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課題報告(通用6篇)
教育課題報告(通用6篇)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報告中提到的所有資訊應該是準確無誤的。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課題報告(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育課題報告1
一、開題活動簡況(開題時間、地點、評議專家、參與人員等)
根據雲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要求,經充分準備,雲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一般課題《和諧校園視角下的高校宣傳工作應急機制研究》課題組於2009年10月12日在雲南民族大學蓮花校區行政樓五會議室進行了開題論證。課題負責人王江屏向省內管理學以及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研究方面的專家省教育廳宣傳統戰部桂正華部長、雲南民族大學李若青教授和字如祥研究員以及雲南民族大學科技處的相關領導、工作人員詳細彙報了該課題的研究意義和價值、研究目標和框架內容、研究方法和組織分工、研究經費分配和預期成果等。評議專家對課題研究的可行性進行了認真審議,明確指出研究計劃的具體要求和可操作的規範步驟,要求該課題在開題後要把責任落實到課題組的每個成員,確保研究任務按時按質完成。課題組成員王江屏、楊澤泉、和金光、劉睿、高瑩參加了開題會議,並與專家們一起對課題研究工作進行了認真研究和深入討論,進一步明確了課題研究工作的具體分工、職責要求和實施步驟等。 開題報告根據專家意見進行認真修改後報雲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和雲南民族大學科技處。雲南民族大學科技處同意該課題可以開題研究。
二、開題報告要點(題目、內容、方法、組織、分工、進度、經費分配、預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頁)
本課題為《和諧校園視角下的高校宣傳工作應急機制研究》,是雲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一般課題(立項編號CY09014),於2009年9月正式立項。
一、課題的意義和價值
《和諧校園視角下的高校宣傳工作應急機制研究》課題選題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和針對性。課題研究的開展對建立和完善高校宣傳工作應急機制,探索高校宣傳工作應急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途徑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借鑑價值。同時,該課題也是在當今公眾和大眾傳媒越來越關注高校發展、高校新聞事件的“聚焦化”、 高校資訊傳播渠道“多樣化”這一不可阻擋的新形勢下,樹立和維護高校良好形象,進一步提升高校宣傳工作應急管理能力的的重要環節。該課題的研究還是高校加強輿論引導,做好師生思想政治工作,營造良好校園輿論氛圍,培育良好校風、學風、教風,建設和諧平安校園,維護民族團結的必然要求。它還對有效疏導和化解高校師生思想中存在的困惑與不解,激勵師生積極應對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與挑戰有著積極意義。
我們希望透過此項研究促進改變高校應急管理理念滯後、師生危機意識淡薄的現狀,建立健全我國高校的宣傳工作應對突發事件的管理機制,為進一步提高和完善高校應急管理水平提供理論研究基礎、參考資料和對策建議。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和主要內容
(一)研究目標 在此項研究中,我們擬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探索:
1.探索化解中國高校宣傳工作應急管理體系中常設性機構與臨時性機構職責不分、關係不順這一難題的方法;
2.全面總結中國高校應急管理行政體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個相對成熟、完善的工作思路;
3.尋找解決高校宣傳工作應急機制反應及時性不足,資訊準確性、公開性、透明度不高,學校各相關部門協調不順、職責不清,執行過程中效益損耗過多等問題的新途徑。
(二)研究框架與內容
第一部分:當前我國高校宣傳工作所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
第二部分:高校宣傳工作應急機制建設現狀
1.高校宣傳工作應急機制建立的必要性
2.高校宣傳工作應急機制建立的可行性
3.高校宣傳工作應急管理面臨的全新挑戰
第三部分:高校宣傳工作應急管理概述
1.危機及危機相關因素理論
2.高校突發事件的特徵、型別、影響及後果
3.高校宣傳工作應急管理的概念
第四部分:高校宣傳工作處置突發事件的歷史與現狀
1.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歷史與現狀
2.高校宣傳工作在處置突發事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健全高校宣傳工作應急機制的法律基礎
第五部分:高校宣傳工作應急處置機制建設
1.高校宣傳工作的危機反應機制
2.高校宣傳工作的應急決策機制
3.高校宣傳工作的危機資訊管理機制
4.高校宣傳工作的應急動員、協調保障機制
5.高校宣傳工作的危機心理干預機制
6.高校宣傳工作的危機善後處理機制
第六部分:高校宣傳工作對幾種特殊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
1.對高校群體性突發事件的處置和管理
2.對高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和管理
3.對高校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處置和管理
4.對高校信譽危機的處置和管理
三、課題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組織實施
(一)課題研究的思路 此項研究將採取宏觀與微觀、理論與實踐、橫向比較與縱向梳理的研究思路。
1.宏觀與微觀:從宏觀上,分析不同層次和型別的高校在國家應急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與應急機制建設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在高校中的體現。在微觀領域,不僅探究新聞媒體、校園文化、網路輿情等與高校宣傳工作應急機制之間的關係,而且從典型案例的研究入手,探索制定符合實際的相關制度、措施,進一步凸顯高校宣傳工作應急管理的實效。
2.理論與實踐:在探討建構高校宣傳工作應急管理理論的基礎上,建構並實施宣傳工作應急機制的創新工作模式,用實踐來驗證效果。
3.橫向比較與縱向梳理:探討西方發達國家校園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的理論與實踐,比較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在校園應急管理方面的差異,為建立健全我國高校應急管理體系特別是宣傳工作應急機制提供可資借鑑的參照系。
(二)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採用的研究方法為文獻研究法、調查訪談法、比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1.文獻研究法--透過社會和高校豐富的藏書和網路學術資源,對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梳理和探究,從中尋找研究的薄弱點,掌握最新研究進展。
2.調查訪談法--透過對部分高校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對著名教育界人士及相關調查物件進行訪談交流,探討我國高校宣傳工作應急機制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措施。
3.比較研究法--研究發達國家校園應急機制建設方面的先進經驗,對比分析我國各層次、各型別高校宣傳工作應急機制建設的現實情況,創新高校宣傳工作應急機制。
4.案例研究法--選取民族高等院校宣傳工作應急機制建設的例項,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引以為鑑。
(三)課題研究的組織與分工 參加本課題研究的工作人員共5名,其中3人具有副研究員專業技術職稱,3人分別具有法學碩士和文學碩士學位,專業特長分佈在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媒介文化、傳播學等方面,年齡均在40歲以下,呈梯次結構分佈,在校園文化建設,新聞媒介及輿論傳播,大學生的民族觀、宗教觀和法治觀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經驗和成果,能夠勝任此項研究工作。 為了更好地開展課題研究,特成立課題組: 1.課題組長:王江屏 2.課題研究人員:楊澤泉、和金光、劉睿、高瑩、晏妮 課題組成員具體分工如下: 王江屏、楊澤泉負責課題的申報、課題立項後相關材料的報送、研究方案的制定、專家諮詢會的組織,同時負責課題開題報告、中期研究報告和預期研究成果--研究報告《和諧校園視角下的高校宣傳工作應急機制研究》的撰寫,以及結項驗收工作。 和金光、劉睿、高瑩、晏妮負責研究資料和典型案例的蒐集,並按研究計劃完成預期研究成果研究論文《論高校宣傳工作應急機制對建設和諧校園的作用》的撰寫。
四、課題研究各階段任務及預期成果
(一)研究週期 1年,即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
(二)研究各階段任務
1.準備階段:2009年10--12月 2009年10月,召開專家評議會,評議審定課題的開題報告,形成成熟意見上報雲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 2009年10月,深入雲南各高校進行調研,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掌握當前高校,特別是雲南省高校的宣傳工作應急機制建設和執行情況。 2009年10月至12月,廣泛蒐集國內外相關理論研究資料和案例。
2.研究階段: 2010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國內學術期刊上公開發表1篇有關高校宣傳工作應急機制研究方面的理論文章。 2010年5月,在初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中期研究報告,上報雲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
3.結題階段:2010年7月--11月 2010年7月至11月,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2010年12月前,完成全部研究工作,申請結題。
(三)預期研究成果 本課題的預期研究成果主要有2項:
1.研究報告《和諧校園視角下的高校宣傳工作應急機制研究》;
2.研究論文《論高校宣傳工作應急機制對建設和諧校園的作用》。
五、課題經費使用說明 本課題的研究經費共計肆仟元整($4000.00),擬作如下分配使用:
1.資料費(用於購買圖書、進行網路下載等)1000.00元;
2.調研差旅費(到省內高校考察、蒐集資料)1200.00元;
3.小型會議費(召開學術座談會、專家諮詢會等)800.00元;
4.計算機使用費(購買電腦耗材等)300.00元;
5.印刷補助費(資料影印、文稿列印等)300.00元;
6.管理費200.00元;
7.臨時性小額開支200.00元。
五、專家評議要點(側重於對課題組彙報要點逐項進行可行性評估,並提出建議,限800字)
《和諧校園視角下的高校宣傳工作應急機制研究》課題選題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和針對性。此項研究的開展及時適應了目前高校宣傳工作應急管理能力提升的要求。透過對高校宣傳工作應急機制的建立、健全與完善對策等方面的研究,有利於高校以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的校園輿論環境,有利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於培育良好的校風、學風和教風,有利於疏導和化解高校師生思想中存在的困惑與不解,有利於激勵師生積極應對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與挑戰,對促進和諧、平安校園的建設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借鑑價值。 該課題研究目標明確,研究方法恰當,研究內容具體。課題組成員構成精幹,有宣傳工作應急管理的經驗和專業能力,並已參加過相關課題研究,形成了著作等研究成果,並發表過多篇相關學術論文,具有較強的研究能力,完全能夠勝任本課題的研究任務。
建議:
1. 課題組成員要認真研究和領會研究目標,進行充分討論並最終確定預期研究成果--研究報告的框架、主要內容和創新點,以及研究論文寫作的重點及其與課題研究之間的關係。
2. 課題組成員要明確自己的分工及職責要求,資訊資源及時共享,按時按質完成自己的任務,保證研究工作如期完成。
3. 課題組成員還要積極爭取部門領導的支援與幫助,從資金、時間和精力等方面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4. 課題組要嚴格按照方案,對照各項預期研究成果,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研究工作,確保按時按質完成研究任務。
四、重要變更(側重說明對照課題申請書、根據評議專家意見所作的研究計劃調整,限1000字,可加頁)
根據評議專家意見,課題組在進行深入研究、充分討論後決定作如下重要變更:
1. 吸收現雲南民族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楊澤泉同志和雲南民族大學黨委組織部副部長晏妮同志為課題組成員;
2. 對課題研究重新進行科學分工,由課題組全體成員一起合作完成最終預期研究成果--課題研究報告《和諧校園視角下的高校宣傳工作應急機制研究》的撰寫任務。
六、所在單位科研管理部門意見
同意開題報告對課題研究內容、方法、組織、分工、進度、經費分配和預期成果的意見以及專家組對課題研究工作提出的各項具體建議。請課題組根據專家建議認真修改開題報告,準確把握課題研究重點、研究框架、研究內容,進一步明確分工及職責,保證研究工作順利如期完成。 同意該課題開題研究。
教育課題報告2
一、本課題選題的依據
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為依據,結合教育部長賙濟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關於“農村留守子女教育問題嚴峻”的講話,本課題組力求透過調查研究,發揮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網路作用,促進問題生大面積轉變,為支援他鄉經濟建設的農民工解決後顧之憂,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貢獻。
二、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近些年來,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在關注農村留守子女這個群體的成長,也進行過認真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論基礎,本課題組成員願為此做更加深入細緻的研究工作,並務求有所建樹,總結出成功的經驗並推而廣之,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進一步發展。
本課題組主研人員均為本科以上學歷,60%的主研人員為中學高階教師,撰寫的教育教學科研論文曾獲國家級、省(市)、縣級一、二、三等獎,具有較強的研究能力,對本課題有著深厚的研究興趣,在論證選題過程中已蒐集了大量資料,有關工委、教委和街道辦領導的關懷,有縣教研室的專業支援,有學校在人力物力的保證,本課題組全體成員對課題研究的圓滿成功充滿了信心。
三、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1、理論問題:農村留守子女是新時期的產物,對他們的教育尚缺乏科學、系統的理論指導,本課題應創造性地探索、總結、歸納、概括,形成適用於農村留守子女教育的理念、原則、策略。
2、實踐問題:農村留守子女教育問題是一個新課題,怎樣在這個新領域創造出符合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我們倡導老師們努力進行實踐,從實踐中不斷總結,不切實際地模仿別人,複製別人,是不可取的。
四、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
1、以轉變學生、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
透過深入細緻的教育活動,轉變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勞動技能素質,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2、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家長為主力”。
要求課題組教師積極參與,發揮教師在實驗中的主導作用。研究學生的需求,以激發學生內因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投入實驗,解決家長認識和責任問題,採用正確的教育方法,聯絡社會力量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3、從留守家庭典型學生到普遍的留守家庭學生研究尋找教育規律。雖然都是留守家庭學生,表現也有好、中、差之分,要因材施教探究不同物件的最佳教育方法予以推廣,取得實驗的成功。
五、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將透過家訪、問卷和會議等多種方式廣泛採集個案,從個別到一般進行多個輪迴的分析研究,彙集成具有一定廣度和深度的調查報告。本課題的主要研究方法為個案採集法、經驗總結法、調查報告法、行動研究法。
六、本課題研究的成果
研究報告、總結、論文、音像資料、案例精編等
教育課題報告3
一、課題的提出
眾所周知,教育的根本目標在於育人,人才的核心素養是道德品質。在新時期,積極探索學校德育實效性的新思路,加強小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教育,是一項十分緊迫的重要任務。為此,我們本著新道德教育觀生活化、體驗性的道德教育理念,提出“弘揚孝道文化,培養學生良好品行研究”的課題實驗研究。同時,我們還基於以下的考慮:
(一)孝道教育在中小學的現實性缺失
近年來,一些學生孝德意識模糊甚至缺失,引起社會關注和家長的憂慮。出現這樣的狀況原因何在?應該說學校對於德育是很重視的,從小學一年級就開設德育課,但在教育過程中卻忽視了基本的民族倫理觀念教育,其中孝道教育就是一個薄弱環節。在一些人的思想深處,總認為孝是封建殘餘,因此忌諱談孝,更不敢理直氣壯地倡導孝。兒童青少年,在溺愛過度但孝育無力的環境中長大,許多學生家庭角色錯位,道德觀念弱化,缺乏正確的自我評價,不體諒、不尊重父母。一些在校學生身上,呈現出冷漠自私、過分依賴,以自我為中心,不思進取的“貧孝”狀況令人擔憂。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就要求在教育中貫穿愛的資訊,引導學生產生愛的能力。學生愛的能力的獲得,應該由近及遠,推己及人,從愛自己的父母教起,再將愛之感情推衍開來,方能教化成習,但我們現在開展的一些情感教育,試圖跳躍基礎階段,而只講抽象道理,由於這樣有違於教育教化機制與認同接受機制,學生愛的觀念如空中樓閣一樣難以建立起來。
(二)傳統孝道在現代教育中的德育價值
傳統孝道在中國傳統教育中處於核心地位,發揮過至深至遠的歷史作用。今天的中國是由過去的中國發展變革而來的,家庭、親情關係依然十分重要,因此孝德仍然有其存在的現實意義和天然基礎。對待傳統孝德這份歷史遺產,我們應根據新的時代條件與教育要求,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去其糟粕,汲取精華,賦予其時代新意,對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新孝德教育。
孝道文化是學校今天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人文素質的豐富資源。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當前我國正處於一個重要的社會轉型期,一些傳統的道德準則被打破,而新的道德準則還沒有完全確立,在這種情況下,對中華文化的傳統孝德加以揚棄,賦予新的時代意義,使之融入中小學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本課題的研究有助於培養學生感恩圖報、孝親敬長的道德品質。感恩報恩是做人的起碼修養,也應是人類社會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德準則。孝親,既是我們的法律義務,更是我們的道德責任。本課題的研究旨在透過各種活動,讓學生認識到這種義務和責任,認識到父母對自己的付出和關愛,滿懷對父母的尊重之心,尊重父母的感情和養育自己所付出的艱辛勞動,從而尊重和關心父母長輩。
2、本課題的研究有助於學生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係。在傳統孝德思想中,主張人們應修其孝悌忠信,“入事父兄,出事長上”,這種思想對於學生認識與處理人際關係十分重要。現今學生,思考問題多以自我為中心,只注重自我感受,很少介意他人的想法;交往過程中功利心明顯,人際關係中較缺乏寬容和諒解、尊重與互愛。而按照孝德的精義,應該由孝及悌,將對父母之愛敬,對兄長之尊重推及於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從而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
3、本課題的研究有助於激勵學生立志讀書、成才報國。透過課題研究的多種活動,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孝敬父母就要努力為父母爭光,激發學生將對父母的孝內化為發奮努力、立志成才的動力,以進取向上的人生姿態與良好成績來回報父母;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傳統孝道精神實質為愛心、敬意、忠德、順行,其中愛、敬為孝德之心之基礎,忠、順為孝德之行之應用。從而不僅為自己的父母盡孝,而且推而廣之,為天下父母盡孝,並能“移孝作忠”,入世治國,建功立業,取得從愛父母到愛“父母之邦”的飛躍,實現自己的人生思想,為祖國盡忠,為民族盡孝。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首先,本課題的研究,基於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綱要》和素質教育思想以及新課程理念,特別是基於《山東省“中小學新道德實驗與研究”課題指導綱要》的理論基礎,“新道德教育”強調“中小學道德教育要回歸基礎,把基礎性道德素養的培養作為中小學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務。”在這一定位之下,關於道德教育的具體目標,我們仍然沿著張志勇研究員《回到基礎:中小學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山東省“新道德教育實驗與研究”指導綱要》一文中的分析來加以呈現:(1)迴歸學生道德生成的基本規律。重點在於遵循“三個序列”,即: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相統一,要求道德教育必須把學生的道德認知的教育與學生的道德實踐範疇相適應,必須把道德認知及時轉化為道德實踐;“上位道德”教育必須建立在“下位道德”教育的基礎上,要求中小學道德教育必須把道德教育的重點放在基礎性道德品質的培養上,在打牢基礎性道德品質的基礎上,才能有效地進行高層次道德素養的教育;(2)迴歸學生的生命本質。道德教育要為維護人的生命尊嚴服務,為人的個性自由服務,為弘揚人的創造性服務,為人的終身幸福服務。(3)迴歸為學生學會做人而奠基。要培養基礎性道德,做一個高尚人,把孝心、愛心、良心、責任、自信、習慣作為新的德育目標的核心內容;培育精神世界,做一個文明人,讓學生有追求、有信仰,有基本的文明禮儀,有和諧的心態,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較高的人文素養。
四、本課題研究的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
1、傳統孝道的理念;
2、傳統孝道的標準;
3、傳統孝道在新時期的作用以及孝道文化對中小學德育的特殊意義等問題。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透過本課題的研究,瞭解傳統孝道文化的深刻內涵,探討傳統孝道文化的現代德育價值,認識傳統孝道文化對現代學校德育的特殊作用,認識傳統孝道文化對促進中小學學生道德生成,發展的意義。
2、透過本課題的研究,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和人文精神,讓學生從庸俗走向高尚,從知識學習走向精神教化,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3、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探討現代中小學德育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構建新時期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實踐體系。(六、本課題研究的方法與步驟
(一)研究方法
1、教育調查法; 2、行動研究法; 3、案例研究法。另外,還可結合談話、觀察、問卷、調查、測驗等經驗法進行。
(二)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10-20xx.12)。
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做好課題組成員分工,制定課題實施方案,並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相關理論,蒐集相關的參考資料,為實驗研究做好準備。
第二階段:實驗階段(20xx.1-20xx.8)。
實施研究,開展方案設計,進行專題討論、調查,透過開展“以孝為榮,以孝為美”的徵文與演講比賽,利用感恩節、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等親情節日舉辦主題活動,透過組織學生前往敬老院開展為老人送溫暖活動,還可以透過“給媽媽(或爸爸等)的一封信”“我是媽媽的小幫手”等有意義的活動,激盪學生心靈,引導學生自覺踐行孝德,提高品德修養。課題組成員不斷提出新的設想,不斷完善原有方案,爭取理想的實驗效果。
第三階段:深化研究階段(20xx.9-20xx.10)。
透過舉辦階段性成果展示會、舉辦觀摩活動、和交流總結會等,使廣大師生積極參與評議,擴大課題研究成果。
第四階段:總結階段(20xx.11-20xx.12)。
課題組成員對各類材料進行系統整理、分析、總結,撰寫研究論文,形成課題研究報告,存入我校教育科研檔案。同時,評選和表彰優秀教師和學生。並將研究的成果材料報送上級,申請專家組進行結題鑑定。
教育課題報告4
一、開題報告的組成
開題報告的組成有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前言、正文和結語;三個次要組成部分:標題、署名、引文註釋和參考文獻,如何撰寫教育科研課題的開題報告。
二、開題報告的結構
1、課題名稱。題目必須與內容一致。確切、中肯、具體、鮮明、簡練、醒目。開題報告一般不使用副標題。
2、署名。在題目的下面,必須簽署課題研究單位,一般不寫撰寫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對開題報告負責。
3、開題報告可以不寫內容摘要和關鍵詞。
4、前言。前言是開題報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應說清楚課題選題、立項、批准的過程,以及開題前的準備、開題緣由、開題意義,開題前所進行的調查情況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簡明扼要,直截了當,並實事求是,要開門見山、直入主題。不要面面俱到,不著邊際,文不對題;或一步登天,言盡意止,不留餘地。
5、正文。開題報告的正文部分佔報告的主要篇幅,它是報告的主體。正文部分必須對再次論證的內容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包括研究前的觀察、測試、調查、分析、學習,材料形成的觀點和理論。如調查的問題、現狀和實質,產生問題的原因及其發展趨勢。正文部分是開題報告的關鍵部分,它體現了課題組的水平,同時也可以看出今後課題研究的狀態和水平。撰寫開題報告的正文部分,同樣要掌握充分佔有材料,要認真對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整理,經過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組織,最後得出正確的觀點。可採用圖表來集中反映資料,要注意少而精,資料必須準確無誤。正文部分要層次清楚,觀點鮮明,邏輯性強,大標題涵蓋小標題,小標題服務於到標題,標題統帥內容,內容說明標題。
三、開題報告的寫法
1.課題與問題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現實背景、歷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據:政策依據;理論依據;實踐依據。
C、問題的研究現狀:國內的、國外的,省市縣內外的研究的,單位研究現狀及問題點評,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進行了那些研究?
D、問題研究的價值:理論價值;實踐價值;應用價值;科學價值;改革價值。對解決教育實際問題(包括對本校、本地區的教育工作實際存在的問題)或回答教育理論問題有什麼意義?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會有什麼貢獻?
E、問題研究的意義:現實意義;歷史意義;實踐意義;方法論意義。
以上幾點要求做到:少而精;針對問題;能指導操作;表述簡明、準確,有具體貫徹要點,涵蓋子課題,能理解把握。
2.課題的界定:對課題題目的界定;對條件詞、關鍵詞的界定,包括內涵與外延。
3.基本主張與研究設計。
A、研究的指導思想。指導思想就是在宏觀上應堅持什麼方向,符合什麼要求,可以是哲學的、政治理論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發展規劃,也可以是有關研究問題的指導性意見等。
B、研究的具體目標。總目標、分目標,目標要實在,要可行。和內容。課題研究的目標也就是課題最後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也就是本課題研究要達到的預定目標:即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定位,確定目標時要緊扣課題,用詞要準確、精練、明瞭。相對於目的和指導思想而言,研究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幹擾。
C、研究的具體內容。內容要緊扣課題的目標來分解。
D、研究的方法、原則與策略:方法、原則與策略的理論支撐;方法、原則與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則與策略的活動性。課題研究的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經驗總結法、個案法、比較研究法、文獻資料法等。確定研究方法時要敘述清楚做些什麼和怎樣做。
E、課題研究的步驟。課題研究的步驟,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係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課題研究的主要步驟和時間安排包括:整個研究擬分為哪幾個階段;各階段的起止時間;各階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標、任務;各階段的主要研究步驟;本學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F、預測課題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課題研究擬取得什麼形式的階段研究成果和終結研究成果。如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論文、經驗總結、調查量表、測試量表、微機軟體、教學設計、錄影帶等。其中調查報告、研究報告、論文是課題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現形式。
G、有效的組織保障: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在方案中,要寫出課題組長、副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一個課題組應該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權之士,二是有識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權了課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援,有識了課題質量、水平就會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實實去幹。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是要分得明確合理,爭取讓每個人瞭解自己工作和責任,不能吃大鍋飯。但是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H、其他保障:如課題組活動時間;學習什麼有關理論和知識,如何學習,要進行或參加哪些培訓;如何保證研究工作的正常進行;課題經費的來源和籌集;如何爭取有關領導的支援和專家的指導;如何與校外同行交流等。
4.簡短的結語。開題報告的結語要簡潔,可以對課題管理部門提希望,給研究人員提要求,可以表示課題組的態度和決心。
5.可以寫上引文註釋和參考文獻。撰寫開題報告時引用了他人的材料、資料、論點、文章要按要求註明出處。反映出課題組嚴肅的科學態度,體現出開題報告的科學依據,同時也是尊重他人勞動的體現。可以是頁末注(腳註,在本頁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後或篇後注)、文內注(行內夾註)和書後注四種。
開題報告也可以有致謝。對於曾經指導、參加過選題、論證,或對此工作提供建議或便利條件,而又沒有在課題組的同志,可用簡短的文字表示感謝。
開題會上,有關專家必須詳細審查開題報告,向研究者提問質疑。但開題會不同於成果鑑定會,更主要的應該是完善方案。在確定研究有明顯價值的前提下,論證雙方應全力討論方案,提出意見和建議、修改補充方案。
教育課題報告5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援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援、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幼兒園應與家庭密切配合,共同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現實生活中,當前入園幼兒的父母都是80年代的獨生子女,從小被祖輩寵大的一代,面對成長中的幼兒他們往往也在嘗試著教育,或者隔代教育。以致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由於不適宜的愛,孩子只知受愛,不知感恩;孩子任性,自我意識強;孩子缺乏責任心和義務感;孩子依賴性大,各種能力差……基於上述現象,家庭教育指導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那麼什麼是家庭教育呢?所謂家庭教育就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影響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與延伸。幼兒家庭教育具有極強的封閉性、隨意性和片面性,這些不利因素將會制約幼兒的健康發展。
幼兒園教育的性質決定了教育具有較強的目的性、計劃性、系統性和科學性。作為幼兒園老師必須轉變教師角色定位,明白教育好孩子的關鍵是先教會孩子的父母如何從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言談舉止中言傳身教,用科學正規而適宜的方法教育幼兒。幫助家長轉變觀念,讓家長主動參與到幼兒教育中來。幼兒園作為專門的幼教機構,應該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家庭教育指導的職責,與家長共同擔負起教育幼兒的任務。因此,幼兒教育中家園合作是必然的,家長參與幼兒園也是必然的,幼兒的成長需要家庭和幼兒園的同步協調,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擔負起育人的任務,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二、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的理論分析
(一)終身教育理論
終身教育一詞最早由英國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提出。在其代表作《終身教育》中指出學校教育僅僅是教育過程的開始,應該將各種教育(包括初等、中等、職業、大學教育)統一起來,將教育看成是真正貫穿於人的一生的活動。但耶克斯利只是從宗教的角度論述終身教育。
美國著名教育家、哲學家杜威的思想與終身教育思想緊密相連,其代表作《民主主義與教育》中提出了“生長論”。當代終身教育哲學思想家韋恩認為“生長論為終身教育理論和實踐提供了哲學正規化”。杜威認為“常態的`兒童和常態的成人都在不斷生長,他們之間的區別不是生長和不生長的區別,而是各有適合於不同情況的不同的生長方式”,“教育就是不斷生長,在他自身以外,沒有別的目的”,“一個人離開學校之後,教育不應停止”。
現代終身教育思想的正式形成是以196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成人教育發展國際會議上法國成人教育家保爾.朗格朗所作的關於終身教育的報告及其在1970年發表的《終身教育導論》為標誌。朗格朗認為現代社會科技的日新月異和社會生活狀況的翻天覆地是終身教育形成的重要原因。朗格朗對終身教育的基本看法包括:第一,終身教育是貫穿人一生的教育,每階段的教育相互聯絡,如他在《終身教育引論》中提出“的終身教育的概念是圓周式的:只有當人們在兒童時期受到良好而合理的教育,……他們才能有名副其實的終身教育”。所以對幼兒來說,該階段是其人生的奠基階段,接受良好的教育會對幼兒未來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礎,但如果在該階段幼兒教育出現偏差,將會對其終身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第二,教育並不限於在學校中進行,應該使學校外的機構也承擔教育的功能。對家長來說,獲得家庭教育指導是其人生特定階段的特殊教育,也屬於終身教育體系的一部分。國家和社會應該為家長提供接受指導的機會,幫助家長形成科學教育觀念和行為。朗格朗的終身教育思想在國際社會引起高度關注。改革幵放之後,終身教育理念傳入我國,建立學習型社會和學習型家庭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無論是對於幼兒來說,還是對家長來說,貫穿終生的教育都是社會的要求和自身成長的必然選擇,所以終身教育理論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之一。
(二)家庭教育指導理論
我國關於家庭教育指導的理論研究尚處於初級階段,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歩澄清,在此僅做簡單介紹。
李洪曾教授提出“4421”家庭教育指導理論框架。該理論認為家庭教育指導是由四類物件(組織管理者、指導者、家長、兒童),四個過程(組織管理者對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組織管理過程、指導者對家長的指導過程、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存過程和兒童身心的發展過程),兩種環境(對四類物件和四個過程直接產生影響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等),以及對物件和過程間接發生作用,但影響更為廣泛和深遠的社會大背景組成。這11個要素、4種類別構成了“4421”家庭教育指導理論框架。樂善耀教授提出家庭教育的指導過程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即組織管理層面(由地方政府及學校領導負責),指導層面(由社群和學校教師負責),教育層面(由家長負責),每個層面都有自己的培訓和科研課題,三個層面共同推進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進歩。學校成為普及家庭教育理論和方法的主要組織;家長聯誼會、委員會等組織形式推動著指導的社群化;家庭教育指導與其他文化活動相結合,促進了精神文明的提高。因此家庭教育理論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之二。
三、課題在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及趨勢分析
(一)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自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起,在家庭教育指導的問題上我國開始重視。而對於幼兒園家庭教育有計劃、有組織、有意識的進行科學地指導,大家在近十幾年才開始重新重視。上海教科院的李洪曾先生對家庭教育指導研究比較多,他發表了許多關於家庭教育指導的文章,特別是在我國嬰幼兒家庭教育指導方面,就其目的、任務、要求以及性質和指導渠道等都進行了深入的理論分析和研究。柳華教授在《如何正確處理教師與家長的關係》一文中,曾指出教師的責任不光是教育學生,更重要的是指導家長,而且正確的處理好與家長的關係也是重中之重,並指出了與家長處理好關係的具體方法和步驟。在上海市某區曾對35週歲以下的青年人進行過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獨生子女家庭佔80%的比例,而在這些年輕人裡有三分之二已經“為人父母”,絕大部分人相當缺乏家庭教育指導方面的經驗和知識。
國外在進行家庭教育指導方面的研究也比較早。在1897年美國第一次的母親會議以來,家庭教育指導就以一個嶄新的面孔進入了社會教育的洪流當中。20 世紀末家長這個詞正式介入教育孩子的標誌是“家庭教師協會(PTA)”的誕生,同時它的誕生也是家庭教育指導再次登上教育大舞臺的開端。其後,從 60年代中期起,美國廣泛開展《開端教育計劃》(The Head Start Project)。這個計劃強調了家長在孩子教育的發展上具有很重要意義,它對幼兒園的要求是必須積極地幫助家長提高他們的教育水平,努力地使家長能親自參與到兒童的教育過程之中,這樣可以使家長的作用能充分的發揮。這個計劃主要是能使家長親自參與到其中作為計劃的重中之重及成功的保證。關於“家長教育”蘇霍姆林斯基就指出:在注重學校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家庭教育,同時他還強調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學校和家長要配合的密切。
(二)趨勢分析
1.素質教育走進家庭成為跨世紀幼兒園家庭教育的主旋律。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將面向家庭所有成員,家長工程將成為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良好載體,家長教育將與親子教育並舉;“家長教育質量意識”在新一代中青年家長中顯現;“親子互動的模式”從一元變為多元。前不久,在上海召開的“全國0至3歲的嬰幼兒發展與親子教育研討會上,對0至3歲的嬰幼兒家庭親子教育問題進行交流研討,會上家庭教育專家根據國際上關於親子教育的最新發展態勢和多年研究,提出家庭教育的新理念。
2.依託社群教育是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發展方向。
社群教育在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中的溝通作用,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社群生活是幼兒成長的重要依託。我國農村大多數0-3歲嬰兒甚至3-6歲幼兒並未入園,入托,處於散居狀態,對於這些兒童的家長來說,托幼機構的直接指導存在困難,而社群指導具有優勢,學前兒童家長對社群的信任、 依賴程度將發生根本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由幼兒園依託社群組織0-6歲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指導將成為發展的方向。
3.21世紀將從傳統家庭向學習型家庭轉變。
走向學習型家庭,建設學習化社會,是21世紀人類社會的主旋律,20世紀90年代面對社會變遷過程中出現的家庭問題,依據終身學習的思想,提出建立學習型家庭。家庭的學習活動包括個人的自我學習、反省與改變,及家人共同進行的活動。建立學習型家庭的意義在於它將家庭教育從圍繞子女成長而進行的“家庭對子女的教育”向圍繞提高家庭整體質量而進行的“社會對家庭的指導”方向發展。建立學習型家庭是每個家庭開啟21世紀大門的鑰匙,是一種較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每個學前兒童都是家庭的活躍因素,他與家長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相互分享,促使家庭持續地、動態地發展。
四、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
家庭教育指導的本質是幫助家長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過程。本課題的研究旨在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端正教育態度和方式,掌握一定科學教育知識正確育兒,並且要與幼兒園積極溝通聯絡,變被動為主動。要指導家長樹立全面的發展觀,既要重視智力因素對幼兒發展的積極意義,更要重視品德培養、情感培養、合作意識培養、創新意識培養等非智力因素培養的重要價值。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家庭教育指導的實踐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認識到家庭教育是孩子終生攜帶的名片,重視“家教、家風、家規”對孩子的影響,促進每個家庭成員對家庭教育達成共識。
2.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促進家長與幼兒園達成教育共識,形成教育合力,共促幼兒發展。
3.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家長觀,讓教師明白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援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援、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4.實現家園相互配合,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發展。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與研究的內容
(一)研究目標:
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認識幼兒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促進家庭教育質量的提升。同時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家長觀,多渠道開展家園共育活動,密切家園聯絡,促進家園合作共育。
(二)研究內容:
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園聯絡渠道
如何發揮家委會的帶動作用
如何積極面對家長的質疑
如何實現家園合作,共促成長
六、課題研究的過程設計
本課題的實施共分三個階段:
1.前期準備階段(2015年3月—2015年7月)
設計課題研究方案,進行課題申報。成立課題組,明確個人分工。組織課題組人員學習有關理論,研究查詢文獻,收集有關資訊資料。
2.實驗研究階段(2015年9月—2017年9月)
集中進行實驗,我們將對家庭教育指導策略進行深入探討。形成幼兒園、家庭二位一體的教育模式。開展多種形式的家園共育活動,積累實踐經驗進行中期評估。
3.總結結題階段(2017年9月—2017年12月): 收集、歸納課題研究相關資料
撰寫課題研究的結題報告
展示課題研究成果
七、課題研究的原則及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原則
1.層次性原則:圍繞總課題,分解子課題,確定研究入口,構建一個綜合研究體系。按照“課題引路,整體推進”的原則分層次、有目標地開展課題研究。
2.合作性原則:在研究過程中,要充分開發人力資源,優化合作,加強交流,達到共同提高,整體推進的目的。
3.實效性原則:要求課題研究規範科學,理論學習、個案研究均與實驗課題相結合,實行“個人反思——集體研討——研究總結”的反饋機制,突出過程的研討,確保課題研究的實效性。
(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主要透過查閱、蒐集、積累文獻資料,瞭解與家庭教育指導相關的內容。並精心篩選、整理出合理的且適合本園課題研究方面的內容。文獻的獲取途徑主要是已有的公開出版文獻,包括期刊雜誌、書籍、電子文獻等。
2.問卷調查法:以活動為載體發放調查問卷,調查家長的育兒需求,回收後進行總結反饋。
3.培訓交流法:定期召開家長會和家委會進行交流,組織多種形式的家長培訓,健全家庭教育網路。
4.案例分析法:透過切實的案例分析,瞭解當前的家庭
教育現狀及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採取措施解決問題。具體案例具體分析,可以把真實情況典型化,使描述更加直觀、具體,說服力更強。
5.經驗總結法:不斷驗證、不斷完善、總結課題研究成果。在實踐研究中,加強反思,用現代教育理論總結經驗,提升研究價值。
八、課題完成研究任務的保證措施
1.我園具有較雄厚的經濟實力,領導重視、支援教育科研,研究經費和資料裝置有充足的保障。我園將使用專項科研經費,提供財力支援,確保研究計劃順利完成。作為萊西市的全日制公辦幼兒園,我園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援,教學和科研裝置先進,閱覽室、圖書室、多媒體一應俱全,資訊渠道暢通。此外,圖書、報刊、電子讀物等藏量豐富,為教師們查閱有關資料和學習研究提供了方便。
2.該課題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從建園之初,我們就非常重視與家長之間的聯絡和合作,我們先後透過家長園地、家園聯絡手冊、家長半日開放、家長進課堂、QQ、微信群等方式建立起個別指導和集體指導相結合的多種方式。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透過教師組織的各項活動,可以更自然,更直觀地將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展示在家長面前,使家長理解和學習幼兒早期教育應持有的觀點和適宜的方式。這些工作得到了家長的認可,也獲取了家長的信任,這不僅有助於我園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轉,而且有利於對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
3.具有開展教育科研的隊伍基礎。本課題組的主要研究成員由園長掛帥,副園長、教導處主任、級部主任參與,他們都具有多年豐富的教育科研經驗,指導科研活動有效開展。此外,也有理論知識豐富的年輕成員,她們業務理論紮實,樂於接受新鮮事物,能讓研究緊跟時代變換。課題組成員有較高的教科研工作熱情,對該課題的研究具有濃厚的興趣,對實施該課題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已進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並潛心鑽研教育學、心理學、統計學等理論知識,這些都為該課題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充足的技術保證。
4.加強科研管理,提供製度保障。學校制定了課題管理、學習、研討和激勵制度,定期組織現場觀摩交流活動,開展論文、課例評比,展示優秀成果和先進經驗,以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並完成預期的階段性成果。
九、課題組成員
組長:
組員:
教育課題報告6
一、本課題的意義和價值
1.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及價值
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要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而國學就具備這種獨一無二的特質。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作用。而中國的國學思想,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國學經典中就蘊藏著中華五千年全部文明和智慧的精髓,作為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基礎,它構成了中華民族精神生活的客觀環境,維繫著中華文化之根。
20XX年3月26日,教育部下發《完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檔案,此時距中華民國總長蔡元培先生全面引進西方教育體系102年,距陳獨秀先生開啟新文化運動99年,中國教育在經歷了百年學習西方之路後,終於回頭重新審視和學習自己的傳統了,傳統文化教育將成為學校教育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此時,如何建設一種適應當代學校、簡單易行、切實有效的國學教育,就成為當務之急。而學校的國學教育是基礎教育,是屬於國民基本教育。國民基本教育就是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接受的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部分,其主體應在中小學幼兒園的教育中完成。古人說:“童蒙養正”,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在童蒙時期,形成“做好人”的習慣,把自私的心、自私的行為改變過來,從原人變成好人,才能激發其善性的本能。而如何養?怎麼養?就是本課題需要在內容、形式和方法上的研究。
2.省內外同類研究現狀述評及本課題的創新之處
如今,隨著傳統文化的重要地位重新被人們認識,國學教育也隨之廣泛開展。但是,針對幼兒國學教育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以“幼兒國學教育”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上搜索,僅有18篇論文,最早發表論文的時間為20XX年。這一情況說明,直到最近幾年,國內學界才意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而相關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都還處於探索階段。我們省內這方面的研究,更是處於拓荒階段,目前還沒有文獻著錄。就現有成果來看,杜潔瓊的《幼兒國學教育內容選擇及方法》著眼於幼兒國學教育的內容選擇及方法,做了比較基礎的分析和研究;李靜的《國學經典與幼兒禮儀教育》研究的是幼兒禮儀教育與國學經典的結合,因篇幅所限,只有較為簡單的分析。閆蕾的《小議幼兒國學經典教育的現狀及改進措施》,關注的是現在幼兒國學經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材料翔實,立論中肯。除此之外,還有《幼兒國學教育之我見》、《在國學教育中促進幼兒品德和習慣的養成》等幾篇文章,大都從一兩個側面來研究幼兒國學教育的某個方面,整體而言,還需要加強實踐基礎,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幼兒國學教育研究的進展。
創新之處:(1)本專案在國學教育的視野下,對幼兒品性、生活及學習能力的培養進行整體觀照研究,省內還未見有學術文獻報道;(2)本專案的研究方法將在傳統的文獻資料研究基礎上,將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方法結合,以幼兒行動及個案研究為依託開展工作,在方法和視角上較為新穎,走在了幼兒教育研究的前沿。
二、研究目標、內容、思路
1.研究目標
本課題的最終完成,要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目標:(1)本課題的研究,要培養起幼兒對本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和認同感,培養幼兒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一致的道德認知與道德品質,為其未來成為講文明、有愛心、知榮辱、守信用、有理想、有國際視野、敢於擔當的現代中國人奠定基礎;(2)本課題的研究,要培養幼兒正直、善良、真誠的品性,這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所謂童蒙養正,必須從孩子入手,才可能完成;(3)本課題的研究,要針對幼兒生活及學習態度、習慣、能力等方面完成。(1)學習生活常識和基本自理能力;(2)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初步培養正確的人生態度;(3)掌握學習的基礎知識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研究內容
以古代傳統蒙學讀物《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增廣賢文》、《孝經》、《聲律啟蒙》等內容,對3—6歲幼兒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潛移默化的滲透與影響,探索實施幼兒國學教育,根植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策略。具體從以下方面開展研究:
(1)構建“家園合一”的教育影響策略。國學教育歸根到底畢竟是品性教育,即使缺乏各種物質條件,但只要有老師和家長的品格在,言行在,就可以培育出善良、有氣節、有品位的孩子,那麼國學教育的基本目的就達到了。所以國學培訓、讀書研討、提升自我是實施國學教育的關鍵所在;
(2)探索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影響策略。透過每天對幼兒進行視聽環節的學習,潛移默化的對3——6歲幼兒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教幼兒學習有韻律感的吟誦,影響幼兒的性格傾向、價值取向、精神氣質和審美情趣;每週開展一次主題教育活動。如,尚禮崇德,尊重生命,感恩父母,學習愛等;
(3)培育特色教育活動,建構幼兒園園本課程。以實驗班為重點,各年齡組制定子課題,加強每學期國學特色的課程建設。透過課程實施培養幼兒良善品性。
3.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收集國學教育素材,分析和整理有關傳統文化的資料和教育理論,透過學習研究,提高在課題實施過程中的有效融入與滲透;
(2)行動研究法:本課題的研究與幼兒一日生活緊密結合,在研究過程中,針對幼兒年齡特點,設計具體的教育實施方案,及時反思、調整教師的指導策略,並最佳化與改良教育環境;
(3)個案研究法:針對不同的幼兒,有不同的教案、不同的教法、不同的進度,有不同的教育目標,並做好詳細的分析與記錄,找尋適合幼兒學習的方法;
(4)總結研究法:教師透過學習、實驗,總結教育實踐中的成功經驗,撰寫經典案例、報告及論文。
4.研究思路
結合我國目前幼兒園國學教育的理論觀點和研究現狀,瞭解與學習國學文化精神,找尋國學教育在幼兒園實施的方法和途徑;以培育特色教育活動為突破口、家園合一,在一日生活中滲透國學教育,根植傳統文化;提出實施國學教育的理論原則,形成園本文化課程,培養幼兒良好品行和習性。
三、研究基礎
本課題負責人鬱東利曾主持參與了“十一五”以來的多項省市重點科研課題,主持的省重點課題“透過案例研究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已順利結題,並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師培養模式。課題研究人員朗瑞平是河北北方學院國學教師,研究成果豐厚。這些研究成果,都是本課題研究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