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寫幹部考察材料
如何撰寫幹部考察材料
幹部考察材料的撰寫是組工幹部的一項基本功,從公文形式規範的角度說,沒有達不到要求的,從公文內容“信達”要求看,真正寫出一份中規中矩的考察材料,確非易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如何撰寫幹部考察材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幹部考察材料是幹部考察的結果,是考察之後對幹部的一種綜合性、結論性評價,應當是水到渠成的,而實際的情況是很多考察材料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缺乏個性特質,不能起到考察材料應當發揮的作用。撰寫考察材料,要在“真”、“準”兩個字上動腦筋、做文章。
“真”,是考察材料的第一前提,沒有真實作基礎,所謂的考察材料只能是官樣文牘、形式主義,是失敗的考察材料。考察材料的“真”不是面壁冥想,閉門造車得來的,是從幹部考察活動中得來的,座談得來的資訊、查閱資料得到的資料、民主測評的統計結果等等。第一,個別座談時,要注意透過問候、讓座、自我介紹等,讓座談者對考察人有個好印象,取得較高的信任度,以便座談者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達到好的談話效果。對個別人在座談中欲言又止,難以暢言的,要耐心引導、耐心聽取,如有不甚瞭解的,要進行提問。第二,在民主測評時,要儘可能地擴大參加測評人員的範圍,要向參加測評的人講明填寫的要求和注意事項,從落實群眾對幹部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的高度進行強調,這既是考察測評的需要,又是宣傳和貫徹《幹部任用條例》的需要。要給予參加測評人員充足的時間和便於填寫的空間環境。第三,對考察物件,包括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提供的材料要進行有針對性的甄別,透過查閱一些原始材料,會議記錄,到現場勘查情況,比如招商引資專案、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道路建設,草危房改造、學校危房改造等,黨委、黨組開會研究重大問題記錄、中心組學習的材料記錄,幹部的學習筆記、民情日記等,與座談的情況、測評的情況相比較,就會得到與實際較吻合的真實的結論。
“準”就是考察人員透過認真思考,認真研究,去偽存真,得出準確的考察結論。首要的是對第一階段工作所取得的材料進行系統的、全面的分析,要對所有材料進行分析,不能一葉障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要辯證地看,考察干部取其大節,觀其主流。比如,對一個人的看法,要全面分析後加以確定。其次要一分為二的看待幹部,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一個崗位來說,對一個幹部來說,工作永遠是無止境的,適人適位是最科學的選人標準。那麼,一個幹部在他的崗位上來說可能是很好的了,可是要對照崗位要求來說,對照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來說,對照“三嚴四自”的標準把幹部工作的優缺點分析出來寫入材料,不能只寫成績或只談問題。第三,看待幹部要把幹部放在他所處的工作環境中去考察。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有很大作用的,把幹部放在具體的環境中去考察,就可以用聯絡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全面的觀點去分析幹部的成長和工作,就會得到比較真實準確的結論。第四,要重視少數人的意見,正確認識評價幹部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我們不能忽視少數人的意見,要對少數人的意見進行科學的分析,找出這些意見產生的原因,然後才可能加以評定。第五,要歷史地看待幹部,“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一個幹部的成長過程是歷史的,那麼,看待幹部也必然是歷史的,關鍵的時候危難的環境一時一事就可以看清楚一個人,要把幹部一貫地表現考察出來,把日常工作與崗位更新聯絡起來,不能只談現在而忽略過去的.優缺點,要從歷史的角度看幹部是否能夠發揚優點,是否能否擯棄缺點。第六,考察材料要讓組織上得到最直觀的資訊。要在文字上下些功夫,讓考察材料在公文的要求框架內儘可能地增加些可讀性,文字儘可能地流暢、準確,把資料性的東西寫實,把評價性的東西寫準。
“真”、“準”兩字細思量。
考察干部四忌
幹部考察是識別幹部的重要途徑,質量效果如何,直接影響選人用人精準度和公信力,必須依章依規,深入細緻,察出真情,掌握實況,精準識別,防止出現四種識人不準的現象。
主觀臆斷。一些幹部考察者由於考察前對考察物件以往的表現有所聞說,便先入為主,主觀臆斷,思維定格,未考察先“畫像”,帶著定論考察干部,使考察工作流於形式,最終掌握不了真實情況。人是一個感情豐富內心複雜的矛盾體。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幹部的表現不可能“千日一面”,成績只能說明過去,優點未必永遠存在,缺點也不一定一成不變。“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要準確識別幹部,考察者在確定考察物件後必須持“歸零”心態,把本次考察作為識別幹部的起點,不受考察物件以往的表現、對考察物件以往的印象和評價影響,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透過嚴密的考察重新認識考察物件、評判考察物件。
盲人摸象。盲人摸象的故事告訴我們,看問題不能憑主觀片面的瞭解就作出判斷,要了解事物的全部才能得出中肯的結論。摸象的盲人之所以得出錯誤的結論,是因為他們每個人只觸控到大象的一部分,而沒有接觸到大象的全部。同樣道理,幹部考察如果欠全面、周詳,像盲人摸象那樣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難免導致失全失實。要準確識別幹部,必須開闊視野,明察秋毫,對考察物件的德、能、勤、績、廉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既瞭解其現在,又瞭解其過去,既觀察其正面,又觀察其側面,既掌握其長處,又掌握其短處。要把民主測評的民意情況和談話考察的評價情況綜合研判,將平時掌握情況與考察所得情況互相印證,透過現象看本質,用全面的眼光、歷史的觀點去觀察,用辨證的思維、科學的方法去分析。
走馬觀花。臨時考察干部往往時間要求較緊湊,個別責任心欠強的幹部考察者容易出現走馬觀花現象,考察工作欠深、欠細、欠實,例行公事走走程式,導致失準結果。幹部考察越是時間緊湊越要講究方法,保證質量,尤其是談話瞭解情況,要最佳化方式,抓住重點,增強針對性。談優點成績要具體,有事例數字。談缺點問題要透徹,有憑有據。發現問題要刨根問底,窮追不捨。注意辨別“不同之音”“相同之音”。注重追尋“弦外之音”“靜止之音”。要確保談話範圍,根據工作需要可從考察物件“工作圈”延伸至“生活圈”“親友圈”“社交圈”,透過不同方式獲取客觀真實的第一手材料。
臨渴掘井。個別組織人事部門平時識人的功課沒有做足,識別幹部過多依賴對幹部的臨時考察,有考察任務時才臨渴掘井,匆忙上陣,靠突擊考察“補課”識人。“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需待七年期。”對幹部的臨時考察是階段性任務,識別幹部則是長期性工作。要識準人用好人,必須拓寬識人渠道,把功夫下在平時,堅持日常勤走訪,平時多觀察,常與幹部談心談話、向服務物件瞭解情況,走進尋常百姓家,及時掌握幹部思想工作狀況和現實表現情況,多渠道、多層面瞭解幹部,對幹部的德才表現瞭如指掌。要重視幹部日常表現素材的積累,健全資訊資料庫,做到“提人知情”“提情知人”,未察其人,已明其況。
考察材料“功夫在詩外”
考察材料質量高低,直接關係能否選準用好乾部。全面、客觀、公平、綜合反饋幹部的德能勤績廉,才能匡正選人用人導向,激發幹事創業精氣神;相反,考察材料“走樣失真”,則難以真實反映幹部的實績和能力。要寫好考察材料,避免幹部考察“千人一面”、脫實入虛。
考察材料是幹部整體考察的“體檢單”。從優點到缺點、從品行到才華、從思想到實幹,都得緊扣幹部的真實表現來“描刻”,而不能盯緊“考察材料”而“既定描刻”,甚至先入為主、“模組化加工”,搞成了“流水作業”。考察過程是什麼樣的,就會有什麼的考察材料,兩者互為因果、相互制約。要注重把眼光放開,深入工作現場看,從群眾話語裡聽,考準察實幹部。
考察材料還得跳出“材料”,多下些“詩外功夫”。要提高個人的考察業務、材料撰寫能力,確保能夠將訪談物件、基層群眾、工程現場等“第一手素材”,精準、全面、客觀地吸納進考察材料。要擺脫“唯考察材料主義”的束縛,保持兼聽兼得、開門納諫、現場考察的擔當幹勁,減少聽彙報、翻材料、開座談等模式化動作,深入群眾身邊、撲下身子到工程現場瞭解幹部所作所為。現場才能捕捉到活魚,打撈到“新聞”,讓考察材料“活起來”。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考察材料不在“材料之中”,而在“材料之外”,在廣大百姓群眾“聲音”和地方經濟發展“風景”裡。要下繡花功夫,結合地方實際、群眾意願、基層現場,讓考察的觸角延伸、考察的視野放寬、考察的鏡頭轉動,為寫好考察材料夯實前提條件,讓幹部形象“入木三分”、立體鮮活、充盈厚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