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新變化調查報告範文

家鄉新變化調查報告範文

  想要知道一些情況或事件時,我們需要仔細地調查清楚,調查結束以後,還需要寫調查報告。快來參考調查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新變化調查報告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新變化調查報告1

  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衢山鎮——以前是一個被廢棄的海島,後來經過人們的改造才成為如今這樣美麗的衢山島。

  它位於浙江省舟山群島中北部,衢山島總面積73.6平方公里,其中灘塗面積3.8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七大島。全島呈西北-東南走向,東西長約8公里,南北平均寬度4公里。是一個鑲嵌在萬頃碧波之中的海島。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間,幾十個春秋過去了,我們可親可愛的家鄉,也就是衢山島換下了破舊的“棉襖”,穿上了時尚的“新裝”。

  這幾十年來家鄉的變化真可謂翻天覆地,先拿我們的衣著來說吧!

  媽媽說,以前,在他們那一輩,他們穿的都是很粗糙的布衣,在冬天時,雖然穿得很多但刺骨的寒風還是會從衣袖,衣領還有褲腳裡鑽,凍得瑟瑟發抖。

  如今就不一樣了,穿的都是用棉、纖維、牛仔等材料做的衣服,在冬天穿上羽絨服,棉襖等保暖的衣服,在圍上圍巾,戴上帽子,套上手套,又怎會懼怕這冬天的寒冷呢?

  再說說我們食物方面的變化吧!

  以前,他們吃的都是米糟,雖然是雜糧,但是營養還是不夠啊,有時根本就吃不飽。那時的大麥、小麥、大米、麵粉等對他們來說都是奢侈品,更別說什麼魚肉了,連自家養的雞鴨也是拿到菜場賣掉的。哪像我們現在,整天大魚大肉,每餐都吃的飽飽的,有時都嫌棄起這些東西來了。

  再來看看我們住的變化吧!

  以前,人們住的都是簡陋低矮的小屋子,遮不住風,擋不住雨。每當遇上颳風下雨天,屋內就一片潮溼,甚至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出門走的都是泥濘的小路,又滑又窄,一不小心就會摔個嘴啃泥。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小康的生活,每月都有穩定的工資收入。住的都是寬敞明亮的二層樓房,生病時還有醫療保障,過得別提有多美了。

  最後來說說我們的出行。

  家鄉富有了,大街小巷的車輛自然也多了起來,幾乎到處都是私家車,一輛輛五顏六色的車輛成了街上一道道靚麗的流動風景線,一輛輛嶄新的公交車也駛進了小島,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一輛輛光鮮亮麗的電瓶車也成為了很多人的代步工具,而曾經“流行”的腳踏車卻連影子也看不見了。

  看到我們衣、食、住、行上的巨大變化,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然而,家鄉所發生的不僅僅是可喜的變化,還伴隨著令人擔憂的變化。

  以前這裡的植被非常茂盛,動物們都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河流非常清澈,猶如一條透明的玻璃絲帶。空氣清新,很少有機動車、汽車等一些排洩廢氣的交通工具。而現在,由於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土地資源,山上的綠色植被逐漸減少,就算是有,也只是零星的綠色。動物們也因為生態環境的惡化而死亡。原本清澈見底的小河因為無節制地排放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而變得骯髒不堪,河面上還漂浮著各色各樣的垃圾。空氣不在像以前那樣的清新了,空氣質量也大不如前了,今年還出現了嚴重的霧霾天氣,這可是前所未有的。即便如此,這裡的空氣質量也遠遠高於那些大城市,但如果繼續這樣為了建設而破壞環境的話,我相信不久的將來這裡會變成一座霧霾島了。

  人民的生活水平雖然不斷提高,但生活質量反而降低了,原因在於人們不注意養生,整天吃些不健康的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導致身體狀態也每況日下,生活質量自然下降了。

  經過這次的寒假調研,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家鄉的巨大變化,雖然這裡有好的變化,也有不好的變化,但我們相信只要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一定可以把家鄉建設得更好!我們是海島的少年,生活在這個美麗的海島,我們一定要用自己的雙手來建設更加美麗更加富饒的海島。

  家鄉新變化調查報告2

  一、調查的內容概況:

  (一)水汙染

  我的家鄉在這個平凡的村落,村外有一條小河,自我記事以來,這條小河一直都在,河水很清澈,可以洗衣服,用來灌溉,夏天的時候偶爾還有小孩子在河裡洗澡。這條小河有一條支流經過隔壁村,以前這條支流與主幹道的水一樣清澈見底,但時光荏苒,這條支流也不復原來的模樣。

  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生活汙水,生活垃圾的數量越來越多。主要廢棄物有:煤渣,家禽、家畜的糞便、白色垃圾,破舊衣物等。由於所處的地方是農村,附近沒有垃圾處理廠,人們也沒有處理垃圾的措施,所以大家都將生活垃圾,廢棄物,生活汙水排放到這條支流裡,或者傾倒在岸邊。

  據調查統計,澗李行政村共有160餘戶居民,其中110餘戶居民還在使用煤炭作為燃料,70餘戶居民家中飼養禽畜,40餘戶選擇將禽畜糞便用作肥料,餘下選擇將糞便傾倒在河邊。對於白色垃圾,廢舊衣物等廢棄物,60餘戶選擇將其扔到離家較遠的空地,例如河邊;其餘選擇就近燃燒處理。

  時間長了,由於煤渣、白色垃圾中含有有毒物質,河岸的有些地方已不再生長植被。支流的水如今變得烏黑,隱隱發散出臭味來,而且河面生長著大量的富有藻類,漂浮著各種生活垃圾,景象看起來十分不美觀,尤其是下游的汙染情況十分嚴重。如今已經沒有人在這條河裡洗衣服了。

  (二)河流現狀

  澗李行政村的那條河流主幹道的水體所受汙染情況並不是很嚴重,但是近年來河流的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有河道變寬和河床降低,而這些現象都來源於人類活動。

  這條小河的地步主要是石頭和沙,幾乎不含泥土。沙是人們在建造房子是所用的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之一,於是人們為了節省造房經費,就自己到河裡去挖沙,導致河底的沙石越來越蓬鬆。到了夏天,暴雨過後便是洪水,洪水輕易就將蓬鬆的沙石沖走,河水越來越深,洪水的衝擊力增加,兩岸的沙石也被洪水沖走,如今的河道已變為原來的兩倍寬,河道彎彎曲曲,不似原來的比直美觀。

  河上一直有一座橋連線著河的兩岸,這座橋到如今一共重建過五次,如今的橋是一座矮橋,橋下有洞,不發洪水的時候,水從橋下流過,發洪水時,水還漫過橋面流過,減少對橋的衝擊,這是我記事以來建的`最好的一座橋。

  居民不正當行為導致河道變寬

  二、實地調查後的發現:

  我們調查後發現,家鄉環境汙染來源於主要是居民將生活垃圾隨意排放。而且村民對於村莊周圍以及自己生活環境中存在的問題認識還不夠,沒有采取積極的處理的態度措施,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早進行處理,日積月累,對生態環境勢必產生不良的後果。村民們沒有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自覺性差,沒有嚴格控制自己行為,依法辦事,因此要採取一定的教育引導措施,同時地方政府不重視對環境保護,只重視當前利益,而忽視未來的發展,只重視經濟發展利益,而忽視環境利益,沒有嚴格遵守法定的規章制度。

  三、調查後的建議:

  透過這次調查,我們瞭解到,解決環境問題已成了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針對上述環境汙染現象,我翻閱了大量相關書籍,並上網查閱了一些資料。保護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為此,我們建議從我們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在生活裡要一水多用,節約用水,不亂扔垃圾,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內,儘量不用或少用塑膠袋,要積極使用可迴圈使用的環保袋,減少白色汙染,儘量少用一次性用品,多學習和宣傳有關環保的法律。

  總的來說人們、企業工廠、政府部門都應該增強環保意識,提高自覺性,經濟與環境都要兼顧,既要重視當前利益,也要重視未來發展。個人與企業工廠要嚴格遵守法定的規章制度,並嚴格控制自己的行為。政府部門應該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並對破壞環境的行為進行嚴厲懲罰。

  透過這次對家鄉環境汙染的調查,我深入瞭解了家鄉環境的狀況,看到了經濟蓬勃發展為家鄉帶來不好的一面,也針對這些問題,根據我所學所看,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今後,家鄉的人們能夠一起來改善家鄉的環境,為創造更美好的家鄉而努力!

  家鄉新變化調查報告3

  一、吃的講營養

  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村居民的消費習慣、消費觀念在逐步改變,食物消費注重結構的調整,注重講究營養。XX年農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1269元,比XX年增長28.3%,年均增長5.12%。主要表現為主食消費比重下降,農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費308元,佔食品消費支出的24.32%,比XX年下降1.8個百分點,各種營養較豐富的副食類消費增加,如:XX年肉及製品人均消費286元,比XX年增加149元,增長87.59%;水產品人均消費32元,比XX年增加14元,增長77.77%;水果類食品人均消費45元,比XX年增加26元,增長36.84%。

  二、穿著講時尚

  過去農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現在農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講究服裝面料、款式、和品牌。過去的布鞋、膠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XX年農村居民人均衣著消費167元,比XX年增長70.42%,年均增長11.21%。其中人均服裝支出118元,比XX年增長118.54%,年均增長16.93%;購買面料支出2.2元,下降45.13%,年均下降8.83%。XX年農村居民人均鞋帽襪類支出40元,與XX年的32元相比,增長了25.11%。

  三、住房講寬敞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農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觀、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住房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樓房。XX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309元,比XX年增長70.73%,年均增長11.33%;年末住房面積人均36.4平方米,比XX年多了7.1平方米,增長24.23%,年均增幅4.42%。其中,樓房面積26.6平方米,增長40.71%,年均增長7.13%,佔住房總面積的73.12%。鋼筋混凝土面積20.5平方米,增長49.64%,年均增長8.44%;磚木結構面積15.9平方米,增長5.33%,年均增長1.10%。現在農村一幢幢新房處處可見,它們不僅外觀新穎漂亮,而且室內裝璜考究、設施齊全、美觀舒適,改變了原來基本不裝修、室內沒擺設的狀況。

  四、家電講高檔

  隨著收入的穩步增長,城鄉用電同網同價政策的落實,農村居民一改過去買得起家電而用不起電的狀況,冰箱、洗衣機、空調等高檔家用電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為農村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內容而逐步走進尋常百姓之家。截止XX年底,郴州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洗衣機30臺、電冰箱29臺、彩電93臺,比XX年分別增長66.73%、163.61%、89.83%,年均增長10.81%、21.24%、13.72%。一些更為高檔的熱水器、空調等耐用消費品正在成為收入水平較高農戶的消費熱點。

  五、文化娛樂豐富多彩

  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文教娛樂費用的支出不斷增長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XX年農村居民人均用於文教娛樂方面的支出344元,比XX年增長30.81%,年均增長5.52%。XX年底每百戶農戶擁有組合音響23臺、照相機5架、家用計算機2臺、高檔樂器1臺。

  六、交通、通訊講便利

  近幾年以來,各級政府加大了為民辦實事的力度,使農村交通、通訊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城鄉路網四通八達,為農民使用現代化交通、通訊工具“鋪平了道路”。XX年人均交通、通訊消費支出240元,比XX年增長1.6倍,年均增長20.61%,交通、通訊成為近幾年農村居民生活消費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消費。其中,交通工具人均支出23元,增長43.8%,年均增長7.52%;通訊工具人均支出42元,增長3.2倍,年均增長33.23%。XX年底每百戶農戶擁有摩托車42輛,行動電話75部,電話61部。

  家鄉新變化調查報告4

  一、過去的狀況

  過去的馬路,說白了就是土路,坑坑窪窪,高低不平,一不小心腳就崴到了。晴天還好,但車子一過就塵土飛揚,連連讓人咳嗽。雨天就更讓人煩惱,雨水一澆,路上泥濘一片,一輛車子過來,泥水就濺了行人一身。有的水積在坑裡,大冷天的,便結了冰。人走在上面,一不注意就滑倒了,摔傷不說,咱這面子往哪擱啊……媽媽小時候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別的不說,以前這路啊,非常的窄,一人過還行,要是幾人一起過,恐怕就得側側身了,人挨人,人擠人,程咬金來了恐怕就得爬著走了。交通不便,導致各地的貨物、資源流通不快捷。那時候,人們過黃河都是擺渡,人們過江都是坐旱船的。媽媽上師範可就難了……

  二、現在的狀況

  瀝青鋪成的大道平坦極了,而且十分寬敞。兩邊的綠化帶更給灰灰的公路添加了一些生機。兩邊的汽車整整齊齊的,沒有人越過分道行駛線,司機們都十分守規矩。一道到汽車,成了一道風景線。寬寬的馬路,四輛大卡車過也不擠。一個個“不下崗的警察”——紅綠燈、斑馬線、攝像頭,特別是指示牌,禁停、勿轉等等,指揮著人們的交通安全。路面非常的平坦,不像以前那樣坑坑窪窪的,高低不平。人們走在上面,從心底感到舒適。在一九七四年,洛陽市又修築了黃河大橋使吉利區和孟津縣相通。兩地的人民都非常的喜悅,那年,“建橋”成了潮流的名字。

  三、發生變化的原因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中國的變化巨大。人們的生活有了保障,人民富起來了,經濟好了。在還沒有修路時,人民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要想富,先修路。”對,修路!只有路變了,這個城市的經濟看起來就很好。於是,家鄉轟轟烈烈的開始修路。修完後,人民都皆大歡喜,心底都高興自己能走上平坦的大路了,是的,中國的經濟、科技事業也走向了平坦的大路,步步高昇。

  四、我的想法和建議

  現在的人們雖然普遍都遵守交通規則,但是仍有一些素質低的人冒犯這規則。比如:有的三輪車,覺得只有汽車闖紅燈才會被罰款,所以在馬路上無所顧忌,橫衝直撞,讓別人嚇一跳。也有一些汽車,把車牌號擋住,闖紅燈,妄想逃過罰款他們不知道,這不是幾百元的事,在他們的一言一行裡,繫著千萬條生命,一不留神就會出車禍。主要司機們還是存著僥倖心理,想著不會出車禍什麼的。可是,我們不要讓這樣的安全隱患出現,豈不更好?一些非機動車跑上了機動車道,身邊的大車呼呼開過,難道這些人的心裡不慌嗎?汽車跑上了非機動車道,腳踏車車主們嚇得趕緊讓道。這樣不都是安全隱患嗎?另外,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交通工具普遍的變成了汽車,汽車的車尾氣是人類的公敵之一,危害人類的健康,所以,我建議大家多騎腳踏車,既鍛鍊身體,有健康了他人,何樂而不為呢?

  千言萬語總結成一句話,家鄉的變化真不少,最卓越的就是公路,我們應該感謝老前輩們,是他們,給了我們優越的學習條件。我們要好好學習,為效勞祖國,也為報答先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