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端研修觀課報告(通用9篇)

遠端研修觀課報告(通用9篇)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十分的重要,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遠端研修觀課報告(通用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遠端研修觀課報告1

  針對陳錦青老師上的站立式起跑一課,進行簡單的點評,第一,他的課程基本按照課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1、充分利用學生自制器材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提高器材的使用率。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2、透過發笑臉貼紙,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感覺,能夠分清起跑時腳和手的姿勢,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陳老師能夠根據水平一學生的身體、心理發展等特點,建立清晰的動作感覺,讓他們很好的分清起跑姿勢,把容易混淆的事情變得簡單,這是一個非常新穎的教學方法。3、關注學生心理,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重視學生的心理體驗。培養學生克服困難,不斷向新的目標挑戰的優良品質。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意識。使學生在練習中,學會合作,學會評價,體驗運動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第二,存在的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1、課的重點與難點把握的不夠準確,本課為第一次課,其教學重點應為:身體重心前移,教學難點為:異側手在前,再根據重、難點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課的整體性不夠注重,本節課在教學中雖然教學方法新穎,但是教學內容不夠突出。從準備活動到小遊戲再到練習,沒有突出學習的重點,過於一般。內容安排旨在逐步提升學生興趣。

  2、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得到發揮。能夠快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不過教師在剛開始的準備活動中應該充分注意安全,由於水平一的學生對於安全意識還是很欠缺的,教師應該避免安全問題的發生,兩個學生對著站立搶位置的輔助練習還是存在一定安全問題。如果在進行練習前強調一下會更好。

  3、課的器材有所創新:每人兩個笑臉貼紙,但是水平一的學生在對貼紙的練習中,還是浪費了過多的時間,是不是在課前或者發貼紙的時候跟學生強調一下要求,然後能夠縮短這一時段的用時,提高課堂的練習密度。

  4、教師應精講多練,減少集中講解的時間,給學生儘可能多的練習時間。

  總之本節課條理清晰,節奏明快,體現了教師的基本功比較紮實。整節課中學生興趣濃烈,積極主動性較高。可以看出陳老師在課前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教材內容的選擇上非常新穎,既有新穎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在課的設計上具有獨特的一面,透過遊戲與各種活動,充分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同學們都表現出了好勝的一面。這節課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學生透過自己做的器材上了一節有趣的體育課,在課堂中學生表現出了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意識。

  遠端研修觀課報告2

  透過一整天的時間,我主要聆聽了硃紅甫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的幾位名師執教的幾節精彩紛呈的課。 這次聽課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以讀會詩,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教師們特別重視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根據教學的需要採用不同的誦讀方式:齊讀、範讀、唱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大聲讀出節奏,小聲品出詩情,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熱忱,點燃了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引導學生直接與古詩詞文字進行深入對話。聲斷而氣連的古詩詞朗讀讓人回味無窮;聲情並茂的情境朗讀更是把學生帶回了作者的時代;生動有趣的吟詩更是平添了學詩詞的樂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昇華,讀出了詩詞的雋永的意境,更讀出了作者的感情。

  二、馳騁想象,引領學生翱翔於古詩詞的天地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當想象的大門被開啟,學生就有了飛翔的翅膀,既能飛入文字體會作者的想象,又能飛出文字,說出自己的獨特理解和感受。就像我們沈錫雲校長所執教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她讓孩子們想象每逢佳節,作者王維會看到些什麼景象使他特別想家?還讓孩子們想象在重陽節的時候,家鄉的兄弟們會對遠方的王維說些什麼……從而啟發孩子們的想象,進而理解作者深切的思鄉之情以及家鄉親人對王維的思念之情。

  三、營造意境,讓詩意在音樂和畫面中流淌

  以硃紅甫老師執教的《清平樂﹒村居》為例,別具匠心的教學設計,精美簡約的課件,詩意的解讀,豐富的想象,更突出了翁媼的幸福,在體會情感上使人耳目一新。他透過不同的方法創設情境營造出濃郁的古詩詞氛圍。同時,充分挖掘古詩詞特有的韻律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薰陶,得到情感的啟迪,自然而然就對古詩詞感興趣。

  四、有目的地寫,固化知識,培養學生寫話能力

  寫也是其中的一個亮點,劉永霞老師所執教的《觀書有感》,她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設計了小練筆,即寫一寫自己眼中的美麗方塘。透過寫的過程,教師使學生加深了對古詩詞的理解。如此有效的小練筆,既使教師丟擲的知識有了落腳點,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

  五、文字遷移,詩詞積累,提升語文素養

  古詩詞教學中,老師們在品詩誦美的同時,著眼於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如劉永霞老師在課堂結束之餘出示了另一首宋代朱熹的《觀書有感》,這就注重了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讓學生積累了相關的課外古詩詞。

  這次的聽課對我的啟發和觸動很大。在那些老師的循循善誘下,一首首古詩詞彷彿回到了它們當時所處的時代,充滿靈性而富有詩情畫意。真所謂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其次,透過學習,我更加認識到老師引導的重要性,往往好的提問能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的意識。如果我們也能如此去上古詩詞的話,必能把古詩詞的枯燥教學局面扭轉,使學生樂於學習古詩,樂於背誦古詩詞。語文教學正像是這一首首意境優美的詩詞,教師們的優秀更讓我反思自己的不足。

  遠端研修觀課報告3

  隨著對“新課標”學習的不斷深入,我對新課標的認識又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關注每一個學生,注重師生雙方平等的相互交流,溝通與合作,交流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對學生的學習加以引導,對學生的學習給予肯定和讚賞。提倡、引導並促進學生建立“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為特徵的新的學習方式,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更加註重學生自身的發展

  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體育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術和體育知識,所以體育課又被認為是技術學習課,因此在體育課中過多的強調了學習技能、技巧。小學體育教育並不是要讓每個學生都成為運動員,在體育課中把體育技巧作為每課必學的內容,並且把會不會技巧作為學生會不會體育的標準,不但偏離了教學體育的方向,而且由於純技術訓練帶有一定的強迫性,容易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體育 懼怕心理,進而造成了學生和體育之間的距離,以致學生喪失了學習的體育熱情和信心。心理學家卡格安在觀察兒童的行為時發現"只有那些與他們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與他們有一定聯絡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們"。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多種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辦法,巧妙地將學生與體育拉近,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體育感受,逐漸地喜歡體育。

  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如果單純的說教,死板的講述體育知識,那隻會扼殺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而且,也無法令孩子們喜歡。 我在對低年級學生教學實施新教材的過程中,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設定了許多與傳授體育技能有關的小遊戲,並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創想的內容。引導學生做一些小動物的外形模仿。讓學生自主地進行練習,逐步發展下去,可以自由發揮。學生自編的動作源於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由於個性和愛好的不同,每個學生創想的動作各不相同,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隨著課堂教學的深入,學生的動作已不僅僅侷限於模仿動物了,甚至連劉翔跨欄的動作都出現在了課堂上。不知不覺中既培養了形式的記憶力,模仿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二、設計好課堂教學的環節

  一堂課四十分鐘,是老師和學生相處的最重要時光,把握住這四十分鐘是十分重要的。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激發起學生的興趣。精心設計好“開頭”、“銜接”和“結尾”這三 個環節,讓學生像欣賞一首旋律優美的樂曲,觀看一部引人入勝的影視片那樣津津有味地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更能使課堂教學具有“磁性效應”。

  首先,一個良好的開端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開頭的設計上應該注重新穎,吸引與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讓他們把注意力都投放到課堂上來;其次,各環節的銜接要巧妙,使課堂教學流暢自然,各環節自然過度,保持課堂教學的整體性。且不中斷學生的思路,易於學生接受;再次,把握好結果的處理,讓學生有一種精彩的感覺,就如同一齣戲,一部電影,必定有高潮。同樣,一堂體育課也應該有“高潮”之處。這個“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課的結尾前夕。“高潮”往往是課堂教學的“畢彩樂段”,此時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濃厚,積極性最易發揮的時刻,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推敲再三,精心設計,使學生意猶未盡,期待著下節課的到來。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認為現在的教學重要的是去"做"。怎麼做,做得好不好都是其次的,我們要使學生樂意與自己合作,不應把目光盯在道路盡頭教學結果上,要集中精神引導學生在道路上如何前進。作為教師的我,必須在實踐中學習,不斷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把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找到自己在這場改革中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答!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是我們的根本出發點,在教學中,讓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儘快適應“新課程”,克服自身工作中的不足,讓我們為自己和學生創造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課堂。

  遠端研修觀課報告4

  市教育局教研室各位教研員老師來我校聽課,三種課型各聽了一節,藉此機會,我們全體地理組成員也跟隨魯老師聽了三節課,並聽取魯老師評課,收穫甚多。

  在聽課過程中,我深感市教育局深化課堂改革和我校提出課堂效率最大化要求之後,老師們的課與原來所聽到的有所不同。

  1、教師的激情投入,創設了良好的課堂“場效應”。

  老師的形象、語言、體態、動作、情感充滿了魅力,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度,並在一節課中,根據自主性探究性教學策略,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究的恰當教學情境,激發並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使課堂教學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2、以學生為中心,把教材、教師、學生融為一體,營造主動學習的氛圍。

  在傳統教育理論和實踐中,文字教材是教學之本,教師的作用是講解教材,指導學生掌握教材,並以此作為教學成敗的標誌。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是“學生帶著教材和問題走向教師”,教師更多時間是成長髮展中的觀察者,活動過程的設計者,解決疑難問題的幫助者,是嚮導和顧問。

  3、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對學生來說不僅是掌握,更重要是運用,讓教材成為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工具,由“教本”轉為“學本”。 賀貴山老師在本節課教學中,真正把教材當作了資源,根據教學需要,調整了教材順序。

  4、教師不再獨霸課堂,留下時間和空間給學生。

  老師“講”的時間在減少,給學生留出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自我思考、理解的空間,師生互動有序,課堂效率提高。

  5、靈活組織、調控課堂,波瀾不驚中見智慧。

  劉洋的複習課上,能夠在學生區域地理知識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授人以漁”,講方法、理思路、歸納模式和規律,有講有練,突出重點,讓學生真正做到學懂學透一個區域可以面對全世界的任何區域,實屬不易。

  教研室魯老師聽過課之後,提出建議,把預習的環節提前佈置給學生,課堂上讓學生更多地討論和回答,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只要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老師絕不插手,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兩年的前提下,我一定透過各種學習渠道,努力鑽研新課改的精神,把新課改的精神應用到我的教學中,進一步發揮學生自主性、探究效能力。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各種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在愉快的氛圍下學習。我一定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自己的業務素質,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做一名合格的素質教育的先鋒。

  遠端研修觀課報告5

  觀看了濟南市長清實驗中學張靜老師執教的《平行四邊形的判定》這節課堂實錄確實讓我眼前一亮,一看再看。當然,之所以吸引我,不是因為教學設計的完美,環節精巧,而是因為學生原始思維的視覺化,因為學生數學活動的有效之美,也與我近年的思考和在教學中做的一些嘗試產生強烈的共鳴。

  《數學課程標準》倡導:“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基於此,在觀看本課時,我確定的觀察點為“學生學習”維度中的“目標達成”視角“學生活動對目標達成的有效性”。

  張靜老師這節課分為五個教學環節,總共有13處學生活動(這裡的學生活動指教師處於相對靜止狀態,由學生相對獨立地活動一段時間),從內容看,學生活動內容比較豐富。從學生活動的時間來看,總時間為30分鐘,佔本節課總時間的67%。學生相對獨立的活動時間能佔到這樣的比例,說明本節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從學生活動形式來看,採用了多種活動形式,有口述,書寫,操作演示、展示交流,小組合作、測試等,其中以口述和展示交流為主。本節課,集體回答26次,個體口答11人次,個體黑板演示展講3人次,個體板演展講4人次,小組合作交流3次,全體測試一次。

  學生活動對目標達成的有效性。張靜老師本節課的四點學習目標,可以大致分為兩類,前三點目標著重知識與技能目標,後一點著重能力及情感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貫穿於在3和4這兩條目標中。知識與技能目標主要透過第二環節的自主探究中的三個學生活動實現。從學生的活動設計來看,這些活動都有利於目標達成。從活動的實際效果來看,這些活動都促進了目標的達成。

  總體評價:這是一節成功的課。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有效,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始終保持著高度的活躍性,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活動有效調動學生思維,把“看不見的”學生原始思維的過程和方法清晰地透過學生黑板板演展講呈現出來,讓學生原始思維視覺化,以便更好地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運用,從而促進對目標的達成,符合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理論,彰顯活動有效之美。

  本節課突出的優點:

  一、數學活動的起點是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

  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說過:“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

  本節課的第一環節:“溫故導航”的設計遵循了從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現實出發,讓學生類比平行四邊性質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引發學生產生數學思考,明確平行四邊形的判定也應該先從邊的角度進行研究,張老師的數學活動設計起點是在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之上進行的,將新知識的學習類比轉化為已有的舊知識,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生成過程,這樣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在原有知識和經驗基礎上輕鬆的構建了新知識。

  二、數學活動的情景是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本節課的第二環節:“自主探究”的設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教材中的細木條的封閉情景問題,改編為有挑戰性的開放式的問題“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後,小明回家用細木棒釘制了一個。第二天,小明拿著自己動手做的平行四邊形向同學們展示。小輝卻問:你憑什麼確定這四邊形就是平行四邊形呢?大家都困惑了......”,並設計讓學生用熟悉的硬紙條動手操作。

  張老師根據學生實際,從他們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引入學習主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這種有目的地進行數學問題的活動探究,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裡自由發展,讓新知識自然產生,既讓新知識產生的魅力吸引學生,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了問題情境之中,以教學的藝術感染了學生。

  三、數學活動的數學化是學生原始思維的視覺化。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指出:如果將數學解釋為一種活動的話,那就必須透過數學化來教數學,學數學。他認為數學活動的本質特徵就是數學化,即學習者從自己的數學現實出發,經過自己的思考,得出有關數學結論,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

  本節課的第二環節:自主探究中的“三個活動”設計了7人次個體思維視覺化的講臺動手操作演示、黑板板演展示交流,有效的重視了學生思維的發展過程,讓學生在數學化的原始思維視覺化中經歷思維過程,去理解,去感受,去發現問題,去解決數學問題,不斷提升思維水平,彰顯了數學活動的有效之美。

  本節課的最大亮點在於,在“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的講臺動手操作演示,該生採用分類的方式全面分析,對邊在位置上可分為平行和不平行兩種情況進行分類講解,考慮問題很全面。讓人耳目一新,深感後生可畏,這種課堂是真正意義上的生命化課堂,它讓全班學生經歷了原始思維的視覺化過程,他們在數學活動的數學化中,不但提升了自身的思維水平,也提升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水平,還得出並記住了有關“平行四邊形從邊的角度的三種判定”的數學結論,在數學活動中建立了數學模型。

  建議:

  1、在探究式教學中,不但要強化了知識與技能以及能力目標,老師還要重視發揮多種形式的評價功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才能達成的`更好,更能激發學生提高探究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2、在探究式教學中,知識梳理環節不但要有知識的總結,更要注意數學思想、分析方法等的總結。

  3、在探究式教學中,本節課的集體回答高達26次太多,有的學生就會濫竽充數,可將其改為學困生抽答,個體搶答、同桌互答等形式。

  收穫:

  1、在探究式教學中,利用素材資源創造性使用教材是設計好問題的關鍵。問題要指向教學目標,有層次,並注意質量和數量的統一。

  2、在探究式教學中,有效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課程資源是重要前提,因此,我們選取素材時應注意生活的趣味性,典型性,針對性,思想性、教育性。

  3、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是重要標誌。素材貼近生活,問題設計難易適當,教師引導及時到位,教學內容適合探究等都有利於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4、在平時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也要注意活動數學化,還要把“看不見的”學生原始思維的過程和方法清晰地透過學生演示、板演展講等多種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思維視覺化,從而促進對目標的達成,提高學生思維水平。

  遠端研修觀課報告6

  年月日和日,我校組織全體數學教師到清遠市參加由廣東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年廣東省第六屆小學數學優質課評比大會” 。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裡,觀摩了來自廣東省韶關、珠海、梅州、清遠等個地級市的小學數學優質課,聽了專家的點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透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例如:深圳市石巖公學小學部的張永華老師上一年級《左右》,張老師在課件裡呈現卡丁車遊戲,其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於低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要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張老師從卡丁車遊戲,激發興趣——聯絡自身,體驗左右——遊戲操作,探索新知——運用新知,解決問題,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啟發性。特別之處,是張老師在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中,能夠分辨左右之後,還編排了“左右操”,從而活躍課堂也加深記憶。張老師還在課件出示上下樓梯、馬路上行駛的車輛的動畫,體會生活中左右的相對性,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交通意識。這樣的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們會非常樂意參與這項遊戲,不但激發了他們了學習的慾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於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著學習,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

  創設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

  在這兩天的時間裡,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張老師提出疑問,設定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例如,在教《比一比(求平均數)》一課的張春娜老師,就是抓住了小學生喜歡小動物的年齡特點,創設 “羊羊們喜歡哪些球類運動?”的問題情境。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從“羊羊們喜歡哪些球類運動?”——“怎樣求平均每人拍多少個球?”——“你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平均數?”的一連串問題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山重水複疑無路”,在思考中學到知識,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兩天學習,共聽了節課,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結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正如李教授在點評時所講:“在分析教材時,要適當舍取一些教材內容,做到靈活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發揚成績,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遠端研修觀課報告7

  《觸控春天》是人教版“認識生命”這一組教學內容的開篇文章。整節課,教者的語言充滿詩意,聲音動聽,教態優美,再加上各種教學情境的創設,讓聽者如沐春風,在這樣一個美妙的氛圍中,孩子們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怎能不感到學習的快樂?又怎能不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呢?聽完這一節課,我的收穫也滿滿,王老師為我們呈現了一節很有價值的課堂,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

  一、教學亮點:

  文中有許多閃光之處,我重點談談以下幾點。

  1、抓重點句段,培養閱讀能力

  《課程標準》中指出“應該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在王老師的課堂上,有方法的回顧,有方法的指導。首先引導學生讀課文,思考:在你的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然後指導把這幾個畫面連起來,即組合畫面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後再運用掌握的閱讀方法畫重點句子,思考感悟安靜觸控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並組織學生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暢所欲言,抓關鍵詞、聯絡上下文、聯絡生活實際等方法發表對句子的體會。王老師正是在閱讀過程中滲透、學習、掌握,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2、關注細節生成,培養良好習慣

  眾所周知,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課堂的每個細節都是一節課的有機組成部分。本課中,王老師很關注細節,沒有放棄任何一個教育的機會,從課題入手抓住 “觸控” 這一個詞,引導學生理解、感知。當學生回答不夠自信的時候,她會用鼓勵,用溫馨的話語引導學生。課堂中,她還特別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比如學生書寫的習慣、傾聽的習慣,說完整句子的習慣等。

  二、教學建議:

  對教學重點中體會安靜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的句子,要指導學生反覆誦讀,而王老師的課堂朗讀指導較少。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需要在學生讀得不到位的情況下,透過範讀、指導讀、評價讀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激勵性的評價對學習也是一種指導。

  遠端研修觀課報告8

  《觸控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認識生命”這一組教學內容的開篇文章。篇幅不長,卻透過文字描述讓我們走進了一位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靜,並透過作者細膩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讓我們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產生積極的思考。這篇文章文質兼美、語言典範,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熱愛;二是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教學的重點是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教學難點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胡老師的這一堂課是《觸控春天》的第一課時,給我最深的感受是教學環節流暢,如行雲流水,環環相扣。

  首先是匯入,先板書“春天”,詢問學生“看到春天二字,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畫面?”而後用簡單的話語匯入到課文中,“今天,我們要跟隨一個特殊的小女孩兒,用她的方式一起去感受春天。”補充課題,齊讀課題。引導學生明白何為“觸控”,即“輕輕的摸”,提示學生也要輕輕的讀課題。

  接著是初讀感知。在學生自由朗讀之後,檢查詞語的認讀以及句子的朗讀情況,檢查過程中,注重了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例如在認讀“花繁葉茂”的時候,讓學生想象畫面。檢查完詞句,詢問學生“讀完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老師剛才說的那個特殊的小女孩是誰了嗎?”出示課文第一句話“鄰居家的小女孩安靜,是個盲童。”讓學生談談讀了這個句子後的感受,將該句中的逗號去掉,比較兩個句子情感上的變化,再帶著感情朗讀該句。

  然後是再讀感悟。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並思考,“這篇文章講了安靜一件什麼事?”根據學生的回答,緊接著追問“課文哪個自然段在講抓蝴蝶?”指名讀該段落,並課件出示。“課文用的是‘抓’字嗎?”比較“抓”和“攏”二字,談感受。你想繼續瞭解這個女孩嗎?讀課文的2、3自然段,交流這個盲女孩和我們平常見到的盲女孩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會有這不同?抓住“流連”一詞進行體會,引讀“早上,她在……中午,快吃午飯了,她在……晚上,她在……”你看到了那個整天在花香中流連的小女孩了嗎?想象她在花園裡幹什麼,引導學生感受安靜對生活的熱愛。進而明確“神奇的靈性”的意思,有感情朗讀該自然段,自由讀,進一步體會小女孩神奇的靈性。

  最後是昇華主題、拓展延伸。師配樂深情朗讀,接著讓學生談談假如自己就是安靜,對於這隻攏在手間的小生命,有什麼感受?學生交流一番之後,拓展閱讀海倫.凱勒的話,再談感受,攏上雙手,想象小蝴蝶就在你的手中不停撲騰,你感受到了什麼?

  整個教學過程清晰流暢,環環相扣。有很多閃光之處,我重點談談以下幾點:

  一、抓住重點詞句的質疑問難,感知讀懂文字,突破重難點。例如抓住“攏”一字型會安靜動作的輕柔準確,抓住“流連”一詞感受安靜對花園的喜愛和對生命的熱愛。透過對這些關鍵字詞的把握,把學生帶進了安靜的心靈,感安靜之所感,思安靜之所思,悟安靜之所悟。從而使得教學的重點迎刃而解。

  二、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一個充滿想象力的課堂,才能煥發出更絢麗的色彩,才更富有活力。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想象安靜在花園中會做些什麼,從而明白其“神奇的靈性”,引導學生想象小蝴蝶在手中不停的撲騰,感受蝴蝶強大的生命力,幫助學生理解“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三、以悟促讀,以讀助悟。透過想象,領悟文字蘊含的感情,進而有感情朗讀;透過讀,又進一步領悟感情。整個課堂教學中,採用了多種形式進行反覆朗讀。從開課時的自由朗讀,到指名讀課文、朗讀重點句子邊讀邊談體會,再到教師範讀,體會讀等,這一系列的讀,讀出了層次。

  四、資料延展,課內外結合。拓展閱讀海倫.凱勒的一段話,將課文的學習逐步延展,為學生創設了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幫助學生更好更準確的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五、字詞教學精妙。在檢查字詞這一環節中,讀到“花繁葉茂”這一詞時,引導學生想象畫面,透過學生的描述,就能很好的把握學生是否真的懂得這詞的意思;讀到“極其準確”時,提示重音,讀出極其準確的感覺,既是一個小小的朗讀技巧的指導,也幫助學生感受到作者用詞的準確。而在認讀“磕磕絆絆”時,找出前面哪個詞語與之意思相反,將單個的詞聯絡在了一起,既積累了詞語,也加深了理解。

  一點兒不成熟的想法:

  一、教師的表述要更加準確,例如有關小女孩攏住蝴蝶,教師說是蝴蝶感受到了安靜的善意而飛到小女孩兒手中,這種表述很有詩意,每個人對文字的解讀都不同,這樣說並沒什麼不妥,但老師在課堂上要一直堅持一種解讀,如果兩種觀點變來變去,就容易導致學生犯迷糊。

  二、有些句子不必做細緻的分析,一篇課文裡有很多值得講解的地方,但要有選擇,挑重點來講,例如“鄰居家的小女孩安靜,是個盲童。”對於這句中的“,”所傳遞的感情,我認為不必細細分析,因為這句既不是文章最重要的句子之一,而且過細的分析既超過了學生理解的水平,也削弱了學生的朗讀感悟。

  總的來說,胡老師的這節《觸控春天》,整個教學過程有如行雲流水,教學結構緊扣主題。而在教師巧妙的引導下,學生也深深沉醉在教學情境中,既紮紮實實理解了課文的含義,解讀了文中蘊含的情感,又受到一次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

  遠端研修觀課報告9

  為期二十多天的教育研修走進尾聲,短短的幾十天,我們經歷了耕耘和收穫,作為一名教師,我很慶幸自己有這樣好的一個機會能夠分享到專家們的成果、心得和經驗。在這個平臺上暢所欲言,談自己對語文教學的觀點和想法,交流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思路,同仁們之間的研討以及老師們所提供的影片和各種資訊,這些都開拓了我的視野,充實了我的思想,同時也給我提供了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得到同仁們的指點,真的是獲益匪淺!所以在這裡首先感謝提供這個平臺的老師們和參與這次培訓的各學校的老師們,讓大家有了共同學習和共同進步的機會。下面是我的感悟和收穫。

  1、教學中師生角色的轉換、對教材的理解與運用、對學生的激勵與鞭策也都是今後需要進一步關注和探究的問題,做研究型、學者型的教師更是時代的召喚 。十天來我收穫了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技能,還收穫了更多的人文精神,從專家老師認真批閱每一篇作業中,從班主任對每一個學員的認真負責的態度中,從每一位學員認真對待每一篇作業中,我進一步領悟了責任意識、敬業精神、進取精神,遠端研修真可謂是教師的精神家園。

  2、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教師不斷地去思考、探索,才能掌握和運用這門藝術。教師要用愛心去薰陶學生,要用恆心去對待學生,要用耐心去教育學生。

  3、聆聽、學習了優秀教師的教學案例,對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提高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討論學習了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積累、內化以及語言的準確性和規範性的問題。

  4、瞭解了語文課堂教學中積累與梳理中存在的問題,學習、掌握了積累的內容與梳理知識點的方法,反思了自己的教學,更新了思想,改變了觀念。

  5、 課後反思進步的基石,經驗積累的過程。教師的反省是我們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沒有反省何來進步。每一節教案,每一節課都要反思,總結優缺點,站在課堂外看自己的課,以旁觀者的角度來分析我們課堂,更重要的是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對於每個問題應該用什麼樣的思路,什麼樣的方法講解,學生容易接受,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甚至我們在課堂中的每句話都是我們反思的內容,因為反思的過程就是經驗積累的過程,透過反思我們能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

  6、 透過閱讀、積累、內化 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透過教學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言運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得以充分重視和發揮。教會學生怎樣學習已經成為教學理論界的共識。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收益無窮。”在此基礎上培養閱讀能力、鑑賞能力、創新能力和知識的運用遷移能力。 要求學生多讀書,多思考,多積累。作為教師,我們要讀比學生多幾十倍的書,要不斷的提高自己充實自己,這樣才能做到在課堂中游刃有餘,學無止境,要想我們的學生會學習,教師應該首先會學習,學會教學,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必須有源頭活水。

  7、用心實踐。研修學習,但那也只是給我們的日常教學的一個指導作用,具體如何實施?那就要靠我們將專家門的新的教育理念進行充分的“消化吸收”,將其轉變為能真正服務於我們日常教學的有效元素而不是一味生搬硬套,關鍵是看你如何將你所學到的理論性知識用來指導實際教學,真正做到“在學中用,在用中學”。使學生樂學、好學、善學,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全面提高 教學質量。

  8、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素質,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課堂上讓學生有發表觀點感受的機會。儘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意識,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著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積極發言。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要領,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學生只要掌握了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融會貫通,終身受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質的基礎。

  在研修中我這樣不斷在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真正領略到了培訓的精彩:既有理論的高屋建瓴,也有實踐的品鑑入微;既有專家的專業引領,也有同伴的經驗互助……在學習中明白了這樣一種理念:課堂需要解決實際問題;學習不是以學科為中心,而是以問題為中心。討論、辯論等參與方式,促進了交流與分享。整個培訓過程清晰流暢,引人入勝,美不勝收,總是讓人戀戀不捨,流連忘返。研修的活動環環相扣,不看影片,就無法有針對性的交流,不交流就不能很好的完成作業。

  在學習中激發了自己的興趣,擴寬了自己的視野;在教學中激活了自己的思維,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遠端研修雖然結束了但是我相信我的學習遠沒有結束,我要有“教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感謝指導老師,,感謝所有為此次研修默默奉獻的人們!

  以上是我在這次遠端培訓中的一點心得體會,希望透過這個平臺,同行繼續指導和交流,使我們獲得更大的收穫,使我們語文教學更上一層樓。

  研修的日子裡我們思考著,成長著,收穫著,快樂著!享受著遠端研修的智慧大餐,方才明白,教育原來可以如此精彩,夢想與智慧的相逢原來可以如此激情澎湃!

  在這二十多天裡,我們交流出了經驗,交流出感情,雖然研修結束了,但希望老師們能多交流,多聯絡,繼續共同品味教育事業中的苦與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