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發展變化調查報告範文(通用5篇)

家鄉發展變化調查報告範文(通用5篇)

  當想知道某一情況、某一事件的來龍去脈時,我們通常要進行專門的調查研究,並最終寫出有價值的調查報告。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發展變化調查報告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發展變化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背景

  xx市xx鎮xx村是我美麗的家鄉,村內有條小河,養育著當地人民。改革開放以來,xx村經濟和交通有了很大的發展。然而經濟的發展、給我們大家周圍的自然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作為家鄉的一員,我們大家熱愛自己的家鄉,關心自己周圍的環境,因此我們大家利用休息時間對村裡的環境汙染狀況展開了一系列調查,希望藉此瞭解家鄉的環境現狀,找到改善家鄉環境的對策,為家鄉的環境保護事業盡一份力。

  二調查過程及結果

  此次調查活動我們大家採取了多種方式,多方面收集資料和資料,儘量獲得第一手資料,力求真實和準確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在村裡選點實地觀察並採取水樣;到幾家企業調查了排汙及治理情況;走訪了村裡的一些居民,瞭解了居民對環境汙染的認識及對其汙染危害的看法。要想全面反映一個地區的環境汙染現狀並作出準確評價是很困難的,限於我們大家自身的能力,我們大家對家鄉的環境現狀、影響、趨勢作出一些粗淺的評價。

  (一)實地觀察過程及結果

  本次實地調查,我們大家進行了大氣和水汙染狀況調查。觀察表明,唐坪村大氣狀況尚屬良好,晴天時大氣能見度比較高。個別地方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水體汙染。如附近河段水色渾濁,散發出臭味,水樣ph值測定表明,其ph為酸性。透過查閱資料我們大家瞭解到,汙水直接排入河道和水體造成的。

  (二)調查結果

  據調查,很多人認為,目前唐坪村的環境大大不如十年前了,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河水存在一定的汙染,有些時候村裡的空氣質量也不能盡如人意等等。被訪者普遍認為,確實應該加大力度、採取措施來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和治理,被訪者就如何保護我們大家的環境紛紛提出了意見和看法,他們也表示願意從自身做起,參與到環境保護工作中來,為把我們大家唐坪村建設得更美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見人們對周圍的環境還是十分重視的,他們的環保意識也是很強的。

  透過這次調查,我們大家瞭解到: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汙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改變目前這種環境狀況,光靠環保部門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汙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保護環境也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我們大家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同時,我們大家也懂得了:我們大家就是社會的主人,改善地球環境,是我們大家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大家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如果全地球人人破壞,天天破壞,地球就會變成垃圾場;如果全球人人環保,天天環保,就能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讓我們大家攜起手行動起來,共同努力保護好地球——我們大家共同的家園。

  (三)改進意見

  為此,我們大家建議從我們大家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一水多用、節約用水。

  2、慎用清潔劑,選用無磷洗衣粉,保護江河湖泊,防止造成富營養化。

  3、不亂扔垃圾及廢棄物,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地點。

  4、儘量不用、少用塑膠袋,要積極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減少白色汙染。

  5、儘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6、多學習和宣傳有關環保的法律,積極向環保部門舉報破壞環境的行為。

  7、增強環保意識,愛護大自然,瞭解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

  相信透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大家的家園會變得越來越美好。讓我們大家以這次活動為新的起點,為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家園而行動起來吧!

  透過這次自我組織活動,我們大家深入瞭解了環保知識,增長了社會見識,鍛鍊了社會實踐的能力。我們大家都認為這次活動開展得很成功。

  家鄉發展變化調查報告 篇2

  一、調查背景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村政策一次又一次的調整、完善,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北京的農村到各地的農村,都在不知不覺中變化著,農村在我國的新時代發展中一直都是不可忽略的部分之一,所以時刻關注農村近年來的發展與變化是十分必要的。這也是為全面瞭解掌握農戶的家庭經濟和生產經營情況,建立完善農戶檔案,推進新農村信用建設,有效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更好地為新農村經濟發展而服務。

  二、調查目的

  透過調查家鄉的發展狀況來了解家鄉的變化及家鄉人生活的變化,從中感受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帶給中國農民的好處。

  三、調查方法

  1、透過上網,查閱資料,對比目前的家鄉,找出兩者的.區別,分析原因。

  2、走訪老人,詢問他們對家鄉這幾十年變化的經歷及感受。

  3、各處走走,比較家鄉與自己記憶裡的區別。

  4、到家鄉周圍調查,看看家鄉周圍的變化。

  四、調查結果

  1、經濟發展

  我的家鄉在XXXXXXXX,村民努力勤奮,樸實待人,經濟發展態勢良好。改革開放以來,我村經濟發展呈現多元化。耕地不再是農民獲得財富的唯一途徑,務工、個體私營、公司、合作社等新的形式層出不窮,並且它們已經日益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近年來,由於城市發展迅速,農民工日益崛起。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勞力離開農村,進入城市,以此成為謀生的主要手段。目前,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為以務工收入為主、種地為輔。然而,隨著國家x策的推行,農村農業經濟也在大力發展。人民生活條件正在逐漸提升至新的層次。

  2、村容村貌這兩年村容村貌的變化是最大、最明顯的,主要體現在村級公路的修建、房屋的更新和村容的整治幾個方面。村級公路的修建,由鄉里統一出資修建了透過村裡與各個村子連線的柏油路,並通上了公交客車,因此外出再也不用走幾里路才能坐車了,村內的道路由村裡出資也由原來的土路修成砂石路,再也不怕一下雨就出不了門了。

  房屋的更新,俗話說:“看一個村子的窮富關鍵看房屋”初步統計這兩年全村翻蓋新房16座,整個村子的房屋全是磚混建築,兩幢土坯草房於前年在政府的幫助下在村裡徹底消失,新房都有上下水設施。村容的整治,近幾年村裡下大力氣整治村容,村幹部挨家串戶說服,將柴草垛和糞肥堆移到院內或移到村外,不允許堆放在村裡道路兩旁,解決了既影響交通又影響美觀的問題,並對一些道路進行取直修理,走在寬闊的村路上心情特別舒暢。

  3、教育醫療

  教育和醫療問題是最貼近農民的問題,也是鄉親們最關注的問題。關於農村義務教育情況,現在孩子們都能上起學了,從2006年起徹底免除了學費,根據政策規定,鄰村幾個特困戶家庭的孩子憑特困證明還享受了免費提供課本的待遇,義務教育教師工資調整在春節前也進行了補發,但是農村小學的師資力量仍然不強。

  關於農村合作醫療情況,全村人基本都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特困戶由村裡出資也按時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真正體驗到農村合作醫療的益處。

  五、總結感想

  家鄉的經濟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地發達起來。以前,人們一個月的收入一般都極少,能維持家裡的生活就已經很不錯了。而現在,人們一個月的收入不知道是以前的多少倍,不僅能維持家裡的生活,還有錢多出來買車買房和一些珍貴的東西。還有,人們的住房和食物也變得好起來,和以前的簡直是無法比較,就連最基本的交通工具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早的時候,人們外出只能靠步行,慢慢地有了用牛、馬等動物拉的車,到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車了。

  無論是經濟上的進步,還是教育醫療的改革,都給我的家鄉帶來了很大的改善,使家鄉人生活越來越好,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我相信我的家鄉會變得越來越美麗,越來越繁榮。感謝黨和政府給予我們幸福的生活。我愛我的家鄉,我愛共產黨。

  家鄉發展變化調查報告 篇3

  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衢山鎮——以前是一個被廢棄的海島,後來經過人們的改造才成為如今這樣美麗的衢山島。

  它位於浙江省舟山群島中北部,衢山島總面積73平方公里,其中灘塗面積3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七大島。全島呈西北—東南走向,東西長約8公里,南北平均寬度4公里。是一個鑲嵌在萬頃碧波之中的海島。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間,幾十個春秋過去了,我們可親可愛的家鄉,也就是衢山島換下了破舊的“棉襖”,穿上了時尚的“新裝”。

  這幾十年來家鄉的變化真可謂翻天覆地,先拿我們的衣著來說吧!

  媽媽說,以前,在他們那一輩,他們穿的都是很粗糙的布衣,在冬天時,雖然穿得很多但刺骨的寒風還是會從衣袖,衣領還有褲腳裡鑽,凍得瑟瑟發抖。

  如今就不一樣了,穿的都是用棉、纖維、牛仔等材料做的衣服,在冬天穿上羽絨服,棉襖等保暖的衣服,在圍上圍巾,戴上帽子,套上手套,又怎會懼怕這冬天的寒冷呢?

  再說說我們食物方面的變化吧!

  以前,他們吃的都是米糟,雖然是雜糧,但是營養還是不夠啊,有時根本就吃不飽。那時的大麥、小麥、大米、麵粉等對他們來說都是奢侈品,更別說什麼魚肉了,連自家養的雞鴨也是拿到菜場賣掉的。哪像我們現在,整天大魚大肉,每餐都吃的飽飽的,有時都嫌棄起這些東西來了。

  再來看看我們住的變化吧!

  以前,人們住的都是簡陋低矮的小屋子,遮不住風,擋不住雨。每當遇上颳風下雨天,屋內就一片潮溼,甚至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出門走的都是泥濘的小路,又滑又窄,一不小心就會摔個嘴啃泥。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小康的生活,每月都有穩定的工資收入。住的都是寬敞明亮的二層樓房,生病時還有醫療保障,過得別提有多美了。

  最後來說說我們的出行。

  家鄉富有了,大街小巷的車輛自然也多了起來,幾乎到處都是私家車,一輛輛五顏六色的車輛成了街上一道道靚麗的流動風景線,一輛輛嶄新的公交車也駛進了小島,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一輛輛光鮮亮麗的電瓶車也成為了很多人的代步工具,而曾經“流行”的腳踏車卻連影子也看不見了。

  看到我們衣、食、住、行上的巨大變化,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然而,家鄉所發生的不僅僅是可喜的變化,還伴隨著令人擔憂的變化。

  以前這裡的植被非常茂盛,動物們都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河流非常清澈,猶如一條透明的玻璃絲帶。空氣清新,很少有機動車、汽車等一些排洩廢氣的交通工具。而現在,由於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土地資源,山上的綠色植被逐漸減少,就算是有,也只是零星的綠色。動物們也因為生態環境的惡化而死亡。原本清澈見底的小河因為無節制地排放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而變得骯髒不堪,河面上還漂浮著各色各樣的垃圾。空氣不在像以前那樣的清新了,空氣質量也大不如前了,今年還出現了嚴重的霧霾天氣,這可是前所未有的。即便如此,這裡的空氣質量也遠遠高於那些大城市,但如果繼續這樣為了建設而破壞環境的話,我相信不久的將來這裡會變成一座霧霾島了。

  人民的生活水平雖然不斷提高,但生活質量反而降低了,原因在於人們不注意養生,整天吃些不健康的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導致身體狀態也每況日下,生活質量自然下降了。

  經過這次的寒假調研,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家鄉的巨大變化,雖然這裡有好的變化,也有不好的變化,但我們相信只要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一定可以把家鄉建設得更好!我們是海島的少年,生活在這個美麗的海島,我們一定要用自己的雙手來建設更加美麗更加富饒的海島。

  家鄉發展變化調查報告 篇4

  調查目的: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與進步,經濟與文化共同發展的理念也越來越多的被提出。

  然而,由於各種條件限制,各個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況不盡相同。本次調查的目的是瞭解家鄉地區(江蘇省泗洪縣)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況,瞭解家鄉人民的生活狀態與內心感受。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街頭問卷與網路問卷結合)調查物件:隨機調查

  一、經濟發展狀況

  經濟發展各行各業都不相同,在此次隨機調查中我發現,家鄉人民主要的收入來源是打工和種地;當然,由於環繞成子湖,漁民們捕魚為業;此外,還有基層服務工作者如醫師等依靠工資生活。不同人群經濟能力不一樣,調查之後發現貧富差距還是很明顯,縣城中基礎建設完善,人民生活條件較好,鄉下基礎設施落後,部分家庭條件較差。

  二、文化發展狀況

  此次調查主要在農村展開,參與填寫問卷的好多人都只是小學初中畢業,(部分人員由於僅參與過掃盲班或未接受過素質文化教育無法參與問卷調查填寫)很少有高中及以上學歷的。並且,大多數人對於文化的概念僅僅侷限於學校。只有部分人員提到文化活動,他們的建議是增加文化活動,鼓勵民眾積極參與。同時,較多人提出家鄉應建設一所較好的中小學。總體而言,家鄉文化建設相對落後,有待加強。

  三、個人看法及建議

  經濟發展不平衡,文化發展有待提高,經濟與文化並未共同發展,經濟發展比文化發展迅速,縣城發展比鄉村發展迅速。外出打工是鄉村人普遍的選擇。於是,孤寡老人與留守兒童等現象頗為普遍,使孝親敬長成為一部分人難以實現的夢想。好在如今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已經兼顧文化發展,努力讓兩者相輔相成,共同進步。在寒假期間,縣政府的“春風行動”讓人暖心。由政府牽線搭橋的大型企業招聘會在春節前後舉行,鄉鎮公交免費送達,數萬個崗位對外應徵。號召泗洪人回鄉就業創業,帶動泗洪經濟發展,使家人團聚,創造美好新生活。鄉村文藝匯演、元宵燈會等節目也豐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此外,建議關注農民生活,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希望多多舉辦文化方面的活動。

  家鄉發展變化調查報告 篇5

  一、我縣經濟發展的特點

  結構調整彰顯成效。近年來,各縣市都把轉方式調結構作為振興縣域經濟,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著力點,力促縣域經濟協調發展。農業方面著力提質增效,推進生態農業、特色農業、新型農業建設,產業鏈條繼續延伸,產業化經營加速發展。工業方面傳統產業得到改造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獲得較快發展,工業結構已由能源開採加工為主導轉變為以製造業為主導。服務業方面積極擴大產業規模,鞏固提升傳統服務業,努力打造新型服務業。

  二、經濟發展的不足

  2、產業結構不合理,沒有特色。我縣產業是典型的資源主導型產業,表現出明顯的產業結構單一特徵,產業鏈條短,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並且與其它兄弟縣市之間產業雷同嚴重,經濟主要靠煤炭拉動。

  三、經濟發展的建議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戰略轉型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證。汶上作為經濟欠發達縣,經濟總量小、基礎相對薄弱、發展質量不高,面臨著加快速度與提升質量的雙重壓力。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經濟社會跨越崛起,必須堅定產業興縣不動搖,更加註重城鄉統籌、更加註重生態建設、更加註重民生和諧,在發展中加快轉變,在轉變中加速發展,探索走出一條速度、結構與效益相統一的可持續發展路子。

  1、堅持以新型產業化為主導

  立足產業基礎優勢,圍繞培育高階、高質、高效產業,提升一產,最佳化二產,繁榮三產,加快形成結構合理、節能環保、效益良好、獨具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2、打造現代產業體系。

  加快培育新興產業。以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節能環保產業為重點,科學編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強化政策扶持,加快推進新風光產業園、LED、太陽能光伏元件、鋰離子動力電池等專案建設,儘快形成一批新興產業優勢技術和優勢品牌,搶佔新興產業的發展先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立足做優做強煤電化工、機械電子、紡織服裝三大百億產業,依託如意天容、萬發服飾、金成機械、祥遠機械等行業龍頭企業,規劃實施一批技術改造專案,利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企業向研發設計和銷售服務兩端延伸,加快傳統產業向特色產業升級,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按照科學化、集約化、市場化、產業化要求,實施農業六大工程,最佳化產業發展佈局,加快發展一批優質、高效、精品、生態農業。壯大大汶河現代農業、利生面業等企業規模,擴大奶牛、生豬、蘆花雞等特色養殖和山藥、白蓮藕、核桃等經濟作物的種植規模,打響生態和綠色品牌,帶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3、構築轉型升級平臺。

  按照佈局集中、用地集約、專案叢集、產業集聚的原則,進一步明確園區產業佈局和功能定位,加快形成互為配套、叢集發展的產業佈局。加快縣經濟開發區機械電子產業園、紡織服裝產業園、節能產品產業園等區中園建設,構建一區多園發展格局。加快完善次丘、康驛、白石等鄉鎮產業協作區,大幅提升產業協作配套和叢集發展能力。加快聯想化工區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全面拉開發展框架,不斷提升承載能力;按照煤鹽結合,高階發展的產業定位,採用國內外先進、綠色、環保新技術,大力發展煤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三大主導產業,傾力打造省內一流、特色鮮明的化工園區。

  4、提高招商引資質量。

  牢固樹立突破靠產業,產業靠專案,專案靠招商的理念,堅持招商選資,提高招商門檻,緊緊圍繞煤電化工、機械電子、紡織服裝、文化旅遊、現代農業、商貿流通等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引進一批帶動能力強、示範作用大、節能環保類大專案,全面提高招商引資成效。確保年內引進億元以上專案5個、5億元以上專案2個、10億元以上專案1個;每個鄉鎮至少新上3000萬元以上產業專案1個。

  5、堅持以城鄉一體化為引領

  牢固樹立以城帶鄉,城鄉一體發展理念,圍繞儒釋聖地、生態水城城市發展定位,加速推進城鎮化程序,全力打造跨越轉型的強力支撐。進一步完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電、供水、供熱、供氣等設施;加快推進城區道路與環城路的互通連線,力爭實現縣城到中心城鎮二級路連線,鄉鎮之間三級以上公路連線。改善教育、文化、娛樂設施,推進綠化美化工程,確保綠化有層次、亮化有特色、美化有品位。創新城市管理方式,建立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