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園林綠化植物和設計探究調研報告(精選12篇)

校園園林綠化植物和設計探究調研報告(精選12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校園園林綠化植物和設計探究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校園園林綠化植物和設計探究調研報告 篇1

  一、研究背景:

  植物對環境有很大的保護和美化作用,然而城市裡長大的我們對其種類和作用的瞭解少之又少。在每天經過的園林,我們常常只是單單地看看,至多給與好與壞,美與醜的簡單評價,而沒有去仔細瞭解它、各種植物的名字和園林設計的原理和方法。探究植物的生長習性、季節週期對園林設計有什麼影響呢?因此,我們主要探究植物種類與園林設計的關係,來提高人們對植物的認識。

  二、活動目標:

  1、欣賞身邊美景,瞭解植物名稱、生長習性。

  2、瞭解園林設計與佈局。

  3、瞭解各種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作用。

  4、調動組員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興趣、培養組員科學實驗的精神、增強組員的動手能力。

  三、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

  活動方案設計:

  透過在戶外某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地點進行拍攝取景、作簡圖,將植物大致分佈的位置標記在畫紙上,對不知名的植物透過網上搜索而獲知其名稱習性,後透過電腦程式編輯還原指示圖。

  預計結果:

  製作出指示圖,方便以後的同學學習參考。

  預計可能出現問題:

  1、遇到不認識的植物需要更專業的指導和網上求助。

  具體實施步驟:

  1、現場進行具體考察,辨認植物的種類和形態特徵。

  2、畫簡圖,將植物大致分佈的位置標記在畫紙上。

  3、拍攝全景圖,用電腦技術還原效果圖,補充說明。

  4、撰寫報告。

  5、班級分享成果。

  四、學生成果

  1、學校正門正面綠化效果圖與植物名稱

  2、學校正門背面綠化效果圖與植物名稱

  3、三岔路口綠化效果圖與植物名稱

  4、水生植物區綠化效果圖與植物名稱

  5、綜合樓前學校綠化效果圖與植物名稱

  五、指導老師體會:

  本週學農的時間很短,原來和廖老師聯絡好的計劃沒有完全的實施。就是前所未有的為一首英文歌曲配技校觀自然的圖片。等下學期有時間在完成吧。這段時間對植物很感興趣,也發現身邊的校園環境在不斷的改善,平靜的校園裡這幾年增加了不少的景觀。平時這些景觀,沒有具體去了解裡面有什麼植物,設計的原理,運用了什麼樣的技巧和美學原理、各種植物在園林設計中的作用是什麼,開始關注後就有一大堆的東西跑了出來,於是就想挖掘這部分的資源帶領學生去探究。在本週與學生交談過程中發現有幾個學生對繪畫、植物很有興趣,。所以就因勢利導把他們引向我們準備在下學期才開展的《校園綠化植物園林設計探究》的研究性學習計劃專案裡面。由於時間比較緊所以讓學生先完成前門到辦公樓這一段的探究,下學期再找另外一間學校的同學完成校園其它部分的工作,然後合成為一個研究性學習的報告。在開展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有人負責畫素面,有人負責拍照,有人負責辨認植物和記錄,這樣回到教室我們就能在電腦上把相應的植物對上號。給學生的時間很短所以發揮的餘地較小,園林設計是一個很大的工程,我知道的東西很少,但是我把問題拋給了學生,讓學生去思考,去體驗。相信他們透過探究會對園林設計有更全面的認識。

  校園園林綠化植物和設計探究調研報告 篇2

  城市園林建設作為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業和城市環境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園林建設是以豐富的園林植物,完整的綠地系統,優美的景觀和完備的設施發揮改善城市生態,美化城市環境的作用,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休息、遊覽,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的園地,增進人民身心健康;同時還承擔著保護、繁殖、研究珍稀、瀕危物種的任務。優美的園林景觀和良好的城市環境又是吸引投資、發展旅遊事業的基礎條件。城市園林綠化關係到每一個居民,滲透各行各業,覆蓋全社會。園林綠化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系統的健康和活力,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園林產業的地位和園林人才需求將不斷提高。

  一、園林產業的發展前景

  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居質量,目前正成為我國城市建設的主旋律。為解決空氣汙染、噪音、熱島效應等不利於人們身體健康的“城市病”,我國許多大中城市正致力於發展城鄉一體的城市綠化,競相為城市營造一道綠色的“生態屏 障”,園林產業的發展也被人們所看好。

  (一)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是園林產業快速發展的根本動力。中國是近20年來世界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根據"十五"計劃,"十五"期間年平均經濟增長速度預期為7%左右。今後20年,中國經濟仍將快速、健康發展,這是園林植物材料和花卉產業得以持續快速發展的保證。

  (二)城市化程序加快和房地產業興起

  城市化程序加快和房地產業興起是園林產業快速發展的加速器。當前,改善人居環境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房地產開發商認為房地產環境質量好壞是房地產專案開發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十五"計劃規定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要達到35%,目前很多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沒有達到該指標,需要大量建設城市園林綠化,隨著城市化程序的不斷加快,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規模迅速擴大,新的城市和城市建成區拉動了大規模的園林綠化建設。

  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增長和國家推行居民住宅商品化和市場化,房地產業迅速發展。近幾年來,國家逐步取消了福利分房,大力推動住宅商品化,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很快,同時商品房銷售形勢非常樂觀。2000年1-10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比上年同期增長36.4%(其中東部32.9%,中部47.7%,西部55.9%),進一步刺激房地產開發投資。2000年前三季度全國房地產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25%,這意味著房地產專案園林景觀投入至少增長25%。住宅區園林景觀得到房地產開發商的高度重視,房地產專案園林建設市場迅速擴張。

  (三)基礎設施建設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如交通建設)拉動配套園林綠化和環境建設專案發展。近年來,我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龐大,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強勁。在公路建設方面,到2000年底,我國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4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達1.6萬公里。到"十五"期末,我國公路通車總里程將達16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達2.5萬公里以上。道路綠化和配套景觀建設規模擴大、要求提高。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和固定資產投資強有力地拉動園林綠化產業的發

  展。在民航運輸建設方面,大規模擴建、新建民航機場,配套園林綠化面積大幅度上升。"十五"期間我國將新建1.4萬公里高速鐵路客運網。鐵路、公路沿線的綠色通道建設需要大量的園林植物材料用於綠化和景觀建設。

  (四)國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

  國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將大大促進園林材料產品消費。2000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已達到小康,開始進入富裕階段,也意味著園林材料消費將由禮品消費、集團消費為主轉向日常消費,因此市場空間迅速擴大。同時居民家庭綠化、私人庭院造園也將快速啟動,園林產業市場範圍將大大拓展.

  (五)旅遊及休閒渡假產業迅速崛起

  旅遊及休閒度假產業迅速崛起將大大刺激風景園林建設和旅遊城市的園林綠化建設,據統計2000年"十一"假期全國旅遊人次達6000萬,國內旅遊收入達230億,2000年全國旅遊收入達5000億元,在世界旅遊產業中排名第五。再加上新興風景名勝區及旅遊城市園林景觀建設,大大拉動了園林產業的發展。

  (六)環境保護意識不斷提高

  環境保護意識不斷提高為園林產業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根據"零點調查"公司的調查結果,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中國城市居民關心的焦點,有49.2%的城市居民將環境問題列為其關心的焦點問題。隨著市民環保意識的提高,以及政府對環保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將大大促進了環境建設和園林建設的發展,從而拉動園林產業。每年都有城市園林建設專案被列入"為民辦實事工程"或重點建設工程,城市園林景觀建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綜上所述,中國園林產業高速發展的外部條件已經基本成熟,將進入起跑和起飛階段,估計今後5-10年,中國園林產業將以25%至30%左右的年增長速度快速發展。

  二、園林專業人才的需求

  隨著城市建設加快步伐,在眾多的城市改造、道路拓寬、廣場建設專案實施過程中,人們越來越關注綠化景觀設計,因而對此類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綠化及生態環境成為新追求,不僅房地產開發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競相打起了“綠化牌”、“景觀牌”、“生態環境牌”,甚至一些企事業單位也越來越注重環境景觀設計,使之“既要與城 市環境協調,又要讓員工和客戶舒暢”,那些既懂得園林綠化景觀設計和花卉苗木養護,又懂得“綠色經濟”經營管理的人才就成了家家想要的“香餑餑”。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針對重慶市環境建設的現狀, 再加上近年來,由於重慶園林綠化面積大幅度增加,園林工程施工質量和管理逐漸規範化,園林工程實行公開招標,園林公司要想拿到工程,企業在具備資質的情況下,擁有多名複合型的園林人才顯得尤為重要。園林工程的競爭背後,實際上是園林人才的競爭。所以對於園林人才的培養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在我們企業這幾年的實踐中,有這樣一點體會和認識,那就是園林施工企業需要的就是既具有專業職稱又具備豐富實踐經驗的全面型人才,那些只有“本本”而無具體施工經驗的學者們可以作為企業的謀士,而企業更急需培養和聯合能在施工第一線指揮作戰的實踐能手。

  我國園林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不但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標誌與結晶,而且還對世界園林藝術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隨著二

  十一世紀的來臨,許多發達國家都對現代園林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當前各國現代園林發展的趨勢是向著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發展,而園林設計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貼近人。因此園林產業有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增加園林綠化科研、教育的投入,促進行業科學技術和職工素質水平提高,增加發展後勁。

  校園園林綠化植物和設計探究調研報告 篇3

  調查報告:

  1.提高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

  2.培養對自然風景的感受能力和觀察力

  3.加強對園林的瞭解,對設計的掌握能力

  蘇州園林歷史悠久,在世界園林中獨樹一幟,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拙政園始建於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距今(2014年)已有500多年曆史,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是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園林,並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

  建築在蘇州古典園林中具有使用與觀賞的雙重作用。它常與山池,花木共同組成園景,在區域性景區中,還可構成風景的主題。山池是園林的骨幹,但欣賞山池風景的位置,常設在建築物內,因此建築不僅是休息場所,也是風景的觀賞點。建築的型別及組合方式與當時園主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關係,因而園林建築以其數量之多與比重之大形成為一種突出的現象。一般中小型園林的建築密度可高達30%以上,如壺園、暢園,擁翠山莊;大型園林的建築密度也多在15%以上,如滄浪亭、留園,獅子林等。正因為如此,園林建築的藝術處理與建築群的組合方式,對於整個園林來說,就顯得格外重要。

  蘇州古典園林中的建築不但位置、形體與疏密不相雷同,而且種類頗多,佈置方式亦因地制宜,靈活變化。建築型別常見的有:廳、堂,軒、館、樓、閣,榭、舫、亭、廊等等。其中除少數亭閣外,多圍繞山池佈置,房屋之間常用走廊串通,組成觀賞路線。各類建築除滿足功能要求外,還與周圍景物和諧統一,造型參差錯落,虛實相間,富有變化。

  (一)院落

  院落是蘇州古典園林的一種建築組合形式。由於當地園林面積不大,須在有限的空間內創造許多幽靜的環境,因而以院落來劃分空間與景區,成為常用的手法。

  按組合形式的不同,院落大致可分三種類型,即:庭院、小院和大型院落。

  (1)庭院多位於廳堂前後,以牆垣,房屋構成規則的或不規則

  的平面。如拙政園玉蘭堂、獅子林燕譽堂,留園五峰仙館的前院等。

  (2)小院多佈置在房屋左右或走廊一側,面積較小,構圖形式靈活多樣。它的作用可使個體建築或連續的房屋走廊獲得通風、採光和美化,也可減少走廊的單調,同時並可作為次要部位的對景或襯托。如留園的古木交柯、華步小築,網師園小山叢桂軒側院以及其他各園曲廊轉折處都可見到。

  (3)大型院落多自成一組完整的建築群。常用圍牆,房屋、走廊、山石、花木等共同組成不規則的複雜空間。這種院子在空間上與外界有所劃分,又可使內外空間互相穿插,增加了風景的層次和變化。如拙政園以玲瓏館為主體而組成的枇杷園可為代表。

  院落的空間處理一般有封閉、開敞二種形式。

  封閉式庭院可以造成一種安靜的氣氛,自成一區獨立的環境。如留園還我讀書處、耦園的西園藏書樓前的庭院。

  開敞式院落在園林中也相當普遍,不論庭院、小院或大型院落均多采用。這種院落不僅可使空間互相流通,避免小空間造景的窒息,而且還能使院落內外相互借景,增加園景展開的效果。如拙政園小滄浪水院。

  (二)建築型別

  園林建築的型別,根據功能與形式,雖有各種名稱,但具體建築物的名稱也常混用,不甚嚴格。現選擇常見的幾種主要建築物說明如下。

  1.廳、堂、軒、館

  園林中的廳堂過去是園主進行各種享樂活動的主要場所,名稱有大廳、四面廳,鴛鴦廳、花廳,荷花廳、花籃廳等等。

  廳堂內的天花普遍用軒,也是一個特點。它用椽子作成各種形狀,有茶壺檔軒,弓形軒,一枝香軒、船篷軒、菱角軒、鶴脛軒等。軒上樑架即可作草架,草架做法不拘桁柱,可使天花隨室內平面佈局作成各種軒的形式。

  軒與館亦屬廳堂型別,但有時用於次要部位,或作為觀賞性的小建築,如網師園的竹外一枝軒、留園的清風池館。

  2.樓、閣

  樓,閣位置多設於園的四周,或半山半水之間,一般作二層,上層高度為下層十分之七左右。樓閣如在園林中作為重要對景,位置應顯明突出;如作為配景,則位於隱僻處居多。

  樓的面闊多作三間或五間,偶有四間,三間半或一間帶走廊的。進深可至六界,屋頂常作歇山或硬山式。園林中的樓,造型多富有變化,半檻、掛落隨意設計。

  閣與樓相似,重簷四面開窗,造型較樓更為輕盈。平面常作方形或多邊形。屋頂作歇山式或攢尖頂,構造與亭相仿。閣也可建於山上或水邊,雖只一層,也用此名。

  3.榭舫

  榭與舫多屬,臨水建築。其形體為了與水面調和,從整個形體輪廓到門窗欄檻與鵝頸椅,每以水平線條為主。榭常為水閣,置於池畔,體態隨環境而異。建築基部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池岸,跨水部分常做成石樑柱結構,臨水立面開敞。

  舫又稱旱船,是一種船形建築,多建於水邊。前半部多三面臨水,船首的一側每設有平橋與岸相連,仿跳板之意。舫的平面分前,中,後三段。前艙較高,中艙略低,尾艙則多為二樓,以便眺望,與蘇州畫舫相似。

  4.亭

  亭為休憩憑眺之處,也是園林風景中的重要點綴。亭的位置可設於山上,林中、路旁、水際,式樣和大小因地制宜。亭有半亭和獨立亭的區別。

  5.廊

  廊在園林中是聯絡建築物的脈絡,又常是風景的導遊線。它的佈置往往隨形而彎,依勢而曲,蜿蜒逶迤,富有變化,而且可以劃分空間,增加風景深度。

  (三)建築構造

  校園園林綠化植物和設計探究調研報告 篇4

  團隊實踐目的:

  蘇州市一個具有2500年曆史的文化古城,小橋流水,古色古鄉,氣質婉約是它的特色,正因為蘇州是這樣的歷史名城,才孕育了具有特色的蘇州古典園林。

  本次活動以記錄蘇州園林風貌為主要目的,弘揚蘇州園林文化,展示蘇州的絕美風光,突顯其旅遊價值,同時記錄蘇州園林的破壞情況,針對此類情況應採取的措施,同時調查蘇州園林的開發度,針對蘇州園林的價值與意義,提出蘇州園林更好的利用方案,在保護和開發相結合的基礎上,弘揚園林文化,使蘇州更好地走向世界。

  長溝流月去無聲,是歌不盡的春華,唱不完的秋實,杜若洲頭,秋水依舊。是的,秋水依舊,微吟還似清歌樣,是蘇州,且歌且吟出這樣一曲風風雅雅的姑蘇詠唱。

  衣訣翩飛,蝴蝶驚夢,剎那芳華,是誰,佇立於秋的盡頭,沁溼了薄衣,風奏離歌,嶙峋成曲,重巒疊嶂,疊迭起寒漣徐徐。

  像個神話,蘇州園林的神話。

  走過小橋流水,穿過細雨古巷,領略蘇州園林的細緻和典雅,下面就由我執筆,歸納總結一個多月的調查?

  我們蘇州園林調查小分隊懷著對歷史文化的熱忱,在7月、8月兩個月中對蘇州園林進行了全方位的調查,其中包括對現在的風貌、建築特點、現狀、開放程度、歷史文化意義等的調查,其具體分工如下:

  我負責對蘇州園林的整體風貌和建築特點,即造園藝術進行拍攝和研究;

  吳乃蘊同學負責調查蘇州園林的現狀(包括園林現在的對外開放程度等等);

  柳葉同學負責調查園林的破壞程度,現有的保護措施等

  韓悅崎同學負責調查園林的開發度,闡述園林開發途徑和如何更好地利用;

  杜曉芬同學透過調查蘇州經典園林的沿襲,闡釋其意義和價值;

  徐雅婷同學負責問卷調查(蘇州市民對於蘇州園林的看法),並總結其心得。

  在這段調查期間裡,成員不但相互配合得很有默契,而且學會了如何更好地與朋友相處,這也是這次調查讓我們受益的。

  我們的主要活動內容是這樣的:小組於7月10日進行調查問卷,地點是在蘇州博物館,拙政園、獅子林附近,進行了一天後,問卷基本完成,回收率100%;小組於8月5日去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進行名人訪談,訪問的是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的陳處長,瞭解了園林管理的相關問題。訪談過後,我們的實踐就告一段落了。7月初至8月5日期間,小組亦組合去拙政園、獅子林等地進行調查(社會實踐的學生憑介紹信等相關證件享受半價優惠)(附有照片),小組總體積極性高,小組成員於8月5日後相繼交上了實踐報告,情況非常好,成員間相處愉快,安全有保證。

  下面是對每個成員的實踐報告的總結:

  我著重調查的是蘇州園林風貌和建築特點,構園風格。調查期間,不僅對各園的風貌進行拍攝,更瞭解了園林的建築風格,風貌的話就以照片形式展示給大家了。建築則圍繞位置、形體與疏密、建築型別、造型、空間處理、色彩進行留意和調查,並且圍繞建築與山、池、花木的配合,與太湖石的配合對水的處理等各方面展開調查(在訪問的時候也有涉及到此類問題,並且請教了陳處長),從蘇州園林中盡情地品位了煙雨如畫的江南??

  吳乃蘊同學面對蘇州園林的現狀,包括蘇州園林現在的門票價格,園林的開放程度等進行細緻的調查,意識到園林門票價格上漲與園林保護存在著矛盾,也討論了園林的對內、對外的開放程度,現在園林的免費導遊服務等,調查結果認為要加大宣傳蘇州園林,一為開放,二為保護,兩者有機結合。

  柳葉同學面對園林的破壞與保護展開調查,發現園林在建國初期時破壞很嚴重,然後開始修復,相關的文物,包括園中楹聯、文字材料的保護都不夠,並且提出保護建議等。她也積極地和陳處長談論園林的保護問題,相信她此次獲益頗多。

  韓悅崎同學,看清當前形勢,著重研究了蘇州園林的開發和利用。覺得蘇州園林在開發的同時還有做的不夠的地方,那就是一些花草樹木的保護,這些都是我們忽視的地方,並且意識到園林中的植物不但有觀賞價值,更加有經濟價值和效益,如生產藥材、香精、木材、果品、

  糧油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忽視的地方,而韓悅崎卻認識到了它們的重要性,從而進行了研究。“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明天的實踐”這是她的勇敢而樂觀的追求。

  杜曉芬同學則針對蘇州園林的意義和價值進行探究,從四個方面來闡釋了蘇州園林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所在——山水的意境、精緻的建築、高雅的藝術、豐富的內涵,所以蘇州園林才成為了私家園林的典範。而且意識到園林文化研究正在凸顯出當代價值,園林文化正在更廣範圍內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園林城市、園林小區、園林村落、甚或餐飲茶肆,家居庭院,可以說是滲透到了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了。因此,如何適應“人居、環境、理想”現代生活的需求,是園林文化研究的新課題。

  徐雅婷同學為我們的蘇州園林調查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內容含在了她的報告中了)。我們一起努力完成了調查問卷(能夠做到問卷調查的回收率100%,),然後由她回去做了最後的統計,並且做出了歸納和總結,以及她的心得。對於園林,她認為人們對園林環境的保護還處不夠深入,大眾對旅遊的認識還處於初級階段。

  我們就是透過不同的方面對蘇州園林進行了調查。以下是對蘇州市園林與綠化管理局陳處長的採訪。

  問題一:對於園林翻新嚴重,會有感覺失去原味,你對此有何看法?

  陳處長:園林歷史雖然悠久,但是真正的建築存在的很少了,現在存在的大多是清代的,明代的也只有一些青石,例如拙政園遠香堂的石頭。園林不在於新舊,而在於結構,如果不翻新的話,隨其自生自滅,那麼很多結構就不會存在了,我們翻新要做到的就是修舊如舊,原汁原味,使用原工藝,原材料,我們蘇州園林在50年代初期進行過大規模的休整。我們要強調的是,古典園林的保護是很重要的,但是還是要適度的開發的,如果不修復,是會影響蘇州園林的形象的,但不管怎麼樣,園林在保護管理下,再考慮經濟效益。

  問題二:在調查問卷中我們發現有不少人覺得園林票價很貴,這就影響了園林對外的開放程度,請問您對此有何看法?

  陳處長:蘇州園林的票價和國內其它園林相比,不是很貴,當然也是不希望遊客過多,園林在80年代以後,遊客特別多,這就對園林的保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我們堅持保護第一,開發、利用第二的原則,所以保護是放在首位的;再者,提高門票,我們可以用增加的收入用於保護。

  問題三:蘇州園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因此各地遊客也越來越多,園林趨向擁擠,特別是拙政園,您對此有何看法呢?

  陳處長:蘇州園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吸引的遊客也的確越來越多了,所以呢,我們也正在想辦法來保護這些園林,例如剛剛說的提高門票價格就是方法之一。蘇州園林的保護措施正在一步步地完善之中,例如我們會設定動態監測系統,測算園林最合適的遊客量是多少,等到達遊客量的時候,我們就會限制遊客進入。我們正在策劃的門禁系統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問題四:我們常說保護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在保護蘇州園林的同時,你對蘇州園林的發展前景有什麼看法?

  陳處長:蘇州園林的發展,也帶動了其它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利潤。但是園林保護和園林發展又存在著矛盾。剛才我們說堅持保護第一,開發、利用第二的原則,我們在限制遊客量的同時,利潤也相應的減少了,但是有了更好地經濟實力,才能把園林保護的更好。這也是新形勢下產生的新問題,我們正在思考怎樣來更好的處理這個問題。

  問題五:蘇州園林內石頭眾多,比如獅子林,怪石嶙峋,而且人們基本上是基於看“獅子”而去的,假山石眾多,我們就在想這樣的情況是不是會不安全呢?比如有沒有人會不會不慎掉入池中呢?您對此有何看法呢?

  陳處長:這種情況在我們蘇州園林基本沒有發生過。我們蘇州園林的雲階石很有名的,雲階

  由青石做成,時間長了會很滑,我們工作人員就會在旁邊豎立警示牌提醒遊客要自己注意。下過雨之後,可能園林會比較滑,那麼那時候我們也會派相關的工作人員對正在進行攀爬的遊客進行勸阻。蘇州園林以太湖石聞名,我們也會派人定期檢查那些太湖石有沒有鬆動,然後進行修整,確保遊客安全。

  蘇州園林的美是說不盡,道不盡的,透過此次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都收穫了不少,作為一個蘇州人,蘇州園林是我們的驕傲,煙雨如畫的江南,因為有了蘇州園林而更增添了不少歷史文化底蘊,因為有了蘇州園林而得到了“人間天堂”的美譽!

  蘇州是一個具有2500年曆史的文化古城,小橋流水,古色古鄉,氣質婉約是它的特色,正因為蘇州是這樣的歷史名城,才孕育了具有特色的蘇州古典園林。

  我們組成了一個蘇州園林調查小分隊,透過調查園林的各個方面來展示一個歷史名城的美麗風貌,作為其中的一員,我負責調查蘇州園林的歷史淵源與整體風貌(包括風貌風光與建築特點),這次的社會實踐讓我受益頗多。

  下面,就讓我一一展示我的調查,全面而又細緻的審視我們蘇州的古典園林。

  為了讓大家更全面的認識蘇州的整體面貌,尤其是它的美,我走訪了幾家蘇州的典型園林,以照片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要問中國的四大園林是什麼,這是眾所周知的——拙政園,留園,頤和園和承德避暑山莊,而拙政園和留園都是蘇州的園林。所以我們先把目光放到拙政園和留園。

  在我們集合之後,就一起去了聞名遐邇的拙政園。據介紹,拙政園名字的由來,就是因為“笨拙於政治”,其實就是官場之人厭倦於功名利祿,或在官場失意,遂隱居於山林之間,與花草為侶,以蟲鳥為伴,得山水之樂,所以建造私家園林居住。

  拙政園當然是私家園林中典型的一座,其園分為東園、中園、和西園,中園的佈局和結構最為精緻,柳蔭路曲蜿蜒,似有恬靜之感,又似江南羞羞答答的姑娘,小家碧玉的特點就蘊含在其中了,像江南這樣細緻的園林,連解決人有三急的地方都有特別的名字,叫聽雨軒,能不婉約細緻嗎?

  這樣的精緻體現在了更多的地方, 中園是拙政園的精華部分,其總體佈局以水池為中心,亭臺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主體建築遠香堂位於水池南岸,隔池與主要東西兩山島相望,池水清澈廣闊,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水岸藤蘿粉披,兩山溪谷間架有小橋,山島上各建一亭,西為雪香雲蔚亭,東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時而異。遠香堂之西的“倚玉軒”與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遙遙相對,兩者與其北面的“荷風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都可隨勢賞荷。拙政園中園的佈局以荷花池為中心,遠香堂為其主體建築,池中兩島為其主景,其他建築大都臨水並面向遠香堂,從建築物名來看,也大都與荷花有關。“四面荷風三面柳”,形容的就是這樣的景色了。

  東園山池相間,點綴有林香館,蘭雪堂等建築。西部水面迂迴,佈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其中主體建築鴛鴦廳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晴天由室內透過藍色玻璃窗觀看室外景色猶如一片雪景。園中“與誰同坐軒”乃為扇亭,扇面兩側實牆上開著兩個扇形空窗,一個對著倒影樓,另一個對著“鴛鴦廳”,而後面面扇的哪一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頂蓋又恰好配成一個完整的扇子。“與誰同坐”取自蘇東坡的詞句“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所以一見匾額,就會想起蘇東坡,並立時頓感到這裡可欣賞水中之月,與清風把酒言歡。

  拙政園悠久的人文歷史、豐富的文化內涵、高度的造園成就、疏朗自然的風格、典雅秀麗的景色都蘊含在了其中,不愧為蘇州園林之首。(具體風貌以照片展示)

  拙政園之後,我們又走進了另外一個別致的園林,那就是留園。坐落在蘇州市閶門外,原為明代徐時泰的東園,清代歸劉蓉峰所有,改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清光緒二年又為盛旭人所據,始稱留園。留園全園分為四個部分,在一個園林中能領略到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見長,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部以麴院迴廊的`建築取勝,園的東部有著名的佳晴雨快魚之廳、林泉耆砍之館、還我讀書處、冠雲臺、冠雲樓等十數處齋、軒,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為名石冠雲峰,兩旁為瑞雲,岫雲兩峰;北部具農村風光,並有新闢盆景園;西區則是全園最高處,有野趣,以假山為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為留園的主要觀景建築。冠雲峰、楠木殿和魚化石是留園的三絕。留園建築數量較多,其空間處理之突出,居蘇州諸園之冠,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智慧。(具體風貌也以照片形式展示)

  無論拙政園還是留園,都體現了江南之美,它們是江南園林的典型,自然也就是江南園林的代表。所以它們的建築風格基本是一致的,具有共性。

  建築在蘇州古典園林中具有使用與觀賞的雙重作用。它常與山池,花木共同組成園景,在區域性景區中,還可構成風景的主題。山池是園林的骨幹,但欣賞山池風景的位置,常設在建築物內,因此建築不僅是休息場所,也是風景的觀賞點。建築的型別及組合方式與當時園主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關係,因而園林建築以其數量之多與比重之大形成為一種突出的現象。正因為如此,園林建築的藝術處理與建築群的組合方式,對於整個園林來說,就顯得格外重要。

  蘇州古典園林中的建築不但位置、形體與疏密不相雷同,而且種類頗多,佈置方式亦因地制宜,靈活變化。建築型別常見的有:廳、堂,軒、館、樓、閣,榭、舫、亭、廊等等。其中除少數亭閣外,多圍繞山池佈置,房屋之間常用走廊串通,組成觀賞路線。各類建築除滿足功能要求外,還與周圍景物和諧統一,造型參差錯落,虛實相間,富有變化。

  園林建築的造型與組合,都求其輕巧玲瓏,富有變化,建築形式亦無定製,普通住宅房屋,多用三間五間,惟有園林建築,一室半室,隨宜佈置,結構採用斗拱的極少,裝修亦不雕鸞貼金,力求樸素大方。

  園林建築的空間處理,大都開敞流通。尤其是各種院落的靈活處理,以及空廊、洞門、空窗、漏窗、透空屏風、桶扇等手法的應用,使園內各建築之間,建築與景物之間,既有分割,又達到有機聯絡,融為一體。例如留園古木交柯與石林小院二處,內外空間穿插,景深不盡。

  園林建築的色彩,多用大片粉牆為基調,配以黑灰色的瓦頂,慄殼色的樑柱,欄杆、掛落,內部裝修則多用淡褐色或木紋本色,襯以白牆與水磨磚所制灰色門框窗框,組成比較素淨明快的色彩。而且白牆既可作為襯托花木的背景,同時花木隨著日照位置和陽光強弱投影於白牆上,可造成無數活動景面。

  園林建築還可以作為造景的手段。不論是對景、借景、或景物的變換與聯絡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移步換景是蘇州園林用景的最大特點。

  建築在園林中與山、池、花木的有機配合,是造園藝術手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山上設亭閣,體形宜小巧玲瓏,加上樹木陪襯,形象自然生動。同時,又因其位於園中制高點上,無論俯瞰園景或眺望園外景色,都是重要的觀賞點。臨水建築為取得與水面調和,建築造型多平緩開朗,配以白牆,漏窗及大樹一、二株,能使池中產生生動的倒影。

  建築在園林中與花木的配合也極為密切。不僅花木配置可以構成庭院小景,而且花木形態、位置對建築的構圖也起很大作用。從現存的園林裡,可以看到許多建築與花木配合恰當,組

  校園園林綠化植物和設計探究調研報告 篇5

  前段日子,我們去了那個我們嚮往已久的,那個被譽為中國建築之精華的蘇州園林拙政園。說是嚮往已久,其實我什麼也不懂,甚至不知道對中國傳統的園林該期待些什麼。記得大一老師就告訴過我們,中國古代建築藝術,以及造園藝術在世界上來說都是非常輝煌燦爛的,這是我們中國的驕傲。然而我們對於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匱乏實在是到了讓人擔憂的程度。

  我們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親身體驗一下傳統中美的東西。

  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的拙政園,產生於蘇州私家園林發展的鼎盛時期,以其意境深遠、構築精緻、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典範和代表。

  一 、園林中的自然美

  如果只有花草,就不能稱之為“園”;如果沒有植被,便不能稱之為“林”。拙政園宅園合一,可賞,可遊,可居,這種建築形態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

  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一種創造。 拙政園充分體現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設計構築中,採用因地制宜,借景、對景、分景、隔景等種種手法來組織空間,造成園林中曲折多變、小中見大、虛實相間的景觀藝術效果。透過疊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園林建築,形成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在都市內創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山林”。

  拙政園建築佈局疏落相宜、構思巧妙,風格清新秀雅、樸素自然。拙政園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聯、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不僅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同時儲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思想和科學資訊,其物質內容和精神內容都極其深廣。

  它是一個容器,是一個供人們休憩娛樂的場所,是腳步停留的地方。而同時它又是園林景觀的一部分,是畫面中的一個重要元素,是視線停留的地方。

  二、園林中借景的應用

  拙政園是時間的藝術、歷史的藝術。遠山無腳,遠樹無根,遠舟無身,這是畫理,同樣也是造園之理。

  最大的看點便是借景與對景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對特定的人文自然環境心有所得,然後籌劃佈局,剪裁景物,開拓意境,形成園林特有的風貌。園內庭臺樓榭,遊廊小徑蜿蜒其間,內外空間相互滲透,得以流暢、流通、流動。透過格子窗,廣闊的自然風光被濃縮成微型景觀。題詞銘記無處不在,為園林平添了濃郁的人文氣息。涓涓清流腳下而過,倒映出園中的景物,虛實交錯,把觀賞者從可觸控的真實世界帶入無限的夢幻空間。使得面積有限的蘇州園林能夠提供更豐富的景觀,更深遠的層次,還極大地擴充套件了欣賞者的空間感受。不需要親自建造,對現成的東西加以利用,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才是智慧。

  順著拙政園的那片荷塘往前看去,視線的盡端出現了一座高塔,與其說是高塔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了過去,不如說是園林將遠方的高塔納入了自己的範圍之內。你站在假山上看著下面小橋上的人,而你不知道的是,池塘對面亭子裡的人也正在看著你呢。將這些亭子、假山、樹木、走廊、小橋,甚至是門洞,分別作為前景、中景、背景與其它幾樣組合起來,會產生多少幅不同的畫面?如果再加上光線、天氣的不同,又有多少種變化?難怪一個人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完全體驗一個園林的。

  三、山水意境

  有很多時候,我們的面前並不缺少風景,只是缺少一個景框。 一幅好畫,應該給它配一個好框。其實,如果只是為了做一個景框的話,完全可以用統一的窗來處理。然而園林裡的景框卻是多種多樣,有假山上的洞,有門,有窗。即使是窗,上面的格子也各不相同,從窗格往外看風景,就像一幅拼圖一樣有趣。

  首先是水,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都樂於使用的元素。它產生了倒影與假象,萌生了人們心靈深處的幻想。明明就在自己面前,卻要繞過千道輪迴才可以到達。在長廊裡穿行,跨越小橋,翻過一座假山,透過一條小徑終於來到了這裡。

  其次是山。如果說水是在平面上的阻隔,那麼,山便是在垂直面上的屏障。假山在園林中起到的作用,就在於他遮擋了部分視線,使人們很難不對其後面的事物產生一種好奇的心理。其實婀娜多姿的假山本身,又何嘗不是一個極好的觀察物件呢?將山水融入建築,將建築歸還於自然。這樣纏纏綿綿的意境,應該是古代那些詩人夢寐以求的。

  即使是生活中詩意匱乏的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下,思緒也會隨著這裡的風飄起來吧。

  園林有一種令人著迷的魅力,那就是你在這個有限的空間裡面,似乎有無窮無盡的空間體驗,人在裡面甚至會有迷路的感覺。站在每一個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樣。即使是同一個景物,在不同的角度看,也會是不同的姿態。

  令人興奮的是,這些空間體驗需要人透過自己的雙腳親自去尋找,去發現。也就是說,即使這個園林已經建造好了,仍然需要遊人去“補完”它,甚至,或許園林的設計者當時也沒有想到沿著某一個路徑走會得到怎樣的體驗。這樣,遊人便透過這樣的方式,參與到了這個建築的過程中來,不需要動手。

  不同的人,在園林裡能夠得到不同的感覺。園林,就是一個小而豐富的世界。我們不必妄想用數碼相機將蘇州園林的每一景色記錄下來,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在某一個時刻的陽光下,留下我們的足跡。

  校園園林綠化植物和設計探究調研報告 篇6

  新階段加強綠化建設,應深入貫徹落實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一、加快推進城市轉型的意義和目的

  XX市是一個因煤而立、因煤而興的城市,由於煤炭資源日益枯竭,XX年以後,因煤而生的各種困難和矛盾已經日益顯現,嚴重製約了XX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加快推進XX市經濟轉型,振興當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既是關係寧夏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也是關係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的政治問題。

  XX區作為XX市黨政機關駐地,要抓住新一輪大開發對基礎設施建設的優惠政策,加快交通、能源、資訊、市政公共設施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努力建成一批打基礎、管長遠、增後勁的重大專案,使城鄉面貌發生歷史性鉅變。為此我們要以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措施,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以期實現XX由“塞上煤城”向“XX新型工業城市”的轉變。

  二、我區園林綠化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來,我區在園林綠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人們的環境美化意識大大增強,園林建設也日新月異。但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園林設計往往過分強調平面構圖,輕視植物種植設計。

  現今園林綠化中,園林綠化設計體現本土特色不足,設計效果圖做得美輪美奐,而實際施工出來的效果卻與方案設計有天壤之別。有些設計輕鄉土植物,重外來植物。在實際中人們對鄉土植物存有偏見,不重視野生鄉土樹種的開發和利用。一些外來的大樹在運輸途中難免樹體受傷,所以栽植後常難以成活,一些樹木因不適宜新的環境條件,種植後明顯地生長不良,慢慢變成小老頭樹,直到死亡。設計中綠化比較單調、植物群落缺乏層次。植物的配置缺乏一定的藝術性,無一定的色彩對比,層次對比和質感對比,體現不出獨特的景觀效果,對顯示我區園林個性還有些不足,在我區的園林綠化中,植物配植在垂直空間缺乏層次感,在水平空間也沒有前景與背景的區別,生態環境不能滿足各種不同習性植物的生長,植物群落結構簡單,缺乏多樣性,其景觀效果不佳。

  二是植物種類不夠豐富、經濟林樹種應用少。

  實際應用我區園林綠化中的種植層次結構簡單,樹種過於單一,我區園林綠化中經濟林樹種應用較少。如道路兩旁的綠化,可適地適樹、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其土地價值。大樹是園林植物運用的重要材料,綠化時使用大樹,其效果也是其他園林植物材料無法表現的。但是,大樹移植還是弊大於利,第一,大樹通常來自農村或者森林,移走大樹之後會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第二,大樹進城為保成活,需要大抹頭、強修剪,原來的枝繁葉茂不復存在,轉而成為“斷頭樹”;第三,大樹移植費用巨大,成活率通常也僅60%左右,卻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另一方面,受園林綠化不好的風氣影響早幾年興起的“草坪熱”餘溫還在。誠然,草坪是集觀賞、休憩為一體,實用與美觀相結合的綠化手段之一,人也有親草的天性。但是盲目建設草坪增加了管護成本,又破壞了原有園林生態景觀。

  三是在園林養護管理上,沒有充分認識到城市園林養護的重要性。

  養護資金不足,管理不到位,重種植、輕養護,或者養護不到位。一些單位庭院內長期不養護致使園內樹形雜亂、雜草叢生,隨之而來的是病蟲害增多。一些公共綠地施工完成以後人為破壞比較常見。同時,由於養護經費不足,已破壞的園林景觀得不到及時的修復。

  三、針對存在問題的若干點意見建議

  要加大園林綠化的投入。園林綠化是一項公益性的事業需要的投入多、資金大。政府、社群、企事業單位綠化投入必須足額及時到位。

  要注入生態園林理念。我區山水園林的生態目標,決定了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在樹種選擇、喬灌木搭配、花卉點綴、草坪培育方面,必須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態質量。注意常綠和落葉樹種的搭配,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在空間上植物種類的搭配應高低錯落,結構上協調有序,充分展示其三維空間景觀的豐富多彩性。

  要加強園林養護管理。人們常說園林綠化是“三分種七分管”。種是短暫的,管是長期的。只有進行不間斷的精心養護管理,才能夠確保各種苗木的成活率和良好長勢。否則,就難以達到生態環境景觀的特殊要求和效果。因此,園林綠化工程建成後一是必須及時提供相關的資金投入,二是建立園林專業養護隊伍,提高園林病蟲害防治能力,使園林綠地充分發揮其生態功能。同時要加大宣傳力度,形成良好的全民愛綠、植綠、護綠的社會風尚,杜絕對公共綠地的破壞。

  四、未來的展望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城市的歷史和文化蘊育著城市的特色和風貌,要有尊重城市景觀建設的思想,即重意輕器,相對物質建設環境來說,它的意思就是要注重意境和氛圍的營造。在建這種有標誌性的有歷史象徵意義的專案時,一定要下大力氣,高水平設計,高水平建設,要捨得投入,不僅是捨得投入創意,還要捨得投入資金、人力、物力,把每一步建設都當做城市景觀建設來做,由點到線、由線到面,一步一步不斷積累,從而提高整個城市的品位。

  只有確實把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作為城市綠地建設的龍頭來看待,強化對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科學化、系統化的工作,用專業的隊伍來指導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編制工作,同時進一步加強城市綠線的規劃和管理工作,嚴格按照綠線的規劃來實施城市園林建設,尤其要強調在城市園林建設當中,綠地的分佈進一步均勻化、合理化,不隨意更改和破壞已有綠地,我區的綠量才能鞏固和發展,XX區的園林綠化工作才能始終處在前進的狀態。

  透過深入學習活動,進一步提高了認識、堅定了信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認真解決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問題,促進我局各項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校園園林綠化植物和設計探究調研報告 篇7

  城市園林綠化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礎設施,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與形成城市景觀風貌的物質載體,其建設水平也是衡量一個城市經濟、社會、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特別是近年來,市、區兩級黨委、政府十分重視園林綠化工作,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加快園林綠化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特色初步顯現,十五年來,我縣城區從一個普通縣城,逐步建設成為山西省園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不斷攀升。目前,全縣上下正在開展“鼓改革之勁,立趕超之志,求更大突破”大討論之時,我們認為我縣園林綠化工作應在國家園林城市基礎上再造新輝煌,力爭在很短的時間內將我縣建設成為宜居、宜商的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宿遷經濟社會發展再作新貢獻。

  一、工作目標

  圍繞市第四次黨代會確定的“十二五”奮鬥目標,把“生態立市”的任務完成的漂漂亮亮。今後幾年,我們認為我縣不僅要把宿遷中心城市規模做大,實力做強,而且應該把中心城市的功能做優,形象做美。應當說,前幾年我縣在“中心城市的做大、做強”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但是在“中心城市的做優、做美”上,投入不足,力度不大,不能適應城市化發展的潮流,不能適應建設生態宿遷的需要。目前我縣應該從建設生態宿遷、擦亮生態品牌的高度,確立建設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工作目標。

  二、現實意義

  “生態立市”是縣委、縣政府面向全體市民作出的一項莊嚴承諾,我們必須從建設生態宿遷、綠色家園的高度,充分認識建設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現實意義。

  (一)建設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是實行差別競爭,最佳化投資環境的基礎條件。城市既是社會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活動的中心,也是發展現代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主要依託。建好城市園林,搞好綠化,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是增強城市活力和競爭力的重要基礎,有利於提升城市品位,聚集人口、凝聚人氣、吸引人才,促進科技、教育、文化等事業的發展;有利於樹立城市對外開放的良好形象,改善投資環境,發展新興產業,加快城市發展。這是被許多發達地區的實踐所證明了的經驗。一個城市的園林綠化是展示一個城市環境的“名片”,優美的綠化環境是城市的“無形資產”。對於我縣來講,生態已是我縣的名片,又是我縣的資產,既然是“名片”,我們沒有理由不把她擦得更靚,既然是資產我們沒有理由不把她做得更大。

  (二)建設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是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有效措施。城市園林綠化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流動的音符,是展示城市特色和魅力的重要載體,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良好的城市人居環境,不僅體現在城市的高樓大廈上,體現在寬闊、繁華的城市街道上,更體現在城市園林綠化水平上。優美的綠化環境,對人的行為是一種規範,對人的心靈是一種淨化,對人的身心更是一種呵護。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對生活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質量,不僅要解決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問題,而且要不斷改善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城市園林綠化在保持城市生態系統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設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提高廣大市民生活質量的一個必不可少的依託條件。建設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其立足點和出發點,就是要創造一個優美、清新、健康、舒適的人居環境,為市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滿足人民群眾對環境的需求。

  (三)建設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是加快生態建設步伐,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城市園林綠化,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永續資源,對於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如果說,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廣場是城市的“客廳”,那麼,園林綠化就是城市的“肺葉”。搞好城市園林綠化,有利於增強城市抵禦外部生態災害侵襲的能力,削減城市自身排放汙染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的危害。許多事實證明,綠化狀況與城市的命運興衰休慼與共、息息相關。在中外歷史上,不少曾經商賈雲集、市井繁華的城市,由於生態環境惡化最終導致逐漸衰落,有的甚至湮滅大漠。我們必須引以為誡,加強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建立保護城市生態安全的綠色屏障,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三、主要措施

  在建設國家生態園林城市過程中,一定要理清思路,處理好園林綠化的規劃、建設、管理、經營各個方面問題,科學指導,把宿遷園林綠化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平臺。

  (一)堅持因地制宜,解決好高標準規劃設計的問題。

  要結合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高標準、高起點做好城市綠化及園林設施的規劃設計。突出“以人為本”,把建設美好人居環境作為園林綠化規劃的出發點和歸宿。要以人與自然的和諧、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為目標,既要重視街道、廣場、景點、景區以及地震避災的綠化建設,又要注重工作、學習場所,尤其是居住區的綠化建設,使園林綠化深入百姓生活,與人的關係更加緊密,使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在住、行、遊等各項活動中,處處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韻味。堅持因地制宜,把宿遷建成獨具特色的生態園林城市。特色是城市發展的靈魂,是城市的優勢和魅力所在,失去個性和特色就失去了謀求發展的吸引力。對此,要從我縣人文景觀、地理環境和風俗民情等方面著眼,著力創造宿遷的“水、名、綠”三大特色。“水”就是圍繞流經城區的大運河、古黃河、六塘河、民便河等四條河流做足做好文章。“名”就是要放大宿遷歷史文化的效應,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是城市的文脈和淵源。“綠”就是要把“綠色引入城市,把園林引入家庭”,做到以綠量見規模,以綠蔭見水平,以綠化見美化,以特色見風格,逐步形成“一街一景觀,一路一特色”。

  (二)堅持品位要求,解決好精品園林建設的問題。

  建設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是一項標準高、要求嚴的千秋工程,必須把樹立精品意識、建設精品工程貫穿建設工作的全過程。無論是園林建築、園林小品、城市廣場的工程建設,還是主要街道、幹道、濱河湖路、林蔭道的綠化美化,都要立足於多出精品力作,把著眼點和著力點放在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廣大市民的生活質量上。優質工程、精品工程不僅要靠高起點的規劃來指導,高標準的設計來體現,而且要靠高水平的施工質量來保證。要引入競爭機制,打破行業壟斷、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在各類工程招標中,堅決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真正把好的隊伍、好的方案選出來,實現城市園林綠化專案數量上的遞增和質量上的提升。

  (三)堅持規範執法,解決好綠地管理的問題。

  規範管理,依法治綠,是實現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目標的重要保證。要在依法管理上狠下功夫,堅決消除人為因素的干擾,把城市綠化管理工作真正納入法制化的軌道。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已經制訂出臺的“綠線”和“綠色圖章”等一系列檔案執行,切實做到依法治綠。城市管理部門要努力提高執法水平,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專案的綠化配套工作進行全面檢查、督導和驗收,對已建好的工程專案,進行回頭看,特別是居住區綠化,是我縣綠化方面的軟肋,要確保園林綠化指標不被打折扣,而且環境要優美;對確實沒有足夠空地進行綠化的,依法收繳綠化補償費,實行規劃建綠,異地補綠;對違章建築和有礙城市觀瞻的,進行徹底清理,實施拆遷還綠;對綠化未達標的單位庭院,要限期綠化到位;對損綠、毀綠、侵佔綠地的行為要嚴管重罰,強行入軌,堅決遏制各種違章現象,做到綠化一片,保護一片,鞏固一片。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必須加強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工作。古樹、名木就是城市的年輪,是歷史也是文化。沒有古樹、名木的城市,就是沒有歷史的城市。在城市建設過程中,不得隨意砍伐、遷移一棵大樹,切實保護城市的每一棵樹木和每一寸綠地。

  (四)堅持管理創新,解決好綠化建管機制的問題。

  城市園林綠化既是重要的公益事業,又是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要從管理體制創新人手,解決好瓶頸問題,進而達到最好的建管效果。一是資金保障機制,不斷加大對城市園林綠化工作的投入。要充分運用經營城市的辦法,透過綜合開發,彌補建設資金的不足,加快城區重要景點的建設,花最少的錢,辦最好的事。鼓勵和支援各部門、各單位和社會各界,以投資、捐資、認建、認養、認管等多種形式參與城市綠化建設和管理,共同營造我們美好的綠色家園。各級財政、審計等部門,要把綠化建設、管養費用納入財政預算,專款專用,確保綠化成果得到有效鞏固與保護。二是管養競爭機制。進一步理順建、管、養三者之間的關係,實行“政企分開,建管分離”,積極推進城市綠化建設和養護管理的市場化,合理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面向社會擇優選用園林建設企業和養護人,實現園林綠化行業由政府出錢“養人”向出錢“買服務”,由“以費養人”向“以費促業”的轉變,提高綠化資金使用效率,提升建設管理水平,建立新的園林綠化養護機制。

  建設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任務重、難度大、要求高。全縣上下必須認識統一,切實加強領導,認真落實各項措施,把建設國家生態園林城市作為一項為民辦實事的重要任務,全力以赴,齊抓共管,才能確保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目標如期實現

  校園園林綠化植物和設計探究調研報告 篇8

  調研物件:XXX大廈

  調研目的:瞭解園林綠化管理的流程

  調研組成員:XXX

  調研時間:20XX年12月11日

  地點:XXX路XXX號

  調研的詳情如下:

  一、 xx大廈概況:

  xx大廈坐落於廣州市越秀區環市中路276號,東邊面臨廣東電視臺,西邊靠近廣州火車站,南邊正對電視塔,北邊背對北京路,大廈的建築為坐北向南;該地理位置的交通便利,是廣州市的交通樞紐。xx大廈屬於商住型寫字樓,建築高度為30層(一至七層樓為寫字樓,八至三十層樓為住宅)。建築面積約20XX平方米,其中綠化佔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即綠化率為10%。

  二、 xx大廈綠化專案管理情況:

  xx大廈管理處將綠化管理專案外包給廣州瑋盛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廣州瑋盛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在綠化管理專案駐場人數為3人。專案管理的架構為:主管1名,花匠2名。主管的崗位職責:1、對綠化的規劃和設計;2、安排日常綠化養護的工作;3、定期向管理處上交工作計劃;4、負責部門的人員考核。花匠的崗位職責:1、落實主管的工作計劃;2、遵守管理處的有關規定。

  三、 綠化的種植情況:

  綠化是圍繞著大廈的三面栽種,以非洲茉莉、白玉蘭、鬱金香和菊花為主。

  四、 綠化管理的內容:

  1、施肥;2、澆水;3、殺蟲;4、修剪;5、標識;6、養護等工作。

  五、 綠化管理計劃:

  1、制定園林綠化管養規範,按專業技術要求指導日常養護工作。

  2、維護和完善好綠化供水設施,確保澆灌系統的正常執行。

  3、加強草坪和花灌木的修剪,對垂榕進行適當的藝術整形,營造良好的植物景觀。

  4、增加合理的導遊指示和安全警示牌,完善服務配套設施。

  5、及時補種死亡、缺失的綠籬、花卉和喬木,保持綠地的整齊和完美。

  6、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和肥水管理,確保植物花繁葉茂,健康正常,生機盎然。

  7、做好防颱風、防嚴寒等防護措施,及時處理突發事件。

  8、建立和完善植物養護管理技術檔案,方便總結、分析和改進工作。

  六、 總結:

  透過對xxx大廈綠化管理的調研;得到以下啟示:

  一、廣州有很多小區的綠化並沒有達到政府所規定綠化的比率。政府規定的住宅小區的綠化率不低於30%,集中綠化不小於10%。開發商在規劃新樓盤的建設時,為了能多建幾套房子,多賺點錢,並沒有按照政府的規定來規劃綠化用地;

  二、園林綠化已經成為住宅小區不可缺少的規劃內容;

  三、園林綠化逐漸成為人們追求高尚生活的內容;

  四、綠化管理已趨於專業化。

  校園園林綠化植物和設計探究調研報告 篇9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經過幾十年的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20餘年高速的工業化程序以後,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我國的基本國情已經從農業大國轉為工業大國。工業用地成為城市用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樣大的一片土地上如何進行綠化對於城市景觀的改善以及城市的發展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建設生態型的工廠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是建設生態工作是一個具有前瞻性和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我國在生態設方面是剛剛起步,這還需要我們依靠科學不懈努力才能夠實現。

  一、城市工廠綠化中存在問題

  工業是城市中最活躍的組成要素,現代工業生產的發展是許多新城市形成和舊城市擴建的前提,工業在城市中的佈局影響著整個城市功能性質和發展方向,同時影響著城市的環境和麵貌。工業用地一般占城市用地的20%—30%,對於工業城市還會更多一些,工礦企業綠地規劃有其特殊性,目前主要集中的問題體現在以下幾點:

  1.可用綠化用地面積小。工業生產需要一定的裝置,大量的廠房,集中的管線;工業生產的原料、燃料、產品需要倉庫堆場;工業生產依靠便利的交通,道路、鐵路佔有很大的面積,往往能提供綠化的用地很少。

  2.環境保護意識薄弱。製造業對環境的破壞是十分巨大的,工廠在生產過程中常常會排放出各種有害氣體、粉塵、煙塵使空氣、水、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防汙控汙是我們面臨的巨大難題,但是許多的領導在利益的驅使下很難以科學的技術進行管理,使得汙染更加嚴重。

  3.盲目跟風,不切實際。許多的工廠沒有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制訂符合本廠性質的規劃方案,而是機械化的模仿,比如曾經風行一時的“草坪熱”“開牆破綠”“假綠化”等,最終導致的是病態的發展,既勞民又傷財。

  4.缺乏科學的發展觀。一些工廠固守陳規,把種樹添草就當作是綠化當作是生態,仍保持著“見縫插針、見縫插綠、找縫插綠”的老思想,弄的東一塊西一塊彷彿斑禿一般。

  二、生態工廠及其功能

  所謂生態工廠指的是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所建立的工廠綠地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的配置在一個群落中,種群之間相互協調,有複合的層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態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陽光、空氣、水分構成穩定的群落,為人們提供一個生態良性迴圈的工作環境,並且透過綠色植物調節生態平衡提高綠色環境的保健休養功能,為人們提供具有藝術水平更高層次的文化休憩空間。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園林綠地不論在規模和功能上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日本山崎對綠地功能作了四個分類⑴心理功能⑵防災功能⑶衛生功能⑷保健功能。而工廠企業綠化除了具有一般綠化所具有的功能外,還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1.美化環境。工業生產在創造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一定要努力建設精神文明,工廠整個廠區綠樹成蔭、花團錦簇,植物以其優美姿態、斑斕色彩襯托工廠中的建築物、構築物,是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有機結合。同時綠化也可以反映出工廠管理水平和工人的精神風貌,對外可以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2.改善環境。工業發展一方面給社會帶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另一方面也給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帶來巨大的破壞,使環境遭到汙染,有的甚至造成災難,從某種意義上講工業是城市最大的汙染源。所以我們更要注重工廠中的綠化,透過綠化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吸收有害氣體、吸收放射性物質、吸滯粉塵、減少噪音、並且可以調節和改善小氣候。

  3.創造經濟效益。工廠良好的綠化可以獲得直接的經濟價值和間接的經濟價值。工廠可以結合生產種植果樹、油料以及藥用植物,比如可以種植一些牡丹、芍藥、連翹既可以觀賞又是貴重藥材,可以給工廠創造物質財富,這是一種直接的經濟效益。由於環境的美化,使職工身體健康,精神振奮,發病率降低,出勤率提高,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是一種間接的經濟效益。

  三、加強生態工廠建設的建議

  工廠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世界性的難題,目前以研究人類與自然間的相互作用及動態平衡為出發點的生態工廠設計思想開始形成並迅速發展。美國等發達國家透過研究形成不同的傾向⑴自然式設計,立足於原始地形地貌,以傳統的方法建設植物群落從形式上表現自然⑵保護性設計,對區域生態因子和生態關係進行科學的研究分析透過合理的設計減少工廠對環境的破壞⑶恢復性設計,在設計中運用種種科技手段來恢復已遭到破壞的生態環境。縱觀近代西方生態設計思想的發展,我們也應當探討適合我國國情的方法,解決在生態工廠建設中遇到的問題。

  建國以來中國工業企業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20世紀50年代是中國國民經濟恢復階段,這個時期工廠綠化屬於整修維持現狀階段;60、70年代是一個較快發展階段,工廠採取“見縫插綠”精神;80年代系統的總結經驗提出生態工廠建設;90年代至今生態工廠建設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出現許多的生態產業園。

  我國制定的建設生態工廠的目標為:提高綠地率和綠視率,提高單位面積的植物葉面積指數,充分利用植物的合成分解作用提高迴圈能力,提高景觀質量,發揮園林綠化的多種功能,達到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相互統一,從而創造出無汙染、無廢物、高能效、優美文明的現代工廠的生態環境,更好地為生產、為職工健康服務。如何實現目標,建設生態工廠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合理佈局,聯成系統。將園林綠化納入工廠的總體規劃,做到全面規劃、合理佈局,形成點、線、面結合。工廠一般面積較大,功能分割槽較多,主要分為廠前區、生產區、休息區、交通、倉儲用地等,對於不同功能區,我們在規劃設計過程中注意因地制宜,統一安排,統一佈局,減少建設中的種種矛盾,在視線集中的地方、有汙染的地方進行重點佈置,起到烘托主體的作用。對於工廠中的大量道路、管線、河流以及防護林的綠化在佈置時注意連續性和流暢性,同時避免過於單調。結合重點與帶狀地形的綠化開闢遊園,形成綠化面,透過各種觀賞植物、園林建築、園林小品、道路鋪裝、水池等的合理安排,形成優美自然的工作休息環境。

  2.形式多樣,注重特色。生態工廠建設追求生態效益與藝術效果的完美結合,不同的企業應當結合本企業特色從景觀、生態、人的心理、生理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創造形式多樣生態群落。以上海寶鋼為例該公司根據各區域的不同特徵建立了觀賞型植物群落、生產型植物群落、知識型植物群落、人文型植物群落、保健型植物群落,逐步使綠化轉為生態資源。

  校園園林綠化植物和設計探究調研報告 篇10

  一、承德市中職因林綠化專業教學調研的背景

  1、承德市園林事業發展要求

  承德以“濱水、生態、國際、活力”城市為目標,現代園林飛速前進,承德市城鄉園林綠地建設開始走向大眾化、普通化,但正逐漸失去了地域文化特徵。走持續發展之路,以地方性、歷史性、生態性為特點,是承德園林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而要完成這一歷史使命,需要大量的綠化技術人才.

  2、國家、省部級、承德對園林專業發展的要求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精神指出:

  到2020年形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大力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規範中等職業學校業目錄;適應區域產業需求,明晰人才培養目標;國繞區域發展總體規劃和主體功能區定位對不同層次、型別人才的需求,合理確定中等和高等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規格等,

  《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專業結構調整工作的指導意見》和河北省“六項行動計劃”以及承德市關於《20xx——20xx年承德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建設方案》精神進一步提出要加快新一輪專業結構調整,實現專業與產業有效對接。提升主體專業實力,培育重點發展專業,發展最佳化傳統專業。國繞沿灣水產養殖產業帶和沿山林特生態產業帶兩大特色產業帶以及農家樂、鄉村旅遊、景觀農業等新型休閒農業,大力發展園林技術、特種動物養殖:休閒農業旅遊、農村經濟綜合管理等現代農業專業.在2011年承德市中等職業教育內涵建設中,對中職園林綠化專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指導意見和要求。

  3、縣市區專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承德市領導非常重視區域內的農業職業教育,在缺專業師資、實訓基地、教育經驗等的情形下,仍把目光投向社會和未來需求,積極利用現有資源,發展農業職業教育,特別是園林綠化專業,並對學校提出了發展外延,提升內涵的雙重任務。各校該專業也面臨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機遇和挑戰,成為園林綠化專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二、調研的指導思想

  本研究是以河北省中職課改檔案、河北省中職園林綠化專業教學方案為依據,為主動適應區域經濟建設需要,充分體現承德市中職園林綠化專業的辦學理念,突出應用性和針對性,加強實踐能力培養,結合承德市中職園林綠化專業的現狀及存在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以進一步落實河北省中職園林綠化專業教學方案,制訂承德市中職園林綠化專業教學

  實施性指導計劃,進而制訂承德市中職園林綠化專業基本技能考核方案,河北省中職園林綠化專業教學方案,制訂承德市中職國林綠化專業教學實施性指導計劃,進而制訂承德市中職園林綠化專業基本技能考核方案,構建基於園林綠化工作過程並與中高職相對接的課程體系,併為教育行政決策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三、調研的物件、目標和方法

  1、調研物件

  以承德市內舉辦了中職園林綠化專業的中職學校的教學為調研物件。

  2、調研目標

  高效執行上級檔案精神,凸顯承德中職園林綠化專業教學的特色,提出的可行性建議將對承德中職園林綠化專業教學實施性計劃的制訂起指導性作用,制訂承德中職園林綠化專業教學與技能檢測的地方標準,為上級部門提供政策理論和實踐依據,進一步推廣承德經驗,助推專業發展。

  3、調研方法

  1)問卷調查法:設計調查表,透過對園林綠化企業領導、技術人員和職工、在校教師和學生、在崗畢業生的書面問卷調查,各抒己見,採集資料。

  2)座談會:召開教師、學生、企業代表座談會,對調查表中沒有提及到的問題,對教學改革問題暢所欲言,書面記錄。

  3)觀察法:到承德市苗木生產基地、園林綠化教學、實訓與施工現場,觀察學生實習和畢業生工作過程,當面諮詢,提煉本地區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教學專案。

  4)資料搜尋:利用網際網路搜尋園林綠化行業企業網頁,關注和了解承德市園林綠化產業的發展變化。

  四、調研組織及任務分配

  在承德市教育局職成教教研室牽頭組織下,充分利用農經專業教學研究會理事成員以及各理事學校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完成調研任務,

  組長:李廷存

  副組長:王健

  組員:高雲鳳、史連春、趙佔東、高鑫

  五、調研內容

  承德市中職園林綠化專業教學的背景、教學計劃、課程開設、招生情況、師資、實訓條件、教學和實訓方法、畢業生、校企合作情況等。

  (一)背景調研

  1、承德市各縣市園林綠化產業的區域發展特色

  2、承德市園林綠化發展對中職園林綠化專業人才的新要求

  3、中高職教學人才培養的背景和模式

  (二)專業教學現狀調研

  1、國家層面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材

  專業設定、招生與畢業生就業;包括近三年農經類專業招生比例和近

  三年園林類專業畢業生就業比例。

  2、專業課程開設與教學條件

  專業課程開設、教材應用、校內外實習實訓的條件。

  3、專業教師隊伍與教學能力

  各校的農經大類、園林綠化專業的師資數量、師生教學水平。

  (二)承德市園林綠化專業情況

  1、專業規模

  承德市現有獨立設定的中等職業學校41所,其中省級以上重點職業中學29所(21所為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開設20多種大類80多個專業,一三產業的全行作為涉農專業,承德市國林綠化市41所中職學校,僅3所學校擁有該專業文佔學校數的3知專業數的3.75%,在校班級總數27個,佔7.5%,在校生數895人,佔15%。說明這是個處以相對弱勢的小專業。

  2、學生情況

  學生素質,承德市由於提前招生,學生基礎較差,入學率較低,由於種種原國,學生的專業基礎不夠牢國,專業技術不夠紮實,怕吃苦,不太願意到崗位第一線工作。短期的對口就業後,又有近三分之一改行,只有佔30%的學生在本專業範圍內的企業就業,長期堅持下來的又不足10%,極少數學生創業。

  3、師資情況

  承德市園林綠化專業的師資情況較好,縣級高階技能資格教師(高階教師)以上4人,但教師的總數量嚴重不足師生比例為1:44,遠遠沒能達到1:20。

  校園園林綠化植物和設計探究調研報告 篇11

  xx市園林管理局就學習科學召開動員大會,對深入學習科學活動進行了動員部署。聽了局領導所作的深入學習科學的動員報告後,我認為這次活動要努力在提高思想認識,解決突出問題,創新體制機制,促進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單位上下功夫,要突出“實”字,求實效,辦實事,實事求是,聯絡實際,不坐而論道,以“突出實效、解決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適逢我園的搬遷工作的開展,我園把“科學搬遷、安全過渡”的總體目標進一步細化、量化,為全園全面發展、進步注入了新的活力,搬遷以後為我園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一、深入調研,找準問題

  xx市動物園是位於福州路上具有幾十年歷史的老園,面積只有110畝,由於周邊居民區密集,發展空間受到限制,根據建設部的要求,建立國家園林城市,動物園的面積要達到350畝以上,因此選擇搬遷至朝陽洲苗圃,距離市中心7公里,總面積784.5畝。新動物園將世界先進的動物地理佈局概念引入到園區建設中,使得動物棲息、生長與遊人觀賞自然融合,保證了動物的安全,也方便了遊人遊玩。據瞭解,新動物園經過合理佈局,分為入口區、水生兩棲爬行動物展區、中國區、豫章特色區、美洲區、澳洲區、非洲區、食草動物區、小動物樂園、科普館十大板塊,這樣的分割槽概念在我國尚屬首創。在動物觀賞方面與現在的動物園相比,新動物園動物無論品種和數量都將大大增加。種類有現在100多種增加到300多種,數量有近萬隻。新動物園將建成集觀賞、休閒、消費、科研於一身的大型動物園,考慮到遊客的需要,園內人性化地設定了休息、餐飲的區域。同時,建設了專業的動物管理中心,為動物提供專業的管護和治療。新動物園也為有關專家、學者提供了獨立的課室及科研裝置,使其成為一個很好的全球動物學習研究中心。當前,動物園已到了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那就是如何求發展、上臺階,實現新的跨越。

  為此,動物園黨支部牢牢抓住學習科學活動契機,在深化學習、深入調研上下功夫,在破了難題、加快發展上求突破。分別採取召開黨員座談會、幹部骨幹討論會,到實地調研等形式,逐步梳理出制約我園發展、上臺階的突出問題。

  (一)科研問題:我園科研人員太少,尤其是高層次人才不足,無法形成科研團隊,對動物的繁殖及疾病防治心有餘而力不足。

  (二)經費問題:新園隨著公園的面積增大,動物數量的增加,管理人員的增加,運營成本必將大幅增加,以我園現有的門票價格和人流量計算將入不敷出。

  (三)飼養問題:我園動物飼養員人員老化,新人青黃不接,無法適應新園動物品種、數量增加的飼養要求。

  (四)籠舍問題:根據國內動物園搬遷經驗,新建動物館舍普遍存在不可預見的缺陷,需要進行改造。

  (五)定位問題:我園一直以來都是以單純的動物展示表演為主,忽視樹立了我園的社會公益形象,定位過窄,影響了動物園的長遠發展。

  二、實事求是,理清思路

  透過“深入學習科學”活動,我園逐步理清了思路,制定出總體思路和原則。工作重點要尋找生存之路,壯大科研實力轉移,圍繞職工培訓做文章,確立“優美的風景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深厚的科技底韻、熱情的接待服務”為我園的發展方向,要沉下心來,耐住寂寞,韜光養晦,逐步形成自己的行業優勢和科研特色。要塑造亮點,快出成果,力爭3—5年內,整合資源,突出重點,形成合力,立足本省,輻射全國,向將公園建成華東區的精品旅遊區的目標看齊。

  三、突出重點,強化對策

  業以道為根基,事業的發展必須有明確的理論和思想來引導。學習科學,核心是以人為本,重點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我園當前發展的唯一出路是突出重點,強化對策。

  (一)強化科研,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實現“加快動物繁殖、提升優勢種群”計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我園各項工作的重點。經過幾年的探索和積累,我園在華南虎的繁殖、黑熊的繁殖研究方面有了突破。要以此為切入點,以人才引進與培養為契機,創新工作機制,抓好科研平臺建設。

  1、在園獸醫院建設提升計劃中,力求在新園建設一個上規模的動物疾病防治中心及繁殖基地,以提升科研水準,改善動物的繁殖及疾病防治“短板”形象。

  2、增加事業編制數量,達到一定的人才規模。加上現有人員,打造2—3個科研攻關小組,形成有力的科研團隊。

  (二)進行科學的成本測算,促進經費使用的合理化。

  依靠本園的經營人才,充分調研市場,整合園裡其他科室的成本預算,對新園的運營成本進行了測算。並依據此測算為新園的門票價格進行了合理定價。為新園的開門運營奠定了基礎。

  (三)成立培訓中心,提高飼養水平。

  現有的飼養人員大部分參與飼養工作多年,有一定的經驗和技術。隨著新園的建成、新動物的進入,我園對飼養工作的需求更加迫切、要求更加嚴格。當前,我園透過人才網對社會擇優招錄一部分飼養員,採取以老帶新,崗前培訓,以鞏固飼養員隊伍,制定飼養員安全生產與安全操作規程以讓飼養員有章可循,進行專家講座,推動飼養員的學習,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以提高飼養水平。為新園的動物飼養提供保證。

  (四)成立攻關小組,改造籠捨實用化。

  在園領導的領導下,克服一切困難,由飼養員、獸醫成立一個小組,對已建好的籠舍進行內部最佳化。在保證遊客安全、動物安全以及飼養員的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使動物的生活環境相對舒適,並能方便遊客的觀賞,有利於科普教育。在猛獸區的每個籠舍的內籠增加一個可移動的治療籠,方便動物的串籠,外活動場地全部以仿原生態建設,大量使用鋼化玻璃以方便遊客觀賞,大型獸類用12公分厚雙層夾膠鋼化玻璃,小型獸類則用10公分,為了避免玻璃反光影響觀賞,玻璃安裝向內側傾斜3-5度,底部設計一些氣窗以方便通風;在鳥類館,為避免鳥類的撞擊,在玻璃上張貼一些明顯的標記,由於鳥類具有趨光性,把外參觀面變暗;由於靈長類的多動性,冬天取暖儘量採用地暖。透過科學論正對籠舍進行改造並進行丰容,使動物展示視線無障礙化,這樣可以使服務物件觀察動物清晰化,也緩解了動物圈養的心理壓力;並可讓動物展區生態化使動物生活豐富多元化.

  (五)抓準定位,尋求更大發展。

  新動物園應該定位於動態的活的博物館,公益的市民公園,是滿足當地市民文化生活的要求,是為了提高國民素質、承擔當局教育功能的機構。鑑於林業部即將對動物巡展以及動物表演進行限制,我園再也不能以單一滿足遊客的獵奇心理來吸引遊客,而應該大力堅決地推進保護教育,把人們的獵奇心理轉換成探索自然、學習知識的需要,以培育市場。我園應該結合我園實際,貼近市民,主動走出園區,針對各階層遊客進行科普教育,以引起當局的重視,加大當局的資金投入,透過媒體擴大社會影響,以吸引企業的贊助和教育部門的資金支援。我園只有進行科學的定位,才能突破常規,快速發展。

  四、重樹形象,最佳化環境。

  動物園多年來一直以單純的動物展出的面貌出現,已嚴重影響了我園事業的發展,制約了動物園整體形象的提升。動物園與市二附院合作進行了華南虎復明手術取得了成功,在社會上取得極大反響,並多次在中央臺播出專題片,達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動物園在2008動物園協會華東年會就此事做了專題報告,在行業中樹立了我園科學的優秀形象。我園近期與市二附院合作進行黑猩猩人工繁殖,手術還未取得成功就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對我園的形象進行了很好的宣傳。我園還大力開展了動物科普教育,與學校結對子,對聾啞兒童進行免費的科普教育,樹立了良好的公益形象。為此我園要以動物園搬遷為契機,抓好對內對外宣傳,逐步實現樹立新形象,求得新發展,塑造新面貌,實現新跨越。

  校園園林綠化植物和設計探究調研報告 篇12

  摘要:城市發展不斷加快的背景下,極大地促進著園林工程建設。在園林工程綠化中,植物育種是一項關鍵性工作,對於專業技術要求較高。將生物技術應用於園林工程植物育種中,能夠極大的提升植物育種效果,保證植物的成活率,達到更佳的園林綠化效果,美化、綠化城市,改善自然生態環境質量。本文首先概述了生物技術,其次分析了生物技術在園林植物育種中的具體應用,最後探討了園林植物育種中生物技術的應用發展趨勢。

  關鍵詞:園林綠化;植物育種;生物技術;應用分析

  園林工程建設是一項公益性、民生性工程,做好植物育種工作至關重要。新時期,傳統育種技術逐漸無法滿足育種工作需求。在園林植物育種中應用生物技術,能夠更好地滿足新時期園林植物育種及綠化需求。

  一、生物技術概述

  生物技術屬於新型綜合性技術,該技術涵蓋了多項技術,包括:發酵工程技術、基因工程技術,細胞工程技術、酶工程技術等等。生物技術是在傳統技術的基礎之上,融合現代技術的所形成的。傳統生物技術的應用,主要體現在種子選育、啤酒發酵等領域,現代生物技術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試管核酸技術、細胞生物學技術、細胞融合技術等等。和傳統生物技術相比較而言,現代生物技術的優勢更加明顯,目前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當中,為人們的工作及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發展與進步。

  二、生物技術在園林植物育種中的具體應用分析

  (一)細胞工程育種技術。現代生物技術憑藉自身的諸多優勢,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當中。在園林植物育種中,生物技術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細胞工程育種技術作為現代生物技術的重要體現,利用該技術進行園林植物育種,主要以應用原生質體培養技術、體細胞融合及雜交技術等為主。充分結合園林植物的特點,對不同植物細胞進行融合,並藉助細胞分子技術來改變植物原有性質,培養新型的植物品種。在細胞工程育種技術中,原生質體培養技術的應用最為廣泛。生物學理論下,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相比較而言,具備了細胞壁,會給不同細胞的融合造成一定的影響。然而藉助原生質體培養技術,則能夠將上述阻礙消除掉,融合多種不同植物的細胞,並獲得新的植物種類,使得園林植物種類更加豐富。現階段,在園林植物育種工作中,細胞工程育種技術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並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菊花為例,是園林綠化常見植物,具備較高的觀賞性,同時也具備一定的商業價值。藉助細胞工程育種技術展開菊花育種,能夠實現組織培養、脫毒苗和大規模繁殖,並且能夠更加穩定地遺傳菊花的優良特性。在菊花育種的過程中,細胞工程育種技術應用價值較高,例如:輻射誘變育種,在應用時需要注意篩選不穩定的遺傳性狀。不僅如此,化學誘變在園林菊花育種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夠透過化學誘變的方式來改變菊花的形狀,包括菊花葉片顏色、菊花葉片形狀等。除此之外,體細胞融合及雜交技術,也是園林植物育種的一項重要技術。例如:將菊花和大籽蒿進行體細胞融合雜交,和智利喇叭花融合雜交,能夠改良菊花的花形、花色以及花莖。(二)人工種子技術。現階段,在園林植物育種中,人工種子技術也起到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在人工種子技術的應用下,能夠改變植物的育種方式,不進行花粉傳播授精也可培育新型植物品種。現階段,園林植物育種工作中現,利用人工種子技術實現了無性繁殖,在植物自身所具有的根莖葉的基礎之上,藉助體細胞克隆技術能夠極大的縮短植物培育時間,並且在該技術的支撐下,能夠完成對大批次植物的培育,植物育種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效果更好,並且還更加有利於接下來的各項管理工作的開展,促進園林植物育種整體成效,促進園林規範化、科學化發展。以杜鵑花為例,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具備了較高的園藝價值。杜鵑花總狀花序有5~22朵花,雖然不會完全開放,但是也有芳香氣味,為更好地發揮出其園藝價值,要重視對人工種子技術的應用。據相關專家學者試驗表明,利用人工種子技術對杜鵑花進行培育,在無菌的條件下所生長的胚狀體,能夠直接種植在土壤當中,這樣一來,就極大的減少了在培育、移栽以及馴化等各個環節的工作量,成本投入也隨之減少。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當前園林植物育種中對於人工種子技術的應用,仍離不開充足的資金支撐,並且所研究出的人工種子的穩定性仍低於自然種子,這需要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便於更好地保證人工種子技術的應用穩定性,達到更佳的園林植物育種效果。(三)不定芽技術。結合生物學理論知識,大部分園林植物在發育中所出現的芽體,均是從植物的莖尖部位、葉腋部位所生長出的,這是621植物芽體生長的特定部位,包括:頂芽、腋芽等。將現代生物技術應用於園林植物育種中,能夠實現對芽體次出現部位的改變,在傳統部位的基礎之上,能夠在植物葉部、根部等多個部位發出芽體,這些芽體被稱之不定芽。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不定芽技術的應用,並不意味著在任何部位都能夠產生芽體。在實際的應用實中,需要滿足特定的條件方可更好地產生現不定芽體。將不定芽技術應用於園林植物育種工作中,能夠增加芽體數量,促使其會更快的生長髮育。為更好地保證不定芽技術在園林植物育種中的應用效果,要重視對低濃度生長素和高濃度6—苯基嗦嶺的應用。例如,在應用不定芽技術培育蘭花、紫羅蘭的時候,使得培育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並且能夠提升植物的抗病蟲害能力,保證園林植物的良好生長。(四)基因克隆技術。應用基因克隆技術,能夠實現對植物基因的相互移植,甚至能夠透過克隆植物基因的方式將其移植到另一種植物上,活著亦可採取基因相互轉化的方式,改良園林植物的品種。將基因克隆技術應用於園林植物培育中,能夠快速培育優良植物品種,使得園林植物育種具備更高的效果和積極意義。以園林花卉育種為例,在應用基因克隆技術後,對其基因結構進行改變,能夠控制花卉的顏色和花卉的形狀,並且能夠開出更多的花。與此同時,在玫瑰花、百合花、山茶花以及非洲菊等園林花卉進行培育的時候,藉助轉基因技術即可改變花卉的顏色,提升其觀賞性。不僅如此,基因克隆技術的應用,能夠控制花卉的花香,例如:原本香味過於濃郁的花卉,可以變得清香,相反的,也可以增加花香,帶給人更加心曠神怡的感受。除此之外,在園林植物育種中應用基因克隆技術,能夠極大地增加花卉的抗病蟲害效能。例如:英國科學家應用基因克隆技術所克隆出的雪花蓮凝集素,能夠有效防禦蚜蟲、葉蟬等諸多的害蟲。或者可以將其移植到花卉中,防禦害蟲。再例如:從楊樹中所提取並克隆CDNA,也能夠有效的防禦害蟲。並病害防治方面,從國槐及刺槐等樹木中所提取的外源凝集素,對於植物真菌類病害能夠起到有效的防禦效果,保證園林植物的健康生長。最後,基因克隆技術在園林植物育種中的應用,能夠延長花卉的花期,眾所周知,園林中大部分花卉的花期並不長,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證花卉的觀賞價值,可以藉助基因克隆技術來延長花期。在這一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好乙烯的濃度,控制乙烯合成,並最終實現對花期的延長。現階段,在康乃馨等花卉中提取NR基因、PG基因、氧化酶基因,即可抑制乙烯合成,減慢花卉的衰老速度,延長花期,提升其觀賞價值。(五)改良植物的離體技術。在園林植物育種中,要重視對改良植離體技術的應用。由於部分植物對於環境、溫度、氣候等方面的要求較高,部分植物在進入新環境後,需要一定的適應期,如果環境不適宜,極易導致植物死亡。基於此,為更好地保證植物移植後的成活率,要做好技術改良工作,這在園林植物育種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應用。在實踐應用中,需要有選擇性地培育離體的組織和細胞,保留有意部分,剔除糟粕部分,提升園林植物育種改良成功率,達到良好的整體綠化效果。

  三、園林植物育種中生物技術的應用發展趨勢探討

  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生物技術將會更加的先進化,因此在園林植物育種方面的應用仍具備非常巨大的發展前景。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生物技術在智慧化、自動化技術的支撐下,將會實現跟多新型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達到更加良好的植物品種改良效果,保證園林植物生長質量。具體來說,生物技術在園林植物育種領域中的應用及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改變現有雄性不育基因,擴大置物的繁殖規模和繁殖速度,並提升植物光合作用效率,促進植物的生長,培育更多優良植物品種,保證新型園林植物品種的穩定性,提升其生命力和繁殖效能。其次,要重視起對園林植物的環境適應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尤其是近年來植物生長所受到的巨大影響與制約,嚴重影響園林植物的育種效果,無法保證其成活率。然而藉助先進的生物技術,即可實現對園林植物環境適應能力的改變,會更好地適應於不同地位領域的園林,促進園林植物的多元化生長。此外,還要進一步提升園林植物的抗病蟲害能力,確保不同型別的植物更好地適應於不同地區的生長環境,促進園林植物的良好生長。

  四、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隨著園林工程建設的不斷加快,對於園林植物育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先進的生物技術應用於園林植物育種中,能夠極大地豐富、改良物種,提升園林植物育種質量,提升園林植物的成活率,保證園林綠化整體效果,促進園林工程良好發展,提升居民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薛淮,劉敏,張純花.花卉分子育種研究進展[J].生物工程進展,2018(03):81—84+80.

  [2]田觀堯.園林植物育種中生物技術的應用與發展[J].農業與技術,2018(05):72.

  [3]羅志平,孟蘭貞,張勇.園林植物育種中輻射育種的應用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5(06):145+156.

  [4]宋立志,馮連榮,林曉峰.淺談高新技術在園林植物育種中的應用[J].防護林科技,2017(03):66—67.

  [5]邵煜,李璐.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在園林植物育種中的應用進展[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09):56—58.

  作者:潘航單位:湖北大學知行學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