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題報告(通用9篇)

幼兒園課題報告(通用9篇)

  報告使用範圍很廣。按照上級部署或工作計劃,每完成一項任務,一般都要向上級寫報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況、工作中取得的經驗教訓、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後工作設想等,以取得上級領導部門的指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課題報告(通用9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課題報告 篇1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自我保護能力是一個人在社會中儲存個體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之一。為了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順利成長,應該從孩子幼年時就加強對他們的自我保護教育,培養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一、對孩子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孩子年幼無知,沒有生活閱歷和經驗,他們不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什麼地方能去、什麼地方不能去;也不知道什麼東西能玩、什麼東西不能玩。對於某些事情他們偏偏喜歡做一些危險的嘗試。

  二、培養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在當今急劇變化的社會中,家庭結構和孩子的養育方式都有所改變,應注意讓孩子獨立面對困難,培養他們的獨立自主性,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習慣,不要事無鉅細,處處為孩子掃除障礙,使孩子養成依賴心理。

  三、培養孩子健康的體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見到這樣一種情況:一些體弱、內向的孩子活動時常會碰撞;而平時比較好動、頑皮、身體健壯的孩子卻難以碰傷,我們總覺得僥倖。究其原因,其實不然。體弱的孩子平時不愛活動,遇到危險時反應慢,靈活性差,動作不協調,容易受到傷害;而那些頑皮、健壯的孩子由於好動、靈活,遇到危險時反應快,能採取自救方法,因而受傷害就小。可見增強孩子的體能是提高孩子自護能力的重要途徑。

  四、培養孩子靈活機智的應變能力:要保證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也是日常生活中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這些應變能力具體表現在:一是適應周圍環境變化的能力。如:知道隨季節和早晚增減衣服;春天吃預防感冒的藥;二是對突如其來事件的靈活處理。孩子有時候知道要注意安全,但不一定有能力去處理一些較危險的事情,這就需要成人平時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自救技能。總之,我們應為人為地創設一些問題情境,引導孩子想出各種自救方法使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應變能力。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培養幼兒安全自我保護意識

  安全意識是指幼兒對安全知識的掌握及保證自身安全的基本行為的認識。安全意識是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幼兒安全意識尤為重要。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我們將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綜合考慮幼兒成長和發展的要求,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挖掘、整理與幼兒日常生活相接近的安全自我保護內容,透過教育活動、遊戲活動、生活常規培養的方法來對幼兒進行安全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

  一、開展各種幼兒安全自護教育的途徑

  1、豐富幼兒的生活知識,增強幼兒安全意識。

  幼兒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什麼都想去看一看、摸一摸。由於他們年齡小,動作的靈敏性和協調性差,同時又缺乏生活經驗,在平時玩耍時,他們不知道什麼地方能去,什麼地方不能去,哪些東西能玩,哪些東西不能玩;因此,日常活動及戶外遊戲中很容易發生一些事故。針對上述情況,我們應當引導幼兒正確認識世界,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教師應有目的的給孩子講解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識,讓幼兒知道危險存在。

  2、進行適當的鍛鍊、磨礪,提高幼兒自護能力。

  曾有專家作過實驗,讓家養的貓和老鼠呆在一個箱子裡,貓不但不捉老鼠,反而與老鼠共同玩耍。原因就是這隻貓一直都由主人飼養,沒有吃過老鼠、也從沒有看見貓吃老鼠,它也經喪失了捉老鼠的能力。由此,我們可以想象一下裹在層層“愛”的保護罩中的孩子,他們是否也會喪失自我保護的能力?大家知道,孩子受保護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錯,因為突發的、難以預料的事很多,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平常總是被“鎖”在“保險箱”裡的孩子會不會束手無策?因此,讓年幼的孩子適當的鍛鍊、磨礪一下,是很有必要的。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有賴於他們運動能力的發展。幼兒的運動能力,尤其是身體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唯有靠充分的體育活動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3、家園合作共育,培養幼兒良好習慣

  新《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援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援,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因此,針對現代家庭幼兒溺愛過度的特點,幼兒園教師要注意提醒家長幼兒自己能做的事情儘量讓他自己去做,不要因疼愛而去代替。可以透過家長園地、開家長會、與家長個別交談等方式向家長宣傳這些不良行為的弊端,讓家長知道:每替孩子去做一件事情,就失去了一次培養孩子發展能力的機會。

  二、選擇合適的幼兒園安全教育內容

  教育要順應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進行。我們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

  1、交通安全教育。

  幼兒園交通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①瞭解基本的交通規則。如:“紅燈停、綠燈行”,行人走人行道,上街走路靠右邊,不在馬路上踢球、玩滑板車、奔跑、做遊戲,不橫穿馬路等等。②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記(如紅綠燈、人行橫道線、禁止行人通行等),並且知道這些交通標記的意義和作用。③幫助幼兒初步形成交通安全意識,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良好習慣。在對幼兒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時,可選用一些兒歌、故事和遊戲以增加趣味性,也可請交警叔叔來園授課,進行模擬表演,還可利用網路資源(如:中國兒童交通安全網等)。

  2、消防安全教育。

  從以下方面對幼兒進行消防安全教育呢?①要讓幼兒懂得玩火的危險性。知道如果發生火災,不僅會損壞財物,還會危及人的生命。②讓幼兒掌握簡單的自救技能。如教育幼兒一旦發生火災要馬上逃離火災現場,並及時告訴附近的成人或撥打火警電話119。當發生火災,自己被煙霧包圍時,要用防煙口罩或幹、溼毛巾捂住口鼻,並立即趴在地上,在煙霧下面匍匐前進。③可以進行火災疏散演練。幼兒園可事先確定各班安全疏散的路線,讓幼兒熟悉幼兒園的各個通道,以便在發生火災時,能在教師的指揮下統一行動,安全疏散,迅速離開火災現場。教師可在幼兒瞭解火的用途和危害後,開展防火自救演練,讓幼兒學習撥打119,嘗試簡單的應急措施——用床單塞門縫,用溼毛巾捂住嘴巴赫鼻子儘快逃離現場等。④還可透過多媒體讓幼兒觀看消防隊員滅火情境。向幼兒介紹火災的形成原因、消防車的作用、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等。

  3、食品衛生安全教育。

  飲食安全教育的另一方面是飲食習慣的培養。如教育孩子在進食熱湯或喝開水進必須先吹一吹,以免燙傷;吃魚時,要把魚刺挑乾淨,以免魚刺卡在喉嚨裡;進食時不嘻笑打鬧,以免食物進入氣管等等。

  4、幼兒園玩具安全教育。

  遊戲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孩子的最愛。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與活動中,幾乎有一半時間是在和玩具打交道。因此,對幼兒進行玩具安全教育十分重要。幼兒玩不同的玩具,應有不同的安全要求。如玩大型玩具滑梯時,要教育幼兒不擁擠,前面的幼兒還沒滑到底及離開時,後面的孩子不能往下滑;玩小型玩具積木、串珠、玻璃球時,不能將它放入口、耳、鼻中,以免造成傷害。等等。

  5、幼兒生活安全教育。

  這一類的安全教育,必須家園配合同步進行。為了孩子的安全,一要教育孩子不隨身攜帶銳利的器具,如小剪刀等。二要教會幼兒認識一些安全標誌,特別是一些禁止性的、警示性的標誌,知道看見這些標誌該怎樣做。如禁止攀登、禁止觸控、禁止通行、禁止煙火,注意安全、當心車輛、當心滑跌等等。三要教育他們在運動和遊戲時要有秩序,不擁擠推撞;在沒有成人看護時,不能從高處往下跳或從低處往上蹦。推門時要推門框,不推玻璃,手不能放在門縫裡。告訴幼兒不要爬樹、爬牆、爬窗臺,不從樓梯扶手往下滑,以防摔傷。四要教育幼兒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輕信陌生人的話,不隨便跟陌生人走,外出玩耍要告訴大人,教給他們有區別的對待陌生人和熟人的方法。五要教育幼兒,當他獨自在家,有陌生人叫門時,不隨便開門;不隨意開啟家中電器,特別是電熨斗、電取暖器等;不玩弄電線與插座;教育幼兒在遇到突然停電等情況時,不慌不亂、不到處跑。不獨自玩煙花爆竹。不逗弄蛇、蜈蚣、蠍子、黃蜂、毛毛蟲、狗等動物。乘車時不在車上來回走動,手和頭不伸出窗外。六要教育他們上下樓梯要靠右邊走,不推擠,打雷閃電時不站在大樹底下等等。

  幼兒園課題報告 篇2

  一、課題名稱

  繪本的實踐研究

  二、研究目的意義

  研究者們發現,3—8歲是人的閱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如果在這個時期,能夠培養幼兒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自主閱讀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可持續發展將產生重要的積極地影響。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早期閱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發出“走向閱讀社會”的呼籲;美國將“閱讀優先”作為教育改革的主軸;英國教育部發出“把兒童的閱讀教育進行到底”的號召;日本政府開展“圖書起跑線”活動等等,可見,閱讀作為早期教育的熱點,已經形成全球化趨勢。在我國,早期閱讀也正日漸受到重視,各類低幼讀物琳琅滿目,但多見益智類、手工類、塗色類等讀物,並且由於出版社良莠不齊,功利主義思想嚴重,造成相當部分的早期讀物質量低下;部分幼兒園在進行早期閱讀活動時,教師往往以文字和思想品德教育為目標,選擇的內容定位在是否具有教育意義上,甚至是否適合認字,而不是選擇具有審美價值、情感價值和人文精神的作品;父母們把透過閱讀知識、科普類早期讀物,收穫某些知識或技能等顯性成果放在了首位,而忽略了閱讀過程中的情緒、情感體驗,濃厚閱讀興趣的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等隱性教育因素,而正是這些隱性的教育因素對幼兒將來的良好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繪本作為早期閱讀的一種重要讀物,在發達國家早已成為家庭的首選兒童讀物,也是孩子接觸最早的文學作品形式。國際公認:“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它的表達形式多樣、物象形態生動、色彩鮮明協調,具有文學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等特點,讓幼兒在繪本閱讀中喜歡閱讀,學會閱讀,陶醉於閱讀。

  我園多年來一直重視幼兒的早期閱讀,並以4月23日的“世界讀書日”為契機,以世界經典繪本為抓手,組織實施了全園性的“書香寶貝行動計劃”。透過發放家長問卷、活動倡議書、班主任隨訪、幼兒園網頁、班級部落格、家園園地、家長會、家校路路通等手段,向家長宣傳“書香寶貝行動計劃”。先後組織開展了“好書推薦”、“經典共享”、“圖書漂流”、“自制圖畫書”、“繪本主題活動周”“書香寶貝評選”等系列活動,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孩子們的閱讀興趣不斷被激發,家長對幼兒早期閱讀的認識不斷得到提升。同時,針對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存在的困惑及時進行交流、探討,生成了“繪本教學之我見”“自制圖畫書研討”“骨幹教師繪本教學觀摩研討”等創新性園本教研活動,豐富了教師組織實施繪本教學的有效策略,也為我園開展繪本閱讀的實踐研究奠定了基礎。

  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是0——6歲,3個月到一歲半的嬰兒就對語言敏感,口語學習兩歲時最強,直至5歲都處於語言敏感期。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的人,他是不可能順利的掌握知識的。”美國教育家德金認為:“兒童的智力越低,早期閱讀的好處就越大。”美國幼兒能力開發研究所多曼博士提出:“孩子兩歲以後,對於文字的記憶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困難,如果想要花最少的時間和精力教孩子唸書,從兩歲開始教育是最完美的”,可見早期閱讀對幼兒語言、思維、想象等能力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有關研究已經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閱讀經驗的兒童,入學後會有學習適應上的困難。在國際上有關早期閱讀的研究成果也表明早期閱讀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透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而繪本正是結合了這兩點。

  此課題的提出,旨在透過對幼兒園繪本閱讀的研究,選擇適合幼兒閱讀的繪本,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書香氛圍,教師能夠運用有效地教學策略指導幼兒閱讀繪本,並與家庭配合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培養幼兒對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真正在“悅讀”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研究目標

  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教師對幼兒文學作品的鑑賞力,以及指導幼兒繪本閱讀的能力;幫助家長形成正確的早期閱讀理念,瞭解繪本,並能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繪本,並能運用多種方法與幼兒進行親子閱讀;透過感受繪本畫面的精、美、妙,體驗繪本所帶來的真、情、趣,培養幼兒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並發展幼兒語言、思維、想象、審美等多種能力;為幼兒、家長、教師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打造書香校園。

  四、研究內容

  1、書香校園環境創設的研究

  (1)創設公共閱讀環境的研究

  (2)營造個性化的班級閱讀環境的研究

  2、教師繪本教學組織策略的研究

  (1)繪本教學中繪本呈現方式的研究

  (2)繪本教學組織形式的研究

  3、繪本與幼兒一日活動有效整合的研究

  4、家園合作,有效開展親子閱讀活動的研究

  (1)親子閱讀方法和途徑的研究

  (2)教師對親子閱讀指導策略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1、文獻法:透過網終、雜誌、書籍等途徑,收集目前國內外有關繪本閱讀的研究成果,對其長處加以發揚光大,不足之處加以發展創新。

  2、觀察法:主要用於繪本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對幼兒進行自然狀態下的觀察,以觀察幼兒對活動內容的興趣、活動手段、方式的有效性等。

  3、行動研究法:用於完善教師組織繪本教學的指導策略,逐步建立一套比較科學的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繪本教學策略。對親子閱讀活動的研究也主要採用此方法。

  4、問卷法、訪談法:主要用於調查、瞭解家長對於早期閱讀和繪本的認識。

  5、個案研究法:用於跟蹤觀察、記錄個別幼兒在繪本閱讀過程中的顯著變化。

  6、經驗總結法:用於對研究過程中發現的成功經驗進行階段性小結,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範例。

  六、可行性分析

  1、制度保證:幼兒園附屬於蘇州外國語學校,學校堅持以教育科研為先導,有專門的教科室及科研人員,學校教育科研製度完備,激勵手段充分,能有力地調動教師參與教科研的熱情。

  2、組織條件:蘇州外國語學校教師資源豐富,有全國英語特級教師曹倫華校長,他曾先後獲得“蘇州市十傑校長”和“蘇州市名校長”稱號,主持過多個課題,並出版了關於教育教學理念專著——《大道思遠》;有多年從事教育科研工作的教科室董繼文主任等,為幼兒園課題研究提供了顧問團隊。課題組長周瑤園長曾主持過蘇州市教育科學規劃“xx”課題“藝術教育與幼兒審美能力培養”、“十五”課題“幼兒合唱教學實踐探索”的研究、“xx”課題“多元文化主題活動的實踐研究”,並有多篇論文先後在省市級刊物發表或獲獎,具有豐富的課題研究經驗和課題研究理論基礎。課題組副組長褚明潔副園長,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有一定理論根基,負責過蘇州市“xx”課題“幼兒園多元文化主題活動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撰寫的研究論文多次獲得省論文評比一、二等獎。課題組主要成員商珺寧、胡亞琴、王文淑、蘇麗崢老師都參與過蘇州市“xx”課題的研究,並有多篇論文獲獎或發表。幼兒園xx期間,全體老師參加過“幼兒園多元文化主題活動的實踐研究”課題的研究。為教師們積累了一定的研究基礎。從而形成了一個實力較強大的課題研究隊伍。

  3、研究裝置:幼兒園專門用於教育科研的數碼攝像機、數碼照相機,同時有專門的人員從事電教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以確保課題研究的現代化運作,提高了課題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4、研究經費:蘇州外國語學校始終堅持科研興校戰略,不斷加大對教科研工作的經費投入。學校領導一向重視幼兒園的工作,能夠提供課題研究所需要的經費支援。

  七、步驟和計劃

  第一階段(XX年8月——XX年2月):課題的準備階段

  1、撰寫申報方案和研究方案

  2、進行前期的教師培訓

  3、收集文獻資料

  4、研究已有研究成果並進行學習

  第二階段(XX年3月——XX年8月):初步實施階段

  1、制訂初期“幼兒園繪本閱讀”內容計劃

  2、適宜書香校園環境的創設

  3、各年齡段實施繪本教學

  4、家園合作,探索親子閱讀的有效方法

  5、實施“書香寶貝”活動方案

  6、進行階段性反思和小結並進行年報工作

  第三階段(XX年9月——XX年7月):系統實施階段

  1、完善並梳理繪本教學的有效策略

  2、各年齡段進一步實施繪本教學,完成“繪本教學活動方案”

  3、完善書香寶貝活動方案

  4、進行階段性反思與小結

  5、進行課題中期彙報

  第四階段(XX年9月——XX年7月):總結階段

  1、對“繪本教學活動方案”園本課程進一步修訂

  2、形成一套完整的書香寶貝活動方案

  3、撰寫研究報告

  4、進行課題結題工作

  幼兒園課題報告 篇3

  11月,我們正式接管智多星幼兒園並更名為開心寶貝幼兒園。一段時間來,在區教委領導及各部門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指導下,在廣大幼兒家長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下,幼兒園全體教職員工認真貫徹《綱要》、《細則》等教育法規條例及相關教育政策,以培養體、智、德、美、勞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新一代幼兒為己任,以質量求生存,以管理促發展,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幼兒園辦園方向正確,辦園條件逐步改善,衛生安全管理力度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幼教管理水平提高,社會效益好了,幼兒園各項工作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按稽核要點及標準,,我園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實事求是地對我們的工作進行了全面的回顧、檢查和反思,做了認真地自評,現將自查自評情況彙報如下:

  (一)政治思想工作

  認真抓好教職工的政治理論學習。我園把每週一幼兒離園後作為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時間,透過集中學、分組學、自學等形式,學習上級檔案、傳達各級會議精神、學習師德材料、有關法律法規等,定期檢查會議記錄,有相應的學習制度,保教考核的一項指標。認真抓好教師的政治思想、紀律和師德教育。除了每週進行政治學習外,我們還進行師德教育培訓。教職工隊伍積極向上,整體思想素質較好。

  (二)領導班子建設

  班子團結協調,有較強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我園每週召開一次班子成員會議,商討一週主要工作,遇大事必開會集體討論決定。班子成員有分管財務、總務、保教、衛生等,既分工明確,又能充分發揮整體效能。班子成員工作積極負責,作風踏實,都能深入教學第一線,切實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推行園務公開制度,建立園務公開欄向教師、家長公開,還設立了園長信箱,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

  (三)幼兒園管理

  1、堅持以法治園,嚴格執行有關教育教學法律、法規和政策,認真制訂各類工作計劃,並定期檢查和落實。

  2、幼兒園規章制度健全,有各類制度、職責,有各人員考核細則,並能認真執行落到實處。有單獨設立的檔案資料櫃、有檔案,有各類教育教學資料、學具等。

  3、有健全的財務制度。量入為出,專款專用。厲行節約,合理使用資金,經費統籌兼顧,全面安排。嚴格財務制度,嚴格用款的審批和報銷手續,各類帳目日清月結。

  4、幼兒園的保教、衛生保健綜合治理、家長等工作有計劃、有記錄、有總結,並能及時歸檔立卷,幼兒園檔案管理較規範。

  5、幼兒園定期開會研究幼兒膳食,每月進行營養分析,把每週食譜發給家長,便於瞭解我園的伙食。

  (四)辦學條件

  1、幼兒園佔地面積平方米,總建築面積平方米,其中活動室面積約平方米,午睡室面積約平方米,辦公室約平方米,廚房面積平方米,幼兒廁所平方米,戶外活動場地約平方米。

  2、每班各類設施齊全,活動教玩具齊全,有桌上玩具、自制教玩具人均件。園內有大型多功能滑梯、小型滑梯、大中型積木、圖書室等。

  3、加大資金投入,改善辦學條件。11月接手幼兒園後,我園用於改善辦學條件的投入已達30萬元。主要用於:園舍翻新、廚房、廁所改建、鋪地板膠、添設兒童床上用品、購買接送車、桌面玩具、圖書、電視、vcd等。

  (五)安全

  1、幼兒園房屋建築全部達標,無任何危房。

  2、幼兒園孩子接送安全。早上幼兒入園和下午幼兒離園時間安排教師在教室門口,迎接和送走幼兒和家長,同時也做好各種不確定安全隱患的排除工作。

  3、班級安全:

  (六)存在問題及下步打算

  回顧近段時間的工作,我們取得了一定成績。展望未來,任重道遠,與先進幼兒園相比,我們在硬體和軟體建設上仍有較大差距,突出表現在:

  1、安全工作責任制落實的力度仍需進一步加強。

  2、教學硬體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

  3、要嚴格按照《綱要》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趨於多樣化、趣味化、遊戲化、生活化,達到使孩子在笑聲中汲取營養,在歡樂中健康成長。

  4、加強幼教隊伍建設,加強日常學習培訓。支援鼓勵教師參加更高層次的教育培訓,力促教師隊伍素質明顯提高。經常開展政治業務學習培訓和日常教學觀摩,不斷改進和提高全園教師的幼教管理水平,努力培養一批德才兼備的.中堅力量,為幼兒園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5、強化校園內部管理,提升工作效率。進一步建立完善各項管理工作制度,切實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始終堅持獎優罰劣,獎勤罰懶,充分調動全園廣大教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全園各項工作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經園領導組認真研究論證,我園教學管理秩序良好,教育教學規範,在園幼兒健康成長,社會效益較好,現將幼兒園建立工作開展情況報上,請予審批。

  1、基本情況:我園的共招收兩個行政村的幼兒,在園幼兒是81個人,3-6周適齡人口數為157人。按照收費標準收取撫育費每生每月90元,每學期收5個月的撫育費,共計450元。我園共有教職工12人,園長1人,教師10人,門衛1人。其中在編3人,教體局聘任(不在編)3人,鄉鎮聘任6人。在職教師均有教師資格證。我園教師1人本科學歷,7人大專學歷,4人中專學歷,其中幼教專業的9人。

  2、自評情況:按照《Xx省農村一類幼兒園評定標準》我園進行了自評,結果(見附表)

  3、存在的問題和整改措施:

  我園在上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援下,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雖然有了很大的進步,但還是存在著一些薄弱的環節。

  首先,我園各項規章制度健全但是要求管理不是很到位。還需進一步加強。

  第二、師資隊伍整齊,教師學歷達標情況良好,但是在平時工作中的業務水平不能充分利用起來。我們爭取在業務培訓方面有待提高。

  第三、教育教學工作雖然是按規定完成任務,但是家長參與的機會很少,不能真正做到家園共育。下學期我們會在家園共育方面下大力度,做到真正的家園用育。

  第四。有些工作雖然安排到位但是做的還是很大欠缺,我們會在下學期的工作中查漏補缺,一切工作做到實處,不走形式。

  幼兒園課題報告 篇4

  一、背景及意義

  美術活動對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人的基本素質教育中的一種。繪畫活動能給幼兒帶來快樂,是發展智力和培養性情的有效方式之一,它能擴大幼兒視野,增進幼兒的知識,豐富幼兒認知的經驗。幼兒在美術活動中,鍛鍊了手腦協調能力和操作能力,在獲得繪畫技能的同時,陶冶了藝術情操。幼兒美術教育的關鍵在於教師能否遵循幼兒年齡特徵和身心發展規律,研究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各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給予恰當的指導和幫助。

  二、課題名稱的解讀

  孩子們的藝術發展到底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標準,我們要怎樣做才能更好的更大空間的發展孩子的美術表現力,我們是要僅僅交給孩子如何完成一幅美術作品還是更重要的教會孩子用藝術的眼光去發現生活中的美,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授之與魚還是授之與漁。我們如何更好在短短几十分鐘內地向美術課要質量,從而培養孩子的繪畫表現力和審美情趣。幼兒園階段,美術教學內容特別強調孩子的藝術表現能力,從不同年齡階段來說,孩子在美術作品的表達上是我們老師特別應該關注的。給孩子一個想畫、敢畫、願意畫、並能進行比較欣賞的氛圍也是我所探索的領域。美術教學要強調孩子的觀察能力、藝術表現能力。美術教育更是一門自然學科,我們要為孩子營造感受美的氛圍,從而讓他們大膽的表達自己所感受的生活之美。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研究內容

  1、透過美術活動的發展幼兒的藝術表現力和審美情趣,讓幼兒想畫,敢畫,願意畫。

  2、在繪畫活動中,透過課堂上的引導,觀察,模仿,操作,讓孩子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從而大膽的表達自己所見所想。

  3、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已有的經驗,設計符合各年齡階段幼兒發展的教學活動。

  4、探索美術繪畫活動的組織方式和教學指導策略,完善幼兒的美術教學。

  二、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根據不同階段幼兒的特點,探討創造型美術教學活動的藝術環境營造、美術材料提供、作品表現內容、個性表現方式、多元組織形式、有效指導方式和作品展覽賞析來開展的。

  1、前期階段

  主要是掌握幼兒在各年齡段美術發展的特點以及各年齡段幼兒是否達到相應的標準,瞭解幼兒對於美術發展的認識。

  2、具體研究階段

  主要是根據幼兒現有的知識點,根據幼兒在該年齡段的特點進行有目的的活動設計以及有準備的教學,並在每次活動開展過程中進行記錄。

  3、總結階段

  主要是採取經驗總結法,總結各階段研究的進度,進行改進,同時撰寫階段性的總結報告。

  三、研究步驟

  (一)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重點了解幼兒在各年齡段發展的特點,以及幼兒對美術發展的認知情況。

  2.查詢相關資料,進行學習,蒐集幼兒喜歡的美術作品。

  3.各班在繪畫方面確定一個班級進行美術教育的途徑、方法和手段的嘗試性研究。總結出有關前期調查報告、經驗論文以及教學案例。

  (二)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1.在開展美術活動的過程中,選擇幼兒喜歡的方式進行匯入,並能跟幼兒一起進行情境的創設,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幼兒設想的情境進行簡筆繪畫,培養幼兒興趣,讓遊戲貫穿於教學始終。

  2.結合其它學科的教學,讓繪畫活動不在單一。

  3.撰寫專題小結、教學案例、論文。

  (三)第三階段:整理階段

  整理相關資料、照片、教案、撰寫研究報告。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教學活動實踐的成果照片。

  2.教學方法、反思、論文。

  3.教學活動設計。

  4.課題研究報告

  幼兒園課題報告 篇5

  一、有關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幼兒園教育環境是幼兒園教育賴以進行的一切條件的總和。包括物質環境與心理環境兩部分。物質環境指幼兒園內教室、寢室、活動室等場所的教學設施、用具的佈置(如何進行空間佈置與材料的提供)及幼兒園外的家庭、社會、自然的大環境;心理環境指幼兒園的人際關係及一般的心理氣氛等。具體體現在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教師與教師間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我們課題研究僅涉及教室環境與幼兒園文化環境創設的實驗研究)

  研究背景:幼兒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遺傳、環境和教育的相互作用,其中環境在幼兒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教育價值。幼兒心理學研究表明,對於3—6歲的幼兒來說,不具備成人對環境具有的那種選擇、適應、改造的能力,這決定了幼兒對環境具有廣泛的接受性和依賴性。對現代兒童教育來說,如何利用環境來刺激教育兒童,來激發兒童的活動動機,促進兒童的發展,已經成為現代幼兒教育家所重視的教育研究問題。幼兒園是幼兒生活的重要環境,創設一個科學的幼兒園教育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透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於引發、支援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於引發、支援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如何將《綱要》中,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有關環境創設的新理念滲透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是大多數幼兒教師所缺乏的,因為理念的滯後,在創設良好育人環境的過程中,導致一些不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的教育行為。

  同時,教育環境作為一種“隱形課程”,還能促進幼兒的社會化發展,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發展,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去觀察、去創造、去解決、去探索、去競爭。審視當前我園在環境創設方面存在著許多方面的不足,如:環境創設內容上追求精緻美觀,缺乏教育性;佈置的形式上單調,缺乏多樣化;半年搞一次環境佈置,設定高出幼兒視線,固定的多、變化的少,普遍存在著一勞永逸現象,失去了環境育人的教育功效;存在著教師從設計到製作佈置全權包辦,缺少環境與幼兒的互動;由於這種環境創設是從成人的設想和願望出發的,沒有考慮到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因而失去了環境影響和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價值。我們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自我質疑:“我們為幼兒提供的環境,真的滿足了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求嗎?”“我們的物質環境是否有利於引發、支援幼兒的遊戲和探索活動?是否使幼兒與環境之間發生了積極的相互作用?”。基於以上這些問題,研究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有目的、有計劃地創造一個整潔、優美、實用、適宜,具有較強教育價值的幼兒園班級環境。使之能激發幼兒的熱情,能與幼兒產生有效的互動,使環境成為“會說話”的環境,成為幼兒展示自己的舞臺,達到以美培智、以美輔德、以美育誠,輔助幼兒健康成長,從而發揮其教育作用,體現環境的價值。

  研究的意義:透過幼兒園教育環境與幼兒互動的研究,改變教師觀念,不包辦代替:尊重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到環境創設中來;探索創設平等、寬鬆、和諧的環境,為幼兒提供適宜、適度的各類材料;提供足夠的、開放的時間、空間,以支援和引導幼兒積極的與環境互動。促進幼兒感知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個性的和諧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

  目標:

  1、改變教師觀念,尊重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引導教師提供適宜、適度的各類材料;提供足夠的、開放的時間、空間,支援、引發幼兒主動參與環境創設,建構創設意識的內容、途徑、指導策略,利用環境來展示自己的學習過程、探索過程;積極創設平等、寬鬆、和諧的幼兒互動環境。以促進教師與幼兒的互動、幼兒與環境、材料的互動,萌發幼兒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2、透過課題研究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在教育實踐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為,吸收先進教育經驗,在不斷地反思教學中提高教師經驗總結與分析能力。

  內容:

  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實驗研究內容:

  1、創設主題牆,將主題活動內容融入到環境當中,激發幼兒主動的與環境互動,吸引幼兒,從而達到環境激發幼兒探索學習的慾望。

  2、開闢氣氛寬鬆、活動形式靈活多樣、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區域活動,實現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目標。

  3、研究教師如何正確運用指導策略,引發並促進幼兒主動地參與創設環境。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觀察法:由課題組人員設計觀察記錄表,透過觀察,瞭解幼兒與現有教育環境的互動情況。

  (2)比較法:透過比較前後測幼兒與教育環境的互動情況,從理論角度分析幼兒如何更好地與之互動,為教育的實踐奠定基礎。

  (3)行動研究法:以實踐作為研究的起點,從“實踐中的問題”出發,採用實踐——反思——再實踐的行動研究,從而不斷探索出教育環境與幼兒互動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4)經驗總結法:透過對實驗教育過程的回顧、反思、總結,將教育措施、教育觀察、教育效果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研究。

  四、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組織由業務園長、教研組長及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為主要成員的課題組,運用科學的方法,在我園小、中、大、學前四個年齡段展開關於教育環境與幼兒互動的現狀調查。在研究中透過實踐——反思——再實踐,不斷豐富和完善改進教育方法和途徑,以保證實驗研究的效果,具體分三個階段實施:

  1、準備階段(7月——12月)

  (1)查閱資料,瞭解國內外環境創設研究狀況;成立課題研究小組,進行課題組成員具體分工,蒐集與課題的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分析。

  (2)做好課題實施的相關物質準備。

  (3)採取自學與專業引領相結合、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不同形式,學習、領會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研究目標、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提升保教人員對環境創設方面的理論素養及技能。

  (4)制定研究方案和計劃。

  2、實施階段(1月——12月)

  (1)根據課題實施方案,各班級結合主題教育活動創設班級環境。形成主題牆涉及到的幾個版面內容或主題網路圖;從幼兒感興趣的主題活動內容中創設與之相應的活動區;在溫馨提示欄中貼出主題教育活動邀請書,邀請幼兒、家長共同收集主題牆圖片、資料,創設主題牆。

  (2)研究人員對實施過程做詳細記錄(包括文字記錄、攝影記錄),積累資料。

  (3)定期開展課題研究的研討活動,如課題組教師培訓班、實地觀摩環境、論文和案例評比、班級環境創設評比和其它研究交流活動等;

  (4)定期進行課題的階段性小結、資料收集和成果總結工作。

  3、總結階段(1月——6月)

  (1)對課題的研究進行總結,整理有關資料,撰寫研究報告。

  (2)彙總有關的研究成果(圖片、錄象、照片、文字資料等)。

  (3)申請課題結題。

  五、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在課題開展前,我們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如:調查幼兒對現有教育環境的反映、認知,寫出觀察記錄;蒐集相關資料,瞭解幼兒園教育環境如何進行創設才能與幼兒互動,掌握了環境創設的要求、內容和方法,寫出了實驗方案;認真閱讀、理解相關的書籍如《幼兒園環境佈置的思考》及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讓環境和材料與幼兒對話》等,從多方面、多角度瞭解幼兒園教育環境的現狀及未來發展的需要,還專門組織教師到蘇州、貴州等地方學習扎染工藝。

  另外,我園將撥出專用經費,應用到科研課題上來,以保證課題實驗的正常進行。

  六、預期研究成果和形式

  (一)研究報告

  (二)論文集

  (三)環境創設集錦(VCD)

  (四)優秀教案、活動集錦(VCD)

  七、課題研究的保障

  序號經費專案預算經費(元)

  1資料費:報刊、檔案、影印、列印、購買必要的圖書費用。5000

  2學習培訓活動5000

  3環境創設材料4500

  4攝錄裝置材料500

  5科研活動獎金5000

  6合計20000

  八、課題研究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必須實事求是、客觀,科學地進行調查研究,重實證、重理性;合理運用行動研究法、觀察法、比較法和經驗總結法等進行研究。

  2、課題研究人員必須加強教育理論學習,以新的教育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行動。

  3、及時慎重地、細緻地收集實驗資料,注意收集點滴的實驗成果和體會,以保證課題研究獲得良好的成果。

  4、課題研究中要充分發揮全體教師的作用,鼓勵廣大教師積極投入到課題研究中來,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

  幼兒園課題報告 篇6

  一、問題的提出

  “美育教育應從娃娃抓起”。當前,將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質,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觀念上的一個新的發展和追求。美育作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開啟心智、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種潛在力量,對於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質,特別是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

  傳統音樂一般是指世代相傳,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樂。民族音樂,它源於生活,與幼兒的生活經驗密切相關,並且有著豐富多彩、令人喜聞樂見的形式,有著適合幼兒年齡特點,易於接受的內容。開發並利用鄉土音樂資源中有鮮明民族特色,內容健康向上的精品對幼兒進行薰陶教育,可以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永春地處閩南中部,有著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各種傳統民間音樂豐富,如:鼓隊舞、高甲戲、南音、木偶戲、布袋戲、山歌等。然而,當前幼兒園對具有鄉土特色音樂資源的利用較為貧乏,缺乏對周圍生活與地方本土音樂文化的挖掘、傳承與創造,以至許多富有鄉土特色的音樂漸漸失去流傳……

  因此,我們試圖透過以開發利用鄉土音樂資源為主線,對弘揚民族文化,萌發幼兒愛國意識,完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踐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的教育目標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藝術教育內容,開展有家鄉、民間特色的藝術活動,即是有可能的又是現實的。而且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還注重形成園本化音樂課程。

  二、理論依據

  建構理論、多元智慧理論、布魯納提倡使用發現學習法、陳鶴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論、《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有關藝術領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標、內容:

  1、挖掘、整理和研究適合學前教育的音樂教育內容。

  2、探索民間音樂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實踐途徑和方法。

  3、在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形成有效、操作性強的園本化音樂教材。

  四、研究方法

  文獻法、調查法、行動研究法。

  五、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20XX.1-20XX.3)

  1、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曹冰潔、李晉媛音樂教育理論,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幼兒觀。

  2、制定課題計劃,確定研究小組成員並進行分工。

  3、研究小組成員蒐集材料並進行研討。

  4、課題組成員共同制定前測的測量指標。

  (二)具體實施階段(20XX.4—20XX.5)

  1、對實驗班進行前測。

  2、進一步收集有關本地區民間音樂的教育資料,學習許卓婭的音樂教育理論。

  3、制定教育目標,根據目標選擇活動內容,讓幼兒在活動中初步瞭解並感受本地區的民間音樂。

  4、探索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有效教育的手段與方法。

  5、針對幼兒水平設計記錄表並進行跟蹤記錄。

  6、能大膽運用各種表現形式來表達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7、請高甲戲團、木偶劇團的演員來園表演。

  8、建立學園小戲團、木偶團。

  (三)總結階段(20XX.5-6)

  1、整理成果資料,分析相關資料。

  2、彙編成果集(反思記錄、活動設計、民間音樂教材、主題活動方案、自編兒歌等)。

  3、參加撰寫課題報告,課題組研究成果交流。

  六、研究成果

  調查結果

  《綱要》指出:城鄉各類幼兒園教育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社會資源,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課程體系,培養幼兒的本土意識和鄉土意識,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從以上列表中可以看出有62.9%的幼兒不能聽辯出本土音樂、XX%的幼兒不能拍出本地音樂的典型節奏、72%的幼兒不會用樂器演奏簡單的本土音樂、82.8%的幼兒只能聽辯出一種民族音樂。經過兩年的時間,大部分幼兒對本土音樂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並表現出強烈的探索慾望。瞭解到本土音樂有高甲戲、南音、布袋戲、木偶戲、鼓隊舞、遊戲童謠等,高甲戲、南音是我們閩南最具有特色的戲曲,深受大家的喜愛,加深了對家鄉的熱愛。82.9%的幼兒能拍出本地音樂的典型節奏、97.3%的幼兒能演唱3—5首的永春民間童謠,如《打鐵哥》、《掩烏雞》和《抓啄歌》等,91%的幼兒能跟隨音樂節奏節拍協調地手舞足蹈,如《天黑黑》、《一隻鳥仔》、《老鼠嫁女》、《群醜獻藝》、《碰球舞》。93.9%的幼兒會用兩種樂器演奏簡單的本土音樂、90.9%的幼兒能聽辯出三種以上民族音樂。在遊戲中學習,身心愉快,並初步感受並喜愛家鄉民間藝術中的美。我園將本土音樂引入到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中,不僅開拓了幼兒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還增強了對本土音樂的審美敏感性,體驗了創造與表現的快樂,激發了幼兒熱愛鄉土文化、愛家鄉的情感。

  實踐成果

  在開展課題研究中,我們把幼兒與老師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給了教師、幼兒一個非常自由、自主的空間,鼓勵幼兒主動參與,做學習的主人。從查詢資料、主動發問、參與環境創設、參觀訪問等都能看到老師和孩子忙碌而愉快的身影,幼兒與老師成了活動的主體。20XX年4月,民間舞蹈欣賞《碰球舞》參加省音樂課題組觀摩活動,20XX年5月節奏活動《採茶撲蝶》園課題組觀摩活動,獲得專家的好評;20XX年10月藝術活動《小小新娘》獲馬來西亞幼教考察團的高度讚賞;20XX年12月藝術體驗《群醜獻藝》參加縣青年教師優質課評比獲一等獎。20XX年1月《幼兒園開展本土音樂欣賞新視點》一文獲泉州市幼教年會論文評比優秀獎。學園彙編了兩本教師反思集、活動設計和經驗總結,取得了一些成果。

  教學上的收穫

  1、營造濃郁的氛圍,對幼兒進行本土音樂的薰陶。

  幼兒是在與周圍環境主動、積極的相互作用中成長的。環境對幼兒的成長是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注重設計環境,豐富環境,變化環境,利用環境對幼兒的薰陶,使幼兒感受本土文化美。

  首先將本土音樂融入到各年段的早操、午間操中;利用晨間、下午起床、離園等自由活動時間播放閩南歌曲、童謠、樂曲、戲曲等,教師引導幼兒在本土音樂縈繞的環境中心情愉悅地自由遊戲、活動。

  其次教師在各種活動區增設了豐富多彩的民間遊戲的玩具材料,如體育角的兩人三足、竹高蹺、滾鐵環;動手角的“東西南北中”;音樂角的拍子響拳、壓腳鼓;表演角的高甲戲、惠安服飾、木偶表演;閱讀角的家鄉小傳、自制民謠小圖書等,便於幼兒耳聞目染、潛移默化的瞭解本地民俗音樂文化。

  此外根據主題開展的不同時間,透過佈置臨時性的牆飾,對幼兒進行本土音樂文化薰陶。如:在開展《服裝設計師》活動時,將收集到的高甲戲、梨園戲等照片、戲服和頭飾等掛在“曲苑雜壇”舞臺四周,使幼兒真切感受到地方劇種的精華所在;在“精彩十分”設計、動手製作高甲戲服、教師與幼兒共同製作閩南地方劇種中各種人物的臉譜;在表演角中進行自編自演。又如:春節、元宵節傳統節日活動中,在活動室周圍佈置永春鼓隊舞、碰球舞、拍胸舞圖片、幼兒製作的花燈等,並在節日中利用中國結、紙、燈籠、紅綢等別具民族風味的工藝品進行裝飾,讓幼兒置身於民族工藝的海洋中,體會到家鄉的美,先人的和,傳統的樂。

  2、選擇適合的素材,激發幼兒探索本土音樂的興趣。

  本土音樂雖然來源於生活,與幼兒的生活密切相關,但並不是所有的本土音樂都是適合幼兒,關鍵在於音樂作品的藝術形象要鮮明、生動,所描寫的內容應是幼兒生活中比較熟悉和興趣的事物,思想感情要能喚起幼兒的情感共鳴,這樣更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喚起他們欣賞的興趣,充分發揮幼兒的聯想和想象。

  首先,挑選淺顯易懂,幼兒興趣的素材。如南音——《正月點燈紅》《直入花園》《春節良宵》;永春民歌——《手巾歌》《園內開花》《心花怒放幸福來》;永春遊戲童謠——《天黑黑》《掩烏雞》《雞角公》《祛啄歌》《楸楸雞》《打鐵歌》;高甲戲——《新娘上轎》《群醜獻藝》等等。《天黑黑》這首用方言朗讀的民謠,詼諧有趣,朗朗上口,字裡行間透露出民間藝人在文字編排上的深厚造詣。可以在朗誦上配上了閩南地區南音表演中常用的響掌、拍子、壓腳鼓等民間樂器,家鄉的味道更濃了。這些歌曲的內容生動、有角色、有情節、藝術形象特點鮮明,受到幼兒的喜愛。又如高甲戲《群醜獻藝》的舞美獨特、新穎,表情詼諧有趣,採用了唱、念、逗的不同藝術形式、表現手法,歌詞淺顯易懂、節奏明快,民樂配上響盞活潑韻律,幼兒朗朗上口,易學便記,幼兒體驗了欣賞——感動——體驗——表現——創造的學習過程,幼兒在歡歌笑語中領略了人生生活的真諦、美好,產生對音樂活動較為持久的興趣和嚮往,使幼兒獲得更多的體驗審美愉悅的機會。

  其次,挑選具有教育作用,幼兒興趣的素材。音樂教育是用音樂打動和薰陶幼兒的心靈,引導幼兒熱愛音樂、熱愛生活。我們在選取教材時注重選擇健康向上的內容,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多方面協調發展,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良好個性,為一生打好基礎。例如木偶戲的傳統曲目《石敢當》、《沉香救母》、《火焰山》等都是宏揚民族正氣,激發人們勇敢、善良、勤奮等良好的品質。又如童謠《楸楸雞》中,押韻的兒歌與手指遊戲相結合,潛移默化地教育幼兒多吃蔬菜;《雞角公》是教育孩子要自覺的讀書,還會幫媽媽做事。這些資源即蘊涵著許多文化藝術知識,又有著濃厚的民俗風情,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和傳承性,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我們將其融入到幼兒生活中,整合各個學科的知識經驗讓幼兒感受、體驗活動的樂趣。

  3、滲透創新教育,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創作。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識的源泉。”創造需要想象,而想象又是創造的前提,如果在音樂活動中,注重運用形式的多樣化,不僅能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萌發熱愛家鄉的情感,而且培養了幼兒的創造能力,讓幼兒在本土音樂藝術活動中體驗到了快樂。

  首先,巧妙結合文學、美術等藝術形式,引導幼兒在欣賞音樂的基礎上,說出自己對音樂的真實感受,使感受與想象融為一體。如欣賞南音《正月點燈紅》時,教師在活動的開始先播放一段音樂,讓幼兒閉目想象,引導幼兒在聽覺感知的基礎上畫音樂,藉助簡筆畫把聽到的和想到的畫出來,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接著教師再用生動的語言講述一個娓娓動聽的故事,引導幼兒根據自己對音樂的感受,產生了很大的自由想象空間;然後進行體態律動,創編出各具特色的動作:有的走起圓場步、小碎步、花旦的步子;有的在做亮相動作;有的拿著長條插塑(當燈籠)跟著音樂舞起來-----表現出他們的天真活潑的一面,幼兒在感受音樂情緒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想象和創造力。

  其次,提供豐富的材料,鼓勵幼兒大膽地創造性地進行表演。在讓幼兒理解音樂的基礎上,還需要提供豐富的材料,引導幼兒不斷自主探索,才能更好的發揮幼兒的創造能力。在區角活動中,經常可以見到創作的影子,如在“精彩十分”中,他們運用鐵線、毛線等來製作鬍鬚,用碗麵盒製作帽子,用石頭、各種顏色的紙、油漆等製作生、旦、淨、醜的臉譜,有的直接在T恤上畫上臉;“曲苑雜談”中,女孩子就蓋上用絲巾做的紅蓋頭、穿上皺紋紙做的水袖、戲服;男孩子帶上自己做的鬍鬚、帽子,穿上自制的小丑、公子服裝,跟著音樂唱起來、舞起來;在“動感世界”中聽到《碰球舞》的音樂他們跟著老師舞動的綵球創編出許多動作:用頭來碰、用後踢腳來碰、用膝蓋、腳尖來碰、用肩膀、手掌來碰……由於孩子們參加了一系列的活動,在他們欣賞、瞭解這些人物特徵後,交流自己的經驗和感受,加深了對本土音樂的體驗和理解,孩子們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並大膽的表現自己。

  第三,以想帶動,注重培養幼兒嘗試、創新。童謠節奏鮮明,富有韻律,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幼兒為兒歌配上流暢、樸實的旋律,將兒歌與音樂有機結合,不僅讓幼兒有更多機會接受音樂的薰陶,而且能啟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如在學習《拉勾勾》活動中,教師逐步引導幼兒尋找與“拉勾勾”歌謠相吻合的歌曲,讓幼兒進行一小節的編唱練習,師給予指導調整,經過不斷引導、培養,幼兒完全有可能為熟悉的童謠創編曲調錶現自己的情感。在活動中既培養了幼兒的創造力,又讓幼兒在本土音樂與藝術活動中獲得快樂的體驗。

  兩年來,我們充分挖掘利用了鄉土音樂資源,並建構了以歌、舞、樂三位一體以及各種藝術形式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將具有趣味性的本土音樂融入幼兒的活動中,我們驚喜的看到:孩子們不僅對本地區的節日、民俗、文化等有了較深的瞭解,而且還會創編唱兒童歌謠、民歌。因此,對本土優質資源進行重新組織,靈活運用,創新發展,將民俗文化與幼兒的學習相融合,不僅可以讓幼兒植根於民俗文化這一豐富的文化土壤,瞭解其內涵,繼承其精華,萌發熱愛家鄉、民族的意識,又能提高幼兒的人文素養,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七、存在的問題

  教師日常教學工作繁重,學習、進修“充電”的時間太少。我們知道,沒有足夠的時間保證,沒有一定的理論積澱,要研究、試驗是困難的。教師對民族音樂瞭解不多、興趣不高,蒐集的材料較少。現成的適合幼兒學習的音樂資料較少。學校缺乏資金的輔助與支援。舉行教學研討需要資金,外出學習需要資金,邀請專家講座需要資金,可學校經費有限,某種程度抑制了研究活動的正常開展。

  面對諸多困難,課題組的成員將努力做好課題成果的推廣工作。學校將繼續努力為老師提供儘可能的學習機會及創設良好的工作環境,教師要重視資料整理工作,對經驗總結進行理論昇華。讓教師體驗課題研究的價值,品嚐成功的樂趣。

  幼兒園課題報告 篇7

  課題“幼兒園教育環境與幼兒互動的研究”是我們在充分調查論證的基礎上提出的。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實踐一定能取得非常滿意的實驗效果,下面就本課題的研究背景、目標、意義及各項實施辦法向各位領導彙報。

  一、有關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幼兒園教育環境:

  幼兒園教育賴以進行的一切條件的總和。包括物質環境與心理環境兩部分。物質環境指幼兒園內教室、寢室、活動室等場所的教學設施、用具的佈置(如何進行空間佈置與材料的提供)及幼兒園外的家庭、社會、自然的大環境;心理環境指幼兒園的人際關係及一般的心理氣氛等。

  具體體現在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教師與教師間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我們課題研究僅涉及教室環境與幼兒園文化環境與幼兒互動的研究)“互動”是與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完全不同的全新教學模式,它積極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雙向溝通,鼓勵被教育者積極參與,反應和創造。幼兒與環境的互動,幼兒不僅僅是在環境中成長,也是在環境裡探索和學習。因此也可將“環境視為幼兒的老師”,互動式的教育環境可讓幼兒體會到自己是環境的主人,有利於萌發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研究背景: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透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於引發支援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新《綱要》強調給幼兒創設一個豐富多彩、多層次,具有選擇性和自由度的,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觸到的環境,使孩子透過自己的方式在與環境主動積極地相互作用中獲得發展,將環境的教育價值擺在了整個教育的重要位置。但從現狀看卻存在許多要解決的問題:環境創設內容上追求精緻美觀,缺乏教育性;佈置的形式上單調,缺乏多樣化;佈置方法上,主要以教師的設想、願望出發,沒有考慮到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失去了影響和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價值。因此,我們應創設與幼兒互動的環境,讓幼兒用環境記錄、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環境成為“會說話”的環境,成為幼兒展示自己的舞臺,從而發揮其教育作用,體現環境的價值。

  研究的意義:

  透過幼兒園教育環境與幼兒互動的研究,改變教師觀念,不包辦代替:尊重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到環境創設中來;探索創設平等、寬鬆、和諧的環境,為幼兒提供適宜、適度的各類材料;提供足夠的、開放的時間、空間,以支援和引導幼兒積極的與環境互動。促進幼兒感知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個性的和諧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

  目標:

  1、改變教師觀念,尊重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引導教師提供適宜、適度的各類材料;提供足夠的、開放的時間、空間,支援、引發幼兒主動參與環境創設,建構創設意識的內容、途徑、指導策略,利用環境來展示自己的學習過程、探索過程;積極創設平等、寬鬆、和諧的幼兒互動環境。以促進教師與幼兒的互動、幼兒與環境、材料的互動,萌發幼兒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2、透過課題研究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在教育實踐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為,吸收先進教育經驗:在不斷地反思教學中提高教師經驗總結與分析能力。

  內容:

  本課題分為兩個子課題:第一、幼兒園文化環境與幼兒的互動研究;第二、教室空間環境與幼兒的互動研究。

  幼兒園文化環境與幼兒的互動研究內容:

  1、指導幼兒欣賞扎染布藝。

  2、研究扎染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技能、技巧。

  3、研究教師如何運用指導策略,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扎染活動。

  教室空間環境與幼兒的互動研究內容:

  1、在環境創設中,如何引發幼兒主動提出創設的意願和動機。

  2、研究如何在師幼互動地創設環境中培養幼兒主體性、積極參與性為主線,選擇與安排相關合理、有趣的內容。

  3、研究教師如何運用指導策略,引發並促進幼兒主動參與環境創設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觀察法:由課題組人員設計觀察記錄表,透過觀察,瞭解幼兒與現有教育環境的互動情況。

  (2)比較法:透過比較前後測幼兒與教育環境的互動情況,從理論角度分析幼兒如何更好地與之互動,為教育的實踐奠定基礎。

  (3)行動研究法:以實踐作為研究的起點,從“實踐中的問題”出發,採用實踐——反思——再實踐的行動研究,從而不斷探索出教育環境與幼兒互動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4)經驗總結法:透過對實驗教育過程的回顧、反思、總結,將教育措施、教育觀察、教育效果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研究。

  四、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組織由園長掛帥、業務園長、教研組長及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為主要成員的課題組,運用科學的方法,在我園小、中、大三個年齡段展開關於教育環境與幼兒互動的現狀調查。在研究中透過實踐——反思——再實踐,不斷豐富和完善改進教育方法和途徑,以保證實驗研究的效果,具體分三個階段實施:

  20XX年9月——20XX年11月第一階段:籌備階段:蒐集有關資料,調查幼兒對現有教育環境的反映、認知、寫好觀察記錄及實驗方案。

  20XX年12月——20XX年11月第二階段:實施階段:進行具體的實驗研究階段,根據前一階段的觀察,從改變教師觀念,創設良好的物質與心理環境,指導幼兒參與設計、參與收集和準備材料、參與佈置,真正達到環境與幼兒的互動。

  20XX年12月——20XX年2月第三階段:總結階段:對整個實驗過程的資料、資訊、音像等進行綜合、歸納、概括、總結;撰寫工作報告及實驗報告、結題報告,最後出版本課題研究的成果集,製作一套環境創設課例光碟和課題研究過程光碟,舉辦有關課題成果的展覽並推廣。

  五、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我園雖僅成立兩年的時間,但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和大力支援下,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先後被確立為徐州市一類幼兒園、市示範幼兒園、市巾幗文明示範崗、市優秀家長學校、徐州師範大學社群學院教育基地及青年路小學、公園巷小學、徐師附小、解放路小學等教育實驗小學幼小銜接實驗基地。

  在課題開展前,我們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如:調查幼兒對現有教育環境的反映、認知,寫出觀察記錄;蒐集相關資料,瞭解幼兒園教育環境如何進行創設才能與幼兒互動,掌握了環境創設的要求、內容和方法,寫出了實驗方案;認真閱讀、理解相關的書籍如《幼兒園環境佈置的思考》及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讓環境和材料與幼兒對話》等,從多

  方面、多角度瞭解幼兒園教育環境的現狀及未來發展的需要,還專門組織教師到蘇州、貴州等地方學習扎染工藝。

  另外,我園將撥出專用經費,應用到科研課題上來,以保證課題實驗的正常進行。

  六、預期研究成果

  1、關於幼兒園教育環境與幼兒互動的調查與分析。

  2、教育環境與幼兒互動的方法與策略。

  3、教師在課題中的觀察指導個案及成長髮展。

  4、幼兒成果展示。

  5、與課題有關的教養筆記和論文的發表。

  6、關於《幼兒園教育環境與幼兒互動的研究》實驗報告與工作報告。

  7、關於課題研究的音像資料。

  七、課題研究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用科學發展觀的態度指導課題研究,必須實事求是、客觀,科學地進行調查研究,重實證、重理性;合理運用行動研究法、觀察法、比較法和經驗總結法等進行研究。

  2、課題研究人員必須加強教育理論學習,以新的教育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行動。

  3、及時慎重地、細緻地收集實驗資料,注意收集點滴的實驗成果和體會,以保證課題研究獲得良好的成果。

  幼兒園課題報告 篇8

  一、問題的提出

  快速變化的世界使人們更加關注社會的未來,關注未來社會的主體――今天的孩子們。我們強烈地意識到社會賦予了幼兒教育更高的期望和更神聖的使命,創優質高效的幼兒教育是每一個幼教工作者的責任。一所幼兒園的發展離不開教育教學,教育教學的關鍵在於科學的教學管理,只有透過建立和實施科學的教學常規管理,才能使教學工作有序開展,保證教學效益的提高。

  近幾年,我園逐步探索了一些管理辦法,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

  (1)管理觀念滯後。幼兒園的管理多屬於事務型、制度型和經驗型。對管理者而言,抓管理就是抓具體目標、計劃的檢查,抓具體活動的效果。

  (2)對各項教學工作缺乏相應的評價方法和標準,即使有,可操作性也不強,無法檢測工作效果。對於幼兒園而言,我園迫切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原因由以下幾點:一是我園是黃陂前川地區唯一一所公辦園,在全區起著視窗和輻射作用,目前在幼兒園的教學常規管理方面還沒有可供我們借鑑的經驗,希望透過研究,建立科學的教學常規管理,在全區起輻射和推廣作用。二是由於在幼兒園的常規管理上沒有經驗,因此不能出效益。迫切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和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我園決定開展“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研究”。

  二、省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現狀

  目前中小學關於教學管理創新研究、教學管理精細化研究、最佳化教學常規管理研究、有效性教學管理研究等較多,也有一些可供借鑑的經驗,如: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制度,規範教學常規管理,抓好校本教研活動,重視教師素質提升,實行均衡教育教學,推行教學質量評估。還有推行“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教學管理模式。“一箇中心”即以常規管理為中心,抓住課堂主陣地,全力實施“有效教學”,讓教師具有紮實的授課技能,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透過各種舉措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兩個基本點”即班主任為單位的班級管理團隊和教研組為單位的學科教師團隊。推行教育教學管理重心下移,充分發揮名師、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中堅力量,發揮教研組集體研究的潛在能量,透過專家引領、專著學習、學術組與備課組活動相結合,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但是這些經驗和成果適宜於中小學,而幼兒園以其不同的教學方式和課程理念,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須研究出適合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辦法。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課題界定

  1、教學常規:就是指關於教學的日常規定,它是教師職業生活的常態準則和常態要求。

  2、管理:管理是指在一定組織中的管理者,運用一定的職能和手段來協調他人的勞動,使別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實現組織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3、教學常規管理,就是根據教學工作規律和學校自身實際,制定和實施教學日常規章制度,使教學能順利進行,並日趨有序化、規範化、穩定化,從而有效地實現學校教學工作目標的活動。教學管理是正常教學秩序的保證。

  四、研究目標

  根據幼兒園的教學常規管理現狀,探索出適合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的執行機制和辦法,提高幼兒園管理質量和教學效益,促進幼兒園的健康發展。

  五、研究內容

  1、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現狀調查。

  2、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策略的研究。

  3、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模式的研究。

  六、研究的物件和方法

  1、研究物件:以教師的教學常規工作和管理者的管理行為為研究物件。

  2、研究方法:

  (1)調查法:課題開題前,瞭解幼兒園教學常規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行動研究法:透過管理者的管理行為,不斷調整管理方法。注意邊研究邊總結。

  (3)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進行全面完整的歸納、提煉,進行分析,確定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方法。

  幼兒園課題報告 篇9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依據:

  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的教育過程,這裡包含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集體教育,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這項教育工程離開哪一項都不可能,但在這項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援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援、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界定:

  幼兒受教育處於三種環境中,即: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而幼兒受教育更多是處於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之中,要使幼兒健康成長,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應該相互配合步調一致。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師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援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援、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因此,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要使孩子“親其師信其道”,也要使愛長“親孩子之師,信孩子之師之道”,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作為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橋,要積極主動地與家長進行溝通,以實現家園共育,為幼兒的發展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

  三、課題研究的物件:

  以全體幼兒為研究物件,以班級老師為實踐操作者,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使幼兒健康成長,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應該相互配合步調一致。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1、兒童教育必須在特定的環境中所經歷的活動、承擔的角色及建立的人際關係出發,協調相關的社會群體的力量,共同促進兒童的發展。

  2、讓家長用各自的專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讓他們深層次地瞭解幼兒園、瞭解幼兒教育。

  3、教師要透過溝通與協商,把家長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引入到幼兒園的教育中來。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根據我園實際情況,課題組主要進行以下課題的實踐研究。

  1、家園合作是教育的必然趨勢

  2、建立多種與家長聯絡的方法

  3、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資源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資料法:學習已有的文獻資料,進行借鑑,並適當加以深化。

  2、調查法:用於課題研究前測與後期階段,透過對教師與家長的調查,瞭解幼兒在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之中受教育情況,為課題確立提供依據,為研究提供對比資料。

  3、行動研究法:將此方法貫穿於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透過對研究內容和步驟的分析論證,結合實踐,尋找階段研究中的得失問題,圍繞問題以及對研究過程的評價,來對本課題方案進行新一輪的調整與完善,保證課題研究進度與研究內容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透過行動研究,積累與及時推廣階段成果(全園推開),在研究實施中,不斷再評價,再發現,再調整。有效保證本課題的研究質量以及對實踐工作的有效改進。

  4、個案研究法:對幼兒的個案跟蹤:及時記錄幼兒在教師與家長交流、家長參與園內活動後的行為,從中分析家長的參與對孩子的影響與相關性,並尋找適宜的指導策略與方法。

  5、教育實驗法:根據研究目的,運用一定的人為手段,主動干預或控制研究物件的發生、發展過程,並透過把實施干預情況下所獲得的事實,與沒有實施干預情況下的同類物件變化的事實進行比較,確認事物間因果關係。

  6、經驗總結法:將教育措施、教育現象與教育效果之間的內在聯絡和規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促進教師由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的能力提升。

  七、課題研究的原則:

  1.整體性原則:堅持幼兒園教學系統與管理的整體性。正確處理幼兒園教育系統的要素與系統、系統與環境的關係,實行整體育人,促進幼兒整體素質和個性特長的全面發展。

  2.主體性原則:確認幼兒是學習認知的主體、身心發展的主體,在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中必須特別注重幼兒的主體地位,給幼兒以期待、理解和寬容,培養幼兒健康的自我意識,弘揚幼兒的主體精神。

  3.愉悅性原則:必須為幼兒創設和諧、協調、適用的心理氛圍和易於愉快地接受教育的幼兒園育人環境。教育教學活動要善於創設情境,引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慾,使幼兒體驗到情緒的愉悅感,從而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4.活動性原則:幼兒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發展是在活動和交往的過程中實現的,教學活動讓幼兒積極動腦、動手、動口,使之學會思維和操作。要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內容的教育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接受教育,並創造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在既競爭又合作的歡樂氣氛中茁壯成長。

  5.成功性原則:要為幼兒創設成功的機會,充公運用反饋和評價手段,對每一個幼兒的每一點進步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快樂,使幼兒發現和認識自己的力量,充滿自信地去獲得更大的成功。

  八、課題研究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完善課題管理機制,為保證本課題高效、有序、科學、最佳化地實施,我們將進一步完善以園長為龍頭——教科室統籌——各園內課題小組分管——全園教師人人參與的良好網路機制。每一層面均各司其職,在分層實施中分層突破,再集中整合。確保方案實施的正確導向性與可行性,形成一種有效的研究工作機制。建立課題獎勵制度。在課題實施的不同階段,建立相應的獎勵制度。針對教師實施進度、方案、總結、論文、案例、反思、隨筆撰寫等的質量及教案制定等,進行優劣評定,予以相應的獎勵。

  2.時間保障。為保證課題的研究質量,課題研究小組每月第一週召開課題研究例會,反饋階段研究情況,提出月工作計劃;課題核心人員分別負責各自的研究程序,保證年級組各階段課題研究計劃的落實。

  3.資料保障。課題研究資料分別定點到人,由教科室人員分別與年級組掛鉤,保證每階段、每年級組的資料反饋到位、分析到位,保證資料的質量與數量。規範課題檔案資料,要求教師在實驗過程中及時詳實地記錄實驗過程資料,並仔細收錄歸檔,包括:子課題方案、階段性總結、結題報告、論文、優秀教案、自評他評記錄、案例評析、觀察記錄、教育隨筆、教學課件等文字電子資料。

  4.理論保障。定期請顧問組成員給予課題研究的理論指導;定期聘請幼兒園課程研究專家給予課題實施建議;定期由教科室負責收集課題研究理論資訊下發給教師,指導課題研究順利開展,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研究,保證課題研究的科學化。

  九、課題研究的步驟:

  1.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6年3月—2016年4月)

  (1)制定課題實施方案,並進行可行性分析論證;

  (2)確立實驗研究人員,每個實驗研究人員根據課題確立課題並擬定方案與可行性論證。

  2.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16年4月—2016年11月)

  (1)家園共育現狀分析、調查研究,形成方案;

  (2)探索實踐,實驗研究;

  (3)積累好過程資料,形成階段及年度總結或經驗報告;

  (4)撰寫論文,實踐調研。

  3.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6年11月—2016年12月)

  (1)統計分析,資料整理;

  (2)撰寫結題報告。

  十、課題研究人員分工:

  課題負責人:陳海燕:負責本課題的組織、策劃等工作

  課題組長:李曉燕:負責本課題的具體實施工作

  課題成員:陸允梅:負責問卷調查統計工作

  楊小豔:負責實踐研究、資料收集和整理等工作

  謝棟培:負責課題總結報告等工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