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精選6篇)

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精選6篇)

  調研報告不同於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是因為發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災情)才去作調查,然後寫出報告。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篇1

  5月中旬,根據市委領導的指示,市農辦會同市農林局、財政局、國土局等部門,在去年年底調查10個鄉鎮街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的基礎上,組成專題調研組,深入另外10鄉鎮街道和37個不同區域、不同集體經濟實力和不同發展模式的行政村,採取聽、問、看、查和召開座談會等方式,逐個進行實地摸底調研,廣泛聽取基層幹部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從調查情況來看,廣大幹部群眾能積極探索發展路子,推陳出新,確保村級組織的正常運轉,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一、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

  村級集體經濟是村級組織的重要物質基礎,是村級組織有效發揮職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從調查情況看,近五年來,我市各行政村主要依靠本村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苦苦扮演著“一級政府”的角色。

  1、村級集體經濟是確保農村“有人幹事”的重要保障。

  從我國目前現行的行政體制來看,村委會屬於村民自治組織,不是一級政府,不在政府地財政預算之內,無固定的運作經費來源。從調查情況來看,村幹部和聯防、保潔、管理等人員的工資報酬,主要都由村裡自己解決支付。人員工資的及時足額到位,對確保村裡工作人員思想穩定、提高工作積極性、維護農村社會安全和諧起到了重要作用。

  2、村級集體經濟是確保農村“有錢辦事”的重要來源。農村環境衛生保潔、河道道路養護、綠化、合作醫療和各類建立等專案,雖然上級有部份的配套資金,但杯水車薪,還要從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中來開支,確保了村級組織的運作和農村社會的安全穩定。

  3、村級集體經濟是確保農村經濟發展的堅強後盾。稅費改革後,農戶農業生產支出越來越小,基本上不交任何費用,但進行

  必要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農業生產,必須從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中來支配。我市平原各行政村每年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一般都要在10萬元左右,從而保證了農業的穩定生產。

  4、村級集體經濟是確保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如xx村、xx村等集體經濟強村,在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農民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明顯高於市平均水平。實踐證明,村級集體經濟的強弱,與農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有著直接的因果關係,是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

  二、我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現狀和問題

  (一)發展現狀:

  從20xx年度農村經濟收益分配年報資料看(共列入xx個村社),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總資產xx萬元,與20xx年的xx萬元相比,增長xx%;所有者權益xx萬元,比20xx年的xx萬元相比,增長xx%,扭轉了村級集體經濟積累下降的局面。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xxxx萬元;當年收入(含土地徵用補償)按村組分,50萬元以下的村社132個,佔總村數的46.975%;50—100萬元的村社數60個,佔21.35%;100萬元以上的村數89個,佔31.67%;全市當年集體經濟收入入不敷出的村有95個,佔村總數的33.81%,比2004年多1個,連續二年出現低收益的村增多、高效益村減少的現象。

  (二)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來源:

  ①村級經營收入9267萬元,佔總收入的43.22%;

  ②發包及上交收入3791萬元,佔17.68%;

  ③村投資收益445萬元,佔2.08%;

  ④其他經濟收入7937萬元,佔37.02%。另外,各級的補助收入7250萬元,未計入總收入。從調查情況來看,我市集體經濟總體上體現出北強南弱、近郊村優於遠郊村、平原優於山區的特點。

  (三)存在問題。

  1、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兩極分化”。從統計資料來看,兩頭大中間小的現象比較突出。50萬元以下的村社132個,佔總村數的46.975%,50—100萬元的村社數60個,佔21.35%;100萬元以上的村數89個,佔31.67%。如,xx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不含土地徵用費)達1588餘萬元,而xx村、xxx等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僅幾千元。

  2、村級集體經濟增收難度加大,發展後勁不足。區域位置好的村,依靠工業園區,透過承包經營、租賃經營、股份制合作等辦法,多渠道獲得穩定的收入來源;而靠自然資源的有限開發的村,隨著對生態自然要求的進一步控制,收入來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縮,增收後勁嚴重不足。

  3、對上級政策補助的依賴性較為突出。20xx年各種財政配套補助xx萬元,村社均xx萬元,依靠上級財政的補助,使村級組織勉強度日。同時,也使少數農村幹部群眾產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艱苦奮鬥、主動作為的優良傳統和思想意識日漸淡化,甚至出現了大部分村所報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與當年實際收入相差甚遠的虛假情況。

  4、鋼性支出逐年攀升,部分村級組織不堪重負。農村環衛長效保潔、治安聯防、農田設施、合作醫療、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及各項建立活動等方面的鋼性支出逐年攀升,村級組織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尤其是對集體經濟本身薄弱的村級組織來說,實在難釋重負。另外,部份農民群眾集體意識不強,只要權利,不要義務,拖欠、拒交應交費用的現象滋生,無疑又給村級組織增添了不該有的負擔。

  5、集體資產流失現象比較嚴重。突出表現在,村級組織對農村公共設施的投入但得不到相關的物權回報。如,在農村飲用水、電網改造等方面的費用,都要由村級組織負擔一部分,但工程完成後,物權和收益由水、電等相關部門所有,無形之中使村級資產化為烏有。

  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篇2

  根據年度工作安排,區人大常委會農業和農村工委在章嶽定副主任的帶領下,組織部分割槽人大代表對我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先後走訪了區農業局、區財政局等相關部門以及轉塘、留下、三墩、雙浦等鎮街和近20個行政村,深入基層開展座談交流,廣泛聽取了包括區人大代表在內各方的意見和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區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緊緊圍繞“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麗鄉村建設等重點工作,全力推動農業農村經濟轉型升級,農村集體經濟保持穩步發展,各項經濟指標均超過預定的工作目標。

  (一)加大財政補助力度。

  建立村級運轉財政補助機制,20xx年開始連續8年對行政村實行運轉補助,累計投入金額1、36億元,有效確保了行政村的正常運轉。加大對農村地區環境長效管理和農村河道保潔的經費保障力度,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於河道路網環境衛生清理,農村生活汙水處理、水利等基礎設施長效維護,進一步改善和提高了農村地區人居環境。積極落實保障“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專案,20xx年安排資金856萬元支援11個村級公共設施專案建設,加快了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延伸,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二)實施農村環境整治。

  20xx年開始,區政府制定實施三年美麗鄉村行動計劃,20xx年對龍塢茶鎮10個村實施美麗鄉村升級版的整治建設,20xx年又啟動周浦片5個村、三墩鎮2個村的全域化美麗鄉村建設,周浦、袁浦小集鎮綜合整治也帶動了三陽等7個村的整治建設。農村地區的環境面貌、設施配套和道路交通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為壯大集體經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三)開展農村土地流轉。

  從今年年初開始,在三墩、雙浦地區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累計流轉土地約2.52萬畝,並已引進兩家規模企業,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透過現代產業園的引進帶動,將提升村集體建設用地和現有房產的潛在價值與經濟收益,為村集體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拓展了渠道。

  (四)啟動整村連片搬遷。

  近年來,區政府花大力氣、大手筆對雙浦、三墩部分行政村實施整村搬遷,著力透過引進大專案、大平臺,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西湖大學、雲谷產業園、雲谷國際公學等專案已經確定落戶山聯村和雙橋村,銅鑑湖景區打造和雙浦新區建設將覆蓋銅鑑湖村、浦塘村等。透過整村搬遷後大專案的引進,為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二、當前我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比較突出,這已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部分村發展水平仍然較低,收支難以平衡;村集體負債,“剛性”支出在不斷增長;增收來源乏力,相關機制仍需進一步深化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部分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收支難以平衡。

  20xx年全區36個行政村村集體可分配收入約6292.9萬元,平均每個村約174.8萬元。其中50萬元以下有3個村,最低的雙浦桑園地村25.1萬元。50萬元至100萬元有10個村,100萬元至200萬元有8個,200萬元至300萬元有12個,300萬元以上有3個,最高的留下東穆塢村732.02萬元。20xx年村級集體總支出約8842.03萬元,村均支出約245.6萬元,27個村出現財務赤字,合計赤字總額3132.5萬元,平均赤字約87萬元。20xx年區級財政投入村集體補助資金4298.48萬元,平均每村獲得補助收入約119萬元。依靠較高的財政補助收入,大部分村基本實現收支平衡,但繞城等10個村仍收不抵支。預計20xx年全區36個行政村可分配收入相比20xx年有所降低,約為5507萬元,但總支出較20xx年將出現較大增長,約為9839萬元,預計將有33個村出現財務赤字,合計赤字金額4332.4萬元,其中21個村在加上補助收入的情況下仍收不抵支。

  (二)村級集體組織“造血功能”相對不足,收入來源單一。

  一是政策因素對村集體收入影響較大。房屋、土地租賃收入普遍為各村集體的主要收入。但隨著近年來土地、規劃等政策的調整與收緊,原先部分村“打擦邊球”搞違建提高集體收入的行為難以為繼,部分村集體收入出現斷崖式下降,甚至出現負債難還的狀況,直接影響到了村集體組織的正常執行。

  二是保值增值缺乏有效途徑。大部分村拓寬經營渠道發展的能力不足,自我營收能力較弱;有些村有資金卻因缺乏有效投資的渠道和方向,難以實現資金向資產的轉變。

  三是專案落地較為困難。根據《杭州市區村級留用地管理辦法(試行)》規定,村集體可預支15畝留用地指標,但該指標絕大部分村都未能落地;雙浦地區被劃為杭州的飲用水源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生態公益林保護區,各村在土地利用、開發建設、招引企業等方面受到了嚴格的限制,村集體經濟發展難度極大。

  (三)村級集體組織“剛性”支出逐年增加,村級執行壓力增大。

  一是村級日常支出負擔加重。村集體經濟除承擔村組織的管理運轉費用外,還需要承擔本村的社會管理服務職能和公益福利事業的供給,各項開支呈現出逐年遞增的態勢,部分村因賬上無錢導致村幹部工資長期無法發放的情況。20xx年36個村總支出較20xx年增長約10.1%,預計20xx年較20xx年增長11.3%。

  二是長效管理支出大大增加。美麗鄉村建設後,村莊環境面貌大大改善,而需要開支的公益設施維護、綠化養護、環衛保潔、路燈電費等費用也大幅度上漲。據瞭解,轉塘外桐塢村的長效管理費用支出從風情小鎮打造以前的每年41.5萬元上升到20xx年的156萬元,是原來的3.7倍;三墩2個村美麗鄉村建成瀝青路面24萬方,公共綠化面積25萬方,庭院河道綠化35.5萬方,路燈1746杆,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終端38個,僅靠村自身將難以維持長效管理的費用支出。

  三是村級債務負擔過重。20xx年共有25個村揹負債務,累計負債7972.2萬元、村均318.8萬元。沉重的債務也帶來了高昂的利息支出,如轉塘何家村債務總額1000餘萬元(含部分預付款),每年利息支出需50餘萬元,但其年可分配收入也僅約50萬元。

  (四)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制度不夠完善,可持續發展缺乏後勁。

  一是村集體資產管理機制不夠完善。一些村撤併後存在“並村不併賬”問題,村裡大部分經營收益仍歸老村(組)所有,新村村集體大多無經營收入,只能靠補助收入維持村級組織運轉,要想發展集體經濟更是“小馬拉大車”。

  二是扶持機制不夠完善。近年來區政府也出臺了一些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對發展集體經濟缺乏直接有效的政策支援,特別是在專案建設、土地保障、物業租賃等方面還沒有一套更加系統有效的配套政策。

  三是對村幹部的激勵機制不夠完善。一些村幹部對發展集體經濟的動力不足、信心不強、辦法不多。不少村幹部思想上過分依賴透過留用地開發建設這一條路徑,而對其他增收渠道則探索不足。

  特別是近幾年來,區級財政的補助力度不斷加大,一些村幹部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所欠缺。

  三、對發展壯大我區農村集體經濟的建議

  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部署,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根據這一要求,結合我區實際,現就進一步發展壯大我區農村集體經濟,提出如下建議:

  (一)轉變發展觀念,高度重視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工作

  一要高度重視。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明確要求,是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重要任務,事關我區“三全”目標以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現。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工作,中央有要求,農村有需求,農民有呼聲,必須引起各級的高度重視。要深刻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抓緊抓好抓到底。

  二要明確目標。

  要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和杭州擁江發展戰略,進一步明確我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目標:讓今天的短板變為今後的強項,讓當下的價值窪地變成未來具有獨特優勢的聚寶盆,讓綠水青山同時擁有金山銀山,讓美麗鄉村成為西湖最耀眼的明珠。以此為目標,要精心制定新時代我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總體規劃,明確發展任務,選準發展路子。要認真分析每個村的發展條件和特色優勢,探索發展適合當地實際的特色產業。

  三要精準施策。

  要切實加強對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問題的調查研究,廣泛傾聽農村群眾訴求,提出壯大我區農村集體經濟的對策措施。當前我區已大部分完成農村環境整治建設,相關部門和鎮街要及時轉移工作重點,調整工作方式。在工作精力上,適時從整治建設轉移到產業發展上;在幫扶方式上,要從單一財政扶持轉變為政策、財政、智力等綜合施策上;在工作主體上,要充分尊重農村集體組織自治原則,尊重農民意願、保護農民利益、充分發揮農村集體組織的主觀能動性。

  四要強化指導。

  要把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作為部門、鎮街以及各級領導的重要工作任務,大力推行領導幹部聯絡經濟薄弱村、部門和企業聯村結對等制度,持續對各村進行指導與幫扶。要堅持因村制宜、分類指導,積極向各村提供切合實際,具有政策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精準指導,幫助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二)拓寬發展思路,探索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新途徑

  一要整合資源增收。

  深入做好美麗鄉村建設、小城鎮綜合整治、旅遊全域化發展與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融合文章。要以景區化標準統一規劃布點各村設施配套,切實為村集體發展旅遊、服務村民、壯大集體經濟提供空間支援。要指導各村深入挖掘當地人文、歷史、民俗、特產等,發展生態遊、故地遊、創意農業、民宿休閒等產業專案。如龍塢茶鎮擁有優越的地理環境和優勢潛力,日前已順利透過省旅遊局4A級景區旅遊資源評估。要積極鼓勵指導村集體充分利用4A級景區的輻射帶動作用,開發或者參與開發西山健身遊、探險遊、觀光遊、鄉村避暑遊和鄉村特色小吃遊、鄉村民俗遊等特色旅遊產品。讓村集體參與到鄉村旅遊中來,讓村集體在發展“龍塢旅遊”中有所作為、大有收穫。

  二要依託專案增收。

  要加快雙浦新區建設進度,積極招引符合區域產業發展規劃、經濟效益高、社會效益顯、環境效益好的大企業、大專案落戶。要切實加快兩大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步伐,穩妥做好後續幾萬畝土地的流轉工作,儘快形成農業產業的集聚效應,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三要挖掘潛力增收。

  緊緊抓住美麗鄉村建設、小城鎮綜合整治契機,加快對村級農貿市場、物業用房的提升改造,增強商業綜合體能力,著力實現業態轉型,提高村集體收入來源。在政策允許範圍內,支援和鼓勵村集體合理利用山林、池塘水面、“四荒”地、低丘緩坡等資源,增加村集體收入。

  四要合作發展增收。

  支援和引導村集體以土地、物業等資源,以保底分成的方式合作、入股,穩妥參與景點打造、產業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等,促進農村集體經濟投資多元化發展,實現資產管理向資本運營的轉變,提升村集體經濟發展質量。

  (三)加大扶持力度,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

  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進一步完善村級集體預支留用地指標的落地政策,及時調整布點規劃,努力實現指標落地。對各村現有被閒置的集體建設用地進行全面梳理,區政府要制定出臺集體建設用地開發建設政策,按照每個村規模大小,允許相應的建設用地用於產業佈局,既推進集體經濟發展,又減少土地浪費。要注重發揮“一事一議”的作用,對於有利於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專案,在不違背政策的前提下,儘可能透過“一事一議”“幾個一點”的辦法,成熟一個、上馬一個,幫助村集體突破政策瓶頸,拓寬增收渠道。

  二要加大財政扶持力度。

  美麗鄉村需要財政轉移支付和反哺。要進一步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區鎮兩級對村級的專項投入和各類補助要及時足額撥付到位,有效使用,保證村級組織正常運轉。要加快制訂出臺美麗鄉村長效管理辦法,制定補助標準,明確經費投入來源,確保長效管理落實。

  三要加大向上爭取力度。

  加強與上級相關部門的聯絡溝通,加快符合條件的行政村撤村建居步伐。加強與市人社部門的溝通協調,爭取將區內超齡農民視同撤村建居居民以及徵地農民,允許一次性繳納養老經費,享受職工基本養老金。加強與市相關部門的聯絡對接,爭取將綠化、保潔、路面養護等美麗鄉村長效管理經費納入城市綠化保潔以及背街小巷整治經費體系,減輕區級財政與村集體的開支負擔。

  (四)健全長效機制,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後勁

  一要規範“三資”管理機制。

  進一步完善“三資”平臺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村級財務公開制度,推動村集體經營管理的公開化、透明化和規範化,及時、真實地公開相關資訊,接受村民監督。加強村級民主管理,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民主決策機制,規範和完善民主決策的內容、形式和程式,不斷提升村集體經營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學性。逐步合併村級賬目,加大村集體資金資產融合力度。要加強對已有留用地開發建設的村的監管力度,確保村級資產保值增值增收。

  二要建立典型帶動機制。

  要立足區內實際,突出增收特色,指導各村集體組織提煉總結增收的好思路、好方法,著力形成適合本村的增收模式。要加強農村集體之間的溝通交流,鼓勵先進村集體“現身說法”,努力透過典型示範,整體推動全區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三要防範風險,建立村級債務化解機制。

  要嚴格落實債務化解責任制,控制新增債務,建立健全舉債申報審批制度、債務動態監測和預警機制,規範舉債行為,堅決防止盲目舉債,嚴防發生新的不良債務。同時要加大村級債務的化解力度,積極利用好省市區財政扶持化解村級債務的各項政策,採取有效舉措努力化解村級債務,著力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營造寬鬆環境。對何家村等負債特別重的村,要採取“一村一策”的辦法,儘快幫助解困。

  (五)加強基層建設,加快農村集體經濟自我發展

  一要強班子。

  加強對村“兩委”班子領導發展集體經濟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提升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能力,著力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適時組織村黨組織書記、村主任到先進地區進行考察學習,開拓發展經濟思路,增強致富帶富本領。

  二要抓考核。

  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納入對村班子和村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完善獎勵政策,落實獎懲責任。要探索建立村幹部報酬增長與集體經濟發展、集體積累的增加有機掛鉤機制,激發“兩委”班子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要重自治。

  進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制定完善村規民約,將美麗鄉村建設長效管理納入村規民約重要內容,明確獎罰舉措,引導村民樹立主人翁意識,轉變生活觀念,消除亂扔垃圾亂吐痰等陋習,減少村級管理支出。要教育引導村民群眾樹立“我居住,我收益,我負責”的觀念,自覺做好門前屋後衛生“三包”,鞏固美麗鄉村建設成果。

  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篇3

  農村集體經濟是整個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完善雙層經營體制,密切幹群關係,增強集體統一服務功能的物質基礎;是強化基層黨建工作,增強黨支部凝聚力和戰鬥力的有效手段;也是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村經濟向更高層次和更高水平發展的現實需要。根據區人大《關於組織區人大代表開展專題調研和視察活動的通知》(貴人常辦〔20xx〕25號)檔案規定,梅龍街道人大工委於10月中旬組織市、區人大代表深入基層一線,透過實地調查研究、廣泛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就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集中開展調研,現將專題調研開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村集體經濟基本現狀

  我街道現轄12個行政村,4個(農村)社群居委會,農業人口近5萬人,集體所有的農用地總面積11.9萬畝,其中:耕地6.6萬畝,林地4.16萬畝,園地0.11萬畝,養殖水面0.63萬畝,其他0.4萬畝,屬於半圩半丘陵地區,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街。全街村集體現擁有的資產有:耕地3979.4畝,水面5205.2畝,園地105畝,灘塗814.5畝,山場5665.5畝。

  2013年全街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2099.68萬元,按專案來源分類:經營收入(主要是林木)55.2萬元、發包及上交收入366.8萬元(田地、水面),徵地補償收入1131.58萬元,補助收入506.8萬元(其中專案專項補助資金483.76萬元),其他收入39.3萬元。

  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按規模分類(除去專案專項補助資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2個;510萬元的村2個;10-20萬元的村1個;20-30萬元的村3個;30-40萬元的村1個;40-50萬元的村1個;50-60萬元的村3個;60-70萬元的村2個;100萬元以上的村1個。透過調研,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第二輪土地承包時對偏遠地帶、交通不便、低窪易澇、群眾不易耕種的面積按規定進行預提的機動田地作為集體資產透過對外發包經營獲得的收益,也是我街村級集體的主要收入來源;二是上級組織的政策性補助資金;三是有關村(居)透過一事一議以獎代補政策爭取專案資金用於改善、改造本村群眾的生產生活等基礎設施;四是資源性資產發包或租賃收入(如水面、山場等);五是涉徵村集體資產徵用補償收入;六是透過專案爭取的補助資金。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街道和各村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進行了積極探索,雖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時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畏難情緒普遍較重。表現在觀念陳舊、帶頭表率作用不強,沒有樹立經營農村家鄉的理念,缺乏創新思維,不能因地制宜培育集體經濟增長源,依賴上級有關政策性補助或把有限的集體資源透過一次性發包(若干)年,一次性收取承包費,短期來看集體收入大幅增加,但長期來看,這種飲鳩止渴、竭澤而漁的做法,沒有長遠思想,只顧眼前利益,這樣嚴重製約了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有些村幹部也想有所作為,發展集體經濟,由於文化素質偏低,缺乏經濟管理水平,有時面對困難,信心不足,存在畏難情緒;有的村幹部是種好自家的田,掙鼓腰包的錢,應付集體的事,根本顧不上集體經濟的發展。

  (二)發展後勁嚴重缺乏。我街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主要是依託土地、水面、山場等資源性資產對外發包經營來維持村級日益龐大的支出。而其他經濟性收入比較微薄,幾乎為零。目前全街沒有一家村辦企業,造成村集體經濟的增長緩慢,收入渠道越來越少,發展後勁與潛力嚴重不足。

  (三)村級支出日益增加。2013年全街村級集體總支出648.7萬元,其中:管理費用430.4萬元,經營性支出105萬元,其他支出113.3萬元,平均每村支出40.5萬元,然而年收入不足40萬元的村就有9個,同時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江南產業集中區的落戶,公益性事業建設不斷增加,村級公共支出部分有增無減,雖然有些專案各級政府給予了一定的經濟補助,但真正實施起來,村級還是要投入一定量的配套資金和勞務,給年收入較少的村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壓力,使其難以維持正常運轉。

  (四)村集體資金管理難。我街道部分村集體資金比較富裕,加上江南產業集中區的`徵用,目前已有4個村(居)全部被徵,3個村已徵用部分面積,部分涉徵村集體資產徵用補償款多達數百萬元,這部分資金由於沒有穩定收益和風險較低的投資途徑,只能是把錢存入銀行,難以實現保值增值,農民也沒有得到好處,為此,部分群眾甚至錯誤主張全部分掉。

  三、幾點建議

  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管好用好集體資產,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人大代表們根據本街道的實際,認為只有透過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按照四議兩公開的原則,集思廣益,拓寬增收渠道,發展村級經濟,增加集體收入。

  (一)立足資源優勢,拓寬發展集體經濟主渠道。梅龍各村由於受江南產業集中區規劃的制約 興辦小型工業企業專案已不現實,認為首先應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一是統一組織好集體資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盤活集體存量資產;二是組織好社會化服務,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採取有效形式合理組織生產要素盤活集體資產。各村(居)可根據本地的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發展以山林、山水、田園(田地、果園)等為主特色的集體農莊專案,並採取多元化參與,產業化經營。其次實行股份合作制,村集體經濟組織可與村民聯合,讓入股村民的土地、人力和村集體的資金、資訊等各種資源實行統一經營調配,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同時也解決了多年來存在的人、地矛盾突出的問題。

  (二)盤活現有資產,培育發展集體經濟新亮點。對涉徵村的集體資產要實行民主管理、民主決策,為妥善處置涉徵村的集體資產,明晰集體資產的產權關係,可實行產權制度改革,讓老百姓手中持有股份。同時對村集體資金實行企業化運作,民主化管理,有利於限制村幹部等少數人在集體資產處置中的專權行為,這樣不僅使集體收入穩定增長,而且讓群眾得到經濟實惠,消除他們對集體資產處置的後顧之憂,有利於農村社會的穩定。如:可以借鑑我街道新湖社群的成功做法,該社群為盤活集體資產,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於2013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首個村集體企業池州市新湖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讓社群居民們從失地農民變成股東。緊緊抓住九華機場和江南集中區建設的機遇,主動出擊,聯絡業務,僅園林綠化這一項就帶動了70餘人就業,保潔業務更是解決了120餘人的就業問題。也可由市、區作出統一規定(因村民自治問題)將村有大額富餘資金由鎮、街三資代理服務中心經營運作,促使閒置資金增值增效。

  (三)加強規範管理,確保村集體經濟增收節支。村級財務管理是廣大農民群眾十分關注的焦點,要切實加強對村級財務的民主管理、實行公開透明,只有財務管理規範了,才能樹立村級組織的威信,群眾才會放心並支援村裡的各項工作,為此,梅龍街道轄區內的各村(居)要嚴格按照《梅龍街道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暫行辦法》和《梅龍街道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和工程建設招投標實施意見(試行)》等規定,切實加強村級集體經濟的內部管理和民主監督,防止資產流失,節約開支費用。一是充分發揮街道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委託代理服務中心的作用,統一管理和處置村集體所屬資產。二是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如建立財務收支預決算制度、開支審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財務公開制度、民主理財制度、收益分配製度以及其它各項制度。三是壓縮非生產性開支,嚴格控制非生產性開支佔村級當年可支配收益的比例和總量。四是堅持村務公開,強化民主監督,如重大投資決策和建設專案必須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透過。五是加強對集體經濟的財務指導和審計工作,如加強對村集體財務的規範化管理,實行集中計賬等。

  (四)最佳化基層組織,提高集體經濟建設能力。發展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村級班子建設至關至要。加強農村基層經濟組織建設,一是要配強配好村級班子。農村工作的關鍵在於班子問題,要增強班子戰鬥力,重點選好致富路上的領頭雁,選好一個人帶好一個班子。特別是要選配好村黨支部書記、村(居)委會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輕、懂科技、有經營管理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選配到村級領導崗位上來。對一些相對貧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內選方式,還須透過下派途徑解決好班子軟弱的問題。使村級班子真正具備帶領一方農民開拓創業,勤勞致富的能力,成為黨在農村基層的堅強堡壘。二是加強村兩委班子成員的培養和教育。加強思想教育,更新觀念,明確村級班子新時期工作職責,樹立為民服務、清正廉潔的思想。加強村幹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營管理能力的培訓,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到集體經濟發展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學習,借鑑經驗,因勢利導,強身固本。透過舉辦各種科技培訓班等形式,提高村幹部經營管理水平和科技素質,並在生產中運用。三是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要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納入村幹部目標責任制的主要內容,作為考核村幹部的重要依據。對在一定時期內村級班子建設和村級經濟發展成效顯著的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要制定能充分發揮村幹部工作積極性的誤工補貼制度,建立和完善對幹部工作業績和收益掛鉤制度,充分調動農村幹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

  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篇4

  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本情況

  (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基本情況。鄉地處華鎣山中段,位於區東部,距離城區16公里。川陝公路、襄渝鐵路縱貫全鄉。本鄉東接達州市大竹縣,南與區龍灘鄉相鄰;西與區觀閣鎮、廣興鎮接壤,北靠渠縣。全鄉面積46.2平方公里,人口13575人。2014年全鄉13個行政村目前僅村、村兩個村存在集體經濟收入,共計25500元,平均每村1961元。有收入的村3個,佔總村數的23%;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村2個,收入在5000元至10000元的村0個,收入1000元至5000的村1個。

  (二)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全鄉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單一,主要靠資源承包、從企業收取公路維修費取得集體經濟收入。

  村:出租10畝塘堰一口,租期5年,每年取得村集體經濟收入2000元。

  村:出租閒置空地900畝,租期5年,每年取得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3500元。

  村:收取煤礦村村級公路損壞維護費用10000元。

  (三)村級集體資產現狀。截止2014年,全鄉各村集體資產總額約為5萬元,主要為村級活動室、遠端教育裝置、電腦、電視等固定資產,貨幣資產因維修辦公室、辦公經費開支、墊支保險費用等基本用完。

  (四)村級集體債務狀況。全鄉13個行政村目前有2個村負債,總計負債36000元。村因墊付社長工資負債21000元;村集體資金2000元因日常辦公經費開支目前已沒有剩餘;村集體資金10000元因維修公路目前沒有剩餘;村集體資金13500元因業主搞開發佔用農民土地,已全部撥付群眾,此外,因維修村級公路滑坡負債15000元。

  二、村級集體經濟狀況分析

  (一)集體收入開支入不敷出。全鄉13個行政村除極個別村有集體經濟收入外,絕大部分村都沒有集體收入,全靠上級撥款維持日常開支,部分村只能依靠上級財政投入辦公經費維持日常運轉,無力興辦公益事業,也無力增加村民福利,更無力發展創收實體,全鄉收不抵支的村佔絕大多數。

  (二)主要收入增量不足。土地收益成為村集體的主要收入。2014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靠土地取得的收入為15500元,佔全鄉集體經濟收入的60.8%,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長乏力。

  (三)收入來源途徑單一。村級產業發展嚴重滯後,村辦企業破產,集體資源開發力度小是目前全鄉各村存在的普遍狀況。僅有的集體經濟收入也只是靠出租土地資源的方式取得,收入來源單一且集體收入低。

  三、村級集體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

  多年來,集體經濟始終處於低落狀態,主要是受思想觀念、創業意識和生產資源的影響,使集體經濟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嚴重地阻礙了集體經濟的發展和積累。

  一是村級領導班子素質不高,年齡結構、文化結構不合理。有的長期處於軟弱渙散狀態,有的村幹部一提及發展,往往過分強調缺乏資金、人才、技術等客觀條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資源等優勢求發展,很好地帶領群眾發展集體經濟。

  二是集體資金積累來源渠道單一,相當一部分村集體積累為負數,集體全部收入幾乎僅來源於少數的機動地。除利用土地資源為集體增收外,沒有其他更好的增收渠道。

  三是資源沒能得到充分開發利用,閒置、浪費現象嚴重。如、五星、內槽、等村地處華鎣山區,林地資源異常豐富,村幹部未能充分把握資源優勢引領群眾致富。

  四是非生產性支出過大,財務管理不嚴。部分村幹部亂支濫用,管理上有漏洞,導致集體積累流失的現象較為嚴重。個別村集體賬目混亂,常年未向群眾公開賬目,在工作中甚至存在挪用集體資金支付黨報黨刊的情況。

  五是產業帶動無助集體經濟發展。部分村除傳統的種養殖業外,大力發展了特色產業,如五星村萬畝油牡丹種植、村千畝茶葉基地、內槽村百頭山羊養殖,發展勢頭良好,為業主和群眾增收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集體經濟從中受益甚微,甚至沒有受益。有的村雖然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如村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但沒有規範化運作,沒有形成集約化經營,村集體也沒有參與其中,更沒有任何受益。

  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篇5

  加快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是適應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社會化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是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村經營體制改革的現實需要,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是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引領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凝聚力、發揮主力軍作用的有效手段,是促進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途徑。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盟委“三年打基礎,五年上臺階,七年大變化”的發展戰略,快速推進我辦事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從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古蹟辦事處開展了一次為期1個月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專題調研活動。辦事處11個村根據區位不同,按照集體經濟發展較弱、一般和較好的三種情況,召集村領導、財政所所長或農經負責人以及村兩委負責人共計32人舉行了座談。透過座談,認真聽取了各村發展集體經濟的現狀、措施和難點,深入剖析了制約集體經濟發展的各種因素,與會人員對今後發展我縣農村集體經濟提出很好的建議和意見。

  一、我辦事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現狀

  我辦事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因區位優勢不同,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發展較好的村,依據原有的集體資產,在發展擴容過程中的近城優勢,或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抓住規劃制訂的產業支援政策,加速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整合集體資產、資源,集體經營性資產日漸增多,集體經營年收益逐步增大;但絕大部分村社,因受地理位置的限制,集體可經營資產很少,有的甚至沒有可經營性資產,集體收入甚微,經濟增長方式和增收渠道十分單一,集體資產增速極慢,效益極差。

  目前我辦事處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原有村辦企業、集體辦公用房及其它資產的租賃收入;二是財政的各項補助收入(如修建農民活動中心的資金支援);三是透過土地流轉,流轉業主給予村社集體的服務費協調費;四是透過招商引資,引進業主的各項協管費。

  二、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辦事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速度普遍較慢的原因,歸納起來講,主要存在“兩缺”(缺資金、缺人才)、“一差”(農村基礎設施差)和“兩制約”(土地政策制約、規劃制約)。透過調查,基層幹部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村集體經濟收入單一,缺乏新的增長點和後勁。大多數村集體經濟收入都依靠集體資產租賃,而集體資產也大多為幾間鋪面,一般也只有幾百上千塊元收入;土地流轉協調費因區位和配套服務的限制也只能收到100元/畝左右,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些固定的微薄收入很難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二)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差。部分種植業生產有特色的村,因道路、渠系等基礎設施太差,道路不通,造成農產品銷售困難,並且很難引進農產品加工、銷售企業或種植大戶,進行農產品規模化生產,有限的財政投入,難以在短時間內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現狀,採取“一事一議”農民籌資籌勞辦法來解決當地的道路渠系等,操作難度也很大。基礎設施條件差,成了制約這部分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致命點。

  (三)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缺乏必要啟動資金。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民依據產業特色建立起來的 “民建、民管、民受益”的經濟組織。一些村社在種植、養殖或其他副業生產方面具有優勢,也在抓緊籌建農民自身的合作經濟組織,但因缺乏必要的啟動資金,使部分合作社遲遲沒有組建起來。

  (四)土地徵佔,帶來土地流轉收益減少。原農村土地流轉較多的村,村集體在協調服務方面等獲得一定的收益。現在因城鎮規劃或工業佔地,大部分農用地徵用後,村社集體在土地流轉方面的收益逐年減少。

  (五)農業產業發展政策跟進滯後。有發展規劃的地段因缺乏明確的政策支援而無法啟動。

  (六)土地政策的瓶頸制約。在農業招商引資中,引入的農產品生產或加工企業,需建生產用房,存在國土、規劃等部門辦證難。嚴重限制了村社集體經濟組織引進招商引資工業企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修路和發展村級企業都需要土地資源。

  (七)集體經濟經營管理水平不高,人才匱乏。現有的村兩委幹部,有部分因經營管理水平不高,缺乏改革創新精神和現代企業管理理念,沒有相關知識的培訓機會。

  (八)發展集體經濟的激勵機制和集體經濟發展的監督機制不健全。在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對帶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龍頭企業,發展集體經濟帶頭人等沒有明確的激勵政策;在農村集體資產監管上,缺乏更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

  三、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意見和建議:

  (一)品牌戰略。各鎮村根據自己的區位和產業優勢,找準發展的路子。在農產品種植區,主要發展農業專案或與農業相關的產業,延長農業生產的產業鏈,做大做強農產品品牌,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辦事處在政策、技術和資金上支援特色農業生產發展,鼓勵其發展壯大。提倡一村一品、整村推進的發展戰略。

  (二)變土地資源為土地資本。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在農業產業化程序中,不單純進行農村土地流轉,而是採用以土地資本入股的方式,參與農業產業化發展,與產業化企業共同發展,從而增強集體經濟實力。

  (三)土地政策的支援。為解決農業產業發展的土地瓶頸問題,以新農村建設和土地整理為契機,在保證基本農田總量不減的前提下,把整理出來的土地,留置一部分土地指標給村集體,且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限制土地的用途,用於集體經濟的發展。

  (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農業生產要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經營,農用地要向業主集中,農業生產的基礎條件有明顯改善,才能實現,農村道路、農田水利是關鍵。而這部分投入僅靠村集體或業主,是遠遠不夠的。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用部分土地收益支援農村搞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五)最佳化環境,加大推進力度,支援集體經濟薄弱村的發展。政府和各部門要採取多種形式,從政策、資金、技術和基本生產條件上支援薄弱村的發展。對發揮產業優勢,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或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村,給予一定的有償或無償啟動資金,推進其發展。對集體經濟薄弱村,前幾年因發展形成的債務,在債務化解上能否進行先掛,當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以後,再來化債。

  (六)加強培訓。採取多種形式,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經營管理知識的培訓,提高農村基層幹部和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帶頭人的經營管理能力,擴大發展集體經濟的視角和眼界。還可採取招聘優秀經營管理人才的辦法,選準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路子,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七)建立各種幫扶制度。對集體經濟發展較為薄弱的村,採取企業或部門對口幫扶的辦法,以促進其發展。

  (八)建立健全發展集體經濟的激勵機制和集體經濟發展的監督機制。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了,收益增加了,農村公益事業發展了,農民也得到了實惠。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村和促進發展的帶頭人,應制定明確的獎勵政策。同時在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對集體資產的經營管理和資產處置,要建立更有效的監督機制。

  這次調研活動得到了參與調研的各村幹部的積極配合和歡迎,各村充分結合自身實際提出很多很好意見和建議,希望抓住發展的契機,能夠在集體經濟發展方面走出新的路子,為農民增收找到切實可行的方法。

  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篇6

  新津縣地處四川省成都市三圈層,全縣轄12個鎮鄉,86個村、15個涉農社群、1256個組。近年來,隨著推進城鄉一體化,“三個集中”程序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特別是組級集體經濟有較大發展,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仍然較慢。長期以來,由於農村實行的是三級所有、組為基礎的體制,村級只是一個行政管理機構,絕大多數村(社群)沒有經濟實體。2006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勵和扶持村級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全縣農村集體經濟正在積極穩步發展。

  一、現狀

  1、經濟現狀。全縣村級現有資產6602.75萬元,其中:貨幣資產1219.67萬元;應收款1198.71萬元,其中50%以上是農戶三金尾欠;庫存物資4.73萬元;林木資產417.41萬元;長期投資53.23萬元,短期投資1.6萬元;固定資產3658.38萬元;在建工程49.02萬元;負債總額963.94萬元;所有者權益(積累)5638.81萬元,主要是固定資產積累,大部分資產是非經營性資產。

  2、收益情況。2007年,全縣村級總收入3387.04萬元,其中:發包收入520.89萬元,補助收入73.61萬元,投資收益14萬元,其他收入300.04萬元(大部分是農戶土地流轉收入,要分配給農戶)。支出總額3016.16萬元,其中:經營支出2480.78萬元,管理費用299.96萬元,其他支出235.42萬元。收益370.88萬元。在全縣101個村(社群)中,無收益的村13個,佔13%;有收益的村88個,佔87%。當年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64個,5-10萬元以上的村9個,10萬元以上的村15個。

  由此可見,我縣村級集體經濟比較薄弱,大多數村組的收入只能維持日常工作開支,部分村組基本無集體經濟收入,因此全縣村組基本無集體經濟收益分配,農村村組集體經濟分配主要是資產性的分配(土地徵佔費)。

  二、主要做法

  1、落實責任,增強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自覺性。為提高村幹部工作質量,增強村級發展集體經濟的自覺性,各鎮鄉建立了黨支部崗位目標責任制,把黨建和經濟工作任務下到支部,責任落實到支部書記,按照表現評優樹先,按照能力選拔幹部。調動了村級班子和村幹部的積極性,增強了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2、突出抓了村級財務的管理,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將村級財務全部收歸鎮鄉農村經濟服務中心,統一管理,實行“社有鄉管”。取消了村級招待費,每年可節省開支20多萬元,減少了集體資產浪費,增加了農村積累。同時針對各村債權債務嚴重製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問題,透過對帳目進行認真地清理、公開,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減了負,鬆了綁。

  3、更新村幹部思想觀念,解決發展集體經濟信心不足的問題。為增強村幹部發展集體經濟、帶領群眾致富的信心和決心,各鎮鄉經常組織村幹部加強對市場經濟知識的學習,走出去參觀學習,從而解放了思想,增強了競爭意識、超前意識和開放意識。

  4、幫助貧困村理清發展路子。貧困村由於家底子薄,村幹部對發展集體經濟往往缺乏信心。縣上相關部門針對貧困村致富無門路,發展無思路的實際情況,幫助他們重新制定發展目標,結合各村實際,按照“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的原則,因地制宜,各打各的優勢仗,各唱各的拿手戲,尋求自己適宜發展集體經濟的路子。

  二、存在的問題

  1、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臨近城鎮、集鎮的村,集體經濟較為雄厚,集體經濟發展較快,特別是二、三產業發展較好。而邊遠的村,由於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資訊閉塞等原因,集體經濟一般比較薄弱。目前,除新平、五津、鄧雙、永商四個鎮外,其他鎮鄉集體經濟都很薄弱。

  2、村級集體經濟基礎薄弱,缺乏發展的資金和資本。從目前村級經濟現狀看,全縣村級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64個,佔63%。在5638.81萬元積累中,主要是固定資產積累,而固定資產大部分是非經營性資產,如村委會大樓、提灌站、學校等,難以形成資本。

  3、地域條件影響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在丘區,雖然土地資源較豐富,但受交通不便、資訊閉塞、投資環境差的影響,集體經濟發展的難度也較大。在全縣20個薄弱村中,丘區就有9個,佔45%。

  4、個別村幹部開拓創新精神不夠,發展集體經濟思路狹窄。當前村幹部抓集體經濟發展有兩怕:一怕擔責任,創辦經濟實體失敗後,給集體造成重大損失,遭群眾譴責;二怕困難,由於村級經濟薄弱,發展集體經濟面臨諸多問題,往往過分強調缺乏資金、人才、技術等客觀條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資源等優勢求發展。

  三、案例情況

  目前,我縣村級經濟發展最好的是方興鎮花碑社群。方興鎮花碑社群與大邑韓場交界,有18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3081人,耕地3000餘畝,距縣城9公里。2006年前,村級收入只有20000元,主要是收企業管理費和門市租金。村級經營性資產只有村委會80平方米門市。2006年,社群借城鄉統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東風,積極鼓勵和推進農民集中居住,目前已有156戶農民進入小區居住。透過土地整理、撤院並院,新增土地1276畝,其中360畝由社群經營。預計2008年,社群集體收入可達34萬元,比2006年猛增32萬元,他們的經驗是:

  1、主動出擊抓機遇。2005年以來,隨著推進城鄉一體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社群幹部一方面做好宣傳教育群眾工作,積極投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另一方面,積極爭取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援,開展土地整理,鼓勵農民集中居住。透過格田整理、廢溝處理、完善水利設施、撤院並院等,將新增土地中的360畝由社群經營,為發展社群集體經濟打下了堅實基礎。

  2、依託專合組織發展集體經濟。社群依託川浙花碑蔬菜瓜果專業合作社、方興鎮創新合作社、方興鎮食用菌合作社規模種植蔬菜瓜果,社群不僅實現了土地流轉收益28.8萬元,同時也帶動當地600戶農戶增收。

  我縣經濟狀況最差的村是金華鎮五星村。金華鎮五星村有9個村民小組,農戶678戶,農業人口2028人,耕地面積1116畝,人均土地0.55畝。村集體資產總額3.41萬元(均是非經營性資產),負債總額49.73萬元,村級無集體經濟收入。多年來,村級開支主要是村民小組、農戶集資和鎮鄉的支援,其原因是:上世紀80年代,村辦企業(磚廠)虧損倒閉,使村上背上了40多萬元的沉重債務,嚴重製約了集體經濟發展。企業虧損倒閉,給幹部、群眾留下深刻教訓,重新發展集體經濟的基礎和信心不足。為此,我們建議:

  1、該村要發展集體經濟,首先要解決債務問題,單靠村級經濟償還十分困難,擺脫了債務,才是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起點。

  2、該村地處金華鎮政府所在地,與津華路、金普路、火車站相通,交通便利,有較好的投資環境,要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條件,以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積極爭取農村新型社群建設專案,鼓勵農民到新型社群集中居住。農民集中居住後,可以發展第二、三產業,增加農民收入。透過土地整理、撤院並院後的增加土地,全部留作村集體統一經營或透過招商引資聯營等方式,逐步增加村集體收入。

  3、積極向上爭取專案、資金扶持,同時在信貸、稅收等方面給於支援和優惠,使該村集體經濟儘快發展壯大起來。

  四、對策和建議

  1、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民專合組織。以專合組織為紐帶組建經濟實體,發展集體經濟。各村(社群)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結合本地的產業優勢、產品優勢、地理環境優勢,以村委會為主體,村社合一組建相應的專業合作社或創辦經濟實體。透過開展產、供、銷服務和創辦農產品加工企業,增加村級集體收入,壯大集體經濟。

  2、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應因地制宜,採取不同的發展模式,結合本村的地理條件、產業優勢確定發展專案,制定發展規劃。由於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環境、資源狀況、幹部思想解放程度等情況不同,發展集體經濟的模式也應該從實際出發,採取多種形式,不搞“一刀切”要“一村一策”。要立足優勢,選準路子,引導各村立足資源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可以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等土地資源引進業主投資,盤活非耕地資源,加快土地資源向土地資本的轉化,增加集體收入;可以依靠村級成立服務組織,開展有償服務,增加集體收入;可以集體興辦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或收購公司,使農副產品在加工、儲藏、運銷等環節中實現多次增值,使集體收入與農民收入同步增長;可以依託地理優勢,開發飲食服務、商業流通、運輸等產業,增加集體收入。

  3、結合推進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鼓勵農民集中居住,修建農民集中居住區,透過撤院並院,新增土地由村上透過調整,集中成片統一經營,其收益在保證組級和農民利益的前提下,村上參與收益分成,增加村級收入。

  4、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應加強村級班子建設,選好帶頭人。一是要認真選優配強黨支部一班人,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從能人、大戶、科技致富帶頭人中選配村幹部,提高村級班子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二要堅持不懈地抓好農村幹部的培養教育。透過市場經濟知識和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使他們轉變思想觀念,增強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經營管理的水平,增強他們發展集體經濟的恆心和本領。

  5、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應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一是制定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辦法,盤活現有資產,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對集體原有的廠房、裝置等資產及農村“四荒”資源,要透過採取承包、租賃、拍賣、股份制等形式交付農民開發利用,以此盤活集體資產,壯大集體經濟實力。二是加強村級債權債務清理。村級債權債務是當前制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對各村債權債務進行一次徹底的清理整頓,應回收的各種欠款一定要收回;三是要進一步完善村社集體資金“社有鄉管”制度。嚴格規定集體資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則,搞好民主理財,嚴格控制各種非生產性開支,管好用好集體資金。

  6、各級政府應加大對村級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援和資金扶持,改善投資環境,在交通、水利、生態環境方面加大投入,為農村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最近訪問