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壓力及釋放課題研究報告

高中生心理壓力及釋放課題研究報告

  在現在社會,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症懶癌齊復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生心理壓力及釋放課題研究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生心理壓力及釋放課題研究報告 篇1

  所謂心理壓力是由個體在生活適應過程中的一種身心緊張的狀態,源於環境要求和自身對能力不平衡而來,這種緊張狀態透過非特異性的心理和生理反映表現出來。

  現代社會里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的加劇,人們所面臨的精神壓力也越來越大。如何應付這些壓力,保持個體的情緒健康,更好地面對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挑戰,是一個現代人人生道路上的重大問題。

  我國中學生的壓力源主要來自於學習、父母、老師和同伴、環境、自我發展和時間六方面,其中學習壓力是中學生的主要壓力源。而高中生的升學壓力要比初中生大,這是因為高中畢業面臨的升學和擇業更為迫切。

  在社會中還存在不少高中生由於學習壓力無法得到調節而釀成悲劇。一幕幕扣人心釀成悲劇,一幕幕扣人心絃的畫面,種種悲劇也給許許多多的家長心靈造成難以抹去的傷痛。所以為了進一步瞭解學習壓力給學生帶來的影響,我們小組決定進行一些關於這方面的調查與研究。

  透過這次對高中生心理壓力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88%的學生認為自己有一定或者很大的心理壓力,12%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心理壓力較小。其壓力主要來自學習以及人際關係。

  認為學習是主要壓力的學生較多,其主要來自家人和自己。其次來自於老師。很多學生覺得家長總是把很高的期望掛在嘴邊,而在學校,考試的排名也讓他們苦惱不已。我們認為當今中國的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將來過上好生活。孩子們心裡也明白。但是畢竟成績會有好壞之分,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事實。

  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壓力來自於人際交往,覺得自己總會和朋友鬧矛盾,以及覺得自己找不到心目中的好朋友。

  其實,我們通過了解發現,男生女生的情況也有所不同。下面舉些例子女生的煩惱

  1.學習上,某些地方有一定的困難,對於理科性的學習比較吃力。與同學相處,不能完全融洽。

  2.身邊總有女生談論自己崇拜的男生,覺得好煩,真搞不懂自己遠未成年,學業還未完成,她們怎麼會有這種想法,而且還在別人面前津津樂道。

  3.上高中後,科目很多,而且都比較難,學起來十分辛苦,而且我是住宿生,十點半之前必須熄燈睡覺,沒有足夠的時間看書。

  男生的煩惱

  1.體育很不好,每次都倒數。

  2.每次上課時聽的挺認真的,可是一到課後很多習題都不會寫了。

  3.玩的時間太少。

  案例我們年級有一個同學,近來他的情緒很反常,終日焦躁不安,有時會無端端地悶悶不樂,近來上課常走神,思緒常不知不覺地飄向別處,且難於收回。更難受的是晚上睡覺時,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入眠,有時竟眼睜睜到天亮。對自己這種不爭氣的狀態又急又氣,特別是一想到其它同學能專心致志複習,學習成績日益進步時,更恨自己,恨自己沒有辦法集中精神,恨自己辜負父母、老師的殷切期望。

  這種情緒是考試焦慮症的表現,但不用太過緊張,這種症狀許多同學都曾經體驗過,只不過,有了它之後,必須重視,應及時調整。走出焦慮怪圈的有效辦法──調整自我認識法。首先,必須正確認識考試的重要性,考試不過是展示和檢驗自己才能與所學知識的有利機會,即使是高考,也非就此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就算萬一失敗了也沒什麼,有言道:“勝敗乃兵家常事。”何況,失敗是成功之母,而且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呢。其次,要對自己的實力有正確的估計,並制定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再次,當心裡面出現類似“要是我這次考試考砸了,我的前途不就完了”的消極暗示時,應及時地告誡自己:“這種擔心會鬆懈自己的鬥志,轉移自己的注意目標,擾亂當前的精神狀態,應及早排除。當前最緊要的是有條不紊地搞好複習。”儘量把消極暗示轉化為積極暗示。

  中學生心理壓力的調適方式中學生有心理壓力時,他們的調適方式是:

  48%的同學上網或聽音樂等放鬆自己。

  8%的同學找人傾訴還有44%的同學選擇其他的方式舒緩壓力的對策研究

  1、學會與別人交往、溝通,明白心理健康標準,在對照發現自我壓力形成的原因,從而認識自我,發現自我,調整心態,對釋放壓力起到導向作用。

  2、合理利用時間。學會科學用腦。學會科學用腦。有時感到壓力大往往是由於沒有把時間安排好,做好時間管理是一件降低壓力的好方法。首先要制定一個計劃。計劃可大可小,大到整個學期,每個學科;小到每個學期,每個單元,這樣便於科學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同時講究用腦衛生,注重勞逸結合。另外,每學一個新的內容,都要及時掌握,及時鞏固。前一天預習新課;當天回顧所學內容;一週小結複習;單元測試前複習鞏固;期中、期末前系統複習。這樣從預習到考試,一遍遍加深印象鞏固記憶,就不會感到壓力太大,無形中減輕了焦慮程度,考試也能應付自如。

  3、克服考試緊張心理。首先要正確地對待考試。考前保持輕鬆愉快的心境,堅持有規律的生活,不要把考試看得太重,學會自我暗示,經常提醒自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形成正確的應考心態。進入考場後,可以看看窗外的風景或閉目養神,轉移大腦的興奮灶。試卷發下來後,萬一出現一片空白的現象,一定不要過於緊張,合上試卷做幾次深呼吸,使自己儘快平靜下來。

  面對學習和生活而產生的種種心理上的問題,可藉助以下方法自我調解。

  1、不要把目標定得高於自己能力所及。

  2、有效地分配時間,將學習任務按輕重緩急編定先後次序,然後依次逐步完成,階段性的成果可減低同時展開多份任務而又無法完成所帶來的壓力。

  3、課餘時應做適量運動,既可強健身體,亦可減壓,或可在教室做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減輕肌肉疲勞。

  4、遇到困擾或情緒低落時,可與家人或朋友傾訴,透過與同學溝通獲得支援和關懷,亦可發洩情緒。

  5、即使再忙,也要有必要而充分的睡眠,這對鬆弛繃緊的神經至關緊要,對於處在身體發育時期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6、如果實在感覺壓力太大,無法應承致使情緒低落,不妨去聽聽cd,看看電視劇,哪怕偶爾“瘋狂”消費一把也可以。當然這是一種矯枉過正的辦法,不可頻頻使用,更不能成為你懶惰渙散的藉口。

  7、養成持之以恆,平衡有序的生活習慣,不要做“書呆子”,別放棄享受美食,享受戶外活動或發展個人興趣所帶來的樂趣。

  也可以試試以下幾種方法

  (1)學會自我排解:採取不影響他人和社會的方式,將內心的消極情緒發洩出來,然後重新投入學習和生活。比如遇到十分傷心的事,索性大哭一場,將鬱悶發洩出來,感覺就會好受一些。

  (2)找人傾訴煩惱:有了困惑、痛苦等壓力,可以找親朋好友或同學傾訴,聽聽別人的見解,透過交流能有效地緩解心理壓力。

  (3)轉移消解壓力:在一件事情上失敗,短期內又無法改變時,可以透過其它活動來彌補不能實現的願望,或者轉移注意力,讓壓力在其他活動中得到釋放。如參加文體娛樂活動,使自己獲得愉快的心情,壓力就會逐漸消解。

  (4)不作過分苛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如果要求自己十全十美,甚至以己之短比人之長,必然壓力重重。高中生應該建立悅納自己的健康人生態度,樹立適度的奮鬥目標,這樣更有利於健康。

  (5)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適應社會。

  (6)知足常樂:人的一生不可能同時擁有所有美好的東西,不妨想一下自己所擁有的,使自己有一種滿足感,壓力就會漸漸消失。

  在這次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小組的成員都學到了許多知識,包括如何建立團隊合作精神,也讓我們都瞭解了許多社會及家庭所存在的問題,更多的是從該課題的研究結果中我們也都懂得面對學習壓力該如何正確調節。我們也希望透過這次研究學習,能使更多的同學認識學習壓力得不到正確調節的危害性並且能積極調整心態面對它,學會如何面對它,如何正確調節它,讓高中生在學習中能輕鬆地學習,無論是在平時的學習中,還是在期末、期中,甚至在高考中,都能以輕鬆的心態面對學習壓力,在每一次考試中都能考到理想的成績。

  高中生心理壓力及釋放課題研究報告 篇2

  一、本課題的研究背景

  1、考試焦慮心理影響學生的考場發揮。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影響學生在考試中能否正常發揮的因素主要有知識因素、考試焦慮因素,而教師和學生往往對考試焦慮因素往往缺少足夠的重視。實際上,考試,尤其是帶有競爭性的重大考試,不僅取決於學生在智育方面的準備程度,而且在某種意義上更需要有考試心理技能方面的訓練與準備。對學生來說,對考試的過度焦慮可導致心理紊亂,應試者的注意中心將轉移到對基本情感的必要保護上來,而不是直接專注於考試內容。處於這樣一種被動防衛的狀態,學生就很難客觀地面對考試情境。感覺的敏銳性下降,對知識的回憶途徑受阻,注意力無法集中。

  2、高中生存在考試焦慮心理。我們常常發現,面對同樣的考試,有的學生胸有成竹,從容不迫,應付自如;有的學生則緊張焦慮,煩躁不安,不知所措。有的平時成績平平而考試時能爆出“冷門”,考出連老師也未曾預料到的好成績;有的平時“拔尖”的學生則也常常考得“一蹋糊塗”,究其原因,後者是因為心理焦慮所導致。

  3、對本土高中生的考試焦慮心理研究缺乏。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近來一直是從事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學者研究的重點之一,這方面的文章也比較豐富,如葵錦良《中學生自我心理調節》、馬燕榮《中學生作弊心理及對策初探》、《淺議高中學生厭學心理形成及對策初探》等,但針對高中生考試焦慮心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較少。我縣本土高中學生的考試焦慮心理情況少人問津。

  綜上所述,加強對高中學生考試焦慮心理的研究,非常必要。透過研究,尋求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有助於提高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思維活力和創造性、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從而大大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研究思路

  學習普通心理學和學習心理學的有關知識,瞭解心理學研究的有關成果以及高中生心理的基本特徵。然後提出問題,設計調查問卷,確定調查範圍(樣本),開展問卷調查,綜合對問卷的對比、分析、總結,歸納出當前高中學生考試焦慮心理的狀況,找出當前高中學生存在考試焦慮的原因,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三、研究過程

  1、準備階段。主要探求高中生考試焦慮的特徵、表現。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開展調查、分析。為此,我們依據中學生考試焦慮心理測試表,選取高三文科班一個班、高一快班一個班、高一平衡班一個班共三個班級進行調查。統計分析結果反映出高中生普遍存在考試焦慮心理。在這次統計中,有58.5%的學生存在輕度焦慮心理,6.2%的學生存在中度焦慮心理。

  (1)高中學生考試焦慮心理基本特徵。一是在意識感覺層次上,主要表現為憂慮,緊張不安,過分擔心等心理。二是在生理器官的層次上,主要表現為腦部下視丘及邊緣系統等結構的活性增加,進而引起各內分泌及自主神經系統的協調發生改變,因而產生頭暈、心慌、出冷汗、身體發僵等。三是在行為層次上。表現為對環境適應性降低,對外界壓力失去承受的能力,情緒易於激動,注意力分散,精神恍惚等等。

  (2)高中學生考試焦慮心理主要表現。一是怯場。所謂怯場,是指應試者由於心理過度緊張,情緒不安,大腦處於興奮狀態,難以控制自己,無法集中注意力,以致於有的表現頭暈,活動失常,無法進行考試。據我們統計,有25%的學生表示重要考試前幾天就坐立不安。二是喪失信心。在應試中由於應試者出於被迫參加,或是認為目的達不到,或是在應試過程中預感到成績不好,就會表現出情緒低落,動機缺乏強度,缺乏韌性,同樣表現為無法集中注意力,以致棄考。這是由於動機過弱和注意力分散所致。在高校招生考試中,如第一科課考試試題難度較大,成績過低,會對第二科考試中應試者心理帶來干擾,表現為消極,沒有信心,直至不能堅持下去。從統計表來看,有 63%的學生擔心考試得到壞分數,有38%的學生覺得考試時腦子比平時遲鈍,有20%的學生考試時沉浸在空想之中。三是外來“刺激”帶來的`煩惱。在解答試題過程中,應試者要對所學知識經過回憶、聯想、知識重現等一系列心理活動。從生理學觀點講,回憶是人腦的一種機能,它是以記憶為基礎的,是在試題詞語的作用下,暫時神經聯絡又恢復的過程。突然的外來“刺激”往往容易使“神經聯絡”中斷,強“刺激”還能使原來已知“資訊”難於“提取”,其結果影響測驗進行。在考試中如有人突然大聲喧譁,考場秩序混亂,附近傳來噪音等,都是“刺激”的因素。 如有52%的學生表示發現做不完題目就急得手足無措,渾身大汗。有30%的學生承認考試成績不好會受到家長嚴厲的指責。

  2、研究階段。主要分析高中生考試焦慮心理的原因。在這一階段,對調查表的各種情況進行綜合分析,配合其他有關資料,尋求造成、影響高中生考試焦慮心理高低變化的有關因素。

  (1)產生考試焦慮心理的原因。主要有四條。第一,擔心考試不及格。這類學生把考試看得過於嚴重,心理總想如果考不好,如何向父母、老師交代?如何面對同學?以及這次考試是否會從此決定我的命運等,由此,思想上產生壓力,又因壓力超過心理負荷而造成過度緊張。第二,疑慮考試失敗。主要是學習好的同學心理上總想保持住自己原有的優勢,擔心保不住原來的名次,在心理上出現了自責、自卑和難以服氣的精神壓力。於是揹著沉重而又緊張的思想包袱,每當考試時就會自然產生種種想法,諸如擔心再次失敗的焦慮情緒等。第三,外部壓力大。在考試成績上,老師父母對學生的過高要求,也是造成心理壓力的主要原因。有的學生怕考試出錯,把考場紀律也視為一種精神上的“壓力”。考試時,明明自己在思考著問題,卻不知不覺地擔心自己是否違紀了,造成心理障礙。第四,大腦休息不足。有些學生,為了考試拼命複習功課,以致睡眠不足。如果再不注意營養和睡眠,心身需要的能量得不到及時的補充和緩衝,也同樣會陷入焦慮之中。

  (2)影響焦慮程度高低的幾個因素。

  第一、不同年級的學生焦慮程度不同。但不很明顯,從總體來看,高三學生的考試焦慮心理低於高一學生,高三學生平均焦慮程度為29.9,高一學生平均焦慮程度為31.5。但是將高一兩個班測試分數分開統計,卻有一個班的考試焦慮心理要低於高三。究其原因,可能是高三學生雖然在校時間長,經過多次考試反覆刺激,應激能力和適應性增強,但卻在下學期(本測量在高三年級第一學期做)又要面臨高考,壓力仍然較大;而高一新生雖然離高考還有一段時間,但新入學的不適應,包括高中階段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的不適應,同學關係、師生關係的不適應,而且高考目標的潛在影響,同樣也給他們造成較大壓力。

  第二、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考試焦慮心理存在一定的相關關係。從統計表看,高一快班的學生平均焦慮程度為28.4,高一平衡班學生平均焦慮程度為34。平衡班的學生考試焦慮心理得分高出快班學生5.6分。差別是較大的。而且在統計中發現,57名快班學生中有中度焦慮的只有1人,而55名平衡班學生中有中度焦慮的竟有7個。說明從整體上來看,學生焦慮程度越高,考試成績越差。而對於想讀好書的學生來說,考試成績越差,又會導致焦慮程度越高。我們認為適當的緊張的焦慮有時有利於發揮學生潛在的能力,但過度或持續的緊張秒焦慮則會降低學生對考試這一事件的應激能力和考試成績。

  第三、不同性別的學生焦慮程度不同。女生的平均焦慮程度為31.4,男生的平均焦慮程度為28.5。女生的焦慮程度高於男生,表明女生的感情相對於男生來說,要脆弱一些,應激能力也相對差一些。而且,在同一環境下,不同性別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表現。

  另外,考試焦慮還與抱負水平、競爭水平、失敗經歷等因素有關,有資料表明,抱負水平越高,即自己成績要求過高的學生者容易發生考試焦慮;競爭水平越激烈,即考試意義越大學生越易產生考試焦慮;考試失敗經歷越多,即經歷過重大考試失敗的學生越容易發生考試焦慮。

  3、總結階段。在前期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探索緩解、克服考試焦慮心理的對策建議。

  (1)從學校、家庭角度來說。第一、高中學生大都在15至19歲前後,身心發展尚不成熟,面對考試,尤其是一些重要的考試,會產生極大的心理波動。因此,學校在教學、管理等方面應注意到高焦慮會事來低學習成績的問題。從關心學生的角度出發,平時要重視做好學生心理衛生教育,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考試前幫助學生理順情緒。

  第二、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焦慮表現程度不同,這就要求我們工作要有針對性。女性學生和平衡班學生更需要加強心理教育。

  第三、考試對學生來說是個應激,此時會使肌體代謝率提高,免疫力降低,因此,需要增加營養,保證足夠睡眠,注意合理用腦、勞逸結合,從而增強腦的耐受力,提高學習效率和考試成績。

  (2)從學生角度來說。第一、端正考試動機,減輕心理負擔。每位學生對考試的意義都要有客觀正確的認識,從而樹立正確的應試動機。考試作為一項複雜的腦力勞動,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中等程度的焦慮,以保證在考試中正常發揮水平。反之,把考試的意義片面誇大,甚至把考試與個人終生的成就、事業和幸福等緊緊聯絡在一起,考試還未來臨就惶惶不可終日,帶著強烈的求勝動機和沉重的心理負擔去複習、考試,結果情緒焦慮程度越積越強烈,臨場發揮時事違人願。因此,越是臨近重大的考試,越要適度降低求勝動機,減輕心理負擔,真正做到輕裝上陣。

  第二、做好充分準備,形成良好的考試狀態。充分而良好的準備狀態,是預防產生過度焦慮的最有效方法。一般說學生對考前的物質準備、知識準備已達到最高限度,因而它們對考試結果的影響相互間差異較少,而影響考試結果差異最顯著的是體能準備和心理狀態。比如體能準備,有不少學生在考前拼命複習功課,作息時間顛倒,生理功能紊亂,睡眠不足,缺乏體育鍛煉和文娛活動,致使大腦過度疲勞,體能下降,精力不濟,這無疑極大損害了考前良好的體能準備,加之心理上的緊張焦慮,臨場時“暈潮”的可能性就會增大。另外要注意放鬆心情,緊張學習之餘的娛樂,可以使人消除生理疲勞,恢復體能,還可能使人情緒輕鬆,壓力減輕,從而防止高強度焦慮的產生。反之,考前憂心忡忡,焦慮不安,缺乏良好的心理準備,這樣在困難還未出現時,就已被困難嚇倒。所以學生在考前都應積極調整自己的心理,既要對考試時各種困難挫折有客觀而科學的估價,又要有克服困難挫折的充分心理準備。

  第三、冷靜處理“怯場”。當學生意識到自己出現怯場現象時,不要驚恐慌亂,有幾種緩解方法可供借鑑:其一是安靜下來,暫停閱卷、答卷,靜靜伏在桌子上稍作休息,轉移注意力,停止有關考試活動的強制性回憶。一般情況時間很短就可以消除怯場,正常考試。其二是可用“調整呼吸法”,即遇到情緒極度緊張時,停止有關活動,全身放鬆,多次做深而均勻的呼吸,呼吸時大腦最好排除其他雜念,雙眼注視一個固定的目標或微閉,反覆有節奏地呼吸,這樣也會很快消除怯,對一般的考試焦慮也都有緩解作用。

  為了防止考試過程中的怯場,還可以在考前短暫的幾十分鐘裡,做一些積極的準備活動。例如考前的半小時內,不要繼續進行高度緊張的複習,避免談論和考慮有關考試的問題,聽聽輕鬆悅耳的音樂,獨自或與家人、同學散步、聊天,活動活動身體。天氣炎熱時可以用較短的時間沖涼。考前不要急於跨進考場,稍提前即可。跨進考場後要簡單熟悉一下環境,然後安靜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來。拿到試卷後,先填寫有關身份欄目,然後再挑選試題中難度孝最有把握的題目開始做起,答題時先慢後快,以逐漸適應考場內的緊張氣氛,不斷獲得成功,以求自我鼓勵,增加信心。這些活動及過程都有助於減輕心理壓力,防止怯場發生。

  四、研究成果

  1、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嘗試運用考試焦慮測量表,獲得了本校高中生考試焦慮心理的一些基本資料,並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結論。

  2、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課題研究者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