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建設的社會實踐報告(通用9篇)
鄉村建設的社會實踐報告(通用9篇)
難忘的社會實踐結束了,回顧這段時間的實踐活動,取得的收穫不是一星半點的,那麼我們需要好好地進行總結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實踐報告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鄉村建設的社會實踐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鄉村建設的社會實踐報告 篇1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和國家全面建設小康和現代化,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程序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我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的重大措施,是實施可持續發展觀的必經之路,是時代的呼喚,是廣大農民的迫切願望和心聲。
經過幾年的新農村建設,我的家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次利用實踐機會,對家鄉的新農村建設做了調查,瞭解了新農村建設前後村莊及人民生活狀況的變化,同時也發現了當中存在的一點不足和問題,希望能對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有關方面起到一點參考和借鑑作用。現將有關情況和本人對此的一些問題思考,報告如下:
新農村建設的成就
調查中發現,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和建設社會之一新農村的目標的提出,我鎮黨委、政府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始終以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為核心,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大力推廣先進生產技術,紮實開展招商引資,富有成效地推進了全鎮農業和農村經濟跨越式發展。為全面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民主管理”的總體目標而努力。透過我鎮政府和黨委以及廣大農民的共同努力,我鎮的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具體有如下幾點:
一、物質生活
在十幾年以前,當你走在鄉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一排排參差不齊的破舊土木結構的房屋,和那狹窄髒亂、高低不平的鄉間小路。每當下大雨的時候,屋內就到處漏雨,呈現出一種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的景象;那鄉間的小路就更不用說,坑坑窪窪、雨水聚集、泥濘不堪,人們根本出不去。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特別是最近幾年,我鎮寧村的房屋有了明顯的變化,從以前破舊的土房子變成了現在一棟棟寬敞明亮的大紅磚瓦房,有的農民甚至蓋起了兩層小洋樓,屋內一裝飾,在配上一些現代化的家電裝置和城裡人不相上下。至於交通那更不用說了,政府大力投資鄉村公路建設,努力實現村村通公路,截止目前已經基本實現這一目標。現在人們的出行十分的方便,鄉村的公交就從家門口經過,隨時都能坐上。人們常說:“要致富,先修路”,這句活一點都不假,農村公路的修建極大地推動了當地農業、牧業等其他產業的發展,我鎮政府和黨委積極探索,結合當地的特色,紮實開展招商引資,在銀星,蘭星,蘭豐等地建起了特色農業園,發展現代農業。農業園的建設不僅帶動當地經濟的增長,而且解決了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問題,為農民增收提供了途徑。
此外,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追求時尚、快捷、方便,大多數家庭都購買了大的電視、DVD、電冰箱以及電磁爐、豆漿機等家用電器。人們現在不僅要求吃飽,而且要求吃好,吃出質量,吃出營養,吃出品味,新農村建設到處都突出一個“新”字。
二、精神文化
在過去,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人們買不起電視,因而閒暇時沒有可消遣的,看不到電視劇等一些文藝節目,根本談不上豐富精神文化。但現在,家家都有電視有的甚至還有電腦,人們在閒暇之餘都能透過這些來了解世界的發展,中國的發展以及社會的變化,大大的拉近了農民與世界的距離,豐富了農民的娛樂生活,同時也讓他們從中學到知識。此外,每到過年過節的時候,鄉政府也會組織一些娛樂活動,什麼開花燈會啊,組建秧歌隊,高蹺隊。積極調動當地農民的興趣,讓他們積極參加,極大地豐富了農民的精神文化。
三、思想文化教育
農村教育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科學技術是先進的生產力,有了先進的生產力農民就更容易致富。在國家重要會議上,國家領導人也多次提出“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大力發展教育,提高國民素質,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培養一大批頂尖專家以及數以千萬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是我國從人口大國向人才大國轉變。目前,我國農村人口的比例約佔全國總人口的70%,因此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是當務之急。
對此,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從08年上學期開始,農村義務教育全部免費,除免收學費和教材費之外,對寄宿費進行補助,僅收本子和教參費。公共費用上,國家財政部加大對公共教育經費的投入,從以前的2%加大到4%,這使得一些教育設施得到改善,辦學條件及辦學效益得到提高,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得到利用。
而在教師方面,國家對教育經費的投入,極大地改善了教師的教學、生活狀況,教室工資待遇得到明顯提高,同時還為教師建造了一些經濟適用房,解決了教師的住房問題,這些舉措使得教師工作積極性明顯提高,更加努力的向一個人民的好教師做起。
新農村建設面臨的主要矛盾與問題
從這次調研的情況來看,新農村建設總的形勢較好,我們在發展經濟和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的確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而又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
新農村建設關鍵是解決“三農”問題,解決農民增收、農業增長、農村穩定的問題。“三農”問題不解決,短期來看,不利於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從長期來看,將會阻礙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將會使中國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目標的步伐停滯甚至是後退。此外,也不利於社會穩定。解決“三農”也是為了2020年前更好的實現全面建設高質量小康社會這一目標。如何正確處理好三者的關係。協調好三者的內外矛盾是關鍵,也是重中之重,本次調查“三農”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民問題
新農村建設中農民發揮著主體的作用,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利益主體和實踐主體,他們評價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效,同時也影響到政府工作的好壞,如何讓農民得到更大的收益是問題關鍵。經過這段時間的實際調查,現存在嚴重問題有:
1、農民素質差距大。小農思想從古至今,在人們的腦子裡根深蒂固,利益觀念頑固不化,有不少農民為個人私利不顧他人健康生命安全害人害己。隨意丟棄垃圾廢舊物品,公共場所不注意個人言談舉止,大聲喧譁,隨地吐痰等現象屢見不鮮,就業觀念陳舊落後,只看重眼前,沒有長遠的眼光。
2、農民增收門路狹窄,增長點不多。農業增收既面臨著農業內部受資源約束,增收潛力不大的壓力,又面臨著農業外部就業競爭加劇的巨大壓力;產業結構調整緩慢,新型農業發展滯後,傳統農業只能解決農民的“吃飯”問題,而不能根本上解決他們的“致富”問題。大部分農民把增收的希望寄託在外出打工上。雖然收入相對較高,但受群眾觀念、農民素質、就業門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動性強,難以穩定就業,也不是長遠之計。
3、農民法律意識淡薄。農民受自身文化素質的限制,對於社會主義法制認識甚少,一些農民或是不懂法,或是法制觀念淡薄,對法律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如何正確維護自己的生命及財產安全都不是很清楚,這就導致很多農民外出打工要不到工資,或因公受傷無人負責的情況頻頻發生;還有一些不法分子,正式利用農民法律意識淡薄這一特點,對其進行坑蒙拐騙,用一些花言巧語讓農民相信“一夜發大財”,這就使許多農民在不知不覺中觸碰法律。
(二)農業問題
農業是農民的生存之本。我國農業歷史悠久,佔世界約7%的土地養活著全世界總人口22%的民眾。農業的重要程度非比尋常,提高農業產量、保持糧價穩定增長、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和品質、進一步開放農村市場、保持並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是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目前來看,根據我國國情立足實際發展現代農業勢在必行,急需增強農業的科技含量和土地有效的利用率。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和增長模式發展生態農業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農業的標準化以及農產品的統一規範化生產、深度加工、銷售、食用等是建立現代農業全面發展體系的重要內容。在調查中發現的嚴重問題有:
1、糧食作物產量低。現在農村嚴重缺乏技術人員,由於沒有技術人員的專業指導,農民對當地土壤地質,耕作性,水肥特性等人士不足,種田只靠經驗來,沒有一套科學有效地種植方法,這樣的結果就是農民花了錢,幹了活,但最後得不到好的收成,不能很好的發揮徒弟的生產能力,這是一種極大地浪費。
2、產品不優,沒有品牌。在農產品種植過程中,不少農戶片面追求數量,二不注重產品質量,在蔬菜、水果上噴撒催熟劑、膨大劑等農藥,這些農藥雖然可以是蔬菜、水果的生長週期變短,但是殘留在上面的農藥會對人們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還有就是不注重品牌的建設和發展,只是盲目的跟隨,機械效仿和低水平生產現象比較突出。
3、過於傳統,缺乏特色和優勢。就拿家鄉本地來說,絕大部分土地上一年四季就是小麥玉米,果樹、花卉、蔬菜的面積只有一小部分。我認為主要是缺乏地方扶持和農業人才,積極性不夠高,優勢品底蘊挖掘不出來。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發揮農業內在潛力的重要方式。
(三)農村問題
我國農村地區廣大,廣大農村地區的穩定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和諧安定,搞好農村的和諧穩定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大計。發展農村經濟,縮小農村、城鎮收入差距,是國家目前發展的當務之急。沒有穩固的經濟支援,新農村建設知識一紙空文,抓好國家經濟是根本。農村沿用的思想與長期的生活方式已經根深蒂固,這就使新農村建設具有了一定的難度。現將存在的問題總結為以下幾點:
1、市、集、會等人口聚集場所欠規範。不文明,不健康活動應該堅決打擊,文明風氣急需建立。提倡公平交易,設立公用放心稱,質量檢查力度需要加大。
2、農村缺乏娛樂設施和文化建設。目前,絕大多數農村沒有像樣的娛樂場所和體育健身設施,農民在閒暇之餘沒有其他的娛樂方式,身體也得不到鍛鍊;此外,還應該建立一些活動室、書屋、網路室等,這些不僅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還能學到科學文化知識,瞭解最新資訊,能有效地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3、農村安全問題存在隱患。由於現在農村裡的大多數青壯年都出去打工,村裡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弱婦孺,這就給犯罪分子有了可趁之機,偷盜、拐騙行為有時會發生,農民的生命財產不能得到保護。
4、農村公共衛生事業發展艱難。一方面,鄉鎮醫院運轉困難。由於政策和經濟條件的原因,目前鄉鎮醫院條件差,醫務人員待遇低,結構不合理,導致人才引不僅、留不住。另一方,看病難的問題仍然嚴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雖然給沒那麼看病難問題帶來了福音,由國家、區、市財政共同補貼,每位農民只需交10元,即可享受醫療保險,看病報銷40%的醫藥費,住院報銷60%的醫藥費,不過這些合作醫療的醫院大多是縣、鄉級的一些醫院,由於政策和經濟的問題,他們的醫療水平和條件比較差,對於一些小病還可以,但如果是大病的的話,還得上市裡的大醫院,然而醫藥費由會成為他們的苦惱。
三、對策和建議
農業是基礎,農民是關鍵,農村是重點。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農村穩,則天下穩;農民富,則天下富。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首先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1、調整農業結構。一是調整種植業結構,採取多樣化的種植,根據當地土壤、氣候等條件因地宜,發展特色,提高農產效益。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和水力資源,使其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二是調整畜牧業結構,維持畜牧業價格穩定。發揮規模化養殖效應。根據實際,不斷調整和完善農業結構,挖掘最優的農業結構配比,使其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發揮出應有的效能。
2、增加科技投入。積極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科學規範化指導各項農業技術措施。發揮科技優勢,快速高效的使農民獲得有效的經濟利潤。經常派技術人員下鄉考察指導,幫助農民解決遇到的農業問題對於科技你的經驗積累會起到推動作用,同時可以促進科技的創新,及時發現新問題積極研究解決,提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加大創新,加強和培植市場主體。一是扶持種養大戶,培植農業生產主體。透過對一些市場意識強、科技素質高的種養大戶,採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導、農戶投資的辦法,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引進優良品種,採用精細的管理方式,逐步發展狀大起來,使他們不僅是科學種養致富的典型,而且成為農村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二是透過政府支援引導,並聯合村裡的大戶、致富能手等把農民科學合理的組織起來,使他們成為一個主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提高農村經濟的自主發展能力。
4、必須進一步加大新型農民培養力度,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實施失地農民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和文化陣地建設,以文明村建設抓起,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大力開展以遵紀守法,建我和諧家園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進農村和諧穩定發展。要加強法制科普宣傳,建設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努力構建農村公共文化體系,豐富廣大農民的文化生活,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
5、轉變政府服務管理,不斷完善農民保障。是適應農村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彰顯了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符合“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新“三民主義”的倡導,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開展城鄉社會公利服務建設,提高政府服務水平和管理水準,努力向著建設服務型社會的目標邁進。同時要大力推進農村民生工程建設,建立健全以新型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以就業幫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救助方式,讓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與和諧社會的共同建設,真正提高GNH才是目的,而不僅是單純提高GDP。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我們在思想認識上要有長遠眼光,在發展規劃上要有長期打算,要有信心,有決心打好這場仗。祖國的未來離不開新農村的發展,搞好新農村建設時國家長治久安的大計。
鄉村建設的社會實踐報告 篇2
“有一種生活,你不曾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不曾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不曾擁有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純粹。”就是這句感動了無數顆心的話也感動了我們,於是我們一行16人踏上了雲南支教的道路,為了那最純粹的想法——陪伴。
共同的目標真的有很強大的力量,它讓我們原本互不相識的十幾個人緊緊地聯絡在一起。支教前,我們一起蒐集各種資料,一起準備教案修改教案,一起在九點後安靜的一教樓裡試講,一起採購支教所需的物品,一起品嚐了支教地點前後換了5次的心酸無奈,一起談論著為什麼支教該怎麼支教以及大家的理想,一起經歷了40個小時痛苦但卻有趣的車程,輾轉了上海六盤水之後終於到達目的地。
支教過程
1、鎮雄雲嶺初印象
支教的地方是鎮雄縣屬於國家及貧困縣,我們想象了很多次那邊的情景,但真的只有走進當地,踩著腳下的土地,才能感受到那種真正的貧窮,特別是教育的落後。支教的學校只是平房,兩間破舊的教室,沒有水也沒有電,幾條比較高的長凳便成了孩子們的課桌,學校只有兩名老師,只有兩個年級,也只有語文數學品德三門課,這些的確帶給了我們不小的震撼以及和想象中的落差感。但是,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可能最初我們都想要好好地一起做好這件事,但是現實總是比理想骨感很多。我們還是相信越是艱苦的壞境就越是一種挑戰。
雲嶺鄉是一個很美的地方,每一天清晨推開房門就能看到霧氣時濃時淺的群山之巔。每一天,都可以以俯視的角度看到被開墾了一大半的青山。這樣的風景,可能這輩子能這樣真切的感受的,沒有幾次。一眼望去,都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和烤煙,還有那數不盡的群山。
2、帶著責任去上課
7月12日,住在村民家裡,一切安頓下來著手開始教學。由於都放了暑假,所以招生工作都需要我們自己去完成。採取了最原始的方法,我們開始分成幾組挨家挨戶的上門宣傳,村民們的熱情給了我們極大的信心。招生工作十分順利。我們的課程有趣味數學、英語、繪本、寓言、手工、美術、音樂、夢想、體育、舞蹈等,基本都是拓展視野培養興趣類的課程,我們想帶給他們的是一些能讓他們快樂的東西,希望他們能在輕鬆的氛圍下學習,而不想給他們帶去壓力。7月15日舉行了開營儀式,學生擠滿了教室,一些家長也來旁聽,這是我們來到這的第一次成功,很是欣慰。
正式上課在16號拉開了帷幕。由於條件有限,所以只有兩個班級,一二三年級一個班,四五六年級一個班。雖然我們之前準備了很多課程,但是有好多是不符合當地實際情況或者是用不上的,所以連夜一群人備課便成了長有的事。我負責的是高年級的趣味數學和夢想課,我忘不了第一節課時學生們嘹亮清脆的那句“老師好”,忘不了趣味數學課上他們爭先恐後玩“巧算24”的活躍和積極,忘不了他們在彩色的卡紙上寫下的他們那些彩色的夢想和製作的特色個性名片,忘不了他們在美術課上第一次接觸到刮畫時那種驚喜和開心的表情,忘不了他們音樂課上毫不拘束的大聲歌唱,忘不了他們在課上的偶爾調皮搗蛋……第一次當一名小老師,一堂課下來口乾舌燥,但是得到他們的認可受到他們的喜歡歡迎,那種疲憊感真的可以一下子消失,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真的很美好。
可是問題開始出現,我們最初的想法只是給他們帶去更多的陪伴和樂趣,上課的時候不僅啟蒙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也帶給他們歡樂,設計課程的時候,儘可能地避開了主課。上了幾天課以後,才發現,這裡的小孩子完全不是我們想象的那個樣子。他們會主動地問我們什麼時候才上數學課,什麼時候上語文課、英語課。他們習慣用方言交談,很多小孩子都沒有學過普通話,學過的用得也很生澀,也不好意思開口說。他們急切地希望我們能幫他們提高成績,六年級的學生會找我們希望我們可以給他們補習初一的內容,一個孩子在上刮畫的時候,在畫上寫著“求進步”。其實他們也只是孩子,有著孩子調皮搗蛋的天性,卻又早早地種下了關於未來的夢想。他們遠比我們想象中早熟,他們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然而他們眼中的“知識”,只是應試的,他們只能夠知道,有了好成績就可以繼續讀下去,才有可能最後走出大山。然而學與用的關係,他們還不那麼明白。語文能考高分,不會說話,不能和山外的人交流,又有什麼用?可是,這不是他們的錯,生活教予了他們這些。面對那樣的眼睛,面對這些要求,我們只能慢慢地調整我們的課程,多補基礎,但這是不是違背了我們陪伴的初衷?時間會告訴我們一切。
3、學生篇
山裡的孩子很辛苦,當城市裡的孩子們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時,他們卻早早地幹起了各種農活。早上很早起來去挖土豆,揹著一個很大的竹筐,把竹筐裝滿了揹回家,我們的隊員也去體驗過,只背一點點就站不穩特別是還要走陡峭的山路,然而他們連很小的孩子都可以背很多。放學後,他們會去割豬草,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小孩竹筐裡裝的草遠遠地高過了他們的頭頂,看了很讓人心疼。在我們看來,他們很辛苦,但其實他們已早已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可能也不覺得這是件辛苦的事了。
他們多是留守兒童,只和爺爺奶奶生活,家裡一般都有很多兄弟姐妹,他們獨立性很強。一次上課,我問了一個問題“今天你開心嗎”,他們幾乎都是笑的很燦爛的回答“很開心”,為什麼開心呢?有人是因為今天外出打工的爸爸給自己打電話了,有人是因為得到了老師的誇獎,有人是因為今天去趕集買東西吃了,甚至有人是因為今天天氣好太陽大所以很開心,其實他們的內心很簡單快樂,也很容易知足。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他們很幸福很叫我們羨慕。他們總愛拉著我們去他們家玩,總愛問我們大學怎麼樣。他們很喜歡給我們折一些桃心百合花等,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傳達著他們的情感和對我們的感謝。在他們眼中我們是很神聖的老師,來自很遠的地方,知道很多他們不知道的事,但與其說我們是老師,還不如說我們是大哥哥大姐姐,陪伴著他們。學習,是互相的,他們教給我們的,在我看來,反而比我們教會他們的更多。
有一句話叫人窮命賤,難道真的是這樣?有一個學生的右眼壞死了,是因為好幾年前不小心弄傷了眼睛沒有及時醫治等到去治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很帥氣的一個小男孩,我們很為他可惜,也感到很心酸,要是在城市他這隻眼睛絕對不會廢。有一個小女孩的膝蓋被割草的鐮刀劃開了,劃得很深很深,可是卻沒有去醫院,家裡給他用點草藥隨便包紮包紮。他們好像都沒有把自己的身體和健康當回事,可能是生存環境的影響,這讓我們很擔心,願他們以後一切安好。
4、調研的日子
我們這次活動的內容,除了支教,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調研和家訪。我們的目的是收集雲嶺村五所社小的資料以及瞭解學校的需求,收集家庭貧困孩子的資訊,把資料反饋給靈山基金會以便他們日後開展各種捐助。於是每天沒課的人,開始往外跑。山區不同於平原,學校很分散,而且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調研很累,最多的一次我們的隊員一天走了七個小時山路才能收集到一所學校的資料。調研路上,我們體驗到過摩的飛奔在山間小路的驚悚,我們飽嘗餓肚子的感受,也感受到了麵包車開在山路上震的胃都快翻過來的顛簸,但是我們都覺得著特別有意義,對於自己,對於雲嶺村而言,都是。相比調研,家訪就顯得輕鬆了很多,村民們很淳樸也很熱情,我們會和他們聊生活,聊打工,聊學生,聊當地的教育,我們學會了很好地和村民打交道,也從村民口中得到了好多我們看不到的資訊。家訪,走入村民家中也讓我們有種真正融入當地生活的感覺,這種感覺很奇妙。
5、我們的生活
在我看來,這次支教很大的一部分是讓我們學會了生活。一群人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聽著聽不懂的方言,生活了二十幾天,有時想想,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我們分成了四個值日組,輪流做飯打掃衛生。好多從未做過菜的隊員最後也能面對一大堆土豆燒出一個很可口的菜了,雖然幾乎每餐都只有土豆,可是我們卻都吃的特別滿足和開心。山上經常停水停電,停水的時候水只夠用來做飯,隊員們都開始特別節約水,到最後都是好多人共用一盆水洗衣服,甚至連刷牙的水都捨不得用。
我們會在晚上看特別美的星星,會因為趕集吃到了一個炸雞腿欣喜若狂,會和孩子們一起去山上採摘各種野果,會因為走又陡又窄的山路而摔跤,會坐在木頭墩子上相互調侃有多少天沒洗澡了,會因為收到了學生的小禮物而激動不已,會在一起摜蛋到瘋狂,會聽著雞叫聲醒來聞著雞屎味睡去,會抱怨我們把多少第一次奉獻給了這裡,我們一起做的事太多了,除了白天上課調研,我們每天晚上都會開會,大家討論一天的收穫,反映出現的問題。單純的目標,一群單純的人聚在一起,乾淨的生活,這其實是一種享受。傍晚吃過晚飯,我們會陪著孩子到學校門前的平地上玩各種遊戲,丟手絹,老鷹捉小雞,好像迴歸到了童年,那一刻,才感覺真正忘記了自己是誰,就像一個孩子,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很難用言語形容,那些純粹的笑臉我將永遠銘記。這裡的生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我們也漸漸變得比以前更知足,更快樂。
我們身上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大學生總慣於用遊戲、電視劇和紙牌遊戲來填補,即使是在這裡,我們也沒有逃掉那些惡習。有些東西,並非有意,但城市的劣性卻總是比文明更容易進軍山村。在我們意識到之前,房主人家的小孩子已經迷上了電腦裡的遊戲。往後的日子,我們的守則裡又多了許多關於娛樂方面的條規。有小孩子在場的時候,不可以玩遊戲、看電影之類;有空的時候多出去走走,認識腳下的土地等等。我們一直在反思。
6、離別
時間總是短暫的,二十幾天很快,8月1號閉營,舉辦了一個閉營儀式,也是孩子們的彙報表演,有詩朗誦《我相信》,有舞蹈《採蘑菇的小姑娘》,有手語表演《感恩的心》,有合唱《種下愛》,有老師的寄語,即使再多的不捨我們也只能離開。看到孩子們由原來的害羞到現在的膽子大表演出色的節目我們很欣慰。離別總是傷感的,“老師,再見!”“老師,我會想你們的!”“老師,一路順風!”“我會去找你們的!”“你們一定要來看我們”二十幾天的陪伴,和他們的感情早已很深,可是對於孩子們的“老師明年你們還來嗎?”我不敢回答也不敢承諾,看著他們溼潤的眼眶我們也特別難受,我相信,我們還會再相見。給孩子們最美好的祝願。
後記
我們當初是抱著去收穫的心態走上這個未知的旅途,最後我們離開的時候,我們知道我們所做的支教是怎麼樣的了,知道暑期短期支教大概是怎麼樣的。每個隊伍,都會有不一樣也會有一樣的地方。每一份不一樣的經歷都是一筆不一樣的財富。這一次,我們選擇了在七月對人生做一個小小的偏折,離開自己原本執行的軌道去另外一個不一樣的地方看看。或許,未來會因為這小小的偏折而發生巨大的改變,又或許,命運又將它改回原軌。事實上,世上太多事,本就無可預知,此時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所經歷的每一個故事,都不知道會在未來會有怎樣的影響意義。或許冥冥之中,你會感覺到什麼,或許,最平凡的事給了你最不一樣的意義。這就是生活。
所謂支教的意義、支教的影響、支教的收穫,在開始之前、過程之中、結束以後,我們都從未停止過追尋的腳步,正如千千萬萬前前後後如我們一樣鼓起勇氣偏移自己人生的人們一樣。事實上,有很多前人很早就灌輸過支教的意義,或許我們之前只是理所當然地接受這樣的理解,或許我們也會對後來的人做出這樣肯定的回答:“對,這便是支教,足以讓你一生銘記,影響深遠的支教。”我想,這前後的答案即使相似甚至相同,在回答者那裡早就不同。有時候一份經歷帶給人們的感覺並不是簡單的言語便可以描述,好比自然帶給人們的震撼。它所改變的是一種心態,一種眼神。在那裡我們收穫了一份對彼此來說都不同尋常的友誼,在那裡我們體驗到了一種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在那裡我們遇見過曾經沒有見過的不一般的風景,在那裡,還有一群孩子曾陪伴我們走過這一段不一樣的時光,但在未來裡生命軌跡裡,會因為這樣一份經歷發生怎樣的變化,現在,我們並不能夠回答。
我不知道我們做的這些在孩子眼裡會是怎樣的解讀,只是希望,對於那群孩子,那塊土地,我們並沒有帶去太多不好的影響。希望我們所做的真的是對他們來說的一種“陪伴”。
感謝這場旅途,感謝在美好的7月遇到的最美麗的你們。
鄉村建設的社會實踐報告 篇3
一:家庭養老功能弱化。
家庭養老是當前農村老年人養老的主要方式。隨著子女紛紛外出,老人與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後,家庭養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會給老人的生活帶來一系列的困難和問題,並且,有的家庭主要以務農為主,家庭條件沒有多大改善,老人們的養老問題更不能達到保障。
二:政府幫扶的力度不夠。
雖然國家對老人提供了養老幫助,每個月都會發放補貼。但是隨著物價的上漲,國家的財政補貼並沒有做出相應的調整。並且老人容易患病,有時候需要大量醫藥費,而國家辦的合作醫療大部分都只是在鄉鎮醫院才可以報銷,而很多情況鄉鎮醫院是無法治療的,所以只能去城市的醫院,這就面臨著昂貴的並且無法報銷醫藥費,對那些無兒無女的老年人,是沒有辦法繳納這部分醫藥費的。
三:生活來源得不到有效保障。
農村孤寡老人的生活來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勞動所得和子女的經濟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調查顯示,孤寡老人的年人均純收入大多數低於農村人平收入,有的子女每年只給父母一些口糧,逢年過節送一點錢物。隨著孝道觀念的不斷淡化及物價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子女寄錢回家標準低且缺乏持續性。有些村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維持自己的生活,不僅沒有錢寄回家,而且留在農村的孫子上學及生活等費用還要靠老人來支付。由於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缺失,子女贍養老人的責任差,許多農村“孤寡老人”的生活來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較艱苦。
但是面對這些問題的`同時,政府也在盡力的最佳化政府的職能,進行健康講座,預防老人患病;對待孤寡老人,政府會定期的派發一些生活必需品幫助老人更好的生活;同時村子裡也會為老人提供一些斷為老人提供方便:政府會不定期的去給老人進行免費體檢,並且進服務,使老人可以生活的更好。同時我也希望政府可以加快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政府要加快推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使農民在年老時,也能像城市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一樣領取養老金,這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有效途徑。進一步擴大農村低保、醫保範圍,提高低保、醫保標準,讓生活困難的老年人都享受到低保、醫保待遇。同時加大對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補助力度,對喪失了勞動能力,沒有生活來源的高齡老人,政府應當給予適當的補助。
透過本次實踐活動,讓我深深體會到黨政府組織人民群眾的深切關懷之餘,也讓我瞭解到農村孤寡老人的出現,暴露了我國人口老齡化方面存在的嚴重問題。解決好農村孤寡老人的養老問題,是政府和社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同時希望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老人們可以更好地生活,更好地享受生活!
鄉村建設的社會實踐報告 篇4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改革碩果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歷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初步得出了這些老大難問題: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村舍規劃不合理。社會保障覆蓋力度低,醫保問題嚴重。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不同步,文化娛樂設施與人員匱乏。棄農轉工轉商過於迅猛,農地荒蕪,農業產量下降。計劃生育工作難度大,受教育程度低。相關農業科技人才缺口大。農村民主政治建設落後,幹部群眾關係冷淡。
一、經濟發展模式問題
集約化與粗放化孰對孰錯?一直以來,關於中國農業發展方向都是一個引人注目的熱點話題。顯然,高新科技,高新人才是任何行業任何部門長盛不衰的關鍵,走集約化高效化也是每一個產業的希望所在。對於中國農業而言,透過發展集約化農業,還可以推動促進農業科技的發展,提高農業產量,在農產品附加值上做足文章。透過發展農業集約化,還可以大力促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逐步從傳統的農業經濟向現代化的縣域經濟過渡。可是問題並不只有這些,中國的人口從來就是決策者們必須考慮的問題。中國的城市化水平還很低,即使已經城市化的地方,其城市化程度也還很不令人滿意。所以解決龐大農民隊伍的就業和吃飯問題就是當務之急。
每年浩浩蕩蕩的打工隊伍早已使各主要經濟發達城市不堪其負,而農民工進城所帶來的勞資糾紛,社會治安問題也不得不令人認真對待。所以大力發展農業經濟,在農村就近安置龐大的就業大軍非常必要。中國儘管地大物博,但可耕種土地少,利用價值高的土地少,在國家財力尚不足以負擔農村全面社保醫保之前,必須使農民安心待在農村土地上。或許精耕細作,小農經營數千數百年以來,一直是制約我國商品經濟發展,制約城鎮化水平,制約城鄉貿易的重要原因,但是我們永遠更加無法接受,廣大農民再也無地可種,生活日益艱難,苦苦掙扎於生存線上。所以儘管城鎮化,農業經濟集約化是大勢所趨,是我國農村發展的必由之路,但那些客觀存在的具體問題說明著,粗放經營的小農經濟仍然將是我國可預見的必然的痛苦選擇。而在選擇何種經濟發展模式的背後,是不得不重視的老大難的人口問題。
二、人口問題
儘管問卷中沒有提到人口問題,但我仍然認為問題農村人口問題是一大關注點。對於人口問題,最生動的莫過於那個家喻戶曉的公益廣告。某記者採訪一草原放羊娃。兩人的一番對話耐人尋味。記者說:“你為什麼放養啊?”小男孩說:“賺錢。”記者說:“賺錢為了什麼啊?”小男孩說:“為了娶媳婦。”記者說:“娶了媳婦以後幹什麼?”小男孩說:“生娃。”記者說:“那生了娃,娃將來幹什麼啊?”小男孩說:“放羊。”由此可見,樸實的並沒有更多全面細緻考慮的生育慾望和計劃,使得我國尤其是廣大農村的人口形勢非常嚴峻。多子多福,重男輕女,農村人口的增長還顯得非常的畸形化,男女比例的錯亂必將形成越來越嚴重的社
會和倫理問題。但是,這一問題並不是短時期內形成的,中國的價值觀點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樸實的生育目的往往是最為麻煩和難以解決的。對於農村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樹立起正確的男女觀念和社會責任意識。顯然,一方面要積極普及法制意識,樹立人權觀念,對男女問題要有真正徹底的認識。男女是完全平等的,隨便拋棄女嬰不僅是不道德的,更加使嚴重的違法行為,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另一方面,要做好更加細緻和徹底的宣傳。要講究策略,必須要從小處著手,用心去做。對於農民家庭的開銷,人均開支的變化要形成一個基本的規律化的報表材料,讓農民真正感到,多子未必多福啊。作為現在的時代形勢,完全是越生越窮越窮越生啊。所以減少生育,對農民自己是完全有利的。在我所調查的農村有一種以富買權的做法很流行。也就是孩子我要生,但是罰款你也可以拿去。我認為這是一種嚴重的司法歧視,從沒有哪部法律認為交罰款可以使違法行為合理化!
這裡不得不提的是農村的廁所建設問題,長期以來農村沒有統一和清潔的廁所,儘管或許為農業生產提供肥料添了一些方便,但是骯髒不衛生的村容也是農業投資,農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巨大障礙,所以,這裡結合常州具體情況,提出以下建議:農村公共廁所要從無到有,以政府投資為主,建設一些簡易但是清潔方便的廁所,爭取在未來的十年內,農村處處普及公共廁所,自家住房水衝式廁所比重為86.5%向95%發展。
根據調查,至少有七成的農民對於自己的收入非常不滿,而且還把矛頭直接指向了政府失職不作為,認為政府的轉移支出不到位,農業支援不夠是農業困境的重要原因。顯然進一步加大農業投入事關全域性,必須抓緊實施,在這個過程中,中央政府仍然需要發揮更加重要的示範帶領作用。促進農民增收是實現全面小康的難點和關鍵,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核心環節。建立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等流轉方式為主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保障農民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同時建立非農用地市場化流轉的合理價格機制,大幅度提高農民在分配中的分額。大力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帶動農民進行農業生產,增加收入。要加強對農民關於市場的引導,不僅要種植糧食,還要大力普及高附加值的農業經濟作物。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使農民從社保中增加收入。進一步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水平,積極探索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最終實現“農保”和“城保”並軌;將失地農民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並透過政府保養或基本生活補助等形式,妥善解決好歷年失地農民的生活保障。加大政府對農村的轉移支付力度,使農民從扶持中增加收入。必須有針對子女購得加強農業科技的普及,用科技的巨大力量驅散農村落後的陰霾。可是,農業科技的推廣與普及遇上強大阻力似乎也是必然的。
三、關於農業科技和科普的問題
可以說本次社會調查直接緊密相關的是農業科技狀況與農民的精神文化狀況,然而情況並不樂觀。根據調查,擁有大專職高以上學歷的不到百分之六,初高中約佔總數的百分之七十,小學程度大約為兩成,文盲半文盲率倒是比較低,只有約百分之四。在調查中,某位大叔的一句話頗有殺傷力,唸書好的誰還種田啊?顯然,在廣大農村,文化知識的匱乏是很多方面不足的重要原因。正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匱乏,使得農民普遍相信迷信,據調查建設房屋要看風水的超過了九成,可以說似乎不這樣做,反倒是不正常的。大約八成的農民認為,能讀書看報和寫常用的應用文就足以應付生活了。知識的匱乏造成了農民普遍還不相信科學技術的力量,對於農業科技培訓至少百分之57的人表示沒有熱情,甚至還有約百分之45的人認為農業科技的實際意義不大。
鄉村建設的社會實踐報告 篇5
XX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隨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三下鄉隊伍來到平度市崔家集鎮周家村社會實踐。對於從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五天時間,感受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也產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積1550畝,住戶面積200畝,230戶人家,800口人,其中黨員19名。村固定資產120萬,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富裕水平。周村長自74年上任以來,為村裡的工作耗盡心血,給村裡帶來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起周村長,村裡的老少爺們兒們都直豎大拇指。
進村後,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齊的房舍,以及道路兩旁那既有經濟效益又能美化環境的柿子樹,與我想象中的農村有著相當大的區別。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後,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裡的治安情況相當好。經濟上的寬裕和生活上的安寧,使我毫不誇張的用了"安居樂業"來作為周家村給我的第一印象。
聽村裡的領導介紹,村裡的主要收入來源於種植業,其中200畝果園收益可達每畝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達到了每畝10000元。但當我們問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業和專案時,村裡領導向我們道出了苦衷:數年前曾有一木器廠,在村裡投入生產,但不到3年,木器廠就因接連虧損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後的幾次上專案的想法,都因缺資金少技術(尤其是少技術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後幾天給孩子們上課的過程中,這個烙印日漸加深。
學校並不算大,還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殘缺的課桌,與偏遠山區相比,以令孩子們滿足。但與我從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學已有著天壤之別。僅從每天上完課孩子們必須將自己的凳子搬回家來說,這的學習環境並不能用一個"好"字來形容。但孩子們那對學習特有的熱情和認真把我深深的感動了,他們幾乎想要我們在5天之內把所知道的全部知識都教給他們。
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瞭解到,他們都很想成為大學生成為科學家,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但當我問他們以後回不回來的時候,幾乎全部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許是還是小學生的他們尚未明白我這個問題的含義,也許是一直以來伴隨他們左右的"考大學,去大城市"的話影響著他們。沒有一個孩子表示自己將回到自己的家鄉。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腦海中迴盪著。
一位朋友曾對我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某省重點中學有一位來自窮山村的學生,學習十分用功。他的床頭貼著一句激勵自己學習的話,只有九個字:別忘了!你是農村戶口!
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沉重的。我國城鄉的巨大差異造成了教育觀念上一個極其偏激的錯誤。農村的孩子迫於自己農村戶口及生活環境的壓力,幾乎用盡自己全部的精力去學習考大學,以此來擺脫落後的環境,實現自己美好生活的夢想。但當這些村裡的驕傲考出去成為大學生以後呢?他們中有幾個回到自己那還不富裕的家鄉,投身其中的建設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這本無可厚非,但村裡留下的是什麼?幾個大學生的名字,一個虛幻的榮譽而已。人才依舊缺乏,生活依舊貧困。
這種人才流向並非只存在於農村和城市之間,也同樣存在於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落後地區和發達地區之間,以至於我國的西部和東部之間及國內和國外之間。
孩子們的想法和做法並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來源於家長和教師的言傳身教。在和一位老爺爺的聊天當中,老人告訴我們他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考學去了城市,在談到孫子時,老人很自豪的告訴我們,他的大孫子剛在一所省重點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後考大學,考名牌大學,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讓我感受到了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我問老人想沒想過讓孫子回家鄉支援家鄉建設,老人說:"村子裡太苦,能到外面去,幹嘛回來。誰不想讓自己的兒女過點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來說,村子應屬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讓孩子回來,可想而知其他貧困村的情況。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關鍵在於和韓國合作的200畝高效田,其實這對村裡既是一筆客觀的收入,又是一種勞動力的利用。韓國人出種子,出技術,村裡出勞力,出土地,收穫後,韓國人回收全部果實和種子,付給村裡的報酬只是收益中極少的一部分。而且還規定村裡不得留果留種,否則將受重罰。這完全是一種勞動力的欺騙,可是以我們的知識就是無法掌握其中的技術關鍵。而我們為了這筆可觀的收入,還必須甘受韓國人的這種技術欺騙,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試想假如村裡有這麼一批農業知識相當豐富的人才,我們完全能掌握韓國人的技術,從而為我們自己所用,那時全部的收益都將歸我們自己全部。村裡將遠比現在要富裕!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村裡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一些客觀現實又使我們的教育觀念發生變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開放20年來,人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採訪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80%的家庭將孩子的教育費用作為自己未來幾年內的最重要支出。在資金比過去有了保障之後,我們支援農村教育以不僅僅是財力上的幫助,還應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觀念上的幫助。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樣需要做人的道理、適應時代發展的觀念和大局觀。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支援農村的教育事業!
下鄉過程中所見所聞很多,但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教育問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新時期農村的教育事業依然面臨很多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極大的促進農村的發展、
鄉村建設的社會實踐報告 篇6
這次暑假在雲南省XX市XX縣中安鎮外山口社群進行了關於農村的社會實踐。參加了栗子園村的幾項實踐活動。在調查期間讓我感受到了耕耘的艱辛和收穫的喜悅。以及新農村建設的各種利民措施,讓我全面瞭解了新農村。在實踐期間我主要做了一下幾項工作。
我調查了農民的生活狀況,情況顯示:農民的蔬菜、肉類基本自給。但由於今年乾旱比較嚴重,糧食收入大大減少,所以村名們都要去城中購買糧食。這樣,大大加深了農村的生活費用,每個家庭大約在500左右,對於農村來說,這算是很高的了。對於今年的乾旱,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的生活補貼。
我還調查了農村的受教育狀況,村民中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受過幼兒教育,百分之二十的人受過高等教育,村中高中以上的只有13人。如今兒童年齡限制在6週歲,但好多孩子都七歲了才上學。顯示說明村中應加大孩子的受教育程度,按時上學。
透過這一時期與村民的接觸,我深深的感到農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比起城市有過之而不及。甚至越是貧困的地區對教育的渴望越強烈,教育滯後的根源不在於觀念的落後而在於經濟的不足。
據調查顯示,大部分家庭中三分之二的收入用於對孩子的教育,家長都非常渴望孩子能夠上大學。因此,一個地區是否重視教育憑入學率或人口文化水平來衡量是不全面的。對於農村來說,判斷人們重視教育程度的根本應該是他們用於教育的開支所佔家庭收入的比重。雖然農村地區經濟落後,但也正是因為落後他們才比城裡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每個人都上大學。
這次暑期間,政府還對村上進行了修水、修路、電網改造等利民農村建設。
由於今年乾旱,村中的水井不足以供應全村的生活用水,於是,村上進行了修水的活動,我也參加了他們修水,幫忙挖溝,安放水管,找水源等,還是比較辛苦。不過都是村中自己的勞動,幫忙也是應該的。在將要開學的時候,我們村的自來水也修好了,節約了我們許多實踐,也便利了農民的生活。
我回家的時候,我們村正在修路,我由衷的感到高興,因為以前只要每到夏天下雨,我們村的路都很脹很亂,還有許多淤泥,讓我們出行很不方便。這次修路後,以後出去那裡都會方便許多,因此村裡的人都非常的積極參與修路活動。不過由於時間有限,我來上學時還沒有修好,不過今年回家的時候應該都完工了,我很期待。
村中還進行了電網改造。在以前,每逢下大雨,村中大都會停電讓我們生活很是不方便。這次回家,電網改造差不多完成了,因此,我也盡了我的力,幫忙搬運電線。幾天後,電網改造完成了,線路,電線杆感覺都很好。看樣子貌似不會停電,終於等到一天下大雨,我看是不是會停電,因此我一直等,結果雨停很久都沒有停電,我很是高興。電網改造後,村中的電費也低了很多很多,以前是一塊多一度電的,現在只要四角多一度電。減少了一半多。側面還是減少了農村的生活負擔。
城市在發展,村農也在進行建設,教育水平在提高,農村生活狀況也在好轉,農村未來呈現一副美好藍圖。
這次的社會實踐,讓我更加深刻的體會的農村生活,農村修水、修路、修電的不容易,以及農村對教育的重視,更加讓我有了認真學習的信念。另一方面來說,這次暑期社會實踐,讓我更加深刻的認識了我們村,還有我自己的狀況。我認為這次社會實踐很有價值。
今年暑假,我透過xx市勞動保障局人力資源市場應聘到了一個在麵包房收銀的工作。這個麵包房剛開營業,位於一個小學的校門口,店面不大,有兩個做麵包的師傅,就我一個服務員。我每天早上8點上班,晚上8點結賬關門。因為麵包房剛開業,地段不好,加上學生放假,生意很差,我想了很多辦法試圖增加收益,也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我經過這一個月的社會實踐,有以下體會。
一、就業形勢嚴峻,要提高技能,適應社會需要。
就業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供大於求的局面近一時期難以改變,特別是近一時期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就業嚴峻尤其表現突出,XX市人力資源市場每天都是人頭攢動。自從走進了大學,就業問題就似乎總是圍繞在我們的身邊,成了說不完的話題,大學生也成了就業困難群體,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困境。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不僅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更關係到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關係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近年來,大學生就業一直遭遇“寒流”,而且一年“寒”過一年,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據教育部統計,xx年,我國高校畢業生總量達到610萬,是近年來的最高值,占城鎮新成長勞動力總量的一半以上。從目前的經濟形勢看,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我在招聘現場體會到,用人單位提供的崗位也不少,主要是要求求職者有技能、有經驗,真正符合條件的求職者並不多,這就是所說的結構性就業矛盾,單位需要的找不到,不需要的到處都有。市場經濟適者生存,用人單位的招聘簡章一般都寫著“有經驗者優先”,可還在校園裡面的我們這些學子社會經驗又會有多少呢?為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鍊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後畢業後能真正走入社會,並且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問題,我們除了在學校要努力學習,掌握知識、掌握一技之長,多拿資格證,一專多能,外還要利用假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為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礎。
作為大學生首先要轉變就業觀念。大學生的就業預期普遍較高,迫切希望找到工資高、體面、有發展前途的職業。現在我們所說的就業難,很大程度上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體現在薪酬上,期望的薪酬明顯高於用人單位的薪酬定位;體現在工作單位上,一般要求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大企業和“三資”企業,對民營和中小企業不屑一顧;體現在工作區域等上,普遍要求到東部發達地區以及大中城市,而不願到西部欠發達地區就業。第三產業,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行業最能夠吸納就業的,但往往被認為是勞動強度大、工資低、最“不體面”的工作。如果不是大學生,就不會有那樣高的預期值,或許更能夠從容地就業。大學生去當“殺豬匠”、當高階保姆、從事擦皮鞋的工作都被稱為談不上體面沒前途的職業。為什麼農民工找工作容易,因為他們吃苦耐勞、乾的都是城裡人不願乾的苦活、髒活、累活。職業其實只有分工的不同,沒有貴賤之分,在大多數人開來不體面的職業,也有人在這個行業成就了一番事業,實現了自己人生的價值。那些經濟發展欠發達地區和基層、農村,雖然條件差、但人才貧乏正是我們大學生實現理想、抱負的最好地方。
作為大學生要勤學習、多實踐。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透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裡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目前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又加入了世貿,國內外經濟日趨變化,每天都不斷有新的東西涌現,在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機會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挑戰,前天才剛學到的知識可能在今天就已經被淘汰掉了,中國的經濟越和外面接軌,對於人才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裡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我們應該重視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在暑假期間學會面對現實,不管你的社會實踐是一個什麼樣的工作,對自己都是一種鍛鍊,都會對你將來從事工作有很大的好處。
作為學校要堅持面向市場的辦學。為什麼技校生、高職生比我們能容易的能找到工作,因為他們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到單位都能用得上。普通高校不能像技校、職校那樣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專業設定,重理論輕技能,造成一方面,某些專業過剩致使一批大學生成為失業者,另一方面,由於某些專業技術工種斷檔而導致技術工人嚴重不足。高校要緊密聯絡社會需求,積極把握經濟社會走勢和就業市場的變化情況,主動適應人才社會需求,靈活調整專業和課程設定。加強培養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複合型、實用型人才,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適應環境變化能力,拓寬理論功底和知識領域,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把教育與就業聯絡起來,緊緊圍繞社會需求,大力培養多層次實用人才,以適應市場需要。培養受歡迎的人才推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提高大學生實際工作能力。
二、創業要有科學的經營理念。
作為一個經營者創業不可以盲目,要有創業策略。在創業之前,要對市場進行考察調研,商鋪位置、服務人群、主要服務物件、促銷手段、同行業商品價格、行業政策規定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在經營方面,作為一個服務行業,顧客是上帝的服務是必然的,要想獲得更多的利潤就必須提高銷售額。這就要求我們想顧客之想,急顧客之急,提高服務質量、語言要禮貌文明,待客要熱情周到,要儘可能滿足顧客的要求。首先在店面的選擇上,應選擇對經營有利的地段。產品質量,店面的環境衛生,服務態度,誠信,會創新等等。在一些細節上也應十分注意,比如說產品的擺設,好的產品擺設給人一種良好的感覺。當然,廣告和宣傳也是是少不了的。
我所打工的麵包房在經營方面就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老闆投資主體不明確。店鋪是兩個人投資的,可能是沒有明確兩人投資收益分配問題,所以兩個人老闆對經營問題都不關心,很少到店裡去,誰都懶得負責。二是開業時間選擇不適時,店鋪位於小學門口,主要的服務物件是學生,但開業選擇在學生放假期間,不僅加大了投資成本,還給顧客造成生意不好的錯覺,給人一種店鋪不咋著的感覺,可能會失去非學生群體服務物件。三是行業政策規定不瞭解,食品安全問題政府非常重視,國家對食品加工、銷售等都有明確規定。但我所在的麵包房對此不很清楚,從業人員沒有健康證、商品沒有明碼標價、不標註生產日期。食品監督、衛生、物價等單位經常到店裡檢查。
三、求職應聘成功謹防上當受騙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成了每個在校大學生人人關注的問題。我認為,在應聘時,一定要到有資質、信譽好的職介中心找工作,提防非法中介機構陷阱,謹防上當受騙。應先看該職介中心是否有勞動部門頒發的《職業介紹許可證》和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只有具備這兩證的職介中心,才能從事職業介紹工作。一般情況下,每個地市的勞動部門都會定期在勞動部門的“勞動力市場”或“人才交流中心”進行招聘會。政府舉辦的中介機構,正規、可靠、他們還指導你簽訂協議合用、跟蹤訪問,當你與用工單位發生爭議時他們還幫助協商處理。當選擇好就業單位時,要防範其收取抵押金、風險金、報名費等行為。與用人單位一定要簽訂書面協議,講好工作內容、談好勞動報酬,上班時間,以便發生爭議時有書面證據。
在求職成功開始工作後,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一要善於溝通。作為服務行業,要報顧客看成上帝,要善於跟顧客溝通,要了解他們的需要,徵求他們對商品的品種、設計造型、口味口感、價格等方面的意見建議。當然,也要善於跟老闆溝通,有問題就要向老闆反映,向老闆反饋顧客意見建議、提出合理化建議;二要有耐心和熱情。工作時要要面帶微笑,熱情的招待會讓那些顧客感覺很舒心,也會樂意購買我們的產品。對於顧客的要求要耐心聽取並努力滿足他們;三要勤勞。我每天都會早早的到店裡打掃衛生,哪裡不乾淨就打掃哪裡,一天要打掃好多遍。做為一個食品行業,最重要的是給人一種乾淨的感覺,這樣銷售額也會提高。
以上就是我這次暑假的社會實踐報告,社會實踐是最為一個大學生必不可少的鍛鍊活動,他給我們更好的進入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讓我們對社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讓我們明白大學生的未來不是個未知數,讓我們更好的邁向美好的明天。
鄉村建設的社會實踐報告 篇7
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一場旨在進一步改善全區鄉村群眾生活生產條件、創造良好人居環境的活動,正在八桂大地展開。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面貌明顯改善,但是總體還不平衡,在一些城鄉結合部、農貿市場和村屯周圍,生活垃圾、生產廢棄物被隨意傾倒,人民群眾的`家園、水源、田園受到汙染和侵蝕。
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說,開展"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就是以"美麗廣西"為主題,以"清潔鄉村"為切入點,把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任務在廣西具體化,使廣西以更加優美、更加和諧、更加自信的形象展現給世人。
"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以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為主要任務:開展鄉村垃圾分類、收集、轉運和處理工作,整治農村環境衛生;治理鄉村小河流、排水溝,清理水面漂浮物,處理汙水排放;清除各種農業生產廢棄物,控制農藥的過量使用,大力推廣農業清潔生產實用技術。
為確保活動取得實效,廣西成立了"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領導小組,由自治區主要領導任組長,各市縣區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與此同時,廣西還將活動作為改進幹部作風的"試金石",作為開展群眾路線實踐活動的重要抓手。活動實行分級包片指導推進,將派出工作組進駐1.4萬餘個建制村,以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群眾是良好環境的享有者,更是創造者。開展清潔鄉村活動,廣西讓群眾唱主角、挑大樑。工作隊組的主要任務是做好宣傳、發動群眾,緊緊依靠基層組織,依靠農民群眾,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尊重群眾的創造精神。
據瞭解,廣西目前已在75個縣(市)開展了垃圾"農村收集、鄉鎮運輸、縣城處理"的試點。今年將完成75個縣(市)試點區域內鄉鎮中轉站建設,在1000個村屯開展垃圾綜合處理示範村建設;年完成2000個村屯垃圾綜合處理示範村建設廣西清潔鄉村"活動以實施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為主線,以清潔環境、美化鄉村、培育新風、造福群眾為目標,讓群眾更加感受到"中國夢"的未來藍圖,也是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和我們國家國力增強的必然之路。同時,也表明了國家對近段時間以來城鄉工作的要求,對人民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給予重視的結果,也是我們開展城鎮化的的一項重要工作。
針對群眾垃圾清理工作問題,更多的是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升了,購置大量的生產生活用品,這些生活用品在商品化的今天,講究包裝,同時也能在表面上提升服務質量,但是人們購置這些東西后,由於不注意合理丟棄、原有的垃圾堆放點容量有限、城建規劃工作跟不上、車流量和人流量大,環境衛生人員緊缺等一系列問題造成衛生工作面臨很大困難。
自"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開展以來,從觀念上著手,從行動上表率,從制度上落實,從資金上支援,從時間上抓緊,無時無刻,兢兢業業,讓更多人參與到"美麗廣西 清潔鄉村"活動中來。為何桂林山水甲天下,何不廣西美麗魅天下。
本次活動以"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為主要任務,對全市鄉村進行大掃除,要求達到清潔環境、美化鄉村、培育新風、造福群眾4個目標,實現天常藍、水常綠、樹常青、地常淨。
在清潔家園方面,要清掃垃圾,清除雜物,清潔房屋。開展鄉村垃圾分類、收集、轉運和處理工作,整治農村環境衛生。選擇部分基礎條件較好的村莊開展垃圾綜合處理示範村建設。
在清潔水源方面,將清淤治理鄉村水井、水塘、小河流、排水溝、下水道,清理水面漂浮垃圾,處理廁所、畜禽場(圈、欄)汙水排放。選擇部分基礎條件較好的村屯開展生活汙水處理和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示範村建設。
在清潔田園方面,將清收和處理各種農業生產廢棄物,控制農藥、化肥等過量使用,大力推廣農業清潔生產實用技術。選擇部分基礎條件較好的縣區開展農業生產廢棄物回收處理試點縣區和田園生態經濟發展示範村建設。
7月21日。在政府的帶領下我們赴臨桂縣樂和鎮回龍村開展"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上午我們和工作部負責人樂和鎮鎮長、回龍村幹部進行了簡短會談。實踐活動啟動大會在村辦事處召開。會上,村長對我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向同學們介紹了"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的內容和意義。他說,"'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是自治區黨委結合十八大精神,落實十八大'美麗中國夢'的一項具體活動。開展清潔家園、清潔田園等活動,有助於改善我們的人居環境,營造適宜居住的生活環境,從而實現'美麗廣西'、'美麗中國'的目標。"政府人員發表講話。他認為,在校學生應當深入瞭解國家、區政府組織重大活動的意義,且有必要深入農村、深入基層,體察民情,感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整體工作,作為具體群眾為"美麗廣西"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希望同學們能夠養成自覺保護周邊環境的良好習慣,並熱情參與實踐活動,讓"地更潔,山更清,水更美",為"美麗臨桂"、"美麗廣西"、"美麗中國"做出貢獻。
會後,我們全部小組在村內進行"清潔鄉村"實踐活動。一個月以來,回龍村先後開展了一系列清潔鄉村工作,目前已落實了各片區的保潔員,每天定時進行清潔。
炎炎夏日,同學們不畏酷暑,手持垃圾桶、宣傳頁,文明有禮,挨家挨戶進行宣傳,用實際行動為"清潔鄉村"貢獻力量。參加此次社會實踐的田同學表示:"這次活動真切讓我感受到我們是在做實事,對農村建設有所幫助。清潔環境得從我們每個人做起,從小事做起。"
本次活動時間從現在起至年12月。其中,從現在至6月為宣傳發動階段,6月至年3月為全面推進階段,年3月至10月為鞏固提升階段,年10月至12月為驗收總結階段。經過近2年時間的集中整治後,還將持續推進"美麗廣西"系列活動,使我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同時,鄉村環境面貌發生根本性改變。
鄉村建設的社會實踐報告 篇8
同學的期待,學校的建議,社會的希望-----我們學校每暑假都會有一批學生到比較貧困的地區進行“三下鄉”實踐活動。對我而言,捨棄享受暑假的快樂時光,決心背起行囊,和隊友踏上征程,去“三下鄉”,深入農村,體驗生活,再苦再累也甘願,畢竟這是次難得的機會,爭取在這短暫的時光中能成長起來,增多見識,學一些書本學不到的東西。我很榮幸能加入到惠來團這個大隊伍、這個大家庭,這是一個溫暖的家,在實踐期間,每個人都享受著暖暖的氣息。
7月10日,在學院領導的關懷下,在院團委的支援和帶領下,我們背上行囊,踏上“三下鄉”的征程,感覺任重道遠。實踐證明,我們已經將廣工學子的智慧、道德、愛心在此程中發揚光大。
在此次活動中,我接觸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很多。我想,這將是我人生中一筆最重要的財富之一----我感到很快樂!以下講一下我的財富分類吧:
一:我究竟是誰,生命又是什麼?
經過這次“三下鄉”我明白了吃苦耐勞是成功的基礎,堅持就是勝利,只要堅持住就沒有跨不過的溝渠,學習是這樣,生活又何嘗不是。吃苦耐勞是永遠抹不去的話題,吃苦耐勞是一個人、尤其是青年人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的優良品質之一。從現實生活中來看,大凡在單位裡受到領導重視、得到同事尊重、在事業上有大發展的,莫不是那些在工作中吃苦耐勞、踏踏實實、兢兢業業的實幹苦幹者。其實,每一個崗位都能鍛鍊人,而且越是最基層的地方,接觸的事情越多,所獲得的經驗越豐富,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也提高得越快。很多成功人士在談及自己的成長經歷時都認為,是基層的艱苦環境磨礪了自己。而我們這次的實踐活動恰好符合了這方面的方向與要求---我重新認識了我自己,我還需要努力,我想,吃苦耐來肯定能帶給我成功。
再者,生命是什麼,他竟然能夠驅使人們堅強的克服重重困難,堅持著自己,為著他人。
一個人為什麼而活著,生命的價值是什麼?可以說這些問題是困擾每一個人一生不同時期的難題,沒有任何人能夠逃脫。從前我認為應該金錢去活,因為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的觀念在我腦中根深蒂固,由於這種錯誤觀念的驅使,使我很多問題上都處於矛盾之中,感情與金錢,如何用一種價值尺度去交換彼此的感情。社會實踐期間,我認識了一位啊伯,他只有一個孫女----是撿來的。他每天堅持種田---儘管收入不高,但他堅持著,為的是他那個孫女。之後我明白了,感情這種人類所特有並且把它發揮成極至的情感是無價的,當我病倒的時候我並不能給與大家任何物質上的補償,然而大家還是那樣照顧我關心我,情感不是用於互相交換的而是互相支撐和給與!
二:成長中伴隨這貧困,貧困中堅持著成長
對貧窮,一個優秀的人往往無所畏懼;但是,面對成功,他們卻往往失去了方向。對他們來說,度過艱難的時刻很容易,因為那時候他們別無選擇,只有前進;但是,面對成功而來的一切,他們毫無準備,一下子就陷入了困惑。其實,一個人是否事業有成是與貧窮無關的。童話大師安徒生是一個鞋匠的兒子,貧窮沒有壓垮他,卻促使他成就了事業。世界著名的畫家梵高是個連妻子都娶不上的窮人,他的故居中有吱嘎作響的小木床和早已龜裂的皮鞋,這也許與他的成就是那麼格格不入;生活中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他們有的或成為將軍領袖,或成為富商豪儒,或成為文學巨匠,或成為演藝名家等等。他們沒有被先天的貧窮所嚇倒,沒有被知識的缺乏所困惑,而是向著自己的理想不懈追求,最終走向成功之路。
在此次“三下鄉”活動,我主要的參加興趣班的教學工作。但為了更深入的瞭解農村,也參加一天下鄉調查的活動。
18號那秒年,我們隊員重新進行了工作調整,讓一些參加興趣班的隊員和調研組的隊員工作對換,我和幾位隊員加入了調研組,我們的目的地是大塘鎮的壇浴村,離鎮中心約有四至五公里,我們採用的是步行的方法。這樣我們更能體會當中的辛苦,我們到達目的地,直接去家,對進行了採訪,向他了解了村裡的大概狀況,包括人口,村民的收入情況,經濟來源,農作物種植種類等,以及一些貧困生的基本家庭情況,從的介紹中,我們對壇浴村的情況有大致的瞭解。主要有幾點:一、種植的經濟作物單一,只有水稻、玉米、花生等經濟價值不太高的品種;二、該地區比較缺水;三、通訊、資訊傳播手段比較落後。拜訪了之後,我們還去了介紹的一位貧困生的家中,所見的情景令我們辛酸難過,四個人擠在一間屋子裡,我們八位隊員不能全部進屋,只能進去四個,其餘的只能待在外面,佳麗的擺設極為簡陋。但最為醒目的是,令人感動的便是那一牆的優秀學生、學生幹部和學習成績優異的獎狀。讓我們的隊員極為感動。
這一天的調查,我們看到的,令我們極為心情沉重,也容納個我們感覺到我們必須幫助他們的責任與壓力。
一個星期的“三下鄉”活動,有歡樂也有淚水,但更多的是明白我們肩上的 責任。那種關心他人,服務社會的責任,將指引我們以後的人生道路。
三:差距
你在此方,我在彼方,這是一種差距;路在前方,車在後方,這是一種差距;差距是動力,是銷魂藥…,這個看人而定。我一直認為,共產主義永遠無法實現。因為共產主義突出的是“到處一樣”,沒有差距的階級會衰亡,沒有陰暗,哪來光明。西埔小學同學們的生活都很辛苦,但我想,他們的家長肯定嚴格催促他們努力讀書,為自家、自村的發展作努力!
鄉村建設的社會實踐報告 篇9
20xx年7月16日,山東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組織的“山東大學走進莘縣大王寨鄉支教調研團”社會實踐活動正式啟動。作為這次活動的七名志願者,我們帶著滿腔熱情與一顆愛心,踏上了通往鄉村的路。
那裡等待我們的將是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與一顆顆純潔無瑕的心靈,我們對未來的支教生活滿懷憧憬,但同時也有著滿心的忐忑——我們能給那些孩子帶來些什麼東西呢?如果說只是單純的教給他們一些知識恐怕真的會失去我們這次活動的意義。我們希望能帶給他們外面鮮活的世界,開啟他們心靈的那扇窗,給他們的理想插上翅膀。短短的兩個星期,我們能做到嗎?
帶著複雜的心情,我們開始了和以往任何時候都不同的新生活。
誰來幫幫我們的孩子
“誰來幫幫我們的孩子!”這是那窮困鄉村裡的家長,幹部,校長,老師共同的呼聲。莘縣,是山東省國家級貧困縣之一,而我們支教團去的大王寨鄉更是莘縣的幾大貧困鄉之一。
透過採訪當地的居民和鄉里的幹部以及一些學校的校長,我們對當地的教育情況有了大致的瞭解,由於貧困,資金短缺,造成了大王寨鄉師資力量嚴重匱乏。很多學校師資結構大齡化,平均年齡甚至到了五十以上,老教師即使帶病也要堅持上課,而年輕教師大多不願來這種窮鄉僻壤,後備力量不足。我們支教所在地,丈八村的丈八完小,那裡的孩子從沒有上過體育課,更沒有上過音樂課、美術課,而他們是多麼渴望能夠上這些課啊,在城市裡,這再平常不過,而在這裡卻成了孩子們的奢求。
走訪了當地數所學校,我們發現丈八小學的情況還算比較好,但是有好幾間教室也存在漏雨嚴重的問題。個別小學得到了社會上一些商人的資助,建起了教學樓,但是這在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下,很多教室不得不閒置,造成了資源浪費,而大多學校的學生還是不得不在危房裡學習,家長和老師整天都提心吊膽,生怕出什麼事故。
誰能幫幫這裡的孩子?他們渴望學習,但是沒有足夠的老師;他們熱愛學習,但是又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給孩子們的理想插上翅膀
在這次活動中,除去調研與組織參觀魯北戰役紀念館之外,我們實際支教的時間是十五天。
記得剛開始的時候,我們的到來似乎一夜之間就傳遍了整個村子。村民們非常熱心地來詢問我們的情況,給與我們幫助,他們這裡第一次有大學生來開展支教活動,他們非常歡迎也非常感激我們這些能給丈八的孩子帶來知識的大學生。
以後的教學工作開展的很順利,來聽課的學生一天多過一天,三天下來就已經超過了一百人,我們不得不按照年級分了大小班,分級授課。很多孩子幾乎要橫跨整個村子來我們這裡聽課,這也讓我們心懷感激。
我們開設的課程有數學,語文,英語,自然,音樂,演講,暑假作業輔導,體育,書法,法律,奧運知識,成長經歷以及心理健康。第一次被人稱呼為老師,總覺得身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每個人都認真地備課,講課也是投入最大的熱情,嗓子喊啞了,就喝口水潤潤,接著講,滿臉滿身的粉筆灰也都顧不上擦一下。我們努力地給孩子們講著知識,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把娛樂帶到了課堂內外……真希望能把我們知道的東西都講給他們聽,讓他們知道世界有多麼精彩。
十五天的支教工作對於求學路上的孩子來說可謂“杯水車薪”,對於孩子成績的提高是微不足道的,對農村的教育更是如九牛一毛,但是我們相信經過與他們的交流、溝通,他們明白了些東西,這些東西一定可以幫助他們在將來的路上走的更好。希望我們這次的支教活動能給那些孩子的理想插上翅膀,願他們能憑藉自己的努力飛向外面的世界,在那裡展翅翱翔。
收穫
在支教期間,我們的生活要完全自理,自己買菜自己做飯。還記得到丈八的第一天,我們用磚頭搭起一個灶,做熟了我們的第一頓飯。
後來還好有校長和當地村民的幫助,我們有了地方住,是在學校的辦公室裡,我們也有了炊具和燒煤的爐子,我們還自己買了菜和油鹽醬醋,生活總算是步入了正軌。從來沒吃過這種苦的我們,一開始實在覺得委屈,我開始做菜沒經驗,弄得不好吃還被抱怨過,因此我還偷偷哭了頓鼻子。
然而沒過幾天甘苦與共的我們就彼此敞開了心扉,學會諒解,不再計較,一起吃苦並快樂著,親如兄弟姐妹,彷彿一起走過了幾十年。我嗓子啞了,一個同伴悄悄去給我買了盒金嗓子,拿到藥的時候感動的不得了。吃飯的時候為了搶幾根鹹菜,幾個人吹鬍子瞪眼的,搶到之後幾個人又忍不住大笑了起來。晚上,大家常常聚在一起,聊天,唱歌,談理想,談那些可愛的孩子,有的時候會開懷大笑,有時候又會因為什麼事爭得面紅耳赤。還記得那個晚上,我們幾個人坐在院子裡,一起溫習著周華健的朋友,那熟悉的歌聲響起,感覺有一種暖暖的東西在心裡盪漾。
支教的日子裡,那些孩子也帶給我們太多的感動。我們愛那些孩子,就像自己的弟弟妹妹們一樣。雖然他們叫我們老師,但我知道,他們早就把我們當成了哥哥姐姐,並且他們愛我們更多。他們是用那麼純樸的方式表達著他們對我們的喜愛,摘下家裡長的最好的蘋果送給我們吃,放了學就是賴著不走還纏著我們一起去逛他們的家鄉,他們的丈八……
無論是那些親愛的朋友,還是那些可愛的孩子,我們之間的情誼都將永遠延續。那些日子得到的歷練也將是我生命裡最寶貴的財富。
尾聲
在我們活動結束臨走之前,孩子們給我們寫的紙條像漫天飛舞的雪花,一片一片落在心底,在裡面融化。告別會上,當我站在那方站了十天的講臺上,面對那麼多稚嫩而又熟悉的臉,和同伴一起唱起周華健的朋友時,心裡湧起一陣感傷,真的結束了嗎?我由於害怕抑制不住情感會突然哭出來,對孩子們說臨別贈言時不自覺地加快了語速,一口氣說完就跑出了教室,還好,我沒有給他們留下一張悲傷的臉。
我對一個好惹事又不好好學習的男孩子說,以後要好好學習,他非常認真地對我說:“我會的,我要想老師你們一樣考上大學!”我突然很感動,因為我知道我們這次沒有白來。
我們走的那天,孩子們早早等在馬路邊上,個個哭紅了眼睛,我們是帶著他們深深的祝福與滿心的沉重踏上了歸途。
別了,可愛的孩子;別了,淳樸的鄉村……
我會永遠記得孩子們純潔的目光,燦爛的笑容;永遠懷念和同伴甘苦與共的生活,還有那個一起練習唱朋友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