般的生活。

  的理論價值:

  都市白領的生活繁忙而且節奏緊張,選擇簡約風格的室內空間,能去掉那些繁瑣的裝飾和空間的擁擠感,本專案講究科技與藝術結合,形式服從功能,造型簡潔明朗,設計科學合理,在有限的空間最大限度的設計出滿足人們需求的生活和使用的空間。

  二、本選題國內外研究狀況綜述

  關於水上建築,國外的研究和運用比較成熟。國外的水上建築、空中建築、地下建築可以說是已經發展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了,特別是在歐洲那些低地國家,海拔較低的同時雨水較多,所以設計師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發明出新型的建築,那就是水上建築。在歐洲的低地國家荷蘭是少數幾個被迫長年累月地與水爭地的國家之一,積累了豐富的水上建築經驗。荷蘭知名建築師科恩奧色斯的水上建築事務所,目前已設計過水上學校、公園、公路和住房等多種建築物,掃清了很多技術障礙。水上建築物容易移動,一旦它們需要轉移到別的地方,採用推和拉的辦法就可以改變位置。奧色斯甚至為這種建築方式創造了一個術語:無疤痕開發。這種建築的理念不是填海造田的侵略式開發,而是將水作為自然的存在物,讓建築群組成的城市適應水的分佈,因而受到了環保機構的稱讚。奧色斯的設想是像堆積木一樣建造城市建築物,它們是一些可以飄浮在水上的單元,被拖拉到新的水上目的地之後,再組合成新的建築物。根據不同的裝修和裝置,一棟水上房屋需要幾十萬歐元。新一代水上房屋和傳統的船屋已不可同日而語。目前很多水上建築商計劃在浮動平臺上建造聯排住房、道路和綠化帶,這些浮動平臺將透過可移動的管道供電,並連線下水道。這跟石油鑽井平臺採用的技術類似。

  在國外,設計師門的目標不再是單純的設計水上的住所,水上風景區、公園和高爾夫球場等也具有可行性,這是他們目前在研究的問題。目前國內有很多單位在進行水上娛樂設施的建設和發展,並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時尚新穎,施工簡便迅速,造價低廉,能規模化生產,具有很廣闊的發展前景。比如某些公園的水上釣魚平臺,水上觀景臺,遊樂園的親水平臺等。前全國有很多家較為成熟的水上設施專案施工承包公司。目前國內住房情況非常嚴峻,但目前暫不缺少住房,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有限的陸地資源會顯得異常緊缺,所有,住房及其他建築將會向地下,水面(水中),空中發展。作為一個新型行業還處於發展初期,競爭很小,市場需求很小,雖然它將會成為未來一個發展的趨勢,但要推廣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所以,目前主要是公園,旅遊景點,度假地區開始著手發展,以示範性的作用帶動此新型專案的發展。

  關於現代簡約風格,它起源於現代派的極簡主義。簡潔、實用、省錢,是現代簡約風格的基本特點。這是因為人們裝修時總希望在經濟、實用、舒適的同時,體現一定的文化品味。而簡約風格不僅注重居室的實用性,而且還體現出了工業化社會生活的精緻與個性,符合現代人的生活品位。裝飾要素:金屬材料、玻璃+色彩+線條簡潔的傢俱、簡潔大方的裝飾造型、時尚的軟裝飾。金屬是工業化社會的產物,也是體現簡約風格最有力的手段。各種不同造型的金屬燈,都是現代簡約派的代表產品。此外,大量使用鋼化玻璃、不鏽鋼等新型材料作為輔材,也是現代風格傢俱的常見裝飾手法,能給人帶來前衛、不受拘束的感覺。由於線條簡單、裝飾元素少,現代風格傢俱需要完美的軟裝配合,才能顯示出美感。例如沙發需要靠墊、餐桌需要餐桌布、床需要窗簾和床單陪襯,軟裝到位是現代風格傢俱裝飾的關鍵。注意室內外溝通,竭力給室內裝飾藝術引入新意。以簡潔的表現形式來滿足人們對空間環境那種感性的、本能的和理性的需求,這是當今國際社會流行的設計風格簡潔明快的簡約主義。而現代人快節奏、高頻率、滿負荷,已讓人到了無可復加的接受地步。

  人們在這日趨繁忙的生活中,渴望得到一種能徹底放鬆、以簡潔和純淨來調節轉換精神的空間,這是人們在互補意識支配下,所產生的亟欲擺脫繁瑣、複雜、追求簡單和自然的心理。對於不少青年人來說,事業的壓力、繁瑣的應酬讓他們需要一個更為簡單的環境給自己的身心一個放鬆的空間。現代人面臨著城市的喧囂和汙染,激烈的競爭壓力,還有忙碌的工作和緊張的生活。因而,更加嚮往清新自然、隨意輕鬆的居室環境。越來越多的都城人開始摒棄繁縟豪華的裝修,力求擁有一種自然簡約的居室空間。少即是多,多即是少。如果發現自己的家被濃烈的世俗氣息淹沒了本屬於你的獨特氣質和精緻品位,那你可能是擁有的東西太多書和雜誌,家居辦公用品和電腦裝置,玩具總彙以及廚衛用具。怎樣才能將自己從繁雜中解救出來,怎樣才能走出無端堆砌的束縛,而生活在一個舒適又美觀的環境中呢?答案就是簡約主義。以寧缺勿濫為精髓,合理的簡化居室,從簡單舒適中體現生活的精緻。

  三、本選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及寫作提綱

  主要內容:

  本專案的主要功能為度假和休閒。建築造型的靈感來自於路出水面的魚鰭,這樣的造型能更好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周圍景觀佈局根據光照、風向、溫度以及人的需求的不同而合理展開。室內佈局符合人機工程原理,對有限的空間進行合理的佈局和設計,設計風格選則現代簡約風格,因為度假的人們更加嚮往清新自然、隨意輕鬆的居室環境。周圍的景觀圍繞休閒來展開,內容包括垂釣、游泳、娛樂、運動、觀光等。

  本專案主要內容為研究新穎、綠色、舒適自然、簡便型的水上居住空間,以度假休閒為設計基調,設計出能夠滿足人們度假需求的生活環境。在設計中達到最佳聲、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從而做到親水、戲水、觀賞湖光山色、傾聽風聲濤聲,洗淨塵埃、原理都市喧囂、體念水之靈氣,讓人享受是一般的生活,讓人迴歸大自然懷抱中,做到放鬆身心,淨化心靈,環節壓力,享受自然風光。

  現代鋼結構建築設計開題報告 篇4

  文獻綜述

  一、課題的目的及意義:

  目的:透過本設計使學生初步掌握建築設計、結構設計、施工組織設計的一般原則、 步驟和方法,能綜合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培養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相應的設計技巧,熟悉有關設計規程、手冊和工具書,提高自己畢業後到第一線工作的能力,同時還將培養設計工作中實事求是、嚴格、準確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

  意義:

  ( 1)進一步掌握和鞏固所學基礎的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並在科學實踐中 豐富和完善所學的理論知識。

  (2)獲得從事設計工作的初步訓練,培養獨立工作、獨立思考和綜合運用已學知識解 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 3)初步掌握建築設計研究的基本方法,培養檔案編輯、文字表達、文獻查閱、計算 機應用、工具書使用等基本工作實踐能力。

  ( 4)樹立外國先進的理論和本國實際國情相結合的思想和觀點。

  (5)培養實事求是、刻苦鑽研、勇於探索、善於合作的工作作風。

  二、課題的研究進展:

  教學樓是現代教育的服務設施,像其它社會產品一樣,它不可能不經過歷史更新與換代過程。教育建築不同於其他文化性、商業性建築。它是學生接受知識的場所,應堅持典雅、莊重、自然又具人性化才是其本質特徵。

  上世紀末,人類社會迎來了繼農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後的又一個新時代—知識經濟時代。這意味著智力資源的開發正在成為知識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基礎,知識的生產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大推動力。

  而對於結構方面,近年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已逐漸成為我國各類建築中使用最為普遍的結構形式之一。 混凝土結構使用歷史較長。鋼筋混凝土結構具有造價低,防火效能好,剛度大,可減少側向位移的 特點,它的材料來源的方面也有許多自身優點,發展迅速,應用也最為廣泛,已從工業與民用建築,交通設施轉移到了建海工程和海底工程等。我國應用混凝土的時間比較短,但目前鋼筋混凝土結構在我國的發展勢頭非常好。

  三、 課題的選題依據:

  畢業設計是我們專業培養計劃中的最後一個重要環節,也是一個重要的綜合鍛鍊環節,此次設計的意義重大。畢業設計的實質目的就是讓我們獨立系統地深入瞭解工程建設設計與施工的過程,對一般框架型別的房屋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自己的設計出發,學會應用知識於現代建築的具體實踐之中,在設計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並熟悉相關設計規範、手冊、標準圖集以及工程實踐中常用的方法,培養綜合素質、增強工程意識和創新能力。透過畢業設計對大學期間所學的知識做一個系統的總結和應用,透過自己對在熟悉任務書的基礎上參觀、比較同類建築,查閱、蒐集有關設計資料使我的所學的知識得以綜合的應用,提高綜合知識的應用能力,對所學過的知識得以系統的深化。並培養我獨立解決建築設計、結構設計的內容和步驟,及掌握建築施工圖結構施工圖繪製的方法,為今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衣、食、住、行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而建築就是為了解決人類“住”的問題的。對於建築,它不但要為人們提供一個空間,而且要為人們創造一個有組織的空間環境。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另外,建築在為人們提供一個有組織的內部空間環境的同時,也創造了一個有組織的外部空間環境。房屋的建造是一個較為複雜的物質生產過程,影響房屋設計和建築的因素很多。因此在施工前必須有一個完整的設計方案,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編制出一整套設計施工圖紙和檔案。實踐證明,遵循必要的設計程式,充分做好設計前的準備工作,劃分必要的設計階段,對提高建築物的質量,多快好省地設計和建造房屋是極為重要的。作為土木工程類的大學生,我們透過畢業設計綜合運用所學的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解決建築設計、結構設計方面的實際問題,為今後獨立從事土木設計和施工打下紮實基礎。

  四、 本課題要研究或解決的問題和擬採用的研究手段(途徑):

  本課題主要研究的是鋼筋混凝土框架建築設計和結構受力問題。建設計應符合經濟合理性的要求,所以需遵循“適用、經濟、安全、美觀”的要求。因為方案為某小學教學樓樓建築及結構設計,教學樓是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所以建築特質宜樸素大方、經濟適用。校園建築設計以建設低耗能、超低耗能和綠色建築為主要目標,以節能、節水、節材等為重點。單體設計中應以自然採光與通風為主,校園建築設計以建設低耗能、超低耗能和綠色建築為主要目標,以節能、節水、節材等為重點。 鋼筋混凝土框架設計對於結建築本身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結構設計的內容一般包括屋蓋、樓蓋的設計;框架設計;基礎設計三大部。根據框架結構的自身特點,在進行建築、結構設計時,在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建築中,框架的設計和結構受力是整個建築的核心與關鍵所在。瞭解節結構受力情況對保證建築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義。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受力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本課題主要分析體系的選擇、地基的選取和抗震設計方面對鋼筋混凝土框架設計影響,以及就受不同方向的荷載對鋼筋混凝土框架的影響。從而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奠定基礎。

  前期準備:1.收集相關資料,查閱中外文獻、請教老師和同學討論。學習、掌握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受力特點、鋼筋混凝土框架構件的一般設計過程、鋼筋混凝土框架構件設計注意要點等內容,並且學習使用PKPM、AutoCAD軟體;2.針對地質報告選擇不同的設計方案確保結構的安全性,建立PKPM模型,透過改變鋼筋混凝土框架中樑柱荷載的大小和方向等引數,瞭解在不同條件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內力特點。 3.對PKPM軟體運算的結果進行分析,得出關於鋼筋混凝土框架的內力特點的結論。選擇最優方案進行計算。4.進行建築設計、房間佈置,運用AutoCAD等繪圖軟體,繪製施工圖。

  參考文獻:

  1 《建築結構荷載規範》 GB50009-2012

  2 《建築抗震設計規範》 GB50011-2010

  3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 GB50010-2010

  4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GB50007-2012

  5 《建築結構製圖標準》GB/T 50105-2010

  6 《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2008

  7 《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第四版沈蒲生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8 《基礎工程》第二版趙明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9 《混凝土結構設計》第四版沈蒲生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10 《PKPM 結構設計應用》 張宇鑫主編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0.

  11 《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徐秀麗主編.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8.

  12 《建築結構構造規定及圖例》第一版國振喜,徐建: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

  13 《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11G101-1.中國計劃出版社.2011

  14 《房屋建築學》第四版 李必瑜 王雪松主編.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

  15 《高等學校建築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指導》沈蒲生 蘇三慶主編.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

  現代鋼結構建築設計開題報告 篇5

  當今許多酒店設計的案例,使得建築師的慘敗難以言喻。如果說酒店建築是一個平臺、一個佈景,那麼在此期間舞蹈的是繁花簇錦的景觀設計和五彩繽紛的室內裝飾,唯獨缺少酒店本身的設計。而且,這樣的設計思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1、功能佈局

  酒店往往是個功能複雜、規模龐大綜合體,且在這兩個部分裡又有對內與對外之分。

  在酒店建築的內部空間,有停車位、員工宿舍生活區(包括籃球場、羽毛球場、活動室等)、酒店洗衣房、花房、垃圾房等;在酒店的外部空間,一般有室外游泳池、網球場、垂釣、燒烤、高爾夫果林練習場、射箭場等。這些功能要求要分配合理,同時員工通道與客流通道也不能相互干擾,對外娛樂區域的環境安排和景觀佈置也應該注意。

  室外的對外區域的設計對建築師和景觀設計師也是一種考驗,但也同時能成為酒店的一大亮點。許多的國內外知名酒店,都有著能充分感受陽光、綠色、水域和清新空氣的室外環境場所,形成露天卡座、燒烤吧、游泳池、親水娛樂區等室外空間,讓遊客流連忘返,也正是因此,優美的室外環境和景觀條件、空氣質量才成為休閒酒店選址的重要條件。

  室內區域根據酒店需求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功能。主要有大堂區塊、會議區塊、餐飲區塊、娛樂區塊、客房區塊和後勤用房。後勤用房不一定成一個區塊,可以分散佈置,但要有一個整體的流線,既便於各部門分開各自的工作,又便於整體的協調與管理。對外的各個區塊的佈置也有一定的組織特點。既要有與大堂的聯絡,又要有獨立的出入口,還要有與室外部分的聯絡,它們互相也有一定的聯絡。

  2、空間感受

  在酒店設計中,所有的對外區域,都要注意顧客的感受。顧客的感受,能體現出酒店的風格與檔次,是酒店吸引人的核心部分。

  在以上這幾種酒店型別中,商務型酒店和經濟型酒店在室外環境的設計分離比較輕,而除了經濟型酒店外,每種酒店都對酒店內對顧客的感受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其中要求最高的是度假型酒店和觀光型酒店,它們的設計常會有一些主題,一方面以便於將它們區別於不同的酒店,另一方面能把這種主題深入做好,帶給顧客與眾不同的、難忘的體驗。

  酒店的主題也有很多。可以是某個國家、地域的風情,如伊斯蘭風、印度風、拉斯維加斯風、羅馬風等等;可以是某個確切的事物,比如天鵝、海豚、漁船、畫;也可以是某個無法觸控的內心感覺,比如愛情、家、故鄉、記憶等;也可能是這個酒店所擁有的某種得天獨厚的體驗,比如海、草原、小溪、雪山。

  世界上有許多有名的酒店,規模不大,但它帶給人的感受卻是震撼的、難以忘懷的。這種對顧客感受的把握便是酒店設計成功的精髓所在。這種"顧客感受"我將它簡單的分為兩類:能看的景觀、能做的體驗。也就是觀感和體驗感。觀感是一種視覺上的感受。它包括建築的造型,即其外觀;以及建築的內部的一些結構、材料和構件上的設計;從建築往外看的景觀。而體驗感是人的感受和體驗。它可以是建築空間形成的空間體驗;建築內部設計風格形成的感受;也可以是顧客在進行某項活動時的感受和體驗;觀感的把握主要就是外觀設計、內部空間設計和景觀設計是較為具象、體驗感的設計有室內設計、空間設計的部分,也有活動場所設計、主要物品(如游泳池、沙發、樓梯等)設計。這些感受主要源自於顧客對所消費的體驗的需求。這些需要更多的觀察和人生體驗來完成才能做得更好。

  1、總體規劃要求

  在總體佈局上,分清對內和對外的功能流線。在對外的部分達到功能相對獨立、景觀互相觀看的既獨立又融合的交融效果。各個區域有著獨立的出入口和相關聯的流線通道。各個建築與環境之間自然的融合和滲透。

  2、建築造型要求

  建築造型給人簡潔、大方之感,即一目瞭然,又有內容有細節,還具有一定的獨特性,抓住看者的視野。利用結構、材料、造型的方法創造出不落俗套的新時代建築。建築入口明朗大方,便於識別。

  3、景觀要求

  以溫帶闊葉樹木夾雜多種植物為主,混栽在季節上次第開花的品種,利用湖、水、草、陽光、綠色創造出休閒、自然、大方的景觀環境。

  4、建築功能設計要求

  建築內部功能互相獨立,有獨立的出入口和管理通道。建築功能和環境緊密融合。不同功能間互不干擾且有順暢的流線進行聯絡。

  1、前期調研

  充分了解任務書要求,對安徽合肥綠色港灣酒店擬建場地進行深入的調研,掌握其周圍環境狀況、交通狀況、發展前景,為以後的深入設計做準備。

  2、專案立意

  在調研基礎上對已有條件進行科學的整理,確定專案的基本定位,根據任務書確定酒店的檔次、規模、景觀朝向及對城市和周邊環境的影響。

  3、總體規劃

  在充分的調研和立意基礎上進行酒店的總體規劃設計,與指導教師進行多次交流溝通,解決存在的多種問題,並未下一步建築深入設計做準備。

  4、單體設計

  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進行各個建築單體的設計,充分考慮他們之間的聯絡,充分與總體規劃協調,反覆論證得到最優的設計結果。

  5、環境與景觀設計

  在總體規劃與單體設計階段滲透入環境與景觀設計,塑造出休閒酒店的景觀要求和休閒場所,以求在不大的面積下達到最後的休閒感受。

  6、成果展示及評價

  透過一系列的圖紙與論文成果展示這個設計過程,並在與指導教師協商的過程中對方案進行反饋和修改,得出最終方案。

  年12月18日~ xx年1月9日:收集分析有關設計資料,準備開題答辯 xx年3月12日~ xx年3月18日:完成方案構思及草圖,初步確定設計造型 xx年3月19日~ xx年4月15日:完成二草,確定方案,進入施工圖設計階段 xx年4月16日~xx年4月22日:準備畢業設計中期檢查,繼續深入設計。 xx年4月23日~xx年5月7日:完成畢業設計,準備答辯所需材料(圖紙、A3文

  本及展板等等)

  1.規範類:

  《現行建築設計規範大全》

  《建築設計資料集》

  《民用建築設計通則GB 50352-2005》

  《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築物設計規範JGJ50-88》

  《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 GB50189—2005》

  《民用建築熱工設計規範 GB50176—93》

  《綠色建築評價標準 GB/T 50378-2006》

  2.文獻類:(按順序,分別以碩博論文、期刊、論文集和書籍為例)

  [1] 楊春華.太陽能熱水系統在某酒店的應用研究與評價[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0

  [2] 趙薇.淺談酒店建築設計[J]. 四川建築, 2008( 1 ): 63~ 65

  [3] 亓曉琳.西安市大型酒店建築能耗調查分析[C]. 第十屆全國建築物理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8: 240~ 243

  [4] (美)麥克多諾 等著,董曉莉譯.酒店建築(國外建築設計方法與實踐叢書) [M].北 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

  3.雜誌期刊類:《建築學報》、《世界建築》、《新建築》、《時代建築》等

  (注:文字格式,參考畢業設計的相關要求)

  現代鋼結構建築設計開題報告 篇6

  一、所選課題的目的及意義

  透過畢業設計,綜合運用所學過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一次較為全面地、系統地總結和訓練,以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熟悉工程設計的內容和程式,掌握中型民用建築設計的原則和方法,掌握建築初步設計的深度要求及圖紙的繪製表達方法,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較全面的鍛鍊和提高,畢業後能儘快地適應工作要求。

  以蘇州工業園(江蘇)獨墅湖中學設計作為建築設計技術專業畢業設計課題,旨在培養學生掌握校園整體空間的規劃設計及單體建築設計的基本原理和設計方法,以及綜合運用建築設計、環境設計及校園規劃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對實際工程進行設計的綜合能力。

  二、課題主要內容及擬解決的問題

  (一)設計概況

  獨墅湖中學規劃用地位於蘇州工業園(江蘇)獨墅湖科教創新區,獨墅湖大道東段,距新區行政中心7.5公里,校區北臨獨墅湖百米寬景觀帶,西靠圍牆子路及世紀花園,東靠星湖街路,南靠新昌路,場地平坦,交通便捷,環境優美。所給基地範圍包括獨墅湖中學部分及商學院部分的規劃。規劃總用地面積詳見附件1、2。

  (二)設計要求

  為推動園區的穩步迅速發展,設計好具有一流教育設施和環境的中學,同時在教育產業化的背景下提供面向不同物件的商學院規劃,特對本方案提出如下要求:

  1、設計必須具備超前性、科學性、實用性,以期成為蘇州市一流教育設施和環境的中學。

  2、在滿足中學(高中)設計規範要求的前期下,力爭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充分有效地發揮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

  3、方案設計必須為學生的學習,活動考慮,力求功能分割槽明確,佈置合理,為學生創造安靜,美麗,空氣新鮮的學習環境。

  4、校園的主要節點及工程管線必須滿足園區總體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要求。

  5、符合國家相關現行設計規範和普通高等學校建築規劃面積指標。

  (三)設計內容

  1、功能定位及規劃規模

  校園包括中學及商學院兩部分,中學部分規劃在校生3000人,考慮2000人住宿,商學院部分2000人全宿制。

  2、建築組成及要求

  (1)中學(在校生3000人,考慮2000人住宿)

  a)教學部分

  ·普通教室 5000㎡

  ·實驗室(生物實驗室×4,物理實驗室×4,化學實驗室×4) 1500㎡

  ·公共教室(美術教室,微機室,語音室,史地生室,音樂室)1500㎡

  ·合班教室×3 1000㎡

  b)辦公部分

  ·教師辦公 2000㎡

  ·行政辦公 500㎡

  c)圖書閱覽

  ·書庫 200㎡

  ·學生閱覽 500㎡

  ·教師閱覽 350㎡

  d)食堂部分

  ·廚房 2400㎡

  ·用餐 4000㎡

  ·冷飲 100㎡

  e)宿舍部分 10000㎡

  f)後勤配套設施 1500㎡

  g)體育設施(田徑場,籃球場,乒乓球場,排球場,室內游泳池風雨操場,體操房 醫療室) 15000㎡

  (2)商學院(2000人全宿制)

  ·辦公 1200㎡

  ·教室 4800㎡

  ·機房 200㎡

  ·階梯教室 800㎡

  ·宿舍 10000㎡

  3、建築設計要求

  (1)文化性

  校園中的重要建築或標誌性建築,要力求富有鮮明特色和文化內涵,體現校園建築的建設水平,折射校園的文化氣息。

  (2)創新性

  要深入調查、充分掌握普通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與模式,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適度超前,在規劃佈局、建築設計、綠化與景觀、道路交通組織、生態設計等方面,在借鑑國內外校園先進經驗的同時,一定要有所創新。

  (3)生態與節能

  要考慮校園環境及建築的生態與節能設計,要考慮雨水、汙水分流以及雨水的採集與利用。

  (四)設計深度

  1、設計說明

  (1)方案設計構思

  基本內容包括:地理區位、專案概況介紹、總體佈局、規劃結構、道路交通、綠化系統、空間形態、建築單體設計及建築群的規劃佈置等。

  (2)功能佈局說明

  (3)經濟技術指標

  基本指標:總用地面積(公頃)、總建築面積(平方米)、容積率、建築密度(%)和綠地率(%)。

  用地平衡表:編號、用地型別、面積、備註。

  2、圖紙

  (1)規劃部分:

  a)區點陣圖(比例不限)

  在城市總體規劃圖或上一層次規劃圖中基地的位置,並根據周邊條件加以分析。

  b)校園規劃總平面圖 1/1000

  圖中應標明:用地方位和比例,所有建築和構築物的屋頂平面圖,建築層數,建築使用性質,主要道路的中心線、道路轉彎半徑、出入口位置、停車位(地下車庫和建築底層架空部分應用虛線表現出其範圍),室外廣場、鋪地的基本形式等。綠化部分應區別喬木、灌木、草地和花卉等。

  c)1/500教學中心區建築組群、區域性環境的平面規劃設計(任選其一)

  d)鳥瞰圖

  e)主要建築單體或建築群表現圖

  f)建築外部空間環境景觀節點效果圖

  g)規劃分析圖(比例不限)

  ·規劃結構分析:應全面明確地表達規劃的基本構思,用地功能關係,規劃基地與周邊的功能關係、交通聯絡和空間關係等。

  ·道路交通分析:應明確表現出各道路的等級,車行和步行活動的主要線路,以及各類停車場地的位置和規模等。

  ·綠化系統分析:應明確表現出各類綠地的範圍、綠地的功能結構和空間形態等。

  ·空間形態分析:應明確表現規劃的空間系統、建築高度分割槽、景觀結構,以及與周邊城市空間的關係等。

  以上分析圖的數量和表達內容可根據情況進行增減,若不能完全表達規劃意圖時,可在圖中附加文字說明。

  (2)建築部分:

  a)主要建築單體平面圖

  b)主要立面圖

  c)主要剖面圖

  d)重要節點設計、技術設計等

  以上建築單體或建築群不少於3個,選擇其中1個主要建築單體進行施工圖深化,可以根據自己規劃的特色進行選擇,建築單體高度不大於24米。

  3、建築初步設計深度要求(補充知識)

  (1)平面圖:各層平面

  a)底層各入口要畫出踏步、花池、臺階等

  b)標明承重結構的軸線,軸線編號,定位尺寸和總尺寸

  c)確定門窗位置、大小(按比例畫,不注尺寸)及門的開啟方向

  d)樓梯要按比例尺寸畫出梯段、平臺及踏步,並標出上下行箭頭;標明室內、外地面設計標高及地上、地下各層樓地面標高

  e)繪出有特殊要求或標準的廳、室的室內佈置,如傢俱的佈置等;也可根據需要選擇繪製標準層、標準單元或標準間的放大平面圖及室內佈置圖

  f)標出剖面線及編號

  g)註明房間名稱

  h)標圖名及比例(比例用線段比例尺表示)

  (2)立面圖:入口立面及側立面

  a)外輪廓線畫中粗線,地坪線畫粗實線,其餘畫細實線

  b)立面外輪廓及主要結構和建築部件的可見部分,如門窗(幕牆)、雨逢、簷口(女兒牆)、屋頂,平臺、欄杆、坡道、臺階和主要裝飾線腳等

  c)尺寸標兩道,即各層層高及建築總高

  d)兩端的軸線和編號

  e)註明圖名及比例(比例用線段比例尺表示)

  (3)剖面圖:1~2個剖面

  a)剖面應剖在高度和層數不同、空間關係比較複雜的部位

  b)剖切部分用粗實線,看見部分用細實線;地坪為粗實線,並表示出室內外地坪高差

  c)尺寸標兩道,即各層層高及建築總高

  d)標高:標註各層標高,室內外標高

  e)標圖名及比例(比例用線段比例尺表示)

  (4)施工詳圖

  現代鋼結構建築設計開題報告 篇7

  前言

  在今天“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指導下,在一個強調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年代,人們已經不滿足居住在一個個孤立的、毫無生機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中,而是要居住在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相協調、相統一的綠色建築體系內。這就要求建築師在進行設計中必須有綜合思維的能力,在錯綜複雜的諸因素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更好的設計出優秀的建築工程作品。

  1、用地及概況

  佛山大橋收費站東側地塊專案用地位於佛山市禪城區羅村鎮,佛山大道東側,工業大道南側,東北面現為成規模的五金專此批發市場,規劃總用地面積為15935.14m2,規劃淨用地面積為7872.51m2時,用地南北長約180m,東西寬約90m,本專案規劃擬建15層高層商業樓2棟,4層多層商業樓1棟,共有商業面積26042.00m2,另設居委會和物業管理用房等其它配套設施,其中地下室建築面積為6048.59m2,地下層主要功能為停車庫及裝置用房,併兼用作人民防空,本專案是一個適合商業和服務業發展的高尚商區。

  2、設計概念

  關於住區和的關係,在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歷史發展過程中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但其核心目標都是在找尋安全、寧靜、舒適的居住環境與充滿活力的城市生活之間的結合點,並建立住區與城市水*交融的關係。將社群開放並真正作為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來考慮,讓社群活動融入城市生活的理念,正是我們對城市住區關注的核心。

  本著對住區品質的不懈追求,結合城市住區開發的主張與實踐,設計以創造開放社群、激發住區活力、尊重和保護自然與文化資源、建設長期發展的住區成作為為關注的核心,強調城市機理、以模數為依據,理性的控制規劃和單體設計,設計風格簡約洗練而富有現代感。設計原則將建設的目標直接面向都市人群嚮往科學運動、健康生活,憧憬輕鬆自然的迴歸心理,使之成為“出則繁華,入則寧靜”的都市高尚社群。

  2.1、專案定位

  健康的生活是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快節奏工作的人們所共同追求的目標,而居住的空間、環境品質是我們的關注重點,也是本專案的立足之本。同時以高檔物業形象切入市場,全力打造品牌形象,實現市場中心城區的核心佈局。形式上將成為所在區域的地標性建築,也是該專案產生的重要意義。

  2.2、住區活力

  住區中的社會交往是社群公共活動的主要內容和形成社會共同體的主要紐帶,也是居民提升歸屬感與認同感的基本理由。入戶大堂、架空層泛會所及公共集中綠地等公共活動空間促進、支撐了多種型別的住區公共活動產生的可能,滿足了心理需求。住區的經濟活動,既滿足居民生活需求和交往需求的商業活動。

  2.3、開放的商業街

  在住區與城市銜接的部分,規劃建設連線社群入口與周邊城市空間開放商業街。這些按照人們的居住行為特點建設的街道空間在解決社群商業服務設施配套問題的同時,擴大了與城市結合的空間介面,為社群營造出富有活力的城市生活空間,而在使用功能上與城市介面也保持著一定的關係。

  3、立面設計的方案構造

  設計理念及設計策略:如何在相對經濟,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去追求建築自身的經典、唯美的形象是本專案的又一大挑戰。為了和周邊的前期專案相協調,立面設計不宜太過時的風格,結合專案自身的定位,同時有利於專案持續開發,因此立面設計迴歸設計本質,色彩溫和經久,形態豐富而穩重,適型簡約而經濟,整體形象追求經濟、經典唯美的形象具體而言,高層設計的重點主要放於一至四層人視線所及之範圍底部穩重大方;中部乾淨利落;上部過渡適當,錯落有致,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塔等多餘造型的投資。底部商鋪簡潔大方,結合城市介面採用騎樓的方式,在入口廣場形成開放空間,區域性組織造型,整體給人尊尚而不失豪華,風悄而又不失品味的感受。透過3個不同風格的立面設計對比,從中尋找最適合本專案的外立面造型風格。

  3.1、立面設計方案1--現代的設計風格

  本方案採用了大體塊進行組合和穿插的設計手法,其中在立面的具體設計中用了大面積的幕牆,配合黃褐色亞光面瓷面磚和區域性點綴的深褐灰色鋁材,並且對所有的沿街的廣吿位和燈光也進行了嚴格的設計,力求達到白天它是佛山大道該地投的時尚的地標,晚上它同樣也是該地段的城市亮點。

  3.2、立面設計方案2—經典持久的設計風格

  同樣採用了大的體塊進行組合和穿插的設計手法,其中在立面的具體設計時主體採用深藍灰色鍍膜鏡面玻璃,深褐色鋁材和淺灰色鋁板,裙樓採用深褐色大理石為主,區域性採用大的落地玻璃門窗,並結合立面設計考慮所有的廣吿位位置及具體形式,所有的燈光也進行了設計,專案整體給人一種持久、經典的魅力,雖然它不是城市中最絢爛的,但絕對是城市中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奠定城市基調的建築形象。總之尊尚而不失豪華,風情而又不失品味的感受。

  3.3、立面設計方案3—現代經久的設計風格

  如果說方案一偏向現代風格,而方案二偏向經典風格,那方案三則是兩者的很好組合。同樣本方案採用了大的體塊進行組合和穿插的設計手法,不失現代精神,而其在具體立面設計時採用深藍灰色鍍膜鏡面玻璃,深褐灰色鋁材及黃褐色亞光面石材效果面磚,裙樓採用深褐色大理石為主,區域性採用大的落地玻璃門窗,並對所有的視覺元素進行了總結考慮。例如廣吿位,燈光,標石等,總之透過現代與經典的兩種手法組合,形成強烈的對立而統一的感覺,現代、時尚的同時又給人一種經典、尊尚、品味的感覺。

  現代鋼結構建築設計開題報告 篇8

  一、高層建築的施工方面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各城市的地上、地下交通網路也日趨完善,特別是地鐵軌道線, 它在城市的地下發展迅速, 縱橫交錯,不斷向四周區域延伸, 構成了快捷、便利的交通網路線,但同時也帶來了地鐵口上蓋物業新建高層建築基礎設計的複雜性。由於地鐵隧道的建設、地鐵及公交車站臺的設定,整個高層建築不能設定地下室,只能採用基礎淺埋。但規範建議對於多高層建築宜設定地下室以減少地基的附加壓力和沉降量,有利於滿足天然地基的承載力和上部結構的整體穩定性,同時基礎要有一定的埋置深度, 除了滿足地基承載力、變形和穩定性要求外,對於減少建築物的整體傾斜,防止傾覆、滑移,都將發揮一定的作用,尤其對結構的抗震有利且與結構的動力特性關係密切。綜上所述,在經過專家學者的一番設計研究分析,認為加強基礎底板、增加地梁、增加建築基底寬度、增加樁的抗拔鋼筋,並從結構的整體佈置上加以調控,確保位移比、 剪重比、側向剛度比等滿足規範要求,並從嚴控制,從而保證了結構的基礎在水平荷載、 豎向荷載的作用下, 能夠完全滿足承載力的使用要求及正常使用極限狀態下的變形要求、變形和穩定性要求。

  現在的高層建築越來越多,所以我們得對施工的過程更加關注,高層建築施工質量主要有5個控制要點:混凝土強度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三線”控制、裂縫的控制、密實性和均勻性控制。

  1、混凝土強度的控制:(1)設計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2)正確按設計配合比施工(3)加強原材料管理(4)進行混凝土強度的測定;

  2、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以C30混凝土為例。強度保證率為95%,坍落度12~18 cm。嚴格按照提供的材料比例配料,嚴格控制外加劑的數量和時間,確保混凝土管路輸送順暢不堵管,牆體早強不開裂。隨著施工的進度,及時觀察並評析混凝土的澆築情況,當發現混凝土不能滿足現場要求時,必須及時對混凝土配料進行變更,並制定安全措施,採取提高混凝土強度等級等方法進行施工;

  3、“三線”控制:“三線”指的是軸線、標高、垂直度。層數多、高度高、建築結構複雜、裝置和裝修標準較高。因此對建築物各部位的水平位置、垂直度及軸線尺寸、標高的精度要求高;

  4、裂縫的控制:溫度變形、收縮變形和基礎不均勻沉降等,都可能引起混凝土結構的開裂。變形作用引起的混凝土結構開裂的原因很複雜,涉及到結構設計、材料組成、施工技術、環境狀態等諸多因素;

  5、密實性和均勻性控制: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是結構防裂與防水的首要保證,混凝土發生滲漏,往往是施工原因造成的質量不均勻和裂縫;限制最大水泥用量;應摻加膠凝材料總量20%~30%以上的粉煤灰;對粗骨料最大空隙率限值的要求;限制使用R型早強水泥。

  由於高層建築施工週期長、露天高處作業多、工作條件差, 以及在有限的空間要集中大量人員密集工作,相互干擾大, 因此安全問題比較突出, 對安全管理綜述以下主要控制點:1)基坑支護,2)腳手架,3)模板工程,4)施工用電。

  二、關於高層的消防

  提到安全,消防措施應該是高層建築建設的重中之重,城市的高層、超高層建築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和大勢所趨, 火災已成為此類“摩天大樓”致命的“殺手”, 高層建築火災撲救成了一個世界性的現實難題, 現代化高樓成為城市消防的“軟肋”。近年來, 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 城市建設的步伐加快, 建築用地日益緊張, 使建築物向高空發展,城市的高層、超高層建築數量日益增多,使得城市高層建築的消防安全形勢越來越嚴峻,而且大部分已建和在建的高層建築都位於繁華的人員密集的城市中心,發生火災必將造成全域性性、連續性、連鎖性的社會影響。

  結合高層建築群本身特點,總結歷年來高層建築火災事故案例原因,可以得知高層建築火災事故具有以下特點:(1) 火災隱患大,(2) 火勢蔓延快,(3) 疏散救援難。高層建築火災事故致因的理論中的間接原因, 包含四個基本要素: 人員的缺陷、物質的缺陷、環境的缺陷及資訊的缺陷,而其直接原因也直指人的不安全行為,設計的先天不足、施工的偷工減料、使用時的僥倖冒險、監管力度不夠,這些都是火災發生的原因,究其本質,還是人的管理失誤才導致火災的發生。

  當火災發生時,必然會導致人群慌亂,所以安全疏散通道是高層建築中的一道重要關卡。高層建築安全疏散設計也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像層數多、垂直距離長、疏散時間不夠;人員多,疏散時難免會出現擁擠;國內消防登高車數量還達不到要求等等。因此,為了保證高層建築安全疏散,避免減少傷亡事故和經濟損失,安全疏散計劃必須考慮周到完善。現在國內外採用一種布制即將垂直疏散樓梯電梯和輔助用房等佈置在建築平面的中央,而將辦公客房等用房佈置在建築物的四周,形成環行或雙向走道 這兩種形式的疏散走道,其優點在於不論走道何處被火堵截,人們都能順利地疏散到樓梯間和其他安全地點,從而為人們安全疏散提供良好的條件 因此在設計中,宜結合疏散平面的具體佈置,積極採用直接簡捷便於疏散的走道。

  三、高層建築的新形式應用及發展

  近十餘年來, 我國高層建築發展迅速, 規模越來越大, 高度越來越高。建築高度的增加造成重力荷載越來越大, 使結構的豎向構件, 特別是柱子的截面越來越大不但影響視覺, 還佔用很大使用面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在設計高度較大的高層建築時採用了鋼管混凝土柱。鋼管混凝土柱不僅在軸向承載力方面顯高於普通鋼筋混凝土柱或型鋼混凝土柱,被鋼管包圍的混凝土, 由於受到橫向約束, 延性有所提高, 使得高強混凝土(例如C100)的應用成為可能。而且在加工和安裝方面鋼管及其節點可以在工廠預製, 質量更有保證,並且在防火效能方面, 由於鋼管和混凝土的共同工作, 管內混凝土的體積大, 能吸收大量熱能, 因而可以降低外包鋼管的升溫速度。透過防火效能設計, 說明其防火表層可以比一般鋼結構的要求低, 甚至可以不用。

  現在由於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日益嚴重,建築節能已經成為業界的共識,充分利用陽光和風等可再生能源,成為建築節能設計新的研究課題和發展方向。地球表面風能儲量巨大, 的理論上1%的風能就能滿足人類能源的全部需求,風力發電系統通常安裝在遠離城市的郊區,20xx年後,英國、瑞典、荷蘭等國家先後開展城市和高層建築風力發電的研究和實踐。高層建築具有風力資源優勢,在適宜的條件下,安裝風力發電系統具有投資成本低、傳輸距離短、工作效率高等優點。由於風力發電機特殊的工作原理和外觀, 往往與常規的高層建築形象格格不入。高層風電建築造型除了遵循功能、美學等傳統法則之外,還多了一個空氣動力學制約,我們權且把它稱為“形式隨風”法則。高層建築與風力發電結合是個新生事物,設計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相當缺乏,不可避免地存在未解決和未發現的問題。建築風電在利用可再生能源、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的意義不容置疑,但其經濟效益、居住環境影響、設計上的挑戰等都是尚未完全解決和必須加以重視的問題。

  這種新形式的應用在高層建築中也逐漸成為一種風尚,綠色建築也一直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我國綠色建築的範疇應包含節能建築環保建築和生態建築節能建築是透過提高圍護結構隔熱保溫效能自然能源利用等技術措施,使建築物的能耗降低到規定水平; 環保建築首先應具有自然採光牆體和保溫功能,同時選用環保材料和環保塗料; 生態建築儘可能利用建築物所在地的環境特色與相關自然因素(如陽光空氣水流) ,使之適合人類居住,並且降低各種不利因素,且確保當地生態體系健全運作。

  高層建築的生態設計策略是針對其特徵而言。大多數建築中體現的生態對策, 一般都可以用在高層建築當中, 比如: 保溫、隔熱、遮陽、自然通風、節能材料、廢物回收等技術手段。打破原來封閉、單調的空間結構, 將內部空間形成整體、和諧的生態型空間; 同時將一般建築中的生態設計手段融合入整體設計之中, 利用其高度優勢, 突出高層建築的個性特徵:(1) 高層豎向空間組織。 (2)豎向的景觀、綠化生態效應。 (3)豎向的自然通風效應[10]。高層建築對城市的影響日益巨大, 它不利的一面是破壞了城市整體生態環境。因此, 從技術層面對其進行面向宜居城市環境的生態設計創新了當代高層建築創作思維,值得大力提倡。面向城市環境的高層建築生態策略內涵是廣義和豐富的, 其具體創造方法也是多樣的, 尚需要我們結合具體地區進行整體思考, 以及利用其他學科的成果進行復合思維。

  現代鋼結構建築設計開題報告 篇9

  選題依據:

  1.國內外有關的研究動態

  建設工組織設計作為指導建設全過程各項活動的技術經濟的綱領性檔案,是建設技術與建設專案管理有機結合的產物,它是工程開工後建設活動能有序、高效、科學合理地進行的保證。

  60年代我們的建設組織措施採用的蘇聯的管理模式,隨著我國的經濟的增長,我們建築業的發展,我們的建設專案管理也不斷的更科學,70到80年代建設組織設計在我國全面的.推廣,經過我們不斷的實踐、探索、研究,使之我們現在的建設組織更科學更協調,經濟上更合理

  建築建設組織設計必須擴大深度和範圍,對設計圖紙的合理性和經濟性做出評估,實現設計和建設技術的一體化。建設企業要建立建設組織設計總結與工法制度,擴大技術積累,加快技術轉化,使新的技術成果在建設組織設計中得到應用。

  現階段國內外建設組織學科的發展特點是廣泛利用數學方法、網路技術和計算技術等定量性方法,對整個工程的建設進行工期、成本、質量的控制,以達到工期短、質量好和成本低的目標。

  目前已是知識經濟時代,資訊科技在工程專案中已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建築建設企業應大力發展與運用資訊科技,重視高新技術的移植和利用,拓寬智力資源的傳播渠道,全面改進傳統的編制方法,使資訊在生產力諸要素中起到核心的作用,逐步實現建設資訊自動化、建設作業機器化、建設技術模組化和系統化,以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增強建築建設企業的競爭力,從而使企業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更好的生存環境。

  2.的理論及實際意義

  在此工程設計中,建設組織設計的意義體現在:它是指導建設全過程各項活動的技術經濟的綱領性檔案;它是該工程開工前後建設活動能有序、高效、科學合理地進行的保證;它體現了建設企業管理水平,建設技術水平,機械裝置裝備能力。

  畢業設計(論文)的主要內容及可能的創新點

  1 工程概況

  2 建設總體部署

  2.1 建設組織機構

  2.2 建設部署

  2.3 建設工藝流程

  3 建設準備及建設總平面佈置

  3.1 建設準備

  3.2 建設總平面佈置

  4 主要分部分項工程建設方法

  4.1 建設測量

  4.2 土方工程

  4.3 結構工程

  4.4 砌築工程

  4.5 裝飾工程

  4.6腳手架工程

  5 質量保證措施

  6 現場環境保護措施

  7 季節性建設措施

  完成研究內容的技術路線或研究方法

  首先熟悉工程概況以及周圍的各種環境,然後根據場地的大小和出入路線合理佈置場地的臨時設施和倉庫的位置,由著方便、安全的原則合理佈置平面。根據建設隊伍以及人員配置和建設方案編制合適的建設進度,對各個分部分項工程進行安全、質量、進度、成本進行動態控制,保持工程有序、穩定的實施。

  現代鋼結構建築設計開題報告 篇10

  1.課題名稱:

  鋼筋混凝土多層、多跨框架軟體開發

  2.專案研究背景:

  所要編寫的結構程式是混凝土的框架結構的設計,建築指各種房屋及其附屬的構築物。建築結構是在建築中,由若干構件,即組成結構的單元如梁、板、柱等,連線而構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稱荷載)的平面或空間體系。

  編寫算例使用建設部最新出臺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XX,該規範與原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j10-89相比,新增內容約佔15%,有重大修訂的內容約佔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規範內容的部分約佔50%,規範全面總結了原規範釋出實施以來的實踐經驗,借鑑了國外先進標準技術。

  3. 專案研究意義:

  建築中,結構是為建築物提供安全可靠、經久耐用、節能節材、滿足建築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建築材料、製品、建設的工業化水平密切相關,對發展新技術。新材料,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由於結構計算牽扯的數學公式較多,並且所涉及的規範和標準很零碎。並且計算量非常之大,近年來,隨著經濟進一步發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緊張以及商業競爭的激烈化,更加劇了房屋設計的複雜性,許多多高層建築不斷的被建造。這些建築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勞動量上,都客觀的需要計算機程式的輔助設計。這樣,結構軟體開發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棟建築的結構設計是否合理,主要取決於結構體系、結構佈置、構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強度等級以及主要機構構造是否合理。這些問題已經正確解決,結構計算、建設圖的繪製、則是另令人辛苦的具體程式設計工作了,因此原來在學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將被運用到具體的程式程式碼中去,精力就不僅集中在怎樣利用所學的結構知識來設計出做法,還要想到如何把這些做法用程式碼來實現,

  4.文獻研究概況

  在不同型別的結構設計中有些內容是一樣的,做框架結構設計時關鍵是要減少漏項、減少差錯,計算機也是如此的。

  建築結構設計統一標準(gbj68-84) 該標準是為了合理地統一各類材料的建築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制定工業與民用建築結構荷載規範、鋼結構、薄壁型鋼結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木結構等設計規範以及地基基礎和建築抗震等設計規範應遵守的準則,這些規範均應按本標準的要求制定相應的具體規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結構設計規範時,可參照此標準規定的原則。本標準適用於建築物(包括一般構築物)的整個結構,以及組成結構的構件和基礎;適用於結構的使用階段,以及結構構件的製作、運輸與安裝等建設階段。本標準引進了現代結構可靠性設計的理論,採用以機率的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設計方法分析確定,即將各種影響結構可靠性的因素都視為隨機變數,使設計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統計數學的基礎上,並以主要根據統計分析確定的失效機率來度量結構的可靠性,屬於“機率設計法”,這是設計思想上的重要演進。這也是當代國際上工程結構設計方法發展的總趨勢,而我國在設計規範(或標準)中採用機率極限狀態設計法是迄今為止採用最廣泛的國家。

  結構的作用效應 常見的作用效應有:

  1.內力。

  軸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壓力;

  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

  彎矩,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截面上的內力矩;

  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構成的力偶矩。

  2.應力。如正應力、剪應力、主應力等。

  5.變形。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中各點間的相對位移。變形分為彈性變形和塑性變形。

  6.應變:如線應變、剪應變和主應變等。

  極限狀態 整個結構或結構的一部分超過某一特定狀態就不能滿足設計規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狀態稱為該功能的極限狀態。極限狀態可分為兩類:

  1.承載能力極限狀態。結構或結構構件達到最大承載能力或達到不適於繼續承載的變形的極限狀態:

  (1)整個結構或結構的一部分作為剛體失去平衡(如傾覆等);

  (2)結構構件或連線因材料強度被超過而破壞(包括疲勞破壞),或因過度的塑性變形而不適於繼續承載; (3)結構轉變為機動體系;

  (4)結構或結構構件喪失穩定(如壓屈等)。

  2.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結構或結構構件達到使用功能上允許的某一限值的極限狀態。出現下列狀態之一時,即認為超過了正常使用極限狀態:

  (1)影響正常使用或外觀的變形;

  (2)影響正常使用或耐久效能的區域性損壞(包括裂縫);

  (3)影響正常使用的振動;(4)影響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狀態。

  結構設計的基本任務,是在結構的可靠與經濟之間選擇一種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價,使所建造的結構在規定的條件下和規定的使用期限內,能滿足預定的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為達到這個目的,人們採用過多種設計方法。以現代觀點看,可劃分為定值設計法和機率設計法兩大類。

  現代鋼結構建築設計開題報告 篇11

  1、選題的目的、意義,國內外研究動態

  眾所周知,質量是永恆的主題。建築產品是一次性產品,其體量大、投資大、建設週期長、生產有求複雜、施工環節多,不便於綜合測試,一經建成便不能更換的特點。在工程最終完工前的相當長的時間內,只有製品沒有成品,上道工序若發生質量問題,都有可能被下道工序所掩蓋,從而導致重大質量事故的發生。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十分重視建築工程質量。因此,必須要對專案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的質量監督和管理,確保工程萬無一失。

  從政府來講,要做好對工程質量的宏觀控制與管理,監督企業把每個專案都圓滿完成。從建設單位來講,一定要把質量監督工作做好,協同施工單位把好建築產品的質量關。從施工單位來講,一定要保證施工時保證專案的質量合格,做好質量控制工作。從監理單位來講,配合建設單位,結合相關的質量要求把建築專案的監理工作做好,特別是質量的監理工作。無論是建設單位、施工單位,還是監理單位等,都應該首先建立健全企業的質量保證體系,把質量與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從而落實層層質量責任制,加強企業自控能力,提高企業的質量和管理水平。

  “百年大計,質量 第一”是我國建設工程一貫堅持的方針,建築工程的質量問題對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有著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國外現代建築業的發展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了,無論是在管理還是質量在其他的方面不僅有了很全面的法律法規,而且在這個建築業裡已經建立了良好的質量管理體系,而我國的工程建設和建築業近年雖然有了較快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特別是工程質量問題所帶來影響最為嚴重,所以必須要加強建設工程質量的管理與監督工作。

  21世紀是質量的世紀,由於我國目前的建築施工企業基本上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況,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日益挑剔的顧客,質量將成為佔領市場最有力的武器。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行中施工企業面對的是一個統一的國際市場,區域和國家對企業的保護也將逐步弱化,其產品和服務都必須接受統一的國際市場的評判。專案施工管理要站在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工程質量的重大意義,堅持“以質取勝”的經營戰略,科學管理,規範施工,以此推動企業拓寬謀求更大的發展。

  2、論文的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內容

  本論文準備結合課堂所學的理論和實習過程中例項,從以下幾方面論述:

  的理論依據:

  確保建設工程質量,保證建設工程質量的監督於監管,是建設工程工作中永恆的主題。高質量的工程不僅給建設單位、社會帶來了潛在的效益,而且也將施工企業帶來良好的信譽,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保證工程質量,提高投資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限度地創造價值,是投資的需要,施工企業企業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要。所以政府、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要做好對建設專案的監督工作,而施工企業要建立健全自身質量管理體系,做好工程質量管理工作。

  研究方法:

  1、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

  2、結合課本所學知識進行分析;

  3、採訪老師,對資料進行整理,歸納總結;

  4、上網查閱相關資料與資訊,進行對比概括。

  研究內容:

  1、分析我國現在建設工程質量管理的現狀

  2、政府、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如何做好對建設工程質量的監督與管理

  3、建設單位如何做好自身質量管理與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

  4、加強質量管理的一些措施及提高工程質量的一些具體措施

  5、對本文的總結及預期成果展望

  3、 創新之處及預期研究成果

  本文運用先進的的理論研究方法、科學的闡述方法,結合建築工程實際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並提出了合理、實用的解決方法。

  透過本文的闡述和論證,希望本文提及的方法及措施能夠真正運用到現實工作中,形成健全的工程質量管理體系,真正提高建築工程質量監督與管理的工作效率,加強對建設工程質量的監控,從而真正減少質量問題,提高工程的質量係數。

  現代鋼結構建築設計開題報告 篇12

  題目:基於文化人類學視角的鄉村營建策略與方法研究

  目錄

  一、選題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的理論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寫作提綱

  六、本文研究進展

  七、目前已經閱讀的文獻

  一、選題背景

  在我國宏觀調控的發展格局下,鄉村的發展主要由政府主導,習慣稱之為“新農村建設”。從建國初期起,鄉村的發展問題就進入我國的重要議程,而改革開放之後,隨著1984年中央“一號檔案”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以及我國工業發展能力的提高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鄉村發展逐漸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經歷了其發展重心由政治性轉向經濟性,再由經濟性轉向綜合性的探索過程。根據熊鳳水在《流變的鄉土性:移植?消解?重構個外出務工型村莊的調查》中的相關分析,1949年至1978年間,我國為穩定和調整鄉村社會狀況,對鄉村的土地、人口戶籍管理和遷徙、糧食收購與供應等方面進行了計劃性的改革,透過土地和戶籍制度將鄉村人口限定在城市之外,並對城市和鄉村進行了戶籍身份、就業權力和流動自由的政策性區分,這個改革措施具有明顯的政治目的性和政府宏觀調控特徵,同時這個階段也初步限定了我國城鄉二元的發展狀態。從1979年到2000年間,我國進入大力發展國民經濟的時期,為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分別釋出《中共中央關於印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的通知》(1980年)、《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1982年)推行土地國有化,發展聯產承包責任制經營,這段時期仍舊對鄉村人口外出和就業執行相對嚴格的控制以保障下鄉青年返程就業,如《關於嚴格控制農村勞動力就業務工和農業人口轉為非農業人口的通知》(1981年)、《關於嚴格控制民工外出的緊急通知》、《關於做好勞動就業工作的通知》(1990年)、《招用技術工種從業人員規定》(2000年)及各省市推行的地方勞動力管理措施,透過“農轉非”的計劃指標、限定外地務工人員總量和工種、制定職業資格門檻等,以限制鄉村人口外出,使村民就業“離土不離鄉”,城市就業招聘“先城鎮、後農村”3,這段時期鄉村的農業經濟有一定的恢復和發展,但鄉村仍保持其傳統鄉土性和封閉性,城鄉之間的隔閡仍持續擴大。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交叉學科的研究由於學科的理論的複雜性和綜合性,通常對單一專業的人員來說,較難理解並實際運用。因而,在借鑑文化人類學的理論時,注重的理論的普適性和較廣的接受度,並注重的理論在空間物件操作上的具體落實;定量的研究需要相對較多的成員和較複雜的計算程式,同時由於鄉村這個研究物件的複雜性和鄉村建設實際操作的不可預估情況,因而本研究主要採用定性的方式,由此建立的鄉村營建體系也更便於廣大規劃、設計人員理解,少數人員透過較簡單的培訓,便可熟練運用這套體系,以便進一步的實踐檢驗和的理論體系調整。

  鄉村是個開放的系統,鄉村的發展是全面的、綜合性的,因而物件和實踐的系統複雜性,就進一步強調體系的系統性,涉及鄉村營建的多方力量的相互關係調整、鄉村建設的程式和內容方面都強調綜合性和多元包容性。另外,具體建設過程受複雜的因素影響,與理想的實驗操作和研究是十分不同的。在有限的精力和時間之下,即不是追求建立完美的、理想的的理論方法,而是注重的理論體系的動態調整性。

  空間由人創造,並且為人所服務,因而建築學的空間規劃與設計注重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這與鄉村的發展不謀而合,發展的目的在於村民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設是為村民服務、以村民的內在需求為導向,強調以“民”為本的發展原則。

  在全球化、現代化過程中,地方的、民族的建築文化受到強烈的衝擊而損失衰弱,地域性的建築傳承與創新面臨重大的考驗,同時現代化的建築理念由於對自然生態和人文傳統的忽視,也逐漸表現出其過於工業化而造成“千城一面”、過於強調技術性、缺少人文關懷的缺點,並遭到人們普遍的質疑和反思。由此空間環境的塑造和改善,應更體現地域的多樣化特徵,尊重地方自然的生態環境,與社會、自然環境相適應、相協調,這樣的地域性建築理念才能得到更多的認同。鄉村建築的地域性和鄉土性是我國建築文化中十分重要的資源,其發展不應一味追求高速現代化,而應在地方資源中尋找本土的發展模式和設計語言,因而本研究更強調在建築規劃設計中對鄉村營建的本土化探求,對地域性建築文化進行傳承和創新。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的理論

  徐傑舜等人歸納總結22,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西方人類學的理論的影響下,我國的社會學和人類學研究團隊開始形成,國內人類學者的研究開始起步,與此同時各地廣泛興起鄉村建設運動,同時引發大量的鄉村人類學、社會學調查和人類學研究成果,並在30年代取得進一步發展。20年代末比較著名的有北平社會調查所對北平鄉村社會的研究;南京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在1929~1930年由陳翰蜜、王寅生和薛暮橋等人分別主持了對江蘇無錫、河北保定、廣西鄉村等地的調查;這段時期研究多表現為資料的詳細收集和初步的自主研究階段,社會調查尚未形成規範。30年代初燕京大學引入了西方人類學社群研究的理論和參與觀察的方法,由此研究進入了“民族誌”深描的時期,費孝通及林耀華以此研究體系先後對廣西、江蘇、福建展開了人類學的田野調查,分別出版了《江村經濟》、《義序的宗族研究》和《金翼》等著作,這些研究中剖析了中國傳統鄉村社會的文化結構和社會情境,並提出了著名的“差序結構”和“均衡論”體系23。40-70年代由於抗日戰爭和國內的動盪政治格局的影響,人類學和社會學的研究遭到大幅減少或取消,而且研究的區域多隨高校和研究機構遷移到西部和西南部,這段時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數民族的社會調查,費孝通的《祿村農田》、《鄉土中國》和《生育制度》等著作也是在這段時期完成並出版。國外人類學者對我國鄉村的研究從20世紀末就開始了,而其中比較著名的是滬江大學美籍社會學教授葛學溥與學生在1918~1923年對廣東潮州鳳凰村的田野調查,他在1925年出版《華南農村生活》中詳細描寫了鳳凰村的人文社會情況,為中國後來許多學者對鳳凰村的再調查提供了珍貴的圖文資料。1940-1942年間日本戰前對我國華北鄉村的調查彙編成《中國農村慣性調查》,其中對鄉村的家族、組織、宗教信仰和土地經濟等進行了綜合研究,並試圖解釋鄉村的社會規範和社會性質,該研究資料成就了美國黃宗智、杜贊奇和馬若孟等人的後續研究。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一章為研究的背景,描述鄉村建設外力和內力各自主導產生的問題,並對問題進行洽釋和判斷,認為內外兩種力量由於二元獨立的狀態而無法充分發揮優勢、避開劣勢,從而造成了鄉村建設的現狀問題;對相關的研究進行梳理,分別對建築學領域和人文社科領域兩方面在鄉村有關的研究進行歸納,總結目前研究的不足;對主要的概念和研究目的、意義進行闡述。

  第二章對以文化人類學為主的相關的理論和方法進行梳理和闡述,主要借鑑文化人類學研究他者文化反思自身文化的研究特點,改變內外力量二元的狀態;透過主客體研究的理論、文化相對論、文化整體論、文化發展規律,以及相對應的在場調查視角、人本視角、優勢視角、綜合視角和互動視角對鄉村建設進行的理論和方法的建構;接著透過對國內外文化人類學鄉村建設實踐進行分析和歸納,挖掘可供我國的鄉村建設的經驗和啟示。

  第三章從鄉村“軟體”建設的“文化態”層面,對鄉村營建體系的建構進行解讀和闡述,在認識到鄉村物件的現代化、多元化特徵,以及現階段參與鄉村建設力量的多元化和綜合性的基礎上,提出鄉村營建應建立建設內容具有綜合性、建設過程具有系統性、村民多元參與的營建體系,改變內外各自獨立,內容過於片面,途經較為單一的建設問題;營建注重的軟體和硬體建設的同步,以及具體實踐操作的反饋與調整;該層面主要促進鄉村內力提升、引發外力調整,從而為後續發展建立良好的互動基石出。

  第四章從“空間態”層面對鄉村營建的具體策略和方法進行闡述,將營建擴充套件為識別準備階段、設計實施階段、評價調整階段和後續發展階段,從更廣泛的範圍內促進內外兩種力量相互互動、相互影響,在營建過程中逐步完成各自的調整,建立以內力為主、外力為輔的營建力量,在完善系統的建設過程中,實現鄉村營建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第五章和第六章以遵義華潤希望小鎮的具體營建案例對鄉村營建的策略方法進行實證操作和檢驗,從“文化態”和“空間態”措施的具體實踐中,發現理想環境建立的的理論體系與複雜現實環境實踐之間的差異,藉此對的理論進行佐證、檢驗和調整。

  第七章對鄉村營建進行總結和提升,認為鄉村營建的意義在於將有限的空間建設工程發展為無限潛能的鄉村家園事業,並從制度、輿論和現代資訊科技三個方面對並闡述本研究的問題與不足之處,提出研究的願望和展望。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簡單表示為:

  五、寫作提綱

  致謝6-7

  摘要7-8

  Abstract8-9

  目錄10-14

  圖目錄14-19

  表目錄19-20

  1緒論20-56

  1.1研究背景20-37

  1.1.1我國鄉村建設發展狀況20-23

  1.1.2我國鄉村建設現狀問題23-32

  1.1.3兩種鄉村建設問題的詮釋32-37

  1.2研究現狀37-46

  1.2.1鄉村的建築學研究38-40

  1.2.2鄉村的人文社科研究40-44

  1.2.3鄉村研究的現狀問題44-46

  1.3研究物件與概念46-50

  1.3.1研究物件與視角46-47

  1.3.2相關原理與概念47-50

  1.4研究目的與意義50-52

  1.4.1研究目的50

  1.4.2研究意義50-52

  1.5研究框架52-56

  1.5.1研究內容52-53

  1.5.2研究方法53-54

  1.5.3研究技術路線54

  1.5.4研究創新點54-56

  2鄉村建設相關的理論和實踐研究56-88

  2.1文化人類學視角的相關的理論56-74

  2.1.1主體與客體及在場研究視角與人本視角56-61

  2.1.2文化相對論與優勢視角61-65

  2.1.3文化整體論與系統視角65-68

  2.1.4文化發展觀與互動視角68-74

  2.2國內外文化人類學視野下的鄉村建設實踐74-86

  2.2.1國外鄉村發展經驗74-82

  2.2.2國內鄉村發展經驗82-86

  2.3三個層級:基於文化人類學視角的鄉村營建策略86-88

  3“文化態”:鄉村營建的“軟體”建設88-127

  3.1對“誰”進行營建:解讀鄉村現狀88-107

  3.1.1鄉村具有多元複雜性的現狀特徵88-102

  3.1.2鄉村發展具有綜合性與地域性特徵102-103

  3.1.3鄉村發展的機遇103-107

  3.2“誰”來營建:整合鄉村營建的綜合力量107-118

  3.2.1三位一體:注重內源動力,引入外援助力,中介橋樑積極有效108-111

  3.2.2平臺作用:內外力量的鄉村營建觀念調整111-116

  3.2.3虛實結合:潛在觀念影響——人員流動、文化傳播與媒體宣傳116-118

  3.3如何營建:綜合的系統性建設118-127

  3.3.1鄉村營建的內容:以區域性空間建設帶動多方面綜合協調發展118-122

  3.3.2鄉村營建的途經:系統性建設過程與村民的多元參與122-127

  4“空間態”:鄉村營建策略與方法127-167

  4.1鄉村營建的策略與原則127-129

  4.1.1營建策略127-128

  4.1.2營建原則128-129

  4.2空間態:鄉村營建的“硬體”建設129-167

  4.2.1識別準備階段:整合互動130-133

  4.2.2設計實施階段:因子的同位借入和牽連借入133-158

  4.2.3評價調整階段:消化吸收158-161

  4.2.4後續發展階段:選擇創新161-164

  4.2.5小結164-167

  5實證研究:貴州遵義華潤希望小鎮營建案例167-238

  5.1案例選取與研究視角167-173

  5.1.1案例選取的背景167-171

  5.1.2營建目標171-172

  5.1.3基於文化人類學的鄉村營建方法172-173

  5.2文化態:小鎮營建的“軟體”建設173-188

  5.2.1營建物件:解讀希望小鎮現狀173-181

  5.2.2營建成員整合:小鎮建設的各方營建力量的組織181-187

  5.2.3營建途經:確立希望小鎮的綜合營建內容與目標187-188

  5.3空間態:傳統優勢延續及現代適宜因子借入的鄉村營建格局188-236

  5.3.1識別準備階段:內外初級互動及地方特徵與需求的提取與歸納188-197

  5.3.2設計實施階段:小鎮優勢的傳承與現代性調整197-236

  5.4實踐總結與調整236-238

  6結語238-248

  6.1總結與提升238-241

  6.1.1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可操作性與不可量化的社會效益並重238

  6.1.2已完成與未完成:階段性與持續性並重238-239

  6.1.3模式與調整:針對性與普適性239

  6.1.4對等的追求:內外互動而非上下二元239-240

  6.1.5鄉村本質的把握:傳統的繼承從符號的模寫到本質的表徵240-241

  6.1.6身份的轉化:從建築師的主觀表徵到地方性的需求表達241

  6.2鄉村營建的延伸:內外的融合需要社會性支援241-245

  6.2.1從短期的空間行為到長期的家園事業:制度與輿論並行242-243

  6.2.2從有限的空間建設活動到無限的資源分享:資訊數字化技術應用243-245

  6.3問題與不足245-246

  6.3.1樣本數量有限245-246

  6.3.2的理論的應用修正不足246

  6.3.3定量研究的不足246

  6.4願望與展望246-248

  6.4.1擴大實踐246-247

  6.4.2廣泛參與247-248

  參考文獻248-263

  六、本文研究進展(略)

  七、目前已經閱讀的主要文獻

  [1]俞孔堅、李迪華、劉海龍.“反規劃”途徑(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

  [2]黃平主編.鄉土中國與文化自覺(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社,2007

  [3]唐曉峰.人文地理隨筆(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2005

  [4]張玉國譯.文化多樣性與人類全面發展——世界文化與發展委員會報告.OurCreativeDiversityReportoftheWorldCommissiononCultureandDevelopment(M).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文化與發展委員會(WCCD).廣東人民出版社.UNESCOPUBLISHING,2006

  [5]趙傳海.文化基因與社會變遷一一中國社會主義路徑走向的民族文化解析(M).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

  [6]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出版社,2005

  [7](美)羅啟餅.那仲良,主編.家一一中國人的居象文化.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

  [8]王諾.系統思維的輪迴(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4

  [9]陳曉劍,梁梁.系統評價方法及應用(M).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3

  [10](奧).L貝塔蘭菲著.秋同、袁嘉新譯(M).—般系統論.1987

  [11]郭誅、薛達元、杜世宏著.景觀生態空間格局一一規劃與評價(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

  [12]戴代新,戴開宇.歷史文化景觀的再現(M).同濟大學出版社

  [13](英)凱瑟琳.蒂著.袁海貝貝譯.景觀建築的形式與肌理:圖式導論(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

  [14]餘秋雨文.錢海燕圖.歷史的臉譜(M).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

  [15]烏兩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與方法(M).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

  [16]黃永材總主編.姚體均等著.從文化資源到文化產業一一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M).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17]黃永林主編.談國新,鍾正著.民族文化資源數字化與產業化開發(M).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18]王雲才編著.景觀生態規劃原理(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

  [19]肖劍忠.農村文化建設調查與思考(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20]龔建文.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國新農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21]餘小平.中國現代化程序中的農村村莊建設(M).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

  [22]盧福營等著.楊建華主編.經驗中國:以浙江七村為個案(M).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23]桑國元.文化人類學與課程研究一一方法論的啟示(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

  [24]徐傑舜、劉冰清著.楊宏峰主編.鄉村人類學(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黃河出版傳媒集團.2012

  [25](美)康德拉.菲利普.科塔克著.黃劍波、方靜文等譯,人類學一一人類多樣性的探索(第12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26]李培林.村落的終結羊城村的故事(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27]秦紅增.鄉土變遷與重塑一一文化農民與民族地區和諧鄉村建設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28]馮健.鄉村重構:模式與創新(M).商務印書館.2012

  [29]王心良.基於農民滿意度的徵地樸償研究——以浙江省為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