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醫體制改革進展情況報告
獸醫體制改革進展情況報告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獸醫體制改革進展情況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一、總體情況
我縣自5月開始啟動獸醫管理體制改革以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由縣人民政府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縣畜牧局局長任副組長,縣政府辦、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財政局、縣政府法制辦、縣編辦等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縣獸醫管理體制建設領導小組,並研究制定下發了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縣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綠政辦發126號)和縣機構編制委員會關於印發《縣獸醫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綠機編字26號)兩個檔案,明確了我縣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各項工作目標、任務,目前,已基本完成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各項工作,完善了縣、鄉、村畜牧獸醫機構,穩定了基層畜牧獸醫隊伍。
二、改革到位情況
(一)完善縣級畜牧獸醫管理機構
根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縣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綠政辦發126號)和縣機構編制委員會《關於印發〈縣獸醫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綠機編字〔〕26號)檔案精神,根據我縣各類獸醫工作機構所承擔的獸醫工作職責以及加強公共衛生管理的需要,結合我縣養殖業發展水平、動物產品生產消費情況,為進一步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工作,
一是將縣畜牧局更名為縣畜牧獸醫局,內設辦公室、畜牧獸醫行政管理股,核定編制5名;
二是完善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核定編制9人,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人員由縣畜局從其下屬事業單位人員中擇優選用,不增加人員編制;
三是撒銷原畜牧獸醫站和獸藥飼料監察所,設立畜牧科技推廣站和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核定編制分別為6人、9人,均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人員由縣畜局從其下屬事業單位人員中擇優選用,不增加人員編制。目前,人員已全部到位。
(二)重組基層畜牧獸醫管理機構
改革後,縣畜牧獸醫局對派出的鄉鎮畜牧獸醫站、村獸醫室的人員、財務、資產實行垂直管理,其主要職責是承擔本轄區內的動物防疫檢疫和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工作。
1、組織機構。全縣9個鄉鎮畜牧獸醫站,列為縣畜牧局派出機構。機構名稱為“縣畜牧獸醫站”,為股所級事業單位,人事、業務、財務均隸屬縣畜牧局直接管理。
2、人員編制。各站以該鄉鎮服務半徑為設定依據,核定人員編制數24人(大興4人;平河4人;牛孔3人;三猛3人;其餘鄉鎮各2人)。全縣實有30名,其中在編在崗20名,在編不在崗4名,自願放棄參加選定人員2人,在職不在編人員4人,基本可以選定人員24人。被選定的有編人員由縣編委將其編制劃歸縣畜牧獸醫局,工資關係、財政預算撥款則由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縣財政局劃歸至縣畜牧獸醫局管理。根據有關檔案規定直接選聘鄉鎮畜牧獸醫站站長9人。被選聘的人員由縣畜牧獸醫局同其簽訂聘用合同,三年一聘,三年後視其工作情況再決定是否辦理續聘。
3、村級動物防疫員。每村選配一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體健康,熱愛畜牧獸醫事業,並懂得一定專業知識的本村村民擔任動物防疫員,由縣畜牧獸醫局按照工作性質和要求,進行相關培訓和資格認定。全縣共選配村級動物防疫員81名,並完善了村級動物防疫員檔案。
4、經費保障。選定的有編人員工資、醫保、社保等經費全額列入財政預算,選聘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按照相關規定列入財政預算。被選定、選聘的人員工資福利待遇,由縣財政局統一上劃後,劃撥至縣畜牧獸醫局,再由縣畜牧獸醫局下撥至各基層畜牧獸醫站。村級防疫員工資待遇則採取縣財政補貼的方式,由縣財政按每月每人150元的標準,補助統籌撥付至縣畜牧獸醫局,再由縣畜牧獸醫局劃撥至各基層畜牧獸醫站。
5、資產管理。原鄉鎮畜牧獸醫站的房屋、裝置等資產屬國有資產,重新組建基層畜牧獸醫站後,其現有的資產仍劃為縣畜牧獸醫局管理,繼續用於基層畜牧獸醫站辦公、防疫、化驗、診斷用。
三、改革前後對比情況
改革前,全縣有縣鄉鎮畜牧獸醫機構12個,核定編制47名。其中:縣級3個,核定編制23名,實有22名;鄉鎮9個,核定編制24名,實有30名(在編在崗20名,在編不在崗6名,在職不在編畜牧獸醫人員4名);改革前,存在著“人員不均衡”(有的鄉鎮僅有一名在編人員)、“任務重”(職工除負責防疫檢疫等公益性工作,還要從事經營性服務)、“管理難”(有部分獸醫員被鄉鎮抽調去從事其它工作)等諸多問題,同時現有獸醫人員“重檢疫輕防疫”、“重收費輕服務”等現象也很普遍,致使任務最重、難度最大的基礎免疫工作非常薄弱。
改革後,
一是機構和隊伍得到穩定。畜牧獸醫人員的社會地位明顯改善,使基層畜牧獸醫工作崗位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連被借調在鄉鎮其他單位,編制在原畜牧獸醫站的.人員自願放棄正在從事的崗位,參加到這次基層畜牧獸醫選定當中來,全縣基層畜牧獸醫人員,除2人不願回原單位工作外,其餘24人均回到了鄉鎮畜牧獸醫站工作,人力資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基層畜牧獸醫機構進一步完善,穩定了基層畜牧獸醫隊伍;
二是職責更加明確。透過改革,使基層畜牧獸醫人員更集中精力從事動物防疫檢疫和畜牧科技推廣工作;“三權歸縣”的管理辦法,對基層畜牧獸醫人員管理更加到位,對技術的監督指導更易於落實,有利於集中開展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保障全縣公共衛生安全。
三是降低了執行成本,人、財、物得到充分利用。改革後,在全縣重大動物疫病集中防疫行動中,鄉(鎮)畜牧獸醫站,將充分發揮資源整合後的優勢,更好更快的完成各項防疫任務。
四是健全了服務體系。透過改革,全縣形成了由縣級23人、鄉級24人、村級81人組成的公益性立體式畜牧獸醫三級服務網路,呈現出了檢疫上的“片區互動”,防疫上“群防群控”的工作新格局。
四、存在問題
(一)縣鄉畜牧系統人員編制不夠,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缺乏,人員老化、人少事多的問題十分突出。
(二)鄉鎮畜牧獸醫站由於綜合建站較薄弱,缺乏必要的業務開展工作經費保障,在清產核資中歷年累計拖欠藥物、飼料、接待費等16萬元多,對鄉鎮畜牧獸醫站上劃後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和壓力。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強基層畜牧獸醫站的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省州有關部門的支援,增添必要的防疫、診斷、監測設施裝置,切實改進基層服務手段,推進動物疫病科學防疫、科學診斷、科學指導,以提高基層技術服務水平。
(二)加強基層畜牧獸醫隊伍建設。有針對性的加強基層畜牧獸醫人員的法律法規、業務技能、行業作風等培訓和管理,不斷提高畜牧獸醫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服務能力。
(三)加強村級動物防疫管理的探索。探索在當前新形式下,如何進一步完善村級動物防疫管理體制,確保基層動物防疫及動物診療等工作紮紮實實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