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調查報告
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調查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型別。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是調整產業結構、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和抓手,也是加快新農村建設的“助推器”。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和推進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透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典型帶動、農民自願”的方式,充分發揮能人、農戶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組建新型的專業經濟合作社,搭建市場與農戶的橋樑,提高了生產經營集約化和規模化程度,實現農業生產綜合效益的提升。
一、天倉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現狀及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那木鄉天倉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前身天倉再就業經濟聯合社,是由原七棵樹砂礦下崗職工高佔偉,在9月把從事同類農產品生產、經營的農民、下崗職工及其他人員組織起來而建立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其目的是在技術、資金、資訊、購銷、加工、儲運等環節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以便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增加合作社成員收入。成立時該社佔地3000m2,建築面積381m2,由天倉雜糧種植合作社、天倉高香坊、天倉修理部三個部門構成。擁有蔬菜試驗田5000m2,農業試驗田5公頃。在此基礎上於成立了那木鄉天倉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主要業務範圍為綠色雜糧生產、收購、加工、銷售。合作社擁有辦公面積381m2,生產車間478m2。專業合作社的成立,將對農業生產發展,農村經濟繁榮,農民增產增收,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之所以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髮展壯大,關鍵是始終堅持以信譽作為合作社發展的根本,把農民作為合作社發展的依靠。多年來,合作社堅持“正直守信”的發展理念,根據現代綠色農業、綠色食品發展要求,大辦雜糧基地,成功探索出了合作社與農民結成緊密利益共同體的“專業合作社+農戶”農業生產經營模式,促進了農民增收。
經過我們的調查,天倉合作社的發展之路在於:
天倉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確定了主導產業。一是成立糧食加工企業,打造自己品牌。天倉種植百公頃無公害綠色雜糧,投資20多萬元,購進晾曬機、脫粒機、收割機、磨米機等裝置,恢復傳統加工方式,採取碾坊、磨坊等恢復自然迴歸自然的傳統工藝深加工雜糧。推出優質稻米、白麵、蕎麵、玉米麵、玉米碴、小米、高粱等雜糧系列無公害產品,註冊國家認證“三稷”牌商標,培育自己的品牌。二是成立天香廠。他們經過幾年努力研究,不斷探索實驗,查閱中醫藥典,結合本地自然資源,終採用具有藥用價值,盛產於遼河兩岸的天然野生艾蒿及榆樹粉等做原料,把現代加工工藝與傳統方式相結合,製成了系列產品“天然本色艾蒿香”。該產品市場前景廣闊,技術較為成熟。從而確定了以加工艾蒿香為合作社的主導產業,解決了下崗職工再就業、促進了農民增收。到現在合作社擁有500平方米左右的廠房,年產值40多萬元。同時也為合作社的發展活動提夠了充足的資金來源。
天倉把基地聯農戶作為基礎工程來抓。雙遼是商品糧食生產基地,也是雜糧種植基地,每年有9萬噸的雜糧產量。近些年來,合作社把原料基地建設作為合作社發展壯大的核心工程來抓,以農戶為依託,透過自建基地、與農戶合作建設基地、指導農戶建設基地等方式,不斷壯大合作社的規模。合作社由原來的45人發展到現在123人。
天倉把農戶的雜糧種植作為公司來管理。作為種植綠色無公害的雜糧生產基地,確保農產品成為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有機產品至關重要。合作社下決心從源頭抓起,堅持把基地作為生產車間,把農民作為工人來管理,嚴格按照技術標準培育產品,從產品生產環節就做到嚴格把關。嚴把種源關,確立種植蕎麥、穀子、綠豆、高粱等雜糧,堅持自選自種。嚴把標準關,以農家肥為主、氮肥不超標、不打農藥。對嚴格按照標準化要求生產的農戶,合作社優價優先收購其產品;對違規操作者,合作社除拒收產品外,還解除雙方合約。截至,合作社的範圍擴大到那木、臥虎、興隆、東明四個鄉鎮及內蒙和雙山灌區的部分地區,擁有雜糧種植面積170多公頃,全部透過合作社要求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
天倉把農民視同公司員工來對待。天倉合作社在組織推動農業產業經營中,始終把農戶當作公司員工,積極為農民提供資訊,竭力為其生產生活排憂解難,贏得了農民的信賴和支援,密切了合作社與農戶的合作關係。一是提供種子。合作社為每戶加入的農民統一提供種子,由合作社根據農民生產經營實際需要分發到戶。二是技術服務。合作社聘請了農業專家實地指導、培訓員工,加強對農民的技術服務。形成了從種植、管理、施肥等技術服務。三是人文關懷。合作社堅持以農為本的原則,對農民的關心幫助從生產領域延伸到了生活領域。每年,合作社都拿出部分資金,採取聚會、旅遊等方式溝通和加深農民之間的感情,救濟救助困難農民,提高了農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天倉把農民的利益作為合作社的利益來維護。合作社之所以發展壯大,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合作社從不犧牲農民的利益,而是透過建立制度來保障農民穩定增收。一是以合同保障農民收入。合作社與每個農民簽訂了合同,明確了利益分配原則和辦法,對農民收入作了具體規定,使農民有明確的收入預期。二是維護農民利益。合作社向農民提供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種子供應、統一認定認證、統一銷售,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三是制定最低保護價收購雜糧。合作社按照與農民簽訂產銷合同,市價低於合同價時,以合同價格收購雜糧,市價高於最低收購價時,則隨行就市,降低了農民的市場風險。
天倉著眼於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現狀,為了更好地適應形勢變化,發揮黨組織的最大作用,他們成立了天倉黨支部,把抓黨建與興產業結合起來,依託產業促發展,真正起到了“建一個組織、興一項產業、活一地經濟、富一方百姓”的作用。黨支部負責做好政策宣傳、合作組織、服務農民的工作,基本形成了支部帶頭、黨員帶動、下崗職工和農戶參與、專業合作社服務的格局,推動了雜糧產業化經營和下崗職工與農民共同致富的程序。
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產生和發展,對聯結企業(公司)、農戶和市場,對促進農村經濟,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產生,能夠在更大空間、更廣範圍、更寬領域實現勞動力、土地、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的最佳化配置,提高農民的市場主體地位和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同時是增加農民收入,維護農民利益,解決賣難、提高比較效益、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的有效途徑。
二、天倉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活動經費缺乏。天倉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辦公經費多由生產收入所得或自籌,與開展經營活動中需要大量資金差距過大。政府對其扶持力度顯弱。經費籌措渠道不暢,僅有的經費只能維持基本活動的需要,而在引進新品種、發展新專案上資金不足。信貸資金匱乏,也從客觀上削弱了合作社的服務職能,制約了合作社的發展壯大。
2、組織規模不夠大,輻射帶動能力不夠強。合作社規模偏小,其自身經濟實力不強,服務功能較弱。僅起到單一的生產合作作用,難以實現“產供銷、農工貿、產學研”一體化的目的。形不成合力,中介服務組織的功能並沒有得到很好發揮,在與農民的關係上,基本上處於鬆散狀態,對產業的帶動輻射能力還不夠強。
3、內部制度不完善。專業合作社雖然制訂了章程,但不能完全按章程辦事,董事會、理事會、監事會等組織不夠規範,制度不健全,開展活動不夠正常。合作社成員的素質不高,增加了合作社運作的難度。
4、部門配合不力。由於合作社是下崗工人、退休人員和農民組成的合作組織,目前主要依靠內部進行經營服務活動,還未引起有關金融及職能部門的有效重視,缺乏相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援,以致出現貸款難、技術指導難等問題。
5、市場開發不夠。專業合作社開發市場的力度薄弱,資訊網路仍停留在較為閉塞的狀態,在跨區域、跨行業、外向型發展上,資訊量明顯不足。尤其表現在市場資訊缺乏,導致市場功能弱化,合作效益不高。這些都需要有關涉農部門建立綜合資訊分析處理平臺,及時網上釋出資訊,宣傳推介天倉品牌,提升天倉對外形象,拓寬外地市場,幫助合作社實現和外界大市場“接軌”。
6、品牌效果不明顯。品牌是產品的無形標識,有形價值。天倉雖然製成了系列產品“三稷”牌,確定了以加工雜糧、艾蒿香為合作社的主導產業,該產品市場前景廣闊,但只限於雙遼本地。傳統產業、特色產業的`優勢沒有放大出來。
7、合作社成員的綜合素質不高,人才缺乏。合作組織人員素質不高與人才缺乏成為兩大矛盾。一方面合作組織的發展需要組織管理人員有組織管理,統籌協調、對外交往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但現實中大多數成員綜合素質不高,適應市場經濟的意識和能力不強,且缺乏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專業合作組織需要有一批有較高文化知識,懂技術、會管理、市場開拓能力強的複合型人才,而組織中缺乏這種人才,制約了專業合作組織的創新和發展。
三、對發展天倉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幾點建議
1、創新機制,整合資源,形成下崗職工、農民加入專業合作社的良好格局
必須形成宣傳教育鼓勵下崗職工和農民加入合作社的氣候和氛圍,同步以專業合作社為載體,加強對下崗職工和農民的培訓和服務。抓好宣傳教育。政府要創新工作思路,作好宣傳教育工作。加大對有關法律的宣傳教育力度,幫助引導下崗職工和農民打消各種不應有的顧慮,提高思想認識,增強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專業合作社組織建設中來。抓好培訓和管理。政府要整合教育資源,發揮各類培訓機構作用,按照“社員選課、社會培訓、政府買單”原則,制定長遠科學培訓規劃,以培養“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社員為目標,以對專業合作社帶頭人的培養使用考核獎勵作為重點,在政治上要給予適當的待遇。整合資源,多措並舉,切實為合作經濟組織的建立和發展搭建人才平臺。
2、加大對專業合作社扶持力度,努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農業是基礎產業,是事關農民富裕社會穩定的大事,必須從戰略高度重視和支援農業發展。專案資金扶持。以傳統產業和特色產業為突破口,想方設法利用農業產業化、農業綜合開發、新農村建設等專業合作社具備條件的專案,有重點的扶持示範帶動效果好的擁有“三稷”品牌的專業合作社,並努力把這個具有市場品牌,發展前景好、帶動示範效果好的合作社培育為農業產業化“帶頭社”,真正形成“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良好格局。寬鬆外部環境。要採取靈活的方式解決合作社的融資問題,尤其是金融部門應擴大服務範圍,探索小額貸款捆綁使用,對符合條件的合作社積極發放貸款,簡化貸款手續,實行優惠利率。有關部門要從實際出發,出臺扶持政策,制定促進合作社發展的具體措施,加大支援力度,為合作社的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3、加快推進市場品牌建設,促進專業合作社提檔升級。
大力促進合作社的品牌化建設。規範運作提檔次。政府要引導合作社根據有關規定設立理事會、監事會、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等法人治理機構,形成自主管理、自我發展的執行機制。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和盈餘分配製度,使農民專業合作社真正成為成員共同出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實體型經濟組織。標準管理上水平。扶持合作社實行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的標準化生產。引導專業合作社根據市場需要和訂單要求,把科技創新和推廣實用技術全面落實到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和環節,加快新品種的選育和引進,加快生產技術和裝置的更新,實現“五個統一”,即: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銷售。幫助合作社與農技部門結成對口服務關係,完善技術社會化服務體系,為合作社推行標準化生產、穩定農產品質量、保障農產品安全提供技術支援。特色經營搶市場。引導合作社發揮比較優勢,選準適合本地發展的特色產業,培育特色產品,延長農業產業鏈,形成競爭優勢。需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佔領市場制高點。規模發展強實力。政府要轉變職能,創造條件,推動專業合作社打破行搿壁壘,突破區域限制,按市場要求這行擴張性發展,整合資源,打造核心競爭力。
4、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專業合作組織的管琄制度。
狂後天倉的發展方向,天倉人18185;自己的構想,用幾年時間天倉要有“天倉百公頃雜糧示範田、天倉雜糧深加工基地、天倉素6367;生態園”縟引進本粉生產16063;秸稈生產線、成立高科技農民培訓中心;成立勌遼市天倉7653;貿有限責任公司,真正實現“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傪力解決百人再就業、帶動千人合創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