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知識點總結報告

高一物理必修知識點總結報告

  在我們的學習時代,大家都背過各種知識點吧?知識點也可以理解為考試時會涉及到的知識,也就是大綱的分支。還在為沒有系統的知識點而發愁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知識點總結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高一物理必修知識點總結報告1

  機械運動:物體在空間中所處位置發生變化,這樣的運動叫做機械運動。

  運動的特性:普遍性,永恆性,多樣性

  參考系

  1、任何運動都是相對於某個參照物而言的,這個參照物稱為參考系。

  2、參考系的選取是自由的。

  1)比較兩個物體的運動必須選用同一參考系。

  2)參照物不一定靜止,但被認為是靜止的。

  質點

  1、在研究物體運動的過程中,如果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問題中可以忽略是,把物體簡化為一個點,認為物體的質量都集中在這個點上,這個點稱為質點。

  2、質點條件:

  1)物體中各點的運動情況完全相同(物體做平動)

  2)物體的大小(線度)<<它透過的距離

  3、質點具有相對性,而不具有絕對性。

  4、理想化模型:根據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需要,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複雜的問題得到簡化。(為便於研究而建立的一種高度抽象的理想客體)

  第二節時間位移

  時間與時刻

  1、鐘錶指示的一個讀數對應著某一個瞬間,就是時刻,時刻在時間軸上對應某一點。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稱為時間,時間在時間軸上對應一段。

  △t=t2—t1

  2、時間和時刻的單位都是秒,符號為s,常見單位還有min,h。

  3、通常以問題中的初始時刻為零點。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但不能完全確定物體位置的變化,是標量。

  2、從物體運動的起點指向運動的重點的有向線段稱為位移,是向量。

  3、物理學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稱為標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稱為向量。

  4、只有在質點做單向直線運動是,位移的大小等於路程。兩者運演算法則不同。

  第三節記錄物體的運動資訊

  打點記時器:透過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來記錄物體運動資訊的儀器。(電火花打點記時器——火花打點,電磁打點記時器——電磁打點);一般打出兩個相鄰的點的時間間隔是0。02s。

  第四節物體運動的速度

  物體透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與位移、時間間隔相對應)

  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v是物體的位移s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其方向與物體的位移方向相同。單位是m/s。

  v=s/t

  瞬時速度(與位置時刻相對應)

  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時刻前後無窮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體在運動軌跡上過該點的切線方向。瞬時速率(簡稱速率)即瞬時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節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於物體速度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量值—初態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態量,加速度是性質量,速度改變數(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

  第六節用圖象描述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係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跡)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座標軸單位、物理意義不同)

  3、圖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1、v—t圖象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歲時間變化關係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跡)

  2、圖象與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在t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為負,整個過程中位移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積的代數和。

高一物理必修知識點總結報告2

  一、曲線運動

  (1)曲線運動的條件:運動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曲線運動的特點:在曲線運動中,運動質點在某一點的瞬時速度方向,就是透過這一點的曲線的切線方向。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這是因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是不斷變化的。做曲線運動的質點,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線運動物體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線上,且一定指向曲線的凹側。

  二、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1、深刻理解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1)物體的實際運動往往是由幾個獨立的分運動合成的,由已知的分運動求跟它們等效的合運動叫做運動的合成;由已知的合運動求跟它等效的分運動叫做運動的分解。

  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基本關係:

  1分運動的獨立性;

  2運動的等效性(合運動和分運動是等效替代關係,不能並存);

  3運動的等時性;

  4運動的向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向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互成角度的兩個分運動的合運動的判斷

  合運動的情況取決於兩分運動的速度的合速度與兩分運動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兩者是否在同一直線上,在同一直線上作直線運動,不在同一直線上將作曲線運動。

  ①兩個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仍然是勻速直線運動。

  ②一個勻速直線運動和一個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是曲線運動。

  ③兩個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仍然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④兩個初速度不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可能是直線運動也可能是曲線運動。當兩個分運動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與這兩個分運動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時,合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否則是曲線運動。

  2、怎樣確定合運動和分運動

  ①合運動一定是物體的實際運動

  ②如果選擇運動的物體作為參照物,則參照物的運動和物體相對參照物的運動是分運動,物體相對地面的運動是合運動。

  ③進行運動的分解時,在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前提下,類似力的分解,要按照實際效果進行分解。

  3、繩端速度的分解

  此類有繩索的問題,對速度分解通常有兩個原則①按效果正交分解物體運動的實際速度②沿繩方向一個分量,另一個分量垂直於繩。(效果:沿繩方向的收縮速度,垂直於繩方向的轉動速度)

  4、小船渡河問題

  (1)L、Vc一定時,t隨sinθ增大而減小;當θ=900時,sinθ=1,所以,當船頭與河岸垂直時,渡河時間最短,

  (2)渡河的最小位移即河的寬度。為了使渡河位移等於L,必須使船的合速度V的方向與河岸垂直。這是船頭應指向河的上游,並與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根據三角函式關係有:Vccosθ─Vs=0。

  所以θ=arccosVs/Vc,因為0≤cosθ≤1,所以只有在Vc>Vs時,船才有可能垂直於河岸橫渡。

  (3)如果水流速度大於船上在靜水中的航行速度,則不論船的航向如何,總是被水衝向下游。怎樣才能使漂下的距離最短呢?設船頭Vc與河岸成θ角,合速度V與河岸成α角。可以看出:α角越大,船漂下的距離x越短,那麼,在什麼條件下α角呢?以Vs的矢尖為圓心,以Vc為半徑畫圓,當V與圓相切時,α角,根據cosθ=Vc/Vs,船頭與河岸的夾角應為:θ=arccosVc/Vs。

高一物理必修知識點總結報告3

  第一、二節探究自由落體運動/自由落體運動規律

  記錄自由落體運動軌跡

  1、物體僅在中立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理想化模型)。在空氣中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過程中空氣阻力的影響,與物體重量無關。

  2、伽利略的科學方法:觀察→提出假設→運用邏輯得出結論→透過實驗對推論進行檢驗→對假說進行修正和推廣

  自由落體運動規律

  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初速度為0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常量,稱為重力加速度(g)。g=9。8m/s2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其大小隨著緯度的增加而增加,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少。

  vt2=2gs

  豎直上拋運動

  1、處理方法:分段法(上升過程a=—g,下降過程為自由落體),整體法(a=—g,注意向量性)

  2、速度公式:vt=v0—gt位移公式:h=v0t—gt2/2

  3、上升到點時間t=v0/g,上升到點所用時間與回落到丟擲點所用時間相等

  4、上升的高度:s=v02/2g

  第三節勻變速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1、基本公式:s=v0t+at2/2

  2、平均速度:vt=v0+at

  3、推論:1)v=vt/2

  2)S2—S1=S3—S2=S4—S3=……=△S=aT2

  3)初速度為0的n個連續相等的時間內S之比:

  S1:S2:S3:……:Sn=1:3:5:……:(2n—1)

  4)初速度為0的n個連續相等的位移內t之比:

  t1:t2:t3:……:tn=1:(√2—1):(√3—√2):……:(√n—√n—1)

  5)a=(Sm—Sn)/(m—n)T2(利用上各段位移,減少誤差→逐差法)

  6)vt2—v02=2as

  第四節汽車行駛安全

  1、停車距離=反應距離(車速×反應時間)+剎車距離(勻減速)

  2、安全距離≥停車距離

  3、剎車距離的大小取決於車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

  4、追及/相遇問題:抓住兩物體速度相等時滿足的臨界條件,時間及位移關係,臨界狀態(勻減速至靜止)。可用圖象法解題。

高一物理必修知識點總結報告4

  認識形變

  1、物體形狀回體積發生變化簡稱形變。

  2、分類:按形式分:壓縮形變、拉伸形變、彎曲形變、扭曲形變。

  按效果分:彈性形變、塑性形變

  3、彈力有無的判斷:

  1)定義法(產生條件)

  2)搬移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不存在,然後分析其狀態是否有變化。

  3)假設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存在,然後分析其狀態是否有變化。

  彈性與彈性限度

  1、物體具有恢復原狀的性質稱為彈性。

  2、撤去外力後,物體能完全恢復原狀的形變,稱為彈性形變。

  3、如果外力過大,撤去外力後,物體的形狀不能完全恢復,這種現象為超過了物體的彈性限度,發生了塑性形變。

  探究彈力

  1、產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會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稱為彈力。

  2、彈力方向垂直於兩物體的接觸面,與引起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與恢復方向相同。

  繩子彈力沿繩的收縮方向;鉸鏈彈力沿杆方向;硬杆彈力可不沿杆方向。

  彈力的作用線總是透過兩物體的接觸點並沿其接觸點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F的大小與彈簧的伸長或縮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稱為彈簧的勁度係數(倔強係數),反映了彈簧發生形變的難易程度。

  5、彈簧的串、並聯:串聯:1/k=1/k1+1/k2並聯:k=k1+k2

  第二節研究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

  1、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有相對滑動時,物體之間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動摩擦。

  2、在滑動摩擦中,物體間產生的阻礙物體相對滑動的作用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3、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壓力N(≠G)成正比。即:f=μN

  4、μ稱為動摩擦因數,與相接觸的物體材料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0<μ<1。

  5、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與其接觸面相切。

  6、條件:直接接觸、相互擠壓(彈力),相對運動/趨勢。

  7、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無關,與相對運動速度無關。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9、計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研究靜摩擦力

  1、當物體具有相對滑動趨勢時,物體間產生的摩擦叫做靜摩擦,這時產生的摩擦力叫靜摩擦力。

  2、物體所受到的靜摩擦力有一個限度,這個值叫靜摩擦力。

  3、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與接觸面相切,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4、靜摩擦力的大小由物體的運動狀態以及外部受力情況決定,與正壓力無關,平衡時總與切面外力平衡。0≤F=f0≤fm

  5、靜摩擦力的大小與正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fm=μ0·N(μ≤μ0)

  6、靜摩擦有無的判斷:概念法(相對運動趨勢);二力平衡法;牛頓運動定律法;假設法(假設沒有靜摩擦)。

  力的圖示

  1、力的圖示是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定量)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2、圖示畫法:選定標度(同一物體上標度應當統一),沿力的方向從力的作用點開始按比例畫一線段,線上段末端標上箭頭。

  3、力的示意圖:突出方向,不定量。

  力的等效/替代

  1、如果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與另外幾個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麼這個力與另外幾個力可以相互替代,這個力稱為另外幾個力的合力,另外幾個力稱為這個力的分力。

  2、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力的替代,稱為力的合成與分解。求幾個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個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關係。

  3、實驗:平行四邊形定則:P58

  第四節力的合成與分解

  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1、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如果用表示兩個共點力的線段為鄰邊作一個平行四邊形,則這兩個鄰邊的對角線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切向量的運算都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合力的計算

  1、方法:公式法,圖解法(平行四邊形/多邊形/△)

  2、三角形定則:將兩個分力首尾相接,連線始末端的有向線段即表示它們的合力。

  3、設F為F1、F2的合力,θ為F1、F2的夾角,則:

  F=√F12+F22+2F1F2cosθtanθ=F2sinθ/(F1+F2cosθ)

  當兩分力垂直時,F=F12+F22,當兩分力大小相等時,F=2F1cos(θ/2)

  1)|F1—F2|≤F≤|F1+F2|

  2)隨F1、F2夾角的增大,合力F逐漸減小。

  3)當兩個分力同向時θ=0,合力:F=F1+F2

  4)當兩個分力反向時θ=180°,合力最小:F=|F1—F2|

  5)當兩個分力垂直時θ=90°,F2=F12+F22

  分力的計算

  1、分解原則:力的實際效果/解題方便(正交分解)

  2、受力分析順序:G→N→F→電磁力

  第五節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共點力

  如果幾個力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於同一點(該點不一定在物體上),這幾個力叫做共點力。

高一物理必修知識點總結報告5

  名稱:加速度

  1、定義:速度的變化量Δv與發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Δt的比值。

  2、公式:a=Δv/Δt

  3、單位:m/s^2(米每二次方秒)

  4、加速度是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等於單位時間內速度的增加量;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變化量ΔV方向始終相同。特別,在直線運動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相同;如果速度減小,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相反。

  5、物理意義:表示質點速度變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舉例:假如兩輛汽車開始靜止,均勻地加速後,達到10m/s的速度,A車花了10s,而B車只用了5s。它們的速度都從0m/s變為10m/s,速度改變了10m/s。所以它們的速度變化量是一樣的。但是很明顯,B車變化得更快一樣。我們用加速度來描述這個現象:B車的加速度(a=Δv/t,其中的Δv是速度變化量)>加速度計構造的型別A車的加速度。

  顯然,當速度變化量一樣的時候,花時間較少的B車,加速度更大。也就說B車的啟動效能相對A車好一些。因此,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注意:

  1、當物體的加速度保持大小和方向不變時,物體就做勻變速運動。如自由落體運動,平拋運動等。

  當物體的加速度方向與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就做直線運動。如豎直上拋運動。

  當物體的加速度方向與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就做直線運

  2、加速度可由速度的變化和時間來計算,但決定加速度的因素是物體所受合力F和物體的質量M。

  3、加速度與速度無必然聯絡,加速度很大時,速度可以很小;速度很大時,加速度也可以很小。例如:炮彈在發射的瞬間,速度為0,加速度非常大;以高速直線勻速行駛的賽車,速度很大,但是由於是勻速行駛,速度的變化量是零,因此它的加速度為零。

  4、加速度為零時,物體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相對於同一參考系)。任何複雜的運動都可以看作是無數的勻速直線運動和勻加速運動的合成。

  5、加速度因參考系(參照物)選取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取地面為參考系。

  6、當運動的方向與加速度的方向之間的夾角小於90°時,即做加速運動,加速度是正數;反之則為負數。

  特別地,當運動的方向與加速度的方向之間的夾角恰好等於90°時,物體既不加速也不減速,而是勻速率的運動。如勻速圓周運動。

  7、力是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物體受到外力的作用就產生加速度,或者說力是物體速度變化的原因。說明

  當物體做加速運動(如自由落體運動)時,加速度為正值;當物體做減速運動(如豎直上拋運動)時,加速度為負值。

  8、加速度的大小比較只比較其絕對值。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勻速圓周運動中的加速度)的計算公式:

  a=rω^2=v^2/r

  說明:a就是向心加速度,推導過程並不簡單,但可以說仍在高

  科里奧利加速度

  科里奧利加速度

  中生理解範圍內,這裡略去了。r是圓周運動的半徑,v是速度(特指線速度)。ω(就是歐姆的小寫)是角速度。

  這裡有:v=ωr。

  1、勻速圓周運動並不是真正的勻速運動,因為它的速度方向在不斷的變化,所以說勻速圓周運動只是勻速率運動的一種。至於說為什麼叫他勻速圓周運動呢?可能是大家說慣了不願意換了吧。

  2、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加速度總是指向圓心,即不改變速度的大小隻是不斷地改變著速度的方向。

  重力加速度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體因受重力產生的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也叫自由落體加速度,用g表示。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在同一地區的同一高度,任何物體的重力加速度都是相同的。重力加速度的數值隨海拔高度增大而減小。當物體距地面高度遠遠小於地球半徑時,g變化不大。而離地面高度較大時,重力加速度g數值顯著減小,此時不能認為g為常數

  距離面同一高度的重力加速度,也會隨著緯度的升高而變大。由於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萬有引力的另一個分力提供了物體繞地軸作圓周運動所需要的向心力。物體所處的地理位置緯度越高,圓周運動軌道半徑越小,需要的向心力也越小,重力將隨之增大,重力加速度也變大。地理南北兩極處的圓周運動軌道半徑為0,需要的向心力也為0,重力等於萬有引力,此時的重力加速度也達到。

  由於g隨緯度變化不大,因此國際上將在緯度45°的海平面精確測得物體的重力加速度g=9。80665m/s^2;作為重力加速度的標準值。在解決地球表面附近的問題中,通常將g作為常數,在一般計算中可以取g=9。80m/s^2。理論分析及精確實驗都表明,隨緯度增大,重力加速度g的數值逐漸增大。如:

  赤道g=9.780m/s^2

  廣州g=9.788m/s^2

  武漢g=9.794m/s^2

  上海g=9.794m/s^2

  東京g=9.798m/s^2

  北京g=9.801m/s^2

  紐約g=9.803m/s^2

  莫斯科g=9.816m/s^2

  北極地區g=9.832m/s^2

  注:月球面的重力加速度約為1。62m/s^2,約為地球重力的六分之一。

  勻加速直線動動的公式

  1、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

  s=V0t+(at^2)/2=(vt^2—v0^2)/2a=(v0+vt)t/2

  2、勻加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

  vt=v0+at

  3、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也是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

  v=(v0+vt)/2

  其中v0為初速度,vt為t時刻的速度,又稱末速度。

  4、勻加速度直線運動的幾個重要推論:

  (1)V末^2—V初^2=2as(以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勻加速直線運動,a取正值;勻減速直線運動,a取負值。)

  (2)AB段中間時刻的即時速度:

  Vt/2=(v初+v末)/2

  (3)AB段位移中點的即時速度:

  Vs/2=[(v末^2+v初^2)/2]^(1/2)

  (4)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在1s,2s,3s……ns內的位移之比為1^2:2^2:3^2……:n^2;

  (5)在第1s內,第2s內,第3s內……第ns內的位移之比為1:3:5……:(2n—1);

  (6)在第1米內,第2米內,第3米內……第n米內的時間之比為1:2^(1/2):3^(1/2):……:n^(1/n)

  (7)初速無論是否為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點,在連續相鄰的相等的時間間隔內的位移之差為一常數:△s=aT^2(a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T一每個時間間隔的時間)。

  (8)豎直上拋運動:上升過程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下落過程是勻加速直線運動。全過程是初速度為VO,加速度為g的勻減速直線運動。

  加速度—加速運動與減速運動

  物體運動時,如果加速度不為零,則處於加速狀態。若加速度大於零,則為正加速;若加速度小於零,則為負加速(即速度減至0後反向加速)。(提示:物理中的符號不同於數學中的符號,在+、—號只代表是的標量,在物理中+、—號部分代表單純的標量,還有部分還代表的像方向啦什麼的向量)

  V=v末—v初

  加速度公式:a=△V/△t

  加速度—曲線加速運動

  在加速度保持不變的時候,物體也有可能做曲線運動。比如,當你把一個物體沿水平方向用力丟擲時,你會發現,這個物體離開桌面以後,在空中劃過一條曲線,落在了地上。

  物體在出手以後,受到的只有豎直向下的重力,因此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都不改變。但是物體由於慣性還在水平方向上以出手速度運動。這時,物體的速度方向與加速度方向就不在同一直線上了。物體就會往力的方向偏轉,劃過一條往地面方向偏轉的曲線。

  但是這個時候,由於重力大小不變,因此加速度大小也不變。物體仍然做的是勻加速運動,但不過是勻加速曲線運動。

  加速度—小問題——加速度單位的來歷

  根據我們高中的課本描述,有加速度a=(Δv)/(Δt)=(v1—v2)/t,因為速度(v)的單位是m/s,時間(t)的單位是s,於是將m/s與s相除,得到的就是它的單位:m/s^2。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