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報告(通用11篇)

多管齊下,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報告(通用11篇)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多管齊下,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多管齊下,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報告 篇1

  一、主要成效

  1、農業生產環境得到較大改善

  近年來,我縣以改善農業生產環境為重點,著力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努力提高土地產出能力,提高耕地質量。

  2、特色農業初見成效

  近年來,我縣以培育特色產業為重點,以提升品質為核心,大力促進農產品結構和農業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促進了優勢農產品向優勢區域集中,努力增強優勢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3、龍頭帶動明顯增強

  近年來,我縣以統籌城鄉發展為重點,不斷創新經營機制,積極招引和培育龍頭企業,探索以工哺農的新模式,促進工農互動。

  二、基本經驗

  我縣圍繞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做了一些積極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績,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經驗。

  1、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必須全面準確貫徹涉農政策。我們充分宣傳中央1號檔案,嚴格執行農稅“三不一降低”、“糧食直補”等一系列政策,強化土地制度、產權制度,糧食流通體制、金融體制改革、健全農民負擔監督管理機制,充分調動了農民種田積極性,從而增強了糧食生產能力。

  2、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必須增大對農業的投入。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投入是關鍵,採取增大財政支農力度,農業投資擔保,市場配置資源等多種形式,用好財政、專案資金,啟用民間資金,擴大信貸規模,增大了對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的投入。

  3、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必須增強龍頭帶動能力。我縣採取引外龍、育新龍、扶強龍等多策並舉,促進龍頭企業的發展,支援龍頭企業與農戶建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延長產業鏈,增強市場競爭力。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業投入不足。我縣非國貧、省貧縣,受國家傾斜較少,縣級財政是一個典型的“吃飯財政”,對投入農業心有餘而力不足,致使我縣農業基礎設施脆弱,耕地質量較差,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高。

  2、支農政策難以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由於我縣是典型的丘陵縣,人多地少,中央的惠農政策對農業的影響起不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難以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

  3、龍頭企業融資難。

  四、建議

  1、加大龍頭企業扶持。縣以下的農業龍頭企業特別是加工龍頭企業,由生產規模、技術裝置等原因,往往是初級產品加工,社會效益好,經濟效益差,企業融資比較困難,建議中央、省出臺優惠政策,給予非貧困縣龍頭企業擴張、升級等貸款貼息。

  2、加大對丘陵地區產業化建設的扶持。丘陵地區由於經濟相對落後,生產條件相對較差,區域優勢不明顯,發展產業化經營遠比平原地區困難,建議中央、省加大對丘陵地區農業產業化特別是種養業在專案上的扶持力度。

  3、改革和完善服務體系。當前農業服務體系存在管理錯位,服務缺位,縣級農業部門只管務不管人,鄉鎮只管人,難管業務。造成後來的“三級一戶”的服務體系難以發揮作用,建議省市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充分調動基層服務站所的作用。

  4、建立助農增收的長效機制。要穩定和強化已有的各項支農政策,調動農民務農種糧和各級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的積極性。

  多管齊下,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報告 篇2

  一、農業基本概況

  含山縣總面積10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8萬畝,全縣轄9鎮、1鄉,151個行政村,總人口4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6萬人。我縣是傳統的農業縣,盛產水稻、油菜、棉花,現已形成優質米、優質油、特種養殖、經果林、蔬菜五大農業主導產業,初步建成山羊、名優茶、紅瓜子、苗木花卉、水產養殖五大農業種養基地,“九五”期間被列為國家商品糧和優質油基地縣。全縣大宗農作物生產較為穩定,常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0萬畝,總產量24萬噸,油菜面積19萬畝,菜籽產量3.4萬噸,棉花面積10萬畝,皮棉產量9582噸。我縣現有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龍頭企業、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4家。

  二、農業機械化發展情況

  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把農業機械化作業作為農村工作的重點來抓,創新思路,強化管理,搞好服務,有力地推進了農業機械化生產的發展。目前,全縣發展高效能聯合收割機36臺,大型拖拉機配套旋耕機68臺套,各類中小型拖拉機8601臺,農用運輸車及變型拖拉機1489臺,縣內農作物機耕面積達42萬畝,水稻機收面積27萬畝,佔可機收面積的86,秸杆還田7.6萬畝。在發展農業機械化作業上,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創新農機組織形式

  為提高農機作業組織化程度,提升農機工作效率,我們著重在組織領導上下功夫。縣政府成立由分管負責人為組長,縣農委、農機、公安、交通、工商、物價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指揮部,負責全縣農業機械化作業工作,同時重新設立縣農機管理局,升格為副科級建制,配備專門人員,具體抓農機工作。縣農委牽頭,縣農機局組織,成立由各類農業機械操作手參加的農機協會,規範運作,開展機手之間農田作業資訊溝通,交流機械操作技術等活動。縣農機局按照“加入自願、規模適度、整體協作”的原則,組建多個聯合收割機機收作業隊和大型拖拉機旋耕作業隊,發揮機械合理配置優勢,在開展好本地農田作業的同時,組織機具跨區作業。

  (二)創新農機服務方式

  做好農機服務工作是推進農業機械化作業的關鍵環節。為此,我們重點從4個方面努力。一是抓培訓。開展以校、鄉聯訓為主,田間、現場指導為輔的培訓方式,多層次、多途徑強化機手實際操作技能,還在“三夏”、“三秋”農業生產期間,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大型拖拉機、收割機等農業機械的使用、維修、保養技術進行培訓和駕駛技術複訓。二是抓作業市場培育。縣農機局每年透過農業部跨區作業資訊指南,釋出全縣農機作業資訊,積極引進外地農機具,參加我縣“三夏”、“三秋”會戰,同時開通農機服務熱線,成立技術服務組和中介組織,為無機戶聯絡作業機械,為有機戶聯絡作業田塊,並幫助機手解決機械維修、配件供應等難題。此外,還注重最佳化農機作業市場環境,在每年“三夏”、“三秋”期間,縣公安部門抽調專人,深入重點農機作業現場開展巡查,對隨意攔截機械、敲詐機手財物等不法行為及時予以打擊,有力地維護了農機作業市場秩序。三是抓農機“出征”。縣農機局每年與外省農機部門簽訂協議,組織跨區機收作業隊,由縣農機局負責人帶隊,並抽調專業技術人員跟機服務,赴江蘇、山東、湖北等地進行跨區作業,經濟效益較為明顯,“出征”機具年創收150多萬元。四是抓機具供應市場建設。透過招商引資,引進全椒縣民營企業落戶我縣河劉鎮,投資興建君友農機具銷售中心;引進江蘇淮安農機經銷商牛正元來含山縣城建立大中型農機具銷售市場;縣農機局積極與農機具生產廠家掛靠聯絡,現已成為蘇州市久保田聯合收割機公司銷售代理商,為全縣廣大農戶購買先進、適用的新型農機具提供了方便。

  (三)創新農機管理模式

  加強農機管理,為農業機械化作業提供保障。一是嚴格農機入戶手續。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完善程式,辦理手續,做到確認考試申請人資格“三不受理”,拖拉機登記管理“兩不準一嚴禁”。二是抓好年檢年審關。嚴格按照農機具技術標準,檢驗農業機械;對照駕駛操作人員審驗規定,做好機手考試考核工作。三是開展職業技能鑑定工作。對農機從業人員進行職業技能鑑定,做到持證上崗。四是抓安全生產。深入開展農機安全生產執法檢查,糾正違章,打擊“黑車非駕”,在“三夏”、“三秋”期間,安排農機管理人員深入鄉村,開展農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積極做好日常農機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工作,建立“農機安全村”,建立健全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把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具體崗位,明確到人。在“三夏”、“三秋”期間,集中開展農機“安全生產宣傳月”活動,強化安全措施,消除事故隱患。

  (四)創新農機投入機制

  為增加農機數量,提高機械化裝備水平,我們突出搞活農機具購置投入機制,採取多渠道籌資,多元化投資的辦法,加大資金投入。積極申報農機化專案,爭取上級資金支援,特別是今年,我們抓住國家出臺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獲得補貼資金,已使購置大中型聯合收割機和拖拉機農戶享受到資金補助,補助戶達16戶,補助資金9萬元。從資金、技術上予以傾斜,重點扶持一批農戶購置機具,同時開展示範活動,帶動一批農戶購置機具,取得明顯效果。今年以來,全縣新增各類拖拉機800多臺套,其中高效能聯合收割機達13臺。加強與縣農行、信用聯社等部門的溝通和聯絡,促使地方金融機構開展大型農機具銷售貸款業務,為農戶購置農機具提供資金支援。

  雖然我縣農機化作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上級的要求和農業快速發展的形勢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們將以這次現場會為新的起點,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強化管理,最佳化服務,努力提高全縣農機化作業水平,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

  多管齊下,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報告 篇3

  隆回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人口大縣,農業人口104.1萬,佔總人口的90.4%。隆回縣農業的發展,經歷了由集體化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機制、體制等生產關係得到了調整,生產力得到解放,農業和農村經濟實現了階段性的飛速發展,完成了農村由貧窮到溫飽的歷史性跨越,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已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迫切要求和相當長時間內的艱鉅任務。當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隆回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現狀與成效:

  近年來,隆回縣緊緊圍繞“農村發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這一目標,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不斷提高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全面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農民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主要成效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區域特色經濟更加明顯

  近年來,全縣因地制宜,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大規模和產業特色的區域性生產基地,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建立了以三閣司等為主的萬畝商品魚生產基地;以七江等鄉鎮為主的萬畝模式化稻田養魚基地;以六都寨水庫等網箱養魚基地。以縣金山牧業公司為龍頭的優質肉牛、肉羊生產基地。以320國道及花金公路沿線鄉鎮為主的無公害生豬生產基地。建立了以小沙江為主的無公害金銀花生產基地、北山鄉鎮為主的龍牙百合生產基地、七江鄉為主的尾參生產示範片、金石橋為中心的寶慶苡米生產示範基地等中藥材基地。以小沙江鎮為中心的反季節蔬菜基地,以山界、北山、三閣司為中心的“三辣”基地,以桃洪鎮等320國道沿線鄉鎮為主的大棚蔬菜基地。以中低海拔鄉鎮為主建立了65萬畝無公害、綠色有機標準化種植富硒大米基地。南面鄉鎮以及六都寨鎮、司門前鎮、金石橋鎮、高坪鎮為主的工業原料基地和速生豐產林基地;以西洋江鎮、六都寨鎮、南嶽廟鄉、橫板橋鎮、荷香橋鎮、石門鄉、三閣司鄉等鄉鎮柏木生態益林基地;灘頭鎮、巖口鄉、荷田鄉、六都寨鎮、高坪鎮、司門前鎮、大水田鄉等鄉鎮筍林兩用林基地。此外還有以周旺鎮、巖口鄉灘頭鎮、雨山鋪鎮、荷香橋鎮,荷田鄉等鄉鎮為重點5萬畝烤煙基地。

  2、產業化經營取得實質性進展,龍頭企業和地方名牌產品形成。

  近年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大幅提高,全縣湧現了頗具規模和競爭力的銀海藥業、小沙江藥材協會、恆隆生物有限公司、毅鵬金銀花保健品有限公司、湖南桃花食品有限公司、隆回縣龍牙百合協會、匯隆公司、周旺傢俬工業園等龍頭企業,地方名牌產品如金銀花、龍牙百合、桃花三辣食品等逐漸走出隆回,走向全國甚至走出海外。

  3、農產品加工產業初具規模,加工流通產值增長較快。初步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產品種類較多、規模不斷擴大的農產品加工體系。糧油、蔬菜、水產品、中藥材、烤煙、竹木等大宗農產品產業鏈頭得到不斷的擴充套件和延伸,加工體系不斷完善,農業綜合效益顯著提高。2009年,農產品加工率達到30%,農產品加工總產值達到26億元。

  4、農產品商品率提高,農村經濟發展加快。

  2009年全縣農產品商品率達70%,比2007年增長45.2%。2009年農業產量總產值實現15.59億元,比上年增長比上年增長6.1%,農民人均純收入2232元,比上年增長8%,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318元,比上年增長9.99%。

  5、農業綜合開發的投入明顯增加。

  “十一五”期間,我縣農業綜合開發專案投資3548.83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投資1047.36萬元,省級財政投資571.22萬元,市級財政投資106.36萬元,縣級財政配套244.68萬元,銀行貸款988萬元,群眾自籌895.41萬元。財政投入極大的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改善了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帶動了農業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

  6、二、三產業迅猛發展,促進農村勞動力合理轉移全縣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紮實推進。

  農業產業化經營快速發展,在有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有效推動了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的深刻變化。據初步調查統計,到2009年底,全縣農業總人口104.1萬人,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為70.68萬人,其中,從業人員為34.9萬人,常年性剩餘勞動力資源約18萬人,季節性臨時剩餘6.2萬人。其中按從業結構分,從事第一產業的21萬人,佔從業人員的60.2%;從事二三產業的13.9萬人,佔39.8%。在轉移到二三產業的農村勞動力中,行政區域(指縣市區)內就近就地轉移就業3.75萬人,行政區域外勞務輸出10.15萬人,境外就業人員約200人,實現勞務經濟收入近120億元。

  二、目前農業產業結構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近幾年來,隆回縣農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並繼續保持著較好的發展勢頭,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1、特色產業不突出,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農業產業化經營程度還比較低,廣大農民還停留在種田為吃飯、餵豬為過年的傳統小農經濟模式,沒有真正形成“公司+基地+農戶”訂單產業模式。農產品加工水平較低,產業鏈條不長,產業化的核心環節沒有大的突破。

  2、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滯後。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法律服務體系、科學致富技術體系等都不能適應現今的農業發展。市場體系不鍵全,沒有成規模、上檔次的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

  3、資金扶持力度不夠,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我縣農田水利建設總體上處於低水平狀態,農業基礎設施任務十分艱鉅。由於縣、鄉財政困難,我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和建設資金匱乏。雖然實施了專案帶動、群眾投工投勞等方式籌資啟動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專案,但資金缺口仍較大,工程實施困難。農民種糧積極性有所下降,種糧效益不高,同時動物疫病威脅仍然存在。

  4、龍頭企業帶動弱,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暢。目前而言,全縣龍頭企業不大不強,輻射和帶動力不足,國家級龍頭企業沒有,省級龍頭企業只有1家。龍頭企業的作用也有限,農民受益面不廣,受益程度不高。多數龍頭企業大多處於發展初期,普遍存在規模小、實力弱及產權單一、管理粗放等問題,對農業和農民的輻射和帶動能力不足。

  多管齊下,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報告 篇4

  大家好!轉眼間20xx年接近尾聲,也是建場五十多年最乾旱的一年,我回顧一年來的工作和學習情況,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總結,以在新的一年裡工作上臺階,管理上水平,作如下述職:

  我在隊裡分管機務、田間管理、質量檢查、安全生產、防火等工作,20xx年在場領導及相關部門的幫助和隊領導及同志們的協助下,一隊的農機工作上了新臺階,在這一年裡,如何使一隊的機務工作走上好的方面,向好的單位學習,和長遠規劃劃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嚴格規章制度,強化管理,加強控制,按農機、農藝進行合理科學種田,大力推行保護性耕作和精準農業,在各領導及各部門的配合支援下,取得了一定成績,使自己的業務水平提高,在工作的同時,沒有忘記支援理論學習與實際工作相結合,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實事求是,能密切聯絡實際,和員工這間保持一種寬鬆和諧的良好工作關係。

  從春播到秋收期間,我和員工打成一片,起早貪黑,哪裡的機車有故障、有困難,我就到哪裡,時時刻刻想著自己的工作,今年春播夏一萬陷車,不好播,隊長帶頭,二十四小時待在地裡,大家都受了不少的累,今年進了四臺1002東方紅,發揮了大作用。

  對自已的認識不夠,不能擺正位置,總想上有隊長,頭腦中怕越權、越位的思想,有時表現不夠主動,致使工作節奏慢,對新東西學習不夠,工作上往往憑經驗辦事,憑以往工作套路處理問題,言談舉止不文明。

  在以後的工作中,堅持嚴謹,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工作不推委,不扯皮,勇於負責,一面抓機務管理工作,一面盡最大的能力為生產隊排憂解難,做好公司和機務管理部門交給的各項工作,營造一個和諧的生產隊之家,在安全生產上,安全是生命的指導思想,牽扯到千家萬戶,全年的工作目標明確,制度健全,責任到人,作風紮實,黨性觀念強,工作中發現安全隱患及時整改。

  以上缺點,我將透過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技術水平,克服缺點,完善自我,精誠團結,以農機、農藝的要求工作,不斷增強自身理論修養,成為一名合格的機務隊長,以飽滿的精神和誠懇的工作,為一分公司盡全力。

  多管齊下,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報告 篇5

  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主要包括以下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就是調整農村的經濟結構,即一、二、三產業結構。第二層次就是調整農業內部的產業結構,主要指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等等。第三層次就是調整農產品的品種結構,主要是指良種的培育、引進、推廣等等。xx縣在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上作了很大的努力,並取得一定成效。

  一、xx縣農村經濟結構和農業生產結構現狀

  我縣從縣情出發,在調整結構上做了許多努力。

  第一,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提高二、三產業比重。目前已發展鄉鎮企業1.4萬家,總產值達30多億元,使我縣工商企業得到一定發展。

  第二,依靠科技進步,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以生態農業為發展方向,引進高優專案,推廣新成果。政府提出“縣有區域,鄉有特色,村有專業”的發展要求,使高優專案得以快速發展。

  第三,實施海水養殖“內轉外”戰略,調整海水養殖結構。海水養殖結構,不單是養殖品種的數量多少問題,更重要的是涉及海洋養殖生態平衡問題。於是,政府採取措施,在調整養殖結構上做了許多工作。大力扶持發展紫菜、大黃魚養殖,大力扶持名特優水產養殖。禁止無序的海洋養殖。尤其是在東吾洋養殖超負荷的情況下,採取“內轉外”的養殖發展戰略,使海水養殖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四,引進示範,推廣高優品種。積極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我縣在沙江龍灣設立了“農業引進示範基地”,對高優品種進行試驗,然後推廣。自87年成立至今,已引進糧食、經作、蔬菜、瓜果等600多個品種,能適應的有300多個,大面積推廣的達20多個,並向社會提供良種。十多年來,供種累計面積達20多萬畝,為我縣引進良種,尤其是臺灣良種作出了重大貢獻。

  xx縣經濟結構仍存在許多問題:

  1、第二、三產業落後。霞浦縣xxxx年農村三產結構比例為46.3:43.3:10.4,第一產業比重仍然偏高,工業發展緩慢,尤其是加工業落後,導致三產落後。同時,使得產業鏈斷裂,農業仍然處於賣原料的“低價值”階段,農業的反哺能力弱,影響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農業產業結構不夠最佳化。霞浦是“海洋縣”,漁業產值佔整個大農業的63%,就海洋漁業中,產業結構也不夠合理。種植業無法得到快速發展,特別是難以形成規模生產,沒有規模生產,產業化局面很難形成,最終依舊拖著小農經濟的步伐。

  海水養殖業是霞浦的主導產業。但因產業鏈的中斷,使得發展極不穩定,反反覆覆。海帶的發展,似乎到了極限。相關的問題齊發,海區佈局、蟲害、銷售,多種收費,致使海帶養殖戶難以承受。對蝦養殖、淡水鰻養殖以及大黃魚,似乎在走著重複的老路:開發→快速發展→衰敗。

  優勢產業是什麼?最有發展前景的產業是什麼?最能穩定發展的產業是什麼?比較盲然。

  3、優質農產品不上規模。優質、名牌農產品是農業發展的“命根子”。我縣農產品無法開啟市場,一個重要原因是農產品品質問題。就目前已發展至9萬箱,投入數個億的大黃魚養殖而言,人工繁育的大黃魚品質開始退化。天然大黃魚每斤在100多元以上,而養殖大黃魚每斤只在10元左右。

  就大米而言,本縣居民也要買外地產的“珍珠米”之類,不願買本地大米,就因為品質比不上外地大米。我縣全國最晚熟優質水果涵江荔枝,也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而開啟市場。

  總之,由於許多因素,農村經濟結構和農業生產結構調整還不盡人意。

  二、結構調整的制約因素和必須處理好的幾個關係

  (一)xx結構調整面臨的制約因素有以下幾點:

  1、調整空間有限。霞浦土地面積為27萬畝,糧耕面積要保證在37萬畝以上。因此,在種植業的調整上受到空間的制約,政府不敢引導農民放棄糧食而去種植經濟作物和水果之類。況且,由於勞力外流嚴重,導致拋荒現象嚴重存在。

  2、結構調整宏觀調控乏力。政府無法直接管理農業生產,種什麼不種什麼,全憑農民自主。對主導產業和主要品種的扶植,政府只能採取間接的調控方法。目前主要手段是稅費優惠和投資傾斜扶持,等等。

  稅費優惠難以到位。政府所作的承諾,條條(部門)根據自身利益不作退讓,他們照章行事,無法“靈活”處理,更談不上放水養魚。

  投資傾斜也只是空頭支票。縣政府沒有自己的銀行和財政實力,有限的農業週轉金多沉澱於下。國家農業投入相當有限。就全縣而言,96至98年,農業綜合開發投入為1810萬元,其中中央為338萬,省為78萬,市為81萬,其餘為縣鄉投入和集資,而後面的投入多為“虛擬”。農業的投入少得可憐。銀行貸款更是無法落到農戶戶頭,因此,政府的投資傾斜大多是空頭支票。

  3、社會服務滯後。

  社會服務滯後主要指市場資訊服務“缺位”,生產技術服務跟不上,農產品銷售服務無法滿足農戶的需要。

  農戶該種什麼,不種什麼,十分盲目,只得隨大流,或是主觀臆斷。這是造成農民增收不增效的原因之一。市場資訊服務幾乎是“空白”,縣供銷資訊中心也搞農產品資訊,是“零星”的,沒有多少指導價值,社會這種服務空缺,而政府這方面的工作,也沒有到位。

  其次是生產技術服務無法滿足生產發展的需要。農戶渴望高新技術,高新技術在哪?大黃魚養殖生產急劇擴大,有的養殖戶用總產值10%以上的高新聘用技術員,不管生產利潤如何,這些“技術員”都要抽成10%以上。反季節西瓜的技術指導也是一樣,農業的利潤是相當有限,而技術這一關都把許多農戶掐死。農業技術站、水產養殖技術人員都成“過眼雲煙”。

  農產品的銷售,更是農村的突出問題,農戶們面對生產出來的產品,苦苦尋求“出路”。大宗水產品海帶的銷售是最典型不過了。海帶銷售“稅費”率高達產值的30%以上,而相關的問題,政府只有研究研究再研究,許多問題十分棘手。這裡還沒有論及那些“菜霸”之類的霸道了。

  (二)農業結構調整必須處理好的幾個關係:

  1、要處理好結構調整與保護糧食生產能力的關係。糧食是特殊商品,戰略物資,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從許多發達地區的經驗表明,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和集約化水平,從而既保持糧食總產穩定,又騰出耕地,為農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提供更大空間。因此,不能將糧田盲目減少,改作經濟作物,更不能輕易拋荒,而去經商,這就提出了一個如何解決矛盾的問題。

  2、正確處理好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係。農業產業化是推動農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的有效途徑。推廣產業化經營,關鍵是培育好龍頭企業。市場發生波動,龍頭企業將損害農民的利益,產業化也就無法得以健康發展,如何形成利益共同體,建立穩定的長久的合作關係,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之一。既保證農民增產增收,又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3、正確處理結構調整與發展外向型農業的關係。結構調整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高起點、高層次、多領域、全方位地擴大農業對外開放,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然而,國際經濟一體化又將給我們農業帶來極大壓力。我們與臺灣一水之隔,要加快閩臺農業合作步伐,發揮兩岸實驗區的示範與輻射作用,加快外向型農業的發展。從而提高農業的整體素質,以降低農業風險。

  三、農業結構調整思考

  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結構最佳化面臨著許多問題和制約因素,必須要有新思路,採取新措施。農村經濟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總體思路是:為保持農業的發展活力和後勁,增加農民收入,牢牢把握提高質量和效益這個中心。面向市場,依靠科技,在最佳化品種、最佳化品質、最佳化佈局和提高加工轉化水平上下功夫。政府要根據市場規律,尊重農民意願,維護農戶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強化市場資訊、技術和銷售服務。具體對策如下:

  1、開拓市場,發展訂單農業。以市場為導向,發展訂單農業已成為共識。如果沒有訂單,農業是不是待崗了?農民是不是休閒了?無論如何,農民還得種地。這就面臨一個市場開拓問題。立足資源優勢而生產,本身不是壞事,問題是如何善於開拓市場。

  最近,有許多鄉鎮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地設立“辦事處”,想借此開拓市場。思路很好,收穫甚微。如果全縣形成一種合力,情況就可能不一樣。如果利用網路,有一個資訊專門機構,情況可能得以改善。

  2、成立農業協會,加強農業經營與管理。農業的發展,缺乏強有力的組織的支援,這是大家所共同意識到的。居於此,我縣也成立了許多“農業協會”,比如榨菜協會、海帶協會、大黃魚協會等等。然而,這些協會並沒有在產業扶持、技術指導、產品推銷等方面起到應有的作用。與國外的.農業協會相比,功能相差甚遠。從發達地區協會建立發展經驗看,必須做到如下兩點:

  ①扶持引導,逐步建設。專業性協會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初級階段——能人牽頭、技術服務、技術協作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自辦科技服務組織;中級階段——以科技為先導,產供銷一體化的群眾科技經濟組織;高階階段——科技為先導,市場經濟的新機制為載體,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一體化群眾組織。

  ②建章立制,加強管理。加強科學管理是專業協會健康發展的關鍵。首先,要做到決策的民主化。要堅持自願的原則。其次,做到管理上的科學化、制度化。在權益上將產業化的經營中介、服務組織與利益主體捆綁在一起,而不是有利才服務,無利就撒手。要制訂“農業協會組織章程”。其三,處理好分配與積累的關係。要保證全體會員不斷取得經濟利益,逐步增強協會自我發展能力。

  各級黨政也要由過去的抓行業變為抓產業,由抓管理變為抓服務——這是政府功能的再次改良。

  3、加強宏觀調控。宏觀調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規劃指導;二是稅費優惠;三是投入傾科。

  ①強化結構性佈局規劃指導,避免農業結構雷同,保證特色農業發展。另一方面,要引導規模生產,推廣農業產業化。

  ②實施稅費改革,保證優惠政策到位。農村稅費改革,不僅減輕農民負擔,同時,還體現了政府對農村農業的扶助。在稅費改革的基礎上,保證政府對扶助產業優惠政策的實施到位,以真正達到扶持之目的。

  ③開拓多元化融資渠道,保證結構性調整投入到位。農業產業結構的升級和最佳化,資金是關鍵。因此要突破體制等束縛,尤其要推進民營企業的發展。

  4、最佳化農產品品種結構和品質結構。發揮霞浦農業的比較優勢。我國農產品市場將逐步開放,這是大勢所趨,如果沒有“品質”,就很難開啟市場,很難應對市場。我們的優質晚熟荔枝,要打出牌子。海洋養殖是我們的主導產業,大黃魚養殖是我們的強項,要改善其品質,首先得解決人工養殖品種退化問題,另外要加強經營職業道德教育,把好質量關。

  5、建議施行農業保險制度。農業在我縣相當脆弱,主要是受市場干擾太大;另方面是受技術服務的制約。種植業優良品種的“變異”,養殖業病害的發作,都可能致使農業“覆沒”,誰來調劑這種風險?沒有。必須實施農業保險制度。農業保險是賠本的生意,政府必須貼補。

  另外,要實施糧食保護價制度,這也是一種“農業保險”。農民苦苦經營,如果沒有利潤,再加賠本,第二年如何生產。

  6、搞好農業的“三個服務”。“三個服務”指資訊服務、技術服務和銷售服務。服務要走社會化之路。當今,政府必須設法推進這個程序,以解決農業生產中這個空檔。從而避免盲目生產,病害侵蝕和增產不增收現象的出現。

  總之,農村經濟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政府必須根據縣情抓好宏觀調控,搞好服務。

  多管齊下,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報告 篇6

  黔江區位於重慶市東南部,幅員總面積2397平方公里,2002年末,行政區劃為3個街道辦事處,15個鎮,12個鄉,230個村(居)委(其中:176個村委會,54個居委會),1498個村民小組(其中:居民小組378個,村民小組1120個),年末人口為49.97萬(其中:非農業人口6.86萬人,農業人口43.11萬人)。山地、丘陵面積佔幅員面積的96%以上,是一個“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區農業區,也是重慶市唯一的少數民族區。2003年5月,市委、市政府在黔江召開第三次渝東南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現場辦公會,市委書記黃鎮東同志在會上明確提出要“努力把渝東南建設成為特色經濟走廊和渝鄂湘黔武陵山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高地,黔江應成為經濟高地上的一座峰”,是渝鄂湘黔四省(市)邊區的商貿重地。

  一個時期以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營銷觀念和營銷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全國農資流通渠道進一步放開,農業生產資料經營活動已不是傳統的“採購加供應”,農資市場出現了經營渠道紛雜,以農村供銷社為主渠道獨家主宰農資市場的局面,已成為歷史,現已變成農業服務部門、生產企業、個體等多頭經營的格局,其中尤以個體經營佔據了市場的大壁河山。在經營中,為了各自的利益,他們採取多種辦法和措施積極佔領農資市場這塊陣地,在農資貨源上早做準備、擴大品種、增加數量,在價格上採取薄利多銷策略,在服務中沒有官商作風,將各種農業生產資料直接送到農村、田頭,農民在農資市場競爭的新格局中,真正得到了實惠。

  一、農業生產資料經營基本情況

  近年來,國家對農資經營主體資格的限制減少,經營主體多元化。隨著農村供銷社和農資部門的深化改革,農資經營渠道進一步放寬,市場競爭日趨激烈。2002年以來,我區加大了對農資經營市場的管理,多次開展清理、整頓,保證了正常的市場經營秩序。全區農資貨源充足,價格趨向平穩。

  2002年,我區農業生產資料經營銷售總額達到10503萬元。在我區的農業生產資料經營企業有17家,全區農業生產資料經營門點數達386個:

  1、全區種子銷售總額410萬元,其中(“雙雜良種”佔了大頭,水稻180萬元、玉米130萬元,蔬菜60萬元、其它種子50萬元),有經營企業7個,其中國營科研單位、種子公司等企業6個,私營企業一個,都對外批發,經營門點122個,以零售經營模式進行交易。

  2、全區化肥銷售總額7056萬元,其中包括:(尿素、磷肥、25%複合肥、碳酸氫銨)尿素銷售額要佔總額的三分之一,有門點178個,其中有個體批發24個,其它以零售經營模式進行交易,進貨渠道都是從在彭水的廠商處批發購進,暫無連鎖經營企業進入。

  3、全區農藥銷售總額1260萬元,有經營企業4個,門點120個,國營批發2個,個體批發3個,暫無連鎖經營企業進入,大都以批發、零售經營模式進行交易,一般在四川、重慶、湖北廠家直接進貨。

  4、全區飼料及新增劑銷售總額1650萬元,其中:(育肥豬料、蛋雞飼料)佔大部分,有經營門點159個,其中有個體批發37個,暫無連鎖經營企業進入,大都以批發、零售經營模式進行交易,一般在重慶、成都、榮昌進貨。

  5、全區獸藥銷售總額124萬元,有經營企業3個,經營門點118個,其中有個體批發3個,暫無連鎖經營企業進入,大都以批發、零售經營模式進行交易,一般在重慶、成都、榮昌進貨。

  6、全區漁機漁具銷售總額3萬元,有經營門點7個,都以個體零售方式進行交易,暫無連鎖經營企業進入,一般在重慶、湖南交易市場進貨。

  (注:經營門點中,有的是同時經營種子、農藥或種子、農藥、化肥或種子、飼料或種子、化肥或農藥、化肥等)

  二、農業生產資料連鎖經營狀況

  1、2002年底我區有農資連鎖企業5家,都是經營種子的,有連鎖店鋪47個,其中直銷店3個,連鎖經營企業銷售總額60萬元,佔當年農資銷售額的0.57%。

  2、在我區經營種子的連鎖經營企業,都是以承包和在鄉鎮設點代銷的形式進行經營,在管理上採取企業提供手續,並提供一定的墊底資金,企業將種子批發到各店鋪,各店鋪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3、連鎖經營的特點是,經營者不需要奔波進貨,由企業(科研單位)直接送貨,起到了快速佔領市場和擴大市場經營面的作用。

  4、目前當地政府對扶持連鎖經營沒有出臺什麼政策措施,只要企業合法,經營的產品符合有關的法律法規,都可以進入黔江市場。但目前企業要在農村開展連鎖經營困難還相當大,在現行體制和政策條件下,大部份的農資經營市場被個體佔領,他們靈活機動,不需要過多的管理費用,經營成本低,對親朋好友還可採取賒銷,這些都是企業經營不可比擬的。

  三、加強農資市場管理,保證正常經營秩序

  2003年以來,我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國發(2000)32號檔案精神,按照國務院和市政府的統一部署,把加強農資市場管理作為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加強領導,明確重點,制定措施;開展整治,注重實效,深入開展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農資產品違法犯罪活動的專項鬥爭,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從源頭——城區農藥經營部抓起。農業行政執法大隊對城區綠豐植保技術服務部、創新農業生產服務部、旺業農資公司、市農資公司黔江農藥配送站、城南農業服務站門市部等五家批發零售的單位進行了農藥商品逐一檢查,共查382個農藥品種,出現假冒、無中文通用名、過期等品種達107個,佔28%。

  其次,對各鄉鎮農藥經營者進行依法檢查。從對金溪、鵝池、濯水等鄉鎮進行檢查中表現,有25個攤點銷售農藥,持證經營只有12家,佔48%。證件過期有6家,佔27%。未經培訓無證上崗7家,佔28%。同時有8家經營者無固定經營場所,屬遊攤銷售,佔32%。這些現象嚴重擾亂了全區的農藥市場的正常秩序。

  針對以上現狀,黔江區農業局行政執法隊會同工商局、質監局、公安局等部門,對農藥經銷違法行為進行及時查處並限期整改,對鄉鎮零售商進行一次規範、培訓,取締無證照遊攤,規範農資市場,進一步整頓和規範了種子、農藥、獸藥、肥料和農機具等農業生產資料經營秩序,保護了農業生產安全及農民切身利益,促進了全區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四、對我區農業生產資料經營工作的建議

  一是加強網路建設,透過農資資訊的密集型傳遞,增加種子、化肥、農藥、飼料、獸藥等經營規模。二是及時反饋我區各鎮鄉市場資訊,掌握最新變動狀況,透過網路建設控制,營銷班底的建立、強化,以及對銷售終端的拉動,搞好二級分銷。形成總代理(黔植保、畜牧公司)→區域市場代理→零售商→農戶的新體制。三是根據我區農資市場的容量,適當增加我區中轉庫儲存量,提高市場的控制力。

  多管齊下,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報告 篇7

  今年以來,全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圍繞農民增收致富,狠抓各項政策落實,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拓寬農業生產空間,確保農業經濟保持穩定增長。

  一、農業生產及農村經濟執行情況

  (一)農業生產經濟總量平穩增長。前三季度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6.9億元,比上年增長5.4%。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3.8億元,比上年增長5.2%。

  (二)夏糧豐收,秋糧略減。據統計,今年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為98.5萬畝,增加0.4萬畝,總產量預計達到34.7萬噸,比去年增加0.5萬噸,增長1.6%;畝產預計352.2公斤,比去年增加4.1公斤,增長1.2%。其中小麥播種面積46.7萬畝,總產達15.1萬噸,比去年增產0.7萬噸,增長4.8%;平均畝產323.1公斤,比去年增產10.8公斤,增長3.5%;全縣秋糧播種面積51.8萬畝,比去年減少0.2萬畝;預計總產19.6萬噸,比去年減0.1萬噸,減0.7%;平均畝產378.4公斤,比去年略減。

  (三)畜牧業生產平穩發展。到三季度末,全縣存養奶牛3.3萬頭,同比增長5.6%;生豬存欄33.8萬頭,同比增長1.8%;羊存欄23.3萬隻,同比增長0.4%;家禽存欄1290.6萬隻,同比增長0.2%。出欄生豬34.3萬頭、羊19.7萬隻、家禽5596萬隻,同比分別增長1.2%、-3.9%、-1%。實現肉類總產量達11.6萬噸,同比增長3%;禽蛋產量3.5萬噸,同比增長1%;奶類產量7.9萬噸,同比增長5.6%。

  (四)農民現金收入大幅度增加。“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收入的增長。前三季度全縣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10601.8元,同比增加1976.1元,增長22.9%。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家庭經營收入大幅度回升,這是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的主要動力。農民家庭經營現金收入人均4725元,同比增加827元,增長21.2%。

  二是工資性收入保持較快增長,這是農民增收的最大來源。農民工資性收入人均4874.7元,增加647元,增長15.3%。其中:農民外出打工得到的勞務收入人均2436元,比上年增加594元,增長32.3%。

  三是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人均1002元,比上年增加502元,增長100.4%。

  二、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農業生產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仍然較弱。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還較薄弱。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依然有限,“靠天吃飯”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善,糧食生產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受今年8月3日的10號“達維”颱風的影響,縣山區遭受特大鳳災和水災,致使山區群眾的生命財產受到了嚴重損失,生產、生活受到了影響。部分糧食作物倒伏、受淹,影響了糧食的豐收。

  (二)畜牧業規模戶所佔比重偏低。一是全縣畜牧業生產方式仍然落後,散養仍然佔有很大比重,全市生豬存出欄中規模戶(生豬存欄40頭以上的戶)佔的比例在80%左右,而全縣僅在40%。二是由於受到冶源水庫水資源保護地限養、禁養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畜牧業發展。

  (三)農村市場價格不穩定。雖然農產品整體價格平穩,但是市場經濟的不穩定性,將會成為制約農民增收的不確定因素。例如,今年的山楂生產,雖然山楂豐收了,但是價格的不穩定,造成了農民豐收不增收。

  多管齊下,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報告 篇8

  一、切實做好春耕備耕工作

  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充分認識抓好春耕備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春耕備耕作為當前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緊迫任務,迅速行動起來,切實抓好各項關鍵措施的落實。20xx年我區種植業以穩定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為方向,進一步最佳化種植結構,最佳化作物品質,增加市場競爭力,增加種糧效益。用心組織貨源,用心準備春耕農用物資,全區化肥、農藥、農膜、種子等物資已基本到位。

  二、加強在田作物管理

  我委組織農技人員,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查苗情、查墒情,加強分類指導,科學制定技術方案,促進全區夏熟糧油苗情轉化升級。對農戶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對於因凍害等原因造成的長勢較差、脫力落黃的小麥、油菜田,要早施用返青接力肥,促進苗情轉化。對長勢正常的田塊,要適期施用拔節孕穗肥和油菜薹花肥。抓好病蟲草害防治。返青期是田間雜草高發期,對雜草較重的田塊要在氣溫回升後,抓住冷尾暖頭,根據田間草相,選準藥劑,掌握適期,突擊開展春季化除,控制雜草危害。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及時組織防治,降低病蟲危害損失。

  三、加強農業生產領導

  我委把春季農業生產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擺上重要位置,強化職責落實,層層分解任務,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各項任務全面完成,為全年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多管齊下,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報告 篇9

  20xx年,農業各項工作在鎮黨委、政府及市相關局的領導和支援下,認真貫徹執行中央一號檔案精神,按照省、xx市和廣漢市農村工作會議工作的部署,緊緊圍繞市委和政府制定的工作目標努力工作,突出工作重點,狠抓農產品示範基地建設,用心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平穩發展。現將農業服務20xx年開展如下:

  一、農業生產工作

  1、搞好大小春生產培訓

  3月下旬和10上旬鎮農業服務中心分別邀請市農業局有關專家到我鎮為社長以上幹部進行了大小春生產培訓會,參會人員達180餘人,發放各種技術資料4000多份,透過兩次培訓,為我鎮今年大小春穩糧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開展春修工作

  今年年初氣候異常乾旱,西南多個省份出現嚴重旱情。服務中心密切關注旱情發展狀況,做到未雨綢繆,儘早制定抗旱工作措施,召開村社幹部會議,安排工作人員在全鎮範圍內排查檢修提灌和機井等水利設施,機井45口,修掏鬥農毛渠120餘公里,有效保障了農業春耕期間用水安全。

  3、搶收搶種,按時完成雙搶工作

  進入雙搶季節以來,服務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全力投入到此項工作中去,一方面用心和農機局聯絡外地收割機到我鎮幫忙農戶搶收成熟的小麥;另一方面又和水務局協調水源,力爭多泡田。透過大家的努力,我鎮在上級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大春的栽插任務。

  4、大小春農作物的田間管理

  入夏以來遭遇低溫寒潮氣候影響,對大春的生長很不利,有很多農戶紛紛到服務中心來進行技術諮詢,中心工作人員立即與農業局的專家聯絡,請他們給與技術支援,透過採取清溝排水,降低水位或排水曬田等,確保作物正常生長。

  二、加強農村基礎建設

  1、雙低”優質油菜良種繁育基地建設

  配合廣漢市農業局有關部門繼續完善我鎮“雙低”優質油菜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專案的有關工作,包括修建U型渠25公里,硬化觀光道路1、7公里,平整機耕道約6公里,調整田塊約200畝等工作,目前各項工程量已完成了95%以上(目前還有2000米U型渠沒有完成)。

  2、農村全安全飲水工程建

  今年我鎮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規模大、人口多和管線長等特點。全年計劃解決我鎮新城村、場鎮和新開共5000人的飲水問題,工程計劃投資210餘萬元,目前工程進度已完成工程總量的70%,預計年底工程全部竣工。

  3、提灌站建設

  為了進一步發展新城村的疏菜基地建設,把基地做大做強,解決制約基地多年的用水問題,今年我鎮在市農機局的大力支援下為該基地新建一座提灌站,該工程計劃總投資23萬元,該工程主體工程完成,附屬工程正在修建中,目前該工程還沒交該基地使用。

  三、開展科普示範,促進農業科學生產技術普及

  我鎮按照上級有關部門工作部署,全面開展基層農技推廣工作。主要開展“雙低”油菜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帶動示範戶50戶,輻射帶動農戶1000戶,聯絡市農業局有關專家組織示範戶培訓5場次,發放學習資料2000份,發放化肥50餘噸,農藥20餘件,腐熟劑17.8噸。在市科協領導的關心和持下,今年我鎮的“廣漢市xx鎮疏菜協會”榮獲中國科協和財政部的先進“科普示範基地”稱號通報表彰,同時給與了20萬元獎勵。

  四、落實惠農強農政策,維護農民利益

  1、今年年初西南石油局物探二隊在我鎮開展打井放炮工作,對我鎮農戶生產和生活物資造成了部分損失,在關於給予受損農戶補償賠付問題的工作中,雖然間中經歷了種種曲折,但是透過我鎮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做了超多的資料收集、談判、協商和說服安撫工作後,順利解決了給予受損農戶賠償的問題,共給予我鎮六個村受損農戶賠償95864元,切實維護了我鎮農戶的切身利益,同時避免了矛盾糾紛隱患的產生。

  2、搞好農機管理,加強機械化種植推廣應用

  我鎮農機管理服務站嚴格按照上級部門的工作部署,配合市農機局組織全鎮駕駛員和拖拉機(30餘臺)的驗證、審車工作。在小春收割期間,組織農機服務隊(人員)限度滿足農戶收割小春農作物的需要,同時開展了農機生產安全宣傳活動,大力宣傳農機知識,使農戶懂得農機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我鎮農機管理服務站還在農業“雙搶”工作作業前夕,對農-機進行了入戶上路安全生產大排查活動,檢視關於有無存在非法改制改裝、無牌無證、是否年檢和農機維護保養狀況等問題,發現重大問題要及時上報,對小問題要求農機戶及時解決,不能立即整改的要落實防範措施,確保農機操作人員人身安全和農機收割和營運過程中的安全。今年我鎮繼續貫徹執行中央對四川的購農機惠農政策,全鎮共有32戶農戶享受了惠農資金40餘萬元。我鎮還在桂紅村和農機大戶陳福旺的田中進行機插秧示範點(面)的推廣工作,實現機插秧面積1000畝,有力的促進我鎮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生產中的示範作用。

  五、其他方面的工作

  1、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方面,服務中心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與種子公司協調,本著農戶自願的原則在桂紅村開展了近200畝的水稻制種,從目前返饋的資訊制種農戶的收入是很可觀的;二是在全鎮主要是桂紅村種植了近500畝的川芎,如按今年的行情能夠為農戶創造不小的收入。

  2、疏菜送檢工作

  今年疏菜按市農業局的要求,全年共送檢疏菜批4次,送檢品100種個,合格率達100%。

  3、林業工作

  按市林業局的要求在今年的期間,全鎮機關幹部和中小校園共計植樹700株,較好地完成了上級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4、防洪工作

  認真按照市防辦的要求,結合本鎮的實際狀況制定了防洪預按,落實了各種防洪措施。較好地完成了20xx年的防洪工作任務。

  5、新品種新技術入戶工程

  全鎮共有五個村實施了該工程,實施面積達1650畝,受益農戶約1600戶,透過對該工程的實施,為我鎮農戶畝均增收105元。

  6、沼氣建設

  今年市農能辦給我鎮下達了60口法國貸款沼氣專案,今年底將全面完。

  7、農經工作

  除新開村外(文書長期在外務工)未審計,其餘的村(居)20xx年財務都進行了審計。

  總體來講,今年我鎮農業服務中心圍繞“三農”問題做了超多的實際工作,也取得了必須的成果,但是全年農業生產任務仍然還在進行之中,任重而道遠,我鎮農業服務中心全體工作人員還將繼續開展各項農業工作,確保我鎮農民純收入在去年6040元的基礎上力爭今年到達6529元,真正實現糧食穩產增產和農戶增收目標的完成。

  多管齊下,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報告 篇10

  一年以來,我鎮農業生產緊緊圍繞黨委、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標,突出重點工作思路,營造工作亮點,加大工作落實力度,各項工作成效明顯,概括為:穩定、提高、發展、服務。

  一、農業生產安全穩定

  1、糧食豐產豐收。糧食生產連續實現8年豐產豐收,最創歷史新高。夏種小麥面積18268畝、單產354公斤/畝、總產6467噸,分別比上年增6.6%、10.3%、18.7%;油菜種植面積4079畝、單產111公斤/畝,比去年的109公斤/畝增1.8%;水稻種植面積16532畝、單產587.65公斤/畝、總產9656.3噸,畝單產增3.5%、總產增2.8%,增幅列全市之首。

  2、護林防火安全。全鎮2萬多畝山林透過制訂防火預案、落實物資、組建隊伍、建立值班制度等措施,全年護林防火安全無事故,受到XX市防火指揮部表彰。

  3、動物防疫穩定。按市動物防疫指揮部與我鎮簽訂職責狀要求,與8個行政村簽訂《職責狀》,與6個規模養殖場簽訂《動物防疫協議書》6份,組織36個防疫小組122人,在春、秋兩季開展大規模的動物防疫,發放消毒液0.7噸、藥苗952瓶,防疫家禽20.5萬羽、家畜2.7266萬頭,生豬產地檢疫到達市規定的要求。

  4、農產品質量安全。按市蔬菜辦要求對我鎮農貿市場實施“蔬菜銷售實名制”,對3個重點村農貿市場、5個蔬菜基地和69戶自產自銷戶開展蔬菜農殘檢測,全年累計上傳檢測菜樣17622個,合格率達99.8%,覆蓋率100%。

  5、其它方面。農業病蟲害防治、農資生產經營、農業水質防範、“三品”建設、“三農”保險、嚴控秸稈焚燒得到穩定推進,確保了農業的基礎地位和農業的穩定。

  二、高效觀光農業得到發展

  1、觀光農業專案建設有新發展。金山農莊新發展高效大棚設施60畝、興望農牧設施大棚32畝,白塔甲有林果觀光園、博愛生態園、蔡塘芹菜基地等5家農業企業新流轉土地962畝,觀光農業建設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

  2、“三資”投入農業勢頭強勁。我鎮農業開發注重多元化投入機制,全年新增觀光農業投入1658萬元,金山農莊、興望農牧、甲有生態園、博愛生態園等有不同程度的投入,帶動農民增加致富勢頭良好。

  3、高效觀光農業基礎設施有新的發展。農業園區、龍頭企業、觀光基地建設注重高效農業的轉型發展,農業基礎建設得到了進一步增強,全鎮農業園區、基地建設新增大棚設施近200畝、噴灌370畝、硬質溝渠5.7公里、澆注水泥路2.8公里、新挖庫塘12萬立方米、土地治理1500多畝。

  4、一村一品迅速發展。透過以工促農,龍頭企業建園區,園區帶農民,一村一品成效明顯,橫山村的茶葉、溪東村的林果、西渚村的苗木、白塔村的迴圈農業、篁裡村的蔬菜、筱裡村的優質大米,一村一品迅速崛起,區域特色越來越明顯。

  5、農業品牌得到增強。透過制訂品牌獎勵政策,推廣標準化生產,全鎮9037畝茶園面積超過省級綠色產地認證,“五聖牌”茶葉獲“中茶杯”一等獎2只,興望農牧的水果透過綠色產品認證、金山農莊草莓獲市水果評比三等獎。

  三、現代農業科技含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1、用心實施產學研對接。實施產學研對接是推進現代農業的重要手段,我鎮在市相關部門的支援關心下,4月6日在個園酒店正式與南京農業大學簽訂產學研對接協議,並建立南京農業大學專家工作站,真正好處上的技術“聯姻”有實質性的進展,提高了我鎮現代農業建設和技術示範水平。

  2、新品種示範技術含量。在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等院校的合作支援下,我鎮引進種養業新品種12項,推廣面積3200多畝。草莓、櫻桃、番茄、京海黃雞、南粳5055、南粳46、沙梨、油桃等品種技術示範在市內,並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3、觀光農業技術水平全面提升。引導和協助興望農牧開發自身特色創新之路,以迴圈農業為主線,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好評;金山大棚果蔬栽培一躍成為全市行業的新亮點;甲有生態農業園建設紮實推進;義源、博愛、盛道等企業高效觀光農業建設成為全市現代農業的亮點,全鎮現代農業圍繞雲湖風景區建設成效明顯。

  4、學術交流成效明顯。今年以來,我鎮注重“請進來”和“走出去”的辦法提升農業科技含量。特邀中科院、浙江大學、揚州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和省內外科研院所、以及省、市農林專家開展苗木、茶葉、科技入戶等講座;多次組織龍頭企業、村主任、專業大戶骨幹赴外地農業學習考察;新專案、新品種、新技術、新農藝不斷引進、示範和推廣。

  5、一村一品區域特色明顯。白塔村注重迴圈農業區域的特色建設,秸稈沼氣發電專案技術,並以合作社形式大力推進秸稈焚燒,實施農業生態化變廢為寶,實現迴圈農業良性發展。筱裡村依託水稻種植優勢,不斷探索水稻產業化發展新路子,調動了全村幹群種糧用心性;橫山村依託茶博館,在盛道茶業的示範帶動下,茶葉骨幹企業在茶文化、茶良種、茶品牌、茶標準化建設各具特色化明顯,全鎮八個行政村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村村有目標。

  四、為農服務措施紮實

  1、認真制訂現代農業發展規劃。以發展現代高效農業、觀光農業為調研課題,協助分管領導制定《關於大力發展觀光農業的實施意見》,鎮政府下發西發(20xx)30號檔案,鼓勵引導加快發展觀光農業,協助揚大規劃《西渚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制訂《護林防火預案》、《重大動物防疫預案》、《農產品質量安全實施方案》、《嚴控秸稈焚燒條例》等。

  2、用心實施農業“三項”更新。全年組織舉辦苗木、果樹、茶葉、蔬菜、有機大米等技術培訓班16期,直理解訓近500人次;組織外出參觀考察5次;發放《西渚農情》25期資料近2萬份、發放《宜興農林》1.5萬份、發放嚴控秸稈焚燒資料0.6萬份;引進新品種12項以上、新技術3項;農服中心承擔農業部科技入戶工程1個、承擔省級水稻、畜牧科技入戶20戶、測土配方課題1個,帶給農戶小麥、油菜、水稻良種1.36萬公斤。

  3、主動為農業企業服務。協助農業企業、基地、園區制訂發展規劃,引導企業投入農業開發,引進良種示範、技術,申報農業品牌、“三品”,並用心開展農業專案建設服務,全年透過上級驗收的農業專案8只。

  4、認真落實惠農直補政策。一年來,按政策要求,完成惠農直補21236戶次,面積78688.65畝次,金額413.4103萬元。其中油菜良種補貼3980戶、面積4069畝、標準10元/畝、金額4.0690萬元;小麥良種補貼戶數5508戶、面積18267.8畝、標準10元/畝、金額18.2670萬元;小麥農資綜合補貼8221.65畝、標準81.5元/畝、金額67.0064萬元;水稻綜合補貼6311戶、面積16432.1畝、標準101.5元/畝、金額166.7858萬元,水稻良種補貼面積16432.1畝,標準20元/畝金額32.8642萬元;雜糧面積15266畝、標準81.5元/畝、金額124.4179萬元。三農保險工作紮實,按上級政策要求,完成小麥、油菜、水稻、設施農業保險42552.3畝,保險率100%,母豬保險927頭,保險率100%。

  5、農民收入得到提高。全鎮農業經濟,透過五大基地建設,在六大企業的示範帶動下,用心培育七個成長型園區,加快推進八個行政“一村一品”工程,湧現各類特色基地和種養專業大戶880個,100畝以上的農業特色基地發展到26個,投資規模500萬以上的企業8家、100萬元以上的8個、50萬元以上的36個、10萬元以上的193個,迴圈農業、彩色苗木、特色茶葉、優質水果、有機大米等特色產業在全市各有閃光點,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56億元,比上年的2.26億元增0.3億元,增長13.27%,加快推動了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五、用心做好中心工作

  1、綠化造林全面完成市下達任務。全年造林面積1360畝,義務植樹2.3萬株,村莊、道路、園區、景區綠化全面推進,完成市下達的綠化造林任務,通過了省級驗收。

  2、松材線蟲病除治到達預期目標。按市下達職責狀要求,除治枯死松樹面積320畝、數量5.7噸。

  3、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規範。圍繞市下達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要求,規範運作,臺帳健全,檢測到位。

  4、嚴控秸稈焚燒措施具體。透過宣傳發動,控制秸稈焚燒有新舉措:秸稈沼氣發電、秸稈飼料化、秸稈覆蓋、秸稈還田等有效解決秸稈無害化處理。

  5、林權制度改革。按照上級要求,對照政策,林改工作透過XX市和省級驗收。

  六、存在問題

  綜觀我鎮農業經濟的發展,績效比較顯著,但也看到目前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是農村土地流轉難度較大。由於長期積澱的小農觀念,農民對土地仍然有著天然的、固執的守土地熱情,這與現代高效農業規模化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的,給我們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程序構成了難以逾越的障礙。

  二是農企用地政策日益趨緊。我鎮十分重視農業企業的引進和培育,這些企業對發展現代規模農業也具有較高的用心性,但不可避免地在企業發展中會遇到用地難的問題,主要是在建設一些必要的配套用房或臨時建築時,往往會遇到審批難、限制多等問題,企業發展空間受到了來自政策方面的制約。

  三是龍頭企業發展亟需加快。按照雲湖風景區建設要求,我鎮現有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科技含量還不高、規模還是偏小,產品還比較單一、市場覆蓋面不夠廣,競爭潛力有待加強,輻射帶動面還侷限性,這些問題與助推產業發展、引領農民增收致富尚有距離。

  四是爭優創品牌的意識不夠強烈。一方面的原因來自企業本身,部分企業規模偏小、經營理念不新,產品質量和檔次不夠高,帶來創牌職責不強;另一方面來看,創牌的環節和過程比較複雜、程式較多,對企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五是主導產業分散優勢不明顯。就目前的五大主導產業雖然數量上有20多家企業、30多個品種,但產業重複分散,各產業間發展不平衡,缺乏市場競爭潛力,農業總體科技水平偏低,沒有在主導產業的主要環節凝聚資源和人力,難以顯現區域特色經濟。

  多管齊下,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報告 篇11

  20XX年,為貫徹落實中央1號檔案、國務院32號檔案及自治區、地區農業工作會議精神,在地區農業局的大力支援和正確領導下,以服務“三農”的宗旨意識,用心履行職能,以“科技興農”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的,以優質、高效的農業技術為手段,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支撐作用認真落實年初計劃和工作目標。透過一年的努力,各項工作取得必須的成績。

  一、糧食安全生產工作

  為強化我區糧食安全生產,切實抓好小麥生產工作,我中心及各縣站及時成立技術服務組,採取從播種到田間管理,技術員實施全程跟蹤技術服務,並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小麥安全生產職責制、工作實施方案,與各鄉簽訂了小麥生產目標管理職責書。技術人員服務期間用心宣傳糧食安全生產的政策和好處,鼓勵農戶種植小麥的同時,對各縣(市)鄉村農民進行農藥封閉、拌種、病蟲害防治等技術培訓,共授課32場、600多人次。全區完成小麥種植面積32.95萬畝,主要品種有新春11、17、23號、巴春6號等。

  二、重點農技推廣專案指導計劃的安排、落實

  結合本地區農業生產實際,因地制宜制定了《阿勒泰地區20XX年農技重點推廣專案指導計劃》,農技重點推廣專案共安排了三大類二十四項,計劃推廣面積334萬畝次。年初將推廣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縣(市),並與“科技入戶”有機結合,技術人員因地制宜根據各鄉村地質條件制定實施方案,帶給配套技術服務,在年中進行了督促檢查和驗收評比。全區完成推廣面積407.55萬畝次,完成計劃的122%。

  三、“科技入戶工程”的組織實施

  圍繞種植業結構調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科技推廣機制創新,組織實施1500戶科技示範戶,制定了相應的考核辦法和工作實施方案。為使農業科技真正進村入戶落到實處,各縣站與農技人員簽訂了職責書,駐村蹲點進行科技示範,從備耕生產到作物收穫,技術人員進行全程跟蹤技術指導,為農民帶給最新農業技術資訊,推薦新技術、新成果,開展科技培訓。

  為更好地突出科技示範的作用,要求各縣(市)各安排3個重點示範村和20個重點示範戶。各縣結合當地的農業生產規模,大力推廣農業實用技術,以設施農業、名優特色作物為切入點,結合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範,技術人員再根據示範戶的土地條件因地制宜地制定技術服務方案,建立種植檔案。爭取先進實用技術入戶率到達100%以上,農業綜合成本降低15%以上。全區已落實科技示範戶1785戶,其中,重點示範戶140戶。

  四、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及試驗示範工作

  今年,根據我區農業生產實際,重點圍繞特色作物、設施農業,加大了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和推廣力度。在新品種試驗示範方面,以優質、專用、特色作物為重點,在新技術試驗方面,以高產、節本技術等為重點。繼續以地區農技試驗推廣站和各縣站試驗地為基地,用心做好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範,篩選出適合我地氣候條件和生產實際的新品種、新技術進行示範、推廣。

  全區共引進作物新品種、新肥料、新農藥試驗255個,較好地完成了新品種引進及試驗田的前期管理工作,目前正處在田管階段,各試驗品種長勢良好。較為突出的、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和潛力的有南瓜系列:籽用、無籽、無殼南瓜;蔬菜類:紅、甜、彩色辣椒、白殼葫蘆、線椒;飼草類:新飼13號青貯玉米、健寶牧草,以及半無葉豌豆草原276等。透過新品種引進、試驗,加大新技術貯備,為進一步調整最佳化種植結構奠定了基礎。

  建立中草藥標準化產品生產示範基地,目前已栽培試驗中草藥材及香料作物有薰衣草、留蘭香、德國母菊、月莧草等4個品種。

  同時繼續加強與山西中北大學就向日葵綜合利用專案展開合作,促進農副產品深加工,延伸產業鏈,變資源優勢為產品優勢,促進我區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五、農作物病蟲草害的綜合防治工作

  根據20XX年病蟲調查發生狀況及20XX年的氣象預測,認真做好20XX年病蟲草害趨勢預報並及時釋出。在適時做好重大病蟲害監測的同時,及時釋出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預報,並根據發生動態和調查狀況提出防治措施,全年共發病蟲情報102期,其中長期預報8期,電視預報19期。

  自5月以來,我區大部分縣(市)天氣乾旱,造成病蟲害發生比往年偏早,由於氣候原因我區草地螟發生比歷年早15-20天,主要發生在阿勒泰市、哈巴河縣、富蘊縣、福海縣及青河縣,發生面積23.7萬畝,防治面積8.5萬畝。

  為加強我區檢疫性有害生物監測工作,在吉木乃縣、哈巴河縣和阿勒泰市建立一條外來檢疫性有害生物檢測阻截線,重點阻截馬鈴薯金線蟲、玉米切根葉甲、黃瓜綠斑駁病毒、辣椒實蠅等重大國際檢疫性有害生物;在阿勒泰市、福海縣設立馬鈴薯甲蟲疫情檢測點,阻止馬鈴薯甲蟲疫情蔓延,並在阿勒泰市建立馬鈴薯甲蟲防控示範區一個,示範區面積2000畝,輻射區面積達10000畝,以保障我區農業生產的安全發展。

  六、測土配方施肥工作

  今年在全區安排測土配方施肥任務20萬畝,年初將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縣(市),並組織好宣傳培訓、技術指導工作,全區完成72.5萬畝。截止目前已化驗樣品1425個,8500餘項次,其中包括土、肥料、水、植株樣四大塊。同時指導專案縣認真做好測土配方施肥專案的實施工作。

  今年,我區共有五個縣承擔了國家測土配方施肥補貼專案,其中新建專案縣三個(阿勒泰市、布林津縣、青河縣),續建專案縣兩個(哈巴河縣、富蘊縣)。針對各縣農技站的實際狀況和工作特點我中心分別成立了三個專案技術專家組,並制定了詳盡的工作計劃。新建專案縣工作在三個專家組的指導下,從專案實施方案的制定到測土配方基礎資料試驗(3414田間試驗、較正比較示範試驗)的規劃、布點、實施,以及前期宣傳培訓等,九月底依照自治區土肥站委託對專案縣進行地級驗收。

  七、農業技術服務及科技培訓狀況

  結合農業生產實際,本著服務與農業、農村和農牧民的宗旨,中心成立了7個農業科技服務組,共14人,其中:農業推廣研究員2人,高階農藝師4人,農藝師8人。各縣(市)也相應成立了技術服務組,在春耕生產、農作物生長等關鍵時期定期不定期的下鄉村進行技術服務。

  技術服務的同時,透過現場技術諮詢、指導、科技資料發放、專題技術培訓、技術講座等方式,用心向我區農民普及科技知識,根據我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特色農業的需求,有針對性的宣傳農業標準化等相關知識,使培訓工作取得實效。截至目前,共開展科技培訓399期,培訓農牧民7萬餘人次,發放科普資料3萬餘份。

  八、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

  20XX年12月,經地區編委批准,我中心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今年3月配備了工作人員、明確工作任務、制定了相關工作職責,並及時與自治區有關部門進行業務對接。前期著重對農產品檢驗檢測工作透過資訊、報紙進行大力宣傳,以提高廣大群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認識。並開展農資法律法規宣傳培訓,培訓人員達百餘人。4月8日-16日,對我區六縣一市及北屯鎮的農藥經營戶進行檢查,並對六縣一市的大棚蔬菜和外地進入我區的蔬菜進行了農藥殘留檢測。針對檢查狀況和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推薦,安排專人負責,加強監管力度。

  中心研究並制定《無公害主要蔬菜品種種植技術規程》,同時,大力推廣無公害農產品及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組織《阿勒泰地區農業地方標準——無公害種植業栽培技術規程》的實施推廣,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我中心承擔的《無公害食品食葵病蟲害防治技術規程》、《無公害食品打瓜病蟲害防治技術規程》等14項《自治區地方標準》,透過自治區、地區兩級農業部門專家審定,於今年3月1日釋出實施。

  九、用心申報專案,依託專案資金,大力開展農技推廣工作

  中心承擔實施《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專案》和《打瓜機械化技術示範推廣專案》,超額完成專案合同預期的目標,專案實施規範,兩專案全部透過地區科技局的驗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