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題開題報告

體育課題開題報告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體育課題開題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體育課題開題報告1

  一、問題的提出

  當今的時代是科技競爭的時代,而競爭的成敗往往取決於人們的合作。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於和他人合作,將不同的知識加以交流、綜合、提高和運用,就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我國在基礎教育課程和教學改革的研究過程中出現了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驗,《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專門提及合作學習,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小學體育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創造性,在探索過程中,透過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適時有效地給予引導與幫助。”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鑑於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要體現人文的關懷,情感的呼喚,心靈的震憾,形式的互動和求知的自主,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除了班集體合作學習外,“小組合作學習”是最重要的一種教學模式,主要克服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這種模式有利於將傳統的師生單向交流與雙向交流轉變為師生之間或生生之間的互動,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形成學生之間健康的人際關係,有助於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對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不足。發掘學生個人內在的潛能,照顧學生個體差異,能讓每位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真正去體驗成功的樂趣,培養學生集體、團隊合作精神和責任感,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由此可見,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組成員選定了《培養小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研究》課題進行探索與研究。

  二、研究假設

  真正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把傳統的單向性教學模式改變為師生雙向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教學原則,有效地發展學生合作學習素質,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合作與探索中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三、課題界定

  “合作學習”(CooperativeLearning)是指學生透過分工合作共同達到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是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著名教育家(DavidKoonts)首先倡導並實施的。它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和互動為基本特徵,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成小組之間的競爭,透過小組間的合作和互動來相互傳遞和交流資訊,激勵學生的參與意識,從而實現課堂教學交際化。它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普遍採用的一種富有創意和有效的教學理論的策略。由於它在改變課堂內的學習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心理品質方面實效顯著,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合作學習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成的教學活動,它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合作來促進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而有效的合作學習則是人人參與、小組成員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自我意識,認真傾聽並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見,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集體觀念、發展審美能力;有助於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對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不足;有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和能力,同時透過小組成員間互動和幫助,有助於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四、研究目標

  (一)提高教師素質,深化教育改革

  1.思想素質:愛崗敬業、愛生如子、團結協作、勇於創新。

  2.業務素質:

  A提高教育理論水平,實現從“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

  B教育科研能力明顯提高,科研成果突出,熟練掌握研究的全過程。

  C體育教師與班主任老師配合默契共同研究,給學生以潛移默化、良好的人格魅力的影響。

  (二)發展學生能力,促進教學質量

  1.透過研究,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在五個學習領域方向,大力提高。

  2.師生資訊交流方式由單一的注入式轉變為師生間多向式的交流形式。將學生注重對結果的學習轉變為注重學生對過程的學習,教師與學生有相互的呼應和資訊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也有相互的呼應和交流。人際關係,社交能力突出,小主人翁意識濃厚,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強烈的團隊精神。

  3.學生在五個領域方向的學習成績力求高於同年級其它班。

  五、研究物件

  二零零五級四班、二零零四級四班、二零零三級四班、二零零二級四班、二零零一級四班、二零零零級四班

  六、研究方法

  1.調查法:(1)採取詢問調查:主要是透過詢問的方式收集有關資訊;(2)觀察調查法:主要親臨所要調查的現場進行實地調查,或在被調查者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對他們的有關行為、反應進行調查;(3)問卷調查:建立訪問式問卷與訪問調查表。

  2.經驗總結法:根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挖掘現有的經驗材料,並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活動。

  3.正常教學實施法:利用有效備課、提問、課堂駕御、多元職能教學、差異教學及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等。

  七、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2005年3月~2005年5月)理論積累、落實研究隊伍、由課題組組長負責帶領並組織研究人員加強學習,深入瞭解新課程理念與體育教學方式以及本課題有關的檔案、資料和政策,統一思想,確定研究物件,擬定其研究課題,制定研究方案目標。

  (二)調查階段:(2005年6月)對學校、學生與該研究有關情況進行調查研究,進行調查和考查。對一、二年級的學生主要採用口頭問答法和個別訪談法,對中、高年級的學生在各年級隨機抽了30名學生進行抽樣問卷調查。

  經過調查、談話、觀察分析大部分學生願意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特申報《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小學生小組合作能力的研究》進行研究。

  (三)實施階段(2005年9月~2008年1月)根據實驗目標和調查情況,對研究物件進行分析、實施與研究,研究怎樣透過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去克服在小組活動中注重形式,缺乏實質性合作;學生沒有掌握合作的技巧;教師未能有效調控、積極參與小組討論等等這些障礙,促使小組合作學習發揮應有的作用,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然後積累資料形成論文。

  (四)總結階段(2008年2月~2008年3月)彙總實驗資料資料、經驗總結和研究報告。展示課題研究成果,迎接專家組現場評估驗收。

  八、研究措施

  1.加強教師理論學習:為了幫助研究教師有效、有序地搞好這項研究,學校採取“請進來”與“走出去”、“集中培訓”與“分散學習”的方法,邊實踐、邊探索、邊研究、邊提高。大家自覺學習,自覺研究,主動參與,積極探索,自身的業務素質也得到了提高,為研究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最佳化和加速研究程序。

  2.自身業務強化訓練:學習先進的體育教學方法,達到教育科學化,擴大知識面,社交面,做到教學多樣化。學習現代教育技術,力求教學高效化。

  3.學生實驗循序漸進,具體措施如下:

  (1)學生分組:例如:打破以往的從高到矮的排列方式改變為根據身體素質、體育能力、運動水平等情況,恰當分組,以小組為單位(即6—10人組合)選定各組小組長來完成教學活動和實現教學目標,同時組長可經常更換。組長根據本組成員的意願和學生的能力情況推薦產生。

  (2)小組活動安排在向全班授課之後或學生自己活動時進行,由小組長組織。例如:在遊戲教學中,對低年級學生教師把遊戲的方法講一講,再示範一下或抽學生模仿動作、示範路線,對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就引導學生看掛圖,同時講解一下,教給學生的遊戲方法,學生練習就有各小組合作學習練習,小組長組織。由如:在授新課後,在小組長帶領下進行模仿練習,課中同學們之間出現了問題,先由組長解決,解決不了後,再由老師解決。

  (3)將激勵機制貫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努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4)教師始終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指導者和參與者,眾多活動儘量啟發學生人人爭當組長,組長組織自己編排,小組合作學習,小組獲取資訊和處理資訊。

  (5)合作學習實驗範疇不僅在課堂教學體現,亦可在課外加以研究,各項評比均以小組為單位。

  九、研究成果

  透過三年的實踐,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一)課堂教學中注重了實質性合作,實施了有效的教學策略。

  1.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分組模式。

  從2005年9月開始實驗,課題組成員在體育活動中,為了便於小組合作,適時調整了分組模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分組模式,按照學生的健康、性別、體能狀況等因素進行階段分組,劃分了“穩定小組”和“靈活小組”。

  例如,低段的“立定跳遠”,這一練習合作時間較長,殷紅萍老師採取“穩定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因為部分學生在幼兒園已基本掌握,而有些學生則一點都不會)。每次課中殷老師制定不同的目標——跳的次數與遠度,對掌握程度好的學生創設合作交流、互幫互助的場所,學生之間合作、競賽,勇登高峰;對參與有難度的孩子在教師的引導下,和同伴的幫助下自主加強練習,儘快掌握動作。

  再如,在學習韻律操教學,合作時間較短,殷老師採取“靈活小組”的教學模式,按技能水平好壞搭配分組,有意把已經掌握的同學和尚未熟練者編成一組,讓會的教不會的,發揮學生之間的幫帶作用,使小組內的學生間互幫互學互評。這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縮短了教學時間,也培養了學生的良好合作精神,改善了學生的人際關係。

  2.建立了小組合作規則,保證了小組合作討論學習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在體育活動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李亮老師遵循了小組合作的規則,並受到規則的制約,保證小組合作討論學習的有序性與有效性。

  例如,在組織有團體活動中,李老師事先幫助學生建立基本的小組合作的規則:每次合作都是合理分工,並讓學生明確個人責任,對組長、記錄員、報告員等,採取輪流制。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統計工作;報告員負責寫學習報告,作為小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

  再如,在高段進行排球教學中,李老師把學生分成了6—10人一組的合作小組,小組中設組長、記錄員、報告員等職位,學生在練習中充當不同的角色並適時進行輪換。先由一名學生評判,一名學生記錄,一名學生幫助撿球,其餘學生做練習,練習4—6次後,進行角色互換;最後各組報告員向全班展示小組練習的成果.教師透過對比各小組練習的記錄情況,對完成任務的小組和超過上次課的練習成績的'小組進行獎勵。

  3.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與養成習慣

  (1)培養了學生從小養成積累良好的習慣

  蒲文娟老師在這一實施過程中,做到了“兩手抓”,一手抓訓練“早”,另一手抓“牢”。因為孩子認知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積累動作技術時如果不給他指引方向,學生就無從下手,或者只知道模仿,形成的技術運動只是表面的(或是變了形的),這樣很不利學生對動作技術的掌握。蒲老師還設計了“看誰做得最標準(評價)大行動”。有了這根槓桿,學生從課外(藉助網路、電視、圖書)、課內(教師的指導、掛圖、多媒體)全方面的對技術動作的掌握。

  (2)培養了學生手腦結合,注重實踐操作的好習慣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特別是小學低、中段的兒童,他們的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援下才能進行。

  蒲老師在體育活動中重視了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良好習慣的培養,讓學生透過看一看、仿一仿、做一做、講一講來獲取新知。

  她在低段教學"立定跳遠"時,讓學生想青蛙是怎麼跳的,模仿青蛙跳的動作,各小組同伴之間進行探討與交流,結合蒲老師的引導,最後達到正確掌握技術動作。以後她常開展類似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養成手腦結合,勤於實踐的學習習慣。

  體育課題開題報告2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大體育課間活動是近幾年在課間操基礎上發展和創造的一種學校體育新的組織形式。與課間操相比,大課間體育活動時間長,活動內容多,組織形式活,練習強度適宜,它不僅可以對師生緊張的工作學習起到調劑作用,而且對促進師生身心健康有明顯的實效。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全民健身在我國已深入人心,校園群眾性體育運動的開展更是百花開放,但各校在組織競技性體育運動會的背後,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全民健身活動不經常,活動內容死板老套,參與者有壓力等方面不足。而體育大課間活動已經許多城市開展和研究過,但大部分都沒有形成系統完整的體系。

  體育大課間活動發展的趨勢:以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為本,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滿足學生的運動慾望;大課間活動的內容形式設計要豐富多彩,能夠滿足不同年齡、不同特長、不同興趣、不同水平學生的發展需要;大課間活動要力爭突出學校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活動特色;要合理安排活動時間和場地,做到小場地、大課間;積極探索把大課間活動作為一種校本課程的新途徑,把大課間活動提高到一個新高度;大課間活動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確保師生人身安全,讓充滿活力的大課間、讓學生喜愛的大課間、讓安全有序的大課間出現在我市的各個校園。

  三、課題研究依據

  以《關於確保學生每天體育鍛煉不少於一小時的意見》、《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活動》和《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等檔案精神為指導,落實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目的。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和預期目標

  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全面提高學生體質;滿足機體生理需求和變化規律,調整心態,放鬆精神,陶冶情操;促進骨骼發育,改善運動、呼吸、心血管系統的神經傳到功能;降低近視率,減少肥胖症;促進學生的休息與睡眠;科學使用腦力和體力;形成勇於克服困難的頑強毅力和集體主義觀念的團隊精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做到大風小雨不間斷,酷暑嚴冬照常練,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和終生的健身意識。

  1、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積極創新,力求以活動勵德,以活動輔智,以活動健體,以活動塑美,以活動促勞,促進學生五育全面和諧的發展。

  2、最佳化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裝置及管理,開放場地設施,提高其使用率,發揮其育人效益。

  3、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讓學生有選擇地參與、學習、享受體育,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潛能。

  五、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1、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在課題實施階段,採用問卷的方法適時向學生和老師進行問卷調查,獲得學生和老師對體育大課間活動開展的效果,並徵求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根據結果及時調整課題實施的方式方法。

  經驗總結法:課題組成員經常學習加強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的大課間活動主題,對每一階段實施的情況進行反思,不斷總結,撰寫論文,根據課題研究進行的具體情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

  2、研究措施:

  時間保障。調節學校作息時間,明確規定大課間活動,任何教師不得擠佔大課間活動時間,若遇陰雨天就改在室內進行,如:室內遊戲等活動。

  制度保障。制定大課間活動班主任、體育教師的職責,建立了領導督查制、班主任現場督促制、藝體教師指導制、活動評比制。

  人力、物力保障。學校要求大課間活動師生全員參與,活動中教師既是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保護者,同時也是活動者。

  安全保障。加強安全宣傳和管理,按類別劃定活動區域,師生必須在指定活動範圍內活動。所有場地均安排教師進行現場活動指導,並督促學生安全。

  六、課題研究步驟

  XX年5月進行體育教師和班主任座談會,全面啟動課題,制定大課間活動方案;

  XX年9月-20XX年12月份實施大課間活動方案;

  XX年3月份對學校開展大課間活動進行總結,展示活動成果,並進一步完善。

  完成結題報告20XX年3月進行課題後期期調查分析,並進行課題實驗總結,寫出有價值的研究報告,組織課題鑑定,向全市推廣大課間活動研究成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