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調研報告的範文(精選11篇)

經濟調研報告的範文(精選11篇)

  報告使用範圍很廣。按照上級部署或工作計劃,每完成一項任務,一般都要向上級寫報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況、工作中取得的經驗教訓、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後工作設想等,以取得上級領導部門的指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經濟調研報告的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經濟調研報告 篇1

  一、我市鄉鎮經濟總體水平與浙江安吉之比較分析

  近年來,我市鄉鎮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但與周邊發達縣市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為切實增強可比性,在此選取與我市水平相當、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的浙江安吉作為參照系,以便全面瞭解我市鄉鎮經濟發展狀況。

  一是總體實力有差距。與安吉相比,我市在鄉鎮規模工業總產值、財政總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等各方面都全面落後,這也充分反映出兩地在發展水平、產業層次等方面的差距(具體見下表)。目前,該縣已有1個鄉鎮躋身全國五百強、浙江省百強行列,1個鄉鎮被列為全國首批小城鎮改革試點鎮,12個鄉鎮被評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

  二是發展平衡度有差距。從自身各區塊看,我市東西部鄉鎮、省道沿線與偏遠鄉鎮、工業集中區與農業鄉鎮差距較大,並呈逐步拉大趨勢。以20xx年財政收入為例(城區三個辦事處不納入統計),港口鎮實現財政總收入15826萬元;排名最後的方塘鄉僅41萬元,前者是後者的386倍;排名第二的中溪鎮財政收入達4223萬元,與港口鎮也有11603萬元差距,即使剔除寧國水泥廠稅收部分,兩者差距仍達3000餘萬元。而安吉縣去年最高的鄉鎮財政收入達24215萬元,最少的也達486萬元。

  三是發展後勁有差距。去年以來,面對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安吉各鄉鎮繼續保持了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鄉鎮財政收入增幅達32.6%。其中,財政收入增幅最高的鄉鎮達115.8%,完成年初下達任務基數比最高的達639.9%。與之相比,我市各鄉鎮受產業基礎等影響,後勁略顯不足。20xx年,在總量落後的情況下,我市鄉鎮經濟各項主要指標增幅仍慢於安吉。其中,鄉鎮財政收入增幅落後11.3個百分點。今年1—3月份,安吉縣鄉鎮綜合實力第二的高禹鎮,實現財政收入2223萬元,同比增幅達178%;而我市鄉鎮財力第二的中溪鎮,實現財政收入1163萬元,兩者差距達1060萬元。

  二、我市鄉鎮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綜合分析,我市與安吉在鄉鎮經濟發展上的較大差距,既有地域區位、政策機制等客觀因素制約,更多是受自身主觀原因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重視程度不夠。近年來,我市堅持把城市和省級經濟開發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和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載體,大膽實踐“經營城市”理念,舉全市之力加快開發區建設,使得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和開發區承載能力在短期內得到迅速提高。在全市各項財力、物力、人力都向城市和開發區建設一線集中的情況下,對鄉鎮經濟發展有所忽視。此外,伴隨著農村稅費改革和農村綜合改革的順利推進,鄉鎮工作重心發生變化,沒有硬性指標,缺乏工作抓手,發展更多依靠各地的自覺行動。

  二是發展定位不清。近年來,安吉縣在全國率先推出了“中國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因地制宜實施分類指導,透過一系列舉措引導各鄉鎮、街道突出重點、傾斜發展,初步形成了“一中心五重鎮兩大特色區塊”的空間規劃和產業佈局。我市儘管早在20xx年即提出異地辦工業的創新理念,並透過設立鄉鎮工業集中區推進產業集聚發展。但直至20xx年初的《關於進一步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的實施意見》中,才結合鄉鎮自身特點、經濟發展水平、稅源基礎和財政收支規模等因素,對全市鄉鎮、街道進行了社群事務、工業發展、農業生態旅遊三類劃分,並且未明確各鄉鎮發展重點和產業定位。由於缺乏具體規劃指導,各鄉鎮自成一體、各自為戰,從而造成產業集中度低,產品深加工程度低,結構性矛盾突出。

  三是投入力度不足。適度的政策扶持,是鄉鎮經濟發展的“助力器”,對提升鄉鎮自我發展能力至關重要。近年來,我市先後實施了多輪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財政轉移支付和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其中,鄉鎮財政供給標準達3500萬元/年,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投入達500萬元/年。但與安吉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該縣每年僅用於鄉鎮工業平臺建設資金就達5000萬元,用於美麗鄉村建設獎勵到村資金更是高達億元。此外,透過財政貼息、對上爭取、以獎代補、超收分成等多種形式,為鄉鎮各類專案建設提供資金支援。以隸屬於高禹、良朋兩鎮的天子湖工業園區發展為例,該縣本著“涵養財源,激勵發展”原則,出臺了園區開發建設實行財政封閉管理的意見,透過“放水養魚”,實現了財政收入的“三級跳”。該園區07年財政收入僅20xx年即增加至7000萬元,今年預計將突破2億元。

  四是創新手段不多。安吉縣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時,探索實行了一系列鼓勵發展的工作機制,有效推動了鄉鎮經濟的快速發展。例如,該縣全面推行了以財政貢獻率為核心的鄉鎮個性化分類考核;每年開展先進特色製造業集聚區先進鄉鎮和加快發展創業獎評選,按照鄉鎮發展類別分類設定獎項,並獎勵到鄉鎮班子成員;最佳化財政分成,逐步調低分類分檔分成比例,鼓勵鄉鎮培植財源;推行鄉鎮“三線工作制”,實行黨委書記重點抓招商、鄉鎮長重點抓專案和平臺,黨委副職抓日常事務。這些創新舉措,充分激活了鄉鎮發展內生力。與之相比,我市在加快鄉鎮經濟發展方面,方法手段不多,過於粗線條,缺乏實質性助推內容。

  經濟調研報告 篇2

  總部經濟是指一個區域利用一些特有的條件,吸引企業將總部在該區域叢集,而將生產加工基地安排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其它地區,從而形成合理的價值鏈分工,並帶動該區域經濟發展的高階經濟形態。總部經濟概念提出後,引起了全國許多中心城市的強烈反響,紛紛將發展總部經濟作為城市產業結構升級的戰略選擇。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四市總部經濟最發達,對“總部”的爭奪最為激烈。××中心城區發展總部經濟的優勢和劣勢何在?模式和路徑何方?筆者經過調研,略有管見。

  一、優勢和劣勢的比較

  根據總部經濟理論的有關原理,發展總部經濟需要具備基礎條件、商務設施、研發能力、專業服務、政府服務和開放程度等六大基本要素。圍繞基本要素,相比較周邊區域範圍而言:

  (一)相對比較優勢

  1、交通區位優勢。××是“長珠閩”的共同腹地,滬昆高速、贛粵高速、105國道、320國道、京九鐵路、浙贛電氣化鐵路從境內穿過。中心城區距南昌昌北、長沙黃花機場均只有2個小時車程,並已納入上海、杭州、廣州8小時經濟圈。作為發展總部經濟必要的空中交通,××明月山機場將成為××佔領贛西地區發展制高點的關鍵。××中心城區較為完善的立體式交通網路,為發展總部經濟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條件。

  2、產業基礎優勢。全市9個工業園均為國家批准的省級開發區。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全市已基本建成醫藥、紡織、鹽化工、煤電、建築陶瓷、鞋革等6大特色產業基地,中心城區也已形成以醫藥、機械、機電汽摩配件、新型建材等為重點的支柱產業。這些特色產業基地的建立和一批支柱產業的發展壯大,為中心城區充分依託這些現有優勢企業的集聚發展,有效鼓勵引導相關企業的行政總部、營銷總部或結算中心入駐××提供了良好條件。

  3、城市品牌優勢。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大的品牌。××是全國第一批生態試點城市,具備既適宜投資興業又適宜居住的環境。近年來,中心城區已獲得五張國家級名片。目前正在大力實施“13579”工程和人口五年倍增計劃,致力打造中部最佳宜居城市,使××真正成為宜業的熱土、宜居的福地。隨著××對外知名度的進一步提高,生態宜居這一城市品牌將最有可能成為引進企業總部落戶××的一個賣點。

  4、人力資源優勢。據統計,全市擁有勞動力總數達337萬人。設在××的贛西實訓中心規模位居全省之首,年培訓能力達1萬人左右。尤其是中心城區設有××學院和××職業技術學院兩所全日制高校,其中,××學院是擁有800多萬人口的贛西地區唯一的一所本科大學,在校學生達1.6萬人;××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學生達1.1萬人。這兩所高校將在人才培養和引進上為發展總部經濟提供有力保障。

  5、興業成本優勢。除勞動力資源豐富外,××的特色礦產和農產品資源都非常豐富,土地、用水、用電等價格相對較低廉,企業職工年工資也大大低於沿海發達地區。

  6、政策環境優勢。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經濟發展環境的最佳化,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和服務承諾制度,深化市直單位行政審批“兩集中、兩到位”改革,著力解決市直部門“中梗阻”頑症,嚴肅查處損害經濟發展環境的人和事,在去年的全省民主評議政風行風的52個行業、系統中,我市總評列全省第一名。

  (二)相對比較劣勢

  1、經濟實力不夠強。與全省相比,我市經濟總量偏小,人均水平較低。僅以去年為例,我市gdp總量和增幅分別列全省第5位和第9位;人均gdp只有萍鄉的54.8%、新餘的38.1%。總體實力不強還表現在市本級經濟較薄弱,去年市本級財政總收入列全省倒數第二,只佔南昌的6.67%、新餘的20.8%。中心城區目前的經濟規模尚難以形成對企業總部落戶的吸引力。

  2、配套服務不完善。××地處贛西內陸,不臨江不靠海,大宗貨物運輸只能透過鐵路和公路,不但貨物吞吐量小,且運輸成本高。中心城區到目前仍沒有大型的物流企業和現代物流市場,加上資訊流不甚暢通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在服務行業方面,總體上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難以滿足較高層次消費群體的需求,更無法對外產生吸引力。特別是在五星級大酒店、高爾夫球場等一些高階服務設施方面的空白,難以讓企業高管人員在××真正進得來、留得住,這也成為加快總部經濟發展的一大“軟肋”。

  3、金融服務水平較低。一個地方發展總部經濟,需要這個地方在資金信貸、企業融資、資金結算等方面有方便快捷的優勢。就當前中心城區來說,存在信貸總量相對較小與金融資源相對豐富不匹配、信貸投向分散與信貸需求集中不匹配、融資渠道單一與行政資源豐富不匹配等矛盾。以企業融資為例,目前中心城區企業中,僅有江特電機獲得交通銀行3000萬元貸款,佔比不足全市異地融資(不含豐電)的5%。目前,除幾家國有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外,股份制銀行、合作銀行和跨區域的其他商業銀行及其辦事機構在中心城區還是空白,這不僅限制了企業的融資渠道,也給企業在資金結算上帶來了不便。

  4、高階人才較為緊缺。發展總部經濟,需要大批次的高階專門人才。總體上說,當前我市人才總量不大,高層次人才缺乏,尤其是企業所需的經營管理、熟練技術工人非常緊缺,且行業分佈結構不盡合理的問題較突出。在人才引進上,也存在著“難引進、易外流”的現象。不少企業反映,由於中心城區人才市場發育不完善,人才管理工作相對滯後,使得許多企業普遍存在招工難的現象,特別是難以聘到企業緊缺的中高階管理和技術人才。

  二、模式和路徑的探討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心城區發展總部經濟,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和條件,但相對劣勢和差距不少,我們只有進一步理清思路,揚長避短,尋找自己的模式和路徑,才能不斷培育、發展和壯大總部經濟,不斷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增強城市集聚力和輻射力。

  1、明確發展思路。以打造中部地區最佳宜居環境為目標,以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構建適宜創業發展、生活居住的軟硬環境為支撐,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扶持相結合、本土培育與引進做強相結合、發展總部經濟與產業專案經濟相結合,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努力建設區域性企業總部中心。尤其要重點吸引、扶持和培育與我市幾大支柱特色產業相關的總部企業入駐,加快形成具有比較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叢集。經過5—10年的努力,建立比較完善的總部經濟發展環境、政策框架和服務體系。

  2、制定發展規劃。按照總部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和要求,充分調動市、區政府和企業三方共建的積極性,加快構建分工合理、功能突出、配套完善、優勢互補的總部企業區域佈局。精心規劃宜陽新區、經濟開發區、明月山風景旅遊名勝區的功能定位,宜陽新區以打造中心商務區為核心,強化金融、資訊、中介、商貿、會展等服務功能,吸引現代商業、金融、保險、諮詢、證券以及各類中介服務機構;××經濟開發區以生物醫藥、電子資訊、機械裝備等主導產業為依託,集中設定企業管理總部、研發中心、設計中心、成果孵化中心等建設專案以及物流配送中心、培訓中心等職能型總部;明月山風景名勝區主要定位為休閒娛樂區,進一步加快完善酒店、娛樂、餐飲、住宿等配套服務設施,大力發展休閒、娛樂、健身、旅遊等現代服務業。

  3、出臺優惠政策。借鑑外地促進總部經濟發展的成功做法,抓緊制定促進總部經濟發展的有關扶持措施,細化促進總部經濟的配套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在出臺扶持總部經濟的有關政策時,一是在稅收優惠上,要在××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再適當放寬;二是在辦公條件上,要提供舒適的場地、場所,並在房產過戶時給予一定的減免,在擬規劃的商務集中辦公區,要預留部分地塊,用於建造商務辦公樓的建設用地,必要時為其免費提供辦公場地;三是在生活條件上,對引入的企業總部的領導、員工及家屬子女在轄區內落戶、就業、就學等方面給予一定關照和減免;四是在金融服務上,給予總部企業優先信貸、融資,上門服務;五是在資金獎勵上,設立總部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對企業集團總部遷入××的直接給予獎勵。同時要注重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切實增強總部企業對××的信心。在具體工作中對有可能把總部遷入××的大公司、大集團,例如寶成鞋業、百神藥業、金特建材等,要列出單子並組織力量,有針對性地靠上做工作。

  4、加大引進力度。突出以××經濟開發區為平臺,以具有較好基礎、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如以濟民可信、仁和藥業等為龍頭的醫藥產業,以江特電機、沃得集團等為龍頭的機電產業)為依託,積極引進一批國內、省內知名企業入駐××設立地區總部或分支機構;積極引導一批國內外名牌產品在××設立總經銷或分銷中心(贛西片區);鼓勵跨國公司和國內知名公司在××設立物流、資訊、會計審計、投資顧問、諮詢評估、法律服務、會議展覽等中介服務企業總部。具體操作上可採取“內強外引”的辦法:一是大力支援市內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或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做大做強,鼓勵其總部設立在中心城區;二是採取分拆引進方式,對於轄內企業,如高安、豐城大型建築陶瓷企業、上高鞋革企業、奉新紡織企業等,利用中心城人才、行政、運輸、市場方面的優勢,引導其將行政總部、銷售總部和研發中心遷至中心城區;三是積極鼓勵××籍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將企業總部遷至中心城區或設立分支機構,為家鄉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5、完善配套服務。大力提升現代服務業水平,尤其要有意識地搞好五星級酒店、高爾夫球場等一批高階服務設施的規劃和建設。在加大對市內物流企業的整合扶持力度,鼓勵其做大做強的同時,積極做好大型物流公司的引進工作,加快推進贛西物流中心以及省級建築陶瓷專業市場的建設,使中心城區成為全市和贛西片區物流的集散中心。鼓勵和引導外埠商業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等在中心城區設立分支機構或辦事處,抓緊市農村商業銀行的組建,加大融資模式(如借鑑推廣奉新縣孵化式融資模式)創新力度,使中心城區成為全市的金融點中心、生態示範中心和產品創新中心,為總部企業的引進和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大力整合扶持企業上市的政策和資金資源,支援總部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積極協調解決總部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過程中的問題。加大總部企業緊缺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建立總部人力資源貯備庫,儘快使中心城區成為贛西區域性的人才集聚中心、人才資訊中心和人才配置中心。

  6、最佳化政務環境。建立總部經濟發展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召集人由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市直有關職能部門任聯席會議成員,負責制定促進總部經濟發展的政策,統籌總部企業的認定,審定有關補貼和獎勵,協調處理總部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從市直部門抽調一些業務精、事業心強的同志,組建專門的工作班子,做好總部已進駐和有進駐意向企業的跟蹤、聯絡和日常協調等服務工作。加強對總部經濟的執行分析和監管,建立總部經濟統計分析核算制度,全面準確掌握我市總部經濟發展狀況。繼續最佳化政務環境,增強政府的服務功能,尤其是工商、稅務、金融、商檢等職能部門要圍繞培育和引進總部經濟目標,靈活掌握政策,簡化辦事程式,提高辦事效率,注重協調配合,切實做到多服務、少設卡,多說行、少說不,使本地民營企業真正做得大、長得高,外地企業總部真正引得進、留得住。

  經濟調研報告 篇3

  農村集體經濟是整個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完善雙層經營體制,密切幹群關係,增強集體統一服務功能的物質基礎;是強化基層黨建工作,增強黨支部凝聚力和戰鬥力的有效手段;也是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村經濟向更高層次和更高水平發展的現實需要。根據區人大《關於組織區人大代表開展專題調研和視察活動的通知》(貴人常辦〔20xx〕25號)檔案規定,梅龍街道人大工委於10月中旬組織市、區人大代表深入基層一線,透過實地調查研究、廣泛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就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集中開展調研,現將專題調研開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村集體經濟基本現狀

  我街道現轄12個行政村,4個(農村)社群居委會,農業人口近5萬人,集體所有的農用地總面積11.9萬畝,其中:耕地6.6萬畝,林地4.16萬畝,園地0.11萬畝,養殖水面0.63萬畝,其他0.4萬畝,屬於半圩半丘陵地區,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街。全街村集體現擁有的資產有:耕地3979.4畝,水面5205.2畝,園地105畝,灘塗814.5畝,山場5665.5畝。

  2013年全街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2099.68萬元,按專案來源分類:經營收入(主要是林木)55.2萬元、發包及上交收入366.8萬元(田地、水面),徵地補償收入1131.58萬元,補助收入506.8萬元(其中專案專項補助資金483.76萬元),其他收入39.3萬元。

  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按規模分類(除去專案專項補助資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2個;510萬元的村2個;10-20萬元的村1個;20-30萬元的村3個;30-40萬元的村1個;40-50萬元的村1個;50-60萬元的村3個;60-70萬元的村2個;100萬元以上的村1個。透過調研,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第二輪土地承包時對偏遠地帶、交通不便、低窪易澇、群眾不易耕種的面積按規定進行預提的機動田地作為集體資產透過對外發包經營獲得的收益,也是我街村級集體的主要收入來源;二是上級組織的政策性補助資金;三是有關村(居)透過一事一議以獎代補政策爭取專案資金用於改善、改造本村群眾的生產生活等基礎設施;四是資源性資產發包或租賃收入(如水面、山場等);五是涉徵村集體資產徵用補償收入;六是透過專案爭取的補助資金。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街道和各村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進行了積極探索,雖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時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畏難情緒普遍較重。表現在觀念陳舊、帶頭表率作用不強,沒有樹立經營農村家鄉的理念,缺乏創新思維,不能因地制宜培育集體經濟增長源,依賴上級有關政策性補助或把有限的集體資源透過一次性發包(若干)年,一次性收取承包費,短期來看集體收入大幅增加,但長期來看,這種飲鳩止渴、竭澤而漁的做法,沒有長遠思想,只顧眼前利益,這樣嚴重製約了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有些村幹部也想有所作為,發展集體經濟,由於文化素質偏低,缺乏經濟管理水平,有時面對困難,信心不足,存在畏難情緒;有的村幹部是種好自家的田,掙鼓腰包的錢,應付集體的事,根本顧不上集體經濟的發展。

  (二)發展後勁嚴重缺乏。我街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主要是依託土地、水面、山場等資源性資產對外發包經營來維持村級日益龐大的支出。而其他經濟性收入比較微薄,幾乎為零。目前全街沒有一家村辦企業,造成村集體經濟的增長緩慢,收入渠道越來越少,發展後勁與潛力嚴重不足。

  (三)村級支出日益增加。2013年全街村級集體總支出648.7萬元,其中:管理費用430.4萬元,經營性支出105萬元,其他支出113.3萬元,平均每村支出40.5萬元,然而年收入不足40萬元的村就有9個,同時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江南產業集中區的落戶,公益性事業建設不斷增加,村級公共支出部分有增無減,雖然有些專案各級政府給予了一定的經濟補助,但真正實施起來,村級還是要投入一定量的配套資金和勞務,給年收入較少的村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壓力,使其難以維持正常運轉。

  (四)村集體資金管理難。我街道部分村集體資金比較富裕,加上江南產業集中區的徵用,目前已有4個村(居)全部被徵,3個村已徵用部分面積,部分涉徵村集體資產徵用補償款多達數百萬元,這部分資金由於沒有穩定收益和風險較低的投資途徑,只能是把錢存入銀行,難以實現保值增值,農民也沒有得到好處,為此,部分群眾甚至錯誤主張全部分掉。

  三、幾點建議

  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管好用好集體資產,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人大代表們根據本街道的實際,認為只有透過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按照四議兩公開的原則,集思廣益,拓寬增收渠道,發展村級經濟,增加集體收入。

  (一)立足資源優勢,拓寬發展集體經濟主渠道。梅龍各村由於受江南產業集中區規劃的制約興辦小型工業企業專案已不現實,認為首先應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一是統一組織好集體資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盤活集體存量資產;二是組織好社會化服務,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採取有效形式合理組織生產要素盤活集體資產。各村(居)可根據本地的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發展以山林、山水、田園(田地、果園)等為主特色的集體農莊專案,並採取多元化參與,產業化經營。其次實行股份合作制,村集體經濟組織可與村民聯合,讓入股村民的土地、人力和村集體的資金、資訊等各種資源實行統一經營調配,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同時也解決了多年來存在的人、地矛盾突出的問題。

  (二)盤活現有資產,培育發展集體經濟新亮點。對涉徵村的集體資產要實行民主管理、民主決策,為妥善處置涉徵村的集體資產,明晰集體資產的產權關係,可實行產權制度改革,讓老百姓手中持有股份。同時對村集體資金實行企業化運作,民主化管理,有利於限制村幹部等少數人在集體資產處置中的專權行為,這樣不僅使集體收入穩定增長,而且讓群眾得到經濟實惠,消除他們對集體資產處置的後顧之憂,有利於農村社會的穩定。如:可以借鑑我街道新湖社群的成功做法,該社群為盤活集體資產,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於20xx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首個村集體企業池州市新湖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讓社群居民們從失地農民變成股東。緊緊抓住九華機場和江南集中區建設的機遇,主動出擊,聯絡業務,僅園林綠化這一項就帶動了70餘人就業,保潔業務更是解決了120餘人的就業問題。也可由市、區作出統一規定(因村民自治問題)將村有大額富餘資金由鎮、街三資代理服務中心經營運作,促使閒置資金增值增效。

  (三)加強規範管理,確保村集體經濟增收節支。村級財務管理是廣大農民群眾十分關注的焦點,要切實加強對村級財務的民主管理、實行公開透明,只有財務管理規範了,才能樹立村級組織的威信,群眾才會放心並支援村裡的各項工作,為此,梅龍街道轄區內的各村(居)要嚴格按照《梅龍街道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暫行辦法》和《梅龍街道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和工程建設招投標實施意見(試行)》等規定,切實加強村級集體經濟的內部管理和民主監督,防止資產流失,節約開支費用。一是充分發揮街道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委託代理服務中心的作用,統一管理和處置村集體所屬資產。二是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如建立財務收支預決算制度、開支審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財務公開制度、民主理財制度、收益分配製度以及其它各項制度。三是壓縮非生產性開支,嚴格控制非生產性開支佔村級當年可支配收益的比例和總量。四是堅持村務公開,強化民主監督,如重大投資決策和建設專案必須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透過。五是加強對集體經濟的財務指導和審計工作,如加強對村集體財務的規範化管理,實行集中計賬等。

  (四)最佳化基層組織,提高集體經濟建設能力。發展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村級班子建設至關至要。加強農村基層經濟組織建設,一是要配強配好村級班子。農村工作的關鍵在於班子問題,要增強班子戰鬥力,重點選好致富路上的領頭雁,選好一個人帶好一個班子。特別是要選配好村黨支部書記、村(居)委會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輕、懂科技、有經營管理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選配到村級領導崗位上來。對一些相對貧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內選方式,還須透過下派途徑解決好班子軟弱的問題。使村級班子真正具備帶領一方農民開拓創業,勤勞致富的能力,成為黨在農村基層的堅強堡壘。二是加強村兩委班子成員的培養和教育。加強思想教育,更新觀念,明確村級班子新時期工作職責,樹立為民服務、清正廉潔的思想。加強村幹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營管理能力的培訓,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到集體經濟發展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學習,借鑑經驗,因勢利導,強身固本。透過舉辦各種科技培訓班等形式,提高村幹部經營管理水平和科技素質,並在生產中運用。三是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要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納入村幹部目標責任制的主要內容,作為考核村幹部的重要依據。對在一定時期內村級班子建設和村級經濟發展成效顯著的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要制定能充分發揮村幹部工作積極性的誤工補貼制度,建立和完善對幹部工作業績和收益掛鉤制度,充分調動農村幹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

  經濟調研報告 篇4

  新津縣地處四川省成都市三圈層,全縣轄12個鎮鄉,86個村、15個涉農社群、1256個組。近年來,隨著推進城鄉一體化,“三個集中”程序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特別是組級集體經濟有較大發展,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仍然較慢。長期以來,由於農村實行的是三級所有、組為基礎的體制,村級只是一個行政管理機構,絕大多數村(社群)沒有經濟實體。2006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勵和扶持村級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全縣農村集體經濟正在積極穩步發展。

  一、現狀

  1、經濟現狀。全縣村級現有資產6602.75萬元,其中:貨幣資產1219.67萬元;應收款1198.71萬元,其中50%以上是農戶三金尾欠;庫存物資4.73萬元;林木資產417.41萬元;長期投資53.23萬元,短期投資1.6萬元;固定資產3658.38萬元;在建工程49.02萬元;負債總額963.94萬元;所有者權益(積累)5638.81萬元,主要是固定資產積累,大部分資產是非經營性資產。

  2、收益情況。2007年,全縣村級總收入3387.04萬元,其中:發包收入520.89萬元,補助收入73.61萬元,投資收益14萬元,其他收入300.04萬元(大部分是農戶土地流轉收入,要分配給農戶)。支出總額3016.16萬元,其中:經營支出2480.78萬元,管理費用299.96萬元,其他支出235.42萬元。收益370.88萬元。在全縣101個村(社群)中,無收益的村13個,佔13%;有收益的村88個,佔87%。當年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64個,5-10萬元以上的村9個,10萬元以上的村15個。

  由此可見,我縣村級集體經濟比較薄弱,大多數村組的收入只能維持日常工作開支,部分村組基本無集體經濟收入,因此全縣村組基本無集體經濟收益分配,農村村組集體經濟分配主要是資產性的分配(土地徵佔費)。

  二、主要做法

  1、落實責任,增強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自覺性。為提高村幹部工作質量,增強村級發展集體經濟的自覺性,各鎮鄉建立了黨支部崗位目標責任制,把黨建和經濟工作任務下到支部,責任落實到支部書記,按照表現評優樹先,按照能力選拔幹部。調動了村級班子和村幹部的積極性,增強了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2、突出抓了村級財務的管理,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將村級財務全部收歸鎮鄉農村經濟服務中心,統一管理,實行“社有鄉管”。取消了村級招待費,每年可節省開支20多萬元,減少了集體資產浪費,增加了農村積累。同時針對各村債權債務嚴重製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問題,透過對帳目進行認真地清理、公開,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減了負,鬆了綁。

  3、更新村幹部思想觀念,解決發展集體經濟信心不足的問題。為增強村幹部發展集體經濟、帶領群眾致富的信心和決心,各鎮鄉經常組織村幹部加強對市場經濟知識的學習,走出去參觀學習,從而解放了思想,增強了競爭意識、超前意識和開放意識。

  4、幫助貧困村理清發展路子。貧困村由於家底子薄,村幹部對發展集體經濟往往缺乏信心。縣上相關部門針對貧困村致富無門路,發展無思路的實際情況,幫助他們重新制定發展目標,結合各村實際,按照“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的原則,因地制宜,各打各的優勢仗,各唱各的拿手戲,尋求自己適宜發展集體經濟的路子。

  二、存在的問題

  1、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臨近城鎮、集鎮的村,集體經濟較為雄厚,集體經濟發展較快,特別是二、三產業發展較好。而邊遠的村,由於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資訊閉塞等原因,集體經濟一般比較薄弱。目前,除新平、五津、鄧雙、永商四個鎮外,其他鎮鄉集體經濟都很薄弱。

  2、村級集體經濟基礎薄弱,缺乏發展的資金和資本。從目前村級經濟現狀看,全縣村級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64個,佔63%。在5638.81萬元積累中,主要是固定資產積累,而固定資產大部分是非經營性資產,如村委會大樓、提灌站、學校等,難以形成資本。

  3、地域條件影響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在丘區,雖然土地資源較豐富,但受交通不便、資訊閉塞、投資環境差的影響,集體經濟發展的難度也較大。在全縣20個薄弱村中,丘區就有9個,佔45%。

  4、個別村幹部開拓創新精神不夠,發展集體經濟思路狹窄。當前村幹部抓集體經濟發展有兩怕:一怕擔責任,創辦經濟實體失敗後,給集體造成重大損失,遭群眾譴責;二怕困難,由於村級經濟薄弱,發展集體經濟面臨諸多問題,往往過分強調缺乏資金、人才、技術等客觀條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資源等優勢求發展。

  三、案例情況

  目前,我縣村級經濟發展最好的是方興鎮花碑社群。方興鎮花碑社群與大邑韓場交界,有18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3081人,耕地3000餘畝,距縣城9公里。2006年前,村級收入只有20000元,主要是收企業管理費和門市租金。村級經營性資產只有村委會80平方米門市。2006年,社群借城鄉統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東風,積極鼓勵和推進農民集中居住,目前已有156戶農民進入小區居住。透過土地整理、撤院並院,新增土地1276畝,其中360畝由社群經營。預計2008年,社群集體收入可達34萬元,比2006年猛增32萬元,他們的經驗是:

  1、主動出擊抓機遇。2005年以來,隨著推進城鄉一體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社群幹部一方面做好宣傳教育群眾工作,積極投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另一方面,積極爭取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援,開展土地整理,鼓勵農民集中居住。透過格田整理、廢溝處理、完善水利設施、撤院並院等,將新增土地中的360畝由社群經營,為發展社群集體經濟打下了堅實基礎。

  2、依託專合組織發展集體經濟。社群依託川浙花碑蔬菜瓜果專業合作社、方興鎮創新合作社、方興鎮食用菌合作社規模種植蔬菜瓜果,社群不僅實現了土地流轉收益28.8萬元,同時也帶動當地600戶農戶增收。

  我縣經濟狀況最差的村是金華鎮五星村。金華鎮五星村有9個村民小組,農戶678戶,農業人口2028人,耕地面積1116畝,人均土地0.55畝。村集體資產總額3.41萬元(均是非經營性資產),負債總額49.73萬元,村級無集體經濟收入。多年來,村級開支主要是村民小組、農戶集資和鎮鄉的支援,其原因是:上世紀80年代,村辦企業(磚廠)虧損倒閉,使村上背上了40多萬元的沉重債務,嚴重製約了集體經濟發展。企業虧損倒閉,給幹部、群眾留下深刻教訓,重新發展集體經濟的基礎和信心不足。為此,我們建議:

  1、該村要發展集體經濟,首先要解決債務問題,單靠村級經濟償還十分困難,擺脫了債務,才是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起點。

  2、該村地處金華鎮政府所在地,與津華路、金普路、火車站相通,交通便利,有較好的投資環境,要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條件,以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積極爭取農村新型社群建設專案,鼓勵農民到新型社群集中居住。農民集中居住後,可以發展第二、三產業,增加農民收入。透過土地整理、撤院並院後的增加土地,全部留作村集體統一經營或透過招商引資聯營等方式,逐步增加村集體收入。

  3、積極向上爭取專案、資金扶持,同時在信貸、稅收等方面給於支援和優惠,使該村集體經濟儘快發展壯大起來。

  四、對策和建議

  1、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民專合組織。以專合組織為紐帶組建經濟實體,發展集體經濟。各村(社群)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結合本地的產業優勢、產品優勢、地理環境優勢,以村委會為主體,村社合一組建相應的專業合作社或創辦經濟實體。透過開展產、供、銷服務和創辦農產品加工企業,增加村級集體收入,壯大集體經濟。

  2、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應因地制宜,採取不同的發展模式,結合本村的地理條件、產業優勢確定發展專案,制定發展規劃。由於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環境、資源狀況、幹部思想解放程度等情況不同,發展集體經濟的模式也應該從實際出發,採取多種形式,不搞“一刀切”要“一村一策”。要立足優勢,選準路子,引導各村立足資源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可以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等土地資源引進業主投資,盤活非耕地資源,加快土地資源向土地資本的轉化,增加集體收入;可以依靠村級成立服務組織,開展有償服務,增加集體收入;可以集體興辦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或收購公司,使農副產品在加工、儲藏、運銷等環節中實現多次增值,使集體收入與農民收入同步增長;可以依託地理優勢,開發飲食服務、商業流通、運輸等產業,增加集體收入。

  3、結合推進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鼓勵農民集中居住,修建農民集中居住區,透過撤院並院,新增土地由村上透過調整,集中成片統一經營,其收益在保證組級和農民利益的前提下,村上參與收益分成,增加村級收入。

  4、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應加強村級班子建設,選好帶頭人。一是要認真選優配強黨支部一班人,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從能人、大戶、科技致富帶頭人中選配村幹部,提高村級班子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二要堅持不懈地抓好農村幹部的培養教育。透過市場經濟知識和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使他們轉變思想觀念,增強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經營管理的水平,增強他們發展集體經濟的恆心和本領。

  5、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應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一是制定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辦法,盤活現有資產,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對集體原有的廠房、裝置等資產及農村“四荒”資源,要透過採取承包、租賃、拍賣、股份制等形式交付農民開發利用,以此盤活集體資產,壯大集體經濟實力。二是加強村級債權債務清理。村級債權債務是當前制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對各村債權債務進行一次徹底的清理整頓,應回收的各種欠款一定要收回;三是要進一步完善村社集體資金“社有鄉管”制度。嚴格規定集體資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則,搞好民主理財,嚴格控制各種非生產性開支,管好用好集體資金。

  6、各級政府應加大對村級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援和資金扶持,改善投資環境,在交通、水利、生態環境方面加大投入,為農村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經濟調研報告 篇5

  為了深入瞭解我市鄉鎮經濟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積極探討鄉鎮經濟發展規律和加快發展的有效途徑,XX年9—10月期間,市政協鄉鎮經濟發展專題調研組一行,由副主席徐少偉、陶春元同志帶隊,分赴修水、都昌、廬山區以及萍鄉市等地開展調研活動。透過聽取彙報、實地考察、查閱有關資料和發放調查問卷、座談研究等形式,形成了專題調研報告。現作如下彙報:

  一、鄉鎮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和亮點

  我市共有81個鄉、99個鎮、12個街道,下轄1795個村、34個居委會。XX年末,鄉(村)總人口354.76萬,約佔全市總人口的75%。近年來,特別是我市第九次以來,各鄉鎮認真貫徹市委“一個定位”、“四個打造”、“五大戰略”的總體部署,堅持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農業產業化、招商引資上專案,作為發展鄉鎮經濟的總抓手,不斷提高鄉鎮的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水平,為縣域經濟和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1、產業優勢逐漸顯現,民營經濟快速發展。近年來,全市各鄉鎮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強力推進專案建設,注重依託本地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或原有產業的基礎優勢,上專案、興產業、培稅源,初步確立了本地的優勢產業和工業主導專案。廬山區近兩年來各項經濟指標保持高位增長態勢,鄉鎮財政收入約佔全區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個根本原因就是該區鄉鎮充分發揮了臨江臨湖臨路臨市的優勢,在經濟結構上確立了自己的主導產業和重點專案,分別打好“工業立鎮、文化旅遊興鎮、商貿活鎮”三張牌。修水縣立足山區資源發展生態農業,延長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僅蠶桑業一項就形成了從制種到銷售的一條龍專業化體系。都昌縣努力克服工業底子雹財政實力弱的困難,著力培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鄱湖水產、華意珍珠貝類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創品牌企業、農字號企業、個體民營企業都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2、農業結構漸趨合理,產業化程序紮實推進。經過多年努力,全市鄉鎮經濟結構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糧棉油等傳統優勢產業穩定發展,特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佈局漸成雛形。XX年,種植業在農業中所佔比重已下降到45.6%,養殖業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產區域,茶葉、油茶生產區域,蠶桑生產區域,水產養殖區域,蔬菜、花卉苗木生產區域,早熟梨生產區域以及速生工業原料林生產區域等塊狀經濟。修水的古市鎮、三都鎮還分別被冠以“江南花椒之鄉”、“江南蠶桑第一鎮”的美譽,都昌縣周溪鎮榮獲“全國最大珍珠核生產基地”和“中國淡水珍珠之鄉”兩塊金字招牌,廬山區賽陽鎮成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鄉。隨著近年農業稅費制度的改革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一系列惠農政策的普遍實施,廣大農民務農積極性明顯提高。各地的農田拋荒現象少了,農民對土地自覺投入的多了。市財政還每年安排400萬元實施農業產業化,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市委提出的農業產業化“1121”工程得到穩步推進。

  3、小城鎮建設不斷加快,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各地透過完善小城鎮的規模佈局,調整產業結構,鼓勵農村人口向小城鎮有序流動,使一些集鎮規模迅速擴張,人口急劇增加,小城鎮在各地交通樞紐、邊貿集市得到快速發展。修水縣渣津鎮短短几年城鎮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集鎮面積達到2.5平方公里,集鎮人口1.8萬,成為湘、鄂、贛三省交界的商貿重鎮。特別是在開展新農村建設中,各地以發展農村經濟和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村莊規劃和“三清三改三配套”為切入點,大大提升了集鎮、村莊建設品位,全市647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工作成效明顯,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產業村、生態村等示範典型紛紛湧現,一大批農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積極參與者和直接受益者。

  4、支農投入逐年增大,財政增收機制靈活。近年來,國家擴大了公共財政對農村的覆蓋,財政支農資金、預算內建設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資金比重、直接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都逐年大幅提高。XX年,上級財政共安排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專項資金2個多億,安排鄉村兩級轉移支付4575萬元。農業稅免徵後,鄉鎮財政收支管理體制逐步得到規範,體制外收費問題基本得到遏制。一些縣開始積極探索組織徵收新機制,引導鄉鎮幹部從原來的抓稅源轉變為抓財源工作上來,既緩解了鄉鎮財政增收壓力,更重要的是減輕了鄉鎮幹部一年到頭忙於“找”稅的負擔。修水縣自XX年起未對鄉鎮下達財稅任務,而是由稅務機關依法據實徵收,縣財政對鄉鎮支出實行“六個確保”。廬山區大力實施專案帶動戰略,各鄉鎮基本形成自己的主導產業,建立了支柱財源,同時,按照“屬地徵收、在地統計,核定基數、超收分成”的原則,支援鄉鎮做大財政總量。

  5、打工經濟漸成規模,農民收入持續增長。透過學習浙江創業經驗,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不斷加大,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農村外出打工、就地從業、回鄉創業的人數越來越多,農民收入有了明顯提高。XX年,全市鄉鎮外出務工人員約70萬人,勞動者報酬40多億元,也就是說,70萬務工農民在經濟收入上創造出了一個與當年全市財政收入大致相當的業績。農民務工收入約佔家庭純收入的52%,成為部分農民特別是青壯年農民謀生就業、脫貧致富的主要收入來源。修水縣農村勞動力33萬人,有近20萬外出打工,XX年全縣勞務總收入達12.1億元,為我市勞動力務工總量和勞務收入最大縣。廬山區XX年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4729元,務工收入佔其總收入的43.4%。

  二、鄉鎮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鄉鎮經濟發展成績的同時,還應該看到,我市鄉鎮經濟總量還不夠大,實力還不夠強,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還不夠高,加之我市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農業大市,長期受思想觀念、自然條件、產業基礎以及城鄉二元結構等因素的影響,鄉鎮經濟發展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1、發展思路還不夠寬。由於地理位置、資源狀況、文化背景、產業基儲領導觀念、創新意識等方面的差異,致使全市鄉鎮發展還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地方縣鄉兩級沒有很好地統籌規劃、整合資源、錯位發展,以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一盤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還存在“一個鍋爭食”、“大魚吃小魚”的現象;有的部門不顧鄉鎮客觀條件和客觀經濟規律,硬性規定增長專案、指標、比例,不僅影響了鄉鎮因地制宜、揚優成勢,而且因片面追求產值、專案,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犧牲環境、破壞生態,舉債建設、重複建設;有的鄉鎮沒有著眼宏觀謀劃,制定適合本鄉鎮的發展總體規劃,而是急於求成、飢不擇食,盲目跟風、朝令夕改;還有的鄉鎮領導作風不實、玩風較盛,有的不能很快適應經濟轉軌、工作重點轉移的需要,不僅工作找不到著力點,而且主動性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較嚴重,缺乏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的信心和勇氣。

  2、發展實力還不夠強。據瞭解,萍鄉市5年來堅持採取“放水養魚”的優惠政策,大力扶持鄉鎮經濟,全市財政總收入由5年前7.32億增至XX年的27.09億元,年均遞增26.6%;XX年鄉鎮財政收入平均達到1957.7萬元,較上年增長24.1%;其中,安源區11個鎮(街道)財政收入平均達到4059萬元。新餘市僅26個鄉鎮,XX年財政過千萬元的就有23個,其中超3千萬的5個,預計XX年超億元的鄉鎮3個。而我市XX年鄉鎮財政收入僅3.21億元,佔全市財政總收入的6.98%;過500萬元的鄉鎮僅16個、過千萬元的4個,過5千萬元的沒有。XX年,全市僅4個鎮躋身全省百強鄉鎮。鄉鎮經濟總收入與全市gdp總量比較,規模極小,對提升全市經濟總量根本產生不了決定性或重大的影響。在不多的財政收入大戶鄉鎮,有的還是依靠臨城鎮周邊的土地出讓收入充實財政,有的是依靠房地產開發、專案用地等拉動稅收,這樣的收入結構很難保證持續增長勢頭。在不同地區的鄉鎮之間,發展也很不平衡。較多的經濟實力弱、增長幅度慢的鄉鎮,相對抵消了發展快、收入高、總量大的鄉鎮的經濟貢獻率。從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引領作用看,全市培育的農業龍頭企業規模偏小,億元產值的龍頭企業僅10家,超10億元產值的還沒有,很難在一個地方大範圍帶動農業產業結構的根本性調整。

  3、財源增收後勁堪憂。近年落戶我市鄉鎮的千萬元以上的專案少之又少,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在鄉鎮沒有一家。免徵農業稅後,大多數依賴農業、收入結構單一、工商業基礎薄弱的鄉鎮,開始陷入增長乏力、財源不足、收支平衡難度加大的窘境。由於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不少鄉鎮為完成稅收任務,低稅率從外地“引稅”,有的用財政資金甚至幹部工資墊交稅款。許多鄉鎮迫於財稅任務的壓力,把大部分人員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協”稅(買稅)上,根本無暇服務“三農”、發展經濟。同時,普遍存在的鄉鎮債務負擔問題不容忽視。絕大多數鄉鎮負債執行,多的負債達上千萬乃至幾千萬元,少則幾百萬元,嚴重製約了鄉鎮財政發展公共事業的能力,甚至影響到基層政權的正常運轉。

  4、支農服務體系尚不完善。農村基層科技等涉農服務體系存在缺位、錯位的問題,現有科技人員老化,支農服務人員嚴重缺乏,制約著鄉鎮“七站八所”在服務農業、引導農民、發展農村經濟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在產業化經營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組織,即專業的流通行業協會和經紀人隊伍,制約了農產品闖市場的“三級跳”。此外,融資難問題不僅困擾著許多地方的小城鎮建設,也嚴重製約了鄉鎮經濟的發展。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企業和專業戶,無論產品市場前景如何,如果不提供擔保或抵押,很難得到金融機構的貸款。

  5、全民創業氛圍不濃、創業環境有待最佳化。表現為對業文化培植不夠,對創業成功典型宣傳不夠,對本小利薄的創業者尊重不夠,致使創業成功人士沒有社會影響,剩餘勞動力沒有創業衝動,不願就業甚至打牌為“業”的現象沒有輿論批評。有的職能部門對各類創業主體缺乏政策支援,滿足於照抄照轉上級有關紅標頭檔案,而沒有把著力點放在細化配套政策上,放在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鎮建設沒有形成聚集效應,不能滿足全民創業的需求。全市99個建制鎮,人口2萬以下的有43個,2-5萬的47個,有的鄉鎮中心人口僅幾千人,沒有一個鎮被列為全省規模鄉鎮。這些小城鎮的發展空間和輻射區域都比較狹窄,對周邊資源的利用能力較低,加之小城鎮缺乏非農產業支撐,基礎設施又不完善,因而對農村勞動力和社會資金的吸納能力都比較弱,影響了城鎮聚集效應的發揮。

  三、加快鄉鎮經濟發展的建議

  鄉鎮經濟是縣域經濟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事關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大局,事關全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的實現。借鑑外地經驗,結合本地實際,我們建議:

  1、從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戰略上謀劃鄉鎮經濟發展的新思路。市、縣兩級都應制訂鄉鎮經濟發展規劃、發展戰略目標,下大力氣支援和幫助鄉鎮把經濟搞上去。要堅持分類指導,支援一部分有條件的鄉鎮先發展起來,建設一批經濟強鎮,增強鄉鎮經濟發展的帶動力和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各縣(市、區)要注意充分發揮鄉鎮的資源、區位等比較優勢,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旅)遊則遊,努力走出一條專業化、基地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的路子。各鄉鎮在發展特色經濟的過程中,要注意力戒重複建設,盲目跟風,一哄而起,更不能無序發展,搞低檔次開發,低水平運作,而要立足本地實際,選擇具有較好的區位資源優勢、較強的綜合競爭實力、較大的市場拓展空間的產業,進行重點培育。要從打造一批專業鄉鎮、特色鄉鎮抓起,不斷做大農業產業化規模,並在形成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基礎上,不斷延伸產業鏈,培植農工商一體化的產業體系,推動我市農村經濟朝著產業化、規模化、農工商一體化的方向發展。

  2、從推進小城鎮建設和全民創業上開啟鄉鎮經濟發展的突破口。發展小城鎮應成為我市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的一個最佳切入點。建議將全市鄉鎮大致分為城區鄉鎮、衛星鄉鎮、區域中心鎮、特色鄉鎮、其它鄉鎮五類,抓好規劃、建設和管理,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全力支援做大做強,以此輻射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要廣闢投融資渠道,採取多方投資、誰投資誰收益等形式,籌集小城鎮建設資金,並把小城鎮建設與農業產業化、民營企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促進資本與資源的有效對接,使小城鎮成為各地農村生產要素的聚集地、特色專案的承載地、商品流通的集散地、拉動農村經濟發展的輻射地。對具有發展工業條件的鄉鎮,要透過發展打造經濟強鎮;對沒有工業發展基礎的鄉鎮,要借鑑萍鄉市和廬山區的做法,積極打造園區經濟和“飛地經濟”,培育專案孵化園,與專案落地地區共同搞好扶持、服務,爭取“雙贏”。

  推動全民創業應成為鄉鎮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和長遠之策。要在全市積極培育創業文化,加大各類創業人才和創業典型的宣傳力度,努力營造尊重人才、崇尚創業的的社會氛圍。要制訂“引鳳返巢”政策,積極鼓勵在外人士回鄉創業,促成“人回鄉、企回遷、錢迴流”;要著力引導民營企業家、工商業主、專業大戶二次創業,透過延伸產業鏈、專案帶動戰略,發展特色經濟;要充分釋放科技人員、事業單位人員的創業潛能,借鑑萍鄉市的有效做法,允許和鼓勵事業單位人員離崗創業或兼職參與創業;要努力推動村組幹部和農民經紀人圍繞“農字號”創業,支援各地成立各種形式的產業協會和行業商會。

  3、從改進現行財政運作模式上增添鄉鎮經濟發展的動力源。針對一些鄉鎮為完成財稅任務採取的“買稅”行為,要抓緊建立一套合理的財政增長機制。可推廣廬山區“屬地徵收、在地統計,核定基數、超收分成”的經驗,支援鄉鎮做大財政總量。縣級財政要妥善核定鄉鎮財政的支出專案和總額,確保剛性支出,免除鄉鎮為財政正常運轉而產生的後顧之憂。要科學確定鄉鎮實際財稅收入基數,對完成預算目標的超收部分,絕大多數返還鄉鎮。要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向鄉鎮政府提供行使職權必需的資金保證。針對鄉村普遍存在的債務問題,一方面要防止債務規模進一步擴大,禁止鄉鎮財政為非生產性支出、基建性專案貸款和任何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嚴格控制鄉鎮財政舉債規模;另一方面要逐步化解原有債務負擔。建議市財政部門對全市鄉村兩級債務問題進行一次全面調查,摸清底數,核實情況,健全賬目。對由鄉鎮政府擔保的歷年貸款形成的債務以及世行貸款,要堅持“誰受益、誰還款”的原則,由借款單位或受益人認帳,分期償還;對因平衡預算或部分支出列暫付款等原因形成的掛帳,可逐年消化,也可由上級財政部門幫助解決。黨委和組織部門對選拔使用鄉鎮幹部應樹立“發展、增收是政績,消赤、減債也是政績”的正確觀念,建立鄉鎮減債考核辦法,將減債與鄉鎮黨政主要領導的政績考核、調動、升遷掛鉤。

  4、從加快支農服務體系的構建上形成全社會支援鄉鎮經濟發展的合力。要以貫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為契機,全面發展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等各種民間經濟合作組織,積極探索產業化經營的新路子,增強農民自我保護和農業抗禦市場風險能力;市、縣兩級要安排一定數量的專項資金,扶持特色農業和大宗農產品建基地、強龍頭、育市嘗創名牌,提升我市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鄉鎮經濟的綜合競爭力;要大力推廣都昌縣周溪鎮圍繞珍珠產業組建經濟共同體的好做法,加強銀企合作,鼓勵金融部門合理佈局農村金融網點,開放小額貸款,透過貼息、融資、財政墊付等形式,增加對龍頭企業和農業產業化的信貸投入;要恢復、健全全市統一的農技服務機構,組建、充實農技隊伍,建議借鑑湖南省的做法,對縣、鄉從事農技推廣等公益事業的服務機構實行地方財政全額撥款扶持,同時引導、規範一批面向市場的農技服務性實體和經營性中介機構組織。

  5、從建立激勵機制上提供鄉鎮經濟發展的組織保障。建議市委、市政府適時出臺關於加快鄉鎮經濟發展的規範性檔案,制訂鄉鎮經濟發展的規劃、目標、總體要求,加大對鄉鎮發展的協調排程。以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為指導,建立一套科學完備、便於操作的鄉鎮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和鄉鎮幹部激勵獎懲機制。把加快鄉鎮經濟發展納入縣(市、區)黨委、政府政績考核、工作考察、年度考評的重要內容,推動他們一任接著一任幹,一級領著一級幹,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建議對全市鄉鎮經濟年度財政收入達到5千萬元,或在此基礎上連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標榮獲紅旗(先進)單位的鄉鎮(街道),其黨政主要領導在職級上實行高配、經濟上給予重獎;對在經濟發展中表現突出、成績顯著的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和鄉鎮幹部,要給予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並在幹部調整中優先提拔使用;對那些為促進鄉鎮經濟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援、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獎勵。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進、攜手共創鄉鎮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

  經濟調研報告 篇6

  今年以來,隨著中央和各級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我市經濟執行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1-2月全市部分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好於預期。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1-2月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474.6億元,同比下降10.5%。其中規上工業423.8億元,下降9.1%。規上工業增加值96.1億元,下降0.6%。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5.4億元,下降7.5%,全口徑財政收入38.6億元,下降12.3%。出口7.9億美元,下降36.3%。

  二、工業經濟執行特點

  1.生產逐漸回暖,開臺率不斷上升。從工業用電看,我市1-2月工業用電量為26.7億瓩時,同比下降5.03%,增幅比上月回升了8.3個百分點。2月當月用電比1月增長3.4%,同比增長6.6%。3月上旬全市工業用電同比增長8%。從企業開工和裝置利用情況看,全市重點監測的33家工業企業中,至3月上旬有19家企業生產(裝置)綜合能力發揮正常,有13家企業生產(裝置)能力利用率在80%以上,均比上月有所增加。

  2.價格低位執行,生產量升產值降。從我市33家重點監測的工業企業產量情況看,沙鋼集團和永鋼集團螺紋鋼產量比上月增長6%,東海糧油食用植物油產量比上月增長15%,華昌集團複合肥產量比上月增長5%,攀華集團彩塗板的產量比上月翻番,33家企業中僅張銅集團、其元集團和三林法蘭3家企業產量比上月下降。由於受價格波動的影響,我市重點工業生產保持穩定但產值卻持續走低,在全市工業經濟總量中佔接近半成份額的冶金行業中,沙鋼集團螺紋鋼2月均價為3100元/噸,比1月均價下跌200元/噸,3月又下跌250元/噸;板材2月均價為3300元/噸,比1月均價下跌200元/噸,3月又下跌200-300元/噸,比去年同期價格下跌25%左右。同時由於鋼材是我市機械裝備製造業的主要原材料,鋼材價格的下跌也直接影響了企業成品裝置的價格,我市機械製造企業(馬尼託瓦克起重機械有限公司、愛博納集團等企業)2月產值和銷售只有同期的一半。

  3.銷售基本穩定,效益未明顯提高。前2個月銷售生產基本同步,產銷率達98.5%。由於市場需求仍較疲弱,大部分產品價格仍處低位,企業盈利能力未有明顯好轉。1-2月,實現利稅24.71億元,同比下降42.2 %;實現利潤10.89億元,同比下降58.6%。

  4.貨幣政策顯現,流動資金較寬裕。在國際金融危機進一步擴散蔓延的情況下,金融機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1-2月,全市金融機構貸款餘額931.4億元,比年初增加143.5億元,超過去年全年74.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佔據份額最大,佔全部貸款餘額的52.7%,存貸比由年初的70.6%提升至74.4%。從我市33家重點監測的工業企業產量情況看,流動資金基本正常和充裕的有23家,佔70%,比上月提高5個百分點。

  三、重點行業執行情況

  沙鋼集團:整體執行較為正常。1-2月份共生產鐵185.07萬噸,粗鋼236.92萬噸,成品鋼材244.28萬噸,除粗鋼產量略有下降外,鐵和鋼材產量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3%和4.1%。本月礦石、廢鋼等原燃料價格出現小幅回落,而隨著節後鋼材市場庫存的上升,下游需求卻未明顯放大,鋼材產品價格在2月份由以前的小幅上升而出現回落,至月末,部分產品如螺紋鋼、熱卷板的價格已跌至去年末水平,不含稅價低於3000元/噸。預計後期產品價格仍將處於低位波動。由於市場形勢相當嚴峻,部分產品國內外價格已出現倒掛,企業計劃於3月10日對熱卷板實施停產大修,而大盤卷生產線亦將進行換品種改造。當前,產品出口形勢仍較嚴峻,新增出口訂單較少。2月份出口交貨值不到1億,比1月份減少2億多,1-2月累計比去年同期下降56.3%。

  永鋼集團:生產執行正常,2月螺紋鋼產銷量高於上月,線材產銷量略低於上月,總體鋼材產銷量基本與上月相當,由於鋼材市場繼續低迷,產品銷售價格比上月有所降低,但因前期的高價原材料已消化,產品仍保持一定的利潤空間。

  聯合銅業:企業原料採購依然緊張,2條生產線繼續停產,剩餘3條生產線基本開足,而電解銅價格至月末仍在28000元/噸左右的低位波動,因此,2月份企業的產銷基本保持1月份水平。由於電解銅價格同比大幅下降,產銷同比仍有較大幅度下降。

  攀華集團:執行良好,生產線基本發揮正常,彩塗板、冷軋板的產銷量都超過了去年同期,鍍鋅卷板的銷售亦好於去年。因此雖然產品價格同比有所下降,但企業產銷同比保持了較好增長。

  東海糧油:生產經營較為正常,目前已基本開足,精煉油價格比一月份略有回落,本月銷售基本保持上月水平,由於目前油價與去年同期相比差距較大,因此銷售收入出現較大脫幅。

  華芳集團:2月4日企業正式上班,當天開臺率超過90%,目前基本已開足,尤其是棉紡,由於銷售形勢較好,機臺都已開足,因此2月份產銷情況明顯好於一月份,而產品價格未有大的變動,因此二月份實現銷售7.2個億,比上月增加了2.6億。

  駿馬集團:生產較為正常,簾子布及鋼簾線產出逐步提高,節後設備基本開足,至3月份,簾子布月產出將達8500噸左右,鋼簾線在3500噸左右。2月份簾子布產品平均價格與1月份相比有所下降,產銷額也低於上月水平。

  華昌集團:二月份生產形勢較好,基本全部開足,產出量亦較高,1-2月份純鹼、氯化銨、尿素、複合肥等主要產品產量都超過了去年同期。由於生產天數減少,加上產品價格未有大的變動,仍然處於低位,本月產出基本與上月相當,銷售有所上升。受價格因素影響,產銷總量同比略有脫幅,盈利能力下降。

  四、當前企業執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矛盾

  1.價格低位波動,企業盈利能力無法提高。去年四季度後不斷惡化的全球經濟形勢,至今未有大的改變,主要產品鋼材、食油等的價格在上月略有回升的情況下,由於市場需求依然低迷,本月再次下跌,繼續維持著較低價位。如沙鋼集團的螺紋鋼、熱卷板等產品,月末價格已不到3000元/噸(不含稅),低於年初水平,產品利潤空間大大減小。浦項的不鏽鋼產品,從前年下半年開始下跌後,基本處於下跌通道,目前價格僅為去年同期的一半,企業銷售和利潤增長持續回落。化工行業的華昌集團,其主要產品純鹼1-2月平均價格為919元/噸,去年同期達到1585元/噸,而生產成本卻有一定上升,致使企業盈利能力無法提高。

  2.產品價格下跌,影響全市經濟總量提高。隨著去年四季度產品價格的大幅下跌,今年以來鋼材、精煉食用油等主要產品的價格基本處於低位,如鋼材,今年1-2月沙鋼的鋼材(不含浦項)平均價格為3425元/噸,而去年同期為4015元/噸,噸鋼均價下跌590元,同比下降14.7%;永鋼鋼材價格下降更大,螺紋鋼噸鋼均價同比下降717元,線材下降957元/噸,僅沙鋼本部(不含浦項)和永鋼兩個企業的鋼材銷售,因價格下跌因素,將影響全市工業銷售增幅 3.34個百分點;還有食用油,平均價格下跌4000元/噸左右,也將影響全市銷售增幅近1個百分點。另外,純鹼、硫酸等化工產品、玻璃等建材產品的價格也出現下跌,而且同比都有一定跌幅,這都將影響全市工業總量的增長。

  3.市場需求依然疲軟,外貿出口拉動作用減弱。自去年9月份以來,我市自營出口額逐月下降,從去年8月份的12.7億美元,下降至1月份的4.7億美元、2月的3.2億美元,對工業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斷減弱。如順德電子,主要承接外貿業務,受市場需求影響,業務訂單減少,文具和電子都開臺不足,企業員工輪流上班,預計此種情況下半年或有可能好轉。

  4.經濟增長下滑明顯,企業開臺不足訂單少。受全球經濟增長繼續明顯下滑影響,春節過後,部分企業雖已開工,但開臺不足,如AAA軸承,因配套企業業務減少而致訂單不足,企業只得按排有業務車間上班,其餘休息;而聖達因也因去年下半年訂單業務減少而今年生產開臺率不到80%;再如海陸鍋爐,因客戶原因,延緩或取消的業務就有1個多億,雖然目前業務充足,但下半年競標合同已明顯減少。富瑞鍋爐,由於需求降低,5000萬左右業務訂單已取消,1.5億合同暫緩執行,超低溫閥門、低溫氣瓶的訂單下降至原來的一半,對企業今年的執行帶來較大影響。

  隨著中央與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相關的行業生產和投資形勢向好,投資和消費的拉動,財政收入降幅趨緩,民生和支農投入繼續增加,存貸款快速增長,消費價格繼續回落,企業生產成本壓力將有所減輕。但總體經濟形勢仍然嚴峻,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繼續加深加大,經濟止跌回升的特徵尚不十分明顯,一季度工業生產同比持平存有一定難度。

  經濟調研報告 篇7

  XX年是“”發展規劃的開局之年,隨著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的實施,消費增長依然強勁,出口恢復快速增長,經濟執行開始迴歸正常增長軌道,但通脹壓力依然存在。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市上下按照“突出財源抓專案,圍繞民生促發展”的工作要求,認真貫徹實施“轉方式、保增長,攻兩翼、推兩型,抓財源、強基礎,惠民生、促和諧”的工作原則,全市經濟呈現較好發展態勢。

  經初步測算,一季度,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40.1億元,同比增長13.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0.4個百分點,其中一產業增加值7.53億元,同比增長3.3%,二產業增加值17.79億元,同比增長20.7%,三產業增加值14.79億元,同比增長11.8%。三次產業結構由去年同期的21:40.9:38.1調整為18.8:44.4:36.8,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8.4%、60.4%、31.2%。

  一、經濟執行基本態勢

  (一)發展速度加快。

  1、農業生產增長平穩。一季度,實現農業增加值7.53億元,同比增長3.3%。春耕生產正常開展,備耕物資準備充足。調查顯示,全市農資貨源充足,共入庫早稻雜交種子25萬公斤,常規稻種子3萬公斤,晚稻雜交種子30萬公斤;農戶化肥入戶率81.5%,農膜和拋秧盤入戶率90%。畜牧業保持平穩發展。一季度,全市出欄肉豬53.59萬頭,同比增長5.8%;期末肉豬存欄88.63萬頭,與去年持平;能繁母豬8.19萬頭,同比增長3.7%。

  2、工業生產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一季度,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50.52億元,同比增長41.0%,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6個百分點,實現工業增加值14.77億元,同比增長27.0%;佔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6.6%,比上年同期提高6.6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3.69億元,同比增長45.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7個百分點,實現增加值12.43億元,同比增長32.5%。

  工業園區發展強勁。一季度,工業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9.27億元,同比增長72.6%,入園企業達到62家,投產47家,新簽約企業3家,上交工業稅金1504萬元。

  大廠礦來勢看好。一季度,五大廠礦完成產值7.49億元,同比增長21.6%,其中增速最快的是氟化學公司,增速達到105%,其次是韶峰南方公司,增長51%。

  3、消費市場旺盛。一季度,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64億元,同比增長13.9%。按地域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1.5億元,同比增長12.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14億元,同比增長25.3%。按行業分,批發業零售額1.87億元,同比增長18.3%;零售業零售額9.34億元,同比增長12.6%;餐飲業零售額1.22億元,同比增長17.1%。

  外貿出口升溫。一季度,全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092萬美元,同比增長64.8%,其中出口創匯1933萬美元,同比增長55.9%。懷琪集團出口414萬美元,同比增長288.7%,氟化學公司出口1019.7萬美元,同比增長75.6%,化工冶金公司出口104萬美元,同比增長203.2%。金子箱包出口額為159.8萬美元,同比下降25.8%。

  (二)發展質量提高。

  1、財政收入快速增長。一季度,全市實現財政總收入2.58億元,同比增長53.4%。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96億元,同比增長65.5%。稅收收入中,營業稅增長37.2%,企業所得稅增長81.1%,資源稅增長198%,城鎮土地使用稅增長66.4%,土地增值稅增長57.9%。總收入中,國稅徵收0.48億元,同比增長23%,地稅徵收0.83億元,同比增長32.8%,財政徵收1.26億元,同比增長90.9%。

  2、金融市場執行平穩。3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37.94億元,比年初增加15.84億元,增長13%。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儲蓄存款利率上調和居民收入提高,居民儲蓄存款大幅上漲。

  全市金融機構加大了對春耕生產的投放力度和對新農村建設的扶持,貸款總量增加。3月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64.36億元,比年初增加8.73億元,增長15.7%,同比多增4.09億元,增量創歷史新高。本季末人民幣存貸比例為46.7%,比去年同期高出3.9個百分點。

  3、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一季度,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89元,同比增長11.6%。其中,其他勞動收入增長176.1%,經營性收入增長37.4%,財產性收入增長14.1%,轉移性收入14.1%。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503元,同比增長15.4%。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37.7%,轉移性收入增長56.6%。

  4、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一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75億元,同比增長10.8%,其中城鎮以上投資完成5.16億元,同比增長3.6%。城鎮投資中,技術改造投資2.27億元,同比下降15.3%,房地產投資1.04億元,同比增長76.3%。從投資主體看,民間投資逐漸成為主體。一季度,非國有經濟投資3.76億元,同比增長38.2%。從產業結構看,資金主要投向三產業。三產業完成投資2.75億元,同比增長35.5%。從投資結構看,民生工程完成投資0.36億元,同比增長99.9%。

  二、當前經濟存在的問題

  (一)農資價格上漲,拋荒情況仍然存在。種子價格上漲幅度較大,雜交種子32-38元/公斤,同比上漲2-4元/公斤,常規稻種子6-8元/公斤,同比上漲1-3元/公斤;尿素價格為2150元/噸,同比上漲13.2%,複合肥價格為2700元/噸,同比上漲12.5%,農藥價格略有上漲。拋荒情況仍然存在,據調查,各鄉鎮辦仍不同程度存在拋荒問題。

  (二)工業原材料能源價格上漲,盈利空間縮小。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同時上漲的情況下,產品價格上漲幅度較小,導致企業的利潤空間縮小。一季度,五大廠礦虧損2125萬元,同比增虧1064萬元。其中五礦湖鐵由於優惠電價取消,電價比上年提高0.18元/kwh,預計全年增加成本1.2億元,煤價比上年同期上漲120元/噸,而主要鐵合金價格僅上漲200元/噸左右,一季度五礦湖鐵虧損1209萬元,同比增虧1241萬元。久大湘鹼一季度其產值同比增長27.5%,其產品價格也比上年略有上升,純鹼一季度平均價格為1500元/噸,比上年提高200元/噸,但其利潤由於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一季度只盈利39萬元,同比減少75萬元。

  (三)固定資產投資進度不快,重點工程專案開工不足。一季度,全市固定資產完成投資5.75億元,不足全年目標任務的10%,已開工專案中,投資額也較小。82個重點專案中,開工35個,完成投資2.5億元,僅佔全年目標的5%,今年新增新建重點專案42個,現開工僅10個。

  三、措施和建議

  (一)加大措施調動農民種田積極性。一是要加大對市人民政府(x)2號檔案的宣傳和抓落實的力度,實施好“四大工程”、落實好“五項制度”,確保早稻播種面積增加1.5萬畝任務的完成,把早稻拋荒面積降到最低程度。二是要認真落實中央一號檔案精神,加大對農村水利等基礎設施的投入,狠抓農業機械化和農產品初加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三是要抑制涉農物資的物價水平,解決好農產品流通領域的各種問題,防止農民增產不增收。四是要切實落實強農惠農政策,讓農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二)有效緩減物價上漲壓力,確保居民收入增長。一是要強化市場價格監管,加強對市場交易和價格行為的監管。二是建立居民收入增長與物價上漲的聯動機制,加強對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價格上漲補貼,減輕物價上漲對居民生活的影響,力求居民收入增長不低於價格上漲水平。

  (三)加大重點專案的投融資和專案建設力度。一是加大融資力度,對重點專案和基礎設施建設專案的貸款支援,引導非金融機構和社會資金投資重點專案,按照國家政策導向包裝一批專案,爭取國家、省的資金支援。二是有效推進重點專案按計劃工期實施建設,保證新開工專案早開工、續建專案按工期推進、竣工專案按期完成。

  (四)突出財源抓專案,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抓緊對處於產業鏈高階、帶動就業好和稅收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案落地。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引資、高水平建設的原則,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五)加大對傳統工業的技術改造投入,促進傳統工業的轉型和產品升級。我市傳統工業是以高能耗、高汙染企業為主,受能源和環境制約的問題日益突出。要引導和幫助企業加大對傳統工業的技改投入,透過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推動傳統工業向技術優勢和創新優勢升級;透過節能降耗,推動企業向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升級;透過樹立品牌意識,推動企業向科技型升級。

  經濟調研報告 篇8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迴圈經濟促進法》,按照《關於開展迴圈經濟立法調研的通知》(魯經信函字[20xx]132號)以及市經信委《關於做好迴圈經濟立法調研的通知》通知要求,廣饒縣就迴圈經濟立法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迴圈經濟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縣高度重視迴圈經濟理念的推廣和應用,始終堅持以實施《迴圈經濟促進法》為契機,以調結構、轉方式為目標,以最佳化資源利用方式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為動力,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實施迴圈經濟“1115”工程,重點培育8大迴圈經濟產業鏈條,突出抓好減量化,加快發展再製造、資源化、環保、新資源四大產業,促進資源迴圈式利用、企業迴圈式生產、產業迴圈式組合、社會迴圈式消費,努力壯大迴圈經濟規模,構建迴圈型產業體系,逐步形成了迴圈經濟發展的基本模式,有力促進了我縣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一)引導企業試點,加快構建小迴圈。

  按照“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我縣全力推進迴圈經濟“1115”工程,著力培育1個迴圈經濟鄉鎮、1個迴圈經濟園區、15個迴圈經濟企業,這些企業已基本實現了企業內部的物質能量小迴圈,其xx泰集團有限公司、正和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大海集團有限公司、山東金嶺集團、山東華星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被列為市級迴圈經濟試點企業。金嶺集團是我縣致力發展迴圈經濟的典型企業之一,靠技術創新贏得主動,上優勢專案佔得先機,橫向拓寬產業面,縱向延伸產業鏈。該企業推行的熱電聯產→電解原鹽→氯鹼產品→氯鹼產品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甲烷氯化物、環氧丙烷、苯胺、有機矽,熱電聯產的粉煤灰、爐渣→新型建材產品迴圈經濟鏈條,年可節能0.65萬噸標準煤,產品深加工增加直接經濟效益達1500萬元。

  (二)延伸產業鏈條,推進產業中迴圈。

  近幾年,我縣重點培育了石油化工迴圈鏈條、造紙迴圈鏈條、鹽化工迴圈鏈條、橡膠輪胎迴圈鏈條、海水利用迴圈鏈條、發電迴圈鏈條、紡織迴圈鏈條、農林廢棄物迴圈鏈條等8大迴圈經濟產業鏈。圍繞8大迴圈經濟鏈條,我縣組織上報了一批迴圈經濟專案,其中有10個列入市重點培育的迴圈經濟專案,目前已有9個專案建成投產,年可節標準煤24.8萬噸,取得了良好的節能效果。

  (三)統籌規劃,完善區域大迴圈。

  廣饒縣經濟開發區作為我縣迴圈經濟試點園區,在入園專案選擇上,堅持凡是上下游企業能夠形成產業鏈的專案,優先批辦和進園,努力引導企業引進具有“補鏈”作用的專案,拉長園區產業鏈和物質迴圈鏈,實現園區內企業共生耦合、資源共享的代謝生態鏈。縣經濟開發區針對鏈條中的缺失環節,抓綠色招商,按照“大專案-產業鏈-產業叢集-產業基地”的模式,重點抓好輪胎、紡織、新型建材、精細化工、機械製造等產業鏈,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汽車、電子資訊、太陽能等高新技術企業,初步形成了相互吃配、多產品多鏈條的生態工業“食物鏈”。

  (四)生產和消費有機結合,努力建設迴圈型社會。

  在迴圈型企業和經濟園區建設基礎上,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積極推廣產業間的迴圈技術連結,大力促進一、二、三產業間的生產迴圈,積極促成搬遷企業與工業園區內企業相銜接,形成新的產業鏈網,促進產業合理佈局。大力發展生態迴圈型農業,推廣種植、養殖、能源三位一體的模式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目前,全縣共有2萬農戶建設了8立方米戶用沼氣池,並配套改造了廚房、廁所和圈舍;88處養殖小區建設了50立方米中型沼氣池;6處規模化養殖場建設了1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沼氣工程。工業方面紮實開展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約礦產資源,大力提升全社會迴圈經濟水平。

  二、開展迴圈經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迴圈經濟的理念有待進一步宣傳,全社會共同關注的氛圍尚需加強;二是經信部門和環保部門在職能分工上不夠明確,工作中容易出現職能交叉。

  三、關於對迴圈經濟立法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支援和宣傳力度。《迴圈經濟促進法》中指出“國家鼓勵和支援開展迴圈經濟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鼓勵開展迴圈經濟宣傳、教育、科學知識普及和國際合作。”建議將迴圈經濟宣傳納入教育體系,從宣傳、培訓、教育入手,將迴圈經濟宣傳在全市上下形成有利於迴圈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使各級幹部牢固樹立迴圈經濟理念,進一步提高自覺性和責任感,提高社會公眾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

  (二)明確責任分工。一是成立市迴圈經濟發展領導機構,加強對推進迴圈經濟建設的領導,對重大事項進行綜合決策、統一部署、統一協調。二是明確相關單位職責,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避免迴圈經濟工作在經信、環保部門出現職能交叉,主管部門不明確的情況。

  (三)搞好發展規劃。以迴圈經濟理念為指導,著手編制全省、市迴圈經濟總體規劃和節水、節能、節材、資源綜合利用專項規劃。

  (四)強化政策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積極調整財政扶持方向,建立迴圈經濟發展資金,對一些迴圈經濟重大專案進行直接投資或資金補助、貸款貼息,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對有利於促進迴圈經濟發展的重點專案給予貸款支援。

  廣饒縣作為全市第一批重點培育的迴圈經濟試點縣,下一步將以本次調研為契機,嚴格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繼續實施迴圈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建立完善迴圈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全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經濟調研報告 篇9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深化農村改革的一個重點,是鞏固和加強村級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措施,也是實現農村農業現代化的基本條件。為了促進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瞭解掌握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工作的現實狀況,以及在貫徹執行會計制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抓好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工作。近日內蒙古額爾古納市農牧業經營管理站對我市的村財務會計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基本執行情況

  額爾古納市轄行政村4個,從XX年開始實行了“村財民理鄉代管”為內容的村財務管理機制,並且制定了配套的具體管理辦法。各鄉鎮辦事處經管站的負責人,基本上是鄉鎮辦事處的會計人員,負責“村賬鄉管”的日常工作和會計核算工作。實行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分管領導親自抓,並將此項工作列入各級領導實績考核內容。村會計員(實為報賬員)實行按月辦公制度,每季度向群眾張榜公佈一次財務收支情況。同時,鄉鎮辦事處與各村村委會明確各自的職責。市農牧業經營管理站年終稽核,建立財務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財制度,統一規範管理。經過幾年來的執行,收效很大。既加大了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的力度,消除了滋生腐敗的條件和土壤,又推動了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和財務監督向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發展。

  XX年財政部出臺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已於XX年1月1日起正式執行。為了便於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人員理解執行,市農牧業經營管理站統一安排步署,於XX年底對新頒佈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進行了學習培訓。在全面貫徹執行《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的基礎上,各鄉鎮辦事處統一了會計賬薄,統一了記賬憑證,統一了記賬方法,統一了會計檔案,規範了票據,規範了會計科目,會計管理職能真正延伸到村一級,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會計人員起到了一定的當家理財作用。與此同時,市農牧業經營管理站具體制定了財務管理制度、現金管理制度、村務公開制度,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制度、村幹部任期和離任審計制度等等,起到了一定的約束機制作用。

  二、調研中發現的問題

  (一)資產管理不規範。一是應收賬款增多導致資金沉澱,資產被個別村民無償佔用導致集體利益受損。二是有的村民往來帳採取重複記息,導致不良債務增多,村級債務化解難。三是開支大手大腳。

  (三)報銷審批不規範。一是審批不夠規範。二是賬款結報不及時。三是報銷憑證不夠規範。

  (四)會計賬務處理不規範。一是會計賬薄、會計科目設定不規範;二是鄉鎮辦事處會計與村會計員自行記賬,對賬不及時,憑證傳遞方法不規範,會計檔案管理不善;三是有些村辦公條件差,實行村賬鄉管前的會計憑證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難免遺失;有的會計人員調整後,移交檔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賬冊憑證。

  (五)財務公開不規範。一是鄉鎮辦事處代理記賬的稽核問題。由於農經人員不熟悉村務,業務素質較弱,原則性和責任心不強等原因,存在著重記賬輕監管,只審憑證,不審開支合理、合法,使違反財務制度的票據憑證得以入賬。二是在公開的內容方面存在著欠細欠具體的問題,對於基本建設等重大支出專案沒有專項公開、公佈,無關緊要的公開,實質性內容公開不細。

  (六)村級會計人員的隊伍不穩定。由於《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村委會成員每三年選舉一次,全體村民“海選”產生。每產生一屆村委會,就更換一屆會計人員,造成村級會計人員隊伍極不穩定,從而貫徹執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阻力巨大。而且,會計人員沒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現象普遍存在。

  (七)財務不公開,管理不民主。有的村財務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村主要幹部一人說了算,收入不進賬,支出無票據。有的村坐收坐支十分嚴重,村賬鄉管是個空架子。有的村新一屆領導不與上一屆領導辦理工作交接,舊的不交賬,新的不接受,合同協議都沒有,債權債務不清理。

  三、問題形成的原因分析

  上述問題的存在,其形成原因,一是法制、政策宣傳不到位,村幹部法制觀念不強。二是管理體制不順暢,管理機制不健全。三是法規制度不融合,執行過程阻力大。四是農村市場主體不完備,造成會計人員零核算。五是領導幹部認識模糊,重視不夠。由於領導幹部自我發展意識不強,仍然存在等、靠、要的習慣心裡。

  四、建議

  (一)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農村經濟載體,完善農村市場主體。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以家庭社會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經營制度”是黨在農村最基本的制度。20多年來農村改革發展的實踐證明,它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符合我國農村的實際,應當長期堅持下去。統分結合的經營制度,“統”的一層主要是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現,增強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實力,為生產農戶提供配套服務,逐步形成鏈條式發展模式,促使農民發揮特長,專業化經營。這樣一來,既可形成產業優勢,又可避免農戶在混合性經營中顧此失彼的弊端,還能夠提高市場經濟運作能力。會計核算有了物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方可實施。

  (二)建立村級財務會計服務中心,制定“五統一”管理機制。一是統一鄉鎮辦事處統管資金帳戶。全鄉鎮辦事處各村所有資金收入,存入財務會計服務中心帳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各村只設一個支出帳戶,使用資金時向財務會計中心提出申請,由統管帳戶拔入支出帳戶。二是統一報帳日。每月30日為統一報帳日,村報帳員攜帶本期收款、付款發票、現金日記帳,收款憑證存根,現金結報單到財務會計中心報帳。三是統一實行收付款憑證領用登記制度。各村統一使用額爾古納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付款憑證。四是統一實行開支審批制度。五是統一財務公開。各村理財小組每季度監督財務收支、債權債務等情況並予以公佈。同時,每年進行一次村級民主理財,直接接受村民的監督。

  (三)建立和培養一支業務精、素質高、會管理、較穩定的村級會計人員隊伍。村級會計人員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工作的具體操作者,所以應當採用“專職選聘,培訓考核,持證上崗,雙重領導”的管理辦法,培養一支頂得住,站得穩、懂法規、履職能、業務精、品質好、會管理較穩定的村級會計人員隊伍。從而保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的順利貫徹執行。

  (四)建立和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制定系列化村級內部控制制度。一是財務公開和村民查帳制度;二是財務開支審批制度;三是現金和銀行存款管理制度;四是“村賬鄉管”操作規程辦法。五是民主理財制度;六是財務審計制度;七是政務公開制度;八是鄉鎮經營管理職責;九是會計資料檔案管理制度;十是收益分配管理制度等等。

  (五)建立和健全村級財務審計監督機制。建立和健全村級財務審計監督機制,是深化農村改革,加強宏觀調控,克服村集體財務混亂,根除前清後亂,嚴肅財經紀律,提高經濟效益,發展農村經濟的有效措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強化農村審計力度,才能有力地遏制農村經濟領域中的違法行為,才能維護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六)腳踏實地的落實村級會計人員的培訓工作。每年都要定期、不定期地對村級會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或輪訓,採取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專題培訓,長短期培訓,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結合農村的工作實際通俗化授課,以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業務水平,經濟管理能力、政治思想素質、職業道德水準。

  (七)積極開拓、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首先,牢固樹立政府和各部門的扶農思想,提高誠心服務意識。其次,加強村領導班子建設,加強對農村幹部的培訓,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好,政策水平高,工作能力強,具有奉獻精神,具有管理和發展集體經濟能力的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再次加大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體制的實施力度,充分發揮現有的管理制度,管好、用好現有的村集體資產。最後,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在現行體制下,資產的產權不明晰,導致監督約束機制不健全,集體資產權益往往被隨意侵犯,成為引發當前農村幹群矛盾的一個焦點。因此,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最終形成“產權明晰,三權分離,管理規範”的農村集體資產運營機制,已是當務之急。

  (八)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實際出發,重農民意願,護農民利益,增農民福祉,紮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一方面,加大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扶持。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建立以上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另一方面,加大固本力度,培育農業良性發展、農村自我造血、農民適應市場的自立機制、自主能力。這關鍵是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透過農民辛勤勞動和國家政策扶持,明顯改善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

  總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一個特殊的組織。搞好農村財務會計工作,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政治問題,關係到基層政權的鞏固和農村社會的穩定。因此,必須切實加強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工作的領導,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認真貫徹落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為農村經濟環境的治理,基層組織的廉政建設,雙層經營管理體制的完善,農村經濟穩步快速、健康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經濟調研報告 篇10

  調研報告簡介

  進入21世紀以來,電子商務和快遞在我國普及開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愈演愈烈,大學生成為網路購物的主力軍。大學周邊的快遞市場需求量大,快遞行業競爭也異常激烈,傳統的EMS郵政和新崛起的民營快遞企業幾乎瓜分了校園周邊的所有快遞業務。身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的我們,作為大學生,每一天都在享受著快遞服務帶給我們的快捷和方便,同時也會因為不同的快遞公司服務質量不同而有不同的選擇。本調研正是從紫金港校區的快遞服務出發進行調查,整理和分析出多家民營快遞公司的優劣,以及學生們對快遞公司的選擇,從而得出二者之間的關係,分析思考未來如何建立更良好的高校快遞網路,讓大學生可以享受到更加優質的快遞服務,也讓學校周邊的民營快遞公司有更好的工作網路。

  我國快遞行業背景

  1 我國內快遞行業快速發展

  自 1979年出現第一家快遞企業起,中國快遞業已成為市場中關注度最高、發展速度最快的行業之一。物流行業分析師指出,隨著購物狂歡節等網路促銷的拉動,即使在經濟低迷的2012年,快遞業增速依然高達51.2%。同時,快遞企業間的競爭日益加劇,目前我國註冊快遞企業逾6000家,從業人員達 60 多萬。快遞行業中,國有企業加速改革,民營企業迅速崛起,國際快遞加強中國市場戰略部署。

  2.國際快遞行業發展背景

  從20世紀80年代國際快遞公司接踵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國際快遞公司就迅速瓜分了中國快遞市場80%的份額。近幾年,在歐美市場,幾大快遞公司的發展並不順利,這是他們將更過的資金投入到正在火熱發展的中國快遞市場。2002年敦豪與UPS在華營業額猛增60%,是亞洲其他國家平均水平的3倍。目前FEDEX和UPS,德國的DHL,荷蘭的TNT以逐漸成為劃分中國快遞市場的四大外資快遞巨頭 。他們紛紛以與本土快遞公司合作的方式在中國快遞市場站穩腳跟。對於FEDEX來說,他們選擇了與大田物流合作,而DHL與中外運成立了中外運敦豪。雖然國際快遞公司在中國快遞市場已經佔有相當一部分的市場份額,但是國際快遞公司還在不斷的搶佔內陸市場。國際快遞公司躋身中國市場,其主要在於自己控制的全球網路和先進的全球通訊技術及管理經驗。而中國國內網路的建立和完善對於國際快遞公司來說比EMS和民營快遞公司存在著一定的優勢。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快遞和包裹承運商,UPS以在中國投入品牌服務城市達40個之多,而服務範圍將延伸的120多個城市。TNT也在利用自己在歐洲的網點優勢不斷擴大自己對中國快遞市場內國外快遞以業務部分的市場佔有。2010年TNT公司在華分支機構將從目前的25家增至100家,為中國100多個城市提供物流、快遞服務。而其在華員工也將隨之增至3萬人,倉庫面積預計到達325萬平方米並擁有2500輛運輸車組成的車隊。據估計,從現在到2021年中國國內航空貨運市場將以平均每年10.3%的速度增長,隨之而來的是快遞市場高大1000億的利潤空間,國際快遞公司們也將不斷鞏固自己的在華地位爭相分食這塊未被開發的蛋糕。

  3.快遞行業的變化-----快遞種類眾多,逐漸壟斷

  從快遞行業在我國產生以來,從單一的國營EMS發展到現如今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我國從事快遞業服務的民營企業有上萬家之多,其下屬員工人數也多達100萬人。據國家調查局上海調查總隊2007年5月31日公佈的調查報告,2006年上海市具有獨立核算法人資格的民營快遞企業有467家,註冊資金在20萬元以下的佔九成。按員工人數算,20人以下的企業有373家,佔79.9%;20至100人之間的有64家,佔13.7%;100人以上的有30家,佔6.4%;超過千人只有4家,僅佔1%不到;

  中國民營快遞是一個沒有全國性統一的行業組織。雖然自誕生以來,民營快遞的業務量以每年60%到120%的速度遞增,但是飛速的增長給中國民營快遞帶來利潤的同時,隨之而來的還有行業內部越來越大的隱患。中國民營物流企業大多以中小公司為主,在沒有統一的行業規範的前提下,民營快遞之間惡意競爭、相互排擠的現象屢屢出現。這不僅影響到民營快遞公司的形象,同時也影響到了對中國快遞市場的佔有和公司未來的發展。

  4.校園周邊快遞背景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網上購物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物流快遞配送需求隨之擴大,而大學生是走在流行前沿的龐大群體,這種新興且快捷的購物方式在這個群體中倍受青睞。由於快遞在學校配送的頻率非常高。校園網點的存在正好中和了公司和學生客戶群體時間上的矛盾,節約了公司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學生只需要利用課餘時間隨時收件寄件,又可以解決學生在時間上的問題。學生從全國各地到大學求學,與家裡親人和在各地的朋友、同學的物品信件來往,現在主要依靠快遞,方便快捷,尤其是節日、假期前、畢業生離校前的幾個時間段,學校快遞的業務量很大。現在行政辦公人員的公文信件、各系辦公室與畢業生、各地公司企業的檔案等傳遞也主要依賴快遞。

  在2013年校園快遞市場調查中,65%的學生使用過快遞。這個比例是以每年15%的比例上升的,這些都會使學校快遞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同時這些需求分析也說明了校園快遞網點繼續存在的必要性。 學生校園快遞最初只與申通公司開展合作,但隨著校園市場需求量的擴大,更多的學生看到了這中間的商機,於是陸續把圓通、韻達、中通、匯通、天天、EMS、等多家快遞引進了校園。

  調研方法

  1.資料蒐集整理

  透過蒐集有關校園周邊快遞的資訊和相關案例,瞭解其運作形式,從而策劃直接問詢、問卷調查等後續調查的內容。

  2.直接調查

  直接與快遞公司服務人員以及在校師生廣泛交流接觸、詢問、請教,以較快的速度獲得所需的市場資訊。透過這種方法取得的資訊往往比較可信。

  3.間接調查

  透過報紙、刊報及其他媒體收集有關快遞行業資訊、發展動態、市場分析等材料,當然對這些材料要對比分析,去偽存真。

  4.實地考察

  把要諮詢瞭解的問題編制問卷、填寫,回收,分析。

  資料收集

  我們透過實地考察、問卷調查和網路資源來獲得所需資料。我們對幾家快遞公司站點的工作人員進行了簡單的採訪,向紫金港內的大學生髮放了線上和紙質的調查問卷,並利用網路資源瞭解了許多當前國內快遞市場的狀況。

  經濟調研報告 篇11

  為全面掌握我鎮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狀況,總結髮展農村集體經濟的經驗和做法,研究制定可行的政策措施,根據甘州區農村經營管理局檔案【】31號檔案要求,我鎮精心組織,安排專人進行調查、統計和分析。現將本次調研工作總結如下:

  一、發展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鎮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村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尤其是農村集體經濟飛速發展,主要表現在集體資產資源出租經營方式多樣化,以XX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收益調查表為例,資料顯示:

  (一)經營收入方面。全鎮制種服務費收入1436160元,出租經營收入503275元,其中:機動地出租70220元、房產出租160800元、固定資產出租18000元、建設用地出租176005元、集體園地、林地出租63000元、專業合作社投資570000元,共計1949635元。

  (二)經營成本。全鎮出租經營成本14000元,其它經營成本273000元,共計287000元。

  (三)經營收益。全鎮經營收益為1662635元。

  從上述資料中可以看出,我鎮集體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截至目前,鎮轄村98%修建村委會辦公樓,97%配設農家書屋,96%的行政村修建了新農村小康住宅樓,村上文化廣場等一系列基礎配套設施日趨完善,正在朝著“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邁進。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也面臨一些新問題。

  二、存在問題

  (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後勁不足

  隨著改革開放30多年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然而現在集體經濟發展面臨後勁不足的問題。表現在:部分村幹部對待自己的事情勁頭十足,幹集體的事情“庸、懶、散、慢”,不能充分發揮“雙帶”作用,村上沒有主導產業,沒有新氣象,缺乏發展集體經濟的新點子,缺乏發展集體經濟的新思路,影響全鎮的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不充分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為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本意在於以服務成員為宗旨,謀求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但是現實中由於部分村幹部和種養殖大戶不重視合作社專案,看不到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前景,再加上自身沒有申報經驗,顧慮重重不願意發展專業合作社。部分村集體也不向已經成立的專業合作社提供強有力地政策、資金、土地等要素的投資支援。導致我鎮專業合作社力量薄弱,發展緩慢,現有專業合作社不能充分發展和利用,存在“空巢”現象。

  (三)集體公益事業發展建設不積極

  近年來,由財政局、減負辦和鄉鎮經管站等政府部門聯合開展的村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惠民專案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給我鎮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和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提供了強有力地資金支援,帶來了春天般的“福音”,進一步推進了我鎮村級公益事業專案建設的步伐。但是部分村村幹部不夠重視,再加上村民的不理解不支援,上級部門審批、申報專案資金嚴格,辦理一事一議資金的的環節複雜等原因,致使爭取專案資金不主動、不賣力,從而一定程度上是損害了群眾的利益,導致我鎮發展集體經濟速度變緩。

  三、解決方法

  (一)建立村級品牌,加強村級隊伍建設

  隨著經濟的轉型與發展,需要現代農業這張“王牌”做模型、做嚮導,目前我鎮的經濟正在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和專業化科學發展。但是還有一段距離,要進一步建立村級一村一品牌,建立示範帶動,以點代面,努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透過每三年的村級換屆選舉,真正把一批想幹事,幹實事,敢幹事,作風正派,思路清晰,點子多,優秀的、複合型年輕村幹部納入村級組織,從而進一步加強村級隊伍建設。

  (二)眼光要有前瞻性,重視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

  做為村幹部和專業合作社的領頭雁,眼光要具有前瞻性,要牢記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成員的宗旨,把謀求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工作中要補漏洞,杜絕盲點。創條件,改變現狀。拓展工作思路,成熟一批專業合作社發展一批。正真把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本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和亮點。對於部分村出現“空巢”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要深入調查研究,查明問題,理清思路,制定發展計劃,找準發展路子,使其健康發展。真正讓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揮作用。

  (三)加強集體公益事業發展建設

  鎮農財中心要抽調得力幹部,搞好宣傳。首先,必要時召開專門會議組織村社幹部學習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專案相關知識,充分認識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專案資金的益處。其次,要做好群眾工作,改變村幹部和群眾的認識誤區,村級組織要及時將相關資訊傳達到所屬村的各社直至農戶,爭取村民的理解與支援。再次,爭取專案資金的過程中要審時度勢,把每一個環節都走到位。促使我鎮農村集體經濟又好有快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