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組織開題報告範文(精選6篇)
施工組織開題報告範文(精選6篇)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寫作文體,這種文字型裁是隨著現代科學研究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式化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施工組織開題報告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施工組織開題報告 篇1
一、題目背景
1998年以來,國家採取了擴大內需的積極財政政策,加大了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同時把住宅建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為建築業的蓬勃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使得近幾年的住宅建設得到了持續、快速的增長。據統計,20xx年,面對極為複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國內生產總值達397 983億元,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中國建築業全年完成總產值95206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3.9%,同比增長24%;建築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達70.06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9%。與建築業密切相關的專案開建方面,則發生了有增有減的變化。20xx年全國累計施工專案471863個,同比增加20601個;20xx年全國新開工專案330049個,同比減少9746個;新開工專案計劃總投資190805億元,同比增加25.6億元。開工專案的減少而投資總額卻在增加,佐證了我國工程建設正向大型、巨型的標誌性專案挺進,建築業企業依靠綜合實力參與市場競爭的趨勢方興未艾。
施工是對擬建工程的施工提出全面的規劃、部署、組織、計劃的一種經濟檔案,是建築施工組織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靈魂。如今,建築市場依照國際慣例,工程施工的發包和承包實行工程招投標制和合同管理制。工程的管理實行業主責任制、專案經理責任制和工程建設監理制等新制度的施行,使專案管理的模式也相應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因此,施工組織設計的創新是施工企業必須面對和重視的問題。
本次我做的畢業設計課題是:“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長興段施工組織設計”,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長興段位於浙江省杭嘉湖平原西部,行政上屬長興縣,由西苕溪幹流長興段、長興港和楊家浦港等河道的水環境改善及整治工程組成,涉及河道總長61.42km。
西苕溪幹流長興段河道整治長20.5km,規劃航道等級Ⅳ級,其中吳山渡下游河道有疏浚要求,疏浚長15.8km,疏浚後河底高程:胥倉橋上游為-4.0m高程,下游為-4.5m高程,河道底寬60m。
左右岸堤防長度總共38.1km。左岸西起小溪口節制閘,東至下目村,沿線經過小溪口段、獨山試驗段、獨山段、觀音聯合鬥段、呂山聯合鬥段、大施鬥段共6個圩區,堤防長18.2km。堤防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建築物等級為2級。右岸西起金家塘,東至下吳村,沿線經過清臨鬥段、楊家灘段、三鄉聯合鬥段、長城聯合鬥段共4個圩區,堤防長19.8km。堤防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建築物等級為4級。其中獨山試驗段、觀音聯合鬥段、呂山聯合鬥段及楊家灘段這四段的堤防工程已作為應急段工程先行實施。
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長興應急段屬於西苕溪幹流河道整治工程長興段中的一部分,主要由清臨鬥段、獨山段、大施鬥段組成。
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長興應急段中獨山段,主要工作內容為獨山段治理工程(堤線長度約5.8km),含楊家斗門泵站、陸家斗門泵站、上圩村泵站的施工(含建築工程、金屬結構及機電裝置安裝工程)以及為實施上述工程所必須的措施及其他專案。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施工組織設計,是建築施工組織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靈魂,是用以組織工程施工的指導性檔案,是對施工活動實行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具有戰略部署和戰術安排的雙重作用,體現了實現基本建設計劃和設計的要求,提供了各階段的施工準備工作內容,協調施工過程中各施工單位、各施工工種、各資源之間的相互關係。
透過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可以全面考慮擬建工程的具體施工條件、施工方案、技術經濟指標。在人力和物力、時間和空間、技術和組織上,做出一個全面而合理,符合好、快、省和安全要求的計劃安排,為施工的順利進行做充分的準備,預防和避免工程事故的發生,為專案的切實實施提供堅實可靠的基礎。
另外,施工組織設計是用以指導施工的具有潛力效力的重要技術經濟檔案。它把設計和施工、技術和經濟、前方和後方、企業的全域性活動和工程的施工組織有機地協調一致,對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材料供應單位、構配件牛產單位的工作都有指導作用和約束作用,它將較好地處理部門與部門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以及物與物之間的矛盾問題,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從而達到優質、低耗、高速地完成施工任務,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本課題是對西安智慧城五期30號住宅樓進行施工組織設計,旨在研究如何組織、計劃該專案的全部施工,尋求最合理的組織與方法。它的任務根據智慧城五期工程地質情況、氣候條件等情況,確定施工的準備、機具裝置、技術措施、施工操作和組織計劃等;根據30號住宅樓的結構特點,確定每一層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機具;根據工地現場的及施工方案,確定工地現場的臨時設施(辦公用房、倉庫、預製場地以及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等管線佈置)的佈置方案。同時,結合建築物的性質、規模和工期要求等特點,從經濟和技術統一的全域性角度出發,綜合考慮材料供應、機具裝置、構配件生產、運輸條件、地質及氣候等各項具體情況,選定最合理、最科學的施工組織方案。
總之,本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是在符合國家基本建設方針和各項具體的技術政策的前提下,根據建築產品生產的技術、經濟特點,透過對人力、資金、材料、機械和施工方法等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以使30號住宅樓工程施工在指定時間和空間內,得以有計劃、有組織、有秩序地進行,使工程施工達到工期短、質量優、成本低、效益好等最優的效果。
三、國內外相關研究情況
施工組織設計是針對工程施工的複雜性,來研究工程建設的統籌安排與系統管理客觀規律的一個學科。它是前蘇聯經濟體制下的產物,在20世紀60~70年代,我國處於計劃經濟時代,各施工企業只將施工組織作為一個技術性指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施工組織中加入了專案管理的一些職能,施工組織設計由原來的純技術性檔案改變為技術管理性檔案。施工組織設計也在不斷地改變自己的角色,隨著專案法在全國的大面積推廣和我國招投標工作的開展,施工組織設計已經不單純是一個技術組織檔案了。它不僅指導專案的技術實施,而且在質量管理、安全管理、進度管理、季節性管理、專案組織、專案協調等方面做了大量文章。近幾年,施工組織設計中又增加了關於降低成本與新技術開發的一些內容。
現階段,施工組織學科已發展為廣泛利用數學方法、網路技術和計算技術等定量性方法,對整個工程的施工進行工期、成本、質量的控制,以達到工期短、質量好和成本低的目標。但是,我國施工組織設計編制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目前所累積的建築施工技術資源得不到有效、充分的應用,特別是其中的智力資源,這一方面是編制人員自身素質和經驗不足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傳播渠道不足不暢通所致。對早已有的成功經驗沒有進行借鑑,所編制的內容缺乏新技術、新工藝,沒有起到提高勞動效率、降低資源消耗的作用。
(2)有的施工組織設計編制人員缺乏技術理論基礎和具體施工經驗,編制中只是對技術規範照搬照抄,而未對具體工程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規劃和設計,沒有起到指導施工作用。
(3)施工組織設計必須對每個建築工程逐個進行編制,以適應不同工程的特點,但不同編制人員對於同類型的施工工藝在進行編制工作的同時,作了大量不必要的重複勞動,降低了工作效率。
(4)現在編制的施工組織設計只作為技術管理制度的一項工作,它主要追求施工效益而很少考慮經濟效益,存在只注重組織技術措施,而沒注重經濟管理的內容,以至在實施過程中不講成本,沒有實現經濟效益的目標。
(5)目前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經常是技術部門的幾個技術人員包攬,技術部門搞編制,生產部門管執行,出現設計與實施分離的現象,以至造成施工組織設計只是個形式而已,不能真正起到指導施工的作用。
四、本課題主要內容
1、蒐集並閱讀國家及陝西省的有關規範、規程和標準及強制性條文的規定;陝西省現行的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的規定;現行的國家及陝西省的有關標準圖集;公司質量、環境、職業安全健康綜合管理手冊;體系程式檔案和施工作業指導書。保證專案的合法性和規範性。
2、閱讀工程施工合同、住宅樓施工圖紙,掌握西安智慧城地點特徵、結構特點、施工條件,確定建築面積和結構特點。
3、確定施工組織管理機構,包括:選擇該專案的組織形式;確定專案經理部的機構設定;專案經理的遴選與職責;專案經理部成員的主要職責;施工專案經理部的管理制度等。
4、確定施工方案及施工順序,包括:土方工程施工方案;基礎工程和主體工程施工方案;裝飾工程施工方案等。並對兩種可行施工方案進行技術經濟分析,透過比較計算選擇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的最優方案。
5、選擇施工機械,並透過對兩種施工機械的經濟分析,透過比較計算選擇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施工機械。
6、設計主要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方法。包括:
(1)施工測量(包括沉降觀測和基坑側移觀測)與放線;
(2)基坑(或基槽)土方的開挖及回填;
(3)基坑降水與基坑支護;
(4)墊層混凝土;
(5)地下防水工程;
(6)主體結構施工階段的鋼筋工程、模板工程及混凝土工程;
(7)圍護結構的砌築;
(8)屋面工程;
(9)腳手架工程;
(10)門窗工程;
(11)裝修工程;
(12)水暖電衛等。
7、各種資源需要量計劃。包括:技術準備工作;主要施工機械需要量計劃;主要材料需要量計劃;主要工種施工力量需要量計劃;現場準備工作等。
8、計劃施工進度。按《全國統一建築安裝工程工期定額》確定工程的施工工期,並按工程量計算所得結果,透過勞動定額、基礎定額和預算定額,再加上施工實踐經驗,確定各項施工過程的作業時間,並編制單位工程施工進度時標網路計劃。
9、施工現場佈置:設計佈置垂直運輸機械、攪拌機械、材料和構件堆場、鋼筋和木工加工棚、辦公及休息用房、食堂、廁所、現場施工的臨時供水供電線路、施工臨時道路等。其中材料和構件堆場、臨時房屋等的面積,應根據定額標準和經驗確定。
10、質量安全技術組織措施:主要擬定編寫在施工中如何保證質量的技術措施、保證安全的技術措施、降低成本的技術措施等。
11、計算技術經濟指標:施工場地佔地面積、施工工期、勞動量、勞動力均衡係數、採用合理施工方案和先進技術的成本節約指標等。
12、總結以上內容,完成《智慧城五期30號住宅樓施工組織設計》和畢業答辯。
施工組織開題報告 篇2
一、畢業設計(論文)課題背景(含文獻綜述)
伴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科學技術水平地不斷提高,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國城市建設的速度越來越快,建築給排水的程序也日益加快,其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房屋衛生技術裝置階段即初創階段。二、室內給排水階段即反思階段。三、建築給排水階段即發展階段。
隨著城市建設和旅遊事業的發展,近年來我國各大中小城市興建和擬建許多十層以上的民用公共建築以及居民住宅。對於高層建築來說,它對供水水量、水壓和對供水的安全程度以及對排水的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因此,高層建築室內給排水、消防給水工程在設計、施工及材料裝置選擇等方面,都比一般室內給排水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層建築給水排水工程與一般多層建築和低層建築給水排水工程相比,基本理論和計算方法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但因高層建築層數多、建築高度大、建築功能廣、建築結構複雜,以及所受外界條件的限制等,高層建築給水排水工程無論是在技術深度上,還是廣度上,都超過了低層建築物的給水排水工程的範疇,並且有以下一些特點高層建築給水排水裝置的使用人數多,瞬時的給水量和排水流量靠的水源,以及經濟合理的給水排水系統形式,並妥善處理排水管道的通氣問題,以保證供水安全可靠、排水通暢和維護管理方便。下面就高層建築給水排水工程的主要特點介紹如下:
高層建築層數多、高度大。給水系統及熱水系統中的靜水壓力很大,為保證管道及配件免受破壞,必須對給水系統和熱水系統進行合理的豎向分割槽,加設減壓裝置以及中間和屋頂水箱,使系統執行完好。
高層建築的功能複雜,失火可能性大,失火後蔓延迅速,人員疏散及撲救困難。為此,必須設定安全可靠的室內消防給水系統,滿足各類消防的要求,而且消防給水的設計應“立足自救”,方可保證及時撲滅火災,防止重大事故發生。
高層建築對防噪聲、防震等要求較高,但室內管道及裝置種類繁多、管線長、噪聲源和震源多,必須考慮管道的防震、防沉降、防噪聲、防水錘、防管道伸縮變位、防壓力過高等措施。以保證管道不漏水,不損壞建築結構及裝飾,不影響周圍環境,使系統安全執行。
1.1 高層建築給水排水工程設計方法
近年來,隨著高層建築業的快速發展,建築給水排水工程設計方法也有了不少的改進和更新。
1.1.1 高層建築生活給水
首先,對適用於高層建築的生活給水設計秒流量計算方法的研究,一直不斷地在進行。經驗法,機率法,平方根法等計算方法不斷地被修正和改進。用科學的機率法取代現在仍在使用的平方根法,研究人員在此方面進行了不少嘗試。
其次,變頻恆壓調速供水技術日益成熟,加上減壓閥的使用,改善了原來高層建築“水箱一水泵聯合供水”和“水箱減壓”方法中出現的“水質二次汙染”和“水箱佔用大量建築面積”的狀況,同時也達到了節能效果。再次,在貯水方面,合建水箱的設計方式己越來越少的被採用,取而代之的是生活水池與消防水池分建的設計方式,其中,生活水池也大多傾向於採用不鏽鋼板等組合式水箱。
1.1.2 高層建築消防給水
首先,因為高層建築的消防特點是“立足於自救”,因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設計更加受到重視,新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範》己於2001年7月頒佈執行。新的規範對設定場所危險等級、設計基本引數、管道水力計算等方面都作出了一些調整。這些調整都是注入了廣大設計人員近年來工作研究實踐得出的寶貴經驗,以及借簽了國外工程設計經驗的結果。
其次,消火栓給水系統也在變頻分級供水方面進行的有益的嘗試和應用。另外,為保障高層建築火災初期消防水壓及水量而設計的穩高壓系統,先從上海地區得到應用,然後逐步在各地推廣開來,其計算及設計手段逐漸成熟,乃至有人建議將穩高壓消防給水系統單獨列入《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範》以區別原有的常高壓消防給水系統和臨時高壓消防給水系統。
1.1.3 高層建築排水
排水的輸送已不限於重力流和壓力流,虹吸流出現在壓力(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統。排水塑膠管的噪聲防治問題上,或採用改變水流狀態的方法、或採用改變管道結構型式、或兼用兩種方式,都有一定效果。
1.2 高層建築給水排水設計的主要內容
建築也迅猛發展,各項工程設計內容豐富。高層建築給水排水設計的主要內容有:
1.2.1 給水工程設計的主要內容
高層建築給水工程設計的主要內容有:用水量計算,給水方式的確定,管道裝置的佈置,管道的水力計算及室內所需水壓的計算,水池、水箱的容積確定和構造尺寸確定,水泵的流量、揚程及型號的確定,管道裝置的材料及型號的選用,施工圖的繪製和施工要求。
1.2.2 室內消防設計的主要內容
高層建築室內消防設計的主要內容有: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二氧化碳滅火系統,乾粉滅火系統,滷代烷滅火系統(現已不讓採用),蒸汽滅火系統,煙霧滅火系統等。以水作為滅火劑的主要有消火栓系統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又分:閉式系統(有溼式、乾式、預作用、重複啟閉預作用四種系統),雨淋系統,水幕系統,自動噴水一泡沫聯用系統。其中閉式系統中的溼式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最為常用。
消火栓給水系統設計包括消防用水量的確定:消防給水方式確定:消防栓的位置、消防栓的個數和型號確定;消防水池、水箱的容積確定;消防管道的水力計算及消防水壓的計算;消防水泵的流量、揚程、型號和穩壓系統的確定;消防控制系統的確定:消火栓給水系統的施工圖繪製及施工要求。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包括:方案確定;供水方式確定:噴頭佈置;噴頭型號的確定;管網水力計算;報警閥、水流指示器的選型;自噴水泵的流量、揚程、型號和穩壓系統的確定;自動控制系統的確定;自噴系統的施工圖繪製及施工要求.
1.2.3 排水工程設計的主要內容
高層建築排水工程設計內容包括:排水體制的確定,排水方案的確定,排水管道系統的佈置,排水管道的水力計算及排水通氣系統的計算,衛生裝置的選型及佈置,區域性汙水處理,構築物的選型,屋面雨水排水系統的確定,排水管材的定型,排水系統施工圖的繪製和施工要求。
1.3 高層建築中的給水排水系統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高層建築的迅猛發展,建築給水排水技術得到了相應的發展,一些新技術、新裝置、新材料在工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1.3.1 排水通氣技術
主要目的是提供排水中氣體的散逸,達到透氣的作用;防止排水系統中出現水封的負壓虹吸及正壓噴濺現象,確保空氣的迴圈;保持排水迅速通暢、安靜。在我國已建立了可適應不同建築標準、不同要求的五級標準,即伸頂通氣管、不伸頂通氣管、專業通氣立管、環行通氣管和器具通氣管等。通氣閥是一種減少伸頂通氣,替代專用通氣管系具有通氣功能的閥件,採用優質塑膠和橡膠製作。
1.3.2 自動噴水滅火技術
近年來我國確立了以消火栓給水系統為主逐步向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為主過渡的原則。高層、超高層以及大規模工業建築發展,加強了自動噴水滅火技術的應用。自動噴水噴頭除了設定在容易起火部位、疏散通道和人員密集場所外,還擴大設定在火災蔓延通道,不易發現火災、不易撲救火災部位和需淋水降溫保護等場所,使火災撲救更及時、更迅速。這也是我國消防給水系統設定標準和發達國家逐步接軌的重大舉措。在高層建築中對玻璃幕牆,中庭迴廊,自動扶梯開口部位和普通防火捲簾處,採取了噴頭加密的方式來替代水幕。在高架倉庫內引進了國外的大水滴噴頭、ESFR噴頭,把噴水滅火從“控火”引入以“滅火”為目的。並且在建築高度超100m的高層建築,其消防也有了相應的措施,如設定避難層、避難區和屋頂設直升飛機停機坪等,與此相配套的也有相應的消防給水設施。
1.4 總結
住宅給排水系統看似簡單,但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作為工程設計人員,著技術、安全、經濟性原則,在實踐中努力創新,尋求最佳的給排水設計方案,適應住宅設計發展的新要求,滿足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的物質文化要求。
二、畢業設計(論文)方案介紹(主要內容)
麗水市益達大廈建築給水排水和消防設計的給水排水及消防施工圖的設計和編制,擴初設計說明書和各系統計算書;外文翻譯。
本工程的特點是集辦公、酒店、商業和地下車庫為一體的高層建築。地下一層為汽車庫、水池和泵房、配電用房、熱交換機房、風機房等。一層設商業入口,一層至二層為商業,三層為大空間辦公會議室。四層至十五層為酒店式辦公樓。
本建築的給水排水和消防系統的特點是佔地平面積小,即基地不大,但噴淋、消火栓、熱水都需設計。本建築功能複雜,地下停車場、商業用房、大空間辦公用房、酒店式辦公房均具有消防要求高的特點。整個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可按照中危險級控制設計,並選擇裝置。噴頭佈置間距可分別按照中危險二級和中危險一級進行。
本設計擬採用分割槽給水方式,採用水泵並聯式分割槽給水,三層以下由市政管網直接供水,四層至十五層採用水泵並聯式分割槽給水給水方式,其中四至九層,十至十五層各為一區,並且為上行下給式給水。熱水供水方式採用集中熱水供應系統,用機械全迴圈管網進行迴圈,分割槽與給水分割槽一致。本建築的排水採用汙廢分流式,汙水經化糞池處理後分別收集後排入市政管網。屋面的雨水採用重力式雨水排水系統。室外設獨立的雨水排水系統。雨水就近排至市政雨水管網。本設計的消防系統較為複雜,室外的消防用水由市政管網供給。室外設有水泵接合器。從地下一層至頂層均設自動噴淋系統,並設定噴淋泵自動噴淋系統,自動噴淋系統按地下室一層到七層,八層到十五層各為一區。消火栓系統為不分割槽消火栓給水系統,並且設定高位水箱。本建築內還配備滅火器,按中危險級配置滅火器。
三、畢業設計(論文)的主要參考文獻
[1] 王增長編.建築給排水工程.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8年56~65
[2] 建築專業提供的設計圖紙及有關資料
[3] 李金星.張大榮. 給水排水工程識圖與施工.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87~92
[4] 謝水波.袁玉梅編. 建築給水排水與消防工程.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32~45
[5] 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所?《給水排水標準圖集》合訂本 S1(下)?北京: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所出版,2002.p65-312
[6] 黃曉家.建築給水排水幾個問題的思考.給水排水,1999年, 13(8):43~46
[7] 錢維生.《高層建築給水排水工程》.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0.
[8]《水噴霧滅火系統設計規範》(GB50219-95)
[9] 趙鋰.住宅建築熱水系統的設計,給水排水, 2005年,53~56
[10] 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11冊(常用裝置).第二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
[11] 劉文鑌. 給水排水工程快速設計手冊. 第一版.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8.
施工組織開題報告 篇3
摘 要:出於施工進度的考慮,經常不可避免的要在雨季進行施工,特別是目前高層、超高層建築不斷增多,這種情況下更不能忽視雨季施工問題。本文從建築工程雨季施工的特點入手,論述了雨季施工應當遵守的原則,對不同雨季施工情況進行了分析,介紹了在雨季施工時應當注意的問題,對建築施工技術人員有一定的借鑑作用。
關 鍵 詞:建築工程;雨季施工;技術方案
1、建築工程雨季施工的特點
由於目前氣象監測技術存在一些缺陷,地方氣象部門有時不能提供準確的天氣預報,山洪、暴雨等惡劣天氣常突然出現,因此,建築工程施工時應當提前做好雨季施工的防範措施;雨水會對地基基礎和建築結構造成浸泡和沖刷,進而可能導致建築出現突發性的破壞,因此需要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避免出現工程安全和工程質量問題;雨季對屋面工程、土方工程等室外工程有較大的影響,為了能夠順利施工,應提前做好雨季施工安排。
2、建築雨季施工需要遵循的原則
在雨季進行建築工程施工時,應當先加緊進行建築基礎和結構的施工,降雨量小時應儘量避免停工,降雨量過大時可進行室內部分的施工,也就是先進行室外結構的施工,再進行室內結構的施工,以便能夠減少雨天室外的工作面和作業時間,進而達到縮短施工工期的目的。
3、建築工程雨季施工的技術措施
3、1基礎和土方工程的技術措施
雨季施工對於基礎工程和土方工程的影響較大,若施工過程中不採取必要防護措施,就有可能影響建築的施工質量,嚴重時可能危機建築物的安全,因此基礎和土方工程在雨季施工時應格外小心;在雨季時進行管溝或基坑的開挖作業時,應保證邊坡的穩定性,需要時可以設定支撐或者將邊坡坡度減小;施工過程中應注意對支撐以及邊坡的質量檢查,對於已經開挖完成的管溝或基坑則主要採取設定支撐的方式;對於正在開挖的管溝或基坑主要採取減小邊坡坡度的辦法,也可以設定支撐作為輔助措施,若工期進度允許時,應儘量停工在雨季過後再進行開挖作業;為了減輕雨水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可以在在邊坡上鋪設鋼絲網片後噴射細石混凝土進行加固,也可以使用塑膠布等覆蓋物對邊坡進行遮蓋。
在雨季施工時,儘量減少施工作業面,可以逐片、逐段的進行施工;當基坑開挖到設計標高時,應儘快進行組織進行驗收,合格後馬上澆築混凝土墊層;為了避免雨水對基坑的浸泡,開挖基坑時應設定集水井、排水溝,並指派專人進行排水作業;對於地下室以及地下的水池,在澆築完混凝土後應採取必要的防浮措施;當日降水量過大時,應立即停止施工現場的土方作業,對於軟土地基應當停止開挖;當基坑開挖結束後,應當儘快進行基坑的回填作業;當停止進行人工抽水作業時,應對地下水對基礎的浮力以及箱型基礎的抗浮穩定性進行驗算,若驗算結果不符合設計要求,則應當繼續進行抽水作業,直到驗算結果符合要求為止。
3.2混凝土工程的技術措施
在對混凝土模板進行塗刷隔離層之前,應當關注天氣預報是否有降水,避免雨水將模板的隔離層沖刷掉;當雨水量過大時,應立即停止混凝土的澆築作業,並按照施工要求設定混凝土停澆縫,已經澆築完的應使用塑膠布等進行覆蓋保護;混凝土澆築施工前,應關注最近幾天的天氣情況,儘量避開有雨的天氣澆築混凝土;在雨季進行混凝土工程作業時,應對粗細骨料在進行含水量測定,以便配置混凝土時能及時調整用水量;對於模板下方的土層,在回填之後要進行夯實,在土層上方設定墊板,在降雨結束後檢查土層是否出現下沉現象;在下雨過程中,不能進行鋼筋的對接、焊接等操作,若必須進行時,可以在防雨棚內進行。
3.3砌體工程的技術措施
砌體材料以及砂漿等粘合劑的含水量直接決定了砌體結構的穩定性,而雨季施工時材料和粘合劑的含水量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在雨季進行砌體工程施工時應注意以下措施:砌體工程所用的磚應當進行集中堆放,不應當向磚上澆水;在進行砌牆施工時,應將溼磚和幹磚搭配著使用,如果磚的溼度過大,則先對其進行晾曬後再使用;降雨量過大時,應停止砌築作業;在結束一天的砌磚作業時,應當在砌好的磚牆上方鋪設一層幹磚,避免降雨對磚縫之間砂漿的沖刷;對於穩定性不佳的獨立磚柱以及窗間牆等,應當是指澆注圈樑或者使用臨時支撐;在進行砌築作業時,外牆和內牆最好同時進行砌築,丁字牆和轉角處的施工應當連貫;當遇到颱風天氣時,臨時支撐應載入颱風作用的反方向,以便能夠確保牆體的穩定性。
3.4吊裝工程的技術措施
在進行吊裝工程作業時,應保證堆放構件的地點堅實、平整,附近的排水工作要做好,避免構件在堆放過程中受到水的浸泡;工程中使用的塔式起重機的路基或基礎,應當比自然地面高出15m左右,避免雨水對路基的浸泡;在雨水天氣下不宜進行吊裝作業,因為雨天的.降水會將吊車的繩索以及構件表面打溼,構件與繩索之間的摩擦係數會降低,這時進行吊裝作業可能會出現構件滑落等安全事故,這時應格外注意吊裝作業,可以採取適當措施增加構件表面與繩索之間的摩擦力,確保吊裝作業安全;在施工暫停期間,應將塔吊的吊鉤向塔身靠攏,這時不可以在吊鉤上懸掛任何物體,避免在風力作用下導致塔吊出現搖擺,問題嚴重時可能會出現塔吊的倒塌。
3.5腳手架裝拆的技術措施
建築工程的腳手架是施工人員進行高空作業的重要場所,它的穩定、安全與否直接影響著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在雨季進行施工時,應當確保腳手架的基礎土層的強度,混凝土基礎的厚度不應小於l00mm;為了增強腳手架抗傾覆能力和穩定性,應在腳手架與建築物之間增加連線件,並定期對連線件進行安全檢查;腳手架上方的施工人員走道,應做好防跌落和防滑措施;當下雨時,施工人員不應當繼續在腳手架上施工,如果必須在腳手架上施工時,應當對腳手架上方的建築材料、構件以及施工人員進行控制;現場施工電纜與腳手架的交接處,應當做好絕緣隔離措施。
3.6屋面工程的技術措施
在進行工程施工時,應當確保屋面的防水在雨季來臨前做好,並按設計要求安設落水管;油氈屋面施工應在晴天進行,保溫材料、油氈等應確保不被雨淋溼;如果需要在雨季進行屋面工程施工,可以使用“溼鋪法”進行施工操作,它是先在比較潮溼的屋面基層上進行卷材的鋪貼,之後再刷2道冷底子油,此項操作應當在水泥砂漿初凝後進行,進而避免出現基層滲水問題。
4、雨季建築工程施工的安全防護措施
在雨季施工時應當做好防汛、防電、防雷、防風、防雨等工作;建立健全施工現場的各種規章制度,現場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時不得穿拖鞋或易打滑的鞋;應當確保施工現場的機械裝置操作棚的牢固,避免出現倒塌漏雨現象;現場的機械裝置應按照要求設定必要的防淹、防雨等設施,對於現場的裝置的接地安全裝置以及漏電保護裝置要確保其能安全可靠;在雨季時,應使用塑膠布等防雨材料對排氣孔進行封堵;位於基坑內的施工機械應及時移到地面上來,避免雨水過大而淹沒機械裝置;施工現場的電纜應有電工進行集中管理,嚴禁出現亂放現象,對於絕緣外套老化或者表皮破損的電纜要及時予以更滑,對於不適用的電纜要及時進行回收入庫;定期對施工現場進行安全檢查,對於出現的問題要及時予以整改。
5、結束語:
在雨季進行施工過程中,由於降雨而帶來的不利條件,對建築施工以及建築工程的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應當針對不同工程情況,制定詳細的施工方案,並堅決予以貫徹實施,進而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李彥濤.建築雨季施工技術措施的若干思考[J].建築工程,2010(3),147-147
[2]王育生,加強建築工程雨季施工安全技術措施叨.工程技術,2010(8),183-185
施工組織開題報告 篇4
題 目: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及穩定性分析
報告人: xxx 2011年8月24日
一、文獻綜述
同時又是一個綜合性的岩土工程難題,既涉及土力學中典型的強度、穩定與變形問題,同時還涉及土與支護結構的共同作用問題。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及其對策的研究,是隨著土力學理論、測試技術、計算技術以及施工機械、施工技術的發展而進步完善的。
深基坑的支護工程,採用何種支護方案,除了與基坑深度直接有關外,更主要的是根據底層土質的好壞來採用不同的支護方案。基坑支護工程包含擋土、支護、防火、降水、挖土等許多緊密聯絡的環節,如其中某一環失敗,將會導致整個工程的失敗。根據基坑工程事故的統計分析,基坑工程事故發生率較高,竟佔基坑總數的1/4以上,而這些工程事故主要表現為支護結構產生較大位移、支護結構破壞、基坑塌方及大面積滑坡、基坑周圍道路開裂和塌陷、與基坑相臨的地下設施(管線、電纜)變位以至於破壞,鄰近的建築物開裂甚至倒塌等。 由於深基坑開挖與支護技術涉及工程地質、水文、場地環境、支護設計方案、計算引數以及施工操作等許多方面,其中的好多問題還尚在探討之中,許多設計計算方法也僅建立在經驗或半經驗之上,使深基坑工程的設計與施工處於不定狀態。一方面,由於工程失誤造成深基坑支護結構失效事故頻頻發生,損失嚴重;另一方面,由於過分地強調安全、穩妥,以至於不考慮支護結構是一種臨時結構,而按永久性結構進行設計,因此造成的浪費也是驚人的。傳統的基坑支護結構體系的設計方法是按照牆體受力強度及整體穩定性進行設計計算的,設計過程是以開挖的最終狀態為物件。然而基坑開挖過程往往會引起支護結構的內力和變形以及土體的變形,發生種種意外變化,乃至影響工程安全和環境安全,而這絕非傳統的方法能事先控制或事後處置的n坷。因此,以變形大小作為控制手段的設計方法正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
深基坑支護目前國內外方法很多,而且尚在不斷髮展之中,每一種支護方法都有各自的適用範圍和一定的侷限性。對於一個具體的深基坑支護工程,究竟採取什麼樣的支護方案,要做具體分析。本文從深基坑的現狀與發展入手,總結概括現階段的基坑支護結構設計計算方法和基坑支護結構型式,並將對鐵科院深基坑工程的開挖支護進行有限元模擬數值模擬,對基坑的變形進行分析,驗證所用支護方案的可靠性。
二、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隨著高層建築的不斷增加、市政建設的大力發展和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產生了大量的深基坑支護設計與施工問題,並使之成為當前基礎工程的熱點與難點。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和城市建築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各類建築與市政工程得到了飛速發展,高層建築不斷增加,深基坑工程愈來愈多。多層建築及高層建築的地下室、地下車庫、地鐵車站等工程施工,都會面臨深基坑工程。對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重要性以及隨之產生的深基坑支護設計和施工方面的問題,使得深基坑工程已經成為我國土木領域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之一,正引起廣泛的關注。
三、研究方案
本文對基坑支護的的現狀、發展趨勢和支護設計理論以及常見支護方式的分析,以鐵科院工程為背景,對支護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進行了闡述,透過和監測資料的對比,提出改進建議。
四、進度計劃
2011年7月-2011年8月:選題並進行研究的準備工作。
2011年9月:進行相關文獻資料的收集和閱讀。
2011年10月:對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及穩定性分析研究,並提交初稿。
2011年11月:進行論文修改,論文定稿。
2011年11月底:畢業答辯。
施工組織開題報告 篇5
許多國家陸續制訂了指導基坑開挖與支護設計和施工的法規,基坑支護工程的設計與施工,既要保證整個支護結構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又要控制結構和,本設計力求在宮老師的指導下,因地制宜做出一個合理的設計,泛海酒店基坑支護結構設計地處旅遊區與住宅區交界處,根據土木工程專業(岩土與地下工程方向)的培養目標要求及本人畢業後的主要服務去向,透過畢業設計,能夠使我們把所學過的專業知識綜合應用於實際工程設計中,使理論得以實踐和驗證。
1 課題的研究目的和意義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大城市的高層建築,地下建築,還有隧道等工程的大幅度增加,而同時為了節省土地,充分利用地下空間,深基坑工程也隨之不斷增加。深基坑工程是一個古老而具有劃時代特點的綜合性的岩土工程課題,因為它既涉及到土力學典型強度問題和變形問題,又涉及到土體與支護結構的相互作用問題。經過分析不難看出,基坑工程的發展是一種種新的支護型式的出現帶動新的分析方法的產生,並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規律而逐漸趨向成熟。20世紀30年代,太沙基和皮克等最先從事基坑工程的研究,60年代在奧斯陸等地的基坑開挖中開始實施施工監測,從70年代起,許多國家陸續制訂了指導基坑開挖與支護設計和施工的法規。我國於20世紀80年代初才開始出現大量的基坑工程。 80年代前,國內為數不多的高層建築的地下室多為一層,基坑深不過4 m,常採用放坡開挖就可以解決問題。到80年代,隨著高層建築的大量興建,開始出現兩層地下室,開挖深度一般在8 m左右,少數超過10 m。 進入90年代,我國的高層建築迅猛發展,同時各地還興建了許多大型地下市政設施、地下商場、地鐵車站等,導致多層地下室逐漸增多,基坑開挖深度超過10 m 的比比皆是。
基坑支護工程的設計與施工,既要保證整個支護結構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又要控制結構和周圍土體的變形,以保證周圍環境(相鄰建築物和地下公共設施等) 的安全。因此,如何確保基坑工程的安全可靠、經濟合理、實用可行是當前現代化城市建設中一個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問題。特別是在20世紀,隨著大基坑工程的要求越來越高,隨之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本設計力求在宮老師的指導下,因地制宜做出一個合理的設計。
泛海酒店基坑支護結構設計地處旅遊區與住宅區交界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土地資源珍貴,該地區地下室較少,泛海酒店為兩層地下室結構,將為以後的城市地下空間開發與利用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該地下室也可作為本市的標誌性地下建築,具有一定的經濟影響力。
選定該課題也是為了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根據土木工程專業(岩土與地下工程方向)的培養目標要求及本人畢業後的主要服務去向,透過畢業設計,能夠使我們把所學過的專業知識綜合應用於實際工程設計中,使理論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提高工程設計能力,能獨立進行基坑支護結構設計。透過泛海酒店基坑支護結構設計,使我們在應用現行規範、標準、技術指標與經濟指標等方面得到基本訓練,達到對所學專業知識進行鞏固、綜合掌握和靈活運用的目的,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畢業設計的過程中,使我們對基坑支護設計的全過程有了系統的瞭解和初步的掌握,在此過程中,我們對以前所學的知識進行了一次綜合性的複習,並把零散的知識進行了一次有選擇性的系統綜合,從而把我們四年所學的各種知識進行了融會貫通。在做這次畢業設計的過程中我們依據實際情況並考慮各種外界因素進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基坑支護設計,這次畢業設計課程,鞏固了我們的專業知識,培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對我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有深刻的指導意義和實際價值。
2 文獻綜述(課題研究現狀及分析)
2.1基坑支護方向的研究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交通、水利水電、 市政、地下工程開發和利用等基礎設施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尤其是近十年來 ,更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其中鐵路隧道、公路隧道、水利水電隧洞、市政共同溝以及城市地鐵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同時在設計和施工技術水平上也有了很大提高。我國改革開放和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形勢下,全國工程建設亦突飛猛進,高層建築迅猛發展,建築高度越來越高,同時各地還興建了許多大型地下市政設施、地下商場、地鐵車站等,導致多層地下室逐漸增多,基坑開挖深度超過10m的比比皆是,其埋置深度也就越來越深,對基坑工程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人防、地鐵、地下商場、倉庫、影劇院等大量工程的建設,特別是近年來的工程實踐,城市地下空間開挖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和提高。我國城市地下工程、隧道及井孔工程等先後採用了明挖法、暗挖法、蓋挖法、盾構法、沉管法、凍結法及注漿法等,這些技術有的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促進了建築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施工技術、施工機械和建築材料的更新與發展。為了保證建築物的穩定性,建築基礎都必須滿足地下埋深嵌固的要求。隨之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這給建築施工、特別是城市中心區的建築施工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地下工程包括市政管線工程 ,地下倉儲工程 ,地下商場,地下車庫,城市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等地下建築物以及大中型平戰結合工程。隨著現代化城市高密度化 ,生活水準的高標準化 ,各種供給設施(如電信、 電氣、 煤氣、 上下水等)的需求量將會急劇增加 ,需要改造和增設的供管線愈來愈多 ,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對策乃是進行統一規劃與管理的城市地下共同溝(城市地下公用事業綜合隧道) ,1994年上海浦東建成了我國第一條規模較大的張揚路共同溝。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 ,目前較廣泛的有高層建築物地下室 ,平戰結合的人防工程 ,如上海人民廣場地下商場 ,哈爾濱、 長春地下商業街等。利用地下工程恆溫恆溼 ,受地面干擾小,防災抗災能力強等的特點 ,我國修建了許多地下儲庫 ,如地下糧庫、油庫、金庫等。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 ,地下工程的應用領域和應用深度將不斷拓展。
國外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起步早,大規模的開發大約經歷了150多年的發展歷程,經驗比較成熟。國外地下空間的開發開始於建設地鐵,比如說英國倫敦1863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條地鐵,開創了城市地下鐵道建設的先河,美國紐約1865年建設是第一條地鐵,法國的巴黎1900年建設了第一條地鐵,德國的柏林1902年建設了第一條地鐵,西班牙的馬德里1919年建設了第一條地鐵,日本的東京1927年建設了第一條地鐵,目前世界上已經修建地鐵投資運營的國家和地區有40多個,城市有一百多個。
國外地下空間的開發開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前加強地下工勢建設,牽引了地下空間的開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略轟炸已經成為戰爭的主要樣式,巨大的平民傷亡和財產損失,使各交戰國充分認識加強民防工程建設,修建地下防護設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遭受敵空襲時,民防和地下防護設施建設相對較好的英國平均每受彈一噸傷亡1人,在過去的戰爭中,軍隊的傷亡人數和平民的傷亡人數是20:1,而現代戰爭軍人的傷亡人數和平民的傷亡人數是1:20,所以在戰後歐洲各國在十分重視在民用建築下面修建防空地下室,並以法律形勢加以規定,瑞士作為一箇中立國家,接近300年沒有戰爭,但是瑞士所有的建築物都修建了地下防護工程,它的地下空間的開發主要是戰時的防護和防災。 注重立體開發,充分利用地下空間的多功能性,建設四通五達的地下城,從地鐵交通工程、大型建築物向地下自然的延伸發展,到複合型地下綜合體,再到地下城,形成了地下交通、地下商業、地下疏散幹道、地下共同管溝建設的有機融合。同時,公共建築也向地下發展,如公共圖書館、會議中心、展覽中心、體育館、音樂廳、大型的科研實驗室等文化體育設施。國外的地下建築的內部空間環境質量、應急系統和運營管理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例如:美國基本上是實行道路交通的地下化,比如波士頓中央大道就是經歷了城市由高架道路轉入地下的過程,驗證了城市道路及高架道路走進地下化的發展趨勢,美國的地鐵建設在世界上運營最長,紐約有443公里,車站達504個,每天有510多萬人在地鐵裡面執行,每年將近20億人次,真正的市中心曼哈頓地區常住人口只有10萬,但白天進入該地區是300萬,多數是乘坐地鐵的人員。法國也是城市地下空間開發較早國家,一是對廢棄的礦井進行再開發利用,改變為城市的下水道和防空設施,巴黎市早
在18世紀末就開發利用了幾個世紀之前的廢棄礦井,於1890年成功用於巴黎世博會中國館和印度館的設計,取得成功。二是大力建設地下車庫。三是用於保護歷史文化景觀,比如盧浮宮改造,地上已經沒有空間利用,就在地下擴建,成功對古典建築進行了現代化改造。
2.2文獻摘要
支護結構擋牆的選型,涉及技術因素和經濟因素,要從滿足施工要求、減少對周圍的不利影響、施工方便、工期短、經濟效益好等幾方面,經過技術經濟比較後加以確定。而且支護結構擋牆選型要與支撐選型、地下水位降低、挖土方案等配套研究確定。
支護結構中常用的擋牆結構及其適用範圍如下:
(1)鋼板樁
鋼板樁常用的有簡易的槽鋼鋼板樁和熱軋鎖口鋼板樁。其中熱軋鎖口鋼板樁的形式有U型、z型、一字型、H型和組合型。我國一般常用者為U型,即互相咬接形成板樁牆,只有在基坑深度很大時才用組合型。
(2)鋼筋混凝土板樁
這是一種傳統的支護結構,截面帶企口有一定擋水作用,頂部設圈樑,用後不再拔除,永久保留在地基土中,過去多用於鋼板樁難以拔除的地段。
(3)鑽孔灌注樁排樁擋牆
常用直徑為600~1000mm,做成排樁擋牆,頂部澆築鋼筋混凝土圈樑,設內支撐體系。我國各地都有應用,是支護結構中應用較多的一種。
灌注樁擋牆的剛度較大,抗彎能力強,變形相對較小,在土質較好的地區已有7~8m懸臂樁,在軟土地區坑深不超過14m皆可用之,經濟效益較好。但其永久保留在地基土中,可能為日後的地下工程施工造成障礙。由於目前施工時難以做到相切,樁之間留有100~150mm的間隙,擋水效果差,有時與深層攪拌水泥土樁擋牆組合應用,前者抗彎,後者做成防水帷幕起擋水作用。
(4)H型鋼支柱、木擋板支護擋牆
這種支護結構適用於土質較好、地下水位較低的地區,國外應用較多,國內也有應用。如北京京城大廈深23.5m的深基坑即用這種支護結構,它將長27m的488mm×300mm的H型鋼按1.1m間距打入土中,用三層土錨拉固。H型鋼支柱按一定間距打入,支柱間設木擋板或其他擋土設施,用後可拔出回收重複使用,較為經濟,但一次性投資較大。
(5)地下連續牆已成為深基坑的主要支護結構擋牆之一,國內大城市深基坑工程利用此支護結構為多,常用厚度為600~1000mm,目前也可施工厚度450mm的,
上海至今已完成100多萬平方米地下連續牆。尤其是地下水位高的軟土地區,當基坑深度大且鄰近的建(構)築物、道路和地下管線相距甚近時,往往是首先考慮的支護方案。上海地鐵的多個車站施工中都採用地下連續牆。
(6)土釘牆
土釘牆是一種利用土釘加固後的原位土體來維護基坑邊坡土體穩定的支護方法。它由土釘、鋼絲網噴射混凝土面板和加固後的原位土體三部分組成。該種支護結構簡單、經濟、施工方便,是一種較有前途的基坑邊坡支護技術,適用於地下水位以上或經降水後的粘性土或密實性較好的砂土地層,基坑深度一般不大於15m。
除上述者外,還有用人工挖孔樁(我國南方地區應用不少)、打入預製鋼筋混凝土樁等支護結構擋牆。近年來SMW法(水泥土攪拌連續牆)在我國已成功應用,有一定發展前途。北京還採用了樁牆合一的方案,即將支護樁移至地下結構牆體位置,軸線樁既承受側向土壓力又承受垂直荷載,軸線樁間增加一些擋土樁承受土壓力,樁間砌牆作為地下結構外牆,收到較好的效果,目前亦得到推廣。
對大型深基坑工程,應在主體結構設計階段就著手進行,以便協調基坑工程與主體工程結構之間的關係,如地下結構用逆作法施工,則圍護牆和中間支承柱(中柱樁)的佈置就需與主體工程地下結構設計密切結合;如大型深基坑工程支護結構的設計,其立柱的佈置、多層支撐的佈置和換撐等,皆與主體結構工程樁的佈置、地下結構底板和樓蓋標高等密切有關。
進行基坑工程設計之前,應對下述地下結構設計資料進行了解:
(1)主體工程地下室的平面佈置和形狀,以及與建築紅線的相對位置。這是選擇支護結構形式、進行支撐佈置等必須參考的資料。如基坑邊線貼近建築紅線,便需選擇厚度較小的支護結構的圍護牆;如平面尺寸大、形狀複雜,則在佈置支撐時需加以特殊處理。
(2)主體工程基礎的樁位佈置圖。在進行圍護牆佈置和確定立柱位置時,必須瞭解樁位佈置。儘量利用工程樁作為立柱樁,以降低支護結構費用,實在無法利用工程樁時才另設立柱樁。
(3)主體結構地下室的層數、各層樓板和底板的佈置與標高,以及地面標高。根據天然地面標高和地下室底板底標高,便可確定基坑開挖深度,這是選擇支護結構形式、確定降水和挖土方案的重要依據。
3 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3.1設計內容
泛海酒店的基本設計內容有以下幾方面:
(1)設計方案比選:它包括對各種支護形式所使用的土體範圍,基坑深度是否滿足條件等,選取施工方便的支護結構。
(2)土壓力計算:土壓力計算包括對土體的水平荷載(主動土壓力)、水平抗力(被動土壓力)進行計算。
(3)支護結構計算:泛海酒店基坑支護形式應滿足剪力和彎矩要求。計算包括內力計算,彎矩計算,和配筋計算等。
(4)基坑穩定性驗算:包括基坑整體穩定性計算、基坑坑底抗隆起穩定性分析、基坑踢腳穩定性驗算、基坑抗管湧驗算、基坑突湧穩定性分析計算。
(5)基坑的降水止水設計:為達到目的,基坑降水要進行疏乾井設計、減壓井設計和地面沉降計算三方面的設計。
(6)基坑監測方案設計:主要包括內力監測和變形監測兩大方面的監測。
3.2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支護方案的對比與優選。
(2)支護的穩定性驗算問題。
(3)深基坑的降水止水問題。
4 技術路線
(1)設計方案比選:是根據當地的自然地形、地質條件、水文條件、岩土工程勘察報告及各種支護形式的適用條件,綜合考慮以確定合理地設計方案。
(2)土壓力計算:是根據郎肯的理論進行主動土壓力和被動土壓力的計算。
(3)支護結構計算:其中是根據彈性支點法和極限平衡法進行計算的。有些支護結構也僅採用靜力平衡狀態計算。
(4)基坑穩定性驗算:根據極限平衡法對邊坡整體穩定性和基坑坑底隆起穩定性進行分析;基坑踢腳穩定性則根據力矩平衡來進行分析;根據基坑滲流的水力梯度不應超過臨界水力梯度的原理對基坑滲流穩定性進行分析;基坑突湧穩定性分析多是從壓力平衡的角度分析而得出得結論。
(5)基坑降水止水設計:應根據基坑底面上覆土壓力承壓含水層作用在頂板上的水頭壓力相平衡的原理進行基坑降水止水設計。採用輕型井點降水的方法宜適合該地區施工。
(6)基坑監測方案設計:採用科學儀器裝置和一定的手段對支護結構、主體結構、桌邊環境的受力和位移等進行持續觀測。
5 進度安排
時間安排 工作內容 有效工作天數 2月25日—3月08日 方案比選 10天 3月11日—3月15日 土壓力計算 5天 3月18日—4月19日 基坑支護結構計算 25天 4月22日—5月03日 基坑穩定性驗算 10天 5月06日—5月17 基坑降水設計 10天 5月20日—5月24日 基坑監測方案設計 5天 5月27日—6月07日 撰寫畢業設計說明書 10天 6月10日—6月14日 畢業設計資料上交及評閱 5天
6 參考文獻
[1]《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 120-2012).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2.
[2]《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範》(JGJ79-2012).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2.
[3]《建築結構荷載規範》(GB50009-2001)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
[4]《建築樁基技術規範》(JGJ94-2008).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8.
[5]《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10).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0.
[6]《岩土工程勘察規範》(GB 50021-2001 2009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 社,2001.
[7]《建築邊坡工程技術規範》(GB50330-2002).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2.
[8]《深基坑工程》,高大釗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9]《基坑工程手冊(第二版)》,劉建航、侯學淵主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9.
[10] 唐夢雄,陳如桂.深基坑工程變形控制[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
[11] 劉建航, 侯學淵. 基坑工程手冊[M].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7
[12] 黃強. 深基坑支護工程設計技術[M]. 北京: 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1995
[13] 尉希成. 支護結構設計手冊[M].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5
施工組織開題報告 篇6
一、題目來源
由指導教師預擬定畢業設計題目,學生選擇題目並結合自己所學的橋樑專業知識進行畢業設計。之所以選擇與橋樑有關的畢業題目,是因為在暑假社會實踐活動中從來沒有接觸過橋樑方面的知識。從小就聽長輩說起沒橋時候人們都是靠船來擺渡!雖然從小就對橋樑有很強的好奇心,但卻不明白為什麼要“遇水搭橋”?後來才明白這也是人類面臨困境的一種態度和抉擇!沒有路也要造一條路,而且是不僅僅為自己的路!加上大學期間學習的橋樑知識僅僅在課程設計中應用,完全沒有考慮具體的工程實際情況等條件!基於這樣的感情和理論知識背景,所以我選擇了太嶽路橋樑工程畢業設計課題!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目的:由於荊州城區呈帶狀東西分佈,市民同一時間來回奔波於城市東西之間,鐘擺式交通使承接東西向車流的道路不堪重負。目前,荊州城區交通擁堵問題,一定程度上與城區道路有關,原因是城區道路佈局內不成網、外不成環,城區西外環與北外環至今沒有連通,導致江津路、北京路交通壓力大。荊沙大道建成通車後,交管部門曾提出連通太嶽路與荊沙大道的建議。荊襄外河橋建成通車後,太嶽路將成為城區道路由南向北的一條重要通道。在此現實情況下,太嶽路橋樑建設迫在眉睫。
現實意義:襄外河橋與荊沙大道連荊接處正好位於漢宜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太嶽路橋樑建成通車後,將成為城區道路由南向北的一條重要通道,從荊州區方向來的車輛上下高速路口或經太嶽路前往荊沙大道的車輛,不必繞行塔橋北路、洪垸轉盤,右轉駛入荊沙大道慢車道,這將大大地減輕城區江津路、塔橋路、北京路的交通壓力。此外,可以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完善當地的交通網路,加快新開發區的繁榮,促進城市的繁榮。
教學意義:透過畢業設計系統地鞏固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課程自主創新,培養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橋樑的設計原則、設計方法、設計步驟,提高計算、繪圖、查閱參考文獻、使用橋樑規範手冊和編寫技術檔案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的能力,從而深入瞭解橋樑在橋式方案比選、結構計算以及施工架設等方面的設計規範、計算方法及設計思想等內容和要求,為畢業以後從事橋樑技術工作打好基礎。
三、閱讀的主要參考文獻及資料名稱
(1) 《橋樑工程》(第2版),姚玲森主編,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2008.5;
(2) 《橋樑工程》,王麗榮主編,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北京;2005.9;
(3) 《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範》(JTG D6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4) 《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範》(JTG D62-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5) 《公路圬工橋涵設計規範》(JTG D61-2005),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6) 《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範》(JTG D63-2007),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7) 《公路橋樑抗震設計細則》(JTG_T B02-01-2008),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8) 《城市橋樑設計規範》(CJJ11-2011),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
(9) 《城市橋樑設計通用規範》(TB10212-2009),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
(10) 《內河通航標準》(GB 50139-2004),中國計劃出版社,北京;
(11) 《公路橋樑板式橡膠支座》(JTT 4-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12) 《公路橋樑板式橡膠支座規格系列》(JTT663-2006),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13) 《公路橋樑伸縮裝置》(JTT 327-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14) 《道路工程製圖標準》(GB 50162-92),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15) 《橋樑計算規範-學習與應用講評》,張樹仁主編,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2005.8;
(16) 《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範》(JTG D62-2004)條文應用算例,袁倫一、鮑衛剛主編,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2005.3;
(17) 《公路圬工橋涵設計規範(JTGD61-2005)應用算例》,袁倫一、鮑衛剛、李揚海主編,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2005.8;
(18) 《橋樑計算示例集-混凝土簡支梁(板)橋》,易建國主編,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19)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範立礎主編,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20) 《結構設計原理》,葉光曙主編,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2005.5;(注:道路橋樑工程適用)
(21) 《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趙順波、許成祥主編,同濟大學出版社,上海,2004.8;
四、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與研究的主攻方向
國外:歐洲工業革命後,鋼橋、混凝土橋和預應力混凝土橋興起並蓬勃發展,至20世紀30年代,由於高強鋼絲和高強混凝土的使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最終以自重輕、剛度大、抗震、抗裂效能好等優點獨佔鰲頭,廣泛應用於各類工程中,被稱為混凝土技術革命。在預應力混凝土橋樑方面,出現了很多新的橋樑形式和新的橋樑設計理論,施工工藝也日趨完善,從而提高了質量、降低了造價,甚至在大跨徑橋樑方面可與鋼橋媲美。
國際上,20世紀30年代法國與德國首先採用預應力混凝土修建了橋樑,1937年建成跨徑33m的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簡支梁橋和跨徑69m的外露配筋懸臂樑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歐洲要修建被戰爭破壞的橋樑,但苦於缺少木材和鋼材,於是跨徑在30m以下的大部分中、小橋樑也採用了預應力混凝土。首先採用的是結構簡單的簡支梁橋,如法國里昂簡支梁橋跨徑為66m,1953年原聯邦德國採用懸臂法進行橋樑施工獲得成功,建成懸臂澆築式T型鋼沃爾姆斯橋。
國內:由於鋼筋混凝土結構存在用鋼多、自重大、易開裂等缺點,因此,為滿足大跨徑橋樑發展的需要,使用預應力混凝土是必由之路。1973年建成的北京復興門立交橋,為8.25m+25m+8.25m三跨連續梁橋,橋寬51.64m,分三段預製先形成雙懸臂靜定體系,然後連續,橫向由變截面實腹寬翼緣梁組成。1974年設計了65m×4包頭三聯連續梁橋,懸臂法施工完成跨徑37m+70m×3+37m的蘭州黃河連續梁橋。1976年興建了30m+45×2+30m的河北洺河四跨箱型連續梁試驗橋。此後,於1978~1981年相繼建成了採用懸臂法施工的蘭州黃河橋,頂推法施工的廣東東莞、湖南溈江等橋。
此後,隨著高速公路和市政工程等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開始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目前我國已建和在建的很大一部分橋樑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其中尤其以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橋的發展和應用最引人注目。
研究主攻方向:預應力混凝土梁式橋在我國橋樑建築上佔我重要的地位,在目前,對於中小跨徑的永久性橋樑,無論是公路橋樑或者城市橋樑,都在儘量採用預應力混凝土梁式橋,因為這種橋樑具有就地取材,工業化施工,耐久性好,適應性強、整體性好以及美觀等多種優點。
五、主要研究內容、需重點研究的關鍵問題及解決思路
主要研究內容:
(一)上部結構設計構造及佈置
1、橋樑上部結構縱斷面設計;
2、橋樑上部結構橫斷面設計;
3、構造佈置與截面形式選定
4、細部尺寸的擬定
(1)主樑佈置;
(2)主樑粱肋尺寸擬定
(3)主樑翼板尺寸擬定
(二)主樑內力計算
1、恆載作用內力計算;
2、活載作用內力計算;
(三)主樑配筋設計
(四)驗算
(五)行車道板內力計算
(六)附屬設施設計
1、橋面鋪裝;
2、防水和排水裝置;
3、伸縮縫;
4、防撞牆。
(七)其他
主要解決的問題:
1、堅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方便施工的原則,合理選用適當的橋型。並能滿足快速施工的要求以達到縮短工期的橋樑設計,以提早通車在運輸上帶來大的經濟效益。
2、主樑和橫隔梁的尺寸選定,要滿足設計要求。橋的行車道寬度應保證車輛的安全行駛
3、整個橋樑結構及其各部分構件,在製造、運輸。和使用過程中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穩定性和耐久性。
4、結構應便於製造和架設,應儘量採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施工機械,以利於加快施工速度,保證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
5、結合安全性、實用性及經濟性設計達到與周圍景觀協調、美觀的效果。
解決方法:查詢相關的橋樑專業書籍及規範,提高自己主動解決問題,實在不明白的地方問同學,必要時候主動聯絡指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