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企業調研報告3000字

最新企業調研報告3000字

  在當下社會,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企業調研報告30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企業調研報告1

  根據供銷社關於開展全社有企業調研的通知精神,我社高度重視,並對縣供銷社社有企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認真總結和分析,現將我社社有企業發展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社有企業基本情況

  縣供銷社社有企業共1家。20xx年經縣政府批准同意由供銷社全額出資成立縣貿易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註冊資金70萬元,主要經營範圍:邊銷茶批發、煙花爆竹、農業生產資料、中藥材收購、野生菌收購、廢舊物品回收、幹雜果品、日用百貨、花茶、菸草專賣等。目前,該公司目前由供銷社職工經營管理。

  二、理順聯合社與社有企業關係情況

  按照中央、省、關於供銷合作社社有企業改革的有關要求和安排部署,縣供銷社堅持為農服務宗旨,以增強活力與強化監管相結合,明確聯合社與社有企業各自職責定位,實現聯合社機關和社有企業各司其職、協調運轉,充分發揮好聯合社在把握社有企業為農服務方向、社有資產監管、促進社有資產保值增值方面的監督職能作用,推動社有企業提升為農服務能力,加快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推進資源整合、業務拓展、產業升級和品牌培育,推進社有企業改革發展,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實現企業做強做優。

  (一)明確聯合社職責定位,科學界定聯合社與社有企業的權責邊界。縣聯社是本級社有資產的所有權代表和管理者,完善社有資產管理辦法,搭建社有資產經營管理平臺,落實社有資產出資人代表職責,探索對社有企業的多種管理方式。尊重社有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讓企業面向市場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

  (二)完善組織架構,搭建起縣本級的“聯合社+社有企業的組織架構。建立完善社有資本監督管理制度體系。構建多方參與的監督機制,完善縣本級社有資產管理辦法,建立企業“三重一大”制度,加強對本級社有企業資產監督管理。

  (三)做實做強社有企業方向發展。社有企業要實現授權範圍內的社有資產的最佳化配置和高效運營,最佳化社有資產結構,實現社有企業提質增效。透過資本整合、企業合作、註冊品牌等方式廣泛開展聯合與合作,加大為農服務領域的投資力度。

  (四)縣本級企業實行經營管理預算制度。聯合社機關採取以管資本為主的方式加強對社有資產的監管,履行出資人職責,規範資本收益和使用管理。

  (五)逐步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透過公開選拔、個別引進、高薪聘任等形式,加快推進企業管理人員的職業化、市場化、專業化,建立留住優秀人才的長效機制,積極探索實行股權期權等中長期激勵制度。

  三、社有企業改革發展的主要做法

  近年來,縣供銷社緊緊抓住供銷綜合改革機遇、按照“因地制宜、尋找突破、發展特色、壯大自己”的思路,進一步創新經營機制,改進服務方式,把社屬公司建成了佈局合理、產權清晰、功能鍵全、運作規範的新型企業。

  (一)構架為農服務體系,初步形成“上下貫通、雙線執行”的經營管理模式。結合實際,以縣--中心鄉鎮--集中村為主線,對已建成的農資經營服務網點6個和再生資源回收網點11個,在執行和管理機制上,積極在縣城建設有一定規模、裝置較為齊備的再生資源回收站為主體、帶動基層再生資源回收點開展經營和回收服務,探索出一條由聯合社+基層社之間的行業指導管理和由“貿易公司+基層服務網點或再生資源回收站點”完成經營服務職能的“上下貫通、雙線執行”的經營管理模式。

  (二)以專案建設為引領,推動農特產品產業發展。積極爭取浙江援建資金240萬元,建成高原生態野生菌供銷一體化專案。專案建成後,至少帶動1500戶農牧民參與到該產業中來,實現公司+基地+農戶和收購、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經營模式,有利於帶動農牧民採集、銷售、務工等增收,具有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三)多措並舉,打造“壤巴拉”品牌。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依託縣貿易有限責任公司,正在申請辦理將已註冊的qs質量安全生產許可向食品安全生產許可sc轉換過度。

  籌措資金6萬餘元,註冊了食用菌類“壤巴拉”商標2類、申請並受理保護9類,圖形商標保護5類,申請設計著作權1個;申請註冊中英文網路域名4個,壤巴拉手機域名1個。爭取並獲得第一批“淨土”商標授權。

  四、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近年來,我社儘管在社有企業改革發展上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和困難還依然存在,主要表現在:

  (一)社有企業規模偏小,缺乏市場競爭力。社有企業經營規模偏小、帶動能力不強、抗禦市場風險能力低,而且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經營模式單一,經營方式落後,扭虧增盈的根基不穩固,發展後勁不足。

  (二)社有企業機制還比較落後。社有企業經營觀念沒有從根本上轉變,發展思路不廣,依然保持傳統經營理念和固守傳統的經營方式。

  (三)資金投入不足,企業融資困難。社有企業由於自身資本積累速度慢、能力弱,且流動資金季節性需求突出,企業資金投入不足和融資困難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有企業發展。

  (四)缺乏專門管理人才。目前供銷社幹部職工隊伍的狀況與新時期發展社有企業的要求不相適應,缺乏專門管理社有企業人才,成為社有企業改革發展的一大“瓶頸”。

  五、下一步打算和對策建議

  供銷合作社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脫貧攻堅程序中,也應該擔負起一定的任務和使命,我們也要有決心和信心,不斷更新觀念,努力克服困難,推進社有企業的改革發展。

  (一)堅持體制創新,推進社有企業改革。要以“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高效的經營機制,開放的用人機制,靈活的分配機制,有效的激勵機制”為目標,採取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實現社有企業產權多元化。積極實施開放辦企業,民主辦企業,廣泛吸納承認公司章程的社會經濟組織等加入企業,請賢才、引能人,讓社有企業真正活起來,真正發展起來。

  (二)利用農村合作組織平臺,切實做好服務工作。要聯合一切願意加盟供銷社的經商大戶和自然人,互利互惠,結成為農服務的聯合體,形成開放式的經營服務氛圍。利用專業合作社、村級綜合服務社等平臺,將社有企業的服務陣地前移,網點下伸,拉長服務鏈條,在完善物資供應功能的同時,強化產品銷售服務,透過產品包裝註冊,打造社有企業品牌,積極創造條件,培育龍頭企業。

  (三)引進現代流通模式,改造社有企業傳統經營網路。要圍繞日用消費品、農資商品兩大重點以基層供銷社和村級綜合服務站為末端,建設村級店、農家店,積極發展連鎖網路,擴大銷售誠信服務,為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提供服務。

  (四)堅持以人為本,強化隊伍建設。加強培養和造就一支務實能幹,吃苦耐勞,敢於奉獻的團隊。要打破供銷社過去用人上種種條條框框的限制,打破身份、資歷限制,樹立開放意識,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經營管理能人,使供銷隊伍有一個大的提升。

  企業調研報告2

  大多是私營企業,發展時間短、自有資產少、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而且資信水平較低,財務制度不健全、運作不規範,難以達到金融機構貸款要求,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惜貸二是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和金融支援系統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以中小企業為受保主體的擔保機構不多,另一方面,直接融資體系發展嚴重滯後,在發行股票和債券方面,中小企業大部分受規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級較低等條件的限制,難以達到上市條件,導致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很大程度上依賴銀行貸款。

  (一)中小企業小,散,亂,抗風險能力弱

  一是小企業佔有絕大多數,經營規模小,經營業績不穩定。2008年,我省13萬多家中小企業中,中型企業只有2793家,所佔比例只有2%,98%的企業是小型企業。作為大型企業成長的搖籃,中型企業數量顯然偏少,存在斷層,同時從單位平均規模看,我省小型企業平均從業人員為33人,平均固定資產為289.5萬元,平均營業收入為888.03萬元,分別佔全部企業平均水平的68.3%、45.8%、57.6%。由於規模小,業績不穩定,虧損、倒閉、關停現象時有發生。二是產業叢集化發展不夠,分散化經營現象嚴重。我省中小企業絕大多數在園區外分散經營,主要靠單兵作戰,沒有充分利用大企業的帶動作用和園區的輻射作用。三是家族式企業多,經營管理方式落後。由於我省中小企業的主體是私營企業,家族式企業多,經營者素質和員工素質低的現象較為嚴重,管理方式大多脫胎於家族式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組織管理混亂落後的問題,從而導致企業執行不暢。

  (二)中小企業以資源開發型、產品初加工型、服務低層次型為主,產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雖然經過多年的調整和發展,我省中小企業產業結構已有一定改善,但與市場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直接影響著中小企業的發展。首先,從三次產業結構看,我省中小企業依然是明顯的二、三、一分佈,其中二產業約佔65%,服務業所佔不到35%;其次,從佔中小企業比重高達56.7%的工業內部看,資源開發型、產品初加工型、勞動密集型、能源消耗型產業仍然佔較大比重,而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業比重較低;第三,從服務業內部結構看,中小企業仍然集中在傳統和低層次的服務業,現代服務業、高階的服務業發展明顯滯後。

  (三)政策不公,市場無序。近年出臺的政策多是按照企業規模和所有制設計操作的,對大企業優待多,中小企業考慮少;對公有制企業優待多,對非公有制企業考慮少;政策適用不夠公平。在稅收政策上,國有企業可先繳後退,非國有企業無此待遇;中小企業特別是個私企業往往是小額納稅人,增值稅發票難以抵扣,實際稅負增加;個私企業存在雙重納稅等。在土地政策上,國有企業可享本土地使用權出租、增值稅減免政策,而非國有企業無此改革成本參與改組;特別是在銀行呆壞帳準備金核銷上,大企業可列入國家計劃及時最佳化資產負債結構,中小企業無此厚遇。在行業准入上,中小企業尤其是個私企業還受到諸多限制。此外,市場交易規則缺乏,市場次序混亂,致使中小企業正常經營困難重重。

  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現行政策

  目前實行的一些優惠政策,雖大部分並不是專為中小企業制定的,但從受益主體來看,基本上或相戶,活躍在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和市場體制的微觀基礎。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五大以來,我國的中小企業發展迅速,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強。中小企業雖然單個實力較弱,但就整體而言,已發展成為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增加財政收入的主要支撐力量。

  1、中小企業創造的增加值約為全省GDP的40%。2008年,中小企業實現增加值4279.34億元,佔全部企業增加值的68.4%,佔全省GDP總量的38.4%,這表明,每1億元GDP中,約有0.4億為中小企業創造,中小企業對全省GDP增長的`貢獻率約為40%。

  2、中小企業是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2008年,中小企業共完成利稅總額2718.62億元,佔全部企業利稅總額的77.5%。

  3、中小企業佔據了城鎮就業崗位的半壁江山。由於中小企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能創造相對較多的就業機會,因此更是擴大就業,轉移農村勞動力的主渠道。2008年中小企業共提供就業崗位609.22萬個,佔全部企業從業人數的89%,佔全省城鎮就業年平均人數的53.7%,即全省1134.78萬個城鎮就業崗位中,有一半以上為中小企業提供。

  相對大企業而言,中小企業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會震盪小、新機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程序中,中小企業往往是實驗區,是突破口,是馬前卒。中小企業的各項改革成果,為大企業的改革實踐提供了有益經驗,也為創造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大好局面作出了貢獻。

  我國中小企業的主要特點

  1、投資主體和所有制結構多元,非國有企業為主體,決定了當前中小企業工作要以發展為重點。中小企業特別是非國有企業在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還積極投身國有企業的改革和調整,使改革前單一所有制結構狀況有了根本性改變。以工業企業為例,在獨立核算的中小工業企業中,國有企業的戶數、資產總額和工業總產值僅佔總數的14.85%、38.5%和22.8%,即85%的中小企業均是非國有企業。另據調查,目前國有小企業改制面已近80%,餘下20%大都是救不活、賣不掉、破不了的極度困難企業。應當說,中小企業的改革與發展同樣重要。但改革物件主要是國有小企業;而發展則要涵蓋城鄉各類所有制中小企業。因此,無論從中小企業的主體構成還是改革程序而言,當前,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應是中小企業工作的重點。

  2.勞動密集度高,兩極分化突出,決定了當前中小企業發展重在二次創業。中小企業生存並發展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業容量和就業投資彈性均明顯高於大企業。據統計,目前中國大、中、型企業的資金有機構成之比分別為1.83:1.23:1;資金就為率之比為0.48:0.66:1,即中小企業比大企業單位資金安置勞動人數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為如此,在前10年中國的工業化程序所以沒有出現嚴重的社會就業問題,中小企業功不可沒。但是,今天的市場背景變了,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總量需求不足與結構性供應不足共生,使中小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勞動密集型帶來的就業優勢將變為競爭劣勢。企業兩級分化,中小企業將首當其衝。為此,提高中小企業的有機構成和科技含量,實現二次創業是當前中小企業發展中的重中之重。

  3.發展不平衡,優勢地區集中,決定了當前中小企業推進要區別特點,先易後難,以點帶面。中國幅員遼闊,各地區中小企業分佈與發展水平極不平衡。據有關資料,按照經濟地帶劃分,中小企業數量東部、中部各佔全國總量的42%,西部佔15%;而相應的工業總產值東部佔66%、中部佔26%、西部僅佔8%。這表明,在企業規模上,東部中小企業的平均產值規模大於中部和西部,大約是中部的2.5倍、西部的8倍。實踐也表明,選擇東部中小企業作業重點試區,就為試點的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外,中小企業還可劃分四大區,即東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中西部地區和廣東、福建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東北地區老工業城市居多,中小企業的所有制結構和產業結構都很重,應主要解決國有中小企業規範改制和與大型企業專業化分工及配套問題;長江中下游地區是中小企業的汪洋大海,江蘇以鄉鎮企業為主。浙江以私營個體聞名,工作重點是規範引導、扶持發展;中西部地區資源豐富、中小企業欠發達,推進第三產業和科技環保型中小企業發展是重點;珠江三角洲地區中小企業區位優勢明顯,可藉助老鄉、老外發展中小企業的兩岸三地大中華圈。

  此外,地方產業為主體,決定了中小企業的支撐層面在地方;中小企業自身基礎薄弱,決定了其要麼成為大企業的搖藍(即小巨人);要麼成為大企業的夥伴。

  綜上所述,促進我國中小企業改革與發展要注意調整好五大關係;

  一是改革與發展的關係;二是吸納勞動力與科技含量的關係;三是點與面的關係;四是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五是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關係。處理好上述關係,把握好重點才能在中小企業的改革與發展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