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假期實習報告4篇

關於假期實習報告4篇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假期實習報告4篇,歡迎大家分享。

假期實習報告 篇1

  一、實習目的:透過理論與實際的結合,瞭解公共管理機構的執行,以及實際的公共管理機構運作狀況,熟悉公共管理的基本環節,實際體會一般公共管理工作人員的基本素質要求,以培養自己的適應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能力。

  此次實習重點在於使學生了解民辦社會服務組織發展、行政管理機構動作和從業人員現狀,研究其在參與社會工作和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分析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在人才、崗位、隊伍建設方面的問題,並提出政策性建議。

  預演和準備就業工作。透過實習,讓學生找出自身狀況與社會實際需要的差距,並在以後的學習期間及時補充相關知識,為求職與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識、能力準備,從而縮短從校園走向社會的心理轉型期。

  二、實習時間:4月7日——4月18日

  三、實習單位:荊州市民政局民間組織管理科

  四、實習內容:大二下學期剛開始,,便聽聞一段實習的日子,想想自己在大學裡的那些日子,心中總也平靜不了。大學近半,走出校門,我都不敢以自豪的口吻說出“其實我是大學生”這樣的話。很害怕打著“理論聯絡實際”的旗號去實習,這次時間這麼倉促。也學不到什麼東西,就算能學到點課本之外的東西,也不會多到哪兒去!

  才發現書讀多了,竟有了幾分欺世盜名之嫌,總覺得自己已經是大學生了,拉不下面子,有時候就是這樣:面子不讓人做合法的事,於是人們遵從;理智不讓人做非法的事,可偏偏有人越雷池。學歷畢竟輸給了經歷。

  培養“三實”型人才,是我校的育人目標。聽得多了,也漸漸對招聘啟事多了幾分關注,從中發現,其實要求高學歷的單位畢竟只是少數,更多的單位要求的是社會經歷。而今,一無學歷,二無經歷,成了大學生普遍的心病,如此一來,大學生終於可以有一歷——“病歷”了。有時候,很希望自己不是大學生,於書本接觸多了,以後再一遇到問題就會去找書,若是沒有那些書本知識,我們都會被逼得自己去找出路的。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我們是太幸運的一群了,但我們卻失去了創造力,失去了自我。現在的我,像是給實習逼上了絕路。也不知別人對實習懷有怎樣的想法,就我而言,是誠惶誠恐戰戰兢兢艱難熬到了第六週。

  但想到實習地點是歷史文化濃厚的荊州,不免平靜了些許(或許大學就是一個還算可以讓人平心靜氣沉下來,積累點東西的時刻;至於經歷,以後還有時間彌補的)。姑且能讓人引以為豪的就數那段三國紛爭了。藉著文化的底蘊,或多或少將所要實習的民政局神化了,將遠離大學生活的民政工作看得與我們距離甚遠。當不再像以往一樣懷著思鄉之情,重新踏上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複雜的感受無疑言狀。

  荊州市民政局位於沙市區碧波路,正對著美麗的便河,河邊垂柳飄搖,飄來了河面的水汽,要來了絲絲的微風,河面橫跨一道九孔拱橋,似要將兩岸的綠色連成一片,為單調的湖面景色添了些許情調。市民政局前,幾排並不算高達的樹搶了風頭,園藝還算精緻的民政局從大體上看盡顯淡雅風情。晴日裡,窗外總是一片清鮮的綠色,叢中點綴著三兩點不知名的似花似樹的紫。實習期間,降雨格外豐富,晴日裡清晰可見的九孔拱橋也隱退在那如煙似霧的雨幕裡。詩畫般的精緻總能讓身處浮躁中的人也可以得到片刻的寧靜,這正好讓我們能以旁觀者的心態來看待所見之事。

  我們實習的單位是民政局民間組織管理局(科)。什麼?以前只知道民政局是辦理結離婚登記、救災救難的地方,哪有什麼民間組織管理科啊,聞所未聞。

  步入荊州市民政局大廳,《荊州市民政局工作職責》映入眼簾,方知道民政局除了國內外婚姻登記外、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鄉貧困群眾醫療救助、農村特困戶救助和救災救濟、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社會救濟等職責外,還要做好撫卹優待、退役士兵安置、村民自治、社群建設、社會服務、殯葬管理、福利彩票和行政區劃、地名管理、行政區域界限管理,以及實習中即將面臨的民間組織管理等活動。總之,民政局的存在就是為了解決涉及民生的有關問題。

  初入民政局,比較順利的找到了單位指導老師——何幼臣科長,在她的指導下總算開始了實習工作,因為事先交代過要將自己當作職業人看待,所以絲毫不敢怠慢。雖然何科長是民政局位數不多的女科長之一,但她身上所表現初的親和力讓人怎麼也想不到她竟身居正科長的要職。從她身上,似乎看到了更多文科工作人員的個性特徵:性格溫和,意志堅強;積極主動,有耐心;工作嚴謹,責任心強;有較強的時間管理能力;具備一定的中文寫作能力。

  這半個月的實習,給我的總體感受就是

  (1)工作內容繁雜。似乎每天都有那麼點事兒,但就是一天下來,卻不知到自己究竟都做了些什麼事兒。或許行政人員的工作體會都是,雖然整天忙忙碌碌的,但在向上級回報工作時,卻發現沒什麼可彙報的。因為行政人員每天需要處理的工作都非常瑣碎,根本無法彙報,總不能對上級說:“本週共接了87個電話,影印了34次資料,接待的8次客人,發了23封信……”不瞭解行政工作性質的人總覺得行政工作人員工作不得力好或工作不飽滿。這些偏見又會給行政工作人員造成很大的心理障礙,嚴重影響行政工作人員的積極向和主動性。

  (2)事情來得突然,工作總是陷於被動。往來檔案、影印傳真、來客接待、接聽電話等都是無法預見的,這很容易造成工作上被動的局面。而行政人員除了要完成日常型的事務處理工作外,還要應付諸如來客的接待陪同、會議的籌備、參加展示會,或者受命進行專案申報,調查某個事件等。這些突發事件都有時間要求,行政人員往往要把突發實踐辦好又不能耽誤日常工作。

  實習期間,恰逢民間組織管理局對各社會團體、民辦非、農村專業經濟協會進行年檢工作,於是得以瞭解民間組織的建設狀況。實習得知,我國最早的民間組織發起於19世紀早期,如中國同盟會等。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逐步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體制改革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社團組織的興起和發展。

  首先,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是企業必須成為擁有自主經營權的獨立法人,政府和企業必須分開,企業應當對自己的盈虧負完全的法律責任。在這種新的經濟體制下,一方面,企業的自主權極大地增加;

  另一方面,市場經濟增大了企業的風險機制,企業必須改變計劃經濟條件下盈虧依賴於政府,贏和虧一個樣的風險機制。這種風險機制勢必滋生企業的自我保護意識,發展起企業的自我保護機制。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就有可能使得某些行業和同業組織成立在相當程度上獨立於政府的行業性社團組織。

  第二,隨著市場經濟的的推進,所有制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多種所有制並存的局面開始出現。由於中國實行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制度,公有制仍然識國民經濟的基礎,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業的實際地位和作用有著顯著的差別,個人私有企業的風險程度大大高於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為了尋求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需要有代表自己利益的同行組織。特別是民營企業明為了增強其市場競爭力,必須在行業中實行合作和互助,溝通訊息,彼此連結,希望透過行業協會的自律管理和自我服務求得公平的競爭環境,促進企業的發展。

  第三,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原有的高度一元化的組織體系也逐漸化解,並非每個人都像從前那樣被納入政府直接統轄的單位組織中,在體制外開始出現了各種新的社會群體,例如,大量的私營企業主、從事各種經營活動的“個體戶”以及龐大的打工族,他們不屬於體制內的某個企業或事業單位,但卻有各自的共同利益需求,也形成了一定的群體認同理念。為了尋找歸屬感,他們希望有一些能夠代表他們利益、表達他們願望、甚至能夠參與政事、影響決策的組織出現,個體勞動者協會、企業家聯合會等都屬於利益代表性質的社團組織也就應運而生。

  第四、公民自主自治和自願服務精神為社團組織的發展奠定的文化基礎,在經濟市場化和社會多元化的程序中,公民參與的熱情也越來越高,公民自由、民主和自願服務的意識逐步培養何覺醒起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改革,自上而下的人為行政限制越來越少,公民透過各種形式參與經濟、社會乃至政治過程的機會越來越多,從而為中國社團組織的發展奠定了文化基礎。

  雖然民間組織有較大的發展,但目前還不夠完善。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缺陷:

  (一)協會團體對黨政機關的依賴性強。在現行體制下,誰是社團的業務主管單位,它擁有什麼樣的權力,對社團的實力有相當大的影響。那些背靠大樹的社團可以藉助主管部門的行政權力撈取各種好處,而在社團發揮餘熱的離退休幹部何主管部門的兼職人員是這一切成為現實。他們可以藉助自己在主管部門的職位和關係,幫助社團謀取各種利益。因此,許多社團都在挖空心思的網羅各種離退休幹部和兼職幹部。當社團過分依賴這種官方聯絡,智慧鼓勵不同形式的“庇護”關係的而發展,而忽視社會的聯絡,社團的存在也將成為官僚權力的延伸。

  (二)組織無目標化傾向嚴重。有些社會團體登出若干年之後,有突然來申報再次申報成立事宜。從這可知,由於協會的主要領導大多由退居二線的領導或業務主管的副職或中層領導人兼任,協會工作人員年齡老化和“腳踩兩隻船”的處境使其不能對協會工作形成長遠的打算;一些專職人員由於沒有相應的保障,也不願把協會工作當作自己理想的職業,指示暫時乾乾,無所作為。

  (三)協會缺乏資金支援。政府的財政撥款,在改革轉制的條件下已經大大壓縮;會員繳納的會費,由於社團並不能為很好的為會員服務,呆滯拖欠會費的情況經常發生;依靠舉辦展覽會、提供諮詢服務取得的收入極為有限;有些經營性收入實體在依法納稅侯使得原本並不充裕的資金更加緊張。

  個社會團體、民辦非以及專業經濟協會是給予共同的價值理念而自願組合起來在政府領導何支援下成立的。作為政府與個人、企業聯絡的紐帶,政府處理好與民間組織的`關係,有利於政府在與公眾的互動中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在很大一部分社團處於“休眠”的狀態下,民間組織的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

  因而,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堅持企業家辦會,讓企業家進入社團的領導層,有利於政府與企業的對話,降低溝通成本,此時的企業訴求頁更容易被採納。另外,政府應鼓勵人才投入到民間組織的建設和管理當中去,服務性行業的優勢就是能吸收大量的勞動力,培養一批從事民間組織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有可以緩解我國勞動力就業難的狀況。我國民間組織的建設和發展還任重道遠。

  五、實習小結:在民間組織管理局為期兩週的實習似乎過於短暫,正如我們所接觸的物件一樣,民間組織、各社會團體是聯絡政府和社會的橋樑和紐帶,這短短的實習期是我們將理論和實際連線的紐帶,為我們以後走出校門,進入社會提供了很好的鍛鍊機會。

  實習中,總覺得要做好政府工作,實在太不容易了,事多而雜,“辦人民滿意的政府”,打造服務型政府這類目標給政府工作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群眾的口味多樣化是政府人員必須時刻以學習為己任,解決好群眾各方面問題的同時還要做好上級安排的各項工作。看似清閒,實則繁雜的政府工作只有切身體會方才知曉。這段實習,無疑有利於後期的大學學習。

假期實習報告 篇2

  張家港市鳳凰鎮支山村因支山而得名,是鳳凰水蜜桃的主產地之一。鳳凰水蜜桃已有近70年的栽培歷史。以其形美、色豔、味佳、肉細、皮韌易剝、汁多甘厚,味濃香溢,入口即化等特點而馳名中外。水蜜桃產業已成為鳳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一項主要的支柱產業。就是這樣好的水蜜桃,由於種植方式粗放,上市產品檔次不高,導致當地農民賣不出好的價錢。

  為了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併發揚沙工學子的良好精神風貌,全面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創造意識與實幹精神,豐富暑期生活,我係成立了一個暑期社會實踐小組,研究課題為“鳳凰水蜜桃”,研究水蜜桃產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一個的發展過程,並從中吸取經驗,發現不足,為“鳳凰水蜜桃”產業的發展獻計獻策。作為經管系的一分子,我也跟隨我們的團隊積極參加了此次活動,風風雨雨見證我們十幾個人一起走過,相互攙扶,相互依賴,雖然只有短短的2天,但我們收穫很多。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參觀了鳳凰水蜜桃種植基地,看到一片片桃林,感受我們新農村建設的成果。我們看見一個個個子不高,樹型蓬鬆的桃樹,當我們走進去,才發現原來在桃林裡是如此的難走,可是那些農民卻要在裡面給桃樹養護,修理桃樹,摘桃……如此寸步難行,讓我感受到農民伯伯的辛苦,這對我們是個很大的觸動。那種感覺是難以用言語表達的。

  社會實踐活動給生活在都市象牙塔裡的大學生提供了廣闊接觸基層,瞭解基層的機會,讓年輕的而思想碰撞出新的火花;讓我們從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汲取了豐富的營養。

  透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我逐步瞭解了社會,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並在社會實踐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這在無形中使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了我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我已是一名大三學生,即將步入社會,這對我以後能更好的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將起巨大作用。

假期實習報告 篇3

  報社假期實習報告範文

  這個寒假我到《武漢晨報》經濟部實習了一個月,真正的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運用到了實踐當中,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一些知識和經驗,收穫頗豐。

  我的指導老師是經濟部一個年輕的女記者,主要負責經濟民生這個部分。

  在整個實踐過程中我主要是在老師的帶領下獨立完成各項工作。

  第一次隨老師出去採訪是參加物價局組織的“價格服務進萬家”活動。

  當天我們參觀了農村、社群、學校、醫院,一路上,老師提醒我要好好記錄下一些資料資訊,寫經濟新聞資料是很重要的。

  之後回報社,老師要我寫500字左右的稿子給她,因為第一次寫採訪稿件,一時不知如何下筆,一篇稿子我居然寫了快一個小時。

  老師只花了5分鐘不到就把我500多字的稿子改的只剩下200多字,改完後老師說,以後寫稿要抓重點,不能照著資料全盤照抄,儘量寫的通俗易懂一點。

  當時覺得很慚愧,學了將近三年的新聞,卻連這種簡單的稿子也寫不好,於是暗下決心一定要在這個月裡抓住機會好好學習。

  後來跟老師出去採訪的時候我都很注意觀察,老師經常對我說,當記者是很辛苦的,剛開始別指望別人能給你好臉色看,很多人都不願意配合記者的採訪,但這個時候絕對不能放棄,要想方設法找到有價值的新聞。

  剛開始的時候和老師出去還沒什麼體會,在我單獨幾次出去採訪的時候就真的感受到了記者的辛苦。

  情人節那天老師要我去各大商場去搜索一下相關的新聞,我在大洋百貨和王府井百貨轉悠了半天,問了七、八家珠寶專櫃,他們全部都拒絕我採訪,直接說不想回答我的問題,不想透露之類的,當時我真的覺得很受打擊,後來好不容易有一家專櫃願意接受我的採訪我才勉強完成了任務。

  還有一次去好又多超市採訪,從促銷員到顧客全都拒絕回答我的問題,讓我很是尷尬。

  這幾次的經歷完全顛覆了我原來對記者這個職業的認識[文章來日中國報告網],我以前覺得記者走到哪裡別人都會畏懼三分,畢竟是“無冕之王”啊,是人民群眾的發言人。

  但是現實是現在很多人對記者都存有戒心,有的是怕記者亂寫,寫負面新聞,有的則是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沉默是金。

  所以記者不光是要會如實的發覺新聞、寫新聞,更要學會跟人溝通,學會交際,才能從當事人口中得到更多的材料。

  正因為這樣讓我突然覺得記者這個職業很具有挑戰性,很有吸引力,堅定了我要做一個優秀的新聞工作者的決心。

  在這一個月的實習過程中,我寫的最多的就是會議新聞。

  以前在學校老師也要我們寫過會議新聞,我當時就覺得這種新聞很難寫。

  老師第一次帶我去開的是一個農業工作會議,我很認真的做了記錄,可是回報社寫稿的時候還是不知道要寫什麼。

  結果可想而知,寫出來的稿子老師說不合格,後來老師告訴我,這種會議新聞一定不能繞著會議寫會議,要用最簡潔的語言傳達會議精神。

  以後去開會的時候就比較留心了,現在寫會議新聞已經很得心應手了。

假期實習報告 篇4

  歲月如梭,光影似箭,這周在充實和滿足中度過。這當中的經歷和歷練,我完全能融入了自己是一個老師的狀態當中去,也使我變得更加自信和有耐心了,也產生了更強的學習感,和對實習全新的的認識,實習太重要,不管是習題課、實驗課、新課、活動課、班會課等都是同等的重要。當然老師該具備的素質我還是有很多沒有掌握,需要在接下來的實習中得到充分的鍛鍊和成長。這是我這周實習報告的精髓吧。接著就我就詳談我那傳奇的實習吧!

  首先,談談試做經歷吧。由於我是我們小組中唯一的男生,所有我義無反顧的選擇了高二15班,根據老師的“傳說”,15班不僅是文科班,而且也是高二年級中,他們的思維最能體現的詞語就是活躍,那種活躍程度,我只能用“活躍的不能在活躍”來簡單的闡述。他們的紀律我也不能用最壞來形容,但是我目前無法向大家說明的。

  這樣的班級,對我一個理科出生的準老師來說,是一次非常重要非常珍貴的機會同時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戰。機遇就是能夠一個人試做一個班,擁有足夠的空間,能十分充足的鍛鍊自己歷練自己我,再次同時也給自己找個一個很大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我能跳多高,走多遠,能夠跳出怎樣的“舞姿”,能夠得到多少觀眾的掌聲和喝彩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