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初中歷史遠端研修觀課報告(通用7篇)

2021初中歷史遠端研修觀課報告(通用7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初中歷史遠端研修觀課報告(通用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歷史遠端研修觀課報告1

  13天的培訓很快就結束了。班裡一百多名同學,兩位指導老師。做學生的感想多多。

  興趣和熱情:

  培訓也貼近現實,關注新課程理念和教學,用的是情景匯入法,職業話題激發了我們,興趣和熱情高漲,我們一直很投入認真。

  收穫和感悟:

  學習了公共課和歷史六個專題的。

  1、《新課程下的歷史教學設計》,包括圍繞新課程目標的教學設計如何進行,如何圍繞課程目標處理教材,如何圍繞課程目標選擇和使用教學方法。

  2、《新課程下的專題教學研討》包括新課程標準條件下高中歷史專題設計的特點,高中歷史專題教學的應對策略。

  3、《如何實施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包括基於歷史學科的基本特點,從教師如何把握歷史的敘事性特點的角度,闡述如何實現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從教學目標和教學有效性的角度,探討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深入分析一線老師如何在課堂教學當中真正實現有效性。

  4、《如何指導學生有效學習歷史》包括歷史課堂中的學習指導,歷史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研究性學習的探討。

  5、《如何健全歷史課堂的發展性評價》包括什麼是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評什麼,發展性評價怎樣評,發展性評價與高考矛盾嗎。

  6、《高中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包括中學歷史教師的歷史學科專業素養,一線教師的教學研究,歷史教師的教學風格,歷史教學的反思。

  通過錄像中專家的講解,一線優秀教師的案例分析,深刻領會到了歷史教學三維目標設計、方法手段、教學效果中的新理念,以及如何更有效進行課堂設計,更加積極地調動學生,更多角度的評價學生,給他們以更多人文關懷,以促進他們的發展作為職業生涯的最高目標。

  共完成7次作業,9篇文章,(不算培訓前的兩篇),寫過不少評論,也從和同班同學交流研討中得到啟發。

  反思和希望:許多反思感悟和下一步對自己教學展望在作業和文章已有用心地闡述過。這裡只有三句。

  第一, 希望教學反思成為成為習慣,希望自己堅持寫反思日記。

  第二, 儘可能多讀專業前沿書籍,開闊眼界,提升專業素養。

  第三, 希望還有這樣培訓的機會。

  初中歷史遠端研修觀課報告2

  回顧這些天來的研修學習的情況,可謂繁忙,每星期,我們除了學校的正常工作之外,還要觀看將近幾個小時的影片研修,之後還要努力去完成自己的作業,觀看別人的作業,寫出觀看後的體會和評價。透過研修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我不僅發現了自己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學習到了相應的改進措施,下面簡單加以總結。

  透過參加遠端研修,使我對教育事業有了全新的認識,使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了體育教學的魅力, 也為我今後的教學指明瞭方向,使我更加熱愛這份職業。研修平臺上的各種專題 學習使我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自身發展提高都有了進一步的思考。每天工作生活的同時,看影片、資料,寫評論、作業,網上研修忙。專家給的文件及影片資料、學員們的精彩作業琳琅滿目,目不暇接。我不忍錯過,不能細看的就下載儲存,留待以後細細品讀。

  透過此次研修讓我能重新的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對自己以前的教學有了一次徹底的反思。讓我進一步加深了對化學教改觀的認識,加深了對教書,育人的責任感。“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教什麼、教多少、如何教等問題得到了進一步明確。教學的宗旨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在教學中創設生動的知識情景,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智力、情感意志獲得儘可能大的發展,提高學習效能。評價是為了促進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要基於學生髮展,有利於學生髮展。教師透過堅持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

  透過本次研修,從教師的課例及專家的分析中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學到了很多具體教學內容中如何滲透觀念教學、科學素養教育的經驗與方法。以後會在注重知識能力目標的同時,關注知識所蘊含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目標,真正落實新課改的核心理念。

  研修培訓給了我化學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素養的整體梳理與提升,同時領略了同行教師的教學觀點,做到了反思自己教學中的有關問題。精彩的教學設計讓我在教案設計中得到了點撥,做到了有的放矢。研修培訓更開闊了我們的眼界,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

  研修培訓為我們每位教師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引導我們在新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反思,不斷進步,不斷髮現,不斷思考。讓我們乘著研修培訓的東風,在今後的教學道路上闊步前行。

  最後我想說一些個人的建議,在新課改的今天,對我們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水平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我們要上好每一堂課就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所以我希望遠端研修平臺一直開放,讓我們隨時都能和專家進行交流和學習,解決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使我們的'教學水平得到不斷的提高,以滿足新課改的要求。

  初中歷史遠端研修觀課報告3

  《普通初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指出:“普通初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展程序和規律,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養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基礎課程。”因此,歷史教育的目標、內涵和本色,就是在透過對歷史發展程序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歷史發展的基礎脈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基本史實呈現的基礎上,充分地闡述,“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於能夠開啟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瞭解和認識社會發展的規律,尤其是掌握認識歷史、認識社會、認識人生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即能夠全面地、辯證地、客觀地、歷史地、發展地認識社會事物,他人和自我。”簡而言之,學生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要掌握一定的歷史知識,發展能力,更要學會關心社會、他人和自己的內心,學會理解社會、他人,從而能夠正確地看待、處理自身的、身邊的、社會上的事和物。

  初中歷史新課標是初中歷史教學活動的依據,它與原來的初中歷史教學大綱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新課標規定了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歷史學習的基本要求,以新課標為靈魂而編寫的初中歷史新教材是歷史教學的主要素材。

  新課程下,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是最常見的教學方法。同時,合適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歷史教學,也應是新課程下,教師教學方式的重要轉變之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歷史教學,可以充分增強歷史的直觀性、有助於學生感性的認識歷史。如:在講授新中國初期的外交這一內容時,透過播放相關的影片,可以讓學生感性地認識新中國初期外交的概況。然而,對於一些抽象的歷史概念的講解,仍可採用傳統的歷史講授法,如:在講解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時,對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這一內容,如果缺乏教師深入淺出地的講解,會大大增加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實踐證明,實施新課程,不應該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徹底否定,而應是一種發展和超越。畢竟,再高明的現代教育技術,也只是歷史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再新穎的教學方式,都不能取代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歷史新課程下,教師既要用好啟發式、討論式的學方法。

  新課程倡導教師使用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式同時,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些新型的學習方式的核心就是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新課程也提倡在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生為主體”,這本身是無可厚非的,但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稍不甚就容易異化成“以學生為中心”,整節課都是圍繞學生展開,接二連三的提問,紛繁複雜的活動……這些很容易導致課堂教學的形式化、片面化和絕對化,這也背離了新課程的初衷。因而,在中學歷史新課程的課堂上,學生“學”歷史的主體地位的確定,應該是以教師“教”歷史的主導地位為前提的。

  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實踐,努力適應性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摸索,在教學中改革,不斷創新,要求學生轉變傳統的歷史學習方式。

  初中歷史遠端研修觀課報告4

  任教十餘年,這次歷史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裡,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在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太多的問題,但是經過學習,真是受益匪淺。下面是我透過培訓獲得的進行總結:

  一、擴充套件自己的舒展空間,突破自己。

  此次培訓中我發現了自己本身存在的缺陷,專業技術知識不足,上哪個年級看哪個年級的教材,現學現賣,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應用期日趨縮短,知識創新日趨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吸取新資訊、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內容要充實。

  歷史課堂應該教給學生什麼?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給出的答案一定是:歷史知識。不錯,中學歷史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普及歷史知識。但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學的歷史教育僅重視歷史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其他,這無疑是陷入了誤區。任何一種教育,其終極目標都應該指向人的發展,指向以能力和個性為中心的人的全面發展,歷史教育也不應例外。我們傳授歷史知識的根本目的不在於應付考試,而是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能力。一堂成功的歷史課,應該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方面都有所收穫。我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深刻的感受到來自歷史教師身上的壓力。每一位歷史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很精彩,讓自己的每節課都亮起來。然而在教育的過程當中,有一個衡量教學的標準——學生的成績。你的課是亮了,而你學生的成績卻暗了,你作為歷史教師的前途也迷茫了。有人會不理解,為什麼你的課亮了,而學生的成績會暗呢?這兩個不應該成正比嗎?非也!因為我們要向學校、要向家長、要向學生有個交代,所以我們的歷史課就變得說者無味,聽者無趣,考前狂背的現象。這是學生的可悲,更是教師的可憐。我們到底應怎麼做?

  就要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合理安排教學的順序。要把歷史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講來源,講用處,學起來有親切感、真實感,要靠知識本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同時教學過程中做到三個"延伸"。一是由傳授知識向傳導方法"延伸"。二是由傳授知識向滲透情感"延伸"。三是由傳授知識向發展智慧"延伸"。

  我們有責任找到一種方法,讓孩子們感受到生活的樂趣,並以一種積極的方式生活。讓他們有所期盼、有所憧憬。用心關愛每一位學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每一位學生,以微笑面對學生,努力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博覽群書,不斷進取,善於總結反思。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工作,踏踏實實、一絲不苟,精心準備好每一堂課,用心上好每一節課。

  初中歷史遠端研修觀課報告5

  教學設計是為了支援有效的學習而預先對教學所進行的規劃與組織,是對學生學習業績的解決方案或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它是一種改進教學的藝術,也可稱為“教學策劃”。本文談點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的體會。本人認為教學設計大體可分為四個過程:備課—授課—提問—反思。

  一、首要任務——備課

  1、備課時應認真研讀課標,對教材進行有針對性地整合與處理,主語也應以學生為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要求,採用“體會、體驗、認同、感悟、感受”等心態詞彙。在課堂教學中,更要能始終貫穿目標,充分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2、課堂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不僅包括學生知識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同時也應包含學習方法與情感體驗等方面。

  3、教學開始時首先展示單元或本課總體結構。

  4、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設計一些層次性強,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及開放性的問題。

  二、第二點任務——講授

  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必須選擇科學化、合理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講授法、情景復現教學模式、問題探究法等等。各種教學方法之間相互聯絡,互為補充。具體來說比如“講授法”是一種最傳統最基本的歷史教學方式了,在新課程背景下,這種方式仍然有它的特點和優點。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根據教師的特點和可行性選擇教學方法,確定教學步驟,而科學的教學設計則應以學生為中心,強調選擇適合學習任務和學生特點的教學策略和媒體,因此教學設計要根據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研究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第三點任務——提問

  “提問”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渠道,要想成為學生主動參和的、互動的、和諧的、高效的、完整的學習過程,“提問”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新問題是聯絡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紐帶,是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的手段之一,因為許多教師僅僅將提問看作是一種很簡單而隨意的教學方式,沒有深入地思索運用時應遵循的一系列原則,在提問的科學性、啟發性、目的性、互動性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失誤。結合高中歷史課程的特徵,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心理差異和教師教學的個人素質,從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出發,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出發,教師亟待對課堂提問的策略加以探究。

  四、最後一個任務——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指教師對自己已完成的教學實踐活動有目的地進行審視,作出理性思考,並用以指導日後的教學。教學反思之所以必要,是因為任何教學設計,都有“紙上談兵”“理論脫離實際”之嫌。因為課堂是動態的,“每一堂課都是一條不同的河”。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後對課堂教學從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教學行為、學習有效性等方面,全面地總結和反思教與學的得與失。因此可以說,在新課程改革的潮流中,沒有反思的教學設計是不完整、不科學、不合理的設計,從此層意義上講,反思教學也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加以重視。

  初中歷史遠端研修觀課報告6

  來到師大參加培訓已經5天了,突然間感覺到培訓就是一個反思進步的過程。十五天的培訓學習是短暫的,但是給我的記憶和思考卻是永恆的。透過這次培訓,相信可以使我提高認識,理清思路,學到新的教學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綜觀目前我的教學,最注重的似乎就是學生的學習成績,簡單的說就是學生的考試分數,它就是我們教師的生命。於是整天圍著學生轉,課內效益不高,就利用課外補,花了大量時間,出現了學生累我更累的局面。

  反思我的課堂,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審視嚴謹系統的教學,並以自己多年習慣了的教學方式將歷史“成人化”地呈現在孩子們面前。

  如何使我們的歷史課堂愈發顯得真實、自然、厚重而又充滿著人情味,作為歷史老師的我更要關注的是蘊藏在歷史課堂中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身臨其境的教師和孩子們才能分享的東西,要關注那些伴隨著師生共同進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們不但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善於以自身的智慧不斷喚醒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點化孩子們的學習方法,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經驗,開啟孩子們的學習智慧。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位有心的“烹飪師”,讓每一節歷史課都成為孩子們“既好吃又有營養”的“歷史大餐”!

  此外,我還認識到:一節好的歷史課,新在理念、巧在設計、贏在實踐、成在後續。一節好的歷史課,要做到兩個關注:一是: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是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基礎。二是:關注歷史:抓住歷史的本質進行教學,注重歷史思維方法的滲透。此外,我認識到:一節好的歷史課,不要有“做秀”情結,提倡“簡潔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學風格,展現思維力度,使數學課上出“歷史味”!而教師的“裝糊塗、留空間”也是一種教學的智慧和方法。

  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骨幹教師,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我覺得我還是一個小學生,要學的東西還很多,和新老師一樣,不能因為自己新而原諒自己教育教學上的不足,因為對學生來說小學教育也只有一次。而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並勇於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我相信透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有所收穫,有所感悟的。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從以往的實踐中總結經驗得失。

  第二,不斷學習。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是提高自我素養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斷學習,成為長流水。

  第三,交流。他人直言不諱的意見與建議可能是發現不足、認識“廬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徑。要聽真言,要想聽真言,更要會聽真言,久而久之對我大有裨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我們必須是著眼於未來,採取科學的方法應對隨時出現的新問題,努力使自己適應新時代的教育。在今後的工作中還必須給自己定好位,必須走“學習,反思——研究——實踐”相結合的專業發展之路。

  這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感謝新師大為我們提供這麼好的學習空間,感謝“國培”為我們提供這麼難得的學習機會,促使我在教育生涯的軌道上大步前進。

  初中歷史遠端研修觀課報告7

  這次的遠端研修,時間雖短,但是收穫頗多,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給各位老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內容豐富,可以從多方面、多角度的找到所需要的知識,也給老師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暢所欲言,專家指導老師也給與及時點評,把其他老師的優秀作品及時展現出來,可以說,這些天的閱讀量是從來沒有達到過的,收穫也是巨大的,無論從知識,還是教學方法,都學到了很多,可以肯定地說,對以後的教學會有很大的幫助。這次的遠端研修也給我很大啟發,以後要加強學習。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如何順利走進新課程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透過研修學習,我對新課程改革有幾點認識,在此提出來與大家共勉。

  一、轉變教育理念:

  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育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發展的先導,又是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前提。在我國現行基礎教育課程的指導思想指引下,各門學科的目標主要是為升入高一級學校的需要做準備,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學科知識的“專家”。這種培養目標並沒有使學生的能力發展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強化。它過分強調知識、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正是由於現行教育存在種種弊端,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我國沒有培養出一個獲諾貝爾獎的傑出人才;很顯然,這種培養目標已遠遠不符合當今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針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教師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應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不僅關注知識的獲得,更要關注學生態度的形成、品德的提升和情感的陶冶。充分利用實地觀察與調查、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幾種學習方式,注重歸納學習與演繹學習的有機結合,鼓勵學生積極探究歷史問題,形成主動學習歷史的態度,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高度重視史學的教育功能,加深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世界的瞭解,構建學生的健全人格,以應對新世紀的挑戰。

  二、轉變教學方式:

  傳統歷史課的基本定位是以教師為主,即教師是主講,而學生是主聽,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它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很少關注。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窒息學生的思維和智力,壓抑學生的個性,導致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逐漸喪失。課堂教學喪失素質教育的功能,不可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因此,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拋棄落後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①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在啟發、質疑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參與解決問題,探索問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做發現者、探索者。②努力創設最佳情境,諸如角色模擬、情景創設、模仿製作等,在師生間、生生間平等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感受,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如同身臨其境一般,親自去體驗、去發現那些新奇的有趣的東西,讓學生做參與者、合作者。③尊重每一位學生,決不輕易否定學生的觀點、看法、想法,使學生始終處於對知識的渴望、研究、探索問題的喜悅中,在不斷探索中有所發現,在進一步參與中發展自我,讓學生做自主者、探究者。

  三、轉變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是歷史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改進歷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評價是為了發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傳統的評價方式,由於受“應試教育”的誤導,教學評價基本上等同於考試,考試幾乎成了教師提高學生歷史成績的惟一方法。其結果是學生的“成績”提高了,記住了許多歷史人物和事件,但在簡單的歷史和現實問題面前卻顯得無能為力,至於情感和價值觀,則基本上沒有得到培養和發展。很顯然,這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很不適應,所以,要真正搞好新課程的教學,歷史教師必須轉變評價方式。①突出評價的發展性功能,認真把握學生髮展性評價的每一個環節。在評價中,既要考慮學生的過去,重視學生的現在,更著眼於學生的未來,要發現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特長,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集中體現“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教育理念。②正確地對學生進行多方面評價,不僅要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還要透過多種方法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過程與方法進行評價。③恰當運用多種評價方法,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改變將紙筆測驗作為惟一或主要的評價手段的現象,運用問卷評價、小論文、成長記錄袋等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發揮學生特長,使所有學生都應得到合適的機會來展現他們的才華和成就。

  總之,轟轟烈烈的基礎教育改革對歷史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新的課程形式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不再是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形象,而是學生成長的知心人,學生髮展的引路人,學生潛能的開發者,課程改革的研究者,教學藝術的探索者,照此要求,雖任重道遠,卻無限光榮,而我們的歷史教師,惟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和研究,才能擔當起時代發展賦予的重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