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中生實習報告3篇

關於高中生實習報告3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生實習報告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實習報告 篇1

  作為這次活動的組織策劃者,我為自己事先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而感到愧疚,卻也為自己在應變能力上的提高感到自豪與高興。

  夏雷滾滾,綿延大雨總是毫無徵兆的下下來,在學校快放假的時候,看著不合作的老天,我總是擔心義賣那天會像那幾天一樣,有幾次想過改日期,同學們一會兒要補課,一會兒要旅遊,延遲只會使參加活動的人所剩無幾,在大家的強烈要求下,我們終於把日子定在了7月15日。為了同學們都能充分的參加活動,我還找了補課的老師,和他們協商儘量在15號不要補課。

  聯絡相關部門:沒有足夠的經驗,不知道南禪寺管理部門會在雙休日休假,恰恰不巧的是,我14號去聯絡相關部門時正是倒黴的星期六。當得知管理人員不在並且必須有了簽證才可以進入賣書時,心緊了一下。“怎麼辦,明天就要義賣了,場地是個大問題啊!”近50個同學的社會實踐都壓在我的身上,我不可以放棄,我想我一定有辦法的。於是找已租場地的商家聯絡,找看守的城管,在一次次狠狠拒絕之後,真的有點急了。在無奈之下,我看到了站在南禪寺門口的警察叔叔,透過他我找到了他們的頭兒,他告訴我在麥當勞的旁邊沒人管,讓我們去那裡義賣是個可行的辦法。看著那個角落,雖然很偏僻,但是總比沒有地方賣書要好啊,“將就一下吧,明天和同學解釋一下,希望他們諒解。”心裡的大石頭總算放下了,就這樣,我回了家.........

  借桌椅和大傘:晚上聯絡了去借傘的同學,得到了一個“驚悚”的訊息,他還沒有開始借東西,在我的催促之下,他開始想辦法借桌子,卻換來這樣一句話:借不到~真是一波衛平一波又起啊。打114,我們找相關部門的電話,找穆桂英領券的地方,找住在南禪寺附近的同學家借,沒有,還是沒有。都不知道怎麼來形容當時自己的心情了。一邊通知著各個同學義賣的時間地點,一邊想著辦法,可以說是吃了一百隻老鼠——百爪撓心了。我們想到了和南長區的管理局人員借東西,順便保證一下場地問題,透過114我找到了相關部門,他們說週日不上班,場地自己找到就行了,桌子沒有;透過以前辦過活動的同學,我找到了南禪寺部門的部長,有由此找到了相關負責人,在小到專門負責義賣簽證的人員,此時已經是十點多了。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我撥通了那個電話,汪主任,在我解釋了事情之後,很兇地批評我這麼晚打擾她,並且肯定的告訴我,明天休假,單子不批,東西不借。真是要抓狂了,我放棄了在南禪寺裡面再定攤位的想法,憂心忡忡地放下手機。時間已是十一點了,負責聯絡的同學準備睡了,他告訴我明天早上會很早去守著,問問附近的小販借東西。一夜,真是輾轉難眠.......

  第二天,我坐著公交車,一邊和同學聯絡,試了各種辦法,卻還是借不到,想再和南禪寺人員聯絡,最後通融一下,打到最後,直接被他們無視,不接我們的電話。到達南禪寺,我問他們是否聽我的,先去廟裡借了?他們說沒有,於是,抱著最後的希望,我和兩個同學來到了廟裡,告訴和尚我們的來意,不得不說,還是出家人最有愛,他們二話沒說就借給了桌子。找到兩個男生,我們把桌子搬到制定地點,對和尚千恩萬謝啊。

  賣書遇城管:總算什麼都解決了,老天對我還不薄,前幾天一直在下大雨,今天看樣子卻是朗朗晴天,我們開始聚在一起,大家把自己捐出來的書都拿了出來,在我們還在整理書的時候,便陸續有一些人走過來詢問價錢。“班長,這本書賣多少?”“班長,要讓他們簽名嗎?”........“自己決定吧,反正我們不是賺錢用的。”於是,大傢伙一邊解釋我們義賣的目的,一邊推銷著書。

  可是好景不長,沒一會來了幾個穿藍衣警服的人,不好,肯定是城管。一些男生去和他們交涉,儘量拖著時間,而我們則儘快賣著書。沒一會,同學來找我,他們說,“班長,我們不行了,你上吧。”我交待一些同學加緊賣著書,自己走到城管面前,都說城管不好惹,為了社會實踐,我豁出去了。定下心,我問他們為什麼要我們搬走?城管很淡定地告訴我,沒有收到單子,不可以在這裡搞活動。我耐心的向他們解釋,我已經和管理人員講好了,他們答應了,忐忑地看著他們聯絡上司,掛下電話,他們告訴我沒有這回事。我恍然大悟,原來警察叔叔只是耍耍我這個小孩子,管理人員只是因為時間太晚對我應付了事罷了,真是世態炎涼啊。一邊,好友在一旁急了,她說去辦公室守著,等部門的人過來,當然這是不可取的了,我示意她不必這樣,沒用的。眼淚卻已急得在眼眶打轉了,半個多小時了,城管還是不肯放過我們。

  我回頭看著在盡力賣書的同學們,忍著不哭,努力穩定著情緒。我儘量裝著平靜,問城管,怎麼才可以在這裡賣書,他說現在去找人簽單子。拉著一個同學,陪我一起去,讓好友幫我管理這裡,“撤書,看桌子。我去去就來。

高中生實習報告 篇2

  一、問卷調查內容

  知識守護生命,知識是一片無窮無盡的大海洋,熱愛知識就是熱愛生命。課堂上的知識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求知慾。從現在開始我們要乘通往知識海洋的小船去探求真理。

  為了更好的瞭解學生對課外書籍的閱讀情況,特做以下調查:

  1、你對課外知識瞭解多少?

  A、很多 B、一般 C、很少

  2、你喜歡哪種型別的課外書?

  A、教育類 B、小說類 C、政治類 D、文學類 E、其他__________

  3、你的課外閱讀頻率是

  A、每週超過3次 B、每週1~3次 C、每半個月1次 D、不定期閱讀

  4、你每月約看課外書幾本?

  A、零本 B、一本 C、二本 D、二本以上

  5、你購買書的錢從哪來?

  A、爸媽給 B、平時零用錢 C、過年的壓歲錢 D、獎學金 E、別人給的錢

  6、每天閱讀課外書和報刊的時間有多少?

  A、30分鐘 B、1小時 C、2小時 D、2小時以上 E、無時間閱讀

  7、你的課外閱讀形式是

  A、網上瀏覽 B、報刊雜誌 C、書籍

  8、老師或家長希望你課外讀哪些書?

  A、學習輔導類 B、經典名著 C、科普知識 D、漫畫卡通 E、歷史知識

  9、你認為課外閱讀對自己的幫助:

  A、很大 B、一般 C、不大 D、沒有

  10、當前你讀課外書的主要目的:

  A、備考 B、擴大知識面 C、充實自己 D、興趣

  11、你每天花多長時間去讀課本以外的書籍?

  A、4小時以上 B、3 –4小時 C、1—2小時 D、1小時以下

  12、你有沒有特別喜歡的課外書?

  A、有 書名<<________________>> B、沒有

  13、你一般買書會去哪個書店買書?

  A、新華書店 B、購書中心 C、中城書店 D、其他

  14、假使考試之前書店有兩本書很緊銷,但受條件限制你只能買一本,這兩本書分別是:第一本關注當今熱門現象,你很感興趣,第二本與考試內容有關指導你考一個好成績。在這種情況下,你通常會選擇:

  A、第一本 B、第二本

  15、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歡哪部作品?

  A、《水滸傳》 B、《西遊記》 C、《紅樓夢》 D、《三國演義》

  二、統計結果

  (本次調查問卷共印100份,收回100份)

  針對“購買書的錢從哪來”這一問題,我們瞭解到許多學生還沒有自己籌錢買書的意識,75%的學生是從父母那裡得到買書的錢。或者說,買書看在一定程度上是老師或家長的意願而不是學生自己強烈的願望。學生還沒有產生對知識渴求的慾望,所以我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引導學生來閱讀書籍,安排一定的時間來進行課外閱讀,創造一定的場所開展課外閱讀。

  針對“每天閱讀課外書和報刊的時間有多少”,有60%的學生選每天讀課外書報30分鐘,而無時間閱讀的竟佔到xx年的心。第三、要積極創設各種有利條件,要給學生閱讀的時間。朱永新說:“在學校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師與圖書。學校提供一個讀書的空間,一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讀書的空間。”這個空間有軟硬之分。軟空間指的是每個教師都應該寬容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硬空間指的是一個學校應該要擁有一個好的圖書館 。

  制訂課外閱讀計劃,推薦有益讀物。

  在課外閱讀的初始階段,學生大都帶有隨意性和消遣性,他們關注的`是人物的悲歡離合,欣賞的是情節的離奇曲折,貪得多而嚼不爛。要他們不僅多讀書,而且要讀好書,讀健康的、科學的,深淺適宜的,分量適當的課外讀物。每學期開始,師生們應共同商討、制訂課外閱讀計劃,並規定每生每學期讀兩三本書,平均每天寫一百字左右的讀書筆記,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向學生推薦新近較有影響的作品。

高中生實習報告 篇3

  本次社會實踐歷時5天,往返各地行程近百公里,給學生們以教育,為學校樹形象,幫社會立表率,是一次很好的活動,高中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那麼,本次活動在同學們心中的印象到底如何呢?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我做了一個抽樣調查,其內容如下:

  你認為這次活動達到了學校預期的目的了麼?

  2.參加活動前你有沒有什麼目的?如果有,你達到了麼?

  3.哪一次活動對你印象最深?

  4.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5.你還希望開展類似的活動麼?被調查的物件是我在上任意選取的10位同學。以下是調查結果:1.50%的同學人為,學校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即:

  瞭解工廠、農村、部隊、學校近年來改革開放的情況,以幫助學生認識社會、瞭解國情,增強建設祖國的責任感。

  2.虛心學習工人、農民以及部隊官兵艱苦創業的思想、勤勞樸實的作風;體驗勞動和軍營生活的甘苦,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磨練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另外50%的同學認為,學校的目的是空談,並沒有真正達到,但是自己有其他方面的收穫。2.50%的同學的目的是鍛鍊自,使自己在精神上、體格上更加強壯。40%的同學在出發前希望能到鄉下去換換環境、舒緩心情,從而更好地迎接新一輪的學習生活。其餘同學沒有什麼明確的目的。

  3.30%的同學認為第一天的32公里步行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因為路途實在太遙遠了。40%的同學覺得下鄉體味農村生活十分難忘,他們嚐到了自己很難預見的生活。剩餘30%的同學覺得漢陽監獄之行意義深刻對自己影響最大。

  4.60%的同學發現自己在社會實踐之後更深刻的感悟了生活、更真切地瞭解了自己、更詳實地認識了農村,在各方面都有所成長,這是最大的收穫。另外的40%同學有著個人的一些意外收穫。

  5.90%的同學希望開展類似的活動,以加深自己的社會體驗,從而更好地做人、生活、學習。10%的同學不希望再來一次,理由是這種活動搞多了就變味了、不新鮮而令人興奮了。從調查的結果上看,本次活動基本上有了不錯的效果,達到了一些預期的目的,特別是在鍛鍊同學們這一點上,取得了成功。本次活動在同學們中反響甚好,令人記憶頗深。然而由於調查手段的限制,我不能做出更為詳細周密的調查,於是我僅以我自身的經歷結合調查結果來談談關於本次活動的一些事情,希望可以折射出一些被埋沒的亮點和被隱瞞的失誤。但是由於資料、時間、精力的限制,我只能泛泛而談,無法深入。

  6、有關農村問題本次活動一個重點就是要調查農村的生活情況以及相關的問題。就此,很多同學在活動的第3天做了一些工作。他們有的對農民們進行面對面的採訪,有的在飯桌上以一種閒聊的方式瞭解了情況,有的參加了農民們的日常勞動、參觀了農民的房舍。這些工作是有成效的,下面節錄了一位同學的調查筆記:qiewo.com…村民:王xx家庭成員:丈夫、自己、兒子、女兒主要收入種田同學們在採訪村長田地數量:3畝主要作物:水稻年收入:xxxx元面臨問題:孩子上學學校學費負擔過重…這是小小的一部分,我借閱過幾個同學的筆記(可能是因為我借閱的較少,不能全面地反映問題),發現調查的結果都類似,一般都是生活上的普通問題,即家庭基本狀況。對於面臨的問題,一般都記錄地比較膚淺。同學們在勞動就此,我認為,做類似的調查,應該有組織有計劃的進行,不能如此散兵遊勇似的進行表面的調查,這樣的調查沒有多大的意義。由於我們本身的原因,農民們不可能跟我們說出最深刻真實的內幕,我們更不可能幫助他們改變什麼。首先,我們沒有接受正規的採訪的訓練,問問題的方式不當、方向不對。例如:一位同學連問一位農婦,你家一個月收入多少啊?你每天干些什麼阿?你兒子多大了?你種的作物是很麼阿?…這樣東一榔頭西一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