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設發展調研報告(通用15篇)

城市建設發展調研報告(通用1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城市建設發展調研報告(通用1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城市建設發展調研報告 篇1

  一、基本情況

  xxx縣是xxx的北大門,通往xxx的交通要道,xxx高速公路從縣城透過,過去,由於歷史、體制、經濟以及所處地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xxx縣在城市建設方面一直較為滯後,人口密集,房子陳舊老化,街道狹窄卻又髒又亂,道路凸凹不平,交通擁擠,縣城呈現典型的“髒、亂、差”現象。

  為加快xxx縣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提高縣城在全縣社會經濟發展中主要的中心作用,xxx縣縣委、縣政府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通東南亞、南亞通道,建立東南亞、南亞經濟圈的戰略部署的機遇,大興小城鎮建設,經過幾年的努力,全縣城市設施逐步配套,功能日益健全,規模不斷擴大,面貌日新月異,城區面積由0.9平方公里擴大到1.75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近0.90萬人,城市化水平年均約提高0.5個百分點。交通擁擠、髒、亂、差的現象得到了明顯改觀。同時,城市建設的發展也帶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困人口從xx年的xxx人下降到xxx人。

  二、主要做法

  xxx縣城市建設在較短的時間內發生如此之大的變化,除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援外,縣委、縣政府在抓好規劃的前提下,打破常規、破除“等、靠、要”思想,大膽創新,在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走市場化運作路子、強化建管、透過新區建設促進舊城改造,城市建設特別是新區建設一年一個樣,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思想觀念的更新,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確立發展目標,科學規劃

  xxx縣是我省經濟較為落後的縣之一,在城市建設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產業支撐單一,底氣不足。全縣除xxx外,多數鄉鎮集鎮處於群山環抱,交通不便的山區,農民以種植業為主,產業支撐以簡單的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特色產業少,城鎮集聚輻射功能弱,對鄉(鎮)經濟發展的帶動力不強;其次,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城鎮發展不平衡,縣城街道又髒又亂。普遍存在髒、亂、差現象,1998年全縣城鎮化水平僅為7.3%,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同時,在縣城規劃方面也難於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控規、詳規等均不到位。

  根據以上存在的問題,xx年為促進縣城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縣委、縣政府首先提出了以xxx為龍頭,以xxx等集鎮功能輻射強的鄉鎮為試點,大興小城鎮建設;xx年,縣委、縣政府明確了縣城的發展目標,即把xxx建設成為“xxx”上綠色生態經濟大縣、特色鮮明的xx文化展示中心、中國連通東南亞國際大通道上xxx精品旅遊景區和商貿集鎮三大目標。

  為實現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三大目標,體現縣城在全縣經濟中的中心作用,為縣城走入良性發展的道路,縣委、縣政府把規劃作為縣城建設的首要工作來抓,聘請了國內有知名度的規劃部門進行規劃,引進現代城市規劃建設理念,既立足於現實,又考慮今後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以高起點、高標準、有特色為基準,充分考慮地方民族建築與自然環境結合,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在創造良好環境的同時,完善公共設施、繁榮經濟,方便群眾。

  為把好規劃關,縣委、縣政府多次請專家論證,並認真聽取專家意見。明確的定位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規劃為縣城的建設勾畫了美好的藍圖,為營造縣城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良好的人居環境、投資環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管理。

  城市的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又是規劃的實施和解決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具體體現工程,為做好城市的開發建設,縣委、縣政府把這一工作提上議事日程。成立了城市新區開發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建設局。專案定點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或是區域性規劃的變動。由縣委或是縣政府會議研討決定,形成縣委書記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每件工作層層落實,分解到人。在建設中,形成各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徵地、拆遷、安置、資金籌措、工程招標、開發建設管理等工作落到實處,工作中遇到問題及時解決的工作局面。為認真執行規劃和保證規劃的實施,縣政府採取統一規劃、統一徵地、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綠化、統一出讓,使開發建設在有力的領導的下,各項工作開展有序,工作密切配合,各有關部門齊心努力。

  (三)、拓寬融資渠道,加快建設發展

  xxx縣新區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縣財政屬於倒掛財政,資金匱乏成為新區開發建設的最大瓶頸制約。新區開發啟動時,縣政府只有xxx萬元借款,而當時所需的徵地就要xxx萬元,資金不夠,起步艱難。縣委、縣政府透過反覆研究,決定利用市場的力量,按照“以地生財”、“以財建鎮”、“以鎮招商”、“以商帶農”的建設思路,把城市開發建設推向市場,盤活了土地存量資產,拓寬了投資渠道,加快了城市建設的程序。

  城市建設發展調研報告 篇2

  一、基本現狀

  (一)城市規劃工作有序開展。據調研,城市總體規劃評估報告已完成,待政府審查,人大審定,公示後報政府批准。目前已邀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就規劃大綱、功能分割槽、發展定位、發展規模、發展方向、重要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等進行規劃。按照一主(沿口舊縣)、一副(街子)三組團(飛龍白坪組團、萬善組團、烈面組團)的三頭並進城鎮化發展體系,透過不斷完善區域中心城鎮的基礎設施,規範產業聚集區,引導產業專案聚集組團發展等措施,有效增強了各區域中心城鎮的輻射帶動能力,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城鎮功能不斷完善,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大幅提升,城鎮面積達29.45平方公里、人口達28.57萬,城鎮化率提高1.4個百分點。

  (二)中心城市框架不斷拓展。美麗家園、城市會客廳、城市綜合體、沿口古鎮等專案建設進展順利。特別是美麗家園工程,將為武勝中心城市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城市會客廳將展示“江灣湖畔休閒城”的城市形象;縣城“東擴、北拓、西進、南移”的各個專案正有力推進。與此同時,武勝縣以營造城市特色、最佳化人居環境、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魅力為目標,傾力打造的“嘉陵翡翠,陽剛武勝”,取得了可喜成績。

  (三)民生工程建設深得民心。強化供水管理,確保市民喝潔淨水、放心水,及時實施供水管網改造,全面推進一戶一表改造。城市綜合供水能力、可靠性及管網水質進一步提高。縣城區自來水覆蓋率達100%,水質綜合合格率達100%,實現安全供水508.2萬噸;加強供氣管理,確保市民用上“安全氣”,定期開展執法檢查,嚴厲打擊非法充裝氣行為,規範燃氣市場秩序。積極推進燃氣管網建設,縣城區燃氣普及率達92.5%。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取得長足進步。

  二、存在問題

  (一)舊城改造相對滯後。根據估測,全縣舊城區佔全縣城區面積約12%,居住人口約1萬人,歷經多年的發展,現在呈現出房屋破舊、交通擁堵、市政基礎設施滯後、城市管理困難等問題,居住群眾也迫切希望對舊城實施改造。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舊城房屋密集,空間狹窄,若按照國家規範審批方案,舊房拆除後房屋無法修建。二是鄰里關係複雜,因舊城房屋密度大、空間狹窄,規劃執行過程中觸及周邊利害關係人較多,協調難度大。三是我縣現有舊城更新多為樓房業主進行,未形成有效的片區改造,增加改造難度。四是武勝縣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未透過法定程式審批,執行起來有法律層面的瑕疵。近年來舊城改造多數有法律糾紛。五是從舊城改造成本看,由於舊城區土地相對城郊新區價格更高,拆遷補償難度更大,改不如擴。

  (二)城市功能不盡完善。一是城市生活管網與建設不同步。由於在城市建設中,各部門缺乏必要的統籌銜接,“水、電、氣”等配套設施與城市管網鋪設,常常不能同步,造成城市路面反覆開挖的情況。二是中心城區交通路網建設、公共停車場和停車泊位容量難以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車輛迅速增長與路網建設滯後的矛盾日漸凸顯,在中心城區,一遇上下班高峰期和公共節假日,經常車滿為患,擁堵現象十分嚴重,整個縣城沒有一個規範的停車場,城區車輛亂停亂放現象突出,從而嚴重影響城市交通秩序,影響市容市貌;三是沒有規劃進城車輛清洗場所,特別是遇到雨天,車輛帶泥進城,嚴重影響城區環境衛生;四是背街小巷路燈照明設施缺失,造成主街亮而背街小巷黑乎乎的,形成治安、安全事故多發地段。五是為群眾提供文化、娛樂休閒的公益性設施建設相對不足。隨著城市化程序不斷推進,城市人口不斷增長以及群眾對文化、娛樂休閒需求的不斷增加,滿足中心城區市民的休閒場所日顯不足,文體“四館”建設遲遲不能落實。

  (三)城市建築形式單一。城市建築風貌是人們認識一座城市的開始,是城市物質形態的外部顯現給人的總體印象。目前,武勝城市建築總體存在這樣幾個問題:一是中軸線不突出、天際輪廓線缺失。二是缺乏城市個性特色。三是建築結構單一。四是與武勝“嘉陵翡翠、陽剛武勝”城市名片不符。五是設計理念陳舊。六是建築物層次混雜,城市建設中的文化品味和現代氣息沒有得到彰現。

  (四)城市管理尚有缺失。一是城管局不具備基本的主體執法權。1996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其第三章對“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作了嚴格規定:第十五條“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範圍內實施”;第十八條“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範圍內實施行政處罰”。根據這部法律的規定,武勝縣城管局作為一個事業單位,並不具備行政處罰權的行政主體資格。二是設施權屬多元,管理責任不清。道路上的公交站牌、電信杆、電信箱、垃圾箱按職責應由各職能部門、單位負責設定、養護、維修、保潔,但事實上從這些設施建設完成後,就從未進行過保潔,更不用說養護、維修,破爛於路旁,嚴重影響街道的市容環境衛生和城市形象。背街小巷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單位是社群,但多數無人管理,成為衛生死角,人居環境較差,居民意見大。三是管理部門多,職責交叉,相互推諉扯皮現象嚴重。如流動攤點的整治管理。工商、城管、住建、公安按各自的職責均對其有管理,但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都能說出不管的理由來,最終誰也不願意管,只有城管孤軍作戰,遊商、攤販與城管隊員打游擊,難以達到規範管理的效果;又如戶外廣告的管理,其主管部門為工商和住建兩家,按職責住建主要對戶外廣告的設定進行管理,對廣告的規格、式樣、顏色、設定地點及是否影響城市容貌進行審查,對破殘、未按審批要求設定及未辦理設定許可手續的戶外廣告進行規範化管理;工商對廣告公司申報的廣告內容的合法性進行審批並對其進行有效的後續管理,但往往其後續管理職責基本上沒履行,對沒有進行申報違規的廣告視而不見,造成大量的戶外廣告沒有申報和審批,城市戶外廣告就顯得雜亂無章,嚴重影響城市景觀。四是管理人員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從事城市管理的工作人員普遍水平不高,人員來自各個階層,特別是我們的一線職工絕大多數來自農村和部隊復員,文化層次參差不齊,管理水平相對較弱。專業人才缺乏,如美學、廣告規劃、給排水專業人才短缺,園林綠化等技術人才很少,客觀上限制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五是投入不足,經費得不到保障。設施裝置投入不足。目前,環衛作業方面,縣城僅有灑水車2輛,無現代化清掃作業車,只有1輛是符合規定的垃圾清運車輛,且油耗相對較高,其餘垃圾清運車輛均為電動三輪車,不能達到密閉運輸的要求,不適應現代化城市管理的客觀要求。從事環衛工作的一線工作人員工資只有650元,與其勞動強度和工作量極不相符,而從事此項工人作的大部分是年老的女同志(其中70歲以上的佔40%),安全隱患突出。

  (五)居民素質有待提高。近幾年來,隨著我縣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大量的農民、務工人員湧入縣城,由於他們原有的生活習慣,短時間難以改變,還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生活,存在一個教育和引導他們適應城市生活習慣的過程。由於部分市民的綜合素質差,隨地吐痰、亂佔道、闖紅燈、破壞公共設施、私搭濫建、裝修擾民、鄰里矛盾、養寵物隨地大小便等現象還較為普遍。

  三、對策建議

  (一)儘快研究出臺舊城改造政策。舊城改造是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和城市面貌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城市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舉措。要把加快舊城改造作為改善民生,進一步最佳化城市環境的大事來統籌安排,穩步推進。建議:一是儘快研究確定舊城改造相關政策。二是由符合資質的公司作為業主進行片區舊城更新工作,形成規模,減少規劃執行難度。三是對舊城區市政基礎設施進行升級,使舊城區城市功能正常發揮。四是對舊城區破舊危房分步進行改造加固,消除住房安全隱患。五是儘快完善武勝縣城市規劃技術管理規定,並按法定程式審批,從根本上解決法律上的問題。

  (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一是要繼續堅持搞好土地清理工作,堅決樹立“先造環境後賣地”的土地管理利用策略,在上宗土地拍賣中,預留一部分資金,用於下宗地塊的道路的鋪設、環境的打造,提升土地市場價值,合理配置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發揮土地增值效益,為城市建設開闢融資渠道提供條件。二是構建城市道路骨脊,至少拉通兩條橫縱貫穿的城市主幹道,使城市建設根據主幹道走向規劃。三是開展城市亮化建設,對背街小巷進行全面亮化,安裝路燈,有效降低治安、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四是在中灘橋及嘉陵江大橋適當位置設立兩個進城車輛強制沖洗站,解決泥車進城影響市容問題。五是儘快打通人民北路大通道,分流建設路的客貨車輛,同時,對新規劃的城市會客廳綜合體等專案要預先設地下停車場或建立立體停車場。

  (三)加強城市配套設施建設。現代化城市建設是為提高城市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服務的。作為現代城市還要求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活起來。過去,由於我們對城市功能認識有偏差,對環境建設重視不夠,低水平重複建設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因此,城市建設必須樹立“精品”意識,不求最大,但求最好,要從一味追求城市規模轉向尋求最佳化城市結構、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質量上來。一是加大公共環衛設施建設力度。實行公共環境設施(公廁、垃圾中轉站等)與房屋建築工程同步規劃建設,一方面有利於與市民生活設施的同步配套,緩解環衛設施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建成房屋後再規劃建設環衛設施時,選址附近的居民反對。二是要把水電氣、公用設施、燈飾工程等建設與城市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堅決防止道路反覆開挖的情況發生。三是城市建設要量力而行,堅持穩中求進,不能遍地開花。特別是舊城拆遷建設,要堅持開發一片,完善一片,環境建設先行,真正把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和提高生活質量擺到重要位置。

  (四)重視城市特色建設。從xx種意義上講,城市的特色就是城市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之所在。我縣無太多的歷史文化積澱,但我們有可開發利用的青山綠水,這是武勝城市建設十分珍貴的財富。加強城市的特色建設,首先應加強標誌性建築的設計與建設,建築樣式要力求現代化、多樣化,改變清一色“火柴盒”、“豆腐塊”的狀況;其次應建立富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娛樂廣場等公用設施,增加人文景觀,給城市融入文化內涵;另外,要特別重視伊斯蘭民族文化資源和沿口古鎮旅遊資源的開發。

  (五)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俗話說“三分建,七分管”,說的是建設重要,管理更重要;建設難,管理更難。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應該堅持城市管理“責、權、利”相統一原則,樹立大城管的理念,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一是理順關係。建議由縣政府組織召開涉及城市管理部門的協調會,對現有的各自管理職能進行整合最佳化,理順職能職責,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二是解決城管部門的執法權。縣公安局選派35名熱愛城管事業、政治思想素質好、業務工作能力強的公安幹警,擔任城管執法小隊隊長。選派到城管執法的公安幹警,編制保留在縣公安局,日常工作仍在公安局,只是在進行城管執法時,協助城管局開展相關執法工作。三是加大投入。加大對城市管理的資金投入,特別是環衛資金,購買至少1輛吸掃車,解決目前縣城清掃不徹底,只掃垃圾無法掃除灰塵的現狀。再添置1輛垃圾轉運車,解決目前1輛垃圾轉運車24小時運轉且不能及時完全轉運縣城生活垃圾的現狀。四是從改善城管執法環境著眼,疏堵結合,將人性化管理與嚴格執法有機結合起來,加大對重點地段的城管執法力度,逐步落實長效管理機制。建議在人口密集的舊城區和市場功能不完善的城區,在不影響交通、不影響市容、不影響群眾生活秩序和治安的前提下,進行規範管理的疏導點:如修鞋、擦鞋、修腳踏車、縫補衣服等群眾生活需要的服務專案,劃出固定的街段進行規範管理,這樣既解決城市管理問題、擴大了就業,完善了城市功能,同時又滿足了人們的消費需求,體現了城市管理的以人為本管理理念,促進城市和諧發展。

  (六)積極推行管理方式的改革。建議把管理工作推向市場,變獨家經營為多家經營,使管理水平在市場競爭中得到提高。可以選擇一部分道路的清潔打掃實行招標管理,面向市場確定清掃隊伍,由政府出資購買公共服務。進一步調動社群、單位參與城市管理的積極性。透過考核獎懲等辦法將社群工作重心調整到城市管理上來,合理調整社群管理城市的自主權,挖掘潛力,促使市容市貌管理同就業等工作有機結合,調動社群、單位及廣大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積極性,為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七)加強市民文明教育。在城市化程序中,需要同時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的“軟實力”。一要強化教育引導,多方位推進素質提升。把提高市民素質納入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規劃,有針對性地制訂長遠和近期的文明教育計劃,從學校、家庭、單位和社群著手,加強對德育工作理論探索和實踐指導。二要完善互動機制。健全常態管理機制,及時推出各項文明建設方法舉措,建立全民監督機制,規範政府部門執法行為,同時提高市民自身的文明意識。三要搭建公共平臺,為城市居民思想道德素質、科技文化素質和身體健康素質的提高,提供一個良好的空間環境和硬體設施,實現城市建設、經濟發展與人的素質提高和諧共進。

  城市建設發展調研報告 篇3

  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空間地理資訊等新一代資訊科技,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設智慧城市,對加快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為全面瞭解我區智慧城市建設情況,積極推進“智慧路南”建設程序,8月份,區政協組成調研組對全區智慧城市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其間,實地察看了有關現場,聽取了區政府的工作彙報,與區政法委、現代物流產業聚集區、商務局、工信局、科技局、行政服務中心等相關單位領導進行了座談。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區按照上級部署要求,立足全區實際,積極運用資訊科技和數字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動了城市轉型、社會轉型和經濟發展轉型,“智慧路南”建設已經開始起步。

  (一)注重基礎先行,智慧城市建設根基得到夯實。一是政務資訊化管理和服務水平得到提升。區直部門和相關業務部門加大了對資訊化管理服務系統建設和應用推廣力度,初步形成了技術比較先進、系統內上下結合、功能相對完善的資訊化政務管理和服務體系。二是以“智慧民生”建設為切入點,民生領域資訊化服務開始起步。自去年網上審批系統平臺開通執行以來,截止目前累計辦件1915件,並逐步推進了居民健康卡、民政社群服務資訊中心、社會保障綜合系統、數字校園等服務民生專案。

  (二)注重示範帶動,智慧應用體系建設初見成效。結合我區實際和發展需要,確定了智慧城市建設的工作重點,探索實施的社群網格化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以“社情全掌握、矛盾全化解、服務全方位”為總體目標,以“網格化定位、責任化分工、精細化管理、親情化服務、多元化參與、規範化執行、資訊化支撐”為基本構架的“三全七化”網格管理體系,搭建了社會治理新平臺,全面提升了社會治理科學化水平,目前,全區143個村居,建立508個網格。

  (三)注重融合效應,智慧產業發展初露端倪。近幾年,我區在有效促進相關產業和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的同時,注重專案管理,為“智慧企業”和“智慧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一是促進了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資訊科技在各行業、各領域的整合創新應用,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對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起到了積極作用。如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涉及網際網路、資訊科技、生物科技、金融服務等多個產業類別。二是推動面向產業(園區)、中小企業的資訊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在全省率先建立國際新型的“網際網路+虛擬產業園區”的管理運營模式,創新驅動路南區城市經濟轉型升級。三是透過典型示範培育,強化了輻射帶動作用。形成了一批技術先進適用、商業運作模式清晰、具有推廣價值的典型案例和應用模式。截至去年底,引進、培育了58同城、易物天下、易車網、志金科貿等電子商務企業40餘家,開發建設了報春鋼鐵網、志金鋼鐵網、唐山北方國際鋼鐵電子交易中心等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並藉助阿里巴巴、天貓、美團等知名網站,開拓網上資訊服務。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路南財經大廈為載體的河北省電子商務示範基地。

  二、存在的問題

  從調查情況看,區政府及有關部門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與先進縣區相比,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思想認識存在差距,前期工作推進困難。少數部門單位對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智慧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執行力不夠,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夠多,有時甚至存在敷衍應對的現象,導致智慧城市建設整體工作進展緩慢。

  (二)整體規劃尚未確定,先期投資重複浪費。目前,我區智慧城市建設尚未出臺明確的整體規劃,發展定位不夠清晰,各部門單位開展工作存在“各自為政”的情況,重複投資、重複建設現象突出,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

  (三)缺乏服務平臺支撐,資訊整合有待加強。智慧城市建設覆蓋諸多領域,而我區尚未建立智慧城市管理公共資訊平臺,導致了行業標準、建設標準和評估標準無法統一,資料交換標準不一致,不易實現系統互聯互通和資訊的共享協同,形成了“智慧孤島”。例如,大多數部門單位、小區村居均安裝有影片監控,但是在需要調取影像資料時,無法透過共享來獲取,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四)輿論宣傳引導不夠,社會參與度不高。從調研情況看,群眾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的參與度普遍不高,成為推進此項工作的瓶頸。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宣傳推介不夠。智慧城市是為市民而建,在實施前要讓市民從一開始就瞭解相關推進計劃,使市民對可使用的城市資源有認同感,如水電、公共設施等“智慧城市”提供的各項服務,讓市民與城市連線,推動城市更加綠色、低碳。二是資料收集不夠。智慧城市的建設不是一味追求科技的炫酷,而是給予市民生活上的便利和幫助,讓百姓受益。這就需要社會各方、城市中各個角色的充分關注,在大資料時代,提升城市“智慧”。

  (五)融資機制不夠完善,建設資金缺乏保障。目前,我區智慧城市建設資金來源主要是財政投入,缺乏相關融資政策,社會投資積極性尚未得到充分調動,從建設的長遠發展考慮,單一的財政投入難以滿足建設需求,甚至成為建設發展的瓶頸。

  三、幾點建議

  智慧城市是城區發展的必然趨勢。為進一步推進“智慧路南”建設工作,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切實提高思想認識。智慧城市建設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創新型城區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將給城區的建設、管理和發展帶來全域性性、根本性的變化,對我區來說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要充分認識建設“智慧路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確發展大勢,從全域性高度給予足夠的重視,建議成立智慧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意義、總體目標和工作部署,大力宣傳先進典型和案例,增強全社會對智慧城市建設的認同感和參與度。

  (二)儘快明確發展規劃。建設智慧城市存在一個要建設成什麼樣能級和水平的問題,要有效銜接“智慧唐山”建設,借鑑先進地區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有益經驗,結合我區實際,搞好頂層設計。要按照適度超前、特色明顯、注重實效的要求,把握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相結合的原則,制定明確的建設時間表,統籌建設各領域的智慧專案,有計劃、分層次的協調推進。

  (三)著力完善基礎設施。智慧城市管理公共資訊平臺是智慧城市的“大腦”,要首先完成對平臺的搭建。要加強與移動、聯通運營商等大企業的合作,加快網路基礎設施建設,透過網際網路、現代通訊網和物聯網對城區中的資訊基礎設施、社會基礎設施和商業基礎設施進行整合,為智慧城市發展提供安全、可靠、超前的基礎保障。同時,要推進技術創新、應用商業模式創新、行業應用標準和制度創新,提高智慧城市建設的聯合攻關能力、協同創新能力和區場開發能力。

  (四)建立健全投入機制。區政府要在保證引導資金到位的基礎上,儘快出臺相關政策,努力拓寬投資渠道,構建多元化投資格局。要吸收有資質、有實力的運營商投資,鼓勵民間資本、企業資本透過直接投資或間接投資等方式參與智慧城市建設,形成政府與企業多方參與、區場化運作的投融資機制,確保工作順利推進。

  (五)科學推進工作重點。要按照總體規劃、分步聯通的原則,圍繞我區發展的特色優勢、產業升級的戰略重點、群眾對公共服務的迫切要求,找準突破口,堅持有基礎的先行、有急需的先上、有實效的先幹,著力推進智慧產業基地和重點領域智慧應用體系建設,擴大“智慧路南”建設的覆蓋面,努力構建智慧、協同、高效、安全的城區執行管理體系,使“智慧路南”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力支撐。

  XX區區智慧城市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城市建設發展調研報告 篇4

  20xx年3月28日至4月18日,對石堆鎮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四個城市”建設進行了調查研究,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石堆鎮位於安丘市東部,面積67平方公里,轄47個行政村,1.06萬戶,人口3.9萬,耕地面積6.4萬畝。今年以來,石堆鎮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著力點,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目標,以開展“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建立活動為主線,加快推進“四個城市”建設,全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突破。

  一、基本情況

  (一)全面摸排,掌握第一手資料。全面摸清每個村底數,包括人口、房屋、基礎設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及村規民約制定、在外能人、矛盾糾紛、村霸村痞等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研判,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四個城市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突出重點,開展“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建立活動。

  一是產業興旺方面。開展“帶富增收富民”活動。

  1.培育一項致富產業。各村結合實際,突出特色,確定一項或多村確定一項能夠有帶動性的增收產業專案,增加群眾收入。

  2.培訓一套致富技能。透過外出參觀學習、舉辦種養業、務工知識等培訓班,確保有勞動能力的群眾培訓達到90%以上,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守法紀的新型農民。各村幫助留守人員聯絡工藝品加工、農產品粗加工等專案,最大可能的增加家庭收入。3.探索一條融資渠道。積極爭取政策和資金扶持,金融信貸單位,對有意向發展專案缺少資金的家庭,特別是返鄉農民工、復退軍人、回鄉創業大學生創辦專案,幫助落實貸款方案,最大限度的提供金融服務。

  二是生態宜居方面。開展“鄉村環境整治”活動。

  1.全面開展農村環境和衛生整治,透過落實門前三包,完善村規民約,加強宣傳教育等手段,引導村民樹立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愛護環境的意識,確保村莊環境衛生長期清潔。堅持“應綠盡綠,能綠則綠”,對村內主要街道進行綠化、亮化,房前用竹籬、圍欄圍起,房前屋後規範栽種瓜果、綠化小品,全村形成“植物自然,鄉土濃郁”的景觀。

  2.加快美麗村莊建設,全鎮打造西蓮池、前留晃、阿洛、西河窪、董家下坡、馬家亭子、梯門、婁戈8個示範村。

  3.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鎮駐地村、社群中心村利用好土地增減掛鉤政策,加快推進農村社群建設,引導農村居民向鎮區、社群集中居住。

  三是鄉風文明方面。開展“倡樹新風正氣”活動。

  1.開展先進典型評選活動,每月確定一個評選主題,在“陽光議事日”活動中開展“移風易俗標兵”“石堆好青年”“種養殖能手”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利用電視、報紙、微信等形式,對先進典行大張旗鼓的宣傳,激發全鎮廣大幹部群眾凝心聚力、幹事創業的熱情和積極性。目前已評選巾幗標兵117名、移風易俗標兵121名、石堆好青年92名。

  2.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各村成立紅白理事會,增強群眾簡辦婚喪嫁娶事宜、遠離不良習俗的自覺性。

  3.開展系列群眾文化活動,組織開展廣場舞大賽、消夏晚會、農民趣味運動會、書畫展等系列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4.每村打造1條文化長廊,重點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律法規等多方面知識,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引導觀念,讓大家感受到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風尚。

  四是治理有效方面。

  1.開展“街頭巷尾平安”活動。每村配備1名警務助理,每村建立一支治安巡邏隊伍,警務助理牽頭開展治安巡防,資訊收集、矛盾化解工作。每村建成一套“天網”監視系統,連線派出所治安監控平臺。每村組建一個警民微信交流的群,提供警務服務、典型案件和安全防範等資訊,隨時隨地與群眾進行互動、交流。

  2.開展“全民參與調解”活動。每社群聘請1名法律顧問,在陽光議事日組織法律諮詢和宣傳,讓法律諮詢服務形成常態化。各村成立調解委員會,由支部書記任主任,由有威望的老黨員、老幹部、優秀村民和評選出的先進典型組成,積極化解矛盾糾紛,力求“小事不出村”。每村建立一處“聽證室”,對家長裡短、鄰里爭吵等簡單矛盾糾紛實行村級聽證。

  五是開展“幹部能力提升”活動,強化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保障。制定了《農村幹部規範化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村幹部工作職責,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每月召開一次“陽光議事”會議,組織學習農業技術、法律常識、健康保健等知識,充實陽光議事內容,增加陽光議事日的吸引力。要求村“兩委”班子成員,每人確定一個淨增收不低於3萬元的致富專案。發展村莊集體經濟,在盤活資源、招商引資、土地流轉上下功夫,拓寬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確保村集體經營性收入不低於5萬元。

  (三)打造示範點,進行典型帶動。重點打造步雲嶺休閒生態園、蓮池高效農業示範園、亭子高效農業示範園、沃奇文冠果主題公園四個示範點。其中,步雲嶺休閒生態園,規劃面積3500畝,已建成1500多畝,是集觀光旅遊、戶外運動、休閒採摘、餐飲娛樂、農事體驗、延伸加工等多功能於一體的休閒旅遊綜合體。目前,已發展阡陌人間、步雲山莊、雲嶺人家、環秀山莊等11家休閒農莊和1處步雲賽鴿文化交流中心。透過園區的示範帶動,發展大櫻桃、草莓、蔬菜等高效種植大棚80個,發展西瓜、大桃、黃金梨等1500畝。蓮池高效農業示範園,規劃面積2200畝,已建成1100畝,已發展百匯紫蘇莊園、東順蒜黃種植基地、華仔蔬菜種植基地、田碩洋蔥種植基地、孟戈有機蔬菜合作社種植基地等5家。亭子高效農業示範園,佔地150畝,已建成高效種植大棚45個。沃奇文冠果主題公園,佔地面積358畝,以生產生活生態、健康文化旅遊為主題,建設木本糧油博物館、文冠果加工和旅遊綜合體、文冠果健康體驗展示中心,打造文冠果種植、選育、高產示範、集散、加工、營銷一體化的全國木本糧油谷。目前,已經栽植文冠果210畝。全部建成後,帶動就業人數300餘人,年可實現利潤2900萬元,利稅700餘萬元。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對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教育引導不夠。農民群眾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程度不夠深,尤其在發展產業方面,目前大部分產業專案主要以工商資本下鄉的方式建設,透過引導群眾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效農業、農家樂、鄉村旅遊難度很大。

  (二)缺乏政策、資金扶持。在基礎設施提升方面,村級集體經濟薄弱,鎮級財政不足,單憑縣、鎮、村三級財力,很難對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三)人才匱乏。目前,廣大農村對人才缺乏吸引力,大學生及高層次人才不願到農村創業。回來的也只有在外能人到村擔任村幹部。

  三、意見建議

  (一)建議加大對群眾鄉村振興戰略的教育培訓力度,調動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建議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完善道路、給排水、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醫療、教育、文體等設施,不斷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三)建議加大政策扶持、專案扶持、資金扶持力度,發展建設田園綜合體、郊野公園和休閒農莊,打造文化旅遊和休閒度假區。

  (四)建議上級職能部門提供政策、資金、專案、技術等各類支援,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創造良好條件。

  城市建設發展調研報告 篇5

  近期建設規劃的期限原則上應當與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年限一致,並不得違背城市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近期建設規劃到期時,應當依據城市總體規劃組織編制新的近期建設規劃。

  近期建設規劃的基本內容:

  (一)確定近期人口和建設用地規模,確定近期建設用地範圍和佈局。

  (二)確定近期交通發展策略,確定主要對外交通設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設施佈局;

  (三)確定各項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公益設施的建設規模和選址。

  (四)確定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佈局;

  (五)確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風景名勝區等的保護措施,城市河湖水系、綠化、環境等保護、整治和建設措施。

  (六)確定控制和引導城市近期發展的原則和措施。

  近期建設規劃的強制性內容:

  (一)確定城市近期建設重點和發展規模。

  (二)依據城市近期建設重點和發展規模,確定城市近期發展區域。對規劃年限內的城市建設用地總量、空間分佈和實施時序等進行具體安排,並制定控制和引導城市發展的規定。

  (三)根據城市近期建設重點,提出對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生態環境保護等相應的保護措施。

  下面是xx市城市近期建設規劃編制工作調查問卷(供參考):

  1.您認為,能夠方便您參與城市規劃編制的途徑有:[多選題]

  向人大代表提意見

  在規劃編制前期,向編制單位提出建議

  在規劃草案公示階段提供意見和建議

  在規劃後期成果公示階段參與

  其它

  2.您對上一版《市城市總體規劃》(xx年—xx年)(以下簡稱為總體規劃)的瞭解程度為:

  全面瞭解

  部分了解

  不瞭解

  3.如果您選擇了“部分了解”或者“不瞭解”,請問影響您瞭解總體規劃的原因是:[多選題]

  沒有了解渠道

  公眾宣傳不夠工作太忙

  無暇顧及專業性太強

  看不懂其它

  4.您是透過什麼途徑瞭解總體規劃的:[多選題]

  規劃人員的介紹或者調查

  和同事、朋友的交流

  網路、廣播電視、報刊雜誌等媒體宣傳

  其它

  5.您對xx市城市建設發展水平是否滿意:

  非常滿意

  滿意

  一般

  不滿意

  6.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您認為xx市當前最突出的城市問題是:[多選題]

  社會治安問題

  環境汙染嚴重,城市生態遭到破壞

  規模不夠大,中心城區輻射能力不足

  產業發展水平不高,經濟總量不大

  路網不暢、交通不便

  公共設施不完善,缺乏遊憩場所

  城市生活成本偏高

  城市形象不鮮明,城市知名度不高

  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夠

  其它

  7.在城市建設方面,您認為政府當前最應該做的是:[多選題]

  加強商貿、教育、文化、醫療、體育和公安消防等公共設施建設

  加強水電市政工程設施建設與維護

  構築更為順暢、便捷的交通體系

  繼續推行城中村、舊工業區改造

  美化城市環境

  提升城市功能

  加大產業園區建設

  加強水體、山體等藍、綠線生態保護

  其它

  8.您認為xx市“十二五”城市近期建設規劃主要應該:[多選題]

  加強對該市城市發展空間的宏觀指引

  統籌城市近期主要建設專案

  加強城市規劃和建設管理

  其它

  9.城市公共設施方面,您認為城市最為緊缺、最迫切需要建設的是:[多選題]

  商貿設施

  文化設施

  教育設施

  體育設施

  醫療衛生設施

  公安消防設施

  其它

  10.城市市政基礎設施方面,您認為城市最為緊缺、最迫切需要建設的是:[多選題]

  城市道路、橋樑、涵洞

  城市防汛、排水設施

  城市汙水處理設施

  城市照明設施

  人行系統

  其它

  11.您認為xx市城市發展當前面臨的主要外部機遇是:[多選題]

  國家“擴大內需”投資

  國外產業轉移

  其它

  12.您認為xx市城市發展的主要優勢條件是:(限選2項)[多選題]

  區位交通優勢

  良好生態優勢

  文化景觀的魅力優勢

  豐富的勞動力優勢

  產業優勢

  用地價格等成本優勢

  其它

  13.今後五年中,您認為近5年內xx市城市建設的熱點地區應是:[多選題]

  城東新區

  城南新區

  老城區

  開發區

  淅河工業、居住組團

  兩水工業組團

  南郊(城西)

  其它

  14.從城市空間資源分佈及長遠可持續發展來看,在未來五年城市發展中,您認為城市應該:[多選題]

  尋求城市新的發展空間

  透過舊城改造最佳化城市空間佈局

  挖掘現有土地資源利用潛力

  其它

  15.您對《xx市“十二五”城市近期建設規劃》的其它建議:

  城市建設發展調研報告 篇6

  城市土地是城市建設的載體,又是城市建設的重要資源,城市建設就是在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基礎上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生活環境。利用好城市土地是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良好的生活環境,保持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形成地方特色的重要保證。如果一個城市在建設時沒有最好地利用好城市土地資源,沒有保護好城市土地資源,從小處說就不能形成自己特色的城市面貌,而只是大眾城市的克隆,從大處說就是浪費了不可再生的土地資源,破壞了自己的土地結構面貌,而形成的城市環境也不可能是生態的、適宜人類居住的、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環境,而且後期的城市維護管理費用會大大提高。

  如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建設一個有地方特色的、生態的城市,是城市建設管理的重點。要使城市建設合理、快速高效地進行,需要解決好以下的幾個問題和爭取相關部門的支援。

  一、城市建設與土地管理的不協調。

  加快城鎮建設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之一,而強化土地管理又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我國現在雖然已形成了比較配套的城鎮建設和土地管理法規體系。然而隨著形勢的變化和各地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城鎮建設與土地管理之間存在著一些不相協調的地方,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土地利用規劃與城鎮發展規劃不夠協調。這就是現有建設需求同土地供給的矛盾,也是兩個規劃在編制過程中部門缺乏溝通銜接的問題。城鎮建設以總體規劃為依據,由城鎮建設管理部門負責制定,而城市土地利用規劃是土地管理部門負責制定的,雙方在制定規劃時如沒能充分交流,兩個規劃必有不相協調的部分,這就會為今後在建設管理上造成不利影響。如土地利用規劃中劃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有些在城鎮發展用地控制區內,有的甚至在近期建設用地範圍。這樣,使科學合理的建設行為實施起來比較困難,特別是事關經濟發展大局的重點專案,往往因徵地影響速度和效益。

  二是土地管理與建設規劃管理步調不夠一致。法律法規對土地管理和建設規劃管理程式都有比較明確的規定,但是實際執行過程中由於部門之間相互配合不力,導致兩個方面的管理時常脫節,給城市建設和土地管理造成影響,不能保證城市建設有序進行,或者造成辦事效率低下影響建設速度。如按規定建設單位和個人的建設行為必須先取得建設規劃部門核發的建設規劃許可證後,方可向土管部門申領土地使用許可證,然而現實中存在土地使用許可證發放在先的問題,尤其是在小城鎮建設中顯更為突出,容易引起兩部門之間的摩擦,造成建設規劃管理失控。

  這主要還是一個管理體制和領導體制問題。這要求城市建設管理部門與城市土地管理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共同管理好城市土地,建設好城鎮環境。目前全國各地不少地方已將土管與城建規劃或房產部門合為一體,市縣長分工也將土管與城建規劃或房產部門由一人負責,或成立專門的城市土地建設管理委員會來進行土地管理與城鎮建設工作的協調。

  二、城鎮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中存在不合理。

  城市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是經營城市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一個重要來源。合理有序的城市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是一個城市正常發展的基礎,是一個城市可持續發展必需的條件。但現在一些城市建設和城市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現象,主要表現在:

  一是城市土地資源的收益未真正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城市土地資源的良性開發利用。土地不是再生資源,城市土地的用途轉換之後如果不能形成新的經濟功能,就是一種浪費有限資源的行為。國家政策規定城市土地收益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其目的在於培植城市新的經濟載體,事實上由於多種原因目前城市土地的收益沒有真正用於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城市土地收益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能有效地提高城市土地的價值,從中獲得更大的收益,促進城市建設。如利用城市土地收益加大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投入,提高城市景觀形象;加大城市交通建設,改善城區交通狀況;加大環境汙染治理力度,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等等。透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高城市土地的市價,獲得更大的土地收益,促進經濟發展。

  二是城市土地市場化運作尚待規範。有的地方為了多渠道籌集城市建設資金,熱衷於拍賣黃金地段的土地,這種市場化運作方式本來無可非議,但操作中往往偏離方向,未能充分考慮城市功能分割槽的需要,未能嚴格按城市規劃進行控制,結果把該作綠地的地塊作為建房,該作住宅區的建成工業區或者商業區,又由於客觀存在行政干預,以致法定的建設規劃人為地成了一紙空文。

  這需要城市建設與土地管理部門在開發利用城市土地時要充分考慮城市近期目標與遠期發展的關係,協調好區域性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係,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土地。政府部門要從長遠利益著想,捨去一部分眼前即得利益,按照城市總體規劃,並可適當增加城市綠地建設等公共設施建設,以改善城市的景觀、生態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從而最終使城市土地升值,達到開發與利用的目的。

  三、城市規劃管理需要進一步強化,科學化。

  城鎮總體規劃是城鎮建設管理的依據,城鎮總體規劃一經政府部門批准,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地方性法規,在一般情況下是不容更改和違背的。城鎮總體規劃的嚴肅性是不容至疑的,這就要求城鎮總體規劃的制定必須嚴密、科學,管理必須嚴格。但現在一些城鎮總體規劃的制定和管理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千城一面的現象普遍存在,沒有自己的特色,且不符合城市資源的永續利用原則。

  城市規劃不合理、不科學,直接造成城市土地資源的浪費和城市建設管理費用的增加。城市土地資源浪費,從根本上講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城市土地沒有進行必要的開發,使城市土地沒有得到它應有的收益。政府沒有從城市土地中得到最合理的收益用於城市的發展建設,這也是一種資源浪費。二是在開發建設中未對城市景觀資源加以嚴格的保護利用。在制定和修改城市規劃時應加強對城市綠線的重視,先把有利於營造城市景觀的山體、水體等景觀資源劃上綠色保護線,在城市規劃建設中重點保護、利用這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以塑造別具一格的城市景觀。而現在很多城市建設中對當地的植被、地貌、水體等城市景觀資源的保護利用力度很小,而是在先破壞、後建設,這樣不僅增加了城市景觀建設費用,又不利於形成當地的特色,使“千城一面”的現象普遍存在。城市建設管理費用的增加是因規劃的不合理、不科學,造成城市建設中重複建設多,城市功能不完備、不協調引起的。

  在城市規劃制定時,可以引進一些外地的先進理念,可以聽取一些城市規劃設計大師的意見、建議,但一個城市的總體規劃不應直接交由那些大師們,而應是由當地的專業工作者透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後,在綜合當地文化、地域、氣候、發展方向等實際情況後,再採用那些先進的設計理念、方法,特定出符合當地實際的、可操作性強的規劃來。在規劃制定中更多的是要多徵求當地市民的意見,特別是園林、文化體育、氣象、林業、環保等部門專業人士的意見、建議,使城市規劃儘量全面、合理、科學。

  四、進一步強化綠化規劃建設管理,促進城市土地升值。

  城市綠化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中一個重要的內容之一,它也是一個城市形成新型景觀的重要保證,是提高城市土地市價的重要手段。城市綠化的好壞是影響城市形象、城市活力、城市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它將直接影響到城市的招商引資和經濟發展。

  但現在有很多城市,特別是中小城市,在城區總體規劃中只對城市綠化進行了控制性規劃,但是沒有切實可行的專業規劃用來指導城區綠化建設。在現階段,綠化規劃是在城市建設完成後的見縫插綠的綠化規劃,更不用說城市綠化規劃的實施、監督管理了,至使城市綠地建設隨意性強,城市綠地分佈不均,中心區綠地面積太少;物種單一,景觀效果差。因此,在制定和修改城市總體規劃的開始,就要讓風景園林師參與,避免風景園林師在做好的城市規劃總圖上見縫插針地畫出自欺欺人的園林綠地系統圖來。園林綠地系統規劃要和其他專案規劃,在總圖規劃時同步進行。如果是一個“園林城市”的規劃,那麼,在城市總體規劃制定時,風景園林師應是扮演主角的。

  在城市綠地規劃建設中,首先要對城市規劃區內的水體、植被、山體等景觀資源進行一次詳細地調查,根據它們對城市景觀的影響程度進行分級保護,其他城市建設專案應在保護範圍外進行,以免破壞那些不可再生的景觀資源,對其開發利用也應得到嚴格的控制,並適時地開發成城市休閒綠地,以提高周邊城市土地的市價。其次是對規劃的綠地可以先於其他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或先用作苗木生產用地,在以後再改造成城市公共綠地,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城市綠地建設的費用,還可有力地提高城市土地的市價,在土地轉讓中為城市建設籌集更多的建設資金。三是充分利用現有的植被資源,進行有限的改造,就可形成城市公共綠地。利用現有的植被資源有利於保護城市綠地生物多樣性。物種單一不僅不利於營造景觀,不利於發揮生態效益,而且增加了病蟲防治的難度,增加了後期的管理成本。

  城市建設發展調研報告 篇7

  xx年我市旅遊業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繼續保持健康發展,各項主要資料穩步增長。年全年共接待遊客6870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3%。其中,接待入境遊客53萬人次,同比增長15.1%;接待國內遊客6817萬人次,同比增長12%;旅遊總收入34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其中,旅遊創匯15526萬美元,同比增長15.02%。國內旅遊收入337億元,同比增長15.09%。

  一、節會活動在招攬遊客、促進旅遊業繁榮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春有牡丹文化節,秋有河文化旅遊節,春秋兩季這兩次節會活動為帶來了大量客源,活躍了旅遊市場,“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節會活動成為城市生活中的一大盛事。年牡丹文化節,歷時四十天,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700多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86.7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11%和8.33%。河文化旅遊節歷時30天,全市共接待境內外旅遊者947.5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7.65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10.1%和10.25%。兩次節會共計70天時間,共接待遊客2647.55萬人次,佔全年旅遊總人次的38.5%,旅遊收入134.38億元,佔全年旅遊總收入的38.6%。

  二、入境遊繼續穩步發展,港澳臺遊客數量大幅增多

  xx年全年接待入境旅遊人數53萬人次,同比增長15.74%,其中接待外國人40萬人次,同比增長7.44%,港澳臺遊客13萬人次,同比增長51.9%。港澳臺遊客中以臺灣遊客數量最多,佔港澳臺遊客的59.4%,其中香港澳門遊客數量雖然不多,但卻呈大幅增加態勢,年來自香港、澳門的遊客數量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xx年全市接待來自亞洲國家地區的外國遊客18.63萬人次,同比增長36.78%,其次是來自歐洲的遊客,共13.31萬人次,來自歐洲的遊客數量在外國遊客中所佔的比重為33.3%,僅次於亞洲,但遊客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卻減少了25%,接下來的排名是美洲和大洋洲,遊客數量分別是2.87萬人次、1.15萬人次,來自非洲的遊客數量排名最後,但與去年同期比卻增長了3.6倍。

  三、境外遊客在停留時間減少

  年境外遊客在人均停留時間是1.46天,比上年減少0.11天。其中外國人在人均停留1.41天,比上年減少0.02天,港澳臺遊客人均在停留1.61天,比上年減少0.57天,港澳臺遊客中臺灣遊客在停留時間減少最多,人均停留天數是1.68天,比上年減少0.78天,臺灣遊客在港澳臺遊客中佔有較大比重,其停留時間減少影響了港澳臺遊客整體在停留時間。港澳遊客在停留時間變化不大,均比上年略有增長。香港遊客人均在停留1.52天,比上年增加0.03天,澳門遊客人均在停留1.53天,比上年增加0.32天。

  我市旅遊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資源整合問題仍應引起重視。遊客在停留時間短仍然是影響旅遊經濟效益的原因,遊在,住在鄭州的問題,讓優質的旅遊資源,不能享受全部的旅遊成果,在“食住行遊購娛”旅遊六大元素中把一半以上的利益割給了別人。

  2.自駕車增多,交通擁堵問題亟待解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僅出遊次數增多,同時由於私家車大量增加,自駕遊也成為一種旅遊時尚,但交通擁堵、道路不暢讓很多人“欲遊而止,望遊興嘆”,影響了遊客來旅遊的積極性,制約了客源市場。要確保遊客暢遊,一方面要加強交通管理,同時道路規劃也要更加合理。

  3.“龍門石窟”這個全市唯一的5a景區的發掘利用還沒有找到真正的切入點。“龍門山色”歷來就居於八大景之首,景區雖然不大,但景點的大氣、典雅是境內任何一個景區都無法比擬的。不然武則天也不會在那裡開鑿石窟群,把自己的形象立在那裡。龍門山色從不同的角度看都有步移景挪的效果,水光山色,堪稱勝景。所以對外宣傳應該世界文化遺產與自然景色相提並論,不能突出了一面,而忽視了另一面。讓遠道而來的遊客忽視了自然景色。自然風景有時也需要提醒,如果不提醒,很多人會“身在福中不知福”而忽視了良辰美景,自然風景也有密碼,在很多人未解其中玄妙的時候給以提醒,則能幫人理解景區,使其得到自然的陶冶,得到美的享受,從而加深對景區的印象。

  4.對旅遊業的投入產出效應應給以更高的重視。市每年在旅遊宣傳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的目的是為了帶來經濟效益,透過宣傳把遊客請來了,如果景點沒有吸引力、城市沒有吸引力,遊客只是簡單瀏覽一番,然後就做了匆匆過客,那樣給城市帶來的經濟效益是有限的,有時候與我們前期做出的努力相比甚至是產出沒有投入大,這樣就做了賠本生意,難以產生經濟效益。要增加城市的吸引力,不僅要從城市硬體設施上做好工作,同時也要從深層次挖掘城市的文化內涵,找出自身與眾不同的地方,不僅要請得來遊客,還要留得住遊客。從這一點來說,開發建設以龍門風景區為中心的隋唐文化中心很有必要。

  城市建設發展調研報告 篇8

  我x土地總面積1.5萬k㎡,耕地保有量257.3萬畝,劃定基本農田保護面積233.3萬畝,基本農田保護率過90.6%,人均耕地面積0.96畝,國家下達20xx年至20xx年新增建設用地控制指標僅為5639公頃,其間有大量的基礎設施專案、產業專案和公共服務專案等需要用地,土地供應壓力將越來越大,如何統籌各類用地,確保我x推進新型城市化用地需求任重道遠。創新觀念,挖掘潛力,推進節約集約的土地利用模式尤為重要:

  一、正確處理保護資源與保障發展的關係,堅持內部挖潛適速擴容的新型城市化路子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作為指導土地利用的總綱,是國家利用土地政策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透過對規劃期內的各行業用地預測,在確保耕地保有紅線,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明確了區域土地利用的結構和規模,從國家下達我20xx年至20xx年城鎮用地新增規模來看,只有3749公頃,其中吉首市佔1497公頃,其餘7縣一區(xx經濟開發區)只2252公頃,摺合平均281.5公頃/縣、區,平均每年每縣區只有200—300畝土地用於城鎮各項建設,指標的控制相當緊張。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才能緩解用地指標壓力:一是深入挖掘存量建設用地潛力,據調查,我x除縣城關鎮外的小城鎮人均佔有耕地均在140㎡左右。其現有建設用地的再利用潛力還有較廣闊空間;二是充分利用低效用地,由於歷史的原因,我x的小城鎮用地普遍處於粗放利用狀態,投資強度普遍偏低。其舊區改造大有可為;三是在新區的開發中突出抓好定額供地控制,改變近來單家獨院居住模式,引入空間開發機制建立節約集約用地優惠措施和政策,鼓勵利用地上地下空間,提高單位土地上的承載能力;四是全面推行利用市場配置土地資源制度,嚴格實行土地的拍賣掛牌出讓,利用地價槓桿促進用地者的自律約束,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二、做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確保城市擴容用地

  土地政策趨緊,土地供應計劃的拮別將越來越嚴,利用現有政策拓寬突破土地供應瓶頸,創新土地利用思路,實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是出路所在。一是抓好三項工作:即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與空心村整治相結合,村莊適度集中,使更多的村莊空坪歇地置換為可供建設利用的用地指標;適時開展磚瓦窯、礦山廢棄地,閒置廢棄道路等的復墾複種,增加有效耕地數量用於建設用地置換;鼓勵社會資金投向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建立國家收購新增耕地指標機制;二是科學應用全國二次土地調查成果,準確掌握耕地增加現狀和建設用地利用現狀,修編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規劃,並明確區域劃分,即基本農田整理區、復墾區、開發區、村莊整理區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實施區等;三是建立城鄉建設用地掛鉤的層級管理制度,根據掛鉤資金來源渠道分別由省、縣市自主使用或用於指標交易,提高各級政府實施增減掛鉤工作的積極性。

  三、實行節約集約用地跟蹤管理,推進新型城市化建設可持續發展

  一是實現單一的注重投資強度向投資強度與建設效益並重轉變,在用地指標趨緊的情況下,儘量提高土地使用和建設專案效益、縮短開發建設週期,確保專案建設早動早建早竣工。對不能按時動工建設的,按有關政策規定足額收取閒置費直至收回土地使用權,杜絕浪費土地現象發生;二是從嚴審批輕管理向批前介入、批中把關、批後監管的全程監督轉變,嚴格執行定額、強化用地預審,嚴格審查設計,落實產業許可,構建部門聯合把關、多環節監管的強化節約集約用地的新機制,確保新型城市化品位和質量。

  城市建設發展調研報告 篇9

  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隨著國際國內的環境變化、城市規模能級的提升,安全穩定風險呈現出外部風險向內部風險傳導、傳統風險與非傳統風險疊加、社會風險向政治風險衍化、單一性風險向綜合性風險升級、偶發性風險向複合型風險轉變,對新時代特大城市風險治理提出了新的更大挑戰。必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風險意識,樹立底線思維,加快鍛長板、補短板、強弱項,推進城市安全體系建設深刻變革,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挑戰,不斷提升城市的經濟韌性、結構韌性、功能韌性、過程韌性、系統韌性,更好應對各類風險挑戰和不確定因素,實現由“城市安全”向“安全城市”的根本性躍升。

  一、聚焦深化供給側改革全面提升城市經濟韌性

  經濟韌性是指在面對外部衝擊時,透過調整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有效應對外部干擾、抵禦外部衝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xx因地處西部內陸,長期處於全球產業鏈價值鏈末端,經濟發展模式以承接產業轉移為主,應對風險挑戰和參與全球競爭能力不足。近年來,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疊加,部分行業供應鏈配套鏈受阻加劇,城市發展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顯著上升,迫切需要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發,推動經濟工作組織方式變革,加大逆向調節力度,持續提升城市經濟韌性水平和競爭能力。

  以產業生態圈建設重塑城市微觀基礎。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立足城市長遠目標和戰略佈局,構建起以xx個產業生態圈為引領的xx個產業功能區,合併撤銷xx個同質化嚴重的產業園區,繪製產業鏈全景圖、產業生態發展路徑圖、重點企業和配套企業名錄“兩圖一表”,引導先進要素加速集聚,促進產業鏈就地配套、高效協同,實現傳統園區向共生型產業生態圈升級。

  以發展新經濟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以後發趕超的自覺和彎道超車的自勵,聚焦發展“六大形態”、構建“七大應用場景”,不斷最佳化新賽道發生、發育和壯大機制,以個性體驗、多維穿透適應消費新需求,以泛在互聯、協同互動重構產業新格局,推動實現新形勢下的供求平衡、新邏輯下的動力轉換、新理念下的制度創新,加快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以國際化營商環境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主動對接國際慣例和通行規則,以市場主體獲得感為基本評價標尺,深度放開民營企業市場準入和外商投資准入,全面落實包容審慎柔性監管制度,推動經濟管理變“事前設限”為“事中劃線”“事後監管”,變給政策給優惠為給場景給機會,變剛性執法為柔性執法,全方位構建有利於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發展環境。

  以供應鏈拓展增強高階要素適配能力。聚焦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搭建“買全球賣全球”能力體系,加速集聚高質量要素、招引高層級專案、培育高能級企業,放大資源集聚、商業互動、價值創造的網路協同效應,加快建設服務“一帶一路”的供應鏈樞紐城市和供應鏈資源配置中心,全面提升樞紐連結度、資源配置度、開放創新度。

  二、聚焦推動可持續發展全面提高城市結構韌性

  城市結構是城市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因素作用在地域上的空間反映,是城市內部各種區域性的形成及其分佈與配置情形的整體體現。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市委積極創新城市結構體系和治理方式,全覆蓋統籌、差異化引導城市資源要素分佈,逐步形成了穩固、協調、可持續的城市空間結構、城鄉二元結構、區域共興結構,加快構建與超大城市人口和經濟規模能級相匹配的未來城市發展格局。

  著眼破圈層模式,立全域協同發展格局。圍繞城市科學發展永續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嚮往需要,大力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進城市“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以東部新區建設為牽引推動城市跨越xx山向東發展,破解圈層發展結構的剛性約束,城市格局實現從“兩山夾一城”向“一山連兩翼”的千年之變,市域人口和經濟承載力年均提升x%。

  著眼破二元結構,立城鄉融合發展格局。以獲批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為契機,健全城鄉融合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的制度機制,持續推進城鄉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和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新型職業農民制度,深化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兩項改革,建立起適應現代城市化程序的鎮(街道)村(社群)兩級管理體系,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

  著眼破市域約束,立都市一體發展格局。以建立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為統攬,以制度、政策和模式創新為引領,積極探索行政區與經濟區適度分離,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配置,協同構建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推進功能平臺開放、建立跨區域的產業生態圈、促進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實施生態環境聯防共治,逐步形成經濟發達、生態優良、生活幸福的現代化都市圈。

  著眼破單極侷限,立區域聯動發展格局。以干支聯動推進“五區協同”,促進xx平原經濟區與x南、x東北、x西經濟區及x西北生態示範區在交通、產業、教育、醫療、生態等領域合作,互惠互利、水漲船高的區域共同體加快構建。深入推動成渝相向發展,與xx協同共建世界級電子資訊和裝備製造產業叢集、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叢集、西部金融中心、西部科學城、西部陸海新通道和x文化旅遊走廊,分工合理、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加快成勢。

  三、聚焦促進人本化轉型全面提升城市功能韌性

  未來城市競爭根本是人文生態之爭,核心在於做強功能,動能在於獨特的城市特質。

  近年來,市委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城市發展從工業邏輯迴歸人本邏輯、從生產導向轉向生活導向,積極主動回應人民美好生活新期盼,推動城市創新功能、生產功能、生活功能、生態功能有機疊加,著力打造了有界有度、功能融通、安全韌性的城市空間,為更好應對各類風險挑戰和不確定因素打下了堅實基礎。

  城市建設發展調研報告 篇10

  根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要求,為推動我旗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開展,按照建立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工作的部署,我區各有關部門積極行動,迅速開展工作,努力搭建平臺,培育創業主體,弘揚創業精神,營造創業環境,掀起了全民創業的熱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科左後旗建立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年來,我旗以創城為契機,以“真情創業”為主線,真心組織,真情扶持,真誠服務,真抓實幹,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是創業活動指數明顯提高。2009年,全旗新開辦私營企業96家,新開辦個體工商戶2487戶。

  二是創業成功率明顯提高。2009年,參加SIYB(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創業培訓學員480人,創業培訓合格率100%,經過培訓成功創業480人,創業成功率達100%。

  三是創業貢獻率明顯提高。2009年,非公經濟產值147億元、增長17.5%;創業帶動就業人數1200人,達到1:2.5的倍增效應。四是小額擔保貸款實現大突破。2009年,扶持創業的小額擔保貸款發放量713萬元,比上年增長72.6%,累計達到2137萬元。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健全組織領導體系。

  一是成立了全旗創業型城市建立工作領導小組,由政府旗長任組長,發改、勞動保障、工商、稅務、銀行等32個部門為成員單位,負責統籌規劃、研究和管理建立工作。並專門召開了全旗建立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動員大會,提出明確要求,將創城工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將創城工作任務分解到各部門配備專人負責,明確了建立工作目標。

  二是加強協作配合。按照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要求,結合各部門職能,制定《科左後旗建立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實施方案》,對各有關部門工作職責和創城目標任務進行分解落實。建立了創城工作的聯席會議、工作例會、聯絡員會議等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創城階段性工作,分析解決建立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推動創城工作有序開展。

  三是加強宣傳引導。根據創城的不同階段,對創業理念、創業政策、創業服務、創業培訓、創業典型等進行系列宣傳和全面分析,促進自主創業。

  (二)建立健全政策扶持體系。

  制定建立方案。旗委、旗政府先後出臺了《科左後旗建立國家級創業型城市的實施方案》、《科左後旗促進就業工作成員單位職責》,明確了建立工作的總體要求、工作目標、實施步驟、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並提出了我旗建立工作的具體目標。

  (三)建立健全創業培訓體系。

  一是健全網路。對各鎮、街道及各部門服務創業的社會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加強鎮、街道社群勞動平臺職能作用,並積極引導承擔創業培訓任務。堅持分類指導、分層培訓,面向自主創業農民、就業困難人員等各類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業培訓。

  二是注重實效。根據不同群體、不同階段的創業需求,以SIYB培訓為主,採取理論與案例相結合、邊培訓邊見習的教學方法,進行個別指導,就近就地開展創業培訓和創業輔導,讓學員親身感受和體驗創辦微小企業的有效步驟和科學方法,切實增強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四)建立健全創業服務體系。

  一是完善三級創業服務體系。建立了旗級創業指導中心1個、社群創業指導中心8個,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並將服務向社群延伸。形成了旗、街道、社群三級的創業服務體系,普遍推行創業指導、資訊服務、專案推介、創業培訓、資金扶持、創業孵化、開業指導、政策落實和跟蹤服務的工作制度,加快推進全民創業和建立工作步伐。

  二是構建多層次的服務載體。利用市場型、樓宇型創業孵化基地,為缺乏創業經驗的創業者提供一段時期的孵化和扶持。完善專案開發和推介制度,向社會徵集了50多個創業專案,由專家進行點評後定期開展專案推介,力促創業專案與創業者對接,提高專案轉化率。

  三是聘請了工商、稅務、勞動等部門人員,組成創業服務指導團,為創業者提供創業指導、專案審定、專案跟蹤等個性化服務。

  (五)建立健全工作考核體系。

  一是細化目標責任。旗政府及時將建立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工作具體指標,分解到各鎮、街道和旗各有關部門,明確責任領導、責任部門和責任人,構築“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責任落實體系。

  二是細化考核標準。結合國家級創業型城市的考核標準和我旗實際,研究制定了一套針對鎮、街道和各相關部門的考核辦法,用於指導和推動我旗建立工作,確保我旗順利透過國家考核驗收。

  三是加強督查考核。為確保目標責任的得到有效落實,旗創城小組定期、不定期對各單位完成情況進行督查,對重點工作有針對性地採取推動式督查、調研式督查、明查暗訪式督查,實施全過程跟蹤,並建立健全定期通報制度,對創業促進就業工作目標任務的進展情況實行月彙報、季通報制度,促進工作落到實處。

  三、存在問題

  透過一年來的努力,我旗建立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全民創業意識不強。受傳統習慣思維的影響,總體上自主創業意識不夠強,擇業觀念相對落後,多數人習慣於“找固定工作,吃穩定飯”,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氛圍還不夠濃厚。

  二是創業人力財力有限。融資難、用工短缺等問題,制約群眾創業積極性和企業做大做強。

  三是創業環境有待改善。與先進地區相比,與投資者和企業的要求相比,與群眾的創業願望相比,仍需要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式、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

  四是措施上還不夠有力。對照建立創業型城市的要求,我旗在服務體系、工作機制、平臺支撐等方面都還存在一定差距,各鎮、街道及各部門在落實有關扶持政策方面還不夠平衡。

  四、下步打算

  根據全國建立創業型城市工作部署,首批建立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必須在今年全面完成各項建立工作,明年1-3月進行考核評估。因此,下一階段必須在思想上更加重視,在政策上更加寬鬆,在措施上更加有力,推動我旗創業促就業工作上新臺階,確保建立工作如期完成。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一是嚴格落實部門職責。強化勞動保障部門牽頭作用,密切與各級各部門的溝通聯絡,妥善安排各階段建立工作重點;督促有關部門各盡其責,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二是完善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工作領導小組每季度召開不少於一次聯席會議,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聯絡員會議每兩個月召開一次,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分析存在問題,部署下步工作。旗創城辦每季至少召開一次建立工作推進會,透過現場點評、經驗交流等形式,以點帶面,實行專項指導加以推進。三是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宣傳部門根據建立工作的推進進度,加大力度宣傳創業政策、創業服務、創業典型,邀請知名人士舉辦創業論壇,製作建立工作公益宣傳欄、錄製創業紀實短片等,進一步提高建立工作知曉率,進一步激發全民創業熱潮。

  (二)加大扶持力度,強化政策落實。一是完善政策。各鎮、街道及各部門根據創城《工作意見》精神,抓緊完善相關政策的實施意見和具體的操作辦法。二是落實政策。各鎮、街道及各部門不折不扣地落實國家、自治區、市出臺的扶持創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別要落實好創業培訓補貼政策、公益性崗位補貼政策、小額貸款貼息政策,把積極的促進創業政策變為推進全民創業的法寶。

  (三)加大創業培訓,提升創業能力。一是加強師資培養與管理。舉辦創業師資培訓班,補充創業師資培訓力量,同時加強創業師資管理。二是加大創業資源整合。進一步整合各類社會培訓資源,鼓勵和吸收有條件的社團組織和教育培訓機構參與創業培訓的實施,建立一批能夠開展創業實訓的創業培訓基地,組織創業培訓,力爭在培訓方式、培訓成效、創業成功上有大的突破。

  (四)加強服務指導,鞏固創業成果。一是加強專案推介制度。向社會廣泛徵集創業專案,今年全旗徵集創業專案不少於100個,並及時組織專家進行點評,舉辦專案推介、釋出會,向廣大創業者推介。二是完善專家巡視制度。今年組織專家巡視對接活動不少於兩次,為創業人員提供資訊、技術和政策諮詢等方面服務,幫助解決企業落戶建設和生產經營中的各種問題。三是加強創業者聯誼活動。組織創業者聯誼活動,加強創業者溝通交流。

  (五)加大工作考核,確保創城成功。一是建立工作考核機制。認真實施國家級創業型城市考核標準的具體實施辦法,把相關指標細化到相關部門、單位抓好落實。二是開展自評自查。按照階段性工作要求,組織各級各部門開展自評工作,查詢差距,邊查邊改。三是建立跟蹤督查。進一步加強對各鎮、街道及各相關部門建立工作進展情況的跟蹤督查,及時通報督查結果。

  城市建設發展調研報告 篇11

  城市是現代市場經濟的載體,是本地區的政治、經濟、科教文衛、資訊中心,對城市周邊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輻射力和帶動力。加強城市現代化建設,對於本地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實現繁榮,保持穩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為此,我們就加強市城市現代化建設問題進行了調研,調研採取聽彙報、開座談會、查資料、實地檢視、個別交談等方式進行。具體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市加強城市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成就

  加強城市現代化建設就是要加強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產業化、基礎設施高等級化、人民生活幸福化的建設,市在上級黨委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在加強城市現代化建設上取得顯著的成就。

  1、工業化建設取得歷史新突破

  市搶抓擴大內需機遇,爭專案、上技改,生態型、迴圈型工業實現歷史性重大突破。一是轉變生產方式。順利關停紅磷分公司3號硫酸系統等高消耗、高汙染、低效益專案,建設一批迴圈經濟和節能減排專案,使轄區內的傳統工業生產方式進一步向綜合利用、迴圈利用的新型工業生產方式轉變。二是實現產業轉型。以推進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和雲南省工業迴圈經濟試點示範縣(市)建設為契機,積極鼓勵、支援各大企業依靠科技進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國電小龍潭發電廠、大唐國際紅河發電有限公司迴圈流化床機組的運用,雲南國資水泥紅河有限公司新型幹法水泥熟料生產、低溫餘熱發電技術的引進,解化集團、雲天化國際紅磷分公司一大批新技術的推廣,實現了企業發展的重大變革,促進了產業轉型,為企業生存、發展贏得了戰略主動。透過上述兩項措施,2009年實現工業總產值79.1億元,增長9.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8.3億元,增長0.9%;主營業務收入64.1億元,增長1.4%;利稅總額3.9億元。

  2、城市化建設提升新形象

  市實施“東擴、西盤、南延”戰略,打造“綠城水洲”,建設山水田園城市。城市基礎設施和功能不斷完善,品位進一步提升。公園二期改造、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廠等一批重點工程順利完工,有效開展五星級酒店、文化藝術中心等專案前期工作。使城市建成區面積達19平方公里,城鎮化率62.5%,綠化覆蓋率42.4%,人均綠化面積38.5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36平方米。空氣質量保持國家二級標準,飲用水達到國家水質標準,有效提升了城市形象。

  3、農業產業化進入新時期

  市透過加大農業農村投入力度,關愛“三農”、支援“三農”,農村經濟蓬勃發展。“55110”工程穩步推進,初步形成9大特色農業產業,成為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範縣、蠶桑產業綜合技術示範區,雲南省商品禽蛋及禽種苗基地、綠化苗木基地。發展龍頭企業30戶,其中省級1戶、州級8戶。2個農產品成為雲南省著名商標。農業生產穩步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4665元,初步實現小康。

  4、基礎設施高等級化初步實現

  市全面實施城市主幹道和景觀景點“三化”建設,對城市3個入口進行綠化升級和亮化打造,各景點、景區和公共綠地的樹木、花草有了自己的“身份證”。實施城市夜景夢幻工程,完成124幢建築和臨街樹木亮化,優美的城市夜景更加彰顯出“不夜之城”的魅力。透過“三化”建設,初步實現基礎設施高等級化,切實提升了城市品位。

  5、人民生活幸福化闊步前進

  市始終把民生保障工作貫穿到統籌城鄉發展之中,使教育事業均衡發展、衛生事業鞏固提升、社會保障更加完善、文體活動精彩紛呈。2009年建設廉租房1.4萬平方米,發放住房租賃補貼553萬元。提高農村五保戶供養標準,發放城鄉居民困難補助3522萬元、社會保險補貼628.1萬元。開發就業崗位6580個,安置城鎮失業人員5500人。下調參保企事業單位保險繳費率1.5個百分點,20戶困難企業享受到社會保險和崗位工資補貼。陽光濟困協會工作有效開展,共發放救助金181.2萬元,救助城鄉困難居民4867人。透過貫徹落實各項社會關愛政策,百姓越來越多地享受到了“公共財政”的陽光,市民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二、市城市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就的經驗

  1、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努力探索適合市情的發展路子

  市城市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結果。是堅持把中央和省、州委的精神與的市情實際結合起來,努力探索符合的發展道路,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結果。

  2、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

  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立足實際,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大力發展地方經濟,不斷增強了全市綜合實力。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積極參與跨區域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促使經濟持續快速穩定增長。

  3、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

  市按照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把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目標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階段性任務結合起來,把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推進改革開放的根本目標,高度關注民生,改善民生,堅持不懈地實施“民生工程”,並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使全市人民都滿腔熱情地投身改革開放偉大事業。

  4、始終堅持依法治市方略,推進民主政治建設

  市始終堅持依法治市方略,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加強決策的科學化,形成深入瞭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的決策機制。緊緊圍繞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推進改革,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透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市加強城市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形勢仍然錯綜複雜,不穩定、不確定、不平衡因素仍然較多,經濟執行仍面臨諸多挑戰。主要主要問題是:

  1、城鄉統籌發展任務還十分繁重。城鄉之間、工農之間的差距仍然明顯,城鎮居民收入與農民收入差距仍然存在;農業基礎設施仍十分薄弱,60年一遇的乾旱,充分暴露出我市農村基礎設施不牢;農業產業不強,農民整體素質不高,創業就業能力不足,農民增收困難。

  2、加快發展面臨新的嚴峻考驗。固定資產投資回落、消費空間有限、對外貿易發展不足、產業支撐能力不強,實現經濟較快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

  3、經濟調控面臨巨大壓力。煤電供應緊張,給我市以資源消耗為主的經濟執行方式帶來巨大挑戰;財政增收因素較少,收入短期內難以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剛性支出增加,收支難以平衡。經濟調控矛盾交織、壓力巨大。

  4、體制機制急需破解完善。諸多不適應市場經濟的體制、機制仍不同程度存在,日益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

  四、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要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州會議精神,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建美麗市、做幸福人的發展戰略目標,發展戰略思路、發展戰略重點,堅持產業為首、建設為重、民生為本、穩定為基、改革為先,全面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努力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提升統籌城鄉發展水平,保持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1、大力發展產業,增強經濟實力

  一是做大做強工業。要立足能源促發展,發揮市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新型煤化工,提升煤炭綜合利用率,延伸產業鏈,提高綜合效益。要依託科技促發展,提升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和雲南省工業迴圈經濟示範縣(市)建設水平。要營造環境促發展,進一步健全完善支援工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要提升服務促發展,強化協調服務,及時、有效幫助企業解決各種的困難和問題。二是最佳化提升農業。立足農業優勢,走特色化和優質化發展道路,提升農業發展水平。要發展現代農業,改善基礎設施,聚集農村發展力量,促進農業進一步發展。

  三是重點突破三產。要著力擴大城鄉消費,著力搞活商貿流通,著力提升服務業,著力發展現代服務,切實提高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和質量,打造新型服務產業,提升聚集能力。

  2、加快建設,提高發展速度

  一是繼續擴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充分利用國家投資政策,搶抓機遇,加大爭取計劃、專案和資金力度,進一步擴大投資需求,最佳化投資結構。二是精心謀劃城鎮建設,堅持把城鎮化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一項長期性、戰略性任務。把城鎮發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之中,科學規劃、建管並重、開發與經營並舉,形成科學、有序的開發建設秩序,提升城鎮化水平。

  3、注重民生,建設幸福

  一是推進教育改革發展,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繼續實施各項教育激勵資助機制,最佳化配置教育資源,推進教育均衡發展。二是完善提升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增強公立醫院主導能力,完善升級服務水平,提升滇南醫療服務中心地位。三是積極鼓勵就業和創業,著眼於城鄉統籌發展全域性,著力培訓和就業兩個重點,大力完善各項政策措施,鼓勵就業和創業。四是穩步推進民生福利。最佳化支出結構,不斷增加民生福利,提升城鄉居民幸福指數。五是加強民生政策管理。開展動態管理,探索民生福利政策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各項民生福利政策,確保政策真正落到實處,讓百姓真正得到實惠。六是改善提升環境質量。加大水源保護力度,積極爭取石漠化治理專案。開展“生態鄉鎮”、“生態村”和“綠色社群”建立,倡導低碳生活理念,引導全社會轉變生產生活方式,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良好氛圍。

  4、創新改革,增強活力

  要全面推進以城鄉一體化為重點的城鄉綜合改革試點,力爭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上取得新突破。繼續深化企業改革,推進政府機構改革。進一步加強銀政合作,搭建新平臺,拓寬融資渠道,籌措建設發展資金。要積極推進農村土地管理改革,認真開展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促進節約用地,提高用地效率。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機制,建立流轉市場和糾紛調解仲裁體系。要堅持對外開放,大力招商引資。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以環境和未來招商,以特色和優勢招商。認真執行招商引資政策,做到政府兌現承諾、企業兌現投資,提高專案履約率、開竣工率和資金到位率,吸引和促進更多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向聚集。

  我們十分感謝上級領導來我市調研,這是對我市最大的關懷,最大的鼓勵。我市要充分利用上級領導來我市調研的契機,振奮精神,鼓足幹勁,解放思想,創新思路,帶領全市人民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戰勝百年未遇旱災,奪取新的勝利,不斷把我市現代化建設推向前進,真正造福於全市人民。

  城市建設發展調研報告 篇12

  近年來,xx縣以鞏固建立成果,提高公民素質、提高縣城品位、美化縣城環境、提升縣城形象為目的,堅持“文明總攬、人文先導、生態建立”的指導思想,不斷加快縣城建設步伐,加大縣城管理力度,縣城環境面貌日新月異,實現了新的突破和發展。

  xx縣於1993年跨入省級衛生縣城,十多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把建立文明衛生縣城工作作為為人民群眾辦實事的民心工程,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全域性。以改善人居環境、促進經濟發展、構築和諧社會為目標,按照“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的要求,全面開展城區綜合整治。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組織機構,構築建立網路。

  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一把手任組長的建立文明衛生縣城領導小組,下設整治辦公室。建立健全建立及愛衛組織機構,並明確專兼職工作人員。從而在全縣形成了“統一指揮、分級負責、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社會監督、依法管理”的建立網路。

  (二)狠抓宣傳教育,營造建立氛圍。

  為切實調動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參與建立工作的積極性,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地開展輿論宣傳和健康教育。此外,每年世界衛生日和全縣統一組織的衛生活動中,縣、鄉黨政主要領導都率先垂範,帶領廣大幹部職工一起走上街頭,參加清運垃圾、打掃衛生的義務勞動。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不僅營造了濃厚的建立氛圍,而且使建立工作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充分調動了廣大幹部群眾參與建立的積極性。

  (三)夯實基礎工程,提高管理水平。

  按照“淨、綠、亮、美、暢”的要求,夯實四大工程體系。一是淨化工程。改革環衛管理體制,新裝垃圾箱200餘個,使全縣道路清掃保潔實現了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主、次幹道保持了乾淨衛生。二是綠化工程。採取規劃建綠、拆牆透綠、見縫插綠、依法治綠、科學護綠等有效措施,以街道為依託、小區為節點,新植樹木花草60萬株,構建起綠色生態屏障。三是亮化工程。在城區全面實施路燈照明升級改造和夜景照明工程,同時,新安裝燈箱1000餘個,基本實現了縣城道路路燈全覆蓋。四是美化工程。按照“一改、三拆、四完善”的要求,以整治“破舊樓體、破舊牆體、破舊大門、破舊陽臺、破舊街口、破舊門店、破舊路面”等“七舊”為內容,完成了人民路、東城路等主要道路(段)的整治,並投資200多萬元新建了人民文化廣場。

  (四)突破建立難點,提升建立檔次。

  多年來,我們以縣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問題、死角問題、三不管問題為重點,逐項逐條抓落實。一是戶外廣告整治。按照“減少數量、提高質量、服務經濟、美化環境”的要求,我們對縣城內沿街門店的廣告牌匾,從詞語內容規格樣式等進行了逐一規範,並在縣城主要街道上製作大型公益廣告10個,使縣城的各條街道在整齊規範中又各有特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二是積極開展煙塵控制。對不合格、汙染環境的燃煤大鍋爐分期分批安裝脫硫設施和線上監控裝置,對較嚴重的燃煤鍋爐予以取締、拆除或改用清潔燃料。三是大力開展疾病防治,加強了縣衛生局、縣醫院等疾控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謀劃開展好機關幹部認栽“公益林”等社會公益活動,抓實志願者義務服務、監督勸阻不文明行為等道德實踐活動,全面提升了縣城建立的整體品位。

  (五)搞好日常管理,健立長效機制。

  為了強化日常管理,我們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衛生檢查評比機制。一是不定期衛生檢查。多年來,縣委、縣政府定時、定期抽調專人深入街道、院落和單位,對特殊行業、重點地段的建立工作進行檢查督導,發現問題,現場解決。二是開展“文明單位”建立活動。對照《國家衛生城市標準》,結合全縣實際,制定考核評比辦法,堅持開展行業、單位建立檢查評比活動,對先進單位予以隆重表彰,對落後單位予以通報批評、新聞曝光。三是紮實開展文明行業建立活動。在執法、社會服務、壟斷性行業等部門開展文明執法杯、優質服務杯、便民利民杯等“三杯競賽”,全面推行規範化服務和管理,以語言文明為突破口,以為服務物件著想為前提,結合行業特點,推行文明用語,落實各項服務措施和各項承諾。

  目前,我縣的創衛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縣城環境美化還是低層次、低水平,還沒有真正做優做美。髒亂差問題依然是個頑疾,個別背街小巷的清掃保潔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城中村衛生管理水平不高,集貿市場衛生、軟體廣告出現反彈。二是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秩序等諸多問題尚未得到妥善解決。交通混亂,行人亂穿馬路、街道兩旁亂停亂放、擠佔道路擺攤設點、公共設施破壞嚴重等現象嚴重。三是文明素質不高,存在不良陋習。隨地吐痰亂扔雜物、亂倒垃圾、求神拜佛、封建迷信活動等依然存在。

  下一步我們將全面貫徹“政府組織,部門協調,群眾動手,科學治理,社會監督,分類指導”的方針,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以建立省級文明衛生縣城為載體,以“清除垃圾,規範攤點,美化縣城”為主要內容,按照“鞏固、提高、延伸、輻射”和“以城帶鎮、以鎮促城、城鎮聯動”的總體思路,層層推進。

  1、以治理髒亂差為重點,改善縣城衛生面貌。縣城衛生環境,是人居環境的重要內容,也是發展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各級、各部門必須高度重視治理髒亂差工作,樹立打持久戰的思想,長期堅持。整治辦、環保、衛生、城管部門,要分工合作,各負其責。以縣城主幹道、汽車站等公共場所為重點,大力開展全民愛國衛生運動,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實行全天候、全方位保潔;要增加這些場所的公共廁所、垃圾箱等衛生設施,進一步加強對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亂仍果皮、紙屑、亂倒垃圾、汙水等不文明行為的勸阻、監督。要加強縣城出入口、城中村的衛生保潔,實現無成堆垃圾、無白色汙染;背街小巷要定時清掃,不留死角;要進一步亮化美化街道門店,增加中心區的燈光設施,讓縣城亮起來;要研究制定有效治理非法小廣告的行政措施和相關法規,治理縣城“牛皮癬”,讓縣城美起來。

  2、創衛工作應該是全民投入,而不能只靠環衛工人、掛點單位和政府部門單獨完成。因為現在絕大部分群眾的素質有待提高,很多時候看到環衛工人辛辛苦苦剛清理乾淨,隨後就有不自覺的人亂扔亂倒,工人的勞動成果白白浪費,我們要充分利用媒體,加大宣傳力度,使創衛工作深入到廣大群眾心中,只有群眾心裡有創衛意識,能自覺講究和維護衛生,我們的創衛才真正創到了家。

  3、認真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深入開展全民道德實踐活動。引導廣大群眾遵守《公民行為規範》,在日常生活中,講究衛生,不隨地吐痰,不亂仍果皮紙屑、不亂倒垃圾汙水;愛護公物,不破壞公用照明燈、不損壞公用電話;保護環境,不損壞樹木花草,不踐踏綠地,不亂丟塑膠袋、電池等廢棄物;在公共交往中,講究禮節禮儀,文明乘車,遵守交通規章,不違章駕駛、不亂穿馬路、不亂停亂放車輛;加強對縣城主幹道、汽車站、集貿市場等公共場所的管理,建議在這些公共場所建立由公安、工商、稅務、建設、環保、物價、運管等部門參加的聯合執法管理機構,聯合執法。

  4、建立市民學校,達到四個一。有一支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有一個針對不同群體需要的教育培訓大綱;有一套教材和具體的培訓方案;有一條地方財政和社會資助相結合的投入渠道。

  5、深入開展“誠信xx”活動。按照“社會管理公平公正、經濟交往履約踐諾、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的要求,狠抓誠信教育、培育誠通道德、規範信用行為、發展信用服務。以輿論宣傳為導向,營造誠信氛圍;以各種形式的教育陣地為依託,進行誠信教育;以制定公約、健全制度、完善規範為載體,強化誠信意識;以承諾踐諾為載體,規範誠信行為;以選樹典型為手段,塑造誠信形象;建立誠信檔案,透過誠信監督警示、新聞曝光,糾正不誠信行為。

  城市建設發展調研報告 篇13

  一、城市公交基本情況

  我市城市公交開通於xx年5月,xx年11月移交交通部門管理。目前,全市現有公交經營企業2家,公交車保有量為148輛,城市公交線路14條,設有公交站臺117座,運營線路總里程311.2公里,基本覆蓋新老城區以及周邊的7個鎮(辦事處)。

  二、城市公交發展規劃

  xx年,委託江蘇緯信工程諮詢有限公司編制完成《邳州市城市公交發展規劃》,提出了近期(20xx3-20xx年)和中遠期(20xx-20xx年)城市公交發展目標。預計到20xx年,全市公交車保有量達到281輛,公交線路達到24條(其中新闢10條,調整線路6條);到20xx年,公交車保有量達到1089輛,公交線路達到36條(新增12條,調整6條),公交線路總里程為595公里。20xx3年,市交通運輸局將公交發展列入交通十件為民實事之一,加大公交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計劃投資2360萬元,新建公交車排程中心(保養場)1座、公交首末站4座、公交港灣式站亭64個,站牌62個,新上燃氣公交車20輛,穩步推進公交車運營國有化。

  三、當前城市公交發展存在問題、對策和建議

  (一)在公交線網規劃方面,一是公交線網覆蓋度低,新城片區、經濟開發區、高新區、甚至老城區北部區域公交覆蓋均不足;二是城區道路中公交線路重複係數不均衡,公交線路比較曲折,存在大量的迂迴運輸、逆向運輸現象;三是站點服務覆蓋率較低,據測算,市中心城區公交站點300米覆蓋率為21%,500米覆蓋率僅為33%。

  解決對策:對於新增線路建設時序的安排總體原則是需求迫切、道路條件滿足的先開通;調整線路的建設時序安排原則上是經營合同先到期的先調整。其中近期(20xx-20xx年)新增線路8條,分別為17、19、29、30、15、21、26、28路);調整線路6條,分別為3、4、5、6、7、13路。中遠期(20xx6-20xx年)新增線路12條,分別為22、23、25、27、31、32、33、35、36、37、38、39路;調整線路8條,分別為1、2、8、9、10、11、12、16路。20xx3年新增2條:18路(官湖鎮至瑞興路公交總站)、20路環線(邳州火車站公交樞紐至邳州火車站公交樞紐)。

  (二)在公交車輛投放方面,我市城市公交車輛更新較為緩慢,車輛檔次普遍較低,乘車舒適度較差,不符合節能環保要求。

  解決對策:進一步加快車輛更新速度,大力發展中高檔、大容量、低能耗、環保型LNG動機公交車輛,為群眾提供更加舒適的乘車環境。根據近期公交發展規劃,到20xx年底,將新增車輛217輛、更新車輛64輛。推薦邳州市公交系統備選車型採用8.5米和9米級LNG公交車型。同時,根據《邳州市城鄉客運(公交)一體化改造初步實施方案》,計劃用3年時間對現有248臺城鄉客運車輛車型進行逐步更新,購置符合農村客運要求的節能、環保公交車型。推薦使用蘇州金龍客車,車長7.2-7.7米,LNG動力。鎮村公交全面採用省交通運輸廳統一指定的車型。

  (三)在公交站臺建設方面,我市目前共有公交站臺117座,分屬邳州市大眾廣告有限公司、邳州市中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建設管理。其中前者管理公交站臺92座,分佈在老城區及新城區部分路段;後者管理公交站臺25座,主要分佈在新城區。根據年初制定的公交線路調整計劃,年內新建站亭64個、站牌62個,預算總投資300萬元。主要存在站臺佈局不合理、設計存在缺陷、式樣不協調美觀、建設和管理體制不順、新站臺建設推進滯後等問題。

  解決對策:

  1、對新老城區道路改造,公交站臺應納入改造方案,統籌規劃站臺式樣風格、建設資金,同步建設。

  2、根據公交發展規劃,新增站臺由政府投資建設、扎口管理,解決站臺建設使用銜接不暢、建管脫節的問題。

  3、現有站臺遺留問題:由政府主導,協調出臺相應回購政策,實現站臺統一管理。

  4、站臺建設應實行聯合勘察會審制度,利於解決部門之間協調問題,實現站臺建設與公交通達線路同步發展,佈局科學、規劃合理。

  (四)在公交站場建設方面,公交站場建設嚴重滯後,公交車排程中心、停放站場、保養廠、首末站等相關配套設施缺乏,與公交發展不同步。

  解決對策:根據公交發展規劃,加快其配套設施建設,保養場、首末站等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根據《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範》要求,對保養場建設提出兩個方案。

  方案一:按我市公交發展規劃,到20xx年我市將擁有城市公交車357輛、城鄉公交270輛、鎮村公交84輛、計程車700輛,其它車輛300輛,總計1711輛。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有關規定,1711輛車每天需保養64輛次,按《城市公共交通站、場、廠設計規範》:“修理廠的規劃用地按所承擔大修車輛數計算”,則該公交維修廠設計佔地面積約為28畝。設計建設辦公樓一棟,建築面積6220平方米,維修車間2個,建設面積1920平方米,滿足每日維護車輛64輛次,可容納停車120輛。

  方案二:2020年我市將擁有公交車、計程車約2619輛,而我市將建立“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等,必須大幅度降低汽車尾氣排放,則公交車採用燃氣車輛勢在必行。為此將規劃中的加油站專案列入,該加油站專案列入後,其功能將變為加氣站功能,維修保養廠則兼具有停車場功能,能停車約200輛,且由於停車場和加氣站位置相鄰,方便每日加氣,節省時間、減少公交車空駛,使該維修廠成為一個綜合服務中心,該方案需佔地59畝。

  首末站建設5座,分別是瑞興路首末站、解放路首末站、體育場首末站、新城站首末站、火車站首末站、宏通站首末站,另建7個簡易首末站。其中瑞興路、解放路、火車站、宏通站4個首末站今年開始實施。

  (五)在經營模式選擇方面,我市目前城市公交車輛實行的是公車委託經營模式,該模式下公交的規範運營、服務水平得不到保障,不僅嚴重製約了公交發展,也影響到政府和行業形象。因此,必須對現有的運營模式進行改造,建立公車公營的公司化運營機制。即:城市公共交通的投人以政府投人為主,其發展要納入公共財政體系,公交公司實行公車公營、公司化管理的執行體制,線路與車輛的所有權、經營權、使用權歸公司所有,從業人員實行聘任制。

  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建立政府投資、財政補貼制度。對於建設投資(如新增車輛、保養場和首末站建設),建議由市府投資建設,建設資金納入交通工程建設經費預算。對於運營補貼,根據公交線路(特別是新闢線路)客流量較小的實際,以及承擔公益負擔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務而形成的支出,由市財政實行定額補貼。

  (二)優先安排建設用地。凡經規劃確定的公交首末站、公交維修保養場等重要公交基礎設施,優先安排建設用地計劃,可通過出讓方式提供建設用地。

  (三)減免相關稅費。公共客運基礎設施專案涉及的由地方收取的配套設施費、建設管理費等費用予以免繳。

  四、新能源供應必選方案

  在公交車輛燃料使用及供應方面:經過市場調研,並與億利資源大為能源公司、香港新時代能源公司、中國燃氣邳州分公司、山東富海美林集團、中國電力投資公司等多家能源公司多輪洽談,在投資規模、合作模式、專案建設、資源和價格優勢、資金保障等多方位比選,已經形成初步方案。目前推薦中國燃氣邳州分公司、山東富海美林集團兩家企業的方案。

  五、交通融資工作進展情況

  xx年計劃融資10億元,目前已落實7億元,即與福建華通集團達成聯合建設270省道東南繞越公路、250與251省道連線線、世紀大道東延工程專案協議,解決了7億元的建設資金。

  城市建設發展調研報告 篇14

  合肥市濱湖新區,即指歷次規劃中預留控制的東南引風口地帶和城市機場南部地帶。區域內自然景觀良好,水系較多,其具體範圍為南依巢湖,北靠二環南路,西接上派河和合安高速、東臨南淝河,規劃總用地面積約190平方公里,其中312國道以北(北部片區)規劃面積約27平方公里;312國道以南至十五里河(中部片區)規劃面積約80平方公里;十五里河至巢湖岸邊(南部片區)規劃面積約83平方公里。根據城市總體規劃要求,南部片區一期建設區面積初定為20—30平方公里。

  濱湖新區的建設將使合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濱湖城市,沿巢湖風景線將成合肥的主要特色和魅力所在。新區的核心功能將體現為行政辦公中心、商務文化會展中心、省級休閒旅遊基地和綜合居住等。濱湖新區是合肥未來透過巢湖,走入長江,融入長三角地區的水上門戶,是合肥未來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區。並透過“十一五”及更長時間的努力將濱湖新區打造成獨具魅力的現代新城區和城市未來的新名片。

  濱湖新區正式啟動建設於2006年11月,按照“世界眼光,國際一流,合肥特色”高起點、高標準的要求,啟動區確定在紫雲東路以南,滬漢蓉高速以東的區域。啟動區與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僅一路之隔,水、電、氣、熱等公共資源接入便捷。已建成的高速公路網和骨幹道路網,四通八達。

  一、建設濱湖新區意義重大

  1.建設濱湖新區是實現在中部率先崛起的現實需要

  合肥是中部省會城市中最靠近長三角的城市,也是全國首個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產業基礎較好,交通樞紐作用顯現,綜合商務成本較低,正處於加速發展的“黃金機遇期”。2006年,合肥地區生產總值1073.86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城市人口258萬人,城市化率55.8%。相對自身而言,合肥這幾年發展很快,但在中部省會城市中排名仍然靠後。同時,老城區人口過於密集、道路交通擁堵等情況依然存在,城市發展空間受阻,雖經多次改造但仍不能適應城市發展需要。而發揮巢湖的生態資源優勢和通江達海的區位特點,建設一個風景優美、交通發達的生態濱湖新區,提升合肥現代化大城市形象,可以更多更好地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資本轉移,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和影響力,實現在中部率先崛起的目標。

  2.建設濱湖新區是形成省會經濟圈的重要舉措

  作為省會,合肥的發展必須置於全省發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國內外諸多地區發展的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地區的競爭力,最終取決於中心城市的競爭力和帶動力。合肥不騰飛,安徽就談不上崛起,省會經濟圈無法形成。“141”城市空間發機的空間結構。而周邊城市獨特的資源優勢,為合肥的發展提供基礎性、戰略性的支援。如六安的水資源、淮南的煤電能源、巢湖通江達海的區位條件,都成為省會經濟圈積聚發展勢能的潛力所在。加快合肥發展,提升城市品位,提高經濟首位度必將為儘快形成省會經濟圈打下堅實的基礎。

  3.建設濱湖新區是迎接城市化程序的必然要求

  各國城市化的實踐表明,大城市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提高經濟效益以及提高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比小城鎮要具有明顯的優勢。2006年末,我省戶籍人口6593.5萬人,城市化水平37.1%。按照實現現代化的要求,2030年城市化水平要達到80%。而省會合肥理應成為安徽快速城市化的載體。因此,建設濱湖新區,打造通江達海的安徽“浦東”必將進一步提高合肥知名度,增強吸引力和對外幅射力,最佳化各種資源配置,加速城市化程序。

  二、濱湖新區概念性規劃及建設進展情況

  1.濱湖新區概念性規劃

  按照“世界眼光、國內一流、合肥特色”的總體思路,透過公開招標、專家評審、公眾參與和多輪的科學整合,形成了濱湖新區概念性整合規劃。一旦建成,一座現代化的濱湖生態型新都市將屹立在安徽的中部。

  規劃中的濱湖新區位於合肥主城區南部,南依巢湖,北靠二環南路,西接上派河和合安高速、東臨南淝河,規劃總用地面積196.9平方公里。其核心功能是行政辦公中心、商務文化會展中心、省級休閒旅遊基地、居住綜合新區等。形象定位是合肥的城市名片,合肥融入長三角地區的水上門戶,體現濱水的、生態的、現代的、地方的空間形象。

  2.濱湖新區建設進展情況

  去年10月,濱湖新區建設正式啟動,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突出“基礎設施優先、社會事業優先、拆遷安置優先、聚集人氣優先”,各項建設又好又快地向前推進。特別是堅持以人為本,統籌新老城區發展,對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進行資源整合和佈局調整,得到了廣大市民的歡迎和支援,濱湖新區的人氣聚集效應正在逐步顯現。目前,3.5平方公里的的啟動區初見形象,區內11條道路具備了通行條件,連線主城區與濱湖新區的全長12公里的徽州大道和BRT快速公交投入使用;6000人寄宿制高中、3000人初中、3000人小學可在今年秋季招生;擁有3000張床位的三級特等醫院、省農產品檢測中心、30萬平方米拆遷安置和商貿、旅遊、換乘中心、寫字樓等一批專案已陸續進區建設。濱湖新區拓展區、臨湖區拆遷徵地工作也於6月11日正式啟動。新區建設帶來的巨大商機吸引了各地的投資者,濱湖新區每天都要接待多批來自各地的投資者,本著高標準、高起點的要求,一些重大專案正在洽談之中。建設者們創造的體現合肥精神的“濱湖速度”,得到了省、市領導的好評和社會各界的讚賞。

  三、提請關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一)儘快完成濱湖新區規劃及其控制性詳細的編制

  “三分規劃、七分管理”是城市建設的成功經驗。當前,濱湖新區建設正在加速進行,但指導建設的規劃卻是仍有調整可能的概念性整合規劃,從而可能帶來無法預見、評估和預防的生態環保和城市景觀問題,給生態城市的建設帶來隱患。因此,當前要儘快在“141”戰略規劃及相關規劃的基礎上完成濱湖新區規劃及其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並注意其與老城區的銜接、平衡。規劃編制好後,一定要按規劃要求分期建設,不能隨意變動。

  (二)濱湖新區建設應注重生態環境的綜合整治

  目前,巢湖出現以下不良跡象:巢湖溼地面積逐步減少,沿岸的水土流失及水體淤泥等日益加劇,導致土壤肥力下降,湖岸出現塌陷,湖盆變淺、容積縮小,蓄洪防旱能力大大降低。目前最大水深僅3.77米,平均水深僅2.69米,水運能力明顯不高。同時,水體汙染嚴重,湖區呈中度富營養狀態,其中西半湖呈重度富營養狀態,高溫天氣產生藍藻等現象。濱湖新區建設是個複雜的生態系統工程。一方面,濱湖新區的生態工程建設可以保護巢湖自然生態環境,鞏固和恢復濱湖生態溼地。另一方面,大規模的建設及人類活動的加劇,不可避免的會帶來不利生態環境的新問題。合肥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濱湖新區要消納自身產生的汙水,還要處理可能流入區內的汙水,如果沒有處理預案將會對巢湖水環境造成影響。因此,保護巢湖自然生態環境,鞏固和恢復濱湖生態溼地是濱湖新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前提。

  為此,建議:

  1、濱湖新區建設應做好“規劃環評”

  區域規劃環評是環境影響評價從微觀到宏觀的拓展,是對戰略規劃實施中可能出現的環境問題進行系統的評價。其目的,是將環境更為系統地納入宏觀的戰略決策之中。透過分析、預測和綜合的評價,提出最佳的減緩措施和政策建議,並將評價的結論體現在最後的決策當中,提高戰略決策的質量,從而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同時區域規劃環評作為規劃的一部分,對規劃起著至關重要的制約作用,能夠保證規劃更加科學、合理、有效。因此,濱湖新區建設應在專案實施之前,對有關規劃進行科學的評價。

  根據濱湖新區的功能定位,總體規劃應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高起點、高品位、高水平,注重巢湖水域的全面維護,保持良好的景觀與生態環境,加強周邊地段建設的控制,協調城市建設風貌。

  2、濱湖新區建設應注重生態建設與生態環境綜合整治

  濱湖新區建設應有計劃地鞏固和恢復濱湖生態溼地,保護與建設巢湖自然生態環境。

  (1)按照專家建議,實施好巢湖沿岸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

  (2)圍繞保護巢湖水質,做好相關的環保工作。城市園林建設應體現生態優先的原則。

  (3)爭取國家有關部門將巢湖流域綜合治理列入國家重點工程投資計劃。

  (4)加快江淮運河的立項、建設工作,儘快實現長江、巢湖、淮河三水溝通。

  3、建立跨部門、跨地區的統籌機構綜合治理巢湖

  (三)打好巢湖牌,做好濱湖新區旅遊開發建設工作

  濱湖新區建設為開發利用巢湖旅遊資源,做活水文章帶來了契機。圍繞如何把濱湖新區建設成為“休閒旅遊基地”,發揮其旅遊會展功能,建議:

  1、在濱湖新區規劃建設中融入旅遊功能

  在規劃建設中融入旅遊功能,發揮濱湖新區市政建設的景觀效應,實現建築景觀化、城市功能旅遊化。在這方面,外地已有成功例證,如桂林的“兩江四湖”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既是恢復桂林生態的傑作,又為桂林增加了新的旅遊亮點。上海的東方明珠電視轉播塔及楊浦、南浦大橋,更躋身中國“十大經典旅遊景點”之列。可見,在重大市政建設中融入旅遊內涵,既能提升城市形象,又能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2、推進泛巢湖國家級旅遊區建設

  合肥作為旅遊中心城市,首先要把全市特別是濱湖新區各項基礎設施及公共設施建設好。其次,要主動加強與周邊城市的協作,濱湖新區旅遊應和巢湖忠廟、肥東四頂山等旅遊專案聯合開發,認真遴選、銜接好旅遊專案及旅遊路線,爭取用最小的資金與資源代價,形成最大的旅遊產出。

  3、統籌規劃、重點推進濱湖新區“休閒旅遊基地”建設

  (四)做好建成區管理與服務工作

  1、理順發展與管理及服務的關係

  隨著濱湖新區啟動區的快速建成,特別是三所學校的交付使用,在建好新區的同時,做好新區的社會管理和服務工作已迫在眉睫。但新區往往容易出現重經濟發展,輕社會化管理和服務的跛腳現象。要按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儘快研究制定新區管理體制,對區域建設、發展和社會事務進行統一規劃、統籌管理。

  2、做好被徵地農民的安置、培訓工作

  各地新區建設的經驗表明,只有切實做好被徵地農民的安置、培訓工作,新區建設才能沒有後顧之憂。為此,建議:結合新區全面發展的需要,大力培訓失地農民,提高他們的文化、文明、技能素質,實現農民向職工、村民向市民、農村向城市的轉變。

  (五)堅持專案帶動戰略

  專案是吸引社會資源,尤其是資金、人才、技術等稀缺資源的有效載體。根據發達地區的經驗,在一個集中建設的新區,產業集聚、專案帶動戰略無疑為成功之舉。為加快濱湖新區建設進度,建議:一要爭取國家有關部門和省直部門的支援,爭取相關部門將重大專案放在濱湖新區。二要做好招商引資等工作,加大濱湖新區的宣傳推介力度,面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引進一批有實力、有影響的企業。三是根據“141”戰略和濱湖新區的功能定位,將無汙染、低能耗專案集中在濱湖新區建設。

  城市建設發展調研報告 篇15

  從xx年開始濱海新區加快了城鄉統籌發展,推動農村城市化程序的腳步。位於市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之間,是市區大型工業企業戰略東移的目的地和濱海區現代製造業的大後方,區位優勢明顯。在這個大環境背景下,我透過對農村城市化程序的分析、研究、思考,就如何依託農村城市化的發展形勢,切實做好我區新農村建設工作作如下報告:

  一、基本情況和現狀

  地處海河中下游,東接港,向內輻射“三北”(華北、東北、西北),向外輻射環渤海,既是三北地區到港的必經之路,又是連結市區與濱海新區的重要通道。行政區共轄9個街,分別為張貴莊街、豐年村街、新立街、華明街、無暇街、萬新街和金鐘街、軍糧城街、金橋街。09年底全區常住人口45.3萬,戶籍總人口32.35萬,其中農業人口19.85萬,非農業人口12.5萬,另外有外來人口18.3萬。

  原以農業為主要產業,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城市規模的擴大和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到20xx年,雖然全區農業戶口人數仍佔60%以上,但農業產值所佔比重已不到4%,務農勞動力已經不足全區農業戶口的10%。這些資料說明二三產業已佔據我區地方經濟的主導地位。特別是近年以來,濱海新區的建設帶來的招商引資、開放開發、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不但帶動了全區的社會經濟的騰飛,更加速了全區工業化、城市化的程序。

  二、城市化面臨的問題

  1.農村城市化的改造和拆遷因沒有建設好的園區入駐,產業的拆遷、外遷,有的甚至消亡,既建設了集體的收入,影響稅收,又對招商引資和現有企業的擴大經營造成了較大的影響。近年來,一些鄉村由於重點工程專案佔地,使不少農民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大批退出第一產業或者自謀生路。由此帶來的不利影響就是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和農民養老問題等關乎社會保障與穩定的問題日益嚴重。同時,由於農村補償款不到位,導致農民上訪不斷的情況時有發生,引發了社會不穩定的因素,這些值得我們這些幹部和政府部門引起足夠的重視。

  2.隨著我區城市化建設的迅速發展,我區城中村在地域上已是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外在形態,管理體制,生活方式等方面仍受著農村模式的影響,體制的不合理也不適應城市化、市場化、現代化的發展要求。與城市發展極不協調,各種社會問題日益突出。例如,違法用地和違法建設;社會治安問題複雜;居住環境因為沒有合理規劃及自身的原因,存在著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土地資源缺乏統一全面的規劃,造成了浪費。

  3.區位資源優勢有待深度挖掘,商業發展特色聚集效應不明顯。我區現代服務業發展軸尚未形成,海河商務商貿帶還處於規劃之中。商貿叢集中心尚未形成,市場零散,具有規模的專業批發市場缺乏,整體競爭力弱,輻射小。

  4.產業結構還不完善,第三產業總體水平不高,服務領域狹窄,所佔產業比重一直上升緩慢,比重偏低,內部行業發展不均衡。傳統產業比重高,缺乏後勁,新興行業發展緩慢,與城市化發展的要求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三、城市化問題的原因分析

  1.失地農民就業安置壓力集中的挑戰。的城市化程序主要是由外力推動的,市區轉移的大批產業專案,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佔用了大量的土地,工業專案的集約發展,導致失地農民越來越多,而入駐專案就業帶動力有限,農民的知識技術不匹配,使就業安置難度加大。在快速城市化、工業化過程中,切實解決好失地農民就業問題,幫助農民找到自我發展出路,這不但是經濟問題,也是關係到社會問題的政治問題,要科學、有效、持續的處理好這一問題。

  2.目前全區正處於在從近郊向中心城區急速轉變的過程中,必然導致經濟大發展和空間大壓縮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實踐中,眼前利益和長遠發展的關係沒有處理協調,只注意“快”,忽略了“好”依然具有強勁的作用慣性。城中村的改造衝擊了以前原有的生活形式,社會體制和周圍環境,這是一個轉變的過程,所產生的各種問題也將會伴隨著城市化的程序而逐漸被解決。

  3.的區位優勢未能完全發揮出來,主要的原因在於產業的結構還沒有趨於合理,其聚集效應還沒有明顯的顯現出來,企業的投資和引進力度還不夠,創新機制的完善力度不夠,更重要的是高科技高素質的人才缺乏。這些因素的影響阻礙了的區域優勢的發展。

  四、今後的發展思路及措施

  1.結合城市規劃,推動產業發展升級。我區的產業發展應該放在城市化建設的大背景下全面考慮。透過合理而全面的謀劃,城市化的發展建設和社會化管理程度提高了,將為三大產業的發展創造巨大的需求空間。強大第三產業,最佳化第二產業,做精第一產業,實現產業的市場化、規模化、集約化,其實質就是產業不斷最佳化的過程。實施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穩步推進現代都市農業,促進產業升級。

  既要堅持工業強區戰略,延伸產業鏈條,支援民營企業快速發展,扶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完善和落實支援企業發展的有關政策措施;又要發揮區位優勢,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按照區域服務業發展定位,積極推進商務商貿、鋼鐵、航空服務業的發展,突出現代物流業發展特色,加快落實會展中心專案,積極發展金融教育、文化創意、旅遊休閒等新興服務業。實施農業結構調整,最佳化提升現代都市農業。圍繞科技興農、生態富農的中心,以花卉和園林種植、生態迴圈農業、畜牧養殖、水產養殖為重點,全面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扶持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程序,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在產業升級轉型的過程中,既要解決好各村企業的資源整合問題,又要強調增加農民收入,解決好再就業問題。不斷完善商業設施服務,鞏固提高現有優勢產業,不斷培育新的優勢產業,最終實現百姓的安居樂業的大目標。

  2.農村城市化根的本問題還是解決民生問題。我區應藉助區位優勢不斷創新農村城市化的新思路,完善公共設施配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秉著“一切為民”的原則,依法保證農民的權益,加強農村民主建設。因為群眾的利益得到了確實的保證,城市化才能推進。另一個重點就是再就業問題,從維護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出發,緊緊結合實際,探索構建以農村為重點的城鄉統籌的多層次、多元化的就業增收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但現在的崗位需求和農民的勞動素質落差較大,不相適應,我們要加大培訓力度,特別是加大對勞動力轉移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和農民素質,按照訂單來培訓,增加就業率。透過充分發揮政府引導、組織職能,鼓勵農民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擺脫對土地的傳統依賴,讓農民有多種收入來源,做到失地不失業,生活水平得到不斷提高。以擴大就業為目標,增強社會保障為基礎,努力促進社會的和諧建設,促進科學發展。

  3.推進城中村的有效改造。在我區進行城中村改造,會涉及拆遷、安置、補償等諸多環節,是一項複雜的工程,從理論及區位上看,我區作為濱海新區的組成部分,功能定位速度提升,加快城中村改造作用明顯,意義重大。透過改造將加速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的實施,使“城中村”普遍存在的基礎設施不完善,環境衛生惡劣,社會治安複雜,安全隱患嚴重等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有效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同時,統籌城市發展。實施改造後,必定將帶來對原有農村經濟和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讓村民變居民,對於解決“三農”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從我區發展實際看,不斷創新土地置換機制促進人口的聚集和產業結構調整,加速資源不斷最佳化配置基礎上的聚集發展,才能使我區的規劃任務如期完成。透過城中村改造,將促使城中村的物質、社會、經濟形態的城市化順利實現。改善農民居住環境,確保了物質形態城市化的實現;農民納入城鎮社保體系,消除了社會形態城市化滯後的風險;透過股份對集體經濟的改革,使其融入現代城市經濟體系推進經濟形態的城市化。值得思考的是,城中村改造會涉及拆遷、安置、補償等諸多複雜的環節,關鍵是做到改造前切實做好前期立項和專案審批工作,按照城市化理念,科學佈局,充分兼顧經濟功能和其他社會服務功能的協調,對不符合產業政策的專案堅決不審批。改造中,一方面重點做好費用測算和政策配套工作,深入基層摸底調查,準備掌握資料,建立指標體系,仔細進行成本核算;另一方面,必須有一系列的配套正常,用以指導我區的城中村改造工作。改造後,村民的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改變,要著力做好體制改革和富民機制創新工作。城中村按照現代城市社群的要求,逐步實行社會化管理,構建新型社會。為確保城市化後村民增加收入,適應城市化消費水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創新富民機制,推進文明建設,豐富和提高居民文化生活水平,培育城中村居民現代社群文明觀念,引導城中村居民逐步融入城市現代文明之中。

  4.處於市中心和濱海新區的核心區之間,一方面,我們應該藉助市中心和濱海新區雙方的優勢,借勢發展,形成產業鏈和板塊經濟,做到資源和機遇共享,產業和基礎設施互動配套。另一方面,我們要堅持東麗的特色和發展方向,發揮自身字區位和資源兩方面的優勢,挖掘自身發展的新亮點和新品牌。比如,以海河商務商貿帶為中心,結合我區實際情況,重點發展商業金融、文化娛樂等各類產業園;以臨空產業區為中心,依託空港優勢,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資訊中介等現代服務業務,引導現有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的業務延伸、品牌延伸和資金延伸。充分發揮的區位優勢,進一步最佳化政策與服務環境,加大政策扶持,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完善產業管理服務機制,引進高素質人才,加快培養服務業緊缺人才,形成與現代服務業人才結構體系;吸引優秀企業入駐,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打造產業叢集“區域品牌”,建立健全現代的產業體系,為我區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總之,目前我區的城市化面臨的發展機遇很大,挑戰性也很大。因此,我區應該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實踐全域性,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透過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的後勁,走出一條快速城市化地區科學發展的新道路。而我作為新立街的一名幹部,更應該積極響應的發展建設的號召,配合我區的發展大局,努力做好新立街的新農村建設工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