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未成年人犯罪及預防的報告(通用10篇)

關於未成年人犯罪及預防的報告(通用10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未成年人犯罪及預防的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未成年人犯罪及預防的報告 篇1

  前不久,筆者隨同人大的調查組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情況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瞭解。調查表明,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趨勢,而且出現了團伙化、暴力化、低齡化等新特點。這裡筆者就當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預防對策,談談自己的看法,期待全社會用雙手和愛心,用法律和責任為孩子們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十分複雜,涉及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多個方面。綜合分析,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即未成年人個體自身的原因和影響未成年人犯罪的客觀環境。

  一是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不成熟導致犯罪。

  青少年的認知能力不強,法制觀念淡薄,對事物的認識較為片面,對自己的行為還不能做出正確的估價和判斷。其涉世的無知性、盲目性難以應付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經不起誘惑,很容易被別人拉攏、利用。有的為貪圖享受而盜竊、搶劫、詐騙,有的為了所謂的義氣,充當英雄而打架鬥毆,傷害他人,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義氣用事,不計後果,從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是家庭教育不完善導致犯罪。

  現在大多數孩子為獨生子女,有的因家長過分溺愛,一味嬌慣,養成了任性、自私、倔強的性格。有的家長因忙於工作或本身就有不良習慣,無暇顧及孩子,疏於對子女的管教,導致子女放任自流。不健康的家庭(包括單親家庭)子女因得不到應有的父母之愛,使孩子產生自卑和怨恨心理,或自暴自棄,或沾染不良習氣,逐步走上了犯罪道路。

  三是學校教育方式單一滯後導致犯罪。

  有些學校重智育輕德育,片面追求升學率,造成學生課業負擔和心理負擔過重,同時忽視對雙差生的引導和幫助,導致部分學生厭學、逃學、輟學,過早流入社會,逐漸走上犯罪道路。近幾年,雖然各中小學校設立了法律知識和品德教育課,但大多形式單調,缺乏創新和吸引力,教育效果不盡理想,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榮辱、善惡觀念。

  四是社會負面影響導致犯罪。

  社會中出現的拜金主義思潮、“黃賭”現象以及社會財富的兩極分化,促使一些青少年將“不勞而獲”的思想“合理化”,甚至錯誤地把犯罪當成了“發財致富”的途徑。渲染色情、兇殺、暴力的書刊、音像製品充斥文化市場,黃、賭、毒封建迷信等社會醜惡現象屢禁不止,嚴重侵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使部分涉世不深和意志薄弱的青少年腐化墮落,直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對預防犯罪工作的幾點建議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學校、家庭、社會都要積極行動起來,構建有效的網路體系,共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一是進一步加大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

  不少幹部群眾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形成社會合力。許多家長過於注重孩子考試成績,存有法制教育可有可無的錯誤觀念。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真正納入重要工作日程,採取有效措施,大力宣傳《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透過向廣大青少年普及預防犯罪知識,使之逐步養成知法、學法、懂法、守法的良好習慣,不斷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透過營造良好的法制宣傳氛圍,增強全社會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抓緊抓好未成年人的預防犯罪工作,切實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

  二是進一步做好在校生的預防犯罪工作。

  有些中小學校對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存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的傾向。要轉變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不良傾向,完善教育內容,強化精神文明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和社會公德教育,加強學生課外生活引導和管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確立“轉化一個差生與培養一個優秀生同樣重要”的理念,防止適齡少年兒童厭學、失學、輟學,過早流入社會。大力倡導警校共建活動,切實發揮法制副校長的作用,保障法制教育課規範有效。要熟悉學生的心理變化,加大開展學生心理諮詢服務的力度,及時矯治學生的心理障礙。要積極創辦各類家長學校,引導和幫助廣大家長轉變教育觀念,重視對孩子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增強家長教育子女的責任心和管理能力。

  三是進一步最佳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

  政府雖然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納入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但總體上看,預防責任和任務還沒有全面落到實處。有的部門負責人責任意識不夠強,加之沒有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工作缺乏主動性,工作難以取得令人信服的成效。各級政府要積極開展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大力整頓文化市場,加大對社群環境、校園周邊環境的綜合整治力度,特別要加強對新聞出版物、音像製品市場和網咖、遊藝廳、錄影廳等營業性娛樂場所的監管,淨化社會環境,減少引發犯罪的社會誘因,為未成年人創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要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社會投資,儘快建立青少年活動場所,以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動吸引青少年,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四是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的保護工作。

  調查顯示,家長對孩子不良習慣的矯正有時心有餘力不足,缺乏科學的思維和方式。學校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矯治還很薄弱,沒有成文的措施和很好的手段。村(居)委會及有關企業對有問題的青少年幫教不力或撒手不管,形成了管理真空,成為社會治安的一大隱患。對此,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切實加強中小學生學籍管理,嚴格控制失學、輟學,從源頭上控制和減少社群閒散未成年人的總量。要加強社群責任,大力整合社群資源,透過摸底排查、建檔立卡、跟蹤幫教、專人聯絡等措施,加強失學、失業、失管狀態的閒散未成年人的教育與管理。民政、司法等部門要認真落實流動未成年人管理和服務、刑釋解教未成年人的安置幫教、流浪乞討兒童幫扶救助措施。公、檢、法、司等司法行政部門,要認真貫徹“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積極探索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防、治理、救濟的最佳途徑,制定有利於保護教育未成年人、防止重新犯罪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做好未成年人的司法救濟與保護工作。

  五是進一步探索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長效機制。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要廣泛調動家庭、學校、社會參與的積極性,建立全社會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整體網路。建立聯動機制,真正形成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要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協調發揮好政法、綜治、教育、民政、團委、婦聯、工商和文化等部門的作用。建立責任追究制度,牽頭單位要敢於負責,有關部門要通力協作。建立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制定預防工作評估標準和考核制度,將各部門的預防犯罪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整體考核指標體系,做到預防工作與綜合治理工作同部署、同實施、同考核。建立預警機制,不斷增強工作的前瞻性和針對性。要及時瞭解掌握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新情況、新動向,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趨勢做出分析預測,逐步建立未成年人成長環境的預警體系。

  未成年人犯罪及預防的報告 篇2

  我局十分重視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工作,堅持把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貫穿於司法行政各項工作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多措舉措,積極開展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取得較好的社會效果。

  一、加強法制宣傳方面

  一是以“六五”普法啟動為契機,紮實推進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發展。

  我局以“六五”普法啟動為契機,發揮普法主管部門職能,大力推進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將《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關法律法規作為開展青少年法制宣傳工作的重點。把“兩法”列入中小學校法制課的重點內容。在開展普法依法治理和綜治工作檢查中,把“兩法”的宣傳普及工作作為一項必查內容,有力的推動“兩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和貫徹執行。

  二是開展法制進校園活動,抓好學校法制教育工作。

  我們一方面督促中小學生法制教育的教材、師資、計劃、課時“四落實”,另一方面積極開闢法制教育第二課堂,每學年開學初,縣司法局會同綜治、公安等部門到各學校舉辦以“兩法”等為主要內容的巡迴法制講座、法制圖片展、法制演講、知識競賽等活動,擴大“兩法”的社會知曉率,有效提高了廣大師生的法制觀念。截止目前,共開展活動20餘次,直接受教育師生達1。6萬人次。

  三是加強法制宣傳,濃厚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社會氛圍。

  為濃厚社會氛圍,我們透過巡迴宣傳和送法下鄉發放未成年人保護宣傳資料、在縣城茗馨廣場建設包含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內容的法制宣傳長廊和法治文化陣地、開通熱線電話提供法律諮詢和法律服務等形式,有效地提高了社會各界對未成年人保護的認識,濃厚了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社會氛圍。

  二、開展法律援助,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方面

  20xx年以來,我縣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750件,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80件(其中刑事案件25件,民事案件55件),佔案件總數的11%。為讓更多的未成年人在權益受到侵害時,能夠及時地得到法律援助,我們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

  不斷加大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宣傳力度。利用“法律六進”、“六一”維權周、法律援助宣傳月等活動契機,採取集中講座、散發資料、解答諮詢等形式,進一步加大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宣傳力度。近年來共組織、參與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專項活動20餘次,舉辦未成年人權益法律知識講座30餘場,發放各類宣傳資料4500餘份。

  二是健全工作網路。

  為方便群眾就近進行法律諮詢、申請法律援助,我們依託14個司法所及相關單位建立了23個法律援助工作站。針對未成年人的維權工作,我們專門在縣團委、教育局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設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全縣各中小學校建立了法律援助聯絡點,由各學校的法制副校長擔任法律援助聯絡員。法律援助網路體系的健全和完善,為未成年人獲得法律援助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務。

  三是開闢綠色通道。

  我縣未成年人申請法律援助的經濟困難標準按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的2倍執行(城鎮430元/月,農村220元/月),將未成年人的人身財產權益受到侵害的案件全部納入了法律援助事項範圍。凡是涉及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中心簡化申請程式,優先受理,指派優秀律師或法律工作者辦理,並且做到全程跟蹤監督,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其合法權益,受到廣大受援人及家屬的稱讚和好評。

  四是積極推進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提前介入工作。

  在為未成年人提供民事法律援助的同時,我們也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刑事法律援助。過去的刑事法律援助,僅侷限於審判階段,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護。為更好地保護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自20xx年起,我們加強與公、檢、法等部門的溝通協調,依法將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從案件審判階段前移至公安階段,使法律援助貫穿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辦理的全過程。目前我縣受理的25件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中,多牽涉到盜竊、搶劫、聚眾鬥毆等。

  在承辦未成年人刑事辯護法律援助案件的過程中,除了依法維護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外,我們還要求承辦律師重視在辦理案件過程中對其進行“教育、感化、挽救”。使其樹立信心,不自暴自棄。這種延伸教育,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強特殊青少年群體的幫扶教育管理工作方面

  (一)強化未成年社群矯正人員的教育監管

  未成年矯正物件作為矯正物件中的特殊群體,如何規範管理,切實維權,有效幫教一直以來備受社會關注。從2010年社群矯正工作正式啟動以來,按照“依法、規範、有序”的原則,嚴格落實好未成年犯的監督管理、教育幫扶和考核解除等措施。並要求社群矯正幫教成員及時關注未成年矯正物件生活、學習、工作、心理等情況,做到與矯正物件至少每週電話聯絡一次,每月至少見面一次詢問情況,多溝通、多瞭解、多關心,側重教育感化。加強法制教育和宣傳工作,嚴格請銷假制度,督促鄉鎮社群矯正機構和社群居委會與未成年社群矯正人員近親屬簽訂了監護和幫教協議,從根本上杜絕了脫管、漏管現象,有效規範了未成年矯正物件的日常監管工作。

  (二)真情幫扶,關愛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

  一是調查摸底,建立幫扶檔案。每年我們都會對全縣所有服刑人員的家庭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摸底,經統計,我縣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共有21人,我們對這些未成年人建立了檔案,同時透過定期走訪調查,實施動態管理,定期更新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幫扶資料庫。

  二是真情相助,及時排憂解難。我們定期與有未成年子女的服刑人員家庭聯絡,瞭解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動態和他們的家庭狀況,協調相關部門及時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如我們協調民政部門,對4戶符合條件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家庭落實了低保;協調教育部門,幫助2名輟學的服刑人員的學齡子女重返校園,並減免學雜費,對14名家庭困難的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進行了臨時性救助。並且在我們局裡經費緊張的情況下,拿出經費幫助解決他們的就學、就醫、生活等困難。

  三是傳遞親情,助力快樂成長。在解決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實際困難的同時,我們也尤其關注他們與正在服刑的父親或者母親的親情溝通。因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親情關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監所相對封閉的環境和嚴格的監管措施以及路途遙遠等原因,都制約著相互之間親情的傳遞。我們透過與監所合作,啟動了遠端幫教會見系統,讓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能夠透過影片會見服刑的親人。同時透過開展“一封家書”活動,製作影片、撰寫書信,讓這些孩子能夠向他們在高牆內的親人傳遞著自己的想念,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四、兩點建議

  1、繼續加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與思想道德教育結合。切實將法治和德治滲透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各個方面,如在各縣市能否在監獄、看守所、戒毒所等場所建立法制教育警示基地,讓刑釋解教人員現身說法,從源頭上遏制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從根本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提高工作實效。

  2、當前社會對有不良行為或失足的青少年,普遍存在歧視態度,使他們永遠被貼上了異於常人的“標籤”,缺乏正面的教育和關愛,給他們在性格、心理上帶來了更加負面的影響。建議能否把關口前移,在學校每年級設立心理諮詢老師,使不良青年能夠更好地成長。

  未成年人犯罪及預防的報告 篇3

  據統計,目前我縣共有未成年人11.2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23%。近年來,全縣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執行“兩法”,在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預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法律實施總體情況較好。

  政府及相關部門在貫徹實施“兩法”中,雖然做了一定工作,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既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客觀要求,也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教育好、培養好未成年人,維護好他們的合法權益,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既關係到每個家庭的幸福,更關係到社會的長遠發展。政府及各職能部門要高度重視,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犯罪工作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進一步認清肩負的重大責任,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強化工作措施,健全工作機制,真正將法律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一)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

  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犯罪工作涉及多個部門和單位,工作面廣,綜合性強,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和配合。因此,縣政府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將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犯罪工作擺上重要位置,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專門工作機構,制定具體可行的工作方案,定期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確保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犯罪工作組織領導到位,職責履行到位,任務落實到位。建立健全齊抓共管的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犯罪工作機制,加強工作指導,協調各職能部門和單位各司其職、通力合作,真正形成工作合力,切實把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做深、做實、做細。各職能部門和單位要增強大局意識,遵循責任明晰、責任到位的原則,結合各自工作職責,建立和落實領導責任制,切實做到任務和責任到崗、到人。充分發揮學校、家庭和社會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辦好家長學校,指導並推進家庭教育。各鄉鎮、社群及社會團體要經常組織開展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構建和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制,切實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二)加大監管力度,進一步淨化社會文化環境。

  各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切實加強對學校及周邊文化環境和治安、交通秩序的整治,加大對從事非法經營活動的網咖、電子閱覽室、遊戲廳、ktv等文化娛樂場所的打擊力度,徹底清理各種傳播淫穢、色情、兇殺、封建迷信的非法出版物,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娛樂場所,發現一起,嚴懲一起,絕不姑息遷就,對學校周邊不符合規定的網咖、電子閱覽室、遊戲廳、ktv等要堅決予以取締。加強對各類文化經營場所業主的法制教育,真正讓他們學法、懂法、守法,規範經營。嚴厲打擊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行為,對擾亂、破壞學校教學環境及侵害學生人身和財產安全的違法犯罪人員,要加大懲處力度,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通訊管理部門要加強移動通訊、網路接入服務的管理,採取有效措施,防止透過手機、網際網路等釋出違法有害資訊,進一步淨化未成年人生活環境。

  (三)堅持統籌兼顧,切實做好未成年人活動場所建設。

  各級各部門要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的通知精神,把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在舊城區改建或新城區開發建設中,配套建設佈局合理、規模適當、經濟實用、功能配套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充分發揮鄉鎮、街道、社群綜合文化站和中小學校的作用,加強農村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充分發揮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圖書館等現有公益性文化活動場所的作用,研究制定具體可行的辦法,配備必要的設施裝置,擴大對外開放程度,提高其使用率。積極開展綠色網咖、綠色書店評選掛牌活動,建立一套科學可行的評選機制和辦法,對經營規範、設施完備的網咖、書店進行命名掛牌,以解決學生節假日期間沒地方去、沒健康場所去的問題。

  (四)強化工作措施,做好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預防控制工作。

  各有關部門要把“兩法”的學習宣傳作為“六五”普法的重點,採取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提高宣傳效果,力求做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要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廣泛開展學法、用法、護法等法制教育活動,並透過學校及學生輻射帶動家庭及社會各界提高對“兩法”的認識,不斷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

  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以及司法行政部門要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認真履行職責,相互配合,依法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利。進一步建立健全適合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特點的辦案工作制度,在辦案中要依法落實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儘量減少使用強制措施。嚴厲打擊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和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行為,為青少年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把“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貫穿於辦案的全過程,切實體現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從寬處理的立法精神,積極探索適合未成年人的立案、起訴、判決及執行方式。充分發揮社群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完善社群教育、管理和服務未成年人的工作機制。加強對特殊未成年人群體的保護,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做好閒散未成年人、流浪兒童、孤殘兒童的救助教育管理以及刑釋解教等失足未成年人的幫教、安置工作。

  未成年人犯罪及預防的報告 篇4

  一、 未成年人犯罪的現狀

  (1)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現的特點

  1、從年齡結構來看,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齡化方向發展。由於發育年齡提前和頻繁接受不良文化影響等原因,當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初始年齡比20世紀90年代有所提前,不滿16週歲的未成年人實施殺人、搶劫等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日益增多;

  2、共同犯罪普遍。未成年人因自身身體素質及其他能力的限制,喜歡結伴而行,相互利用、相互壯膽而實施犯罪行為的現象較為普遍。共同犯罪成為其主要犯罪形式;

  3、“兩搶一盜”呈多發性犯罪。未成年人沒有經濟來源,經濟上依賴於父母。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未成年人容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其父母經濟上的供給一旦不能滿足其物質需要,就容易想歪心思,鋌而走險,實施違法犯罪行為以滿足其物質需求。

  4作案偶發因素多。未成年人因心理發育尚不成熟,辨別是非能力較差,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和干擾,容易衝動,其違法犯罪多具有偶然性,犯罪起意快,且一般沒有特定的犯罪物件,往往只要一人提議,其他人便不假思索同意,說幹就幹,不計後果。

  5、犯罪手段漸趨成人化。隨著當今社會傳播媒體和科學技術的空前發展,未成年人透過網路、電視、遊戲、黃色刊物和他人的傳授,見多識廣,早熟、早知、思維活躍。一些未成年人有意模仿或者精心研究電視、電影、偵探小說上的犯罪方法作案,反偵查意識很強,犯罪手段漸趨成人化。

  6違法犯罪的恥辱感日趨淡化。在不良社會風氣影響下,不少未成年人的恥辱標準明顯錯位,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群體性道德失範、價值觀念偏差和道德水準滑坡的現象,未成年人對犯罪的恥辱感越來越淡化。有的未成年人認為,老實本分等於無能,一旦觸犯法律受到懲罰,只認為自己運氣差,並不認為是什麼恥辱。

  7農村未成年人犯罪突出。當前,農村青壯年大多長年外出務工,導致農村“留守學生”、“隔代監護”的現象十分普遍,有的未成年人因從小缺少親情溫暖、缺乏家庭教育和家庭監管,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2)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態勢

  由於受到多方面的影響,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人數在增加;其增長速度不如忽視,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二、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從犯罪原因上分析,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分別是未成年人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學校原因和社會原因。

  (一)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

  首先,從心理因素分析未成年人的自我認識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抵制各種不良影響的能力不強,思維容易產生片面性和表面性。他們不能客觀的、理智的、冷靜的對待各種事物和現象,對比較複雜的社會現象難以正確認識,對自已的行為不能作出正確的估價和評斷。其次,從生理因素分析,由於未成年人正處於身體發育期,情緒、情感的社會化還很不完善,行為易受情緒的影響和左右,自我控制能力較差,難以抵制外界不良誘惑,難以有效的控制自已的心理衝動。再次,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程度較低,綜合素質較差,分辨事非能力較差,很難應付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經不起誘惑,很容易被別人拉攏、利用,沾染不良嗜好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義氣用事,不計後果等。總之,未成年人心理不成熟,情緒不穩定,對事物判斷能力較差,模仿性、好奇心和虛榮心都很強,容易產生對立情緒、逆反心理和攻擊性行為,辨別是非以及自制的能力較弱,容易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或不法分子教唆而誤入歧途,從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少年犯案發前大多都有喜歡上網、打遊戲、吸菸甚至酗酒、賭博等不良嗜好,他們遊手好閒,無事生非,從而導致非道德意識增長和產生違法行為。另外,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化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極為嚴重;未成年人的性犯罪,無一不與色情文化的汙染有關;因為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幾乎是空白,因此,處於性早熟時期而對性的認識是既神秘又剌激,在有誘惑的情況下,極易引發未成年人性犯罪。

  (二)家庭原因

  家庭是一個人生活和成長的第一課堂,家庭環境如何直接決定和影響著子女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因此,家庭教育的好壞,父母道德品質的優劣以及教育方法是否得當,對子女的心理、品德、愛好、理想和行為舉止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家庭環境不良或教育方法不當,是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說家庭教育很重要,很多未成年人就是因為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導致走上犯罪的道路!其中家庭的型別主要有以下幾種:

  1、溺愛縱容型家庭;家長過分溺愛、放任,疏於管教。現代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家庭,家長沒有履行好監護職責,遷就孩子的不適當要求,對子女的不良習慣不能及時發現並教育其糾正,特別是在物質生活上無限制,致使子女形成唯我獨尊、自私自利、佔有慾極強的心理,當其不斷增長的需求慾望在家庭中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向家庭外擴張,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誘導時,極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2、不良教育型家庭;家長的不良教育方式大致可分為兩種。一是“拔苗助長”型,二是“任其自生自滅”型。“拔苗助長”型的家長是投入多、交流少,在學業上對孩子抱有很高目標或對孩子容錯性較低,一旦孩子達不到目標或出現錯誤,家長不能耐心細緻地說服教育,幫助孩子分析原因,而是奉行“棍棒教育”,使孩子產生畏懼心理,傷害了子女的自尊心,使其產生逆反對抗心理和自卑、悲觀情緒,甚至於輕生。“自生自滅”型家庭是家長自尋快樂多,與孩子同樂少。

  有的家長忙於工作,有的家長忙於生計,有的是父母離異,有的是家長外出打工,對孩子缺乏必要的關心和愛護,使他們過早地嚐到了生活的苦澀,失去了親情的呵護,性格孤僻,自卑,脆弱,最易交朋友,被壞人利用。

  3、父母素質偏低型家庭;家長自身要求不嚴,對孩子影響很大。家庭中,家長的一言一行,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未成年人模仿性強、可塑性強,父母的言行影響著他們的成長,有的父母素質較差不能正確的教育子女,甚至顛倒是非,有的本身就有一些不良惡習,嚴重影響著子女的成長。在生活中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影響最大的人是父母。未成年人好奇心強,易受暗示,善於模仿,但辨別是非、自我控制、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常常把與之接觸最多、聯絡最密切的父母作為自己的模仿物件。

  4、殘缺重組型家庭;家庭的完整是子女健康成長的搖籃,當離婚、死亡或服刑以及其它原因失去了父母中的一方或雙方時,家庭的完整性便遭到破壞。這種家庭既給子女心理造成了傷害,又給子女的家庭教育造成了缺陷。相當多的孩子因此產生深刻的情緒障礙,悲觀失望,嫉妒他人,不滿現實,形成一種反社會的心理,極易引發犯罪。

  5、父母外出型家庭;隨著人口流動比例的增大,尤其是有些地方經濟欠發達,不少家庭為了謀生父母雙雙外出務工,將子女託付給爺爺奶奶或親屬,使子女的管教工作存在嚴重的缺陷,使一些未成年人因失去了良好的管教條件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社會環境

  首先是宏觀環境的影響;近年來中國社會結構發生了強烈的變遷。與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更加顯得茫然不知所措。不斷湧現的新生事物,使他們的慾望不斷膨脹,但他們的能力使他們很難透過合法的手段去實現這種慾望,為了滿足這種慾望,他們很可能不擇手段,實施越軌甚至犯罪。加上當前我國貧富差距日益加大,他們在與別人的比較中,體會到一種貧困感,一些未成年人幼小的心靈種上了貪慕虛榮的種子,講排場、講吃喝、講穿戴、好逸惡勞、夢想一夜暴富,經濟收入的差距加大,造成了青少年心理上的不平衡,誘發青少年嚮往金錢物質,使得一些青少年為獲不義之財瘋狂作案;這種心態加大了他們心理的失衡,更加促使了犯罪的發生。其次是微觀社會因素的影響。網路、電視、電影等傳播媒介的影響。傳播媒介的對未成年人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他們的很多行為舉止都可能是從這些媒介中學習的結果。渲染暴力、淫穢等思想的傳播媒介在某種程度上對青少年犯罪有很強的誘發作用。由於未成年人思想不成熟,社會閱歷淺,辨別是非能力差,對好壞良莠缺乏全面的判斷。在缺乏良性誘導的情況下就會受好奇心的驅使,往往是“一看、二學、三墮落”。另外是網路遊戲的誘惑;近年來,隨著網路遊戲的發展,網路遊戲在給人帶來樂趣的同時,也嚴重影響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可以說網路遊戲是導致未成年人犯罪最重要的社會原因。因為網路遊戲的誘惑力,不少未成年人經不住誘惑,沉迷於網咖、遊戲室,尤其是在校學生在那裡結識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有的因為爭機子打架,有的因為沒有資金消費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四)學校原因

  學校是未成年人除家庭以外的最主要的生活、學習場所,學校和老師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僅次於未成年人的家庭和家長,有的甚至超過了家庭、家長的影響力。

  但現行教育制度存在的缺陷是不容迴避的問題。一是單純的應試教育忽視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學校為了取得高升學率,以滿足社會及家長的期望,在教育內容的安排上,只重視教科書規定的知識教育而輕視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法制教育重視不夠。從近兩年審理的在校學生犯罪案件來看,他們的法律觀念非常淡薄,根本沒有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嚴重性,沒有認識到自已的行為是犯罪,如有的人認為打打架,把錢賠了就沒事了。三是個別教師素質不高,教育方法不當。有的教師責任心不強,把差生視作“包袱”冷眼相看,使其對學校產生本能的牴觸情緒而輟學在家,給社會帶來了消極因素。四是學校管理存在問題,尤其對住校學生的課外管理不嚴,致使少數學生在校外租房居住,與社會的不良青少年接觸,而被引誘走上犯罪。五是學校管理單純強調“標準化”,忽略了以人為本。學校過於“標準化”的管理模式,使部分學生不能很好的適應校園生活,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能正確對待,缺乏信心甚至自暴自棄。

  三、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對策與建議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導致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會、學校、家庭和未成年人自身,因此,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實行綜合治理。

  1、 最佳化家庭環境,提高家庭精神生活質量。個人的性格、道德品質、理想情操的形成,都與他從小受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環境的薰陶有關。因此,每個家庭都必須以對子女負責、對國家的未來負責的高度出發,維護家庭和睦,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大力提高家庭精神生活質量。父母要首先從自身做起,提高婚姻質量,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子女當好表率。要築牢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線。

  2、 注重學校的教育功能。 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繼續,對未成年人的培養、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學校要要改變那種只重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不良傾向。學校要在傳播文化知識培養興趣愛好,引導個性發展的前提下,使未成年人首先學會做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進和完善管理制度與教育方法要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把德育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同時還要開展法制教育,切實擔負起加強法制教育的重任,使未成年人從小樹立牢固的法制觀念。

  3、 淨化社會環境。社會各方面,應齊抓共管,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為未成年人成長提供一個健康的外部環境。一是要淨化大文化市場。相關部門要加大監管、打擊力度,淨化影視報刊文化市場,加大打擊宣傳色情、兇殺、暴力的書刊和音像製品,杜絕黃、賭、毒對未成年人的侵蝕。二是要加大對網咖、遊戲室的監管力度和處罰力度。該取締要取締、該關閉的要關閉、該處罰的要處罰,堅決避免不法網咖、遊戲室給未成年人帶來的危害。三是要加強宣傳和普法力度。使未成年人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抵制不良習氣的能力,增強法制觀念,自覺做遵紀守法的公民。四是加強社會治安,減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外部誘因,為未成年人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

  4、 構築以學校為中心的學校、家長和社群三結合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網路。首先應該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班主任應該定期做家訪或者召開家長會,多與家長交流,共同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對於後進生要多加鼓勵,讓他們樹立學習信心,對於一些不良行為要慢慢督促他們改正;其次,學校應當加強與學校所在地的公安部門和居委會、村委會的溝通與聯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讓在校青少年有安全感,並防止青少年犯罪的發生。另外,學校應加強與相關執法部門溝通,加大法制宣傳力度。學校應與相關執法部門溝通,成立法制教育基地或類似組織,不定期邀請相關執法部門以案說法,提升法制宣傳的效果。

  5、 落實刑事政策,實行司法預防。司法機關應認真貫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實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寓教於審,懲教結合,使其認罪悔罪,重新做人。首先,要改革庭審方式,在審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時,有針對性地邀請學校教師、群團幹部或心理學工作者介入庭審,實施心理矯正,從而打消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心理殘餘。其次,在對未成年人犯罪量刑時,儘可能多適用非監禁刑,即多判處緩刑或罰金刑,給其創造重新做人的機會。再次,檢察院應設立幫教考察檢察官,負責對起訴到人民法院的少年被告人案件進行庭前調查,找準教育挽救的“感化點”,為庭審法官提供庭審注意事項和量刑參考意見。同時和少年法庭的法官一起負責做好判處緩刑的少年被告人的跟蹤幫教工作,建立幫教制度和幫教檔案,對少年犯進行長期有效的跟蹤幫教,促進其徹底改過自新,避免重新犯罪。

  總結:未成年人犯罪問題的嚴重性不容我們忽視!我們應該多方面去了解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給予他們多一點關心!

  未成年人犯罪及預防的報告 篇5

  xx中學始終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認真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不斷加強基礎建設,最佳化學校育人環境,精心規劃和實施青少年的教育保護工作,把青保工作納入學校的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學校周邊環境建設,進一步完善學校及周邊環境建設的長效機制。積極開展有關青保法規的學習與宣傳教育活動,深入開展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工作,適齡青少年入學率達100%,在校學生的刑案率一直保持零,為合興社群治安穩定作出了顯著的貢獻。

  一、完善組織機構,切實開展有效工作

  學校成立了由黨支部書記為組長,德育分管副校長和校外法制輔導員(派出所民警)為副組長、德育主任、總務主任、年級組長、班主任及心理輔導老師為組員的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嚴厲打擊學校周邊地區的流動不良社會青年;整治學校周邊亂停車等問題,保證校園周邊良好的交通秩序;解決學校門口的“遊商”問題。積極協調公安、工商、文化稽查等部門突擊檢查網咖,共同做好違反國家規定,進入經營性網際網路、電子遊戲廳等場所活動的學生的教育引導工作。目前,學校周邊環境良好,得到了各位家長的認可。

  二、規範系統地開展學校青保工作,引領未成年人正確成長

  充分利用家長學校,指導家長重視家庭教育,引導他們用健康向上的家庭生活方式行為影響子女,並對家長進行法制教育,避免家庭暴力的發生,有效保護了青少年的合法權益。在重視家庭教育的同時,學校也十分重視師德建設,每學期開展各種形式的師德教育活動,加強對教師的法制培訓。發揮教學陣地優勢,學校將開發的校本法制課程納入了學校的課程計劃,利用政治課上好法制課程。平時加強常規管理,嚴格督促檢查,對師生出勤、出操、衛生、課堂紀律、禮儀教育、行為規範等進行管理考核評估,並與星級班集體和行為規範示範班掛鉤,使學校教育管理環環緊扣。建立行為偏差生和黨員教師的“一對一”幫教制度,使每個偏差生與黨員教師之間建立聯絡,實施跟蹤調查。規定偏差生每週一次向幫教老師彙報紀律和學習情況,幫教教師透過多種途徑瞭解來的情況實施有針對性教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有計劃、有步驟對全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部分有心理障礙的學生主動關心,及時給予心理諮詢。對進入青春期的學生透過講座、看錄影、個別指導等形式進行教育,效果顯著。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最佳化育人環境。學校透過畫廊、專題黑板報、校園廣播、法制展覽等形成了多元化的校園文化網路,拓寬了德育教育的途徑。開展豐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動,大力組織法制教育宣傳活動,讓學生在法制宣傳中自我教育;定期召開法制講座,邀請派出所和檢察院同志來校以案釋法、以案明法,有針對性地舉辦法制報告會等。

  三、瞄準焦點,確保未成年人身心安全

  學校各級幹部和全體教工本著對國家、社會、青少年一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抓好學校各項安全工作,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觀念,克服麻痺思想和饒幸心理,認真細緻地做好學校安全教育和各種事故防範工作。學校每學期有計劃地對全體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校內利用黑板報、櫥窗進行宣傳,組織有關安全知識競賽,使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掌握基本的交通、防水、防電、游泳等方面知識和技能,對校內體育設施和器械的維修保養落實專人負責,有效地控制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

  四、健全青保工作網路

  建立以學校為中心的社群教育網路,形成社群、學校、家庭聯動,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寒、暑假期通常是青少年教育保護工作的一個薄弱環節,我們學校主動以社群聯絡,針對青少年的特點,組織豐富多彩的假期活動。電腦房、圖書館、體育場向學生開放;學生組織各種“社務服務隊”也深入社群。使學生每學年度都度過了安全、健康、愉快、有益的假期,每個假期無發生一例學生傷亡事故。

  xx中學在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中,從成長氛圍、合法權益、教育途徑、隊伍建設等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但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我校將一路既往作好青保工作,我們將積極策劃、開展各項活動,使青保工作真正做到育其心、引其道、鼓其志,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未成年人犯罪及預防的報告 篇6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斷上升,犯罪年齡不斷下降,且犯罪手段日趨智慧化。針對這一特點,我校緊抓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不鬆懈。現對xxxx年我校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建立健全的組織網路

  我校成立了專門的組織,聘請派出所袁超警官擔任法制副校長,配合學校德育處,各項管理職責明確,配合默契。我們堅持把提高家長素質作為未成年人教育的基礎來抓,深入各村、社群和學生家庭,開展家長學校活動及培訓班,幫助家長明確教育子女的責任和方法,建立“科學育人、文明教子”的新觀念;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淨化社會環境,清除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土壤和條件。充分發揮各級各類先進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大力倡樹新風正氣。為切實加強未成年人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健康輔導,我校在高一年級、初二年級開設了心理活動課,建立了“心靈驛站”心理輔導室,配備一名專職心理輔導老師。除此之外,我校每週都要進行一次午會(週一中午),每週廣播臺2次開放(週五、週三)宣傳、教育全體學生,題材結合當前社會上發生的違法犯罪事件,以此來不斷培養學生懂法、守法、用法、護法的意識。

  二、具備完善的運作機制

  長期以來,我校把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作為全校德育的核心工作,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xxxx年10月,根據教育局要求,我校又成立了保衛處,平安校園更有了保障。

  三、加強教師、班主任職業道德教育是學校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關鍵。

  儘管我校以前在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並沒有真正的從思想深處引起廣大教師的充分重視,眾所周知,學生對老師都有一種天然的崇敬,教師的思想品格,道德情操,胸懷氣節,對學生的影響深刻而深遠。因此,我校經常組織教師進行理論學習,工作卓有成效。我校還多渠道地進行法制宣傳教育,效果明顯。如:我校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小組配合法制副校長,每學期舉辦一次專題法制教育報告會。學生認真聆聽,且會後班級討論,反響很大。學校德育處、保衛處結合時事,要求各班出相關題材的板報,每學期固定2-3期法制教育黑板報,並進行專門的評比;學校宣傳欄不定期地結合當前社會上發生的違法犯罪事件,及時地利用資料、圖片進行宣傳教育。

  四、積極建設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環境。

  我校保衛處負責人落實專人每天對校園周圍環境進行檢查,確保校園周圍50米內秩序良好;同時,我校透過廣播校會、學生會發倡議書等形式,加強對學生進網咖、遊戲機房等場所的教育管理;我校工作小組成員、黨員教師、社群工作人員,在寒、暑假期間仍有序、紮實開展幫教工作及對學生的課餘生活指導。

  另外,為維護青少年學生合法權益,學校切實加強學籍管理,不隨意開除或變相開除學生;制止輟學行為,分流工作規範有序。同時,學校還形成一個共識:對於嚴重行為不良學生及時送工讀學校,做好工讀預控生的幫教工作,並加強校外預控生的教育與管理。

  認真做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同時,我校也存在不協和音,就是一名高中女生涉及了我縣一起較大的賣淫案件,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近階段,學校透過各種渠道、方法對這名學生予幫教、心理疏導,效果明顯。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學校工作中當然還有很多不夠完善的地方,為此,我們一定在新的一年中不斷探索,努力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未成年人犯罪及預防的報告 篇7

  未成年人犯罪,在所有犯罪中,是一個十分特殊的群體。這個特殊性表現在:

  首先,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定型。每個人要樹立健康的思想,是要具備足夠的知識和有益的實踐的,這就需要有一定的生活閱歷和學習經歷。而未成年人恰恰缺少這些,他們遠沒有脫離單純和幼稚。由於年齡和受教育程度的關係,他們對這些人生重大問題的.知識十分匱乏,處於矇昧之中。

  其次,行為具有極大的模仿性。由於思想不成熟,沒有自己做人的準則,因此,未成年人的行為具有從屬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他們身上表現得最為淋漓盡致。可以說,沒有一個未成年人犯罪,不是在不良環境、不良交往中釀成的。

  第三,人格具有極大的可塑性。正因為犯罪未成年人思想和行為都處於不定型階段,他們的發展方向有多種可能性。教育得當,他們最終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處罰不妥、甚至放棄挽救,就會把他們推向犯罪的深淵,後果是這些人長大後成為社會的渣滓。

  正因為此,根據法律規定:“對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責任,實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所以,我們在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應當看到,未成年人犯罪的發生,社會是有一定責任的。從來沒有天生的犯罪人,所有對社會造成嚴重危害的行為,都可以從客觀環境中找到原因,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設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學校教育沒有紕漏,如果我們的社會環境充滿著真善美,如果我們每一個家庭都有著健康的生活,那麼,未成年人犯罪還會產生嗎?某個未成年人犯罪了,都是由於這樣那樣的客觀環境在起著負面教育、催化作用。既然他們的墮落社會是有責任的,那麼,教育、挽救這些可憐的孩子,便是我們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如果哪個學校、哪個國家機關、哪個家庭不能自覺地承擔起這一責任,如果哪個教師、哪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哪個家長認為犯罪純粹是這些未成年人的責任,那麼,他們不僅是認識的膚淺者,而且是極端的不負責任者。因此,司法機關在處理未成年人犯罪時,一定要承擔好自己的責任。

  其次,可捕可不捕的,堅決不捕。逮捕,是刑事訴訟中最強烈的措施,無論對誰,都會感到心靈上極大觸動和痛苦,對未成年人更是如此。有過進看守所的經歷,將會在一生中留下陰影,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成長負作用很大。對教育挽救他們,會造成新的困難。因此,對犯罪未成年人應當儘量不用羈押的強制措施。能夠採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就絕對不能逮捕他們。在這種情況下,把這些未成年人送進看守所,是我們司法機關的一種嚴重不負責任的表現。我們應當杜絕這種現象的發生。

  第三,可訴可不訴的,堅決不訴。刑罰,客觀上具有特殊預防和一般預防的功能。這兩個功能哪個是主要的,哪個是次要的,應當根據具體案件和社會背景來分析。嚴打期間,對那些嚴重刑事犯罪從重從快處理,一般預防功能相對突出。但是,在任何時候,處理未成年人犯罪,我們必須始終把特殊預防擺在首位。為了警示其他未成年人犯罪而對犯罪未成年人處以重刑,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因此,當未成年人犯罪具有法定的、酌定的免除處罰或不需要判處刑罰時,檢察機關必須依法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將這種案子起訴,是教育挽救的敗筆。

  第四,可判實刑可判緩刑的,堅決判處緩刑。監獄當然是改造人的地方,尤其是我國的勞動改造場所。但是,誰也不能否認,監獄同時又是一個大染缸。這裡,是一群不適應社會生活而被強制進行再社會化的社會淘汰者。這裡,充滿著邪惡的觀念和齷齪的生活經驗。將可塑性極大的未成年人放到這樣的環境中,絕對是在其他辦法不能用的情況下,才使用的“下策”。如果,我們能夠把犯罪未成年人置於一個更好的改造環境,有更大的教育好的希望,那麼,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這樣做呢!對能夠適用緩刑的未成年人,應當判處緩刑。

  未成年人犯罪及預防的報告 篇8

  青少年犯罪的現狀令人擔憂,而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更是迫在眉睫。為此我校為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遵循“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積極動員全校師生、及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齊抓共管,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

  一、 健全機構,明確職責

  為了進一步強化對預防未青少年犯罪工作的領導,我校形成了由校長牽頭,教導處、團隊、班主任、品社課教師等組成的學校防控在校生犯罪的聯防控制網路。明確各自職責,為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 強化教育,提高意識

  1、全面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質,從源頭上遏制、減少青少年犯罪。首先深入開展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學校班會課、校廣播站等陣地大力宣傳法制教育,使學校青少年逐步養成知法,學法,懂法,守法的良好習慣,並能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其次,堅持以德育為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學校圍繞促進素質教育,大力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第三,班主任定期進行心理輔導,加強對本班學生的管理,及時對學生出現的心理障礙進行疏導。認真做好“行為偏差生”的教育轉化工作,預防在校學生曠課、逃學,遊蕩在社會上,減少和杜絕輟學學生,防止他們過早地流入社會,染上不良習氣。對那些思想不穩定,有潛在違法犯罪意識的學生,要求他們時刻敲響警鐘,防患於未然,將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2、積極開展預防犯罪教育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學校教育的主渠道,將預青工作列入學校常規工作中。二是透過把理論與實際、教師主導與學生參與、課堂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結合起來,提高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的實效性。三是將預防犯罪教育與有關學科(政治、語文等)相結合起來,讓學生透過課堂上學科滲透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總之,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是一項長期的、龐大的、系統的社會工程,牽涉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既需要家庭學校各司其職,又要求社會有關部門加大宣傳和執法力度,還需要青少年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我校將一如既往做好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及時發現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探索新方法,立足青少年實際,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使其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20xx年7月1日

  未成年人犯罪及預防的報告 篇9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黨和政府歷來十分關心和高度重視青少年的成長。近年來,由於各種消極因素和不良環境的影響,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日漸突出,我縣20xx年青少年違法犯罪立案13人,20xx年立案7人,20xx年第一季度就達到18人(其中6人為在校學生)。有輕微違法,沒有立案的更多,呈上升趨勢。為此,縣政協把對青少年違法犯罪情況的調研列為20xx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得到了縣委的批准和支援。近日,縣政協教文衛體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邀請縣政法委、公安局、教育局、文體局和博湖鎮等有關部門領導,對我縣青少年違法犯罪情況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調研,認真研究和分析了我縣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對策。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的基本方法:

  這次調研活動採取了召開座談會、走訪學生家長、詢問犯罪嫌疑人、突擊檢查網咖等多種形式,由於接觸面廣,瞭解了較多的實情。

  調研組首先來到博湖中學,用了一天的時間,分別與博湖中學教師、學生進行了座談,共同探討了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成因、對策。並於當晚深夜,組織調研組部分成員對全縣三家網咖進行了突擊檢查,除“e家”沒發現學生外,在“科普”發現5名學生,“五彩魚”發現1名學生。由於業主對進入者沒有按規定實行身份證登記制度,不能確定其它上網人員還有無未成年人。

  第二天,調研組分成三個小組走訪了部分優秀學生和表現較差學生的家長,詢問了少數在押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瞭解了其家庭教育情況、生活情況等。

  二、青少年走向違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根據調研的情況,調研組認為,導致我縣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十分複雜,歸納起來,主要有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

  (一)主觀原因:

  1、部分青少年認識問題的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差,看問題簡單、片面,待人處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經過深思熟慮,常常不計後果。交友不慎,很容易被人利用,今年所發生的一起團伙盜竊案中,就有兩個學生是被人利用而犯罪的。

  2、少數青少年法律觀念淡薄,不學法、不懂法,往往從一些影視作品、電腦遊戲、書刊雜誌中,吸收一些不健康的東西。

  3、少數青少年性格內向、孤僻,加上來自學校、家長、社會等方面的壓力大,心理長期受壓抑,缺乏傾訴物件,平時又得不到正確的引導,成為違法犯罪的心理動因。再加上易衝動,不能剋制自己的情緒,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嚴重後果。去年博湖中學一學生以刀傷人就是這一情況。

  (二)客觀原因:

  1、家庭教育不當。

  (1)、家長教育方法不好。一種是對孩子無原則的溺愛、袒護和嬌縱,致使孩子對自己的不良行為產生“合理感”;第二種是孩子出現問題後採用極端粗暴方式管教,無情的謾罵毒打,甚至趕出家門。

  (2)、家長監護不力。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或因工作太忙,無暇顧及孩子,孩子幾天不回家,也不過問;

  (3)、有的家庭教育環境惡劣。如單親家庭、不和睦家庭,致使孩子心理受嚴重傷害;

  (4)、有的家長有不良嗜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5)、有的家長平時只過問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少主動與學校、班主任聯絡,瞭解其子女在校表現,一旦孩子出事,就把發生問題的責任都推給學校。

  2、學校教育有偏差。主要表現在:一是重視學生的智育教育,對學生的品行教育重視不夠。為了應付考試,有壓縮、擠佔其它非考試科目課的現象發生。二是學校監管不力。主動和學生家長聯絡不夠,和治安等有關部門溝通少,其結果是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教育管理脫節,對學生的不良行為不能及時的幫教處理,導致問題沉積,起不到防微杜漸作用。三是學校法制、思想道德教育不夠,課時少,且形式呆板、效果差。據悉,目前博湖中學只有初中二年級安排有法制教育課,其它年級都沒有課時安排。四是部分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較差,教育方式、方法不當。少數教師對違紀學生缺乏耐心的說服教育,有體罰和變相體罰現象,輕則諷刺挖苦、狀告家長,重則打罵、趕出教室,致使少數學生厭學、逃學,流入社會參加不健康的活動。

  3、社會誘因的侵蝕。

  (1)、近年來,社會上不良風氣對青少年有腐蝕作用。文化部門有時對文化市場管理不夠嚴格。特別是音響製品和網咖對青少年的危害很大。 有些網咖的業主還利用各種手段引誘青少年上網,並給買菸、買食品、開夜場等,致使他們“樂不思蜀”,學習沒心思,整天想著上網、玩遊戲,成癮者就如同吸毒一樣,對孩子的身體、精神造成嚴重損害。博湖中學出現過學生半夜從宿舍二樓跳窗出去上網的事件,可見網咖對學生的吸引力之強。他們上網的錢是有限的,沒有了錢,有的向家裡人要,有的就去偷,去搶。據我們調查,違法青少年,絕大部分是遊戲迷。如今年所破獲的一個青少年團夥盜竊商店案,當晚盜竊來的錢,當晚就直奔網咖。(2)、我縣缺少適合青少年活動的場所,課餘時間無處可去。博湖中學有2300多學生,只有兩個籃球場和十幾個乒乓球案。(3)、少數學生在外租房,造成學校、家長監管失控,極易沾染社會不良習氣,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今年破獲的一個青少年盜竊團伙,就是因為不願意受家長、學校的約束,方便玩,才合夥租房,結果沒錢就去偷。

  (4)、文化路橫穿博湖中學,造成中學不能進行封閉管理,一些社會青年隨意進出,尤其是晚自習以後,他們對一些學生進行欺詐和拐帶,影響很不好。

  三、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幾點建議:

  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只有學校、社會、家庭三方協調配合,齊抓共管,從苗頭抓起,抓緊抓實,才能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

  1、加強法制教育。

  第一、學校要適當增加法制、思想道德教育課時,採取多種形式,可舉辦專題法制講座,參觀法制圖片展覽,旁聽法庭審判,邀請表現好的犯人現身說教等形式,以提高學生的守法意識和政治思想覺悟,以期收到明顯的效果。

  第二、學校要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教書育人的水平;在教育方法和策略上,要堅持正面引導為主,給予學生(特別是後進生)足夠的關心和愛護,注意學生的心理活動,改進教育方法,不要歧視有問題的學生,要積極引導他們克服缺點,改正錯誤。在目前情況下,可以讓一些責任心強、學生信任、懂心理學的教師開展一些心理諮詢活動,及時消除一些學生的不良心理(博湖中學張戰科老師是個不錯的人選)。

  第三、學校最好採取封閉式管理,減少外界的干擾。絕不允許學生在外租房居住,由學校統一安排食宿;建議封閉文化南路,由博湖中學管理建設該路段,防止外人隨意進出校區。

  第四、學校儘量少用開除的方式處理有問題學生,把他們推向社會是不明智之舉,這樣不但使問題得不到解決,反而可能給社會造成更大危害。

  第五、老師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絡,要形成制度,多進行家訪,及時召開家長會。平時以電話、書信的形式與家長聯絡。要辦好家長學校,積極指導家長搞好子女的家庭教育。

  2、努力改造社群環境。首先,按照《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加強道德建設,努力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平,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第二、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積極倡導全社會都來關心和支援教育,關心和重視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第三、治安部門要堅持不懈地抓好校園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淨化學校周邊環境,為學校教育提供良好的社群環境。第四、縣上要努力爭取儘快建成青少年活動中心,並投入使用。博湖中學應在課餘時間和節假日免費對學生開放其計算機房,並儘快多建設一些體育活動場所。第五、文化部門對網咖等場所應進行嚴管重罰,堅決制止誘惑、唆使、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的行為。

  3、積極改善家庭教育環境。要大力開展“五好家庭”(家庭團結好、尊老愛幼好、發展經濟好、遵紀守法好、鄰里關係好)建立活動,大力表彰教子有方的家長。營造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圍,作為家長

  首先要改變教育孩子的錯誤觀念,多與孩子溝通,多與學校聯絡,不要以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避免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第二、家長要起好榜樣示範作用,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第三、要加大對孩子的監護力度,多關心孩子的心理動向和去向。多留些時間陪伴孩子,要用愛心去感化孩子。

  未成年人犯罪及預防的報告 篇10

  通過幾天的調查走訪,我們認為,青少年犯罪是當前我們面臨的嚴重的社會問題,它與環境汙染、吸毒販毒並稱為“世界三大公害”。由此可見青少年犯罪的嚴重程度和青少年犯罪問題的嚴重性。青少年犯罪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有社會、家庭、網路及自身等各個方面的因素影響。因此,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也必須從多方面下手,將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總體規劃,進行立體的多方位治理,治標和治本相結合,以教育為本,預防為主,才能有效減少青少年犯罪。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點:

  根據調查和現有資料,青少年犯罪主要呈現四大特點:

  1、犯罪年齡低齡化。據統計,我縣近十年來,14至18週歲的未成年人犯罪佔青少年犯罪人數的29.7%,其中剛剛達到14歲的竟佔10.5%。

  2、犯罪型別多樣化。青少年犯罪型別越來越多,主要有盜竊、搶劫、傷害、敲詐。

  3、犯罪手段智慧化。十幾歲的孩子作案前精心策劃,作案後偽造現場,一些人從報刊影視上學到的反偵查手段被反覆使用,採用高科技手段,使得青少年具有了明顯的智慧化。

  4、犯罪心理暴力化。暴力化突出這和青少年群體特點相關,青春期較衝動,荷爾蒙分泌旺盛,所以經常會以打架鬥毆方式來消解。

  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透過調查,我們認為,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十分複雜,歸結起來主要有主觀、客觀兩方面的原因。

  主觀原因:

  1、少數青少年法律觀念淡薄,不學法、不懂法。往往從一些影視作品、網路遊戲、報刊雜誌中吸收一些不利於身心健康的東西。

  2、部分青少年認識問題的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差,看問題簡單片面,容易感情用事,很少經過深思熟慮,常常不計後果。交友不慎,被人利用。

  3、少數青少年性格內向、孤僻,加上來自學校、家長、社會等方面的壓力,心理長期受壓抑,缺乏傾訴物件,平時又得不到正確的引導,成為違法犯罪的心理動因。

  客觀原因:

  1、不良的家庭環境是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良好的家庭環境,會促進子女的健康成長,反之,則會造成子女的心理障礙,以致誘發違法犯罪。放任型家庭使青少年缺乏家庭必要的管束,容易受到不良誘惑。溺愛型家庭對孩子百般溺愛,易使孩子任性嬌縱、我行我素。粗暴型家庭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或自暴自棄,有的家長恨鐵不成鋼,不顧子女的內心感受,經常對子女大打出手。父母自身素質偏低型家庭忙於做生意或沉溺在酗酒、賭博、搓麻將上,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不良影響。還有的家庭對子女的性教育採取迴避的方法,缺乏用科學方法加以正確引導,使孩子不能順利度過青春期。另外,家庭的變故,如父母離異、死亡及父母犯罪等,都有可能會使子女失去家庭的溫暖和精神支柱,產生孤傲冷漠、報復等病態心理,有的甚至過早輟學流入社會,與社會不良青年結群而誤入歧途。

  2、社會的不良文化影響也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一些地方“黑網咖”有抬頭之勢,超時營業、接納未成年人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有些網咖的業主還利用各種手段引誘青少年上網,對青少年的身體、精神造成嚴重損害。他們上網的錢是有限的,沒有了錢,有的向家裡人要,有的就去偷,去搶。據調查,違法青少年絕大部分是遊戲迷。

  3、學校對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疏忽,也是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原因。許多學校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片面追求升學率,不重視德育教育,對有不良行為的學生疏於管理、教育。有的教育方法不當,使“後進生”無人過問或受老師及同學的冷眼看待,產生逆反心理,對學習、前途喪失信心,出現厭學、輟學現象,最終脫離學校,走入社會。流入社會後,校外教育工作又沒有跟上,無人管理,從而使這些青少年滑坡墮落的危險性大大增大。

  三、青少年犯罪的預防

  透過調研,我們認為青少年犯罪的預防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從家庭入手。家庭教育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線,家長對子女必須真正承擔起法定義務和社會道德義務。應恩威有節,循循善誘,使子女懂世事,有禮節,且堅強務實,會處理自己遇到的各種問題,會理智地對待生活中的各種人際關係。在家庭環境中,不僅要有嚴教善教的家教,還需有文化、道德修養、法制觀念強的好父母。在家庭環境中消除子女的犯罪的因素和條件。

  2、從社會入手。社會各界都要自覺地參與營造適合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生活環境。給青少年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社會應該為青少年提供健康向上的學習、生活環境。對於當前文化市場存在的“黃”、“賭”、“毒”氾濫之狀況,應加大打擊力度,不斷淨化社會環境。

  3、從學校入手。要加強對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和控制教育。學校和家長應加強對青少年的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使他們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時刻把握住他們的思想脈搏,經常性地進行法制教育,以提高他們辨別是與非的能力。組織進行健康有益的活動來充實他們。

  4、要加強對失足青少年的幫教工作。青少年犯罪後,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都不能棄之不理,應結合他們具有的可塑性強、易改造的特點,堅持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把著眼點放在對他們的感化、挽救上,使他們早日迴歸家庭,成為對社會有用之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