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工地實習報告3篇

【精品】工地實習報告3篇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工地實習報告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工地實習報告 篇1

  在大學裡我的專業是主攻建築工程方面的,也就是在將來畢業之後,我會走進工地,對各種工程建設進行指揮。圖紙繪畫以及工程設計這些方面我在學校一直在學,可是這些方面對我來說,都是紙上談兵,沒有真正的實踐過,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我相信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是可以做的更好的,只要給我一次實習的機會。

  這個暑假即將來臨之時,我便開始謀劃這個暑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來到了一家監理單位開始了我的暑期實習活動。

  初到時,我以一個初學者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所見所聞。帶領自己實習的是一位花甲老人,退休後被返聘,在這家公司有很高的威望。接過他遞過來的安全帽,便開始了我一天的實踐活動。監理的工作就是在施工期間監督施工方施工,保證工程質量。監理每天巡視工地的過程就是我學習的機會。在學校的學習大多是圍繞書本,很難接觸到實際的施工過程以及具體的操作規範。雖然學校也曾組織大家去施工現場進行感觀的認識實習,但由於人數較多,很難像現在這樣一對一地講解,將每個人的問題都解釋清楚,所以我更加珍惜這次實踐的機會。

  此次我所實踐的工地是民用住宅,對我並不完全陌生。而本次實踐從基礎的開挖到屋面防水,從建築結構到施工過程,都有和以往不同的認識。在跟隨監理巡視工地的過程中,我大致瞭解了各部分的施工過程,如構造柱圈樑樓板的澆注,抹灰工程等,而在巡視中遇到的問題,也是我學習的機會。例如,在檢視抹灰時,發現了表面有較多的砂眼,陰角陽角不平整等問題,這便要求施工人員注意水灰比或加強施工的工藝。從這些問題中,我便可以從起因以及解決方式中瞭解實際施工中的操作方式,這也彌補了自己在學校中學習的空白。

  施工方的施工依據是圖紙,而監理監督施工質量的依據也是圖紙。在本次實踐活動中,我接觸到了兩種圖紙,即建築圖紙及結構圖紙。建築圖紙是上大學後接觸最多也是最早的圖紙,因此較為熟悉,而結構圖紙則從未接觸過,僅有的有關表示方法的知識是課堂上老師用兩個課時講解的內容,需要進一步地學習,於是,每天在結束工地的巡視後,我都要熟悉結構圖的表示方法。

  從圖中的標註我瞭解了工程中我從未接觸到的結構和設計。例如,從“梁下皮為板下皮”這段標註中,我第一次知道了上反梁;“圈樑遇過樑用圈樑代替”這一設計等等。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我都會虛心請教。但是圖紙的表示畢竟過於抽象,如果想更具體更深刻地理解,就必須到工地上進行感觀的認識。於是,在第二天巡視工地的過程中,我都會帶著問題去看建築的結構,以求印象深刻。漸漸的,我也能夠大膽地提出一些自己的問題了。

  在本次實踐中我第一次直接接觸到了各種常用的建築材料,如不同型號的鋼筋,苯板,擠塑板?除了認識材料的外觀,還了解了各種材料的功能,雖然是基本淺顯的瞭解,但為我今後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這次的實踐過程中我還了解了所學專業的就業資訊。據介紹,工程造價專業的就業情況一直良好,雖然目前金融危機尚未結束,但國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一直未有改變。

  工民建專業人才一直保持著旺盛地需求。造價專業人才隨著國家建設的進行也一直處於較好的就業形勢。但大學生就業仍有許多困難,最主要的便是沒有實際的工作經驗,而實際工作中有些問題是在學校學習期間接觸不到的,這就要求大學生在剛畢業時找工作不能有過高要求,主要還是以積累經驗為主。而一個富有經驗的造價員的收入還是相當可觀的。

  這次的實習活動為我提供了接觸實際的機會,讓我的知識不只是停留在書本和自己的主觀想象中,而是真真切切地反映在具體的實物中,讓自己得到了感觀的直接認識,使得印象更為深刻,記憶更加牢固。更重要的是,透過本次實踐,讓我初步認識了一個工程運作的.各部門的職能範圍以及所需的專業知識,讓我對自己的職業人士規劃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使自己的目標更為明確,讓我更加有動力朝著自己的人生方向勇往直前!

  這次實習給我的總體感受就是我懂得了怎麼去工作了,很多的現實情況就是這樣。只要你去實踐過了,實習過了,你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要不你就永遠是門外漢,什麼都不懂。我對自己專業將來的發展很有信心,所以我相信自己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可以做的更好的。只要自己一直去實習就可以,在實習懂得了之後,運用到實際中之後,我就可以做好了,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在將來取得成功

  首先透過這次實習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適應環境。透過這次實習我開始適應了這種工地生活。有了這段時間的鍛鍊,不論以後做什麼工作都有了一種吃苦耐勞的毅力。另外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一些與學校不同的問題,還有在工地上知道了作為一名技術人員應該怎樣去和工人、領導、監理、相關部門的交流等。

  其次,透過這次實習使我對工程方面的有關知識在實際上有了更深一些的瞭解。應該說在學校學習再多的專業知識也只是理論上的,與實際還是有點差別的。這次實習對我的識圖及作圖能力都有一定的幫助,特別在做圖方面學到了CAD的一些快捷方式如複製可以輸入CO、M移動、E刪除等等。並且有幸參加了兩次工程例會,學到了做為甲方如何調節個部門之間的矛盾,採取有效的解決方法。

  工地上是艱苦,特別是連續十幾天的高溫天氣,加上臨時辦公室沒有空調和電扇,早上過去後衣服就沒幹過。但能學的是一些現實東西,鍛鍊的是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例如:設計圖紙上的變更,具體施工時出現的問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等等,只有透過實踐後才能找到問題發生的原因,才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另外,對有關的資料也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什麼時候該填什麼資料,需什麼人簽字等,這些是我以前沒有接觸過的。

  最後一點就是:雖然只有一個月的實習時間,但我有幸瞭解了專案的整個過程,看到了樁基工程;一期10#樓的地下室柱和剪力牆的鋼筋和模板工程;一期1#~8#樓的裝飾工程;室外綠化工程。

  這次還看到了使用平法標註的結構圖,初見時感覺有些頭大,雖然在這之前聽老師說過,但並未學過,就那麼一張剪力牆平法施工圖,都有些眼花。一開始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意思,不過師父介紹我買了幾本平法制圖的圖集,圖集裡詳細介紹了讀圖的方法,經過幾天的努力,再看圖時終於不再感覺難了。可以拿著圖紙去現場對鋼筋了。

  透過這一段時間的實習,所獲得的實踐經驗將終身受益,在以後的工作中將得到體現,我會不斷的理解和體會實習中所學到的知識,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來。這才真正達到了實習的目的。

  對工地的環境有所瞭解,包括實際的工作環境和人際環境,對於工作環境可以說相當之艱苦,我去時,專案部的辦公室剛搬到二期前排的商品房做臨時使用,之間導致了辦公室內沒有避暑設施,特別是剛去的時候正好趕上高溫天氣,早上過去坐在辦公室裡,幾分鐘便大汗淋漓,呆在外面都比裡面涼快點。

  這樣的環境也持續的20天,而後新辦公室建好搬過去,裝上了空調,但問題又有了,辦公室離工地有一里多路,每天不只要走幾個來回。在人際方面短短的一個月卻讓我接觸到了很多人,就施工單位就見到了三四個專案部,從土建到道路再到綠化最後還有樁基專案部,監理更不用說了,辦公室就在我們隔壁,算是處的比較熟的,其間還接觸到了房管部門、質量檢查部門、各分包單位的老闆、公司的領導等等。

工地實習報告 篇2

  去工地實習,是一次從心到身的鍛鍊。鍛鍊過後,如何寫實習報告呢?以下給大家提供一份工地實習報告範文,僅供各位參考。

  這是我經歷平生第一次實習,是那麼難忘。它將全面檢驗我各方面的能力:學習、生活、心理、身體、思想等等,檢驗我能否將所學理論知識用到實踐中去。關係到我將來能否順利的立足於這個充滿挑戰的社會,也是我建立信心的關鍵所在,所以,我對它的投入也是百分之百的!充實的一週的實習生活結束了,在這一週裡我還是有不少的收穫。實習結束後有必要好好總結一下。

  透過一週的實習,我們參觀了幾個小區的施工工地(尚座.,東方花苑等),還去了唐山環高速公路,在這裡,尚座的精巧佈局,東方花苑的個性設計,高速立交橋的完美造型,都給我留下極深刻印象。下面,我將具體實習報告總結如下:

  透過實踐,使我學到了很多實踐知識。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透過旁站,使我近距離的觀察了整個房屋的建造過程,使我能夠同施工人員面對面在一起,看他們如何施工,如何將圖紙上的模型變成漂亮建築,學到了很多很適用的具體的施工知識,這些知識往往是我在學校很少接觸,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礎的知識。

  那天,我們踏上用鋼管和鐵網搭接成的梯子,開始覺得很危險,四周都有伸出來的鋼管或鐵條。二三樓的模板和支架已經拆了,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撐上部重量的柱子很大,大到使我們都覺得層高變小了。在承重柱的四周有很多構造柱,它們是用來加大牆的強度的,以避免因牆身過長導致容易坍塌。一路上去,我們看到上面幾層樓板的支架還沒有拆,這些支架是用鋼管和模板組成的,鋼管很密,可見要承受完全沒有強度的混凝土板和梁需要很大的支撐力。

  在樓內,我發現了一些樓交接處出現了不少裂縫。經過老師的講解提示,加上我搜集的資料,有了不少收穫。

  混泥土的裂縫原因及處裡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那我就說說我的見解吧: 一 裂縫的原因混凝土中產生裂縫有多種原因,主要是溫度和溼度的變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勻性,以及結構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鹼骨料反應),模板變形,基礎不均勻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間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熱,內部溫度不斷上升,在表面引起拉應力。後期在降溫過程中,由於受到基礎或老混凝上的約束,又會在混凝土內部出現拉應力。氣溫的降低也會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應力。當這些拉應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時,即會出現裂縫。許多混凝土的內部溼度變化很小或變化較慢,但表面溼度可能變化較大或發生劇烈變化。如養護不周、時干時溼,表面幹縮形變受到內部混凝土的約束,也往往導致裂縫。混凝土是一種脆性材料,抗拉強度是抗壓強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時的極限拉伸變形只有(0.6~1.0)×104, 長期加荷時的極限位伸變形也只有(1.2~2.0)×104.由於原材料不均勻,水灰比不穩定,及運輸和澆築過程中的離析現象,在同一塊混凝土中其抗拉強度又是不均勻的,存在著許多抗拉能力很低,易於出現裂縫的薄弱部位。在鋼筋混凝土中,拉應力主要是由鋼筋承擔,混凝土只是承受壓應力。在素混凝土內或鋼筋混凝上的邊緣部位如果結構內出現了拉應力,則須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擔。一般設計中均要求不出現拉應力或者只出現很小的拉應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溫度冷卻到運轉時期的穩定溫度,往往在混凝土內部引起相當大的拉應力。有時溫度應力可超過其它外荷載所引起的應力,因此掌握溫度應力的變化規律對於進行合理的結構設計和施工極為重要。

  二、溫度應力的分析根據溫度應力的形成過程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1)早期:自澆築混凝土開始至水泥放熱基本結束,一般約30天。這個階段的兩個特徵,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熱,二是混凝上彈性模量的急劇變化。由於彈性模量的變化,這一時期在混凝土內形成殘餘應力。(2)中期:自水泥放熱作用基本結束時起至混凝土冷卻到穩定溫度時止,這個時期中,溫度應力主要是由於混凝土的冷卻及外界氣溫變化所引起,這些應力與早期形成的殘餘應力相疊加,在此期間混凝上的彈性模量變化不大。(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卻以後的運轉時期。溫度應力主要是外界氣溫變化所引起,這些應力與前兩種的殘餘應力相迭加。

  以上是我的實習工作總結,在以後的實際工作中,我會做好努力認真,爭取將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工地實習報告 篇3

  從10月17日到11月2日我們總共去了三次工地,透過三次到工地的現場實習使我對專業知識進行初步、直觀的瞭解。使我對將來所從事專業環境進行了一次直接接觸。這幾次實習認識了建築材料、建築結構體系,對施工程式、施工管理也有所認識。透過實習,接觸社會,開闊眼界,使我對專業知識產生較濃厚的興趣,為進一步學好以後的專業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項工程要進行,就要先測量,接著處理地基,然後主體結構。對於開挖土方來說,它的施工順序一般按照:施工測量→場地清理→挖掘機挖土→自卸車運土、餘方棄置→基底整平、壓實→邊坡整理→自檢、整修→驗收進行。比如六教施工前先對施工區域進行了測量,接著在假期對地基進行了處理,一直進行到開學。地基是施工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地基處理不好就可能導致地基承載力不夠,是上部建築整體垮塌,造成重大事故,所以這項要嚴格進行。九號公寓在建的樓房都屬於高層,基坑開挖都比較深,所以基坑都要支護牢固,那個正在進行地基處理的專案,在基坑邊上都打了排樁,而且間距很小。在此之後邊坡再經過一些處理,是先用鋼筋的對坡面進行鋪設,並對其進行加固,然後在上面噴混凝土,這是防止坑坡在土壓力擠壓下垮塌。

  我們看九號公寓地基施工情況,是深基礎,有三層地下室。位於地基深處承載力較高的土層上,埋置深度大於5米或大於基礎寬度的基礎,稱為深基礎。如樁基礎、墩基、筏板基礎。

  當地基土較軟,柱子和牆承受的荷載很大時,往往把整個房屋底面或地下室部分做成一片連續的鋼筋混凝土板,作為基礎,這叫筏板基礎,九號公寓就採用筏板基礎,它的筏自]板有1米厚。一般採用天然地基,地基承載力不足或沉降量過大時,宜考慮樁基礎。在土力學中我們知道土的性質各有差異,因此基礎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首先根據地上建築物荷載承受情況,然後分析地基土壤的性質,在保證提高軟弱地基的強度,地基的穩定性,減少基礎的沉降,最後決定基礎的形式。

  地基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要考慮不均勻沉降問題,如果沉降過大,就會使相應的上部結構產生額外的應力,超過一定限度,將產生裂縫,傾斜甚至破壞。在工程實踐中,主要有儘量使上部荷載中心受壓,受力均勻,合理設定沉降縫,在砌體結構中設定圈樑增強結構的整體性等方法。

  不同的建築要選用合適的結構型別。我們去參觀的三個工地,結構型別都是鋼筋混凝土承重的。一般的結構型別可分為砌體承重的混合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牆承重。前者主要用於底層或多層,不過現在城市限制樓房採用磚牆承重,而後者主要用於各種高度的建築,特別是高層建築。因為在鋼筋混凝土牆承重系統中適當佈置剪力牆,則剪力牆不僅能夠承受垂直荷載,還能夠承受水平力,為建築提供較大的抗側力剛度這對於抵抗側向風力地震水平分佈力的影響都是十分重要的,高層住宅樓一般適用這種結構,世紀華庭17#樓就採用這種結構。

  現澆鋼筋混凝土牆承重體系建築主體結構在現場整體澆注,牆體佈置與預製裝配的相比之下較為靈活,橫牆承重、縱牆承重、縱橫牆混合承重等方案均可選擇。由於鋼筋混凝土在抗剪、抗彎方面的優越性,這類承重體系往往大量應用於高層建築,特別是辦公樓、住宅等建築中,平面往往成條形佈置。不過出於高層建築物必須對抗水平側力方面的考慮,縱牆承重的方案應在適當佈置橫牆剪力牆。像六教主體結構採用整體澆築式,可以適應樓板的各種形式,為提高橫向水平承載力,在四周採用區域性剪力牆結構。

  從平時我們看到六教的施工,主體施工大體按搭腳手架,支模,綁鋼筋,澆混凝土的過程進行的,在達到二層是就要在外側安裝防護措施確保安全施工。搭腳手架要嚴格按照施工圖尺寸施工形狀規則的地方應該採用大模板,這樣拆了以後可重複利用,不規則的地方就要在安裝時按實際尺寸擷取。參觀六教時我們見到一個小黑圓圈,那個是用來架鋼筋的保證混凝土結構的保護層厚度,使鋼筋不會因自身重力發生彎曲。澆注混凝土要嚴格控制養護條件,否則就可能出現像世紀華庭17#樓那樣的裂縫,河大六教在冬天施工,為了保證養護條件,澆注後在樓內燒油。

  在施工過程中要大量使用混凝土,為保證大體積混凝土的質量,應該:一、選擇合適的水泥,要求商品混凝土公司選擇比較大的水泥生產廠家,實行定點採購,使水泥質量相對穩定。河大六教,九號公寓一直都使用秀蘭商砼。二、加強對人員的技術管理,對於每一個環節的施工節點,都要進行施工前的技術交底,六教的施工圖中有許多地方用鉛筆標出來,就是為了施工時能夠注意。施工結束後要進行施工過程的技術應用總結,特別是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現象,仔細分析,討論研究,做到施工過程中不出現差錯。杜絕出現像在世紀華庭17#樓一樓頂棚出現裂縫的問題。

  在世紀華庭17#樓內我們在每層樓牆上,距地面一定高度都有一條墨線,老師當時就給我們出了個問題問我們那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